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药研发行业分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医药制造行业和其它行业不同,其产品主要经历产品研发期、产品试验期、产品生产期和产品销售期四个环节。因为医药行业的这种特殊性质,也就决定了医药行业的融资方式有其独特性。医药行业应该根据自己的行业特色,有针对性的提出融资控制对策增强对医药行业融资风险的控制。
一、当前我国医药行业的融资现状
1.研发阶段的融资方式
当医药产品还处在研发阶段,企业对该药品的技术研发能力、产品的市场前景还没有准确的预定,投资者没有办法准确的判定医药企业的预期收益,投资风险较高。专业投资机构在这个时候因为风险太高,前景无法预测而不愿意投资,所以短期债务较多,长期融资方式很难实现。
2.产品推广阶段的融资方式
医药产品研发成功后,就需要进入试验阶段,需要通过在市场上投放少量产品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但是因为研发阶段融资渠道受阻,医药企业在此时因为盈利能力较弱,偿还债务能力有限,短期借款过融资造成债务压力过大。这就要求医药企业增加长期资本比例,医药企业因此可能会向风险投资机构抛出橄榄枝,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
3.成长阶段的融资方式
医药企业进入成长阶段后,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但是产品的品牌影响力还没有完全形成,需要扩大市场渠道建设,并扩大生产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医药企业一般通过内部融资和股权融资方式来实现资金的积累和获得。当外部条件允许,企业高效益的前景就能从外部环境中吸引和募集到更多资金,包括新的投资机构的投资、风险投资的后续投资以及上市发行股票的融资。
4.成熟阶段的融资
医药企业进入成熟阶段之后,各方面的实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和巩固,新产品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融资风险已经变小,这个时候会有很多外部投资机构愿意涌入。在这个时候,医药企业关心的是组织结构的完善和调整,通过创新手段完善公司制度,改进生产技术能力,寻求新的创业机会。在这个阶段,医药企业的资金来源更多的是从银行等金融机构,以期降低融资成本。
二、我国医药行业融资风险控制对策分析
1.优化医药企业的融资结构
医药企业融资风险的大小和医药企业融资比例分配有着直接关系。过度的提高医药企业负债比例,往往容易增加医药企业的偿还债务能力,增加医药企业的融资成本,最终导致融资风险增加。一般情况下,医药企业偏好股权融资,通过股权融资可以带来低成本、高权益的优势,但是如果发行股票的价格、数量决策不合理,可能造成股东利益受损,增加医药企业融资经营风险。在成长阶段应该合理的增加债券的发行,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将企业资本结构保持在理想水平,保持企业最佳的资本结构,从而在控制企业融资风险的情况下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2.建立医药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
医药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对企业财务报表以及附注和其它财务说明中所列数据和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帮助医药企业准确及时的掌握各方面情况,对医药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危机事先预知,对即将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与控制,将医药企业的各种经济损失降低到最小。医药企业可以在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等财务指标中选择适合自身融资环境的指标来衡量和评价企业的发展状况,做好提前预警。
3.提高医药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能力
医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医药企业做出融资决策的之前,高层管理者应该对整体的环境、市场的经济状况以及企业的资产结构等等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确保做出的决策能够保证医药企业在适当的时机和市场环境下顺利融资。为了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医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能力。通过培训等方式提升管理者能力,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够站在战略眼光的角度,以企业整的发展利益为重,对企业全局发展有深刻的认识,并且洞悉市场发展规律和趋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融资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4.完善企业的风险监管机制
当期,我国医药行业对于风险管理的机制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正因为如此,医药企业就应该加强对风险的监管,在企业内部制定完善的法规制度,对于一些人为因素导致企业融资风险增加的因素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在融资风险发生之前就做好事前预防控制,实现事前、事后都能有一整套完善的监管流程。在风险发生之前,可以通过完善企业组织治理结构、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等来做好防范和控制融资风险。
总而言之,医药企业融资关系企业的良好发展,融资风险控制对加强医药企业管理有着重要影响。也正因为如此,医药企业融资的风险控制也就成了医药企业运营管理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只有科学合理的做好医药企业的融资风险控制,才能让医药企业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立林.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横向并购风险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05
高成长性是决定创业板公司投资价值的关键因素,由于创业板公司大多所处新兴朝阳行业,同时刚经历了萌芽期,在现阶段表现出很好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
从前1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定价来看,市场对其高成长性也表示认可,平均发行价和发行后的市盈率远高于可比年度中小板上市公司发行水平,发行后的市盈率较可比A股上市公司当前估值水平也存在明显溢价。
我们对国庆节前已过会的2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近2年、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进行了比较,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公司处在高速成长期。
其中3年预测复合增长率超过40%的有17 家,超过30%的公司多达24家。
综上分析,并参考国外创业板的成长历程,我们重点看好IT、自动化类高科技和生物医药行业。在首批10家公司中,我们最看好乐普医疗(300003,股吧)的长期高成长潜力;在已过会的其余19家公司中,重点关注沈阳新松。
创业板:“两高六新”特征明显
创业板定位于“两高”(高科技含量与高成长性)和“六新”(新经济(310358基金净值,基金吧)、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从目前证监会已受理的149家拟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科技含量高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行业,占比达68%;制造业公司占比约为13%,远低于该类产业在中小板占比70%的水平;同时,即使部分公司所处的传统行业科技含量不高,但在技术和商业模式方面也有明显的创新特色,如主营户外用品的探路者、主营农机连锁的吉峰农机等。
并且,在已受理的149家公司中,大部分公司在其所处的细分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至少有20家公司在国内乃至全球位居前列,如碧水源科技、绿A生物工程等。总体看来,首批拟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具备明显的“两高六新”特征。
再从地域分布和公司所有制看,已受理的149家创业板公司分布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占2/3的公司集中在北京及珠三角、长三角的经济发达地区;且以民营公司居多,达到83%。
创业板公司:成长性突出、盈利能力优异
高成长性是决定创业板公司投资价值的关键因素,我们分别选取首批登陆中小板和首批上市创业板的前10家上市公司情况进行对比。
