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智能建筑培训大全11篇

时间:2024-01-24 17:01:1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智能建筑培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智能建筑培训

篇(1)

经过认真的筹备,全县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这既是全县加快劳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件惠民益民的喜事、好事。同时,也标志着我县对农民进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全面启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学员表示诚挚的欢迎!向为组织这次培训班付出努力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借这个机会,我就抓好培训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要认清培训工作的重大意义

新的县委、政府班子组成后,结合县情实际,把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定位在发展劳务经济上,通过组建领导机构,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双带”作用,建立输出基地,在全省率先采取“九校合一”办法,组建职业技术学校,强化农民工培训力度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极大地推动了劳务经济的发展,要想富、出劳务已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但认真分析我县的劳务输出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基本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素质较低,没啥手艺,出苦大力的多,真正干技工挣俏钱的少。据统计,全县农村共有劳动力9.1万人,城镇下岗职工1.5万人,20xx年共向外输出近5万人,体力型输出占了近90,技能型输出不足10,平均月工资仅在650元左右,而且不能坚持长年,钱挣得也比较少。因此,抓好培训工作,使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之所以这么讲,一是抓好培训工作是稳定就业的实际需要。从就业形势看,全国现在不缺大学生,而是缺有技术特长的工人。现在劳务输出,不是用工单位难找,而是技术工人难找。只要经过培训,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到哪都能找到稳定工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丰收机械厂转制后,由于缺乏技术工人,已经退休几年的车床工、电焊工都被重新聘回了厂里。二是抓好培训工作是促进劳动力高薪就业的必然选择。要想挣钱多,必须得有一技之长,这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我们今天开办的是建筑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班,仅以建筑市场为例,干力工出苦大力,一天也就是挣个20多块钱,瓦工、木工每天至少50块钱以上,开塔吊的比这挣的还要多,而且工作强度也相对小很多。三是抓好培训工作是实现劳动力由“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的唯一途径。劳动力要提高素质,必须走培训这条路。只要真正把培训搞好了,使所有劳动者都掌握一技之长,下岗职工才能真正就业、就好业,广大农民也才能真正转变身份,离开土地创业致富,变成产业工人,劳务输出工作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四是抓好培训工作是落实上级政策的实际举措。国家、省、市对培训工作都高度重视。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国家六部委专门实施了针对农民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对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工每人国家补助180元。省政府为了加快贫困劳动力脱贫步伐,对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村贫困劳动力每人补助400元。同时,国家还实行了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培训制度,特别是对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持证上岗。这其中建筑行业是重要领域,必须取得上岗资格,持证上岗。我们今天举办的这个培训班,原来培训费用500多元,只收工本费,每个学员少收400多元,这就是落实上级精神的一个实际举措。可以说,抓好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通过强化培训,促进劳动力的高质量、大规模转移,以此带动群众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

二、要全力抓好各项培训工作

总的要求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域外输出为目标,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群众受益”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培训程序,扩大培训规模,强化培训就业一体化,力求培训实效,努力提高下岗职工和农民转岗稳定就业率,促进群众增收。今年全县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要达到10000人,使受训对象熟练掌握一项岗位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拉动全县群众外出务工收入增长20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要科学制订培训规划。劳动力转移办公室要抓紧研究制定全县劳动力培训规划,提出培训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以及组织实施办法和推进培训工作的政策措施。各乡镇也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本地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规划原则上要多培训、多转移、多安排,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数量。

2、要选好培训内容。今天这个培训班是我们今年培训工作的开始,要坚持不懈,争取每月都有新内容,把培训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抓起来。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上,要突出重点,面向不同对象,按照不同区域,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重点要以家政服务、餐饮、保安、建筑、电焊、制造等行业的基本技能培训为主。同时,还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以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为核心,培养种 养加能手、中介服务组织带头人、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

3、要确保培训质量。培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培训结业后的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出去。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培训的硬件设施,改善培训条件,强化培训管理,提高培训实效。要科学设置培训课程,严格拟订培训大纲,精心编写教学计划,规范使用培训教材,确保劳动力学到一技之长。要坚持学员培训学习以技能操作为主,切实做到包教包会。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以骨干教师队伍为主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师资网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要努力提高就业率。培训的目的是将劳动力转移出去,这个“转”字是关键。对于农民和下岗职工来讲,能不能让他学到真本事,能不能让他凭着学来的这些本事找到满意的工作,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所以培训要以就业为目的,以定向、订单培训为主要形式,让农民和下岗职工参加培训后能真正解决就业出路问题。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学员就业,做到报到一批、培训一批、就业一批,跟踪服务一批,真正让经过培训的学员找到舒心的工作。

三、要强化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篇(2)

“珍馐美馔回味长,食罢吮指有余香。”用这句话来形容“吮指香”熟食再确切不过了。“吮指香”熟食的创始人李向群老师从事熟食行业二十多年,在传统的熟食制作工艺上,他大胆创新,将全国各地的熟食口味融会贯通,创制了风味独特的“吮指香”系列熟食秘方。包括:鸡、鸭、鹅、猪、牛、豆制品、蛋制品等数十个品种。不但品种齐全,“吮指香”系列熟食配方的口味更堪称一绝,同一种食品依照地区的口味偏好不同选择不同的中料香料配方,卤汤中再调入复合香料,做出来的熟食不但色香味俱佳(有醇香味、五香味、麻辣味、香辣味、盐火局味、酱香味等)而且营养丰富,因此赢得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好评。

不仅口味独特,“吮指香”的培训方式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吉林市的杨帆是一名下岗职工,看着市场上熟食生意很红火,于是想做熟食生意的他就在两年中参加了四五个熟食制作培训班,但由于他自身没有烹饪经验,加上培训班的课程基本都是老师在操作,学员看着,于是两年下来,钱大把的花出去了,本事却没学到。2009年底,通过朋友的介绍他知道了“吮指香”熟食培训对烹饪经验没有要求,全部由学员亲自操作,包教包会。于是杨帆抱着再试一试的心态南下邢台学艺。一开始杨帆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时就有点不太专心了,没想到基础课结束后,实践课开始了。李老师在讲解了制作流程后,就让学员们动手操作,这可大大出乎杨帆的意料。没有什么烹饪经验的他只好硬着头皮按照老师讲的步骤做。手忙脚乱的杨帆很快引起了李老师的注意。他来到杨帆身边,一面劝杨帆不要紧张,一面耐心的教导着杨帆,从各种原材料的前处理到中药香料的调配再到火候掌握,李老师几乎是手把手的在教杨帆。别的学员看着老师在给杨帆“开小灶”,都很嫉妒,有的学员说: “李老师你太偏向了,咋就给他吃小灶?”李老师微笑着给大家解释:“学员们别急,这个学员的基础比较差,所以今天详细的教他一些,大家放心,每个人都会有一对一“吃小灶”的机会,保证你们学会所有的技术,包括核心配方的制作技术。”

