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良好品德的培养大全11篇

时间:2024-01-20 16:56:16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良好品德的培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良好品德的培养

篇(1)

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开发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塑造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现代教育要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幼儿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幼儿品德教育是培养幼儿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园、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家园共育,齐心协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要求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文明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这是每位教师和家长必须明确的目标,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的培养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并不是孩子进了幼儿园,所有的教育都交给了老师。目标明确了,我们才有工作的方向和动力。家长要和老师经常沟通、交流,要时刻关心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比如有的孩子偷偷地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玩,家长发现后要及时询问清楚,和老师共同商量教育的措施,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二、以榜样为引导,促进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之一,孩子会通过模仿道德行为形成认知,教师本身的良好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要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以及幼儿比较熟悉的教师、家长、幼儿和童话人物,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要利用他们认同的榜样的良好品行来引导幼儿去学去做,真正把对幼儿品行的引导落实到我们平时的言行之中。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巴黎答记者问时说:“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是受益终生的。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的人才。教师应为人师表,规范言行,时时处处起到榜样作用。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集体的团结、协作,教师的言语行动以及幼儿中的好人好事,都应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促进其良好品行的养成。

三、利用环境开展渗透教育,强化良好行为习惯

环境育人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特点,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看似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其实不然,环境对幼儿品质的形成具有特殊作用。我们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针对幼儿们爱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寓品德教育于幼儿园整体环境中,利用他们周围的人、物、事等来渗透德育教育,让幼儿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宜人的环境中情操得到陶冶、身心得到愉悦,享受快乐的童年。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师可以对幼儿园和教室进行布置,在教室、楼道、走廊、活动区域等环境中悬挂一些德育挂图、名人语录以及一些生动、形象又富含哲理的德育漫画等等,营造出一种氛围,使每一面墙壁、每一条楼道、每一块活动区域都发挥形象直观的教育功能,让幼儿们天天耳濡目染,在不自觉中接受德育教育。比如在幼儿园草坪上立着“花草在微笑,请你勿伤它”、“爱护脚下草,莫折枝头花”等爱护花草树木的提示语,时刻提醒孩子们要保护环境,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还比如在寝室悬挂“太阳爷爷睡着了,请安静入睡”的卡通图片,提醒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不打扰他人休息。

四、知行统一,注重实践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之所在,巩固和升华教学的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于具体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中的“习”就是实践的意思,强调的是知和行的统一。要引导幼儿将学到的经验和知识付诸行动,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实质上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如:教给孩子们一些礼仪礼节,要求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去运用,就会使孩子们感受到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形成讲礼貌的良好品德。

五、结束语

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的主人,如果幼儿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他们长大后就很难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所以我们幼儿教师是任重而道远的,作为幼教的我们要时时处处树立学习的观念,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感染教育幼儿,促进每个幼儿主动、全面、健康、快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隋波 浅谈当前幼儿的品德教育[J]. 成才之路,2011,(01) 。

篇(2)

1 在确立结构游戏主题时,渗透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把“萌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幼儿园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而现在的幼儿则一味的追求“吃好、喝好、穿好”。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爱国”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事,甚至是笑话。因此通过开展结构游戏,使幼儿由爱家乡开始,并萌发爱祖国的情怀,因为开展结构游戏时首先要引导幼儿确定游戏主题,比如在搭建“临海街”这一结构游戏,我先带领幼儿参观临海最繁华的十字街口,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欣赏:十字街中心圆圆的大花坛里鲜花盛开,绿草如茵;宽阔的大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马路两旁绿树成荫,楼房林立。让幼儿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可爱,并激发他们表现“家乡美”的欲望。就这样幼儿通过亲自参观和教师的启发诱导,主题为“临海街”的结构游戏便开展了起来。幼儿利用各种结构材料,用自己的小手,运用接、插、镶嵌等多种技能,创造出了一幅美丽的“临海街”立体图。幼儿看着美丽的“家乡”,尽情地欣赏自己的建造成果,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而在此基础上我又会引导幼儿去拼搭更大的地方,比如拼中国地图,这对幼儿的爱国教育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2 在结构游戏过程中渗透友爱互助、关心集体的教育

当前家庭中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自家的独苗身上,很少需要孩子为自己做什么,久而久之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关心和保护,养成了孩子只知享受、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惜公物、遇到困难爱哭,不知分享和付出,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他们对游戏材料往往喜欢独自占有,而且还不爱惜玩具材料,因此培养孩子大方不自私,关心集体与人友好相处的良好品德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一个主题结构游戏则需要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个性品质的幼儿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所以在结构游戏过程中能较好的培养幼儿友爱互助等的优良品格。

