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市场经济基本常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既然不同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有相同之处,那么,从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财政也是具有共性的。西方经济学中的财政是"publicfinance",finance本身的含义有许多,可以译为金融、财务、资金,公共的资金即为财政。只是为了与我国的财政作出区别,才将其译为“公共财政”。所以公共财政和国家财政二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至于社会主义财政支出以前以生产型为主,主要是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当时的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而“publicfinance”作为一种现代财政学也是经历过不同经济阶段的发展而形成的。在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中,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较小的,这与那时提倡国家采取自由放任政策是密切相关的。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持经济发展和克服日益频繁的经济危机,同时为了防止社会动荡愈演愈烈,才不得不设法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由此而导致财政支出的日益膨胀。应当看到从生产型过渡到现代财政学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正符合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著名的“瓦格纳法则”,即,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也会提高。
西方经济学家将财政学视为一门关于公共部门的政治经济学,旨在描述和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他们所说的“公共部门”,指的是与私人部门相区别的另一个经济部门。这里的“公共”,主要就是政府。这对于我们很有借鉴意义。将政府作为一个经济部门,有利于提高政府各项经济行为的效率,按照市场规则来规范政府,同时又加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所以研究市场经济下规范的财政理论不必冠以中国两个字,也无须加上社会主义的定语。因为财政是为国家服务的,而经济体制又制约着财政的存在形式,所以不论是任何国家、任何经济体制,它必然要经历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这一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二.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1.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认识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财政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财政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只要国家还存在,财政就必然存在,即使说法可能会有改变,其含义仍然是相同的。政府掌握着一系列可使用的政策工具,财政是其中的一种,它具有其它政策工具如直接控制、管制、控制企业、货币和债务政策等无法比拟的优势。另外,财政作为一种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必然要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所以财政一端与经济联系,一端与政治联系。
2.市场经济下财政存在的必要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市场上的一切经济行为按照价格机制运作。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通过供求双方的自发调节,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即所谓的“帕累托效率”。问题在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毕竟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竞争市场所需的必要条件不可能同时完全具备。而只要缺少一个条件,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就有可能出现运转失灵。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并非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尤其是共用品的价格市场不能决定,所以只能由政府来为其定价。此外市场还存在着其它一些失灵情况。下面首先来看共用品理论。
(1)共用品理论
共用品是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一个重要领域。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做私用品,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做共用品。共用品不限于物质产品,更主要的是指各种公共服务,既包括无形资产也包括精神产品。由于私人部门只追求利益及大化,这些产品的公益性较强,所以私人部门一般情况下是无法提供的。
共用品理论对于市场经济下如何提高政府的效率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赋予政府提供的共用品以价格。使得等价交换的原则最终适用于共用品,将公共服务与个人纳税等价起来。使得有效利用资源这样一个私人经济原则运用于共用品经济中。
(2)市场失灵的其它方面
微观经济领域的失灵
一是外部效应。即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由于市场主要以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所以对于带来外部效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供给不是过多就是不足。其原因在于私人边际效益同社会边际效益或成本是不一致的,所以政府应当对外部效应进行矫正。二是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不完全竞争是指某些垄断行业的存在阻碍着竞争。当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其所出售的物品的供给量,从而使的物品的出售价格高于该种物品的边际生产成本时,就发生了所谓“垄断”。垄断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办法是将其产量确定在边际效益等于其私人边际成本的水平上。这会造成社会净效益的损失。如果能通过政府部门的干预,强迫垄断者增加产量,使价格降至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水平,便可因此获得失去的那部分损失。所以政府有责任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保护有效竞争,排除垄断对资源有效配置的扭曲。
宏观经济领域的失灵
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的失灵,不仅表现在微观经济领域,宏观经济领域同样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从微观上考察,资源配置的效率是可以运用帕累托效率准则来评判的。但是,若将该准则推广到宏观,则有些不够用了。宏观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效率即宏观经济效率的评判,还需要借助于其它的指标。这就是就业、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而自发的市场机制并不能自行趋向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市场机制在实现宏观经济水平方面的失灵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的不公和经济的波动与失衡。为此,唯有政府担负起对宏观经济的管理职能,经济才有可能获得稳定的增长。