听了李老师的承诺,每个学员都很开心。而后来的学习生活也证实了李老师并没有“忽悠”大家。一星期后杨帆已经完全熟练的掌握了“吮指香”熟食制作工艺。现在的他已经在吉林市开了一家熟食店,生意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两三万元。在谈到“吮指香”的时候小伙子激动的说:“别的地方一个配方就要几千元。而“吮指香”几十种食品配方才收3800元;还传授“吮指香”核心配方的制作方法,这钱花的真不冤枉。”

地址:054001河北省邢台市公园路187号邢台市番生新技术开发部

电话:0319-2134066 13293141299

篇(3)

1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

1.1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水平表现方式

随着人们对于智能建筑的认识的不断提升随着人们对于智能建筑的认识的不断提升,对于建筑的智能化评定已经不是简单的外观可以体现智能化评定已经不是简单的外观可以体现,高耸入云、外观奇特的建筑不能认定为智能建筑特的建筑不能认定为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智能水平已经以其综合布线系统来作为评估标准其综合布线系统来作为评估标准。只有具备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系统,才能称一座建筑为智能建筑,否则无论建筑多么的坚固耐劳耐劳,或是装修的多么完善,都不能作为智能建筑的水平表现形式形式。

1.2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根基

综合布线系统是实现智能建筑中各项现代化设备与通讯设施互相联系的重要系统设施互相联系的重要系统,没有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建筑就不能实现其智能化能实现其智能化,各项现代化设备与通讯设施就成为了互不相关的个体相关的个体。可以这样说,智能建筑要想更好的实现其智能化的目标化的目标,综合布线系统绝对是其重要的根基。没有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建筑的智能需求就不能实现,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智能系统完整的智能系统,可以满足智能建筑更大的需求。

1.3综合布线系统是提升智能建筑水平的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技术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展,同样综合布线系统也在不断提升智能建筑水平的要求,促进智能建筑的长远发展进智能建筑的长远发展。智能建筑通过完善综合布线系统可以提升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以提升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也就可以更好的实现智能建筑的价值筑的价值,满足人们对于智能建筑更深层次的要求,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智能建筑设施中只有配备了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备了完善的综合布线系统,才是真正的实现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能化,因此说综合布线系统是提升智能建筑水平的要求。

2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控制

2.1熟悉并充分理解施工图纸

在进行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时在进行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时,要确保施工人员对施工图纸的各项设计内容熟悉对施工图纸的各项设计内容熟悉,并充分理解施工图纸中各项施工意图项施工意图,在施工前对于综合布线工程与整个智能建筑的施工过程的各项环节间的配合施工过程的各项环节间的配合,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交叉问题作出提前的预判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工程问题作出提前的预判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工程,不能因对施工图纸的理解不到位而导致出现影响整个施工过程的现象图纸的理解不到位而导致出现影响整个施工过程的现象。

2.2做好综合布线系统与土建工程的沟通配合

在实施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时在实施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时,与整个智能建筑的总体施工密不可分工密不可分,特别是与土建工程施工的关系更为密切。在综合布线施工时合布线施工时,必须密切注意需要预留孔洞的工作,并将布线所需的空间做好预留所需的空间做好预留,需要在浇灌混凝土前将所需的管道、接线盒线盒、配线柜等基础安装部分在土建施工中就预埋好,等混凝土凝固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土凝固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施工。

2.3线缆的布设施工

在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已经做好空间预留在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已经做好空间预留,并按照规定要求敷设金属管照规定要求敷设金属管,并且确保混凝土已经凝固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施工前提下下一步的施工前提下,就可以进行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布设工作缆布设工作。在进行线缆布设前,还需要进一步的对线缆的规格及所需布设的位置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规格及所需布设的位置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保证线缆布设与工程的设计相符合与工程的设计相符合。并且需要注意,线缆布设必须保证平直直,不能出现打弯及纠缠问题,也不能使线缆收到外力的挤压甚至破坏甚至破坏。线缆的型号及质量也是在进行线缆布设施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要重点关注的环节。

2.4线缆连接工作

线缆连接工作是实现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信息传输的重要环节重要环节,关系着整个综合布线系统是否能正常使用。在进行线缆连接时行线缆连接时,需要注意对线缆上的标签进行严格的检查,并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及连接顺序进行端接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及连接顺序进行端接,确保整条线缆除端接处外接处外,整个线缆中间不出现接头,并且要确保端接处的牢固稳定稳定。在进行对硬件及双绞线缆连接时,需要对有特定要求的部位进行特别注意的部位进行特别注意,尤其是有线号或颜色要求的,一定要进行多次确认行多次确认,以免出现错接的现象。

2.5对综合布线的验收及检测

对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的验收及检测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控制中最后一步环节的施工控制中最后一步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对电缆通道验收检测和线缆链路验收检测过对电缆通道验收检测和线缆链路验收检测,可以确保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确保布线系统施工与工程设计相符合符合,也可以保证整个综合布线系统施工环节的质量。

3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措施

3.1保证综合布线系统图纸设计安全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施工单位需要确保施工图纸设计人员接受过系统的图纸设计培训接受过系统的图纸设计培训,掌握必备的图纸设计技能,并且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时确实经过实地考察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时确实经过实地考察,所设计的图纸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符合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另外在施工图纸交付施工人员前施工图纸交付施工人员前,还需要确保施工图纸已经交由相关人员或部门进行审核关人员或部门进行审核,经由相关人员或部门采用书面形式确定后才能进行交付确定后才能进行交付。并且图纸设计人员对施工中的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环节及事项需要采用书面的形式通知施工人员员,拒绝口头传达。

3.2保证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实施安全

综合布线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审查综合布线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审查,确保员工必须要接受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保员工必须要接受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在每次的例会上对施工人员进行不断的安全文明施工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不断的安全文明施工培训,倡导施工的标准化管理化管理,保证科学合理施工。严格执行施工操作的规范流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严禁违章操作和只会,对安全事故进行详细的追责的追责,绝不姑息。

3.3保证综合布线系统运行安全

施工单位需要对综合布线系统运行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查的审查,在进行系统调试或是工作交接时,需要进行明确的各类分工明细类分工明细,将完整的完工图纸、操作使用说明、设备清单等文案性信息保存完整文案性信息保存完整,进行电脑备案,以便后期备查。保证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系统使用过程中,所产生记录保存的安全性,以便发生异常事故时备查事故时备查。

4结束语

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意义非凡综合布线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意义非凡,是确保智能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筑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进行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给施工时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各项政策要求及施工现场的各项要求进行施工要求进行施工,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篇(4)

