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建议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呈现出快速持续增长的趋势,进而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区间的经济水平极其不平衡,从整体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中部次之,而西部的发展水平较低和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二)我国能源消耗的现状
首先,我国能源消耗的整体情况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能源消耗速度更快,然而我国一次能源数量有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能源消耗会越来越多,不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我国地区的能源分布不均衡,致使各个地区间的能源消耗水平有所差异,为此,我国应该根据地区能源消耗程度的不同而制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措施。最后,我国地域辽阔,能源较为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致使人均能源量较少,因而我国亟需对能源消耗进行合理分配。
(三)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些一次能源,从而导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这对生态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更不符合我国低碳经济的实施和发展。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和人均量都相对较大,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甚至增长速度超出预料。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能源储存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各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各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比西部地区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高出许多。
二、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原则和目标
(一)优化原则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优化时主要遵循五个原则。第一,节能减排原则,减少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耗程度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维护能源安全的原则,能源的供求和需求相协调,以满足人们正常使用和合理使用能源的需要。第三,能源低碳多元化的原则,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对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大,这些一次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第四,注重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第五,因需制宜原则,根据能源需求而积极开发新能源。
(二)优化目标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关于经济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发展速度有明显的加快,进一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但是我国仍然需要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其次,关于能源消费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越来越多。因而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应该制定有效的能源消费战略,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最后,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在逐年增长,因而我国应该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发展目标。
三、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建议
(一)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议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优化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需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加强我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以加强我国的能源管理水平;其次,完善我国能源储备制度,加强我国能源的储备量,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持;最后,改进我国的能源投资方式和加强对其管理力度。
(二)技术方面的建议
对于优化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一定要加强技术支持,进而为促进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优化提供重要作用。首先,加强能源的勘探和开采技术,促进我国发掘新能源和提高有效开采能力。其次,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能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大,而一次能源的过度消耗不利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方面的建议
我国相关部门完善关于一次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既有利于加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又有利于加强对我国一次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需要保护它,而不是破坏它。看到这些惊人的数字,你一定会目瞪口呆!汽车:一辆行程达2万公里的汽车释放二氧化碳为2吨。人体:每天呼吸出大约1140克二氧化碳。植物:植物白天放出氧气,夜间放出二氧化碳。因此植物排放的二氧化碳为零。暖气:煤油燃料一年排放2400公斤二氧化碳,天然气一年排放1900公斤。电暖气也有600公斤!电脑:使用一年平均排放10。5公斤二氧化碳。中国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而在中国的父母在孩子手中有垃圾时,则是告诉他将垃圾偷偷地扔在一个角落,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样会有什么后果。更夸张的是街头大小便与城市小广告比比皆是。相反国际大国—美国,父母带着小孩子在商场等公共场所,若有垃圾,不论垃圾箱有多远,父母都会鼓励自己的孩子,自觉地把垃圾扔进垃圾袋。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低碳生活,从现在开始!不仅仅为了我国的面子,更为了我们的母亲—地球!二氧化碳如果排放太多会使大气层污染、天气变暖、植物干枯、动物灭绝、南北极冰雪快速融化、海平面升高、陆地淹没、人类无家可归!然而,二氧化碳的排放工厂无处不在:人呼吸、各种电器使用时……我以前一直认为电器使用只不过是浪费电,但是现在我明白了它们不只是浪费电,还在偷偷地呼出二氧化碳呢!所以从那以后,我便开始当环保小卫士。这个冬天,我们家的几台空调都被打进了冷宫。有一次我感冒,爸爸要给我开空调,我不同意说:“我们要节约能源,开空调暖气会释放出许多二氧化碳!”爸爸同意了。一次,我去参加活动,活动地点在新城,爸爸建议开汽车去,因为我们家的汽车已经摆在那儿几个月了!再不动动不可惜吗?但是我不高兴地说:“汽车几乎是世界是最会排放二氧化碳的了!”爸爸说那就骑电动车去,于是我开心极了!一次我和华聪一起参加了植树活动,植树不仅能美化城市,还可以净化空气一举两得。火燃烧不仅需要氧气,还需要燃料,燃烧极度破坏自然。今年春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只买了10根最环保的鞭炮棍,玩完5枝准备明年再玩剩下的。为了节约资源,我把以前的用品、衣服、玩具都送给了我表弟;用淘米水来洗碗,然后冲马桶;多买几盆盆景。而且我奶奶天天拎着菜筐去买菜即锻炼了身体,又节省了塑料袋保护了环境。
近来,“低碳经济”和“碳税”不断被政府官员和学者提及,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名词。财政部财科所课题组在近期了《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将我国碳税的征收提上了议事日程。一些发达国家也计划开征碳关税,这引发了不少专家对我国是否率先征收碳税问题的讨论。本文将简单介绍碳税的概况,并分析一些国家实施碳税的经验,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一、碳税的概况
(一)何为碳税
国际上对碳税(carbon tax)的定义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征收碳税是为了进一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市场手段实现环境治理的有效经济手段之一。通过开征碳税能够抑制化石能源消费,进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二)碳税的优缺点