三.市场经济下财政职能的界定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应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为主,以达到资源最充分有效的利用。在市场机制能够完全解决好的领域,政府就没必要再介入。只有当市场发生失灵时政府才应该介入其中,不过政府介入的最终目标仍是为了维护或确保市场的正常运作,使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大化。而政府干预市场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便是财政。那么财政的职能也应该界定在市场机制失灵的范围内。财政的收支范围是根据政府职能范围而确定的。因此这里实质上界定财政的职能就是确定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它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在这“投机随正常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涨而产生”同时,投机反过来对正常需求产生干扰作用,使市场变得畸形化,不再正常运转,使得人们看不清正常需求到底在哪里、到底有多少。为了观察到市场需求中哪一些是正常的,哪一些是投机的,聪明的人们也发明了一些观察手段,比如在当今问题最多的房地产市场中,人们就以楼房的租金价格与出售价格的比较,或者以楼房价格与人均年收入的比较,来说明问题。人们购买楼房并不一定拿来居住使用,许多人拿来投机炒作,谋求待价而沽,但人们租房更多的是居住使用(当然也不排除通过专门的租房转手而谋利的情况。但如果存在第二者、第三者租房转手,那房屋原有者为何不直接与最终租用人联系业务而获得更大利益?因此租房转手实际上并不成为普遍现象)。如果(租金/房价)这个比值很低,说明房价之高大大超过了人们对楼房的实际使用所承受的价格,此时人们更愿意租房使用,从而也会把房租普遍拉高。而房价之所以高过市场对楼房的实际需求使用所具有的价格程度,就是因为存在对楼房商品的投机因素,这个因素在拉高房价。相反,如果这个比值很高,就说明人们现在的房价与租金相比很低,此时人们便愿意买房居住使用而不愿租房,同时也说明,此时市场对楼房商品的投机现象最少。
投机需求与正常需求有一个区别:正常需求会遵守供求关系,在价格上涨时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上升;但投机正好相反,在价格上涨时投机需求量会增大,价格下降时投机需求量反而减少,如果价格下降到最低,则投机现象消除,但此时却正好是正常需求最大的时候。
仔细考虑,投机需求也不违反供求关系,只不过在这里起作用的不是实际价格的多少,而是“预期价格”的变化程度。所谓预期价格是指人们对商品价格变化趋势的预估,它与实际价格往往存在不同甚至矛盾之处。比如当某商品价格正在上涨时,人们对它当前价格的预估往往是最小的,即从当前起,价格仍不断上涨,当前价格与以后价格相比仍是最低的。因此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商品价格实际上涨越快,人们对它的预估反而越低,从而使人们更多地将资金拥向这种商品,形成商品价格中“追涨”现象。相反,如果商品价格趋向下降,则人们会预估商品当前的价格是最高的,从而在商品价格下跌过程中出现“杀跌”现象。所以,供求关系中反常的价格“追涨杀跌”现象,也是供求关系的一种曲折体现。这种情况在投机性需求中体现得成为显著。
这样,通过这种“越贵越买,越买越贵”的投机炒作,投机现象使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资源与财富都卷进来了;此时,社会财富在价格涨跌的过程中产生大转换,产生重新的社会分配。那些商品价格上涨很快的行业,越来越多将社会资源圈卷进来,所占去的社会资源甚至会使其它行业出现紧缩局面。比如现在的房地产行业价格上涨过快而将过多的社会资源、过多的社会购买力圈卷进来,自然会使其它行业因购买力不足而出现紧缩局面。在这种社会重新分配的格局中,在价格上涨期能够截取一小段上涨价格的人,就可以额外获得一笔财富,相反,在价格下跌期遭受一段下跌价格的人,则会损失一笔财富。所领受和遭受的价格幅度越大,所得到或者损失去的财富也就越大。
社会财富在价格涨跌过程中的这种重新分配,是维持社会财富总量不变的“零和游戏”?还是使社会财富总量有所损失?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这种价格涨跌的情况下,财富量不能再以当前这种价值变动幅度较大的货币来衡量,而要以实物财富或者以币值比较稳定的国际货币对这些财富的衡量来判断。
另外,正常需求的物品一旦因投机炒作而价格爆涨,则这种物品就会脱离正常需求所应具有的属性,变成了投机获利的纯粹形态,成为人们专门进行投机获利的纯粹手段与工具。比如当我们每天所必需消费的粮食的价格只有1元/斤时,我们会心安理得地每餐消费着一定量的粮食,但当粮食价格一下子上涨到30元/斤时,我们不敢消费那怕数量很少的粮食,而是小心翼翼将每一粒保护好,以图在市场上换取更多的利益。因此,投机物品已经不再适合于人们的消费,而成为人们炒作谋利的工具。象今天某些城市里住房价格上涨那么剧烈,从5000元/平方上涨到17000元/平方,则住房已经脱离了它的原有居住功能,没人敢拿如此昂贵的住房来居住(如果居住过就变成了“二手房”,转让价格会低很多),而是拿它去作无数次的转手交换。于是,对住房商品就已经没有正常需求、正常消费可言了。
二投机是产生市场经济繁荣与衰落波动的基本原因,投机旺盛,带动相关投资的旺盛(如房地产业的投机过度带动了水泥、钢材、铝材等行业的投资扩张,这些行业必将因房地产投机泡沫的破裂而遭受严重打击),则使市场呈现出繁荣景象,繁荣景象又反过来使投机行为加剧,最终因汲干社会相关资源而必然使社会经济趋向衰落,通货紧缩,市场价格普遍下跌。就象当今中国股市,过分的投机汲干了社会上可以用于股市的资源,从而使股市陷于难以拯救的衰落之中。这就迫使政府产生一定的政府行为,去控制市场的这种繁荣与衰落交替的局面。这样,原先在市场经济中并不必要的政府行为,就不可避免地被引入到市场经济机制中去;本来并不需要政府行为的市场经济机制,现在则显得必须依靠政府行为才能正常运转了。但政府行为到底是使市场经济运行得更平稳,还是使市场经济更容易陷于波动之中?仍然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难题。其中最关键的,显然是与政府行为对市场经济的介入、干预的方式是否合乎经济运行内在规律的问题。
既然投机是市场经济繁荣与衰落波动的基本原因,那么政府就应牢牢抓住这一点,从这一点入手来控制与驾驭市场经济的运行。这也是对“市场经济运行容易产生投机现象”这种固有性质入手,而合乎规律地对市场经济进行控制的体现。具体地说,政府应特别注意市场经济中的投机现象,不应对之放任自流,否则,市场经济必定产生兴衰波动。只要管好这个问题,市场经济就可以长期平稳地运行与发展下去。可能有人说,管住投机只是管住“兴”的方面,“衰”的方面又如何治呢?实际上,衰是由兴带来的,投机造成过度、畸形的“兴”,最终因耗尽相关社会资源而必然转化为“衰”;因此“衰”并不能脱离“兴”而存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每一次萧条,无不如此产生。凯因斯主义的问题正在于此,它只是单纯从“衰”的方面考虑治理问题(强调刺激需求的“需求管理”),而不太明白衰归根到底是由“兴”带来的。因此凯因斯主义在治理了“衰”后又必然带来畸形的“兴”,从而陷于频繁的“兴衰循环”甚至“兴衰重叠”(即滞胀)。
西方经济学家将财政学视为一门关于公共部门的政治经济学,旨在描述和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他们所说的“公共部门”,指的是与私人部门相区别的另一个经济部门。这里的“公共”,主要就是政府。这对于我们很有借鉴意义。将政府作为一个经济部门,有利于提高政府各项经济行为的效率,按照市场规则来规范政府,同时又加强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所以研究市场经济下规范的财政理论不必冠以中国两个字,也无须加上社会主义的定语。因为财政是为国家服务的,而经济体制又制约着财政的存在形式,所以不论是任何国家、任何经济体制,它必然要经历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这一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二、财政存在的必要性1.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认识财政存在的必要性财政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财政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只要国家还存在,财政就必然存在,即使说法可能会有改变,其含义仍然是相同的。政府掌握着一系列可使用的政策工具,财政是其中的一种,它具有其它政策工具如直接控制、管制、控制企业、货币和债务政策等无法比拟的优势。另外,财政作为一种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必然要受到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所以财政一端与经济联系,一端与政治联系。
2.市场经济下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市场上的一切经济行为按照价格机制运作。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可以通过供求双方的自发调节,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即所谓的“帕累托效率”。问题在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毕竟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竞争市场所需的必要条件不可能同时完全具备。而只要缺少一个条件,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方面就有可能出现运转失灵。导致市场运转失灵的基本原因在于价格信号并非总是能充分地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尤其是共用品的价格市场不能决定,所以只能由政府来为其定价。此外市场还存在着其它一些失灵情况。下面首先来看共用品理论。
(1)共用品理论共用品是市场机制发生失灵的一个重要领域。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私人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做私用品,公共部门提供的产品叫做共用品。共用品不限于物质产品,更主要的是指各种公共服务,既包括无形资产也包括精神产品。由于私人部门只追求利益及大化,这些产品的公益性较强,所以私人部门一般情况下是无法提供的。
共用品理论对于市场经济下如何提高政府的效率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赋予政府提供的共用品以价格。使得等价交换的原则最终适用于共用品,将公共服务与个人纳税等价起来。使得有效利用资源这样一个私人经济原则运用于共用品经济中。
