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大全11篇

时间:2024-01-26 15:47:2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

篇(1)

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人,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吃”透教材

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做到既能对课文整体感悟,又能对文字的组合,蕴含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有准确的把握,力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思考,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如果作为教学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对课文没有深入浅出的把握,实现有效性课堂教学就是一句空话。假如教师课前没有“吃”透教材,结果就会造成学生的思维堵滞,思考颇浅,学生仅仅是表面化理解课文。

2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教学目标要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及智力发展等多种因素出发,根据学生具备的能力,制订有效教学目标,然后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创造有利条件,促使目标的达成。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些课文,如《一面五星红旗》,它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而这些又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体,备课时忽视不得。《一面五星红旗》的重点是“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难点有二:一是“我”的爱国情意,一是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转变体现出来的友谊。这两点是相互依存的。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判断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并不是看这个教师有没有教完规定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

3 课堂教学调控的有效性

一位教师尽管教一门课,面对的也是同一批学生,但是每一节课的具体情况却是各不相同的。而且,学生总是处在不停的变化中,所以教师必须对不断变化的师生状态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课前气氛的渲染:每堂语文课的预备铃响过之后进行一些小型的全班性活动。可以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进行词语接龙,背背课文、儿歌,猜谜语等活动。这段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它既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又可以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上课的准备状态。这些活动开展的同时,教师要注意用亲切的目光、微笑的表情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使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气氛融洽。往往这样的活动开展完后,整个教室里充满了浓浓的语文气氛,使学生能够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2 突发问题的机智调控:课堂上究竟会发生些什么情况,这是任何一位教师都无法在备课时预测到的。比如,上多媒体课时突然停电,挂着的黑板突然掉了下来,有位同学提出了个怪问题,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等等,诸如此类的可能性不胜枚举。这些活动情境就是在向教师的智慧和应变调控能力提出挑战。面对课堂教学中突发的问题,教师应当先衡量一下这是什么类型或什么性质的问题,是否需要花时间去解决,如果需要解决,那么是否可以机智地将其与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步骤相联系、组合,在经过重组后一定要敢于放下自己拟定的计划,把问题解决到位。如果没有在课堂上浪费时间解决的必要,那么可以用比较自然简练的话语一笔带过。例如再讲《影子》这篇课文时,我原本设计了一个在户外“踩影子”的游戏,把课文内容化抽象为直观,让孩子们边玩边观察、思考,边玩边了解课文内容。可讲课时天不作美,太阳公公偏偏躲了起来。怎么办?我如何给他们创造一个探究的空间呢?灵机一动,我拉上窗帘,打开投影仪,让一个孩子站过去,让转身、移动,其他的孩子则仔细观察影子位子的变化。通过这个活动,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把刚才的问题解释清楚了,并且他们都喜欢到前面来体验。然后我又让他们根据影子画太阳,这个环节就显得简单了。这节语文课虽然打乱了自己的备课计划,但教学效果却没受到丝毫影响。

3.3 引入多媒体,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知识能力的积累大都借助于课文这一载体。但新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时空跨度大,特别是针对聋哑孩子来说,仅凭课本上的语言文字描述或简单的几张图片,那是很难让学生真正把握理解的。而多媒体是一座跨跃时空的桥梁,化无为有—— 拉近作者、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沟通了三者之间的感情。在教学中,学生情感的自然迸发是学生领悟课文意蕴的完美体现,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再现生动感人的画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将学生带到一个他从未去过的地方,领略祖国风光,异域风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感悟课文。

篇(2)

一、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程度不高。

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开设语文课程是为了帮助他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实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语文教学也可以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积极开展语文教育,对全体学生进行专项中文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和交际能力的目的。但是许多初中学校的语文教学开展得并不成功,许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程度不高,没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在阅读和交际能力方面差距十分明显,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

2.没有科学合理的利用语文教材。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特别注重教材内容的学习,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填鸭式地将生硬的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并围绕教材内容出考试题。但是随着我国新教育体制的实施,许多初中语文教师认为既然中考不考课内的文段,讲了也没有实际的效果,于是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做题上,加强对学生做题感觉和速度的训练,渐渐地脱离了教材。事实上语文教材选取的多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些教材既是我们开展语文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所以老师应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的首要途径。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1.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强迫学生学习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可以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时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度。所以为了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语文,打破被动学习的僵局,老师要积极引导,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

