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实践理论研究大全11篇

时间:2024-01-31 16:29: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实践理论研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实践理论研究

篇(1)

1风险投资在我国的理论研究

1.1融资理论

(1)风险资本的来源。风险资本的来源都是有规律和固定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来源的资本在风险投资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在我国,目前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和政府商业银行科技开发的贷款,资金规模偏小,没有调动起民间主体投资的积极性,投资主体单一且投入严重不足,不能达到有效分散风险的目的。

(2)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关于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组织模式的选择,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设立契约型基金,即是按照一定的信托契约原则,通过发行收益凭证而形成的投资基金组织。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没有自身的办事机构系统。基金证券的发行不是由基金公司作为发行人,而是由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发行人;第二种观点主张设立公司型基金,即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所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基金公司,它的主要特点是其公司性质,即基金公司本身是独立的法人机构。在公司型基金中,基金的持有人是基金公司的股东,反映的是所有权关系,因而所有权以股息的形式获得投资收益;第三种观点主张根据风险投资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在起始阶段,采用契约型封闭式投资基金,随着条件的成熟,可逐步试点契约型半开放式、契约型开放式、有限合伙公司型封闭式、公司型封闭式、有限合伙公司型半开放式、公司型半开放式、公司型开放式等基金形式。

1.2投资决策理论

(1)项目筛选与审查。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可以说是整个风险创业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其中对项目的战略筛选是评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该阶段也最能体现风险投资家的宏观眼光和战略水准。从众多没有或只有少量经营历史纪录的风险企业中选出最具有获利潜力的投资项目,是风险投资有别于其他投资形式的特色之一。

(2)项目价值评估。目前,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采用的方法有账面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市场价值法、清算价值法、折现现金流法和实物期权定价法。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在实践中,美国创业投资家是用拇指规则方法(修正风险贴现率的折现现金流法)对创业企业价值进行评估,而我国评估创业企业价值的方法则一般是使用重置成本法。相比较而言,修正风险折现率的折现现金流方法对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因为它既考虑了创业者对预测值的乐观估计,也考虑对早期投资的稀释,可纠正过高的预测估计,并能保护早期投资,并对创业投者和创业投资家起到激励的作用。而重置成本法虽然也考虑了无形资产,但所占股份份额较小,以现有的实有资本为主体,无法充分反映创业企业的特点,因而不适用于创业企业的价值评估。由于资本市场和创业投资家的成熟度的差异,折现率的确定要根据各国的情况而定。我国的创业资本刚刚起步,还不是完全的创业资本投资,股市的市盈率过高,因此,不能完全照搬美国创业投资家的模型,否则会使得本来就乐观的估计更为放大。相反,应该在借鉴美国创业投资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特点,探寻适合中国的、客观的、合理的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3)项目投资协议。风险投资家还需要与创业企业家签署投资协议以完成投资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投资协议的实质是控制权的分配。在风险投资协议中,风险投资家可以将现金流量分配权、投票权、董事任命权、清算权等对创业企业的控制权根据某先事先确定的业绩指标相互独立地进行分配。一旦创业企业经营业绩太差(低于某些预设的标准),风险投资家可以获得对企业的完全控制权。此外,风险投资家通常会利用竞业限制条款和股份逐步落实条款,提高企业家离开企业的成本。

(4)参与管理——基于价值增殖型管理。投资后参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控制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环节。这种基于价值增殖型的管理,可以使企业获得专业化的管理及充足的财务资源,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潜在的资源优势,促进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和实现企业的价值增殖的目标。风险投资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帮助企业获得后续融资、协助企业进行战略规划、招聘管理人员、协助安排经营计划、介绍潜在的客户和供应商、解决企业家报酬问题等。

1.3撤资理论

(1)撤资时机的选择。关于撤资时机的选择,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分析首次公开上市(IPO)的时机。风险投资家都希望被投资企业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时候上市,至于什么时候对风险投资家最为有利。理论界认为,对于具有高质量项目的企业来说,风险投资家的参与有利于增加被投资企业的价值,但由于参与企业管理也有时间、机会和资金上的成本,风险投资家会选择边际利润为零时退出企业,让企业实现IPO。

但在实践中,由于风险投资家需要筹集下一个基金,为了及时报告前一个基金的投资业绩,风险投资家可能会在时机尚未成熟时将企业推上市。

(2)撤资方式。关于退出的方式选择,风险投资家们首选公开上市。研究证明,在同等条件下,IPO是利润最高的退出方式,是推动风险投资的动力。在公开上市市场表现更已成为风险投资业的景气指标。尽管IPO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在实践中,将股份出售给第三方是最常见的退出方式。对于投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风险投资家来说,如果不打算长期留在被投资企业,将股份出售可能是最佳的退出方式。

(3)收益分配的决策。首先,如果风险投资家将股份出售后分配现金,短时间内出售大量股份会导致股价下跌,这是风险投资家不愿意看到的;其次,分配现金会让有纳税义务的投资者立即产生资本所得税纳税义务,而分配股份则可以推迟纳税;再次,在许多情况下,风险投资家需要首先让作为有限合伙人的投资者先行收回其全部投资,然后才能开始得到附带收益(即投资利润分成),为了完成让有限合伙人收益投资的任务,在股份价格被高估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家一般会选择分配股份而不是现金。除此之外,证券监管机构往往限制公司内部人(管理人员、董事、大股东等)出售股份的数量,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风险投资家的分配行为。

2风险投资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践

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仍然处于对如何将国际通行做法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艰难探索之中,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各地发展风险投资的实践分析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政府主导型的风险投资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机构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创立的,并且直属政府部门领导。实践证明,这种模式缺乏市场操作经验和风险意识,抑制了民间主体的积极性,使得经济没有效率和活力,不符合风险投资自身的特点和运作规律。从各地区不同公司类型风险投资机构实际风险投资总量进行对比分析,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比例占据了重要比例(见表1)。该项调查的有效样本为64家风险投资机构。本项调查的有效样本数为64家,其中政府类风险投资公司27家,外资风险投资公司(含中外合资)3家,其他商业风险投资公司34家。

2.2融资渠道的单一化

中国风险投资规模偏小,融资渠道单一,目前尚没有充分利用个人、企业、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共同构筑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公司都是在政府的主导投资下创立的,其资金来源也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其弊端已暴露无遗,因而,风险投资公司设立时要注意政企分开,鼓励非国有企业、个人、外商及其他机构投资入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现投资多元化,努力使民间资本在风险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

2.3风险投资业务地域分布不均

中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深圳、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从新增投资项目数、投资金额还是新增管理资本方面,深圳、上海、北京三城市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西部地区却发生退减现象。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的问卷调查,对全国141家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了考察(见表2)。

2.4政策法律环境的制约

完善的外部运行环境是支持风险投资体系顺畅运作的前提条件,是风险投资发展壮大的基础。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实践证明,要使风险投资获得大力发展,政府必须要有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要有对应的法律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与之相配套。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对政策环境具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迅速,但政策法规建设还显得相对滞后。

2.5文化环境的缺失

从文化环境看,鼓励冒险、崇尚创新、倡导创业的民族精神有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而我国还没有完全给人提供创新和创业的环境,这方面的支持和激励也很少。另外,诚信合作的商业氛围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我国高发的经济欺诈案件表明了信用环境并不佳,而整体信用环境对风险投资资金的筹资和退出都有很大影响。此外,人才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缺少具有竞争力的项目等方面也问题颇多,如困扰我国软件产业的盗版问题已经严重地损害了许多软件公司的利益,抑制了风险投资的本土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的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02(5)

篇(2)

1、秘书理论要跟上秘书工作的新变化,及时关注秘书工作的新内容。

这一点已在秘书学教材中得到广泛体现。比如,杨树森所著《秘书学概论教程》直接将“秘书工作内容的变化”写入教材,诸如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信息科学的引入,信息工作成为秘书部门最为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谈判事务、公共关系成为秘书工作的新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页(站)管理成为秘书工作内容之一等[1],对秘书工作具体内容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概括。

另一方面,针对秘书制度建设、国家秘书职业标准的变化等,秘书理论研究者也从理论角度进行了解读,客观地评价了其理论地位和作用。比如,关于《国家秘书职业标准》中的“秘书”定义,何宝梅持肯定态度[2],常崇宜和杨树森持批评态度[3],就是研究者们对秘书实践的新变化所作出的反应。

