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风险预测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4-01-22 15:37:5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风险预测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风险预测方法

篇(1)

我国证券市场于2001年9月推出了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标志我国基金业发展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性跨越,从此我国基金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期。然而由于其可以赎回的特性,流动性风险一直成为关注的焦点。有效测量流动性风险是开放式基金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和前提。

var及其计算原理

风险价值(或在险价值)(value at risk,var)最早由jp.morgan公司提出,一般定义为: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给定的置信度下,某一金融资产或其组合可能遭受的最大潜在损失值。其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δp为证券组合在持有期δt内的损失,var为置信水平c下处于风险中的价值。若假设资产组合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则在方差-协方差法中:

(1)

其中ω0为资产组合期初价值,zα为置信度水平α下的正态分布上分位点,σ为收益率时间数据序列的条件标准差,δt为持有期限。计算var,关键在于如何拟合出收益率的分布和计算出标准差σ,借助于garch模型测量基金收益率的波动σ2,对收益率的波动开方即可得σ。

建立模型

实践证明,大多数金融数据序列的分布较正态分布而言,尾巴拖得更长,中间峰顶更尖,即具有厚尾巴特征。而 garch 模型有助于模拟这种现象。根据对基金收益率rt的正态分布检验,可知rt分布尖峰厚尾,根据aic和sic信息准则最小的原则及log likelihood函数,判断garch(1,1)较优,garch(1,1)模型如下:

(2)

说明:ω是均值;ε2t-1是用均值方程的随机扰动项平方的滞后来度量从前一期得到的波动性的信息:σ2t-1是前一期的预测方差。只要根据公式(2)计算出σ,然后根据公式(1)就可以计算出基金的var值。

数据选取及检验

本文数据选取2006年10月25日至2008年10月24日15只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因为这个阶段基金也经历了牛市与熊市比较有代表性。它们来自我国最早成立的10家基金公司——国泰、南方、华夏、华安、博时、鹏华、长盛、嘉实、大成、富国,共488天有效数据用于模型参数估计。15只基金分别为5只成长型基金——华夏成长、嘉实成长、华安宏利、国泰金鹰、长盛精选;5只平衡型基金——南方贰号、国泰精选、华安创新、博时平衡、大成蓝筹;以及5只价值型基金——大成精选、华夏回报、博时价值、富国天益、鹏华价值。为了减少舍入误差,以基金的累计净值的一阶差分作为开放式基金日收益率,即rt=inpt-inpt-1(pt为第t日的净值)。对于由于某种原因停盘的情况,用sas系统缺省的方法进行数据填补,即将上一交易日的数据默认为当日的数据。运用excel以及eview 软件对数据处理,得到关于基金收益率的统计描述数据(见表1)。

如表1所示,除了嘉实成长外所有的偏度大于零,说明是右偏的。所有峰度都大于3,分布呈现尖峰厚尾特点, jb的统计量对应的p值接近零,所以要拒绝基金的收益率是正态分布的假设。另外,对所有的收益率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的adf值小于不同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因此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收益率rt序列是平稳序列。本文用garch(1,1)模型,且假设收益率服从广义t分布是合理的。

实证结果分析

对表1中的收益率数据用garch计量分析,计量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α+β值非常接近于1,表明一个条件方差所受的冲击是持久的,即它对所有的未来预测都有重要作用。dw值非常接近2,可以认为不存在自相关。对计算结果进行条件异方差arch-lm检验,伴随概率p接近1,说明已经消除了异方差效应。表2中的σ是通过对garch生成的σ2进行开方得到的,本文选显著水平5%,则对应的zα=1.645最后一列var值是根据公式(1)得到的。

不同投资风格的var值区别不明显,甚至可以说是混杂的。价值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最低,为-0.0010138;成长型为-0.000933;平衡型为-0.0008908,这与预期不吻合。只有华安宏利对应高风险、高收益金融资产的特征,其他14只基金并没有严格对应高风险、高收益,特别是鹏华价值恰恰相反,其风险最高,但损失相对较低。所有这些都与成熟的市场相背离。对于投资者来说,基金不同风格的分类就失去了指导意义。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基金经理的“羊群行为”,基金经理也有从众的心理及减少后悔的倾向;优质公司数量不多,基金经理只能投资仅有的一些优质公司。截至2008年9月30日的数据显示:招商银行被12家基金重仓持有,贵州茅台酒被7家基金重仓持股,苏宁电器被6家持有,中国神华被5家持有,中信证券被5家持有等。另外,从α+β值非常接近于1可以看到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是弱势有效市场;金融衍生品不发达,而且我国基金投资领域也受到限制,仅能投资上市公司股票、债券以及证监会规定的其他证券品种。相比之下,国外基金可以投资股指期货、mbs、abs、期权、期货、远期互换等等。