2.将思想情感教育包含在语文教学中。

初中语文教材大多是文字优美且内涵丰富的范文,在这些优美的文字背后,我们需要更深层次地挖掘文章的含义。学生理解文章含义的能力有限,老师需要不断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这也是提高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教材上的知识只是表象,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通过真挚的情感去感染每个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作者的感情,在不断的感知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改进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学习能力。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尊重爱护学生,努力激发起学生的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也应与这种学习方式相适应。此外,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在学生学习中应发挥引导作用。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只有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4.及时地对学生表现作出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表现,老师要及时作出正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方式之一,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老师评价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评价,而且要掌握好评价的尺度,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委婉地指出,不应该采用过激的方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老师的评价方式不当很可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可见正确的评价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重视评价方式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此外,老师还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领会教学的精髓,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提高教学效率。

5.重视语文基本知识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语文是具有独特性的一门学科,它是我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承载着大量的人类文化。语文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老师应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许多中学里,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许多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充分,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重视字词句、标点符号等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其次,要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最后,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对初中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的信息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6.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仅仅通过课堂有限课时的教学,学生的整合素质很难提高,所以我们要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巩固和扩展学生的语文知识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春游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开阔眼界,深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需要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内容,将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培养纳入语文教学中,同时也要尊重爱护学生,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不断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许珍.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0.33.

篇(3)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106

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能更大程度地获取知识,这是语文教师的最终目的。而在教学中很多原因导致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经笔者分析,原因如下。

1.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不对应。语文课程目标体现了语文学科对学生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语文运用能力的要求,语文课程目标则应该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达到以上要求。所以,语文教学不只是简单地教学,它需要有较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不是漫无目的、盲目地去学习,它更应该更加直接地指向课程目标。只有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相对应,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运用能力。

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能紧紧呼应。教学内容应该是由教师组织准备、为达到语文教学目标而所需要的课程资源。大部分语文教学内容是以教材、教师课堂教学为载体的。而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或者切入角度的不同,都可能导致不同的教学结果。而不同的教学结果又直接导致了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需要表现出语文的文字美,引导学生对语文的美感产生兴趣,那么教学内容就不能过多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深度与广度,否则,不仅不能突出教学目标,反而让教学过程变得毫无重点,甚至繁冗苛杂。

3.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不一致。语文教学应当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为主,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从知识、技能、素质、价值观、民族精神、信仰等多方面培养。而如今教学评价多为片面甚至错误的,比如以成绩论成败,以分数为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能力、素质等更重要的方面。以上错误的教学评价是与正确的教学目标不一致的,但是,它却能影响教师,让教师采取错误的教学目的与方式,不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盲目地重视成绩,大大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正确性与效率。

语文教师应当明确目标,确立正确积极的教学内容,要以合适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思想价值观。因此,只有确定好了教学目标,才能更加有效及正确地完成语文教学工作。

一、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师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领会教学大纲所表达的内容,再联系教学实际,来确定一个优秀的教学目标。

(一)明确语文教学关键所在

语文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最有价值的信息,重点发掘语文教学中隐含的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与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适当地弱化其中比较次要的东西,不能让一些附属的内容喧宾夺主,从而让学生无法把握教师教学的中心思想与关键之所在,让学生浪费更多的精力与注意力浪费在如何筛选有用的课堂内容区学习,降低学生的失误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讲到一些历史名人时,我们需要重点对其语文写作技巧、文字运用功底、表达方式研究,至于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当时的社会背景,可以适当地淡化,不用当做课堂重点来打探奇谭,红花应需绿叶配,但是绿叶过于繁茂,也会影响鲜花的盛开。

(二)明确总目标

语文教学需要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教学内容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从而能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去汲取知识。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有各种目的,但是所有的教学目的都要以最终的教学目标为准。比如,在一些散文教学中,最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去学习语言应用以及表达方式,而对于作者中心思想与感情走向的理解与学习则不是主要目的,可以作为一个小的分目标,但是最终还是要向主目标靠拢的,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有序而高效。

(三)结合教学实际

教师教学不能原版照抄教学标准,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来丰富教学内容,根据更多的教学内容去丰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正确地来完成教学目标。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选择最合适的教学策略,让教学内容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去学习去接受和理解。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所以,一个优秀且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更好的互动教学中,充分训练语言感知、理解教学内容特征,甚至提升学生思想水平,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教师也应该丰富教学策略,比如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角色互换法、引申教学法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充分且有效地揣摩教学教学内容与情感表达。

