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这个暑假中,本人通过对我县经济发展网上资料的查阅和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了十六以来我县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并由此提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居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据此做出报告。
一、农村居民消费的基本情况和变化趋势
(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我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演变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是XXXX年为消费水平缓慢增长阶段。由于这一时期前两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产品价格低,农民负担高。因此,进入新世纪的前三年,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二是XX年为消费水平快速增长阶段。我市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使我市的农业经济迅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
(三)消费方式的演变。从某种意义上说,收入水平决定消费水平,而消费结构的变化是消费方式转变的结果,消费方式的转变反过来又促进消费结构的变化,并转化为拉动消费市场的动力。近年来农民消费方式主要有以下变化:一是由满足生活需要向追求生活质量提高转变。在食品结构上,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各种副食消费不断增加,膳食结构向营养、科学型发展。在衣着消费上,农民穿衣在成衣化的基础上,更注重时尚化。XX年人均衣着支出140.1元,同比增长35%。二是由重食物消费向物质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食物消费更多表现为生存型消费,而服务型消费更多表现为提高型和享受型消费。服务消费比重逐年上升,反映出农民消费观念的积极转变,也反映出农民消费方式的多元化。三是由自主性与市场化结合消费向更高的市场化消费转变。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消费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金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
二、扩大农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农民收入问题。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以收入的提高为前提的。近两年,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的购买力提高了,对收入的预期也提高了,消费水平就明显提高,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现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还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并保持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收支预期的不稳定,是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近几年,我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保障体系,但这些保障体系还不完善,普及率也不高,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存钱养老、存钱防病的思想在农民中还普遍存在。另外,收支预期的不稳定,越来越高的教育投资,婚丧嫁娶的盲目攀比,也使得农民不敢贸然消费。
(三)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和消费环境欠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设备、日用品等有赖于新型业态如连锁超市在农村的延伸,而目前农村商业流通组织方式落后,商品流通不畅,成本过高,商品价高质次、假冒伪劣严重等问题,不能满足农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和适应农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自来水等近几年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远远落后于城镇,运行成本、运行费用高也使得农民对一些耐用消费品买得起用不起,限制了农民的消费。
三、进一步推动农村消费的措施和建议
(一)增加农民收入。从长远看,增加农民收入是推动农民消费的根本措施。要增加农民收入,既要全面贯彻党的农村经济政策,又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随着近几年农民增收各项政策的全面、强力出台,今后对农民增收的政策支持将进入常规阶段,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也是间接的、有限的。今后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不再是由政策决定的生产积极性,而是农民生产经营水平。因此,今后农民增收的核心应转向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上来。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对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学院、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七所开设体育专业的在校体育专业生进行调查.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查阅参考了消费经济学、体育消费、体育经济学概论等文献作为参考资料.问卷调查法:研究中发放调查问卷共计550份,回收率79.09%,有效回收率为75.17%,调查的数据达到分析与统计的基本要求.访谈法: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与体育专业生进行面对面交谈.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需要,对收集到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价值观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年级调查的人数分别为大一44人、大二133人、大三114人、大四31人,在提高专项上大一到大三都比大四高,在身心健康上大二最高、大四最低,在达到考试合格上随着年级的递增而递减,这反应出体育专业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学习专业而进行体育消费,在娱乐消遣和社会交往上不同年级整体相差不大,而不理性的从众、攀比现象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不同生源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价值取向调查,问卷显示分别调查本省村、镇78人,本省市县91人,本省省会13人,外省村、镇37人,外省市、县19人,外省省会5人,根据统计得出6个地区的学生在选择体育消费价值取向中整体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差不多,但是也存在省内外地级区域学生在提高专项、达到考试合格、身心健康体育消费价值取向上均高于内外省会,在攀比炫耀价值取向和社会交往价值取向上内外省会高于内外地级区域学生,这说明长沙市地级区域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主要是为了学习,而省会城市的学生更注重于社会实践和攀比炫耀.对不同专业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得出以提高专项为目的而进行体育消费排名前三的三个专业分别是田径、羽毛球、跆拳道,以身心健康为目的排名前三的三个专也分别是羽毛球、排球、田径,以达到考试合格为目的排名前三的三个专业分别是田径、跆拳道、乒乓球.由此可知,长沙市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要以学小球、跆拳道、田径为主,相应的体育消费也以这三个专业为主.