从成立时间和上市前注册资本看,与中小板公司情况类似,前10家创业板公司大多有10年的经营历程,已跨越了初步创业期;上市前注册资本集中在5000~10000万元,具备了一定的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从盈利规模看,创业板公司收入规模整体虽较小,但整体盈利规模较中小板前10家更强。
从成长性方面看,首批10家创业板公司表现出众;2007年、2008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84.43%、49.92%,分别高于中小板公司可比年度47、12.39个百分点;净利润增速更达到了169.67%、70.67%,分别高于中小板公司可比年度128.17、57.29个百分点。
我们又统计了包括国庆节前已过会的其余19家创业板公司,数据亦显示整体成长性仍然非常突出。转贴于
从盈利性能力看,前10家创业板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优异,近4年平均毛利率达到46.71%2,高于可比年度中小板公司4年平均毛利率13.38个百分点;净利率达到21.78%,高于可比年度中小板公司4年平均净利率10.43个百分点。
由于创业板公司大多所处新兴的朝阳行业,同时刚经历了萌芽期,在现阶段表现出很好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从前1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定价来看,市场对其高成长性也表示认可,实际共募集资金66.7亿元,是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预计募集资金的2.37倍;平均发行价达25.98元,发行后的平均市盈率达52.73倍,远高于可比年度中小板上市公司发行水平。
我们选取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和具有可比性的A股上市公司市盈率进行比较。从平均值看,创业板公司的发行后市盈率相对当前可比A股上市公司09年预测市盈率溢价45%,其中最大的神州泰岳(300002,股吧)相对溢价达到179%,预计在上市流通后这种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投资建议:关注IT、自动化类高科技、生物医药行业中的潜力公司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成长性是支撑其高估值的最重要因素,我们对国庆节前已过会的2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近2年、3年(预测)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进行了比较。
从29家公司的近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看,绝大多数处于高速成长期。其中,3年预测复合增长率超过40%的有17家,超过30%的公司多达24家。
综上分析,并参考国外创业板的成长历程,我们重点看好IT、自动化类高科技和生物医药行业,以上行业既是新经济特征的代表,也历来是中小公司牛股的温床。在投资选择上,我们认为,具有以下特征之一的创业板公司均值得长期跟踪,包括:主营业务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领域,符合产业升级趋势,技术壁垒高。
竞争优势突出,具有可持续自主研发创新能力、较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商业模式独特,可复制性弱。
在首批10家创业板公司中,结合所处行业情况、成长性以及自身竞争力,我们最看好乐普医疗的长期高成长潜力,其余19家已过会的公司中,重点关注沈阳新松。
乐普医疗:行业技术壁垒高、具持续高成长空间
公司主要从事冠状动脉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高端医疗器械领域能够与国外产品形成强有力竞争的少数企业之一。
国内冠脉介入治疗支架行业具有成长性好、进入壁垒高、盈利能力强的特点。2002~2008年行业CAGR达到40%,成长性极佳,预计未来4年仍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冠脉介入治疗支架系统具有很高的质量要求,技术门槛高,目前国内市场被7家公司占据,公司市场占有率为26%,2012年募投项目达产后有望超过30%;预计公司2012年支架系统的收入规模将达到10亿元左右,2008~2012年CAGR为26.3%。公司在行业中优势地位和研发实力突出,我们看好公司的中长期高成长性。
1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医药制造业是指按照国家规范要求,按照一定的加工程序,生产出人们需要的医疗产品的企业。医药商和相关的工业也属于广义上的医药制造业,本文仅仅研究医药产品的生产。显然,医药制造业的财务风险就是指医药产品在制造、经营、出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失的可能性,还有因为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如国家政策变动、市场需求变动、产业政策变动等因素造成的潜在损失,以上综合定义为本文所研究的医疗制造业财务风险。
2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21投入大
医疗制造业因为自身的行业性质,其研发投入和标准生产线建设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的。一般而言,药物的研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尖端的人才和大量昂贵的材料。一般医药企业的研发支出占企业全部投入的30%以上的比重,并且难以保证其未来的效益预期。从世界上的案例来看,高端药物从开始研发到最后面向市场销售需要超过10年的时间,需要投资将近100亿元。此外,由于医药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医药的制造还需要通过一系列质量管理规范,这就需要医药企业建立具有严格质量标准的生产线,而这项投资粗略估计在5000万~3亿元。
22回报高
伴随医药企业的高投入性之后的是高回报性,这是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所在。前面提到,医药企业是研发投入占比很大的企业,这就决定了医药企业具有较多的专利技术,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一个产品在专利保护的时间段内,会形成市场垄断从而赚取超额利润,给医药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比如美国一家医药企业曾因为研制成功一种叫作细胞生成素的新药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
23风险高
医药企业的产品因为前期的巨大投入和对法治环境的依赖而存在很大的运营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存在两个时间段:一是产品研发阶段。在该阶段产品能否突破技术难关,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占领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那些具有创新性、市场紧缺的药品,其效益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如果医药企业生产的药品没有特色,市场上类似产品很多,即便后期以低价促销,未来也可能难以赢利;二是产品投放市场的阶段。该阶段面临的风险来自政府部门的监管,医药企业因为其社会性较强,药物的出售常常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一旦药物质量出现问题不能通过检测将面临很大的损失。
3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评估
31财务风险的定性评估
所?^“定性评估”就是通过经验主观判断风险的大小,由于每一个人的判断标准不一,定性评估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的定性评估手段就是专家会议,即首先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列举出来,制定每一种因素评分标准和权重,然后由专家们进行打分,依据分数的大小和之前设定的行业标准值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风险状况。
32财务风险的定量评估
(1)概率分析。我们知道在概率论中,常用方差来衡量风险大小,同样,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的计算同样据此法:首先计算,每一个产品未来收益的期望值,然后计算项目的标准差或者方差,通过方差的大小和同类行业标准值对比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
(2)风险价值度量。风险价值度量就是计算在一定的置信度下产品投资产生的最大损失值。该方法显然可以计算损失的大小,对投资者而言更能提供一个较为精确的数据,从而帮助投资者选择科学的投资组合或者产品组合。
(3)杠杆系数分析。该方法的原理是依据会计中衡量企业运营风险的系数来衡量医药企业面临的风险,这种方法可直接依据财务数据计算,测算出杠杆系数从而有一个直观的判断,此外,可以和同类企业进行比较。
4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41拓宽融资渠道
(1)争取政府优惠和补助。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升和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支持生命健康产品的开发,其中就包括技术先进、功效显著的医药产品的开发。医药企业要抓住机遇,及时争取政府补贴资金和税费方面的优惠。
