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管道运输现状大全11篇

时间:2024-01-23 14:58: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管道运输现状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管道运输现状

篇(1)

一、当前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环节步伐缓慢

首先,从道路运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来看,客观上要求有一部效力相应的全国性法律文件引导、规范道路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分歧很难形成统一的制度安排,所以长期以来国家依靠部门规章对全国庞大的道路运输行业进行引导、规范。受效力的影响,部门规章往往起不到统一监管的作用,这种局面,客观上造成了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地方化、多元化。我国一些地方道路运输行业立法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国家立法的翻版使得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对中央立法的具体化、补充弱化,缺乏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国家立法没有解决的问题,地方立法也没有解决,国家立法的空白恰巧也是地方立法的空白。

(二)监管局面混乱

在一些地方几个运管机构分属多个领导分管,管理层级多、关系复杂、内部协调困难、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管理关系不顺。比如,2007年液氯泄漏事故中肇事车本身,按现有管理体制,就涉及到3个部门,槽罐归质检部门管,车体属交通部门管,车辆上路通行又涉及公安部门。安全监管各部门之间存在着管理职能交叉的问题,进而造成了安全监管的漏洞。

(三)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在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针对道路运输的安全监控与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仍相对较弱,难以适应道路运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一是静态管理严谨,动态监管薄弱。道路运输的证书情况、运输状况等进行检查询问仍未跳出静态监管的模式,运输汽车的整个运输、装卸过程监管不够,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从静态监管到动态监管的转变:二是全程动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人力、物力资源的不足制约了全程动态监管的实施,科技设备不能满足动态监管的需要;三是道路管理机构内部管理、运政等部门对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行政执法效率不高:四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十分落后,大部分部门和单位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资格证定位偏差明显

目前人员资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一作的重要一关。但是我们认为,从业资格证不具有安全管理功能,只有驾驶证才具有安全管理职能。《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管理规定》提出从业资格证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培训活动,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职业素质,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这可以看出,从业资格证制度中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相对较弱。相比而言,安全管理职能应该是驾驶证的职能,驾驶员持有从业资格证只是要求其必须掌握关于营业生运输的知识。

三、关于监管的一些想法

(一)规范道路运输管理行政执法

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公正、规范、严格、文明执法,切实尊重和保护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继续完善执法责任制,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以全面贯彻《交通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为重点,健全完善道路运输执法监督机制,做好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层级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创新法律培训和普法宣传机制,提高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文明执法水平,提高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二)强化道路运输管理服务职能

道路运输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因此,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务理念,创新管理制度,推行阳光化作业,简化办事程序,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便民。比如要努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大力开拓跨省和农村客运班线,建设“三优”、“三化”标准客运汽车站,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道路运输服务。同时围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引导货运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建立集仓储、包装、修车、加油、货运、停车食宿为一体的等级货运站,鼓励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销售企业联合拓展物流配送业务,创造安全、高效、便民、和谐的道路运输环境。

(三)缺少高效的应急体系

道路运输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严重危害性,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提高应急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运输事故的危害。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道路运输应急指挥网络,以促进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的形成。确保各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的结构合理。指挥机构中,既要考虑相关部门代表的合理性,也要考虑道路运输的特殊性,确保应急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比例。通过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落实应急会议制度、演习制度和培训制度,提高应急指挥机构的指挥权威和指挥效能。

(四)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关系到道路运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作业规范能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当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多数素质偏低,不能完全适应道路运输特别是危险品货物运输和管理工作的需要,一些环节的不安全隐患不能发现,对执行法律、法规和运输生产过程的监督到不了位,这是当前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篇(2)

现状

相应对策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和网络社会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网络日益成为连结社会的纽带。道路运输管理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成为信息时展的重点之一。信息技术是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在建设观念和重视程度及法律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道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的现状,给出了简单的应对措施和发展策略。

1当前道路运输答理伯息化管理存在以下现状

随着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应用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对业务功能、数据质量、信息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入的需求,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1 .1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够强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是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前体和基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信息的收集不完全,不懂得怎么应用各类有利于实际工中的信息,只是被动的接收,不能及时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还有就是一些市信息化工作跟不上去,部分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有很大的关系,许多道路运输部门把信息化工作简单等同于技术工作,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门来推进,业务部门很少进入或者根本就没有介入,科技部门进行单打独斗,致使信息化工作不能正常的实行。

}. z应用管理信息化考核机制不健全,信息效果不好

除了对有关信息化的认积、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外,考核机制不健全是导致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虽然已经大规模的得到应用,但日前绝大多数道路运输部门没有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实际的绩效考核内容之中,即使得到考核了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应用规模的扩大对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系统从安全管理方面到技术防范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一些市系统安全备份滞后,数据丢失等事件严重的影响了业务工作。在最近几年中,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信息安全事件在各地都时有发生。

1.3部分信息系统功能有在完善,信息系统整体规划设计等有待加强

在目前,业务对信息化的需求是越来越高,部分系统功能、数据质量、系统关联性等己经不能满足业务工作的需求。一些较为落后的市信息化设备投入不足,设备老化,部分基层工作地对网络接入质量差,故障维护受条件制约,严重影响系统运行和业务办理。另外各市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不够重视运行维护机制不够健全。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起步晚,业务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目前有些市仍然反应运政信息的综合平台的应用衔接不够顺畅。

篇(3)

关键词:道路运输

信息化管理

现状

相应对策 

    1当前道路运输答理伯息化管理存在以下现状

    随着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推进,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应用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对业务功能、数据质量、信息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深入的需求,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着以下的问题:

    1 .1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够强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是做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前体和基础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道路运输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是信息的收集不完全,不懂得怎么应用各类有利于实际工中的信息,只是被动的接收,不能及时的去发现和解决问题。还有就是一些市信息化工作跟不上去,部分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力有很大的关系,许多道路运输部门把信息化工作简单等同于技术工作,信息化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门来推进,业务部门很少进入或者根本就没有介入,科技部门进行单打独斗,致使信息化工作不能正常的实行。

