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智慧环保产业大全11篇

时间:2024-02-05 14:44:5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智慧环保产业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智慧环保产业

篇(1)

会议指出,2012年,全省各级农业环保、能源和农产品质量监测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农委中心工作,围绕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线,稳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循环农业,强化管理和队伍建设,开创农业环保、农村能源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新局面。

农业环境资源保护工作

大力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 一是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监测。按照农业部《技术方案要求》重点开展污染灌区水稻产地重金属监测预警;二是开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示范。争取农业部投资在我省已监测区域选择1~2个污染区域适时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示范建设,采用土壤置换、添加重金属钝化剂和阻抗剂、混合淋洗、生物富集、水肥调控等治理修复措施,开展技术示范。

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一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定点定位监测与防治。承担任务的项目县要做好监测点设施的维护管理、样品采集和其他准备工作,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继续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示范建设。按农业部下达的任务和要求,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造成的污染问题,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模和范围。以村为单元,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工程,因地制宜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鼓励农民积造农家肥,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的资源化利用;三是开展农村清洁生产技术示范。今年重点开展废旧地膜回收、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建设。

继续开展农业野生植物保护 一是农业野生植物调查;二是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动态监测。重点对国家已建成的4个原生境保护点进行运行维护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物种消长情况和生态环境变化,建立原生境保护点监测预警信息系统,保证保护点农业野生植物正常生存繁衍;三是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外来入侵物种调查与防治工作 一是继续开展重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的全面调查,摸清现状。重点做好我省西部农牧结合地区刺萼龙葵的扩散危害动态监测预警;二是大力推进外来入侵物种集中灭除工作;三是认真做好外来入侵物种应急防控。

做好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查处工作 各县(市、区)农业环保部门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主动站位,积极贯彻落实《吉林省农业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农业污染事故处理率。

农村清洁能源和沼气池建设工作

总结经验,培植典型 为推动沼气事业的快速发展,必须有好的典型,好的经验来引导带动。树立一些建设快完成好的典型,一些服务网点发挥作用好的典型,一些综合利用开发好的典型,以此推动全省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的深入发展。

稳步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2012年在建设户用沼气池上要转变方式、实事求是,抓好建设质量,安排好的计划必须刚性完成,而且要建一个,成一个,发挥作用一个。同时,要在管护上下功夫,切实发挥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和功能作用,逐步使我省的沼气建设工作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进一步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 今年将利用各种方式大力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彻底解决我省技术人员不足和施工队伍不够的实际情况,以确保我省沼气施工任务的需要。针对目前我省建管脱节的问题,拟组织试点,在沼气池建设相对集中的乡村,建立起农村户用沼气服务站,做好沼气池管理服务等后续事宜,确保沼气池建、管、服相衔接,从而有效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益。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和检测工作

篇(2)

目前全球经济的确存在二次探底的概率。如美国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失业率由2009年的10.1%降至2010年7月的9.5%,就业的人数由2009年的1.37亿人先上升到1.39亿人,4月又下降到1.38亿人。虽然失业率在降低,失业人数却有增无减。成品房销售量也在下降,地产价格和六七年前比下跌41%。地产主要靠中小银行发挥作用,如果它们倒闭,就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税收。在欧洲,希腊问题造成欧元金融危机,失业率骤升至12%,政府债务占125%,财政赤字13.6%。欧洲的危机还没有过去,国际各类金融组织提供的救助只是把矛盾推迟,并没有消除。

尽管海外不景气,著名经济学家李连仲表示中国的经济势头良好。二季度GDP增长11.1%,8月份CPI增长3.5%,组合在一起就是高增长、低通胀的发展模式,这是市场经济国家都在追求的目标。他同时表示,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一是GDP增长很快,但进出口波动过大,上半年进口增长52.7%,下半年下降19.3%,而上半年出口增长35.2%,下半年下降16.3%。二是财政和居民收入增长不同步,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长27.6%,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0.2%,农民纯收入的增长是12.6%。三是GDP占世界8%,消耗的能源资源却占世界15%。建国以来,GDP增长14倍,消耗能源资源却增长40倍,属于高投入、低产出,高投入、低效益。四是产能过剩。2009年上半年钢铁产量增加10%,过剩1.9亿吨,水泥过剩447亿吨。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解决这些问题,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由原来投资和外贸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投资、外贸、消费协同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就要寻找国内新经济增长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

工业化提品,城市化提供消费。现在我国城市化率是46.6%,国际平均水平50%,发达国家70%~80%,要达到这个水平,每年要有2000万农民进城,到2040年就得8亿农民进城。农民是推动消费发展的源泉,农民变市民一是推动住房建设发展,二是对工业品消费产生吸纳,三是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发展新能源。奥巴马拿出70亿美元振兴产业,其中主要内容是发展新能源产业,搞新能源革命。我们也提出发展核能、风能、太阳能、水利发电、清洁能源等,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二是发展物联网。奥巴马提出要打造“智慧国家”、“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就是要把因特网和物联网结合,把经济社会活动有机地组合到一起。打造智慧城市和智慧国家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主要内容。通过信息手段、视频识别技术和DPS把经济社会和城市化活动进行智能管理,减少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提高管理水平。