(2)引入风投。鉴于医药企业的产品开发具有高技术性、高回报性的特点,可吸引风险投资者的关注,引入国际或者国内的风投资金,为新产品的研发注入资金。
(3)上市发行股票。由于医药企业具有高回报性,医药概念的股票在市场上会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可以为项目募集资金,同时不会提升企业的负债水平。
42延长产品专利保护期
从医药企业的产品特点可知,其未来运营风险的大小和专利保护期息息相关。为此,对于医药企业而言,要想方设法提高产品的专利保护期:一是就一种产品而言,要加大该产品的创新性,保证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和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模仿;二是要对已经向市场推广的产品进行深度挖掘,一些产品可能已经被别的企业模仿,但是如果企业能继续开发该产品的别的功能,然后积极申请新的专利保护期,就能继续在老产品上开发出新的市场。
43减少资金回收的不确定性
1月会有50家企业上市,总计过户的有83家。但优秀企业不会超过10%,大致8家左右。如何选出这8个优秀的公司?可以用排除法来筛选牛股。
选择行业。房地产上下游相关的周期性行业面临产能过剩,这类公司要排除;服装企业很少有长期大牛股,虽然贵人鸟,乔丹体育做的不错,但行业面临电商的竞争压力,宁可错过,也不可做错;
传统制造业和产能过剩的新能源新行业也要淘汰。华锐风电是最坑人的新能源股,上市发行价90元,现在是4.5元。因此淘汰LED、光伏、阀门制造、电器制造企业;还有看不懂主营业务的要淘汰,因为无法确认其行业的未来前景。
经过了上述四层选拔,83只股票中接近七八成的公司被淘汰掉了,剩下的需要优选历史上出现牛股最多的行业,根据行业再研究具体的企业。
第一,医药行业出现牛股的概率大。
奥康赛:“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细分消化类药物的龙头企业之一,品种好,销售强,研发能力不错;
博腾股份:公司拥有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领衔的科学咨询委员会,为其研发提供高水平咨询服务。未来随着国外医药产业向中国转移进度加快,公司有望分得一杯;
迪瑞医疗:公司在尿液分析仪市场位居前列,系列产品具有性价比优势,市场竞争力强;
慈铭体检:未来国内体检会越来越多地从公立医院转向专业体检机构,慈铭体检是国内专业体检机构的领军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楚天科技:业内龙头,管理和市场竞争力不错,增长较确定,值得跟踪。
第二,食品饮料行业。
海天股份:海天味业具备研究价值,未来将是非酒食品公司中盈利能力最强,收入弹性最大的企业。将有望综合美国食品巨头味好美和亨氏的优点,有成为标杆企业的潜力;
珠江桥:品牌较好,产品创新能力较强。利用上市资源和产品优势有望提升收入规模。另外公司的复合调味品业务盈利能力强,是行业发展方向,有超预期的可能。
第三,教育业。
全通教育:美国股市已有新东方、学而思这样的牛股。公司作为行业内龙头企业,教育信息化行业前景广阔,具有较强的品牌、研发优势,业绩增长的预期较为明确。需要注意的是公司业务实际是计算机行业,勉强和教育沾边,能否成为优秀企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作为国内领先的特色医药企业,奥翔药业(603229.SH,下称“公司”)致力于特色原料和关键医药中间体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秉持“研发促进发展,大研发实现超常规快速发展”的发展理念,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用于产品的研究分析开发,以研发带动规范市场产品注册、GMP规范管理和EHS建设等多项工作,最终实现产品的上市销售。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实力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公司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基石,是公司未来继续快速发展的保证。
最近三年,公司研发投入金额较高,占营业收入比重均超过10%。未来数年内,公司将继续保持对研发的高投入,凭借自身过硬的研发实力,建设成为全球一流的医药企业。
在研发团队建设上,公司拥有一支由博士、硕士等各学历层次组成的141人的研究分析开发团队,占公司总人数比例超过 30%。
公司研发人员不仅人数多,而且人才种类齐全,覆盖了市场专利的追踪分析、先进技术的前瞻性研究、新工艺研发、放大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质量检测及杂质分析、DMF文件编写、国内外注册认证等医药制造的主要方面。各类人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保证公司高效准确的遴选出具备广阔市场前景的研发项目,第一时间完成研发并投入市场,并将研发成果顺利转化成专利、DMF文件等资质。
同时,公司还拥有完整的研发体系,包括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实验室和放大验证车间,具备完成小试、优化及放大生产的开发能力。公司研究开发中心和化学制药研究院分别被浙江省科技厅评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拥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优秀的研发平台,与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保持着良好的研发合作关系,并准备组建省级药物晶体工程中心。
公司对研发的专注和执着,帮助公司建成了完整、丰富的产品梯队。目前,公司的成熟产品已有CS酸、恩替卡韦等五个产品,该等产品将在未来几年内,为公司提供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加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公司已经完成了包括募投产品在内的数十个系列原料药和中间体的研发,待目标药物专利到期,仿制药申报上市后,即可实现规模销售。公司还有100多个在研或准备研发的产品,包括前列腺素类、他司美琼、艾氟康唑、马西替坦的原料药和制剂等。
在研发原料药和中间体的同时,公司着手从单一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企业向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生产企业的转型,已经在国内申报了双环醇制剂、恩替卡韦制剂仿制药的申报文件,以及1.1类新药布罗佐喷钠原料药及制剂的申报文件。其中,布罗佐喷钠已获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推荐成为优先审评品种,对其的评审将进入“绿色通道”,未来上市销售后将成为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却在不断下降,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与此同时,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更是带来了老人对医药产品的巨大需求,从一些数据来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已经超过农村人口比重,2016年相对于2015年已经提升了1.5个百分点。社会“亚健康”与老年病并存,更加催生了对医药产品的需求。对于医药企业来讲,这是其发展的机遇,但是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也会带来管理上的困难,滋生一系列的财务风险,这些因素和医药行业本身的行业特点如高风险性贴加起来,使其面临的风险更加集中。
1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医药制造业是指按照国家规范要求,按照一定的加工程序,生产出人们需要的医疗产品的企业。医药商和相关的工业也属于广义上的医药制造业,本文仅仅研究医药产品的生产。显然,医药制造业的财务风险就是指医药产品在制造、经营、出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失的可能性,还有因为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如国家政策变动、市场需求变动、产业政策变动等因素造成的潜在损失,以上综合定义为本文所研究的医疗制造业财务风险。
2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2.1投入大
医疗制造业因为自身的行业性质,其研发投入和标准生产线建设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的。一般而言,药物的研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尖端的人才和大量昂贵的材料。一般医药企业的研发支出占企业全部投入的30%以上的比重,并且难以保证其未来的效益预期。从世界上的案例来看,高端药物从开始研发到最后面向市场销售需要超过10年的时间,需要投资将近100亿元。此外,由于医药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医药的制造还需要通过一系列质量管理规范,这就需要医药企业建立具有严格质量标准的生产线,而这项投资粗略估计在5000万~3亿元。
2.2回报高
