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交通工程研究方向大全11篇

时间:2024-02-02 16:55:3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交通工程研究方向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交通工程研究方向

篇(1)

研究方向:汽车领域

对国内汽车发动机产业来说,这种评选具有很好的标杆和促进作用;对消费者来说,这种评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说,这样的评选是国内汽车产业和消费者都需要的。

李君: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内燃机工程系主任。

研究方向: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

学术兼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代用燃料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还应该以中小排量汽车为主,国外某些发动机评选往往看重功率及扭矩输出等指标,我们不要走这个路线。这次评选中入围的多款小排量发动机,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

李理光: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

研究方向:内燃机燃烧与排放控制,清洁代用燃料,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

学术兼职:国际汽车工程学会,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

参与――评估自己,学习他人;提升――宣传品牌,树立信心;竞争――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创新――自主开发,持续发展。

黄佐华: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领域:内燃机燃烧,清洁燃料发动机,排污机理与控制。

学术兼职: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这项评选从公正客观的第三方角度对市场上的发动机产品进行评价,并给出明确的比较结果。这对于消费者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汽车消费向专业消费和理性消费转化。

王建昕: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汽车节能与排放控制,内燃机燃烧,汽车燃料。

学术兼职:中国内燃机学会油品与清洁燃料分会主任,中国内燃机学会汽油机分会副主任。

2003年秋,我在美国短期访问时,第一次看到了《Ward's Auto World》杂志的十佳发动机评选宣传画,深深被它吸引,我的朋友从办公室的墙上取下来送给了我。那时我就在想,中国也应举办这样一个高水平的评选活动。《汽车与运动》杂志在参考Ward's等杂志经验的基础上,于2006年成功举行了第一次“中国十佳发动机”评选。祝愿它越办越好,在中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过程中发挥重大影响。

许敏: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

研究方向: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控制,整车系统集成。

很高兴在国内也看到这样的评选,而且它的评选规则和体系很符合国内的发动机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我们作为发动机领域内的科研人员,应该支持这样具有社会意义的评选,为民族发动机产业发展尽一份力。

姚春德: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研究方向:内燃机工作过程,内燃机废气净化技术,内燃机石油替代燃料。

学术兼职: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和特聘专家,中国内燃机学会中小功率柴油机分会副主任。

十佳发动机评选活动所确立的评价体系,对于国内发动机产业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在欣喜地看到自主品牌发动机也成为入围的热门,这说明它们正在努力攀登世界先进发动机的顶峰。

尤林华: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研究员级高工。

研究方向:汽车发动机性能、可靠性、排放性能评价方法研究,汽车发动机排放自动测试系统与相关试验技术研究。

学术兼职:国家机动车环保技术法规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环保总局重型汽车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

用客观、公正、公平,权威的方式,评选出技术先进、消费者认可的中国十佳发动机。促进中国汽车发动机技术水平提高,提升中国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卓斌: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篇(2)

1“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内涵

根据《方案》,到2020年,我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42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95所大学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面向所有高校,甚至包括高职院校。从目前来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很难与“985”“211”大学比拼,但不等于在所有学科方面都没有机会。只要准确把握机遇,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选准发展方向和路径,完全有可能使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走向卓越,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大学。所以,地方院校不能放弃对“双一流”的追求。当然,地方院校对“双一流”的追求,不能跟着“985”“211”大学的路子走,而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选择[1-4]。