参考文献:

1.engle, robert f. and victor k. ng. measuring and testing the impact of news on volatility.journal of finance ,1993(48)

篇(2)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了解风险的起因,加强防范,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效果,从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诸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它的内部原因主要包括筹资规模策略不当、资金来源结构不当、筹资方式以及时间选择不当、信用交易策略不当和筹资顺序安排不当。外部原因主要有市场风险、利率、变动、物价风险。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众所周知,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持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持续升高。例如,世界原油价格上涨导致成品油价格上涨,使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减少了利润,无法实现预期的收益。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市场风险因素也会对财务风险有很大的影响。财务管理的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外部环境变化可能为企业带来某种机会,也可能使企业面临某种威胁。财务管理系统如果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欠缺等原因,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企业不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科学的预见,反映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欠缺,缺乏控制,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大量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也必然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益,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4.企业内部关系不协调、管理混乱、监控不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例如,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等。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在资金结构中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加之,企业内部对企业财务活动、资产处置、资金运行和使用管理等因素影响,由此产生财务风险监控不力等因素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策略

企业财务风险按其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因而,如何防控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

1.通过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即是说,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对财务风险作出恰当的处理。财务风险的处理是风险的事后控制,具体方法主要有:(1)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如工业企业按一定规定和标准提取坏账准备金。商业企业可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这是弥补风险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2)在损失发生后,或从已经建立了风险基金的项目中列支,或分批进入经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3)建立企业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有关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同时,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另外,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4)注重投资决策问题。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结构。企业决策者必须作好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决策,切忌主观臆断。如在筹资决策过程中,企业首先应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然后通过对资金成本的计算分析及各筹资方式的风险分析,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再如,企业资金流动是周而复始地进行的。确切地说流动性是企业的生命,企业必须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以保持良好资产流动性。按照以上方法作出的决策,产生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可以避免财务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关系。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而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5.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首先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一般而言,确定负债规模应该考虑以下因素,如警惕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影响、防范财务风险和关注财务成本。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1)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2)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3)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在资金结构中,若负债的比例过大,即过度负债经营,那么依赖于外界的因素过多,也就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生产经营环节稍有脱节,资金回收不及时,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降低了企业经营利润削弱了企业活力。因负债率升高,财务风险加大,在财务杠杆作用下自有资金收益率下降,企业承受能力降低,偿还能力减弱。一旦企业出现坏账,产品积压,那么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危机。因而,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时,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化解方法

1.分配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融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分散风险可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以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性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可以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篇(3)

一、房产测绘项目的风险来源

篇(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房地产行业具有资金投入量大、项目周期长、项目政策性和地域性强等特点,风险因素复杂多样,并且存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因而,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进行识别,进而提出防范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分析

根据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流程,可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依次分为决策风险、土地风险、设计风险、建造风险和销售风险等五类。

1.决策风险。决策阶段是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房地产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受政策的影响很大,政府对房价的限制、贷款利率的规定、土地供应量的控制、土地使用的约束、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对投资规模、投资方向和税收的控制等,都会对房地产开发项目构成风险。项目的开发类型定位对项目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房地产土建工程一旦完成,很难再就房地产的开发类型进行更改。

2.土地风险。土地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基础,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影响很大。土地所处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行政等因素产生的综合效应,决定着土地的潜在收益能力,是影响房地产投资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土地政策风险来源于土地产权制度的变更、不确定,不同的土地取得方式、土地调控制度,以及不同的土地政策执行力度等。

3.设计风险。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的费用中所占比例不大,但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却很大,有时能达到75%。合理的设计可以降低成本10%,由于设计原因引起的质量事故占总事故量的40%。设计风险是指由于设计方案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方案选择不当,导致建筑工程不能满足适用、经济、美观、安全和可靠性要求,以及设计进度不能满足工程要求;还可能因设计方案不合理而造成房地产租售不出去,房产滞销而引起收益下降。

4.建造风险。建造风险主要体现在招投标、合同、承包商履约能力、成本、工期、质量等方面。开发商采用的招标模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协商议标等三种。招投标时要选择适当的招标模式,选择符合条件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订立许多合同,如施工合同、材料供应合同等;如果合同管理不善或合同执行不严,可能出现合同纠纷,这种纠纷可能影响到项目的质量、工期和成本,给项目相关方都造成损失。如果承包商没有履约能力,可能导致拖延工期,从而影响进度及房屋销售。

5.销售风险。销售阶段是决定房地产开发项目能否获利的一个关键阶段,销售时机的选择、销售价格的定位、销售方式的选择、广告方式的选择等都会影响销售效果和最后盈利。房地产销售时机一般有三种情况:预售、即时出售和滞后销售,每一种销售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风险。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防范对策