伴随医药企业的高投入性之后的是高回报性,这是医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所在。前面提到,医药企业是研发投入占比很大的企业,这就决定了医药企业具有较多的专利技术,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一个产品在专利保护的时间段内,会形成市场垄断从而赚取超额利润,给医药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比如美国一家医药企业曾因为研制成功一种叫作细胞生成素的新药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
2.3风险高
医药企业的产品因为前期的巨大投入和对法治环境的依赖而存在很大的运营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存在两个时间段:一是产品研发阶段。在该阶段产品能否突破技术难关,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占领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那些具有创新性、市场紧缺的药品,其效益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如果医药企业生产的药品没有特色,市场上类似产品很多,即便后期以低价促销,未来也可能难以赢利;二是产品投放市场的阶段。该阶段面临的风险来自政府部门的监管,医药企业因为其社会性较强,药物的出售常常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一旦药物质量出现问题不能通过检测将面临很大的损失。
3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评估
3.1财务风险的定性评估
所谓“定性评估”就是通过经验主观判断风险的大小,由于每一个人的判断标准不一,定性评估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目前的定性评估手段就是专家会议,即首先将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列举出来,制定每一种因素评分标准和权重,然后由专家们进行打分,依据分数的大小和之前设定的行业标准值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风险状况。
3.2财务风险的定量评估
(1)概率分析。我们知道在概率论中,常用方差来衡量风险大小,同样,医药企业财务风险的计算同样据此法:首先计算,每一个产品未来收益的期望值,然后计算项目的标准差或者方差,通过方差的大小和同类行业标准值对比评估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2)风险价值度量。风险价值度量就是计算在一定的置信度下产品投资产生的最大损失值。该方法显然可以计算损失的大小,对投资者而言更能提供一个较为精确的数据,从而帮助投资者选择科学的投资组合或者产品组合。(3)杠杆系数分析。该方法的原理是依据会计中衡量企业运营风险的系数来衡量医药企业面临的风险,这种方法可直接依据财务数据计算,测算出杠杆系数从而有一个直观的判断,此外,可以和同类企业进行比较。
4医药制造业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4.1拓宽融资渠道
(1)争取政府优惠和补助。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升和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支持生命健康产品的开发,其中就包括技术先进、功效显著的医药产品的开发。医药企业要抓住机遇,及时争取政府补贴资金和税费方面的优惠。(2)引入风投。鉴于医药企业的产品开发具有高技术性、高回报性的特点,可吸引风险投资者的关注,引入国际或者国内的风投资金,为新产品的研发注入资金。(3)上市发行股票。由于医药企业具有高回报性,医药概念的股票在市场上会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可以为项目募集资金,同时不会提升企业的负债水平。
4.2延长产品专利保护期
从医药企业的产品特点可知,其未来运营风险的大小和专利保护期息息相关。为此,对于医药企业而言,要想方设法提高产品的专利保护期:一是就一种产品而言,要加大该产品的创新性,保证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和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模仿;二是要对已经向市场推广的产品进行深度挖掘,一些产品可能已经被别的企业模仿,但是如果企业能继续开发该产品的别的功能,然后积极申请新的专利保护期,就能继续在老产品上开发出新的市场。
4.3减少资金回收的不确定性
资金回收显然会影响医药企业的现金流。医药企业的产品即药品的销售不同于其他产品,其主要是通过医院、药房等机构卖给消费者,而在很多医疗机构中药品的销售往往不能现收现付,赊销占用了医药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形成大量短期或者较长期的应收账款。对于企业而言,大量的应收款项会产生坏账的可能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药企业需要控制应收款项的“质量”,具体措施是为赊销药品的客户建立征信体系,该体系要包含客户的信用状况、收入来源等信息,要据此设定每一客户的赊销额度。同时可以通过现金折扣的手段鼓励客户提前还款。
4.4控制创新研发风险
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是非常庞大的,为了减少未来运营风险,企业要研制一款新的医药产品前,要充分了解新的产品市场前景和类似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要在药品面向市场前做好经济估算,明确未来的销售规模和带来的经济效益,要在每一个阶段及时根据市场情况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测算数据,做好应对机制,增加产品研发及销售成功的可能性。此外,要在做好一项产品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多产品多技术维度的研究,这样可减少因为仅仅依赖一种产品而产生的巨大运营风险,以多产品同时跟进分散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马雪青.制药企业创新药物研发的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2005(6):37-38.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该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物联网业务按计划稳步开展。
聚光科技(300203)今年4月15日上市,根据公司官网的介绍,其是领先的环境与安全检测分析仪器供应商,为客户提供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工业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完整的分析检测及信息化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在环境与安全检测分析仪器领域重要的创新平台。
11月2日公告称,该公司拟将募投项目光纤传感业务及资产以1468万元转让。据悉,聚光科技去年为光纤项目募集的逾5000万元资金,仅使用了574万元,投资进度仅11.45%。该项目仍处于前期投入阶段,尚未贡献利润即遭聚光科技抛弃,市场有传闻该公司即将退出物联网业务。
据悉,聚光科技此番拟转让的募投项目“光纤传感安全监测系统建设项目”,原本计划于2013年4月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根据募集资金时的计划,光纤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产400套光纤传感安全监测系统的生产能力,年新增销售收入6800万元,利润总额为1915万元。
正是这样一个处于“襁褓”之中的项目,遭到聚光科技抛弃。聚光科技方面将转让的原因归结于,目前光纤传感行业内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竞争加剧,行业利润率逐年下降。公司方面称,未来几年内,如果公司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拓展光纤传感业务,还将需要持续投入大量技术资源和经营力量。公司称,虽然光纤传感市场还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成长高峰期已过,不适合高强度的投入。
而针对物联网方面业务公司称仍将按照原计划进行,也指出无锡聚光盛世传感网络有限公司已成为物联网业务的研发中心。记者注意到,本周三在工信部公示物联网发展资金拟支持项目中聚光科技也已经入围,据此推断,公司退出物联网业务可能性不大。
万讯自控:中标页岩油化工项目
传闻:万讯自控中标抚顺矿业集团页岩油化工深加工示范项目。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万讯自控证券部,工作人员证实该消息属实。
万讯自控(300112)于2010年8月27日登陆创业板,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是行业内生产产品品种最多、型号较为齐全的企业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石化、化工、轻工业、水处理等行业。公司已逐渐成为PS公司、西贝公司和西斯特公司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11月8日公司微博表示万讯自控旗下品牌产品西贝电动执行机构成功中标抚顺矿业集团页岩油化工深加工示范项目,承担阀门自动化控制任务。记者致电该公司,工作人员证实该消息属实,万讯自控成为名副其实的页岩气概念股。
