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手术室护理病例讨论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311―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发展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1998年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舒适护理模式又称为“萧氏双C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系统护理,降低和缩短患者不愉快的体验,使其真正从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方面感到舒适〔1〕。2011年5~2013年5月份对我院实施子宫脱垂手术的103例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2013年5月份在我院实施子宫脱垂手术的患者103例,年龄48~76岁,平均58岁。103例子宫脱垂病例中Ⅰ°脱垂53例,Ⅱ°脱垂30例,Ⅲ°脱垂20例,实施手术为盆底重建术10例,阴式子宫全切术19例,阴道壁修补术7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50例,所选病例无语言和精神障碍,没有高血压、心脏病史。两组病人年龄、病情、手术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做好手术物品准备。术日带齐患者手术相关物品提前半小时接患者入手术室,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摆手术,严密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术毕将患者送入恢复室。
1.2.2 观察组:针对患者情况制定手术室舒适护理计划,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基础上加入舒适护理。①术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士到病人床旁掌握患者第一手资料,赢得患者的充分信任。手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查阅病历了解患者情况,告知病人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整个手术治疗中会全程陪护,详细介绍术中需要摆放的手术及注意事项。向病人介绍手术室环境,特别介绍手术成功病例,使其消除顾虑、放松心情,保持良好地精神状态准备手术。②术中舒适护理:提前半小时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保护病人隐私、保暖。在病人清醒状态下摆放手术并根据病人情况调整手术,做到安全、舒适又符合手术需求。与病人沟通嘱其身体务必处于舒适,如有不适及时提出并加以改进避免损伤神经。在病人护腕、手板、踝关节及肩托处放好衬垫,病人膝下放软垫,避免发生挤压伤。为避免损伤臂丛神经,上肢外展不超过90°。麻醉前护士握住患者的手在其身旁陪伴,使其放松心情增加信心。调解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在50%左右。及时调整灯光,暴露术野。随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情况,做详细记录。③术后舒适护理:手术结束,手术室护士将患者身上的血迹用温水擦净,与手术医师一起为患者穿好衣裤,妥善安置病人肢体盖好盖被保暖,与麻醉师一同将病人送复苏室。术后对病人进行随访,作为手术室舒适护理的延续。询问家属和患者的感受并征求意见,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以期对后续工作加以改进。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7-0084-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外科手术学实现了划时代的飞跃。显微技术、腔镜技术、器官移植、微创手术不断发展;新器械、新仪器层出不穷;手术室建设布局日新月异。特别是手术室管理理论、模式的创新,以及市场竞争机制的引进等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手术室应有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重视护理教育,加速护理人材的培养。现将本人对手术室护士的教育管理十年来的体会总结如下:
1 成立科内护理学术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主管负责,研究与制订年度的在职护士培训计划、科研计划,指定专人负责临床带教工作。
2 在职人员可根据毕业后年限和技术职称,进行教育和培训,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和考核。具体教育和培训内容有:
2.1 晨会提问
每周一次的晨会提问从不间断(节假日提前或退后),提问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专科手术配合、重大手术配合、医院感染等。
2.2 业务学习
科内二次/月,学习内容:专业思想教育、院内感染知识、手术室管理、消毒隔离、精密仪器使用保养、专科配合等。护理部一次/月的全院护士业务学习。内容:主要是全院共性的护理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理论水平。
2.3 实施手术室护理教学查房
每月进行一次以问题为本的护理教学查房,在查房之前的一周先由护士长制订方案,每位护士认真复习,查找有关资料,通过介绍病情、提问、讨论、答疑等方法,并结合整体护理及相关的护理知识,使护士普遍认为查过房的病例,心中有了底,在术前访视可顺利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非常自如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加强术中关心、术后随访,以适应和满足病人的需要,提高了整体护理的效果和护士的业务水平。
2.4 参与重危、特殊病例患者的术前讨论,在讨论中除了听介绍病例、手术方案和各级医生的意见外,手术室护士可就术中配合的有关问题作出分析评估,便于术前准备更充分,术中配合更默契,这样更有利于培养手术室护士参与手术配合的积极性,完善科室整体护理的内容。
2.5 人力资源相对专业化固定。被相对专业化的手术护士通过连续性的专科手术配合,体会到专科手术配合的特殊要求,如病人的手术,术殊物品的使用等。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专科手术配合技术的连续性、经验积累和总结。同时每个手术室护士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技术娴熟、具有一技之长的专科手术配合人员。因此,她们能够自发的努力学习进取,使业务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2.6 开展新手术、新业务前,请专科手术医生讲解有关的解剖学及手术步骤等,以便熟练的配合新技术的开展;新仪器、新设备使用前可请医疗设备专家介绍有关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保管等知识,可制订出工作流程,便于熟记,人员出现流动时,可于最短时间内有条不紊的配合手术的开展。
2.7 有计划、有措施地选择有责任心、事业心、吃苦耐劳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学习,进修期满考核评价,并做好传、帮、带、教工作。