1.重视可行性分析。决策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因而,在项目的决策阶段,应充分搜集项目相关的各种信息,实地考察和调查,获得详实的数据,做好项目的市场分析、财务评估、人力资源分析、项目的敏感因素评估,确定房地产开发项目盈利的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市场分析包括分析房地产开发项目市场定位、竞争优势、竞争对手、顾客群体、项目的市场销售潜力等;财务评估包括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利润预测、销售盈亏平衡点的估测、投资构成的估测、投资回收期及内部收益率的估测、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估测、资产及负债比的发展趋势估测、资金筹措方法等。

篇(5)

前言

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就如同一个缜密的系统, 将风险管理的各要素有机组成综合体。所以在进行房地产开发时, 必须要推广与运用风险管理系统, 并且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尽量完善这个系统, 以促使我国的房地产事业健康发展。

一、房地产开发项目个阶段风险识别

1、房地产投资决策阶段风险

(1) 开发区域的风险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区域风险与房地产开发不可逆性和地理位置固定性紧密相关,由于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和政策相差悬殊,各地房地产影响因素种类和个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使得所以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政策环境对房地产投资决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开发时机风险

房地产兴衰受经济环境、政治形式、政策导向、人口增减状况、收入水平升降以及消费心理变化等风险因素。而房地产开发周期较长,期间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变化对房地产开发的结果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

2、房地产项目土地获取阶段的风险

(1)土地购买风险

土地获得的方式有协议让出和招拍挂两种方式。前者的风险来源于开发企业和原房产所有者的谈判过程, 后者的风险来自于成本高利润低,如果对市场走势判断有偏差,就会导致项目亏损,因此它的风险主要来自与对未来市场判断能力。

(2)筹资风险

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 大部分依靠筹资方式开发建设,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特点。筹资风险来自于因使用借贷资金而导致的自有资金回报盈利的不确定性。当投资中借贷比例越高时,筹资风险也越高。

3、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

(1)承包合同风险。合同风险有两类,一类是由于合同条款不完善,叙述不严谨;第二类是由于合同条款规定而引起的风险在合同双方间的不同分配,即纯合同风险。

(2)自然条件风险。开发区域自然条件如地形地势、环境气候等对施工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胁。尤其实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工程实施期间可能碰到的恶劣气候等因素给开发商带来的威胁。

(3) 工期拖延风险。房地产开发建设阶段每个环节的时间损失,都会使工期拖延。而工期延长,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状况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错过最佳租售时机。另一方面,工期延长会增加投入资金利息支出,增加管理费。

4、房地产销售阶段风险

(1)租售合同风险。房地产租售交易合同是对交易双方行为的明确规范,条文详尽、清楚。

(2)销售时机风险。房地产销售时机分预售、即时出售和滞后销售三种情况。每一种销售的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风险。

(3)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是指由于人们对自然失去控制或自然本身发生异常变化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的内容

1、房地产开发风险管理的流程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房地产开发商针对开发的不同阶段,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感知风险,对风险进行分析。感知风险,是开发商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寻找可能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分析风险,是在感知风险的基础上分析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为减少和预防风险的发生拟定方案。风险识别作为风险管理流程的第一步,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

(2)风险评估

房地产开发的风险评估是在对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分析项目存在的弱点、面临的威胁、可能发生风险的概率、以及风险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为减少投资失误和风险,需要编制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报告。在编制报告的过程中,通过搜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对开发项目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将风险按照高低程度排序,编制风险列表进行专题研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开发企业要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风险。

(3)风险监控

房地产开发的风险监控,是投资主体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自觉监视风险,根据情况变化进行风险管理策略的调整,主动对风险进行控制。风险监控是风险应对计划修正和提高的过程。随着开发项目的展开和深入,管理者要及时发现新出现的风险,关注由于时间变化引起风险发生的新变化,不断调整方案,重新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价,修订应对措施,从而保证风险管理达到预期目标。

2房地产开发风险应对措施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主动回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它是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管理者经过权衡风险带来的损失与冒险所获利益相比较,迫不得已中止开发项目,或者改变方案,从根本上消除风险隐患。风险回避虽然能避免重大损失,但同时也失去了投资获利的机会,是一种比较消极的防范手段。通常只是在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带来的影响太严重,没有其他办法的时候,才建议采用风险回避这种应对措施。

(2)风险控制

房地产开发的风险控制主要是指管理者主动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尽量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风险控制的手段有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两种类型。风险预防涉及现时成本与潜在损失的比较,当潜在损失远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成本的时候,就要果断采用预防风险的手段。风险控制是管理者为消除和减少风险隐患主动采取措施的一种积极办法,在运用时成本低、效益好,一般不会产生后遗症。建议在处理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时,要优先采用风险控制措施。

