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科研立项经费预算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十二五”以来,我国科研管理体制不断改革深化,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呈多元化发展,国家财政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不断加大,企事业单位对产品研发的投入也不遗余力,使得承担单位的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经费金额逐年递增。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科研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取得了良好的科研成果,促进了科研单位跨越式的发展,但同时科研项目经费在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
一、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科研,一般来说指的是科学研究,即对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及运动规律运用科学手段或装备进行的一系列调查研究、验证、实验等活动,并进行综合推论和分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发明、新创造提供理论支撑。根据其目的、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基础型研究、应用型研究和开发型研究。
目前,相对于国家对科学研究投入的不断加大,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整体偏低,具体表现为:不重视对项目的总体规划,仅仅对项目经费总额进行控制,保证其不超出总预算,导致财务检查或结题验收时与预算不相符;项目开支范围和使用规定不明确、不具体,开支使用时随意性大,并且存在项目串用现象,应付中期检查、年度报表或验收结题检查时进行调整的状况很多;专家费咨询费、专家评审费以及参与项目研究人员的劳务费等的使用缺乏管理,发放不规范,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项目负责人为防止科研经费结余到期被收回,人为地扩大不必要的支出,突击报账,造成极大的科研浪费;经费使用时随意改变经费的用途,公款私用,列支无关人员会议费、考察费,变相用于人员福利费或办公经费,甚至还存在虚假支出的现象,造成科研腐败;设备重复投入现象突出,结题后设备长期闲置,造成许多设备的先进功能未能发挥其有效性和资源共享性;资金被挤占、挪用于其他地方,导致项目经费流失于项目之外;很多项目经费是靠人脉动、钱脉取得的,这也是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一大弊端。
二、科研项目经费缺乏预算管理
1、预算编制方面
缺乏科研项目的总体规划。科研经费的申报和管理相对分散,往往项目管理及负责人重视科研项目的立项取得,轻视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存在相同或类似项目重复申报,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项目负责人对预算的编制不重视,随意性较大,主观性较强,导致结题时有的预算科目不够用,有的预算科目又有结余,常常需要对经费的支出使用作调整或说明。项目负责人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财务制度了解不深,缺乏相应的财务专业知识,项目预算编制与财务部门核算的口径不一致,以至于支出科目之间的经费混用,往往导致预算与核算的结果有相当大的差异。项目预算都不能满足费用支出报账的需要,更谈不上对费用使用的合理性、合规性、真实性进行有效的监督。
2、预算执行方面
预算执行管理薄弱,实际预算执行与编报存在较大的偏差,如编制预算时设备费为20万元,而实际支出时由于各种原因设备费为30万元;项目经费使用时,由于支出的范围界定不清,项目负责人任意调整支出用途,造成同一事项报账时科目前后不一致;课题经费使用时发现有的执行项目不在预算范围内,不能够按照预算使用项目经费,造成实际执行与预算编制方面的差异;结题前有大量的沉淀资金,造成突出花钱、调账;在同一负责人有多个项目时,会混淆和挪用各项目的支出;将无关项目的费用或个人消费在项目中列支,套取科研经费,如个人旅游的车票作为差旅费报销;虚列专家评审费、劳务费的支出,造成科研经费的流失等等。
3、预算调整方面
由于项目负责人不重视财务制度的规定,不重视预算编制的严肃性、科学性,没有按照目标相关、政策相符、经济合理的原则,或根据以往经验来进行科研预算的编制,编制时随意性较大,加上预算编制时就存在的不可预知性,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在项目预算编制上不细致、不完整,与预算执行脱节,而且经常会产生较大差异。项目负责人未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导致预算形同虚设。
4、预算结果方面
科研项目完成后,往往项目结题不结账,缺少对预算结果的绩效评价,造成科研费用的沉淀。购置的设备利用率偏低,不能实现资源共享,闲置现象严重。而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很多设备没使用几次就面临淘汰,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处于探索阶段,虽然项目结题验收了,但对课题的真正效益和意义没有合理、明确的评价。
三、加强预算管理的建议
1、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科研项目经费的来源比较广泛,有国家、部、省、等政府机构下达的,由政府部门提供交换的纵向科研项目,如国家的科技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协作费、科技成果转让费、科技咨询技术服务费等。
各个科研项目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各自申报,相对独立,不能形成有效的宏观调控,而且往往取得的经费专款专用,随意添置固定资产,忽视现有资产,结果导致设备重置、闲置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上的浪费现象。应规范项目申报的流程,总体规划,结合本单位资源通盘考虑,统筹协调,全面论证,严格审核。在科研预算的编制上必须坚持在目标上相关、政策上相符、经济上合理的的原则。比如在设备支出上可以考虑将科研项目中的设备支出划归专门部门统一管理,做好市场调研,对于用途相同或类似可替代的大额支出,如大型的科研仪器、设备支出,由专门部门对各部门、各项目进行有效的沟通,合理配置,盘活存量,实现资源共享,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能否科学、合理地安排和使用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是关键,贯穿整个经费管理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到科研经费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对于推进科研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项目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应加强预算管理理念,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认证和分析,充分发挥管理、财务、设备等方面的专家咨询作用,做好规划和预测,本着科学、合理、真实的原则进行预算的编制,提高预算的精准度,不盲目、不随意,确保经费的可操作性、规范性和有效性。避免经费划分不足、冗余的情况发生,杜绝虚假支出,保证资金用途与经济业务的一致性。
2、严格执行预算收支
通常项目组负责人对其专业领域的知识很精通,而对相关的财务的规章制度却没有深刻的了解,财务部门可牵头相关部门,互相配合,建立相关信息沟通的平台,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具体的财务管理办法,细划核算内容,包括科研经费的立项管理、科研经费的票据管理、经费的预算录入、经费到账的财务认领、科研经费的划拨管理、经费的支出范围及报销的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支出项目预算调整方案等,明确哪些费用可以开支,哪些费用不得开支,哪些支出需遵守具体的经费管理办法,保证账务监督的权威性。如专家咨询费的发放对象为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最高标准为800元一天,劳务费的发放对象是项目成员组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或临时聘用人员,其他参与项目管理的相关人员不得以任何名义领取劳务费;出差费和会议费应提供相关会议通知、预算、相关费用清单和与会人员签到表等;国际合作交流费要求提供出国任务审批表、护照复印件及出国相关票据;划分材料费、燃料动力费、设备费的使用范畴,对于大额的设备支出、工程改造、软件服务、检测维修等费用,应填报用款计划申请表,纳入采购管理支出,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相关设备及时到相关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登记。财务部门还应审核经费使用是否符合科研业务,对与科研项目无关的支出、个人的消费、不真实的票据坚决不予报销,保证科研经费的使用完全合规合法、真实完整。
3、及时办理预算调整
一般来说,科研项目预算批复后,原则上是不予调整的。确实需要预算调整且符合相关科研管理规定的,应依照相关规定和调整程序,由合作单位提出调整方案,项目负责人对调整方案进行认证,报科研管理部门和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后及时进行相关预算的调整。其中科研项目中的劳务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确定后不得调整,而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之间可以在三项支出总额内调剂使用,预算调整的范围应在经费总额的10%之内。
4、如实编制财务决算
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如实根据科研项目的核算内容进行项目财务决算的编制,保证项目的支出符合其预算编制。对于不符合编制的支出,应说明情况进行预算调整或账务调整。编制的财务决算既要符合项目的预算编制,也要与财务的核算完全一致。财务部门应在认真核对财务决算的内容与实际发生的支出是否相符的基础上进行确认。
5、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
单位应组织专家成立考评工作组,制定科研项目绩效考核机制,对科研项目立项、预算、执行进度、项目验收、招标及科研成果等进行科学的评价,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从科研资金的实际使用效果出发,注重经费使用与项目之间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从而保证科研项目经费的规范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经费的管理效能。定期对于项目的沉淀资金进行归集并制定合理建议,适当对项目参与人员进行激励奖励,激发科研人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新型的科研项目还应按规定申报科研成果奖。
建立健全科学的科研管理体制在当前科研项目管理中越来越重要,各单位应切实做好科研项目的预算管理,使用好各项科研项目经费,形成科学化、制度化的管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形成科技创新的推动力,这对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提高了企业投资科研开发的积极性,但我国中小民企企业在发展初期企业整体科研管理水平不够、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以及会计核算水平还有待提高,企业虽然在科研项目中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但由于对科研项目管理不当以及科研项目经费财务核算出现较多问题,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科研项目的成功。因此,企业应当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管理与核算,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确保科研项目顺利进行。
一、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企业科研项目的立项盲目
企I研发人员在研发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企业实际要求展开工作,研发立项较为盲目,没有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科研项目立项,对研发项目立项没有进行科学论证,没有编制项目可行性报告。有些企业没有制定科学的符合实际的《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研发人员对立项管理意识淡薄,缺少相应的激励与考核制度。
(二)企业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
在对科研经费进行预算编制时,由于没有编制科研经费预算的一套完整管理体系,导致预算当中问题较多,预算结果不合理,时常出现支出与预算具有差异的情况,另外,某些项目还出现预算计划被决算代替的情况,导致项目完成之后的数额与预算之间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由于没有对预算支出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还会出现任意调整预算的支出结构的现象。
(三)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科研实际工作中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相对落后,部门与部门之间没有过多的沟通与配合,未能结合实际需求细化、完善管理制度,或者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及时做到共同合作,造成经费使用和管理混乱。