二、智能建筑中行业存在的问题

1、智能建筑人才欠缺

在智能建筑中要用到很多非常新的信息化集成技术,这要求设计师对这些技术要相当熟悉,才能将这些技术用到建筑中来。当前,很多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对智能建筑认识不足,未能充分考虑智能化系统实施的基本需求,未能与各专业有机地进行协调,满足不了其他专业的要求。同时,基础施工队伍素质差,大量农民担当施工安装,造成建筑质量不高的现状。工程督导人员素质差,对新的技术不了解,也难以监督到位。

2、集成化设计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

由于缺少专门的智能化设计人才,智能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在起始阶段就留下了“病根”。没有总体集成的概念与系统发展的考虑,以致形成了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浪费现象。这样的设计势必导致最后系统的集成度不高,结构整合优化程度不高的结果。

3、各方对智能建筑理解存在偏差

由于投资商与业主对智能建筑不甚了解,导致最后各方都不满意。投资商贪多求全,期望太高,仓促上马,致使投资效果很不理想。对于业主来讲,他们对智能建筑的期望值过高,认为钱多了一定处处到位,这与当前智能建筑的功能差距较大,另外他们对智能建筑的很多功能不理解,存在着使用的不当与不便等,因而存在不满意现象。

4、政府在智能建筑行业监管不到位

智能建筑行业涉及到邮电通讯、光电传媒、公安消防、技术监督、审计物价等多个部门,只有部门联手制定智能建筑标准,这样才能有质量与安全保障。但是,目前无论是在标准上还是的工程的质量监督上,都存在着无法律法规可以依据的散乱局面。价格上更是无据可查。严重制约了智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如何促进智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探索中国特色的智能之路

国家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组织更多的科研机构、大学院校、专家学者、集成商、施工单位参与国内智能建筑的研究探索,不断推动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目前中国在智能建筑方面已经做的一些工作如:《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的修订。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的成立,初步为规划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提了依据。但这些工作只是起步。

2、加强对智能建筑的宣传

可利用电视、报纸、广告、网络等形式,让公众了解智能建筑的含义,了解智能建筑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澄清对智能建筑认识误区。尤其在一些城市地区,要通过体验、参观等形式,让智能建筑走进寻常大众,激发兴趣、发掘需求。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学好用好《建筑法》,加快建筑行业依法管理的进程,使智能建筑行业的各项工作全面步入法制轨道。

3、坚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对专业技术骨干的教育,要采取先培训再任职的制度。要让专业化设计、质检与施工方面的人才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新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对特殊工种的培训考核工作严格地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考核取证后才能上岗。同时加强专业人员各方面的协调与整合,形成智能建筑在设计与施工、监控方面的规范与流程,实现科学化与规范化。同时,要加强培训,让投资商与入住者了解智能建筑的施工、设计,一方面使得投资商在选择时针对自己的实际进行投资选择,一方面让消费者对其有一个合理的认识。

4、加强标准制定与质量评审工作

国家要加强立法工作,使得监管部门有法可依。建筑主管部门应该整合有关的部门,尽快制定更加科学的智能建筑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对智能建筑提出强制性的要求,一方面使得设计施工有一个依据可依,同时也能保证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被一些不法建筑商乘火打劫。主管部门应尽快组织编制全国统一设计标准,包括信息通讯、监控、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电源、环境的一般规定、设计要素、设计标准等内容。建筑行业要建立行规行约,行规行约要有具体内容。如垫资承包工程已命令禁止,建设单位虽有要求,但施工企业都不要垫资承包。谁垫资谁违约,要按违约处理。

5、企业要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篇(5)

我多年从事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心得就是:“智能建筑的核心是智能化系统集成,系统集成的目的是整合楼宇物业及设施管理和信息增值服务”。我主持负责的大型系统集成项目主要有:上海博物馆的楼宇管理系统BMS系统集成;上海金茂大厦整合楼宇设施管理的IBMS一体化系统集成;广州汇景新城基于网络化的IBMS.省略/IBMS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的一体化信息与数据集成。总结我从事智能建筑技术应用和相关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智能建筑系统与信息集成就是智能建筑建设的主线和目标。

记者:您曾在深圳大学担任过科研和教学工作,并出版了《智能大厦系统工程》等多部智能建筑专著,在您的眼中,我国智能建筑领域的教育状况是怎样的?您觉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培养?

李教授:我大学毕业以后,第一份正式的职业就是在深圳大学电子系当老师。无论我曾担任过新加坡科技电子在中国的首代和总经理,还是香港上市公司迪臣智能的总经理,我始终觉得自己更胜任当一名好教师。根据国家目前提出技术创新在现代建筑和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建筑节能、绿色环保方面的应用需求。我国的院校目前均不能系统提供现代建筑与居住区在数字化应用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绿色环保技术方面的教学课程和相关教材,同时国家在数字化与智能化建筑领域急需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我认为对于新一代智能建筑的专业人才,应以培养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网络信息系统集成工程师为教学目标,毕业学员应达到可以独立的完成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工程规划和设计的任务,具有在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综合信息系统集成,以及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掌握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要求、实施步骤和方法。目前我已经和国内多所大专院校签订了智能建筑与数字社区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专业课程联合办学的协议,广州市电大今年就开始招生该专业学生。我也计划积极参与建设部《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中长期培训计划的教学工作。

记者:您曾经说过“数字社区信息化建设要遵循数字化技术应用和智能化系统的双重设计规范标准”,能否请您为我们详细解释一下“双化建设”?

李教授:首先我们要了解所谓智能化与数字化标准,我国在2000年颁布了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简称“智能化标准”),在2006年12月颁布了GB/T20299.1-4《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简称“数字化标准”),这两标准对于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的规划和设计都十分重要,同时这两个标准对于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的规划和设计各有侧重面。智能化标准的重面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强调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结构的配合和协调,如综合布线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综合安防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监控技术应用、自动化技术应用等。

数字化标准的侧重面是以数字化综合信息集成为平台,强调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一卡通综合服务、业务应用系统的网络融合、信息共享、功能协同,如综合信息集成系统、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系统、楼宇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等,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信息集成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应用等。鉴于数字化与智能化标准对于现代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规划和设计在侧重面与技术应用上的互补性,遵循数字化与智能化“双重设计规范标准”是必须的。我最近主持设计和参与担任首席技术顾问的中央电视台新台址智能化系统工程、江苏广电中心智能化系统工程、宁波万达广场数字社区、贵阳金元国际新城数字社区都遵循数字化与智能化“双化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记者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国家标准从去年12月开始在全国实施,至今也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您作为参与此次标准编制的专家,能否为我们广大读者简单介绍一下数字化国标编制过程吗?在您的眼中此次国标颁布实施的最大意义在哪里?