(3)风险转移

房地产开发的风险转移是指开发商通过某种有意识的安排,将企业不能承担的风险转移给另一方。与风险回避不同,风险转移是将责任或者风险转嫁给别的单位承担,风险回避是放弃项目开发;风险转移与风险控制也有不同,风险转移是将风险直接转移出去,风险控制是自身调节风险因素。开发企业通过转移风险得到保障,是目前普遍应用的一种有效手段,比如保险合同就是经常运用的方式。开发商可以根据所开发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形式转移风险。

(4)风险自留

指开发商自己承担风险带来的损失。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对于那些无法回避、难以控制的风险,在不影响整体利益的前提下,或者如果冒险能够带来巨大利益,可以考虑风险自留。风险自留分为有意识的风险自留和无意识的风险自留。有意识的风险自留是管理者的主动风险自留,是经过权衡比较,认为企业能够承受预测到的风险带来的损失,主动去承担未来的风险,具体措施有自我保险、专属保险等。无意识的风险自留是开发商对损失的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损失估计不足而暴露于风险中,是被动的风险自留,需要通过风险应急准备金来应对。

(5)风险利用

风险利用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对风险的价值进行利用而获利的行为。一般是开发商利用现实存在的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技术化险为利。比如在经济危机时期,楼市滞销,地产价格大跌,但是开发企业反而在此时大量拿地开发,等到经济形势好转时获利丰厚。风险利用要求管理者有敏锐的观察力,具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应变能力。

结束语

宏观经济走势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可谓是风疾雨骤、动人心魄,不期而至的经济寒潮令中国的股市、房市携手步入“冰河期”。另一方面,房价的飞速上涨,已经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商品房空置率增加,投资比例过大,业外巨头纷纷抢滩房地产导致的竞争加剧,而居民的购房行为又趋于理性,持币观望造成一些城市房地产有价无市的情形已经凸现。所有这些最终导致房地产项目难以销售变现,因此,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规避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黄维华.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河海大学 2006

篇(6)

一、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业风险的特征

不确定性。风险事件到底发不发生,何时何地发生,辐射范围多大,造成多大的损等这些都是不确定的,所以管理者很难准确预料并正确作出决策。

可测性。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似乎人们拿它没辙,但其实风险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根据管理学中风险概率理论对特定时段内部分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的严重性可以作出初步估计和判断。再通过统计数据的定量定性分析和环境因素的考虑,可为使风险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综合性。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行业是一个系统且综合性的行业,辐射范围包括企业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从内到外每个因素都相互连接相互制约,因此房地产开发经营中财务方面和其他过程也风险不断。

损失性。担心风险主要是因为风险会带来或大或小的损失。这种损失有由于管理者对市场和经济的趋势把握不当而决策失误导致,也有可能由财务部门无能力防止所致或无法预计造成。所以利益损失是房地产行业的常事。

二、影响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的因素

开发经营活动本身和其周围环境的复杂性、人们对风险认识的滞后性及财务管理可以防范控制能力的局限性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有高风险的本质原因。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房地产市场发展不充分的风险。一个发展成熟的房地产市场应该具有信息充分,商品同质,交易双方数量众多(不会出现垄断局面),厂商买主自由出入等特点。但将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与之相比较则相差甚远,所以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房产开发与经营存在较大风险。

高投入的风险。房地产开发商一旦决定投资就意味着要进行巨额投资,而款项则要只能又借贷、预售楼盘等融资方法来筹集,进行边投资边开发。所以,房地产开发商通常面临着能否按时间筹集资金来使工程如期完成的风险。这便意味着房地产投资规模越大,投资者承担的风险越大。

位置固定的风险。房地产位置是固定的,这也就是开发和经营的难度以及复杂度大大增强。由于地段不同,城市市郊边缘地区的价值必然低于商业中心的房地产价值。,甚至即使在同一片小区、同一幢单元楼,也会由于朝向、楼层、面积不同等问题而存在卖家或租金不同。