2、以秘书学研究对象和秘书工作内容的新变化为契机,及时发展秘书理论。

这一点在“秘书的定义”这一问题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秘书学初创时期,秘书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名称之一”[4],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职业,并且有了国家职业标准。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是在占有了有关秘书工作内容的新材料之后来不断发展秘书学基础理论的,但并不是说有了新材料,秘书学基础理论就要全面翻新。新材料到底带来基础理论的哪些变化,还要看现有理论是不是对新材料依然有解释力。随着秘书学科的不断成熟,基础理论翻新的空间日益缩小,充分发挥现有理论的解释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我们也应及时审视和调整现有的秘书学基础理论。比如,把文字的出现作为秘书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许多学者依然坚持的观点。其推理过程是:文字的出现是文书出现的前提条件,而公务文书处理是远古时期典型的、重要的秘书工作,所以,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之所以有这种论断,是因为秘书学初创时期,文书工作确实是党政机关秘书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文书的出现作为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以当时的认识水平来看确有其合理性。但是,今天的秘书工作已有了很大变化,虽然学界关于秘书的定义和秘书工作的具体内容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但在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调查研究等与文书工作一样,也是典型的秘书工作这一点上是没有疑义的。然而,上传下达、会务工作、接待工作等并非必须借助文字进行,则“文字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起源的必要条件之一”的论断就需要改进了,所以不少论者提出了新的见解[5]。说来似乎很简单,但树立这种反省意识,尤其是要根据秘书工作实际去反省基础理论,甚至把自己以前坚持的观点推倒重来,就需要一定的学术勇气。

3、秘书学的实践性也要求秘书理论研究者关注当下秘书工作中的新问题。

用秘书理论指导秘书工作实践,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来就是秘书理论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秘书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就是社会向秘书理论研究者提出的新课题,但是学界对此似乎不很敏感。比如,2008年9月15日上午10时,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瞬间传遍世界各地,但10分钟之后,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仍依循以前达成的协议,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这家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3亿欧元,德国发展银行因此被媒体称为“最愚蠢的银行”。一家奉命调查此事的法律事务所递交的调查报告,详细记录了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之后的10分钟里这家银行的职员都在干什么,其中包括董事会秘书和负责处理这项业务的高级经理手下的文员。如果秘书理论研究者能以此为个案和契机,就结构复杂的组织面临突发事件时其秘书该如何迅速作出反应这一问题,从秘书学角度进行深入探究,那么不仅是给秘书上了一堂课,也会为秘书理论研究作出贡献。但时至今日未看到有分量的论文,当前秘书理论界的敏感程度可见一斑。

4、做好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让公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秘书职业,理解秘书和秘书工作,从而提高秘书职业声望。

近30年的时间对于一门学科的成长而言毕竟太短,秘书学学科还太年轻,许多基础理论研究还在争鸣当中,所以秘书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没有被提上日程。虽然我国秘书从业人员的队伍日益壮大,秘书职业离大众越来越近,但是人们对秘书的误解还很深。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专业方向分流,有师范和文秘两个方向可以选择。尽管之前多次动员,结果只有20%的学生选择秘书方向,而且选择师范方向的学生毫无例外地拒绝调剂。经私下了解,很多同学是因为家长不同意才选择师范方向的。

最具代表性的拒绝理由有四种:1.领导、企业老总多为男性,年轻女孩给他们当秘书家长不放心;2.秘书是吃青春饭的,现在选了这个方向,到四五十岁不做秘书工作,再找工作就难了;3.男生当秘书没出息,端茶倒水接电话是女孩子的事情;4.秘书就是丫鬟,干的是侍候人的活儿,怕受气。学生家长的意见基本代表了社会上普通民众对秘书职业的理解。笔者浅见,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秘书行业自身的某些消极现象;二是公众对秘书工作缺乏起码的了解。那么,这些消极现象是因何而起,怎样预防;如何提高秘书的职业声望,如何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的秘书教育,这就不仅仅是秘书学知识的普及问题,更是当下社会向秘书学界提出的新课题。

总之,我们应该加强实践意识,以此推进秘书理论研究,提高秘书职业声望,为当下的秘书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注释:

[1]杨树森《秘书学概论教程》,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何宝梅《秘书定义述评》,《秘书》2006年第9期。

篇(3)

意大利米兰BOCCONI大学公共与非盈利管理教授阿里克斯。图里尼以BOCCONI经验为视角产出公共政策制订的三种理念,其一,第一手资料公共决策是多层次性,不仅仅是政府决策的层面,而且也是文化组织的决策层面,特别是有可能是项目决策的层次;其二,基于第一手资料公共决策,他提出了三个类型,一是创新性的决策,二是互动性决策,三是情感吸引的决策;其三,他使用实验的方法,为提取第一手资料提供了很重要的基础。

来自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的维多利亚·诺兰教授和纽约戏剧发展基金发展总监安·特莱茨是美国著名的艺术管理专家,她们围绕美国当代戏剧艺术能力状况进行研究,通过问题假设和调研,既设置了六个能力的一般性的关照,同时叉涉及如何论证和确认这六个能力的状况,并且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国外艺术管理的专家的研究,首先表现出视野的开阔,既有宏观的国家层面的政策研究,也有微观的实际运行与操作的研究,既有纵向研究,也有横向研究;其次是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把艺术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大众心理学等有机结合为一体;又次,能够超越单一的研究角度,上升到一个综合的、全面把握的角度。

来自国内40余所院校及出版社、文化企业的学者环绕跨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管理这一核心命题展开演讲和深入的研讨,其中又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跨文化语境下中国艺术管理的宏观审视。涉及这一命题演讲的学者从国内外艺术管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出发,高屋建瓴地分析艺术管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上海戏剧学院黄昌勇教授从对我国艺术管理专业学科建设梳理开始,基于中西比较的视角、艺术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论的自觉以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等。提出了“一个基本判断”、“三个发展维度”、“三大问题”的总体观察。上海交通大学胡惠林教授认为,跨文化本身是流动的。虚拟空间的形成加快了艺术流动的速度,形成艺术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艺术管理具有现代性与社会性,其制度创新值得研究;艺术具有意识形态性,并非专指政治意识形态,而是一种价值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指出,应当科学辨析宏观艺术管理和微观艺术管理的关系,重视对艺术活动客观规律的掌控。不能把艺术管理者等同于行政管理,应当从行政管理的模式和理念里面超越出来;要确立艺术管理的基本理念,科学设置艺术管理学科;要充分认识艺术管理人才的特有品质,重视该类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济南大学江奔东教授强调,艺术与文化管理,需要重视文化规制的问题,要有制衡效果的标准,各机构职责划分是否清楚,规制出台的政策是否合理;内容规制应当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即先进文化的标准;文化产业规制需要有立法实施和统一的完整性;面对文化规制,需要科学地掌控政府、文化企业和文化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博弈。山东艺术学院田川流教授深入论述了宏观艺术管理与围观艺术管理的关系。二者在管理的特征、管理主体与客体、管理使命和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二者是制导被制导的关系,又是相互协同的关系:二者会出现一些冲突与摩擦,应在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磨合与化解,使之产生更大的活力。上海师范大学方华从社会学与文化研究领域切入研究艺术管理的状况,这一过程所体现的社会文化现象早已引起社会学家和文化研究者的关注。上海师范大学刘素华作了中美国家艺术基金的比较研究,指出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五十年兴衰表明多元文化与共同价值的协调是国家文化治理中的棘手问题,而中国国家艺术基金如何在价值认同的框架中激发文化活力,既是其直面的挑战,也是其肩负的使命。