碳税除了有助于解决能源环境问题外,还有以下优点:一是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开征碳税能够推动化石燃料(如煤炭、天然气、汽油和柴油等)和其他高能耗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此类产品的消费量下降,最终起到抑制此类产品消费的目的。二是有利于鼓励企业探索和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加速淘汰耗能高、排放高的落后工艺,研究和使用节能减排技术(例如:碳回收技术等),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能源消耗和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三是有利于促进新行业的发展,例如:脱碳、储碳技术的清洁煤技术行业。
碳税的缺点主要是:征收碳税会降低私人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因此,社会各方对该项税收有较多的争议。
二、国际实施碳税的经验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芬兰、瑞典、丹麦、荷兰等国家先后开征碳税,虽然开征碳税的国家或地区不多,但情况各异。以下就三个国家的碳税征收经验进行分析。
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芬兰于1990年率先征收碳税。在征税之初,征收对象包括了所有矿物燃料,并采用低税率(税率仅为1.62美元/吨)。在实行一段时期后,发现二氧化碳的减排效果不佳。为了能在20世纪末把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率降低为零,芬兰政府逐步提高了碳税的税率,由最初的1.62美元/吨提高到26.15美元/吨。税率调整后,减排的效果显著。经芬兰政府的评估,在1990~1998年间,芬兰有效地抑制了约7%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继芬兰开征碳税后,瑞典于1991年对工业企业和私人家庭开始征收碳税,并采用高税率(税率为250瑞典克朗/吨)。随后,考虑到对本国工业竞争力的保护,瑞典政府降低了工业企业的碳税税率(工业企业只需要交纳80瑞典克朗/吨,而一些高能耗工业行业,如商贸园艺、采矿、制造业及纸浆和造纸行业,则全免)。瑞典环保局对瑞典实施碳税效果的评估结论:与假定仍然维持1990年以前的政策情景下的排放量相比,1995年瑞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15%,其中排放量90%的减少来源于碳税。
丹麦在1992年开始对家庭用能征收碳税,标准税率为13.4欧元。于1993年起对工业企业征收碳税。最初,工业企业的征税额度仅为家庭税额的35%。随后在一些政客的要求下,调高了工业企业碳税税率。但为了保护本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丹麦政府对那些已经签订了自愿协议的高耗能企业进行减免(即签订了自愿协议的耗能企业支付0.4欧元/吨的碳税,而没有签订自愿协议的企业要支付3.3欧元/吨)。评估表明,在征收碳税这些年来,丹麦已减少3.8%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就是减排230万吨二氧化碳。
三、国外碳税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自2002年以来,我国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作为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大国,我国所要承担的减排压力也将不断增大。因此,除了尽早加强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制度和能源战略等领域的研究外,还应当充分借鉴国外开征碳税的实践经验,结合本国国情逐步推进碳税制度建设。从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来看,笔者建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我国的碳税问题。
(一)择机引入碳税
财科所课题组的《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中建议,考虑到缓解国内外压力、居民和企业的负担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等多方面的影响,建议五年内开征碳税。不少学者也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势不稳定,现在不宜开征碳税。王金南在《政策研究》中称,根据“巴厘岛路线图”达成的协议,2012年后在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减排义务的同时,也要求发展中国家采取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适当减排温室气体行动。他建议中国碳税起征时间宜为2012年。笔者也认为,我国从2012年起开征碳税是最理想的时机。主要理由是:
1.目前,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和资源利用率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所以,除了征收碳税外,很难再找到其他的办法实现减排目标。而我国的科技水平和资源利用率还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不断地采用新的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才是目前我国实现减排目标的有效方法,在现阶段开征碳税不一定能收到节能减排的明显效果。
2.正如财科所课题组的报告中所提到的,根据“巴厘岛路线图”达成的协议,2012年后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必然会形成新的格局,也必然会对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施加更大的压力。在资源税改革后的1~3年内(即在2012~2013年)开征碳税,恰好符合中国根据国际气候变化谈判需要而适时出台有关二氧化碳减排政策的策略。
(二)税率的差异性
根据我国的国情,并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笔者提出:我国碳税的税率应具有差异性。首先,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税率。即在征收的初期,应采用较低的税率,然后再逐步提高,这样可以让企业和居民在承担较低税负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能源消费行为。其次,可以借鉴丹麦的做法,对不同的能源使用者采用不同的税率。即对使用高污染能源――煤的企业和个人征收高税率的碳税;对使用天然气的企业和个人征收相对低的税率;对于使用可再生资源(风能、太阳能)的企业和个人不征碳税,甚至还对这些企业和个人给予一定的补偿。从而达到鼓励人们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高污染能源的消耗,最终实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目的。
(三)纳税环节的选择
在征税环节的选择上,有些专家提出,碳税纳收环节应为消费环节(即最终使用环节),这样可以利用价格的传导作用,刺激消费者减少能源消耗。但也有一些专家有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考虑到我国目前对煤炭、天然气和成品油征税的实际做法,从实际管理和操作角度考虑,在生产环节征收碳税更容易操作。
笔者认为,在纳税环节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到价格信号的刺激作用外,也要考虑到我国的产业结构。特别是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依赖重工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优势,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二氧化碳减排的任务还很重。为了实现减排的目标,为了保障碳税的有效征收,减少税收征管成本,笔者也建议将碳税的征税环节设在生产环节。
(四)税收减免与返还
碳税实施可能给相关产业带来影响以及产生社会公平问题,政府应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减免与返还机制。在制定减免条款时应主要考虑:一是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征收碳税必将增加这类企业的成本,削弱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为了避免对能源密集型行业造成过大的冲击,保护我国相关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建议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条件的情况下,可对能源密集型行业实行低税率或税收返还制度,对那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企业还应给予奖励。二是从创造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对于低收入群体和地区,征收碳税导致其生活受影响,为了不影响其生活和经济发展,政府应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优惠或者给予相应的补贴。
(五)建立专项基金
政府可以借鉴英国碳基金公司的成功经验,将碳税收入建立国家专项基金,实行专款专用。2001年英国组建了一个由政府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独立的碳基金公司。该基金主要用于:一是促进研究与开发;二是加速技术商业化;三是投资孵化器。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经验。所以,我国政府也可将这项基金用于提高能源效率,研发节能新技术,开发低排放的新能源,实施植树造林等增汇工程项目以及加强有关的科学研究与管理等。
【参考文献】
[1] 李伟,张希良,周剑等.关于碳税问题的研究[J].税务研究,2008(3).
[2] 汪曾涛.基于我国碳税税负归宿的税收政策研究[J].商业时代,2009(12).