篇(3)

针对当前大部分幼儿自理能力差,劳动意识不强等实际情况,我对幼儿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进行了重点培养,实施的效果很好。总结其工作经验,实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爱劳动的意识,增强幼儿的劳动观念,并加以训练,使幼儿不但在思想上意识到,而且必须学会并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子之一:上美工粘贴课时,必须用浆糊和雪糕棍,上完课后要锻炼幼儿自己把用过雪糕棍冲洗干净,然后放在窗台上凉干,再把用过的盛浆糊用的纸放在纸篓里,这一"劳动",看似简单,但要让每个幼儿都这样去做并形成习惯也是很不容易的,每次上完课我都要以鼓励的口吻说:"看哪个小朋友把雪糕棍洗得非常干净"、或"×××小朋友洗得真干净"、"××小朋友每次都自觉地把浆糊纸扔到纸篓里,我们大家要向他学习呀!"等等,这样坚持时间长了,不用教师提示小朋友就都会这样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好。经过多次的练习,在幼儿的思想意识中,不但形成了自己用过的东西要自己整理收拾好的习惯,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劳动观念,就这样,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克服了事事都要家长包办代替的思想,提高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形成了良好的热爱劳动的品德行为习惯。例子之二: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歌词的意思对幼儿进行爱劳动和尊敬劳动人民的教育。比如《大大的馒头哪里来》这首歌,要让幼儿明白馒头是白面做出来的,白面是由小麦加工而成的,小麦又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如果没有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我们就不会有白白的馒头吃,所以我们应该尊敬农民伯伯,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不浪费粮食,不乱扔饭菜。在每次吃饭之前都要让幼儿唱这首歌,使之加深印象,并牢牢地记住,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此外,在科学、语言、体育等教育活动中都挖掘爱劳动这方面的因素进行教育,并加以反复训练,因此大部分幼儿都养成了非常好的劳动习惯。

二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随时向幼儿进行热爱劳动的培养和训练

1.在饭前饭后让幼儿自己擦桌子(教师准备好若干干净的抹布)。幼儿到了大班,应该学会自己把桌子擦干净,这不但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也培养他们爱劳动的信念,幼儿也很愿意这样去做,而且互相比——谁擦得更干净,调动了幼儿热爱劳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在上课间操时让幼儿轮流做值日把小型体育玩具(布球、拉力球、皮球、皮筋等)拿到楼下活动时玩,小朋友积极性非常高,每一个孩子几乎每天都要拿点玩具,不是拿布球就是拿吸盘球,而且数好了等玩完再拿回来,大家都争着抢着去做,调动了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这点点滴滴的小事在幼儿的头脑中积累起来自觉不自觉地就形成了热爱劳动的意识,并付之于行动变成了自觉的行为。

3.午睡起床后锻炼幼儿自己把枕头摆放好。到了大班后学期就应该让幼儿逐步学会自己整理床铺。从小让幼儿养成这个好习惯,就不致于会出现上海某中学一个学生到了高中还不会叠被子的笑话了。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绝大部分小朋友都能把自己的床整理的干净整齐,而且在家里也坚持这样做,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4.利用活动区对幼儿进行爱劳动习惯的培养。在图书区,小朋友看完图书后要自己把书归纳摆放好,这既加强了幼儿爱护图书的习惯也锻炼了幼儿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的能力。在建筑区、美工区、操作区、计算区也同样,幼儿活动完后把活动时的用具都要自己整理好。所以活动区不但培养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使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真是一举两得。

篇(4)

[2]牛磊.浅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2008(10).

[3]论大学生责任感使命感[C]..

[8]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EB/OL].http:///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05523.htm,2006(7).

[9]唐先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新西部,2007(4).

[10][美]威廉・詹姆斯.心理学原理[M].田平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89.