(2)市场失灵的其它方面微观经济领域的失灵一是外部效应。即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由于市场主要以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所以对于带来外部效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供给不是过多就是不足。其原因在于私人边际效益同社会边际效益或成本是不一致的,所以政府应当对外部效应进行矫正。二是不完全竞争的存在。不完全竞争是指某些垄断行业的存在阻碍着竞争。当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其所出售的物品的供给量,从而使的物品的出售价格高于该种物品的边际生产成本时,就发生了所谓“垄断”。垄断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办法是将其产量确定在边际效益等于其私人边际成本的水平上。这会造成社会净效益的损失。如果能通过政府部门的干预,强迫垄断者增加产量,使价格降至同社会边际成本相等的水平,便可因此获得失去的那部分损失。所以政府有责任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保护有效竞争,排除垄断对资源有效配置的扭曲。
宏观经济领域的失灵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的失灵,不仅表现在微观经济领域,宏观经济领域同样存在着市场失灵的现象。从微观上考察,资源配置的效率是可以运用帕累托效率准则来评判的。但是,若将该准则推广到宏观,则有些不够用了。宏观经济领域资源配置效率即宏观经济效率的评判,还需要借助于其它的指标。这就是就业、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而自发的市场机制并不能自行趋向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适度的经济增长。市场机制在实现宏观经济水平方面的失灵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的不公和经济的波动与失衡。为此,唯有政府担负起对宏观经济的管理职能,经济才有可能获得稳定的增长。
三、市场经济下财政职能的界定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应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为主,以达到资源最充分有效的利用。在市场机制能够完全解决好的领域,政府就没必要再介入。只有当市场发生失灵时政府才应该介入其中,不过政府介入的最终目标仍是为了维护或确保市场的正常运作,使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大化。而政府干预市场最有效的一种手段便是财政。那么财政的职能也应该界定在市场机制失灵的范围内。财政的收支范围是根据政府职能范围而确定的。因此这里实质上界定财政的职能就是确定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它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资源配置职能。也可以称其为提供共用品的职能。因为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体现在共用品的提供上。共用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决定了它不能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否则就会发生休谟早在1740年就指出过的所谓“公共的悲剧”。其次财政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是由
为了能够使电力体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改革,“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已经成为当前电力体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对其进行改革,发电企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使自主经营的,虽然这种改革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这种体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工作人员对其的经营管理压力,为了能够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更好的管理,在此我将对其进行简单的阐述。
1电力企业对燃煤火电厂的发电成本进行估算的时候使用的方法
1.1使用总投资费用的折旧成本对发电成本进行计算
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燃煤火电厂的发电成本进行计算的时候,使用最多的就是总投资费用的折旧成本,使用此种方法对发电成本进行计算的时候要想降低发电成本中的折旧成本,工作人员就应该减少电站的动态比投资费用以及线损率,并且还应该适当的延长发电设备的年利用时数以及折旧年限。由于使用这种方法计算发电成本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电站设备折旧后的残值,因此计算的结果往往比获得的实际折旧成本要高,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对其进行足够的重视。
1.2使用燃料成本对火电厂的发电成本进行计算
工作人员对发电成本进行计算的时候如果使用燃料成本的方式,就应该通过降低燃料价格的方式来降低发电成本,对燃料进行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价格比较低廉,品质比较适中的煤炭,并且还应该对入场的煤进行严格的把关。另外,对入场煤进行检验的时候应该使用科学先进的检测手段,适当的提高机组工作的效率,同时定期对机组进行优化,从而使机组的供电煤耗得到有效的降低。
1.3使用财务成本对燃料的发电成本进行计算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财务成本主要就是指电厂在运营的过程中长期借款以及流动负债的利息支出费用,不同的电厂筹建资金的方式不同,产生的财务成本也有一定的不同之处,但是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是机组的利用小时数会对财务成本产生十分直接的影响,为了合理控制财务成本,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应该保证机组的利用小时数合理化。
2降低燃煤火电厂发电成本的措施
火电厂发电成本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分别为折旧成本、运行维护成本、燃料成本以及财务成本,对火电厂发电成本进行控制实际上就是对这些组成部分进行控制,为了能够使火电厂的成本得到降低,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2.1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安全是电力系统最基础的一部分,要想有效的对发电成本进行控制,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加强机制运行的可靠性,并且适当的提高机组的利用小时,进而使发电的折旧成本能够得到很大的降低,同时还应该使机组非计划的启停次数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对其进行控制减小水耗以及燃料的消耗,从而降低发电成本。
2.2对电力系统的燃料进行控制
对发电成本进行控制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燃料,所以说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要加强对入场煤的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应的要求。另外,为了便于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使成本的可变因素得到减少,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燃料进行购置的时候应该把热值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2.3提高燃料经营管理的能力
从上面的文章中我们能够知道,燃料对发电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应该要充分的认识到燃料经营管理的复杂性。之所以这样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燃料的品质会对燃料的价格以及机组运行的效率产生十分直接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机组运行的安全指标,只有选购的燃煤符合相应的经济性分析的要求,才能够使机组更好的运行,也能够使发电成本得到更好的控制。
3结语
电力系统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控制发电成本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影响发电成本因素的分析,相关的工作人员就能够有针对性的使发电成本得到降低,进而使发电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除此之外,对于发电成本进行充分的控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电力的需求,从而使电力系统更好的为人们提供帮助,也能够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赢得更多的利润。
作者:刘亚峰 李俊果 单位:国电豫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叶发明.市场经济下的燃煤火电厂的发电成本分析[J].广东电力,2013(05):17-18.