全民参与
阿什顿海斯村约有1000名居民。也许是出于好奇,也许是出于热情,或是受到免费美酒的诱惑,大批村民加入了环保行动。
英国《卫报》报道说,为了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的,村民们首先计划从减少该村二氧化碳排放量做起,包括在家中或者驾驶汽车过程中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做事的工作效率。
然后,村民们打算在村里种植大批树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这种手段“冲销”该村剩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活动发起者加里・查诺克说,“每个人都在谈论,看老天的份上,我们应该为环保做点什么。我们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是试着采取行动,看看可以达到什么效果。”
环保行动一开始,就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他们换上节能灯泡,减少家用电器使用,降低供暖设施温度,相互搭车去电影院,有6户家庭甚至还安装上太阳电池板加热做饭。
节能还成为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话题,村民们边喝啤酒,边交流节能技巧。当地学校也在考虑指派教室管理员负责在无人时及时关闭电灯和电脑。
艾莉森・安布罗斯说:“我已经做了一切能够做的,比如不再使用转筒式干燥机,关闭守夜灯和充电器,甚至在让孩子关灯时都大吼大叫。”
竞相效仿
尽管阿什顿海斯村正在朝着英国首个“二氧化碳零排放村”努力,但它不是惟一倡导环保措施的村子。
《卫报》说,小至单个街道,大至部分城市,英国许多社区都在制定环保计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为防止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加剧出自己的一份力。
报道说,当英国政界人士还在为规定使用节能灯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和批准使用可再生能源而犹豫不决时,民众已经开始安装太阳能和风能装置、共用汽车、关闭电暖炉和咖啡机。
除此以外,各地一些环保组织还参与其中,就如何开展“绿色”生活为居民提供建议。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地区组织是“二氧化碳定量排放行动小组”,小组成员分布于伦敦西部的奇西克市、约克市、利兹市和格拉斯哥市。他们认为,应该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设定限额,并对过量排放者罚款,所得款项用于建立节能基金。
东英吉利亚大学还发起“社区减排计划”,旨在到2025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
星星之火
未来几周,来自切斯特大学学院的学生将收集有关信息,分析阿什顿海斯村环保行动取得的成效。活动另一发起人、大学讲师罗伊・亚历山大博士说,现在评价环保活动是否取得成效还为时过早。
尽管阿什顿海斯村等地区大力采取环保措施,削减碳排放量,但这种小规模行动能够产生的总体效果不能让人感到乐观。仅仅依靠1000人的努力,或者说几个城市的努力,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全国相比不过是沧海一粟。
不过,人们希望通过这种行动能够促使英国政府在减排问题上作出更加果敢的决定,比如完全禁止使用高耗能灯泡、对高耗能汽车收税和新建输电线路等。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dustrial energy-related CO2(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China from 2001 to 2011. The total industri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China increased by 130.02%, and the industrial energy-related CO2(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grew by 157.49% from 2001 to 2011. The CO2emissions decomposition illustrated that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factor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growth of China industrial energy-related CO2(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s up to 221.24% in the statistical period; the intensity of energy factor plays a major role in the slowdown for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energy-related CO2(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f China and the average contribu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is -116.03% in the statistical period. Meanwhile, China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industrial added value in 2011 fell by 46.75% compared to 2001,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fell 71.15%. This illustrates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ork in China between 2001 and 2011 achieved a certain effect, and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got a better improvement.
【Key words】 China;industry energy-related CO2(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emission reduction
1 引言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特别是最近三十年,全球气候发生了显著地变化,全球气温上升就是最大的警告。面对国际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以及日趋严峻的能源危机的压力,中国节能减排、降耗任务迫在眉睫。
通过对于文献的检索发现,目前的文献对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因素分解研究的较多,而对于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素分解的相较少,因此本文通过一系列的模型和数据来分析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及影响它的主要因素,并就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2 模型的建立和数据来源
2.1 碳排放量的测算
式中QT:第t年工业总产值;EiT:第i行业t年能源消费量;:第i行业j种能源第t年的碳排放量;SiT:第i行业第t年的产出占总产出水平的比重(QiT/QT);IiT:第i行业第t年的能源消费强度(EiT/QiT);:第i行业j种能源第t年的能源消耗占该行业能源消耗的比重(:第i行业j种能源第t年的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耗量的比值(。
2.3 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主要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3]。能源消费量中,煤炭、油品、燃气折标系数使用企业上报数据,电力折标系数采用4.04,各项数据均采用当量值(特殊情况将给予说明)。
在LMDI模型中工业产值以2001年为不变价格。
3 结果和分析讨论
3.1 中国工业能源消耗
3.1.1 中国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和增加值能耗
图1所示为中国近8年来工业能源消耗总量和单位增加值能耗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反映出中国的能源整体利用状况。
3.1.2 中国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
图2为中国2001-2011年工业终端能源消费变化图。
3.2 中国工业能源消费的碳排放量
图3所示为中国近年来工业能源消耗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变化情况,从中可以反映出中国工业能耗碳排放量的总体状况。
3.3 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量的因素分解
为了更好地分析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本文利用了LMDI模型对中国工业碳排放量进行了分解分析。根据碳排放量分解的LMDI模型,将数据带入公式(7)-(13),将得到的结果表示在图4、5中。因为碳排放系数在实际应用中取常数,所以,碳排放系数效应为0。
图5采用与图4不同的折线图可以更好地反映出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效应值的变化趋势。
耐5中可以看出,中国2001-2011年的工业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1-2002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较慢,四种效应的影响程度较小。
第二个阶段:2003-2005年,相比于第一个阶段,中国的工业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加速增长,增速明显要明显高于第一阶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因此经济规模效应增速明显,而经济规模因素效应占总效应比例非常高,因此带动着总效应的显著增大。