3.2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理念及行为特征分析
3.2.1体育消费价值理念分析
由调查可知,目前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各项消费还不能自力更生,绝大多数需要父母的供给,每个家庭经济条件都存在差异,所以每个大学生的月消费(生活费)或多或少的有差别,体育专业大学生生活费的差异对他们的体育消费金额也会存在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调查长沙市体育专业大学生月生活费得出在500元以下的有3.36%,600—800元的有26.2%,800—1000元的有33%,1000—1200元的有17.1%,1200—1400元的有7.9%,1500元以上的有1.5%.以上数据表明长沙市体育专业大学生月生活费大多数都在1000元以下,这也折射出长沙市体育专业大学生消费与体育消费并不是很高.通过数理统计得出体育专业大学生一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3.36%,200—400元的有21.4%,400—600元的有23.2%,600—800元的有18%,800—1000的有16.5%,1000元以上的有22.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长沙市体育专业大学生一年中的体育消费并不是很高,对于体育消费投入还有待增加.对不同性别体育消费水平对比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主要集中在600—800和1000元以上这两个区间,其中女生主要集中在600元以下或800—1000元这两个区间,消费水平在200—400元这个区间的女生明显高于男生,消费水平在1000元以上的这个区间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结果表明女生主要集中在物美价廉的体育消费品上,男生更多会看体育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总的来看男生一年中的体育消费普遍高于女生,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调查分析显示:体育消费主要分布在200—600元左右,但分布在800—1000元区间的大一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分布在1000元以上区间的大四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由此可知大一新生是由于刚步入大学对于体育消费比较盲目,大四即将毕业由于马上步入体育相应的岗位,所以对体育产品需求量有增长趋势.对不同生源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调查得知:外省地级市、县、外省省会在体育整体消费上大大高出其他地区,而本省省会的生源主要集中在800—1000元区间,本省与外省地级村、镇整体消费相对处在一个较低水平,据上可以得出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最高的是地级市县,其次是省会城市,最后才是地级村、镇.从侧面也反映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不绝对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随之提高,其消费观念和文化背景也会对这一群体的体育消费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专业的不同也会对体育消费会有着一定的影响,调查显示,消费在1000元以上区间排名前三的三个专业分别为足球、田径、羽毛球,在800—1000元区间排名前三的三个专业是足球、跆拳道、高尔夫.由此可知,体育消费最多的首先是足球、田径、羽毛球项目,其次是跆拳道、高尔夫,足球.田径、足球体育消费最高是由于高强度训练而进行体育类营养食物补充所耗费,高尔夫、羽毛球主要是由于训练必须购买的高额专业器材所进行的体育消费,跆拳道主要是由于训练必须具备的专业服装和考级所进行的体育消费.
3.2.2体育消费结构及行为特征分析
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人们消费的具体内容,同时也反映了消费质量与消费水平.本文所指的体育消费结构是指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消费过程中消费的不同类型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具体的是体育实物消费(训练器材等)、体育劳务消费(培训等)、体育信息资料(体育比赛门票等)的比例关系.不同生源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显示,村、镇的体育消费结构除了用于体育比赛门票类型少于省会城市外,其他类型均高于省会城市,尤其是用于专业服装、专业技能培训两类更是明显高出,从而可以推断出长沙市体育专业乡村大学生在体育整体消费水平上高于城市的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分析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在体育消费的结构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男生在体育比赛门票、专业服装、体育书刊类型上高于女生,女生在休闲服装、专业技能培训、裁判培训类型上高于男生,由此可知长沙市体育专业大学生用于学习裁判和赛事门票、体育书刊上的消费并不高,男女在实物消费上主要还处于体育服装类既能穿着休闲又能用于专业训练的低消费阶段,透过下面结果的现象还可以看出,男生的专业学习没有女生刻苦,女生更注重服装的美观,男生比女生的体育消费类型多些.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优先选择的体育消费类型中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购买专业和休闲运动服装和训练器材、参加专业技能和裁判证类培训、观看体育比赛和租场馆训练,这说明,随着学生经济收入的增加,他们还是会优先选择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技能,其次才是观看体育表演与比赛.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会在观看体育比赛、表演等、购买体育书刊、报纸等类型上明显提升体育消费水平.
3.3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要原因分析
3.3.1经济条件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51.6%的大学生都认为经济条件不充许在所有原因中所占比重最高.其中,长沙市农村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整体低于城市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其家庭经济收入为主要原因.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生活费绝大部分为家庭供给,使得其消费能力随着家庭供给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3.2体育消费品价格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
我国经济上人均占有量少,贫富差距制约着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在此关键阶段出现了影响我国消费的经济泡沫现象,物价上涨,体育消费品高价不跌,这给本来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育消费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通过调查得知,在长沙市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由于体育消费品价格太高而减少体育消费的比例占41.5%,排在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原因第三位.
3.3.3缺乏场地和器材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
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相比,其体育消费主要是为了学习,而必要的训练场地和器材能提供给体育专业大学生一个良好的训练学习环境,为提高专业技能是体育专业大学生首选的体育消费目的之一.通过调查发现,42.8%的学生认为缺乏方便的与之经济条件相适应的训练场地和器材是影响体育消费的次要因素.
