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大全11篇

时间:2024-01-29 17:35:5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篇(1)

引言

在现阶段的发展阶段中,全世界都在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而究其根本它是由于资源的过度消耗而产生的。全球变暖的危害极大,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其还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危害往往是难以估量的,也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找寻到有效解决气候变暖的措施,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思索的问题。低碳经济是现阶段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对低碳经济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低碳经济简述

低碳经济讲求的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有一大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低碳经济倡导高效利用有限的能源、开发清洁能源,以绿色经济为导向,加强能源技术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传统的产业经济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低碳经济是国家的产业经济与人类的环保和健康需求的根本要求,也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我国的气候所产生的变化也是较为明显的。首先是我国气温的最高值在不断攀升,并且全国性的暖冬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多。此外,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水资源更是告急,污染、短缺、不平衡性越来越明显。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r业生产的损失很大,国家粮食安全压力不断增大。海平面的持续上升,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到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空气中的“雾霾”出现的次数也越来越多。这些都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所以必须要发展低碳经济。

3 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绿色的环保经济理念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前提,切不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如果以人类的生命为代价,那么即使经济发展得再快,也没有任何意义。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

3.1 加大宣传的力度

低碳经济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仅凭政府和企业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不断加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使低碳经济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媒体来宣传,如电视、网络、杂志、报刊等,主要是宣传导致环境污染、气候恶化、自然灾害增多的各种影响因素,这是在全社会形成低碳社会发展的舆论氛围,也是为了使人民群众形成绿色环保意识,使低碳经济能够发展的更好。

3.2 以低碳城市来促进低碳经济

要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在设计规划中就要融入低碳理念,使城市的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设计城市建筑时,要充分利用低碳理念,加大推广使用太阳能,室内要实现充分的自然通风和采光,要选择那些节能的设备来实现整个建筑的制冷和取暖,要多多使用保温材料。也要提倡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多使用节能电器和节能灯,这样不仅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减少了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

3.3 以低碳交通来推动低碳经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很多家庭都购买了汽车作为代步工具。汽车的增多,使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增大,进而污染了空气,可以说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雾霾与汽车增多密不可分。所以,应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方式和货物的交通运输方式。(1)倡导人民群众的绿色出行,对于距离近的可以步行或骑自行车,而那些稍远的可以骑电动车,距离过远的再选择开汽车。(2)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使物流管理更加智能化,减少货物运输工具的空驶率,提高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3)加大研发新能源交通工具的力度,提倡使用清洁能源,这样可以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还人民群众一片蓝色的天空。

3.4 调整产业结构

有的专家建议将建筑材料、钢铁等高耗能产业彻底抛弃,这样才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现阶段处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很多的基础设施都需要建设,所以还是需要上述材料作为支撑。但仅就现阶段的发展来看,高耗能的产业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国际市场难以满足我国的使用量,所以高耗能产业在一段时间内还需要存在。这些高耗能产业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对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以便最大限度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3.5 加大高碳产业技术的研究力度

其实,高碳产业与低碳产业是相对发展的,不是绝对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摒弃高碳产业,诚然高碳产业的碳排放量很大,但是也能够通过一些措施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也就是通过高新技术来使高碳产业的碳排放量降低。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关于高碳产业的创新技术的投入力度,通过技术来实现产业升级。另外,还要鼓励企业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并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率。

3.6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应进一步发展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产业,还应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产业等低碳产业,这是为了在发展中慢慢减少高碳产业的比重。我国的低碳技术由于起步比较晚,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研发。要实现以上这些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应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为企业的低碳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撑。

4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深刻了解到现阶段环境不断恶化,这样我国的生存环境也会受到威胁,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那么所产生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应进一步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力,使其深入人心,还要进一步推行低碳城市、低碳交通、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还要加大政策政策的扶持力度,研发各种新型清洁能源,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便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1):43-46.

[2]张珍花,方勇,侯青.我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90-97.

篇(2)

在人类发展建设过程中,通过“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消费”的模式成功实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但是同样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理念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众多国家发展的主要模式。在具体发展过程中,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手段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方式实现对能源消耗的降低,进而实现生态与经济平衡发展的目的。而纵观当前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1]。虽然旅游产业属于无烟工业,但是在迅猛发展的影响下,部分开发者因侧重对短期利益的获取,选择对旅游资源进行无节制、无限制的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和破坏。也正因此,发展低碳旅游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任务。

一、绿色旅游概述

针对绿色旅游的定义,主要分为狭义定义与广义定义两种,而狭义绿色旅游主要是指乡村旅游的发展,针对在山区、农村、渔村等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而广义绿色旅游则是旅游服务与旅游产品的提供可以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保的保护。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模式,不仅具备保护旅游资源的作用,同时具有观光、休养、探险、度假、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等功能。所以在参与绿色旅游过程中,不仅可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和体验,亦可以获得参与环境爱护活动的体验。绿色旅游的发展并非是以往仅利用自然环境开展旅游活动的模式,而是基于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树立已经对自然保持敬畏的基础上利用自然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来开展的旅游活动,在旅游中可以帮助游客进行自然的亲近接触,陶冶人们的情操,升华人们的精神层次[2]。纵观当前我国绿色旅游的发展,其主要宗旨为可持续发展,而在绿色旅游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当地民众的经济收入势必会不断增加,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得到有效强化,而当地的文化遗产、自然资源也会得到保护。

二、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发展

所谓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发展,主要是指基于节能减排背景下,发展可持续旅游产业,或者是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在具体旅游开展过程中,秉持着对环境、社会负责的态度,进行旅游资源的合理应用,大幅度降低旅游活动期间的碳排量,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的发展充分融合了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而绿色旅游开展主要包括旅游者、景区、导游、饭点、旅行社等内容,这就会要求其上述旅游活动主体在具体开展旅游活动过程中,涉及到的每一个项目、环节都必须进行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尊重,实现对环境污染的减少[3]。针对绿色旅游的发展,可以看作是基于保护自然、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发展的前提,进行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提升环境价值的综合活动。而要想充分发挥出绿色旅游应有的作用和价值,需要旅游者与经营者的共同作用,也就是在开展旅游互动过程中,旅游主体人员需进行环保意识的共同提升,注重对旅游活动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

三、旅游经济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正面影响1.实现民众旅游体验的提升基于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侧重对文化休闲的追求。而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起到锻炼人们身体素质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对风景的观赏实现对精神的愉悦[4]。在旅游活动开展中,人们的体验感受到旅游环境的直接影响,倘若人们观赏一个烟囱林立、垃圾满地的景点,无法给人带来良好的体验感。而通过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则可以实现对高污染、能耗高产能的替代和淘汰,进而提升旅游景区的观赏性,实现民众旅游体验感的提升。2.实现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低碳经济下,落后产能与高能耗产能势必会逐渐被淘汰,而绿色旅游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其景区中造成污染和高能耗的产能势必会被淘汰,并逐渐被新能源所取代。例如,当前我国部分景区针对能源的提供和维持,选择利用潮汐能、太阳能以及风能进行提供,在充分践行低碳经济理念的同时,实现提升景区的观赏性[5]。与此同时,景区特色产品贩卖也不再是唯一特色,因为在特产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所以部分景区依据游客具体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进而诞生出“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等旅游模式。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势必会促使旅游产业得到有效的创新,不断研发、生产出符合游客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与服务,进而减少景区对资源的依赖。