2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发展现状

黑龙江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现为黑龙江省省属高校中本领域唯一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交通运输为“十一五”“十二五”省级重点专业;学科依托汽车运用与智能交通技术省重点实验室、汽车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汽车运用与安全技术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米,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先进的试验设备完全能够满足学科科研、教学及社会服务的需要。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紧密依托行业及企业办学,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以产学合作为途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大力构筑职业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立交桥,为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培养了大批“上手快、能力强、留得住、后劲足”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与黑龙江龙运集团校企共建了“智能交通学院”,与日本丰田公司、德国博世公司、中国一汽、哈飞汽车、宇通汽车等国内外大公司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学科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交通运输和管理人才培训中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汽车制造和维修人才培训中心”和“龙运集团———黑龙江工程学院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了人才支撑。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三个专业始终致力于服务行业和地方,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程文化为引领,以大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构建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平台,宽口径的方向模块课程,强化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体现出“肯吃苦、留得住、上手快、有后劲”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但是,学科建设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学科建设基础偏弱。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底蕴不足,学科文化氛围淡薄,办学资源有限,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缺乏高水平、实质性的学科平台,或者平台虚置、没有充分发挥平台的功能,学科平台难以满足教学及科研的需要,严重阻碍了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提升与发展进而降低了科学研究的效率,导致成果产出量少、成果转化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学科建设整体实力偏弱,产学研合作教育不够深入,社会服务功能不健全,支撑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及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不强,学科建设缺乏自己的特色,学科建设基础偏弱导致了科学研究领域的恶性循环。2)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团队。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团队,尤其是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团队结构不合理,团队成员研究领域交叉不紧密、各自为战现象较多,研究方向发散,研究问题不够持续,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团队合作、协作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研究成果中国家级项目及获奖、高水平论文数量较少,导致学科团队凝聚力和竞争力不足。3)学科建设的制度及机制不够健全。学科建设内部制度机制还是不够健全,学科建设规划往往是从学校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的,规划与方案过于宏观,只停留在“顶层设计”层面上,二级学院很难找准自身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切入点,要使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落地生根,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必须成为学科建设的主力军,将学校学科建设规划认真细化、分解实施,制定更加合理、适合学院自身发展的实施细则。这样,学科建设发展才会良性循环,学科建设效率才会快速提升。

3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三准一优化”建设及调整途径

3.1精准学科办学定位

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使命,其“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根植所在区域、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于此,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紧密结合黑龙江工程学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面向公路交通行业,培养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5-6]。

3.2瞄准学科发展特色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需要紧密结合国家对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建设的任务要求,主动适应交通运输低碳、绿色、高效、安全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针对区域道路交通运输系统、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道路交通控制等面临的技术问题,依据学科现有师资队伍力量,凝练形成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三个研究方向,在载运工具电控及新能源技术、载运工具运行性能优化及提升技术、交通运输系统资源优化、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微观交通系统仿真与控制、多源交通信息整合与挖掘等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在区域交通运输工程领域提升影响力。

3.3找准学科服务地方需求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为地方做好精准服务的基础上力争“双一流”。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龙江“十大重点产业”“龙江丝路带”的规划与实施,必将极大促进交通运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能源、新工艺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方式向高速、重载、安全、经济、节能、环保方向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研究内容不断更新,并呈现综合、交叉的特点,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应用能力强、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因此,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建设要重点突出应用研究,紧密围绕龙江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不断实时动态调整学科方向,建立产、学、研、用联动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将地方产业实际需求落实落地,真正地为行业、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4优化学科师资队伍结构

篇(3)

长安大学车辆专业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方向比较好。

具体介绍如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探讨交通规律,研究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与决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交通运输系统的综合规划设计与评价,对交通运输系统运营过程的科学管理,优化交通运输系统资源配置,协调交通供需关系,保持交通可持续发展,实现客货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的目的,该学科由交通工程和交通运输管理工程演变而成。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是0823交通运输工程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一,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载运工具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安全研究、交通能源与交通环境运输系统管理与决策以及新型载运工具结构设计优化和系统控制等理论和技术等多个方面。该专业主要从业领域为高校和科研设计院所从事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领域的科研、规划、设计、和教学;或相关的高科技企业和公司以及工业设计院所从事设计、研发、经营和管理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中图分类号]U4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9-0022-02

从本质上讲,沥青路面破坏的控制因素是车辆轴载。但是,由于交通量与车辆轴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分析一个地区的交通量,也有助于研究沥青路面破坏的原因,特别是当交调资料比较丰富时,交通量的分析能够为研究提供依据。本文对我国南方一条公路交通量的统计,利用EXCEL表格进行了交通量分析与预测。