2.8 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全科人员相继参加了大专、本科自考及大专、本科的函授,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3 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分别担任新护士及进修护士的指导老师,负责带教工作,新老护士搭配共同值班,参加手术巡回、洗手配合和急诊手术抢救、复苏技术工作等,逐渐放手新护士独立工作,独立值班。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传统仅仅配合医生手术为主的单纯操作或只在手术台上与患者接触,而是在手术室的内容和程序中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1]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考虑患者的需求,将人的关怀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在手术期护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我院手术室开展对择期手术患者运用新模式进行术前访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采用对照方法,选取86个病例,皆为我院于2011年6月至12月选择性手术病人,男50例,女36例.手术类型:骨科手术37例,普外手术29例,妇科手术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病人均由同一名护士进行术前访视。
2.具体操作
2.1方法:手术室护士术前1天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访视内容标准进行访视;实验组采用新模式的术前访视内容进行访视。
2.2术前评估和查阅病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方式和内容均一致,手术室护士仔细查阅患者病历后,与主管护师、责任护士联系,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患者身体状况、健康史、过敏史、手术史、药物应用状况辅助检查结果,手术的一般信息,患者对手术的了解程度。
2.3访视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宣教,实验组采用新模式的术前宣教,[3] 具体的访视方案如下;
2.3.1先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的目的。
2.3.2介绍手术室环境信息、手术室的具置、手术室内的温度,借用多种方式介绍无影灯、麻醉机、手术床等仪器的功能和作用、手术室人员的组成。
2.3.3介绍手术流程信息,手术当日的接送人员及方式,入手术室的大致时间,入手术室后的主要流程及术后苏醒的时间和地点,术中留置导管的作用。
2.3.4介绍手术过程中的感觉以及不舒适的信息,如进入手术室后,输液时,由于针头比较粗,感觉会比较痛,但可以忍受,手术室内有些仪器会发出较大的声响,如电刀、超声刀、吸引装置等,属于正常现象,椎管内麻醉或局部麻醉患者手术过程中意识是清醒的,只是手术区域不会疼痛,但会有感觉。全麻苏醒后,因气管插管刺激,咽喉会感觉不舒适,如有插尿管,会产生尿意的感觉。效过后,可以给手术后镇痛泵持续镇痛。
2.3.5根据患者的疑虑和担心,给予解答及心理疏导,尽量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使患者积极主动应对手术,并告知家属手术期间在何处休息等候的信息。
3.结果
3.1患者满意度调查。术后随访患者,发放并填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4.讨论
4.1手术室护士宣教内容,主要是从患者离开病房到术后回到病房这一段时间的相关信息。
4.2新模式术前访视,增加了对患者心理状况和手术流程信息,感觉及不舒适信息的详细介绍,删除了与病房护士重复术前宣教内容,如术前禁食禁水期间,术前摘除假牙,不要佩戴任何装饰物,女性病人不化妆,沐浴更衣,贵重物品不带入手术室,特殊情况,如发烧、咳嗽及女姓病人来月经需及时告知。另外还删除了与麻醉医生重复宣教的相关信息。
4.3对患者的影响。通过手术室护士新模式术前访视,从而让患者在术前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解除患者的疑虑,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保障术中各项指标平稳,使手术顺利完成。
4.4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新模式的术前访视对手术室护士提出来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术前访视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以及丰富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通过术前访视增加了手术室护士与患者的交流感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显著增加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升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4]
综上所述,对手术患者实施新模式的术前访视,增强了手术室的整体护理,使手术患者在术前得到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方面的护理,不但可以增加患者满意度,还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手术室护士实施新模式的术前访视,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晓敏、哈梅芳 术前访视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第03期。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215-01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1]。本文选取本院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的手术病员402例,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对手术病员进行随访,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患者进行手术前的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手术后进行随访关注患者术后的切身体会,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取本院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的手术病员402例,其中男性209例,女性193例;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17岁。已排除患有重大疾病患者以及不能配合此次调查分析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术前随访:手术前,手术室护士到患者的病区去对患者的具体病例情况、临床体征、以往病史等和手术有关的患者自身资料进行收集[2],通过和患者深入的交谈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是否有义齿、营养状态、手术前心理状态等。在探视患者的过程中要保持和蔼的态度,了解患者内心的方法和对手术的要求,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戒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帮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1.2.2 术后随访:手术后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继续进行随访观察,当患者清醒后了解其感受和疼痛以及对手术的整体体会等情况,告之其术后自我护理的方法,具体介绍术后注意的重要事项及可能出现的情况,继续进行心理疏导[3],让患者正确对待手术后疼痛等情况,积极配合术后康复护理。