第二,跨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管理的发展趋向。较多学者针对艺术管理某个方面的现状与问题,予以深入的剖析,许多观点具有深刻的创见。天津音乐学院张蓓荔教授认为跨文化传播要确立科学的理念和标准,寻找相同的精神内涵与情感共鸣;要凝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多方力量构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播格局,用好交流贸易等多种方式;要科学设计项目、制定合理的指标、突出重点、分阶段、分批次推进,突出品牌战略,市场战略,合作战略和媒体战略。山东艺术学院李丕字教授针对我国政府大力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指出要跳出旧有的“内向型研究”的局限,以开放的心态开拓“外向型研究”,充分发挥双向视域研究的互补优势,同时积极开展中外合作研究,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中国文联出版社朱庆社长讲述了基于互联网的艺术资源管理。中国文联出版社建立的“中国文学艺术+互联网”这一平台要为每一位艺术家或艺术学家免费做唯一个人的官网,精准和广泛地传播交流学术成果。他认为互联网时代应当拓展艺术管理的视野,建立宏大的艺术资源库和艺术交流的巨大平台,这正是科学管理的体现。湖北大学艺术学院张建军教授切人中国外流文物的回归这一命题,认为具有跨文化交流的意义,其间既有不同文化碰撞,也有相互的认同。为了实现更多文物的回归,应当审时度势,调动政府、民间各方面的力量,加大科学管理与运筹的力度,实施行之有效的举措。四川音乐学院廖勇教授探讨了员工与组织、组织内各部门和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构建一个有利于组织高效运作的内外管理生态是现代管理的关键,而遵照相应的组织制度设计和管理生态模式进行秩序井然的有效管理,则为管理的生态法则。

第三,跨文化语境下的艺术创意、生产与营销。该课题涉及到艺术管理具体运作的诸多问题,从创意与策划、生产与运营到传播与营销,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南京艺术学院夏燕靖教授提出了“时尚何以先觉、先行和先倡”的命题,认为三个“先”字在市场有一种先导的作用。用这种办法,把时尚的前沿和信息传递给大家,由此从内心对时尚取得一种共鸣。对时尚开发可归纳为四个特点,即时尚和经济一体化;消费的符号也就是炫耀性的消费;时尚产业全球同步进行中,其周期大大缩小;有高附加值,也有高风险。广西艺术学院何清新教授运用民族志研究方法,认为基于族流的对歌文化,隐含着艺术传播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想象力。云南艺术学院艺术文化学院侯云峰教授以该院创作体验话剧《问心》的经验,阐释了作为艺术管理类专业在管理实践中的探索和经验,是一种基于微观的和实证性的研究。济南大学王玉副教授杨杨分析了中国演艺产业在建设中遇到的收益不确定性较强和资产的可抵押性较弱两方面存在的风险。为使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一要从风险的来源角度准确识别风险;二要采取模糊综合评判法,通过选取因素集、因素加权、备择评语、确定评判矩阵四个步骤科学评估风险,为风险处理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上海戏剧学院黄海认为,艺术家个人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特点,具有共性的艺术家个人品牌经营策略,包括确立个人品牌核心价值、满足艺术消费受众需要、原创性策略、达成沟通、事件营销、建立个人品牌形象、建立共同品牌。山东艺术学院李冬梅副教授指出,在电视真人秀节目制作中应把媒体融合作为目标原则,通过目标管理和任务分解,实现摄像、舞美和后期制作的创新,提升节目的影响力。辽宁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李囝副教授指出,管理团队的素质将决定艺术表演团体的整体水平。灵活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多样化的融资渠道、符合市场要求的营销策略以及与时代同步的创新手段都是艺术表演团体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篇(4)

“如果说在做专业以后,写文章、出书,文字上还算过关,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十年的记者、编辑生涯。”

记者(以下简称“记”):吴教授您好,能先请您谈一下起初是什么促使您报考法律系的呢?

吴振兴(以下简称“吴”):我从小就对法律感兴趣,可能是受到小说和电影的影响,觉得法官、检察官、律师在法庭上侃侃而谈让人非常羡慕,想得很单纯。我报考大学的时候要填五个志愿,我的前四个志愿都是政法院系,第一志愿就是吉林大学法律系。

记:当时的法律系开过哪些课呢?

吴: 入学以后到以前,大约九个月吧,我学过两门专业课,上学期的专业课叫“国家与法的理论”,当时国家与法是合在一起的,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学与法理学。“国家与法的理论”课程结束后,我就确定了毕业论文的题目,――“法律的工具性问题”,而且我还搜集了不少资料。当时,我对法律的工具性有些疑问,觉得法律的确有工具性,是政治统治的工具,但法律不完全是政治统治的工具,因此这个问题是可以探讨的。除了专业课以外,上学期还开设了外语和政治两门课。下学期的专业课叫“法律制度史”,同时继续学外语。在“法律制度史”和外语课还没结束的时候,开始了。开始后,我利用业余时间,看了一些哲学和经济学方面的书,积累了一些基础知识。1969年下半年,我开始实习。那个时候的公检法工作基本停滞,我就到市公安局的政法大队去实习。在政法大队,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联合办案。研究案件主要凭经验,不谈什么构成要件,当然法律根据之类更是无从谈起。后来我又到长春市汽车厂派出所和桂林路派出所实习过。前前后后实习了一年时间。

记:当时学习的外语是俄语吗?

吴:是日语,当时我们班学习日语的同学并不多,有二十人左右。

记:1980年,您回到吉林大学读研究生,当时您已经在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待了十年,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回去读研究生的?

吴:就个人来讲,我还是有点名利思想的,认为在广播电台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不过,实事求是地讲,在省电台的十年中,我不仅在政治理论上有提高,而且通过组织法律讲座、编辑法律讲座稿件,在法学基础理论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弥补。特别值得一提的事,这十年中我自采自编的稿件较多,凡有采访任务,我从来不用下面的通讯员,从调查、提纲到写作,均自力而为,从而使我的文字功夫受到很大的锻炼。如果说我搞专业以后,写文章、出书,文字上还算过关,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十年的记者、编辑生涯。

“那时候,我几乎每天都看到、写到半夜12点,无论冬夏,光读书笔记就做了几大本。这段硕士生期间的学习,对于我夯实自己的基础理论起了重要作用。”

记:您是吉林大学第一届刑法学硕士研究生吗?

吴:是的,吉林大学从1980年开始招收刑法学的硕士研究生,我是何鹏老师的开门弟子。当时之所以选择刑法学专业,主要是出于几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是我的外语不太好,所以就没有考国际法专业。除了国际法以外,宪法学也开始招硕士研究生,但我对宪法学没兴趣,觉得宪法没有什么好研究的,但现在看来,这种看法还是很肤浅。但刑法作为实体法,与现实生活和法律事务联系比较紧密,这也是确实的。这也是我当时选择刑法学专业的粗浅想法。

记:当时您研究生毕业后就留校了吗?

吴:其实毕业的时候我很想到实务部门锻炼一下,但法学院坚决不同意,于是我只好留校任教。

研究生入学以后,我主要是跟何鹏老师学习外国刑法,吉林大学的刑法学是靠研究外国刑法起家的,准确地说,是靠研究大陆法系刑法起家的。何鹏老师外语好, 1981年(或1982年),吉林大学第一次组团去日本访问,随行的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还赶不上何老师,有时候还需要何老师充当翻译。由于何老师的日语好,看日本刑法方面的书就像看中文书一样,给我们讲起外国刑法来就非常方便。

那时候,我还帮助何老师整理过《外国刑法简论》,这是国内关于外国刑法的第一本书。上课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个老师叫赖宇,就我们两个人听课。听完课以后进一步加以整理,就形成了《外国刑法简论》。此外,我还帮助何老师整理过《外国刑事法选论》。再有,在何老师和甘雨沛老师合作撰写的《外国刑法学》中,我还协助何老师撰写了分则部分;还以副主编的身份参与编写了《现代日本刑法专题研究》。

记:能不能谈一谈你硕士生期间的学习情况?

吴:1980年入学后,当时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是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从客观上看,当时刑法方面的著述(包括译作)还不多。好在1979年刑法典颁布,我们有了高铭暄、马克昌等前辈一起编辑的刑法学教材,还有一些老一辈学者和少数年轻学者撰写的文章,他们为我国刑法学的繁荣拉开了序幕。虽然我是法律系毕业的本科生,但实际上在校期间并未系统地学过刑法理论。于是我开始不折不扣地勤奋刻苦学习,如饥似渴。我是住在校外――省电台分配的住宅,只一间房,不到20平方米。当时孩子小,我又抽烟,都是自己卷的烟,因为工资低,买不起烟卷。看书写作时烟抽得多,孩子挨呛,得了急性气管炎。为了孩子的健康,我只好弄了一张三条腿的桌子放在室外走廊上,然后再拉一条线,在室外支个灯(这种三条腿的桌子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就是有一条腿是活动的,拉出来可以将桌面支起来,放回去桌面也收回那种)。几乎每天都看到、写到半夜12点,无论冬夏,光读书笔记就做了几大本。这段硕士生期间的学习,对于我夯实自己的基础理论起了重要作用。

记:您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是关于哪方面的?