三、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让教师有条不紊地去组织教学,才能让学生更有目的地去筛选自己需要理解学习的知识。清晰的目标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去学习、理解、思考,让学生处于一种更主动更积极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生动而充满灵性的,过于死板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无法将学生情绪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的。所以,教师要适当调整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引导学生情绪与兴趣,将预定目标与教学过程灵巧结合,将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四、正确评价课堂教学目标

正确的语文教学评价既应该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也应该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仅只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收获程度,也应该评价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提升,还应该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中努力程度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引导教学目标更加正确与客观的确定。

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采取正确的教学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让语文教学更加高效与正确。

参考文献:

[1] 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山林.语文教学内容辨证[J]语文建设,2006(2).

篇(4)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与语文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我们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组织过程,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活用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材是传授知识技能的主要载体,是教师预设教学方案的依据,但同时我们也要明确,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立足于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活用教材,跳出教材,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统筹兼顾,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更深刻地理解文章诗词的深层含义。例如,在学习唐代杜甫诗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我们不能只从诗词的表面句意来理解诗文,通过全文的诗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只是看到作者漂泊生活是如何的穷困潦倒,心境凄凉,将现实的残酷尽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此教学,完全是死学教材,根本没有活用,为了使学生能够收获得更多,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作者其他的诗歌,并为学生介绍以一下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迹,比如《登高》等等,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和政治遭遇再去品读诗歌,这样一来,学生更能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再结合屋漏、连夜雨、秋风破屋这些凄凉的语句,那么此时作者焦虑苦痛的感受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作者高尚的情感和伟大的思想品质更让学生心生敬意。

二、精彩导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场精彩的课前导入不但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激发内在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其中设疑导入法是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通过预设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融入课堂氛围中来。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穿新衣服的感觉,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之际导入新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倍增。

三、发挥问题作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和艺术,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首先,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能难度太高,也不能过于简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将问题的难度控制在学生能力范围只之内,可以适当加大难度,让学生“踮起脚”去收获果实,否则难度过大不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还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最后一课》这篇文章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拿文章的结尾部分作为讨论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写道,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粉笔字,以至于最后韩麦尔先生只能做手势,连说话的力气好像都没有了。写粉笔字是一件很吃力的事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这样就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思维训练的机会,在思维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的同时,实现知识内容的消化。

四、引入竞赛机制以鼓励参与互动

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抢夺第一的欲望,尤其是孩子。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开展班级比赛等活动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在讲述朱自清的《背影》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以父爱为主题作一首小诗,不管他们的作品如何稚嫩,但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创作热情,更能加深对文章《背影》中所表达父爱的深刻体会。优秀的作品可以在全班进行传诵,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教学古诗文之前,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述自己提前准备的古代故事,体裁不限,可以是寓言、典故或者三国等等,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自信心,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现代语文

课堂。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广大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保语文教学之树青春永在、茁壮成长。

篇(5)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重视狠抓双基,强调学科知识的整体性,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但对于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质、培养道德品质、提高能力等方面比较忽视,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其实质就是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属性,把它仅仅当做一门文化知识课,并且忽略了其他教育方式的作用,如学校组织的活动、课外实践及家庭教育等活动。事实上我们已经把语文课置于封闭教学状态,形成了简单的说教模式,这种状况严重削弱了语文课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主阵地作用。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基础教育必须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因此如何有效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成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探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下面我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的德育功能谈谈体会和见解。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一些新理论、新教法不断涌现,我们只有不断充电,充实自己,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本领,才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高中语文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二是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道德品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理论在不断发展和进步。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学历和知识水平,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使自己的认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要积极参加各种研究活动,不断探索语文教学的好方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为人师表,大力提高政治觉悟。正人先正己,我们必须以崇高的师德为高中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带动高中生修心立品。在言行上,要对党、对国家、对高中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高中生中大发言辞,误导高中生。在举止上,要时刻为人师表,要求高中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我们要热心国事,让社会主义崇高道德在校园里、高中生中间传扬。