发展环保产业

篇(3)

    环保部9日“新常态下环保对经济的影响分析”报告指出,要实施绿色产业重大工程,结合“一带一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以气水土三个十条及“十三五”规划为抓手,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强的国家绿色清洁能源、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固体废物资源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智慧环保”等8大工程体系,以绿色大投入带动产业大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报告针对当前我国环保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也进入新态势的客观情况,形成了“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好贡献和优化作用”的基本判断。据此,报告提出要更好发挥环保对经济的优化作用,促进绿色发展。包括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增强“绿色定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增强绿色驱动力;严格环境标准法规,建立公平竞争环境,以及疏堵结合,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障政策四方面内容。

    其中,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增强绿色驱动力”的建议中,报告特别提到,首先要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加强制造业绿色技术研发,推进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开展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加快源头预防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绿色“中国制造2025”;对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焦化、石化、化工等重点工业行业实现绿色化改造,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加强减排与治污技术研发与科研成果转化,在废气超低排放、低温SCR脱硝等技术上加快实现突破。着力探索绿色产业链创新模式。以区域环境承载力为底线,进行区域内多产业协作,建立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绿色产业链创新工程;不断探索“互联网+”创新绿色产业模式,推动“互联网+”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大型制造业集团和装备制造业领域服务业的发展,完善和推广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装备健康能效监测诊断体系;以综合效益为导向,整合合同能源管理公司、金融机构、节能环保咨询服务机构、行业专家等资源,为重点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电力需求管理提供服务。

    第二是实施绿色产业重大工程。结合“一带一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以气水土三个十条及“十三五”规划为抓手,制定和实施针对性强的国家绿色清洁能源、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固体废物资源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智慧环保”等8大工程体系,以绿色大投入带动产业大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议设立国家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基金,采用政府与资本合作模式(PPP)、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环保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20个具有发展潜力、能够“走出去”的环保企业,整体拉升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战略提升。

    第三是推进绿色产业市场化改革。开放绿色产业市场,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准”的原则,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监测等环境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第三方,大力推进环境治理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放开环保市场。要激活绿色产业市场,试点采用环境保护相关专项资金、排污收费等资金用于采购环保服务,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收费标准和方式,为环保治理运营提供资金来源保障。要规范绿色产业市场,科学制定绿色产业经营准入条件,严格准入遴选,逐步建立环境服务企业绩效考核机制和环保服务公司诚信档案,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汰劣扶优。

篇(4)

【重大事项】

森源电气:签署3.1亿元EPC总承包合同

篇(5)

环境治理任重道远

今年5月份,中国社科院的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在内地和港澳台参与排名的293个城市中,佛山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在第八位,首次闯入前十;可持续竞争力则排在内地287个城市中的第22位。

然而,在社科院同期公布的“生态城市竞争力排名”中(这项排名主要参考的指标是单位GDP耗电、耗水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率、地表水质等指标),在参与排名的287个城市中,佛山仅排在100位,明显落后于其他指标的排名。

“佛山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城市。经济的大发展,在带给人民群众富足生活的同时,也让我们饱受环境污染的困扰。”主抓环保工作的佛山市副市长许国如是说。“十一五”以来,佛山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取得了诸多成效。但佛山的环境保护工作压力仍然很大,如人口多、第二产业比重高、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等,环境治理任重道远。

为此,佛山今年“一号会议”便是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上更部署了“天更蓝、水更清”行动,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城市升级建设幸福美丽佛山。在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看来,环境友好型的佛山,会有更大的创造力。

而从国内形势来看,生态发展已然成为中国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生态环境与产业经济并重也必将取代偏重经济指标忽视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这就迫使佛山的发展必须做出新的抉择,而对于佛山众多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而言,原先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式工业发展之路将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将是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环保产业发展也将赢来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

在这种潮流面前,政府、企业、民众,该如何面对并做出正确的选择?

聆听智者之音,探索未来之路

思想的碰撞,可以擦出智慧的火花,并指引未来发展方向。佛山首届“环保·产业·城市”发展研讨会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研讨会邀请众多知名专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代表、环保企业代表、工业园区代表、公益组织、新闻媒体记者等,对佛山环境保护工作展开互动式研讨,各代表对佛山未来发展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是核心

南方日报编委姚燕永:作为经济先发区域,佛山必然会比其他城市更早遇到发展瓶颈,尤其是环境瓶颈。

“佛山在环境事业上的探索,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样本意义。接下来,佛山如何解决好广大民众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佛山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形成环境、产业、城市和谐发展的局面?这些都是媒体和公众关心的问题。”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潘志文:“政府部门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与联动,是推动佛山环保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调研,既充分调动了公众对参与环保事业的积极性,也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第一手的信息。

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来说,在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的过程中谋求环境的持续改善,并通过环境质量的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和城市升级,是我们一以贯之的理念。对于佛山这样一个制造业立身的城市而言,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一个核心课题。”

佛山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李康文:群众要做深刻思考,不要有问题就说政府不行,埋怨是没有用的,要从自身做起。