1.3 观察项目及方法[4]:统计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本院自行设计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让观察的患者在出院时对本院的护理情况进行打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90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分到90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十分满意病例数+基本满意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402例实施手术病员中十分满意的103例,基本满意287例,不满意12例,满意率97.01%。(详见表1)。
3 讨论
对手术病员进行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随访可以让手术室护士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好手术的配合护理,有效加快患者的手术后康复速度,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的满意度。本组患者402例实施手术病员中十分满意的103例,基本满意287例,不满意12例,满意率97.01%。可见通过对手术病员进行手术室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随访,通过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患者进行手术前的沟通,深入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关注患者术后的切身体会等护理措施。可以加强患者对自己病情的了解,提高手术室护士对患者实际情况的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和患者的沟通了解手术病员的实际想法,使患者提高对护理的信任程度[5],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康复速度。同时通过对手术病员的术前随访可能更好的估计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手术准备有积极意义,通过加强了手术室护士和手术医生之间的配合,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由于比较了解患者对手术的要求,能更好的根据患者所需提高护理服务,显著提高对患者个性需求的满意,有效提高患者对整个围手术期护理的满意程度。综上所述,必须要重视对手术病员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随访,加强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更好的实施对手术病员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
参考文献
[1] 吴金兰,陈静,王华云,手术室术前访视的重要性[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3):101-102
[2] 戴红霞,高超,张石红,等,手术室开展术后随访的现状调查[J],护理杂志,2005,22(10):27-28
手术室整体护理;术前访视;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过程中对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临场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拓宽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以便临床进一步丰富手术室整理护理的服务项目,为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提供前提条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科学实验研究过程中普遍应用的随机抽样分组方法,抽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患有8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在A组中包含22例男性研究对象和19例女性研究对象;该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7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38.5岁;在B组中包含23例男性研究对象和18例女性研究对象;该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9岁至63岁之间,平均年龄39.3岁。所抽取的研究对象的自然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可以在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比较。在接受治疗前,所有患者都经过了相关的临床检查之后予以确诊。
1.2 方法 将82例研究对象的资料,经过进一步整理后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1例。A组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常规检查;B组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常规检查和术前访视。对两组患者在术前检查和入室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幅度、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患者对手术治疗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的心理状态、患者的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得到相关数据,均采用常用的SPSS14.0数据处理系统予以处理,当 P [1]。对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以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对其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充分体现以患者为本的临床治疗原则,在围手术期护理服务中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对接受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方法主要包括[3]:① 在术前1 d由主治医师对手术室的相关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病例资料有更多的了解。② 在进行访视的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习惯进行充分了解。对于比较复杂的病例要组织进行术前讨论,对手术的具体方式、术中所需物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充分了解,以便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手术治疗能够顺利进行。③ 在患者面前,护理人员要表现出自信,已取得患者信任,用亲切语言进行自我介绍,让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到安全感和满足感。④ 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要讲究语言艺术,用激励语言使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缓解。⑤ 使患者的亲友充分了解其对患者的重要性,建议其除给予患者适当的物质支持外,还应该在精神上的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照顾,在术晨要陪伴患者等待手术的开始,并亲自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术后要将患者接入病房。