吴: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叫《教唆犯的概念与特征研究》,这篇论文是从我的关于教唆犯的书稿中抽出来的,这本书稿在我提交毕业论文时就已经完成了,有十四五万字之多,并且在1986年正式出版。现在看,这本书在有些方面研究得还不够深入,但当时确属为数不多的刑法专著。

记:您的博士论文是关于哪方面的?

吴:我的博士论文题目叫《罪数形态论》,现在看来,书中的一些内容还需要补充,我也想在武汉大学期间进一步完善这本书。但当时对这本书的评价还是相当不错。我的博士论文答辩时的评委是高铭喧、王作富、曹子丹、何鹏、高格五位老师。在这次答辩会上,评委们的提问让我汗流浃背,而我在重要场合下一般不会流汗。这些评委都非常认真,问了我33个问题,使得答辩足足花了半天时间。同时,这次答辩对我博士论文的修改帮助很大。评委们对我这篇论文的评价还是很高的,至少有这么一句话:“为建立我国的罪数理论体系做出了贡献。”我这篇论文也被评为优秀博士论文。

“法律实践为我们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多课题。要研究这样的课题,不仅要有法律功底,没有法律功底就无法进行研究,而且还要有研究能力。”

记:能不能请您谈一下法学重建过程中您的主要贡献呢?

吴:我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1997年《刑法》修订过程中,我曾参与过发表修改意见,另一个是《论教唆犯》中的一些观点直到现在也能够站得住脚。比如在教唆犯的种类中,我提出了盖然性教唆和半盖然性教唆,国内学界基本上认同这种观点。在最近由我组织的“四方谈”(全称为“刑事疑案四方谈”,包括法院、检察院、律师、学界)中,我又将半盖然性教唆划分为单向半盖然性教唆和双向半盖然性教唆,将单向半盖然性教唆分为性质单向半盖然性教唆和对象半盖然性教唆,将半盖然性教唆予以细分。我觉得,将半盖然性教唆予以细分就便于把有些问题厘清。此外,我还提出了重合性过限和非重合性过限,这也得到了国内学界的认可。李光灿老师在《论共犯》一书中提到共犯过限问题,前苏联的刑法理论中也提到共犯过限问题,但都只是简单地提到而已。在这一基础上,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共犯过限存在重合性过限和非重合性过限的问题。关于重合性过限,我还提出所谓的正重合性过限和逆重合性过限,国内学界对此并无反对意见,但也没有更多的赞同意见。

再一个就是关于罪数形态的理论。国内的一些教材对罪数类型的观点并不一致,当时大体上维持了高铭喧老师和罗平老师提出的“一行为在法律上为一罪,数行为在法律上为一罪,数行为在处理上为一罪”的分类方法。但是我提出了“三三分类法”,根据“三三分类法”,一罪的类型应该分为本来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和处断的一罪。我的“三三分类法”是第一步为基础步骤,即把典型的一罪、纯粹的一罪与典型的数罪、纯粹的数罪分开,将纯粹的数罪放在一边,并不去研究它。第二步叫中间步骤,即把一罪类型中属于一行为的类型和数行为的类型分开,将一行为的类型统称为本来的一罪。第三步叫完成步骤,即把本来的数罪划分为法定的一罪与处断的一罪。这样一来,根据“三三分类法”,我就把罪数形态的类型分为了本来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和处断的一罪三类。在很多的罪数个体形态上,我也提出一些自己的主张。比如说牵连犯和吸收犯的界定问题,这是很多年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我提出了同质吸收,我认为在牵连犯和吸收犯之间有很多地方都是重合的。比如说入室盗窃,我们可以说它是吸收犯,我们也可以说它是牵连犯。因为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是一种手段行为,盗窃是一种目的行为,发生了目的行为和手段行为,二者互相牵连的手段牵连类型的牵连犯。在这种情况下,既符合吸收犯的特点,也符合牵连犯的特点。我认为,如果数行为属于异质性罪名,一律按照牵连犯处理。比方说非法侵入他人住宅,1810年《法国刑法典》在入室盗窃上就规定了单独的罪名,我国刑法将入室抢劫作为抢劫罪的加重犯处理。换句话说,入室与非入室相比要重一些,因此按照我的观点,异质性犯罪应该作为牵连犯处理。

在牵连犯和想象竞合犯的处理上,我还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从一重重处断,就是按照一个重罪然后再从重处罚。为什么要按照一个重罪来从重处罚呢?因为按照我的想法,想象竞合犯至少是一个半罪,如果从一重处断,就等于按照一个重罪处罚,还有半个罪没有考虑,这是没有道理的,至少不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所以我认为应按照一个重罪然后再从重处罚。

此外,我的一个贡献是在国内引发了关于犯罪形态研究的热风,我正在组织编写“犯罪形态研究丛书”,该丛书由检察出版社出版。现在已经出版了八本书,但要实现出版五十本书的目标,恐怕很难。为组织编写该丛书,我们还专门在北京开了一个会,张明楷和陈兴良也都参加了,他们也是这个系列的副主编。

记:您到武汉大学后,在学术发展上有什么打算?

吴:我到武汉大学后,首先是协助马克昌老师组织撰写与其主编的《犯罪通论》、《刑罚通论》配套的《罪刑各论――百罪通论》。之所以叫做“百罪通论”,是考虑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名400多个,而且已有多部系列性的分则著述。这部“百罪通论”只限于常见罪、多发罪和个别的新罪,共计108个,计划搞150万字。这样可以将这本书写得深入一点。

另外,就是参与了马克昌老师主编的《大陆法系刑法总论》的编撰,承担了违法性论一章的写作任务。自以为写得还不错。

篇(5)

寒地黑土,从常识上来讲,是指地理气候上的概念,是指四季分明的寒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黑色土壤,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我国的寒地黑土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两侧,大兴安岭中北部的东坡以及长白山地西缘的山前坡状起伏的台地(漫岗),具体来说是指我国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境内,北起黑龙江省的嫩江、克东县,经海伦、绥化、哈尔滨等县市,向南沿京哈铁路断续延伸至吉林省四平市的南部边界。

这片土地上自古以来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这儿生活着的古肃慎人,就是满族的祖先,因此,历来就有满族人的“龙兴之地”之称。后经过挹娄、勿吉、蛛韬、女真数千年漫长的历史演化,他们创建和发展了自己的文化。据史料记载,公元1644年,大清定都北京后,关内的战争不断,水旱灾横行,只有关外相对稳定得多,导致大批移民不断涌入关外。促进了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满族文化为主)的交织,使得南北文化相撞击,从而发生了融和变化。这就是形成寒地黑土历史和文化的基础。

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与沉积,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和融合,在这片四季分明而又辽阔的土地上,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如我们比较熟知的有望奎皮影、海伦二人转、海伦剪纸、兰西挂笺、绥棱黑陶、绥棱农民画、兰西亚麻编织等等。这些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构成了一道艺术特色鲜明的、民俗民风浓郁的传统文化风景线。

二、寒地黑土民间美术的艺术特色

由于民间美术的原发性,质朴纯真,直接来源于本地域大众的生活,往往使用最普通的材料,加工不多,又大都为劳动群众所实际应用,因此不同地域的民间美术即使品种一致,也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融合进了本地域独有的审美意识形态。就寒地黑土民间美术来说,它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也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1.海伦剪纸。海伦传统剪纸,取材简单、方便,也可随意创作用手撕纸,满族人过年贴窗花的习俗就是实际上早期的剪纸,在我们黑龙江还保留着春节贴窗花、“挂钱”的习俗。剪纸除了单独的装饰用途之外,其设计出的形式还可用于刺绣、印、雕刻、布镂衣饰花纹等。海伦传统民间剪纸基本是以传统的吉祥如意的图案纹样为主,题材内容一般是以龙凤、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为主,也有少量的人物。在形式上一般采用对称式的对花、团花为主,体现出平衡、团圆、圆满的朴素审美观念,少量的场景性作品采用非对称形式构图。传统剪纸在方法上一般以剪为主,不需起稿,既使剪制十分复杂的场景作品,也只是做一番简单的设计后即信手拈来,剪随心走,形式多是写意性的简单造型。而海伦现代剪纸则一反传统剪纸艺术的局限性,努力吸取现代绘画的营养,诸如素描、国画、版画和年画等,把传统剪纸的技巧手法与绘画的构图造型结合起来,运用绘画的三维空间造型、布局原则,把倾向于“写意表现”类的剪纸艺术转化为“相对写实”的现实主义创作类型。在内容上,贴近表现重大社会现实事件、表现现实生活。以此开创了剪纸艺术表现的新领域。这就是海伦剪纸艺术的最大艺术特色。

