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4-02-01 16:44:0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初中孩子青春期教育

篇(1)

青春期教育就是在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前后,根据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和需要而进行的针对性教育,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受长期遗留下来的封建思想的影响,青少年普遍缺乏青春期生理知识的了解,对出现遗精和月经现象既无思想准备,又缺乏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进而引起焦虑心理。

一、当前青春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1)认识观念。一些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束缚着人们的头脑,束缚着“青春期教育”。如“自然知之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而然地懂得有关性的知识和伦理道德,上下几千年,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过来的。当孩子问起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时,家长往往采取搪塞敷衍的态度,不做正面科学的回答;即便是明智的家长,由于性知识的欠缺,也无法给予孩子科学的性健康教育。这些观念和认识极大地弱化了青春期教育的力度,误导和削减了教育的行为和效果。

(2)教材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不少学校都围绕升学这根指挥棒转,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始终没有引起真正的重视。初中学生由于身心急剧变化,产生了对性知识了解的愿望和需求,却缺少科学系统的教科书。性心理知识只是零星地分散在思想道德教材和生理卫生教材中,使得学校青春期教育如隔靴搔痒,难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渴望。

(3)教师素质。在性教育问题上,教师素质普遍不高,一般的学校都是由政治老师或生物老师“临阵磨枪”代替,由于没有接受正规的教育和系统的培训,有乱挥一气之嫌,难以保证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1)更新观念,纠正错误认识。青春期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面对的综合性教育工程,而并非学校的专责。父母要根据孩子自身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经常跟孩子交流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真正关心孩子,对孩子的提问不能采取敷衍回避的态度,要摒弃“自然知之论”。学校要高度重视青春期教育,以标语、板报、广播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和介绍青春期性心理和性生理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净化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肃的态度对待青春期教育。

(2)构建青春期教育课程内容。分析各学段学生青春期特征。初一新生普遍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开始阶段,在异往上有了朦胧的感觉.在生物课程上开始接触人体生理结构,课程设置上可学习人类生殖生理、生育的过程,了解青春期生理保健的常识,男生正确认识遗精、,女生学会月经期保健、保健。初二的学生是青春期教育的关键时期,身体迅速长大长高,第二性征更为明显。可学习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变化,了解处理情绪的基本技巧,学习社交的基本常识,能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人体艺术,并能认识自我。初三学生的第二性征发育达到高峰,初步显现了“男子汉”或“女人”的体貌特征,对于性知识的兴趣大大增强并趋于公开,易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性安全,结合生殖原理的分析知道过早的后果,掌握避孕的知识和性失误后的补救措施。

篇(2)

青春期教育刻不容缓。一方面,青春期是人格塑造、核心价值形成的关键期;另一方面,青春期也是行为偏执的叛逆危险期。青春期教育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可是通过对教师、家长的走访,我们发现青春期教育存在诸多的迷思与困惑:青春期教育什么时候开展比较合适?今天的青春期教育与以往有何不同?家庭面对孩子的青春期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等等。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震雷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长达二十多年,对此有丰富的经验与深度的思考,我们请他对青春期教育中的迷思与困惑作出解答。

青春期教育不仅仅是某个阶段的教育,而是长期的人生教育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青春期教育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展比较合适?

徐震雷:我个人认为青春期教育从一出生,就应该开始。虽然叫青春期教育,但是青春期的想法和心理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形成。当然刚出生的时候,孩子没有主体的意识。所以系统的说,青春期教育应该是从幼儿园开始。

幼儿园阶段,孩子虽然才只有3岁左右,智商只有成人的一半,却已经有很高的智商理解两性关系。不过,3岁以前,孩子虽然理解不了两性关系,但是家长的教育也非常重要。如关于性的害羞心理,其实在1岁时,就有性害羞意识,孩子会从穿开裆裤到穿时装裤。3岁之前,教育中更多关注的是羞与耻的教育。

在这个方面,过去的教育与现在的不同。过去重视耻感教育,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会对性有一种罪恶感。现在呢,是把羞与耻分开,害羞是可以的,耻辱是尽量避免的。如小孩问自己从哪里来。耻感教育认为不能说。当我们认真考虑孩子为何问这个问题,真正了解一个孩子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孩子问这个问题,实际是为了寻根。所以,我一直强调,青春期教育不仅仅是某个阶段的教育,而是长期的人生教育。

:在长期的人生中,如何针对不同阶段年龄特点,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

徐震雷:刚才说3岁后,可以开始青春期的系统教育。因为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要预防性骚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引导孩子建立简单的家庭概念。幼儿园孩子都会唱这么一首有趣的童谣:“小小子,坐门敦,哭哭啼啼要媳妇,要媳妇干吗?点灯,说话,吹灯,做伴,晨起来,为她梳小辫。”可见,孩子们脑海里已经有了初步的爱情意识和婚姻观念。

进入小学,应该以案例教育为主。因为这时候的孩子都是具体思维,所以青春期教育应该适合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符合他们心理的特点。

