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发展光伏产业的优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最好的办法是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非再生化石能源的需求,转而应用可再生的非化石能源。由于太阳能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可利用的最大能量来源,利用太阳能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由此,催生了光伏产业。光伏产业致力于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它包括多晶硅、光伏电池、光伏电池组件和相关生产设备的生产、光伏发电系统等。
欧美国家和日本率先利用太阳能发电,因此,也是最早发展光伏产业的国家。中国光伏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并在2004年后经历了飞速发展的过程。2007年至今,中国的光伏电池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但是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外需,绝大部分光伏产品依赖出口。出口的迅速扩张,加之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导致欧美光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美欧相继对中国光伏企业发动“双反”调查。
2011年11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输美光伏电池展开“双反”调查。2012年10月,美国商务部公布对中国光伏电池及组件的终裁结果: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的关税范围为23.75%—254.66%。9月初,欧盟宣布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9月下旬,欧洲光伏产业联盟向欧盟委员会提起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补贴”诉讼。这是中欧之间最大的贸易纠纷,也是全球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这些将对中国的光伏企业造成巨大的困难。
为了更好地发展光伏产业,需要我们探究光伏产业快速扩张的原因。然后,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最后,本文给出光伏产业对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示。
一、中国光伏产业的快速扩张
最近10年,整个世界的太阳能产业以平均每年30%的速度递增,最近3年,更是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中国光伏产业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世界的平均增长率,2004—2009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00%。2011年,在中国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企业70多家,硅片企业60多家,光伏电池组件企业700多家。行业年产值超过3000多亿元,进出口总额220亿美元,就业人数达30万人。2011年,中国的尚德电力成为第一家光伏组件出货量超过2GW的光伏企业,连续两年高居市场研究机构IMS Research出货量排行榜之首。光伏组件出货量前五中唯一一家非中国光伏企业是美国的First Solar,排名第二。由于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扩张过快,远高于欧美需求的增速,自2008年以来太阳能板批发价格下跌了近四分之三。
二、中国光伏产业快速扩张的原因
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在市场经济中,某个产业快速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投资该行业有利可图,而且利润率要高于其他行业。进一步,我们可以将光伏产业高利润的原因分解为三个。
第一,欧盟着力推行太阳能发电支撑了光伏电池需求的增长。欧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领导者,积极施行各种碳减排措施。近20年来,欧盟积极推动光伏产业发展。欧盟是世界上光伏发电量最大的地区,2008年,欧盟的光伏发电量占世界光伏发电量的80%。预计在2020年,光伏发电量占欧盟总发电量的12%。欧盟对光伏发电的推广应用创造了对光伏电池的巨大需求。中国的光伏电池严重依赖外需,尤其是欧洲市场。
第二,中国光伏产业具备快速扩张的供给因素。首先,我国的光伏产业具有加工贸易的性质,光伏产业是典型的“两头在外”。由于我国光伏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主要的半导体原材料和设备均靠进口。其次,相比欧美国家,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有助于光伏产品在国际上树立价格优势。
第三,地方政府推波助澜。为了拉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地方政府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从名义上讲,光伏产业属于新能源产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又由于光伏产业的高额利润,企业愿意投资,地方政府不约而同地选择将光伏产业作为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把光伏产业列为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600个城市中,有300个发展光伏产业。为了发展光伏产业,地方政府在土地价格、贷款等方面给予了大量优惠。
三、中国光伏产业的应对之策
第一,政府应鼓励应用光伏发电,创造光伏电池的国内需求。国内光伏产业的快速扩张得益于欧盟市场的扩大,同样,光伏产业的困境也是由于欧债危机导致欧盟需求的下降。严重依赖外需的现状导致中国的光伏产业受制于外国。2010年,中国太阳能发电占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例仅为0.1%。中国应用太阳能发电具有巨大的潜力。为了使得光伏产业稳定发展,致力于创造国内需求是政府下一步的政策方向。
第二,整合现有企业,大力支持研发。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大型光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许多中小光伏企业更是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产业整合不可避免。为此,中央政府应该致力于整合现有光伏企业。许多地方政府由于前期对光伏企业的贷款扶持,已经被光伏企业绑架,整合光伏产业的任务应该由中央政府完成。将光伏企业整合成少数具有发展空间的大企业,并把未来的方向确定为突破光伏产业的关键技术,改变依赖外国核心技术的局面。
第三,协商解决贸易争端。为了应对欧美国家对中国光伏企业发动的“双反”调查,对于没有最后裁定的诉讼,最适宜的解决方法是协商解决争端。首先,说明中国政府并未对光伏企业进行巨额补贴,中国光伏企业的价格优势主要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光伏电池加工贸易的性质。其次,让欧美认识到对中国企业征收反倾销税会危及到欧美自身的经济利益。因为中国从欧美进口了相应的设备,为欧美的光伏产业创造了就业。最后,中国可以考虑主动削减对欧美的出口,让中国光伏企业对欧美的出口在其可承受范围之内。
四、光伏产业对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启示
第一,要深刻认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短缺,换句话说,就是为了节能减排。因此,只有当某个产业确实做到了节能减排才能称得上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将发展光伏产业理解为生产光伏电池,而并未利用光伏电池进行发电,这并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而生产光伏电池,又重走加工贸易的老路,并没有走自主研发之路。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能集中于某个产品,只有该产业确实做到了节能减排,才能称得上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中图分类号:F403 文献标识码:A
A市作为中国中部的一个内陆地级市,拥有110余万人口,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00多亿元,人均水平居所在省份第一。其第二产业在三产中占比60%以上,工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增速远远高于一、三产业。目前,A市初步形成了以钢铁、新能源和新材料为支柱的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成为当地省份工业化程度最高、城市化速率最快的城市之一。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连续七年保持在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连续四年增长45%以上。2009年以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以两位数增长,连创全省第一。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A市的光伏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硅片生产、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销售额除受金融危机影响除外,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发展态势。
1光伏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1.1光伏产业是未来能源供应的主要来源
中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光伏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除大规模并网发电和离网应用外,太阳能还可以通过抽水、超导、蓄电池、制氢等多种方式储存,“太阳能+蓄能”几乎可以满足中国未来稳定的能源需求。
在未来,太阳能是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发达国家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主要内容长期规划,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1.2 A市光伏产业已具有规模优势