李教授:随着信息网络化科技在我国的高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外的投资者和产品设备供应商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传统的建筑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建筑业必须采用信息化科技来改造和提升自己。值得庆幸的是建筑及住宅社区智能化建设在我国已经走过了近20年的发展历程,这为我国城市和社区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的编制,就是为了增强我国建筑产业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的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是为了统一和规范国家关于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应用的技术构成、内容和方法,以及智能建筑和数字社区数字化与智能化系统建设和运营的要求与标准。

由建设部牵头组织,由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参与编制,从2003年初到2006年12月颁布执行,历时四年。《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列国家标准由以下四个分标准组成:

(1) 《建筑及居住区运营服务数字化技术应用》

(2)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统检测验收》

(3) 《建筑及居住区物业管理数字化应用》

(4) 《建筑及居住区控制网络通讯协议技术应用要求》

《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列国家标准与以往编制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和住宅小区智能化技术导则所编写内容和技术应用的重点有所不同,《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列国家标准编制内容的重点,强调了在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建设系统工程中的物业及设施管理和综合信息增值服务,数字化及智能化应用系统的建设与运营,数字化及智能化应用系统的检测与验收,以及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接口标准四个方面数字化应用的技术构成、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内容和方法,而不

仅仅是涉及一些具体应用系统实现的功能要求。

此次国标颁布实施的最大意义在于,将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家庭的技术应用、实现功能、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集成、信息增值服务的规划和设计实现了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我国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家庭的建设、产品与应用软件开发指明丁方向和实现目标。

记者:《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国家标准涉及社区数字化工程技术领域由数字化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网络三个系统和所属九个子系统以及四个相关技术设施等组成。如此庞大的技术体系是如何制定的,该体系能否全面涵盖现阶段建筑智能领域所存在的问题?

李教授:我在《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起草的初期,就提出确定编制本系列标准技术体系的思路,提出起草标准的题目是“数字化技术应用”,因此首先要明确数字化技术应用的特点、范围和内容,要明确数字化技术应用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的区别、应用范围、应用内容的不同点。数字化技术应用体系的核心应该是信息化技术应用、网络化技术应用、软件及数据库技术应用的综合与集成。为此在标准中明确了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术语和定义”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构成”等条文,从而确定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的技术体系结构。

篇(6)

二、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

1984年,美国哈特福市诞生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大厦,同时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与仿效。近年来,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已呈21世纪建筑发展主流之势。我国智能建筑开始于世纪上80年代后期,北京的发展大厦便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现在我国的智能建筑也正蓬勃发展,特别在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

但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已建成的智能建筑在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着智能建筑的健康发展,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对智能建筑的认识不足。由于人们对智能建筑的定义认识不正确,对智能建筑产生误解,这不仅有损于智能建筑,而且会对智能建筑运行情况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调查形成误导。比如过分强调智能化系统的作用,而忽视了中国的现实,中国的文化背景,人的作用等;业主对自已的建筑物的需求不清楚,贪多求全,期望太高;对信息化产品没有深入的了解,仓促上马,致使投资效果很不理想,投入使用后发现问题多多;盲目相信境外设计单位和国外产品,结果往往拿到境外图纸而无法实施和后期服务不能保证等问题。

1.业内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不高。

因为智能建筑是新兴业务,要求新兴技术及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但目前施工队伍素质较差,现场工程督导人员素质不高,施工组织与管理不够健全,指挥不灵,施工效率低。而且厂商的技术水平和行业道德有很大的不足,大多厂商实际上仅仅是某一个子系统的集成商,而不是智能化系统集成商,缺之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的人才,不能很好组织指挥,以致在设计、施工、竣工等建设的各个环节上不能很好把关。而且有些厂商过多考虑商业利润,运用种种商业手段以谋取对智能化系统的承包,不顾质量,降低规格等,造成集成系统难以实现或留下维护中的隐患。

3.管理及施工缺乏标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与智能建筑相关的管理部门有建设、邮电、广电、公安、技监等,行政管理多头化,缺少明确的质管标准。同时传输媒介多样化,各系统相互独立,互不兼容,从而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缺乏规范化系统标准。最终造成智能建筑不能正常运行,影响基本效益。

四、发展我国智能建筑的对策

由于北京申奥、上海申办世博会等动力的敦促,我国将大量兴建智能建筑,其数量和投资额都将达到空前规模。估计今后十年将会达到9000幢左右智能建筑,其发展速度已名列世界前茅。国内外有关专家普遍认为:21世纪新建的智能建筑一半在中国,中国将成为推动世界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源头。所以发展我国智能建筑的对策非常重要,现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提高对智能建筑的认识

利用报纸、电视以及各种会议宣传信息技术与智能建筑的关系,以澄清当前许多由于宣传不当而造成的误区。对业主进行短期培训,使业主对智能建筑的概况、规范及标准等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从而能对自身的建筑提出需求,能对集成商的作用有所了解,能与专家一起拟订出智能建筑的规划和实施的初步方案等等。对从业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安装、规范及标准方面进行资格培训,使他们确实具备专业上岗水平,以确保建筑智能系统的正常运营。

2、加强智能建筑的行业管理

加强智能建筑的行业管理,主要包括对系统集成商、施工安装公司、监理公司等的资质认可及制定和补充智能建筑的国家法规或地方法规。进一步完善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的职能,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使管理更具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将智能建筑的相关部门联手,制定出国家的智能建筑的标准;对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的资质进行审定,使之必须具备足够的技术力量,能真正基于客户的需求提出全系列解决方案;楼宇智能化管理采取外包的思路,同时避免评标时以价格为主要的衡量因素,注重综合技术实力的竞争,让用户较少费心而达到更好的工程管理效果。

篇(7)

1 智能建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五十年代后期引人智能建筑技术,截至近几年,我国已建成相当数量的智能建筑,从相关资料的信息反馈来看,东部、沿海一带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房地产开发面积每年在600~700万m2,其楼盘中具有智能化功能的占到大部分。然而,这些所谓的早期的社区、住宅智能系统,在设计时,追求信息化系统的大而全,但配套设施却不完善,因此建成后难以启用,成了建筑物昂贵的摆设。有些建筑,智能化系统能正常运行,但真正发挥作用的约占20%,很多项目不能正常运行,能够使用的系统仅占45%,有35%的系统因各种原因不能运行,而且,很多智能建筑在使用或运行一段时间后因发生故障无人修复而弃用。

智能建筑运行状况的不良表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系统完全处于停运状态,此类项目基本大多是在80年代末建成的,通过商订货,安装后的系统调试、验收及运行培训工作不规范,后期技术服务没保证,即便出现问题也找不到原来的订货商,找到了订货商也会因种种原因导致费用很高;(2)系统虽然在运行,但只有显示而不能自动控制,这种状况较多,自动控制部分能正常运转的项目不多,自动控制系统全部运行,能够实现设计要求并经济运行的项目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在近几年来,因开发商和质监部门加强了对供货商或商资质的审查,通过合同方式对设计、调试、验收、培训及后期服务作了明确规定之后,智能建筑的整体情况方有所好转。当然,致使智能建筑不能正常运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对智能建筑定义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是一个重要原因,设计上的不完善,供货商的集成配套能力优劣,还有施工单位的项目实施能力与水平等多种因素交杂。

