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4-01-20 16:56:1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音乐教学策略及方法

篇(1)

一、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而音乐教育对创新精神的培养,的确有着其它学科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一)从人脑结构看,人脑的左半脑是语言脑,右半脑是艺术脑。人的形象思维、创意思维是靠右半脑实现的。音乐开发右脑,并促进左脑的发展。

(二)有很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音乐的熏陶与影响,从音乐中吸取欢乐和力量,从音乐中领略人生的真谛与体验,从音乐中受到启发或灵感。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到的”。中国的“地质之父”李四光不但放射着“科学之光”,而且闪耀着“艺术之光”,创作了中国第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追溯历史,孔子既是思想家又是音乐家;曹操、李白、李世民、李隆基,乃至、鲁迅、,都十分喜爱音乐。放眼世界,印度的泰戈尔亦精通音乐、擅长作曲,创作了无数优美的诗章,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三)从音乐的本质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的音乐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人的创造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情动力是整个系统中起着中间桥梁的重要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四)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音乐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要启发想象,唤起创新。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力。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更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听赏音乐,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2、提醒学生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感觉音乐。3、提倡独立性思维品质,鼓励他们在听赏过程中独立地感觉音乐带来的震撼,让他们拥有创造的灵感。音乐结束后,让同学们讲出自己的所思所感,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二)要打破盲从,促进创新。在课上,我故意安排错误的讲解和示范,在课前告诉学生:“老师在讲解音乐作品,音乐知识时,在示范演唱和演奏时都故意安排了一些错误,看谁发现的错误多。” 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只要建立起这样的激励机制,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由“被动接受”型转为“主动探究”型,长此以往学生的求异思维将会逐渐养成。

(三)要树立自信,肯定创新。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才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许。但在创作时,他们又都觉得音乐艺术是那样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这就大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尝试成功的滋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描述,可能会出现扩大,缩小,重组,甚至变形的现象。对此,教师要有求新求异的观念,支持学生的奇异思维,赞成他们的“不标准”答案。可设定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同学们进行论证和反驳。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我们就投他一票,支持他。这样,在有知不觉中,学生的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得以展,对音乐的理解了进一步加深了。

篇(2)

高中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

程中有一定的难度,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的音乐鉴赏教学中采用了众多的教学方法,例如,欣赏法、引导法、联想法、体验法、讲授法、比较法、举例法、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辨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探究合作法。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

策略,才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

能力。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鉴赏这门课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及情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欣赏能力。通过教师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背景,理解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掌握音乐的基本规律,增加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就可以提高学生利用音乐传递情感的能力,利用音乐知识制作出更多受人们欢

迎的作品,感染人们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策略

高中的音乐鉴赏教学,主要是了解民族歌曲的特点及体裁,中国曲艺及戏曲曲种的辨别,中外乐器及乐器作品的欣赏,现代通俗民曲鉴赏,中外流行音乐的鉴赏等,教师通过在音乐鉴赏的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鉴赏音乐,利用音乐传达自己的情感,制作更多的音乐作品让人们欣赏。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发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例如,在鉴赏《孟姜女哭长城》这首歌的时候,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孟姜女哭长城的电影,伴随着孟姜女哭长城的音乐,学生一边看着幻灯片上生动的画面,一边听着凄凉的歌词“今夕把亡夫来祭奠,满腔悲愤怨苍天,你不该容忍暴君,逞霸道,害得俺恩爱夫妻,难团圆哎呀……”,学生感受到这首歌蕴含的凄凉和悲痛的情感。通过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教学策略,体现了更好的鉴赏音乐的特征,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学生会通过这首歌的音调、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体裁,理解声乐中体现的意境包含怎样的感情,展现当时社会背景下怎样的生活方式,使学生了解时代的背景,学习更多的知识,并有效地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水平。

2.利用比较法进行鉴赏对比

在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中,合理利用比较的教学方法,将所学习的歌曲或曲调进行对比,使学生增长鉴赏音乐的能力。例如,在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对歌曲《幸福歌》和歌曲《脚夫调》进行鉴赏比较,从对比中发现音乐的结构、体裁和基本要素的不同,学生在比较中,明显发现了这两首曲调的节奏不同、乐器不同、速度不同等音乐的知识内涵。教师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比较和分析的策略,学习音乐的基本常识,使学生深深地感悟到音乐中不仅能赞扬、歌颂人和事物,体现人的喜怒哀乐,也是一种交流与表达的特殊语言工具,激发学生鉴赏音乐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鉴赏音乐的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利用音乐的音符过得更加丰富多彩。

