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业节能减排措施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Abstract: in the countries called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of the period, the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boiler user more should be actively, promote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boiler technology, and achieved the national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strategy,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dustrial boiler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Keywords: industrial boiler; Energy saving; Emissions; The present situ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业锅炉作为我国国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号召节能减排的时期,工业锅炉的管理使用者更加应该积极进行研究,促进工业技术的革新,促进我国工业锅炉技术的更新换代,真正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中的“节能减排”战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但是,工业锅炉的改革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所以需要相关部分、 人才共同努力, 共同为实现我国的宏观调控而努力。
一、工业锅炉现状分析
1、燃煤锅炉
(1)运行状况
长期以来,工业锅炉运行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大多数锅炉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一方面是由于设计院和用户在选用锅炉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需要等因素,所选锅炉的容量及台数往往超过实际需求量很多;另一方面,锅炉实际运行中负荷常随用汽、用热负荷变化在较大范围内波动,造成很多锅炉长期在低负荷下运行。我国工业锅炉一般平均负荷率在50%~70%之间,实际运行效率往往要比鉴定热效率低10~15个百分点,结果造成一次能源的浪费。
(2)燃煤质量
我国工业锅炉所使用的煤主要是烟煤、无烟煤、贫煤等,不同地区供应的燃煤煤质相差较大,有些地区工业锅炉使用的煤种也经常发生变化。我国的燃煤工业锅炉以层燃锅炉为主,而层燃锅炉对煤种的适应性较差,因为该类锅炉在设计时其受热面的布置型式、面积大小、炉拱炉排配风装置的结构型式均按一定的设计煤种设计,所以,当燃用煤种发生变化时,它的燃烧情况必然会变化,一般是变得更差些。此外,供应的煤种经常变化,也使锅炉运行、管理人员无法掌握煤质情况,摸不清运行规律,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既降低了锅炉运行热效率,也增加了锅炉污染物排放。
(3)燃烧设备
在我国绝大多数锅炉制造企业一般只注重锅炉本体设计,对燃烧设备并不多加研究,燃烧设备通常交给所谓的专业配套厂配套生产,而专业配套厂通常只是来图加工,缺少研发能力。所配用的燃烧设备有些设计的结构不够合理、先进、有些制造质量粗糙(如炉排片铸造)、有些装配间隙较大,实际运行中容易跑偏,受热后易变形、断裂,造成炉排漏煤、火口、漏风等,这样必然造成灰渣含碳量增加;炉排风室间不能密封,各风室互相串风,风量调节性能差,炉排与侧墙间漏风严重,锅炉横向风压分布不均衡,严重影响炉内正常燃烧,影响锅炉运行效率。
(4)运行控制
目前燃煤工业锅炉自动化控制水平较低,且多为位式或PID控制,不能根据外界变化调节锅炉运行状态,缺少显示锅炉经济运行参数的仪表。运行人员在调整时,往往由于缺少数据,不能对锅炉的运行状况随时做出准确判断,无法在锅炉的燃烧及运行工况变化时,实行相应的运行调整,使锅炉处于最佳工况运行。
(5)锅炉水质
按照GB- 1576《工业锅炉水质》标准规定,蒸汽锅炉承压热水锅炉的给水应采用锅外化学处理,也就是要安装水处理设备对锅炉给水进行处理。目前,很大一部分工业锅炉没有使用水处理设备,就是已配置的水处理设备其实际利用率也不足70%,况且许多使用的水处理设备,并未起到应有作用,尤其是地处边远地区和乡镇地区的工业锅炉,既未安装水处理设备,也未采用锅内加药处理方式。锅炉水质不达标,导致锅炉结垢,既影响锅炉受热面传热,增加热阻,又危及锅炉的安全运行。
(6)辅机配套许多锅炉的鼓、引风机和给水泵、循环水泵配套偏大。即使辅机是按锅炉额定容量配置的,由于当前锅炉多数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辅机不能在高效率区域运行,设备处于高消耗、低输出的运行状态,使锅炉的自身能耗(电)比例增加,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
2、燃油气锅炉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能源供应的逐渐多样化,在用工业锅炉中燃油(气)锅炉的比例逐年上升。根据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锅炉分会历年生产统计、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对进口油气锅炉统计以及对国内合资、独资企业历年生产燃油(气)锅炉的推算,全国在用工业燃油(气)锅炉约5万台、7万MW,分别占在用总量的10%和5.5%。燃油气锅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排烟温度过高,热效率不高,造成大量可利用热能的浪费。
二、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措施
1、技术方面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能源危机、环境问题不断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威胁,所以我国提出了节能减排政策,通过宏观调控来促使整个设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锅炉是电厂发展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设备之一,但是其运行却会对大量的能源资源造成浪费,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因此就需要在实施节能减排战略的基础上相关技术人员对锅炉进行智控技改,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给企业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目前改革的现状来说,锅炉的智控技改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也不能够从根本上来完成节能环保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锅炉能源浪费原因
对各种锅炉,包括热能锅炉、电力锅炉等各项工业锅炉的分析,对以下几点能源浪费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一)锅炉的容量不够大,致使发热效率低
