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价值观调研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1.1对象选取819名大学生,采用分层抽样,兼顾不同学校、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等自然情况进行调查。其中男生335人,女生484人;文史类313人,理工类475人,其他31人;农村511人,城市190人,其他118人;一年级220人,二年级255人,三年级225人,四年级119人。
1.2材料采用根据牛春娟编制的西南民族教育价值观问卷修订而成的自编大学生教育价值观问卷。该问卷共20个项目,包括教育效用、家庭荣誉、个人发展和文化传承4个维度,采用Likert5点量表形式:A-完全不同意(记1分);B-不大同意(记2分);C-难以确定(记3分);D-比较同意(记4分);E-完全同意(记5分)。其中第3、5、7、12、14题题意为否定,其计分方式相反,10和20与11和17题为2对测谎题,4个维度及总问卷均分≥3分表示大学生对教育价值观持正向认识。该问卷效度系数在0.70-0.90之间,表明其评定结果具有较高的真实性。
1.3程序采取团体测验的方式将900份问卷统一发给学生,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以不记名的方式答题,完成时间大约15分钟。回收863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再根据测谎题去掉废卷(2对测谎题全答错则认为其问卷作废),剩余819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测验结果分别以性别、专业、城乡、年级为自变量,以4个维度及总问卷均分为因变量进行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和Excel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大学生教育价值观的整体状况以大学生在教育价值观问卷各维度及总问卷上的平均分和标准差作为指标来考察其教育价值观状况。从问卷总体上看,大学生在教育价值观问卷上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在各维度上的教育价值观得分依次为:教育效用>文化传承>个人发展>家庭荣誉。
2.2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以男、女生在教育价值观问卷上的得分作为指标来考察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从表2可以看出,男、女生在教育效用上的得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说明女生在教育效用上明显高于男生,其他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2.3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以文科生、理科生在教育价值观问卷上的得分作为指标来考察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从表3可以看出,文科生、理科生在家庭荣誉和总问卷上的得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说明文科生的教育价值观总体高于理科生,且在家庭荣誉和总问卷上明显高于理科生。
2.4城乡大学生教育价值观的比较以城市和农村学生在教育价值观问卷上的得分作为指标来考察城乡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从表4可以看出,城市和农村大学生在教育效用上的得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说明农村学生在教育效用上明显高于城市学生,其他不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2.5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以四个年级大学生在教育价值观问卷上的得分作为指标来考察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见表5和表6。从表5可以看出,四个年级大学生在教育价值观问卷上的得分除个人发展外都具有统计学显著性。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各年级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需要进行LSD检验,见表6。由表6可以发现:①在教育效用上,大一学生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大二和大三学生无统计学显著性,大二和大三学生都明显高于大四学生;②在家庭荣誉上,大一学生明显高于大二学生、而低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大二学生明显低于大三和大四学生,大三学生明显低于大四学生;③在个人发展上,四个年级大学生在教育价值观问卷上的得分无统计学显著性;④在文化传承上,大一学生明显高于大二和大四学生,大二学生明显低于大三学生,大三学生明显高于大四学生;⑤在总问卷上,大一学生明显高于大二和大四学生,大二学生明显低于大三学生,大三学生明显高于大四学生。结合表5和表6可以看出,大一和大三学生在教育价值观问卷的得分总体上明显高于大二和大四学生。
3讨论
3.1大学生教育价值观的总体特征此次测查发现,大学生在教育价值观问卷上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表明大学生对教育价值观还是有一定的正向认识。大学生在各维度上的教育价值观得分依次为:教育效用>文化传承>个人发展>家庭荣誉,其中教育效用的均数最高,而家庭荣誉的均数水平要明显低于其他几个维度的均数水平。这与牛春娟等的研究相一致,表明大学生对教育的认知是正确的,认为接受教育是重要的,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持肯定和积极的态度;相对而言,大学生认为高等教育给家庭带来荣誉这种无形的精神满足上更看重教育能为自己的生活、前途带来更实际、更具体的改变,他们求知、求学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3.2大学生教育价值观的性别差异女生在教育效用上明显高于男生,表明女生比男生对读书、接受教育有正确的认知。原因可能是因为随着学历的提高,对待接受教育给她们的生活、观念带来的转变,再加上和自己同龄但是没有接受到高等教育的女性相比,自己的工作、生活存在质的差异,更加肯定了读书有用的认知。已有的相关研究也得出了与本研究相似的结论。王萍等在大学生知识价值观的实证研究中得出性别在知识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女生比男生更加注重知识的社会价值和对个体自我发展的价值。
3.3大学生教育价值观的专业差异由于知识结构和专业兴趣的不同,文科生、理科生在教育价值观上有一定差别,这次调查表明文科生的教育价值观总体高于理科生,因为文科生历来重视对社会背景知识的把握,注重宏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学科知识的影响;相对来说,理科生的研究领域则要狭窄和微观一些。因此,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加关注教育价值。
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高校学生干部是广大青年中的骨干,他们能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起到模范作用,将对高校及社会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影响。
一、调查对象及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80份。被调查者包括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其中学生干部比例为28%,包括校团委、学生会、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各班班委等学生干部,非学生干部比例为72%。调查对象涵盖大一到大四共四个年级,各年级段分布较平衡,调查结果具有体现性。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干部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承载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各高校一直都重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但调查发现,学生干部对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程度较浅,其表率作用也较弱。
(二)学生干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调查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具化。学生干部在遵循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到身边的其他学生。
1.爱国方面践行情况
爱国是个人对祖国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是根植于公民内心深处的强大凝聚力。大学生只有热爱国家,才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调查发现,学生干部关注国家大事的比例高于非学生干部,但经常关注比例较少。
2.敬业方面践行情况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学生干部首先还是学生,学习是其第一要务。调查发现,学生干部学习成绩总体较好,但优秀率较低;工作上,存在以个人利益为重的现象。
3.诚信方面践行情况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道。学生干部更应发挥好诚信做人的榜样作用,在工作中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但调查发现,学生干部当中存在旷课、考试作弊等诚信缺失的问题。
4.友善方面践行情况
友善强调人与人应互相尊重、关心、帮助、和睦、友好,形成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学生干部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工作的开展。调查发现,学生干部在乐于助人、友善待人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学生干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
学生干部价值观的形成易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应通过各种课程和活动加强学生干部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三、调查总结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干部在核心价值观个人行为层面的践行情况总体较好,但存在不足之处。高校要加强学生干部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有担当的优秀学生干部。
(一)提高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勇于担当
1.爱读,善于学习。高校要培养学生干部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调查发现,学生干部的政治素养较弱,表现在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较低。因此,高校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开展新闻大讨论等活动。
2.辨听,去伪存真,不信谣。现如今,各种不良思想借助网络等途径传播,影响了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所以高校要培养学生干部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学会坚决抵制各种落后和腐朽思想。
3.能说,深入宣传,加强舆论建设。高校要创新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方式。可以利用QQ、微信等建立学生干部群,经常组织学生干部开展交流讨论,以轻松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增强趣味性。
4.常写,善于分析和总结。可通过开展学生干部之间的分享会等方式,让学生干部相互总结经验,共同进步。
(二)夯实学生干部的群众基础,乐于服务
1.增强服务意识。大部分学生干部在敬业和友善方面表现较好,具备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优秀品质。但部分学生干部不能处理好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服务意识较弱。高校要培养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使其明白学生工作的根基在学生,血脉在学生,力量同样在学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强化服务本领。学生干部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不足。部分学生干部在处理工作冲突时,不善于抓主要矛盾,导致工作效率较低。还有部分学生干部缺乏群众基础,导致其他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所以,学生干部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培养良好的群众基础,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培养学生干部的先进意识,敢为人先