    }. z应用管理信息化考核机制不健全,信息效果不好

    除了对有关信息化的认积、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外,考核机制不健全是导致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虽然已经大规模的得到应用,但日前绝大多数道路运输部门没有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实际的绩效考核内容之中,即使得到考核了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但同时也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应用规模的扩大对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信息系统从安全管理方面到技术防范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一些市系统安全备份滞后,数据丢失等事件严重的影响了业务工作。在最近几年中,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信息安全事件在各地都时有发生。

    1.3部分信息系统功能有在完善,信息系统整体规划设计等有待加强    在目前,业务对信息化的需求是越来越高,部分系统功能、数据质量、系统关联性等己经不能满足业务工作的需求。一些较为落后的市信息化设备投入不足,设备老化,部分基层工作地对网络接入质量差,故障维护受条件制约,严重影响系统运行和业务办理。另外各市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对信息系统的管理不够重视运行维护机制不够健全。道路运输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起步晚,业务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目前有些市仍然反应运政信息的综合平台的应用衔接不够顺畅。

篇(4)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行业发展迅猛,运送液体危险化学品常压罐车数量徒增。这些罐车运输汽油、柴油、煤油、甲醇、甲醛、乙醇、硫酸、盐酸、氢氧化钠、双氧水、氨水等,从危险性上看,这些介质具有易燃易爆、毒害、感染、腐蚀等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和环境污染。据统计,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国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400起,2010年1月2010年5月发生85起。485起事故共死亡151人,受伤或中毒463人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目前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常压罐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了解。

2 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制造

按照GB18564.1-2006《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的规定要求:设计、制造单位应按国家的有关条例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后,方可进行罐体的设计和制造 。但是从目前检验过程中资料审查情况来看,很多罐车虽然有制造单位,但设计单位没有。这就留下了安全隐患,因为这些罐车运输的介质复杂多样,对罐车的结构、材料、强度、耐腐蚀性、安全附件等要求都有所不同,因此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并出台相应的政策,对未经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合格的罐车不得进行生产,否则对制造单位进行相应的处罚。另外检验中还发现,有些罐车即使是有资质的厂家生产的,但也存在偷工减料、用材不当、结构不合理、出厂原始资料不全等情况。目前对于罐车新产品出厂质量监督检验有的也只是委托检验,由具有压力容器检验资质的单位出具的委托检验报告,而这种很多也只是流于形式。所以必须加强制造环节产品质量的监督,严格审查罐车生产许可资质,实行产品出厂第三方安全性能强制监督检验制度,对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罐车不得出厂投入使用。而且对于罐车产品出厂质量监督检验方面要有具体的检验标准,检验项目要有统一的规定和格式。不断强化制造设计单位设计制造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真正从产品质量的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使用

罐车投入使用后最主要还是管理问题,一是罐车的管理。我国目前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市场实行的是经营资质准入制度,由于行业准入门槛低,使得经营主体小、散、弱状况得不到改变,运输企业自我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市场混乱、产业集中度低。这些企业的资质多为股份制,其中有不少是为了消除个体运输车辆和挂靠车辆而在整改时成立的,实行以车入股租赁经营。公司与租赁者签订安全责任协议,变相的继续进行个体经营,致使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给安全管理留下隐患 。运营者私改车辆,随意改变运输介质,从业人员素质低,运输中的车辆无人监控等现象严重。

因此,应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要对现有变相个体经营模式进行彻底的清理,消除无序竞争的现象,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的审批和核查,应严格按照企业拥有的车辆数量、车辆技术水平等硬性条件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级别,并按资质级别限定其许可运输的危险货物的类别,以保证不同危险级别的货物可由不同资质级别的企业运输,提高运输的安全可靠性 。同时,限制经营企业的数量,通过控制经营主体的数量,建立适度的垄断经营,遏制无序的压价竞争现象,使得严格安全管理的企业能够健康地生存和发展 。获得运营资质的企业要加强对车辆的管理,提高车辆技术状况,发展专业运输车辆。凡从事危货运输的车辆,其技术状况必须达到一级车的标准,罐体必须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测合格,并在有效期内运营。

二是人员的管理。目前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危货运输业务知识的运管人员偏少,驾驶员等从业人员缺少专业业务知识。据分析,由于直接从事危险货物运输作业人员失误而造成的安全事故达47% 。因此,提高从业人员队伍(包括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是提高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水平的关键 ,要求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学历,而且经过正规培训学校一定学时的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才能上岗作业;平时运营企业多开展安全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3 定期检验

自2002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各地先后开展了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的金属常压罐体的定期检验工作。经过质量检验机构的努力,罐车的定期检验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基本上所有的罐车业主都能按时报检。

尽管如此,检验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首先目前尚无一个具有规范性、指导性的罐体检验规范,GB18564.1-2006《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是一个产品设计、制造标准,同时也对定期检验做了相关要求 ,但是其内容不够具体,对罐体质量检验没有响应的检验项目、方法要求以及合格的判定原则。这给检验机构的检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与风险,如果检验机构对罐体相关标准规范认识和理解不够系统全面,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漏检错检、误判错判的情况。

第二在检测手段上,主要是原始资料审查、宏观检查、壁厚测定、罐体承压试验、安全附件检测以及其它必要的检测项目 ,然后综合各项目的检测情况出具检验报告,做出检验结论。水容积测定目前做的不是很多,检验员主要通过实际测量罐体的尺寸来估算,再参照产品品质证明书上的公称容积来确定;对于带有呼吸阀的罐体,也只是看一下有没有,至于呼吸阀是否还能正常工作并没有具体的检验工具来测量;对于要求有阻火功能的也无从检验确认。这就需要相应的检验机构不断完善检验手段、方法和设备。