(四)企业科研项目管理缺乏有效的过程监控
目前,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虽然建立了企业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但尚未真正运行,一般情况下企业科研项目能否成功,企业相关部门对企业研发项目的过程进行全程监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相关管理部门缺少相关授权,或者相关部门虽然有授权但对研发部门监督只是流于形式无法对研发部门的进行实质上的制约和控制,这样就会导致整个科研项目要么缺少监控要么监控只限于表面上的形式而已,并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
二、企业科研项目中财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
(一)企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体系不规范
由于企业财务人员对经费核算体系没有全面的认知,特别是有些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有些企业财务部针对科研项目没有单独核算;对科研项目经费没有单独核算这样就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科研项目经费混在一起;或者有些企业对科研项目经费虽有单独核算,但没有完全按照科研项目经费核算要求设置账目明细或设置科研项目核算明细不规范,这样也会导致科研项目经费核算体系不规范。
(二)企业研发经费开支的的范围认定不规范
由于企业研发部门与财务部缺少有效沟通,财务部门对研发部门上报的研发经费缺少有效查证措施,财务人员往往不了解科研项目进程,也无法界定经费支出,往往凭根据研发部门提供的凭证办理科研经费报销。如果研发部门责任心不强或出自其他目的把不是用于研发项目的其他费用充当研发经费报销,或者由于财务部门对研发经费明细项目界定不清晰,把本该计入生产性费用计入研发经费,这样会导致研发经费开支的范围认定不规范。
(三)企业领导对企业科研项目财务核算不重视
我们大多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企业领导往往比较重视一些直接能为企业创造收益的生产经营工作,如研发、生产和销售等,而对财务核算往往不重视。有些企业甚至没有专设财务部门没有配备专门的财务会计人员,会计核算和申报纳税往往外包给记账公司做,这样就会导致企业财务核算质量不能完全得到保证,专门对科研项目核算也无从谈起。
三、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以及财务核算的对策与措施
(一)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的改进措施
要全面规范企业科研项目管理与核算,首先要建立与科研项目管理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参照《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要健全研发项目的立项管理,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反复讨论合理确定研发项目,必要时应咨询有关行业专家学者,千万不可头脑发热盲目立项,凭空立项。科研项目立项要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要健全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提高科研项目预算执行准确率。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好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并详细安排各项项目费用的支出,确保经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对于科学技术研究人员应详细报销设备,并罗列出不同设备的型号、数量、种类,所需材料等,最后再经过采购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相互合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费用预算。
第三,要健全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为科研项目顺利进行提高切实保障。“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企业要根据实际,为科研项目管理建立各项管理制度。对科研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进行全程管理。
第四,要对研发项目全过程监督,并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研项目管理、经费核算进行审计,及早发现问题,把问题消灭萌芽状态,必要时外聘会计事务所对科研项目进行审计,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与监督,避免科研经费出现浪费或挪用情况的出现。
(二)企业科研项目财务核算方面的改进
第一,建立企业科研项目经费会计核算制度,从源头上规范企业科研项目经费会计核算。要做好科研项目经费会计核算,就必须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严格的科研项目经费会计核算制度,从科研项目经费列支到项目经费核算,要具有可操作性、可行性。只有建立了制度,具体的财务人员才能够有章可循,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才能为企业准确如实反映企业科研项目费用开支情况。
第二,科学清晰界定企业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准确核算科研经费。企业应根据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合理设置科研项目核算明细,明确研发费用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审批程序;科研项目经费开支首先要有预算,经费开支无预算或超支预算,科研部门应立即专题报告企业管理者,说明原因,科研论证,重新追加预算;财务部门应严格把关,没有预算的科研经费不得列支,经批准后的追加预算财务部门才给予报销。一般企业在管理费用下面设立研发经费二级科目,在研发经费下面设立三级会计科目(如设立人员费、设备费、材料费、测试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办公费、其他费用)核算科研项目。
第三,应加强对企业科研项目经费的组织领导。企业领导者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科研项目核算,从行动上切实支持企业科研项目经费核算,设立专门领导管理企业科研项目核算,成立专门的财务会计部门来从事科研项目费用核算并配比专门的会计人员从事科研经费核算。
四、结束语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研发活动关系到企业生存,而科研项目管理与财务核算是企业最重要研发活动内容,关系到企业科研项目的成败,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企业应当加强团队意识,强化企业相关部门对科研项目管理、经费支出预算、财务核算以及加强对科研项目监督,使科研项目能更进一步规范化,为企业科研工作顺利展开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科研投入力度,拨款资助企业进行研究开发活动,以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有能力的企业也都纷纷以课题的形式承担了许多科研项目。加强企业财务核算与管理,确保国拨科研项目资金安全、合理、高效地使用,成为了保障国拨科研项目顺利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一、财务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不重视,甚至故意套取科研资金
有的企业由于领导重视不够,缺少一套严谨、完备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财务核算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更未发挥其应有的审核监督作用。有的企业从立项申报课题开始,便意图以科研课题名义尽可能多地获取国家项目拨款,出现了弄虚作假、挤占挪用课题经费的问题。
(二)部门间沟通不足,配合不够
科研项目的完成需要多个部门共同配合,互相协助,这其中可能涉及到研发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生产部门、物业或房管部门。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不足,配合不好,将直接影响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比如,研发部门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编制项目支出预算,而当项目实际实施时才发现,预算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缺乏沟通,致使双方在经费开支范围、项目开展时间等方面出现差异。
(三)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易混淆
很多企业既从事生产活动,同时又承担了涉及相关产品的科研课题并在研发过程中存在中试生产活动,这就使得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不易划分。特别是产品耗用的原材料、折旧、燃料动力费用等,由于在生产活动和科研活动中同时发生,很可能因为分配不当而造成两项成本不准确。此外,很多国家或省市级项目都要求企业配有一定比例的自筹经费,为了达到充分列支自筹经费的验收要求,企业可能蓄意将本属于正常生产成本及费用的支出列入科研成本,结果导致成本费用不实,利润虚增。
(四)多个项目费用之间易混淆
企业中专职的科研部门及科研人员承担的课题项目往往不止一个,在同时承担多个科研项目时,很多成本费用可能因为分配不合理而被不当划分,比如原料成本、能源费、人员费以及一些间接管理费用。另外,也存在为通过课题验收而人为在项目之间调节费用的情况。
(五)对子课题承担单位缺乏管理
一些重点科研项目是由课题承担单位总体负责,同时有若干家子课题承担单位参与研发的。对于子课题承担单位的经费支出,课题承担单位往往由于人手不足、精力有限等原因,不予监督和管理,最终影响整个课题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财务核算与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改变自身认识,加强外部监督
主观意识决定了活动的目的,是不正当行为能否发生的关键。企业应充分认识到,申请科研课题的目的是为了进行研究开发、创造科研成果,而非套取国家资金以谋他用。当然,这只依靠企业自觉自律是不现实的,必须加强外部审计监督。课题验收部门不应允许企业自行选择审计机构,而应根据课题重要程度,在特定范围内选择或指派审计机构。审计时,不但要重点审核课题承担单位,还要重视子课题承担单位;不但要重点审核专项经费支出情况,还要重视自筹经费支出情况。
(二)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
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是企业科研项目准确、高效完成的重要保证,应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全过程。项目预算阶段,科研部门应在与相关部门充分沟通后制定项目预算。项目实施阶段,科研部门应保持相应的沟通并与相关部门协作:与人事部门配合确定分摊的人员费用;与物业或房管部门配合确定分摊的房屋使用费、物业水电等费用;与生产或库管部门配合确定用于项目的原料成本、燃料动力等费用;与财务部门更要充分沟通,将课题任务书交予财务部门,使其了解课题的性质、内容、期限、负责人、经费支出预算等基础信息,并通过口头沟通、报销费用时注明等方式,协助财务人员将各种经费支出正确计入相应的类别,同时,财务部门也应保持与科研部门的主动沟通,审查、监督并控制项目经费支出。项目验收阶段,科研部门同样要与相应部门沟通合作,准备验收决算所需的各种资料。
(三)加强科研项目内部控制
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科研项目准确、高效完成的重要手段,同样要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始终,主要内控措施包括:
1.加强制度管理。企业应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科研管理的规定,结合自身情况,建立完整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如组织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相关部门与相关人员依据制度,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依据制度接受奖励或处罚。
2.加强预算管理。在申报课题前,企业应尽可能对项目作出准确预算。国拨科研项目均有相关部门制定的统一格式的课题任务书,企业应根据要求认真填写,其中,真实、准确地预计经费支出内容及数额,是科学、合理使用科研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应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如确需改变支出内容或金额,应具备充分的依据,并向相关部门报备。
3.加强审批管理。涉及科研经费支出的各种事项均应经过严格的审批,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定的审批权限和审批顺序办理相关事项。财务部门应在确认审批完整后付款,签字人员至少应包括经办人、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由于科研课题专业性较强,项目负责人在审批中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项目负责人应认真审批,确保经费支出的合理性。