2.绥棱现代黑陶。黑陶的物质构成元素是承载人类生活的土、滋养人类生命的水和照耀人类精神的火。黑陶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活性炭、氧化硅、氧化铝。它的镂空技术与活性炭的有机结合,可以大量吸附空气中的有毒物。绥棱黑陶的产品有坛、罐、缸、瓶、文化艺术用品、十二生肖珍藏品、各种壁挂、挂盘和雕塑等二百余种,融观赏、使用、珍藏于一体,呈品种多且一品一种特色,每品亦互不相同,体现出了绥棱黑陶鲜明的艺术个性。

绥棱现代黑陶在烧制过程中采用了封窑熏烟渗碳方法,器表呈黑色光泽。它表面磨光,朴实无华,纹饰仅有少数弦纹、划纹或镂孔。黑、薄、光、纽为黑陶的四大特点。其中薄胎黑陶是黑陶的杰出代表。绥棱黑陶在汲取了民间传统的剪纸、刺绣、木雕、年画等工艺美术中的精华基础上,在装饰纹样的创意上,绥棱黑陶既有借鉴。又有发明的创新,成功地把砑光、透雕、刻花、压线、戳花等工艺手法结合在一起,本着整体和谐和艺术结构清楚的原则处理,装饰纹样结构严谨,题材精炼,把传统的“盘长”“大蓼瓣”或“胡椒眼”等几何图案纹样与花卉鱼虫图案铺陈、结合、揉汇到巧夺天工的地步刻画得栩栩如生,用不同的装饰手法互相补充、衬托、搭配得相得益彰,粗犷而生动传神。虽然没有多种颜色变化,但利用空间的结合关系,形成了独特的装饰风格。花纹以图案以圆开光、六角开光为主,以方开光、半开光为辅,有梅、兰、竹、菊、松、龙风、图腾、吉祥纹饰等民间图案近百种,散发出浓郁的寒地黑土文化和塞北乡土气息,同时表现出民间陶瓷艺人的智慧和高超技艺。绥棱黑陶整体设计和谐,结构清楚,层次分明,虽无彩饰,但仍然变化有致,形成了它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

3.望奎皮影。清代河北滦州驴皮影传人东北。东北的辽东皮影、辽南皮影、吉林皮影、黑龙江皮影均属滦州影系,他们在造型材料、雕刻风格方面均十分相近。随着时代的发展,进入黑龙江的皮影戏艺人为满足东北百姓审美情趣,大量吸收了本地的审美元素以及当地语言和民间音乐的丰富营养,皮影艺术逐渐地方化。到19世纪中叶,随着皮影戏在本地区的普及,从操纵影人到音乐唱腔、道白等全面改观,形成了高亢、粗犷、激越的望奎皮影独具特色的艺术特色,被誉为“江北派”代表。

4.绥棱农民画。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设色大胆主观,善于用纯色,强调色彩的鲜亮、明快艳丽,色彩饱和度高,但艳而不俗,强调色块间的对比和在对比中和谐统一的效果。以好看和抒情为用色标准,不受自然真实色彩的限制。在构图上画面要求饱满,构成关系和谐统一,极具艺术的审美特征。作品造型夸张、浪漫、雅拙,富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大胆生动,无拘无束,把生活感受和形式语言紧密地融为一体。绥棱农民画还吸收融合了年画、版画、壁画、民年剪纸、民间花布等艺术特点。在绘画表现的手法上具有原始性。黑龙江农民画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这也构成黑龙江农民画的三个基本要素,最有特点的是农民画突破了传统绘画中的焦点透视、比例、结构关系原理,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变立体为平面,根据作者的想象任意进行构图。画面不按照绘画中的透视法则和三度空间,善用饱满、对称、平面和多点观察的构图方法。一幅画里可以出现多个角度观察的物体,追求饱满、协调、变异、和谐的艺术效果。在形象造型上,既有现代构图中的点、线、面的结合,又重夸张,讲变形,注重形体动态在画面的艺术表现力。

三、寒地黑土民间美术在美术特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我院于2005年就成立了寒地黑土经济与文化研究所,主要是针对以本地域为中心的寒地黑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进行研究,多年来,寒地黑土经济与文化研究所对本地域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做了很多深入细致的考察与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研究所下设的民间美术研究室,针对本地域的传统民间美术做了多次的考察工作,特别是对海伦剪纸、绥棱黑陶、绥棱农民画、望奎皮影、绥化木包雕等做了重点考察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室按照不同的民间美术品种成立了各自的项目组,分别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工作,可以说在传统民间美术的发掘、保护、传承工作上取得了一些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在相关的研讨会、作品展览大赛上获得了众多的奖项。

篇(6)

1 风险投资在我国的理论研究

1.1 融资理论

(1)风险资本的来源。风险资本的来源都是有规律和固定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来源的资本在风险投资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在我国,目前风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和政府商业银行科技开发的贷款,资金规模偏小,没有调动起民间主体投资的积极性,投资主体单一且投入严重不足,不能达到有效分散风险的目的。

(2)风险投资基金的组织模式。关于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组织模式的选择,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设立契约型基金,即是按照一定的信托契约原则,通过发行收益凭证而形成的投资基金组织。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没有自身的办事机构系统。基金证券的发行不是由基金公司作为发行人,而是由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发行人;第二种观点主张设立公司型基金,即是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所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基金公司,它的主要特点是其公司性质,即基金公司本身是独立的法人机构。在公司型基金中,基金的持有人是基金公司的股东,反映的是所有权关系,因而所有权以股息的形式获得投资收益;第三种观点主张根据风险投资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在起始阶段,采用契约型封闭式投资基金,随着条件的成熟,可逐步试点契约型半开放式、契约型开放式、有限合伙公司型封闭式、公司型封闭式、有限合伙公司型半开放式、公司型半开放式、公司型开放式等基金形式。

1.2 投资决策理论

(1)项目筛选与审查。风险投资项目评估可以说是整个风险创业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其中对项目的战略筛选是评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而该阶段也最能体现风险投资家的宏观眼光和战略水准。从众多没有或只有少量经营历史纪录的风险企业中选出最具有获利潜力的投资项目,是风险投资有别于其他投资形式的特色之一。

(2)项目价值评估。目前,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采用的方法有账面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市场价值法、清算价值法、折现现金流法和实物期权定价法。各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在实践中,美国创业投资家是用拇指规则方法(修正风险贴现率的折现现金流法)对创业企业价值进行评估,而我国评估创业企业价值的方法则一般是使用重置成本法。相比较而言,修正风险折现率的折现现金流方法对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因为它既考虑了创业者对预测值的乐观估计,也考虑对早期投资的稀释,可纠正过高的预测估计,并能保护早期投资,并对创业投者和创业投资家起到激励的作用。而重置成本法虽然也考虑了无形资产,但所占股份份额较小,以现有的实有资本为主体,无法充分反映创业企业的特点,因而不适用于创业企业的价值评估。由于资本市场和创业投资家的成熟度的差异,折现率的确定要根据各国的情况而定。我国的创业资本刚刚起步,还不是完全的创业资本投资,股市的市盈率过高,因此,不能完全照搬美国创业投资家的模型,否则会使得本来就乐观的估计更为放大。相反,应该在借鉴美国创业投资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特点,探寻适合中国的、客观的、合理的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3)项目投资协议。风险投资家还需要与创业企业家签署投资协议以完成投资行为。从根本上来说,投资协议的实质是控制权的分配。在风险投资协议中,风险投资家可以将现金流量分配权、投票权、董事任命权、清算权等对创业企业的控制权根据某先事先确定的业绩指标相互独立地进行分配。一旦创业企业经营业绩太差(低于某些预设的标准),风险投资家可以获得对企业的完全控制权。此外,风险投资家通常会利用竞业限制条款和股份逐步落实条款,提高企业家离开企业的成本。

