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开放二胎政策的主要原因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国内地目前人口总量13.4亿,占世界人口的1/5。虽然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但受人口增长惯性的影响,我国每年新出生人口仍达1600万左右,预计未来20年总人口还将再增加1亿人。目前我国人均淡水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8%、耕地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庞大人口规模对经济社会发展压力沉重的局面不会根本改变,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持续紧张的状况不会根本改变,这决定了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美国目前人口只有3亿多人,但这并没影响美国发展成世界上人均生活水平高、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人口素质而不是人口数量才是现代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中国目前劳动力人口(9.3亿)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人口的总和(7.7亿),而发达国家创造的产值却是中国创造产值的5倍之多。中国劳动力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大。解决未来劳动力短缺问题主要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靠放弃计划生育国策多生孩子。
本文受高校自主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5030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资助(项目编号:G201512026005)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对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收录日期:2016年5月24日
《辽宁省2013年度卫生计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13年辽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更是高达19.1%。其中,沈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大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虽然均高于全省平均值但老龄化现象相比全省更加严重。就此增长率数据结合通过进行生育意愿问卷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在实施“全面二胎”政策后,短期内效果不明显,但就长期而言,新增人口将不断增多,因此预测辽宁省未来十年人口将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宣布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以来,生育率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考虑到二胎的养育成本和当下的物价消费水平,很多符合条件的适育人群没有享受到“单独二胎”政策的福利,因此新增人口数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并没有很大的人口突破。五中全会决定放开“全面二胎”政策,即: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一政策的宣布,立刻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很多人纷纷表示政策实施后,有意愿生育二胎。对此,我们可预期的结果是“婴儿潮”的出现更加刺激辽宁省相关产业的发展。
一、“全面二胎”政策对辽宁省教育产业的影响
《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教育对一个民族的振兴与繁荣起着巨大的作用。“全面二胎”政策实施以来,产生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强大的后备力量和后备军,将直接影响基本战略的实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观念的转变,孩子的教育也成为了家庭一个重要的计划。
(一)新增人口增多,直接刺激幼儿园和各种幼儿培训、托管的猛增。而家长也愿意将时间与精力投资在这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优质的照顾,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由于近年来就业压力的影响或个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很多母亲选择不做家庭主妇,早早地把孩子送到托管或幼儿园中,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里。虽然家长可以选择让爷爷奶奶带孩子,但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况及孩子的学前教育问题,更多的父母会选择托管和幼儿园,让专业的人员护理孩子。所以,从直接的影响来看,私立、公立的幼儿园、托管将会大幅度增加,以满足“全面二胎”政策带来人口增加的趋势。
(二)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政策,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预计未来小学、初中的受教育人数会普遍增加。那么,学校就会面临着校区扩建、师资力量补充等各种问题。目前,在辽宁省乃至全国教育设施系统和政策不完善的前提下,政府及教育部门将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规模人口增长进行预测、部署以及资源整合和调整,优化教育结构。
(三)人们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视。为了增强孩子未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许多父母都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特长班,期望孩子在学习之余能发展几门特长,为孩子将来更好地择校和就业加上一把保险锁。对于孩子本身而言,发展几门特长既有利于他们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也能培养起他们健全而又丰富的知识结构,同时对其社交面也有很大的益处。因此,各种特长班会随着婴儿潮的出现迅猛发展并不断地完善成为一种新的朝阳产业。
教育贯穿于我们的一生,随着政策的实施,未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将不断增加,所以高校的软硬件设施设备也将进入一个快速更新与进步的时代。除了教育的直接对象――学生增长之外,还有各个与教育有关的群体及个人也会产生量的变化。教师是教育的承担者与载体,政策实施的直接影响就是需要更多的优秀教师资源进行教学,那么某种意义上也就可能解决了新一代“90”后、“00”后的工作问题。同时,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也会不断地发展起来,这样也带动了辽宁省相关教育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二、“全面二胎”政策对辽宁省家政服务业的影响