我国在进入21世纪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在一些项目上完成了资金支持,但由于在技术上很多企业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或者说缺少指导,导致小容量锅炉依然占据着很大空间,此外,在低负荷下大锅炉工作,不能够有效的燃烧煤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排烟的温度很高,造成大范围的污染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许多企业的锅炉依然以燃烧方法为主的燃烧方法。因为煤烟排放的温度非常的高,甚至超过3000C以上,煤炭的燃烧不够充分,而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大量的煤烟粉尘都洒落在了空气中,有害气体直接严重的污染了环境。
(三)锅炉运行自控装置水平不符合要求
在调整锅炉燃烧工况或负荷变化时,操作人员由于具体相关数据不能很好的进行全面的掌握,不能很快的根据负荷变化对锅炉运行工况进行及时准确的调整,这都是由于大多供热企业锅炉大都没有检测仪表的运行配置,从而使电机,锅炉的运行效率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出比较好的效果,因此产生量资源的浪费,锅炉系统运行效率从而逐渐下降。
(四)锅炉受热面结焦,积灰严重
近几年以来,出现了一些能源比较紧张,不能及时的补给锅炉系统的能源,而且锅炉采用的燃料品质五花八门,参差不齐,锅炉积灰严重,受热面结焦,黏结性物质增多,的现象,这都是由于受到国际环境与社会效应的影响造成的。根据相关技术的研究与改进目前清除锅炉结焦,积灰的有效方法主要为化学方法和法机械方法,但由于结焦,积灰成分的不同及各锅炉结构的差异,清除效果不是很明显。
二、燃煤工业锅炉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锅炉选配不合理,造成实际运行效率低
实际检验中常常发现锅炉是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行,原因主要是因为使用单位在对锅炉容量选配时,习惯根据最大热负荷使得锅炉容量得到确定,这就造成“大马拉小车”现象,造成锅炉运行效率下降,锅炉的最高运行效率是在符合率75%~100%时获得,如果符合率不高,锅炉运行效率也肯定不会高;锅炉运行效率,超负荷运行也会降低。
(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通常来说,在运行过程中锅炉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在旁进行指导与管理。然而从目前企业的发展现状来说,专业管理人员的人数远远比不上非专业的管理人员,这就无法在锅炉运行上实现了比较科学化的管理。例如在一些企业中,很多锅炉操作人员的学历不高,年龄都相对比较大,并且也没有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这就导致在专业技能掌握的过程中他们也都不相同,在管理工作与实际操作中节能环保的意识没有增强,操作不够规范,最终在运行中导致锅炉发生了各种问题。另外,由于相关操作人员以及技术人员指挥简单的操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导致锅炉大量燃料的浪费,排烟热损失非常大,能源的消耗也加大了,不利于锅炉实现节能减排。
(三)过量空气系数偏大
在实际工作中测得过量空气系数普遍偏大,据统计平均值为2~3,甚至高达5。原因首先是设备设计不合理或制造不精密。如侧密封与炉排运动部分间隙过大,造成炉排两侧风量偏大,而中间风量偏小,为达到充分燃烧,抱着宁多勿缺的想法,增加过量空气。其次是漏风严重。锅炉的漏风部位很多,例如出渣口、炉排侧密封、放灰门、炉门、检查孔、窥视孔、炉墙、烟道裂缝等。锅炉在实际运行中,司炉人员和操作人员往往会忽略这些。导致空气过量系数大。危害严重,不仅增加烟气量,加大排烟热损失,灰渣粉尘多排放超标,而且还会降低火焰温度,降低锅炉效率。
(四)燃煤质量不稳定与工作人员经验不足
燃煤工业锅炉大部分是运用未通过洗选与加工的原煤,这样的燃煤在热值、颗粒度、挥发分和灰分等多方面指标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就不能确保锅炉的出力效率,同时燃料特性和燃烧设施不匹配,就无法充分应用燃煤的热能,部分燃料不能完全燃烧造成能源浪费。另外,大部分小锅炉运用单位中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练,许多工作人员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在一定程度上给燃煤锅炉经济与安全运行造成隐患。
三、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措施
(一)给煤装置改造
燃煤工业锅炉使用的燃烧材料为原煤燃料,采用斗式给煤装置,在给煤过程中将煤粉和煤块混合供给,容易造成煤粉和煤块堆实在炉排上,不利于锅炉进风,使得煤燃烧效率受到影响。将给煤装置改造为斗式分层式给煤装置,通过重力筛选方式将堆原煤中的颗粒状、粉状煤燃料、块状分层供给,在炉排上使煤燃料松散分布,有利于锅炉进风,实现均匀给煤,煤燃烧供氧条件得到改善,煤燃烧效率得到提高,可实现5%-20%的节煤率。
(二)锅炉辅机节能改造
锅炉配套辅助设备包括引风机、破碎机、鼓风机等各种设备,其中引风机和鼓风机的运行参数影响了锅炉燃烧效率,因此应当根据锅实际使用情况调节好引风机、鼓风机的风量,风量得到充足供给,促使煤原料充分燃烧,不但可以设备电能消耗得到节约,且可以使得煤原料消耗量得到减少。
(三)高效抛煤燃烧技术
抛煤燃烧技术是充分结介抛煤机和链条炉排的特点,在给煤时将煤燃料抛入炉膛内,使得煤燃料中的煤粉或细小颗粒悬浮在炉膛中,形成悬浮燃烧,而较大煤块落到炉排进行层状燃烧团。该技术具有燃烧充分、热量产生较大、适应各种性质煤燃料等优点,加上二次风和飞灰回燃装置,使得飞灰充分燃烬避免热量的损失,实现锅炉高效运行。
(四)对锅炉燃烧系统的技改
在智能控制操作台上,凭借锅炉压力来作为主要的控制参数,锅炉出口蒸汽(热水)流量作为前馈信息直接参与调节,榆次同时,又作为负荷信号实现分段控制,这样就能使得锅炉能够完成前馈跟踪燃烧。即使流量发生微小的变化,也能做到跟踪燃烧,燃烧控制输出是对锅炉鼓给煤量和引风量做分时匹配调节,始终保持合理的最佳燃烧,在额定蒸发量(热功率)和额定的压力的条件下,有很好的可控性。
(五)采用并联蓄热器技术
蓄热器是用来调节负荷波动的,当负荷低时储备富裕热量,负荷高时可释放热量,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所以在选择锅炉容量时,只需按平均负荷选配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锅炉使用热效率。而且若企业生产需要锅炉少量增容,增设蓄热器可相应扩大锅炉容量投资相对较少。蓄热器是一项较成熟的技术,国外应用广泛,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国内也投产了一些,效果同样好,之所以未得到广泛应用是由于对该项技术的不了解,习惯于按最大负荷选择锅炉容量。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得到推广应用将提高锅炉热效率4%~6%,节省燃料5%~15%。
结束语
总之,改进燃煤工业锅炉的节能减排技术是降低煤炭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一项长期的技术战略,同时是我国实现环境友好与经济发展的技术战略。所以,应当加强燃煤锅炉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积极结合,对软件控制系统和设备硬件技术进行技术方面的革新,我国燃煤锅炉确保得到高效运行,促进有效进行我国节能减排工程。
参考文献:
[1]张万红.推进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建议及措施[J].能源与节能,2014,09:66-67+90.