因此,对智能建筑的现状需要进行细致认真的分析和研判,总结经验,持续改进,从源头上分析解决。如:设计不完善,建筑设计院所各专业成龙配套,人才荟萃,但技术力量主要集中在建筑设计、结构设训、水、电、暖设计等五个专业,能真正开展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人员稀缺。而系统集成商的人力资源队伍中,绝大多数技术人员是智能化系统设计人员,对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技术有较为熟练的把握和理解,对设备产品也比较熟悉。可是问题恰恰出在这部分人员身上,几乎没有建筑设计培训经历,对建筑设计了解浮浅,施工图设计质量强差人意。并且由于智能建筑的建筑、结构、水、电、暖等各专业设计均交由设计院设计完成,系统集成商只能单纯做智能化设计,设计整体上难与各专业配合。可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却几乎无需审图公司审查,使得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与施工总图之间断链。多数智能建筑在土建施工开始之后才进行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由于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不送审;或因审图公司没有相应的智能化设计审图人员,审图成了走形式。施工图设计质量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审核。有些工程项目智能化设计与建筑设计是同步进行了,但因为评审者多为有关主管部门,导致智能化技术设计部分无人评审。再有,智能化技术产品的质量也是影响智能建筑正常运行的一个关键因素,集成不配套,运行不协调,经济效益的发挥更是无从谈起,对于投资失效,造成资金浪费的大都由于楼宇自动化系统((BAS)的失效而产生,因为楼宇自动化系统运行的正常与否将决定智能建筑的自动控制部分的运行,若无法实现工况自动转换,就无法有效利用室外新风来节能降耗,在目前的智能建筑中,显示部分基本上都能保证正常运行,因为它不直接影响工作,所以也就引不起业主们的高度重视。

2 对智能建筑应对问题的方法

(1)加快智能建筑标准的制定,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正常投运率低,导致投资与能源大量浪费的现象虽然已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并成立了专门的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专家工作委员会,但该委员会作为建设部勘筹设计司的顾问,参谋和助手,协助政府制定有关标准、规范与行业法规的工作还需加快进行。智能化建筑设计标准如何制定,标准制定的是否合理,是否可执行,是否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是要引起标准制定者的高度重视。

(2)尽快完善智能化建筑设计规范,设计规范相当于设计过程中必须执行的“法律”,国家颁布的设计规范也就是建一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必须遵守的法规。智能化建筑涵盖了诸多人性化、智能化的内容,但切不可忽视的是智能化建筑的安全胜,没有安全性保证,舒适性和使用性都无法保证。安全性的基本要求是要保障人身与设备安全。在智能化建筑中,设备投人昂贵,人员相对集中,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智能化建筑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实行设计,我国目前设计规范一般都按专业制定,它要求各种类型的建筑物设计都须遵守。因此,智能建筑设计规范应尽可能集成现有规范,没有必要专门为智能建筑研定设计规范,通过对现有多个规范的统合,实现设计、施工和验收人员在理解和执行方面的一致,为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基础性规范保证。智能建筑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注意到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控制系统在安全防护方面的国家相关规范规定不够明确,洽洽这些问题对智能化建筑的运行产生的影响还较大,影响系统稳定的运行是必然的隐患,严重的则可能损坏价格昂贵的计算机系统,造成投资的重大损失,安全防护的缺陷将会使系统数据遭到破坏,尤其是对大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破坏带来的损失更是难以弥补。虽然智能化建筑是一门技术先进的新的学科,但智能建筑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范与法规,当国家有关规范与法规不能满足智能建筑的要求时,应由相关政府部门及时对国家有关规范与法规进行认真论证、补充或修订。

3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应注意的工作

(1)加强对智能建筑的宣传。目前,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和消费者在智能建筑方面所知甚少,认识不足,因此,有必要大力宣传智能建筑的巨大效益,以提高大众对智能建筑的重视程度,继续推动智能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从智能建筑能满足使用者安全、快捷、舒适、节能、方便、高效等方面的要求着力宣传。

(2)尽快培养智能化系统集成商。当今市场上的智能系统集成公司真正能称得上是智能系统集成商的很少。当务之急是通过市场引导系统集成公司,积极鼓励科研院所技术攻关,将研发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充分发挥国产计算机系统的优势,采取国内国外相结合的集成思路,通过消化引进,逐步提高元器件国产率和质量,形成规模化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商。

(3)提升“集成”设计能力。针对多数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和智能设讨不甚熟悉,集成设计弱的现状,应引导智能建筑设计部门不仅要注意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而且要注重建筑平台方面的考虑,从而提升建筑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

篇(8)

0.引言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在全国大力的倡导,智能建筑的建设日益发展和完善,新时期人们对智能建筑中电气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就目前智能建筑的电气施工状况而言,施工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工作的顺利实施。

1.智能建筑中电气自动化的重要性

首先,它可应用于建筑。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电气自动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电子化科技发展,高档智能化建筑无疑已经成为当今建筑界的主要发展方向。自然达到合理利用设备,在资源方面,人力的节省就有了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建筑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与布线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都属耐压等级低,防干扰要求高,是最怕受到雷击的部分。智能建筑多属于一级负荷,应该设计为一级防雷建筑物,组成具有多层屏蔽的笼形防雷体系。其次,它也可以应用于净化空调设备。净化空调系统控制自动监控装置,可以设计成单个系统的测量、控制系统,也可以设计成以数字计算机控制管理的系统。在温度控制方面,净化空调系统采用DDC控制。装设在回风管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送往DX一9100,与设定点比较,用比例加积分、微分运算进行控制,输出相应电压信号,控制加热电动调节阀或冷水电动调节阀的动作,控制回风温度应保持在18-16度之间,从而使得洁净室温度符合GMP要求。在湿度控制方面。装设在同风管内的湿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湿度,送往控制器与设定湿度比较,用比例加积分运算控制,输出电JK信号,控制蒸汽电动调节阀的动作,控制回风湿度应该保持在45%-65%之间,这样洁净室湿度方能满足GMP要求。

2.智能建筑中电气施工技术遇到的问题

智能建筑因其高效节能的优势而引起全世界的注重和迅速发展,它已经不单单作为高新技术产品存在,而是作为高新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对其要求也在逐渐提高,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在其设计施工中难免遇到各种问题,以下归纳了几方面问题:

(1)整体专业技能素质有待加强

由部分看整体,智能建筑电气应用的施工技术水平较低,地区之间的技术水平程度也参差不齐,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生产的技术产品更加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大多建筑单位希望提高技术水平,对员工寄予厚望,但是由于欠缺创新性,许多技术和软件产品无法达到其要求,加之设计人员没有熟练掌握智能化电气设备的技术和设计方法,在智能电气工程竣工后,设计施工的效果未达到人们期望的效果。

(2)设计和施工规范不合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智能建筑电气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但是设备并没有进行同步规范和设定相应的标准,导致了在智能建筑电气工程计划、准备、设计、施工以及监督管理方面出现无序状态,缺少根本的规范和标准的制约,部分设计和施工工作人员不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使得电气设备在验收时不过关,不能达到要求,出现诸多问题。

(3)智能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环节脱节

在设计的环节,有些设计院已经做到了按照工程的需要详细说明了各个子项,并且设计出了系统图和明细表,但是《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对于施工图的设计只有以下几点要求:一是监控系统方框图绘制到DDC站即可,二是建筑设备监测的要求、点数和位置只要随图说明就可,三是配合承包方的要求,核查其绘制的深化设计图纸;这样一来,作为原始数据和资料的提供者的专业设计院在审查这一环便无可作为,由此将产生一系列问题。

(4)施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智能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之后,到进行施工这一环节就对于施工队伍的职业技能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标准,但这些工作人员专业技能素质偏低,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即上岗作业,缺乏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责任感,工作过程中不能做到认真负责,受商业利益的驱使,过分追求速度而不注重质量,使得很多电气工程在完工后仍然有许多问题,达不到预期指标。

(5)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竣工后的验收力度不够

对于智能建筑电气工程的完工后的验收工作,可以按照《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的相关要求来逐步进行,但由于该项工程本身对于专业性的要求就高,工作人员本身的素质又不达标,因而出现了许多工程验收不力的现象,不少关键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进行解决,也是各种问题出现的一个原因。

3.智能建筑中电气施工技术的对策

针对智能建筑电气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以下八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提高整体专业技能素质

政府应积极提高智能建筑电气应用的施工技术水平,缩小地区之间的技术水平程度之间的差别,提倡产业化发展,引导企业生产的技术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另外,制定电力施工人员进入市场的技术要求标准,加强对电气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管理;建筑单位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对员工的培养,提高其创新性,培养设计人员熟练掌握智能化电气设备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使智能电气工程竣工后,设计施工的效果达到人们期望的效果。

(2)提升智能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水准

设计院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和业主多交流,运用智能建筑工程的“技术设计”,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之间建立联系,这就要求设计院在功能方面确定应用的技能化电气项目,以此来为业主量身编制关于参加招标和评标的步骤程序,选择性价比高的智能电气工程设备元件,在此基础上和专业公司合作,优势互补,增强设计环节的连贯性,占有市场先机。

(3)在实现智能建筑弱电设计方面全面实现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应以功能要求为基础实现完善,要掌握和搜集建筑内外的消息,并严格按照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计标准,对建筑内的子系统实行系统管理,在信息处理上提高水平,做到各个子系统设备的通信协议接口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以此来全面实现智能建筑弱电设计方面的系统集成;例如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设备联动系统是确保智能建筑安全使用的一个关键部分,由图纸检查,消防设备的选择,一直到其后得到现场审查验收,FA作为独立的系统,在智能建筑的弱点设计装上BA系统之后,消防系统及时作为留有接口的单独系统,同BA系统进行联网,由此实现两者的系统集成管理功能。

(4)保证电气基础施工按规范进行

在土建做墙体防水之前,预先埋好强、弱电的进户电缆穿墙管和止水挡板,这一做法也是为了防止由于施工破坏防水层引发日后墙体的渗漏;建筑电气安装人员应该事先准备妥当,例如对预埋件吊卡、吊杆、铁件、木砖基础螺栓和配电柜基础型钢等的准备工作,不可漏其一;同时管理和安装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按照管理规范严格进行,使质量过关。

(5)电气施工过程中的必要监控

在监控工作进行前首先要明确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这三个重要的设备交接环节,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系统的制定应对方案,根据方案的规范实施超前监控,从整体上把握工程的质量监控;明确以上环节之后,就要由部分及整体,全面进行系统的工程监控,这时电气工程和土建工程就要有步骤地做好电管铺搭工作,这才是电气安装工程的核心环节,做好这一步,才能使整个电气工程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6)设备安装材料符合标准

施工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起来,加强采购人员素质,把好材料质量关。可通过市场考查的方法,直接到有一定生产规模、信誉好、产品质量过硬的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另外, 电气工程施工对专业素质的要求高,在面临时间紧迫、工程量又工程投资少等困难之下,需要不断学习,实事求是地分析工程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注重各种问题的处理,保证按照设备按照材料合乎标准,避免工作人员偷工减料和系统混乱的发生。

(7)提高电气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

施工管理人员无资质证书,作业人员无上岗证,大多数作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施工水平达不到规范要求,致使一些安装工程质量达不到规定指标的要求。近年来一些施工企业不愿意在工人培训上投入,技术培训工作薄弱,只想从市场上找一些技术水平好的工人施工,但不愿意长期使用。所以,电气安装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种。一定要加强工人队伍素质的培训,树立长期思想,培训一批懂管理,技术水平好的管理人员,有一支施工水平好的工人队伍。

(8)合理安排交错施工

篇(9)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1 促进智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

(1)增强智能建筑企业的创新动力和能力

首先,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技术创新奖励政策,加大奖励力度,在各种评比和考核中增加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以综合效益最大化而不是以最低价作为评标标准,通过改革公共项目的评标办法鼓励建筑企业创新,并允许智能建筑企业获得一定的利润,从而有能力进一步创新,形成良性循环。其次,智能建筑企业应制定创新活动管理办法,提升自身的创新管理能力,增强企业创新意识,特别是企业领导者必须树立长期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积极推动企业的战略的形成和完善,将技术创新融合到企业发展战略中,使创新活动成为一种有目标、有意识的长期行为,并制定创新成果奖励政策,鼓励技术创新活动在企业的开展。再次,企业也应增加科研投入,监控相关技术、相关行业、同行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的最新动向,根据企业需求和动力,开展研发活动。

(2)促进智能建筑企业开展合作创新

首先,应增强智能建筑行业创新体系中智能建筑企业与大学、研究院所、其他相关企业等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多样化的合作创新模式,并不断探索新的合作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其次,应加强企业与国际智能建筑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增强外商对我国智能建筑投资的吸引力。再次,政府部门并应坚持不懈地对影响合作创新模式和合作伙伴关系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