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过程中对即将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临场应用效果非常明显,可以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对手术有正确的认识,防止出现不良心理因素,维持生命体征问题,围手术治疗的顺利实施提供前提条件。
参 考 文 献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37-01
近年来,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通过手术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1]。而手术室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手术患者由于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等原因,极易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发生感染,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2]。因此对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十分关键,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可能发生的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护理,降低感染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3]。本文对从文献和临床收集到的手术患者护理情况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近年来发表的手术室感染的相关文献以及在临床上收集到的手术患者病例共50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手术室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于2008年制定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4]。
1.2 手术室感染情况
在上述的50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室感染的共有23例,感染的发生率为4.6%。对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手术室感染的发生与手术室环境、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手术持续时间有关。
2 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护理
手术患者通常身体虚弱、免疫力低下,极易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发生感染。因此,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各个环节都应加强对感染的预防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2.1 手术前的护理
首先,应尽可能减少患者术前的住院时间,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同时告知患者和家属可能造成感染的原因,提高其防范意识。在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对手术室的环境进行除菌处理,将手术室温度和湿度预先调整到合理范围。注意手术用品的无菌处理和消毒,合理摆放手术器具。
2.2 手术中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手术流程,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尽量减少手术时间,从而降低感染风险。在手术进行中,配合医生递送手术用品和器械时尽量减少动作幅度,注意无菌操作。密切监护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出现问题及时处理。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室门关闭,维持正压。尽量减少医护人员在手术室的走动,尤其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手术完成时,护理人员协助医生对手术切口进行处理和包扎,对手术中用到的用品和器械进行消毒和灭菌。
2.3 手术后的护理
手术完成后,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密切观察患者伤口的情况,一旦出现感染迹象,立即采取措施。注意加强营养,提高患者免疫力。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减少出现抗药性的情况。此外,还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注意事项的宣传,共同进行防范。
3讨论
手术患者免疫能力低下,极易发生感染,一旦出现手术室感染不仅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时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引起手术室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医疗器械因素以及护理人员因素[5]。针对这一情况,可从三个方面来加强手术室感染的预防。首先,加强手术室的环境管理。手术间的物体定期消毒,每次手术后及时处理手术用品,对手术室内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其次,加强对手术用品和器械的管理,术前和术后均及时进行消毒和灭菌,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无菌用品。最后,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无菌操作的掌握程度和对感染风险的防范意识。使其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规范护理行为,尽量避免或减少手术室感染的发生。此外,还应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沟通,增加患者和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配合,共同防范感染的发生。
大多数手术患者病情危重,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每一个小细节都应特别注意,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对于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减少手术室感染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只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感染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潜在危险因素的控制和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在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感染风险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薛玉文, 李艳荣, 冯蕾,等. 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作用[J].中国保健营 养,2013,(10):374-374.