3.利用体验法使学生进行实践

在高中的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体验教学法使学生亲

身实践,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例如,在鉴赏《滚核桃》这首歌曲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鉴赏这首歌曲的特征,通过要求学生进行亲身实践,教师分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小鼓,并要求学生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实际操作(拍打),学生通过自己激昂的敲打过程,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基本特征。学生通过在体验教学中进行对应的实践,有效地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高了个人素质及个人修养,并对音乐鉴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利用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合理地运用到适当的位置上,展现了学生的个人才华,并在活动或是演出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中,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努力,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利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不同的乐曲的特点不同,带给别人的情感不同,利用体验教学法使学生经过亲身体验,更好地寻找鉴赏音乐的方法,并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乐的感染,让学生联想到更多的意境,在

提高鉴赏音乐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运用音乐知识更好

地生活。

篇(3)

所谓复调音乐,就是指多声部音乐,其各个声部都具有独立的旋律意义,在运动中这些声部通过某种方式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织体形式。复调音乐的规则较为严谨、技法多样,同时具有缜密的逻辑关系,审美标准较为独特。作为重要的钢琴学习形式,复调音乐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笔者将对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的风格要点以及教学策略等进行相关探讨。

1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风格及要点

与其他的复调作品不同,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风格独特。首先,从速度方面来说,巴赫的复调作品大都形成于18世纪,而这个时期节奏相对缓慢,因此复调作品弹奏的平均律也是十分缓慢的。其次,从节奏方面来说,巴赫复调作品的节奏平稳而谨慎,隶属于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从开始到结束,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都基本处于同一个节奏之内。再次,从触键方面来说,钢琴作品具有很多不同的触键方法。在巴赫复调作品中快速的乐曲中,大都使用的是手指断奏或者一些非连奏法,从而来模范击弦古钢琴的清脆效果。而在那些抒情性的、节奏较为缓慢的乐曲中,则要尽量保持手腕的平稳,将力量从肩部缓送到指尖,保持音与音的均匀连接,从而营造出古朴典雅的音乐效果。第四,从线条方面来说,巴赫复调音乐作品的演奏要保证线条的自然流动。第五,从踏板方面来说,巴赫的音乐作品严格控制踏板的数量。因为过多使用踏板会导致声音含糊不清,而使用得过少则会显得声音比较空洞。总之, 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风格独特。

2 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教学策略

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在钢琴教育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因此,各个学校都十分重视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教育及学习。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当前的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教学策略有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下面,笔者将对钢琴复调作品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2.1 深入了解复调音乐作品

要提高巴赫复调作品的教学实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深入了解巴赫的复调作品。作为复调音乐创作最重要的代表,巴赫生活于巴洛克时期,也是复调音乐向主题音乐转型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其生活的年代,巴赫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尊重。在复调音乐作品逐渐被人们认可之后,巴赫的优秀作品才得以被发现。巴赫的复调作品大都是自己情感的抒发,是对音乐的继承与创新,并不涉及任何的功名利禄。在巴赫复调钢琴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学生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深入分析巴赫作品创作的原因及意图,把握巴赫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学习效果,充分发挥钢琴作品的积极意义。

2.2 把握复调作品的风格

把握风格特征是音乐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巴赫复调音乐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努力把握作品的风格,并严格遵循其基本风格进行演奏,从而充分发挥原作品的审美效果。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诞生于18世纪,主要针对的是古钢琴和羽管键琴。而现在大家所弹奏的巴赫作品大都是从这两种琴演变过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必须重视这个方面。

2.3 重视主题的突出性

纵观巴赫所有的复调音乐作品,其中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主题较为突出、声部比较均衡。当然,这也是所有作曲家复调音乐作品的共同特征。在不同的音乐段落中,复调作品的主题呈现方式会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去体会音乐作品主题的突出性,从而更好地演绎作品。除了要突出主题之外,还要注意各个声部的均衡,从而让演奏更具有表现力与美感。

从另一方面来说,复调音乐作品的歌唱性和旋律性对于作品演奏的成功与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会影响作品的吸引力。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过于重视主题的突出和声部的均衡,而忽视了音乐本身的旋律性与歌唱性等,使得音乐很难调动听众的兴趣及共鸣。因此,巴赫复调音乐作品的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旋律的流畅线条及歌唱性等。