随着营养的丰富、性知识的刺激。很多孩子的青春期提前,特别是女孩,第二性征开始发育,身体提早成熟,这时候就慢慢进入男女生关系的教育上。男女的生理、心理有什么差异,怎么相处,以及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引导孩子形成一个对自己的认可(第二性征发育带来身体变化、心理变化),以悦纳自己,获得尊重。所以说小学高年级,青春期教育可以讲一些抽象东西,如两性尊重的基础、包容的基础,让孩子尊重并包容别人与自己的不同。

初中阶段,应该是第一性征教育与第二性征教育并重。第一性征教育指的是性教育,如拥抱、拉手、接吻会带来什么,知道性情感、性冲动,否则他们会有恐慌,另外还有生殖避孕。第二性征教育主要是了解身体的变化,坦然面对男女生理的各种差异。初中阶段的青春期教育一定要强调家庭教育,要让孩子感受到信任和爱。初中阶段的逆反是正常的,家庭要帮助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高中阶段,学生恋爱现象开始多起来,发生的学生开始多起来。青春期教育主要是性教育、避孕教育。我个人以为,我们的教育在阻止孩子发生方面还是管用的。

:青春期教育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青春期教育有什么新特点、新要求?

徐震雷:过去,我国比较传统守旧,西方相对开放开明。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打开大门,关于青春期的教育思想、理念、方法、手段,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十分丰富。可以说,世界上所有青春期教育的成果都可以在我们国家展现,所有最开放的青春期教育方式都可以得到利用。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我们包容各种不同的想法,通过认真讨论,加以吸收,形成自己的想法。

一方面是多元的社会,开放的青春期教育形式;另一方面,也因为开放与多元,使得我们很多青少年无所适从,没有办法选择信息。我们孩子的决策能力很差,不知道如何面对无所不在的媒体、信息爆炸的社会。所以,一定要培养孩子的抉择能力,引导他们选择有用信息。在网络时代,没有办法完全净化网络,剔除不良内容,所以应该教会孩子如何选择正确信息。不是教会孩子必须选择什么,而是引导他们如何选择。要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让青少年去选择接受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教育内容。

了解青春期教育的共性与特性,学校和家庭都应尊重、理解孩子

:青春期中的男孩与女孩性别意识开始加强,青春期教育需要考虑性别差异吗?

徐震雷:处于青春期中的男孩与女孩,身体构造不同,激素水平不同,必然意味着心理方面的差异。一般而言,女孩稳定文静一些,男孩更加刚强有力量。不过除此以外,男孩、女孩之间相同的地方比不同的地方要多得多,也就是说共同点远大于不同点。所以,我认为男孩教育、女孩教育不应分得太细。我不同意一定要把女孩培养成淑女,把男孩培养成绅士。因为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首先都是人,所以最起码应该把他们培养成人――社会的人,独立的人,自食其力的人,有能力的人。

我个人不建议分开教育男孩与女孩。当我们回顾过去几十年教育对今天的影响,会发现基本上对女生教育得多,对男生教育得少。男孩教育的忽视,使得女生在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强。基本上从幼儿园到大学,学习好能力强的大多是女生;男生越来越显得不像是一个男生。不能忽视男生教育,应一视同仁,齐头并进往前走。对此,我想我们应该做一个反思。

:绝大多数青春期孩子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出现逆反心理,家长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徐震雷: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敏感脆弱,因此在家庭教育中,青春期的主要问题是逆反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逆反呢?是因为家长要管孩子,孩子开始有了强烈的自主意识,不愿意被管制,所以逆反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

在青春期以前,一般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到了青春期以后,家长应该调节与孩子的关系,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调整为陪伴与被陪伴的关系,陪着孩子度过他的青春期。不逆反的孩子是不正常的,孩子有逆反心理,家长应该高兴,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了。面对逐渐长大的孩子,家长应该是陪着孩子一块思考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不是把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的想法毕竟幼稚,有些不成熟,甚至荒谬,但是,那也是孩子的想法。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都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一旦把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转变为陪伴与被陪伴的关系,孩子的逆反是可以减少的。

对青春期孩子来说,他如果有困难有问题,他会向家长寻求帮助的,不用去探听孩子的秘密,孩子就想告诉家长。如果孩子不想告诉家长,那说明孩子自己有秘密,家长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借鉴国外先进的青春期教育,让青春期教育符合国情,与本国文化相联系、相结合

:关于青春期教育,基于国际比较的角度,有哪些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徐震雷:每个国家的青春期教育都不一样,但有一点,所有国家的青春期教育都和本国的文化相联系相结合,所有青春期教育做得好的,都是符合国情的教育。他们的青春期教育大多指的就是青少年的性教育。