3.3.4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32.7%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兴趣不是很高而影响其体育消费排在主要原因的第四位.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一方面社会上存在歧视体育专业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盲目的纯粹是为了考上一所大学而学习体育专业,且体育专业大学生大半时间都是用在训练上,总的来讲多方面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从而也会影响体育消费,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长沙市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不高,体育消费结构大部分是以实物消费为主,其次是劳务消费,最后是体育信息消费,一方面,经济条件限制了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消费,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训练场地和器材、个人体育兴趣不是很高、体育消费品价格太高等原因制约着体育消费的提高,由于经济条件水平有限,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体育消费场所时,大多选择校内供不应求的免费场地,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目的主要倾向于提高专业技战术水平,其次是进行相应的裁判等级考试培训,长沙市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明显存在着专业倾向性,职业发展和专业发展是他们消费的主要价值取向,也能较准确定位其自身的体育消费目的,使消费更为理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地区在体育消费价值取向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差异很大.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奥运健儿们取得的优异成绩,使得体育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随着现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体育价值观的改变,体育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占据了一定地位,并有随之扩大的趋势。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强烈的主体意识,是体育消费的主要群体之一。我国大学生体育消费特点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体育消费动机多样化;实物型体育消费为主,参与型、观赏型体育消费为辅;体育消费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对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以及研究,对于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 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2.1消费动机与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消费支出。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而体育消费动机则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动因,也是直接促进一个人去进行体育消费的直接动力。
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我国已经有大批学者做出了相关的研究,并对体育消费的动机进行了划分。笔者通过对比,归类,把体育消费动机分为五大类:①身心健康动机、②娱乐休闲动机、③求知考试动机(上课要求)、④社会交往动机、⑤攀比表现动机(从众心理)。
桂永锋、曲现飞、杨旭亮等人对湖北武汉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有52.5%的大学生认为其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动机,同时有32.1%的大学生认为其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最重要的是满足其娱乐休闲动机,即共有84.6%的大学生认为在其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中占重要位置的是身心健康和娱乐休闲。而在杨剑、王玉兰、姜涛等人对江苏徐州市11所高校1000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调查研究中发现,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具有特定的动机定向,按其重要性依次为:身心健康动机、娱乐休闲动机、求知考试动机、社会交往动机、攀比表现动机;其中同样是身心健康动机以及娱乐休闲动机得分最高。在刘霞对湖南省各地高校共1200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同样是身心健康动机以及娱乐休闲动机得分最高。
这些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逐渐意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而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增进健康,调节不良的心理状态,同时可以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并缓解一些学习的压力。而且在校大学生大多都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参加体育运动能够丰富自己的课余时间,满足了运动的欲望,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大多在校大学生为了促进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都会在体育方面进行投资消费,这就形成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导动机——①身心健康动机和②娱乐休闲动机。
2.2 消费水平与体育消费
消费水平,从宏观角度来说,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平均享用的生活消费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与质量,或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物质与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从微观角度来说,指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在某一时期所获得的消费对象的数量与质量,或某一消费者及其家庭某个时期的生活消费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 而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体育消费金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体育消费水平,因此通过对大学生体育消费金额的调查可以从货币单位上反应出大学生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
宋亨国、王亮等人对广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的调查中,给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额度划分为3个水平:50元及50元以下为较低水平;51元至100元为中等水平;101元以上为较高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在最近的一个学期内,有53.4%的大学生进行过较低消费,21.42%的大学生进行过中等水平的消费,24.11%的大学生进行过较高水平的体育消费,而从未进行过体育消费的大学生仅占1.08%。
罗建英在对杭州师范学院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不同月经济收入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存在明显差别:月收入500以下的学生的年实物消费人均为130.2元,劳务型消费为91.2元;月收入500至650的学生的年实物消费人均为163.07元,劳务消费为108.77元;月均收入650以上的学生的年实物消费水平为180.31元,劳务消费为160元。
刘建华的研究表明:辽宁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体育服装上,虽然在体育培训、体育器材、体育门票上相对有所提高,但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韩湘平,陈玉清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研究结果是: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只能维持在较低水平上波动,并以实物型、实惠型为消费主流。
陈天仁对上海市高校研究生体育消费水平研究得出,1988-1991年呈逐年增长趋势,总的增长率为10.5 %,体育消费结构基本合理,体育消费方式多样,体育消费支出占全年生活总支出的比例在逐年增长,而且增长率较高。李朝晖调查得出,四川省大学生的年体育消费支出为189元,其中体育实物消费约为114元,体育劳务消费约为75元。刘霞调查得出,湖南省高校学生的年体育消费支出约为138.6元,其中体育实物消费为84.3元,体育劳务消费约为53.3元。而浙江省高校学生的年育消费支出约为221元,其中体育实物消费为约142元,体育劳务消费约为79元。
通过对学生访谈得知,家庭生活水平较好的学生,不仅实物消费水平较高,还会更多的涉足校外一些消费较高的健身场所。在杨剑对不同生源的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中显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要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这主要是由于家庭生活水平、体育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家庭收入,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家庭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同时城镇的体育运动场地、体育器材相对较为完善丰富,这就造成了城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
3. 总结
在对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消费的动机;二是体育消费的水平。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可分为五大类:①身心健康动机、②娱乐休闲动机、③求知考试动机(上课要求)、④社会交往动机、⑤攀比表现动机(从众心理)。其中占主导因素的动机为①身心健康动机和②娱乐休闲动机。体育消费水平则目前为止不是很高,而主要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因素为大学生家庭收入水平;相比而言城镇生源的大学生家庭收入较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家庭收入高。
参考文献
[1]杨剑,王玉兰,姜涛.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研究与分析[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5(4).