家政服务业是指将部分家庭事务社会化、职业化、市场化,由社会专业机构、非盈利组织、家政服务公司等专业人员来帮助家庭与社会互动,构建家庭规范,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家政服务涉及20多个门类,200多个服务项目,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性特点,家政服务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传统的搬家、保姆等项目不断细分,月嫂、陪护、保洁、保健等服务不断成为家政服务的主要内容。
(一)月嫂的功能将会越来越显著。月嫂是与“全面二胎”政策实施相关的一个服务群体,是母婴护理师的俗称,主要是专业护理产妇与婴幼儿,服务的内容以月子护理为主,新生儿的护理占80%,产妇的护理占20%。在“全面二胎”政策影响之下,婴儿的增多也会导致对月嫂的需求增加,那么月嫂市场就将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月嫂培训势必会迅速发展,而且会由中年父女向年轻女孩或者更广泛的女性范围扩张或延伸。同时,根据我们的观察以及走访,发现大连本地在近几年里出现和发展了多家的月子中心和会所,其中根据服务项目和级别的不同,价格也有所不同。月子中心这个朝阳产业,在“全面二胎”政策的推动下势必也将会蓬勃发展。不论是月嫂还是月子中心,这两者都是政策的受益者,这是一个在新时代里可以不看学历而看能力和经验的工作项目,这样的工作内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女性因低学历而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尤其是下岗工人或者是农村妇女。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人口就业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除了月嫂之外,另一个与家政服务密切相关的是保姆行业。保姆与月嫂不同,它的服务周期和服务范围都比月嫂较为广泛。所谓月嫂,就是指其工作周期在新生儿诞生的前几个月内,照顾新生儿母亲并帮助她护理新生儿成长初期遇到的各种问题,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当孩子逐渐长大,不再需要月嫂的专业陪护,而父母又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和管理家务时,就会对保姆产生很大的需求。保姆是专门根据要求为所服务的家庭操持家务,照顾儿童、老人、病人,管理家庭琐碎事务的人员。她们负责家庭所有成员的健康和膳食营养管理、家庭人员日常生活流程的安排、家庭成员与亲朋好友、社会关系的处理等问题。保姆的存在让孩子的父母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工作中,减少了处理日常琐事浪费的时间。在全面二胎政策的推动下,保姆行业有着很光明的前景。除此之外,婴儿潮的出现也会在其他相关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保洁、保健、陪护等,将会大力推动辽宁省经济的发展。
三、“全面二胎”政策对辽宁省婴幼儿市场的影响
首先,乳制品、奶粉等婴幼儿食品、孕妇保健养生品行业的发展。“全面二胎”政策实施后,新生儿人口的增加对辽宁省母婴市场的需求大大增加。二胎政策的落地,婴幼儿奶粉行业将首先受益。若考虑奶粉喂养比例的提高和奶粉价格的自然增长,未来几年行业整体收入增长可能超过20%。随着人们对孩子的营养补充意识的提高,对优质奶制品和对孕妇的保健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奶粉在这类市场的占有率较高,因此“全面二胎”政策将显著增加国产奶粉的销量并促使辽宁省乳制品、婴幼儿保健品朝着优质、高效、健康的理念发展。
其次,婴幼儿生活用品、婴幼儿及孕妇的服装产业的发展,儿童相关行业及产品,如尿布、婴儿推车、儿童服装等会明显受益。“全面二胎”政策逐步放开带来的政策红利,已经促动了国内外众多的服装品牌纷纷加速在童装市场里的布局。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用品、最好的服务、最科学、最安全的产品,随着新一代年轻父母消费观念的转变,婴儿纸尿裤在国内的消费需求呈现明显走强的趋势,这让婴儿纸尿裤行业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庞大市场。由此可推之,育儿生活用品产业将不断发展。
最后,益智类儿童玩具、动漫产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各种各样的新式玩具争相迸发,儿童益智类玩具也发展得风声水起,例如家教机、智能游戏机、智能汽车、各种动漫人物以及各式各样的智能玩具。智能产品的出现引起了孩子的兴趣,并且巧妙地抓住了孩子的喜好,充分调动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助力开发孩子的脑力世界和精神世界。随着家长生活观念的转变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发展益智类玩具和动漫产业的需求就日益凸显,对辽宁省的服务业创新起着推动作用。
四、“全面二胎”政策对辽宁省养老产业的影响
辽宁省是全国最早进入老年型人口社会的省份之一,人口老龄化问题成为影响辽宁省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虽然“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放缓了老龄化进程,但短时间内来看,“全面二胎”政策不能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辽宁省养老问题还十分严峻,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辽宁省养老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就目前来看,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三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在这三种模式构成的体系中,家庭养老作为传统的养老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养老院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则严重滞后。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80、90”一代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很多人都面临着要赡养四位老人的重任,在这种家庭结构下,“养不起父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辽宁省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高龄老人的日益增多,急需突破原有的家庭养老方式,建立多种适合省内发展的养老模式,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通过对辽宁省内一些养老机构走访调查,结合辽宁省一些养老机构的资料,分析出目前养老存在以下问题:(1)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在已有的养老机构中,社会化养老设施不足、基础薄弱;(2)专业护理人员极其短缺。辽宁省养老机构不仅数量少、容量不足、设施简陋,而且普遍缺乏护理人员,且专业技术服务水平低,专业护理人员极其欠缺;(3)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滞后。我国养老机构主要分公立和民办两种。其中,公立养老机构属于社会福利性质,入住率接近100%,全社会普遍存在一床难求的现象。而民办养老机构则由于投资回报率低,民间资本进入的意愿和热情不高,现有数量只占全国养老服务机构总数的10%。相比公立机构,由于收费较高,民办养老机构的入住率较低,床位使用率仅58%。