“现在不只佛山,全国的环保意识都很高,特别是环保维权意识高涨。但是要做深刻思考,不能有问题就说政府不行,埋怨是没有用的。比如公民都知道垃圾分类很容易,但是实施起来就很难。政府做环保的决心很大,公民的决心也要大才行。”

治水,要重视管理问题;治气,技术还需加强

中山大学地理学院副院长陈晓宏:治水不是短期问题,广佛不应人为划分区域。

“佛山和广州是人为划分了行政区域,但是在地域上实质是一个整体,人为划分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就会出现协调问题。无论广州还是佛山,污染治理的技术不是根本,更突出的应该是管理问题。比如城市的垃圾收集做得好,但是城中村和农村的支涌垃圾回收就做得很差。广佛都是城市人口高密度、建筑高密度的城市,需要把整个区域作为整体加强管理,做好污染控制,通过长期努力,持之以恒。”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君瑜:治气需要加强环保技术。

“今年初北京、上海雾霾严重的时候,珠三角和佛山情况好像还不错,说明近十年,特别是过去五年佛山的大气治理做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除了挥发性有机物的状况大概不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一直在往下走,在GDP增长的同时,污染物排放至少没有恶化。在我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尽管可能还没达到百姓满意的程度。但是大气污染不是短期能治理好的,可能还需要二三十年的持续治理。

在环保技术能力储备方面,传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已具备相当技术,但是治理挥发性有机物的技术还需要加强。这类污染物的一大特点是排放源很多都是中小企业,小型污染源,甚至包括加油站、汽车维修喷涂作坊、家庭装修等。对这些污染源的监管难以解决,技术也有很大需求。政府的执法人员力量不够,配置执法人员这块需要加强。”

环保产业要自强,不能过度依赖政府

佛山市经信局副局长张庆云:企业要调整观点,从市场角度考虑问题。

“我看到报道称,有企业提出要像做LED一样发展环保产业,实际上就是想要政府大量补贴。现在企业还习惯于有问题找政府,一些企业还对政府的政策有依赖。国家不断发展,政策不断更新,我认为现在从上到下这么大的力度抓环保,其实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已经比较完善了。企业要从市场化的角度寻找利润空间和方向,不要把利润空间和发展方向放在政府补贴上。依靠政府补贴获取利润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希望企业调整观点,从市场角度思考问题,同时要善于用好国家政策。”

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斌:尊重市场规律,打破政策依赖魔咒。

“环保产业不仅涉及环保,它还是一个产业,产业就要符合市场规律才能发展自己,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良性发展。

过去一直有一种误区,企业一说到环保就认为会大幅增加生产成本,这种观念需要通过新技术应用来扭转。我们现在是一个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技术特点和5年、10年前的环保产业发展有很大区别,5年前企业会认为环保增加成本,实际上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企业可以通过环保上的投入来获得市场增量和环保红利,这就需要我们环保企业源源不断地研发有利传统企业的新型环保技术。只要环保上的投入能够让企业受益,企业就会非常愿意去进行环保方面的改造,从而促成整个环保产业的发展,逐渐摆脱对政府投入的依赖。”

让佛山天更蓝、水更清

“未来,市委、市政府将深入实施‘天更蓝’、‘水更清’计划,继续把解决空气质量问题、水环境质量问题、重金属污染问题等,作为全市重点工作优先铺排,出台更加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办法,奋力推动环境保护和整治工作不断上新台阶。”佛山市长刘悦伦说。

面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不利现状,面对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佛山已经开始谋划应对之策。今年初,佛山编制了《佛山市天更蓝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以及《佛山市实施工作方案(2013-2020年)》,近期将正式向社会公布。这两个被分别称为“天更蓝”和“水更清”的行动计划已经基本涵盖了未来几年佛山治水治气的全部工作。

篇(6)

顺德环保协会的成立是顺德环保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顺德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勇指出,顺德区环境保护协会要做顺德环境保护工作的“耳目、口舌、头脑、手足”,要及时为协会会员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听取会员的心声并反馈到主管部门,为顺德更精准的环保工作决策提供智慧和建议,会员企业要以身作则做好环保工作,在环保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共同推动顺德建设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1家单位成为首批会员单位

顺德环保协会是以顺德热心环保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并吸收愿意参与环保公益工作的个人,自愿结成的联合性、全区性的非营利社会组织。作为顺德社会创新中心孵化成立的又一家枢纽型社会组织,自发起筹建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目前,顺德环保协会协会已有单位会员41家,包括了环境监测龙头企业、大型建材公司、环境工程设计院、环保节能服务公司、青年公益促进会等,形成了以环保企业为主体、多领域机构支持的格局。

6月12日下午,顺德环保协会召开第一届会员大会,经不记名投票选举,广东亮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佘永亮聘任为顺德环境保护协会第一任会长,并产生荣誉会长单位2家、常务副会长单位1家、副会长单位5家、理事单位9家和监事单位1家。