(二)负面影响1.增大景区经济成本虽然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活动的开展会更具观赏性和体验感,但是会使景区在运营成本方面呈现出显著提升的趋势[6]。不可否认,景区发展低碳经济及会获得较大的长远经济效益,但是在短期发展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若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撑,极易使景区的资金运转出现断裂的现象,导致景区运营受到影响。2.传统高能耗、高污染观赏项目被取缔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景区需朝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而我国地大物博,使得不同地区的景区存在不同的风俗习惯、理念文化,所以在观赏项目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其中部分游客较为偏爱的观赏项目可能为高污染、高能耗项目,这与低碳经济的发展相违背,以烟花表演为例,虽然烟花绽放时绚丽夺目,但是会对空气与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7]。所以在发展绿色旅游期间,应积极引导游客旅游观念的转变,认识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而自觉抵制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而景区也需要在不断运营发展过程中进行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取缔。

四、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发展模式

(一)培养游客绿色环保意识在当前绿色旅游发展过程中,低碳经济的融入促使景区注入绿色、科技等诸多元素。而要想实现绿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游客绿色环保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可以实现对低碳旅游的转型发展。因为在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游客体验为中心内容,旅游产业的发展会受到游客体验与评价的直接影响,倘若游客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环保意识,倾向于对低碳景区的观赏,那么景区在这种趋势下会主动进行低碳改造,进而推动低碳绿色旅游的发展。倘若景区花费大量的资金成本用于景区低碳改造,但是最后却无法实现对游客的吸引,那么景区低碳化发展会受到严重的影响[8]。所以,要想实现绿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游客绿色环保意识的养成至关重要。基于此,景区应联动当地政府部门大力宣传低碳旅游、低碳出行,让民众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绿色环保理念,认知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对低碳景区的关注度,这对促进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制定绿色旅游管理政策依据当地绿色旅游发展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且完善的绿色旅游发展政策,进而为推动绿色旅游发展提供保障,并实现对当地稀缺资源的保护。首先,针对绿色产品与服务体用与生产,需进行价格的合理优化,进而吸引旅游企业进行旅游产品与服务的大力生产,并吸引游客对绿色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其次,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税收政策的合理制定,对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依据浪费性消费,需要进行税收的加大。而针对绿色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购买,则提供税收方面的减免,帮助旅游期间进行绿色旅游开展成本的降低。再次,依据当地绿色旅游发展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企业进行绿色服务与产品的生产与提供进行合理的财政补贴,并且对绿色旅游企业进行贷款优惠的提供[9]。而针对存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旅游项目,可以通过提高贷款门槛的方式来抑制。最后,依据实际情况当地资源利用政策、产业政策的科学制定,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绿色消费的提升。需要注意,上述政策措施的提出,可以通过综合应用的方式来实现合力促进绿色旅游发展。

(三)融入科技优势促进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为其节能减排能力的提升意味着节能减排技术得到有效的创新和升级。而相较于传统高能耗、高污染设备,虽然节能减排设备的应用成本相对较大,但是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节能减排设备的应用势必会为景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并实现对环境污染的降低,推动绿色旅游的长远发展。例如,绿色饭店的建设,俨然成为当前绿色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智能浪潮,在具体绿色饭店建设过程中,其中建筑布局、水资源利用、湿度保持、电器应用、温度控制、垃圾处理等方面均采用先进的低碳环保技术,实现对低碳环保理念的践行[10]。而在绿色饭店设计过程中,侧重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能以及地热能的应用,在绿色饭店施工建设过程中,则会采用绿色环保型材料与技术,并且施工期间通过施工管理的强化,实现对施工材料的节约,以此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的发展需要侧重对科技元素的合理应用。

篇(3)

由于绿色低碳电力影响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现有的影响方式相对单一,电力用户通过和绿色电力进行项目合作,再由供应商或者开发商和供电公司、输电公司等签订购销合同,以此实现绿色低碳电力的生产与销售。有绿色低碳意识的客户,通过购买绿色电能,电力企业将用户的利润用于绿色低碳电力的发展。但是该种方式的成效不明显,一方面是因为绿色低碳理念的用户数量不多,另一方面是绿色低碳电力资源的数量相对有限,限制了绿色低碳电力的营销。

(2)缺乏平等的竞争机制。

目前,电力市场是一个不完善的竞争市场,导致绿色低碳电力不能在平等的市场环境中发展,虽然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支持和扶持的优惠政策,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到实处,绿色电力的价格并不能和煤电等传统电力竞争。此外,由于我国的绿色低碳电力起步相对交完,整体的发展规模也相对较小,绿色低碳电力生产以及交易的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绿色低碳电力的发展。

(3)绿色低碳电力分布和市场需求不匹配。

目前,我国的绿色低碳电力资源,例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发电以及其他生物质能发电等电力资源都非常丰富,但是这些电力资源都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等偏远地区,这些地区对电力的需求相对较低,并且绿色低碳电力的价格也不能被用户所接受,这限制了绿色低碳电力资源的发展。

二、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电力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1)培育公平、公正的绿色低碳电力市场。

为了加速我国绿色低碳电力市场的建设进度,应该保证已经开发和生产的绿色低碳电力能够得到合理的传送和利用。在绿色低碳电力资源丰富,但是电网落后的区域,应该加速电网建设以及绿色低碳电源的开发,保证当绿色低碳电力资源生产出来之后,能够及时、快速的将绿色低碳电力资源通过电力输送渠道传送到消费者以供使用,创建相应完善的绿色低碳电力市场,为绿色低碳电力资源的营销创造良好的条件。

(2)合理的开发绿色低碳电力产品。

为了推动绿色低碳电力资源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我国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调整绿色低碳电力的发展思路,调整电力工业的结构,明确绿色低碳电力资源的发展战略,不断的开发绿色低碳电力资源,同时协调绿色低碳电力和煤电等传统电力资源的发展。同时,各省以及各地区应该明确本地可再生绿色低碳电力能源的发展目标,并根据本地区作出适应本地区状况的绿色低碳电力资源开发的科学决策,采用多营销、多手段方式来筹措绿色低碳电力资源的开发资金。此外,还应该做好绿色低碳电力的选址、设计以及论证等工作,为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电力产品提供便利的条件。

(3)健全绿色低碳电力的营销制度和规则。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充分、合理的应用政府职能,促进绿色低碳电力营销的发展。政府应该充分的发挥自身服务、监督、协调以及规划的职能:其一,政府应该在能源发展的基础上,规划绿色低碳电力营销的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绿色低碳电力营销发展规划;其二,培育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其他生产市场等为绿色低碳电力资源的营销发展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其三,强化监督,通过创建国家认可的绿色低碳电力生产与检测体系,对绿色低碳电力产品进行认真,并提供相应的绿色低碳标志,防止电力市场出现假冒的绿色低碳电力产品;其四,政府应该协调好传统电源和绿色低碳电源的结构,尽可能的提高绿色低碳电力资源在电力行业中的比例,进而促进绿色低碳电力资源的营销发展。