三、房地产开发经营风险的防范对策

提高投资商开发经营风险防范意识。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房地产开发商应该从市场、竞争、品牌、管理、质量、营销、机遇以及人才等方面出发,树立防范各方面经营风险的意识,积极主动地探研究可科学合理规避免或减少风险的方法来减小损失。所以,有防范风险的意识是减小危害的首要步骤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确定风险防范管理的目标。这个风险防范管理是专门针对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这个目标要求管理者对企业客观面临的风险由一定认识,对处理风险控制风险并揭晓风险带来的损失到最小有相应的能力。首先要从源头出发,为了减小风险,就要减少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就需要尽量避免遭遇危害大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同时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可以让自己控制的因素上。其次,要减少风险事故。发生风险事故就会造成风险损失,为了减小风险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损失,就需要想尽办法减小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未雨绸缪。第三,减少风险损失。一旦风险事故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就要采用高效的措施和对策尽量减小其带来的损失。在现实事件中在风险未发生时就应该做好发生之后如何防范减小损失的考虑,不致使损失扩大。建立风险预警体系。风险预警,是企业针对所面临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评价、预测和推断,依据风险发生进度事先发出预警,提醒企业管理者警惕风险,并开始采用办法来防范风险。建立开发企业的预警体系,要求尽可能反映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当前状况,针对国情对症下药来建立有效的系统结构和子系统。第一步就是要构建基础信息系统,它由两块组成:一个是与房地产产业的相关信息网,另一个是国内房地产行业信息网。第二步就是让一些信息与预警系统中的信息产生联系,在风险发生时提前通过信息网中的连接信息来分析决定是否预警和预警程度,提醒房地产商提前防范,加以警惕,以减小风险带来损失的程度。

完善风险管理系统。第一,回避风险措施,这是掌控风险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它能够解除某种风险可能带来的所有损失。第二,分散风险措施,这是一种组合投资的方式。比如企业为了分散企业风险可以涉及各个产业领域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同一种产品也可以针对多个细分市场,再根据各个细分市场的不同特性应用不同的营销策略。第三,分摊风险策略,当几个企业进行强强联合时,从而形成优势互补。当然联合的各个企业要各有所长,这样才能在发生风险的时候分摊,来达到风险承担变小,利益均摊的效果。第四,转移风险措施,改变风险承担的载体来防范风险。

营造好的外部的环境。这需要政府和民众两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首先,政府在对待房地产业上,要实行调控“软着陆”,如果调控力度过大会使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产业形成大幅上下波动,严重会导致恶性循环。在调整过程中要依据产业的发展情况,将实施适度扩张与适度紧缩相结合,在实施结构调整之前先保证能够控制总量。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三者不可缺一,要相结合,构建房地产业完善的宏观调控机制,加强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能力,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产生更有效的作用。其次,在立法方面应该出台房地产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在执行这些法律文件的同时,要禁止其他超越土地法规的行政干预。同时也要增强普法宣传,增强民众知法守法的意识。规范房产市场自由行为,严格规定买卖、抵押和租赁等于房地产相关的经济行为。此外还要通过法律法规来打击房地产交易市场中的违法行为,同时加强价格管理,防止太高的商品房价出现,给房地产市场发展营造一个合理公平的环境。

篇(7)

煤炭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方式与举措

篇(8)

一、打折优惠

打折优惠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最为普遍的一种营销策略。在促销不见成效情况下,“降价”自然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突围的主要方法。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打折促销活动:“成本价开盘,本周认筹额外8.5折,送1500元/平方米豪装”、“精装公寓项目,一次性付款享受9.3折、按揭贷款享受9.4折”、“交5000元抵3万元,周末还有特价房”等。上述这些促销方式,实际上就是价格直降,最大限度地让利给购房人,却赢得了买房人的认可,对资金的快速回笼起到了良好效果。

二、垫付首付

在楼市低迷的时候,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打出了“首付分期付款”、“一成首付”的方式促销。无论是“一成首付”还是“首付分期”,都是为了吸引顾客,加速回笼资金的促销手段。房地产开发企业为购房者垫付首付,为其提供一笔半年至一年期的“免息”房贷,以一般住宅市价120万元~150万元/套计算,垫款首付款约为40万元~50万元,期限为2个月~1年,购房者约可省1万元~2万元贷款利息。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的无论是期房还是现房,预收资金时都具备纳税义务,均应该按规定缴纳营业税以及预缴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三、买房送礼

在制定“买房送礼”类营销策略时,应关注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问题:

1.企业在活动答谢以及业务宣传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如在开盘活动时向所有前来的客户赠送的小礼品,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企业愿意承担这部分的个人所得税,就不需要向客户收缴,但是这部分承担的个人所得税不得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2.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赠品,如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买一送一”的促销手段,所赠送的自产开发产品(如买房送车库)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如果是赠送的旅游项目,如欧洲10日游等,就需要按照“偶然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如果是赠送的空调、洗衣机或者是小汽车等实物就不是简单的个人所得税的问题了,这还会涉及到企业的“兼营业务”需要缴纳增值税及相关的附加税费,同时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购房补贴