4.加强合同管理。合同是确保缔约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约定,在研发活动中同样重要。科研项目中会涉及购买原料、购买设备、购买服务等事项,企业必须按规定签订合同,并按合同约定的时间、方式等支付款项。科研部门负责签订并执行合同,财务部门履行监督职责并按照合同付款。
5.加强财务核算。财务核算在科研项目活动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合规、准确的财务核算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科研经费的支出状况,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科研项目财务核算体系,财务人员也应该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及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财务部门的核算与监督职能。
6.加强内部监督。企业应建立健全有关科研经费的监督约束机制,内审部门应采用重点项目必审和定期抽查等方式,对科研项目进行内部审计。对于没有条件设立内审机构的企业,也应由财务负责人或未参与项目核算的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进行自查、自审。对于审查出来的违规行为,应按制度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科研项目核算方法建议
1.账务处理方法
对于国拨科研项目经费,相关经费管理办法均规定“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财务部门可以利用财务软件的项目附注核算功能来划分不同的科研项目,采用设立下级科目的方式,按照课题任务书规定的经费支出预算,来设立支出明细科目。
收到经费拨款时,计入递延收益;科研项目开支各项费用时,计入研发支出;定期将研发支出转入管理费用(费用化支出)、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资本化支出);定期按照项目进度将递延收益结转到营业外收入。
2.自筹经费记账
对于国拨科研项目自筹经费部分,一般均要求及时到位、单独记账,并接受课题验收审计。为了统计各项经费支出的来源是拨入经费还是自筹经费,可以将拨入经费和自筹经费单设为研发支出的下级科目,但这样可能导致下级科目级数过多,繁琐重复。
可以不在研发支出科目下专门设立自筹经费科目,而是直接计入各个支出明细项下,但要在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上作出标注;有的企业做法更简单:不进行标注,凡超过拨入经费的支出部分即作为自筹经费支出,但这种做法不被所有审计机构认可。
3.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的分配
中图分类号:F302.6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5-0141-02
“十五”以来,随着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等项目全面实施课题制管理,经费预算成了国家各种课题申报的必备材料,是科技计划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课题预算评审评估和课题经费安排的重要依据。目前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随意性较大、结构不合理、过于笼统简单等问题。为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财务预算工作的经验,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合理性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的科学预算提供参考。
1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重要性
国家项目管理部门批复项目经费的数额,是根据专家对经费预算合理性的评估确定的。所以经费预算的合理与否,决定着课题经费批复的数额。对项目申报部门来说,既要保证足够的研究经费,又要坚持厉行节约和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尽量避免项目经费的浪费现象。农业科研工作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项目预算的难度。在课题申报过程中,如何做好经费预算和使用管理,合理控制经费支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保证科研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2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合理性的影响因素
2.1科研人员对财务专业的陌生
科研人员一般对财务和市场不了解甚至很陌生,加上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涉及到上百万研究项目经费的预算,往往力不从心。由于项目的研究领域不同,每个项目都有其特殊性,而国家目前在支出科目、预算定额等方面还没有科学、完整、统一的预算定额标准,这就给科研单位的非财务人员编制准确、可行的经费预算造成了极大的难度。虽然项目下达部门要求财务人员参与课题经费预算编制工作,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容易。主要原因一是课题负责人对经费预算的严肃性、重要性认识上的不够,二是财务人员对科研领域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第一手资料缺乏等,都会影响课题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农业科研的特殊性
与其它科学研究领域相比,农业科研工作具有季节性强、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等特点,研究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国家统一的预算定额标准无法涵盖农业领域的所有研究项目,费用支出波动性较大。为了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试验点的安排可能比较分散,从而增加燃料动力费、差旅费等科目的支出,不同地区劳务费支出标准不统一,也是农业科研特殊之处。
2.3项目合作单位的性质不同
许多国家级课题都提倡产学研结合,以利于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也有利于吸引企业经费投入到课题研究中。产学研单位性质不同,财务管理制度也存在较大差别,是项目经费预算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4课题执行期的长短
项目的执行期是由项目主管单位、项目的研究内容和实施计划决定的。执行期短的项目一年就可以完成,复杂项目的研究周期可能长达五年。时间越长,不确定因素就越多,自然因素、国家政策、物价水平等都会对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造成较大的影响。
3提高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合理性的探讨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要根据当前项目的合理需要,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经费预算的制订要有财务人员参与
改变重设计轻预算的现象,组织研究人员、财务人员及充分了解市场行情的人员,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既要保证申报成功,又要在尽量节省经费开支的情况下,保证研究计划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3.2充分考虑农业科研的特殊性
农业科研项目执行期较长,研究期内试验材料费等受物价变动影响较大,要按照近几年物价上涨指数对后期可能增加的经费支出进行适当调整;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大,要充分考虑试验点重复安排田间试验的问题;试验点安排分散,对差旅费、燃料动力费影响较大,都要在预算时考虑周全。
3.3充分考虑合作单位的性质
因合作单位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可以减少企业预算,增加高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经费的比例,将更多的配套经费交由企业来筹集,节省国家投入经费的数量,有利于项目的成功申报。产学研单位往往区域差别性较大,只要按照当地实际进行测算依据说明,专家在评审时会适当考虑提高经济发达地区合作单位经费批复数额。
3.4经费预算要充分给足理由
测算依据是决定最终经费批复数额的重要依据,在编制项目预算时要对每个科目的主要用途和测算依据进行详细说明。要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在对市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预算,改变以往经费预算越多越好、越模糊越好的错误认识。
4对项目主管部门的几点建议
4.1尽快建立完善相应的定额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平衡,收入和物价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标准的制定要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4.2严格预算审查和评估的程序
在以往的课题预算申报中,由于项目申报时间短而集中,专家对预算审查的工作量很大,因此存在凭经验定量削减的情况。比如劳务费预算10万则削减1万,课题预算单位在修改预算重新上报的时候,为了整个项目预算的平衡,只好把平均到每个用工上的预算列为小数点后好几位,出现与实际操作明显不符的情况。
4.3统一预算与会计系统科目
目前项目主管部门要求的经费预算统一格式中,预算科目与许多科研单位普遍使用的会计记帐系统不一致。有的预算科目不在会计系统中,有些又把会计系统中的科目分的更细,导致经费支出管理时,有些支出记到哪个科目里不统一,有的两个科目的支出记到同一个会计科目里,增加了经费管理的难度。
4.4建立补充经费制度
在现行经费预算制度下,剩余的研究经费要收回,但是如果预算经费不足,却不可能重新向课题下达部门申报。多数研究机构为国有事业单位,经费来源单一,除了事业费就是科研经费,没有创收能力,一旦出现超预算的情况,哪怕只有很小的数额,都缺乏相应的列支渠道。建议在超预算理由充分的前提下,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充经费制度,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完成。
近年来国家科研投入不断加大,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也相应出现了经费预算靠“编故事”,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比不高,项目拖期超垫支,科研人员积极性较弱等问题,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科研经费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当前各科研院所正积极探索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有效路径,也形成了一些宝贵经验,鉴于此,本文从经费管理和服务的角度,从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绩效管理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科研预算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财政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现状及成因
(一)项目申报中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脱钩财政科研项目的特点是批复后各预算科目的金额即被框定,回旋余地很小,所以预算管理中遇到的的困难大多起于经费申报过程。在管理层面,科研院所经费来源渠道众多,很多项目体量小,研制周期短,项目负责人分散,对经费的管理要求存在差异,组织申报中容易出现漏洞。在实施层面,预算申报的主体一般是科研人员,对间接费用很不敏感,申报时容易忽略工资费管理费等科目,造成直接费间接费比例失调,不利于院所经营管理日常运转。在经费测算时,大部分科研单位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支撑,只能借鉴前人经验,对往年经费加加减减,申报费时费力,还可能与项目实际需求相差甚远。
(二)预算执行管控手段单一且效率较低在科研实践中,科研院所多是“任务导向型”,重视任务进度管控,忽视经费管理,仅通过对项目经费支出总额设限,超预算项目停止报销的手段进行控制。再加上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分割严重,信息不对称,经费执行管控存在滞后性,容易面临期末超垫支或执行率不达标的风险。
(三)科研经费预算缺乏绩效考核机制当前的科研项目财务验收,仅重视预算执行率和财务经费是否合规,几乎没有绩效评估动作,预算绩效缺少硬约束。在缺乏绩效导向的情况下,各科研院所自身经费绩效内控体系也不健全,只要流程正规手续齐全,科研经费支出不问效果。即使审计中真的出现问题,也缺少问责机制,责任不能落实到人,很难引起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预算绩效的重视。
二、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优化建议