比如说瑞典,瑞典人认为自己的性教育是最道德的教育,因为瑞典人的文化是“我的身体我做主”,人与人的关系讲究男女平等。瑞典性教育是从权利角度、平等角度开展,与瑞典的社会相适应。美国的性教育比较保守。美国宗教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他们的性教育基本上不能进入学校,都是社会机构、社会团体开展,因此非常注重实用主义。青少年怀孕得多了,就在学校开展避孕教育;艾滋病多了,就在学校开展性安全教育,缺什么补什么,没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或者说是因为美国的理念太多了,没有形成主流的教育理念。美国的性教育也是与他们的本国文化融合在一起的。

而在我们国家,青春期教育是以教育部主导的“性健康教育”为主流,是以健康为核心的。当然中国这么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很多方面都可以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理念与方法。

第一要借鉴国外不过分重视性别教育的做法。不搞太多男孩教育、女孩教育,只做人的教育。女人不一定温柔似水,男人不一定刚强威猛;女人也可以刚强,男孩也需要温柔。总之,不管男孩、女孩,首先得要有人样,这个方面可以吸收国外的思想。

篇(3)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性知识、性美学和性道德方面存在缺失,极易出现性心理失衡现象。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人的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和成熟,第二性征开始发育,而且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两年左右。为此,初中教师需充分认识到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运用科学合理的对策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青春期性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首先,性教育观念陈旧落后,一些人在性教育方面比较封闭、保守。在学校教育中,即使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所涉及,但是不少教师都是匆匆带过,家长更是极少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讲解关于性方面的知识。其次,性教育内容不够全面,在初中教育活动中,学校与教师狭隘的认为性教育仅仅是对生理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性器官方面内容的讲述,而性伦理、性心理等道德教育则被忽视,导致青春期的性教育内容不够完善,严重影响教育质量。再次,性教育方法简单,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其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即使内心想要得到帮助与关心,还是希望以平等民主的形式接受。但是在性教育方面,不少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模式,并没有灵活设计和运用新模式。

二、解决青春期性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青春期性教育内容要科学恰当

由于性教育内容比较特殊,针对青春期的初中生,学校与教师应坚持适度、适时、适宜的原则,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性教育工作。适度指的是:教师选择的性教育内容应根据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等,有针对性、选择性和目的性地进行性教育。适时指的是: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客观规律出发,进行性教育。适宜指的是:针对男女生之间的良性差异以及不同情况的学生所进行性教育内容和方式需有所区别。另外,根据我国青春期初中生的具体情况,性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性道德、性心理和性生理等方面。主要内容包括:男女生殖器官方面的构成与生理知识,青春期发育时期的表现与卫生,性特征的发育,性生活与性器官的卫生,性道德的教育,月经、遗精的讲解,男女性别在社会角色与心理特征方面的不同,最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性价值观。

2.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在青春期性教育工作中,为有效解决具体问题,教师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性观念,这关系到性教育工作的成败和质量。青春期性教育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主要包括性美学、性法律、性道德、性心理和生理知识等。现阶段,初中性教育的主要重点在:青春期男女生两往、性心理和心理特点、发育和身体发育等。学校师可通过开展性心理辅导课程、知识讲座等多个方式,系统性、有计划地讲解青春期性教育内容和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性道德与性观念,并初步认识和了解性法律,减少犯罪行为的出现。同时,在青春期性教育中,教师可灵活转变教育方法,尽量避免纯粹的理论说教,要积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学习和体验,学会各自承担性别角色。教师也可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对性知识进行交流和讨论,自由畅谈个人感受与困惑。

3.综合整合各方面的性教育资源

青春期性教育内容繁多、体系庞大,需整合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学校的性教育体制,充分发挥学校的带头作用。当前,在初中学校中涉及青春期性教育的部门与人员较多,主要是:政教处、班主任以及生物、卫生、心理等学科的教师等,其中各科教师的青春期性教育内容与工作中是不同的。生物教师主要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卫生教师的工作重点是艾滋病、性病的预防;心理教师则侧重于青春期两往和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为此,学校应整合各个方面的青春期性教育资源,构建一个完善的教育机构,一起协调与处理问题。同时,学校应加强和家长的合作交流,建设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青春期性教育体系。很多家长对性教育不够重视,往往是闪烁其词,学校有必要辅导家长,让他们也积极参与性教育工作。

三、总结

在青春期性教育工作中,教师应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出发,选择恰当的性教育内容,灵活运用多种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营造一个人性化、温馨和谐的性教育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与性道德。

参考文献:

篇(4)

一、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从初中学生发展特点和对性教育需求入手,调查了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对性教育课程开展内容以及实施方式的需求。

1.分析学生性知识方面的需求,及学生目前了解状况与初中阶段性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学生需求包括:社会需求、学习背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或方法、学习困难和学习愿望。

2.确定青春期性教育课程主要内容

根据《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大纲》及以往青春期教育有关文献研究,学校的青春期教育内容包括:性生理与性保健、性心理与性调控、性道德与性社会、性审美与性文化、性自护与性法制这五方面。

3.青春期性教育实施方式

本课题根据对学生参与性教育方式的需求进行调查后,拟定实施方式为:教师讲授,同伴讲授主题报告,角色扮演情景剧,热点话题讨论,教师推荐书目学生看书自学,观看性教育影片,专题讲座,专家咨询,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社会调查,办墙报手抄报。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过程