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针对非普通住宅产品给予契税补贴,如针对别墅、面积超过144平方米以上的商品房等,给予高于普通住宅部分的契税补贴;有些房地产开发企业针对购买人不同时间段的物业管理费补贴,如购房免3年物业管理费等。对这类营销策略,不如采取直接的折扣销售策略来得简单和实惠,不仅客户缴纳契税的纳税基数降低,而且,企业承担的应由个人缴纳的契税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且,需承担按照“偶然所得”计算的个人所得税。

五、售后回购

在商业地产以及车库的销售过程中,一些房地产企业为了吸引客户,承诺客户购买后一段时间内,客户可以要求房地产企业按照约定的价格回购其销售的产品。这种营销策略,虽然其合同或协议的内容千差万别,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种情形:一是销售方没有回购的选择权,且回购价格确定;二是卖方有回购选择权;三是买方有要求卖方回购的选择权。一般来说,第一种情形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与报酬并未真正转移给购买方,房地产开发企业仍对售出商品实施控制,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条件,不能作为销售业务来处理,仅能作为融资业务进行处理。后两种情形,则应具体分析每项交易的实质,根据行使选择权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与否,确定是否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如果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企业和客户就商业或者车库签订或者办理了产权过户手续,尽管企业与客户签有回购协议,但是,根据税法规定,企业仍然需要分别按照销售和购进不动产两项业务处理,这样企业就会承担两次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及其附加税费、所得税、印花税等。如果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虽将商铺卖给了客户,双方签订了合同但尚未签证、办理相关产权过户手续,就可以视为一种融资业务,可以通过变更合同或者协议的方式解决。

六、售后返租

售后返租是一种特殊销售方式,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商品房给客户的同时,与客户签订该房的租赁合同。在售后返租方式下,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客户之间,房地产开发企业同时是承租人,客户同时是出租人;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入驻商户之间,房地产开发企业又是出租人,商户则是承租人。简单地说,就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其开发的商铺、商品房、酒店、度假村等物业划分成小面积出售给购买者。随后与客户签订返租合同,让客户将物业返租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由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固定利率包租。

篇(9)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65-02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筹资可能产生的风险

1.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降低了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使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2.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规定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流动性的强弱。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甚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

3.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资本结构不合理,资金周转慢,当债务到期时,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引起财务风险。企业的融资方式、融资金额、融资期限等都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以及未来的财务风险与破产风险。

4.筹资方式选择不当。投资必须要有资金,筹资是企业投资经营的起点,负债筹资又是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利用负债筹资一般是要付出代价的。在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由于缺乏市场调查与科学论证,盲目进行投资,结果使大量固定资产闲置、产品积压过多,资金不能及时盘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要想尽快把产品销售出去,在没有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若盲目赊销,就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甚至形成坏账;加之一些企业监督制度不严格,在资产造成损失时缺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使大量资产流失。以上原因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长此下去则会造成企业破产清算,剩余财产难以支付债务。目前在中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筹资风险的防范策略

1.提高警惕,强化风险意识。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筹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作为企业领导则应加强科学决策,及时对负债筹资风险进行预测,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支付危机;在企业面临负债筹资风险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利用延期付款、降低利率、债务重组、动员债权人将企业部分债务转作投资等形式,适时与债权人进行协商,给企业持续经营创造条件,避免因债权人采取不当措施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防范负债筹资风险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统筹协调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建立财务预替机制,用系统的、动态的方法随时监控企业负债筹资风险,力争做到高收益、低风险。

2.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所谓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一个企业只有股权资本而没有负债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是资金成本较高,收益也不能最大化。反之,如果没有股权资本,企业也不可能接收到负债性资本。如果负债资本多,企业的资金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风险却加大了。因此,应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在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3.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组合方式。筹措长期资本,成本较大、弹性小、风险小,而短期资本则与之相反。因此,企业在安排长、短期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4.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风险预警系统,是指为防止企业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建立的报警系统,它是企业对可能发挤勺风险和危机,进行事先预测和防范的一种战略管理手段。企业风险预警系统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工具,其灵敏度越高,就能越早地发现问题并告知企业经营著,就越能有效地防范与解决问题,规避风险。具体来讲,可对涉及筹资活动的重要指标(例如资本成本率、资产负债率等)进行分析,并利用这些变量进行筹资风险分类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筹资风险预警模型以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信息管理、健全筹资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建立筹资风险预警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工作,充分发挥该系统在风险识别与管理控制上的重要作用。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