(二)养老产业依然存在发展机遇。根据以上养老问题的现状分析,“全面二胎”的实施对辽宁省的养老产业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有需求更带动养老产业的发展,为辽宁省养老产业带来发展机遇。伴随传统养老模式的削弱,辽宁省的社区养老、助老将在未来发挥重要的作用。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提供的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可以替代家庭的一部分功能,补偿某些家庭缺失。高龄老年人可以通过社区服务得到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交流情绪和感受,消融家庭和社会生活中苦闷与烦恼,得到精神慰藉与寄托,形成健康、和谐的心理状态,排除高龄老年人常有的孤独和失落感。因此,也催生出辽宁省养老产业的衍生服务业,如老人陪聊服务、老人心理咨询、老人健康理疗等等。针对高龄老年人的特殊身体状况,政府也应建立高龄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体系,比如每年对高龄老年人进行身体检查,对高龄老年人的医疗收费进行优惠,特殊情况应免费治疗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完善辽宁省养老保障体系。
五、“全面二胎”政策对辽宁省医疗产业的影响
随着“单独二胎”政策的不断推进,加之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全面二胎”政策的冲击,人们的生育意愿逐步提高,将会在未来几年内产生强大的婴儿潮,这必将带动一系列婴儿产业的发展,与婴儿产业密切相关的就是妇产科事业与医疗器械事业。
妇产科事业和医疗器械事业向着更高水平的方向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父母爱子心切,在传统思想的认知下,他们会不惜一切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环境。医院是新生儿降临后第一接触的地方,婴儿潮的出现不仅会对妇产科医院产生大量的需求,而且对相关领域技术水平和医疗器械的要求逐步提高。需求的增长也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在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时代里,强大的竞争压力必将会带领妇产科事业和医疗器械事业向着更高水平的方向不断创新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像当下热门的“互联网+医疗”(即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其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家服务)为更多的适孕人群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于是“互联网+医疗”的创新创业项目应运而生,大连市的许多医院也不断推出“掌上医院”等一些电子医疗的项目,提供更好、更快捷、更便利的医疗服务,解决看病排队耗时长、老人的保健护理等问题,同时为孕期妇女打造了更科学的孕期方案以及婴幼儿的生产方案,这也为辽宁省医疗器械、妇产医疗保健、儿童孕妇医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政府强有力的监控下,积极发展医疗产业将是辽宁省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就目前医疗市场现状而言,儿童医疗市场供需明显不足,因为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后,随着人们生育意愿的逐步提高,产妇数量也会不断增多。新生儿出生后,各种各样的问题应运而生,如接种育苗、预防流感等等,这些问题使得人们对儿童医疗相关行业的需求大大增加。
全面二胎政策实施过程中,满足全面二胎政策而不满足单独二胎政策的人群,从年龄结构上比较偏向30~35岁以上,较短期看高危产妇会增多,会增大医务人员的压力和风险,对技术精湛、有较高的从医素养的知识应用型人才的渴求度提高,也对辽宁省的医疗发展水平和医疗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六、“全面二胎”政策对辽宁省保险行业的影响
保险行业一直是与人们密切相关的行业,随着辽宁省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保持对保险行业的较高需求。“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新生儿增多,人口随之增加,同时受经济发展的影响,辽宁省的社会保险行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社会保险将会出现进步与发展。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以从基金获得固定的收入或损失的补偿,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随着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保险长期内呈现上升趋势。在“全面二胎”政策下,新生儿会增多,父母为了让适龄儿童在上学期间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将会购买更多关于教育方面的社会保险。此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增加,会通过购买各样的社会保险来保障自己的健康,例如医疗、工伤、失业等一系列的保险来保障自己的权益。同样,新生儿的增多生育险也会出现上升的趋势。
需求的增多会带来保险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不论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全面二胎”政策将会推动辽宁省保险业的发展,这也要求辽宁省保险行业推陈出新,在获得广阔客源的同时更加有效地保障居民的权益。
七、“全面二胎”政策对辽宁省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一)从短期需求来看,“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程度不会太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问题。对于普通的家庭而言,有可能生二胎的夫妻工作刚刚稳定,他们的经济基础只能满足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费用,而不具备为了再生一个孩子换房以及抚养教育的经济实力。因此,为了节约支出,维持正常的生活状态,短期内家庭不会产生换房或购房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中国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30年来,已积累了1.4亿户独生子女,因为独生子女政策,很多34岁或34岁以下的中国夫妇是双方共四位父母的唯一继承人。四位父母去世后,他们至少会多出两套房子(鉴于当前的投资趋势,很可能还要多更多),也就是说基本上我们的下一代是无需为住房担忧的。但是,也存在更换户型,或者为了孩子的成长而刻意购买学区房的可能。