第三检验场地需要进一步规范化管理。现在很多地方没有专门的检验场地,这就给检验工作带来很大不便。现有的检验场地大都比较简陋,也只是给罐车提供一个停放检验和耐压试验的场所。盛装有毒、有腐蚀性等液体的罐车在检验前需要进行清洗置换和处置残液,很多业主根本不懂,他们也没有地方去做这个工作,有的就直接拿水浸泡一段时间就来检验。检验人员根本进不到罐体内部去检验,即使带着防毒面具进入,也存在着极大的检验风险。因此,检验场地需要更加规范化,增加检验设备并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鉴于目前很多地方检验力量薄弱,国家需加大对这方面的建设和管理。

第四从事罐车检验的检验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尤其是罐车检验标准的学习和领会,与实际结合,积累检验经验,提高检验水平。另外需要统一经过专业培训,全面学习和了解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以便胜任检验工作。

4 建议与结论

4.1 加强罐体设计资质的审查,对于未经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的罐体不得进行生产。

4.2 加强对制造单位的监督检查,制造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

4.3 提高危险化学品罐车运营准入门槛,加强对运营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安全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

4.4 完善罐车检验标准、细化检验项目,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和检验场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阎利勇,陈永光. 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新特点及对策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技术,2010年8月第4期第6卷:65~70

[2] GB18564.1-2006,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 第1部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要求

[3] 王立,吴芳.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山东交通科技,2009年第1期:15~21

[4] 曲衍国.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物流技术,2010年第29卷第1期(总第208期):26~34

篇(5)

中图分类号:U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129-01

众所周知,我国自从改革开发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交通发展突飞猛进,而且随着人口和车辆的不断增加,交通需求量日益增大,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交通堵塞越来越严重,而且交通事故屡见不鲜,同时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运输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下面会给予相关建议和办法。

一、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实际状况

概括地说,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包括轻轨、地铁、悬浮列车等,其中轻轨和地铁占其中的比例最大。其中轻轨主要是实现中距离的交通,地铁主要实现长距离的交通。当前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超过六十个国家拥有城市轨道交通,其中城市交通轨道超过四百个。而我国目前拥有先进轨道交通的以一线二线城市为主,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这些城市已经全面进入了网络化运营,对促进建设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决定该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但是当前轨道交通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亟需解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投入大。建设现代化的轨道交通自然少不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来购买材料、支付人工工资等等,一直以来,这些支出来自于政府投资或者包给开发商同时予以相应补贴来完成的,从这一点来看,如何有效解决盈亏平衡是城市轨道交通能否正常运转的重要前提。第二、经营模式问题。调查发现,如今很多大城市都能够正常运营轨道交通,比方说轻轨、地铁等。这些年来一直是采用政府组办以及经营的管理模式,这是没有任何竞争存在的,所有权全部归国家,即使外包也是按照国家的政策经营。第三、安全管理。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属于一种特殊的服务行业,其中安全是核心当中的核心。一般而言,城市轨道交通包括乘运职工的安全、乘客的安全与相关运行设备的安全运行。但是事实证明,我们所见到的绝大多数交通事故发生的起因是由于轻轨、地铁的职工由于专业技能水平不足或者粗心大意、乘客安全意识欠缺或者是设备故障导致的,鉴于这一点,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培训和安全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正常运转,同时及时提醒乘客们乘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确保交通的安全运行。第四、设计不合理。现在有很多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比方说早期的北京、广州等城市所使用的是换乘设计(十字架型),通过这种设计方案其实就是将两条地铁在一个特定的站点交汇,换乘则往往集中在一个站点(在正常状况下),与此同时乘客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发散。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乘客临时想要换乘另外的路线并非易事,必须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自己的站台,这种运营路线单一的设计毫无疑问很难满足高峰期的交通运输实际需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归根结底就是设计的不合理,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平行换乘设计,就是将地铁的平行路线朝着相反方向路线改成换乘路线,这样就能够彻底解决换乘问题。

二、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有效管理的相关建议

前面已经讲到,城市轨道交通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应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部门放在重中之重的项目之列,下面将会结合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几点相关建议。

1、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想要有效提高规划管理水平,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就必须有机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尽可能多的采取实地考察评估方式,更多的利用现代化信息和数字技术精准评估分析线路的建设规模、技术难题以及网络布局等,通过这种方式从根本上实现维修管理、日常维护等综合化管理,除此之外,要想方设法降低二次维修概率,这样也能够有效解决乘客的安全问题,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正常使用。

2、加大政府的领导作用,同时加强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

由于我国的轨道交通都是由政府部门直接控制,因此政府部门是否有效管理可以直接决定其使用效率。而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不同之处在于,轨道交通比道路交通的操作步骤繁琐,而且技术性更强,同时涉及面更加广泛,因此政府的领导体系必须合理完善才行,这就要求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方案。除此之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发展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大量的资金支持,很多时候政府部门需要设法筹措建设和后续资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依靠政府的投入来支持,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政府的资金压力,现在应当多方面、多渠道的去筹集资金,比方说增加各个区域的企业投入、社会投入等。另外各大媒体加大监管力度,其中对于那些设计不合理、建造过程偷工减料或者错误的地方大胆给予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开展。

3、根据需要建立应急处理管理体制

由于轨道交通运行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突发时间,这就需要在建立一些切之可行的处置方法以及事后的相处理措施,从而统一协调处理。具体地说,就是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强的乘客疏散方案,最大限度的避免乘客因不知情而造成的堵塞问题。因此想方设法建立一个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可以大大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实现各条轨道线路传输网络的单独运营