(4)创建网络营销平台。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几乎所有的电力用户、用电企业等都具有自身的网络平台,这给绿色低碳电力资源的营销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及时的创建网络营销平台,并及时、准确的绿色低碳电力资源信息,这样便于电力用户能够实时的掌握绿色低碳电力资源的信息,通过网络营销还能够打破地域的限制,为跨省、跨区电力营销扫清障碍。同时,网络营销平台还能够创建电力用户的电子档案,便于准确和深入的分析电力用户的用电状况,为绿色低碳电力资源营销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创建网络留言板,让电力用户将自己的需求以及意见等反馈给电力企业,电力企业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制定相应的营销规划。通过创建网络营销平台,对促进绿色低碳电力资源的营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5)制定多样化的营销方式。

绿色低碳电力营销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服务营销,绿色低碳电能是一种商品,因此绿色低碳电力商品营销应该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以服务营销能够更好的被绿色低碳电力用户所接受,同时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其二,品牌营销,品牌营销指的是对绿色低碳电力产品进行认证,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个绿色低碳产品的品牌形象,提升消费者对绿色低碳电力产品的信誉度;其三,降价营销,绿色低碳电力产品的价格相对较高,难以被消费者所接受,一方面向消费者宣传绿色低碳理念,另一方面政府采用补贴的方式,这样能够降低绿色低碳电力的价格,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绿色低碳电力资源。

篇(4)

关键词:

国外;低碳经济;绿色税收;启示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066-02

1 问题的提出

所谓“绿色税收”是环境税收的一种比喻,是指为保护环境而征收的各种税费。“绿色税收”主要是对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征税,提高以上应税行为的成本,旨在限制污染和保护环境。在2009年11月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政府宣布预期在2020年实现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2010年“两会”期间,多次提到“低碳经济”,同年,上海世博会提出了“低碳世博”。发展低碳经济,既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更需要政府采取相应措施,而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方式,必须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适时引进环境税,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构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税收体系至关重要。因此,如何优化现行税收体系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绿色税收实践

2.1 丹麦

丹麦早在1992年,就开征了二氧化碳税,又在1996年,增加了二氧化硫税。此外,丹麦也征收了其他环保税,涵盖机动车辆、水、废水、垃圾、一次性使用餐具、塑料袋及农药等16种税收。近30年来,丹麦的GDP增长了50%,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却减少了13.9%,形成了“减排和经济繁荣并存”的“丹麦模式”。

2.2 德国

德国于1999年4月1日第一次进行了绿色税制改革,旨在促进能源保护。德国的绿色税制改革主要包括两项:其一,加大对矿物油类征税的力度;其二,引入了电力税收。改革以来,一氧化碳和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大大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明显降低。

2.3 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曲折道路。其实行的低碳税收政策包括:第一,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第二,对产生臭氧的化学品征收的消费税,目的在于消除氟里昂的排放。第三,对固体废弃物处理征税,这便于降低家庭所扔废物的数量,有助于缓解对环境的损害程度。

2.4 瑞典

1991年,瑞典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环境税收调整法案。瑞典的绿色税收规模较大,绿色税收收入占其GDP的13%左右,每年的绿色税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15%左右。其绿色税收的核心是对能源的征税,而对能源的征税是从多方面来进行的,旨在通过征税来控制能源的消费水平,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瑞典的绿色税收主要包括:其一,对燃料征收的一般能源税;其二,对能源征收的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硫税及电力税;其三,对化肥、电池等的征税。

由此可见,国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大多侧重于利用税收杠杠促进经济,加大低碳技术的创新力度。主要体现在:利用税收杠杆,促使企业开发低碳能源技术;利用税收优惠,加大对低碳排放发电站技术的研究;将碳作为征税对象,征收专门的碳税,来减少碳的消耗排放等。

3 我国现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的缺陷

3.1 缺乏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目的的专门税种

我国现行税收对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以分散在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及企业所得税等各税种中的税收优惠政策来体现的。上述税种虽然涉及促进低碳的内容,但是由于税种分散,覆盖面不广,税收优惠形式不丰富,尚没有形成完善的绿色税收体系,因此,对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限的。

3.2 现行的环境保护间接税存在不足

以消费税为例,我国目前对摩托车、小轿车及游艇等高耗能、高排放的产品征收了消费税,以及在2009年实施的燃油税改革,都考虑到了低碳的因素,有效发挥了节约资源的作用。然而,却存在征税范围狭窄的问题,一些容易污染环境的消费品,如普通电池、氟利昂、杀虫剂、煤炭、非环保塑料袋、含磷含铅制品等并没有列入课征范围,不能有效反映消费税在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

3.3 税收优惠政策单一,缺乏灵活性

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分布在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及企业所得税等税种中,而且税收优惠政策有些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相关政策在实际执行期间,其作用大打折扣。

4 国外绿色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4.1 征收碳税

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以保护环境为目的,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放慢全球变暖的步伐。建议我国在征收碳税时,只对工业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征税,而对个人使用的煤炭及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暂不征税。同时,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课征税率比较低的碳税,再根据我国现实情况逐步提高碳税税率。

4.2 扩大相关税种的征税范围和实行差别税率

以消费税为例,将严重污染环境的大量消耗资源产品应该并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如一次性电池、氟利昂产品、化肥薄膜、塑料袋、含磷含铅制品及杀虫剂等。对不同产品根据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实行差别税率,如对鞭炮焰火、白酒等危害社会环境、人类健康的消费品,可提高消费税的税率。

4.3 完善绿色税收优惠政策的内容

首先,对生产并出售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的产品、及用于生产环保设备的材料和零部件等均给予增值税减免税优惠;其次,对于纳税人在我国境内的环保事业捐赠,应该允许在所得税前全额扣除;此外,对纳税人因提供与环保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而取得的收入,应减征或免征营业税。

综上,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护自然环境,完善与环境相关的原有税收政策,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绿色税收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平均.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财税政策的国际实践及启示[J].改革与战略,2010,(10):187-190.

[2]蔡林海.低碳经济大格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9,(4):88-90.

[4]高阳.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路径选择[J].税收经济研究,2013,(2):15-19.

[5]刘细根.运用税收政策手段促进低碳经济发展[N].中国税务报,2010-05-05.

篇(5)

在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中首先提到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且制定了在以后几十年时间里其能源发展的策略,目的就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相继美国2007年提出了能源法案,德国提出了将低碳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来进行发展,日本在2008年也制定了低碳经济发展计划。就目前来看,各国都已经认识到全球变暖带给人们的威胁和挑战,所以各国都在大力倡导低碳经济,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是进行能源经济的生态革命

低碳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一种能源的革命,主要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改革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能源的应用,将能源最大化利用,力图以最少的经济成本换取最多的能源利用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成本损失。能源革命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将经济进行低碳化发展,能源革命潜在地推动了能源经济的发展转变。能源经济生态革命的转变形式就是将过去经济发展过于依赖高碳性经济转向当前的低碳化甚至是无碳化的经济发展方向;将过去的高碳消费转向能源革命总的低碳甚至是无碳消耗的方向。这场能源变革是巨大的且影响深远。在能源经济的生态革命中,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对能源的再利用,主张生态消费,实现各种能源产业运作环节的生态主张,逐步完善和建设绿色产业结构,而这些主张是保障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手段。

二、正确认识发展中的低碳经济

(一)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关联

生态经济是根据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利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及系统的工程法将企业生产与消费方式进行改变,挖掘所有的可用资源,发展部分经济和生态都高效的产业,构建合理的体制下和谐生态健康的环境文化。低碳经济是根据可持续发展观以创新技术、制度的手段,将产业进行转型,开发新能源,降低高碳消耗及减少温室效益,为经济的发展与生态保护取得双赢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绿色的特点是低碳经济的一大特色,其最为重要的原则和理念就是可持续发展,它是对于生态系统的可承受范围内新拓展的领域。其理念主张是实现人类和自然和谐、经济腾飞的关键,也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需注重的,这是我国目前实现经济长远稳健发展的唯一手段和方式。