第三个阶段:2006-2011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相对于前两个阶段比较缓慢,这是因为中国在“十一五”和“十二五”初期颁布了多项节能减排政策、采取了大量节能技术改造措施,因此能源强度效应比较明显,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增加值较大,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总效应的增速相对于第二阶段有所放缓。说明能源强度因素对总的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起到了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2011年的工业能耗比2001年增长了130.02%;而由于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和节能技术措施的应用,中国2011年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01年下降了46.75%。
(2)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升高,从2001年到2011年其年平均增长率10.03%;而2011年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比2001年下降了71.15%。
(3)在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分解出的因素中,经济规模因素对能源消费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4.2 政策建议
为了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个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这一目标,依据本文实证结果和中国工业发展现况,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优质能源的使用比例。
(2)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高科技低能耗行业的发展,走以集约型、节约型、环保型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充分利用类似于好碳排放权交易所这一类机构,运用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4)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协调配合,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加强监督,使节能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2)04-0012-04
一、引言
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经济社会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伴随着世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市规模快速扩张,能源消费迅猛增加,工业污染迅速蔓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中,气候变暖居首位,而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尤其以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为主。近200年来,世界城市化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同步上升,目前二者均有加速的趋势。产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水平在5%左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280ppm左右(ppm是气体浓度单位,表示百万分之一),到了2007年,世界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0%,二氧化碳浓度值上升到了383ppm,而其危险临界值为385 ppm,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也比工业革命时期升高了0.74℃[1]。
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耗迅猛增长,使得二氧化碳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加。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目前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最大的国家[2]。然而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不断快速推进,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量还将不断增加,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进一步上升,这意味着,我国碳减排面临的国际压力将会日益增加。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缓解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徐国泉等运用LMDI分解法对中国碳排放进行了因素分解研究,定量分析了经济发展和能源强度对我国碳排放的影响,指出经济发展拉动我国碳排放呈指数增长,而能源强度的贡献率则表现为倒“U”形[3]。王锋对1995-2007年中国碳排放量增长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人均GDP增长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最大驱动因素[5]。何吉多关于1978-2008年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协整分析表明,我国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且这种长期均衡关系对当前碳排放偏离均衡水平的调整力度较大[5]。日本学者Yoichi Kaya于IPCC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Kaya恒等式,指出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人口等因素存在联系[6]。Duro和Padilla认为Kaya因素中引起不同国家碳排放差异的重要因素为人均收入、能源消费碳强度和能源强度[7]。林伯强等通过对Kaya恒等式的分解,认为1978-2008年对中国碳排放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碳强度和城市化水平[8]。
人类活动与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热点之一,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山东省作为我国的人口、经济大省,一直是高能耗、高碳排放区,魏一鸣指出,2005年山东省终端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居全国首位[9]。同时,山东省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2010年山东省城市化水平为40.04%,正处于诺瑟姆曲线划分的城市化发展阶段中的中期加速发展阶段[10]。虽然山东省城市化发展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我国49.95%的城市化水平相比还是相差较远。研究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碳排放,不仅对于把握山东省碳减排政策、城市化发展战略、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整体状况也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借助VECM模型对山东省城市化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Kaya恒等式对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山东省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协整分析
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借助VECM模型对山东省城市化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长短期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利用Kaya恒等式对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1)山东省城市化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协整方程说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弹性系数为1.7120,即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碳排放量将同步增长1.7120%,这说明城市化是导致山东省碳排放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图分类号 S969.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195-02
2001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首次提出并评估了不同升温情况下气候变化“五个关切理由(综合影响指标)”的风险水平,证明了温室气体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1]。2012年我国CO2排放总量为89.5亿t,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8.3%[2]。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占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3],根据《中国渔业年鉴2013》的统计数据[4],2012年我国渔业经济总产值达17 321.88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GDP)的3.3%,可想而知其产生的CO2排放量是不可忽视的。
我国每年渔业生产领域总能源消耗为1 754万t标准煤,其中水产捕捞、养殖和加工所占的比重分别为66%、21%和13%[5]。淡水和海水池塘增氧设备耗电量在养殖中所占比率高达53.7%[6]。2009年国家正式出台增氧机列入农机补贴系列,加速了增氧机的推广与使用。