2.4 选择合适的乐谱版本

在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作品大都是由作曲家本人进行音乐作品的演奏,他们对音乐作品理解得十分透彻。而音乐作品的乐谱上也只有音符,缺少标准音乐的术语。随着钢琴音乐的不断发展,当代社会人们开始关注复调音乐作品,从而引起复调音乐作品的出版与演奏。同时,根据现有的相关资料,巴赫复调音乐作品也拥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因此,在钢琴复调作品的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必须要选择合适的乐谱版本,从而提高消息的效果。

总而言之,巴赫钢琴复调音乐作品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者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制定正确的教育教学计划,从而帮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本功。而学生也要按照教师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3 总结

巴赫的复调音乐作品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后续钢琴教育工作的开展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当然,相比其他的作品而言,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的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必须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深入了解复调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巴赫的作品。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指导训练,让学生掌握作品的精髓,从而提高钢琴教学的效果,这对于后续复调音乐作品的学习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一、引言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包括音乐院校在内的很多高校的招生规模越来越大,这也为更多的艺术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扩大招生的同时对音乐类院校公共课程教学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公共英语的教学效果,在音乐院校中这一课题引起广泛的重视,也是音乐院校的公共英语课堂建设的一个难点。

二、当今音乐院校的公共英语课堂的现状

1.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兴趣。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语言科学,需要长久的坚持,循序渐进才能学有所成。然而,大多数的音乐类艺术生只重视自己专业课的成绩,他们普遍认为英语在未来职业生涯中没有太多关联,也不起太大作用,不需要花费时间去学习。对英语课程不够重视,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英语学习,这就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度,种种的原因导致了音乐院校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度不高,导致英语成绩不理想,学生们逐渐地对于英语产生更大的抵触心理,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英语基本功相对薄弱。由于很多学生在进入音乐院校之前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之中,分给文化课的复习时间少之又少,且一些音乐院校文化课的录取分数较低,因此,大部分学生入校时英语基础跟其他院校的学生比较起来更显薄弱,加之入校后对公共英语课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英语基础很难有明显的提高。

3.对英语学习存有畏惧心理,缺乏自信。多数音乐院校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还是存有一种畏难情绪。这不仅是音乐类院校,在几乎所有的院校中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由于害怕犯错导致不敢在课堂上用英语回答问题,不敢用英语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加之上述提到的音乐院校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普遍比较低,且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方面基础比较薄弱,使得他们更加不愿意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缺乏自信,产生抵触和恐惧心理,甚至已经放弃对于英语学习,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状。

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在音乐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音乐院校英语教学活动开展的难度,也制约了音乐院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如何改变音乐院校现今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这已经成为音乐院校的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提高音乐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策略

1.广泛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在音乐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将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教学模式的结合。大部分的音乐院校的学生们感情丰富,充满热情,擅长形象思维。因此,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加入一些视听效果强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广泛使用。通过这种视觉效果比较好的设备对英语学习中的一些单词以及语法等进行理解以及讲授,对于一些理论性强,或是抽象难懂的知识点,又或是文章相关背景知识的拓展,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使得英语教学内容得以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展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能够更加容易的被音乐类院校的学生所接受,并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避免了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学生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效率。

2.打破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在公共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音乐院校学生的具体专业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音乐院校的很多专业都与英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说声乐、管弦等表演专业的学生在苦练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都要学习《西安音乐史》、《艺术概论》等理论性知识,其中就西方音乐方面的专业术语多以英语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针对音乐院校学生这一显著特点,在公共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加入音乐相关的英语词汇及知识的学习,在英语视听课选择播放音乐类的英文影片或音乐片段,将音乐和英语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积极性,消除他们心里对英语学习的畏惧感,还能活跃英语课堂气氛,最终达到提高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3.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否认,一些音乐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依然服务于应试教育,学生们所学的课本知识和社会实践脱节严重,实用性不强,对他们日后的职业生涯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或课外加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相关训练,多开展英语类的主题实践活动,这样能够也体现英语学习所具有的时效性。

四、结语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299-02

所谓的音乐编创教学便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发自身的大脑思维,在教学中寻找着与音乐的共鸣,在共鸣中产生灵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音乐创编需要学生有着开阔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在新课改中将音乐编创列为了音乐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这是一种让教师将课堂交给学生的体现,旨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创造音乐的同时发展自身音乐个性,同时也通过创造音乐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对音乐的兴趣。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创造能力[1],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创编。