(二)低碳与绿色的关联

绿色经济是根据市场导向,依傍传统产业基础,和谐发展经济与环境的新经济模式,体现了产业经济的健康、环保状态。我国倡导的绿色经济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从原来高消耗、高污染等非可持续发展模式向低能源消耗、较低程度污染以及对于生态影响最小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变。二者在实质上是同一个概念、具有相同的含义,只不过是表示方式有所不同而己,它们都倡导环保和减少污染。

(三)低碳与循环的关联

循环经济是循环流动的经济,指人利用科技发展自然资源,将资源的投入、产出及废弃进行生态型的循环以发展经济。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外是二者都是实现绿色经济的一种形式。不同之处是,低碳经济是实现绿色经济的外在形式以及实现的根本途径,并且对于循环经济也具有一定的要求。在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中,目的是为了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所以对于循环经济的要求就是碳排放量的最小化甚至无碳排放。所以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与低碳经济相结合,达到低碳排放或者是无碳排放。

(四)发展低碳经济与建设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的关系

以往的以资源和能源消耗为特征的工业发展模式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现在政府大力倡导的无碳经济或者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等都是一种发展稳健经济的实现模式。而低碳经济要求能源领域中有两个重要的变革,分别为能源生产开发的变革以及消费者消费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是促使经济由以牺牲环境向保护环境转变。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的必然途径。要实现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是关键。这是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程度直接决定了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速度。其中,低碳经济是实现上述构想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两型经济”就是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符合“两型社会”的准则。

三、低碳经济的发展手段

实现低碳经济并达到经济的低碳环保要求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绿色发展的要求。在进行低碳经济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实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将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以及低碳经济结合起来,目的就是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与改善

要加强对于企业和民众的宣传工作,使得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使得低碳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人们参与的重要性深入人心,通过人们接受这种理念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作为地方和中央政府部门要对企业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制定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且对于地方的低碳经济发展作出统一的规划;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碳的排放量以及对于环境的影响和对于资源的消耗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中一、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0%、50%与40%。相对于传统的产业结构模式,我国产业结构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在其GDP中的比重甚至占到了70%以上。所以我国还要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使得我国成为服务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以及技术和管理密集型的国家,使得服务业成为我国GDP贡献的主要力量。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企业从事低碳绿色的产业,对于一些高消耗或者是高污染的企业采取处罚或者收重税的方式制约其发展;对于低碳绿色的产业发展要提供政策和资金保证,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二)加强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形成低碳与无碳经济技术体系

要解决气候变暖的问题,就必须发展各种绿色无污染或者是无碳排放的新能源,不断利用科学技术开发新的能源。在能源利用的过程中,要做好能源的清洁工作,尽量减少碳资源的使用。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引导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展开对于新能源的研究开发、转化和利用,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中的无碳化。科学技术是解决我国较为紧张的资源问题以及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利用能源的效率比较低,并且在能源大量消耗的过程中还会造成大量的对于环境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这对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来说极为不利。所以应该在绿色新能源技术方面加大科技力量的支持,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做保障。

(三)加强制度创新,形成降低碳化发展理念

对我国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改造,建立我国低碳化的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要加快建立可持续的绿色的经济发展体系和模式,通过对相关机制和体制进行创新,有效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低碳系统的制度革新,实现生态化的产业结构制度创新、低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有效保护的机制体制创新、碳排放量监督的体系创新以及关于主张低碳绿色企业作信贷支持的体系创新,加大管理机制体制创新和促进低碳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力度,逐步实现低碳化的绿色的发展模式。没有消费就没有需求,也就不会有市场,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推动者的消费者,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公民广泛参与

由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低污染低消耗低碳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这种变革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甚至生活方式。所以,要实现低碳化的发展,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在其过程中政府要制定规则,起到指挥作用,引导广大群众改变生活方式,力求低碳化行为,树立全民的低碳共识。在经济发展中需要树立标兵企业,弘扬其行为,为社会做榜样。

(五)树立典型,完善制度保障

深圳是我国批准的第一个低碳生态示范点,为保障其示范的成功,住建部推行了保障性的政策,并给予技术支持,推向全国。另外,深圳市在住建部的支持下提高了每年的论坛规格,论坛主要以低碳生态城的相关理论和实际经验为交流目的,将深圳示范点向国内外进行推广宣传。之后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进行择点示范典型。推行该经济发展模式是系统工程,它需要组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合作。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和质量,将我们居住的城市建设成一个低碳消耗、和谐友好的环境,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制度保障。政策方针能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法律制度能够规范和保障的经济发展,经济手段能促进低碳经济平衡发展。总之,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低碳化守则,低碳化也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已有能源的变革,以及树立全民共同参的共识,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剑波.英国“低碳国家转型”国策的法制化特征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06-111.

[2]包玉华,胡夷光.关于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2):29-31.

篇(6)

一、低碳经济概述

(一)低碳经济的背景

全球经济变暖为人类及社会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这是提出低碳经济的主要原因。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能源的消耗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环境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为改变现有的能源利用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及人民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系列新发展方式被提出,主要包括“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等等。

(二)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以最少的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排放为限,实现整个经济社会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表面上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我国学者鲍健强如是说。由此可知,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社会化发展及市场需要的基础上,采用节约能源、选择可再生能源及减少温室气体产生排放等方式,建立低碳能源系统,在生产、流通、分配等环节实现低碳目的,从而在实质上减少因能源利用而产生的温室气体。

(三)低碳经济的基本点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从而获得最大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以此改善环境恶化的问题,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解决全球环境危机提供助力。

二、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一)我国能源现状

我国人口多基数大,资源有限,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上人均水平的51%。其中,煤炭及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等则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7%,耕地资源不足世界水平的30%,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我国原油对外的需求率已达51.3%,且这一数字仍呈现出不断攀升趋势,早已超过50%的国际警戒线。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值将达到64.5%。由此可见,开展低碳经济模式越发重要。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1.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低碳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此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这就需要在利用矿物质能源时,创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

2.有利于保护环境

低碳经济可促使企业在生产、流通、分配的过程中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例如,在煤炭发电过程中,会通过洗煤程序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3.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才就业,推动科技发展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大力发展及应用,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保障了人民生活的稳定。在清洁能源的技术研究方面,我国在国际竞争中逐步占有优势,37%的清洁能源发展项目在国际上均获得技术转让。

三、绿色营销的研究

(一)绿色营销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有关学者提出绿色营销概念。当时,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恶化的负面影响。国际上各个国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措施保护环境。在企业营销管理上,形成了一种可以保障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营销策略,即绿色营销。1994年,学者万后芬发表《企业必须重视绿色营销》,提出绿色营销。随后,罗国民等从环境与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研究了绿色营销的规律性,自此掀起了国内系统研究绿色营销的热潮。后期,包括王向阳、何志毅、于泳等在内的多名学者,分别从产品模式、国际绿色营销对国内影响等角度分析研究绿色营销,为绿色营销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中国绿色营销发展现状