(4)参与管理——基于价值增殖型管理。投资后参与管理是风险投资家控制投资风险、实现投资收益的重要环节。这种基于价值增殖型的管理,可以使企业获得专业化的管理及充足的财务资源,充分发挥创新型企业潜在的资源优势,促进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和实现企业的价值增殖的目标。风险投资家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帮助企业获得后续融资、协助企业进行战略规划、招聘管理人员、协助安排经营计划、介绍潜在的客户和供应商、解决企业家报酬问题等。

1.3 撤资理论

(1)撤资时机的选择。关于撤资时机的选择,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分析首次公开上市(ipo)的时机。风险投资家都希望被投资企业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时候上市,至于什么时候对风险投资家最为有利。理论界认为,对于具有高质量项目的企业来说,风险投资家的参与有利于增加被投资企业的价值,但由于参与企业管理也有时间、机会和资金上的成本,风险投资家会选择边际利润为零时退出企业,让企业实现ipo。

但在实践中,由于风险投资家需要筹集下一个基金,为了及时报告前一个基金的投资业绩,风险投资家可能会在时机尚未成熟时将企业推上市。

(2)撤资方式。关于退出的方式选择,风险投资家们首选公开上市。研究证明,在同等条件下,ipo是利润最高的退出方式,是推动风险投资的动力。在公开上市市场表现更已成为风险投资业的景气指标。尽管ipo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在实践中,将股份出售给第三方是最常见的退出方式。对于投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风险投资家来说,如果不打算长期留在被投资企业,将股份出售可能是最佳的退出方式。

(3)收益分配的决策。首先,如果风险投资家将股份出售后分配现金,短时间内出售大量股份会导致股价下跌,这是风险投资家不愿意看到的;其次,分配现金会让有纳税义务的投资者立即产生资本所得税纳税义务,而分配股份则可以推迟纳税;再次,在许多情况下,风险投资家需要首先让作为有限合伙人的投资者先行收回其全部投资,然后才能开始得到附带收益(即投资利润分成),为了完成让有限合伙人收益投资的任务,在股份价格被高估的情况下,风险投资家一般会选择分配股份而不是现金。除此之外,证券监管机构往往限制公司内部人(管理人员、董事、大股东等)出售股份的数量,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风险投资家的分配行为。

2 风险投资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实践

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仍然处于对如何将国际通行做法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艰难探索之中,必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从各地发展风险投资的实践分析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政府主导型的风险投资

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机构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创立的,并且直属政府部门领导。实践证明,这种模式缺乏市场操作经验和风险意识,抑制了民间主体的积极性,使得经济没有效率和活力,不符合风险投资自身的特点和运作规律。从各地区不同公司类型风险投资机构实际风险投资总量进行对比分析,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比例占据了重要比例(见表1)。该项调查的有效样本为64家风险投资机构。本项调查的有效样本数为64家,其中政府类风险投资公司27家,外资风险投资公司(含中外合资)3家,其他商业风险投资公司34家。

2.2 融资渠道的单一化

中国风险投资规模偏小,融资渠道单一,目前尚没有充分利用个人、企业、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共同构筑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风险投资公司都是在政府的主导投资下创立的,其资金来源也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其弊端已暴露无遗,因而,风险投资公司设立时要注意政企分开,鼓励非国有企业、个人、外商及其他机构投资入股,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现投资多元化,努力使民间资本在风险投资中扮演重要角色。

2.3 风险投资业务地域分布不均

中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深圳、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无论是从新增投资项目数、投资金额还是新增管理资本方面,深圳、上海、北京三城市都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西部地区却发生退减现象。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香港)的问卷调查,对全国141家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了考察(见表2)。

2.4 政策法律环境的制约

完善的外部运行环境是支持风险投资体系顺畅运作的前提条件,是风险投资发展壮大的基础。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实践证明,要使风险投资获得大力发展,政府必须要有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要有对应的法律体系和资本市场体系与之相配套。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对政策环境具有很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迅速,但政策法规建设还显得相对滞后。

2.5 文化环境的缺失

从文化环境看,鼓励冒险、崇尚创新、倡导创业的民族精神有利于风险投资的发展,而我国还没有完全给人提供创新和创业的环境,这方面的支持和激励也很少。另外,诚信合作的商业氛围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我国高发的经济欺诈案件表明了信用环境并不佳,而整体信用环境对风险投资资金的筹资和退出都有很大影响。此外,人才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缺少具有竞争力的项目等方面也问题颇多,如困扰我国软件产业的盗版问题已经严重地损害了许多软件公司的利益,抑制了风险投资的本土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的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02(5)

篇(7)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为贯彻落实A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署,建立以职责、流程、制度、标准及考核为主导的“五位一体”协同体制,全面提高“扁平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促进“三集五大”体系有效落地和高效运行,推动公司人岗匹配管理持续优化,公司在企业组织人岗匹配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五位一体”机制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

一、公司对于人岗匹配的理论研究与思考

随着A公司系统“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化,公司各企业的管理重心由 “平稳运转”向“协同高效”转化,这就要求岗位职责明晰、任职资格体系完善,组织、流程、岗位、人员高度匹配,才能保障公司战略的有效落实。

(一)对人岗匹配P- J理论的解读与思考

人岗匹配(Person-Job)其实说的就是人与岗位之间相互对应及匹配的关系,它是一种双向的匹配,它规定了要将人与岗位全方面地结合到一起,为的就是要实现期望的人力资源配置状态;此匹配关系其实就是根据“岗得其人”与“人适其岗”的章程,依据不一样的个体素质把不一样的个体分别安置在与自己相符的位置上,进而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对于人岗匹配的管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让人和岗位的匹配能够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也就是说,人在某个岗位上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除此之外,这个岗位可以给人带来很大的职业满足感,进而得到自己与组织的最好成绩。

(二)人岗匹配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人和岗的匹配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两点,即组织与员工个体。

1.组织因素对人岗匹配的影响

组织气氛是指组织内部的普通人际环境,同时它也是由多个因素组成的,如工作方式与制度及文化传统等,而且对于个人的岗位安排、工作的满意度及工作的业绩等都有着很大的感染。

组织行为模式是指在同一个组织中,乃至在同一个组织不一样的部门中,因为管理者的原理、经验、工作要求及喜好等不一样,行为模式也会有极大的差异,这样的情况对人岗匹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岗位分析就是对企业各种职位的本质、使命、责任、劳动条件与环境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该拥有的资格等条件实行解析及探究。

2.个体因素对人岗匹配的影响

从个体的立场入手,影响人岗匹配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含了性格、气质、素质、工作年限、经历及经验等。

性格:每个拥有特别个性的人,都会对与其相对职业中的工作与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气质:气质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岗位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

员工素质:每个员工的个人素质都是截然不同的,一定要选用与岗位素质相符的人来胜任这个岗位,如此一来,人岗匹配才会变成可能。

工作年限:个人在岗位工作的时间越长,通过对员工的岗位培训、实践操作等,其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就会渐渐变得相同,人岗匹配的水平也会慢慢地提升。

经历与经验:一个拥有一些特定的经历与经验丰富的员工,往往能够比较快速地适应职位要求而进入工作角色。

(三)人岗匹配的实施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在优化人岗匹配体系的时候,一定要有整体的观点,由体系在整体、目标与关联等方面的立场入手,把组织的总目标当作核心进行设计、优化。

2.科学性原则

在设计人岗匹配的改进方案的时候,最先要了解人岗匹配的章程,在遵守科学章程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其进步的有关政策。

3.互补性原则

组织里面的个体各有各的长处和优点,唯有经过内部的调整,扬长避短才可以提高整体的优势,发扬组织的协作精神,达成组织目标的最大化。

4.动态性原则

在不断改进岗位配置的同时,还应该全方位地认识个体的能力、素质等因素与改变状况、提高组织的绩效。

5.公平竞争原则

管理者必须要应用这一原则,给竞争者同样的规定与出发点,采用公正的态度,公正、公平地进行录用、考核与奖罚,让人力资源体现出自身的最大价值。

6.整体匹配度最高原则

在企业的人岗匹配历程当中,应该坚持整体匹配度最高原则,只有把最好的资源配置到最重要的位置上,才能产生整体最大的效用。

二、公司“五位一体”下人岗匹配的实践探索

(一)建设目标

以固化“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成果为契机,创建全面覆盖、横向结合、纵向贯通、端到端以及标准化的业务流程系统,创建和流程动态匹配的岗位职责系统,建立与流程、岗位相配套的、统一协调的制度、标准体系,规范和完善绩效指标体系,搭建资源共享、信息交互的“五位一体”信息化平台推动公司管理效率持续提升。