中国有条件在太阳能应用这个新兴领域里面打造出世界级规模的企业,因为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光伏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中国这个机会很大,光伏产品的生产中国大概占到50%左右,中国新能源光伏领域里面,特别是太阳能的应用可以出现千亿级的光伏企业。
2光伏产业SWOT分析
2.1优势
A市初步建立了从硅料、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配套产品的产业链。拥有了对外合作的有效途径和一批关键人才,在国内已具有比较明显的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力,成为我国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
2.2劣势
在未来光伏产业的发展中,A市作为内陆城市有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如光伏产业发展所需的中高级人才十分有限,以当地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配套能力、生活条件和开放程度,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很难,且要付出巨大代价;光伏产业的后续发展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光伏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后续发展还有较大的资金缺口。
2.3机会
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过程中,A市同样具有一些机会,如政策优势,该市光伏产业列为该省重点发展产业,A市现已形成了国内首个“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产品”较完整光伏产业链,规模大、技术领先,有着鲜明的特色和强大的竞争力,具备了打造“太阳能硅片之都”和世界重要光伏产业基地的良好基础和比较优势。在人才保障上,当地高校开设了光伏专业,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技术研发上,成立了国家级“太阳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创新平台;在用地保障上,高标准规划预留了光伏产业用地5万亩;在用电保障上,市内先有装机容量90万千瓦,规划新增90万千瓦,可以满足企业生产用电需要;在融资保障上,新余是“中国金融生态城”,有着优越的投融资环境。
2.4威胁
由于国内市场目前正在开发过程中,需求的攀升需要一定时间,光伏产业还不能摆脱销售出口占多数的情形,因此,面对国外征收反倾销税等壁垒将是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威胁。
3发展光伏产业策略分析
3.1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
A市在光伏产业中首先从硅片生产入手,逐渐发展光伏产业,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整个光伏产业的规模、品种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光伏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延伸产品产业集群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国内光伏技术的突破,A市实现了上游突破,即硅料和硅锭生产。在整个光伏产业链条中,上游的硅料尤其是高纯度的硅料毛利率最高,这是光伏市场的制高点,国内光伏企业在这一环节曾长期依赖国外的技术。为了实现原材料的自给,当地光伏龙头企业1.5万吨硅料项目于2008年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硅料项目。目前,该企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纯度硅料生产企业之一。
3.2加快研发光伏应用新产品
产业的发展最终离不开市场,而市场需要的是应用产品。为此,为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稳步发展,A市光伏产业应加大光伏应用产品的开发创新,如开发更多太阳能应用产品,比如太阳能烘干机、太阳能种子烘干房、太阳能光伏大棚、太阳能水塔、太阳能照明杀虫灯、太阳能光伏用户电源、太阳能屋顶电站、太阳能空调、太阳能汽车等,通过开发光伏产品不断做大光伏市场,带动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光伏产业发展不断深入,产业逐渐进入微利时代,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将成为企业的主要竞争力之一。
光伏产业园作为光伏产业发展的载体,通过产业集群效应,促使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企业集中在一起分工合作,以实现规模效应、资源和信息的优势互补,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未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体现在产业园区间或是产业集群间的竞争。安阳市紧抓光伏产业大发展的机遇,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契机,及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高规格建设光伏产业园,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优势光伏企业,为该地区光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光伏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迅猛,园区也应做好随时应对挑战的准备。
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有高收益增长空间,已成为企业战略转型的首选。特别是2010年光伏行业的高回报率,使得我国已有的光伏企业纷纷加大产能,部分企业产能已经达到GW级,我国一些大型企业也纷纷将业务向光伏领域转移。
同时,2011年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元年,基于光伏产业为朝阳产业,且对地方GDP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很多地方政府将光伏产业列为该地区“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建设产业园筑巢引凤,出台诸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落户。
目前已有近20个地区将在“十二五”期间打造千亿元光伏产业园,企业和各地方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持续投入,不可避免地要引发一些问题:企业产能将会持续增大,竞争将会加剧。
另一方面,今年由于全球最大的两个光伏市场――德国和意大利政策的不稳定,德国将其光伏补贴的调整与3~5月份的装机量挂钩,意大利的光伏政策一直摇摆不定,再加上美国和欧洲爆发债务危机,使得光伏电站投资的融资成本高企,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不旺,而光伏产品供给却快速增长,后果即是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光伏企业订单大幅减少,企业面临断粮危机。产业发展也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
此外,国外贸易保护主义者对我国光伏产业虎视眈眈,随时可能给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制造贸易壁垒。
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光伏产业园区需及时调整战略,做好应对如下准备。
建设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石河子和奎屯、阿拉尔为两翼的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制造业基地。初步建成分布南疆、北疆、东疆的太阳能大型光伏发电综合应用示范区,推动新疆太阳能光伏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等;加快新疆光能和荒漠资源的转化与利用,重点发展大型光伏并网电站建设,低成本、大规模推广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到2015年,全区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2 000兆瓦。
中图分类号:TK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217-02
秦皇岛市位于环渤海地区,年平均气温11 ℃~12 ℃,气候条件好,阴雨天少,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24000 h,太阳的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米4kW时以上,具备利用太阳能的良好环境,因而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有利于太阳能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1 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形势
太阳能产业链的结构主要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太阳能产业结构,但还不成熟,需要逐步完善。
首先,在上游产业领域。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出现了迅猛发展,涌现了江苏中能、江西赛维等一大批优秀太阳能光伏企业。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从刚开始的十几家企业迅速扩展为上百家企业[1]。然而,随着市场发展,上游产业布局进入加速淘汰,自2012年初开始,在“双反”压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内外夹击下,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倒闭潮不停升级。由于中国对美国、韩国产多晶硅的“双反”制裁出台,以及国内光伏下游行业的回暖,整个多晶硅行业的供需平衡才逐步恢复。这也导致多晶硅行业成为整个光伏上下游产业链中洗牌最为充分的,至2014年上半年开工的企业有15家,总产能16万吨。
其次,在中游产业领域。由于建设周期短、技术门槛低、接近市场、利润较高等特点,吸引了一大批中小企业开始进军光伏行业,据统计,至2011年底光伏电池制造企业超过500家。由于当时国内下游产业市场尚未启动,造成严重产能过剩,95%以上产品只能出口。但随着2012年初美国和欧盟对我国光伏电池及其组件展开反倾销调查,光伏电池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严重下滑,1/3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以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后,整个光伏电池制造行业进行重新整合,才逐步恢复稳定。