1.普及乐理 为创造音乐奠基础

学生想要进行音乐编创,第一要素是学生应有着良好的音乐基础,学生在进行音乐编创时,每写一句曲子都需要音乐理论作为依据。学生也只有知道了每一个音调的高低,低音高音分别代表的情感以及音调之间的不同组合将会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效果等理论知识,学生在进行音乐编创时才能根据自己所写歌曲的曲风进行适当的曲调组合。例如学生想表达的是一种高兴的情绪,但用的曲调是低沉冗长的音调,便会造成曲调与歌词情绪不符的情况,会让听众觉得很怪异,不知这首歌表达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故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最先教学生进行识谱练习,为后期的音乐创编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创设情境 为编创音乐找灵感

学生在进行音乐编创时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便是灵感,灵感相对与音乐基础是一个相对缥缈的事物,学生看不见也摸不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便会在脑海中涌现出灵感。而教师在进行音乐编创教学时,通过创设预设的不同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产生灵感,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的不同感情,以一种审美的眼光去看待情境中的每一种事物,通过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情境中的每一个角落,也许在一个不经意间便找到了音乐创造的灵感[2]。学生进行音乐编创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学生在情境中对事物进行分析时,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进行音乐编创提供了一个"辅助技能"。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朵花由节花苞,然后慢慢开放,然后慢慢枯萎,最后接出果实的视频给学生看。对于这一个过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会有不同的感受,最后写出的歌曲也会是不同的风格。有些学生看到的是一个花苞出现时对世界的期待,有些是看到花开时的绚丽,有些看到花枯萎的忧伤,有些看到结果的喜悦,有些看到花期的短暂等,每一种同学都有着自己的一种思想。教师通过一个情境更加容易让学生在情境中找到对音乐的灵感,创造出不同的音乐。

3.欣赏歌曲 为编创音乐列例子

学生在进行音乐创编前期可能对曲调以及歌词的创造感觉到无从下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其他歌曲进行赏析,分析其他歌手创造曲调以及歌词时运用的技巧以及对不同曲调的组合方式,然后对一些学生自己认为好的曲调进行一些模仿创造[3]。让学生先通过借鉴别人的曲调先要求在模仿中创造,然后在脱离别人的创造模式,在不断的模仿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歌曲风格,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培育个性 为编创自己的音乐施教

在音乐创编时每一个学生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故教师在进行音乐创编教学时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在课堂中限制学生的思想,对于学生的一些奇思异想也别一棒子打死,要鼓励学生对音乐的不同的理解、想法。在教学课堂上,把课堂交给学生,对学生只进行一些基本知识的讲解,然后帮助学生对音乐进行理解,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也是有着不同的理解,故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大胆的进行创作,对学生创作出的作品给予肯定,树立不断创作信心、恒心。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音乐创编教学时最先应该培养的便是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在创编音乐时能创造出曲调以及歌词,并且应该加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只有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在进行创编时才能找到正确的理论依据。当然除了以上列举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时还能运用很多其他的教学策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学生教学策略,并且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方法,只要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便可。

参考文献:

篇(6)

课前反思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的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材料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的设计、教学方案的编制等进行反思。这些反思行为,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和确定是非常必要的。

如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是否体现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即按音乐课程标准的三个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进行叙写,从而体现了三者的有机整合;是否体现了音乐课的教学特色,即要求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方式来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理解音乐、创造音乐;是否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具体性,行为动词(如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等)的使用是否贴切,隐性目标是否显性化;是否将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发展、思想方法的渗透、知识产生过程的体验与客观目标具体化。

又如对教学方案编写的反思:知识的展示顺序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教与学的方式选择是否恰当、有效,教学活动的安排、采用的媒体是否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等,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对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进行反思。如自己所持有的教学观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设计,是以哪种教育教学理论作为基础等等。

二、 课中反思有利于及时调适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课中的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能否根据教学情况及时反馈,灵活有效地监控、调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参与、交往达成状态进行反思。这有利于及时调适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反思学生的参与状态,首先要看学生参与的广度,学生是否都在参与,是否参与了教学各环节;其次要看学生参与的深度,学生是被动应付参与还是主动参与,是否让每个学生都做到了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动情,使其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此外,教师应反思自己是否创设了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否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态开放,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释放。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就要对学生的达成状态进行反思。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每个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的发展。对于教学方法,应反思采用的方法是否符合学情,学生是否适应。在设计音乐创编活动应用领域,要反思如何培养学生的创编意识和创造能力等等。

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应加强对生成性教学的反思。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1.“师教生学”向“师生互学”转变;2.“传授知识”向“促进学习”转变;3.“教案剧”向“创造剧”转变。

篇(7)