[2]桂永锋,曲现飞,杨旭亮.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与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30(4).
[3]刘霞.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
[4]俞世军.试论大学生体育消费特征及其消费动机[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7(3).
[5]董科,曾争.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4).
[6]罗建英.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和动机的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8(6).
[7]刘高福,聂晶,程其练等.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水平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
一、西安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
在对今年西安市各大旅行社的旅游”黄金周”,节假日调查显示:84%的大学生倾向于在寒假或暑假去省外出游,其中49%的学生更愿意在暑期出游,由于暑期闲暇时间比较多,出游人多为学生,其次14%倾向于“五一”或是“十一”黄金周出游。大约3%的学生会选择周六日或没有课程安排的工作日出游,其主要目的是缓解学习压力,观光游览。图一为大学生旅游现状分布图。
图1大学生旅游现状分布图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特征
(1)旅游消费水平
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其经济来源都依靠父母援助,通过对西安市内部分高校的学生的消费水平调查显示:大学生生活费的42.02%用于吃饭,8.22%用于旅游,13.11%由于娱乐方面。其他的还有8.56%的形象消费,6.6%的恋爱经费以及6.65%的通信费用,大学生平均月生活费为800-900,因此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已经有固定收入的群体相比,其消费水平较低。因此,在选择旅游团时,趋向于一些低价纯玩团,且对旅游服务质量要求不高。
(2)旅游时间
大学生的闲暇时间相比于上班族比较多,除了每年的寒暑假这两个长假之外,平时的周六日,法定节假日约有180天假日,约占全年的48%。目前我国大学都实行学分制,选课制,这就使得一些修完课程的同学更加有闲暇时间来游玩。对于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学生来说,刚脱离高中繁重的课业进入较为轻松氛围的大学,选择周末结伴出游的较多,一是为了放松身心,二是增加与新同学的交流,培养感情。对于大二学生而言,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一部分学生都处于恋爱期,这段时期情侣游比较普遍,尤其以节假日出游居多。对于大三大四学生,课业的繁重,考研的目标。找工作的压力接踵而来,这个时期出游率相对较低。不过相对于参加工作的人群而言,大学生的旅游时间还是很自由的。旅行社需根据各个阶段大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旅游产品。
(3)旅游方式
由于大学生有较多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他们的旅游方式形式多样,情侣自助游,学生团体旅游,网上征友旅游,已经成为现在学生旅游的趋势。相比于普通旅游来说,大学生旅游较为随性,不拘于形式。因此,旅游产品设计方面我们应该考虑到这种随意性,设计一些有新意,好玩,有活力的旅游产品。如去年的十一黄金周,西安在旅游人群密集期推出的太空舱宾馆,受到旅游者的热捧。图一为大学生旅游方式分布图。
图2大学生旅游方式分布图
(4)旅游趋向
大学生作为新新人类,越来越成为当今潮流趋势的代表人。大学生对于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能力较强,大学生作为一个相对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容易受到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而选择大众旅游目的地。调查显示大约79%的大学生喜欢结伴和同学一块出去旅游,11%的人喜欢独自旅游,主要是为了放松精神,10%的人趋向于报团参加旅游。在消费心理上,大学生趋向于群体消费,个性消费,感性消费较为明显,社交娱乐消费等。旅行社可以针对大学生的这些消费特征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图三为大学生旅游趋向分布图。
图3大学生旅游趋向分布图
三、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
(1)大学生旅游需求量旺盛