最后,在下游产业领域。由于很长时间内的光伏产业不协调发展,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都集中在多晶硅片、光伏电池、电池组件等中上游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导致下游产业发展缓慢。只是受国外市场需求拉动,在珠三角、福建、浙江等沿海城市从事光伏产品生产,出口太阳能灯和太阳能计算器等单一产品,且受产品价格和市场空间的限制,国内太阳能光伏产品应用化程度不高。随着近年来整个光伏产业结构的不断完善,中上游产品价格的下降,下游产业迎来了重要发展契机,特别是在政策鼓励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国内光伏产业下游电站出现迅猛增长。但是目前,光伏应用产品形式还比较单一,国内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
总之,随着2012年国内光伏企业普遍陷入困难的种种磨砺,随着2013年国内光伏企业结构的不断整合,整个光伏产业业正逐步走向理性发展的道路。
2 秦皇岛市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
秦皇岛光伏产业的发展历史起始于2000年成立的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2],公司主要从事太阳能组件封装设备研发和生产,现已位居国内同行业龙头地位。近年来,在市、区重点的扶持下,又出现多家从事太阳能电池研发、生产、销售、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又有奥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和博硕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太阳能组件封装设备研发和生产,使秦皇岛市成为全国光伏封装设备的主要生产基地。但秦皇岛市的光伏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待解决。
2.1 光伏产业链发展不平衡
从整个光伏产业链来看,秦皇岛市太阳能组件封装设备生产属于中游企业,已经颇具实力。但是作为硅原料提纯生产的上游企业明显发展不足,而硅原料价格占据太阳能电池成本的70%以上,这对秦皇岛市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另外,秦皇岛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而作为光伏应用产品的下游企业,由于产品单一,且没有被大规模普及应用,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发展陷入困难。
2.2 科技支撑能力弱
目前,只有少数龙头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很强的研发和设计能力,企业处于良性发展循环。其它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技术水平不足,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投入研发资金有限,自身处于艰难发展中。
作为光伏产业上游的硅原料生产要求技术很高,国内也只有少数大企业掌握生产技术,秦皇岛市的上游企业还处于研究探索当中。
作为光伏产业下游的应用产品设计要求技术较低,但利润相对也不高,导致企业规模小,缺少技术人才,产品开发能力弱,一直难以持续发展。
2.3 政府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经过这些年的政策扶持,太阳能组件封装设备研发和生产已经成为秦皇岛市光伏产业特色,但由于产业布局、人才引进、资金分配等方面考虑不足,形成一枝独秀,导致光伏产业链发展不均衡。
首先,没有重视下游光伏应用产品的推广。秦皇岛市位于渤海地区,光照充足,地形以山区为主,非常适于光伏产品的使用。但目前光伏产品以太阳能照明为主,形式单一。并且只在市里部分区域被使用,而在山区和农村并没有被积极推广,没有形成规模,限制了相关众多小企业的发展。
其次,没有重视中游产业均衡发展。中游产业包括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生产装备等各个方面,产业配套不齐全,没有形成优势。
最后,没有重视上游产业发展推进。虽然上游产业由于技术含量高,研发资金投入大,以秦皇岛市现有情况难以独立发展,但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与国内实力雄厚的企业共同合作,提高本市光伏产业竞争力。
3 秦皇岛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对策
首先,完善秦皇岛市产业结构。充分发掘秦皇岛的地理优势,大力推广光伏产品的使用,促进众多小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实现“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的良性循环,从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设计更多样性的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秦皇岛市现有的光伏产业优势,进一步均衡发展中游产业,实现太阳能电池、组件、设备等齐全配套,为下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有实力的上游企业来秦皇岛市投资办厂,实现硅片提纯生产,为中游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
其次,积极促进校企合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秦皇岛市高校资源,开设相关课程,培养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加强校企联合,推进太阳能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最后,关注企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上游产业的硅原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例如:四氯化硅为制造多晶硅时产生的副产品,是一种有毒的物质,这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我国目前对于四氯化硅的无害化处理技术相对薄弱,如果回收工艺不成熟,这些有害物质极有可能外溢,存在重大的安全和污染隐患[3]。中游产业的太阳能电池生产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化学品的使用,所产生的废气排放出去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下游产业的光伏应用产品生产中,会出现一些加工废料,若是处理不当,同样会污染环境。另外,随着光伏产品的推广应用,随着产品的升级换代,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废旧产品,进而催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秦皇岛市在大力发展绿色太阳能产业,完善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还需要时刻重视节能环保问题,监督企业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 结论
太阳能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是未来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国内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确出现一些突出问题。一方面是只重视产业建设,没有考虑市场的供求平衡,造成供过于求,产能过剩,出现众多企业亏损倒闭;另一方面是没有重视下游产业的发展,没有重视国内光伏产品的应用推广,造成整个光伏产业结构不均衡,使我国成为最大的光伏产品出口国而不是应用国。秦皇岛市在发展光伏产业时需要借鉴这些经验和教训,充分考虑本地区具体情况,合理发展太阳能产业。
参考文献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光伏产业的有利条件
嘉峪关市光热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能力较强,就地消纳能力强,具备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比较优势。
(1)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嘉峪关日照时间长,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总时数为3316小时,平均太阳能辐射量6129兆焦/平方米,是甘肃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非常有利于建设光伏发电产业。
(2)具备较强的新能源自我消纳能力。作为重工业城市和嘉酒电网负荷中心,对能源消纳能力较强。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嘉峪关市抓住西部开发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机遇,围绕打造“冶金―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和“光伏发电―电解铝―铝制品”制品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强化光伏产业与高载能产业同步发展,积极为新能源就地消纳创造条件。
(3)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嘉峪关市抢抓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时机,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质量的重要抓手,以建设嘉峪关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能源产业,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促推光伏产业成为本市新兴优势产业。
(二)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嘉峪关市按照“高起点规划、多元化发展、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积极推进光伏电站、光伏应用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光伏产业取得了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14年6月,开展前期工作和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已达1111.5兆瓦。
(1)光伏电站建设情况。“十二五”时期,嘉峪关规划建设总装机容量4000兆瓦光伏电站,总投资超过500亿元,一期规划建设1000兆瓦。截止2014年6月,嘉峪关市已建成光伏发电项目484兆瓦,并网发电334兆瓦。核准待建项目2个100兆瓦,开展前期工作项目11个427.5兆瓦。累计完成项目投资56.2亿元,资金来源皆为公司自筹资金。已投产的光伏企业,发电成本不到0.7元/度,由于占有“先建少限”的先机,限电比率低,处于盈利状态。