关键词:工业锅炉;使用现状;节能减排
Key words: industrial boiler;using status;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F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058-01
0引言
长期以来,煤炭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据统计,1959年我国能耗中煤炭消耗占94%以上,从1959年~2000年年间始终保持着75%左右的占有率,直至2010年我国年平均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量还在60%以上,并且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仍将占约50%。目前,我国煤炭用于工业锅炉和炉窑使用的占了煤炭使用总量的46%左右,由于这些煤炭用于直接燃烧,而我国目前的燃煤设备和燃烧技术又比较落后,因此煤炭燃烧效率不高导致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成为了必须面对的两大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工业锅炉对煤炭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成为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表1)
1我国工业锅炉的使用现状
1.4 排烟污染大目前我国企业主要采用有机热载体锅炉,这种锅炉采用的燃烧方法多为层燃,排烟温度比较大,通常在300℃以上,并且烟气中包含了大量的SO2、CO2以及NO气体,这些夹杂着大量污染气体的高温烟尘不仅流失了大量的热量,损耗了能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极为巨大。
1.2 锅炉自动化运行水平低当前我国的工业锅炉普遍未配置相应的运行检测仪,因此锅炉操作人员在对锅炉燃烧工况和负荷变化进行调整时往往无法掌握具体数据,不能及时调整锅炉的运行工况,导致锅炉和电机运行效率受到极大限制,造成资源浪费。
1.3 锅炉水质超标按照我国工业锅炉水质的相关规定,在使用工业锅炉前均应安装相应的水处理设备和加药装置,但是由于技术水平限制和资金限制,目前仍有一部分工业锅炉的水质超标比较严重。
1.4 锅炉结焦和积灰问题严重由于煤炭供需矛盾较大,目前我国工业锅炉所采用的燃煤质量往往参差不齐,这就使得燃烧过程中战胜的粘结物质较多,这些粘结物质积聚于锅炉受热面,经高温结焦和积灰,影响锅炉效率。而目前清除结焦和积灰的方法主要是机械法和化学法,费时费工,效果也不明显。
2我国工业锅炉的节能措施
目前我国拥有工业锅炉超50万台,其中70%是蒸汽锅炉,剩余为热水锅炉,年平均消耗燃煤量约为4亿t。由于我国工业锅炉的型式各异,主要的层燃锅炉(主要为正转链条炉排锅炉)热效率较低,普遍低于80%,而新型高效的低污染循环流型化床锅炉则应用很少。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对于五成新以下的锅炉可进行技术改造,对于已经接近寿命期的工业锅炉,则可进行适当的更新,具体的方案如下:①改造锅炉给煤装置。将斗式给煤装置改为分层给煤装置,运用重力筛选把煤由块到末,自下而上的分布于炉排上,通过这样的分层,给予了不同大小煤炭更多的进风机会,因此可以有效改善燃烧情况,提高燃烧率,实践表明一般可节省10%左右的燃煤,且原本炉况越差,经改造后效果越好。②改造锅炉燃烧系统。该技术是指从炉前适当位置向炉膛喷入适量煤粉,使锅炉在炉排层燃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悬浮燃烧,这样可以达到10%的节能率。要注意的是该技术改造对,喷入的煤粉量、喷速和喷入位置要求比较高,改造时要严格予以控制,否则就会增加排烟黑度,影响预期效果。③改造锅炉炉拱。这项技术改造中按照实际煤种的使用,适当的改造炉拱的位置和形状,这样可以改善煤炭的燃烧状况,提高其燃烧效率,目前炉拱的配置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通过该项改造可减少10%的能耗。④改造锅炉的辅机。正转链条炉排锅炉的主要辅机是鼓风机和引风机,其运行参数直接受锅炉热效率和能耗影响,因此可进行适当的调速,根据锅炉本身的负荷要求调整引风量,保证锅炉在最佳条件下运行,不仅节省了锅炉燃煤,还节省了风机耗电,效果较好。⑤进行旧锅炉更新换代。
本技术适合于已接近寿命期的锅炉改造,即用新锅炉取代旧锅炉,由于技术的发展,目前新型锅炉相对旧型锅炉结构更大型、更节能、参数更高,并可实现热电联产。因此在进行更新时,可选择大容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替换多台小容量旧型层燃锅炉。此项改造初期投入较高,但是节能效益也十分客观,一般可在3~5年内收回成本。
3我国工业锅炉的减排措施
3.1 对燃料进行预处理由于锅炉型号不同,要达到最佳使用状况应选择合适煤种。因此,在燃料进炉前应该对煤炭进行细致的筛分和洗选,并合理分配煤炭燃烧;也可运用煤炭炉前成型术,尽可能的节约燃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践表明,通过筛分、洗选等处理后,煤炭中灰分的含量可降低8%左右,有效提高锅炉燃烧效率。
3.2 改造燃烧系统要实现减排目的,对现有工业锅炉的燃烧系统进行改造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的主要措施是优化锅炉燃烧室,如安装省煤器,使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等,一般来说可将燃料效率提高5%左右。目前此项措施在工业锅炉改造上运用时运用比较广泛。
3.3 开发高效的清洁燃烧技术锅炉高效清洁燃烧技术是当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的课题,我国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制造出使用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的工业锅炉,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突破,包括以下几种技术和设备:其一,循环型流化床锅炉。该技术设备融合了鼓泡床与汽化床锅炉两者的优点,可达90%左右,容量较大,1台75蒸t的锅炉年均可节煤1万t左右,在其寿命期内能减少25万t左右CO2的排放。其二,抛煤机链条炉排燃烧锅炉。该技术设备融合了抛煤机与链条炉排锅炉两者的优点。热效率在80%以上,1台75蒸t锅炉年均可省煤8000t,其寿命期内约可减少20万t的CO2排放。其三,翻转型炉排锅炉。该锅炉采用了万用炉排,热效率也在80%以上,不过该锅炉容量相对较小,适合小规模使用。其四,改良的水火管锅炉。改良后的水火管锅炉效率有较大提高,可达80%,较传统提高了10%,并且节省了大量的钢材。
参考文献:
三是突出抓好重点行业,促进工业节约发展。以高耗能行业为重点,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加强具体指导、技术标准、产业政策、能耗管理、能效对标提升节能降耗减排水平。
四是加强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强化企业目标责任考核。以重点用能企业为切入点,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核体系、提高能源管理人员素质,促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
五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减排治污,实现清洁发展。推动落实《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加强工业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源头避免和削减污染物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积极推进重点行业的污染防治,做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涉铅、镉、汞、铬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的污染治理。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问题,对整个环境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展开了研究,首先阐述了节能意义,并具体分析了系统性节能减排亟待加强、节能减排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和实现总量与强度双控目标难度大等节能形势及需要关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系统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研究制定出台带有地区特色的节能减排政策以及化解重点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等可行性措施,希望对工业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一、节能的意义
近年来,全球极端气侯频频发作,危害越来越严重。强台风、沙尘暴、高温干旱、极端降水……这主要与人类活动中碳基燃料消耗过多而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具有紧密联系。所以,节能减排不单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要求,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要求。节能减排的意义我们可以分开来理解。首先节能的意义从国家的层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简单地说目的就是减少企业对能源的依赖性,走出高投入、高能耗,低价值的增长方式。向低能耗的技术型、效益型的增长方式转变。节能的意义在于通过减少环境有害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为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清新明亮、绿色环保的空间。其中企业节能的意义主要表现为企业实施节能改进,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成本,而且有助于缓解政府能源供应和建设压力,对减少废气污染保护环境也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现阶段的节能形势及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生态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密切相关,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所以必须要注重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力度,将整个“十三五”规划中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结合起来。
(一)系统性节能减排亟待加强
众所周知,整个节能减排是一项十分庞大且复杂的工程,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十分重大,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效果。在工业领域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往往需要对其工业领域内部之中的一些工业程序和工业使用设备以及相应的工业企业等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这种技能减排工作需要各个行业和企业形成合力,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在其整个节能减排工作中,往往存在一定问题,其中主要是上下游企业联系沟通不畅,工业领域与社会发展的生态沟通衔接不准,对于整个节能减排工作重视不足等都对其领域内的节能减排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其中可以将其整个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是仅仅注重对整个节能技术的推广,但是在具体的节能规划上不够细致;第二是注重对一些重点环节的节能减排工作,整体方向上衔接不足;第三是注重对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整个行业之间联系不足;第四就是整个行业领域内部与整个社会之间的联系沟通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节能减排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
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往往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和工业的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和内陆地区,往往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工业经济都十分先进,整个工业的发展程度比较深,上海北京等地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高新技术逐渐深入到工业发展的产业中,其中的能源消耗水平逐渐降低,所以整个节能减排战略对其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反观一些中西部地区,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刚刚起步,多数都是起步较晚的地区,其中的自然能源十分丰富,借助能源来进行经济发展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多数地区都不能正确处理好整个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之间的关系,整个经济发展结构也有待调整,所以必须要正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之间的问题,不断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西部地区部分省份投产或开工了大批高耗能项目,导致这些地区节能减排压力远高于其他地区,所以其地区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三)实现总量与强度双控目标难度大