1.严把选拔机制。在选拔学生干部时,要看其动机是否纯正。一定要坚持原则,把握标准,采用选举、自荐等多种方式进行选拔[2]。比如可在正式任用前设置培养考察期,由教和同学进行考察,规范学生干部的行为。
2.强化管理监督。高校要明确“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违纪乃至腐败”。学生干部可以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服务同学,也可以利用权力,拉帮结派,甚至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3]。因此,学生干部工作的开展须集体讨论决策,做到公开和透明。同时鼓励其他大学生发挥群众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
3.加强学生干部实践锻炼,学思结合,使学生干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总之,高校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大学生中起到积极的表率作用,更好地引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体育价值观;初中生
Key words: sports values;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244-02
1 研究问题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肩负着和谐社会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青少年的健康、体质与发展如何,将影响一代社会接班人。2011年9月公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肥胖发生率和视力不良率继续上升。面对不容乐观的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学校体育不断反思。这难道只与学校教育有关吗?更广泛的社会主体又应发挥怎样作用?
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对将来是否终生参与体育有直接影响,影响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否坚持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研究,关于江苏和连云港的研究内容更少。体育价值观研究更多的是理论分析。研究对象上偏重大学生而忽视中学生,方法上侧重于调查研究而忽视实地研究。此外,体育价值观研究内容相对松散,未能清晰界定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及其指标的构成。就地区而言,连云港地区学生的研究更少。因此,本课题对体育价值观界定和操作化的前提下,以连云港市连云区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和实证调研。
2 研究方法
采取调查研究的研究方式。在阅读文献和参照有关问
卷基础上,设计了有关中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问卷。
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系数为0.84,说明可信度很高。
在遵守抽样原理的基础上抽取了4所中学的调查对象360人并于2012年10月实施问卷调查。这4所中学来自2郊区的板桥中学、连云中学和2城区的西苑中学、东港中学。问卷收回352份,回收率达到97.8%。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个案访谈。总样本352人,男生190人,比例为54%,女生162人,比例46%;初二318人,比例90.3%。
3 研究结论
3.1 体育价值观的具体指标分析 根据有关研究文献,本研究设计了初中生体育价值观调查表,共设计了16个陈述,以测量初中生的体育价值观的现状,内容包括了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调节心理、加强人际交往、保持健美体型、娱乐等。按照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说不清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各分值相加除以人数得到一个初中生体育价值观平均等级得分。本文以初中生体育价值观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为主进行分析。
从表1看出,初中生的体育价值观具体指标的前十位分别是:身体好不需锻炼、有损健康、不很安全、对体育投资、消磨时光、表现自我、娱乐、健美、适应未来发展、促进学习。强身健体、提高自信心、令人心情舒畅三指标得分较低。
①对体育持否定态度。从排列的前三位来看,初中生对体育价值观持否定态度。因为他们是14岁左右的青少年,身体正在发育,器官健康,充满活力,能量无限;他们觉得自己身体很棒不需锻炼。尽管55%以上的同学喜欢体育,但他们人为体育运动有损健康,不安全。这是与他们的体育认知密切相关,也需要相关主体加强宣传、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体育观念。②对体育价值认识消极。体育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从前10位排名看,消极部分占了一半。这种状况出现原因很复杂,有学生自身原因,也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氛围,也与父母责任密切相关,更受整个社会风气的熏陶和渲染。③体育的生理价值未得到充分认识。体育最基本的是通过身体运动进行,因而体育的健身性、健康意义是最基本和最直接的。表现自我、交往、娱乐、促进学习等方面是基于体育的生理价值之上的。有研究显示,运动不仅对控制当下的青少年肥胖有显著效果,还对大脑发育、感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贾虹(1967- ),女,江苏无锡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孙若颖(1985- ),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师资处,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苏州21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求职行为及其指导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2011/03/092)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4-0101-02
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学者对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研究史。关于职业价值观的概念,于海波、张大均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较全面和操作性强的职业价值观定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它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而且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变化中所获得的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属于个性倾向范畴。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自身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对他们今后选择何种职业生活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不仅决定了他们的择业行为,而且对于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乃至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依据职业价值观问卷,选取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职业价值观进行测量,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以期能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做出良好的职业决策,提高学生职业行为的有效性。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分层取样,从江苏地区相关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抽取一部分在校学生,共发放问卷450份,实际回收428份,回收率为95.1%,筛除无效被试后,共获得有效问卷418份,有效率为97.7%。其中,男生346人,女生72人;独生子女222人,非独生子女196人;文科184人,理科234人。
2.研究工具。职业价值观量表采用吴铁雄等1994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全量表共有 49 个题目,7个分量表各有7个题目,采用六点计分,请受试者依据自己对各题的主观感受分别就“非常重要”“相当重要”“一般重要”“有些重要”“稍微重要”“不重要”等6个选项中,择其一作为答案。量表旨在协助受试者了解自己在“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两个领域,以及在“自我成长取向”“自我实现取向”“尊严取向”“社会互动取向”“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与经济取向”“安定与免于焦虑取向”及“休闲健康与交通取向”等7个工作价值观。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同质性信度为0.97,分半信度为0.92,表明数据稳定可信。
3.研究程序。以班级为单位,使用统一指导语进行团体施测。主试是接受过心理学专业培训的教师,试卷统一发放,在有效时间内做答,当场回收。使用统计软件SPSS18.0完成数据录入和相应的数据分析工作。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总体情况。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各分量表及总分上均处在较高的水平,对7个职业价值观的分量表得分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社会互动、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自我成长、尊严取向、休闲健康与交通取向、自我实现、安定与免于焦虑取向。(见表1)
[作者简介]谭明(1960-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杂志社社长、职业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编审,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方翰青(1968- ),男,江西崇仁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心理测量。(江苏 常州 213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心理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1SJB190001)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166-03
学界对于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大多围绕如何进行评价和进行职业选择这一核心内容展开。黄希庭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凌文辁则强调,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金盛华、李雪将职业价值观定义为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已有职业价值观研究关注职业选择、工作态度、职业行为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性别差异等方面的研究,并注重客位研究和主位研究的结合。新生代农民工是社会弱势群体,关乎他们的职业价值观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定量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用工单位制定用人决策,为各级劳动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此次研究采用金盛华、李雪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该量表由34个条目构成,其中包含16个项目4个维度的目的性职业价值观问卷,18个项目6个维度的手段性职业价值观问卷。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内隐的动机性标准;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外显的条件性标准。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影响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同一目的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达到。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5为“很重要”、4为“较重要”、3为“一般”、2为“较不重要”、1为“很不重要”。该量表的克龙巴赫α系数分别为0.80(目的性职业价值观问卷),0.86(手段性职业价值观问卷),0.89(总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2.研究对象。本研究对常州某些新生代农民工共随机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487份,有效问卷370份,有效回收率为75.98%。被试分布情况为:从性别的角度来看,男性155人,占41.89%,女性215人,占58.11%;从年龄的角度来看,16~22岁194人,占52.43%,23~27岁137人,占37.03%,28~32岁39人,占10.54%;从学历角度来看,初中级以下者101人,占27.29%,高中(职校、中专、技校)155人,占41.89%,大专及以上114,占30.81%;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者78人,占21.08%,未婚者289人,占78.11%,离异者3人,占0.81%;从工作年限的角度来看,一年及以下者95人,占25.68%,1~3年185人,占50%,4~8年75人,占20.27%,8年以上者15人,占4.05%。