(二)从长期需求来看,未来房地产需求表现不会太明显,整体需求会呈上升的趋势。二胎政策的全面开放增加了新生儿的出生数量,每年将近有百万的新增人口,虽然短期内由于家庭经济等方面原因房地产需求不会产生太大的波动,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需要有更大的空间进行日常的生活活动,那么孩子的居住环境就催生了由目前2居的住房向3居、甚至4居的住房置换的需求。此外,新生儿的出生对学区房、交通环境、地理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孩子的教育成长考虑,会刺激家长对房屋购买或者置换的考虑,另外家庭对于户型的要求也将更贴合家庭人口数目现状,对室内设计、房屋建造、房屋设计等行业的需求越来越高。由此看来,辽宁省的房地产行业在未来几年会呈现折线波动趋势。
八、“全面二胎”政策对辽宁省环境的影响
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将推动经济的转型与变化。人口增长不仅造成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破坏生态平衡,而且人口的增长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环境保护。主要体现在:人口增长刺激对土地住房、资源、生活必需品等的需求,加大对资源的开发,造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矿产资源开采量加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根据2010年数据显示,辽宁省森林覆盖率达37%,植被覆盖率中等偏低,人口数量的增多会导致对土地的需求增大,加快对植被的砍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空气质量下降。这一局面也促使辽宁省经济实现转型,向高新技术、低碳环保型、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逐步向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环境友好型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环境友好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产业、环境友好型学校、环境友好型社区等组成。主要包括:有利于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技术、工艺和产品;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不利影响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符合生态条件的生产力布局;少污染与低损耗的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如类似辽宁阜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相关产业会蓬勃发展,形成以农产品(食)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三产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由人口增加带来环境影响促进相关环保企业的发展,将逐步促进辽宁省企业经济转型。
综上所述,由于生育周期、成长周期客观存在的时间因素,“全面二胎”政策实施短期内对辽宁省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就长期而言, “全面二胎”政策带来的新生儿数量增多,人们为满足第二个孩子的生长所需,会在生存生活条件上的消费大幅度增加,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进而辽宁省消费结构在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上较十年前会有明显的增长,也带动养老、教育、儿童用品、家政服务、医疗、保险、房地产行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此外,人口的增多加剧了辽宁省环境的压力,也促进辽宁省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因此,“全面二胎”政策进一步为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补充人力资源后备力量、缓解辽宁省人口老龄化起到了一定作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辽宁省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邬沧萍.社会老年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54.
[2]邬沧萍,杜鹏.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中国老年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
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开始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1978年后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下降到2012年的12.1‰;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8‰,下降到2012年的4.9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的控制已经超出了预期的效果,40多年来,中国由于计划生育累计少生了四亿多人,大大减轻了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
然而,我们在看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4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带来的重大贡献的同时,“未富先老”、劳动力短缺、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也日益严峻。
一、一孩化政策的弊端
(一)生育水平明显降低
对于大多数的居民实行只生一胎的限制政策,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同时,在这些年中实行一胎限制在控制我国的人口上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这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过去三十几年的“人口红利”时期,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了适合工作的人口比重大,老年人的抚养比率低,而这些现象都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也是不小的,这也就是我国在这个时期出现高储蓄、高投资的经济现象的原因。在实行计划生育的这段时间,我国的生育率已经从2.2-2.8的较高的生育水平,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就可以看出来,仅有1.18,其实这种低生育水平并不是刚刚出现的,早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再加上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的人均寿命相比比以前要变得更长,再加上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会产生人口的增长惯性,由于这两条原因,我国的人口数量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增长。