[2]冯文胜.燃煤火电厂的发电成本分析[J].中国电力,2012(08):43-44.
[3]焦树建.关于电厂发电成本计算方法的探讨[J].燃气轮机技术,2014(3):7—10.
[4]王丰富.元宝山发电厂燃料成本管理策略研究[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7):271-277.
[5]李青.火力发电厂节能和指标管理技术[J].中国电力,2013(02):88-89.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项目经济成本控制现状
(一)观念陈旧尽管建筑行业于市场经济背景下占据关键地位,但项目经济成本控制观念非常落后与传统,未意识到成本控制的文章,在建筑进行的每个环节无法控制各项风险,通常是在出现问题后才处理,该种被动性应激现象会提高企业费用,管理缺少主动性,建筑单位管理人员缺少突出的管理思想,无法保证防患于未然,无法更好防止施工环节的风险。针对风险规避,管理人员更重视施工进度以及成本,仅仅关注局部问题,无法从大局着手,对建设质量缺少关注度,导致质量不合格而存在“豆腐渣”项目,如果这种情况产生必然会提高企业费用,还会对单位整体形象造成无法估计的影响,因此转变项目经济成本控制观念,科学全面控制成本方可避免风险,积极迎合市场经济局势。
(二)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当前,建筑行业不但成本控制观念较为滞后,并且项目经济成本控制制度也不完善。建筑单位通常均无独立的项目经济成本控制部门,也为分配专业的员工来管控成本,大都是交给其他部门来代办,如此会造成职权分工模糊,以及成本控制效果不高,而且还会在施工阶段产生腐败情况。管理制度不完善也会导致奖惩机制不能实行,无法精细化控制施工成本,当项目产生问题时,不能对主要责任人及时问责处理,项目经济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加大了单位成本控制难度,提高了单位成本支出。
(三)成本管理者缺少专业知识伴随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的逐步推进,建筑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如此就使得企业完善成本控制的每个环节,而减少成本是所有企业的必然途径。因为项目经济成本控制者缺少专业知识,将会对在建项目所要物资产生预算错误,对所要工作人员总数产生误判,采购过程不标准,因为建筑项目所要的项目物资通常价值很高,若产生失误,就会引起不必要的耗费。因为建筑单位对项目经济成本控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相关工作者的职业责任感较低,会产生怠工等情况,这些问题的产生将对企业发展造成阻碍。
二、建筑经济成本控制对策
(一)投标过程对项目展开准确判定及全盘筹划投标过程是建筑单位展开成本管理的第一个过程,掌握标前成本管理,是开展投标决策的关键依据,还是展开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的首步。市场经济背景下展开标前成本测算,既要精准测算直接成本,也要对付款模式展开资金筹划;基于营改增展开税务筹划;对建筑建设环节现金流加以预估并全面考虑资金费用;掌握合同形式,事先预计风险点;对招标项目量实施标前核算,科学大胆应用投标对策;对需要融进联合体企业的应全面评定联合体企业的整体实力,特别是技术水平与资金实力;对原来业务成熟区域与新开拓不成熟区域需科学区分投标对策等。提高标前成本预测的真实性,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有效融合成本控制观念及市场环境,让建筑单位成本管理存在统筹性与动态化。投标过程,即全面预测问题产生的可能性,需要做好准备任务,且建立一套处理方案及防御策略。
(二)施工环节成本精细化控制成本精细化控制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成本控制的必然手段,建筑单位若想在竞争中得以生存就需要创新管理模式,克服粗放式管理,采取精细化管理。首先,施工环节的成本管理应由大局至细处进行。从大局进行统筹资金,集中集采,统选队伍,合理使用总部优势;由细部强化工序管理,避免物料耗费。材料成本控制要制定健全且细化的采购和管理体系,涉及统一采购体系、限额领料机制、月末季末盘库机制等,对于材料价差浮动展开价格研究。在人工、设备费的管理上,要制定一套健全的选用制度,在具体施工阶段,严格管理计日工的总量,能量化时不能计工时。其次,建筑单位要有策路的展开二次运营与税务筹划,积极应用变更索赔,融合投标对策,扩展项目盈利范围;对于税务筹划,需在项目开启时展开通盘考虑,分包方式的挑选与税务筹划质量息息相关,规范化的税务筹划,可以为反正节约很多费用。税务风险控制组织的建立要根据建筑单位生存运营特征,由此全面监测与管理税务风险,支持针对性组织员工培训及考核,及其建筑单位各部门自我检测和税务风险控制组织监督,就能有效削弱各种风险。
(三)严格管理材料购置项目经济成本控制的立足点是管理材料采购费用,因为建筑原材料对整个建筑施工产生直接影响,其成本开支在总成本开支中占有较大比重,直接影响成本控制。因此。建筑施工单位需要严格管理材料采购费,经过制定科学的材料采购成本控制机制来减少建筑单位项目经济成本。建筑单位要确保材料采购、使用和施工场地的消耗状况、项目进度相同,全面考量市场供需变化趋势、生产场地用料状况、原料库存现况等因素,建立科学规范的采购方案,以保障在最适宜的时间用最好采购模式获取数量、质量都好的材料,进而达到减少资本使用得目的。
(四)加强项目完工结算过程的成本控制完工结算过程要全面精准的核算建筑整个过程成本,而且保障建筑结算信息的齐全行,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签证与变更,并确保及早优化结算,缩减验收时间,降低经费占用,及早回款。另外,提高全员成本控制思想,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增加项目收益,增加职工待遇,最后提升建筑单位活力。
一、我国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思想理念较为落后
管理思想理念方面较为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效率,还会影响到建筑经济本身所获去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通常情况下,都是在问题出现以后才能够采取行动,对于已经造成的后果却无法挽回。其次,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具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却缺乏贯穿全程的动态化管理模式,因此,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往往知识体现在建筑施工的阶段,全程的控制管理理念较为薄弱,控制手段较为简单,缺少全面性。最后,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在精细化与协调性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对建筑项目的经济成本效率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成本核算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多数企业从事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利润与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能否获利,获利多少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考虑的重点问题。而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则难以得到有效的重视。事实证明,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极有可能导致企业施工过程中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成本支出,从而导致企业所获经济效益下降。
(三)缺少一支优秀的建筑施工企业队伍
从过往的案例上来看,建筑企业项目经济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队伍的素质较低所导致的,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既懂成本管理又懂得建筑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少,专业人才也不多,多数员工都属于兼职人员或者是转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无法满足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岗位的基本要求,因此,导致了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水平严重不足。
二、加强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增强相关项目管理人的责任意识
建筑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各司其职,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从而实现建筑经济成本的科学化管理。因此,必须要增强相关项目管理人的责任意识及整体素质,加强对其专业技能的培养,挖掘其内在的潜力,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树立其管理的责任心。此外,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在开展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典型的案例及宝贵的管理经验,在不断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要充分的考虑到建筑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与实际情况,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渐摸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