3.数据处理。主要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
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各因子得分基本情况。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各个因子的均数及标准差分别是:“目的性职业价值观”3.4856±0.60547。其中“家庭维护”3.5638±0.89635,“地位追求” 3.2328±0.79889,“成就实现”3.8178±0.75008,“社会促进”3.2748±0.83235。“手段性职业价值观”3.4110±0.55913,其中“轻松稳定”3.0825±0.73508,“兴趣性格”3.3664±0.84081,“规范道德”3.6385±0.80165,“薪酬声望”3.0458±0.75997,“职业前景”3.8445±0.76745,“福利待遇”3.4884±0.80885。“职业价值观总量表”3.4461±0.52312。由这些数据资料可知,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均值为3.45,标准差为0.52;新生代农民工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均值为3.49,标准差为0.605;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均值为3.41,标准差为0.56。各因子分由高到低排列为:职业前景、成就实现、规范道德、家庭维护、福利待遇、兴趣性格、社会促进、地位追求、轻松稳定、薪酬声望。
2.人口学业变量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第一,性别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在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分量表均分上,男性为3.33±0.56,女性为3.47±0.55(t=-2.239,p=0.026),男女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在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方面的均分显著高于男性。而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分量表及总量表均分上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福利待遇
因子均分上,男性3.34±0.79,女性3.60±0.81,(t=-3.035,p=0.003)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新生代农民工。其他因子均分之间不存在性别差异。
第二,学历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由表1可知,学历在对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兴趣性格、职业前景的影响显著。学历对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手段性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总体均具有显著性影响。
经事后q检验发现,在“家庭维护”“地位追求”“兴趣性格”“职业前景”因子上,“大专及以上”学历组得分显著地高于其他两个学历组,而且其他两组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成就实现”因子上,“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得分显著地高于其他两个学历组,而“高中”学历者得分则显著地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总分”都体现共同的特征,即“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得分显著地高于另两个学历组,而且其他两组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三,婚姻状况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由于离异者人数太少,不具有统计分析意义,该组数据舍弃不计。在地位追求因子均分上,已婚者3.406±0.741,3.181±0.810,(t=2.222,p=0.027);在薪酬声望因子均分上,已婚者3.197±0.672,2.997±0.778,(t=2.063,p=0.040),可见,婚姻状况对地位追求、薪酬声望有显著影响,“已婚者”得分都显著地高于“未婚者”。
第四,年龄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由168页表2可知,年龄对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家庭维护、地位追求、薪酬声望有显著影响。
经事后q检验发现,在“家庭维护”“地位追求”因子上,“28~33岁”组得分显著地高于“22~27岁”组和“16~21岁”组,而“22~27岁”组得分则显著地高于“16~21岁”组;在“薪酬声望”因子上,“28~33岁”组和“22~27岁”组得分显著地高于“16~21岁”组,其他组别得分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分量表上,“28~33岁”组得分显著地高于“22~27岁”组和“16~21岁”组,“22~27岁”组和“16~21岁”组之间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分析讨论
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总体状况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各因子分由高到低排列为:职业前景、成就实现、规范道德、家庭维护、福利待遇、兴趣性格、社会促进、地位追求、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结论,和郑全全、王宏伟等前人的研究结果有很大的不同。本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最看重的因素是职业前景,然后依次是成就实现、规范道德、家庭维护,福利待遇和薪酬声望则排在第五和第十位。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进步,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价值观方面,更注重自己的职业前程,寻求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而薪酬福利不再是他们重点考虑的因素。由此,我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由功利性价值取向逐步转向为非功利性价值取向,即越来越注重内在精神追求。
2.性别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分量表和“福利待遇”因子上,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得分显著高于男性新生代农民工,说明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选择和评价职业时,比男性新生代农民工更看重福利待遇。这和前人的研究结果完全相反。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男女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基本一致,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也许更注重同工同酬,追求经济独立,以此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谋求更高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
3.学历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学历在对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兴趣性格、职业前景的影响显著。学历越高,这几方面职业价值观的水平也越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注重事业的发展,追求职业成就感,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注重自己的职业前程,注重内在价值和社会声望,希望通过获得成就体现自身价值,而且他们也更愿意担当家庭的责任,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与从事的职业岗位相统一。此外,高层次的学校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有较大影响,因此,对于学历层次较低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进行学历补偿教育、岗位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其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其更高层次的职业心理需要得以满足。
4.婚姻状况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位追求、薪酬声望两个因子上,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得分显著高于未婚的新生代农民工。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重担,经济负担是未婚者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就不难理解已婚者对于“薪酬声望”的渴望和追求。社会地位是人们衡量配偶、选择婚姻的重要标准,“围墙”内的男女都试图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能带来经济上更大的实惠,还能带来更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感,从而使得自己的家庭生活更幸福,夫妻关系更和谐。
5.年龄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对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家庭维护、地位追求、薪酬声望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家庭责任感越强,对地位追求、薪酬声望就越看重。新生代农民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他们的社会阅历和个人经验往往比较贫乏,在择业时往往比较理想化,更愿意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担负起来自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责任,残酷的社会经历、城市体验也使他们趋于现实和追求稳定,在职业价值观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理想变得更加讲求实际。
新生代农民工并不是被动的教育培训接受者,在接受他人服务和向他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他们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发展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主动抗衡社会对他们的排斥。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推进。第一,开展职业教育,使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端正就业思想,正确进行职业生涯自我设计,处理好个人职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同时,企业要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核心技能,以提高其职业竞争力。第二,采取激励措施,调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新生代农民工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发展能力,帮助他们充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建立公平、合理的绩效薪酬体系和福利制度。采用弹性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乐趣。第三,提倡属地培训,共建学习型社会。
[参考文献]
[1]黄雪娜.职业价值观研究述评与反思[J].学习与探索,2011(2).