(二)组织管理与机制

成立“五位一体”建设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亲任组长,统筹管理“五位一体”的整体规划与有效实施;公司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全面推进公司“五位一体”下的人岗匹配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三)建设阶段、内容与实践探索

1.准备阶段

比对梳理业务流程:公司人资部牵头、各部门配合,根据总公司预下发的通用性流程和非通用性流程模板细化制定非通用性流程,并将相关流程修改、调整意见反馈给总公司。

细化岗位职责:公司人资部牵头,各单位的人资部门组织本单位相关部门,加强改进与细化岗位本职,实现一个全新的岗位责任说明书。

制定公司绩效指标库:公司人资部牵头,根据公司典型岗位绩效指标库,结合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同业对标指标,形成覆盖全部岗位的绩效指标库。

梳理制度标准体系:公司相关部门牵头,对照公司正式印发的各批通用制度,分专业修订完善,形成新的制度目录和制度标准体系。

2.全面实施阶段

搭建信息平台:以公司要求的成熟管理软件为基础,搭建起支撑机制建设的软硬件信息平台。

完善流程体系:人资部将公司最终正式印发的通用性流程和非通用性流程模板,形成适合本专业使用的一套流程体系,确认的各专业流程全部转化到系统平台中,最终形成覆盖公司全业务的流程体系。

完善制度标准体系:公司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将制度标准逐条拆分,再由项目组统一导入系统平台中,形成制度标准模型库。

建立岗位职责、制度标准、绩效指标和流程的人岗匹配关系:将拆分的制度标准条款和分解的绩效指标分别匹配至相应的流程环节中,形成各要素相互关联的“五位一体”的人岗匹配模型。

形成覆盖各层级的人岗匹配专业手册:确认“五位一体”各要素匹配无误后,进一步总结“五位一体”下的人岗匹配建设经验和方法,并充实公司顶层设计成果库。

(四)人岗匹配实践探索的保障措施

1.建立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开展

为确保各项工作协同推进,公司和所属各单位建立起了定期沟通和工作推进机制,如周例会、月度例会、领导小组专题会等。

2.完成项目立项,组建项目团队

与公司人资部和相关专业部门沟通,采用信息化项目或专项经费申请等方式,完成项目立项,落实项目资金来源;确定项目咨询厂家,签订项目合同,组建公司“五位一体”人岗匹配机制建设项目团队。

3.落实软硬件环境,开展先期导入培训

落实“五位一体”集中办公场地和所需软硬件,组织项目团队对公司相关专业人员先期开展“五位一体”人岗匹配机制建设的基础知识、建设方法等方面的导入培训,为后续体系化推进提供技术支持与保障。

三、结束语

在A公司系统“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不断深化变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公司人岗匹配的管理,从而实现流程、职责、制度标准和绩效指标等体系的有效融合,进一步推动公司各部门岗位效率、管理效益持续提升,对于公司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持续深入地加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曹体杰.建立五位一体管控体系[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2):17- 19.

[2] 李京修,王开喜.发电企业人力资源“五位一体”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4(4):45- 48.

[3] 王吉平.天津滨海:探索“五位一体”青年成长机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4(8):20- 21.

[4] LauverKristy J,KristofBrown,Army.Distinguishing between Employees Perceptions of Person - Job and Person -Orgnization Fit[J].Jour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1(3):32- 35.

[5] 周承群.人岗匹配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2010(12):267- 269.

[6] 李飞.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岗匹配问题探析[J].新西部,2011(12):70.

[7] 余海华. 以“五位一体”为支撑创新公司制度管理工作新机制[J].江西电力, 2015(3):26- 27.

篇(8)

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教育是一种开发创新能力和创造潜力的活动,贵在传授创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思维方法的训练。笔者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结合微课的开发与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营造创新教育的情境,利用微课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微课这一概念最早被美国高校教学的设计师提出,又被称为微型课程。我国于2010年首次提出微课的概念。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的教学载体,记录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在线视频教学。近年来,随着高校微课教学课程的广泛开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积极钻研的思维能力。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课题,设计灵活实用的微课。比如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可以利用已经制作完成的PPT课件,将PPT导入Camtasia软件中,制作成微课视频,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巩固消化,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微课制作应用于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微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既起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锻炼,而且小组合作模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思维

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实践是思维的源泉与动力,只有通过实践才会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去解决问题。比如在机械设计及基础课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增加试验和设计的环节,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相对应的微课形式。

1.机械传动机构的试验

实验装置的设计模式为多种传动组合,如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的组合。通过多种组合形式来完成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的学习。相应的传动环节在重难点部分均可做成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消化教材中的重难点部分。

2.机构创意组合设计实验

该实验通过对汽车雨刮器的设计,使学生对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运动特点及结构特性等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机构组合实验部分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的作用。该部分内容可以设计成视频微课,通过录制教师讲解视频的方式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3.轮系部分的创新设计实验

学生通过拆装减速器或者拆装和拼装各个轮系,对轮系结构、类型、特点、应用及传动比的计算与自锁问题、周转轮系齿数的确定等问题,有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该类型实验可以通过录制白板(可汗模式)进行同步录制教学实验过程,从而制作成微课。

三、通过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及职业素养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44-01

随着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对于教育事业也开始提高重视程度,尤其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方法更是提高了教学标准。而个性化教学方法的提出,可以有效的改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得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但是,由于个性化教学法比较特殊,致使很多学校对其的应用程度还存在差别化,从而导致个性化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受限,导致学生并没有在个性化教学中获得较多的知识,这些应该引起学校和教师的充分关注。

一、个性化教学的基本涵义

所谓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自身个性而施展的教学形式,即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等,进行因材施教,也就是说,学生真正需要哪些知识内容,教师就根据学生的需求去开展哪些内容的教学,从而锻炼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利用这样个性化的教学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取得身心和学习双重发展的目的。而个性化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更好的体现素质教学的目的,强调教师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个性化,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得学生很多优势的个性得以发扬,从而让学生朝着阳光、积极向上的方向去发展,教师通过个性化教学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理论研究的作用意义

初中物理学科实行个性化教学,可以极大的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对于教学理论研究有着非常好的促进意义。首先,从理论上而言,个性化教学就是针对个别学生或者个别群体,而实行的一种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其次,个性化教学是值得教师深入推广的一种教学理论,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全面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提高其学习能力;最后,个性化教学有助于改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带给学生新颖的教学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改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全面的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手段传统化、忽视个性化教学优点

初中物理是学生开始入门的阶段,所以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很多物理教师仍是沿用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化的讲课模式,使得课堂教学质量无法提升,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不到有效提高;还有的教师忽视个性化教学的优点,认为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好,从而造成学生的个性被压制,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无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不到提高。

2、教学重点突出不足、个性化教学无法体现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复杂,其带给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如果教师对于物理知识的重点突出不足,则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有的教师将所有的知识都作为重点,要求学生必须记忆很多概念,掌握很多公式,经常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而忽视了个性化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每天面对枯燥的物理课堂,很多自身的学习优势得不到发挥,这样教学重点突出不足的现象经常存在,也是教师对个性化教学法理解不足,学生自身需求关注较低带来的教学弊端。

四、增强个性化教学实践水平、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1、教学手段实践化、发扬个性化教学优势

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将个性化教学法做到实践化,即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应用个性化教学,充分的突出个性化教学的优势,从而保证物理课堂变得丰富有趣,针对每一名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别,针对每组的特点进行授课,这样就会均衡发展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学生自身的优势得以发挥,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意识,自主思考能力,通过这样个性化分组教学的方法,教师可以更好的掌握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模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