一、公路交通量变化简要分析

南方某公路2006年―2008年的汽车平均日交通量和混合平均日交通量变化情况如下表1所示。汽车交通量由2006年的4838辆/日逐步减少至2008年的4313辆/日,混和交通量由2006年的11266辆/日逐步减少至2008年的10860辆/日。汽车交通量和混和交通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6%和-1.8%。总体来说,这条公路的交通量发展呈递减趋势,其中汽车交通量的减小幅度更大一些,说明在2006―2008年问。部分车辆选择了其它线路来完成运输任务,这一方面与高速公路的发展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的具体情况有关。

图1反映了2006-2008年南方某公路汽车平均日交通量和混合平均日交通量的发展变化趋势。可以从曲线上看出,这条公路的交通量呈减少的趋势,但是减少的幅度并不十分显著,仍然可以看做是较为稳定的状态。

二、各类车辆构成情况分析

将国道上的车辆分为四大类――汽车、拖拉机、人力畜力车和自行车,根据调研资料,统计以上四大类汽车各自占总车辆数的比例,并以2006年为例。这条公路的车辆以机动车为主,机动车总比例达94%。非机动车比例为6%。机动车中汽车比例最大,达所有车辆总数的59%。将四类车在2006年-2008年三年中各占车辆总数的百分比绘制于图3中,由图可见,不同年份中,各类车占总车辆数的比例几乎不变,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图2南方某公路不同年份四类车各自占总车辆数的比例

为反映汽车中各类车辆所占比例,进而分析其对道路的影响,以2008年为例。将海榆西线上的汽车分为8类,分别为小货、中货、大货、特大货、拖挂车、集装箱、小客和大客,统计以上8类汽车占汽车总数的百分比。

通过实地考察,此条公路上的货运汽车中,中小型货车的比例连年下降,大型货车和拖挂车、集装箱等重型货运车辆的比例却逐年升高,说明线路上的货运方式向重型化发展。而客运汽车中,小客车的比例基本没变,大客车的比例有所上升。从各类汽车的比例也可以看出,部分货运汽车转投高速公路,二客运汽车的运输路线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三、结语

无论是混合交通量的变化,还是交通组成的变化,都将对公路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状况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利用EXCEL这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分析了南方某公路的交通量变化情况,是一种切实可行的评价交通量变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国秋,公路交通量调查数据分析,北方交通,2008

[2]赵慧灵,公路交通量调查统计及其分析应用,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8

篇(5)

1、长安大学本科物流工程专业设置于物流管理专业在经济与管理学院;

2、物流工程专业为陕西省特色专业,物流工程教学团队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近年累计投资200多万元建成包括供应链仿真实验室、物流装备实验室、物流软件模拟实验室在内的物流工程实验室体系,拥有专门的实习基地;

3、专业特色:物流工程系依托长安大学汽车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物流工程与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物流工程系目前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和物流科学研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4、研究方向:物流工程系研究领域覆盖物流工程与管理的所有方向,并以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技术装备设计及运用、物流系统设施装备设计与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管理与控制等设计理论与方法为专业特色。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1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量迅速上升,车辆超载、超限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和严重[1,2]。交通部颁布了《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和国家八部委联合了《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交公路发(2004)219号),规定运用经济与行政相结合的手段对通过的超限车辆进行必要的执法处理,以有效保证桥梁和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种超限车辆动态监控及非现场执法系统,24小时检测通过车辆的实时总重、轴重、速度等信息,并对通过车辆的车牌号进行抓拍和现场取证,为公路桥梁管理部门提供养护和决策依据,也为交警部门提供超限执法依据,以达到保障交通安全和维护桥梁道路设施的目的。

2 系统组成原理

图1 系统组成

系统整体主要基于动态称重技术[3-5],依次由高速动态称重子系统、车牌识别及现场取证子系统、车牌逆向抓拍子系统、报警显示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及其配套设备组成,如图1所示。高速动态称重子系统设置于公路主线适当位置,负责检测通过车辆的重量及各种交通数据;车牌识别及现场取证子系统负责检测通过车辆的前后抓拍图片及车牌信息,并与重量数据对应存储;车牌逆向抓拍子系统设置在没有中央分隔带的路段用于检测逆向行驶车辆车牌号码,并实时报警;报警显示子系统通过LED可变情报板实时显示超限车辆车牌号码,及时提示驾驶人员;视频监控子系统负责监控路段车辆的通行状况信息,并实时上传至监控中心硬盘录像机。