1.确定学校课题实施纲要,确定初中生青春期教育以学生教育为主,家长沙龙活动为辅的方式。在学生教育方面,确定了四个主题:基本性生理知识、性心理及调控、性别平等、性保健,家长沙龙则从亲子关系及性敏感话题讨论两方面入手,促进家长对孩子青春期的关注和辅导。

2.对学生进行访谈,包括青春期性生理的发育情况,对性生理知识的了解,对两性心理的认识,自我保护,性知识的来源,家庭性教育状况以及对青春期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需求。

三、研究的主体――青春期教育课程

课程干预是《初中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研究》的主体部分,分为六个版块:包括青春期心理课、生物渗透课、青春期讲座、主题班会、学生自主活动(书籍、手抄报)、亲子活动课程,详见表1(见下页)。

由表1可见,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有如下特点:

1.多种干预方式相结合,相辅相成,达成合力。心理课侧重性心理及调控,两性平等的性别权利,自我保护,性价值观的引导;生物渗透课侧重讲解性生理知识;青春期讲座深入探讨男生、女生青春期变化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主题班会和亲子活动拉近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各取所需继续学习,通过青春手抄报、心理剧排演等深化教育效果。

2.视频赏析生动形象。在观看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体会青春期变化,发现自己的困惑是普遍现象时能降低心理负担;能形象地理解胎儿生命过程,对父母的感恩油然而生。

3.每节课教师都会设计体验活动,加深学生的切身体验。如护蛋行动,学生通过分享一周保护鸡蛋的感受,体会做父母的艰辛和对子女的爱,起到了感恩父母和做出慎重决定的教育作用。

4.利用学校班级和年级图书角,推荐摆放青春期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征集《读后感》和《书目推荐》,促进学生自发学习。

四、研究效果

1.学生、家长、班主任反馈

(1)学生提高了对于性生理知识、艾滋病、性观念、自我保护以及青春期教育重要程度的认识,尤其是在认为需要开设性教育的年级的选择上,干预后学生认为在初中以前就需要开设的人数比例提高,说明课程的开设引起了学生对该内容的重视。

(2)全部家长认为,开展青春期生理知识的介绍,异往等内容非常好,希望长期开展下去。

(3)班主任认为,本课帮助学生科学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在男女生交往方面帮助学生相互融洽,促进了班级团结。

2.教师发展

教师在完成课题过程中,通过搜集和整理大量书籍、文献,对性健康有了全面了解,通过课题组组织的国内外专家讲座、主题研讨会、课题校间交流、说课比赛等活动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发现青春期健康教育新问题,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尝试解决问题,而不再是简单地解决学生青春期问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能力显著提高。何虹录制的《呵护花季 绽放青春――识别、防范“性骚扰”》被收录到“全国大型教育与心理典籍系列”书系的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北京市健康教育获奖案例集》中[1]。

篇(5)

目前,中学生的健康问题正日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初中生正值青春期,随着生理和心理不断成熟,他们被各种问题所困扰,例如,人际关系方面,身体方面,学习方面,因此,让我们都来关注初中生心理健康已经提上了重要日程。作为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变化特征,要开展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适时适地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尽快使其摆脱心理阴影与障碍,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使之顺利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一、初中生面临的第一大心理问题——人际交往

初中生在心理问题上主要来自三方面困扰。其一,同学间关系。初中生内心有强烈交友需要,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单纯盲目,有时会发生同学间、朋友间不融洽,孤独倾向是不可避免的,有时还会发生矛盾或造成不良后果。其二,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父母严重代沟,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子成才,只是一味重视学习成绩,不能理解孩子的压力,不能正确的对待和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一味简单粗暴,加剧了孩子内心心理的冲突和矛盾,使之形成叛逆心理。其三,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初中生面临青春期时,心理变化特别大,表面上看他们长大了,其实心理上特别脆弱,他们希望老师关系他,理解他,希望得到老师的赏识和认可,如果老师在教育学生方法上不够恰当,不能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致使他们丧失了上进心,甚至会使他内心受到严重创伤。

二、初中生面临第二大心理问题——学习问题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父母对子女期望越来越高。繁重的课业负担,父母的过高期望,使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个个孩子不堪重负,为了应试教育,各个学校都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教育,违反心理健康原则,使学生出现异常行为,对分数的错误看法也给孩子带来不可估量压力。

三、困扰初中生第三大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

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迈步走进青春期。他们此时随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此时的初中生性器官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女生主要表现为性情多愁善感,容易产生青春闭锁心理。有了属于自己的秘密,对于男同学,则更喜欢交异性朋友,比较容易冲动,做事不假思索,盲目冲动。青春期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早恋。初中生对异性追求与向往,开始表现逐渐强烈,如果面对这些心理问题不及时教育引导,就会使学生陷入早恋的泥潭,不能自拔,轻者耽误学生,重者会造成恶劣的后果。