(二)增强建筑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
若要提高建筑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水平,必先增强建筑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从实践的情况来看,缺乏管理意识,是我国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科学性的企业管理理念不仅可以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还能增强企业员工的科学发展意识。因此,在建筑企业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建筑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管控,并制定相应的鼓励与激励措施,通过奖励来提高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建筑企业全员参与成本管控的局面。
(三)完善建筑经济成本的管理构架与体系
1.市场经济下开展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1成本管理能够准确反映建筑施工质量
在建筑项目中,成本管理和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从细节方面来分析,在具体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合格性高低、是否有高效的生产率等等,这些细微方面的因素都能通过建筑工程中使用的产品质量全面反映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成本管理对建筑企业和建筑经济所带来的效果,并且也是推动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1.2成本管理是我们评估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参考因素
现在,我国建筑市场经济发展态势一片大好,随之带来的还有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具体来分析,市场竞争主要体现为产品质量的竞争以及产品价格的竞争,从总体上讲主要表现的是企业产品的成本竞争。建筑企业对成本管理所展开的有效控制,是有效占据市场竞争力的有利因素,从多个方面能够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1.3成本是确定建筑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建筑单位在确定建筑产品价格之前,需要以建筑企业成本为对象展开细致的计算评估,并且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市场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在这些方式下最终确定建筑企业产品的价格,这样所确定的价格才更加容易被相关单位接受。
1.4成本管理和企业经营、决策两者之间有莫大的关系
大部分企业无论是经济决策还是管理决策都坚持在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基础之上,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和投入成本两者之间存在直接性的关系,若从这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不难发现,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决策。
2.市场经济下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概念处于较低水平
在我国建筑企业存在这样的问题: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在全面工程建设中的连贯性和整体性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的会选择直接忽视,对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关注度也是偏低的状态,针对工程建设有一定的管理,但是从全面性和贯穿性方面分析,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大多数企业所控制的范围只存在于施工项目中一些资源的损耗方面,对于整个产业链并没有展开细致性的研究,对整体的把握缺乏必要的全局意识,不能站在整体的角度优化现有的成本,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做出企业成本的战略规划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2.2现在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
在技术经济评估方面科学性是较为缺乏的面对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表现出很大的被动性,许多企业对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不够。另外,一部分企业对这项工作的认知程度处于较低水平,一般都局限于建筑经济成本控制阶段。在经济成本目标控制体系不能完善的基础上,一切企业想要实现全面性的经济状况监督管理活动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些建筑企业来讲,许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状况、招投标项目的了解程度偏低,所以在制定施工方案时不能忽视个体差异性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所开展的技术经济评估基础工作科学性不够,那么后期所开展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技术的应用针对性也将会变得非常差,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建筑企业经济成本管理水平的保持,甚至会影响到其的进一步提升。
3.市场经济下有效改善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3.1树立先进的理念指导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
在实际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中,先进的理念是必须要坚持的,这种理念是确保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指导保障。为此,企业要坚持在实际工作中让所有员工树立科学、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舍弃掉那些不正确的理念。通过大家的努力,最终确定集前瞻性、全面性和动态性特点于一身的成本管理意识。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认真落实好各项预防措施,并且还要以积极的姿态确保有效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控制措施,要让员工先从思想上对成本管理问题的预防工作全面重视起来,这样以后的工作将变得更为容易。同时,还要注意将成本管理理念全面贯彻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指导具体的工作,并且还要针对成本做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而且不能忽视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隐性成本的控制。
3.2认真落实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工作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会涉及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其中工程质量管理就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在优化成本管理水平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我们极有可能会遇到返工、修补等各种问题,所以为了更好地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相关人员在施工准备活动时一定要严把施工质量关。通过这样的方式,企业的返工和修补费也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节约,最终更加有利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优化。除外,为了更大程度低促进企业质量管理的开展,企业需要定期检查施工中的所有环节,同时还要做好自检工作,但是要注意自检工作一定要遵循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好地提升我国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艳萍,李卫东.浅析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的几个重点问题[J].工程管理.2014,4(21):1-2.