二、认真钻研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探索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认真组织教学活动,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针对高中生的特点,把教学基点放在对高中生的语文教育方面,提高高中生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行为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挖掘教科书内容的思想性,注意寻找知识教学、德育教育和行为养成的结合点,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努力使传授知识和高中生学习知识、提高道德水平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到我们伟大祖国河山壮丽、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等教学内容时,我们可采取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播放相关图片、录像、视频等,教育高中生热爱祖国,增强高中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高中生强烈的爱国之情,进而有效开展德育教育。

2.努力探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效探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增强教学实效。提高教学吸引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没有吸引力,就没有生命力。我们要努力改变死板、无趣、程式化的教学方法,贯彻教学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高中生的自身特点,针对高中生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社会热点、教学难点问题,联系实际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一些知识讲清楚讲透彻,要敢于触及时事,引导高中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课堂教学更深刻、更生动,从而更吸引高中生。提高教学说服力,充分利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和分析归纳法,使高中生不仅能掌握语文知识,还能提高语文课的信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说服力。

3.积极组织第二课堂,调动高中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高中语文教学涉及大量实际问题,仅靠课堂教学不可能有效解决,而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不仅有利于高中生解决思想道德问题,而且能培养高中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篇(6)

我们的老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而殚精竭虑,怎样突出教学重点?怎样组织教学内容?怎样设计问题?当然这些是必要的,但是我认为,决定提高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不是“搞突击”,而在于平时的准备。我们老师要注重平时的学生习惯的养成,而不是到考试的时候来突击,要科学的安排好学生的学习时间,什么时候预习?什么时候复习?全部要有一个科学的安排,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有规划,才不至于到学期结束时不知道学了什么。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这无疑会让你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的轻松自如,学生可以在老师不在场的时候,都会自发的去学习。

一、对每一节课,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我们常常听某位老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几天的时间。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终生都要为这节课做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地读书,跟书记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贝壳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你科学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技巧的提高,正式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这里的问题还不仅仅在于数量的增长,数量还可以转化为质量。

教师知识越宽广,在讲解教材是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注意力: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在怎样学习,他不仅在教书,而且给学生以智力上的训练。我们老师要注重平时的学生习惯的养成,而不是到考试的时候来突击,要科学的安排好学生的学习时间,什么时候预习?什么时候复习?全部要有一个科学的安排,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会有规划,才不至于到学期结束时不知道学了什么。

二、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那个班级里有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语文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情。一方面,在备课是努力抓住知识结合点和线索。

另一方面,不断得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创造者的愿望。努力去唤醒那些无动于衷、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把自己所有的“智力工具”拿出来试验,让他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这无疑会让你的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的轻松自如,学生可以在老师不在场的时候,都会自发的去学习。

三、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部分之一,我们经常听到某位老师在课堂上呼喊: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但未必学生真的就做到了。真正要控制学生注意力,就要让学生保持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他们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因此,必须使学生意识里有一点“思维的导火索”,让学生边听讲,边思考,学生思考越积极,学起来就越轻松。反之,如果学生没有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如果上课时老师单靠知识的本身去吸引儿童,可能力不从心。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设法让学生的思维与我们所讲的知识发生联系,使他不感到陌生,使他有一种想了解更多的欲望。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听刘兰芳讲的评书《岳飞传》和《杨家将》,听完一场迫不及待想听下一回。学生也是这样,我们要想使他在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发生联系,在他的内心产生共鸣,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越集中。

要想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还要做到:

①直观的教学手段的运用;

②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使用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语言表达,抑扬顿挫的语调,合宜的体态语等,让学生愿意听,并且感觉常听常新;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素养和情感: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篇(7)

这种方法和课堂直接短兵相接的启发式提问有明显不同,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准备提问,教师可以在布置预习,课堂分析、讨论,课外练习及测验时使用。

一般来说,职教生虽不愿举手发言,但其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却比初中生有所加强,他们虽不愿意在课堂上以临时加入的方式作无把握的发言,却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事先探索、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在经过充分准备后作把握较大的发言,以此证明自己掌握了知识,抬升自己在同学中的形象。因此分析题类的思考题是他们所欢迎的。

间接提问中的启发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1、预习与制造争论

职教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布置预习题目不宜停留在生词、段落划分的阶段,最好能设计出打破常规的思考题来进行导读。