经济大发展对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不仅要实现整个经济发展稳定中高速增长,同时要实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整个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减少整个社会上的碳排放总量,严格控制社会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整个“十三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工作实现难度逐渐加大,对工业领域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推进产业节能政策与采取的可行性措施
为了更好地进行工业经济发展,必须要严格落实整个“十三五”规划,首先要进行整个经济发展,其次要对整个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更加深入的落实。但是整个“十三五”规划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能源消耗进行严格细致的落实,同样对工业领域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工业领域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势必须要按照具体细致的发展规划来进行.
(一)科学系统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
针对整个工业节能工作,必须要系统性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同时要制定和工业发展的绿色理念,按照全生命周期理念,构建高效、低耗、清洁的绿色制造产业体系,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供应链,强化绿色监管。继续按年度实施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确保工业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实现。
(二)研究制定出台带有地区特色的节能减排政策
针对整个工业领域行业的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工作进行,必须要研究制定分行业节能减排政策。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在节能减排技术设备推广改造、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方面,研究制定差异化政策。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工业绿色转型,加快发展绿色工业。加快推进西部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三)化解重点行业产能过剩矛盾
在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必须要借助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主要对象,严格项目管理,依法依规全面清理违规在建和建成项目。二是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以资本输出代替产品输出,通过“走出去”化解过剩产能,带动国内产能过剩行业输出。同时要研究制定高标准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机制,不断提高整个工业企业的能源利用率,减少整个生态环境污染。
(四)加大节能监察的执法力度
通过节能监察,强化强制性标准约束,倒逼企业主动节能减排。创新监察方式,监察单位可以对整个工业企业进行执法监督,详细记录工业企业中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对整个工业领域进行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拒不落实的工业企业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进行管理,保证整个监察力度的落实。
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整个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为了更好的进行工业发展,需明确节能意义,针对现阶段存在的系统性节能减排亟待加强、节能减排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和实现总量与强度双控目标难度大等与整个经济发展中节能减排工作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性采取科学系统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出台具有特色的节能减排政策以及化解重点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等可行性措施,不断提高我国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岭.新疆节能形势及推进工业节能政策与措施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6):1-8.
[2]李铁男.中国工业节能政策措施与设备监理机遇[J].设备监理,2014(02):6-7+12.
[3]陈向国,李仰哲.多管齐下啃下“十二五”节能这块“硬骨头”[J].节能与环保,2012(06):18-23.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002
0 引言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能源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企业的能源供应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在目前的企业生产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为了更好地获得企业利益,并没有采取任何的节能减排措施,甚至是将节能减排计划当作一纸空文,并不付诸任何行动。本文将对新时期工业企业能耗的控制措施,进行仔细的研究,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促进长远利益的提高。
1 进行新时期工业企业能耗的控制措施探讨的意义
通过进行新时期工业企业能耗的控制措施的探讨,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企业通过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可以尽快实现企业承担的节能减排目标,来获得国家的资金支持;其次,通过企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可以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促进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最后,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2 进行新时期工业企业能耗控制面临的问题
2.1 企业缺乏对节能理念的认识
对于企业来说,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所以说这样一来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从而不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因为对于一些高耗能企业来说,就是以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来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的,这样的企业如果改进技术,实行节能减排,就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说,企业对节能减排的认识是缺乏的。
2.2 企业缺乏更新节能技术的资金投入
随着新时期的发展,大部分的高耗能企业的利润也在随之下降,这样一来企业就没有多余的资金来进行节能技术的引进和实施,从而造成了企业缺乏更新节能技术的资金投入。企业缺乏资金,就不能够引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从而不利于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必须要解决企业的资金投入问题,促进企业节能技术的提高。
2.3 企业缺乏相应的节能降耗的激励机制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地的,如果企业缺乏了节能降耗的动力,就不会促进企业节能降耗的执行。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实行节能降耗的机制并不会给企业带来更多地经济效益,所以如果企业缺乏节能降耗的鼓励机制,就很难进一步执行节能减排的目标。为了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生产状况,企业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4 政府缺乏对企业的节能与调控引导
对于企业的节能减排来说,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技术的推行,还要政府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引导与调控。例如,政府并没有对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制定一个严格的减排规定,这样就使得一些企业并没有严格按照政府的要求去执行,却称企业并没有节能减排的指导。所以,政府指导的缺乏将会严重制约企业节能减排的发展与实现。
3 新时期工业企业能耗的控制措施
3.1 提高对企业节能重要性的认识
为了进一步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企业必须要提高对节能减排理念的认识,例如可以定期召开有关于企业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的会议,宣传节能减排的知识,让企业员工都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积极地推进节能减排任务,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加大企业节能技术更新改造资金投入
企业要想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就必须要加大对节能技术更新改造资金的投入,通过制定确实可行的节能目标、千方百计保障节能的资金投入来保持企业节能战略的可操作性;调整企业结构达到节能的目的,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促进企业的长远利益的保证。
3.3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节能降耗的激励机制促进节能管理
企业在引进先进的技能减排技术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定的内部节能降耗的激励机制,来加强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这样也可以保证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在激励制度的作用下,呼吁企业员工来积极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
3.4 强化政府对企业节能的调控措施和激励措施
最后,政府也要制定出相关的政策,来加强对企业节能的调控措施和激励措施的引导。例如对企业节能减排数量与目标的规定,以及企业完成目标后的奖励政策等等,这些都可以促使企业积极的响应政府的节能号召,改善企业生产环境,实现节能发展。
4 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的生产发展那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高能耗的生产,这将严重制约企业的科学发展。通过本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针对目前存在的高耗能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科学的解决措施,来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节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克平,贾英超,张德江.工业企业节能监测与技术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及对策[J].节能技术,2012(04).