随着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当然在这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企业想要搏杀出一席之地,无异于负芒披苇,建筑企业更是其中的典型。这当中的核心环节就需要把经济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然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成本核算、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称之为企业经济成本管理。为了能够大大节约企业工程投资,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就必须做好企业经济管理成本工作,做到对企业成本的严格控制,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对企业日常发展的顺利进行起到保障作用,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经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经济成本控制应该是按照施工计划实施,然后根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再进行适当的调整。把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比较,基于此,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要及时想办法解决,以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因此,进行经济成本管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是必要的,管理的合理性不仅可以让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减少,还可以对工程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使其更好的在恶劣的市场竞争中发展。
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成本管理理念在建筑经济中不高目前,我国很多建筑企业对建筑经济中的成本管理并未重视,不乏有职业素质较低的成本管理工作者,俨然对现代化的成本管理认知不强,设置的成本组织机构不规范,成本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的局限性,只是单一的注重项目施工成本中资源消耗方面的管控,未能够全方位的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全面性的探究,对资源供应过程中成本支出方面的调整与优化不够重视,未能有针对性的从企业管理方面对企业战略成本进行有效的合理的规划。2、不合理的经济成本管理的认知合理的认识是对于提高经济成本的管理水平非常重要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公司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欠缺。这种欠缺主要是指对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成本控制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思想就严重阻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运行,可能是由于我国的企业运营理念决定了这种错误的认识。在大部分企业运营中,最主要的目的都是获得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经济成本管理工作,从而导致管理工作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3、管理不当我国建筑企业由于受到国情的影响,在多数建筑企业中,过于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并且还保留着粗放式的企业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管理问题,只看得见眼前的小利益。当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人才的应用方面做得不太得当,有些人员的才能被埋没,而部分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并不高,并且对优秀人才的引入程度不够,或者人才专业素质还不能达不到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只能对项目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管理方法,有限的对信息数据简单整合,而且不能细致的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工作,这就造成了企业对成本控制缺乏系统性的管理。
三、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成本管理的措施
1、健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了实现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结合责任的奖惩分明是始终要坚持的管理原则。在合同中应包括施工期、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成本控制等项目,每一项都必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责任到人,未完成的部门和个人需要有相应批评和处罚,要及时的总结经验和教训。2、材料控制管理建筑企业中所涉及的材料多种多样,因而材料成本占项目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因此,为了有效保证企业的经济成本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加强与规范材料的管理,有关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中标之后,就应当组织专门核算人员对项目所需材料进行分析,做好预算编制,施工过程中,材料采购与进场则需要按照其特定的编制。此外,施工现场还要对材料的放置与管理工作,谨慎存放,避免因存放不当导致材料不能使用的情况出现。3、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责任意识建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在建筑企业实际发展中是必须提升的.同时,还要求建筑企业部门领导充分履行监督和管理职能,可以采用实施持证上岗等方法管理人员,对于专业知识不强或业务不熟练以及责任感弱化的人员,必须根据人员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其进行一些专业知识和职业责任感培训和学习,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加强,提高成本核算的精确度。此外,建筑企业也要制定一些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积极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对每位职员的职能进行正常发挥。一旦工程出现情况,必须及时对工程变更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才能对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顺利进展有保障。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在经济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建立健全成本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经营管理部门,不断对成本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和经济效益观,把每个员工的个人利益和企业的目标、效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成本管理控制落到实处,进而把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提升,是企业工程更顺利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郭向龙.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认识与分析[J/OL].山西建筑,2012(19).
[2]周石林.浅谈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城市经济,2011,26:91-92.
[3]杨培红.探析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18:75-76.