增氧设备的合理利用和正确配置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但一直以来没有对使用增氧设备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渔业节能管理、技术推广和科学研究的有效进行。评估我国水产养殖中增氧设备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正确使用和合理配置增氧设备,可以为渔业节能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为行业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基本思路
随着我国渔业生产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中养殖设备的利用越来越多,渔业生产的能源消耗主要来自捕捞和养殖行业,徐 皓等[6]对渔业能耗的分类测算表明,我国渔业生产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1 935.2万t,其中养殖占到近20%。
本文对2012年增氧设备排放的CO2量进行估算,然后结合相关研究结果对合理利用增氧设备进行分析,探讨增氧设备合理利用与配置对节能所做出的贡献,利用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ORNL)[7]提出的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对CO2减排量进行估算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增氧设备的CO2排放强度进行计算,从而评估目前我国增氧设备的能效。
1.2 计算方法
1.2.1 CO2排放量的计算公式:
QC=QE×FC×C×ξ(1)
公式(1)中[7]:QC为碳量(t);QE为有效氧化分数,为0.982;FC为每吨标煤含碳量,为0.732 57;C为耗煤量;ξ为1 kW・h电折算为0.356 kg标煤[8]。
Q■=QC×ω(2)
式(2)中:Q■为CO2释放量;ω为碳换算CO2常数,为3.67(以CO2的碳含量为27.27%计算)。
1.2.2 CO2排放强度的计算公式。CO2排放强度指的是单位GDP的CO2排放量,该指标反映的是能源利用效率,可以很好地引导各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向低碳经济转型。其计算公式如下[9]: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3)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2年我国增氧设备CO2排放总量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3》提供的数据:2012年池塘养殖面积为809万hm2,其中淡水及海水池塘养殖面积分别为591万hm2和218万hm2,单位面积年耗电量分别为9 837.66(kW・h)/hm2和46 875.00(kW・h)/hm2[10]。淡水和海水池塘养殖中增氧设备耗电占总耗电比分别为53.7%和63.2%[6],由此推算出我国淡水和海水池塘养殖中增氧设备的单位面积年耗电分别为5 282.82(kW・h)/hm2和29 625.00(kW・h)/hm2。由此可见,池塘养殖增氧设备效能的提高对池塘养殖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由公式(1)、(2)计算可以得到2012年我国水产养殖增氧设备的单位面积CO2排放量和排放总量(表1)。
我国2012年水产养殖中池塘养殖增氧设备的CO2排放总量为10 461.83万t,我国2012年全国CO2排放总量为89.5亿t。可计算得到,我国池塘养殖增氧设备的CO2排放量占我国CO2排放总量的1.17%。
2.2 增氧设备合理选用与配置的节能效益
2.2.1 增氧设备的正确选用的CO2减排估算。叶轮增氧机具有增氧、曝气和搅拌水体等功能,也是水产养殖取得高产高效的必备装备之一,它能将整池水体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溶氧浓度和温度[11]。叶轮式增氧机的市场占有率为65%[12],那么保守估计叶轮增氧机占所有增氧设备所带来的CO2排放量的65%,那么2012年我国池塘养殖使用叶轮式增氧机产生的CO2排放量为6 800.19万t。
前期研究通过对3 kW叶轮式增氧机、1.5 kW水车式增氧机、1.1 kW射流式增氧机及2.2 kW曝气式增氧机在自然状态下的增氧能力及效果进行研究比较。由研究结果可知,3 kW叶轮式增氧机可使距增氧机10.0、1.5 m深处水体溶解氧增速约0.86 mg/(L・h),单位功率增氧值0.287 mg/(L・h)。而在相同试验条件下,1.1 kW射流式增氧机的单位功率增氧值为0.436 mg/(L・h),是叶轮式增氧机的1.5倍之多。利用公式(1)、(2)计算可知在达到相同的增氧量的条件下,若用射流式增氧机取代叶轮式增氧机,2012年叶轮式增氧机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减少2 323.92万t,相当于当年增氧设备排放二氧化碳的22.21%。
由此看来,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能效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用射流式增氧机来取代或部分取代叶轮式增氧机,可以有效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2.2 增氧设备的合理配置的CO2减排估算。顾兆俊等[13]通过研究在日照条件下养殖池塘表层水和底层水溶氧量的变化差异,分别使用叶轮式增氧机和耕水机进行了水体溶解氧的调控试验,并对这2种养殖机械的调控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白天日照条件下,在0.46 hm2的养殖池塘中,3 kW叶轮式增氧机开启2.0~2.5 h与开启60 W耕水机8~9 h后效果相当。
为使水环境保持理想的状态,完成晴朗白天(6:00―18:00)池塘增氧目的,3 kW的叶轮式增氧机需要工作6 h。而达到同等增氧量可以用60 W的耕水机工作替代,即将耕水机与增氧机结合使用,在白天开启耕水机,晚间使用增氧机。以每年池塘有200 d需要增氧,其中140 d为晴天来计算,用该方法结合增氧,达到相同的增氧效果,池塘年节约的电量达2 419.2(kW・h)/hm2,利用公式(1)、(2)计算可知该电量相当于4.5 t二氧化碳排放量。
按目前叶轮式增氧机使用率占总的增设备65%计算,设使用增氧机的养殖面积为80%,若将耕水机与叶轮式增氧机结合使用替代叶轮增氧机的单独使用,2012年池塘养殖增氧设备排放的二氧化碳可减少2 061.17万t。占我国2012年水产养殖中池塘养殖增氧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9.70%。
由此看来,根据各类养殖机械的功能特点,适时、合理、经济地使用养殖机械进行水体环境的调控,不仅能促进各类鱼类生长,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而且能显示出明显的环境优越性。
2.3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从排放量来看,虽然水产养殖增氧设备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例仅为1.17%,但排放总量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更加合理的指标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2012年美国的全国GDP为15 6760亿美元,全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2.7亿 t,利用公式(3)可知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0.34 kg/美元。
根据《中国渔业年鉴2013》提供的数据,我国2012年海水和淡水养殖生产总产值(GDP)为17 321.88亿元,淡水养殖产值为4 194.82亿元。
由公式(3)可得,2012年我国池塘养殖增氧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10 461.83×10 000×1 000/4 194.82×108÷6.285 5=1.57 kg/美元(以2012年1美元=6.285 5元人民币计算),为美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4.62倍。
从排放强度来看,我国池塘养殖增氧设备由于技术和设备的能源消费强度大,致使我国水产养殖增氧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相对较高。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在全国池塘养殖中增氧机械的总配套功率达18亿 kW之多,且由于养殖控制技术落后,导致能耗损失达40%,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的原因之一。这也说明,我国水产养殖业产值的增加更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的消耗,而不是技术的进步。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1)仅从达到相同增氧效果方面考虑,若用射流式增氧机取代叶轮式增氧机,那么2012年叶轮式增氧机产生的6 800.19万t二氧化碳可以减少为4 476.27万t,减排量为2 323.92万t,相当于当年增氧设备排放二氧化碳的22.21%。
(2)若要达到相同的增氧效果,将耕水机与叶轮式增氧机结合使用,即在白天开启耕水机,晚间使用增氧机,相比单独使用叶轮式增氧机,2012年池塘养殖增氧设备排放的(下转第199页)
(上接第196页)
二氧化碳可减少2 061.17万t。占我国2012年水产养殖中池塘养殖增氧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19.70%。
(3)我国池塘养殖增氧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为1.57 kg/美元,是美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4.62倍。
3.2 本研究不足之处
(1)造成增氧设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的主要原因包括:渔民对增氧机的合理使用和正确配置认识不够。
(2)目前对增氧机合理配置的研究不多,在养殖过程中为减少排放,多种增氧机结合使用的情况并不多见。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仅仅从理论上得出不同增氧机结合使用达到相同增氧效果达到减排目的,而增氧设备的实际使用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养殖对象、场所,以及增氧量、时间等。为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目的,针对不同养殖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多种增氧设备结合使用应提上日程[13]。
4 参考文献
[1] 徐文彬.了解气候变化风险 推动灾害风险管理――解读IPCC第五次评估第二工作组报告[N].中国气象报,2014-5-22(3).