比如:如预习《鸿门宴》时,笔者提出:根据文中项羽、刘邦的各自表现,能不能用“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惯例来衡量他们?你更喜欢或钦佩谁?这样的问题在课后总结时也可以使用。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所以,问题一经提出,能为那些肯动脑筋、喜欢争论的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既然这是个无法说清楚的问题,因此双方必然争得面红耳赤。一些同学甚至找来了《鸿门宴》以外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热烈的争论使许多本不喜欢历史的女同学也听得津津有味。虽没有统一的结论,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这种制造争论的方法,还可以在作文教学和口语训练中使用。

2、课后练习及深层思考

经过教师的分析,然后再做课后练习。这样做能使学生更好地消化课文。练习题布置适当,可引发学生深层的思考。

讲完《春蚕》后,笔者让学生思考:老通宝因洋茧击败土茧,盲目仇洋,最终被气病破产;现在许多人走的另一条道:一切以洋人的做法为标准,他们能不能成功?学生结合社会现状进行分析,再加上了教师的引导,就能很好的明白了两者之间虽貌似不同,但实际上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前者忽略了外因的影响,后者忘记了内因才是根本。此外,《春蚕》中“蚕养得多,愈好,就愈困难”和现在的农民丰收后的卖粮难、卖瓜难的情况有相似之处,问题向学生提出后,他们也颇感兴趣。虽然这里面的道理也许不能全部在课堂上说清,也有些超越语文课文的范围,但把课本内容和社会现实联系在了一起,符合大语文的教学要求,学生感兴趣,有些学生甚至积极地要向大家讲述说自己家中也遇到过这种事情等,无形中对他们的表达能力起了很好的锻炼,从整体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种种顺势而发的非提问式的启发,不但解决了课本问题,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真切认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联系和对比共用

1、从异中求同

有些作品,外表看来没有联系,若能找出其中的共性进行比较,那么得出的结论能使学生受到更深刻的教育。

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两文为例,前者使用了浪漫主义的梦幻想像写法;后者是使用录像式的现场“转播”。两篇文章相距千年,表现手法完全不同,但仔细揣摩,仍可找到共同点:两文均以美景之向往为铺垫,使人产生温馨之感,但最终点明想逃避现实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梦境、月夜终究非我所属。由此,学生看到了爱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之心源远流长,向往自由、追求美好的连绵千年的精神传统,使得我们在分别讲解单篇课文时候提到的主题能够得到了时空上的印证和永恒感,增加说服力和加强学生的印象。

2、由同中求异

启发性语言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讲解、讲述中同样可以使用带有启发性的语言,达到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效果,而问题对学生来说,激起的是一种被动的思考,非提问式的启发激起的是一种主动的思考。语文教学中异曲同工的一种做法是,通过表面相似的人物、事件进行对比,去找出个中的本质差异,并找出差异的原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板书

篇(8)

语文作为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对于提高小学生们整体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基础对于孩子们以后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这就督促我们老师们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首先需要不断地改进我们自身,把一些新的观念和新的理念都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思想必须要做到“新颖”。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改善语文教育教学的效果。

1 通过改善自身来改变教学方式

就笔者在教学方面的体会来说,认为首先老师们要能够把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们的实际需求时刻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够选择一些适合的教学方法。在选择教学方法的同时要能够把自己的优势和专业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自己教学的风格也要多注意,教学风格因每个老师的性格、自己本身的专业水平还有掌握的知识量的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异。通常学校都会经常有老师们互相听课这样的活动,目的就是让老师们能够互相学习,汲取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求成,看到别人的方法比较好,就急忙效仿,这样急于求成的效仿有时往往会事与愿违,并不能达到效果。因此还是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能够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

2 课堂内容的丰富多彩,能够促进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在开始一堂课之前,一定要对整堂课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再分块对课堂内容进行一个精心的设计。这样做就是要让整堂课程的灌输能够完全被小学生们理解吸收。通常来说我们的教学过程都是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了,从简单到复杂。在讲述内容的同时一定要贯穿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启发也能帮助他们进行记忆。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这种启发性的记忆往往比孩子们自己死记硬背记住的记忆时间更长、更牢固。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要让孩子们养成讨论的好习惯,之前以往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一味在上边讲,学生们在下边听。这样的效果根本不好。应该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对于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是很有帮助的。