一、前言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建筑行业逐渐繁盛,许许多多的建筑企业成立,这种时候,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在有限的资源内,建筑企业的生存空间渐渐缩小。建筑企业必须思考出路,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够保证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让企业抓住先机,占据地位,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管理者,需要加强建筑企业的经济成本管理,文章对经济成本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探析结果做出如下阐述。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概述
建筑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自身的成本管理,加强对成本的控制。成本管理包含的内容十分复杂,先要进行成本的预估,然后计划控制核算,最后还要进行成本的分析考核[1]。通过这些对成本的分析,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施工过程,获得对各类资源的直接掌握,能够通过减少对资源浪费的行为来降低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对建筑企业来说意义重大,必须做好对成本的管理。而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考察,过程非常复杂,为了使成本管理这一过程变得更加完善合理,必须加强对成本管理的探究,使得成本管理过程更加科学,对企业有着更大的帮助。
三、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问题
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笔者发现在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经济管理意识薄弱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强烈。然而,这种时候,我们发现经济成本的管理能力并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许多问题逐步显露出来。这些管理上的问题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目前的的经济成本管理中最为典型的问题就是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意识薄弱,很多时候,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非常重视经济成本管理的问题,目光较为短浅,没有整体的眼光,不能从整体角度来为企业节约成本[2]。2.企业人员素质偏低整体来看,建筑企业的人员素质偏低,这种素质的低下既表现在管理者身上也表现在施工工人身上。很多时候,管理者无法真正落实管理工作,而施工工人缺乏对成本的控制意识。即使管理者希望加强经济成本管理,却也会因为个人素质的限制而使得管理工作缺乏有效性。很多时候,建筑企业应对这类情况都是加大投入,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然而却没有想过加强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这就使得企业成员无法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做出有利的影响。3.成本管理方向不明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建筑企业对成本管理这一块没有太大的研究,整个成本管理的过程都是停留在表面,仅仅是降低成本,而没有整体发展的角度,没有看到成本的发展,对于成本方向指向不明。这就使得,企业很多时候做出的经济成本管理是不能满足企业整体需求的,不能带动企业长远发展,长期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4.成本管理体制不全目前,很多建筑企业没有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这可能表现在企业没有专门的部门对成本进行管理,成本管理只是挂在财务部门下的一个分支,没有非常重视。也可能表现在企业的成本管理部门较多,成本管理的过程较为混乱,不能得出有效的成本管理结果[3]。与此同时,很多企业缺乏完善的奖惩机制,无法利用有效手段提高企业成本管理者的积极性。另外,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监督,往往监督工作没有真正贯彻落实。
四、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办法
为了加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笔者探索出了以下几种办法:1.树立正确的经济成本管理观念作为建筑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经济成本管理意识。需要将对经济成本的管理贯穿在工程的全部流程之中,从招标开始要对经济成本有一个合适的掌控,在施工之前就要对成本进行科学预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成本的监控,而在施工结束后,要对成本控制情况进行研究[4]。作为成本管理者,必须拥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能够对成本管理有正确的认识。2.加强经济成本管理团队的建设企业需要不断引进管理人才,可以从各大高校进行人才引进,也可以从社会上进行招聘在人才引进时,需要对应聘者的能力做出全面的考察,而在人员入职以后,要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让人员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潮流,另外,可以定期进行人员的考核,并善用奖惩,激励人员努力进步。3.健全经济成本管理体系为了完善成本管理体系,需要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同时,部门人员的分工一定要明确,不能交叉,否则容易出现混乱,分工一定要合理,帮助企业全面协调。当然,完善的奖惩机制能够提高企业人员的积极性,而完善的监督体系能够规避很多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让成本管理更有效果。4.严格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企业需要严格控制成本,当然,这种成本控制是在保证企业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企业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忽视工程的质量,否则会损害企业的形象,反而对企业的发展不利。企业应该保证施工质量,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材料等进行严格把控,保证每一步骤的质量,让企业实现最大的效益。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建筑企业对经济成本的管理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目前建筑企业的经济成本还存在的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者素质低、管理方向不明以及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树立正确的经济成本管理观念,加强经济成本管理团队的建设,健全经济成本管理体系,严格控制经济成本。希望文章列出的问题能得到管理者警惕,加强成本管控,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包莹.探析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4(4).
[2]敬亚茹.探析市场经济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J].四川水泥,2017(5).
目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之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建设的重中之重,已经得到了房地产企业内部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房地产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建筑企业正常的利润增长。因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来予以解决和应对,进而为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市场经济下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相关论述分析
(一)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内涵分析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是集企业生产经营总说的核算、成本控制以及成本决策于一身的系统化管理模式。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具体涵盖着建筑工程建筑的方方面面,具有着一定的复杂繁琐性,而且成本管理的实施,对于项目成本费用的降低具有极大的推动力。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1.有利于确保房地产企业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水平。成本管理与企业生产理念、运营模式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也大大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目前根据最终产品水平来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建筑工程管理效益,增强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此外,在房地产企业工程建设中,产品价格很大程度取决于成本管理的实施。通过对各类产品生产成本的分析与估算,可以提升产品和材料的使用效益,为建筑企业的工程项目予以强有力的保障。2.有利于为企业运营决策提供真实的参考依据。在房地产企业成本管理建设过程中,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过程决策的重要参考性依据。企业在成本核算方法的实施中,可以进一步强化成本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建设。而且可以规范建筑工程流程,更好地符合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二、市场经济下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缺乏着较强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意识
目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尚未得到房地产企业高度的重视与关注。主要表现为:首先,房地产企业在经济成本管理中,过于注重资源能源的消耗,尚未能很好地对施工准备和施工预算实施成本经济控制,使施工供应架构出现了一定的混乱、无序,成本控制问题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此外,由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意识较为落后,成本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可较多的问题,浪费了房地产企业大量的资源能源甚至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对建筑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不够深入
在房地产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工费用是经济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在此扮演着重要的行业角色。但是,一些房地产企业很难有效地对施工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加以约束、限制。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坚实力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升,要满足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房地产企业人员也并没有严格按照市场规范来进行操作,工程项目的不达标或者超标现象时有发生,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后果不可估量。
(三)成本控制制度较不完善
房地产企业在成本控制上,以往的材料控制观念较为根深蒂固,对财务部门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并不符合房地产企业长远发展的建设目标。过于注重经济效益的增长,并没有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而且在成本控制重点中,存在着一定的过于强调材料和财务控制而轻视投资战略的心理误区。