今年以来美国页岩气迅速发展在全球掀起页岩气投资热。今年上半年,中国资本市场感受到这股旋风,页岩气概念股借势逆市拉涨。实际上,涉气公司受益程度不同,鱼龙混杂,目前市场对于页岩气的炒作依旧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当资金买入意愿退潮,概念炒作空间缩小后,页岩气概念股的炒作或将告一段落。分析人士指出页岩气概念股难以获得业绩上的支撑,更多是存在交易性机会。
万讯自控三季报显示,万讯自控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5亿元,同比增长53.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56.80万元,同比增21.7%。公司称,自去年以来,公司加大了研发和销售的投入力度,受其产生的递延效果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公司新产品和新市场销售均有所增长,但三季度开始增长有所放缓。
浙江震元:定向增发已于近期完成
传闻:浙江震元非公开增发成功。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浙江震云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增发近期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办理新增股份登记、上市等工作,将于近期公告。
浙江震元(000705)去年再融资预案,公告显示公司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175万股,发行价格不低于12.7元/股,合计募集资金5.3亿元。
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浙江震元制药有限公司震元科技园区二期升级改造项目、直营门店及营销网络建设和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此次发行中,公司控股股东绍兴市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将参与认购,认购数量为不低于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实际发行股票数量的10%。
该公司募投项目的投产将有利于提升公司在医药制剂、医药流通方面的综合实力。
该方案于2012年5月8日获得证监会批准,该批复自核准发行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而截至11月7日有效期即将结束,记者致电该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增发近期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办理新增股份登记、上市等工作,将于近期公告。
记者同时注意到,11月1日有媒体披露浙江震元日前已完成了机构对定增股票的询价、报价。董秘周黔莉表示“此次定增价格最终定在12.7元/股,最终的筹集资金接近5.3亿元上限。”
值得关注的是,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6,559.85万元,同比增长9.7%;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684.07万元,同比增长56.87%。而全年也将维持较好的预期,预计2012年度累计净利润为4730.42万元至5361.1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至70%;基本每股收益为0.3774元/股至0.4277元/股,比上年同期增长50%至70%。
冠昊生物:200万政府专项资金已下发
传闻:公司已获得广州市生物产业示范工程发展专项立项资金支持。
记者连线:记者致电冠昊生物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该项目资金已于近日下发。
冠昊生物(300238)2011年7月上市,资料显示,冠昊生物是一家专业从事再生医学材料及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在自主创新的再生医学材料平台上,致力于开发可替代、可修复人类组织与器官的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产品。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5―0057―04
一、我国医药商业行业内部面临的竞争力障碍
我国医药商业企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医药市场在分销领域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国际医药企业的侵入越来越迅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医药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对药品零售价格的宏观控制力度还在不断加强,降价的幅度和品种越来越多。因此,我国医药商业企业要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生存就必须提高其竞争力。但是我国医药商业企业自身还面临许多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问题:
其一,我国医药市场结构呈现出多头型分配。如我国医药商业企业表现出“小、散、弱、差”的现状。据统计,我国药品批发企业1.65万家,零售企业近14万家,全国零售药店总数12万家,90%为小型企业。2004年,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医药股份公司、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仅占医药市场销售总额的3%~5%左右;而美国医药分销企业的前3位就占到整个医药市场销售额的95%以上;日本最大的75家药品批发企业也占了全日本业务量的95%以上。随着竞争的演变,市场结构会转变为相对寡占市场分配,打的是规模经济战。在多头型分配的市场结构中,商家各自攻城掠地,厂商互相侵略对方市场,相对外来竞争者而言,这是一种内斗的局势,对国际医药零售巨头或大型医药企业的进入非常有利。在这种情形下,只要经营稍为松懈市场占有率就可能下降,难以适应国外规模化的竞争游戏规则。
其二,资源的经营效率低。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药品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12.6%,而平均费用率却达到12.5%。美国医药批发行业的平均毛利率为5%,平均费用率只有3%-4%,平均商业纯利润率达到1%―2%。目前国内医药商业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美国医药批发商的该项指标仅为2.6%;医药商业纯利润率仅有0.72%,全美医药批发商纯利润率为1.55%。另外,非法药品市场的假药、劣药充斥,非法经营者偷税、漏税的经营行为,以及“以药养医”体制下滋生的高额回扣、拉关系等不规范竞争行为,使得医药商业企业呈现出激烈的无序竞争状态,医药流通成本高,利润少。从国际化的竞争视角看,我们打的是内耗战,难以适应速度战和满足终端顾客经营的要求。
其三,产品差异化程度低,原创性产品少。我国医药产品97%为仿制品,普药占据70%的市场份额,仿制品要抽专利费,普药的利润非常低,70%的普药市场份额只获取利润的30%,而且医药产品趋同,附加价值低,意味着我国医药商业企业产品创新竞争力弱。
其四,我国的医药流通领域改革对原有的价格和通路策略带来冲击,利润空间发生变化。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现在处在一个被上下游挤压的中间位置:一方面国家严格对药品的零售价格进行监管,2005年10月10日是药品的第17次降价,平均降价幅度40%左右,最大降价幅度达到63%,而同时对药品的出厂价、批发价则取消了限制;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和医院销售终端已经开始出现联合的迹象,如2005年8月,浙江医院就提出要自办医药公司,这无疑是对医药批发、商的巨大打击,因为我国80%的药品都是通过医院销售的。而且,一些行业外的资本还在不断地进入这一领域,如2005年9月联想通过收购先声药业而进入这一领域,这种趋势将进一步摊薄这一领域的边际利润,加剧行业竞争。
可见,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如果试图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克服自身弱点,努力塑造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医药商业行业外部竞争对手的入侵
我国医药市场已处于国际化的竞争市场环境中,我国医药商业行业外部面临着国际医药零售巨头的侵袭。正如2004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专家发出呼吁“如果我国政府不在WTO框架下进行合法干预,中国的医药市场将在5年内完全被国际医药大公司操纵”。国际医药企业,特别是医药流通业企业大举全面进入,表现特征如下:
第一,抢占OTC终端市场。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医药跨国企业现在都已经进入了中国。在初期,中外股份各占50%,但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多数外资企业要求扩股。德国默克2003年9月宣布启动其中国市场的OTC项目;罗氏将中国纳入OTC全球10大核心国家之一,计划今后5年在中国的OTC销售年增长为50%,到2008年要达到10亿元规模;2004年2月,香港最大的OTC生产商乐信药业与美国雅来制药联手开拓国内OTC市场;2004年4月,诺华公司整合旗下的“扶他林”系列品牌,标志着诺华将发展中国OTC市场;接着,德国马博士进驻中国OTC市场;2005年9月,德国哈尼尔集团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医药零售行业。据不完全统计,外资医药企业已经在中国投资15亿美元,建立合资企业1700多家。外资的大量进入将大大促进国内医药市场的国际化竞争。
第二,大量侵袭医药流通领域,形成通路格局的破坏。从2003年,经国家商务部批准,瑞士裕利集团裕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新兴医药科技发展总公司合资成立第一家药品分销公司,涉足国内医药流通领域。接着2004年10月,葛兰素史克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成为第一家在中国获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外商独资企业,外资医药制造企业也开始试水流通环节;2005年5月正式对外营业的上海赤帽物流有限公司则由日本全国赤帽株式会社(持股40%)与日本有限会社IDCM(持股20%)、中国香港中讯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5%)及上海迅领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5%)共同投资组建,成为医药批发企业承担“第三方物流”的先例;另外,零售连锁企业也开始涉足医药流通。除了由全球第一大医药零售特许经营公司美国Medicine Shoppe公司提供品牌、管理和营运支持的美信国际连锁药房外,全球两大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与相关的审批部门以及国内的合作伙伴进行了多方接洽,意欲涉足医药。目前,世界三大国际物流巨头都已进驻中国。按照中国加入WTO
的承诺,从2005年12月11日起,外资公司可在中国独资经营国际快递业务。这给外资进军中国医药流通领域抢夺中国医药市场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第三,外商利用他们在医药产品领域原创性与开发实力等优势攻击我们的产品结构的弱势,抢占高利润市场空间。原研新药,特别是专利期保护的原研药是利润增长的强大驱动力。GSK、阿斯利康、拜耳、礼来等都纷纷推出新药,高端市场是他们瞄准的主战场。并且,跨国制药企业开始纷纷把研发中心移向中国。2004年1月,罗氏首个研发中心已落户上海;礼来在上海浦东建设了实验大楼;瑞士诺华拟在中国设立其全球第研发中心,以中草药作为主要研发项目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2004年7月,诺和诺德则将研发中心从北京亦庄迁到了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新研发中心的规模比原来的扩大了一倍多;葛兰素史克公司(简称GSK)在天津建立其非处方药(OTC)研发中心。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进行研发能获得明显的成本优势。数据表明,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费用要比在欧美国家低30%左右,人力成本是美国的1/4。低廉的成本、高价值的新药将对我国医药的流通市场构成巨大的压力。
从我国医药行业自身的现状与竞争分析看,我们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劣势,面临着难以抵御的生存利基再造的课题。
三、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生存利基再造的策略
为了抵御外来竞争,构建竞争的屏障,并提升我国医药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我们认为应该运用兰金流的控制四大要素人手来思考其执行策略,营造自己的生存利基优势。
其一,利用文化特色,抓住消费终端,提升我们的需求效应。在我国的地域上展开竞争,就要利用各国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不适应性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本土人文资源优势。发挥我们的文化特色是我国医药商业企业与国际医药企业巨头形成差异化竞争的出路。我国医药商业企业根植于本土市场进行经营,建立适合本土文化特色的营销策略是制胜的一个关键。比如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就是一个特色产品,一方面我国医药消费者对中药的青睐程度高,据一项关于上海癌症患者用药情况的调查,86.3%患者选择中药,而且趋势有所加强;另一方面,中医药行业平均利润率高达11%,中医药的切斯特原理中的集中化原则与目标原则,确定出其竞争区隔和可领先的优势目标,用整合思维科学观对我国医药领域作出资源整合的对策,进行规模化经营与市场梯度屏障设置的战略定位,将市场占有率稳定在70%以上,形成以国内市场为主导的相对寡占市场占有率分布模型,达到战略上的安全优势布局。根据这一战略定位,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界已行动起来,采取了相应的资源整合策略和调整政策,以达到相应的整体竞争能力的成长(表1)。
要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笔者认为我国医药商业企业要从文化特色、信息价值链、医药专业通才、现市场前景广阔。除特色产品外,我国医药商业企业还要形成特色服务。作为本土顾客来说,在医药需求上必然有着一定的地方特点,在把握顾客需求特性的文化理解上,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将比外来企业更准、更快、更贴切,因此,有针对性地建立起特色服务,利于实现与国际巨头的差异化竞争,提升我们的需求效应。
其二,建立起信息价值链,支撑供给效率。在当前这种信息社会时代,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利益机会,谁能快速地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并将信息快速转化为决策与管理策略,谁就能领先市场竞争。医药流通涉及多重主体,信息在这多重主体间被传递、过滤和加工等,对于不同的主体来说,所需要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处理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相互之间整合出一条信息价值链,保证医药商业企业各环节主体能快速获得需要的并有价值的信息,以便迅速地提供服务,那么就能形成稳、准、狠、快的市场反应与服务链,赢得顾客的满意,也保证竞争结构成本+市场活动成本+物流成本调整的速度化。
其三,加强对现金流的管控,满足快速的市场交易。因为充实的现金流是参与速度竞争的重要资源,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也是衡量供给效率的指标。
其四,培养具有国际化经营眼光和经验的医药专业通才,以适应国际化的竞争需要,应对人才抢夺竞争。对于医药商业企业人才的要求来说,不仅要懂得医药知识,还要具有国际化经营眼光和经验、懂得营销战略规划、信息技术运用、需求的把握与服务的设计、资本运作与理财的经验等。所以,具备整合经营思维能力的专业通才是医药人才竞争的焦点要素。
四、传统通路商的危机管理的对策
传统医药通路商要营造好自己的生存利基优势,落实上述的四项生存利基再造的策略,首先要做好经营企划规程,来适应整体产―供―销变化的挑战。还要根据策略执行过程中环境的继续变化,做好危机管理。其中传统医药通路商的危机管理的对策思考如下:
其一,做好短期3年企业经营规划,其中包含:资金管理、顾客管理、经营分析组织体系等。
其二,重视现有市场经营能力的提升,如OTC人力培育与专业才能、市场销售量与利润化分析管理、顾客管理与市场危机管理等功能加以强化。
其三,注意短期经营策略与中长期策略的衔接,改善现有市场活动的目标管理及激励政策,使之向合理化方向强化。
其四,把追求的重点目标放在如何提升促销的专业才能与企业品牌形象等综合的非附加值,以增加企业的利润成长优势。
其五,传统通路经营应着重于对农村和社区的服务通路网,加强建设与配置设点。现有的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人均享用药品比为1:9,这种状况必定要向城乡医疗资源均资化政策方向发展。所以,抓住农村和社区市场缝隙,充分发挥出传统通路本身具有的诸如短小精干和反应机制快而准等优势,加速市场顾客群类的占有,可以增强传统通路商的速度竞争化优势。
其六,各药店应立即按《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中“能保持24小时供应”的规定进行服务。经销商应通过强化物流网络服务,以合理的成本配合药店24小时的药品供应,这是巩固终端、维护市场占有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冯变玲,王锦霞.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药房,2001,(5).
[2]陈成春.加入WTO后我国医药商业的发展思路[J].海峡药学,2002,(6).
[3]中国医药商业企业发展趋势[J).医药导报,2003,(5).
[4]程雪翔.制医药营销变革的必然[J).医药产业资讯,2005,(5).
[5]张余文.中国药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3).