(2)光伏应用情况。积极开展了光伏农业大棚的试点推广工作,与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国内首例太阳能光伏温室大棚项目,已建成3座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成为全省集新能源开发、绿色电力示范应用、有机农业观光、高效生态种植于一体的高科技示范工程。积极打造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具备光伏发电配套设备生产能力。
二、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电网接入系统薄弱,影响企业产效转换。区域变电及供电能力亟待提高,现有电力输送网架结构很难满足快速增长的光伏发电项目并网需求。截止2014年6月,嘉峪关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可发电量为5.2亿千瓦时,但仅40%左右的装机容量并网发电,其余新建的光伏电站受电网满负荷制约,无法完成并网供电,电站产能不能转化为产值,影响了项目建设进程和企业投资积极性。
(2)光伏产业链相对单一,多限于光伏发电。光伏产业的新衰主要取决于所具备本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本地不具备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技术,其研发、创新能力更是一无所有;与光伏产业相配套的光伏生产企业较少,生产规模有限;与电池组件相关的重要产品生产还处于空白,光伏设备产业链急需延伸。
(3)高载能项目缓建,延迟了光伏电站建设进度。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以用产能过剩行业受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不足作用,致酒钢公司电解铝项目和工业园区部分铁合金、铝材加工等高载能项目建设趋缓,高载能项目建设趋缓影响了光伏电站投资前景,使部分已规划、审批的光电项目缓建、停建,光伏企业观望情绪漫延,明显延迟了项目建设进度。
(4)政策扶持不到位。与常规能源技术相比,新能源是新兴朝阳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在当前技术、市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仅靠企业自身是不够的,目前我省在投资、税收、价格、财政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比较强的激励扶持政策仍然不足,部分企业国家核定的补贴资金不能足额、及时到位。
三、对策建议
(1)坚持规划引领,在产业科学谋划上求突破。科学规划是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起来,确保光伏产业与全市经济发展共享共融,形成以太阳能光伏为主体、以风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为补充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2)强化招商引资,在产业集聚发展上求突破。依托当地资源、产业优势,创新引资思路和引资方式,积极加快光伏产业上下游联结。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发展重点。着力引进关键性、龙头型、补链型的光伏企业和项目,加快形成相互配套、优势互补的光伏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的转型与提升。
魏旋君:谢谢您的提问,新余作为国家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重要成员,被科技部授予唯一的“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我认为新余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主要优势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成了产业集聚。新余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新能源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形成了以光伏产业为核心,以动力和储能电池、风电、节能减排设备制造为补充的“一大三小”新能源经济板块,已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基地。现已注册新能源企业35家,投产企业22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其中,已注册光伏企业25家,投产企业18家,在全国率先形成了“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太阳能应用产品”较完整的产业链。龙头企业赛维LDK是世界最大的多晶硅片生产企业,产能已达3000兆瓦,其2.1万吨高纯硅料生产项目全部投产后,又将成为全球最大高纯硅料生产企业。
二是掌握了核心技术。赛维LDK拥有一支强大国际化科研团队,在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已被批准为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华电的螺杆膨胀动力机项目拥有在低温余热发电行业领域内国际唯一的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已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螺杆膨胀动力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江西力德风力发电掌握了国际最前沿的1.5兆瓦以上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技术。
三是营造了一流环境。省委省政府将新余新能源产业列入全省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省三个“千亿工程”之一,举全省之力给予支持。对新能源产业项目,在用地、用电、融资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制定了系列扶持政策,设立了专项发展基金。新余物流通关体系完善,设有赣西地区唯一的海关、商检,开通了铁海联运通道,实现了本地通关、异地验放。政府讲诚信、守承诺,只要政府承诺的一定兑现,被评为中国城市“诚信政府”前30名、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100强、2010中国上市公司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佳粤商投资城市等。
《中国城市经济》:魏市长,国家科技部已授予新余市为全国唯一的新能源科技示范城,请问新余是如何做好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示范城这篇文章的?
魏旋君:建设国家新能源科技城,核心是加快发展,特色是新兴产业,关键是科技创新,重点是项目建设,目标是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具体而言,就是建好“三个城”:新型工业城、科技创新城、文明生态城。
一是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城。以项目建设为核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抓好光伏、动力和储能电池、风电、节能减排设备制造四大新能源经济板块。实施好太阳能屋顶计划,建设一批示范性小区、示范性道路、示范性小型太阳能电站,加快推进太阳能路灯亮化工程,启动光伏市场建设,努力把新余打造成光伏产品应用的示范城市。
二是努力建设科技创新城。以科技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技创新“543211”工程,即用3年时间,主攻5个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办好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新建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实施20个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培育10个创新型企业、组建1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
三是努力建设文明生态城。以“实现人均期望寿命80岁”为主线,改善人居环境,高标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现“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生态、一流的环境”。下大力气抓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大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广大群众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中国城市经济》: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往往折射出政府的推力。请问魏市长,在新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魏旋君:新余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政府推动、市场带动,其中国家、江西省等各级各部门对新余的支持,对我们新能源产业超常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余市委市政府集中全市之力,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一是制定规划引导发展。坚持以世界的眼光来谋划,确立了以新能源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准确把握发展形势,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并根据发展实际,以光伏产业作为新能源经济的突破口,逐步延伸到动力与储能电池、风电、节能减排设备制造等新能源经济板块。通过政策驱动、招商引资拉动、各行各业联动等形式,全力做强做大新能源产业,成为赣西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是培育龙头带动发展。全力支持龙头企业,比如为全力支持赛维LDK做强做大,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好事快办,切实帮助赛维解决各种问题。赛维LDK的扩建征用了大量的土地,在土地征用过程中,涉及到农田、拆迁、补偿、安置等敏感繁杂的事情,市里全部包办下来,用最快的速度为企业建设铺平道路,曾经在20多天内就推平了用于赛维厂区建设的两座山头。
三是营造环境优化发展。新余是诚信政府,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已成为新余市公务机关办事的一条准则,推行了“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5+2”、“白+黑”的“保姆式”服务。
《中国城市经济》:魏市长,目前新余的光伏产业在国内已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在全球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请问你们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将要采取哪些措施?