(一)全面加强预算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预算管理模式,先要优化科研院所的管理基础,建立一套明晰的管理体系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体系层面,院所应当成立经费归口管理部门,协同项目和技术管理部门,共同实施项目立项、研制、验收等各环节的经费管理。以业务和财务相融合为重点,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避免陷入科研立项和执行过程中花钱的不知道可以花多少,花了多少,都花在哪里,管钱的又不知哪里该花的窘境。建立起技术、进度和经费相匹配的“三维”经费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层面,应构建涵盖“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预算管理系统。该系统在科研项目管理模块至少集成预算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归档查询等功能,以信息化手段保证财务和业务的联动,提高预算编制、执行、管控、调整、考核的效率。院所还应打造与该信息化系统关联的财务知识库,其中收录各渠道经费管理规定,常用表单,各类项目成本历史价格,人员工时定额标准等数据。通过动态更新知识库来积累经验教训,降低管理成本,并对项目支出横向比较,为支出绩效评定提供依据。
(二)项目立项管理的优化所有项目必须开展内部立项工作,严格执行单位立项申请程序,将经费风险控制节点前移。由需求单位通过预算管理系统,向科研经费管理部门提出内部立项申请,立项申请报告中必须明确任务来源、经费来源、技术目标、研制内容、立项周期、价值实现及经费规模等内容。通过流程审批手段,整合信息资源,只有通过立项批复后,方能开展相关申报工作。申报过程中,经费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经济可行性论证、项目经费概算与报价。编制过程中以实际成本支出为预算起点,以WBS为基础确定干多少事,花多少钱。其中的难点在于每项基础工作包对应的费用很难计算,此时就要依赖院所的财务知识库,比照以往项目类似工作单元的料、工、费,得出相对合理的预算金额。
(三)预算执行管控的优化当前的预算控制大多是财务控制,属于末端控制,指标偏差发生后才能反映出来,而此时的业务事项及成本费用已经发生,调整空间很小,难以实现预算执行的实时监控和事前事中控制。院所中应当建立经费管理-业务-财务部门的定期沟通机制,对于投入规模大,执行周期长的项目,还需要任命“财务助理”,专门负责经费事宜的组织协调。“财务助理”要运用挣值管理(EVM)理念和方法,结合周期内每年度的科研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对接科研项目年度预算,并逐年滚动调整,让“经费管控网”覆盖项目的整个研制周期,确保项目经费收支始终与任务、进度相匹配,将项目经费控制在年度预算及全周期预算之内,并及时预警执行风险,避免项目完工时超支或结余过大。同时,在厘清在研项目累计经费收支现状的基础上,匹配研制合同后期任务节点、经费额度,滚动调整项目后续成本承担能力,针对科研主业做到未雨绸缪,为后续年度预算可持续编制及未来科研立项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06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03
0 前 言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目标,在一定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的工作。项目具有时间有限、对象独特、需要逐步完善的特点。
项目管理将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创造独特成果的努力之中,以满足项目要求。主要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整体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种类别,具有项目管理内容特殊、管理过程调整性强以及管理成果不确定的典型特点。
由于缺乏科研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传统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仅指以年度为单位依靠科研人员的经验预计年度科研经费的支出,并以预计额对预算年度的科研经费支出加以控制。传统预算管理与科研项目管理的周期和管理方式脱节,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实用性差,存在科研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难以保证、科研预算的过程管理沦为空谈以及科研预算的绩效管理无据可依等情况。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以长期效益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项目的资产、时间、费用、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进行集成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将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运用于科研项目管理,并将预算管理穿插于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作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一种方法,服务、引领于科研项目管理全周期,使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之间更加契合。在实际运用中,预算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依托,从根源上促进科研预算管理的实效性;项目管理以预算管理为手段,促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能力的提升。
本文以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为基础,将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有机融合,从科研项目周期管理内容入手,分段剖析各阶段的预算管理的方向,以最终达到科研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1 科研项目周期与预算周期的有效整合
传统科研预算以年度预算为中心,忽视了科研项目年度之间的关联,因此以科研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作为预算全周期是科研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整合的“地基”。只有在周期上保持一致,才能保证两种管理理念的“基点”一致。应摒弃传统的先确定预算年度再确定项目预算的思路,合理分析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从预算角度合理分割科研项目周期,以达到预算管理目的。图1为传统预算思路图。
科研项目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方法的不同有多个种类,但大致可以将所有科研项目分为3个阶段,包括: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结题阶段。
以预算角度分析科研项目周期,可以发现大多数科研项目周期在跨度上不仅涵盖了一个预算周期的全过程也可能跨越多个预算周期;预算周期包含多个不同执行阶段的科研项目,且随着预算周期的变化各个科研项目的执行阶段也会发生变化。基于这种现象,应通过逐一梳理各个科研项目所处的科研阶段,按预算期对各阶段科研项目予以归集,合理分析各阶段经费特点,确定不同的预算管理方法,并采取滚动调整模式,以适应不同预算期的需要。
2 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管理思路
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运用,是科研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融合的重要环节,决定了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预算管理在科研项目各寿命周期任务中的作用,以及科研项目各阶段经费的使用特点,将预算管理的3个阶段(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执行与调整阶段、决算和绩效评价阶段)合理应用于各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以不同的预算管理方式来适应科研项目各阶段的方略,将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的实施予以落地。图2为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思路图。
2.1 科研项目各阶段工作任务及预算管理方向
2.1.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科研项目立项是科学研究前,针对具体研究课题对项目依据、资金、人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完成标准等进行设置、论证的第一道程序。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项目建议书评审、项目可行性研究以及项目合同书签订。
(1)科研立项的对象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任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实际开展期将会对企业的资源配置结构产生影响,特别是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必将影响企业战略发展方向。
(2)科研项目立项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项目仅在前两个工作任务中就可能“夭折”,因而科研经费投入的风险性较大。
2.1.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科研项目实施是科研项目立项后,通过对科研项目的详细计划管理,保证科研项目开展并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是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跟踪管理和项目中期评估。
(1)科研项目实施依靠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它将科研项目按范围、人力资源、工作分解、采购、进度报告、成本、变更控制和风险管理8个方面制订计划,对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进行全维度把控。以上8项计划涵盖了预算的期间划分、人工支出、研发支出、采购成本以及预算变更等预算基础信息。
(2)项目的跟踪管理和项目的中期评估从项目管理角度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和目标实现性进行合理的评估与修正。可能造成科研项目计划的变更,应及时从预算管理角度进行应急性调整,保证各预算期预算的有效性。
2.1.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科研项目的结题阶段是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为保证项目建成后达到设计要求而进行的全面考核和质量检查的阶段。科研项目结题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团队自检、项目结题验收以及项目总体评价。
(1)项目团队自检工作需对项目成果逐一检查,找出项目问题和漏洞,明确修补措施和标准。项目团队自检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现项目成果与设计要求发生偏离的现象,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2)科研项目结题阶段的工作任务计划将有所减少,人员配备、资金需求等较上一阶段将有所下降。工作内容主要是成果收集、检查修正和验收评价,工作形式主要为资料整理和会议评审,因此管理性经费支出占比较大。
2.2 科研项目各阶段的预算编制思路
2.2.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根据科研立项阶段工作的预期长远效益和短期风险的矛盾特点,应以促发展控风险为引领,从长、短期双入手合理编制立项阶段的科研项目预算。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1)综合分析所有立项项目对企业资源长期占用后,将对企业资源配置产生的影响,以及企业综合承受能力,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思路,与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协商确定科研立项项目经费投入总限额。在保证科研立项项目的长远效益的基础上,防止资源投入的浪费。
(2)确定各预算年度所有科研立项项目经费限额,按各科研立项项目具体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各项目年度经费额。在保证科研立项项目有序开展的基础上,确定科研立项阶段项目的年度经费。
2.2.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科研项目的实施阶段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科研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时间跨度长、管理环节涉及部门广以及经费支出类型多等因素,预算编制需通过环境分析、相关部门协调讨论、明确资源划分利用等措施综合测算,确定各预算期预算额。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总量以不超过科研项目资金收入总量为限,因此首先应分析各科研项目的项目计划,以及各科研项目任务相关的经费支出限额,确定科研项目实施阶段总预算,防止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经费赤字,减少企业资金风险。具体可分为:以“进度报告计划”确定各科研项目预算期间跨度;以“工作分解计划”明确任务安排,确定各科研项目成本支出内容;以“采购计划”确定各科研项目外协和材料成本;以“人力资源计划”确定各科研项目人工成本;以“风险管理控计划”为基础估算各科研项目的不可预见费。
(2)按预算年度划分所有科研项目预算,综合评估科研项目预算对各预算年度的经营目标影响,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区分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基础数据。