5.加强筹资决策的科学化。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筹资决策机制可以提高筹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降低决策风险。一方面要规范筹资方式和程序,做好筹资决策可行性研究,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扭行决策,防止因筹资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在筹资决策中不仅要考虑筹资机会和风险、企业发展目标和阶段、现有资本结构及经营管理状况,还必须考虑财务匹配因素。即在企业经营或投资项目所需资金量相匹配的前提下安排筹资,防止过度筹资或筹资不足,从而保证公司资金的良性循环,使公司业务成长得到稳健财务的支持,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6.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加强经营管理水平。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完善资金管理体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水平,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完善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使楼房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不断提高楼房周转速度;深入调查了解客户的资信等级,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严格企业收款责任制,积极催收货款,加速应收账款的周转,减少和控制坏账损失的发生;采用商业信用的形式,合理利用客户的资金,努力降低负债筹资成本;掌握财务分析方法,结合企业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资金使用计划,利用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 :会计;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一、会计工作中的法律风险概述

(一)行政法律风险

行政法律风险是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所承担的主要法律责任风险,行政责任是会计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国家颁布的《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围绕会计凭证的取得、审核和信息录入等过程规定了会计从业人员应当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两种,针对会计人员的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吊销会计资格证等方式,《会计法》中还明确了如降级、撤职、开除等具体的行政处罚手段。

(二)刑事法律风险

刑事法律风险是对于会计人员而言最为严重的法律风险,针对情节严重的违反会计法律法规行为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在《刑法》中规定了一系列有关会计违法犯罪活动的定义,如虚报注册资本罪,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罪,偷税漏税罪,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抽逃出资罪等。会计人员应具有职业素养,深刻了解专业知识,对经济业务中涉及到的刑事法律风险要有充分的认识,不主动犯罪,同时也要避免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或个人过失而遭受无妄之灾。

(三)民事法律风险

民事法律风险主要是针对企业而言,在经济活动中,各企业经济主体相互交往,难免发生利益碰撞纠葛的情况,而这些局面的规避和处理通常都要依靠会计人员。会计应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充分考虑经济活动中涉及到的民事法律风险,规范会计业务工作,注重保留各种相关会计凭证,才能为诉讼活动提供法律证据,避免不必要的民事法律风险。

二、当前会计工作存在法律原因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出现法律风险的间接原因

1.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核算不规范。许多企业仍存在不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手续滞后,已发生的会计业务和经济活动迟迟得不到核算;二是原始凭证不规范不符合要求;三是帐证不符、帐帐不符、账表不符、账实不符,记账凭证与下附原始凭证不相符合,账簿记录和报表数据不吻合,总账与明细不相闭合;四是技术差错多,随意涂改、挖补账目数字,不按照会计规则进行记账和修正错误。

2.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也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信息不对称,导致会计信息丧失“真实性”特征。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大多数会计人员不会主动造假,但并不能排除个别人员受到物质私利的诱惑,丧失职业操守和原则,违反法律法规刻意隐瞒真实财务情况,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3.内部责任弱化、会计监督不力。利益至上的思路使得会计监督无论是在控制程序、环境还是在委托风险以及信息沟通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内部监督责任的弱化主要体现在:一是原始凭证混乱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监督困难;二是虚构经济活动;三是领导带头,利用自身权利唆使会计人员进行违法活动,使会计监督失效;四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严格规范的内部监督制度,权责不分明。

(二)出现法律问题的直接原因

1.我国正处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转型对企业造成的冲击多种多样,企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有待加强和修正,针对一些问题还存在法律滞后的情况。一些企业,尤其是某些中小私营企业自身会计工作存在许多问题,规范化意识滞后,甚至还有些私营老板为了攫取更多利益罔顾法律法规,指使会计人员帮忙偷税漏税,伪造会计凭证账簿,肆意篡改财务报告,这对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合法化造成了严重阻碍。另外,私营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还存在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普遍文化水平程度偏低,业务水平不达标的问题,有许多是半路出家的非专业人员,缺乏会计工作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这使得他们在开展工作时很难达到规避法律风险的要求。2.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由于会计工作本身所面对的是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一是经济业务复杂多变、难以精确测量;二是外部环境变化或者政策影响导致会计系统输出具有不确定性;三是会计计量和核算本身存在着模糊性;四是有关会计假设、分析、评价方法的不同引起的不确定性。

三、会计工作法律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会计人员应对职业活动中涉及的行政、民事、刑事法律风险有充分明确的认识,要深入了解与自身工作相关的各项法律和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善于运用专业知识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为自己为企业规避各类存在的风险,要妥善保管好会计凭证等相关证据以防有呈堂证供的需要。

(二)提高业务水平,降低技术风险

会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点马虎大意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风险后果。会计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减少在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由于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偏差或疏忽大意导致的技术风险。