[2] 中国碳排放交易网.2012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创历史新高[EB/OL].[2013-07-03].http:///.
[3] 董红敏,李玉娥,陶秀萍,等.中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技术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269-273.
[4] 农业部渔业局.中国渔业年鉴2013[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3.
[5] 徐皓,张祝利,张建华,等.我国渔业节能减排研究与发展建议[J].水产学报,2011(3):472-480.
[6] 徐皓,刘晃,张建华,等.我国渔业能源消耗测算[J].中国水产,2007(11):75-76.
[7] MARLAND G,BODEN T A,GRIFFIN R C,et al.Estimates of CO2 emissions from fossil fuel burning and cement manufacturing:Based on the United Nationals energy statistics and the U.S.bureau of mines cement manufacturing data[M].Oak Ridge,Tennessee:Carbon Dioxide Information Analysis Center,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1989.
[8] 赵翰森,李慧.高价能源促进电力行业高效节能[C]//2009中国能源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23-161.
[9] 何建坤,张希良.与限控CO2排放有关的若干指标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1):23-26.
[10] 车轩,刘晃,吴娟,等.我国主要水产养殖模式能耗调查研究[J].渔业现代化,2010,37(2):9-13.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2)01-0013-04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如果全球温度继续升高,将带来冰川消融,海平面升高,北冰洋和南极半岛冰雪融化,生物种群灭亡等严重后果。因此,为应对全球变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旅游”已成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低碳旅游与碳足迹的内涵
“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系统运行过程中,应用低碳经济理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原则,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全新旅游发展方式。它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并要求通过旅游中的每一个环节来实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保护旅游地的自然和文化环境的旅游方式。
“碳足迹”来源于一个英语单词“CarbonFootprint”,指的是一种新开发的,用于测量机构或个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指标,它能够衡量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简单的讲就是指个人或团体“碳耗用量”,并以二氧化碳作为等价物,以t(或kg)为单位计算温室气体的量。游客“碳足迹”主要是指旅行团或单个游客在旅游全程消费中碳耗用量。
2 丽江市旅游产业游客碳足迹分析评价
2.1 丽江旅游产业基本现状
丽江地处金沙江上游,历史悠久,风景秀美,自然环境雄伟,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云南唯一、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称号的旅游胜地。根据丽江市旅游局资料,2010年,丽江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09.97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61.14万人次,国内游客848.83万人次。尽管丽江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地,但随着旅游人数逐年增长,丽江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旅游景区的污染情况日益严重,这使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2.2 丽江游客碳足迹分析
2.2.1 交通中的碳足迹
交通中的碳足迹主要表现为游客从自身所在地以飞机、轮船、火车等交通方式到达丽江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据全球徒步旅行家邹玉麟给出的关于交通运输中的碳足迹计算公式为:开车的CO2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0.785;乘坐飞机的CO2排放量(kg):200km以内短途旅行CO2排放量=km数×0.275;200~1000km以内中途旅行C02排放量=55+0.105×(km数-200);1000km以上长途旅行CO2排放量=km数×0.139。据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所做的调查,如果一架飞机能把180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所消耗相同燃油的情况下,一辆高速火车可以运送1720名乘客,一辆旅游客车可以运送910名乘客,一辆私人轿车可以运送390名乘客。如果每种交通工具送达丽江的旅游人数相同,旅游人数并不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变化,那么,以2010年为例,到丽江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共909.97万人次,在旅行交通中所产生的碳足迹就为78.2953万t。各交通工具碳排放比例如图1所示。
2.2.2 住宿中的碳足迹
景区住宿碳排放因房型的不同、入住人数的多少、季节和时间等诸多因素而出现差异。一般情况下,景区不同类型的住宿设施,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住宿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CO2排放量=∑βm×Nm×Rm
式中,m为住宿类型,βm为m型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Nm为m类型住宿的床位数,Rm为m型住宿的出租率。此可估算,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旅游中住宿所产生的碳足迹及其对环境的严重影响。假定2010年来丽江旅游的旅客每人在丽江住两晚,五种住宿设施住宿人数各占20%,那么由住宿所产生的“碳足迹”就约为28.2818万t。
2.2.3 饮食中的碳足迹
饮食中的碳排放主要体现在对食物的生产、存储、运输、加工、消费和消费后处理等六个方面。在肉类消费中,牛肉产生的温室气体是最多的,每生产1kg牛肉相当于向大气排放3.6~6.8kg二氧化碳。如果丽江游客每人食用1kg牛肉,不考虑未来气体暖化潜能值,按照牛肉的转换系数均值5.2计算,那么,909.97万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为4.7318万t。
同时,在饮食中的碳足迹还表现为餐饮企业燃料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如1千瓦电=0.997kg二氧化碳,1kg标准煤=2.493kg二氧化碳,一顿饭大概要烧10L水,每L水从0℃烧到100℃所需要的热量是42万J,而煤每kg可以产生3360万J,按煤的燃烧热量50%被吸收,从理论上来讲,1kg煤仅够一个人吃一顿饭。在饮食中按照每人每天使用1千瓦电,3kg煤的话,就相当于排放了7.7129万t二氧化碳。那么在饮食中所排放的碳总量就为12.4447万t。
2.2.4 游览中的碳足迹
游客在游览中的碳足迹主要表现在游览后留下的废纸、塑料、易拉罐、玻璃、电池等垃圾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据资料显示,在垃圾的排放与处理过程中,30kg废纸=57kg二氧化碳;30kg废钢铁=51kg二氧化碳;30kg废塑料=122kg二氧化碳;30kg废玻璃=9kg二氧化碳;30kg废食物=9kg二氧化碳。在丽江,每天所产生的旅游垃圾可以根据垃圾车的数量来衡量,按照旅游城市每天产生旅游垃圾为20t计算,在各类型垃圾数量均等的情况下,丽江旅游一年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就为14.34万t。