由于直接成本与科研任务直接相关,从保障科研任务节点要求出发,应首先保证各预算年度直接成本经费。在间接成本方面(如人工成本、资金使用等),应首先从企业整体资源承受能力、发展战略出发,合理规划科研项目与经营项目的资源占用情况,评估科研项目总资源占用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金以及资产等资源占用成本,在各科研项目之间、各预算年度之间层层分配。
2.2.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是科研项目的收尾阶段,该阶段更注重科研项目质量与成果的检查,应从项目保障工作需要和保障风险需求两个角度,确定预算期预算额。具体包括:①明确结题阶段各科研项目在预算期内的任务计划,依据历史结题阶段科研项目的各费用占比情况,结合目前科研项目实际任务,分项估算各类费用支出额;②在保障基本工作任务经费的情况下,以结题阶段各科研项目的重要性为系数,分项确定各科研项目的质量风险成本,以基本经费加上质量风险经费的方式确定各科研项目结题阶段预算。
2.3 科研项目各阶段的预算执行与调整
2.3.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1)科研立项阶段的经费支出主要为预研人员的工资支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应与人力资源部门定期沟通,通过重点分析各项目人员配置与人员工资支出的关系,确定预算与实际支出的偏离度。
(2)对在预算执行中明确终止或因特殊原因面临重大调整的科研立项项目,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与预算管理部门联系,及时调整预算。
2.3.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1)以预算控制为预算执行主线,保证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成功。在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科研项目管理部门需通过对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进行过程控制。其中科研项目的成本控制实质即是对科研项目实际成本通过对比、检查、监督等方法,保证其经费支出在拟定的预算范围内。因此,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预算执行主要为预算控制,通过对科研项目成本的正确归集、实际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反馈以及对有超支预算可能性的项目及时预警等方法,强化预算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达到科研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目的的趋同。
(2)设立科研项目会计师制,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融合基础,提升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执行力。科研项目会计师制可以从管理形式上形成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项目任务管理的统一、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人员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人员的统一,能强化预算与任务、预算与实际的对接。通过科研项目,会计师对科研项目任务管理的参与度提升,逐步解决预算管理人员对科研任务进度和变化了解不及时、预算分析不准确、科研项目经费监督失效等问题。
(3)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例会制,以定期会议形式强化部门间的沟通,促进科研项目执行管理达到项目质量、进度和成本三者最优化。以科研项目经费管控反馈和交流的形式,使预算管理部门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项目质量情况以及项目风险情况,促使各职能部门共同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科研经费预算调整,防止科研经费预算与科研任务的偏离,保证后期科研经费管控的实效性。
(4)以建立科研经费管理长效机制为目标,搭建科研经费管控平台。通过收集科研项目任务与科研经费支出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建立科研经费管理数据库,统计和分析科研项目实施与科研经费支出的线性关系,为后期科研项目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3.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1)科研结题阶段的项目面临收尾,风险性支出的可能性增加,关注科研项目经费是否超支是预算执行过程关注的重点。
(2)科研结题阶段工作多以会议形式进行,会议费在经费支出中的占比将有所增加,预算管理部门应关注会议费支出情况。
(3)科研结题阶段人员调配的可能性增加,预算管理部门应注意各项目人员经费支出情况,会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时根据人员调配变化调整预算,明确各项目人员的经费支出。
2.4 科研项目各阶段的绩效评价
2.4.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由于科研项目立项阶段工作将对企业产生长短期影响,因此在绩效评价方式和评判标准上也应按短期和长期予以区分。
(1)短期工作完成评价:合理评估预算期内处于立项阶段的科研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从人员配备、工作效率以及经费使用等多角度,确定科研立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定量指标有:任务完成工时与预算工时比、任务计划完成率、实际经费支出与预算经费比等。
(2)长期工作影响评价:对预算期内已处于实施阶段或成果阶段的项目,应以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实际实施过程的偏离度,作为立项工作绩效长期效果的评价依据,如:各类资源实际投入与研究报告的差异程度、项目实施效果与研究报告是否一致等。
不论是短期工作完成评价还是长期工作影响评价都应具体分析原因,合理判断责任范围。如:立项工作任务未完成是由于企业战略要求予以暂停、项目实际实施经费支出与立项可行性研究的差异是由于合同签订时确定的研发任务有增加等,均不应归属于科研立项阶段的责任。
2.4.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成功与否决定了科研项目的成败,此阶段的绩效评价应以科研项目执行效果为基准。鉴于科研项目效益以社会效益为主,以经济效益为辅的特点,科研项目执行阶段的绩效评价应按定性和定量两类标准入手,建立以项目执行效果为重点,以项目支出合理性为辅助,多部门平行考核的绩效评价体系,从目标到结果、从时间到空间、从内容到结构,多角度分析项目执行和预算管理效果,评定相关部门责任。
在定性标准确定上,应注重评估“预算编制合理性”“预算管理过程控制能力”“部门间协作能力”等。内容可包括:部门对项目执行的协作性、原定项目计划执行情况、人力和资金对项目的保障情况、项目数据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项目计划制订的合理性等。
在定量标准的确定上,应查实科研项目执行的综合效益,从资源投入效益、经费控制效果、任务完成效率、科研经费支出与任务计划的配比度以及预算执行的偏离度等多个方面与预算进行比较,评价科研经费支出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贡献。指标可包括:项目到款与资源投入比、经费支出与任务工时比、人工成本与任务工时比、经费支出额与预算额下降比以及实际任务工时与预算任务工时比等。
为防止出现按预算期间评价割裂科研项目整体性效益,而得出不合理绩效评价结果的现象,应合理评估预算期内经费支出的长短期效益。对可能产生长期效益的经费支出,应分期确认其经费支出成本,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例如,为科研项目研发购置的大额设备支出,需在科研项目后续预算期内长期使用,此类支出就应分期确认其资源投入成本。
2.4.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科研结题阶段的工作内容是防范质量风险,防止成果偏差并纠正错误,此阶段的工作结论决定了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果和效益,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和必然性。因此应从项目风险管理效果和项目成果效益两方面评价相关部门的业绩。
在风险过程管理方面关注评价项目管理实施过程对风险控制的效果,以及效果与经费支出的关系,将发现错误纠正偏差的经费支出与日常管理经费支出区分考核。
在项目成果效益方面应关注长、短期效益,包括:项目结余情况、项目成果的产出效应以及项目成果对企业的品牌效应等。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的绩效评价是对科研项目的最终效益评价,是对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评价,与预算期的绩效评价存在期间性差异,应注意项目责任和成绩的延展性,正确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与业绩。
3 结 语
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的实施以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建设为基础。实施过程需从项目管理的顶层设计开始,以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将预算管理纳入项目管理分支,利用信息化系统,全面集成项目计划管理与预算管理数据,做到任务计划与资源管控的全流程同步,最终完成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目标双向合并。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流程管理
Key words: university;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proces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257-03
1 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经费使用与预算不符
科研经费预算在整个项目申报过程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整个申报过程所涉及的部门关注的焦点在项目研究的内容、方案以及人员构成等方面。经费预算作为申报书最后一个部分往往被忽视。项目研究团队在计算预算开支时只凭经验估算,容易导致经费实际开支与预算不一致。为鼓励科研人员争取科研经费以及日益繁忙的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对经费管理政策较为宽松,管理不到位。立项单位在项目审批时对项目经费预算论证力度不够,拨付流转经费效率不高,导致项目研究团队垫付支出的情况时有发生。
1.2 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信息不匹配
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处二者之间信息不匹配、不对等。财务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支出管理主要检查有关单据是否符合规定,对相应业务的真实性关注不足,大量与科研无关的支出以劳务费、专家费、交通费、会议费等名义得以报销。财务部门对项目研究内容及经费的预算不了解,财务管理部门对项目经费支出缺乏实质有效的控制。而科研管理部门注重科研项目申报、批准,科研成果统计等,并不关注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管理部门对单个项目经费预算均有审核、存档备查,但这个过程中财务部门并没有参与。当项目获得立项,项目经费入账后,也仅仅建立一个账号用以报账,整体经费在预算各部分占比支出不明确。项目研究团队到财务部门报销项目经费时,科研管理部门也仅签批,而不是审核支出与预算是否符合,开销是否合理。两个部门各自为政,容易造成信息歪曲。
1.3 科研项目结题不结算
科研项目结题不结算现象较为普遍,部分高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办法不健全。这样使得课题中的结余资金未能进行重新分配。有些已经结题的项目经费长期不结账,造成了项目经费的浪费。对于已结项的科研项目所结余的项目经费,各高校及立项单位基本上要求全额上交,没有相应结余留用的支持鼓励政策,导致某些项目团队为了不用上交项目结余,进行一些不必要的支出,甚至发生了一些购买非实际发生业务发票来套取经费的现象。
2 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流程与标准
2.1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经费相当于生产科研项目成果所需要的成本,一般在项目的立项申报阶段由项目研究团队共同制定项目经费预算。在项目立项后,根据立项单位的具体要求及研究团队所在单位的配套办法确定项目研究经费,于项目研究合同或开题报告书中确定项目总体经费的分配与支出项目。科研项目预算制定必须引入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立项单位,与科研项目团队形成合力共同制定,加强科研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流程图如图1所示。
2.1.1 第一阶段――项目经费预算准备
①节点B1,制定预算编制办法。
学校财务部门根据国家科研资金管理法律法规及学校实际情况,制定预算编制办法。预算编制办法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所编制的财务预算应表述清晰,逻辑性强,并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②节点C1,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科研管理部门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国家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要求为指导,制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就经费的条目、报销流程等做出明确规定,使项目研究团队在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时有章可循。