2、教学重点明确化、凸显个性化教学特点

初中物理教师要争取区分知识内容的轻重,即将重点与非重点知识合理的划分,明确的传授给学生,不能要求学生掌握全部的知识内容,这样的范围性的授课,是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物理知识的。教师应该利用个性化教学的特点,将教学重点分为不同的层次,把重点知识串联起来,设定为特殊的问题,从而考验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针对每组或者每名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让学生在掌握重点知识内容的同时,获得更多学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是学生物理知识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的入门时期,所以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物理知识水平的发挥和学习。而个性化教学就是主张因材施教,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将教学模式转变为服务性教学体制,从而让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树立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意识,使得学生在个性化教学课堂中,体验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保证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篇(1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rogress,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all sorts of problems emerge in endlessly. For individual, often faces tough choices; For the organization, hope the inheritance forever. In the daily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process, there are many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 Expanding training project of one of the blind can promote people very good array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Keywords: team decision, training, blind array

中图分类号:D03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荷伯特.A.西蒙(Herbert.A.Simon)曾经对管理下过这样的定义:管理就是决策。这个定义说明了决策在组织活动中的普遍性与重要性。当今社会充满竞争、压力与变数,每个组织随时面临各种情况,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组织的命运,并主导其生存与发展。

一、群体决策

(一)群体决策简介

决策的本质就是做一个决定。从管理学的角度解释,决策是为实现特定目标,借助特定的科学手段和方法,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并组织实施的全部过程。

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整体过程。其中,参与决策的人组成了决策群体。

(二)群体决策的利弊

1.群体决策的优势

群体决策是一种出色的工具,尤其在信息收集的深度和广度上优势极为突出。如果群体成员背景不同,一般能想出更多的办法,做出更深刻的分析。当最终决策时,也会得到更多的支持,进而有更多成员执行这项决策。

2.群体决策的劣势

群体决策的优势常被一些不利因素抵消,如群体决策会浪费时间,容易引起内部冲突,令群体成员感到从众的压力等。

(三)群体决策的方式

群体决策技术有以下几种:互动群体、头脑风暴、名义小组技术、电子会议。

在以上几种技术手段中,头脑风暴以社会压力小、资金成本低、潜在的人际冲突少、任务导向高和群体内聚力强等特点,为人们所广泛使用。

二、盲阵

“盲阵”是一个指导参与者如何进行有效群体决策的体验式培训项目。

在盲阵项目进行过程中,所有参与者都需要戴好眼罩,不得偷看。项目的要求为用给定的工具(打有结的缠在一起的2—3段绳子)做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在项目结束时,所有参与者需要相对均匀的站在正方形的四条边上。

项目开始时,参与者往往会发生激烈的争吵,在没有充分了解绳子情况的前提条件下,就马上开始制定计划并采取行动。结果就是最终希望做成的正方形却成了菱形、梯形、不规则四边形等形状。不能达成任务要求,主要的原因在于缺少有效的团队管理和决策方法。

在该项目中,围绕了解绳子的情况及如何有效形成正方形,造成人与人、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冲突,很难形成统一方案,因此无法完成规定目标。项目的具体实施,立体地将群体决策的各种情况形象地展现出来,便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群体决策的各个方面。

三、“盲阵”项目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群体决策的有效方法—头脑风暴法

我们常以民主集中的方式开展讨论会,以及一些日常工作会议。遗憾的是,成员间常由于意见不一致而发生激烈的争执,最后无果而终。既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盲阵项目完成过程中,也出现同样的问题。在项目进行前半段,往往以杂乱无章、思维混乱、无结果的讨论而告终。尽管有人了解头脑风暴法,但是因为忽略一些重要环节而影响使用效果。

头脑风暴法的操作程序为:

1.准备阶段

此阶段的目的在于帮助与会人员做好充分准备。

负责人应事先对所议问题进行研究,厘清实质,找到关键,设定目标。同时,应选定参加会议的人员数目,一般以5—10人为宜。然后,将会议时间、地点、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供参考的资料、设想和需要达到的目标等事宜一并提前通知与会人员,让大家做好充分准备。

2.热身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祥和的氛围,使大家得以放松,进入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

负责人先说明会议的规则,然后随意谈论写有趣的话题,让大家的思维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之后,负责人向队员简洁明确地介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了使大家的表述更具条理性,能够清晰阐释新思路,要记录所有人的发言,并及时整理发言记录。通过对记录的整理和归纳,找出富有创意的见解,以及具有启发性的表述,为下一阶段的畅谈提供参考。

3.畅谈阶段

畅谈是头脑风暴法的创意阶段。为了使大家能够畅所欲言,负责人需要制订相应规则:

(1)不要私下交谈,以免分散注意力。

(2)不要妨碍及评论他人发言,每人只谈论自身想法。

(3)发表见解时要简单明了,一次发言只谈一种见解。

所有成员自由发言,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使彼此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要及时整理会议记录以备查。

4.筛选阶段

此阶段的目的在于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方法进行实施。

在会议结束后的一二天内,负责人需了解与会者会后的想法和思路,以补充完善会议记录。然后将想法整理成若干方案,再依据可识别性、创新性、可实施性等指标进行筛选。经过反复比较和优中择优,最后确定1—3个最佳方案。

(二)影响群体做出正确决策的因素

1.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在盲阵项目中,具体表现为某一队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站在旁边,没有任何参与的想法,被其他队员任意支配。

2.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指由于队员期望成为一个受欢迎,合群的成员,因此,往往不会提出不同意见,一般保持沉默,或随意符合。正确意见可能得不到有效表达。

在盲阵项目中,具体表现为队员有参与的愿望,积极进行思考,拥有个人见解,并小声地向周围熟人表述自己的想法。然而,当想法得不到认同时,会不再申明,转而按照其他队员的方法实施操作。

3.意气之争

在群体决策时,由于某一成员,尤其是主要领导在自己的意见被其它成员质询或否定时,不能从组织发展的角度思考,而是片面狭隘地认为这是不给自己面子,没留台阶,影响个人威信和他人崇敬因而固持己见,并把个人的颜面置于群体发现最佳决策之上,使单纯的不同意见的“是非之争”转变成个人情感上的“意气之争”。

在盲阵项目中,具体表现为当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队员会以激烈的言辞表达不满,以声音压倒对方,甚至引发激烈的争吵。

拓展训练项目——盲阵能够很好将群体决策的过程,以游戏的形式全面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生动形象的案例。盲阵项目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该项目能够克服理论学习枯燥、抽象与间接的缺陷。另一方面,所有成员能够参与其中,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认识理解,并掌握群体决策的基本程序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篇(11)

[3] 林春田,唐雷. 借鉴手机报创办高校短信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0(2):101-103.

[4] 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 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9):34-48.

[5] 高春玲.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PK[J].图书情报工作,2011(5):63-66.

[6] 陈茫,周力青. 基于WAP2.0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应用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0(8):52-56.

[7] 佚名. 报告称iOS和Android占移动市场91%份额[EB/OL].[2012-04-05]..

[8] 朱雯晶,张磊,王晔斌,等.图书馆手机客户端的探索实践[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5):13-19.

[9] 茆意宏,吴政,黄水清.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3-6.

[10] 马爱芳,杨国美.我国高校图书馆手机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以“211 工程”院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87-90.

[11] 张文彦, 刘钟美, 张瑞贤. 美国手机图书馆的发展概况[J]. 图书馆建设,2009(11):96-98.

[12] 吴政.通用手机图书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1):98-104.

[13] 贺利娜,李源,田增山.基于J2ME和J2EE的手机图书馆研究与设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2):63-66.

[14] 丁夷,金永贤.基于Struts+ Spring+ Hibernate 框架的手机图书馆服务系统[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77-82.

[15] 王泽贤.手机图书馆系统与ILASII集成接口的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5):89-92.

[16] 方玮,张成昱,窦天芳.基于资源整合的手机图书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9(6):76-80.

[17] 姜海峰.移动图书馆的兴起和解决方案[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6):12-15.

[18] 卢向华,姬晓辉.基于J2ME 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设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6):38-41.

[19] 曾莉.大学图书馆移动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 图书情报工作,2011(5):72-74.

[20] 曾瑞,赵跃龙.基于WAP技术的移动图书馆研究与设计[J].图书情报工作,2009(21):106-109.

[21] 孙丽霞.3G 技术下移动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探究[J].情报科学,2010(10):1484-1486.

[22] 黄志景.3G时代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新契机―手机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功能的进化[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3):38-41.

[23] 师晓青,谢军红.基于3G 的智能手机移动图书馆创新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