音乐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内容入手,选取合理的、生活化的音乐教学素材,并充分运用电脑音乐软件等教学系统,构建新型的科技化的音乐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锻炼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教学中,采用生动化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和感受音乐,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理解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学习音乐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音乐课为学生带来全身心的享受。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过于简单,学生缺乏自主动脑思考的过程,没有做到从内心深处去欣赏和感受音乐。而音乐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学生需要不断发展自身的潜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因此,音乐教师应该找到音乐教学的突破口,一方面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关注和欣赏一些著名音乐曲目,激励学生不断学习和探究,才能逐步提升音乐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用优美的音乐来丰盈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让学生有良好的态度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应对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

二、高效实施音乐教学策略提高音乐课堂效率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古典音乐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和了解古典音乐。我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古典音乐作为一种特殊乐曲演奏形式,正逐渐被世人所接受。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采取一些积极的教学策略,多给学生讲解一些古典音乐理论知识。要让学生明白: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多以抒情乐为主,能营造一种人与人之间交谈式的亲切氛围,能表现出音乐最纯真和最自然的内涵。只有高效实施音乐教学策略,才能不断提高音乐课堂效率,才能提高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今后更高级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高效实施音乐教学策略的另一个重点是教师要注意发挥教学实际内容的作用,重视学生音乐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学会演唱或演奏技巧,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各声部的音准训练,加强对音色的辨别训练、弹唱训练或者视唱训练。当学生感受音乐魅力沉浸在音乐中时,或者通过学习掌握演唱演奏技巧提高音乐水平时,学生能抛开烦恼,让身心得到放松和调节,为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积蓄力量,从而全面提升学习效率。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保证音乐课堂质量

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是很强的,所以教师在教授好文化知识课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体、美等方面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发现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纠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拥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才能为学生步入更高一级的学府做准备,也为未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乐理课本包含许多音乐基础和音乐史知识,教师要利用好课本上的这些教学内容,并结合相关的音乐课外知识,给学生进行生动的讲解。教师要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发展历程和进化史,让学生对音乐充满向往,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视音乐基本内容的讲解,比如对音谱和音调等音乐基础元素进行详细介绍,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好的认知,从而逐步提高音乐素养。

篇(8)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孩子们的最爱。针对艺术教育中重技能和结果,轻情感和社会教育的现象,在幼儿园艺术集体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主性,充分重视幼儿的自由表现,通过建构适时的助推支架推动幼儿自主发展。

基于此种教育理念,在组织的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笔者自身而言,会遇到艺术技能传授与培养幼儿艺术感知力之间的矛盾,故而使用何种恰当的策略,怎样在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提高是非常具有挑战性及实践意义的。现今,幼儿园教育教学多以“儿童、全体、普通、开放”等原则为引领,教师在组织音乐活动时需要能从教育教学的理念直到细小的语言组织环节的提问都能摆脱单一维度的思考模式,全方位的考量音乐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因此,下列问题转变成了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中无法回避的,即:

“选择何种策略才能真正促使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

“何种方式能最大程度调动全体幼儿参与音乐活动?”

“歌唱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策略为何?”

上述问题的最佳解决途径不在于书本,而在于真正的日常教学实践。鉴于此,笔者以园级课题开展一年以来的素材加以整理和积累,并将实践中的点滴积累成文,从“教学目标――学习动机――组织策略――对象意识”等四个维度加以阐述,试探寻出在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明晰音乐活动的教学目标

在《纲要》以及《3-6岁儿童发展指南》的引领下,幼儿园教师在开展音乐时从以前的“为音乐而音乐”的教学目标,转变为“通过歌词培养幼儿音乐艺术的审美情趣”,音乐只是幼儿通过音乐艺术形式感知美、体验美的形式之一。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首先要明确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目标的教学活动,教学才能更顺利的进展,教师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也才能更好的针对幼儿表现中的问题进行引导。基于目标自身的活动设计,需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目标的设定要从本阶段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音乐学习特点出发,符合本阶段幼儿的音乐发展水平。比如为小班幼儿设定的“用动作表达歌词内容”目标,就需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小班思维动作直观性的特点。

第二,活动目标的难度要适宜,既要适合幼儿当前的生活和经验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比如“初步学唱歌曲”、“学唱歌曲、新编歌词”这样的目标既来自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和实际经验,又让幼儿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需要在教师或者成人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第三,目标表述要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学会内外圈换舞伴队形、学会三舞伴互动队形”这样的目标表述就很容易操作完成。如能在活动课设置好这样的教学活动目标进行教学,进而完成活动目标。