“顺德环保协会的成立,是将一帮志同道合、热心顺德环保事业的人整合在一起,相信所有会员及单位都能与政府联动,协同共治顺德的环境问题。”佘永亮作就职发言时说道,在环保的道路上,顺德环保协会任重而道远,接下来,协会将致力于承办政府委托的相关工作和事务,开展环境领域相关的支持和培训服务,并及时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公众对环保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好政府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协会成立后,将与教育部门合作成立青少年环保教育基地,从下一代抓起,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环保领域社会创新,促进他们形成更好的环保意识。”佘永亮表示,除了组织环境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顺德环保协会还将通过推动区内外环保领域相关的交流活动,促使企业往“小而美、大而长”的方向发展。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只是环保从业者的事情,而是每一个生活在地球村人的共同大事。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佘永亮呼吁,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该勇于担当,共同携手,让家乡环境更加美好。

做好政府助手,加快改善顺德环境步伐

“2015年以来,顺德个别月份在全省的空气质量排名靠后,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内河涌污染严重,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家具、塑胶行业企业较多,落后的产能也是阻碍顺德绿色发展的屏障,在这种背景下,顺德环境产业协会的成立有着重大意义。”作为顺德环保协会的业务主管部门,顺德区环境运输与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吴志伟希望,协会能密切关注饮用水安全、空气质量等事关民生问题,做好政府的助手。

一方面,发挥政府助手和桥梁作用。协会有创业中心的支持,成员单位来自各个行业的大企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围绕区政府给出的环保标准和目标,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纽带和桥梁作用。吴志伟指出:“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已经是常态化了,企业要勇于担当,比方说在环保规划、农村污水处理、建设项目的公众参与、排污企业的监控运营、监测社会化、清洁生产等方面有所作为。”

篇(7)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吴志峰:

惠州城市发展定位让人耳目一新

“去年,惠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吴志峰表示,这样一个符合惠州发展实际、遵循惠州自然禀赋、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定位让人耳目一新。

“十二五”期间,惠州GDP从2010年的173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14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0年的131.2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339.99亿元,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稳居广东省第五位。

吴志峰表示,惠州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与惠民发展。去年前三季惠州空气质量全国第三、珠三角第一,惠州的蓝天已成惠州空气质量优良的有力证明。

“正是基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持续优良,惠州市委、市政府才有底气喊出‘绿色化现代山水城市’这一响亮的口号,这也将是惠州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今后将打出的一张靓丽名片。”吴志峰表示。

吴志峰建议,继续做好“水”文章,要着力做好惠州山水城市生态功能的整体提升。抓好惠州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子系统关键要素是“水”,打通各种水体水系,让水活起来,流动起来,提升自然净化与生态恢复功能。

打造绿色产业体系,夯实惠州绿色发展经济基础。惠州应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并用绿色生产理念引导转型升级。潼湖生态智慧区是惠州发展绿色产业的一个重要抓手之一,重点发展物联网、平板显示、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惠州制造”向“惠州创造”转变。

汇聚智力资源,文化建设,提升惠州绿色发展软实力。创新体制、机制,吸引海内外智力资源与高端人才到惠州创新创业。加快编制历史城区文物古迹连片保护规划,加快东坡祠、宾兴馆、葛洪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擦亮文化名片,发展文化产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赵细康:

惠州绿色发展指数总体全省第一

“从广东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来看,惠州绿色发展指数总体全省第一,并在环境友好二级指标得分中也位居全省首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赵细康说。惠州较好地协调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全市GDP总量占全市比重高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占全省比重,单位国土面积污染物负荷也处于全省较好水平。

“从广东绿色发展指数评价结果来看,惠州单位GDP能耗指标得分相对较低。从全国范围看,惠州单位GDP能耗与全国同等发展水平城市相比也不占有优势。”赵细康认为,结合惠州实际情况,惠州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问题,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个别行业、少数企业,能源消费大的行业单耗水平较高。

“需通过精准化管控措施弥补短板。”赵细康建议,要实施能效对标工程。可进行三个层次对标,如行业对标、企业对标、产品对标,以惠州现有重点行业、企业、产品为重点,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寻找行业、企业、产品能效标杆,为下一步能效提升提供目标参考。

实施能耗“双红线”管控。如存量红线,在限定时间内达到行业标杆或者次标杆值;增量红线,达到行业标杆值的,方能准入。同时,建立用能绩效与资源配置挂钩制度。根据企业能效水平与达标情况制定差别化政策,包括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用能政策等。适当引入市场化手段,增加管控的灵活性。例如,用能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根据能效水平制定初始用能权分配、新增量有偿申购、超限额差别收费等政策。

国家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许振成:

实施环境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惠州近年来经济总量跻身于全省第五,生态环境保持优良,惠民之州特色显现。”国家环保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原副所长许振成表示,惠州是东珠三角的生态屏障,担负着优良水源与空气的输送重任。如何实现区域性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需要创新的理念、方法与实践。

“惠州多年来平稳向好的发展状况已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在新一轮的科技、工业革命中孕育了突破发展等的诸多因素影响下,为参与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全球发展战略积蓄了强劲的新动力。”许振成认为,具有惠州特色的创新超越可持续发展路径,不应寄希望于三次产业比例有突发的变化,而应追求三次产业比例在发展中的逐步调整,且第二产业至少再领先10~20年;可向重化带动轻化,电子化带动智能化,零件带动整机,整机带动系列产业,系列产业带动人性化消费潮流的创新制造业发展;可由人性化消费潮带动旅游业、养老业、教育业,进而朝着去农民、美农村、兴农业的全市域社会创新发展;可实施区域性“三产”联合生态循环发展、经济社会综合低碳绿色发展。