[2]金盛华,李雪.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手段与目的[J].心理学报,2005(5).
价值观是人类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对个人的行为及其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职业价值观(work values)是个人追求与职业有关的目标,以及在从事工作时所追求的职业特质或属性。黄希庭等〔i7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价值观既表现在人们的择业观上,也表现在具体的工作态度上。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职业价值观与个体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和道德判断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影响到工作绩效。因此,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组织,了解其职业价值观,并尽可能保证职业价值观与工作的匹配,将有利于个体和组织的良好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药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取向和特点,以便为药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塑造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复旦大学药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问卷调查。共发放职业价值观量表78份,回收67份,回收率85. 90%。有效问卷67份,有彭率100 %。应用excel软件将问卷表数据录人,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宁维卫修订过的萨巾〔( Super)职业价值观量表[’〕( Work Values Inventory简称WVI),修订后的量表既适用于在职人员,也适用于学生。萨帕将职业价值观分成3个维度,即内在价值(与职业本身性质有关的因素)、外在价值(与职业本身性质无关的因素)和外在报酬(在职业活动中能获得某种满足的因素),每个维度下又组分为若干个价值尺度,共有巧个。它们的含义分另L是:“生活方式”指希望工作能带来消遣、休息或享受的生活方式;“经济报酬”指希望通过工作获得优厚的报酬;“成就”指不断完成自己的目标;“工作环境”指希望有优越的工作条件;“同事关系”指希望与同事的相处感到愉快;“独立性”指工作时不受他人的干扰;“变动性”指希望工作内容丰富多彩;“利他主义”指希望工作能为大众谋利;“创造性”指希望工作能不断产生新想法和新东西;“声誉”指希望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监督关系”指希望与上级容易相处;“安全性”指希望工作稳定;“美感”指希望工作能追求美的东西,得到美的享受;“智力激发”指希望工作中充满困难和挑战;“管理”指希望通过工作能获得对人、事的支配权。每个价值尺度都通过四个问题来测量,共60题。测量采用五级评分法,分别为“很重要”分、“较重要”4分、“不能确定”3分、“不重要”2分、“极不重要”1分。
2结果与分析
2.1药学生职业价值尺度得分的总体情况67份有效问卷中,男生34人,占51%,女生33人占49 %;上海学生29人,占57%,外地学生38人,占43 %。按照平均分排序,药学生最为看重的工作价值是生活方式、经济报酬和成就等,各价值尺度的重视程度如表1所示。按价值维度打分,内在价值平均得分14. 89分,外在价值15. 36分,外在报酬15. 61分。
由表1看出,在得分排序最高的5项价值尺度中,除“成就”属于内在价值外,“生活方式”、“经济报酬”、“工作环境”、“同事关系”均属于外在价值或外在报酬。说明药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高于内在价值。
2. 2职业价值取向受社会宏观文化的强大影响本研究与杨慧[2〕对华中科技大学201位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进行了比较(见表2),表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重视“生活方式”、“经济报酬”、“成就”、“同事关系”等价值。这说明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社会宏观文化具有强大的整合同化能力,其他影响职业价值观的因素只在有限范围内产生作用。
3讨论
3.1大学生正处在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期,其职业价值观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药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主要受宏观社会文化的影响,但是,专业教育亦有不可忽略的影响。郑伦仁等〔’〕曾对全国14所高校1 044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文科生和理科生职业价值观尺度的重要性顺序显著相关,但在某些尺度上具有显著差异,如文科生对美感和成就的评价高于理科生,理工科大学生对变动性的评定高于文科大学生。孟续铎〔4〕2006年对北京地区25所大学425名应届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调查发现,不同专业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的某些因素上有显著差异,如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看重工作的自由性和经济报酬,法哲类大学生则对社会声望与地位特别看重。
3. 2药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外在价值高于内在价值的倾向,可能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有关现实生活表明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对职业行为具有不同影响,西方学者研究发现,有外在动机倾向的个体在工作雇佣期有如下表现:偶然性习得比较粗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降低;得到的知识比较粗糙;比较急躁、刻板;需要打破工作定势时的固化思想较高;在变化的工作中创造力较低。此外,有外在动机倾向的人,经常是服从权威的,或想得到奖赏的;而有内在动机倾向的人,经常是独立的,不迷信特权的,自信的。曹娟I进行的教师的职业需要与教学成效的相关研究发现,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注重职业的内在价值。因此,帮助药学生发掘职业的内在价值,将职业与兴趣、能力相结合,将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潜力。
3. 3通用职业价值观量表可能无法满足药学生核
A survey on sex valu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EI Hanbing, WANG Hui
Baotou Medical College, Inner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ermongolia 014010, China
【Abstract】Sex value,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value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tudy and life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the rapid growing information era with all sorts of sex conception entering into the society, it becomes even necessary to have sex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made a survey on college students' sex value and proposed some viewpoints concerning sex value instruction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collected data.