魏旋君:我们的目标有三个:一是要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生产基地,二是要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研发基地,三是要打造太阳能光伏产品应用的示范基地。
一、欧盟对华太阳能“双反”政策的影响
欧盟委员会2013年6月4日宣布,欧盟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国和欧盟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业内人士认为,欧盟正式通过对我国光伏反倾销和反补贴案的不利裁决,它可能演变成为中国与欧盟历史上的最大贸易纠纷,案值高达200多亿美元。
(一)中国光伏产业和从业人员将受到极大影响
我国对欧盟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金额高达200多亿美元,如果欧盟一意孤行,坚持对华光伏产品设限,将严重损害我国光伏企业利益。据有关人士估计,如果欧盟真的对我国光伏产业实施“双反”政策,那么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对欧洲的价值达万亿元的产业链产品的出口,对我国光伏产业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危机袭来,我国光伏各界包括政策、企业层面均开始研究对策。有人提议我国光伏产业应进行中长期市场规模大扩容并辅之以稳定的补贴。但市场分析普遍不乐观,认为占70%的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欧洲市场的份额将因“双反”而加速萎缩,我国光伏产品将遭遇贸易壁垒,回天乏术。据统计,我国直接从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人口超过50万,间接从业人口超过100万人。“双反”政策对光伏产业从业人员的影响无须赘述。
(二) 欧盟光伏产业也会因此受到牵连
欧盟的对华举措影响的不仅仅是中方企业,欧盟自己的光伏产业也必将受到牵连。长期以来,双方在光伏领域已经形成相互依存,互利合作的贸易模式,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形成了上下游的关系。我国光伏产业的产品附加值还很低,中国的光伏产业累计从国外进口的光伏产品生产设备近400亿元人民币,其中相当部分来自欧盟国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自然也为欧盟光伏发电安装等下游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惩罚性关税的征收必然削减对光伏面板的需求,安装量和维护需求也会随之减少。虽然惩罚性关税可能给欧盟国家太阳能设备制造商带来一些优势,但由此创造的岗位仅为其他领域失去的岗位的1/5,从全局看,是得不偿失。
二、欧美对华光伏产品“双反”政策的对策
近几年,受欧美债务危机和“双反”调查的影响,我国光伏产业的面临着诸多危机,经受的是各式各样的煎熬。所以,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欧盟的“双反”政策,为我国光伏产业找到突围之路,冲破西方的贸易壁垒,才是当务之急。
(一)调整市场布局,开拓新市场
1.注重发展国内市场
一直以来中国的光伏产业主要面向海外市场,面向国内市场需求将是我国光伏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未来十年,我国或将成为光伏产业的主要消费国家。近段时间以来,由于欧美“双反”贸易调查的影响,我国的光伏企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为了发展我国的光伏产业,确保我国光伏产业的民族竞争力,开拓国内市场就成为最为紧迫的事情。我国相关部委也已开始着手出台相关措施,推动国内市场的发展。2012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五大政策措施,更为中国光伏产业打了一针“强心针”。
2.积极开拓新市场
在当前欧美出口市场十分疲软的情况下,中国光伏企业应努力拓展澳洲、东南亚和非洲等新市场。例如,英利、晶龙等河北光伏知名企业,正在积极开拓欧美之外的新兴市场。英利集团已经把他们的目标瞄准了日本、东南亚、大洋洲等地区,将这些地区视为新兴的光伏市场。2012年4月,英利集团已经在日本注册了分公司,7月,英利又在澳大利亚注册了全资控股的子公司“英利绿色能源澳大利亚公司”。
3.继续开发欧美市场
欧盟对华“双反”政策确实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产生了巨大消极影响,但我们也不能轻易地就放弃这块市场。中国光伏企业应该合理地利用好世贸规则,只要我国企业使用美国承认完全市场地位的第三方国的原料进行生产,就能绕开关税壁垒,不会被征收‘双反’税。也就是说,我国光伏企业可以到欧盟及美国的国家内投资建厂。
(二)采取现实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诉讼应对策略
1.寻求政府层面的支持
我国光伏生产企业应当抱团以行业组织为平台,寻求政府层面的支持,理直气壮地向欧盟反倾销管理机构提出我国光伏企业的民企性质,说明我国光伏企业格局经过十几年发展已经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价格配置体系。同时,进一步阐明中国光伏企业在光伏制造上的成本价格优势,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优势,并非欧美等国所认为的,是由于政府补贴才使得中国光伏产品的价格低廉。
2.充分利用规则,合理应对“替代国价格”问题
由于欧盟在总体上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因此此次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中,选取美国作为第三方的替代国,以衡量中国的光伏产品是否存在倾销。但是,对于符合欧盟规定的五项标准的部分企业在反倾销调查当中给予“市场经济地位”。我国光伏企业应勇于应诉,对于欧美对我国光伏企业提起的“双反”案件,可以诉诸于WTO的争端解决机构解决争端。我们决不能知难而退,要学习温州打火机对欧盟诉讼的成功经验。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反制措施,可以对来自欧盟的产品,如葡萄酒、豪车、化妆品及其它的奢侈品进行相关的贸易调查,增加我国光伏企业在与欧盟谈判中的筹码。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69-02
自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外贸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下滑,相对的国际贸易摩擦、贸易争端不断出现,尤其在光伏产业上表现得更加的明显。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地去审视中欧贸易争端,对于中欧未来贸易关系发展趋势要有明确的方向,以此才能够保证在未来的贸易中合理地处理各种贸易问题。
一、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概况
继美国提起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的反倾销调查以来,欧盟便纷纷开始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围攻,主要以德国Solarworld公司和意大利的Prosun公司,纷纷向欧盟提出反倾销申请。2012年9月6 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启动中国光伏产业产品的相关立案调查,其涉及的金额高达210亿美元,随后,欧盟于2012年11月8日启动了针对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调查。
1.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历程。中欧光伏产业争端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2012年9月25日的EUProSu的诉讼,其质控中国光伏产业借助政府的资助疯狂扩张,提出以产品税收的方式惩罚光伏产业。欧盟要45天的时间对于此事进行立案。后2012年11月8日欧盟开始对于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反补贴调查;在2013年2月28日欧盟委会宣布,在光伏玻璃协会的要求下,将会对于中国的光伏玻璃进行反倾销调查,其相关的标准不符合相关的国际规定。自从2013年3月6日起,欧盟对于中国的光伏产业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进口登记。2013年5月22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代表业界提交了价格承诺谈判方案,对于此事欧盟直接给予回绝,没有给予任何的解释和说明。此时中欧光伏“双反”的价格承诺问题陷入僵局。2013年5月23日中国商务部就光伏产业的问题希望与欧盟展开协商。2013年5月24日欧盟成员国投票中有14个国家反对“双反”议案。2013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在访问德国,对于欧盟的光伏产业的调查提出强烈的反对,认为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于双方都是不利的,希望可以本着互利的原则解决争端问题。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运行临时反倾销税,并要求中方在一定时间内给予恢复,否则将会进一步提升反倾销税率。
2.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现状。根据最新消息,中欧协商通过价格承诺,保持中国光伏产品的平均售价,给予一定的上浮比例。7月27日,商务部官网传来消息称,中欧双方就中国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最终协议,统一价格承诺。此次的价格承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方企业的利益,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中国光伏产业将会在欧盟市场保持其份额。次日获悉,中国光伏产品输出欧盟的价格下限为0.57欧元/瓦,此限制时效为三年。还对于输出的光伏产品的数量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其相关的详细结果将会在8月初给予确定。
二、中欧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光伏产品贸易争端为例
1.贸易总量巨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着和欧盟的贸易关系。其贸易的发展规模和总量不断增长,并使得欧盟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三大市场之一。在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及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世界光伏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在2008年的产量占据世界第一的水平。产量迅速扩张的前提下,也迅速开始了对国际市场的占领,一时之间成为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在2001年中国光伏电池的产量仅仅是3MW,仅仅过了四年,到2007年已达到2 000MW,其后的2011年就有2 I GW的总量,是世界产量的37.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占有率从2006年以来就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地位。