大家都知道的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通信传输的线路错综复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无法完全实现传输网络的独立运营,这样一来就会在很多时候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传输很难正常运行,一旦其中一条轨道网络发生故障,其他线网也无法正常运转,整个系统会陷入停滞甚至是瘫痪状态。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传输组网方案下,不但可以有效运营管理好各个轨道交通线网,更为重要的各个线网之间是单独运营,即使其中某一条线网出现问题,也可以有效避免其他传输网线的干扰,保证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稳定性。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化的大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作为一个衡量城市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家政府部门直接进行建设和管控,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工具。鉴于此,国家政府部门必须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建设,各大媒体加大其监管力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理管理体制以及实现各条轨道线路传输网络的单独运营等等,通过这些措施来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作效率促进我国城市交通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还要有机融合具有现代化意义的信息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来管理和优化轨道佳通运输,最终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营,为我国交通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铁道运输管理专业是为铁路运输企业培养列车员、连结员、客运员、行李员、货运员等一线操作人才的专业,该专业第一、第二学年是在校内进行理论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培养,第三学年是组织学生到现场一线进行顶岗实习。结合近三年我校铁道运输管理专业学生第三学年顶岗实习的现状,分析造成顶岗实习率低的原因,并针对造成顶岗实习率低的原因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铁道运输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分析

 

结合我校10级、11级、12级铁道运输管理专业640名(女生439名、男生201名)学生第三学年顶岗实习情况的摸底,640名学生中有 498名学生被选中进行顶岗实习(其中:男生162名从事连结员岗位、女生336名从事列车员岗位),其余142名学生由于自身条件不足或铁路用工能力的限制没有在铁路运输企业进行顶岗实习。498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中有90名学生中途辞工没有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身条件不足无法在铁路运输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首先,根据国家劳动法规定,任何企业用工都必须年满十八周岁,但中职学校在招生时只看初中毕业证,对年龄没有限制,导致部分学生第三学年年龄未满十八周岁,因此,铁路运输企业不接受其顶岗实习。

 

其次,通过对为铁路局提供劳务工的两家派遣公司的调研,我们发现铁路运输企业近三年为劳务工提供岗位有列车员、连结员、客运员、行李员、货运员岗位。但客运员、行李员、货运员岗位的缺口是由老劳务工转岗接替,因此只有列车员和连结员岗位为本专业学生提供顶岗实习。而列车员、连结员岗位除要求年龄均在十八周岁及以上外,列车员岗位要求形象气质较好、普通话标准、无口吃、肢体无残疾、着装后外露皮肤无疤痕和纹身、裸眼视力不低于4.8,女性身高不低于160厘米、体重不超过65公斤、不得少于50公斤;男性身高不低于170厘米米、体重不超过80公斤、不少于60公斤。连结员岗位要求男性,裸眼视力不低于5.0、无色盲、无色弱、无高血压、无心脏疾病,身高不低于170厘米、体重不超过75公斤、不少于60公斤。因此,部分学生由于身高、视力或普通话没有达到铁路运输企业的要求,无法在铁路运输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2.铁路运输企业岗位接受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

 

由于铁道运输企业对本专业学生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只有铁路列车员、连结员的岗位,而每年铁路列车员、连结员岗位除少量的老员工退休空缺,大部分要依靠铁路车站的扩建、新线的开通及增开客运列车来实现。例如我校铁道运输管理专业10级135名学生,2012年只有80名(59%)参加了顶岗实习,11级275名学生2013年有215名(78%)参加了顶岗实习,12级230名学生2014年有203名(88%)参加了顶岗实习。主要原因是 2012年新疆铁路大部分为车站改建,只开通了乌鲁木齐至广州的客运列车; 2013年新建成了哈罗铁路,增加了33个车站,开通了乌鲁木齐--济南的客运列车;2014年新建成了兰新二线、哈将线,开通了乌鲁木齐--福州、乌鲁木---奎屯—克拉玛依的客运与城际列车。因此,铁路运输企业接受能力,使造成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率高低的关键。

 

3.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中途辞工

 

首先,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对列车员、连结员岗位的工作性质了解不是很透彻,只看到列车员穿着漂亮的制服、连结员拿着高工资,没有看到列车员、连结员工作辛苦的一面,到了列车员、连结员顶岗实习岗位,发现列车员、连结员岗位不但劳动强度较大、而且要倒班,工作的辛苦和劳累与预想的情况不一样,付出与得到不成比例,心理落差较大,顶岗几天就辞工。其次,有些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对列车环境不适应,个人承受能力较差,受不了旅客的刁难、工作的不顺心时就辞工。最后,有些学生承受不了铁路运输企业的严格管理,工作中连续不断的违纪违章,在严格的考核之下而辞工。

 

二、提高铁道运输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率的对策

 

1.从源头消除学生自身条件的不足

 

为提高本专业学生第三学年学生顶岗实习的比例,在招收本专业学生时,严格按铁路运输企业劳务工用工条件进行面试与审核,控制学生入校年龄不小于十六周岁,女生五官端正、普通话标准、裸眼视力不低于4.8、身高不低于160厘米;男性,裸眼视力不低于5.0、身高不低于170厘米、无色盲、色弱、高血压、心脏等疾病。这样就从源头消除了学生自身条件不足,提高了学生顶岗实习率。

 

2.扩大对口顶岗实习企业的范围

 

积极扩大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范围,努力提高专业对口顶岗实习比例,积极与区域内的铁路专用线、专用铁道、物流公司、储运公司等对学生身高、外貌、普通话要求不是很严格的地方运输企业建立顶岗实习合作意向,提高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率。

 

3.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减少本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流失率,修订铁道运输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一、第二学年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增加列车员岗位和连结员岗位3-6周的现场实习,使学生提前了解本专业工作岗位的艰苦程度与纪律的严格性,避免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辞工现象。

 

篇(7)

0前言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很多城市采用液化天然气作为城市燃气气源以来,液化天然气的消耗量逐年增加。为了满足当前我国对于液化天然气的需求,2005年初,河南中原油田建设了全国首家液化天然气工厂,国内其他省份也相继建设了一些液化天然气工厂,如新疆都善等,有力地促进了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

采用低温罐车方式储运液化天然气,可以发挥道路运输方式的灵活性,有效地补充当前供气网络不足的问题,利用远海、荒漠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扩大天然气的供应范围。由于液化天然气市场需求旺盛,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企业快速发展,如今已形成了几个较大规模的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实体,各类运输车辆达到上千辆,运输业务遍及全国各地,最远的运距达到4 000多公里。