[2]冯蕾,徐海鹏,王桂艳.护理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感染的有效控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4):165-166.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工作的46名手术室护士服务的患者3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96例,其中男113例,女83例,年龄16~59岁,平均(39.5±11.2)岁;对照组183例,其中男49例,女43例,年龄17~62岁,平均(42.4±10.7)岁。参与护理的护士均为本院工作人员,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方法:两组均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案例分享护理。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病房环境护理、护理、用药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过程中应注重患者是否对特定药物过敏并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检测,例如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立即查白细胞计数分类、尿常规,并对体温、脉搏、血压进行测量。胆囊炎患者应对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进行测量,严密观察腹肌紧张及黄疸发展情况。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除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外,还应注意腹痛、腹肌紧张程度、肠鸣音变化,若出现出血性休克立即告知医师进行紧急处理。
1.2.1案例选取: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急危重患者中的典型病例,并就该病例中需要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的案例作为案例分享的主要内容。典型案例范畴:救治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危重患者未能及时识别、抢救过程中急救设备与物品出现故障、各科室衔接救治流程落实不到位等[3]。
1.2.2案例分享:设计案例分享的记录单,记录单包含患者信息、患者呈现的症状体征、病情程度等级、就诊区域、抢救治疗经过、治疗效果评价、改进措施等。由值班护士进行记录填表。
1.2.3实施案例分享:案例分享会选定在每周一晨会进行,每次30min。分享案例由护士按照相关要求筛选并由护士长审核,根据案例情况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汇报。分享过程由汇报人主持并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大家参与讨论提出各自意见及建议,最后由护士长进行补充并总结。汇报者认真记录完善每个人的分享发言,将记录资料的专用文件夹放置在科室公共的文案柜,供大家随时翻阅学习。每次的会议记录统一存放保管,季度结束时进行分类和整理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与方案。
1.3评价指标:以1989年卫生部颁发的《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中的护理标准为基准,对2组患者的护理结果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标准满分为100分,评价共分为3个等级:评分小于70分、评分70~90分、评分大于90分。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三方核对(TIMEOUT)正确执行率、术中物品清点不符发生率、手术标本留置不合格率等手术室护理质量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得分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两组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的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三方核对(TIMEOUT)正确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物品清点不符发生率、手术标本留置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根据不同病患的病理特征及患者的性格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不但可以使患者在手术前缓解心理压力而且能够帮助患者在手术后短时间内顺利恢复身体状况[4-5]。手术前精心准备和对患者的访视、手术过程中每一项步骤的精确掌控、手术后给予患者细致的调养对患者的治疗都有积极影响[6-7]。随着医学水平不断发展,护理的种类和方法也逐渐增多,人们对护理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如何提高护理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8-9]。笔者通过患者对两组护士护理质量的评价,患者对两组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及对两组手术室相关的护理指标进行比较,得出案例分享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的结论。
3.1案例分享应用有利于护士专业能力综合提升:案例分享的应用使护理人员普遍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护理人员计划有序地轮流主讲和参与讨论,促进了医护关系的和谐发展及护理队伍的团结,注重开展护理过程中展示良好的护士形象和专业、文明的用语,注重与病人及其家属的良好沟通和人文关怀,更加注重人际交往能力对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案例分享的研究成果还成为实习护士带教工作及新任护士培养的教材。形成业务能力分享与实践、护理人员之间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在长期的业务交流与分享中促进护士专业能力的综合提升。
3.2案例分享应用有利于减少护理工作的失误:案例分享主要是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分享给集体内其他成员,使成员对案例有一定理解并了解其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是一种注重护士参与性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融入临床实践[10-11]。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护理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案例分享的实施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有积极影响。案例分享的实施还有效提高了手术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三方核对(TIMEOUT)正确执行率,并降低了术中物品清点不符发生率、手术标本留置不合格率。说明案例分享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中出现失误的概率,进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3.3案例分享应用促进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的转化:案例分享的实施促进了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的转化,促进了急诊护士预见性思维能力,强化了护士在病情评估、观察、抢救工作中专业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促进了临床护士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通过案例分享的方式使护士得到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使护士的核心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进而保证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实施案例分享能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护理工作改进的时效性。通过分析并总结典型病例,将患者需求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所做工作进行主动分析并反思,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提升了护士的护理能力并提高了护理的工作质量。
3.4案例分享成为管理层和业务一线上下沟通的桥梁:通过每期的案例分享,参与讨论的医护人员围绕案例,从分析利弊得失谈到如何转变观念,创新服务,再到如何构建优质护理服务、绩效考核、护理质控等工作,每一次的讨论分享记录,都成为管理层改革临床护理模式的重要决策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专业、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提升医院品牌做出贡献。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开展护理过程中应用案例分享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和质量意识,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水平,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
作者:詹美莺 罗小燕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医院
参考文献:
[1]马玲萍,沈惠青.护士专业化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9):87-88.
[2]刘贵琴.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4):46-48.
[3]刘维静,陈清梅.精细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207-208.