二、掌握引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方法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发动和维持学习活动,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肯定要依据幼儿此项发展水平。这就需要教师会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兴趣性。基于园本课题的开展进程,笔者作为一名任职不到三年的新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采取了以下两种策略。

其一,故事法。幼儿都喜爱听别人讲故事,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开展音乐活动,特别是音乐欣赏活动时设置和乐曲内容相关的故事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发有的兴趣。如《农夫与禾苗》的音乐欣赏活动,可在引入阶段创编一个农夫辛勤在田里耕种的小故事,将幼儿更好地带入音乐的想象的情境中。

其二,实物吸引法。如在《水族馆》片段赏析时,笔者带领幼儿观察了植物角中的各类小鱼,并在活动课利用家长带来了各类小鱼、小虾等,先期让幼儿更好地观察、感知水中生物的形态和特点,调动幼儿情绪、吸引幼儿注意力。当然,教师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新鲜的、特别的玩具作为引入环节的铺垫。

三、灵活使用活动教学方法

明确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具体任务也是关系到教学活动完成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在幼儿园进行生活与学习的幼儿思维处于初级阶段,对他们的教学指令一定要简单、明确。如:“请先听我唱”、“请跟我学唱”、“你也来试试动动你的身体吧”、“请听清音乐的前奏”等等,这一系列指令性的言语,能使幼儿明白到底应该如何做。当然这也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前必须明确每一个活动环节的具体任务,知晓每一个活动环节的操作性定义,以便给幼儿明确、清晰的指令。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反复练习,并逐步开展活动。

1.让幼儿真正学做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儿童的发展都是主动的,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常常扮演着音乐知识传递者的角色或者是知识权威的象征,并时常有意无意的无视幼儿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幼儿只会在教师开展过程中一味的模仿节拍或者记忆歌词。其实,我们知道所有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和创造性,幼儿应作为整个音乐活动的参与者参与在教师实施教学活动中。

2.让音乐环境浸润幼儿的心灵

通过潜移默化的音乐环境的创设,使幼儿能充分浸润在充满音乐氛围的环境,变枯燥的音乐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关音乐环境是否能真正丰富幼儿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已有较多的文献资料加以佐证。

四、具备活动组织管理的对象意识

每个幼儿的音乐能力都是不同的。这一方面是受先天遗传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则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所以幼儿的音乐能力个体差异性特别明显。因此,需要以本班幼儿现有的音乐能力水平位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让全体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体验到音乐所带来的美的感受。当然,此项活动策略在实践过程中,未必能在每次活动中都能有较好地达成度,这就需要教师在对音乐活动进行评价时,采用“多维”思考的角度,不冒然给班级中的幼儿下判断性的评语。应以开阔的视角和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做评价,真正将活动组织中的对象意识时刻付诸于实践。

总之,重新审视组织音乐活动,制定出有利于幼儿整体发展的音乐活动目标,明晰了活动教学对象的管理措施,采用多元化的评价观念,那我们就将会贯彻艺术教学所应达到的最本质目的,努力为其创造一个获得全面、丰富以及综合的审美体验的机会,让艺术之光开满每个孩子纯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王秀萍. 学前儿童经验音乐教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55-01

音乐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建立在学习兴趣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民主氛围和自主活动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掌握学法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体验成功基础上的“终身学”。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益于学生思维的启动和发展,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一、中学音乐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类型

1. 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的自主学习是在一节音乐课结束时,教师告知下一节课的主题,让学生自由结合或由教师指定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头准备研究课题所需要的资料,并在下节新课上展示。主题确定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就围绕研究目的、任务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确定研究任务、设计研究计划、实施细节,并落实在成果上。交流展示课堂设计由师生共同完成。

2. 课中主动展示与交流

课中主动展示与交流,即学生把课前的准备比较正式地在音乐课堂上公开展示,互相观摩、互相学习,这个过程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展示交流的顺序安排、内容调整、表演形式都由学生决定;教师则作为参与者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学生共享。

3. 课后自主反思

课后自主反思指音乐课结束后,师生对课上整个过程、各个环节的评价和感想,有何收获和问题都含在其中,并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呈现。下课铃响了并不代表这节课结束了,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及时反思是必需的。其一,教师的反思:在这一动态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为师生共同学习、相互促进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活动都统一在共同化体验探索音乐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技能唯一的传授者;学生也可以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多种学习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其二,学生的反思:这节课信息量之大超出了想象,学生的才艺表演使人大开眼界。在与同学合作学习过程中真正懂得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性的学习增强了自信心,减少了对老师的依赖。