面对初中生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认识到他的重要性与严重性。如何正确处理好初中生心理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与方法,适时适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准则,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征,教师和家长必须引导他们采取正确认识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我认为应该做到几点:

1.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初中生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所造成的烦恼与忧虑,如学习竞争加剧以及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压力,这些都需要初中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产生这些困扰,与社会家庭学校有关,又与他自身生理发展有关。

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教育与辅导,要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让他自觉调整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心理卫生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只有他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才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对初中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2.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消除初中生的学习困扰,首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大多数初中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初中生学习负担过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她们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3.鼓励学生学会沟通,学会正常交往

篇(6)

一个人的成长,都要或早或迟经历一段青春期的困惑,也可称为青春期的过渡。实践证明,这一阶段对一个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心理及习惯的形成有着人生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一、中学生青春期一些不理智的表现

我从事初中生物教育教学已经17个年头啦,对于孩子们青春期的心理及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我发现,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得更为冲动及幼稚。例如他们开始喜欢与异往接触,常伴有单纯、幼稚、暴躁和冲动的表现。例如一男孩子给一女孩子买了一个非常小的礼物,女孩子接受了,他就认为这个女孩就“属于”他了。如果女孩再和别的男孩来往,他就醋意大发,雷霆万钧。再有,我还发现,一旦他认为这个女孩是“属于”他的,她再和别的男孩来往时,很多时候他会找那个男生“决斗”。个别男生甚至与那个女孩“拼命”。还有小部分中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各个方面的条件,偏偏追求条件特别优秀的女生。一旦目的达不到就采取一些极端的害人又害己的行为,有的甚至为此轻生。

如何才能使广大初中学生顺利的渡过这个时期,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一直是家长和教师关注的问题。

二、青春期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1、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学习

通过关于青春期性方面的调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性生理上出现的一些变化,如男生首次遗精、以及出现第二性征,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他们并不知道出现这些代表着已经有生育能力了,还有一部分人甚至不知道人的形成是跟卵子的结合。甚至还有个别学生认为,接吻能怀孕。

相对于青春期知识的缺乏,一些影像资料,特别是电脑的一些“垃圾”网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因为这些“垃圾”网站,刺激着青少年对性和异性的强烈兴趣,称为“好奇感”。这时对他们来说,世界似乎一下子充满了性的诱惑。从原来对自己和对自己身体的注意,开始转到对异性身体和异性各种情况的注意,喜欢看男女爱情情节的小说和电影,对异性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早恋现象出现啦。

我在上青春期知识课的时候,注意做好三个结合:把理论知识与影像资料结合起来;把正面教育与反面事例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了青春期常识,又知道了怎样去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即使这样也还是有部分学生理智战胜不了感情,一定去“尝试”一些不该尝试的事情,那么就用反面的事例告诉他们这样做的危害性。使他们用理智的心态平稳地度过青春期。

2、学会观察,教育学生理智地对待感情

初中生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上的成熟,渐渐地喜欢与异性接触。此时,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从学生的一举一动看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然后委婉地以一个师长及朋友的身份提示他,让学生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并且告诉学生在这些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应该怎么做?预防早恋,把精力用在学习或活动中。

3、“盯紧”女生,以免后患

我常教女生保护自己的一些做法,绝对不让任何一个男生伤害到她。我的做法是,常在班级“警钟长鸣”,说某女生都是我的亲戚,任何人都不许对我的亲戚动手动脚,否则我就不客气。这个方法显然有效。我还盯紧班中个别优秀的女生。这些女生很是“招风”,不但是优秀男生追逐的对象。即使个别条件差的男生也是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且他还及其容易受伤、绝望、采取极端手段。如果处理不当对学生对班级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把他们不恰当的感情消灭在萌芽之中。从而理智真实地对待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积极进取。更不能忽视智力较差没有保护能力保护自己的女生,因为有的男生看到优秀的女生不容易得手,就在保护能力低的女生身上下手。

4、情感激励,增加奋发向上精神

学生进入青春期以后,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自己的一言一行受到别人的赞扬和肯定。作为老师则应积极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现他们每人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使他们能和谐发展并形成健全人格,让每人都感到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美好。

篇(7)

“小升初”,是孩子人生的关键期。除了学校教育承担着责任的同时,家长的责任也不容忽视。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需要我们的关爱、理解和指导,从而让他们自由呼吸,身心健康的走过“高原区”,让一切迎刃而解。

一、家长要关注“小升初”过程中孩子的高原区表现

一份社会学的青少年心理调查显示:青春期孩子存在抑郁、焦虑、强迫、恐惧、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等人格倾向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出现单项或多项人格异常的高达80%多,中度以上人格异常的超过50%。所以家长要意识到,孩子进入初中,教学节奏加快,学习科目增多,升学压力徒增。另外,从人的成长规律来说,初中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科学灵活的思维方式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些非智力因素最终决定他们的人生能否获得真正的成功。所以,学校和家长需要做到的是“绸缪在未雨之前,方向在努力之先。”