(一)目标任务。 减排目标任务:2008年12月15日前完成XXXX(企业名称)、XXXX、XXXX、XXXX、XXXX、XXXX等6户污染治理工作。主要污染物削减量:COD1106.48(吨)、NH3-N(吨)49.72、So2(吨)控制在30000以内。
(二)完成情况。 1-9月,全市重点污染物削减量为COD1817.14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64.2%;NH3-N110.95(吨),完成年目标任务223.1%;SO21895.05,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范围内。6户企业的工业污染治理除XXXX、XXXX2户企业在设备安装外(10月底试运行),XXX正等待专家验收,XXXX、XXXX和XXXX等4户企业均在试运行。省控6户企业年内都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主要做法
1、及时传达,精心部署。全国节能降耗工作会议和全省工业节能电视电话以及全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本免费公文来自,转载请注明)后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市工业领导小组会及市工业经济运行会以及全市节能降耗暨淘汰落后产能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省有关节能降耗文件和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目标,落实节能降耗工作责任,对全市工业节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认真进行了分解细化作出了具体部署。 3、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省目标任务下达后,我市及时对全市77户耗能3000吨以上标准煤的企业节能目标和省下达的削减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并与各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责任和措施。
4、注重监管,增强实效。为确保完成今年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市节能减排两道小组于7月、9月先后两次召开节能减排工作会,督促和安排全市节能和减排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对各地节能减排项目实施定期监督性监测和检查,
5、搞好循环,综合利用。节能减排是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核心和首要任务,资源综合利用本身就是间接节能减排。今年我们切实加强了安岳循环经济试点园和南车集团资阳机车公司循环经济试点的各项综合度点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同时,抓紧了全市11户水泥企业资源综合利用认证工作,目前全市水泥企业全部通过了资源综合利用认证,年可消耗工业固体废物30万吨。取得可喜的社会经济效益,促进全市循环经济工作的有序开展。
6、狠抓宣传,强化服务。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在“ 节能宣传周”和“节能减排宣传月”活动中,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悬挂巨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节能减排知识,增强了全社会的节能减排意识。突出节能减排重点,明确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的方向,切实加强对重点能耗、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排放大户的服务,特别是对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和省“百户企业节能行动”的企业,实行重点服务和跟踪管理,先后开展了节能监察、节能审核、节能规划、节能项目和资金申报等工作,抓住了XX城区、XX县、XX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减排的关键,加快了工业污染治理步伐。
二、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中央和省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市政府按照省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通过及时传达,精心部署,强化服务和加强监管,督促检查等各项工作措施,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工业工程节能减排的科技抓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成为制造大国和经济大国。然而,在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这种粗放型、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难以适应13亿人口大国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也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以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给予了高度重视。如何从科技的角度做好节能减排工作,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业节能减排支撑体系:管理支撑和技术支撑从理论上讲,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需要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的支撑。管理支撑包括结构减排、工程减排、模式减排和政策减排等主要通过管理措施来实现其支撑作用的内容。
其中,结构减排的关键词是“控制、淘汰、推进”,是指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和行业进行控制和淘汰,同时推进低耗能、环保型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工程减排是指加快建设水污染治理、二氧化硫治理等节能减排工程;模式减排是指通过创新生产模式,进一步推进清洁生产,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政策减排是指通过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加大统计、评估、监测和监督力度。技术支撑包括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平台建设和国际交流等主要通过技术措施实现其支撑作用的内容。技术开发包括节能减排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和节能减排生产现场控制技术开发,这两种类型的技术开发都包括新型技术开发(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原有技术的系统集成(集成创新);技术的推广也包括节能减排型产品生产技术和节能减排生产现场控制技术两种不同类型技术的推广。目前,在各部门已采取或拟采取的各项工业节能减排措施中,对于工业节能减排生产现场控制技术考虑较少。
而对生产现场的控制是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缺少现场控制环节,工业节能减排的支撑体系就难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工业节能减排现场控制技术:工业工程工业节能减排要达到的目的很明确,一是节能降耗,二是控制和减少毒害物质的排放。要达到节能减排的良好效果,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现场控制是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精益生产等生产方式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而工业工程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技术,不仅创造了精益生产这种科学的生产方式,而且能够对生产现场的节能减排进行有效控制,是工业节能减排现场控制环节的科技抓手。现场控制———工业工程的本质特征。工业工程(1ndustrialEngineering,简称IE)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是一门集成经济管理和多种工程技术的交叉性学科,是以各种产业组织整体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管理效率、质量和成本问题为核心的工程技术体系。新晨
工业工程与管理工程的区别在于,管理工程更具人文特征,注重应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创新论坛的手段与方法,通过规范、制度、机制等体系,以及经营、财务、用人等手段来实现对企业的组织、领导和控制,强调管理过程中的社会性与艺术性。而工业工程则是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的、规范的、可操作的方法与工具的支持,通过工程途径(en-gineeringapproach)、方法与技术,综合考虑人员、机器、设备、制程、方法、时间等因素来支持组织目标的实现。工业工程更强调对生产环节的组织、管理和控制,是通过对生产现场优化及合理化改善,从而实现生产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工程管理技术。节能减排———工业工程的基本宗旨。把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能够优化配置和节约资源,并能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进行产品生产和企业运行,其理论和方法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亚太经济进步较快的韩、日、台、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经济起飞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是在20世纪初,日本、韩国是从50年代,我国台湾、香港等地是在60年代,就已形成相当完善的IE研究和应用体系,并且效果相当显著。例如,丰田生产方式(TPS,ToyotaPfoductionSys-tem)就是通过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战略,成功打造了国际一流汽车企业,带动了日本汽车业的发展,而支持其管理模式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基础就是IE。
二、工作目标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吨标煤)2.678,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80%,万元工业总产值综合能耗控制在0.695吨标煤以内。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强化节能宣传与培训。
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新《国家节约能源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同时各企业要积极组织好内部职工的节能培训工作,通过开展资源警示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不断提高广大员工节能减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节能管理人员及耗能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其从业技能,使企业能耗能够真正降下来。
(二)逐步务实节能基础工作。
1.提高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能源计量器具是企业获取能源消耗基础数据的主要工具。企业要按照国标《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的量化管理及节能评价》的要求,配备配全一级煤炭、油品等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为能源消耗的科学检测统计分析,进而为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奠定准确可靠的基础。
2.重视抓好能源统计工作。能源统计是企业掌握能源消耗状况、特点和规律,实行科学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企业要按照国家《统计法》和《长春市节约能源条例》的规定,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各方面的工作。用能企业必须建立能源消费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对产品耗能情况实行月报、季报和年度报表,年底要形成能源消耗分析报告。报表直接报送市经济局。