危险货物运输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液化天然气作为2.1类危险货物,尤其是陆续发生的一些运输安全事故,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液化天然气特性及罐车安全性分析

液化天然气是将天然气净化、深冷液化而成的液体,主要由甲烷组成,它是一种清洁、优质的燃料。液化天然气的体积约为其气态体积的1/600,有利于远距离的运输和储存.液体温度一般为-162℃-150℃,属于低温液体。液化天然气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或造成低温冻伤等危害,尤其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如发生液化天然气泄漏,气化的天然气会与周围空气迅速混合,如果达到5%~16%的爆炸极限,四周又存在点火源,则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载体为液化天然气罐车和罐式集装箱,两者的主体结构基本相同,罐式集装箱主要用于多式联运,方便罐体装卸。我国已有多家专业液化天然气运输罐车及罐式集装箱生产厂家,产品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低温绝热压力容器》(GB 18442 -2001) ,《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JB/T4780-2002)等要求生产和检验。罐体为高真空多层绝热储罐,其绝热性能直接决定罐内的压力,若绝热性能不好,则罐内压力不稳定,会严重影响运输的安全性。

对液化天然气罐车的结构分析发现,安全隐患主要在于其后部操作箱内存在着大量的阀门和接头,如安全阀、液相阀、放空阀等,这些阀门直接与罐内相连通,如果哪个阀门出现问题,就可能会造成液化天然气的泄漏。

2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事故形态及原因分析

液化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若发生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事故,会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重大伤害,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为了突出重点,找出影响液化天然气运输安全的关键因素,本文对22起较为严重的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事故进行分析。

这些事故中,有12起事故为液化天然气泄漏。如2005年在316国道孝感段复线,一辆罐车后部阀门出现泄漏,在车辆尾部形成白色烟雾,幸亏采取紧固阀「1的措施消除了险情。通过分析发现,主要泄漏部位为操作箱的阀门和管路,这些部位防护能力较差,属于易老化、易损坏的设备。

上述22起事故中,有11起是由于LNG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车辆碰撞或翻车引起液化天然气罐车出现安全隐患。如2006年,在连霍高速公路柳忠段1741km拐弯处,一辆罐车车速过快,加之路况不好,发生了严重的侧翻事故,使阀门松动,发生液化天然气泄漏。交通事故容易使罐体出现变形,由于阀门等部位相对脆弱,容易造成泄漏,但至今还未发生过罐车主体出现损坏而造成大面积泄漏的事故,说明罐体具有一定的防碰撞能力。

有7起事故为罐体阀门出现故障。如2005年,一辆罐车在京珠高速株洲段大石桥收费站附近,安全阀出现故障,发生液化天然气泄漏。罐车的主要故障是罐体的排气阀、安全阀出现松动,造成液化天然气泄漏。这些阀门的泄漏量都相对较小,通过采取紧固等措施,能够及时控制险情。

有3起事故为夏天炎热,罐壁温度过高,造成罐内压力过高,冲开安全阀。这种情况下若四周环境复杂,也易引发事故。如2006年,一辆罐车途经江都市田坝加油站附近时,由于气温较高,罐内气压升高,安全阀被冲开.使液化天然气从排气管中排出,经及时处理才避免了大的事故。

根据对LNG道路运输领域天然气泄漏事故的分析发现,泄漏事故的发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a)交通事故引起罐体及主要附件的损坏,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刹车失灵等车辆自身问题;驾驶员对道路不熟悉,遇到问题采取措施不当;驾驶员违反危险货物车辆驾驶的相关规定,出现超速行驶、注意力不集中、疲劳驾驶等行为;

b)安全阀等罐体部件由于老化或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出现故障,如阀门出现松动等问题;

c)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夏天天气炎热,温度过高,易引起道路运输过程中的液化天然气罐体气压上升过快,引发事故。

无论是发生交通事故还是罐体出现质量问题,从更深层次来看都是运输企业管理制度的问题。如某运输公司所属车辆发生安全事故相对较多,说明这家运输公司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问题,对于驾驶员管理存在严重漏洞,导致驾驶员经常出现超速等违章行为,才会接二连三地发生事故。另外,运输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罐体检查及维护制度,也会导致罐体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3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对策

考虑到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管理不当等,为了改善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状况,应从运输企业、运输从业人员、罐箱厂家及运输管理部门等各方面,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及要求。

3,1对承运企业的要求

承运液化天然气的道路运输公司必须具备2类危险货物运输资质,且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等法规、标准对危险货物运输的要求。

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对罐车应建立技术档案,对阀门、仪表维修状况等进行跟踪检查,保证罐体的阀门等关键部件在运输途中不会出现故障。

对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要进行安全评估,辨识各种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对策。运输企业应制定液化天然气罐车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培训使驾驶员及押运人员能够采取正确有效的补救措施。

要对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全过程进行安全控制,对运输车辆实行GPS全程监控,公司实时掌握承运车辆的运输动态,约束驾驶员的行为,加大对驾驶员超速驾驶等不安全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风险控制,增加安全性。

3.2对运输从业人员尤其是驾驶员、钾运人员的安全要求

不论液化天然气罐车还是罐式集装箱运输车辆都属于重型货车,当遇到突况时,往往难以控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故驾驶员要做到小公安全驾驶,不留事故隐患。

驾驶员及押运员要了解液化天然气的性质、危害特性及罐体的使用情况,一旦罐体出现安全问题等意外事故时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事故发生时,要及时使用干粉(最好为碳酸钾)灭火器灭火,不可用水直接喷淋液体泄露处。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避免事故后果进一步扩大。采取一切措施,配合当地事故救援单位,减少事故危害性,必要时进行泄压、倒罐处理,确保安全第一。