二、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的青春期性格和心理特点

即将升入初中的孩子,生活中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或者大人不经意间的举动,不恰当的话语,多有可能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人生的态度,甚至该写他们命运的走向。这就应了一句话叫: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这是由他们青春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决定的:一是孩子有“成人感”,加强了独立意识,心理发育早于生理发育,出现对大人的不服从和抵抗态度;二是孩子开始喜欢模仿,标新立异,道德判断和是非观念是模糊的;三是孩子的感性大于理性,自我意识增强,讨厌被控制、灌输和说教;四是孩子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对异性产生好感,常常处于情感的敏感和矛盾中,不能正确处理情感问题。

做为家长要知道,孩子进入青春期实质上是他们情商和智力发展的跨越期,处于半成熟状态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关爱。家长要明白一个道理,你爱孩子一定要爱让孩子知道,即使他身上有许多错误,你仍然是爱他的。那么,你就不要放大你的感受,不要否定他本人,调整好心态。否则,你再严厉,再努力,效果都是南辕北辙的.

三、家长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保持与孩子的良好沟通

我们提倡用解决和疏导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之道是:首先家长要时刻为子女敞开倾诉交流的大门,并要学会等待,让孩子主动开口,鼓励他们发表观点,开展平等对话;二是家长要信任你的孩子,不要试图去干涉和控制他们,要从他的角度出发,重视他认为重要的事情,尊重他的选择;三是家长要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轻易否定他的想法,树立他的自信,让他做最好的自己;四是家长要善于规避冲突和矛盾,要允许孩子犯错,让他们经历挫折,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五是家长可以不是教育子女的专家,但一定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包括家人、朋友、老师和其他的家长等,必要时要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四、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他们的幸福快乐更重要

进入初中,学习是摆在我们家长和孩子面前的首要问题。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的学习从课程设置到教师教学,从学习方方式到学习态度都发生了许多转变。

一是课程设置和学习要求的转变。初中科目明显增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自主学习;二是老师教学方式和探究学习的转变。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进行探究式学习、小组研究学习等;三是课时安排和作息制度的转变。初中生的作息往往睡眠时间更晚,复习内容更多;四是考试频率和升学压力的转变。初中考试的频率和升学压力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容易出现早恋、上网、厌学等现象。

家长应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应对之策:首先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和执行学习计划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等;二是要帮助端正孩子学习态度,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产生成就感;三是家长要帮助孩子摸索经验,重视学习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分析总结,查找不足,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五、家长要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学会改变自己

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尤其是青春期教育上,一般来说容易踏进误区和盲区,就会影响青春期对于孩子教育的干预效果,也影响家庭的生活生命质量。

一是家长作为社会中人,会遇到来自工作、婚姻、生活和心理方面的困扰,动辄大动肝火,总是拿自己孩子的劣势与别人孩子的优势相比较,伤害孩子的自尊,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往往以考试分数衡量孩子将来能否有出息,这种标准是靠不住的,使孩子过早丧失了成长的乐趣;三是一些家长在长期不良情绪包围中,家庭气氛压抑,孩子乐观向上的情绪被打压,发展受到阻碍;四是家长不能理智地面对孩子的不足之处,不会抚慰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失去了心灵的安全感和社会的认同感;五是家长过度地保护孩子,不敢放手,孩子的独立人格不健全,不能判断事物,不愿意挑战困难,象寄居蟹一样生活在父母的护庇之下。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中西方有个著名的“半杯水”理论。一个杯子装了半杯水。中国人会失望地说:还差半杯水没有装满。而西方人会惊奇地告诉孩子:瞧,你已经有了半杯水。

这种理念的差异是很说明问题的。

篇(8)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生病或体质健壮。健康教育就是有计划地将有关健康和疾病的防治知识传播给人们,使他们转变旧的观念和态度,改变不利健康的行为,采纳、坚持和巩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提高自身的健康素质和生命质量。下面从青春期身心发展要求和生物教学新课程要求的角度分析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要求

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措施。初中生正处于这一时期。青春期突如其来的生理变化,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与生理上的发育产生严重失衡。由于心理发育远远赶不上生理发育的速度,许多孩子对所发生的生理现象产生害羞、忧郁、焦虑、烦恼等消极情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正处在告别童年、开始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怎样顺利度过青春期而健康成长,这是青少年本人、父母和学校教师都必需认真对待的问题,生物老师更是责无旁贷。

二、生物新课程的要求

新的教育课程体系强调基础教育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构建“人与生物圈”课程体系,“健康地生活”为其十大主题之一,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初中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共四册,33章,85节。在整个初中生物中含有健康教育的内容有43节,占51%,这些健康教育各章节所含有的健康教育内容和需要增加的健康教育内容都可以在生物学科课授课中开展进行。可见,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的渗透,既不影响生物的正常教学,又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我在平时教学中从更新观念以人为本、灵活驾驭教材 、引导异往、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等方面试行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青春期身心健康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教育者要更新观念,以人为本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这是呼唤人性的教育。它以“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要善于扬长补短,开阔自己的眼光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生物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必须不懈地更新观念,充实完善自我,才能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实现理想的育人效果。同时使学生和家长体会到老师在孩子与家长之间所起的桥梁作用。使孩子们愿意交流、倾诉;家长诚意表达、反馈。充分体现了教师是社会、家庭、学校三者合力为了孩子教育的实施者。