同时,惠州应该以创新思维解决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对发展的制约,如在分功能区发展中更加集约地分类利用,分类用地不能干扰到区域性的生态功能;工业必须全部进入各类大小园区,园区必须设生态功能防护带,园区企业生产对防护带的生态功能不能有影响。

“要在国家的政策规划下,借助广东省祖国南大门及物流枢纽的优势,积极参与全球资源调配的竞争。”许振成说,惠州要逐步在世界物流“话语权”中注入“粤语元素”,在广东省乃至全球建立“惠州地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刘纪显:

惠州可建广东环保服务产业集聚区

“惠州拥有良好的绿色发展基础,发展环保服务产业优势明显。”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W院教授刘纪显表示,环保服务产业市场容量巨大,发展环保服务产业时机很好,惠州应抢抓机遇、发挥优势,争取成为广东环保服务产业集聚区。

从全国看,近几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约达到5.3万亿元,远超4.5万亿元的“十二五”发展目标。从广东看,“十二五”规划广东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年总产值达6000亿元。“广东省正在制定《“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环保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刘纪显说。

刘纪显建议,惠州可率先对创建“惠州广东环保服务产业集聚区”进行可行性论证,争取将建立广东环保服务产业集聚区纳入正在制定的《广东省“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同时,依据参照国家和省级规划对创建惠州广东环保服务产业集聚区进行规划,建立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的惠州广东环保服务产业集聚区,依据规划对环保服务产业企业实行目标培育,争取培育出像威立雅、苏伊士那样跨国环境治理服务商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吴大磊:

惠州为绿色发展贡献“广东方案”

“惠州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广东方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吴大磊认为,当前广东实现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的首要任务仍然是持续保持节能减排力度,惠州的做法为全省绿色发展提供了“广东方案”。

广东环境质量整体初步改善。去年1~10月,全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广东占据四席。其中,2016年前三季空气质量,惠州排全国第三、珠三角第一,惠州的蓝天已成惠州城市环境质量的代名词。

篇(8)

文/赵文喜 张建军 桑换新

“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工作的大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迎来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党的十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肩负保经济增长和促经济转型的双重任务;在此背景下,节能环保产业迎来了黄金机遇期,同时在各种有利的技术经济政策引导下,环保科技创新水平有所提高,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不断涌现,基本涵盖了从环境污染治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

然而面对我国日益复杂和严峻的环境形势,新的问题摆在了面前:环保科技成果应用范围狭窄、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有效地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产业化;这一方面导致了巨大的污染治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却使大量的优秀科技成果少人问津,污染治理进程与环保产业发展面临困难。我国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现状

为规范和促进环保技术的应用推广, 《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用技术推广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4号,1999年6月21日施行)、《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环发[2007]150号)、《国家环境保护技术评价与示范管理办法》(环发[2009] 58号)等行政规章和办法先后被颁发。“十一五”以来,开展的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水专项和其他科研项目,均将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作为重点领域或内容之一,有力地支持环境技术示范推广机制形成。通过环保产品认证、环境保护重点实用技术推广、环保产业创新联盟组建等工作,一批污染控制、生态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的高新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得到了推广。截至目前,我国已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6项,最佳可行技术指南8项,工程技术规范54项,《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名录》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环境保护技术目录》共计8批,在引导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全国各地纷纷成立“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环境工程咨询、科学技术中介、转化推广等工作;同时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环保技术推广转化机构,引导和鼓励地方各级建立起相应的环保技术推广转化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社会力量为基本构架的环保技术推广转化网络。此外各地积极创新转化推广形式,通过不同规模、主题的展示推广对接会、研讨交流会,新技术培训、媒体互联网宣传等渠道,推动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深入开展。如天津市搭建了节能环保技术推广交易服务平台——天津节能环保技术超市,在“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实施中应用了大量最新的环保科技成果,在控尘、控车、控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整体推广应用水平仍较低。科技部门的研究表明,每年我国省部级以上的科技成果3万多项中能大面积推广且产生规模效益的不到15%;专利技术7万多项实施率仅为10%;科技成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中的主要问题

环保科技成果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产学研用结合机制尚未完善

目前,作为环保科技成果主要供给源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市场信息、科研成果价值、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分析、判断和作为应用实体的企业相比存在着明显差异,致使相当多的科研选题与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联系不够紧密。此外,由于科研成果主要由国家组织鉴定,一定程度上导致科研项目从选择立项、确定研究的深度与方向到项目的评价等,大都是为了获取相当级别的学术奖项,科技人员不必花费精力去考虑成果的转化。而国内大多数环保企业缺乏完善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体系,且大部分环保科技成果的投资风险高、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转化周期长,中小企业出于资金和规模的考虑,也缺乏转化推广的积极性,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在科技成果转让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有投资意向的机构找不到投资方向,而有好科研成果的持有人找不到资金进行中试孵化或产品转化。即使最终实现结合,技术成果出让、受让双方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导致交易中损害另一方的权益;还有因对环保科技成果的评估不当,导致投资规模预设不合理,造成中途资金短缺,致使一方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我国环保科技信息传递基础设施及信息技术的利用相对落后,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利用广泛的信息源的重要性,同时还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而这正是科技成果产业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转化推广缺乏后续推动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是个商业化的过程,同时具有周期长、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虽然我国财政、货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但对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和财政支持创新的微观引导力度不够,在缺乏风险补偿机制、相关配套政策扶持的情况下,投资机构不愿意承担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风险,缺乏支持成果转化推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撑,导致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后续推动力不足,进而影响了转化效率。