(三)健全会计监督体制

要完善当前仍存在矛盾和漏洞的会计监督体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监管办法,要遵循法律监督、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三项原则,从强化外部监督内部控制的方面入手,加强财务监督制度的建设,使监管体制实现现代化、真实有效化,以保障企业能朝着多元化、法制化、实效化地正常运营。同时还应着重注意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约束,避免出现会计人员受负责人胁迫,被迫做出作假账、偷税漏税行为的情况,赋予会计工作应有的独立性。

(四)完善风险控制系统,健全保险机制

要针对各项存在的风险,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报告系统,全面防范企业经营风险,降低和减轻会计行业受到的压力和冲击,分摊法律风险。要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通过及时的确认和沟通,使企业各阶层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风险评估,并做出恰当的防御反应。还要注意对风险应对体系的控制,确保管理阶层选择的风险防御措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另外,可成立针对会计方面的保险基金,分担法律责任,为会计人员提供职业保障。

会计人员自身应对现状有清醒认识,注重加强专业素养,提升业务水平,有应对风险的合法手段措施;企业应配合会计人员,制定有效的财务监管制度,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健全保险体系,分摊会计人员面临的风险。

篇(11)

【中图分类号】R44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306-01

输血是一种必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但是在输血的整个过程中,任一环节发生意外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耳朵危险,特别是对于病毒性输血传染性疾病而言[1]。为了有效的控制由输血引起的血源传染性疾病,改善输血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血液检测,以排除病毒阳性血液[2]。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集的346份血液样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病毒阳性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控制输血风险残余度提供可靠地数据。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9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集的成品血液样本346份,每周一次对库存的成平血样进行随机选取,每次20~40份不等,共计346份。对检测结果中显示为HBsAg阴性的血样进行进行HBV标志物及HBV-DNA测定。

1.2 检测方法 使用ELISA法对HCV抗体、HIV抗体进行检测,相关试剂由美国ABBOTT公司提供;使用微粒子发光法对HBV五项指标进行检测,相关试剂由美国ABBOTT公司提供;采用深圳匹基生物工程公司提供的PCR试剂盒对HBV-DNA进行测定;全自动酶标仪由GRIFOLS公司提供,5700型荧光PCR仪由美国ABI公司提供。

1.3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X2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检验,P

2 结果

346份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HBsAg4.9%,抗HCV4.0%,抗HIV0,差异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目前,为了进一步的减少输血风险残余度,在采血、供血及输血等方面均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同时不断对献血者筛检方法进行改进,如进行血样的HCV抗体、HIV抗体检测,随后又增加了血样的初检和复检,不断对血样检测质量进行改进和提高。但是由于在技术、方法等等多方面的原因,仍不能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输血仍存在一定的风险[3]。

在本次研究中,HIV检测阳性率明显低于HCV及HBV检测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主要是由于相关规定要求,对HIV抗体筛检试剂的供应厂家进行了严格规定。另一方面,HCV抗体的再检测结果显示其阳性率为4.0%,,HBsAg的再检测结果显示其阳性率为4.9%,测定结果的不同说明检测试剂的质量存在差异,因此控制输血风险残余度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检测试剂的质量,选取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试剂。对于受血者来说,及时是低阴性率,也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在进行血液检测时必须使用高敏感度的试剂。在相关管理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质量,除了需要对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试剂进行开发推广外,需要建立血液检测试剂的严格评价系统,对血液检测试剂的准入制度要求严格遵守,因此合理科学的对血液检测试剂标准进行规范对于控制输血风险残余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100份HBsAg阴性的血液标准进行HBV-DNA检测,结果中有3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3.0%,其含量在106cp/mL以下,对此3份标本进行HBV其他四项标志物测定,其中有1例出现阳性反应,高于相关资料中每单位血传播HBV风险残余度,其原因主要是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相关,表明部分HBV感染者由于处于不同的感染期或处于窗口期,存在抗-HBs,其血清HBsAg检测结果为阴性,导致血循坏中的HBs含量低于测定下限。相关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漏检病毒阳性血样主要是因为患者正处于窗口期,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在本次研究中,HBV-DNA测定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均为弱阳性,主要是由于感染者正处于感染的不同时期,体内病毒的复制活动不太活跃,因此血液中的病毒含量较低,因此选取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对于控制输血风险残余度具有十分显著地意义。当前,核算扩增测定技术在输血领域中的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特异性、灵敏度均得到了高度肯定,因此应考虑在对血站对献血者进行筛检测更加广泛的应用PCR法。

综上所述,选取灵敏度强、特异性高的检测试剂和检测方法,是控制输血风险残余度的关键,同时需要对试剂质量评估标准进行规范,对相关试剂盒检测标准进行核准,同时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应不断将已经成熟的检测技术在实际检测中进行应用,对输血指征进行严格控制,以降低输血带来的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