2.灵活驾驭教材,营造科学、宽松的课堂氛围

青春期身心健康是其它各科顺利学习的重要保证。我在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对青春期这一阶段的体验,让学生能敞开心胸,以人教版教材中“人的生殖”、“青春期”两节为主要平台,引入了清晰明了的《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卫生》视频资料、欢快进取的歌曲《奔跑》、寓意深刻的短文《迎向风雨》、有些争议的故事《如此早恋》、亲切自然的诗歌《走好自己的路》等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能有感而发、有理可论、有情体验。我设计了视频回顾、焦点关注、同龄交往、青春旋律等环节,整堂课与学生融为一体,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育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殖系统和其他几个系统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从而使中学生对两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科学的认识,进而正确认识和接受对待生理上出现的变化。

3.正确引导异往,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学会与异往也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会目标之一,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需要,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一条重要途径。青春期的男女生相互之间的感觉由平常到好奇,随之产生好感、会害羞,这是几乎任何一个青春期学生都有过的心理,这是非常正常的。但必须使学生们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必须现在学好文化知识,为自己将来成才打好文化基础的道理,而且成年以后的世界会更精彩。所以要在男女同学相处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做到相互帮助、勉励,共同进步,建立真诚的友谊。

青春期自我保护以提高自身素质、抵制外部消极影响为基点,结合性传播疾病问题、等问题,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不良现象,不健康书籍,音像制品等的潜在威胁,洁身自爱。

参考文献:

[1]胡莹、李东明.《青春期教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陈一筠.青春期教育是人生教育.中国性学会第五届年会学术论文集.2003

篇(9)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以前都很听话,但是进入初中以后突然就变得暴躁易怒,不爱沟通,经常跟家长对着干。更有甚者,厌学、吸烟、打架、反抗老师、沉迷网络游戏不一而足……于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行为举止开始反常,家长感到非常迷惑不解:就家庭教育而言,不知道从何下手,不管不行,管多了孩子厌倦;又不能撒手不管,否则孩子会走入歧途。家长往往在孩子青春期成长的特殊阶段,使家庭教育步入两难抉择。

一、解疑青春期叛逆行为

(一)孩子本身的成长变化。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较儿童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冲击,很多孩子在这个时期还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引导,因而当他们面对这些变化时往往不知所措,从而容易产生抵触和对抗情绪。青春期时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使青少年一时难以适应。青春期开始后,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多种激素的水平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在这些激素的作用下, 青少年的身体快速生长发育。有时候,这些生理变化会给青少年带来困扰,进而导致一些心理行为问题。

(二)家庭的传统教育方式和当前社会环境的一些缺陷,对他们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其实我们做父母的可以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和孩子冲突主要是在哪些方面,我想应该绝大多数都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吧,即使是一些其他的矛盾,比如:对孩子日常生活的安排,看电视、玩手机、上网等也都是围绕着学习来要求的,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孩子以学习为主,不要被其他事情分心。虽然家长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这种严格要求的管教方法对孩子来说未必适用,很多家长管教孩子的错误方法和思想都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造成孩子的叛逆。

(三)青少年的社会属性在悄然变化。青春期前,孩子主要与家庭成员建立亲密关系。但青春期后,青少年越来越重视同龄人之间的友谊,对与异往也产生了浓厚兴趣。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仍不够成熟,因此有时候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此外,家长与青少年在生活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 是造成亲子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家长是有阅历的中年人,常常感到孩子行为鲁莽、天真、不可靠。而青春期的孩子朝气蓬勃,喜欢探索新事物,于是常常感到父母过于谨慎、刻板、乏味。这便产生了人们常说的“代沟”。

二、家庭教育怎样应对青春期叛逆

如果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没有正确的引导,就很有可能使孩子走上歧途。因而,家长务必要重视这个时期对孩子的教育,在教育中应注意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一)不要抱有成见

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有逆反的迹象便极力压制,担心稍有让步,孩子以后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了。其实父母反应越激烈,孩子就越会坚持己见;父母若强行压制,就更容易激怒孩子,虽然孩子当时没有表现出来,但实际已经为日后孩子的叛逆埋下了祸根。

曾有心理学家说,实际上并不存在青少年行为的必然模式,也没有所谓的典型的十几岁少年。你的孩子长高了,长壮了,成熟了,不能有色眼镜看他,而是应该认为他生来就是这样。

(二)无形驾驭和引导

家庭教育是活的教育,家长要将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要树立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学会和孩子做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毕竟家长也有过青春期。另外家长的教育方式就要随机应变,用家长的魅力性替代过去的嗤性,这时家长教子能力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形驾驭。