2.2.5 娱乐中的碳足迹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除了一般的观光游览,通常还要展开一些娱乐活动,在这里以两方面来计算游客的碳足迹:一部分为购物产品的碳足迹,另一部分为每位游客在娱乐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在丽江购物场所主要集中在古城,销售物品大多为手工制品,碳足迹相对较小,在这里我们忽略不计。
对于游客在娱乐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根据Gossling等用过对大多数游客目的地抽样调查统计,研究得出平均每位游客在旅游中排放的二氧化
碳为40kg,游客呼吸排放的二氧化碳可根据每人每天排放量约0.9kg计算,所以景区旅游者活动的碳足迹计算公式为:
CO2排放量=∑(Pm×40+Pm×0.9)
式中,Pm为游客人天数,按照丽江2010年旅游人数为909.97万人次计算,那么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碳足迹就为31.218万t。
2.3 丽江游客碳足迹评价
通过对2011年的旅游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丽江在交通、住宿、饮食、游览、娱乐这五个方面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的比较,如图2所示。
综合分析,2011年丽江旅游碳足迹总量约为164.6191万t,其中旅游五大部门的碳排放依次为:交通碳足迹占总量的47.56%,娱乐碳足迹为18.96%,住宿碳足迹为17.18%,游览碳足迹为8.71%,饮食碳足迹为7.56%。由此可见,交通中的碳足迹是影响丽江发展低碳旅游的主要方面,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控制旅游业交通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特别是航空中的碳排放。同时,在娱乐和住宿总产生的碳足迹也相对较高值得人们关注。
3 丽江市发展低碳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交通中碳减排所面临的问题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造成巨大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尤其表现于航空交通。随着航空交通的日益发展,相关预测认为到2035年航空运输的碳排放量还将大幅增加并上升至旅游业碳排放总量的53%。但由于丽江位于中国西南端,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游客往往受到路程和时间等约束性条件的限制,让人们选择乘坐火车或自行车相对碳排放量较低的出行方式还比较困难。
3.2 住宿中碳减排所面临的问题
住宿中的碳排放所面临的问题表现在酒店往往采用豪华的建造和内部装修来吸引顾客,但往往酒店越豪华,碳排放量也相对较高。到2007年6月末,丽江有星级酒店195家(五星级4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49家、二星级77家、一星级52家),如此多的星级酒店,势必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3.3 饮食中碳减排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讲求“民以食为天”,游客在旅游中更是将这句话展现的淋漓尽致。丽江主要的特色小吃包括丽江腊排骨火锅,野山药火腿鸡火锅,黑山羊火锅等等,均是高碳排放量的食物。大量肉食的食用,以及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都会造成温室气体的排放。
3.4 游览中碳减排所面临的问题
要在丽江实现低碳游览的技术门槛较高,丽江旅游景区以古镇为主要景点,如何解决在古镇使用生态能源和节能环保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有机能等清洁能源;建筑如采用节能环保、无污染的环保材料;服务如增加低碳导游,设置低碳通讯、垃圾废物的分类回收处理等这些技术难题,无疑又对人们提出了挑战。
3.5 娱乐中碳减排所面临的问题
要在丽江打造低碳娱乐景区,则需要高昂的成本支撑。从景区经营管理来说,景区的低碳转型需要付出的成本主要来自于技术更新、替换以及融资等方面。如自主创新技术不成熟所付出的设备购买成本;投资额大,融资渠道有限所造成的融资成本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景区在实施低碳转型期间的举步维艰。
4 丽江市发展低碳旅游的政策建议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包涵发展低碳技术、建立碳汇机制和提倡低碳生活方式等三方面的内容,见图3。
4.1 运用低碳技术
可以从简单,实用的方向人手,就低碳旅游吸引物来看,应构筑旅游地低碳利用系统。开发者要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采用节能降耗技术,合理利用资源、能源,从源头控制资源的消耗量,减少污染物,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水平。通过建设生态停车场,使用循环污水处理装置,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技术,使用低碳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
4.2 发展碳汇潜机制
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加增加绿化面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之中,既能有效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污染,更能美化旅游区环境减少碳足迹。
然而,就在卯足劲要为“低碳”尽一份责任时,人们却发现,自己并不了解“碳排放”的基础知识,不知道如何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清楚自己的生活方式是“高碳”还是“低碳”,不明白“建低碳城市”、“促低碳经济”、“过低碳生活”到底该做些什么。而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传出的批评声在提醒我们:中国人到了必须学会自己计算“碳排放”的时候了。
“碳排放”指的是人们在消耗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个碳原子充分燃烧后会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碳原子的原子量为12,二氧化碳的分子量为44,因此,由碳燃烧,到二氧化碳生成,物质重量从12增加到44――产物比原料重了3.7倍。所以,理论上,1公斤纯碳充分燃烧后,会产生出3.7公斤二氧化碳――这就是“碳排放量”。
在中国,每年的能源消费总量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比如,2008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标准煤亦称煤当量。1吨标准煤的能量,约为0.7吨纯碳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0.7吨乘以3.7得出:消耗1吨标准煤的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为2.6吨。任何普通人,只要记住“2.6”这个简单数字,就能从国家公布的统计报告中,估算出中国全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2008年为例,全年能源总消费量为28.5亿吨标准煤,其中3亿吨来自传统生物质能源(非化石燃料),2.5亿吨来自可再生能源,实际消费的化石燃料能源量为23亿吨标准煤。23亿吨乘以2.6,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9.8亿吨。根据当年的统计公报,中国人口为132802万人,由此计算出,2008年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为4.5吨――这与国内外学术界认可的数字十分吻合。
在哥本哈根,中国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下降40%~45%。这激起了许多中国公众想从自家开始减少碳排放的热情。这个着眼点是非常正确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指出:目前中国居民生活的能耗(含衣、食、用、服务、行、住六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0%以上,其中,生活能耗的一半是“住”(包括炊事、采暖、家电、照明)产生的直接能耗,另一半是“衣、食、用、服务、行”中各种消费品或服务产生的间接能耗。此项研究建议,推动和引导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对节能减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最能让公众有兴趣做的事情,就是减少自家生活中直接能耗所带来的“碳排放”。
家庭直接能耗产生的“碳排放”由四部分构成:用电量、用水量、用气量、耗油量。方便的计算公式是,将用量与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系数相乘。在杭州科协提供给居民的《低碳生活指导手册》中,计算公式和强度系数如下:
用电的碳排放:度数×0.785(公斤)
用水的碳排放:吨数×0.91(公斤)
用气的碳排放:立方数×0.19(公斤)