[6]跨国药企十年破题[EB/OL].http://biz.163.com/special/jjkuaguomedicine.html.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138-02
作为公司的财务总监,主要的管理职责之一便是合理规划公司的现金流量,从而使得公司的现金流量随时保持充足的状态,为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保驾护航;这里笔者结合自己的实务操作经验,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介绍几种可以节约公司现金流出量和增加现金流入量的方法。
一、采用融资租赁还是银行贷款
某医药集团公司拥有一个大型制药厂和一个规模很大的甲级医院,为了改进医院的办公条件,公司计划最近新采购一台大型CT扫描仪,为了采购该仪器,医院向银行申请贷款,考虑到医院是非盈利组织,银行没有同意医院将近十年的长期贷款的要求,而是要求以正在高速发展的医药公司的名义进行贷款,公司管理层审查自身的条件后认为:而且医院的经营比较稳定风险较小,虽然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创造出高额利润归还贷款,但是长期来看现金流量还是比较充足的;医药公司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并且有上市融资的计划,按照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要求,以盈利为目的的医药公司和作为非盈利组织的医院一定要分别经营,因此公司管理层不愿意看到医药公司为了医院的经营背上高额债务。
第三方的财务咨询人员的建议:根据医院的现金流量情况,寻找一家从事医疗器械融资租赁公司,以医院的名义与其签署期限为十年的融资租赁协议,这样医院在经营期间利用CT扫描仪产生的资金流量完全可以支付每年的CT设备融资租赁款,而且对医药公司的上市融资计划也不会造成影响;这样在现金流出很小的情况下得到了价值几千万元的精密设备的使用权。
事实证明,在金融危机对全国各行各业都造成了巨大影响的情况下,作为医院是受影响比较小的行业,融资租赁公司在评估了医院的各方面经营指标后,欣然同意对这台设备进行投资。
二、应该先支付货款还是先支付税款
某国企属于工业制造业,月末,公司资金短缺,供应部的采购人员来到财务部申请为已购买的原材料支付货款,被告知,本月资金紧张,只剩下近400万元的现金额度要留做本月向税务局缴纳增值税之用,供应人员告诉财务部经理,这批货款已经属于延迟支付了,如果再不付款,下月就拿不到提前供货的优惠,将导致公司停工待料,供货方已经说了,已经到期的价值RMB 2 340万元货款必须支付;一边是代表国家执法机关的税务局,一边是决定公司生产是否可以持续进行的供应商,财务部左右为难。
第三方的咨询人员建议的方案如下:即同意支付价值RMB 340万元的货款,前提是与供应商协商,要求对方同时提供出票日为本月的价值RMB 2 340万元的增值税发票;这样公司可以得到价值RMB 340万元的进项税用于抵扣销项税,从而避免了向税务局支付增值税RMB 340万元的现金流出量还缓解了向供应商付款的燃眉之急。
三、利用银行贷款还是利用股东的钱
某南方的一家民营公司属于医药制造行业,目前公司的规模比较小,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有几个高附加值的开发项目正在研发过程中,公司的股东兼高级管理层对公司应该上市融资还是利用银行贷款犹豫不决,公司的经营情况如下:第一,该公司的产品销售形势较好,行业利润率较高;第二,公司的经营处于盈利阶段,公司的股东很少,可以得到较高的报酬;第三,公司属于中医药制造行业,需要开发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否则,依靠传统产品将无法实现公司上台阶的新目标。
财务分析:如果依靠银行贷款,公司需要支付高额利息,而且存在一旦银行停止贷款公司的研发项目将无以为续;如果上市融资,公司的销售及生产规模又太小,而且上市需要履行的程序复杂,持续的时间较长。
第三方财务顾问建议:首先确定是应该使用银行的钱还是股东的钱,如果使用银行贷款存在着支付高额利息,到期偿还贷款的压力以及贷款不到位公司的研发将无法持续进行的问题,但是使用股东的钱却不存在上述三个问题,只是需要增加财务报表的披露透明度而已,因此财务顾问建议公司使用股东的钱。
股东的钱有两个来源:第一种是公司发行股票并上市;第二种是引入风险投资机构;鉴于全球长期上扬的经济发展趋势,上市融资是一个公司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最终必然采取的必经之路,公司可以选择在国内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发行股票;但目前因公司总体的收入和利润规模尚未达到上市标准,且上市融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可以预计,上市融资应该是该公司的一个长期目标,而不是近期目标。
从公司目前发展的角度来看,该公司有很好的拳头产品和独家优势,又处在规模扩张的飞速发展时期,因此积极联系机构投资者,引入风险投资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风险投资机构,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机构在积极寻找有发展前途的民营公司和新兴产业作为自己的投资目标,等到公司发展壮大上市之后,再采取退出机制将投资变现从而获得非常收益。
四、其他减少现金流出量的方式
为了减少现金流出量,大多数公司采取了下发薪的政策,即在下月末,根据员工上月的出勤情况,发放上月的工资,这样就等于提前利用了员工一个月的劳动力,而延迟一个月支付薪酬,从而节约了一个月的人工成本现金流出量;但是这种节约方法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即只能在开始月份节约部分现金流量,不能作为控制资金流量的长期性手段。
另外,部分公司采取延迟支付采购货款,提前收取客户销货款的结算方式,也使得公司的资金流出量减少,资金流入量增加了。但是这些结算手段也都要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只有争得供应商和货物销售方同意才能奏效,勉强执行往往会存在丢失客户,在供应商那里失去信誉等后果,对公司的形象和长远发展存在不利影响。
辉瑞:合作伙伴成战略投资者
据悉,上海医药的H股上市申请已于4月14日在港交所聆讯,目前已经完成全部审批手续。若一切顺利,上药预计在5月底之前将登陆港交所,成为内地首家“A+H”大型医药上市公司。而据上述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辉瑞公司很快将成为上海医药的长期股东。
上海医药与其“绯闻对象”辉瑞公司颇有渊源,双方合作已有多年。创立于1849年的辉瑞,是世界上最大的药品制造企业,而上药是辉瑞目前在中国市场最大的分销商。此前,辉瑞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吴晓滨曾表示,辉瑞通过上药在2010年度实现的药品销售量总值达30亿元,今年的目标则为90亿元。
双方最近摆在台面上的动作是签订了一纸谅解备忘录。4月22日,上海医药(601607)公告称,上药将就辉瑞公司生产的一种创新药品在中国市场的注册、商业化和分销进行合作,在未来谋求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辉瑞在中国有7家厂,但仍然愿意将部分新药生产权给我们。”上海医药某高层人士告诉记者,“在新上药成立之前,就和辉瑞在分销领域有合作,而新上药打通全产业链之后,未来和辉瑞公司可以合作的点就更多了。”
然而,记者最新从接近上海医药的某知情人士处独家获悉了一则重磅消息。“我们与辉瑞签订了战略合作,这是跨国企业在对我们进行为期六个月全面考察后作出的决定。最重要的是他们将很快成为我们的长期股东。”
根据备忘录所述,“双方还计划寻求未来的合作机会,包括进一步的分销、商业化、研发等举措,以及生产制造和股权投资的机会”。其中提到的“股权投资的机会”似乎也印证了“辉瑞有意成为上药H股股东”这一猜想。
作为全球医药龙头,辉瑞在全球制药企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毋庸置疑。但究竟是什么促使辉瑞在战略伙伴的基础上,选择进一步入股上海医药,与其共同进退呢?