③节点D1,确定项目预算目标。
项目研究团队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就项目成果的产出成本制定预算目标。
2.1.2 第二阶段――制定预算方案
①节点D2,编制预算草案。
项目研究团队根据预算目标编制项目经费预算草案并提交科研管理部门审核。项目研究团队应准确估计项目研究过程中开支的各种可能性,认真学习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对每一项财务支出进行科学的测算,使预算能够科学地满足实际研究的需求。
②节点C2,审核。
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研究团队的项目预算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
③节点A1,审批。
立项单位对项目申报书进行审核,立项通知并签订科研合同,明确项目资助经费和研究时间。立项单位应聘请优秀的项目专家和财务专家联合对项目经费预算予以准确论证和合理审批,并对预算草案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
2.1.3 第三阶段――预算修正
①节点 D3,修正预算。
项目研究团队根据科研合同规定的资助经费和预算草案的修改意见,对项目预算草案进行修订,形成预算方案。
②节点C3,审核。
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研究团队的项目预算方案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
③节点B2,审核。
财务部门对预算方案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
④节点A2,审批。
立项单位对项目研究团队提交的科研合同、预算方案进行审批。立项单位应减少经费拨付的流转环节,提高拨付效率。
2.1.4 第四阶段――预算执行
①节点A3,下达项目经费。
立项单位依照项目经费预算的进度,按期拨付项目研究经费,使科研项目能够按时交付科研成果。刚性预算和弹性预算相结合,简化预算调整审批过程,适应经费预算与实际执行的需求,允许项目负责人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预算调整。
②节点B3,项目经费入账。
财务部门按科研管理部门确认后的项目研究经费收入入账,为项目设置独立账号管理。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应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开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软件,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信息植入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对每个项目的各项明细经费预算金额预先在财务账务系统赋值,一旦出现某项经费超支能马上预警,实现科研经费预算信息与财务系统的联动。
③节点D4,预算执行。
项目研究团队开展科研活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进行各项开支,专款专用,实报实销为后续的决算工作打好基础。
④节点C4,保存资料归档。
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研究团队预算使用情况进行整理和汇总,使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联合财务部门健全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台账。
2.2 科研项目经费报销管理
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成本控制,根据预算进行成本跟踪及监管项目的进展情况。不同组成部分的预算调整有其必要性,但一定要进行监管和控制。作为项目管理方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经费管理方的财务处对整体项目经费的收支和报销过程进行监控尤其需要严格执行。流程图如图2所示。
2.2.1 第一阶段――项目经费报销前的资料准备
①节点A1,制定费用报销管理制度。
学校财务部门根据国家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制定费用报销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设备费审批制度、经费支出报账审批机制、预算审核机制等等,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规范和约束项目负责人的各项财务行为。
②节点C1,收集、分类并汇总报销单据。
项目研究团队收集需报销单据,并将相关单据进行分类、整理、汇总。整理单据时应遵守费用报销管理制度的规定,方便财务部门审核工作。
2.2.2 第二阶段――费用报销审批
①节点C2,填写费用报销单。
项目研究团队填写“费用报销单”,填写内容必须清晰、完整、准确并符合制度规定。
②节点B1,审核。
项目研究团队将费用报销单交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核,科研管理部门应通过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系统,切实做好把关工作,监督项目研究团队经费开支情况,做好项目经费管理台账。
③节点C3,上报费用报销申请资料。
项目研究团队把费用报销发票等凭据及经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的“费用报销单”报至财务部门。
④节点A2,审核。
财务部门对费用报销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财务部门主要审核是否超额开支、经费报销合理性和合法性,对预算调整申请进行严格审核,及时调整预算分配。
⑤节点A3,费用报销。
会计根据经审核通过的费用报销单,确定报销金额,向项目研究团队发放资金,及时将报销信息录入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系统及财务管理系统。
2.2.3 第三阶段――费用报销记账
①节点 A4,编制记账凭证。
会计根据财务会计规范和费用报销管理制度核对原始凭证,并编制记账凭证。会计应对记账凭证负安全管理责任,并对记录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记账凭证的内容应包括填制凭证日期、编号、经济业务内容摘要、会计科目及编号、金额等。
②节点A5,编制明细账和总账。
财务部门依据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定期汇总费用并登记相关明细账目。根据学校采用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将一定时期内的记账凭证汇总,并据以登记总账。
2.3 科研项目决算报告管理
项目研究内容基本完成时,项目团队需完成结题经费决算。学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要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过程、资金使用效益和资金剩余归置进行审计和监督。项目经费决算要与预算基本一致,避免出现浪费科研经费的情况。流程图如图3所示。
2.3.1 第一阶段――项目经费决算财务报告编制
①节点D1,编制结题经费决算表。
项目研究团队根据项目实际开支情况,编制结题经费决算表并报送到科研管理部门,结题经费决算表必须明确用款去向,研究经费是否有盈余等。
②节点C1,审核。
科研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经费管理台账对结题经费决算表进行审核,严格审核明细科目支出,注重决算与预算的一一对应关系。
③节点B1,审核。
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进行清查,核实是否出现盈余并对总账和明细账的科目余额进行仔细核对,确保账目相符。
④节点B2,编制财务报告。
财务管理部门根据总账、明细账等资料编制项目财务报告及附注。财务部门应跟踪结题项目的经费结余情况,对长期不结账的已结题的项目,责令其整改。
建议立项单位和高校出台鼓励政策,允许项目研究团队留用部分结余经费用或以奖励形式支持该团队开展其他的科研项目,鼓励项目研究团队节约使用科研经费。
2.3.2 第二阶段――审计财务报告
①节点B3,财务报告报送与审计室。
财务部门把财务报告及项目报销材料一并报送到审计室,并通知项目研究团队审计的时间、目标和范围,并要求项目研究团队及时准备相关的文件、报表和其他资料。
②节点A1,审计调查。
审计部门根据内部审计工作方案,组织审计人员对财务报告及项目报销材料进行调查,研究财务部门提供的相关资料。
③节点A2,审议与评价财务报告。
审计部门根据审查结果,提出财务报告的审查处理决定,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审批意见。
2.3.3 第三阶段――公布财务报告
①节点 B4,公布财务报告。
财务部门根据审计室的审计结果和审批意见,对项目财务报告进行公布并反馈到项目研究团队。
②节点C2,归档备查。
科研管理部门对财务报告及项目结题材料进行整理归档。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019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01
虽然各大高校针对科研经费管理专门成立了相关机构进行管理,并相继出台了一些管理制度,但对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存在着一些问题。
1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各自独立,数据资源不能共享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主要由科研部门、项目负责人以及财务部门三方以分级管理的机制共同管理经费。其中,科研管理部门的项目合同管理系统,财务部门的经费管理系统,各自独立,互相封闭,缺乏数据信息的交互利用,无法共享资源。前者注重项目合同管理,后者注重经费管理,从而导致出现两个部门之间互相不了解的状况。
1.2 科研管理流程落后,工作效率低,信息不准确
缺少一个共享信息的平台,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通常高校科研管理流程为在科研项目获得审核后,交由财务部门办理经费立项,然后按照审核单逐笔入账,这种科研管理流程落后,重复工作,浪费时间,还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同时,两个独立的系统,在信息方面存在偏差,不利于信息实现同步管理。
1.3 科研人员与财务部门缺乏信息沟通渠道
高校科研人员作为科研经费最主要的负责人,他们直接负责经费的使用。不过,当前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项目中,尚未搭建关于经费使用的平台,从而不能及时提供给科研人员经费的使用信息,经费的已使用和未使用情况,科研相关人员不能及时掌握与了解。财务部门也不能随时了解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不清楚预算执行完毕与结余的情况。
1.4 关于科研经费的管理,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难以达成共识
高校科研经费具有独特性,即便是同一笔科研经费,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因为对其的理解和所处的立场角度不同,因此管理工作很难达成共识。财务人员核算科研经费时,会综合考虑每个项目的特殊性,根据财务制度的要求合理规划经费。
财务人员的工作是基于科研项目预算资料与信息资料的,这些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支持。不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却没有将科研资料与科研信息纳入财务信息的平台中,虽然科研人员日常工作中会提供相关的纸质资料,但并不利于财务人员进行操作,从而很难实现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2 科研经费实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重要趋势,也是科研工作发展的保障。首先,科研经费实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财务进行精细化,实现科学化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减轻财务人员的重担。其次,科研经费实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科研经费的管控能力,规范使用范围,确保预算与使用一致。再次,科研经费实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信息公开化管理,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可以让相关人员及时的了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了解经费的余额,对支出预算合理进行控制。最后,高校信息化建设为财务管理建设了良好的平台,有助于整合学校教学、科研、后勤及人事等资源,实现各个部门的交流沟通,促进科研项目深入_展。且传统的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在科研经费立项时,财务人员将预算控制额度录入系统,由科研人员说明经费预算,再交由财务人员具体操作。科研经费实行信息化管理后,实现了信息平台的开放性,科研人员可自主将经费预算或者变更预算直接录入财务管理系统中,极大的方便了财务人员对经费的管控。
3 信息化环境下科研经费管理的解决对策
构建高效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一体化平台,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将科研项目的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相对接,共享信息资源。