西安属于西部大学城的中心,大学生基本都来自五湖四海,且大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对于来自其他省市的学生来说,初来西安,初来陕西会有一种新鲜感。因此,利用空闲时间游览西安的周边附近的景点便成为这群学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旅游活动。就这点而言,西安就主要成为旅游的目的地;对于家在陕西省境内的学生,同样由于大学闲散的时间居多,会利用假期去一些省外的旅游地。此时,西安又主要以旅游客源地为主。据调查每学期有80%以上的大学生都会选择出游。因此大学的旅游市场不容小觑,市场开发潜力巨大,可为旅游企业带来新的投资方向。
(2)市场可进入性强
大学生由于经济水平有限,因此消费水平不高,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高,且其旅游动机易受群体影响,在其经济水平范围内,消费倾向缺乏理性。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大多数人有着从众心理。一般情况下旅游产品经销商可以通过在学校的大力宣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大学生的社交娱乐活动较多,旅游企业可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推出适合社交娱乐的一些景点,就可以吸引大批的游客。目前,很多旅游企业没有推出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的旅游套餐。因此,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
(3)旅游企业自身产品的饱和
目前,我国旅游企业日趋成熟。绝大多数的旅游企业推出的旅游产品都大同小异。旅行社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大多数旅行社都采取价格战,利用低价策略来吸引游客。造成现在旅游市场上的“零价团”。孰知“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游客。这种压价策略只能给旅行社带来短期的利益,如果为了旅行社的长远发展,我们旅游企业就应另辟蹊径。而大学生旅游市场所具有的潜力尚未完全开发,这也是我们旅游企业发展的一个契机。
四、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1)创新与推广旅游产品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往往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向往自由,随性,无拘束的旅游方式。与传统的旅游目的地相比,那些新型的猎奇、探索教育、休学,生态旅游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对于城市生源的学生更愿意亲近大自然、了解社会的近郊农家乐生态旅游,对于农村的生源来说,则推出一些市内古迹名胜游,博物馆、科技馆游等旅游产品,对于还想进一步求学的学生,如考研,考博的学生群体推出探索教育、文化会展游等旅游产品,对于学生情侣可以推出情侣套餐等等。旅游企业应注重针对不同旅游群体旅游产品的开发,并注重产品品牌的宣传,由于大学生对旅游产品的信息知之甚少,极易受到旅游产品的品味,旅游企业的服务态度的影响来做出选择。因此,旅游企业应着重打造旅游产品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来夺取占领市场的先机。
(2)注重产品性价比
由于大学的经济水平有限,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往往会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因此,对于旅游产品的性价比比较关注,相比于目标旅游产品但价格昂贵的,更倾向于选择符合预期目标且价格合理的产品。旅游企业要根据学生的经济能力这点,制定合理性价比的旅游产品。这也是学生旅游市场和成人旅游市场的一大区别。
(3)注重品牌的宣传
大学生基本都过着群生活,群体之间的喜好难免会产生互相影响的作用。在对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时,广告宣传等公关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采取校内广播形式,更容产生显著影响。
(4)与高校科研单位有关部门合作
旅行社可以与高校科研单位有关部门合作,研究开发出出适合大学生旅游的新型旅游产品,同时与高校的合作也在无形中为旅游产品做了积极地宣传作用,增强了旅游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5)提倡自由与安全
大学生选择旅游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缓解压力,放松心态,感受自由,呼吸外界的新鲜空气。所以对于大学生旅游产品的研发。旅游路线的设计一定要突出自由的特点,切不可过于拘泥于形式,不能像对待成人团体那样为学生提供旅游服务,这样只会让学生以后不会选择报团参加旅游。其次安全是学生旅游的一个重要问题,旅行社可以通过和学校共同组织一个旅游服务机构来确保大学生旅游出行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王颖.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查研究[J].中国知网.
[2]刘海波.大学生旅游消费意向分析及建议[J].商业经济,2012,392(2):63.