技术市场发育不完善,缺乏有活力的中介机构

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技术市场中介的推动。近年来,我国的科技中介服务从无到有,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科技中介基本功能仍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技术市场网络和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在服务方向上没有明确定位,只能起到联络沟通作用,无法对成果进行深层次的评估和咨询。此外,大部分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虽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但缺乏金融、法律、财经等方面的知识,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即使促成了交易,企业和个人最后撇开中介的情况也常有发生,导致中介机构运作困难。同时,由于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使得中介机构处于既没有政府的规范监管也没有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的无序发展状态,交易的安全和规范问题无法保证,致使社会公众普遍对中介机构缺乏信任感。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创新思考

搭建成果展示推广平台,实现环保科技成果的全方位展示推广

建设具备技术推广、评估转化、技术咨询、交易、信息服务、培训、宣传等功能的环保科技成果展示推广交易总平台,并筹建管理、运营、技术、网络等专业化团队。结合区域环保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建立相应分平台,形成展示推广平台网络。将模型、多媒体、场景模拟等新兴展示形式应用于环保科技成果的推广,突出面向市场需求的技术优化组合,将涉及面广、专业性程度高的环保科技成果立体化、形象化地“翻译”和“解说”成易于客户接受的“大众技术”,提高人们对环保科技成果的认知度。

构筑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与交易信息网络平台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对科研院所的环保科技成果和企业的环保需求进行全面收集和科学管理,构建成果认证体系;研究和借鉴成功的网上商城模式经验,建立在线推广交易平台,形成与实体平台相呼应的在线交易平台,实现及时的网上信息交流、对接洽谈、成果交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个形象、简便、迅速的广域远程交易模式。同时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使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传播媒体手段,实现公众、企业、政府的互动交流。

创新多层次多维度交易模式

会展交易模式。定期开展不同规模和主题的环保科技成果交易会、对接会、技术难题招标会,为技术供需方提供环保科技成果的展示、对接、交易平台以及相关咨询服务,从而推动成果转化;探索在线会展模式,依托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与交易信息网络平台,引导和召集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的供需双方在约定的时间内,应用网络科技手段实现在线沟通洽谈,实现同步在线对接。

技术整合(整体解决方案中心)交易模式。通过客户需求对接方案的研究,将相关环节的技术资源进行集成和整合,形成涵盖政府、企业的潜在用户咨询、成果二次研发、方案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施工、设施运营、金融投资等成果应用链条各环节的全程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或“交钥匙”工程服务,实现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中介机构服务交易模式。将技术交易转化成商品交易,以三方契约即“第三方监管”的方式运作整个交易流程:通过与供需双方分别签订协议、设置第三方监管账户(缴纳定金)等方式主动引导、监管整个交易过程;同时,通过为双方提供技术诊断、技术咨询、政策咨询、资金申请援助等增值服务,促进环保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在线交易模式。以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与交易信息网络平台为主要支撑,构建涵盖技术评估认证、在线对接洽谈、在线合同签订、在线支付等链式服务的在线交易服务体系,塑造线上资金流、信息流与线下服务流紧密结合的新型技术交易流程规范。

公开拍卖竞价交易模式。选择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能拉升科技成果价格,能吸引企业兴趣的环保科技成果探索拍卖竞价交易模式,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定价,有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拓宽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渠道。

建立和完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不同阶段和不同生命周期,风险和收益特征不同,投融资需求方式和数量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多种金融手段的优化组合,构建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在初期,应以财政拨款和政府配套资金为主;在中期,逐步以风险投融资为主;后期主要发展信用担保、金融信贷扶持,鼓励技术交易保险等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逐渐规范和完善相应的创业板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创造更为便利的退出机制,形成持续支持、风险分摊、进退自如的金融支持体系。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探索实践,构建环保科技成果展示与推广实体平台和交互式技术成果公共服务与交易信息网络平台,形成辐射全国、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环保科技成果展示推广平台网络,从而实现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持续推广与转化。

主要

参考文献

[1]刁硕,邱晨.关于环保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学研合作的初步探讨[J].环境工程,2013 (SI):673-676.

[2]梅姝娥, 吴玉怡,价值网络视角下技术交易平台商业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6):卜5.

[3]王希良,柳洲,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历程与趋势[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1(6):8-12.