[4]常后婵,戴红霞,钟爱玲,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14-16.
[5]许爱珍,陈化梅.质量控制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78-79.
[6]周芬娜.质量管理小组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90-91.
[7]陈晓晶,原英姿,姚晓丽等.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74-176.
[8]于红菊.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0):127-128.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手术病例306例,其中,产科78例,骨科101例,普外科127例;择期手术177例,急诊手术129例。按照手术室安全核查记录表内容对所有病例进行详细检查。
1.2方法
安全核查由主治医师、麻醉师及护士三方协作完成,并逐项仔细填写《手术室安全核查记录表》。
1.2.1术前核查
手术当天由巡回护士持手术通知单往住院病房接患者,并与住院护士仔细核对病历。将患者安全移送手术室。实施麻醉前,由主治医师、麻醉师及护士三方严格对照《手术室安全核查记录表》中的内容详细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药物过敏史、临床诊断结果、手术方式、手术部位,评价麻醉安全度,检查临床症状及静脉通路畅通情况等。确认完毕后开始麻醉。麻醉成功后,开始手术前三方应再次核对患者的手术方法、手术部位及标识等。巡回护士于术前认真核对手术所需要器材,检查各类无菌器械的合格证及外包装是否完整,如有异常应立即更换,避免术中污染。重复清点各类器械的数量并详细记录。
1.2.2术中核查
器械护士复杂随时整理手术台面上的器械、缝合线、纱布等。对递交给手术医生的纱布数量要准确记录,并时刻观察器械的完整性,尤其应对术中额外添加的切线及纱布数量及完整性进行严格检查。对于遗落在手术室地面的缝合线、纱布等要及时清理并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以便术后清理。对于术中医生口头医嘱应与手术医生重复确定后方可执行,手术中的特殊用药应由两位手术医生核对后方可使用。对于术中确需输血的患者,应立即检查病历中患者的血型等基本资料,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后仔细核对血袋标识,确定血液种类,检查有无破损及溶血等,确认无异常后方可输注血液。对于术中需行病理组织切片者,应具体表明切片信息,尤其应注明患者姓名、疾病、住院号及切片来源等。关闭手术切口前应有应由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共同核对器械数量,确认无误后方可关闭手术切口。
1.2.3术后核查
患者手术完毕离开手术室前,主治医师、麻醉师及护士三方应严格核查术中用药情况、输血情况、实际手术方式等,再次检查患者皮肤的完整性,静脉通路的畅通情况及各类引流管的标识等。检查完毕后由主治医师、麻醉师及护士三方共同在《手术室安全核查记录表》上签名。将患者送入住院病房,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告知主治医师。
2结果
经严格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安全核查,306例患者围术期均未见护理差错发生。
3讨论
为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指导并规范医疗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于2010年组织制定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我院结合实际也制定了《手术室安全核查记录表》,为手术质量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是外科及急诊抢救的重要场所,也是院内高危科室。手术室内人员复杂,工作强度较大,发生各种差错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其他科室。其中,手术室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最高,且差错类型多种多样,如手术部位差错、输液/血差错、手术标本收集及保管差错等,严重影响了手术质量,部分差错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杜绝出现。为避免手术室差错的发生,加强手术室护理差错的防范,引入安全核查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骨科手术主要的特点为操作时间较长,暴露面积较大等[1],术后切口感染是影响临床医生的重要问题,将会对手术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骨科无菌手术中,能够有效避免切口感染的可能。现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实施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切口感染者23例,总结其引起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并且对手术室护理措施、影响效果进行总结,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实施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切口感染者23例,其中包括女性患者11例,男性患者12例。年龄最小的仅17岁,最大的达68岁,平均年龄(38.45±5.32)岁。
1.2 方法
1.2.1 手术前评估情况
手术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彻底的体检,明确患者的身体状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的给予营养支持,使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增强手术的耐受力。
1.2.2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在手术之前,应充分做好相关的手术准备工作[2],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消毒灭菌,保证手术室的温度及湿度。手术操作前,对手术需要使用的器械予以再次确认,同时认真检查手术操作用品的有效期时间。手术前与临床医生沟通探讨手术操作的具体流程,对可能出现的情况给予预先防范措施,尽可能减短手术时间。
1.2.3 手术室空气质量情况
增强对手术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在手术室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之前,应该开窗通风,让空气持续流通,保持新鲜。严格执行无菌消毒,可应用紫外线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禁止手术参观,减少手术室内人员的流动,使手术切口感染的机率降低至最小。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组间试验研究数据加以统计学分析,应用t法对组间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应用X2检验,组间研究的计数资料。如若对比差异P
2 结果