1.企业对绿色营销认知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对绿色营销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大多企业注重利益获取,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目光短浅,没有看到绿色营销的潜在竞争力。绿色营销会受相关客观因素制约,导致其在短期内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不能满足企业对利益的需求,再加上绿色营销需要产业链联合实施,需要得到上下游企业的支持。该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消耗,因此,多数企业不愿采取绿色营销模式。

2.消费市场绿色意识不足

首先,我国消费者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尚未形成,其在消费意识中缺少绿色消费意识。在发生购买行为时,大多数消费者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概念及意义。其次,企业的市场绿色意识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低碳技术的产品价格高于普通产品,选择普通产品的消费者较多,而选择低碳产品的消费者较少,市场消费乏力,导致企业缺乏实施绿色营销的动力。

3.国家无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约束

目前,我国在低碳生产、低碳营销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欠缺,多以罚款处罚等方式进行约束,对企业约束力度不足。很多企业为追逐高利润,宁愿选择缴纳罚款,以换取高额利益。

(三)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加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环保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主要选择,这极大地刺激了企业开展绿色营销。企业通过开展绿色营销,不仅获得了消费者认同,而且在大市场环境下树立了良好形象,显著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有助于形成绿色生态产业链

企业在开展绿色营销时,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绿色健康环保的理念,以绿色消费为核心,向消费者灌输绿色消费意识,从而形成绿色产业链,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3.有助于企业通过“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对外贸易生产企业的产品能否走向世界的重要关卡。我国很多企业因为产品无法达到出口的绿色标准而不能进入国际市场。而企业通过绿色营销,能有效满足出口的绿色标准,有效通过“绿色壁垒”,使产品走向国际,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4.提高起源利用率

绿色营销的根本在于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这样不仅能达到环保的目的,而且有助于企业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以便企业获得良性发展。

四、低碳经济下的绿色营销模式

(一)加深低碳经济认知,开启绿色营销模式

企业要想顺利高效地开展绿色营销,需要对低碳经济有足够认知,理解低碳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对环境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从根本上理解绿色营销为企业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等利益,建设企业发展的绿色理念。对企业管理者及员工进行绿色营销概念的宣传及推广,使其意识到绿色营销对企业、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对绿色营销的认知。此外,在生产、运输、分配过程中,要提高员工的绿色营销意识,建立绿色生产模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

(二)产品设计满足低碳发展

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环境友好性。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使用、废弃物回收、处理等环节,均要力争对环境无危害。此外,在产品结构设计上,要满足易于拆卸、回收、对环境无害等要求。在产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环保绿色,尽可能减少包装用料,选择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进行包装,或在满足产品保护、运输、销售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使用包装物。而废弃的包装材料也要具有可循环利用、便于回收的特点。

(三)生产过程能源的绿色高效化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进行节能减排设计,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在能源选择及利用方面,尽可能选择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以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及产生的污染物,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

(四)制定绿色价格

对于低碳产品,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认知情况制定价格。对低碳环保的商品,可以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采用消费者心目中的“察觉价值”来定价,可根据“污染者付费”和“环境有偿使用”的现代观念进行定价宣传。政府要加强宣传及资金补贴,保证现阶段的产品价格较之同类产品价格上浮不会过大,与同类产品持平或小幅度上浮。

(五)建立绿色消费意识

目前,我国消费者尚未形成绿色消费观念。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宣传时,要对绿色消费进行引导,通过媒体或活动营造绿色环保的气氛,从而激发消费者内心潜在的绿色消费需求,使其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意识,进而自觉抵制非环保产品。此外,政府在推广绿色低碳产品方面,也要给予大力支持,对广大人民进行传播教育,促使大众形成绿色消费观念。

(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政府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绿色营销法规,利用政策及法律,对企业实施生产建设进行监管,通过税收政策,规范企业行为。其次,要加强对环境立法的执行,有效遏制企业为获取利益而无视政策法律采取的一些违规手段,促进企业形成绿色营销体系。最后,对开展绿色营销成效显著的企业,政府要给予奖励支持;选拔示范性企业,为行业树立标杆,引导其他企业向绿色低碳型企业转型;减免绿色营销企业生产产品的税收,促进企业的绿色营销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来源于企业管理实践,面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全球趋势,研究如何从“人”这一基本要素出发,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从而推动企业管理实践走向管理走向“绿色、和谐、以人为本”,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就具备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1 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1 对人力资源主体的影响

低碳经济是为了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涵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工业革命以来的高碳经济还是绿色经济,本质上都是通过“人”这一能动性要素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人力资源经济,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在于“人”,而低碳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宏观影响则主要是对人力资源主体的影响。传统的工业化生产及城市化进程,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在传统高耗能高投入的发展特征下,人力资源主体是以工业生产领域的产业工人为主的;而在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主体则是以集中在新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工作者。因此,低碳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当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人力资源主体的变化,必然带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变化。

1.2 对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影响

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中,由于产业结构及具体企业发展的差异,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以“事”为中心的管理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完全摆脱作为企业管理辅助职能的地位,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也被单纯的认为仅仅是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在低碳经济时代,由于人力资源主体的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然要转向以“人”为中心。因为只有以人为中心,加强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企业才能占有更多的知识,并依托知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因此,低碳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有效整合知识工作者的知识积累,为知识工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知识工作者利用自身知识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1.3 对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的影响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内容必然是在考虑企业或组织工作目标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员工个人性格、能力、特长及发展要求等,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企业或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双重发展。在低碳经济时代,由于企业或组织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与生态责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也必然会发生变化。具体而言,低碳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更多的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等理念,从“人”这一根本要素出发,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如招聘、培训、绩效考核与激励等)强调“绿色”“低碳”“和谐”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整合整个价值链,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竞争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本身不仅要考虑企业经济效益和员工本身的利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基于低碳经济的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

2.1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界定

本文将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 :以低碳经济为基础,融合绿色经济理论、和谐管理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生态系统理论的有关思想;通过构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解决以往人力资源管理中不注重环保、和谐发展等“非绿色”与“非和谐”问题;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环境(如外部生态环境与内部管理环境),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的职能管理迈向系统管理,开发和培养具备“绿色”“低碳”“和谐”思想的人才,并合理安排人才的使用;推悠笠祷蜃橹的宏观管理走向“绿色”“低碳”“和谐”,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增长向低碳集约型增长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实施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从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最根本要素――人的角度出发,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从各种人性假设的前提下解放出来,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对“人”这一要素的管理,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从传统高碳粗放式增长向低碳集约式增长转变。

2.2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绿色”“低碳”“和谐”的特征,是与低碳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增长模式的特征相吻合的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从企业或组织的微观角度出发,但着眼于宏观层面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实现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在不否定以往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前提下,系统的分析如何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环节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的思想,在兼顾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与和谐。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明显区别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特征:

(1)绿色性。绿色思想的核心是环保、无污染、低排放的原则。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仍然遵循绿色思想的基本观点,注重对各类资源的节约利用――也包括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非必要消耗。因此,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绿色性必然要体现在要求员工关注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绿色企业文化的建立,同时倡导低碳健康的办公方式以及关注企业内部运转与外部信息交换的整体健康。

(2)生态性。自古以来,人的活动就是处于一定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中的。尤其是在一定的文化、制度、经济的社会生态环境下,人这一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最根本要素才能够得以体现和发挥自身功能。因此,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下,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发生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必然要体现生态性,以求得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