[11][美]加德纳.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能[M].霍力岩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篇(5)

1.1 爱父母,爱家,爱老师,爱同学

1.2 懂文明礼貌:见人热情招呼,大人问话要认真听,有礼貌地回答;请别人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气,得到别人的帮助要道谢;到别人家不乱翻,不乱拿东西,打扰了别人要表示歉意;自己的玩具,用品在使用后放整齐;走路不横冲直撞,坐有坐像,站有站样;生活有规律,按时起床,按时就寝;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粗话;讲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遵守公共场所秩序,不大闹,不喧哗;爱护公物、不损坏花草、树木、以及公共设施。

1.3 爱集体、爱劳动,从小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和自我服务性劳动,增强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1.4 艰苦朴素、诚实谦虚;美的基础是真实善良,诚实是美好心灵的核心。首先要培养孩子富于同情心,要教孩子说真话,不说假话,不撒谎;要教育孩子养成爱惜粮食,爱惜公物,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1.5 遵守纪律,勇敢活泼,教育孩子有规律的生活,按时休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2.这些内容是怎样贯穿在各种游戏中呢?我是这样做的

2.1 在游戏活动中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当今社会幼儿,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这些孩子在家很少遇到需要合作的环境,家庭成员百般疼爱,处处迁就,便滋生了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进入幼儿园后成为集体的一员,玩具要大家一起玩,个人行动要服从集体的要求等等一系列变化。这就使得幼儿从入小班开始就要学会协调关系,正确与人交往……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加的活动,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自主的学习,是活动的主体。

在游戏中还要教幼儿懂得使用交往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设置情景,教会幼儿一些游戏中的礼貌用语,如:请你给我一个XXX,对不起,谢谢等,并督促幼儿在游戏中加以运用。除了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外,还要在游戏中循序渐进的教一些互相谦让,共同使用玩具的方法。如在进行结构游戏前教师总是事前提醒幼儿:要爱护玩具,不争抢玩具,跟同伴友好合作等。可每次游戏的时候,开始幼儿似乎还记得这些"规则",时间一长,幼儿就开始"犯规",有的把玩具扔得一地,有的用脚踩着玩具,有的同伴间争抢玩具,抢不过时就拿起玩具砸人……。我在幼儿刚入园时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投入同一种玩具数量较多,这样幼儿就能人手一份的进行自我游戏。一段时间后,将同一种类型的玩具数量减半,这就使得幼儿之间必然要相互联系,进行合作。到了大班的幼儿教师帮助、引导他们互相协作,使游戏顺利进行。

在对集体培养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幼儿的个别帮助。个别幼儿攻击行为强,经常抢人玩具,抓人脸,打人,其他幼儿都怕他防他,他在集体中成了不受欢迎的人。这样的幼儿除了帮助他改正缺点还要注意在集体中保持他应有的地位,用他的点滴进步鼓励他改正攻击,树立信心。对于个别有正义感而又显得鲁莽的幼儿,教师要经常分析道理给他听,多加以引导,使他明白如何爱过讲道理去帮助同伴,带领同伴一起游戏。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许多细微的小事积累、培养、训练起来的,通过每一件生活小事,持之以恒贯穿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之中。《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绝大部分时间以游戏性活动为主,游戏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游戏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2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角色游戏是幼儿认知社会角色、理解社会角色关系的主要途径。不管何种社会角色,都有相应的角色行为、角色规范及关联的社会关系。人的一生中扮演着种种角色,就个体而言,有以生物因素为基础的性别角色;就家庭而言,有构成家庭的家庭角色;就社会而言,有维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社会角色等等。每一种角色的相应能力都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学习。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扮演某种特定角色来展示这种角色特定的行为、规范及相关联的社会关系,扩大对社会职业角色的理解。所以,只有培养幼儿良好的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幼儿才能切实地认知自己身边的各种角色,通过自身的真实感知、领悟起作用,使幼儿处于主体的地位。而模仿又是幼儿乐意进行的一种行为,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通过游戏活动塑造和建构幼儿的道德主体。使幼儿主动去爱身边的各种角色,才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家,爱家乡、爱祖国。

篇(6)

【中图分类号】G621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付诸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教改更是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放在当代教育的首要位置。在德育教学方面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讲求“毕其功于一役”,更应该强调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开展教学教育工作,有道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小学德育教学工作者的我们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切实地做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的教育。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教育学生懂得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培养其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们了解自己的特点,并将自己的特点完全地展示出来,帮助其建立信心。我们也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且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代表的都是一个新的、从来没有过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并且对孩子们的优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孩子们的缺点进行及时的纠正,由此增强孩子们走向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在平时的教学教育中,我还鼓励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各种比赛和竞争.