2.欧盟贸易劣势地位较为突出。在中国和欧盟的贸易过程中,中国对于中欧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自己处于长期的劣势地位。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中国和欧盟之间贸易依存性是迥异的,中国对于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大于欧盟市场对于中国的依赖,另外一方面,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欧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会是欧盟的贸易展开的首选,而日本以及相关的欧盟成员过与其以前殖民地之间的关系还会去首选欧盟,由此给予中国产业带来的压力也是实际存在的。
3.中国贸易优势不具竞争性。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光伏产业的确占据着国际市场,有着一定国际竞争力,但是这样的国际竞争力只是单单地反应在数量上和发展规模上,其实质性上的优势很难发现。其主要体现在,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和能源为代价的,其能源的结构难以优化环境,恶化严重,还有过快的增长势必会造成国际上对于此产业的贸易反倾销,由此负面因素导致光伏产业的实际竞争力下降也是必然的。
4.对内部经济影响巨大。中欧贸易争端对于中国内部经济产生的影响很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出口额急剧下降。中国光伏产业对外在市场的依存性很大,贸易争端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中国光伏产业价格优势急剧下滑。其二,光伏产业面领着亏损的局面。其三,促进行业的优胜劣汰,加速行业的洗牌过程。一些技术能力低、盈利能力弱的企业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这无疑促进了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其四,随着光伏产业的兴起,光伏产业领域的劳动力数量是庞大的,一旦其争端难以有效解决,将会使得中国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加紧张。
三、中欧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
1.短期内,矛盾与合作交织。在长久的中欧贸易中,中国和欧盟之间在某些领域的竞争保持着一定的规则。对于欧盟来说,为了保护自己的竞争优势,其将会积极地利用20国集团以及联合国等相关的组织来发挥其建立规则的作用,从而使得其在中欧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不变,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此基础上欧盟会关注于提高资源效率技术的同时,强化其传统资源渠道,稳定其与他国的贸易关系。综合来看,这与中国的发展观念是一致的,但是在在未来的中欧贸易中,势必还会出现一些小的摩擦和争端,但是和平和发展是世界的主流,这是双方的共同追求,在短期内这样的分歧存在也是必然的。这是由双方的贸易利益决定的,也是双方的贸易地位决定的。我们需要正视这样的矛盾,强化合作,尽可能地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2.长期内,合作将成为主流。在中欧合作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虽然在某些领域双方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争端,但是总体上保持着贸易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现阶段下,欧盟急于摆脱债务危机,中国是其贸易对象,而对于中国来说,其产业转型期间,需要保持和中欧的贸易关系。基于此,双方都存在共同的经济利益,合作将是其未来发展的主题。基于双方的共同利益,需要我们在各个领域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需要我们明确的是,未来的中欧贸易关系,合作必将是主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四、促进中欧贸易发展的措施
1.加强国内经济建设,夯实贸易发展的基础。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发展国内经济,这是弱化外贸对中国经济作用的主要措施,一旦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其对于外界商场的依存度就会慢慢弱化,中国所面对的国际风险就会减少。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会促使国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将市场的份额优化,实现渠道多元化,市场多元化。
2.端正贸易心态,促进互利发展。其次是在经济方面。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贸易实体,在一体化方面走得也非常快。双方在这方面互补性比较强。由此双方应该秉持正确的态度,以平等互利的为原则,实现双方的共赢。由此,我们需要端正贸易动机,开展更加广泛的互利合作。
3.加强企业间合作,提高贸易水平。企业间的合作要不断的深化,各取所长,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由此形成的企业其在自主创新上的能力往往会具备着一定的竞争力,其综合实力也会相应的增强。在面对国际市场的争端的时候,往往更容易控制自己的贸易流向,从而最大限度的弱化国际市场的依赖。以此同时还会成为成本降低的关键措施。这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其改革的契机,企业可以借此优化器产品结构,强化其实际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行业在面对国际贸易危机、国际贸易争端时,就有足够的能力去规避和应对。
4.加强政府间沟通,及时解决贸易问题。政府要不断强化政治磋商工作,对于贸易中遇到的争端要及时给予解决。目前,欧洲是中国光伏贸易最大的市场,欧洲境内相关的负责人也高度重视国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坚持以对话的方式解决双方的贸易问题。由此在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应该强化政府之间的协商工作,从而保证双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护,以实现共赢的局面。现阶段,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形势严峻,越是在这样的时刻,各个政府要充分发挥其贸易争端解决者的作用,开展深入广泛的贸易协商,基于双方的经济利益,争取实现双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的发展历程来看,中欧双方在处理争端的过程中还是可以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协商。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要不断地升华自己的技术创新,改善自己的市场结构,注重内需的开发,强化自己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额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还要注意自主知识的创新产品的研发。对于政府来说,要审时度势地贯彻执行自己的外贸政策,在面对贸易争端问题上要坚持协商的方式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双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一)可再生能源与国际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际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在以每年30%以上的增长率保持着高速增长,成为比IT发展还快的可再生能源朝阳产业。在以光伏集成建筑为核心的光伏屋顶并网发电市场中,美日德三国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2005年占到世界的84.4%,成为世界三个最大最主要的光伏应用市场。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为2300MWp,累计装机发电容量超过5GWp。到2010年,光伏安装将占到当年全部电力安装的5%,累计安装达到15GWp。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光伏发电将占世界发电总量的30%以上,2050年光伏产业将成为全球重要的能源支柱产业。
在光伏产业化方面,各主要国家一直在通过改进工艺、扩大规模和开拓市场等措施降低成本,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如美国能源部自1990年启动PVMaT(光伏制造技术)计划以来,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商品化电池效率达到12-15%,生产规模从过去的1-5MWp/年发展到5-20MWp/年,并正在向50MWp扩大;光伏发电工艺不断简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2005年光伏组件生产成本降低到3美元/Wp以下,发电成本下降到0.11美元/KW。到2010年,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成本可以与核电相比甚至更低,发电价格也足以同传统的火力发电相竞争。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跻身世界光伏制造五强,成为继日德美之后的第四大光伏组件制造国,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应用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我国已建成、在建及拟建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5个,涉及其产业链上游千吨以上多晶硅生产能力的基地6个,并具有一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使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如江苏省光伏产业位居全国前列,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2006年3月组建了包括无锡尚德和南京中电在内的25家光伏产业骨干企业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联盟。