(3)和谐性。绿色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可以通过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实现信息沟通便利和无纸化办公,达到缓解生态压力,节约能源的目的。企业内部环境的和谐则是指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状态是以“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人本管理,主要通过绿色企业文化来塑造健康的员工心理、积极的工作态度、员工之间和睦稳定的人际关系。

3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措施

从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内涵可以看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非绿色”与“非和谐”问题。因此,首先需要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绿色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融入“绿色”“低碳”“和谐”的理念,并最终通过各项职能活动的实现企业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3.1 企业内外环境的绿色化

企业外部环境是指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及生态环境等。企业外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政府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转型创造有利的大环境。在经济建设上要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文化建设上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和倡导“绿色”“低碳”“和谐”的发展观念和生活理念 ;在社会建设上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与生态责任意识,引导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在创新能力建设上,要积极支持企业开发和应用各种新能源技术与工艺,生产绿色产品或提供绿色服务。

企业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物质环境、文化环境等。企业内部环境的绿色化,需要企业从资源配置、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都要从低碳化的角度出发加以考虑,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与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特征相匹配的战略计划及其实施方案。同时,企业要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审视自身所处的行业,了解行业技术革新的方向,在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树立起“绿色”“低碳”“和谐”的理念,并建立企业绿色品牌。

3.2 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绿色化

培训与开发环节的绿色化,要求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需要包含企业社会责任、生态责任及和谐发展思想等方面的培训。使公司每位员工牢记公司的生态责任与社会责任,梳理企业与社会、生态和谐发展的思想。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时要注意培训信息要简单明确、培训以非正式的形式,多次分开进行,M量使用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来支撑培训与开发。企业培训与开发要注意保持创新和主动性。

4 结语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并不否定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而是通过对企业内外环境及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的绿色化,来有效改善企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非绿色”“非和谐”的弊病,为企业创造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好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有力地推动企业转型,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绿色”“低碳”“和谐”发展。当然,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毕竟时间尚短,绿色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篇(8)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reen low carbon building, this "green spiritualizing" and its expected benefits, according to hangzhou promoting the green low carbon building 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hangzhou promoting the green low carbon building five Suggestions.

Keywords: green, low carbon, building, promotion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恶化带给人类社会威胁的不断加大,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被全社会所关注和接受。目前,我国政府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即到2020 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1]。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社会各界的不断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决策者们认识到,转变发展模式、抑制刚性碳排放、促进绿色低碳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绿色低碳建筑的意义和现状

建筑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据欧洲建筑师协会测算,建筑能耗占用了整个社会中能耗的50%[2]。我国的建筑使用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约28%,预计今后这一比例还将继续增加[3]。

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始终比较缓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原因:一绿色建筑初期投资成本高,投资效益较低;二绿色建筑标准规范不完善;三政策激励机制缺乏;四社会绿色意识淡薄,需求不足;五绿色建筑专业评价、咨询技术机构力量不足,人力资源不足[4]。

二、绿色低碳技术在杭州奥体博览城中的应用

作为在建设项目中运用绿色低碳技术的典型之一,杭州奥体博览城规划总面积为583.89公顷,其中核心区规划面积154.37公顷,总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共需实施国际博览中心、主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公共建筑项目,预计总投资达352亿元。作为建设方开展“绿色奥博”行动,以“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生态宜居”为理念,依据实效为主、创新为辅的原则,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绿色低碳技术,构建自然生态的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打造一批节能、低碳、绿色的单体建筑,将奥体博览城打造成世纪精品、传世之作。

2.1“绿色奥博”主要绿色低碳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建筑结合集中展示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利用示范,园区总装机容量达到100kWp,在国内公共建筑群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江水源热泵技术。奥体博览城紧邻钱塘江,可实施江水源热泵技术条件成熟,可显著降低空调系统用电量。

真空收集垃圾技术。为实现环保和低碳园区的建设,将在博览中心的厨房区域建设垃圾采用真空收集垃圾系统,实现餐余垃圾的密封、隐蔽收集处理。

超大型地下商业空间被动式通风采光技术。核心区配套建有大面积的地下商业空间,通过下沉式广场设计光导管技术应用,采取自然采光方式、减少人工照明。

LED高效照明设计。公共区域的照明能耗很大,为实现显著的照明节能,已明确在功能适用的场所选用LED高效节能灯具,确保照明质量效果。

低碳公共交通体系。设计P+R体系,实现微碳公交车与地铁接驳,引入电瓶公套完善的自行车租车系统,实现奥体博览城范围内部微碳交通。

公共空间的舒适度调控技术。结合公共区域景观设计,利用CFD技术,分析风环境、热环境质量,依据行人热舒适度、热岛强度等指标进行设计优化,优先采取利用水景、植物遮阳优化、绿化布置的兜风效果等被动措施,必要时少量补充主动技术,营造更为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

建筑运行能耗实时计量监测与展示系统。设计建设杭州奥体博览城统一的建筑能源监测管理平台,根据能耗用途,实时、分项的计量监测各栋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从而提高节能运营管理水平,作为重要的节能低碳措施进行展示。

2.2 “绿色奥博”的预期效益分析

2.2.1社会效益

奥体博览城将按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集中建设一批绿色公共建筑,打造成浙江省首个绿色低碳建筑示范园区。“绿色奥博”的成功,不仅突破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实施障碍,为其他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建筑的建设方提供了良好的经验范本,使绿色低碳理念伴随着奥体博览城的成功建设一起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将为绿色低碳建筑的推广和普及起到有力的引领示范作用。

2.2.2经济效益

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往往会增加初期投资成本,但从长期来看,能有效降低项目建成后投入使用的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从而使得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能耗减少、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显著。“绿色奥博”也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2.2.3环保效益

“绿色奥博”具有良好的预期环保效益。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在园区实施一系列的绿色低碳技术,将奥体博览城打造成绿色、低碳示范园区,预计可使建筑能耗水平降低20%,人均碳排放量降低30%,园区废弃物减量40%。

2.2.4示范效益

成功打造“绿色奥博”,将对杭州地区在建筑上应用绿色低碳技术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些技术的成功运用,将成为奥体博览城的一大新亮点,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在杭州的推广应用,极大地鼓舞杭州市的绿色低碳建筑发展。与此同时,奥体博览城也将成为浙江地区第一个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建筑群)。

三、“绿色奥博”经验对杭州推广绿色低碳建筑的启示

杭州奥体博览城运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绿色奥博”,表现出投资增量比例低、绿色低碳性能好,增量成本比例低等良好发展势头,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杭州奥体博览城以实用、成熟理念为主,项目指挥部对绿色低碳建筑定位恰当,不盲目堆砌绿色节能技术,立足“减法”、慎做“加法”;二是注重发扬中国传统的绿色节能技术,贯彻“被动式技术优先,主动式技术辅助”的理念,如强调遮阳、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技术,绿色低碳性能好,基本不增加造价;三是国际博览中心、体育游泳馆等单体规模大,地下空间面积大,一定程度上摊薄了成本增量比例。作为杭州“钱塘江时代”的标志性建筑,“绿色奥博”的成功,将对在杭州推广绿色低碳技术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市域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1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83.38万人。杭州在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方面,应总结“绿色奥博”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现有众多优势,抓住机遇,大力推广绿色低碳建筑,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结论:绿色低碳建筑是中国社会城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明确的尊重中国广大国土领域客观存在的生态系统特点、特性和特质,充分利用不同的地区传统生态技术、材料和人文特点,结合转化为地方性高新技术,形成具有城乡系统综合体系控制、单体绿色建筑综合系统集成技术及地方化人文内涵的绿色低碳建筑相得益彰的绿色建筑科学体系,这才是具有中国社会特色的绿色建筑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首次宣布温室气体减排清晰量化目标,新华网,

news.省略/politics/2009-11/26/content_12545939.htm。

[2] 曹宝飞,中国绿色建筑推广前景及要点分析[J],建筑节能,2009(12)。

[3] 仇保兴,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中国经济周刊,2005(9)。

篇(9)