(四)采购行为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
一些房地产企业只注重眼前蝇头小利,缺乏长远发展建设的眼光,并没有对供应商进行详细的考核,便草率地签订了协议,严重违背了建筑供应商参与市场活动的准则。而且尚未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不正当的采购行为由此产生,会使房地产企业在市场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市场竞争机制无法发挥其应用价值,造成了建筑企业额外生产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此外,一些房地产企业在采购材料过程中,并没有正确处理好生产成本与建筑质量之间的关联性,将采购重心全部放在了商品性能的使用性上,进而使市场化发展方向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三、市场经济下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机制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在建筑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积极投身于建筑经济管理工作的建设中去,对建筑成本加以必要的控制和调整,进一步贯彻落实于成本管理。与此同时,在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过程中,要设置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增强成本管理的独立性与专业性,推动建筑成本管理工作朝着更加系统规范的方向发展。此外,还可以实施一定的建筑成本管理责任制,对于在成本管理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要进行严格地调查与追究。对于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员要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反之,就要给予相应的处罚,进而不断促进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机制的形成。
(二)提升建筑工程项目人员的综合素养
首先,房地产企业部门管理者要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开展一系列的业务培训与指导工作,对于存在薄弱环节要加大扶持与培养力度,要不断增强人员对于专业知识和业务操作的熟练程度,树立良好的岗位责任意识,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工程项目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实施可针对性强的职业培训,进而实现成本核算的精准化目标。此外,在对人员进行管理中,也可以实施一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激发相关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如果工程项目临时发生些许改动,要及时分析和整理工程变更资料,推进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正常实施。
(三)优化市场竞争机制,提升管理高度
要想有效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企业要深入结合当地的劳务、材料以及市场基础状况等方面,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成本估算表,借助于市场竞争的方式培养高质量的施工劳务分包团队。因此,房地产企业要充分发挥出市场竞争机制的优势,开展相应的劳务分包招标工作[3]。设置专门的招标小组,妖广泛吸纳专业性强、素质极高的人员参与其中。招标小组要从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初步拟定一份招标说明。再对承包适宜进行详细的阐述,至少要邀请三家的施工团队来进行招标,最后根据竞标书选择出更具代表性的承包团队。
(四)规范和优化采购工作环节
建筑工程材料也是建筑企业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成本占据着整体工程成本的一半。必须要对严格规范材料选购环节,房地产企业要制定出相应的采购制度,在工程建设前期阶段,要合理分析施工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并且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在审批工作完成以后,工程采购清单的制定更是必不可少。此外,房地产企业要正确处理好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友好关系,对供应商进行系统严密的考核,特别是在采购商品质量和产品价格等方面。再通过了相应的考核以后,再最终确定其合作关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市场经济下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势在必行,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为房地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房地产企业生存发展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房地产企业要提高对于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制定科学完善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机制,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加大施工现场监督力度,避免项目经济成本浪费严重的现象发生,从而实现房地产企业长远发展的建设目标。
作者:郭鹤娟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城镇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地向自然界宣战,通过劳动利用和改造自然资源以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要,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这种经济活动要采取什么形式进行,不少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进行过考察和研究,而马克思的论述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年-1858年草稿) 》中阐述到: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发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因此,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这段论述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式的发展轨迹: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个历史阶段。它们并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而是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程度和改造能力,即生产力发展水平。当生产力的发展十分低下时,人类只能依靠“人的依赖关系”来战胜自然,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经济”时期。当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同时伴随劳动成果有了剩余而产生私有制以后,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关系就要建立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式上,即人们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来实现满足自身的需要,随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形式也就进入了“商品经济”发展时期;当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使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劳动将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私有制也随之消亡,个人得到全面发展,那时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形式就不需要通过“交换”的形式来实现,也就不需要“价值”插手其间,而是以“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形式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从而进入产品经济的发展阶段。
产品经济形态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发展阶段,或者说“是不可实现的理想模式”,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这可从三个方面证明:第一,在历史上它是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批判的基础上,作为商品经济的否定形式而提出来的,并且由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以试验的方式实行过。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失败的原因并非产品经济形式本身的错误,而是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否定商品经济的程度。第二,当代世界某些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足以证明,它们所实行的大量“福利”经济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体现出产品经济形态的痕迹。第三,如果从分配的角度运用抽象法来考察一个家庭内部的经济活动(不考虑它与外部的经济联系方式),也可以得到证明:当其收入水平较低时,父母要以计量的形式对家庭成员进行消费品分配,而当收入水平较高以后,因为消费品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得到不断补充,所以父母就不再以计量的方式进行分配,而以“各自按需索取”的形式来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这一点已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证实。以小喻大,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商品经济形态的发展终将被产品经济形态所代替,这在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史上只是个时间问题。
经济形态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个由产生到成熟、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因而会体现出不同发展时期的阶段性。商品经济形式的发展也不例外,以中世纪的结束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为标界,大体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后一阶段为复杂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简单商品经济也称为小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培育时期,它的交换是以直接获得所需要的使用价值为目的,是作为自然经济的一种补充形式而存在。因此,它只存在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的夹缝之中,处于从属地位。复杂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成熟和发展时期,这时的商品生产和交换不再以获取使用价值为直接目的,而是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并且成为社会居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市场”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枢纽和中心环节,是商品经济发展到这一阶段的突出特征。因此到19世纪末,开始有学者把这种复杂的商品经济称之为市场经济。可见,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达起来以后的一种成熟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