3.1 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立项信息化
与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科研经费的到账对接,共享数据信息,建立立项等级,定期向财务部门返回数据,由财务部按照接收的数据对经费进行立项处理。以最终建立科研经费立项流程化,由科研管理单位与项目负责人按照所承担的责任进行分工,共同完成科研立项工作,实现科学性管理,落实责任到专人,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减少现场办公的缺点,以系统数据的对接实现同步管理科研信息,提高科研项目立项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3.2 推行网上经费报销模式,自动控制经费使用
推行网上经费报销模式,由报账人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填写具体的报账信息,财务人员通过信息平台获取数据以作为凭证。这不仅缓解了财务人员的报账压力,且网上经费报销模式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与控制经费,用电脑计算代替人力脑力,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极大的降低了财务工作的差错率。
3.3 开通网络信息查询功能
为方便科研经费主体及时了解财务信息情况,财务部门可建立信息查询平台,并开通网络信息查询功能,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科研经费全程使用信息。
4 结 语
科研经费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离不开高校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与配合。本文通过论述信息环境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指出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又基于信息化的优势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最终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二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文件以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已有很大改善,但问题仍然不少,有些领域或某些环节问题还很大。具体来说:
1认识上的差距。我们知道,科技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今天,科研水平代表一个国家的明天,而教育水平则代表一个国家的后天。大学是科技、科研和教育三者的载体,其中科研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因此,选好科研课题、使用好科研经费非常重要。但目前高校的某些管理干部和教师对科研的认识并没有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联系起来。有的教师把科研当做致富的手段,这就是在某些高校中所谓“要致富,搞项目要有钱,搞科研”的舆论甚嚣尘上的原因;而某些管理干部把科研当成一种福利分配,把科研经费分散使用,每人都给点,致使大量低水平的科研项目重复出现,再加上科研经费报销把关不严,造成科研经费较大的浪费。
2体制性的弊端。(1)科技管理的泛行政化。从立项、申请、研究、结题、报奖、评奖都由主管行政部门主导掌握,科研资源包括科研经费也由行政部门配置,这里面由于责任权利的相互关系并未理顺,完全靠文件或行政命令进行运作,经费管理失范、效益低下,从而造成经费较大的浪费。(2)立项竞争不足,经费分配不公。我国高校科研立项由于忽视公平、公开、公正的立项原则,很少项目公开招标,科研资源配置缺少竞争机制,致使科研立项存在着盲目性和低水平重复。科研经费分配也缺少一个公正科学的分配原则和机制,一种错误倾向是大量的项目经费与科研资源集中追逐于一些知名科学家;另一种错误倾向是用“撒胡椒面”的方式,将科研经费作为福利分配。(3)重短期效益型投资,轻长期风险型投资。由于我国科研管理的泛行政化,地方或部门官员希望科研经费的投入能在任期内产生社会经济效益,从而可以算是本届任期的“政绩”,对于那些需跨届且具风险的课题不愿批准立项,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风险自己担、成果别人享的赔本买卖,产生这种目光短视也源于体制性的弊端。(4)重传统科研投资,轻企业科研投资。我国传统的科研部门是研究机关及大学。企业的开发研究并未形成“气候”,经费来源多属于自筹,科研行政管理部门不愿向企业科研拨款,即使是大学的校办企业也不例外。
3制度性缺失。各高校制定本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条例或制度,这些制度不同程度地存在下列问题:(1)制度不科学,如责权不够融合,某些规定不够合理;(2)制度不完备,即制度有遗漏,不周延;(3)制度不封闭,如制度规定超过职权范围,与其他部门或制度有交集,甚至发生互相扯皮现象;(4)制度不执行,碍于情面,疏于管理,不按制度办事;(5)制度不递进,制度不修改,不完善,20世纪制定的制度还在用。
4管理上的缺位。(1)预算管理。现今行政部门对预算管理大都流于形式,一般课题负责人在预算课题经费时都加大了预算数额。而评审时,评审专家又不一定是该课题领域的行家,因而最后审定预算金额时,就有很大的盲目性。(2)核算管理。对于大型且长期的科研项目,应对经费实行动态核算,避免浪费和超支发生,但主管部门强调工作忙,很少认真对项目经费进行核算,即使进行核算也流于形式。(3)决算管理。决算管理的问题也较为严重,结题时只注意是否完成任务书中的各项指标,对于经费的决算往往忽视其重要性。(4)资产管理。资产管理缺位更为严重,按规定凡科研中购买的仪器设备等硬件,都应列表造册进行统一保管,而不少大学在科研资产管理上不按规定执行特别是小型资产都归个人所有。(5)监督管理。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上要受到大学科研主管行政部门的监督,但行政部门的行为又受到谁的监督呢?没有监督的权力会形成腐败,而没有监督的监督也会形成腐败。所以,大学在科研经费使用上应建立一套循环式的监督机制。
5成果转换滞后。科研成果转换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科研投资的直接目的。而我国高校成果转换率很低,大批科研成果待评议结题后都束之高阁,如何将成果应用推广却无人问津。这等于国家或社会投资大笔资金,科研课题组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和艰辛,得出来的成果却毫无用途,这是最大的人力和财力浪费。
三对策及措施
1提高高校对强化科研经费管理紧迫性的认识。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不善、浪费严重的现象已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说它已经危害到国家的发展和安全一点都不为过。科技落后必然被动挨打,永远处于被强国支配的地位。我国近几年科研经费大幅提高,但科研成果在质量和数量上并没有同步增长,有的反而下滑。例如1991-2006年的财政科技拨款经费增长10倍,同期国家技术发明和科学技术进步水平却并不理想。
2规范科研经费行政批审权。立项科研经费批审必须经过严格的批审程序,同时要大力地改进现行批审制度,既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也要提倡同行专家的盲审(隐去项目负责人的姓名)办法,坚持多渠道评审使立项的预算经费批审尽量做到客观公正。要防止所谓跑步(部)前(钱)进,跑听(厅)前(钱)进,就要从分配的源头上对科研经费的行政分配权进行限制与监督,否则就永远消除不了科研经费分配上的腐败现象。
3大力推行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在科研中引入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原则,消除科研中的“南郭先生”,使科研经费发挥最大效益。一是在学校内部要努力构建能者上庸者下的制度性环境,在校内各科研中心、所、基地之间要实行竞争,在经济上扶持奖励强者。“研绩”平平警告后仍无改进的单位应坚决予以撤销,人员予以调离或解聘。二是在全国高校中也要引导形成南北互赛、东西互比的以校外促校内、以私研促公研的竞争架构,从科研经费分配上鼓励各类学科互相融合开展研究,同时从科研经费分配上鼓励各学科内形成各类科研流派,让他们开展公平的竞争,以实现科研经费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国家应大力扶持以获利为目的的“私研”,要像扶持“私企”一样给予政策优惠和经费支持,以便形成公私研互竞、校内外互比的竞争格局。四是在非基础性领域内,国家要大力扶持“企研”,在科技应用性研究上企业更有目的性、选择性,因而也更具效益性,国家今后科技性应用研究的生力军应是企业,同时要大力提倡“校研”与“企研”的结合、互补和竞争,特别是人员的流动,只有这样成果才会多、才会好,才会真正发挥科研经费的应有作用。
4不断优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性环境。科研经费管理不能只考虑局部利益和个别对象,而应从中央、省、校、私研、企研的整体视角来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这个制度系统应该是上下衔接、左右吻合而又完备的系统。无论是哪一个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的领导或相关单位,在制定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时都要从纵向衔接和横向吻合这两个角度来思考,特别是高校处于产学研结合的特殊位置,其制度纵向衔接、横向吻合,严谨性、封闭性、完备性、科学性、效益性、可操作性都应给予全面关照。同时科研经费要提高使用效益,在制度制定上不能就事论事,以钱论钱,经费管理与科研的全过程有关,如果只管预算、核算、结算而不管立项与结题的质量,则错误的或低水平的立项、肤浅的或低质量的成果就会大量涌现,从而造成经费的巨大浪费。世界正处于知识爆炸时期,科研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很大,所以与科研形势相关的各项发展包括经费管理制度也应随之变化,经常修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是一项应定期进行的必要工作。
5当前要特别把好五关。一是立项关。在立项中要把好查新关、同行专家评审关,前者保证不是重复立项,后者保证课题的价值和前沿性。二是预算关。立项后通常项目主持人都希望获得较多的经费支持,提出了过高的预算,而讨论预算标准时没有现存的依据,完全凭人为臆测,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在把好预算关时要注意自我申报、专家评审和行政估算多渠道综合得出较合理的预算方案。三是结算关。要坚持超支不补、结余有奖的原则,对于结余部分应按照项目完成的好坏给项目完成人提成,对于添置的仪器应一律收归学校,对于弄虚作假、虚报成果者应收回课题费,取消下次申报项目的资格并在学校批评。四是质量关。项目成果的质量是科研活动的关键所在,一定要把好质量关,不能通过的坚决不予通过,这不仅是对此项目负责,也给今后的项目做了好榜样。只有严格把好质量关,才能提高质量。五是应用关。光把好质量关还不行,还要把好应用关。一个好的项目成果,如果束之高阁,不予应用,同样也是极大的浪费。所以把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把成果推介出来也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一个项目的成果得到广泛的应用后,才算是这个科研项目获得了成功。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019-02
一、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1.我国科研经费投入明显加大。2016年3月9日,国家统计局十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状况: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4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38.1%,年均增长11.4%;按汇率折算,我国研发经费继2010年超过德国之后,2013年又超过日本,目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家。2015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为2.10%,比2012年提高0.17个百分点,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根据国家已经公布的最近几年的科技经费投入来看,全国投入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持续增加,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不断提高,具体2012―2014年科研经费投入情况见表1。
2.高校科研经费支出在全国科研支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中,各类企业经费支出占的比重最高,其次是政府所属研究机构,第三就是高等学校。到2014年,全国R&D经费分活动主体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10060.6亿元,政府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1926.2亿元,高等学校经费支出898.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9%、8.1%和4.8%。占全国科研经费的比重分别为77.3%、14.8%和6.9%。
二、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主要矛盾