【Key words】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Sex value; Survey
引言
性是人的一个基本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性,人既是性的产物,也是性的实践者。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它既要受到人类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的支配,又要受到人类文化和道德发展的制约。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发育的青春后期和性心理发展的恋爱期,他们的性生理和性心理发育都趋于成熟,对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今互联网及各种媒体高度发达,各种性观念充斥社会,特别是西方性自由、性放纵思想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性价值观。潘绥铭认为性价值观是指人对自身和他人的性活动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性活动包括,也包括非直接肉体接触,但仍以获得或性感受为目标的行为。性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关系到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与进步。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性价值观的调查研究显得格外重要,这为如何采取正确方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的性价值观提供了依据。
1 研究方法
笔者对包头市三所大学在校大学生作了一次有关大学生性价值观的现状社会调查。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形式。
1.1 样本抽取本调查从2010年3月开始,2010年5月完成,采取调查问卷形式,随机选取包头市三所高校的在校学生500名,抽取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大二、大三为主,男女生比例为1:1。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2份,有效回收率96.4%。
1.2 调查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形式。调查问卷涉及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大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概况、大学生对学生发生的看法、大学生关于性与婚姻的关系等问题。
2 当代大学生性价值观现状
本研究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性价值观现状作如下概括。
2.1 大学生对性基本知识了解概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23.77%的学生经常有性冲动,有49.06%的学生偶尔有性冲动,有10.75%的学生没有性冲动,有16.42%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性冲动。当有性冲动时,有37.88%的学生采取转移注意力,有12.69%采取压抑,有34.81%的学生采取性,有7.88%的学生选择发生,有6.73%的学生选择其它。
2.2 大学生恋爱及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有32.35%的学生曾经谈过恋爱,有44.12%的学生正在谈恋爱,有5.88%有过单相思,17.65%的学生没有经历过恋爱。
有23.76%的学生与异性的关系是一般朋友,22.77%的学生与异性有过约会,24.75%的学生与异性有过接吻的行为,8.91%的学生与异性有的行为,9.90%的学生与异性发生过,有9.90%的学生与异性同居。
2.3 大学生对学生的看法
关于性观念问题,有16.35%的学生认为自己很传统,35.58%的学生认为自己较传统,31.73%的学生认为自己处于中间状态,15.38%的学生认为自己较开放,0.96%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开放。关于婚前的“童贞”问题,有33.33%的学生认为对女性很重要,对男性无所谓,0.98%的学生认为对男性很重要,对女性无所谓,51.96%的学生认为对男女都很重要,13.73%的学生认为对男女都无所谓。关于爱情与性的关系问题,有4.95%的学生认为有爱而无性,65.35%的学生认为先有爱后有性,27.72%的学生认为爱和性可同时产生,1.98%的学生认为先有性才会有爱,没有学生认为最好有性而无爱。关于与发生性关系的异性结婚的可能性是多少的问题,有11.11%认为没有,26.26%的学生认为是40%,24.25%的学生认为是60%,24.24%的学生认为是80%,14.14%的学生认为是100%。关于与异性发生的最大障碍问题,有21.85%的学生选择怕被同学知道,23.84%的学生选择怕被家长知道,12.58%的学生选择怕被老师知道,25.17%的学生选择缺少金钱,16.56%的学生选择有罪恶感。关于是否会影响到学习的问题,有26.73%的学生认为会,有50.50%的学生认为不会,22.77%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关于是否会影响到以后的婚姻生活的问题,有29.70%的学生认为会,37.62%的学生认为不会,32.67%的学生选择不知道。关于如何评价有过的同学的问题,有3.96%的学生表示支持,6.88%的学生表示鄙视,38.12%的学生表示理解宽容,51.0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3 结论与思考
3.1 多元性价值观的相互碰撞及其引发的矛盾心理
从宋代开始中国人性观念变得越来越否定、压抑。中国人在性问题上,历来是暖昧的,是谈性色变的,所以,性在我国传统的文化中,一直处于含糊、不明朗、彼此心照不宣的状态。但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当代大学生接触多元文化信息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一代都要高,这一方面,开拓了他们的眼界,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另一方面,也对他们传统价值观包括性价值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使当代大学生性价值观的形成既受到东方否定、压抑性文化的影响,又受到西方近代性解放思潮的冲击。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是中西文化相互冲击、相互碰撞的产物和必然结果。选择“性解放”还是“性保守”,或是折中,当代大学生必须面临选择。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性价值观处于矛盾之中。例如:11.11%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可能与发生性关系的异性结婚,只有14.14%的学生认为自己会100%与发生性关系的异性结婚,而且38.12%的学生表示对有过的学生表示理解宽容,51.04%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这些都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性“解放”的渴望与肯定;另一方面,16.56%的学生表示与异性发生性关系最大的障碍是罪恶感,23.84%的学生认为与异性发生性关系最大障碍是家长,51.96%的学生认为婚前“童贞”对男女都很重要,这些又体现了传统性观念对于大学生性价值观的影响。
3.2 客观、理智的认识和评价大学生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已经是成年人,渴望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得到性的满足,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大学生的不应该遭受过多的指责和批评;另一方面,他们还没有完成学业,没有经济基础,思想观念还处在不稳定期,从这个角度看大学生的应该更加的慎重,因此,大学生受到了社会、学校、家庭的广泛关注。那么,我们――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如何认识和评价大学生的呢?笔者认为:
首先,我们应该对大学生表示理解与宽容。毕竟,性是人的一个基本需要,人类的繁衍生息离不开性,人类的社会生活也离不开性。性的满足作为评价人是否幸福的指标,是任何成年人都有权利获得和享受的,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从对人性的关爱角度予以理解和宽容。
其次,在我们为大学生的表示理解和宽容的同时,也要让大学生明确理解不等于支持。一方面,我们要为已经有过的学生解除心结,消除他们的罪恶感,因为在这次调查过程中发现,有23.84%的学生认为与异性发生关系的障碍是怕被父母知道,有12.58%的学生怕被老师知道,有16.56%的学生有罪恶感。因此,为了使这些学生能够安全的渡过后的心理障碍期,使其以后的学习、生活不受影响,我们必须理解和宽容这些学生。另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的使大学生认识到大学生的不良后果,例如,会分散学习精力,意外怀孕对女生身心带来的巨大伤害等等,使他们更加理智的对待问题,尽量减少大学生对他们造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
3.3 对大学生性价值观进行积极的、有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由于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对问题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性价值观教育应该采取更多的引导手段。采取家庭配合、学校主导、社会影响的方式。
首先,性生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性生理知识教育内容比较广泛,包括解剖学知识、卫生常识、、遗精、月经紊乱、避孕等问题;男女性别的心理差异和男女性社会角色的特征;障碍的表现、医治与预防的知识以及遗传与优生问题等等。通过这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性知识,既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对异性的神秘感与好奇心,有效地消除由性生理的变化而带来的紧张与不安情绪,为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又可以减少大学生由于性知识缺乏而造成的身体伤害。
其次,性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也可以看的教育。要让大学生理解性不仅是为了生理的需要,同时也是情感的需要,是爱的表达方式之一。性与爱是不能分割的,不能为了释放自己的性冲动而去伤害其他人。有性无爱是错误的观念,同时有爱无性也是不正确的,在调查中发现有4.95%的学生认为应该有爱而无性。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异性,正确对待,正确对待性与爱的关系。
一个人的价值观指导着他的行为,只有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大学生的才可能更加健康。国外的性教育也表明了,仅仅教授学生性知识,并不能达到性教育的目的,一定要注重价值观的教育,这才是更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明.性教育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
2 潘绥铭,曾静.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与[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2.