3 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互换

语文因为其学科的特殊性,知识量特别大,通过课堂中的教学,让学生们逐步掌握课本以及课本以外的知识。孩子们在小学阶段,非常爱玩,我们也不能说爱玩就一定不好。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特点,让他们能够在玩耍的过程中学到东西,这样会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兴趣,也不会因为死记硬背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老师们要按照学生们的需求去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要。让他们能够在探讨中学到知识。课堂也不会因为老师一个人的独白而显得无趣。教育教学的过程也不一定非要是模板式的,可以根据学生们学习的进度适时适量地改变教学方式,让孩子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4 对学生的褒奖非常重要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对学生们的褒奖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时时对学生们进行激励,这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都有很大的帮助。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现在的学生们和过去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现在的学生们自尊心都特别强,有时候可能老师不在意的一句话都会在某些程度上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当选择恰当的时间对学生们进行评价,激励他们能够发掘更深层次的东西,因为得到了老师的褒奖,他们也会在学习上产生更大的热情,增强他们的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加主动。知识是通过探索发现的,只要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他们会去自主地学习。当然不能说因为评价而去评价,老师们的评价必须要是发自内心的、老师们要真诚地去面对学生们,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做的很棒。这样的褒奖才是积极有效的。

5 老师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体现个性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几乎占据整个教学时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倾听者。我们必须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此外,老师还要注重小学生合作交流、公平竞争精神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同时老师还应该为小学生提供体现个性的机会,让他们在沟通交流中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

6 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

最近几年,随着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也向多元化发展,一些多媒体的教学工具常常会用到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们在接受知识的时候也不会像以往一样过于空洞。我们可以根据网络资源让学生们更加清晰地了解知识。但是过于依靠多媒体教学工具并不见得是好的。有些老师太过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这就使得整堂课程像一个空壳子,像一个展示。因此老师们应当注意对于多媒体的使用要适度。要及时把多媒体工具和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让两者能够互相弥补不足。

7 结语

篇(9)

伴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化、持续化和健康化开展,多媒体已经成为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的变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为绘声绘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起到锦上添花之效果。下文是作者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构建学生学习兴趣的氛围。

1 调动学习兴趣。在识字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构建形象生动的氛围,将学字的过程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过程,并因势利导,生动的氛围,优美的节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欲望和乐趣,为善学和乐学夯实基础。

2 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效果,彰显教学重点。比如:在讲解一些韵母之间的异同时,可以通过标注或者染色,以此提示学生进行拼读时注意发音的变化,进一步强化学生记忆。促使学生在生动有趣和欢声笑语中记熟一些发音规则。

3 增强读写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录制下来,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朗读,在朗读的初始阶段,可以一边播放,一边朗读,在第二次朗读时,可以通过一些重点词汇或者声音的变化提醒,在第三次朗读时,学生可以依据动画变化进行自主朗读。由此一来,学生可以又快又好的读得准和记得牢,此外,在进行写字训练时,可以运用一些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代替教师传统讲解,此时学生的学习效果将更加显著。在醒目的提醒和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爱上写字。

4 增强语言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无话可说和无从谈起,有鉴于此,在日常作文训练时,作者在讲解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一些中心思想和表现手法描绘现实生活中一些熟悉的事物。在初始阶段,先让学生观看相应的动画片,然后小学语文教师因势利导,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学生思维瞬间被打开,他们争先恐后的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续写,在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技巧和优美词汇被广大学生成功运用。此外,在进行口语训练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构建适宜的氛围,在一种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氛围中促使言语的有序、有理和有情。此外,学生还可以彼此分享各自心得体会,并将这些心里体会进行讨论、写作,促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享受乐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有很多内容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和难易理解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有效的传播、储存和重组教材知识,将那些间接的知识转变为直接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此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功能的多样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又快又好的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缩短教学过程,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充分结合小学生年龄小和形象思维等客观条件,他们对一些关键性词汇理解有限,因此,借助于多媒体,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将那些繁琐和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和生动的材料,促使那些静止化和抽象画的语文知识转变为动态化和具体化。进而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关键性词汇和段落。进而强化记忆,为他们以后的听、说和读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借助于多媒体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点。

多媒体独具的图形和动画功能,有利于将这些小的、静止的、慢的图形转变为运动的、大的和慢的。学生细致观察,学生置身其中,可以接受大量语文信息和获得清晰感觉,这些图形、动画、声音、文字等配合,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教学重点和难点迎刃而解,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