(3)增加智能建筑技术扩散能力

首先,政府部门应制定技术创新的应用管理办法,改进新标准和规范滞后的现象,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其次,政府部门应积极倡导健康建设、和谐建设的理念,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积极增加试点示范工程,加大宣传的力度,并应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技术转让的政策,组织专家关于新技术与企业专业人才进行交流和指导。再次,政府应通过税收、贴息等政策激励业主采用创新成果,接受承包商、供应商提供的高效、节能的材料、设备、施工方案等,从而为建筑企业的创新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2 提高智能建筑专业人才素质

对于高新技术行业的智能建筑企业来说,企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而技术的竞争来自于人员,人员的竞争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而人才素质的提升不只是企业自身的培训,更多的是社会提供专业人才的水平。

(1)改善专业人才教育和培训服务体系

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应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从以“学科本位”为主线转变到以“三位一体”为主线,即应当以“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从本专业岗位分析入手,研究制定培养方案,开发新的课程体系,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2)注重智能建筑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首先,智能建筑企业应该注重建立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内部应该拥有自己的专家,定期对企业内部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新技术的培训。其次,企业应将长期积累的相关经验等进行整理,把基于个体的看不见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基于企业的看的见的显性知识,形成分享、沉淀与经验的传承系统。再次,要善于把那些有潜力的人才放到艰难复杂的岗位上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有计划地培育和储备好后备队伍。

(3)增强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

首先,智能建筑协会应该大力开展智能建筑新技术的推广工作,组织各企业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对技术发展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的对策。其次,智能建筑协会应对从事智能建筑工程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执业资格认证,控制智能建筑专业技术人员的质量。另外,广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与国内智能建筑行业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定期组织专家去国外进行新技术队培训,以此来提高国内智能建筑行业专家掌握新技术的水平。

3 改善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

本节主要从改善智能建筑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改进智能建筑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和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三方面来提出改善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的一些建议。

(1)改善智能建筑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首先,应放宽智能建筑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宽进严管”的政策,并尽快健全市场清出制度。对获得资质企业的市场行为采用动态的跟踪管理,主要对其企业中已经获得执业资格的智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重点核查其注册和在岗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出租、出借、倒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执业资格证书等违法违规行为,一旦发现就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并作为对企业是否继续符合资质标准条件之一。其次,应加快建立比较完善的智能建筑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培育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市场成为选择企业的主要手段,智能建筑企业只能通过自身的信誉、能力获得业主的认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那么,企业对信用的追求,必然导致智能建筑企业规范其市场行为,积极履约。再次,对企业准入管理的权限上,应由政府、行业组织、法律和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在建立健全全国建筑市场诚信平台以及注册人员、企业、工程项目和质量安全事故数据库的基础上,完善各类企业和注册人员诚信行为标准,健全诚信信息采集、报送制度,实现各地诚信信息互通、互用和互认,建立有效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2)改进智能建筑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首先,智能建筑行业协会或相关部门应建立智能建筑技术法规管理、公示平台,为实现政府在市场准入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宏观调控提供技术依据。同时,推进专业化,广泛、迅速地采用相关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技术性能、质量,降低成本。其次,相关管理部门应推行生产产品准入制度,即对其智能建筑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审查、评定,进行把关。对合格者给予质量认可,实行产品认证制度,加强生产监管。再次,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智能建筑产品的市场管理。实行智能建筑产品质量的登记管理,实行智能建筑产品的检测制度,实行持证销售,逐步推行智能建筑产品标识管理制度。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建立质量检测信息公布制度。定期公布智能建筑产品监测信息,同时成立仲裁、调解中间机构,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业规则甚至职业道德的机构及工作人员施以清出制度。

(3)加强市场监管,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

建设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应当对智能建筑市场行为实施动态监管,建立和完善动态监管制度,加大对依法诚信经营企业和注册人员的表彰宣传力度,可采取在有关管理事项中给予绿色通道服务等措施,发挥动态监管的激励作用。 建立建筑市场监管的指标数据库、信息与共享数据库和数据分析及应用模型,实现基础数据库的整合、统计、分析、评价及,做到建筑市场的立法与执法并重、市场准入管理与清出管理并重、资质资格审批管理与后续动态管理并重,为建筑市场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系统、科学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篇(1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evitably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have their own opinion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hope through joint efforts follow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redit, improve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ibute.

Keyword: architecture; Intelligent desig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面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是当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智能化建筑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任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提高建筑智能化的质量提供一些建议。

1 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智能建筑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必然存在设计不到位与施工不到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专业人才的稀缺导致设计不到位

智能建筑是信息化的产物,它涉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机电设备等多个专业,并非专一化技术。而专业人才是保证设计合理、周密的重要前提。智能建筑行业在短期内迅速崛起,而学习这些专业知识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造成了设计的图纸不能达到施工招标的要求、设计图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的现象,从而不能对施工进行正确指导。

1.2对设计及施工缺乏整体把握

有些设计者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只考虑局部问题,而没有考虑到能否与建筑环境相配合的问题以及综合布线系统,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智能化”;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没有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施工图审查,或者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而且在目前情况下,整个智能建筑系统的行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施工人员没有可依据的智能系统施工标准,就不能达到规定的智能等级及设备水准。

1.3先进技术掌握不牢

由于受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在整个智能建筑领域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缺陷,各个建筑自动化和应用系统之间仍然无法有效地交换数据或形成有机整体进行协调运作,不能把工程做精做好。还存在着不专业施工人员提出不合理的智能化要求,智能化设备出现问题也无人报备。

1.4施工成本增加及自动化设备的维护

下图表为近五年来某地区建筑施工事故占该地区各类事故总和的比重。

由图1.1可以看出,虽然建筑智能化能减少人工施工,降低事故率,但也给施工单位带来了施工成本的增加以及自动化设备的养护维修问题。自动化设备通常采用高科技手段,而施工缺乏专门的维修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养护和维修,一旦设备损坏,就会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

1.5管理与监督不到位

有些施工单位人数少,管理成本低,低价竞争能力高于管理规范的高资质企业。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少自动化设备的相关知识,工程施工质量缺乏有效监督。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结束要经过检测,检测结论是评估工程施工质量的依据,建设单位没有认识到检测的重要性。

2 解决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2.1建立高素质的智能建筑设计队伍

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智能建筑设计队伍,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内将各个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更要将智能化设计理念融合到建筑设计中去;将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机电设备、建筑设备等专业有效地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好各个功能系统的配合布线,以防出现由于建筑设计与智能化系统设计没有同步而引发设计事故,将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使得设计符合施工招标标准,为施工进行正确无误的指导。

2.2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规范

在我国,有关建筑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行业法规还很不健全,各个企业执行的技术与施工标准还没有统一,因此要建立起规范和标准的报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完成设计图纸必须经过各主管部门、相关建设部门的审核,获得批准后才可以进行施工。而且在施工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必须加强对工程的监督,严格按照合格的图纸进行施工,严防偷工减料的现象;并使工程中所需的暗敷管路和槽道、预留洞孔和线槽等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标准规定。