搭建分销新平台增加筹码
根据辉瑞公司在接受采访时的说法,看中的主要是上海医药的综合能力及中国市场的覆盖能力。事实上,自2009年吸收合并以来,上海医药从未停止过扩张壮大的步伐,其内部整合、外延并购的路径逐渐清晰。
2009年10月,新上药通过“三合一”的重组方案,完成上药集团在A股的整体上市,成为上海市国资委医药资产的唯一上市平台。上海医药在2010年3月实施了吸收合并式的整体重组,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医药工业与医药商业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随后新上药又相继并购拿下了地处苏、鲁、粤、闽、京等地区的多家区域分销的药企,形成了以华东、华北和华南三大区域为核心的全国性的统一的医药分销平台。2010年,上海医药实现销售收入374.11亿元,跻身药企前三。
近期上海医药并购步伐开始加快,以40亿元全购北京第三大医药分销公司――中信医药的母公司CHS(China Health System Ltd.);并以14.87亿元收购母公司上药集团的抗生素业务和资产。
与辉瑞签署谅解备忘录的同一天,上海医药高调宣布与中邮集团下属中邮物流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全国性的新型医药物流配送网络,共同建设跨行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表示,该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弥补其物流短板。上海医药在核心城市将自建物流中心,而其他地区则与中邮合作,实现全国覆盖。
“我们与中邮签订全面合作协议,这是对我们经营极其利好的消息,无论是分销网络的延续,资金回笼,对高端药品直送,物流中心建设都将是飞跃式发展。”上述上药高层人士表示。
对上海医药青睐有加的跨国药企不止是辉瑞。本月12日,上海医药刚与包括赛诺菲-安万科、默克、诺和诺德等在内69家跨国药企在高端药品、高质耗材及疫苗三大业务领域展开深化战略合作。上药方面预计,2011年公司向以上供应商采购的协议总量将突破200亿元人民币,占目前上药全国分销业务的60%。上药方面还表示,希望与跨国药企供应商的业务合作,能达到对方在华业务的20%-30%。
联手辉瑞、与中邮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69家跨国药企签订200亿元采购协议,近期上海医药的一系列动作令业界应接不暇,有分析人士指出,上药选择在H股上市前夕这个关键时间点接连利好,向市场示好的姿态可见一斑,其实是有着增加筹码的打算。
增长亮点:并购
“2011年是上海医药的‘全国战略年’,公司最近与中国邮政的合作,以及与辉瑞制药的牵手等背后都有一系列实质性操作安排,待时机成熟会逐一公示。而公司一旦完成H股发行后,将择机落实医药工业业务项目的并购,具体将围绕着优化现有的产品与产品线这一思路展开。”从掌门人吕明方的一席话中,不难窥出上药的野心和布局。
据悉,上海医药此次发行不超过7.64亿H股,融资额应不会低于国药控股(01099.HK)当年的87.3亿港元,其中的一半将被用于并购事宜。吕明方表示,在完成分销领域的全国布局后,未来更关注工业项目的并购,重视产品线组合和布局。
“随着中信医药4月起纳入上海医药后,公司真正实现全国化分销战略,地域覆盖范围有了大的突破。”上海医药副总裁葛剑秋表示,“在今年中发行H股募集资金后,将有部分资金用于并购,包括国内分销网络及海外工业的并购。”他表示,海外并购的目标是创新型工业企业,以增强公司创新药品的研发及生产能力,确保公司在国内的领先地位,而海外分销及零售企业短期内可能不会考虑列入公司的并购目标。
一季报显示,上海医药今年前3个月实现净利润8.49亿元,同比增长107.35%。据了解,上海医药于4月2日完成了100%收购中信医药的程序,其经营情况将合并第二季度报表;此外,整合上药集团抗生素业务的最后流程也还在进行之中,预计第二季度内可完成。市场人士认为,已着手整合与收购的两大医药资产所形成的业绩将体现于上海医药未来季度中,加上H股一旦成功发行后带来的有利因素,上药的发展后劲会在年内进一步凸显出来。
在二级市场上,大股东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上市公司的看好。上海医药第三大股东上海上实集团于3月31日、4月1日通过上证所系统对其进行了大笔增持。合计超过300万股,平均价格约为19.58元。由于上海上实与公司控股股东上药集团同属于公司实际控制人上实集团,构成一致行动人。通过此次增持,二者持有公司股权增至48.55%。
一、前言
(一)公司简介。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太极集团,于1993年11月经四川省体制改革委员会[1993]155号批准,以原国有企业四川涪陵制药厂为主体进行改制而组建的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0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社会公众股5,000万股,并于同年11月1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0129。
(二)流动资产概况。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与固定资产相区别,是企业资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流动资产包括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款项、存货等。流动资产是在企业周转中,从货币形态开始,依次改变其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形态,各种形态的资产与生产流通紧密相结合,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分析流动资产质量有利于企业加强对流动资产的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益。
二、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应收账款可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的状况。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值,它表明应收账款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周转次数,可以用来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同时应收账款周转率也是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一种重要指标。该比率越高说明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快,流动性越强,可以减少坏账损失,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营运能力较好,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会得到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流动比率低的不利影响。应收账款周转率与收账期,公式①: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公式②:应收账款平均手杖期=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三、存货质量分析
存货周转率是指营业收入与平均存货的比值,表明存货在1年中的周转次数,是衡量和评价公司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全部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
四、总结与建议
(一)契机。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健发展、新医改效应已显现,全民医保给医药市场带来每年1000亿元的整体扩容,人口老龄化也将增加社会医药的需求激增;环境污染等因素诱使患病人群增加,居民收入的增长,健康意识的增强,引导医药消费逐年升级,特别是各种政策的扶持,为医药行业扩大提供了有力保障。随后十年中国医药产业将迎来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全国药品市场规模由 2010 年的 7300 亿元跃升到 2015 年的 1.5 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2020年将超过 3.5 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药品消费市场。随着医药市场的扩容和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标准提高,拥有政策资源优势、规模优势、品牌优势、科研研发优势、资本优势、较强国际市场接受能力和终端网络优势和跨区域销售能力的大型医药,将会在新医改政策中脱颖而出,使得强者更强。
(二)建议。1.在销售方面:提高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从而提高利润。工业销售:坚持骨干产品发展战略,合理配置资源,推进目标销量管理,降低费用商业销售:多渠道经销商,全力抓好各分中心的经营转型工作,提升经济效益,强化信息管理,提高掌控能力,优化品种结构,发挥零售集采优势。组建电子商务公司,全力推进部分保健药品通过网络销售,减少流通渠道,提高经营利润;2.在商业发展战略方面。坚持终端为王,立足零售、扎根配送、畅通物流的方针,以桐君阁为载体,大力发展直营和加盟药店,全力实施医药商业并购战略,建设大型中药材与医药批发市场,不断提升公司自有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快速扩大医药商业市场份额,进一步壮大商业终端业态销售规模;3.在工业发展战略方面。坚持中药为本、西药快上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大产能为重点,以涪陵太极工业园为核心,突出区域特色,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发挥产业规模效应;4.在医疗养生产业发展战略方面。坚持依托医药工商业、积极发展医疗养生产业的方针,利用太极品牌效应,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以健康养生为主题,以中药日化和养生食品为重点,逐步促进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5.在科技创新体系发展战略方面。坚持自主研发与仿制研发相结合的方针,发挥自身研发优势,以产品研发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加快以中药为基源的高附加值新产品、中药日化和养生产品研发,加快西药仿制研发和工艺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障医药工业可持续发展;6.加大资本运作力度。通过资本市场,整合上市资源,实施脱壳重组,发挥融资功能,筹集发展资金,加速企业发展;7.积极处置部分闲置土地资产。通过市场手段,将除主业和必须保留的资产外其余资产全部予以处置,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8.进一步提升成本管理水平。推行全员成本管理,优化成本控制,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