高等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管理体制大都是条块分割,不同业务归口不同的管理部门,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上表现为:经费管理由财务处管理,项目管理由科研处管理,二者共同负责管理和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由此,就会出现“管项目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项目”等现象。在实际的工作中,各部门都是只管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务,有时缺少必要的沟通,管理上不能协调统一。同时,课题负责人又是科研经费的审批人,而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学校的科研处和课题负责人一般对国家财务制度和学校的财务规定了解不够。这些都可能使得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科研部门的项目管理出现不统一的现象。
2.重立项轻预算。科研项目的水平和获得的科研经费数量是考查一所高校的实力或某一学科的地位和水平至关重要的指标,也是高校老师职称的晋升、岗位等级的评定与考核的重要依据。在这种体制下,高校重视的是获得多少立项,获得多少经费支持,往往忽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在项目和经费分口管理的模式下,科研部门负责项目的申请和立项,一是重视项目的级别,是国家级、省级还是横向项目;二是重视各级别项目的数量,还有到帐经费的多少;财务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管理,主要负责项目经费的日常报账,并对其进行核算,并不十分了解国家和学校对每一类和每个科研项目的具体要求,对科研资金的筹集与取得等过程缺乏了解,财务管理的监督也就没有发挥其作用。另外,高校科研人员课题经费预算的编制不规范,预算金额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课题经费每一支出项目的实际情况,造成有的项目经费预算过大,而有的项目预算不足。
3.忽视科研人员体力与智力劳动付出。众所周知,人是科研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诚然在以往的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有些存在较大的福利化因素是不正确的,有的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要求财务人员只要科研经费报销的相关票据合法就可以,不需要对科研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甚至是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科研经费的浪费和腐败问题。但是,在我国加强科研管理和重视科研领域反腐的新形势下,完全忽视科研人员体力与智力劳动付出也是不可取的。在实际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一些学校由于怕担责任,在政策的制定上,不能够正视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有工资性收入的科研人员的智力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在高校科研人员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科研项目,经常主动放弃很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他们的这些体力和智力投入在现行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下很难得到补偿,有时还会出现承担项目越多,经济上越吃亏的现象,这对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非常不利。
4.科研经费支出不合理。在项目立项合同中,一般都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经费预算,明确规定科研经费支出的项目和金额,但在实际操作中,科研经费的核算管理一直是高校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课题负责人一般认为科研经费既然由自己负责,而且一般不要求学校或学院领导签字,完全由自己支配,在科研经费使用时会忽视相关管理规定,而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一般关心研究成果也不会关注经费的使用情况。一些与科研项目无关的支出也从科研经费中支出,使得科研经费许多没有用于科学研究。
5.结题不结账。按照《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对课题的结余经费应进行结算审核,但是,科研项目已结题不结账的问题在全国高校中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很多科研项目在结题之后,在其财务账上一直保留着余额没有结清。这种“结题不结账”,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闲置沉淀,也给财务核算和项目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相互学习。在现有的分口管理的体制下,一方面需要高校能够统一领导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形成科研管理与财务管理的联席会议制度,相互参加对方有关政策的制定,经常及时沟通相关信息;另一方面,要相互了解与学习对应的政策与业务,经费管理人员要学习科研工作的相关业务与政策,科研管理人员也要熟悉和学习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相关政策。这样才能够从项目立项到科研经费使用,不管是科研管理部门还是财务人员都能够进行指导,二者都能够密切配合,使科研经费使用发挥更大的效能。
2.加强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加强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部门相互协调与学习的基础上,应当把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贯穿于整个科研管理的全过程。这里面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整个学校财务管理的角度,要把科研经费纳入到全校的预算,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高度。第二,要对科研项目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即:在项目立项阶段,要对项目负责人进行指导,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核实项目支出的合理性,保证预算的合理;在项目获批经费到帐以后的实施阶段,预算也并不能束之高阁,应根据项目立项时的预算情况,保证按预算项目和金额进行核算,如需对预算进行调整,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报批;在项目结题验收阶段,要对科研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科学合理,没有浪费与挤占挪用。
关键词:
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科研院所如何高效使用科研经费,使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达到预期效果,杜绝浪费,已经作为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本文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科研项目立项、执行、结题管理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科研院所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研项目立项环节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合理
科研项目历来存在重申报、重立项,轻预算、轻使用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科研管理和考核机制,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申报时重视项目内容,而在经费预算编制中却不够重视,存在应付的心态,没有经过认真测算和科学分析,没有细化预算编制,导致出现项目批复部门认为是不合理支出,核减经费预算。
2、预算金额申报不准
项目负责人在申请预算时,存在夸大预算经费现象,导致经费下达后,预算执行困难,从而形成大量结余资金。
3、科研经费申报存在与课题研究无关支出
预算编制中,项目负责人没有考虑预算和支出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随意列支经费,将与课题研究无关支出列示在预算中,从而影响项目预算的严肃性。
(二)科研项目执行环节存在的问题
1、项目实际支出超预算使用
项目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预算使用。但在实际执行中,项目负责人随意支出经费,项目预算形同虚设,严重影响项目预算和财务管理的严肃性。
2、经费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项目执行过程中,除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外,项目经费使用缺乏其他监督机制,项目负责人权限过大,项目管理部门只了解项目进展情况,财务部门只负责核算科研收支情况,对项目管理监督脱节。
(三)科研项目结题环节存在的问题
1、项目结题不及时
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及时办理项目结题手续,完成经费的决算工作。但在实际执行中,除部分上级部门需要结题验收项目外,结题不结账的现象十分普遍。
2、结题经费结余资金长期存在
根据我国现行经费管理办法,除部分项目结题后需要上缴结余经费,其余项目结余资金应由单位统筹安排基础研究。但现实中,结余资金长期挂账,没有重新合理使用。
二、科研院所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科研院所管理层的重视程度
随着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科研院所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是否可以高效使用经费,管理层可以从上到下引领整个研究院所的氛围,管好科研经费;同时,管理层可以不断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国家各项经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经费管理规章制度。
(二)加强科研院所项目经费预算管理
1、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财务知识的培训
根据科研院所的工作实际,科研院所项目经费普遍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的“课题制”,即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因此,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是项目经费申请与执行的主要参与者。首先,在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准备工作:一是根据自己的研究目标,明确项目研究过程中对经费的需求;二是必须明确各类项目经费开支范围,明确经费的支出标准;三是应该考虑到项目研究过程部因素诸如物价等变化对项目预算的影响。再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必须不断学习国家和单位现行财务制度,在经费执行中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制度,确保经费使用合理合法。
2、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在项目预算上报前,必须经过单位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部门审核,两部门通过自身管理经验对预算提出修改意见,从而提高经费申报的准确性。
3、加强项目经费预算执行管理
在项目经费下达后,财务管理部门对项目经费实行有效预算控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果确需进行预算调整,应按照国家有关经费管理办法要求,在可调整范围内提出书面调整方案,经批准后执行。
(三)加强项目经费使用过程监督
1、加强会计核算管理
科研院所收到上级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后,应将项目专项资金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财务人员应合理审核经费支出的范围和开支标准,加强对每笔支出的真实性、相关性、合法性审核;科研人员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变相套取、转拨、私分专项资金。
2、加强经费外拨管理
科研院所收到项目经费后,应及时将相关经费核拨给项目任务书中列示的合作单位,不得向预算外单位转拨专项经费,严禁以各种名义变相转拨经费。
3、项目经费监控
科研院所的财务管理中除了日常的报销核算系统,建议引进预算财务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信息化在科研院所项目经费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从而提高预算控制的精细化程度,避免预算与财务核算的脱节。
4、项目执行率管理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部门必须关注项目经费执行率,对项目经费执行缓慢或与预算差距较大的项目,管理人员应及时与项目负责人分析原因,及时调整,保证预算按计划执行。
(四)加强项目经费结题管理
在项目完成决算后,财务人员应督促项目负责人办理结题决算,除后续出版费等支出外,项目结题形成的结余资金,应按国家要求上缴或作为单位发展基金,科研院所项目管理部门应组织项目负责人重新立项,从而充分利用科研结余资金,避免国家财政资金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