3.3对罐车生产厂家的要求

罐体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的安全性,高质量的罐体也是保障液化天然气道路运输安全的基础。罐车生产厂家要提高产品质量,尤其要加强对罐体关键部件如阀门、管路等的质量管理和检验,避免出现故障。另外,要定期对罐车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以便及时根据罐车使用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改进设计,进一步保障质量和安全。

3.4对各地危险货物运输管理部门的要求

篇(8)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是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业实现中长期发展目标的根本性保证。在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的科研及专利领域存在垄断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结合我们自己的当前和长远的发展需求,实事求是的研究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开发应该采取的战略措施。

1 我国石油管道技术基本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长输管道的技术随着原油长输管道的不断建设而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密封输油工艺、原油加剂综合处理技术、大落差地段输油技术、输油管道节能改造技术、油气管道自控技术。

1.1 我国密封输油工艺的发展现状

铁大、铁秦、秦京线通过使用我国改造过的大口径原油管道的开式输送流程技术后,实现了密闭输送;常温密闭运输的也在库尔勒实现了。

1.2 大落差地段输油技术

对于那些落差比较大的地段,我国采用了设置减压站的方法来解决落差大的输油问题。

1.3 输油管道自动化监控技术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通信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管道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着。我国通过不断的借鉴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再通过自身的不断研发,成熟的掌握了输油管道自动化监控技术。

1.4 节能减耗在输油管道上的应用

通过对输送工艺和工艺流程的改造,在采用密闭输油的同时,根据管道输量的变化来改变加热输送,从而达到了经济安全输油的目的。

1.5我国成品油管道技术基本现状

我国对于成品油的运输以柴油和汽油为主。主要是通过铁路、水路和公路等传统的运输方式将成品油提供给消费市场和用户,从而形成了以铁路沿线为主要骨架的成品油运销体系。这种运输方式不但输送的品种少,不环保,还浪费了很多资源。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成品油管道的输送量很少。在90年代后,随着我国科技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也在不断加强对成品油管道运输技术与跟踪管理方面的研究。

我国成品油管道一般都是采用密闭顺序输送的工艺进行运输。目前,我国最先进的成品油运输管线是采用大口径、高压力、长距离、多油品、多出口、全自动化管理的商用成品油管线。

2我国天然气管道技术基本现状及发展趋势

2.1我国大规模生产和消费天然气时代的到来是从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投产开始的。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特点主要包括:

第一:工程复杂。目前,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最长的天然气管道工程,经过了沙漠、戈壁、黄土丘陵、沼泽、山地、水网等很多种地域单元,穿越了很多不同形态地质的地域。

第二:管理自动化。全线集中采用了SCADA系统、MIS系统以及卫星通信等先进技术,对全线进行了系统的管理,实现了管理自动化。

第三:气源多、用户多,在地下还建立了很多配套的储气库,实现了安全供气,合理运营。

2.2 我国现在的天然气管道技术水平主要具有一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采用了与国际水平相当的设计方案及建设标准。

第二:在管道路线的优化及选择上,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以及GPS等系统。

第三:在管理上,采用了自动化管理;在通信上,采用了多种方式并存的方法。

第四:通过采用对管道外面涂上煤焦油瓷漆、单层环氧粉末等,来防止管道内部的腐蚀。对于管道内部的防腐蚀,主要采用了涂抹液体环氧涂料的方法。

第五:采用超声波技术进行管道天然气计量。

3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发展战略

由于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技术发展起步比较晚,所以与国外先进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相比还有一段差距。所以,我们在自己进行研发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的同时,要不断的借鉴外国先进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对国外的管道技术进行改造创新等,使其符合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应用现状。不断促进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

目前我们主要的发展目标就是在大幅度降低管道运输综合能耗,响应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号召的同时,确保我国现在正在使用的石油天然气管道网络安全运行,不断提高我国大型石油天然气管道网络安全、经济的运行。对于那些需要建设的管道,争取在建设管理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我们自己的完整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为实现规模效益而不断努力。

加大对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为我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技术管理人员。

4结论

石油天然气管道是我国的基础设施。我国在建设管道时,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在提高管道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由于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要采用开放式的科研模式,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加大对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使更多的科技创新应用到实际的建设中来。

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石油天然气管道技术不单单是国家的一项工程,也是国家的一项民生工程。

参考文献

篇(9)

当管道工程项目施工完成后,在日常的运行中,管道是输送油气的载体,为了确保油气能正常输送,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就必须对管道进行相关的维护、维修工作。因此,管道运输企业就需要持有相关的维修器材、材料等资源。除此之外,在长距离的管道输送地区中,天然气管道往往需要穿过复杂的地形,天然气的输送受地质灾害等影响较大,这就要求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备有相关的抢险物资。

2.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量超过企业设备投资总量的百分之十,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每年都会有一些库存物资报废,造成大量资料浪费和资金损失。而且,目前我国的管道运输企业也没有真正合理的物资存储结构,我国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库存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道运输企业领导阶层库存管理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的管道运输企业领导阶层库存管理意识薄弱,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管理上,对企业的库存物资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

(2)库存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管道运输企业库存的结构并不合理,企业的库存物资处于一种粗放状态,既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方法,也没有精确的统计数据。

(3)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逐渐向信息化发展。但是我国的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并没有很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库存物资的相关信息,缺乏有效的统计和共享。

(4)缺乏规范的库房管理。

管道企业的库房规模与设备设置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库房内部的货架等排放混乱,没有专业人员对库房进行管理,责任关系不明。

二、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原则和措施

1.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原则

我国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想要优化库存管理工作,就必须遵守库存管理的四大原则,分别是:

(1)对库房储备的规模进行有效的控制,优化库存结构。

(2)加快相关物资的周转,从而减少物资的占用,规范库存管理,确保库存物资可以安全、及时地供应。

(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确保相关部门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库房的物资存储和使用信息。