二、音乐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实施对策措施

作为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习惯,建立交流、实践、表现与创新的学习行为,进入音乐自主学习的良性循环系统。

1. 锁定网络音乐自主学习

音乐自主实践活动不仅指课堂上的音乐学习活动,还包括课堂外的社会文化活动。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应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与社会文化艺术活动相融合,在开放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自主实践行为。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使音乐自主学习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禁锢,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网络下的音乐自主学习可通过强大的搜索引擎获得巨大的音乐资源及相关背景资料,并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整个学习过程,不断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2. 音乐的自主实践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人们通过唱、奏把乐谱上静止的音符演变成声音形态,运用声音的不同组织形式来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情感;也通过聆听、体验来感悟音乐作品丰富的情感内涵。其中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等是实践性很强的领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性内容。实践性是音乐课程的重要特征也是音乐学习的基本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游戏和玩耍是他们的特权和天性,更是他们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将实践与游戏活动密切结合是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也是学生主体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的和谐统一。学生要转变音乐学习观念,锁定音乐自主实践行为,就要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做到:给一段乐曲,让我自己去体验;给一首歌曲,让我自己去学唱;给一个动机,让我自己去发展。

三、音乐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实施中的师生关系

音乐自主学习中师生角色定位的模糊,导致音乐自主学习中仍然存在教师中心现象。教师的领导意识过强,控制着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进程,学生则处于服从的地位。在音乐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切音乐教育活动的核心。因此,师生角色的转变改变了课堂的管理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和指挥者,必须重新反思自己在音乐自主学习中的作用;学生不再是音乐学习的接受者,而是音乐学习的主人,享有更多的学习自、选择权和支配权,成为音乐学习中的研究者、合作者、实践者与创造者;师生在共同的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再是权威者与服从者的关系,而是平等互助、合作共进的新型师生关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促进音乐自主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一)学习中应抓重点、记纲要,积极调整观念,逐步提升认识。

在《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中,除掌握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模块内容和学分分配、课程目标等内容外,还要深刻地领会“音乐鉴赏模块的内容标准”。牢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发表独立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又指出:“在信息量较大的鉴赏模块教学中需要教师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联想与想象,鼓励学生,交流鉴赏心得与体会,要求上好每一课,确保教学质量。”通过学习,我们能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积极调整观念,逐步提升认识。

(二)领会新课程教学的关键。

只有明确其目标意义,才能增强对新课程教学的信心,才能为新课程鉴赏模块的教学做好准备。要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与之相符的音乐教学工作计划、鉴赏模块教学进度(计划)等,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时间和目标上的准备。

二、集体备课,听课互评,反思教研,促进教学

(一)课前集体备课。

首先要明确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围绕目标,探究目标过程的实施;紧紧围绕教学的时效性,探讨教学的方式、方法。另外,集体备课,除确定中心发言人外,其他教师也要求发言,说出不同的观点、建议。备课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内容:

1.说出你所理解的教材思路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该作品,目的用意所在,说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对于不理解的地方也要提出来。例如:《音乐与人生》这一课,为什么把“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一主题音乐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怆”放在同一课题中?从音乐中能感受到什么?音乐的语言又都有哪些特点?音乐用怎样的表现手段实现了情感的传达、体验……

2.说出预设学习目标和实践中的难点;要求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上,确立目标,应具体、易于操作,明确管法,要能体现出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等,所定的目标教学起到导向、激励、调控的作用。希望教师能对音乐作品的人文内涵、情感意蕴、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目标做一些创新挖掘和提炼。

3.说出目标过程及教学策略、方式方法;所谓目标过程,就是实现学生――目标学习的过程。即第一、第二、一切是学生实现哪一个目标的学习或者是为哪一个目标学习进行的铺垫,结合的又是哪一个音乐作品、哪一个问题实现的。采用的教学策略、方式方法是什么,是否体现出体验、比较、探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等等,要有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在每一环节的教学中所体现出的学生的学法过程是什么?