3.完善能源管理规章制度。企业要按国家和省及长春市政府颁布实施的节能法令,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当前各企业内部要把节能管理机构、人员和各方面的工作,以规章制度形式确定下来,严格管理,实现企业节能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三)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是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减轻生态环境压力的根本措施之一。国家确定五大高耗能行业中,在我市虽然不多,但很多企业仍在使用落后的风机、水泵、电机、变压器、空压机等设备,还有一些企业继续沿用落后的技术,导致生产能力低,能源消耗高。对这样的企业要按照《节能法》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有步骤、分批次实施强制淘汰。新建或移地改建要求一次性全部淘汰。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将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依法停止供电。
(四)抓好重点耗能企业和重点节能改造。
根据《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和《长春市节约能源条例》的规定,年耗标煤3000吨以上的企业,为市属重点用能管理和考核对象。我市现已列入长春市以上重点耗能的单位有市供热公司、市冰峰啤酒厂、吉林省*钱酒业公司、*市天裕酒业、吉林中大化肥、吉粮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中粮生化能源(*)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要勇于承担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节能减排工作计划或方案,编制“十一五”节能规划,明确责任,量化分解节能指标,确保节能指标的完成。市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跟踪服务,创造条件,指导帮助重点企业搞好降耗工作。同时,在全市重点用能企业中,要抓好国债补助、省政府支持的重点节能项目,带动其他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措施的实施。积极组织开展工业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绿色照明、能量系统优化,推动企业调整生产和能源消费结构,降低消耗,提高效益。
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结构调整则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因而,在全球性经济危机面前,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压力面前,我们如何化“危机”为“机遇”,全面理解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方针,保持理性的发展方式,坚持以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的大思路,成为对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考验,也是我国能否高质量地完成节能减排指标,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一、以结构调整促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1、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严峻 “十一五”规划中,我国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是: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2007年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27%;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4.66%和3.14%,首次实现了双下降。2008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2.78%,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3.96%和2.48%;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5.76%。从行业来看,2008年1―9月份,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石油石化、化工、纺织、电力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煤炭、建材和纺织行业的降幅均超过5%,分别为6.74%、9.98%、9.61%。从作为节能减排主体的企业来看,2008年上半年与2005年同期相比,中央重点类和关注类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现价)下降12.15%,节能3,943万吨标准煤,化学需氧排放量减少21.4%,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5.2%。其中化工、机械、军工、建筑、电子、煤炭、钢铁7个行业万元增加值可比能耗呈明显下降趋势。一批中央企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实现上述约束性指标的努力取得了可喜进展。
然而,尽管国家密集出台了系列一推动节能减排的政策举措,尽管近几年节能减排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与“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而且,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启动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许多地方政府也随后跟进公布了庞大的投资计划。这的确有利于较快地、大幅度地拉动经济增长,但新开工项目越多,对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大,越会推动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呈扩大趋势。这对节能减排确是个巨大的挑战,使节能减排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2、结构不合理限制节能减排
(1)产业结构不合理。从我国近几年的情况看,产业结构虽然了发生变化,但是不仅变化缓慢,甚至出现逆向变化。2001年全国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4.4:45.1:40.5,2007年为11.3:48.6:40.1,第一、第三产业分别下降了3.1和0.4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则提高了3.5百分点。国内重工业增长率,2001年到2005年平均达到16%,2006年为17.9%,2007年为19.6%,高于同期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近两年,为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国家相继采取了增加节能减排资金投入、加快落后产能淘汰、限制“两高一资”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从2008年1.9月份的经济指标来看,在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2.8%、30.2%和24.8%,第一、三产业的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对经济结构调整非常有利。然而,全球性金融危机却有可能打乱我们的结构调整节奏。中央启动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这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但是,需要谨防为了保增长而使产业结构逆向调整,不能把“保增长”与结构调整对立起来,更不能把“保增长”与又好又快发展对立起来,从而直接影响到节能减排的进程。尽管“十项措施”已给出鲜明的信号――除了投资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外,4万亿元资金将更多地投向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环境保护等关涉民生的领域:在产业结构方面,也明确提出要“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但事实上,在许多地方政府随后跟进公布的庞大投资计划中,的确呈现出偏重于大型基建项目和重化工业项目的倾向。在2008年1―9月国内重工业增长率仍高达16%的基础上,随着新一轮的“投资热”,一批重大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将带动冶金、电力、建材、化工等高耗能的重化工业生产加快发展,比重进一步上升。
据统计,不同产业单位产出的能耗大不相同,以天津为例,2007年全市第一、二、三产业万元GDP能耗分别为0.71、1.12、0.43吨标煤;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不足重工业能耗的40%。高消耗必然带来高排放。因而,消耗高、排放高的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上升),消耗低、排放低的第三产业比重下降的趋势,无疑会限制结构性节能减排的能力。
(2)技术结构不合理。支撑我国经济运行的技术结构尚未完成由传统的以向自然大量索取资源能源和排放大量废弃物为特征,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技术创新观也未实现由单向度的经济价值取向,向多向度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取向转变。表现为我国的节能减排技术相对落后,与国际先进的能源技术相比,我国能源转换效率普遍低15-35%,重点企业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O%至40%,一些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应用也非常有限,限制了技术性节能减排的能力。
3、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是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
(1)经济结构调整是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据测算,如果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相应降低1个百分点,每年能源消耗总量至少可以减少2,500万吨标准煤,相当于万元GDP能耗降低约1个百分点;如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而;台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比重相应地下降1个百分点,每年能源消耗总量可减少2.800万吨以上标准煤,相当于万元GDP能耗降低1.3个百分点。低消耗必然带来低排放。可见,结构调整对节能减排的贡献率极高。因而,提高低消耗、低排放的产业比重,降低高消耗、高排放的产业比重,是缓解经济发展对节能减排压力的必然选择。因
此,我们更应该把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看作是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一次好机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保增长”的进程,在保增长、重民生、促就业的过程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节能减排。