(4)确定责任主体,让提取物资和审核物资的部门和人员,负担起相关物资的责任,确保责任可以落到实处。

2.优化管道运输企业库存管理的措施

(1)建立并完善库存管理制度

《孟子》曰,“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企业想要实现有序的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因此,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想要优化库存管理,就必须建立并完善企业的库存管理制度,让库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具体说来,管道运输企业可以制定类似《采购管理办法》和《供应商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条例,并严格实施条例的内容,根据设置的要求,建立一套规范的标准化流程,对企业的库存管理内容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2)加强物资储备管理

管道运输企业要优化库存管理,就必须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管理力度,谨慎选择企业的库房。在各个管理处一定要设置地区性的库房,来存储日常需要用到的物资,再设置相关的备品存储仓库,存放抢险物资。在管道线路长的地区,可以跟具有较好存储条件的企业签订相关协议,支付一定的资金让该企业代为存储。

(3)聘用专人对库房进行看管,落实库房责任

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因此,必须要有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人对库房进行看管。看管人员必须了解企业运作的流程以及相关设备的作用和性能,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成本意识、财务基础知识,能对相关物资的重要性进行很好的把握。当前我国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库存管理的责任没有落到实处,一旦出现问题,就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为了优化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管道运输企业必须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提高职工的库存管理意识,促进岗位责任心的提升,从而让相关的岗位责任落到实处。

(4)利用ABC分类法进行库存物资的管理

ABC分类法是根据实物在技术以及经济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对实物进行分类排队,按照重要性进行区别管理的一种分析方法。天然气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物资一般具有较多的品种规格,价格差异较大,存留时间的长短也不相同。因此,管道运输企业可以根据ABC分类法对库存物资进行管理,注重设备停机对企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将周转速度较慢、比较贵重、较难采购的物资设为重点管理物资,也就是A类物资,对这部分物资进行重点控制。对于B类物资,也就是重要性较低、经常需要使用,而且可以大量采购的物资,可以根据一般的经营情况适当多订一些;对于这类物资,还要注意灵活周转,避免库存积压。而类似钢丝绳等品种多,价格较低的C类物资,则可以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一次订货。

(5)建立库存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管道运输企业的库存管理也可以借用信息技术,对库存管理进行优化。要建立管道运输企业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就必须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电子化采购,利用电子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库存管理工作进行统计分析。例如:进货管理、出货管理、统计报表等。通过建立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管道运输企业对库存管理的有效控制,并可以实现企业各部门对库存管理信息的共享。

篇(10)

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储存含量并不平均,西部地区的含量要高于东部地区,由于地区限制,所以我国为满足地区对油气的需要,利用管道进行油气输送。油气在长距离的输送过程中,会面临安全风险,而且油气管道较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管道方面存在安全隐患。为提高油气管道的运输效率,保障油气质量,我国对油气管道提出风险改善的措施。

1 简述石油天然气管道存在的安全风险

深化研究我国油气管道的现状,提出引发安全风险的关键点,实行汇总分析,如下:

1.1 焊接问题

焊接引发的安全问题属于潜在风险,而且焊接属于油气管道的常见工艺,大部分管道连接需要焊接完成,实际焊接过程中,引发大量的安全问题,促使油气运输时,面临安全风险[1]。例如:焊接时,管口不齐,则会影响焊接性能,部分焊接管道在运输时,频繁受到波动和冲击,导致管道焊接处,受到较大外力冲击,较容易引发管道裂缝、断裂,严重威胁安全输油。

1.2 输送问题

油气输送引发的安全风险,体现在热输方面,我国部分管道,承载热输传送,热输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压力,对管道内壁,造成温度冲击,特别是在管道弯路处,受热输影响面积比较大,受热相对集中,导致管道内壁薄弱,产生受损现象。例如:部分地势较低的地区,本身管道受足够大的油气冲击力,如果属于热输方式,促使热量基本聚集在低洼管道,导致管道因无法承受热量冲击,发生油气泄漏。

1.3 外界环境的腐蚀问题

腐蚀风险是油气管道有待解决的安全问题,油气管道处于暴露环境内,其材质基本属于钢制材料,大面积接触外界环境内的物质,引发管道大规模腐蚀[2]。管道一旦发生腐蚀,进行快速,危害严重,导致管道不定向发生泄漏,再加上油气本身属于化学物品,增加化学反应的机率,加重管道腐蚀程度。部分管道埋入土壤,除发生腐蚀与化学腐蚀外,更容易发生电化学反应,体现管道腐蚀严重的安全风险。

1.4 管道基础设备的质量问题

受施工利益驱使,施工单位降低对管道施工材料的管控,导致管道设备、材料方面缺乏标准。施工单位将不合格的设备投入到管道建设中,即会出现泄漏、断裂等情况,不仅浪费油气资源,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浪费大量的建设成本,严重时还会引发安全事故。

2 改善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风险的措施

针对油气管道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实际的改善措施,促使管道为油气运输提供安全环境,措施如下:

2.1 强化焊接工艺

油气管道中的焊接,必须遵循工艺标准,严格按照管道尺寸、参数执行焊接。如发现管道中存在焊接问题,待问题解决后,才可进行正常焊接,保障焊接技术的到位性,防止焊接技术缺陷,引发焊接风险[3]。全面检查已经焊接完毕的管道,保障焊接工艺处于完善的状态中,利用焊接提升管道运输的安全系数。

2.2 保持管道完整性

通过对管道工程实行设计分析、施工管理和运输保养一体化管理,保持管道维护的完整性,再加上施工技术的参与,加强管道完整管理的力度。完整管理可以保障管道处于同步的变化状态,排除安全风险对管道高频率的影响,实行管理评估,发现管道管理中的不足之处,提高油气管道运输的安全性能。

2.3 科学改善防腐蚀现状

针对油气管道的腐蚀问题,提出三项改善措施,降低腐蚀对管道安全性能的影响,如下:

2.3.1 缓蚀剂防腐

缓蚀剂的防腐原理为极性吸附,可以高效率的吸附在管道表层,隔离管道与腐蚀源。缓蚀剂在管道防腐中,不仅具备隔离作用,还具备电荷改善的作用,通过改变管道性质,干扰腐蚀进行。缓蚀剂中蕴含的基团,能够转化为保护膜,利用缓蚀剂的疏水特性,制约腐蚀。