青年旅游者,是旅游市场中最为活跃的生力军,大学生是青年市场的主要群w,是带动旅游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世界旅游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旅游过程中,大学生自有求新、求知、求异的消费心理。随着90乃至95后大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特点成为推进旅游行业继续发展的首要课题。三亚市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其在校大学生群体中来自内地的学生比重较高,研究三亚市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对于分析内地旅游市场对海岛型休闲度假方式的消费特点,以及了解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群体的旅游消费诉求,开发本地区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十分重要。
一、调查概况
1.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选择三亚市三亚学院和三亚理工职业学院两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年级的文理学院的大学生,调查对象范围较广泛全面。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研究分析三亚市高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习惯,包括岛内及出岛的旅游开销、出游时长、年出游次数,出游时间选择、和谁一起出游、旅游目的,岛内及出岛旅游选择的交通工具、影响出游的要素、倾向选择什么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信息的获取渠道等内容。通过了解三亚市高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习惯,分析提出三亚市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及提升策略,为研究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及旅游市场开拓提供经验借鉴。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访谈地点主要设置在三亚学院,问卷发放地点选择在三亚学院和三亚理工职业学院。调查工作始于2016年9月,完成于2016年12月,问卷发放共计100份,收回问卷100份,其中无效问卷4份,有效问卷96份,问卷有效率96%。
通过整理回收的问卷,按照要求将基本数据处理,利用计算机软件EXCEL数据处理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找出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并提出有效开发提升建议。
二、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习惯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人口统计特征分析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性别、年级、对旅游的喜好程度、是否经常出游。根据对收集的有效问卷中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分析,本次调查男生39人,女生57人,大一、大二、大三及大四年级各有涉及。
其中,在对旅游的喜好程度上,多数学生表示喜欢旅游,但就是否经常出游的选项,相当部分学生的选择是没有。这两项数据充分反映,三亚市高校大学生对于旅游这种休闲方式秉持支持的态度,可能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限制了他们的出游计划,导致他们的出游经历及体验不多。
1.旅游消费水平调查
(1)旅游经济来源
根据调查发现,大学生旅游经济来源依靠父母给予的比例占40%,通过生活费结余的比例占29%,自己打工做兼职的占16%,其他包括奖学金、恋人资助、其他途径分别占3%、5%和7%。通过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的旅游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另外,当代大学生的旅游经济来源正呈现多元化的结构特征,大学生在获取旅游资金的方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兼职和奖学金甚至依靠恋爱对象的资助等方式,并占有一定比例。
(2)每次旅游平均消费金额(岛内/岛外)
考虑到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岛内外出游涉及交通、旅游动机有所差别,故而在调查统计旅游花销时,本人在问卷中进行了岛内和岛外的区分。根绝调查数据反馈,学生用于每次岛内旅游的平均花费在200元以下的占10%,平均花费在200元-400元的占39%,平均花费在400元-600元的占29%,平均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22%;学生用于每次岛外旅游的平均花费在200元以下的占4%,平均花费在200元-400元的占10%,平均花费在400元-600元的占19%,平均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67%。充分说明,三亚市大学生在计划岛内旅游和岛外旅游在消费支出上有很大的差别,岛内旅游消费集中在200元-400元及400元-600元的区间,岛外旅游消费区间主要为600元以上,三亚市大学生对岛外旅游的消费开支相比岛内旅游开支要大的多。
(3)平均出游时长
根据调查数据结果,三亚市高校大学生平均出游时间为1-2天的占比22%,3天-5天的为56%,6天-10天的为19%,11天以上的为3%。大学生的出游时长主要集中为10天内,11天以上的长时间旅游选择比例较小,这可能与高校学生的无固定经济收入来源,无法支撑长时间的旅游开销,以及高校假期时间安排较为固定有直接关系。
(4)每年出游次数
年出游次数是反映普通旅游消费者旅游消费意愿和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数据分析得出,年出游次数在1次及以下的选择比例为15%,选择2次-3次的人数比重为69%,选择4次的为8%,选择5次及以上的为8%。调查数据充分说明,三亚市高校大学生旅游意愿及旅游动机较为强烈,85%的学生每年都会有安排2次及以上的旅游计划,旅游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
2.出游方式选择
(1)旅游时间选择
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多,包括寒假、暑假、法定节假日、周末以及五一、十一黄金周等。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学生们倾向于选择寒假(22%)、暑假(38%)和十一(16%)出游,其中在暑假时间大学生的出游意愿最强。暑假和寒假是学生一年中最长的两个假期,选择这个时间段出游方便自由灵活安排出游计划;另外,寒假时间正处于我国的冬季,气候较为寒冷,加之中国家庭春节要团圆的传统观念,相比较暑假,学生的出游意愿稍弱;十一国庆周使我们国家的旅游黄金周,景区客流暴增,出行困难,而大学生们更偏向于求新求异的旅游心理,对旅游品质和出行体验的要求较高,导致大学生对十一黄金周时间的出游意愿不算强烈。
(2)出游伙伴
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大学生选择和同学及朋友出游的比例占51%,选择陪伴家人出行的比例占24%。除此之外,还有选择和恋人(15%)一起旅游,以及独自旅行(8%)。大学生们乐于与交流情感,传递价值理念,和同学及朋友一起,彼此志趣相投,更有交流沟通的共同语言,加之他们的闲暇时间较同步。选择与家人出游,在旅行过程中增进与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维系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备受中国家庭重视。15%的大学生选择与恋人一同旅游。大学生情感生活日渐丰富,保持与恋人的良好关系,旅游过程中增进情感,赢得好感,可以说,旅游是当下大学生为感情生活加分不错的选择。另据调查发现,选择独自出游的这部分群体多为单身大学生,且他们对冒险旅游、徒步旅行等特色旅游项目比较感兴趣,求新求异求知和艳遇的心理需求较大。