3 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无人值守,在不限制车速的情况下自动检测通过主线行车道车辆的各种交通数据,并实时的将交通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可选)传输至大桥管理处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如果发现超限车辆管理计算机进行报警提示,并在该车辆数据处做超限标记。系统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工作流程

4 系统应用

根据超限执法相关需求,本文系统在重庆万达高速开开段进行了应用,实际安装的主要设备包括弯板传感器、动态称重仪、野外机柜、门架、车牌识别模块等。检测车道为开江至四川方向的2个车道(每个车道安装弯板传感器4块)和1个应急车道(安装弯板传感器2块)。安装应用的整体效果如图3所示。当然,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动态称重区域可以定制不同动态汽车衡产品。

图3 超限车辆动态监控及非现场执法系统应用效果

5 结语

超限车辆动态监控及非现场执法系统不但可减轻超重车辆对公路的损害,而且可以减少治超检测站人员配置、资金投入,保护执法人员的生命安全。随着公路里程进一步增加及政策支持,超限车辆动态监控及非现场执法系统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魏连雨,李巧茹,张多马.超载交通运输对津围公路路面和桥梁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天津公路,1999(5):44-48.

[2] 曾凡奇,黄晓明.超载对沥青路面的影响[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4(3):8-10.

[3] 贺曙新.车辆动态称重技术的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外公路,2004(6):104-108.

篇(7)

1.牵引网的等效电路及其阻抗

1.1牵引网的等效电路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分析和计算方便,对于牵引网,应用等效电路:接触网与地形成一个回路,轨道与地形成另一个回路。图1表示牵引网分成两个回路的情形。

假设牵引电流只在接触网―地回路中流通。由于互感,而在轨道―地回路中感应产生电流,并认为该电流与实际在轨道中流过的电流相等。这样,在地回路中变成为有两个方向相反的电流,其总电流就是牵引电流流入地回路中的部分,于是牵引网的等效电路可如图2所示。图2中,1代表接触网―地回路,2代表轨道―地回路,、和分别代表回路1和2的自阻抗以及两回路的互阻抗。

1.2 牵引网等效电路的阻抗

1.3等效电路电压平衡方程式和牵引网等值单位阻抗

2.简单悬挂单线牵引网等值单位阻抗计算

2.1接触线―地回路的自阻抗

2.2等值轨道―地回路的自阻抗

2.3 接触网―地回路与轨道―地回路的互阻抗

2.4 简单悬挂的单线牵引网的等值单位阻抗Z

将以上算出的、与的值代入式(1.6)即可求得等值单位阻抗Z。

其他悬挂形式的牵引网阻抗计算过程与简单悬挂类似,只是在计算接触网―地回路的自阻抗时,需考虑接触线、承力索、加强线各自的自阻抗和其互阻抗的相互作用;在计算接触网―地回路与轨道―地回路的互阻抗时,需注意接触网等值导线与等值轨道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

3.程序实现方法

4.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气化铁路牵引网的等效电路及阻抗计算原理,然后通过C语言编程来实现其计算过程,能够做到准确快捷的计算出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悬挂形式牵引网的阻抗,可作为电气化铁路设计的原始数据,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谭秀炳.交流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系统[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勋.电气化铁道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8)

(二)培养目标

1.熟悉环境科学发展前沿,掌握系统的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

2.具备较强的环境工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开发和环境规划及管理能力,以便应对高层次科研和工程技术,成为专门性人才。

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三)研究方向

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领域:

01交通环境规划与管理

02交通环境系统分析与评价

(四)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944环境管理概论

推荐院校

以下院校是该专业研究生院实力较强者,建议选报:

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华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兰州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东南大学。

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相关专业

环境科学

课程设置(以天津大学为例)

主要课程名称: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第一外国语、工程数学基础、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基础、现代企业管理引论、现代管理学、实验技能、环境工程基础、现代环境工程理论、传递过程原理、高级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现代环境监测理论与技术。