(作者单位: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市节能环保技术超市)

速度

霍尼韦尔首次集中展示应对空气污染的核心技术与产品

篇(9)

长城脚下新能源产业投资热土

“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于1992年8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市级经济开发区,它总体规划面积4.81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于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其中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着力打造北京生态化、特色化品牌园区。目前,开发区有两个特点:一是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创业平台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搭建好,二是开发区目前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北京八达岭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刘宗贤给记者的感觉是既有山东人共有的豪爽质朴,又有领导者的干练帅气,可谓是快人快语,记者刚一落座,他就如是说。

思路决定出路。早在2007年,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延庆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审时度势,在分析研究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律和学习各地开发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将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于国家重视倡导的新能源产业上,成为近年来开发区快速发展的重要决策之一。以下的发展足迹印证了这一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2008年4月,延庆县人民政府为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资源丰富和辐射力强的优势,以及延庆县的独特区域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共同推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合作共建中关村八达岭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基地。

2009年6月,八达岭经济开发区被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经信委、北京市科委联合授予“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基地”,在新能源领域科技研发、项目孵化、产业集聚、产业政策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与园区大力支持,促进北京市新能源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形成具有产业集聚和品牌支撑的北京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新区。

2009年8月,朝阳区―延庆县区县合作共建新能源产业基地挂牌,合作共建基地将着力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形成新能源产业设备研发、生产和周边新能源项目示范、应用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2009年,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新能源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形成税收5000万元,相关产业企业(包括注册企业)数十家,其中,中材科技实现风机叶片产能800套,形成8亿元人民币产值,实现4000万元人民币税收。基地新能源产品主要包括风机叶片、风机机头、太阳能电池、生物质设备、环保设备等。开发区现有中材科技风电叶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仪绿能电力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中航长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北京中能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北京玻璃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常州天常玻纤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京城环保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已经入驻基地的新能源示范项目包括:京能集团3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中科院1兆瓦光热发电项目、中海洋2兆瓦太阳能光伏应用示范项目、德青源沼气发电项目等。目前,在中材科技风电叶片、中科院电工所1GW光热示范电站等一系列项目的带动下,开发区已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风能和太阳能产业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八达岭开发区由南北两区组成,采取“园区设备制造基地+周边新能源示范区”的发展模式,依托北京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和中材科技、京仪等现有优势企业,着力发展风电产业和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形成以两大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为配套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合理布局,以研发、检测、认证生产服务链条的新能源应用示范工程。

蓄势待发 战略新兴产业

在来北京八达岭经济开发区采访之前,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2009年12月,北京市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目标,巩固扩大“绿色奥运”成果,向全社会公布了《“绿色北京”行动计划(2010~2012年)》,旨在通过构建生产、消费与环境三大体系,实施九大绿色工程,完善十项保障机制,为把北京建设成为绿色现代化世界城市奠定坚实基础。这些重大决策的出台为八达岭开发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开发区位于西北京郊绿色生态屏障腹地,比北京市区海拔高500米、拥有充足的太阳能、风能能源,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太阳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达2800小时,是北京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风能取之不尽,年有效发电时数为1800小时以上。此外,这个地区还有着丰富的地热和生物质能资源,提供了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资源基础。

篇(10)

过去青山是武汉的“口袋底”,有“赚钱在青山、消费在汉口、居住在武昌”之说,好像青山是被冷落的地方,现在可不同了,“三桥一站”将在青山落成,仿佛打通了瓶颈,青山将建成南北战线的窗口城市,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

篇(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许多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全新的产业结构和商业模式不断产生。传统产业的未来发展与互联网行业形成了紧密的依存关系,能否认清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运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成为了传统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应当顺势而为,借助产业融合的力量提升产业竞争能力。

一、文献综述

产业升级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对“产业升级”概念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视角: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以及基于价值链的调整思路。吴崇伯是国内最早对产业升级问题进行探讨的学者,他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对产业升级的概念给出界定:产业升级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换代,就是由劳动密集型行业迅速转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行业。潘悦(2002)站在价值链调整角度对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影响的研究中指出:产业升级的路径是阶梯演进状的――加工、组装最终产品分包生产和出口零部件生产和出口中间产品OEM和ODM形成自创品牌。

基于产业间交叉现象的普遍化,产业融合这个新颖的概念也随之而出。部分经济学家选择从进入壁垒和产业内竞争关系的角度切入,对产业融合进行界定。日本学者植草益(2001)提出:产业融合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强化行业间的竞合关系,达标的手段包括技术革命以及放宽行业限制,降低进入壁垒等。另一部分学者从系统性融合理念出发――周振华(2002)认为,产业融合是一个产业边界从固化到模糊的过程,是由产业分立逐步演化而成;胡金星(2007)认为,当产业系统逐渐走向开放,新的技术和行业标准相继出现,会引起产业间的协同与竞争关系发生一定的改变,从而促进了产业融合。

二、产业现状

1、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状况概要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且多与整车制造产业形成完整配套体系。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总的特征和趋势包括两大方面:规模较大,质量不高。

(1)中国零部件产业发展规模

中国汽车零配件总产值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2002年到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总产值由2002年的1316.4亿元上涨到2010年的14000亿元,近十年间零部件总产值上涨了12683亿元。2011年到2013年,中国汽车零配件工业总产值由20155亿元增长至3194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据前瞻网预测,2013年到2018年的汽车零配件工业总产值将增长至79484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发展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