四、借助于多媒体增强学生能力。

1.增强学生查询和收集信息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作者时常设计一些开放性促使学生积极收集和查询信息的内容。

篇(10)

我经常要求学生看诸如《读者》、《散文》之类的杂志,这样他们可以了解到许多独到的观点,看到一些内涵丰厚的文章,使自己也变得爱思考起来。尤其在写作时,更能受到它的启发。现在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评分标准就是文章是否有创新,有没有与众不同的见解。创新、独到的见解,往往不是凭空就可以产生的。它取决于人的阅历、对人生的体会。学生的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的两点一线,很少有机会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因此读书看报就不失为一条捷径,而在时间金钱都有所限制的情况下,看《读者》更不愧为捷径中的捷径。

此外,教育学生有空时多翻翻字典。字典虽不像书籍、报刊和杂志有很多优秀文章,但经常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例如,做拼音题时,就翻翻《新华字典》,把自己以前读得不准确的字记在一个小本子上,考前再看一看,印象就比较深。我还要求学生平时听新闻时注意听听播音员的发音,碰到哪个字他发得和你不一样,就记下来,查查字典,看是他发得对还是你发得对,这样做印象特别深。做词语用法的题目时,就翻《现代汉语词典》或《成语词典》。不要局限在要查的那个词上,最好能把前后的词都看一下,既能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又能同时学到不少新词。这个工作最好能每天都做,每天记几个,积少成多。这样一学期下来,我班同学在考察字词知识的题型上出错的已经很少了。

其次,我认为,要想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培养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爱迪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第一秘决”。刘秀同志也讲过:“有志者事竟成”。我一直把这些话作为引导学生行动的指南。大家都知道,绝大部分学生是因为语文基础差,底子薄,以致造成对语文学科没有多大兴趣,语文成绩才变得越来越差的。怎样才能改变这个局面呢?答案是培养学生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这要从教学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出些较容易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产生“语文也不是很难”的想法。我一直以来都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试验,每道题都让学生回答或在黑板上板书,如果其他学生有什么不同意见,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无论是对或错都无所谓,直到没人回答为止,然后再给予点评。对的表扬,错的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根源,通过这样,学生积极性高了,自信心有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增强了,成绩自然也提高了。

第三,指导学生自己出测验题(指基础知识方面),抽签考试、学生互相评卷,定出合格分数,否则补考。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亦有好处。此法运用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从而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学生通过出题、评卷这两个步骤,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有了导向,有了目标,无形中产生了看书——做作业——复习的过程。有学生跟我说:“老师,出考试题是一种享受”。这样,学生感觉主动,兴趣浓,同时也促使了平时懒于动手、懒于动脑的学生学习。另外,抽签考试,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主动性,提高了兴趣,这一点你从学生抽签时那种期待的神态就能看出。虽然大家都希望能抽到同等水平学生的试题,不过差生出的试题可能浅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出的试题会深些,如果是差生抽到成绩好的学生出的试题也没什么,反正学生有补考机会,等于重复学习语文知识。通过一学期的训练,我班学生语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其中有一名同学入学时语文才考了十三分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提高到五十分,进步很快。同级同学问他有什么窍门,他说:“都是自己出题考试助了我。”

篇(11)

一、教师正确引领学生学习语文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途中的引领者,需要正确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关键。首先,要求教师自身有着较好的自我修养,丰厚的文化底蕴,做到用知识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文无处不在的魅力。

二、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语文涵盖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知和不可避免的学科,因此,学习语文不仅让学生学会沟通交流,还能提高自我素养,培养思维能力,让人生得到质的升华。

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堂时间,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和教学大纲为基础,取其教材中的精华引领学生联想实际,并且学以致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开拓思维。

语文教学分为很多种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诗歌等多种文体。因此,教师应积极记录,制定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掌握写作技巧,并在学习中学会实际应用。对于难懂枯燥的文言文来讲,是初中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让学生能够有效进行文言文的学习也是教师应当十分重视的。可以鼓励学生实行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诵比赛等新式教学方式。

三、鼓励学生开拓思维

丰富知识,与人沟通,提高自我素养是语文学习的宗旨。新课标的改革下不仅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素质教育。语文是一个开放的学科,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在语文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将知识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