(3)旅游目的
学生们选择娱乐放松、增长见识、人文体验的比例较高,分别为34%、18%、和14%。现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知识储备较丰富,求追自由舒适的生活方式,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成为首选。大学生的求新求知的旅游心理也使得大学生群体在选择出游目的地的时候与其他游客有明显区别,反映在数据中增长见识和人文体验的选择比例较高。从调查结果看,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其中冒险刺激比重也比较高,且多为男生;选择的旅游购物群体多为女生,这和大学男女生不同的旅游心理及消费需求有很大的关系。
3.出游目的地选择
(1)出游交通工具选择(岛内/岛外)
鉴于海岛城市拥有独特的地理区位,游客进出岛依赖的交通工具的选择十分重要,加之海岛本身具有的地区性特色性的旅游资源特色,本地大学生在选择出游交通工具时会对岛内和岛外做区分。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三亚市大学生在岛内旅游时选择的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汽车、火车和市内交通,分别占比37%、29%和25%。汽车作为旅游交通工具具有灵活、方便停车、实现点对点的送达等特点,大学生岛内旅游选择汽车作为首要出行工具,主要是基于短途旅游情况下的选择;另外,海南岛建设有环岛铁路线路,也方便了岛内旅游的交通;同时,旅游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丰富的市内交通系统,也是游客依赖的重要交通工具。
通过对大学生岛外旅游交通的数据分析,与岛内旅游情况相比大为不同。大学生选择岛外旅游考虑的出行交通工具主要为飞机和火车,分别占比56%和27%。充分说明,大学生在选择出岛旅游时,更多考虑的时间成本,以及出游的体验;由于海岛型城市的地域性特点,出入交通工具选择性较少,飞机和火车成为必选项。
(2)出游目的地影响因素
影响旅游者出行的因素主要包括: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旅游目的地情况及出行安全考虑。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三亚市高校大学生认为景点知名度及吸引力是影响出游目的地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占比31%,选择知名景点和有吸引力的景点仍是大学生首先考虑的要素。另外,选择假期时间和路程距离、门票价格、地方治安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别是19%、18%、16%和11%,大学生没有固定经济收入来源,在旅游过程中会注意控制旅游开支,对旅游目的地的路程距离和门票价格比较关注,当然假期时间够充裕也是旅游成行的保障。另据走访调查,出游影响因素选择地方治安的多为女大学生,年轻女性在生理体能和社会经验上处于弱势,她们在外出游对人身安全的保护格外重视。
(3)旅游目的地类型选择
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凸显了他们的旅游动机和休闲需求。在调查结果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自然风光类旅游景点仍是大学生的旅游主流选择,占比33%,其次是休闲度假类,占比21%,当代大学生普遍展现对高质量生活品质追求,通过自然观光和休闲旅游陶冶情操,以及在旅游过程中增长见识,提升对人生对世界的感受和认识。另外,大学生选择城市旅游(13%)和探险刺激旅游(12%)的也占一定比例,充分体现大学生旅游类型丰富,对特色旅游消费需求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大学生旅游消费市场的新的形势。
4.旅游信息获取渠道
旅游者信息获取渠道直接影响旅游者出游的选择和旅游市场营销效果。根据调查数据反映,无论陌生还是确定的景点,大学生相关的信息获取渠道都以互联网主要的方式,占比分别为45%和49%。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适应能力最快的群体,他们对新事物具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接受使用互联网的热情更高,对他们进行互联网营销效果更直接有效。通过朋友介绍的选择比例也比较高,其他还有书刊杂志和广播电视及旅行社推荐等传统信息传播渠道。朋友介绍,是口碑宣传的重要手段,是个人经验的传授和推广,大学生群体性极强,周边同伴的意见建议对其做选择很有影响。
三、调查总结
大学生是青年旅游市场的主体,其旅游消费需求是未来旅游消费的趋势。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大学生对出游旅行的需求很大,出游频率相比增加,尤其随着80后,90后成为社会生产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习惯引领社会消费的新趋势,包括旅游经济来源呈现多元化;出游时间相对集中,且时间较长;求学求新求异的旅游心理明显;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等。海岛型城市大学生旅游消费特征差异性明显。如三亚市大学生旅游消费存在岛内岛外的差别。第一,大学生在岛外的旅游消费明显高于在岛内的旅游消费。大学生岛内旅游多为近距离的短途旅游,加之多乘坐汽火车,交通成本较低,出游时间多为周末,时间不长;与之相反,岛外旅游出行距离远,多乘坐飞机出行,且时间一般安排在寒暑假及十一黄金周,旅游消费动机较为强烈。第二,出游交通方式也有明显的差别。受地理区位的限制,大学生岛内旅游多选择火车、市内交通和汽车,岛外旅游主要依赖飞机和火车,三亚环岛高铁也为大学生出游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通过调查研究三亚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习惯,有助于开发海岛型旅游城市大学生旅游市场,调整海岛型旅游城市季节性短板,提升旅游城市内需性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心理学理论认为,目的和需要决定人的动机,有什么样的目的和需要,便会有什么样的行动。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消费已经成为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而这种现象也直接或间接的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中小学生思想观念,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和有待规范的不良行为。例如一场生日聚会,要选在高级酒店、手机、衣服、日用品等非名牌不用等等,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期,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建立,需要良好的引导。因此,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和培养良好的消费观念,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辽宁省营口市区所属中小学生共计230名。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19份,回收率为95.2%;其中有效问卷为209份,有效率为95.4%。
2.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营口市中小学生消费问题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
3.研究结果