2.3加强对建筑施工队伍的智能化培训

针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技术掌握不牢的情况,有关企业可通过开建筑智能化讲座、开办建筑智能化培训班等形式,逐步加强施工人员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其对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并定期对上岗施工人员进行考核,增加考核的力度。

2.4合理利用建筑智能化技术

自动化设备的投入越多,工程成本就会相应增加,对设备的维护难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智能化技术,做到物尽其用,统筹运用,降低设备的运作成本。还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熟练掌握各类设备的安装、调试、检测等技术,保证在工期内完成工程。

2.5加强对智能建筑的管理

加强对智能建筑的管理,必须从技术上和施工上对智能建筑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加强对系统集成商的资格审查,重点审查其信誉和人才构成,考核其从业技术水平。其次,对于建筑设计单位,则应将智能建筑设计与施工纳入质量监督体系,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组织施工,并定期对工程进行检验。工程完成后还应按有关的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标准进行评定和验收。

3 结论

本文通过对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首先分析了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五个问题,即专业人才的稀缺导致设计不到位、对设计及施工缺乏整体把握、先进技术掌握不牢、施工成本增加及自动化设备的维护、管理与监督不到位;然后针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五点措施,即建立高素质的智能建筑设计队伍、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智能化设计与施工规范、加强对建筑施工队伍的智能化培训、合理利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加强对智能建筑的管理。希望能够为企业改善智能化建筑设计与施工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胡志军.智能化建筑的设计与施工管理探讨.建材与装饰.2008.03

篇(11)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智能建筑项目管理内容

建筑智能系统由多个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系统组成.各系统之间又属于不同的技术领域,对应的管理部门也不同。如,安保系统属于公安部门管理,消防系统属于消防部门管理,有线电视系统又属广电部门管理,所以建筑智能系统足一个比较复杂、牵涉面较广的综合性技术工程,其工程的总包管理既不同于土建总包管理。又非一般意义上的系统集成,它集多种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集成)设计和工程管理,又需密切保持与土建、装饰、机电安装等工程的配合。在具体的智能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智能系统建设基本程序,将工程项目管理划分为以下内容:

(1)项目工程及采用的技术定位;

(2)编写设计需求书及初步设计总体方案意见;

(3)设备选型;

(4)工程招标文件(对设备、系统供应商编制;

(5)对设备、承包商招标及选择;对系统供应商的资格、业绩审查;

(6)系统设备技术及商务文件评审;

(7商务谈判、合同签约;

(8)详细深化设计;

(9)执行合同,进行工程协商。包括协调:a.总承包商与设计院;b.总承包商与设备供应商;c.总承包商与分包商;d.总承包商与土建总包单位;e.总承包商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关系。

(10)工程管理。包括:a.审查设计施工图;b.审批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等;c.监督签订分包合同、设备订货合同;d.监督设备及材料的交货验收;e.监督设备安装、调试、系统联调;f.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审批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g.检查监督施工质量、进度;h.单台设备及系统的凋试、验收、试运行;i.系统验收,签发验收合格证书;j.竣工图、竣工文件及系统软件的归档。

二、智能建筑项目管理中的新问题

1、工程施工管理

(1)协调工作至关重要。目前智能化系统的安装施工常采用总、分包或分别承包的方式实施,因此有序地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极为重要。要正确处理好总、分包商之间以及各承包商之间的技术、组织关系,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减少和消除因施工配合问题带来的矛盾或返工,以保证承包合同的正常履行,达到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的目的。

(2)组织好施工图设计的交底工作设计交底前,各承包商应认真细致的进行阅图审图工作,及时发现图纸中的差错和问题,弄清设计意图和技术要求、施工范围和安装形式,尽量通过设计交底提前解决潜在的问题,以减少和避免施工中因设计变更而造成的返工和浪费。

(3)重点控制电气设备及系统的调试工作对弱电系统的施工监理与验收,不但须执行国标《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而且应执行有关专业标准规范,如消防系统,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验收规范》(GB50166-200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且其设计方案与竣工验收均应通过当地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查和同意。

(4)及时安排技术培训工作一般在系统调试前,集成商即应对业主选派的技术人员进行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如果有必要,培训工作可以在集成商的境外培训基地进行。在系统调试或试运行时,这些经培训的技术人员应参与其中,以掌握系统的运行特性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项目管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编制详细的分期分批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能保证各专业系统的培训时间不发生冲突,而且场外培训均应在系统调试前结束。

2、智能化系统和设备采购招标

(1)招标时间和顺序

除已建成建筑物的智能化系统改造之外,一般新建智能建筑的智能化设备和控制系统的采购招标时间均应提前进行。根据实际情况不同,比现场施工安装开始时间要提前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不等,比如电梯、中央空调主机等设备一般须提前半年向厂方订货。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大型机电设备必须根据订单要求单独生产,需要一定的制造周期,另一方面是由于各承包商之间充分协商配合的需要,如机电设备制造商与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供应商之间的技术协调与支持,以及机电设备制造商与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供应商的深化设计与设计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等。如果没有及时安排智能化设备与控制系统的采购招标,使得设备的生产制造和各方的技术协调配合时间不足,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投标者执业资质

由于智能化系统的安装施工要求各专业系统做出深化设计,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在采购招标时必须特别关注投标者的执业资质。在1 9 9 7年以前,这一直是困扰项目各方的~大问题,对于国外的系统集成商尤其如此。因为系统集成商或子系统集成商缺乏设计资质,其深化设计图纸不具有法律效力,而设计单位没有义务做深化设计,为了避免承担责任,也不愿意在集成商的深化设计图纸上加盖本单位的出图专用章,给业主的项目管理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1 99 7年建设部出台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执业资质标准(试行)》,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项目管理人员所要做的就是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提出投标者所应具各的相关资质。

(3)技术人员培训计划

智能建筑中众多的机电设备和智能化集成系统和子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对未来的物业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多的技术要求。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在采购招标时必须充分注意投标者的投标文件中是否包括为业主方提供必要的人员培训,并注意培训费用是否包含在标价内。当然也可以在招标文件中就明确要求投标者的投标报价中包含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和费用,或者与中标者在签订承包合同之前协商确定培训计划和费用。

三、加强智能建筑的管理实施的重要途径

1、全面的系统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基础。系统设计是在方案审批后进行,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过程。一般应与建筑主体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但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筑主体设计单位不可能按习惯施工图的深度绘制出详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详图,只能绘制出介于现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之间的技术设计图纸。

2、严谨、合理的方案设计是智能建筑建设的关键。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的具体要求做出符合该建筑物要求的、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现实中,设计初期业主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不合理结果。因此,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鲁艳.吴凤玲对智能建筑的思考[期刊论文]-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