(三)完善自我,榜样示范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是最长的,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要比老师大,因而父母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于模仿性、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来说,无言的身教比什么都重要。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生活,无时无刻在不向孩子渗透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在生活中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被孩子看在眼里,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所以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缺点,以自身的行为来教导孩子自己的处事方式。

(四)找准“病”根,耐心坚持

针对有逆反的孩子,家庭教育的效果可能不会立竿见影,家长往往在此时会失去信心,甚至会怀疑指导师给出的策略,更有甚者会放弃既定的目标和做法回归原点,这会使人感到非常遗憾。家长要学会找准病因,了解问题出在哪里,盲目的管教和引导只会雪上加霜。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家长一定要坚定信心,循序渐进,只要抓住问题的起源,并努力追寻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帮助孩子走向身心健康的成长步伐就会越来越近。纠正孩子的问题是一个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毅力的过程,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尤其是那些问题比较多的孩子,在帮助他们矫正的时候会有反复,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要经得起考验,受得起折腾,一定要坚定信念,始终将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贯穿于日常家庭教育实践中。

参考文献:

[1]王凌燕.《从初中学生的视角探索亲子冲突现状及对策》;

篇(10)

未成年人的危险行为,如自残、自杀(未遂)、逃学、离家出走等,总体上与青春期发育状况相关。相较而言,由中考、高考等所形成的升学压力,只引起了未成年人短暂的情绪焦虑问题,如失眠或服用安眠药等。调查数据显示,以自残行为为例,小学五年级学生自残的比例不足1%,至初中三年级后,该比例超过5%,之后逐年下降,至高中三年级时,降至2%以下,大致形成了以初中三年级为中心的正态分布。这组数据也说明,是青春期而不是升学压力造成了这种危险行为的发生发展。

现在高校学生伤人伤己事件频频发生,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很小的时候就埋下了黑色的种子,这和家庭教育有关。家庭教育资源的缺乏、家长自身行为的偏差、家庭成员间紧张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父母的严重冲突及亲子间的沟通障碍等,都对子女偏差行为的形成具有不同程度的负效应。

细心读懂孩子发出的信号

青春期又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叛逆期”,此时的孩子半幼稚半成熟,情绪两极性波动大,向同伴开放的程度大于向成人开放,是自我确立的时期,渴望成为独立的“人”。如这些诉求无法满足,有可能导致心理失衡,直至产生心理问题。一些孩子总觉得自己很焦虑,甚至自称有抑郁症,但是,他们的父母却觉得他们好好的,完全正常。其实,这是孩子在发出信号:我需要心理关爱,请帮帮我!此时,作为家长,一定要读懂孩子发出的这些信号,及时跟孩子沟通,找到问题所在,帮助孩子减压,以避免负面情绪累积过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有自残行为的孩子,事前都是有预兆的,一般都是性格突然变得内向,封闭自己,或者表现得很烦躁,有暴力倾向。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加以重视。家长只要保持一个接受与开放的态度,耐心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按摩。

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合力

篇(11)

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的风暴期。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心里充满矛盾,这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很遗憾,在他们身上往往会发生一些悲剧,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当事人及其周围的人未能处理好矛盾。因此,教师有必要及时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

一、学生轻生悲剧的原因解析

首先,在有关学生自杀的报道中,导致学生自杀或相约自杀的主要内因是:未成年人心智发育还不健全,处于自我认知不稳定阶段。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这些心理矛盾让他们苦闷,而他们不知道如何认识处理,加上情绪丰富而强烈,不稳定,容易冲动走极端,意志不坚强,性格懦弱等,诸多内在因素结合在一起,这些幼小脆弱的心灵就无法承载起生命之重负,以至于生命之花凋谢。

其次,有关学生自杀的最常见外因是:家长打骂,教育方式失当;父母在外打工,关心不够等。这些消极因素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孩子选择自杀以“解脱”,这应该引起家庭反思。

第三,当下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众多问题,如学习压力大,作业做不完,被老师批评、体罚,学校处分,甚至感情问题处理不当,这些都有可能诱发学生自杀。这一方面显示部分教师教学行为失当,反映出学校对学生生命教育的缺位;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学校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不足。

二、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对策

首先,抓住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生命教育主阵地,做好青春期心理疏导工作,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深化实施生命教育。

因为学习压力大给学生带来受不了的压力而走向极端、走向自绝,这是相当可怕的,需要教师多关心学生的心理,学会疏导。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都有关于生命教育的素材,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开发。

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丰富与意义,使“关爱学生”落实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使他们明白:生命只有一次,请珍惜父母给予的生命!活着是一种幸福!

我国当前的生命教育主题教学需要提升,教师要面对现实,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格健全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不能让血淋淋的学生自杀事件再次发生。

其次,利用家长会等家校合作平台对家长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帮助家长教育孩子。

利用家长会、校信通这一平台,宣讲生命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提升生命教育的理念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