二、教育学生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做文明之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文明礼仪的民族,礼仪廉耻是每一个人在文化修养和素质上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更是决定着其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礼仪教育应该从娃娃开始,在教学教育中,我利用班会课、品德课和语文课向孩子们渗透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要做一个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通过规范的礼仪和言行给他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形象的好学生。同时,我也教育学生学会懂得友爱和宽容,现在大多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友爱和交往,往往也比较自私。在学习和生活交往过程中就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吵架,甚至打架。因此,我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学生,一个班集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之间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告诉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和不愉快时常发生,即使别人做错了,也应该宽容、大度一点,与他人和谐相处。让孩子们学会宽容,学着去原谅别人,培养孩子们宽大的胸怀。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人,告诉学生文明是一朵花,一朵永久芳香的花。我们要用真诚去浇灌,用热情来哺育。礼仪是一首诗,一首淡雅清晰的诗。我们用理解去融化,用关爱来抚慰,让礼仪之诗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里。你们是跨世纪的少年,要做新时代文明的代言。雨露下,要播撒文明的种子;阳光里,要装扮心中的春天。带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给你快乐无限。带给别人一个温暖,别人给你灿烂心情。带给别人一片真诚,别人给你深深思念。送给别人一份谦让,别人给你敬重万千。告诉祖国,告诉妈妈,文明礼仪伴我长大。让孩子们插上文明的翅膀,飞向蓝天,飞向未来告诉太阳,告诉月亮,孩子们是新世纪即将展翅的雄鹰。做文明的使者,让他们用微笑铺设文明路;做礼仪的少年,让他们用真心搭建礼仪桥。孩子们经过教育,懂得如何做一个知礼仪、懂廉耻、善言行和讲文明的好学生。

三、教育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影响着学生对意志重要性的认知,也影响着他们下决心磨练自己的意志。从他们懂事起,教育就为他们的未来描绘了一个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几乎都是被动地接受正面的灌输,老师、家长向他们展示美好、光明的一面,却很少谈及人生的艰辛、社会的纷繁复杂、人生道路的曲曲折折,很少向他们讲授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战胜困难。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心目中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即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坦途、鲜花和笑语,无需思考如何面对挫折。这种教育体制上的缺陷,导致广大学生心理素质脆弱,面对竞争的社会,他们不得不为长期以来所受的正面教育而付出更多的代价。既然意志不是人生来就具有的,意志品质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素质,它在人们调动自身力量去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实践中体现出来。日常小事是锻炼意志的基本途径。有些学生感叹自己生不逢时,无大风大浪显不出真品性,忽视在平凡生活、平凡小事中的意志培养。其实,在生活中,学习和劳动中都需要付出意志,个体意志的培养就蕴含其中。教育学生,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脑力劳动,要完成学习任务,就必须随时同出现的困难作斗争,要排除干扰专心听讲,要反复操练习题至熟练掌握知识要点,要攻克难题不留障碍,学习的每一步成功皆与意志相伴。只有辛勤地付出,才有丰收的喜悦。即使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也不能气馁。在平时的教育中,列举一些意志品质的事例。如:我们国家的奥运健儿,只有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才有骄人的成绩。所以,只有在刻苦中不断磨炼着意志,才能塑造出魅力的人格。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有不畏吃苦耐劳,遇到困难能够努力克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在学习活动中,光有智力不行,有了学习的热情也不够,还必须有坚持到底的意志,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使学习取得成功。

四、教育学生学会保持谨慎的学习态度,培养谦虚谨慎的品德。

谦虚谨慎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谦虚指虚心、不自满,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它包括两个要素:虚怀若谷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谨慎则是指细致严谨、小心慎重,有严密的科学态度和很强的责任心。在教学教育中,我不仅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主动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身作则,使自己的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培养虚谨慎的品德。

篇(7)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在看到好的一面的同时,更要看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在和很多家长的接触中——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家长的接触中,感受到他们一方面急于去教育孩子,想尽快尽早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常常又苦于“教子无方”,由于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往往教而无效,有时甚至是适得其反。其实我们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好,问题并不在学习的本身,而是因为沾染了不良习惯和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而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教育的主阵地是在家庭,鉴于很多家长不了解、意识不到习惯和道德品质在孩子学习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与家长谈谈家庭教育,尽管我的这方面的知识也是十分有限的。