(2)技术结构调整是节能减排的另一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一些节能减排技术政策的推进和实施,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全国1995-2005年的工业分行业经济与排污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工业产业结构以及工业增加值排污强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石油化工、金属加工、造纸等废水排放强度较大的行业,其COD排放强度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其中以造纸业为例,虽然其COD排放强度仍处于较高水平,但其下降速度较快,2005年其COD排放强度已降至69kg/万元,与2002年相比下降了43%,表明技术进步对工业废水及COD排放的控制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同时,煤炭燃烧、烟气脱硫等技术和设施的开发应用,也使得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业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单位增加值SO。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表明减排技术对这些行业的污染减排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因而,我们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加大技术结构调整力度,促进节能减排。
二、以结构调整促节能减排的对策措施
以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的基本思路是: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加大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拉动节能减排;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低能耗物耗、低污染的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产业的加快发展;推动产业聚集,形成集约效应,提高能源利用和污染治理效率。
以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的对策措施,核心是:通过完善产业进入与退出机制,来达到控制、引导产业增量,调整、优化产业存量的目的;通过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政策体系,来达到激励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推广,优化技术结构的目的。
1、建立产业增量控制引导机制
如果地区经济在“十一五”期间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新增能力将是2005年生产能力的61%;如果按13%的速度增长,5年中新增生产能力将是2005年生产能力的84%,届时全部生产能力中的一半左右(46%)都是这5年中新增的。如果新增部分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将不但不能支持地方和全国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两个约束性指标,而且还会对不断增加的产业存量造成更大的节能减排负荷。因此,加强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控制和引导是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1)提高“产业门槛”,强化招商引资的结构导向机制。以是否有利于建设资源能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系统为基本的取舍标准,设立“产业门槛”、“能效门槛”和“环境准入门槛”,引导投资转向大力发展低能耗物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2)建立新增项目的能耗和排污总量控制机制。即当期新增产能的能耗和排污总量必须小于同期(或者前期)的节能减排总量。否则须采取限批等措施限制产业增量投产。
(3)加大约束力度,完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限制扩张机制。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把好土地、信贷闸门,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清理和纠正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4)完善新项目节能评议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尽快研究、制定、实施节能评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实行新上项目节能减排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制。
2、健全落后产能加速淘汰机制
加快落后产能退出是优化经济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的另一重要手段。全球性经济危机是落后企业的“危机”、先进企业的“机遇”。它可能引发的企业倒闭加速,无疑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供了有利时机。我们不能困其可能引发失业增加、社会动荡而错失大浪淘沙的良机,放缓淘汰落后产能的进程。而应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完善保障机制,在保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为优质产能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完善淘汰落后产能的激励、约束政策。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对淘汰落后产能给予适当补助和奖励。实行递减性补贴政策,对先期淘汰的产能给予高额补贴,关停越晚,补贴越少,超过一定关停期限的还要进行处罚,引导落后产能尽早、尽快淘汰。对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区县,严格控制安排投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等。
(2)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善后补偿机制。建立淘汰落后产能基金,将税收的一部分划入该基金,并接受单位与个人的捐助,在等量替换产能中对依法建设生产的淘汰企业的经济损失进行必要的补偿。鼓励被淘汰企业转产转型,在项目立项、土地审批、信贷政策、税收减免等方面对落后产能转产企业给予优惠。
(3)尽快建立和完善节能指标交易市场和排污权交易市场。使被淘汰企业可以通过出让节能指标和排污权,来获得收益、弥补损失。
(4)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扶持,建立被淘汰企业职工培训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
3、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政策体系
(1)鼓励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消除污染物的环境工程技术、零排放技术等的研发。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
各级政府是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领域应用的主导力量,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借两化融合之机,大力推进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2011年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推荐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重点推进项目的通知》,同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广西柳州组织召开了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经验交流会,为节能减排信息化下一步的发展理清了想法和思路。
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引导和自身节能需求的双重作用下,也开始探索性地开展了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工作。北京市在2008年出台了《北京市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并编制了《北京市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产品和应用方案汇编》(第一批),重点推进了以行业制造执行系统(MES)、新一代集散控制系统(DCS)、高效节能变频调速技术、企业能源管理及调度系统、射频识别技术(RFID)、LED光源等技术和系统应用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促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同时继续完善节能减排监测和监控信息平台的建设。
在企业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应用方面,目前企业主要通过建立能源监控或综合管理系统来实现节能减排责任目标或能耗指标的过程管理和动态监管;掌握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跟踪主要耗能环节、掌握能源结构信息和能源基础数据及报告的评估分析,完成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完成情况的汇总及评估等。
例如,宝钢的能源中心实施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在原日本引进的能源中心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覆盖宝钢一、二、三期工程个单元的全局性能源管理系统。宝钢的能源中心覆盖了基础自动化、过程监控及管理三个层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了对供配电、给排水、动力和环保等有关能源子系统的自动控制及检测,作为实时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实时采集、数据的海量储存和二次加工等。
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促进节能减排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利用管理信息化减排;二,利用装备信息化减排;三,利用生产过程管控和工艺流程优化减排;四利用能源管理和能耗及排放在线检测减排。
节能减排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工作形势日趋紧迫,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全面促进和提升节能减排监控、管理的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现在满足拓展领域、深化应用、提高水平、落实保障等发展需求上,从而全面提升为政府决策和行业节能减排提供支持和服务的能力。
目前,两化融合不断深化,节能减排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亟需通过顶层设计确立统一的发展模式和管理体系,进而提出统一的技术规范,突破行业间的信息隔离状态,构筑跨行业、跨领域的社会节能减排信息大平台、大体系,建立多部门信息沟通与共享机制,从而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等问题的出现,全面提升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的应用水平。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由以工业为重心向多行业、多领域全面推进,就要求信息化应用迅速跟进,在应用范围上进一步拓展,并根据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做出针对性调整。
此外,对信息化体系功能上的需求也进一步加强。简单的数据收集、统计、显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发展形式的要求,未来对大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分析,将形成有效的能耗预警和管控机制,另外信息技术通过与管理科学良性互动,可以辅助节能减排目标制定、指标分配与成效管理等多方面的工作。
在技术上,为突破旧有技术瓶颈,实现功能跨越,需要以物联网,与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信息化体系中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从而大大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时效性和工作效率。