(1)中小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通过对高档商品在中小学生中的人均占有率、中小学生每月的人均消费水平调查显示,在营口地区的中小学生中,对于名牌服装等商品的人均占有率达到68%,其中城市高于农村;而中小学生月人均消费水平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名学生的月支出金额达到了家庭平均收入的30%多。其中城市中小学生的人均消费水平及高档商品占有率要明显高于农村。
(2)中小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通过对中小学生消费过程中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虚荣心理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大约有52.51%的学生会存在从众心理,大约34.73%的学生存在攀比心理;大约12.06%的学生认为高档商品会为自己带来优越感。
(3)中小学生消费教育的调查。针对中小学生消费过程中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方面态度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76.5%的家庭认为,生活环境好了,给孩子多花点钱是应该的;80%以上的中小学校没有开设过针对消费观和理财观念的教育活动;而更有约72%以上的社会民众认为,“赚钱就是为了给孩子花的,什么时候花,怎么花完全是个人的事与别人无关”。
三、结论
1.目前营口地区中小学生中存在高消费现象
2.价值观教育、消费教育及理财教育缺失是形成高消费现象的主要原因
(1)不健康的消费心理是造成高消费行为的主要原因。
第一,从众心理。“流行”无处不在,在跟随“潮流”的过程中展示个性是支配他们消费的一种普遍心理。第二,攀比心理。在这种心态引导下,中小学生这种攀比消费的心理形成了不断膨胀的物质要求与尚未独立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从而造成了心理发展过程中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第三,虚荣心理。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怀有自我价值显示消费心理,希望通过对高档商品的拥有来显示其生活的优越感,获得别人的尊重,甚至妄想获得友情。
(2)大众传媒机构的误导和侵蚀。在现代社会里,各种媒体信息以无孔不入的方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蜂拥而至的资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新奇的,是乐于被他们所接纳的,但正是这铺天盖地而来的各类信息让他们应接不暇,从而难分良莠。
(3)家庭消费教育观念的误导。中小学生大多是家中的独子,是家长的希望和未来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忆苦思甜”,不想让孩子“吃苦”,他们总是认为“既然给得起,那为什么不给孩子最好的?”因此,无法理性的对待孩子的消费要求。
(4)学校消费教育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学生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因此,虽然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风气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但中小学生学校教育中的消费教育也应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但很多学校往往把目光放在了升学率的提高上,进而忽略了对大多数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消费能力的培养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四、意见与建议
中小学生的高消费行为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亲人之间的感情,给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带来负面效应,甚至扭曲了校园人际关系,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对中小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的消费观念是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密切相关的,因此,高消费行为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 弘扬传统美德,将节俭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建立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
有调查表明,在当代中小学生中,对传统美德的信奉下降最大的是“勤俭节约”,对中小学生加强节俭教育既是对传统美德的弘扬,也是消费教育的继续。但是消费教育不应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合理便用零用钱,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珍惜。学校更应当在广泛开展节俭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通过体验劳动的艰辛,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利用节俭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拓出行为训练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消费教育之中。
2.推行理财教育
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成人教条式的道德说教对他们来说过于空洞和抽象,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里,他们获得知识的来源越来越多,这使得其个体性、主体性和自主选择性明显得高,进而对约束性道德教育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以真实有效的理财教育和理财活动的开展,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消费和理财观念就更能为中小学生所接受。
3.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合力,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
要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绝不能单单只靠某一方的力量,这是需要学校、家庭和会的相互支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来共同完成。因此,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消费教育,培养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效果。
4. 干预作用由政府职能部门执行
面对无孔不入的现代传媒形式和信息来源,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社会都无法时时刻刻为中小学生建立起“保护屏”。这就要求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担负起“过滤及净化”的职责,还孩子们一方晴空,切实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通论:原理@方法@实务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