河北保定的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集太阳能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等相关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山东德州、广东深圳、四川乐山、湖南益阳和湖北宜昌、武汉等地。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进程,已经或者将要形成一定生产规模和竞争能力。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起飞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能源需求也将有较大的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太阳能光电系统的总装机容量为300MWp,2020年累计装机将达到18GWp,这将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据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何祚庥院士分析预测,到2050年,我国一次能源需求为30亿千瓦,火电比重将下降到30.0%,以太阳能、风能等为主要构成的新能源和非水电可再生能源,提高到46.7%,其中光伏发电占全国总电力装机的5%。因此,我国能源需求总量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改善,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可行性分析
的光伏产业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目前正式投产的只有赛维一家企业,这是省第一家也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高科技型的新能源企业,已于今年6月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全国第七家,全省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公司主要从事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铸锭、多晶硅片的研发和生产,2005年11月进行项目立项,2006年投产,一期项目投资17934.7万美元。目前已形成200兆瓦的产能,至今年底将形成400兆瓦生产能力,2008年底二期项目达产达标后达到1000兆瓦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达150亿元。赛维两年不到的发展创下中国光伏产业成长最快的纪录,为推动我国光伏产业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前景。目前,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市光伏产业,打造以赛维为龙头的光伏产业基地,市委、市政府积极引进太阳能其他相关企业,正式签约的有中材太阳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台湾科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华升等,另外还有一些项目正在洽谈中。赛维已成为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硅片生产企业,中材也是国内惟一的多晶硅铸锭用石英坩埚生产基地,并且实力还在不断迅猛攀升。
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光伏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相比,市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光伏发电的生产成本高,特别是与火力发电相比电价过高,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市场化进程;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核心技术有待取得重大突破;三是企业总体规模小,产业链不够协调,缺少具有竞争力产业集群,科技优势、资源优势尚未真正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四是政府相关激励、扶持政策还不够配套完善,有些政策的落实兑现力度不够。同时我市还面临省内其他太阳能企业的强大竞争压力,像近期上马的南昌高新开发区美国通用多晶硅、单晶硅项目,九江新时代公司高纯多晶硅料项目,萍乡市和国内知名专家合作,研发、建设的多晶硅原料基地等。但即便如此,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市在太阳能光伏领域,还是具有较强的优势与潜力。
一是基础环境良好。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光伏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把发展光伏产业作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成立了市加快光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通过一系列加快发展光伏产业的扶持政策,为光伏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2006年3月海关正式开关,2007年4月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局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年发送货物300万吨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和投资2亿元的赣西仓储、物流中心均位于市经济开发区,交通运输非常便利,产品在海关报关后将货物由铁路快速运输到沿海港口便可直接完成出口,对于以出口为主的光伏企业,可大大节约企业产品出口的运输成本。
二是科技优势明显。赛维LDK公司作为光伏产业发展的龙头,在技术方面起到了良好的领头作用,公司的太阳能多晶硅锭和太阳能多晶硅片两个产品已于去年10月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省重点新产品鉴定,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200MW生产线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在设备和技术水平上超越了国际大厂商,并且200MW生产能力的形成将占国内多晶硅晶片产能的65%以上,成为当前亚洲最大的多晶硅晶片生产企业,并进入世界多晶硅晶片生产企业前列,被美国著名高科技风险杂志《红鲱鱼》授予亚洲创新百强企业。目前的几项浇铸与切片技术都已处于同行领先水平,并在积极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企业自主知识产权。
三是人才资源丰富。现有职业教育机构53个,在校生7万多人,拥有全国最庞大的“蓝领学校”队伍。可以利用我市充分的职业教育资源,培养一批实干型的光伏人才。此外,赛维公司目前已经成功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技术、市场、管理团队,其中有来自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外专家人才和富士康、华为等国内知名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并且与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等重点高校合作成立了太阳能实验室,实施产学研结合的理念,着力硅材料前沿课题的研究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推进太阳能这一重要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是产业基础扎实。市已拥有赛维LDK、中材太阳能新材料有限公司、台湾科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太阳能光伏技术及生产能力的骨干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各种多晶硅铸锭、多晶硅片、石英坩埚、氮化硅粉底材料、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系列等。另外,市委、市政府还在积极洽谈,引进更多的相关光伏企业,以延伸产业链。赛维公司产品销售除无锡尚德、江苏林洋、宁波太阳能等国内主要太阳能电池公司外,还出口到世界主要电池公司如美国GE、德国Q-CELL、台湾MOTECH、荷兰SOLLAND等,市场前景非常好。中国中材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中央企业,我国惟一从事非金属材料及制品的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也是中国先进陶瓷材料行业最大的集研发设计、产品制造、成套技术与装备和相关工程集成及进出口业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2008年底前形成年产6万只以上石英坩埚生产能力,项目达产达标后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
五是发展潜力巨大。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持续旺盛需求和广阔应用前景,给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持中部地区建设“四个基地、一个枢纽”的政策措施的出台,使省成为新一轮投资和发展热点地区之一,而以建设成为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和赣西重要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自己的光伏基地显得尤为重要。据对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分析,到2008年、2011年该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可分别达到150亿元和45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的25%以上,与新钢所实现的销售收入将不相上下,成为我市名副其实的强劲支柱产业。国际上,西方发达国家光伏产业开始向中国内地进行转移,而且一些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美国GTSOLAR公司、瑞士HCT等世界著名的光伏设备制造商以及日本的有关科研院所等,正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与市加强合作,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三、加快发展市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政策建议