作为家长,要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不要把家庭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在我看来,学校教育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的时候,相对侧重的是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育;而家庭教育的重点则应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与道德品质上。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好的习惯方面(既养成教育),家庭教育有其独到功能,是任何其他的教育都无法取代的。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哪些习惯是好习惯呢,例如按时作息、做事不拖拉、爱运动、爱学习、爱思考、爱劳动、讲卫生、乐于助人、团结协作、文明礼貌等等都是好习惯。不要小看这些,这是一个人成才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好的习惯,一个坏的习惯,造就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那么好的习惯怎么去培养呢?(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习惯是培养的,只靠教育是形不成良好习惯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有意识的、潜移默化地去对孩子施加影响,如浴春风般地去教育,在时间的沉淀下,以形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很小,是个什么时间概念呢?就是从孩子来到世间开始,从我们第一次触摸他,我们就在对他施加影响。好的习惯是在我们克服坏的毛病之后形成的,所以好习惯的养成是要我们付出代价的。当孩子有了意识和思想时,我们就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并通过长时间的监督,逐渐使之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在监督孩子的时候,家长必须给孩子做出榜样,家长是靠行动去教育孩子的,这就是中国人常讲的“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如果家长只是给孩子讲道理,而不能身体力行的话,想要培养孩子有个好习惯,那比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要难。我经常碰到有的学生家长责怪自己的孩子:怎么就改不掉坏毛病,我都不知和他说过多少次了,他就是改不掉。于是我就对这些家长说,孩子的好习惯是你们培养的,在你们的身上也一定有这样的好习惯;要想叫孩子改掉坏毛病,不妨从自己开始。孩子是自己的镜子。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的范围很广,诚实守信、谦让关爱、孝悌敬长、是非廉耻、同情仗义、坚韧勇敢等都属于道德品质的范畴。好的品德不但对孩子成人重要,也是其成才必不可缺的要素。

那么我们怎样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品德教育应从哪儿着手呢?古人说得好“为难于易,为大于细”。对于孩子品德教育,家长应身体力行,从小处着手。例如我们教育孩子要讲诚信,首先我们自己就要讲诚信,言必行,行必果。特别是和孩子说过的话一点要兑现,实在兑现不了的也和孩子讲明原因,不能不了了之,给孩子一个“承诺过的话是可以不要兑现”的印象。如果孩子有这样的印象,他以后也就会讲假话,开始可能只是以为好玩,渐渐地就把诚信的品德丢失了。曾子杀彘教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话一定要兑现的道理。你今天拿一句假话来哄孩子,孩子学会之后,他也拿假话去哄别人;等到上学时,他就会拿假话来哄你,以逃脱因不做作业、成绩不好你对他的惩罚。到那时你可能会骂孩子不讲诚信,但根源在哪呢?我们做家长的应当深思啊!

很多情况下要搞好学习,意志品质比智商更重要。现在一般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宠着一个孩子,生怕孩子受半点委屈。我真为这样的孩子将来的意志品质担心,一个缺少耐心和毅力的人想要搞好学习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常常用十年寒窗、悬梁刺股来形容学习的艰难,用“衣带渐宽终不悔”来表述搞好学习所要的决心,你能希望一个吃不得一点苦的孩子能搞好学习?正是因为有的孩子缺少吃苦耐劳意志品质,等到上学时,怕吃亏,没耐性,上课时坐不住板凳、心飞天外;做作业时潦草马虎、心不在焉。这样的孩子学习搞不好,缺的不是智商,缺的是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在品德教育上,我们很多家长说起来很重视,但在实际教育时有很多误区。就拿“谦让”教育来说,我们都认为谦让是人应具有的好品质,但到我们教育孩子时,总是教育孩子别吃人亏。有时孩子在外面与小朋友打闹,要是沾点光,有的家长心里可能是美滋滋的;要是吃点亏,那就怒不可遏,非得亲自出马讨个公平不可。“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不知道有几位家长给孩子讲过,但我亲耳听到有位父亲给他的孩子说,在外一定要“横”点,不然吃亏。而更令我惴惴不安的是,现在有不少孩子没有是非观、缺乏廉耻感。他们以自己是为是,以自己非为非,正因此,他们不知何为廉、何为耻。这些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而根源无不与家长有关。每一位想要教育好孩子,使孩子有一个美好未来的父母,首先要检点自己的言行,端正自己的品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品德教育不是仅说说而已,它要家长昭示榜样,并要求孩子学着去做。

我们现在有很多家长不惜成本地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生的起跑线不在学校,而在家庭,教孩子起跑的就是家长。如果起跑的时候,你就把方向领错了,即使将来跑得再快,也很难达到人生的目标。

篇(8)

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

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篇(9)

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授这一门课程时,要善于把教材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其中使学生不断深入课本,在生活中学习教材知识,也能在教材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感悟生活,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这门课中,教师应该怎样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我做了一番探究。