3 郑连斌,等.当代大学生性观念调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0,(4):36-4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设施的增加,压力管道的使用数量在不断扩大。压力管道是一种特种承压设备,广泛用于工业的生产中,由于工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工业用压力管道在施工方面的难度和用材方面的复杂性。在压力管道中,特别是工业管道作为工艺流体输送系统,其输送的介质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压及强腐蚀性等特点。一旦由于管道材料有缺陷、结构强度或致密性存在问题而发生泄漏,就会引起火灾、爆炸、中毒以及其他人体伤害等事故,严重危害人的生命和装置系统的安全,因此为保证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就要做好压力管道安装检验工作。
在压力管道安装检验中支吊架、管卡等附属设施,虽然使用的数量不是很大,但作为压力管道的附件,对于其正常运行也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压力管道支吊架随着运行时间的变长,会出现一下诸多异常、损坏以及失效情况:材料长期高温运行产生蠕变或应力松弛,管系应力重新分布;支吊架安装或设计缺陷导致支吊架承载发生改变;运行时支吊架外表面变形或腐蚀;剧烈冲击或振动使支吊架发生疲劳损伤;弹簧性能下降或失效。这些情况都会改变管系受力和支吊架承载的分配,加大部分管段的局部变形,使得管系的局部应力增大甚至超过管材的基本许用应力。此外,与管道相连的设备接口处推力和力矩也会大幅度提高,造成管道局部和设备接口处损坏失效,进而缩短管道剩余寿命,影响企业安全生产。
1. 压力管道支吊架的分类
首先要明确支吊架最基本的定义,管道支吊架是用以承受管道载荷,限制管道位移,控制管道振动,并将载荷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分为两大类,支架和吊架:从下面支撑管道,其构件主要受压的为支架;从上方悬吊管道,其构件主要受拉的为吊架。按照管道支吊架的主要功能,可将其分为三大类:承受管道载荷的,限制管道位移的和控制管道振动的。承受管道载荷的有:恒力支吊架、变力弹簧支吊架、刚性吊架、滑动支架、滚动支吊架;限制管道位移的有:导向装置、限位装置、固定支架;控制管道振动的有:减震装置、阻尼装置。而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的支吊架的构件同时承受拉伸和压缩载荷。这就在设计选型的时候就要综合分析管道运行工况、支吊架的受力情况,做出应力分析,选择合适的支吊架与安放位置,才能从源头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常见一些支吊架的如图 1、图 2。
1.1 弹簧支吊架
弹簧支吊架的工作原理:当管道的支吊点有垂直方向的热位移时,如果采用刚性支吊架,对向上热位移的支吊点,热态荷重就会大幅度下降,甚至悬空不吃力;而对向下热位移的支吊点,不但承受上位移支吊架的转移荷重,而且要承受较大的限位作用产生的管道热胀推力或力矩。这时支吊架本身和管道应力(包括自重一次应力和热胀二次应力)产生相应的有害影响。因此,有垂直方向热位移的支吊点,除了专门设置的限位刚吊外,一般应选用弹属于支上架,弹簧支吊架便是其中一种。
弹簧表面不应有裂纹、折送、分层、过烧等缺陷。弹簧材料应满足 60SizMnA钢技术条件。弹簧两端应有不少于 3/4 圈的拼紧圈。两端应磨平,磨平部分不少于圆周的 3/4。弹簧的节距应均匀,且在最大压缩值范围内,弹簧的工作圈不得相碰。弹簧为两个端面应与轴线垂直,弹簧倾斜量不应超过自由高度为2%。弹簧在最大允许荷重范围内,其荷重与标准荷重的偏差,不应超过±10%。
弹簧应有出厂合格证件。用于主蒸汽、再热蒸汽、主给水管上的弹簧,安装前应进行刚度测定。必要明作全压缩试验:弹簧压缩到极限状态保持 5 分钟;卸去载荷后,永久变形量不得超过原自由高度的 2%;如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全压缩试验,两次试验的总永久变形量不得超过原自由高度的 3%。
1.2 恒力吊架
弹簧支吊架的荷重是随位移发生变化的,热位移量越大,荷量变化也越大。恒力吊架的荷重是不随热位变化而保持恒定(或变化极小)。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支吊架的工作荷重和热位移值都大大增加;大机组的主要管道的应力水平也高,对支吊架荷重变化的要求也严格。因此,弹簧支吊架难以完全满足要求。恒力吊架,以恒力原理分为,理论恒力型和近似恒力型两种。结构上,用得最多的是弹簧式恒力吊架。
1.3限位支吊架
限位支吊架是以限制管道热位移为主的支吊架(有的也承受管道重量)。与固定支架不同的是,限位支吊架只限一个或二个方向的线位移,而对管道的角位移一般不加限制。这种不完全的限位,对管道的热胀应力影响较小,却能达到多种有益的效果。
通过限位支吊架,可以把管道热胀人为的分成若干独立段,使支吊点的热位移值大幅度降低;也可根据需要,改变管道上某些点的热位移值和方向。采用际位支吊架,可以调整管道的热胀二次应力,使一些高应力点的应力得以降低。如果需要限制管道对设备的推力,也可通过限位支吊架实现。管道设置限位支吊架后,比起全部采用弹性支吊架,稳定性增加,可以降低管道振动。
2.压力管道支吊架的布置
管道两端的支吊架,应尽量靠近管道端部。在有阀门、三通等集中载荷的部位,应在附近设支吊架。支吊架的形式和荷重分配(包括冷紧或热胀推力),应能满足连接设备可限定的力和力矩要求。管道支吊架应能满足连接热膨胀的要求。
在门形补偿器、波形补偿器、伸缩型补偿器两端应设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间距,不应超过补偿器的补偿能力。靠近轴向补偿的波形补偿器、伸缩型补偿器,以及可能承受较大变矩的铸铁阀门两侧,应设导向支架。
3. 压力管道支吊架安装的要点
压力管道的安装过程所依据的《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 2010) 和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GB/T20801- 2006) 对于支吊架的制作和安装都有明确规定,所以我们在压力管道监督检验中对于支吊架的质量和安装质量的控制就有据可依。规范里面要求,合金钢支吊架应有材质标记,并分类保管,在保存期间不得与碳钢接触。这是为了防止材料的混淆,造成异种钢材的混用。不同材质的支吊架的屈服强度和刚度均有不同,应用的范围也不一样,如果在较为苛刻的工况下,误用了低强度的碳钢材料,就容易造成变形、断裂,从而对管体本身产生破坏,引发严重的事故。
当安装管道时,应及时固定和调整支吊架。支吊架安装位置应准确,安装应平整牢固,与管子接触应紧密。固定支架应按设计文件的规定安装,并应在补偿装置预拉伸或预压缩之前固定。没有补偿装置的冷、热管道直管段上,不得同时安置 2 个及 2 个以上的固定支架。固定支架是为保证合理分配管道膨胀量而设置的,当管道膨胀或收缩时,固定支架能防止管道在该点发生位移。在无补偿装置有位移的直管段上只能安装一个固定支架,否则会阻碍位移。管道安装时不宜使用临时支、吊架。当使用临时支、吊架时,不得与正式支、吊架位置冲突,不得直接焊在管子上,并应有明确标记。在管道安装完毕后应予拆除。管道安装完毕后,应按设计文件规定逐个核对支、吊架的形式和位置。这是由于现场施工的随意性较大,现场对管道支、吊架的安装经常不够重视,所以要在安装完毕后认真核对。对于支吊架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对焊缝进行的无损检测,对支吊架的型式、材质、加工尺寸、精度、外观进行逐个检查,可以使用观察检查、用卡尺进行测量。由于一些简单的支吊架多数情况下都是在现场制作,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对其型式、材质、尺寸可以通过测量的方法进行现场检测,如有不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的地方可以随时整改,以达到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如果管道要求做压力试验,所有支吊架(包括临时支吊架)应在按照设计文件正确安装、调整,所有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时才能进行。在压力试验和绝热层敷设结束后,所有的临时支吊架、锁定装置等均须拆除。管道在做压力试验的时候,是模拟在实际运行中的工况,支吊架也必须安装锁定,以防止管道在试验中出现的位移、滑动现象。
4. 压力管道支吊架的检验检测
管道支吊架的制造与安装的质量检验分为过程检验(中间检验)、出厂检验(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例行检验)三类。在制作、选材、试验、安装等全过程中各个工序必须进行的各项检验,统称为过程检验(中间检验)。支吊架在安装竣工时必须做的各项试验,统称为出厂检验(交收检验)。对支吊架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即对产品标准或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全部进行检验,统称为型式检验(或例行检验)。
支吊架的全部焊缝(包括工厂焊缝和现场焊缝)均应进行外观检验。外观检验前,必须清除焊缝及其两侧的熔渣、飞溅及其它污物。外观检验主要用肉眼借助放大镜或有关辅助量具进行。使用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应以 5 倍为限。检验时要保证良好的照明。外观检验不合格的焊缝,不允许进行其他项目检验。对于焊缝的无损检测范围和比例,应依据相关规范和设计文件的要求来严格操作。
不仅是在制作、安装中对于支吊架要予以重视,在压力管道的定期检验中,支吊架的检查也是重要的一个项目。检查项目包括:支吊架是否脱落、变形、腐蚀损坏或焊接接头开裂;支架与管道接触处有无积水现象;恒力弹簧支吊架转移指示是否越限;变力弹簧支吊架是否异常变形、偏斜或失载;刚性支吊架状态是否异常;吊杆及连接配件是否损坏或异常;转导向支架间隙是否合适,有无卡涩现象;阻尼器、减振器位移是否异常,液压阻尼器液位是否正常;承载结构与支撑辅助钢结构是否明显变形,主要受力焊接接头是否有宏观裂纹。在定期检验中经常发现支吊架的问题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支吊架缺失、支吊架与管体发生摩擦等。这些安全隐患有些可以通过更换、维修支吊架来消除,有些则需要通过更换管子来消除。而对于管体造成严重损伤的,甚至要对系统进行应力分析,来重新设定支吊架的选型、安放位置等。
5. 结束语