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市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调优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有利于引导人们能源消费观念向绿色、清洁、环保的方向转变,促进节约型城市和绿色生态的建设;有利于扩大的知名度、增强影响、提升形象。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必将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更强劲的突破,奠定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和赣西重要中心城市的坚实基础。为此,我们就加快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在加强产业规划方面。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已列入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目前已有两个正式文件出台,这两个文件明确了对于扶持我市光伏产业做大做强的财税奖励、技术创新、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就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技术及其产业的措施来讲,文件的部分规划还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而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政策,落实到位,缩短产业成长时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新兴产业发展的初期,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如河北省以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依托,打造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提出了“保定·中国电谷”的战略构想。通过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实施科技攻关计划、兑现优惠政策、成立新能源基地科技投资担保公司、协助骨干企业上市、积极申报国家各类计划等形式,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新能源重大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江苏省则计划将南京江宁开发区、无锡高新区列为国家光伏产业基地,在政府部门的倡议和扶持下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光伏产业联盟,并加大科研投入,建造国家级光伏工程研究中心,加强光伏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市场开发研究,为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主要设备、原料的国产化建造平台,将南京、无锡列为培养光伏人才的国家级实践基地。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组织领导,建立科技、产业、经贸、财金等有关部门相互协调、共同支持的产业发展机制,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为市“十一五”重大科技计划专项,研究制定《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在产业布局上认真进行可行性论证和超前规划,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避免遍地开花、一哄而起,防止资源浪费。
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技术含量要求高,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有相应的份额,才能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企业生产太阳能电池所用关键材料——高纯度多晶硅,95%左右依赖进口,技术基本上被国外垄断,这已成为我国发展光伏产业的主要瓶颈。同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低而成本高,特别是光伏应用成本高于火电成本近10倍,直接影响了太阳能产品进入应用市场。解决这些问题,都有赖于科技创新的突破。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光伏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着力推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建议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南昌大学的科技研发力量,组建一个国家级光伏工程研究中心,重点攻克一批对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培育产业集群方面。加大产业集聚的力度,以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为主线,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努力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成市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建议以赛维LDK为龙头,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为打造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础服务。同时,加强光伏产业联盟和与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制造业的战略协作,延长光伏产业链。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把光伏产业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品牌,一批集聚效应突出的骨干企业产业基地,精心打造具有特色的光伏产业集群,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全市仅光伏电池组件年生产能力便达到600兆瓦以上,使市成为国内几个重要光伏产业基地之一。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3-0024-04
一、引言
产业链的形成源于产业集聚理论。它是以产业“一业为主”的集聚特征所逐渐形成的生产资料与产成品、主导企业与辅助企业、上游生产与下游生产等关系的结合,是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产业链式的依存关系促成有效的生产方式。研究产业链不仅研究产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也研究企业之间的供应关系和价值形成。从概念上讲,产业链是指围绕某个产业(或某类资源)在某区域内由众多企业共生于一个生产体系中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共同发展,促进产业不断衍生的生态综合体。或者说,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1]。总之,产业链的培育与构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功能。
光伏产业是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光伏产业链的理论构成与图谱表达进行梳理,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有利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形成。
由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和设施形成的互为依存、相互作用、不断扩张的链式形态,有利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形成。目前,区域竞争力的比较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对产业链控制能力的竞争以及新产业区之间的竞争[2]。其中,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处于核心地位,对一个地区产业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梳理光伏产业链群是实现深入研究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关键环节。光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属于朝阳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及时对光伏产业链群进行梳理,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其二,有利于区域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
光伏企业的有效集聚是实现地区经济较快发展的捷径之一。在当今世界,产业配套性、市场潜力等已成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梳理光伏产业链能切实了解光伏产业的市场潜力以及产业配套程度,便于有计划地完善光伏产业链,充分发挥集聚效应,进而降低成本、促进创新、改善产业布局,有利于区域比较优势的准确识别及充分发挥。
其三,有利于识别发展障碍,规避产业风险。
光伏产业属于朝阳产业,目前对其产业链的梳理还远不成熟。梳理光伏产业链,能够有效识别光伏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壁垒和发展障碍,从而有利于有效规避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总而言之,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经验已表明,产业链群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进行光伏产业链群的梳理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提供有力依据,有利于推进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光伏产业链的图谱表达方式
(一)光伏产业链图谱表达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