就业前景

(一)国家的基本政策决定了该专业重要的社会地位

随着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环保问题是21世纪全球的焦点,环保产业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国家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工程学科的内涵日益丰富,使得它已成为21世纪的带头学科之一,未来前景不言而喻。

(二)生态环境领域项目的丰富预示着就业面的无限广阔

我国环/,!/保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引导下,环保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技术和产品基本覆盖了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

(三)我国环保产业岗位大量空缺,需要专业人才给予补充。

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并且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十分需要专业人才来增强该领域的运作能力,尤其在一些大中城市表现最为明显。

(四)国家对环保的大力投入显示着该领域工作人员薪资待遇的优厚

有资料显示,2000年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支出已达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到2005年后我国每年的环保项目投资将不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5%,到2010年将投资150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与建设,其中600亿元用于升级环保和改造污染控制设备,220亿元用于环境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国家对环保力度投入的逐步加大,说明了入职该领域,可谓衣食无忧。

总之,环境工程专业是极富发展潜力的专业,不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而言,无疑给广大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该专业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在人才需求上,更侧重的是人才的专业性,只要您具备真才实学,前途不可限量!

就业方向

主要工作部门:

1.各级政府环保部门;

2.规划部门、建设管理部门、

篇(9)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题方向分析

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其中,硕士研究生已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领域选择研究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本文依据《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至2010年11月1日,累积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87.5万多篇,文献的来源是全国530多家硕士生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文统计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2010年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榆索控制条件。“发表时间”输人从2000年1月1日一2010年10月l8r:t,“学位单位”输人模糊,“优秀论文级别”输入不限,“作者”及“作者单位”输入模糊。第二步,输入内容榆索条件。“主题词”输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向,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点击“检索文献”。第三步:按文献分组排序方式选择文献。文献分组点击“学科专业”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即可。其统计结果如图1:

从图可以看出,物流、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是2000年~2010年管理科学与T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说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日.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物流管碑研究方向中,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构建传统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物流金融的合作与创新是研究热点。在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中,供应商和项目外包管理项目成为焦点,高级管理层更加接受项目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之后要追求项目的项目组合管理得到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中,心理契约与员丁绩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绩效是研究热点。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趋势分析

根据以上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选题向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管理变革,管理科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等方向。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以及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等方向。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和知识资奉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也给管理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2、管理科学与一f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产与流通的变革而产生了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研究领域与-向。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学者在营销与运作的整体优化、多渠道供应链管理、综合物流等方向已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且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的热点。

3、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知识经济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的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知识管理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等。在未来几年知识管理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本身的特征;知识管理效益的定量分析;新知识产生知识在企业间的传播机制;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

4、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越来越侧重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探索管理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复杂系统管理理论基础包括: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理论,其中的非线性理论涉及到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混沌动力学以及分形理论;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从时间的可逆性到不可逆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复杂系统到复杂网络;从硬系统到软系统方法,这里主要指的是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从单元系统到系统集成。例如,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从组织内部的各组元间以及组织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中寻找组织发展和进化的动因和规律,以使组织能适应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迅速发展。

篇(10)

1.前言

车辆超限是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随着交管部门对车辆超限管理力度的增大,车辆超限现象得到较好的遏制,而传统的检测手段多见于车辆迫停处理,车辆占道影响了交通通畅。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车辆超高自动检测与记录技术成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交管部门的工作效率。

2.系统设计

系统硬件设计基于单片机开发板,图1为该车辆超高自动检测系统的硬件框图。当车辆经过车辆高度检测系统时,通过红外感应和单片机的运行,判定车辆高度是否超限,在超出限制高度的情况下,对车牌进行抓拍,并通过单片机与后台pc的数据传输功能将图片存储至固定路径,进而通过图像处理平台识别车牌并记录,以便工作人员随时查阅。而对于严重超高车辆,发出警报通知交管人员以便进行拦截。图2为系统的软件主要控制流程,通过软硬件的结合实现该系统的超高检测、显示及数据记录等功能。