2.3.2 涂层防腐

涂层防腐的原理是切断腐蚀的传播途径,降低腐蚀物体与腐蚀源的接触机率。将防腐物质均匀涂抹在管道外壁,隔绝管道与外界物质的接触,同时还可以避免土壤对管道的腐蚀,常见的防腐物质主要有:3PE、PP和环氧粉,此类防腐物质在粘性方面的特征较为明显,增加防腐物质与管道的粘合性,提高抗腐蚀能力,即使管道处于高强度腐蚀环境中,防腐物质也可以发挥特有的抗腐蚀能力。

2.3.3 阴极防腐

阴极防腐主要是完善涂层防腐,部分管道在运输或使用时,导致防腐涂层破损,降低抗腐蚀能力,因此利用阴极防腐,作为补救措施[4]。阴极保护并不会涉及较大的工程量,其在防腐处理时,同样可以切断腐蚀途径,有效避免来自土壤内部的腐蚀。阴极防腐基本应用于补救类保护,不会对管道以及周围的设备构成影响,提升管道保护能力。

2.4 优化管道设备的质量处理

管道设备是改善输送安全环境的基础支持,直接关系到管道建设的基本水平,做好优化管道设备质量的工作,降低管道运输的安全风险。第一,分析影响管道设备质量的因素,精确管道计算数据,如:强度、载荷等,优化管道材料的质量,确保管道达到建设标准;第二,控制材料采购,避免施工企业受利益影响,降低材料采购标准,为管道安全埋下隐患,针对管道材料,实行严格监管,评价材料质量,排除材料因素对管道质量的影响;第三,引入仪器使用,部分设备通过人为监控,是无法保障质量效率的,可以借助仪器检测,确保管道设备合格,防止设备对管道建设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的安全环境,对社会效益的发展具有实际价值,同时体现管道高质量、低风险的意义。

3 结束语

石油天然气不仅支持我国能源发展,同时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为提高油气运输质量,我国加强对管道的安全管理,有效控制管道运输中的安全风险,利用科学的改善方式,在保障油气运输效率的基础上,保障安全能力。通过提高油气管道的安全性能,优化油气输送的环境,维护油气输送的安全状态,推进油气资源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阳.天然气管道的完整性管理[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1(01):78-80.

篇(11)

1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

1.1我国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

2012年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了423.75万公里,这比上年末增加了13.11万公里。全国营业性货运车量完成货运量318.85亿吨,货物周转量59534.86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3.1%和15.9%,平均运距186.72公里,提高了2.5%。在公路运输信息化建设方面,由于GPS等电子设备、汽车维修等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使得我国公路运输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1.2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现状

2012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3万公里,比上年增加了2071.1公里,增长了2.3%,里程长度居世界第二位。我国铁路运输的货物运输略有下滑。2012年,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91852万吨,比上年增加28923万吨、增长了8.0%。

1.3我国水路运输的发展现状

2012年,全国完成水路货运量45.87亿吨货物周转量81707.5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了7.7%和8.3%,平均运距1781.27公里,比上年增加了10.62公里。2012年末全国水上运输船舶净载重量22848.62万吨,增长了7.5%,平均净载重量1279.38吨/艘,增长了7.8%,载客量102.51万客位,增长了1.7%。

1.4我国航空运输的发展现状

2012年我国机场吞吐量各项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全年一共完成旅客吞吐量6797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9.5%。其中,国内航线完成6237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9.2%;国际航线完成559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了13.4%。全年完成货邮吞吐量1199.4万吨,比上年增长3.6%。

1.5我国管道运输的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算是处于管道工业的黄金期,到2008年底,我国已建成的油气管道的总长度约为6.4万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为3.2万公里,原油管道有1.9万公里,成品油管道有1.3万公里,逐渐形成了跨区域的油气管网供应格局。而我国正在修建的中俄输气管道,不仅为中国,而且为世界管道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2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各个运输方式之间不协调,缺乏沟通和衔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运输设施迅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但是,我国物流效率和效益低下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沟通和衔接,导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整个运输体系各运输方式之间差距较大,缺少统筹规划,运输结构不合理,不能统筹兼顾,这使得综合的运输体系很难建立起来。

2.2运输路线选择不当,造成浪费运输资源的现象

运输路线选择不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最短运输直达路线的选择不合理,造成了运输速度的下降,这在实际运输过程中比如快递行业中经常会出现这种问题;二是忽略了合理运用转运以降低运输成本这个策略,这也是对运输路线选择不当的一种突出表现形式。这两种表现形式造成了大量运输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物流运输效率,很难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2.3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投入不合理,缺少合作和配合

理论上来讲,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自己的优势和运营体系。但是,在实际中,各种运输组织为了赢得更多利益,导致在很多重要项目中重复投入,如航空、铁路、水路三者重复投入道路运输组织,导致不同程度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应该加强各个运输方式之间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格局。

2.4运输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运输方式之间制定的制度政策都不尽相同,很难形成一个统筹规划的局面,无法形成具有综合功能的运输体系,不利于提供完整的产品运输,阻碍了现代物流运输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完善。这直接对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形成了较大的阻碍,难以在区域物流中心中发挥主导作用,无法实现建设全国物流供应服务体系的目标。

3我国物流运输行业合理发展的对策研究

3.1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针对我国目前各个运输方式之间缺少沟通和衔接的弊病,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各个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各自优势,降低成本,避免恶性竞争,逐步削减行业之间和行业内部壁垒,构建区域物流系统并逐渐加以完善,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管道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发展。

3.2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

直达运输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直达运输可以提高运输速度,省却装卸费用,尤其在一次运输批量和用户一次需求量达到了一整车时表现最为突出。除此之外,通过直达运输,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运输系统,有利于提高运输的计划水平。提高运输效率。

3.3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合理减少重复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