一、在细心观察生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教师通过这门课,引导学生以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新知识。同时,又启发学生联系日常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适时将所学知识、经验应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个过程其实离不开一颗仔细观察生活的心。教师可以以学生身边事物导入课程,再从课程中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从而联系教材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在教授《愉快的暑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对刚刚度过暑期的学生进行相关发问,从学生的暑假经历等引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当提到暑假怎么过才有意义等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过去的暑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假设暑假即将到来,让学生在学习了本节课后,试着规划自己的暑假等等。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同时又能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在留心观察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

二、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中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贴近学习生活的品德与生活课着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培养。比如,在上《愉快的暑假》这一节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暑期做了什么事情?”“如果让你给自己规划一个暑假,你会怎么规划,从而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呢?”等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当学生满怀激情时,教师更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10)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42―01

当前全社会正在呼吁和营造诚信教育和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陶行知也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可见德育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幼儿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时期,但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幼儿在家中所受到的熏陶和家庭教育不容乐观。许多家长只追求幼儿智育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从而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霸道、任性、无理取闹,不善于和别人和睦相处等许多不良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那么,如何培育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成了我们幼教工作者的重大挑战,本文就幼儿良好道德培养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见解。

一、家长要让孩子在玩耍中受到教育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独生子女时代在农村已显现,加上农村人们住得偏远,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幼儿的玩伴少之又少。全家人对孩子疼爱、呵护有加,尤其是爷爷奶奶生怕孙子身上沾上土似的,孙子要玩耍时爷爷奶奶常常跟在后面,生怕磕着碰着,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当孙子磕着碰着时,一味地责怪磕了碰了孙子的东西,甚至出现对物品进行“打骂”等不良的言语和行为。殊不知这样惯坏了孩子,使他们一味地认识到错误都是别人或其他客观事物造成的,而不是自己造成的。这样让孩子从小就形成了是非不分、意识不到自己错误的观念,在以后和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大都将会一味责怪别人,不从自身找问题,很难做到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更做不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因而很难做到与人和睦相处。

笔者认为,家长应该让孩子在相对安全的空间玩耍,当遇到以上情形时应当教会孩子思考:是由于自己的不小心造成的,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并要求孩子要扶好撞倒的物品;还要教会孩子怎么样才能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比如,要小心、要绕着易撞到自己的东西走,这样不但使孩子学会自立自强,而且还可以培养其爱护物品的好品德,对其以后形成诚实正直、谦虚谨慎的良好品德有很好的影响。

二、言传身教,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爱的教育

让孩子亲身体会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老师的爱,并尝试着付出自己的爱。

篇(11)

思想品德课要依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晓之以理。一种行动是好是坏,不能简单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而应使学生懂得为什么好和为什么坏;一件事是否应该去做,不能简单地提倡或禁止。有一段时间,我班提出禁止砸纸牌,可是禁止不了。后来,我在“快乐的课间十分钟”这堂课里,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禁止砸纸牌,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学生们认识到,在地上砸纸牌不卫生,又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容易沾染赌博的坏习气。学生们弄清了禁止砸纸牌的道理,就产生了相应的行为动机,形成了由知到行的内部动力,从此以后再不砸纸牌了,代之以其他有益的活动和游戏。

二 创设情境,动之以情

思想品德教学,要多给学生创设情境。教师应用自己的感情去激发、引发学生的情感。小学生富于幻想,好胜心切,模仿性强,他们特别需要有具体的、值得尊敬的人物来学习和模仿。他们看了战争故事片就想当,看了科教片就想当科学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利用历代伟人、英模人物、学生中的好人好事进行教育。因此,我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但让学生知道他们是怎样做的,而且让学生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抓住人物的道德情感,能促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沟通思想,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逐步启发学生进入“角色”,把英雄人物的情感自然转移到学生身上,推动学生迈出化知为行的第一步,而不是将观点强加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们想起史光柱的事迹,便会产生对英雄的敬慕与爱国主义的情感;想起李四光、雷锋的形象,就唤起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自我牺牲的精神。

此外,思想品德课上的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对教育效果影响极大。我班有个学生调皮倔强,作业潦草而且经常不交,经多次教育,但效果不佳。在教学“团结友好”一课里,我讲了在抗洪救灾中不怕劳累不怕牺牲,救出了一批批灾民,还有人为此付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听后非常感动。这时我抓住有利时机,当众表扬他并选他当生活委员。从此以后,他每天一早到校就扫地,擦黑板,有时,还主动打扫教室。实践证明,将学生的行为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对道德行为产生愉快的体验,强化了道德行为,促进学生形成道德行为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