图1 硬件结构大样图

3.车牌识别

车牌识别的实现由后台PC担任,它包括车辆检测、图像采集、图像预处理、车牌定位、字符分割、字符识别等单元。这里使用MATLAB软件平台来实现,当车辆触发图像采集单元,系统获取当前视频图像,牌照识别单元对图像进行处理,定位出牌照位置,再将牌照中的字符分割出来进行识别,然后组成牌照号码输出。

3.1 车牌二值子图的获取

输入的彩色图像包含颜色信息,占用了较多的存储空间,且处理时会降低系统的执行速度,因此对图像进行识别等处理时,常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以加快处理速度,进而提取背景图像、增强处理、图像二值化、边缘检测、滤波等处理。然而自然环境下,汽车图像背景复杂,光照不均匀,在自然背景中准确地确定牌照区域是整个图像识别过程中的关键。首先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大范围搜索,找到符合汽车牌照特征的若干区域作为候选区,然后对这些侯选区域做进一步分析、评判,最后选定一个最佳区域作为牌照区域,将其从图像中分割出来,同时要考虑车牌倾斜问题。算法流程如下:

首先,对二值图像进行区域提取,计算并比较区域特征参数,提取车牌区域。其次,计算包含所标记区域的最小宽和高,并根据先前知识,提取并显示更接近的车牌二子值图。最后,通过计算车牌旋转角度解决车牌倾斜问题。由于车牌倾斜导致投影效果峰谷不明显,需车牌矫正处理。采取线性拟合方法,计算出车牌上边或下边图像值为1的点拟合直线与水平X轴的夹角。用MATLAB函数的旋转车牌图象函数Imrotate,计算车牌旋转角度和经旋转、二值化后的车牌二值子图(如图3、4所示)。

图2 软件控制流程

图3 原始图

3.2 字符分割与识别

完成牌照区域的定位后,再将牌照区域分割为单个字符。一般采用垂直投影法。由于字符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必然在字符间或字符内的间隙处取得局部最小值,并且该位置应满足牌照的字符书写格式、字符、尺寸限制等条件。利用垂直投影法实现复杂环境下汽车图像中的字符分割效果较好。通过分析计算字符的水平投影和垂直投影,可获得车牌字符高度、字符顶行与尾行、字符宽度、每个字符的中心位置,以方便提取分割字符。然后计算车牌垂直投影,去掉车牌垂直边框。获取车牌及字符平均宽度。最后计算车牌每个字符的中心位置和最大字符宽度,进而输出分割字符。通过MATLAB程序算法分割出来的字符,如图5所示。通过数据库的建立以及样本与数据库中图片差计算误差,找到误差最小的图片依次识别,最终输出识别结果,如图6所示。

图4 Roberts算子边缘检测图

图5 分割出来的字符

图6 分割出来的字符

4.结语

从MATLAB编程运行结果看,这里采用的图像识别算法对车牌的定位识别是很有效的。通过对多个车牌进行试验,正确率高,与采用C++语言相比,工作量和开发周期都减少了很多。且该系统具有对车辆超高检测不停车等优点,这有利于减少在公路上拦截车辆造成的交通阻塞问题,提高了道路交通流量和经济效益。但实际应用中,牌照识别的识别率与牌照质量及图像拍摄质量密切相关,同时也会受到其他因素,需不断完善识别系统及其算法。

参考文献

[1]刘智勇,梁义涛.基于双通信模式的分布式车辆超限监控系统设计研究[J].河南科学,2010,28(5):596-599.

[2]张引.彩色汽车图像牌照定位方法[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01,6(2):374-377.

[3]李文举,张旗.基于边缘颜色对车牌定位方法研究[J].计算机学报,2009,27(4):204-208.

[4]左奇.交通图像检测与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3.

[5]吴波.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车牌定位与字符分隔[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6]Bill.Green.Implement the Canny Edge Detection Algorithm.IEEE/ASME,2005,699-704.

基金项目:自治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CX018)。

作者简介:

楚彭子(1990―),男,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交通工程。

篇(11)

[3]郭继孚,刘莹,余柳.对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认识[J].城市交通,2011,9(2):8-14

[4]杨成国,李英子.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策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23(4):62-64

[5]徐东云,张雷.城市交通拥堵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初探[J].综合评述,2007(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