低碳经济属于一种环境影响小、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高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促进经济发展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环境影响的最小化、资源利用的高效化,进而全面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而言,低碳绿色经济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全新思维与必由之路。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1.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刚需上升。要想促使经济社会与资源开发协调发展,必须将资源保护与开发提到战略发展日程上来,通过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采取高效、开源、节流等措施,切实转变企业传统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绿色经济不仅是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建设两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需求。另外,发展绿色经济,按照环境生态化、开采科学化、工艺环保化等要求,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也是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

2.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使得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发生了强制性调整,各项发展增速缓慢。但是,第二产业的比重依旧非常高,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面临巨大压力。若不对产业结构进行大调整,就很难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而遵循低碳理念,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

3.大众对绿色环保生活品质的迫切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污染、雾霾加剧,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发展低碳绿色经济也是大众期望提升生活品质强烈的现实需求。

二、基于低碳理念的绿色经济发展探讨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化经济发展格局

政府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制定约束性指标体系,将企业碳排放强度、GDP能耗、非化石能源比重等纳入具体规划中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通过教育、引导和法规约束,切实增强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政府部门需积极出台细致、可行的节能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制造业、工业是资源利用强度、能源消耗最大的产业,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高,在新形势下,我国必须向着新型工业化方向迈进,发展低碳经济,降低对能源资源的依靠,全面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努力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产业结构。与此同时,全面提升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服务业本身就属于低碳、环保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本身就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低碳的制造业、工农业发展更需要服务业的支撑。另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格局,加大金融、法律、培训等服务业的发展力度。

2.转变城市化发展与资源配置方式

积极改革财税体制,加大相关制度体系建设力度,强化地方政府的激励手段与监管措施,有效引导人们的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坚定不移地开展低碳城市省区的试点工作,编制详细的低碳发展计划书,建立健全与城市发展相吻合的低碳绿色配套措施,优化以低碳为主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的城市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相关部门应通过制定和出台相关制度来合理引导财税政策,规范价格制度,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空间。例如,风力发电无法与传统电力发展方式竞争,为此,政府部门可通过《可再生能源法》,积极鼓励风电参与竞标,并由用户与市场分摊部分成本。

3.积极引入科学技术

基于低碳理念的绿色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立足科技创新。企业应坚持高效、科学的原则,合理规划、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设备,依靠科技进步,实施清洁生产,尽可能促使企业循环发展。国家应加强对新能源、高端设备制造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创新。

4.强化大众绿色环保的自觉意识

结合普法宣传,制造各种类型的环境知识宣传片,为环境保护宣传提供直观教材,强化大众绿色环保的自觉意识,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与绿色环保意识。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发挥如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采用微博等互动性网络平台加强舆论引导,吸引公众参与。同时,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生物多样性保护日” 等纪念日为契机,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不断改进宣传内容及形式手段,强化大众绿色环保自觉意识。通过强化大众的绿色环保意识进一步规范人民群众的具体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并将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低碳环保等意识和行动真正渗透到大众生活中去。

三、结语

综上,本文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为切入点,从政府主导、转变资源配置方式、引入科学技术、加强绿色环保意识等角度入手,论述了基于低碳理念的绿色经济发展途径,旨在全面促进我国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篇(10)

关键词:

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研究

经济与环境同时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绿色会计概念的提出,就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其实质内涵比较复杂,需要在多重部门的配合下才能够实现。以经济限制而实现环境发展,需要在多重部门的支持与宣传下才能够有效的环节保护。为此,下文将会绿色会计的概念进行论述,对低碳经济发展背景进行会计的研究。

一、绿色会计与低碳经济内在联系

绿色会计实际上就是一种基于环境发展的会计形式,主要通过对环境污染现象、自然环境开发、环境污染治理等相关的自然现象的货币形式的统计与计算,制定相关的经济表等,实现社会环境保护处理方案与企业中财务部门相互实现精密衔接。绿色会计通过对经济的合理控制与管理,来实现环境质量的提升。在现代经济发展基础上,绿色会计是一种创新性很强的经济环保计划,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必然。而低碳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在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对自然材料进行经济型加工、产品封装,并且尽最大可能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等,对石油、煤炭等原料的使用进行控制,继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绿色会计能够对这些环节进行合理计算,以精确的方式来实现对环境污染物质的测量与控制,以环境保护来促进经济发展。

二、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工作开展的策略

(一)健全绿色会计核算体系

我国实现绿色会计比较晚,与国际上经济发展计划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关于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建立尚不完善,因此,在我国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会计工作开展需要不断的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健全核算体系。在美国,率先制定了《环境负债会计》等一系列的公告,在不同领域实现了绿色会计的相关研究。而在我国要想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以绿色会计为基础,需要将相关法律管理条例列入其中,实现绿色会计有法可依。对绿色会计进行法律限定,例如,在相关的企业报告中加入一些与绿色负债、合法权益相关的内容,对详细内容进行处理,进而建立起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绿色会计核算体系。此外,还需要将绿色会计的核算纳入到《会计法》中来,以强硬的法律形式来凸显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在专门机关设置专门的绿色会计实施计划,实现绿色会计的法律保障。

(二)注重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督环节

在很多企业中其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不真实,弄虚作假的现象。而虚假的会计信息不能实现企业真实现状的反应,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阻碍。从低碳经济形式上进行分析,信息失去科学性,将对相关部门对环境的审计造成威胁,达不到绿色会计审计工作。因此说要想实现低碳经济形势下的绿色会计工作开展,首先需要对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环节进行监督,从环境经济发展角度出发,不断强化企业绿色发展意识,实现企业的绿色环境效益。只有在绿色会计的披露制度不断被完善,才能够不断强化企业经济发展,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结合。该项过程比较漫长且复杂,需要在长期的绿色会计管理中来实现,但是其能够实现的社会经济价值无限。

(三)绿色会计与科技信息技术结合,强化意识

绿色会计的实际推行需要在两方面的作用下来实现,第一,政府部门的支持;第二,企业的切实落实。而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绿色会计需要以科技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不断提升社会对绿色会计的关注度。首先在政府部门中引入与会计管理相关软件,实现绿色会计管理与社会环境发展之间的数据库信息读取与连接,进而实现绿色会计管理的科技化。目前,在我国关于绿色会计的社会关注度较低,因此需要以互联网为根基,通过媒体实现绿色会计的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宣传。为了实现低碳绿色经济发展,需要在对主流媒体驱动形式下,实现对低碳经济的大力宣传,并在社会中举办与。低碳经济相关的公益活动,加深其在社会民众心中的印象。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通过主流媒体例如电视以及微博等形式,实现线上的绿色经济指导,将以低碳经济为主的;绿色会计通过书本知识以及视频等形式,向社会中传播。绿色会计要想实现服务与社会经济建设,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是关键,因此,相关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该方面的经济指导,实现全民绿色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绿色会计理念逐渐在我国渗透,但是其相关的体制还不健全,还需要在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将其不断完善与修正。因此,在本文中对绿色会计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提出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绿色会计工作开展策略。