在压力管道的安装和检验过程中,对于支吊架的设计、安装和检验检测都要按照规范来认真执行。对于因支吊架的设置不当、缺失、损坏等造成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并消除,否则进一步扩展将可能引发压力管道安全事故。我们在压力管道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中,也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来对支吊架的情况进行评价,以保证压力管道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 心理学;云南大学生;就业价值观
Key words: psychology;college students in Yunnan Province;employment valu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0-0171-03
0 引言
从教育部公布的2001-201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数据显示,十四年来,高校毕业生总数是逐年递增的。2001年毕业总数为114万人,2015年毕业生总数为749万人。[1]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在逐年下滑。面对一年比一年更难的就业形势,一方面政府要拓宽就业途径,另一方面高校要保证就业质量,提升大学生就业满意度。后者就需要了解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查阅大量研究结果发现,集中于对云南省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研究不够深入、全面,且研究工具不是特别严谨,如方菊美(2013)对云南大学的本科生的研究。[2]而本研究欲基于心理学视角,用严格的量表对云南省大学生进行调查,能更真实的掌握现阶段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为我们开展针对性的工作提供较好的参考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于2014年4-7月选取了云南省部分高校共262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及样本的整体分布情况见表1。
1.2 调查工具
本研究根据以往研究及访谈结果选取十个维度,[3][4][5]编制了《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量表》。问卷共有社会服务、薪酬待遇、家庭维护、人际关系、工作环境、自我发展、创新性、独立自由、威望地位、规范道德十个维度,共46题。问卷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731,信度较高。问卷的KMO值为0.693,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1.3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总体状况
262名被试对十个维度作答情况的描述统计见表2。进一步对十个维度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球形检验结果P值小于0.05,因此结果需要矫正,主体内效应检验应查看Greenhouse-Geisser值,从表3的结果看,十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6]根据两两比较结果看,除社会服务、创新性、威望地位、道德规范之间,独立自主与人际关系、工作环境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其他维度之间的差异均显著。
这些数据表明,云南高校的大学生首先在就业时首要的考虑因素是自我发展,且显著重要于其他其他就业价值维度,其次是工作带来的物质回报,社会服务是大学生最不看重的就业价值观之一,显著低于其他就业价值维度。
2.2 云南省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差异分析
对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人口学变量进行差异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云南省的大学生在性别、学科、年级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在家庭所在地及是否是独生子女上不存在差异。
2.2.1 在性别上的差异
从调查结果(表4)看,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自我发展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更看重自我发展,在其他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2.2.2 年级上的差异
从表5的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社会服务、薪酬待遇、家庭维护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几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从事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大一学生在社会服务维度上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大学生,大二学生、大一学生在家庭维护维度上显著高于大四的学生。年级越高,对薪酬待遇的要求也会越高。
2.2.3 学科上的差异
由于学科中其他类别的调查对象只有6人,不具有代表性,因此本研究仅比较文科、理科、工科的大学生。从表6可以看出,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在家庭维护这一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从事后检验看出,在家庭维护上的分数,工科学生显著高于文科和理科学生。
根据《**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市编办于**年对市区**个事业单位实施了初始登记。**年,又根据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全市事业单位实施了全国统一的法人登记,经重新核准登记事业单位法人**个。截止目前,我市共有事业机构*个,其中获得法人资格的*个,还没有取得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个。在推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过程中,坚持依法实施登记,积极探索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完善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查验协调机制。通过实施事业单位管理登记制度,政事分开初见成效,事业单位取得了独立法人资格,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市推进事业单位市场化、社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存在非法人事业单位。这些单位的存在,在社会上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一是阻碍了社会组织管理法制化程度的提高。依法治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条例》的颁布实施,与国家对其他社会组织管理的法规相配套,共同组成我国对社会组织法制化管理的法规体系,使我国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方式,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二是制约了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化程度如何,不仅受制于国家有关部门的管理力度,也受制于市场主体身份的明确。只有市场主体均以民事主体资格来循规蹈矩地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当中,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化才能得到保证。三是迟滞了事业单位改革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中发挥着其他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因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的某些方面不相适应,而需对其进行由外在管理体制到内部运行机制的全方位改革也是不可否认的。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化进程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四是降低了机构编制约束科学化程度的提高。《条例》规定:县以上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全省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均为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的内设或直属机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机构编制部门的威信,制约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程度的提高。