生活在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快速发展的城市里的人们可以马上“消除碳依赖”。实际上,这并不难。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指出,只要采取一些很简单的措施,就可以减少一个人每天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如果像电力公司、汽车制造商、以及航空设备制造商这样的企业也努力实现绿色经济,那么我们可以削减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
研究表明,如果每个飞机旅客将携带的行李减少到低于20公斤,就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削减2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他在家里或在旅行中可以采用的低碳生活方式包括:
1.鼓励航空公司提供免费公交车或铁路奖励里程,而不是免费的飞行里程,以便促进旅客采用更环保的交通工具;
2.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每人每天可以节省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3.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每天可以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
4.用在附近公园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这样可以节省近1公斤的温室气体排放。
开始你的“低碳的一天”:将碳足迹减半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联合国指南》中有很多小的“不后悔的选择”,可以帮助减少每天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些方法的使用者可能来自澳大利西亚、欧洲或北美洲――这是历史上造成全球变暖的几个主要地区,采取以上方法有可能将人均排放量从38公斤减至14公斤。
这些建议对人们生活舒适造成的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同时也可能部分地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部门和人有关,因为他们的碳足迹正在急剧升高。
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半是我们可以人为控制的,例如我们的驾车方式、航空旅行方式、房屋的能源以及取暖方式。
在余下的个人难以控制的50%中,有大约一半间接来源于为我们的工作提供能源,有10%以上来源于对基础设施和政府部门的维护,剩下的大约20%来自于商品的生产。
应怎样开始“低碳的一天”呢?在你关掉发条闹钟后,穿上日晒干燥的衣服,接下来的刷牙和早餐应该怎么做呢?请考虑以下几方面:
1.选择非电动牙刷将避免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用烤面包机烤面包,而不是用15分钟的烤箱,这样可以少排放近170克的二氧化碳;
3.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可以将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4倍;
4.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你的电脑和显示器,将使这些设备造成的排放减少1/3;
5.购买使用节水型淋浴头,不但每分钟会节省10公升的水,而且也将洗3分钟热水澡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削减到一半。
如何尽力减少航空旅游排放量
不论你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游客,乘飞机是目前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长途公交车可能是城际旅行的很好选择。
除了削减手提行李、削减飞机上的免税额等措施外,专家们还提出了其他建议: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巨大的增长,但是与此同时能源消费量在在持续不断的增加。化石能源的燃烧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据WRI2009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排放大国。为了应对国内外关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压力,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宣布要将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少40%-45%。同时,在2011年提出的十二五计划中,中国承诺将碳排放强度减少17%。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人力资本与碳排放量的关系以及被广泛研究,但是找到碳排放量、产业机构与人力资本三者之间的内部机制对有效的减少碳排放量是非常有用的。
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人力资本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投入要素。舒尔茨认为劳动力变成了资本,通过知识和技能可以将人力资本变成经济财富。在舒尔茨之后,Hirofuni构建了包含受教育的人力资本的经济模型,Romer考虑到知识会影响产出从而将知识引入到了生产模型中,最后Lucas将人力资本的概念进行了拓展,提出了人力资本外溢的概念。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不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证层面都已经被证实。但是,相似的,人力资本对环境状况也是很重要的。Cole在他的研究当中很清晰的用英国和中国的样本论证了人力资本对环境的关键作用。Zhou也构建了实证模型研究了人力资本与碳排放直接的直接效应。除了人力资本之外,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量的作用已经被很多研究证实了,因为第二产业是二氧化碳主要排放者。综上所述,许多研究都证实了人力资本与环境质量直接存在关系,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关系以及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关系,所以探讨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很关键的。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在我们的实证模型中构建了以产业结构为中介变量的计量模型,被解释变量用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生的GDP测算,解释变量为人力资本存量(HC),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测量的人力资本存量来代表,中介变量是产业结构(TL),用第二产业产值所占总产值的比例表示,控制变量为FDI、R&D以及能源结构(ES),样本使用2003-2011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bias-corrected bootstrap来检验中介传导作用的存在,进行了实证检验。
三、结果分析
中介区间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在我们的回归结果中,除了在中部样本外,人力资本存量通过产业结构促进碳生产率的提高。R&D和ES都与因变量碳生产率正相关,FDI与碳生产率负相关,但是不显著。中介区间的结果如表显示只有在全国样本的测试中区间为(0.0592,0.3338),不包括零,表明在全国层面存在中介现象。也就是说,增加人力资本存量可以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提高碳生产率。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产业结构只有在全国样本起到了中介传导作用。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与碳生产率之间的联系来达到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双重目标。政策制定者应该集中采取措施引导人力资本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他们可以通过调整不同产业人力资本的工资来达到该目的。
第二,鼓励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呗证明是提高碳生产率非常有效的途径,政府应该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节能部门与低排放产业。政府可以给予符合条件产业例如减税等优惠措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