本组108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23例出现切口感染,约为21.30%。其有关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以及接台手术。23例患者通过对症治疗及手术室护理干预以后,均痊愈出院,没有感染加重的病例。详见表1。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台手术、急诊手术、在非层流室实施手术、、腰髋部及以下部位手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更加容易发生切口感染。接台手术的间隙时间就是对每种手术器械、用品的准备[3],同时对患者进行接送,这可能会引起粉尘、纤维以及微粒等细菌微生物的明显增加,从而对手术室内的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而且有关报道指出,随着接台次数的不断增加,骨科手术造成切口感染的机率也随之明显增加。因此,对于骨科无菌手术患者,需要长时间操作,应给予更合理的手术安排,护理人员应将手术室内彻底消毒灭菌、保持清洁,做好手术前的各项灭菌工作。对于需要急诊的手术桓则,因为手术前准备的时间相对较短,很容易发生手术准备不充分的问题,同时临床医生无法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所以很容易造成切口感染的出现。因此,对于急诊的骨科患者,护理人员应尽快抓住关键性问题,积极有效的进行术前准备,及时了解可能造成患者免疫能力降低的原发性疾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空气质量与切口感染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联系,层流手术室内的细菌含量一般较低,能明显减少手术感染的可能。因此在骨科手术期间,应该严格控制好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减少手术室内人员的流动,避免或减少各种可能造成切口感染的不利因素。以往有关临床实践证明,下肢手术因为受到血液循环的影响,导致切口愈合的速度明显减缓,从而使切口感染的机率有所增加。因此,在骨科实施下肢手术期间,更应该加强切口感染的预防。手术时间也是影响切口感染的一项重要因素,手术时间较长,会增加切口与细菌接触的时间,出现切口感染的机率也就越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在手术操作前,严格做好各项准备事宜,尽可能减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根据对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了解,切实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能有效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使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有所提高,促进术后切口的愈合及疾病的康复,临床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114-01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各项权利,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早日回归社会,是每名医务人员的基本宗旨。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亦充分地融入我们工作的每一个角落。我院自2000年开始建立了术前访视制度,2006年7月又增设了术前准备室,在单纯访视的基础上又提供了一个舒适的过渡场所,让其对手术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既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又为手术的安全增加了一道防护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8年5月随机抽取手术病历284份,其中,男性98例,女性186例;年龄16~87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94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90例;麻醉方式:全身麻醉206例,硬膜外麻醉78例。
1.2访视方法
1.2.1访视时间与人员访视时间一般为术前1~3 d。访视人员由经验丰富的术前准备室护士及巡回护士担任,这样既可以对访视内容进行仔细讲解,又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及熟悉感。
1.2.2访视内容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的目的及意义。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术前注意事项等。介绍手术及患者所需配合的事项。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心理,针对性地进行疏导。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的疑问,通俗易懂。通过病例了解既往史、生活史等评估患者全身情况[1-2]。
1.3术前准备
1.3.1 接待患者对到手术室的患者进行核实,三查十二对。如将姓名与手腕带、病例、手术通知单必须一致;术前用药等等逐一核对。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手术提供一道有力的防护墙。
1.3.2手术准备根据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并与患者沟通,为患者在术前半小时内输入抗生素,为手术提供保障。
1.3.3 缓解紧张心理在准备室不再是只露两只眼睛的“蒙面人”,而是一张熟悉的笑脸、一声亲切的问候,给患者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提供电视报纸或舒缓的音乐,让患者增加对手术室的认识,由熟悉的巡回护士带入手术间,通过交流减少对手术的恐惧,增强手术的信任度[3-4]。
2结果
经过采取术前访视,本组284例患者均能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手术顺利。
3讨论
手术室对一般人来说是一个神秘而恐怖的地方,通常大多数患者都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进而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痛阈降低等,直接影响了手术的开展与预后。及时沟通,加强护患之间的联系,缩短护患距离,减轻紧张心理,从而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手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术前访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真正地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理念和护理模式。掌握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制订具体的护理措施,进行个性化护理。
开展术前访视,对国际国内手术室护理而言,都势在必行。国际手术室协会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和职能之一。因而为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机会,为手术室护士自我成长创造了条件。术前访视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工作质量,在手术配合中更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其重要性越来越被手术室工作者所重视[5]。