4.集体交流探讨,综合优势设计,确定课前教学目标和目标的学法过程。而这一切都需要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验证其可行性。

(二)课堂教学实践与听评课。

怎样教学才能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把学生学习目标变成一种情境、一种挑战、一种发现或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并以此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呢?首先,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策略,发现学生兴趣与学习目标的结合点,努力营造最佳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氛围。其次,在教学及听评课中,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所有的教学方法及策略,能否激活学生思维,能否让学生感兴趣,并逐步引向深层思考。

2.教师课堂的导语、连接语、证据、表情等,能否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

3.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和回答问题中看是否抓住了音乐内容所在。

4.在教学中哪些方法是有效的,哪些方法是无效的。

5.要看老师在教学中,是否具有独创性,能够激活课堂教学,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生成、开放、发展的活动过程。这也是鉴赏模块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6.课后要及时总结或交流。对教学目标实践中的可靠性及设计过高、过低等现象进行及时调整修正,提高教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三)用反思性教研提高教学。

反思性教研,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制定与实施的检测,更是对有效教学提出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指导建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在集体教研中,尤显重要性,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反思性教研应关注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你认为最佳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2.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有无效、低效或资源浪费的情况?是否需要有补充目标?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生成目标?

3.对教学内容、容量有无增减、补充意见?

4.存在困难和问题是什么?

在教学实践中,经过集体反思性教研,使其对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对教学策略、方法、学生心理、情感、意愿要求等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学习了多种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经验,并把反思中的收获转变成了教学行为并落到实处,形成了教学教研的宝贵资料。

三、考核评价、完善机制、关注学生、检验教学

随着教学的深入,考核评价是检验教学的关键一环。鉴于学校的考核办法,考虑音乐学科特点,具体考核如下:

(一)出勤考核:记录学生的缺课的原因、次数、学号、姓名。

(二)学习态度考核:通过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感认知、价值取向、理解想象、实践运用及联想创新能力等进行评价。

(三)作业考核:由于音乐学科特点没有固定作业要求,但由于新课程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深层性,课后的一些具有情感认知价值取向意义的拓展与探究题有时在课堂难以完成,若作为课后作业,是很好的教学延续。每半学期可留2―3次作业。另外,也可将校本教学所探究的内容留为作业。

篇(11)

【摘要】音乐具有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中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完整人格的重要一环。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学生的想象力。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限制了学生的音乐才能,也影响了音乐课的美育功能。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策略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其中,启发式教学、多元智能理论等教学方法对改善目前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弊端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课;启发式教学;多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55-01

1 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有许多科学家通过科学研究证实,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它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此外,音乐还有很多奇妙的功能,它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学理论认为:人类的审美意识是以审美对象的存在为前提的,先有审美对象才有审美意识,没有音乐艺术的美,也就不会有音乐审美意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必须先让学生接触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而音乐鉴赏就是接触大量音乐作品的主要方式。

培养学生的音乐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 (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音乐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操,要放到影响社会风气,培养一代新人的高度上来认识音乐课,来看待音乐鉴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无不表现着人类积极的情感,如贝多芬的 《命运交响曲》表出了对不公命运的抗争,《草原夜色美》表现了对和平宁静的夜色的热爱,《我的祖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对侵略者者的憎恨等,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思想情操得以陶冶,灵魂得以净化。

令人遗憾地是,目前许多学校除了音乐特长生之外,其他学生很难上一节音乐课,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当作可有可无的课程,常常应学生要求学唱一些流行歌曲,一些学校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而轻情感熏陶、重音乐技能而轻音乐审美能力的倾向,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学还缺乏音乐学科特点,采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来教授音乐,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2 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策略

要改善这种现状需从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入手。因为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订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策略的形成,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全面实现。具体可有以下几种:

第一,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多媒体音乐欣赏教学形式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增加了课堂密度,更以精美的画面吸引学生,使音乐欣赏有形、有声、有色、有情,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如欣赏京剧 《贵妃醉酒》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强大功能,因为平时学生很少接触京剧,光靠教师讲解以及聆听名段,学生很难理解和喜欢,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艺术风采,让学生真正体会京剧的艺术魅力。

第二,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的细微变化。感知音乐形式美的能力是强调音乐记忆力的训练与知识技能的积累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学生将知识技能内化为个人的精神财富和转化为音乐审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变化是实施这一教学中的极其关键和有效的策略。“以听为中心”是音乐教育所遵循的原则,训练学生“音乐耳朵”,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积累听觉经验,发展音乐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单纯的枯燥的技能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第三,启发学生借助相关文化挖掘音乐内涵。艺术正如科学一样,目的主要是理解。在对音乐作品有了审美体验和审美理解时,所得到的是人生其他体验极少能提供的,分享那是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对音乐表现形式的观察,就是要从审美的层次体验音乐,并对审美对象有具体的、深入的思考,审美教育就应该帮助学生的这种思考合情合理,从而促进将来更好地进行审美体验。因此,启发学生挖掘所欣赏的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并对其进行分析理解和给予恰当的评述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