作者:王辉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方冰.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工作[J].商业会计,2014

篇(11)

当前,气候变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导致环境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碳排放严重超标。伴随着这一问题的不断激化,已经成为影响各国政治、经济、环境、科技、外交、国家安全等领域的综合交叉问题。因此各个国家都在遏制碳排放,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业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产业就应提高低碳技术和进行相应低碳产品的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开发又反过来促进低碳产业相应发展。依托低碳产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利用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来促使我国会展业向绿色品牌发展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会展业最早起源于人类社会的集市,人们按照各自的需求进行物物交换,分享各自的劳动成果。自1851年英国成功开办世界博览会以来,会展业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了很大提升,逐渐成为新兴产业,会展的规模和规范化程度也有了政策依据。通过会展业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正面积极的效益,也有负面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会展业一直处于“一次性消费的模式”。会展中材料污染,展出后展具再回收利用度不够,产生大量的废弃垃圾严重影响环境。这种现象与目前大力提倡的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我国要想建立绿色品牌的会展经营模式,必须遏制负面的发展态势,积极响应低碳环保的社会潮流。

低碳经济与绿色会展的实践调研分析

(一)低碳的涵义

低碳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将低碳的涵义延伸到会展业就是通过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达到更少的资源浪费和更少的环境污染,实现更多的会展经济价值。低碳生活是创造人类更高生活标准和更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国外低碳经济调研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科技文明以后出现了新的文明法则,就是现在提倡的生态文明。受碳排放超标的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愈演愈烈,人们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已经成为全球环境改变的必然。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作为工业革命的倡导者英国在低碳经济方面也做到了先驱引导,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原则,英国愿意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任务,在欧盟内部承诺书中减排为12.5%,在8%的基础上增加了4.5%,为达到此标准,英国政府推出两项政策,帮助减排的顺利进行。其一就是制定“气候变化税”,实质上就是“能源使用税”,依据使用电能、天然气、煤炭的数量,过量使用的要收取使用税,此政策并非增加英国内部税收资金,而是通过税收的形式,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促进节能投资。以达到减少资源浪费的目标。据调查,英国2010年当年减少了250多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360多万吨煤炭燃烧产生的热能。

(三)绿色设计涵义

绿色是自然环境里植物最常见的颜色。在中国人们赋予它旺盛生命力的涵义,也是春天的象征,现在它延伸到很多领域,在设计行业里就有绿色设计一词,它是指在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全面考虑产品的质量、功能、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要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达到绿色环保的标准。天津滨海新区在会展的总体指导中大力引导绿色会展,但对绿色设计的定义理解分析不够,致使撤展期间垃圾堆放严重,因此我国推行绿色品牌会展必须遵循低碳环保的理念,按照绿色设计的要求细节约束会展实施的各个环节。

(四)绿色会展发展现状及实施形势

绿色设计是兴起于20世纪末的设计思潮之一,它提倡人与自然共同生存,创建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其阐述的生态价值观为新世纪各设计领域的发展确立了不可违背的原则。对会展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展台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绿色品牌会展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上海世博会中国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个部分,在国家馆的设计中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国家馆的顶部采用先进的太阳能板,收集阳光转化成电能,实现整个展馆的照明能源自给,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会展业实施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分析

经济发展和能源环境共同发展的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巨大问题。会展业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低碳产业的支持。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所持的环境变化立场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造成的环境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减排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在各行业的低碳路径发展都必须落实到位。低碳会展的发展也是其中路径之一,我国的会展行业实施低碳绿色会展势在必行。

低碳经济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它是国家发展可持续的路径和重要手段。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个体的碳排放数值不算很高,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加起来碳排放的数值不容忽视。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造成全球环境变化的原因是发达国家历史上长期碳排放造成的,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着环境恶化的现实,还得挽救因此造成的经济发展压力。会展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面临着实施低碳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挑战,也面临着发展低碳会展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经济机遇。我国低碳产业正处在初期研发阶段和市场培育阶段,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植,尤其需要政府的深入引导,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为低碳产业的发展做出路线规划和指导。政府指导相关企业运用低碳技术和相关产品,促进我国低碳产业的不断发展。

低碳产业促进绿色品牌会展的实施路径

(一)主办方政策引导并树立环保主题形象

当今会展发展形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主导,另一类就是市场主导。我们国家的会展还处于发展阶段,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和完善,政府必须站在主导立场,为会展的高品质运行提供各项服务保障。

发展绿色品牌会展,主办方起到引导的旗帜性作用,因此必须引起主要决策人的高度重视,将低碳环保的理念作为会展的宗旨主题大力宣传。我们提倡的绿色会展是指在会展实施中,遵循资源循环的原则,实行保护环境与合理开发、将各种会展资源相整合的方针,实现会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再发展。绿色会展的概念强调发展会展经济不应以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为代价。主办方在政策引导下,将各种低碳产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应用到会展的组织策划中,对参展企业的会展行为做到跟踪监督,可以制订奖惩制度,对参展过程中实行低碳技术和产品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对参展过程中碳排放超标的企业予以警告和处罚,将政策落实到位。

主办方要意识到发展绿色品牌会展是一个行业长远发展的基石,要重视当前的经济利益,更应把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主办方还要认识到绿色会展的投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投资,更是一种文化投资、知识投资和资源投资。主办方从主导意识的改变才能树立环保主题的形象。

(二)设计方以最少的空间实体传递最大信息量

传统的会展运营模式是“资源一生产一废弃物排放”的单向式资源流通模式。这种传统运营模式在创造了大量社会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造成大量资源的消耗,不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大多数会展活动的实效周期越来越短,临时、短期、巡回展览日益增多。单向式的会展运营模式不符合会展发展的趋势。设计方要适应这种变化,不仅要解决传统的陈列设计和造型新颖、工艺、色彩等单纯的装饰问题,还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原则,积极调动各空间实体,达到信息的最大化传递。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对企业的信息最大化展示,这就需要设计方对展具的零部件和材料重复使用。而重复利用的前提,则是展具能够有效的拆卸回收。

装备与拆卸是展具结构中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便于装备的结构不一定便于拆卸,拆卸也不完全是装备的反过程。因此,设计方应考虑装备性能的优化,尽量缩短装备时间,拆装的便捷。这就需要对展具进行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根据展具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的需求。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很好的解决展具品种规格,又可为展具的快速更新换代,提高展出的质量,方便维修,有利于展出后的拆卸、回收,为设计方的经济收益提供必要条件。

(三)施工方实现材料的环保和最低消耗

绿色展具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管理对会展的环保和最低消耗起关键性作用。在大型会展期间,为了达到良好的企业形象,大多数采用特装的形式布置展区。而现在的主要装修材料为木结构,在展出后不可再回收使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施工方应在选择材料方面做到慎重,一方面,施工方不能把含有有害成分与无害成分的材料混放在一起;另一方面,对于达到寿命周期的展具,有用部分要充分回收利用,不可用部分要用一定的工艺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可以采用一些轻型钢材和铝合金组合的轻型构件。这些都需要低碳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完善,来实现会展的低碳经济。又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馆就采用大量的可再生材料,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

(四)参观者以环保的意识高标准审视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