护理工作繁琐复杂,存在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危,要时时刻刻为患者的安危着想。坚持“一个中心”(以患者为中心),把握“二个基本点”(让患者满意、让职工满意),抓住“三大要素”(服务、技术、人才),实施服务宾馆化、技术专业化、行动军事化。打破手术室护士给患者全副武装的封闭形象,使患者在手术室中同样体会到关心、关怀、关爱的人性化服务氛围,减轻孤独感,减少恐惧感,使患者处于最佳手术状态,为手术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6]。
[参考文献]
[1]吴金兰,陈静,.手术室术前访视的重要性[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3):101-102.
[2]梁洁.论临床护理中的换位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3):338-339.
[3]孔令真.手术室护士对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体会[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4,4(11):1032-1033.
[4]李晶.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23(2):F0003-F0003.
[5]陈翠萍,高晓梅.术前访视的现状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55-56.
作者单位:457000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本次研究中,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帮助临床拓宽对重度出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救治的方法,以便临床对重度出血性休克患者的病势发展进行控制,使该类患者救治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科研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68例患有重度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和B组。A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85±132)岁;B组:男25例,女9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378±127)岁。抽样研究对象的致伤原因包括:车祸、刀刺伤、坠落伤。两组患者的自然情况资料中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将68例研究对象的资料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4例。A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B组患者在救治过程中进行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救治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休克症状成功扭转情况、救治过程中和救治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救治成功出院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件对比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本次科学对比研究结果证明,B组患者救治所需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且本组数据差异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P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救治成功率、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分)3 讨论
重症失血性休克症状通常在微循环凝血期比较多发,这一时期与休克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出现重度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病情通常比较危急、病势非常严峻,单纯采用物理止血或输血抢救的方法,很难达到对病势进行有效控制的作用。因此通常情况下,需要在手术室进行针对性手术,止血和紧急抢救处理[2]。
对于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综合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措施主要包括[3]:① 术前:对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熟悉掌握,对手术中可能用到的一些药物要的药理作用、使用的相关禁忌进行系统了解。并且对手术所需使用的器材和药物所放置的具置要进一步熟悉。该类患者大多数病情比较危急,这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保证做到临危不乱、从容镇定,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完成术中刀具传递、配合麻醉等相关工作。若有多个患者同时被推入手术室,应按照患者疾病的紧急程度对其进行手术救治。对于一些病情比较严峻的患者不启用实习护理,应由经验比较丰富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操作。② 术中:对患者体表部位在加压状态下进行局部包扎处理,以使出血现象减少,在护士长或年资较长、抢救经验较丰富的护士带领下组成抢救小组,如手术组、循环呼吸组,医护人员应该做到各负其责,明确分工,有条不紊,紧张有序,且快而不乱。手术进行的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应该对手术器械进行及时准确地传递。并始终保证患者的呼吸处于畅通状态,将患者在手术台上应该取仰卧位,并保证其呼吸道内的异物能够及时排出,并时刻做好气管插管操作的准备。③ 术后:定时对患者的生命特征和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特别的情况应该立即向主治医师进行汇报。④ 心理:在手术治疗结束后应该针对患者的病因,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的方案。尤其是对于一些年纪相对较大并对出血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的患者,应该将病理情况向其进行详细的讲解,使其了解所得疾病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帮助患者有效克服不良心理因素,树立健康积极的心理。
总而言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进行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使症状得到迅速扭转,死亡率进一步降低,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保证救治成功顺利出院。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