2、登记的事业法人,对于登记管理显得很被动。尽管全市所有事业单位都参加了登记,但事业单位对登记管理制度的认识与接受仍显不足。事业单位甚至包括一部分举办单位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必要性缺乏理解,潜意识中总感觉到登记不登记没什么两样,也不影响自己开展业务活动。一些举办单位缘于部门小集体利益,把所属事业单位视为自己人员的蓄水池及财力的支持库,不愿让其参加登记。或即使登记了也不按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管理,有名无实。
三、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制度的不断发展,推进和加快了事业单位自主发展的脚步,但由于部分事业单位仍然无法“长大”,其发展速度缓慢,运行不够规范,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很难步入良性轨道,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事业单位独立走向市场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一直存在事业单位名存实亡或形同虚设的事业机构。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事业单位职能不在适应社会的发展,职能逐渐弱化或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但这些事业单位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机构和编制仍然没有变化。
2、事业单位政事不分。部分事业单位机构与主管部门内设科室重叠、职责不清、职能交叉、效率不高。人员混岗、财务不独立、政事不分。职责不清,职能交叉重叠现象。
3、事业单位政企不分。一些企业行政关系仍隶属于政府管理部门,既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也不利于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
4、管办不分。部分事业单位在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同时,还承担了事业职能,这种角色的混淆,容易弱化某方面的职能,有的单位重视执法监督职能,有的则主要开展事业职能,影响管理效能和执法公正。
5、事业单位规模小,职能单一,市场竞争力弱。各事业单位其规模大小不一,承担职能单一,服务市场业务范围窄,规模小,实力弱,很难走出去参与外部市场竞争。这些事业单位很自然的容易过于依靠行政主管部门,无法形成规模,自主参与市场竞争,虽然登记管理工作努力提高事业单位自主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独立与主管部门对外开展社会活动,但单位布局的不合理,从根本上导致其不能完全独立与行政主管部门。
四、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我市直所属事业单位的现状和不足,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为此,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主要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市上下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认识。主要是在宣传意识、宣传内容及宣传方法上要有明显改进。在宣传意识上,应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相关知识的宣传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把宣传工作长时间的开展下去;在宣传内容上,要充分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等大背景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要求,在WTO新形势下,要实现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推进事业单位发展,赋予事业单位独立法人资格,依法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促使事业单位依法经营。在宣传方法上,首先要着力抓好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培训工作,其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子网络、文件资料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为登记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沧州的中学抽取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被试300名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共259份,其中:男生111人,女生148人;初中152人,高中107人;城镇70人,农村189人;独生子女90人,非独生子女169人。
2.研究工具
采用西南大学覃江霞编制的《中学生主流价值观现状调查问卷》,该量表分为锐意进取、物质享受、自我关注、良好心态、益人利他、社会责任六个维度,共27个项目,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五个不同的程度采用五点记分法。研究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克伦巴赫系数为0.814。
3.程序
被试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采用统一指导语,并统一回收问卷,筛选有效问卷,然后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二、 中学生价值观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价值观的总体状况是比较积极的
中学生对六个价值取向维度的重要程度的选择结果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锐意进取、自我关注、社会责任、益人利他、物质享受、良好心态(平均分依次为4.562,4.141,3.984,3.904,3.806,3.578)
锐意进取、社会责任、益人利他都排在物质享受之前,表明中学生价值观总体上是比较健康积极的。中学阶段青少年自我意识正在发展高峰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个性不够成熟,还没能很大程度地“去自我中心”,所以自我关注排在第二位就不难理解了。不过,目前中国家庭教育中仍存在溺爱的现象,视孩子为小太阳,围着孩子转,这样的成长环境也可能是中学生“自我关注”这一思想观念比较深重的原因之一。良好心态被排在最后,说明相比较而言,中学生更重视锐意进取、自我关注、责任、利他、物质享受,良好心态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可能原因,一方面,中学生处在青年早期阶段,敢闯敢干,积极入世、锐意进取本身就是他们这阶段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当前中学生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和学校环境中,比较重视锐意进取,在升学、就业等竞争中获胜,达到父母和老师的要求,获得自我认同,得到优势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年轻人奋发图强,生活经历简单,还没能意识到良好心态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城乡中学生的价值观是比较一致的
对城乡中学生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在六个维度上城乡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692,0.528,-0.387,-1.296,1.290,0.633;p值分别为0.092,0.598,0.669,0.196,0.198,0.527)。本研究结果认为城乡中学生的价值观念是比较一致的。但以往许多研究认为城乡之间差异显著[3]。这可能是因为以往的研究所处的时代造成的。以前我国城乡差距还比较大,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不断缩小甚至消除城乡差别,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造成城乡中学生现实生活环境上更加接近。另外,汽车、电视、手机、网络等交通、通讯、传媒工具及设施的普及,使城乡中学生能接受大量普遍的信息,受到程度相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价值观无显著差异
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二者在价值观的六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0.741,0.402,-0.209,0.670,0.359,-1.596; p值分别为0.459,0.688,0.835,0.504,0.720,0.112)。这与以往人们思想中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思想观念会有不同的观点不太符合,比如,可能认为独生子女更加自私、得到更多的溺爱从而导致进取心不强等想法。但本研究结果与之不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价值观上没有显著差异。可能原因是独生子女在我国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学生自己没有什么特殊感受,而且现在许多非独生子女家庭,多是自由职业者,家境相对比较宽裕才考虑生养更多的孩子,所以多子女家庭也会给每个孩子提供比较充裕的教育机会。不管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非独生子女家庭对于孩子如何为人处世以及如何适应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都比较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