(2)中国零部件产业质量不高

中国汽车零部件长期以来存在着质量不高的问题,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研发能力差、缺乏创新。从总的方面来说,我国零部件制造技术目前仍然是属于中低技术水平,一些高新和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例如动力转向、安全气囊、全球定位系统和自动变速器等产品的生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我国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进口率高达60%。全中国自动变速箱的销量大概是几百万台,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提供的不到2万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几乎为零。

2、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存在的问题

基于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自主创新能力差。发动机、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近几年市场上出现了较多的零部件行业的合资企业,合资企业一方面向中国市场引进了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国有零部件企业的创新能力。据资料显示,国外大型零部件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到了销售收入的5%以上,相较而言,我国企业研发投入较低,仅占1%~2%。

第二,高端技术人才缺失。一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人才的储备,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兴起,零部件企业应当适时引进信息技术以及营销技术方面的人才,全方位的建立产业升级的人文环境。

第三,缺乏规模效应。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存在的零部件企业多达2万多家,2万多家企业的产品占据了国内零部件80%的市场,销售额却仅仅只占到了20%,其中90%的产品集中在低端。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销售收入为1.644万亿人民币,平均每家产值仅为0.8亿元左右,生产规模小,实力弱,缺乏规模效应。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可以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实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的目标。

三、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路径

工业4.0时代的到来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实施都会利用到互联网技术。因此,当零部件产业遭遇工业4.0时代,零部件将不再仅仅是冷冰冰的个体,它们将类似一个数据终端,从订单下达到产品报废,整个生命周期都会有数据记录。

1、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化生产路径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生产路径主要有两条:其一是实现定制化生产;其二是通过大数据达到精准营销,提高企业品牌效应的目的。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本文设想,未来,当客户想要定制一辆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汽车时,他只需要打开手机APP,输入其定制化要求,信息自动反馈给制造厂,工厂将根据顾客的表达将产品特性转化为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来安排物料的配送、零件的打磨以及机器的组装。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产品信息都会转化为数据信息,从而实现方便快捷的生产方式。

数据的记录是对产品存在的问题以及客户需求的直接反映。万丰奥特集团是全球知名的零部件生产商,目前其正在投入建设一个以物联网和工业机器人为基础的工厂,以此达到智慧生产的目的。无论是通过电子销售平台还是制造车间得到的数据,都有利于帮助零部件生产企业得到产品投入使用后的反馈信息,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了解产品信息是改进产品的关键,了解客户需求是实施精准营销的关键。因此,在工业4.0时代,零部件生产企业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依据大数据对消费者行为的反馈,改进产品的生产质量,以改善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另外,在这个反馈的过程中,消费者能够参与到产品的设计过程之中,可以带来一定的正面效应。

2、环保产业+零部件

目前,各个行业都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新能源电动车在此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国家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支持新能源电动车行业的发展。基于产业融合的角度,环保产业与零部件产业可以做一定的概念性融合,实现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绿色循环。

(1)零部件再制造构建价值链循环路径

零部件再制造是指将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2013年国家推出“以旧换再”试点实施方案,推广境内再制造产品购买者交回旧件并以置换价购买再制造产品的行为。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实施与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进行。

第一,加大理念的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对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度。可以通过举办行业机构展会、媒体报到等渠道向公众传达零部件再制造的概念和相关信息。企业也有责任、有义务充分维护消费者对再制造产品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第二,提高再制造技术能力,保证产品质量是关键。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应当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开发,确保再制造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使得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性能达到新品的品质要求。

第三,完善旧件回收体系与再制造产品销售服务体系。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汽车报废及维修更换下来的废旧零部件数量较大,但回收利用率较低。基于此,本文认为汽车零部件市场应当建立基于汽车生产者责任的废旧零部件回收体系,并加强旧件分类管理。

(2)新能源电动车配套零部件生产路径

2008年起,“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在汽车产业掀起了一股巨浪。新能源汽车的制造离不开零部件的升级与改进,因此,零部件产业升级应当将绿色环保的概念融入其中,结合节能环保的技术,配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我国开启新能源汽车开发工作的关键制约点在于关键零部件的开发还未达到一定高度和产业化要求。目前国内大部分新能源车采用的关键零部件依靠的是国外进口,国内企业缺少自主研发产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基于环保产业与零部件产业相融合的视角出发,零部件产业可以从以下方面的改善来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

第一,零部件企业应当化被动为主动,加强自身自主研发能力。新能源电动车的开发不仅仅是整车制造企业的任务,重要的是零部件企业要主动参与其中,将眼光投向远处,主动参与节能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工作,早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设施做好准备。

第二,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整车企业与政府政策的鼎力支持。国家和各级政府单位应当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的零部件供应商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它们形成竞争优势,而后在市场准入规则、政府采购、人才引进战略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协同创新的经济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2012111)。)

【参考文献】

[1] 温茜茜:中国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D].复旦大学,2013.

[2] 王昌文: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不能“靠边站”[J].动态与综述,2009(2).

[3] 许树辉:韶关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路径研究[N].韶关学院学报,2011(11).

[4] 谢雁娇:基于互联网经济的产业融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5] 姚娥、常分田、郑卜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发展方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