例如,借助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高端软件等新兴技术,实现对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控、实时管理,以及实现图形化、可视化展示,预测、预警,乃至解决方案制定和成效模拟等功能。
为确保节能减排信息化的推进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落地实施,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有力的保障措施。必须进一步推广和普及信息化促进节能减排作用相关知识、推进新下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此外,还需要建立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从人才培养到技术研发再到推广应用的良性模式。
节能减排信息化构架
基于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信息化总体构架可以分为四层,分别是基础设施层、信息集成层、应用层和展示层。
展示层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信息化体系中的最终用户端,基于数据采集层、信息集成层和应用层之上且直接面向用户,为用户提供政务与互联网入口、信息显示界面、管理和操作界面。
根据服务功能的不同,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信息化体系包括监管信息平台和管理信息平台两大面向用户的系统平台。其中,监管信息平台主要实现对被检测单位能耗、温室气体排放等节能减排指标的监测,主要面向政府主管单位和被监管单位。
管理信息平台主要掌握各个用能和排放单元的能源利用效率、跟踪主要耗能和排放环节、掌握能源结构信息和用能与排放基础数据,节能减排管理信息系统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家庭等众多用户,根据不同的需求,其展示平台的内容和结构也有不同。
以云计算、新型显示技术、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展示层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基于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PDP(等离子体显示器)、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等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以及基于IPv6和4G等新型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的移动显示终端具有轻薄便携的和高通量移动信息交互的特性,应用于节能减排信息平台,将使管理工作更为便捷、高效。
同时采取云协同的概念发展的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客户端交互信息在多平台终端间的数据同步,大大提高了能效管理的泛在化;此外,在家庭和商业建筑节能管理领域,借助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一体化的三网融合技术,也为展示层的数据传输模式和展现形式提供了新的载体。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节能减排信息化体系的应用层为用户提供功能模块和应用系统,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模块和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总量控制、用能填报、在线监测、统计查询、分析决策、信息公开、平台管理、过程控制及优化等,基于这些功能模块和应用系统,可以实现政府部门的节能减排监管、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生产流程控制和优化、企业能源管理和家庭能源管理等。
总量控制模块主要通过一体化系统的监控,实现对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对能耗总量、某种能源的消耗总量或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的监测和控制管理。
用能填报模块主要用于用能单位定期在线填报本单位的用能数据,主要包括能源手指平衡信息、产品能耗信息、产值能耗信息等;在线监测模块主要用于政府用能监管部门实时监测用能单位当前数据,以及用能单位对自身能耗情况的实时管理和监测。
统计查询模块主要支持政府用能监管部门基于平台数据库,按照一定的时间范围对用能单位、行业或地域的用能指标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并以图形、表格的形式展现统计结果。
分析决策模块主要是运用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节能减排综合平衡状况、能源消费构成、能源流转、能源加工深度、能源储存、能源经济效益、能源综合利用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依存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和推理,而基于新型显示技术的可视化应用系统,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形象化显示和分析决策的可视化和管理,信息公开模块由用能监管或检测部门进行管理,主要介绍关于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发展战略与规划、行业标准规范、指标体系和对标结果公示等,以及平台能耗与排放信息;平台管理模块主要由平台管理员进行配置管理,提供定义基础数据的功能,包括用户的定义、用户角色权限定义、后台数据管理等,以支撑平台其他业务功能的应用。
节能减排信息化的典型应用
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作为促进地区、政府、企业间顺利开展节能工作的重要平台,进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的到了逐步发展,特别是在国外,已开展了大量研究、示范和应用工作。
比如美国能源信息局构建了国家能源数据系统,该系统可提供近几十年不同能源的消费数据、支出数据、能源价格和排名数据,以及依据数据行程的文本报告,供国家能源管理部门制定用能计划和决策使用。
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能源管理信息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工业、建筑等重点能耗领域构建了注入建筑节能监测系统和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等平台,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作为推动节能减排监管工作的有效措施,仍需要继续加大研发和应用力度,推进平台建设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从政策方面看,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政策力度日益加强。自2004年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以来,中国节能减排工作日益深化,政府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节能执法监督的力度将会不断加大。
2011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司的《关于建设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的通知》指出,为及时跟踪了解工业节能减排进展情况,准确把握和分析发展趋势,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组织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建设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并明确了建设目标、主要功能和相关要求。
2012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了《关于加强工业节能减排信息监测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节能减排信息监测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把握分析节能减排形势、研究提出有关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建设由中央政府各相关部委牵头推动,由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建设,由各地区用能企业、机构、实体配合实施,自上而下覆盖多级管理机构和监管对象。其中用能部门是平台监管对象,涵盖了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四大重点用能领域。平台管理对象为政府主管部门,包括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是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的直接使用者,其职责是获取监控对象的用能数据,保证监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将数据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是指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上级行政管理单位。
节能减排信息监管平台的建设框架可以定义为四层两体系,其中四层为:表现层、应用层、数据层和基础设施层,两体系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和信息标准体系。
综合看来,我国节能减排监管平台还处于起步阶段,平台功能单一,以检测为主,不分项目还不具备预警功能,对监控和用能单位上还不能起到很好的服务和决策作用。但整个平台的建设与实施正处在高速的建设与不断的进步中。
(本文摘自《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两化深度融合中的应用》一书,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相关链接
信息化节能减排的企业应用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支撑。
能源问题已不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已然上升到国家战略安全上,成为掣肘一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命脉。尤其是在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
而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形势非常严峻,国家已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长期国策摆在了突出重要的地位。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一系列行政和经济手段,来共同推动节能减排在企业和区域持续深入。
这一重大决策势必将引导行业拉开整合的大幕,抓住机遇的优势企业将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契机。
节能减排是一个概念里面衍生出来的两种行为。企业的能源消耗主要包括:物品移动消耗的能源;加热、制冷消耗的能源;用电设备消耗的能源。
所以节约能源措施分为三类:减少物品移动转运;减少加热、制冷环节的消耗,主要是锅炉等;减少设备用电消耗。企业的能源排放主要包括:燃料燃烧后排放;原料加工过程副产品排放;清洗、消毒等过程的排放。
所以减少排放措施分为三类:提高燃烧效率;提高加工过程效率,加强污染处理;实现循环应用,加强污染物的处理。
想要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就必须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具体方法有:
1、利用管理信息化减排。企业可以通过ERP系统达到节能的目的。由于 ERP系统具备的基本功能是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具体到节能减排,支持能动的对节能减排值班表的监控能力,提高节能减排绩效。
2、利用装备信息化减排。制造企业的装备落后成为制造业节能减道路上的重要制约因素。
因此通过把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不仅可以有效监控设备本身的消耗,还能监控设备消耗的能源排放,从而使节能减排做到有据可依。
3、利用生产过程管控和工艺流程优化减排。企业通过MES系统达到对生产控制的目的以促进工艺优化、能耗降低、产量质量提升,助力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