但是,如果继续实行对大多数人的一胎限制政策,在未来的30年的时间中,我国的人口结构必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近些年已经出现一些征兆的了,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相比2011年的数据减少了345万人,这也是我国在这么长的时间内首次劳动人口急速的下降,这也就显示出我国的人口红利时期已经要走到了尽头,同时也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路上一个巨大障碍。我国进行长时间的一孩化政策对于我国的生育理念产生了影响,现在大多数人不愿意多生孩子,生育意向不是很高,我国若是想让生育水平回升,这将要花费巨大的成本,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点。他们的经验说明,如果人口的生育水平已经经历了从高到低的转变,再想使其上升时很难的。
(二)出生孩子性别比异常
无论是从一定时空条件上的出生婴儿总数看,还是从其分孩次出生看,男婴与女婴的出生概率虽有差异,但各自的出生概率上基本相对稳定或略有微小波动的,其出生性别比通常波动在102~107之间,并不是绝对的1:1的比例。如果出生性别比不在这个范围内,则说明社会、环境、医疗水平对这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国从1949-1980年间,出生孩子的性别比一直保持在正常水平之间,但是自从实行一孩化政策后的30年间,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已经到120左右了,从表1-1就可以看出。
数据来源:(1)1976-2000年《中国人口信息网》;(2)2001-2009《中国人口统计年鉴》;(3)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性别比失调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同时,各地农村普遍实行的“农村一孩半”政策:夫妻双方或一方是农村居民,其夫妻仅生育过一个女孩,可以生二胎,又对出生男女性别比过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这项政策也就潜移默化的向人们说明了生男孩好的这一观念,使得重男轻女的观念更见深入人心,这也就产生了另一个鲜明的现象,城乡性别比差距逐渐扩大。
(三)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变大
现阶段我国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符合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即独生子女家庭,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实一孩化政策的原因。在实行计划生育的那一代父母,他们那一辈的大部分都有最少一个兄弟或姐妹,因此,他们在赡养老人方面压力普遍比较低,同时由于只抚养一个孩子,在照顾孩子方面负担也相对较小,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我国正式走入的“人口红利”时期,正是由于这人口红利期,我国的经济才得到了发展的最好机会。但是,随着这一代孩子当上了父母,我国也就快要走到了“人口红利”的末期,如果计划生育的政策不对此种现象作出相应的调整,那么必然会对我国为来的劳动力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而进一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同时,四二一模式的家庭面临的风险也将比他们父辈那时的家庭所要承担的风险要多很多,第一,孩子的成长风险,为了抚养唯一孩子,父母必定都将倾尽自己所有的精力去照顾孩子,但是,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得了严重的疾病,或者意外导致其死亡,如果实在孩子的生命周期早期出现的生存风险可以通过补偿性生育得到消解,如果是大龄独生子女夭折或者发生严重伤病残事件,对家庭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汶川地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地震中很多父母都失去了他们唯一的孩子,同时他们年纪也大了,过了适合生育的年龄,他们到老的时候膝前无子无女,没有办法养老,到老了过得将是何等的凄凉;第二,空巢家庭的增多,随着独生子女到娶妻生子的时候,他们有很大一部分都会选择搬出去住,这样便会产生了大量空巢家庭,这也是长时间实行一孩化政策的弊端。
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成功实行了三十多年,但是在实行计划生育的过程当中,对这项政策的激励措施做的却不是很好,就拿补助政策来说,现在很多地方依旧使用的时每月给独生子女家庭10元的补助,这些钱在三十多年前还可以,但是在物价和消费水平飞涨的现在却显得微乎其微,起不到激励的作用。同时,在对失独家庭补助上也存在补偿过低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对失独家庭的补助标准是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城镇每人每月270元(伤残)、340元(死亡),农村每人每月150元(伤残)、170元(死亡)。目前我国的失独家庭应超过了100万,而且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从这些数据上就可以看出失独家庭已经是成为了社会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失独家庭的补助却是不多,对于这些家庭来说作用不是很大,而且领取的年纪也较大,对于他们的帮助也很少。
(四)导致人口素质的忽视
在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的过程当中,我国很好的完成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控制生育率这一任务,但是却没有很好的执行好这一政策。在计划生育提出的初衷不仅仅只是控制好人口,同时也要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人口素质的提高的任务不好用量化的指标来度量,所以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各地政府主要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上,因为比较好观测成果,而对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则需要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所显示出来的结果并不会快速的反应出来,所以,也就容易被忽视。同时,我国实行的人口政策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存在不同的地方,多数的少数民族都可以生两个孩子,有的偏远地区的牧民或少数民族可以生三个孩子。而在这些少数民资当和一定区域的民族相对比较封闭,有的甚至禁止与外族通婚,由于这个原因和其他一些原因,他们族内的通婚现象比较严重,从而导致他们的孩子有较大的几率患有先天性的疾病,再加上他们居住的地方相对封闭落后,使得这些民族的孩子没有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在适当的年龄接受教育,从而使得他们的文盲率较高。2010年少数民族的平均成年人文盲率为8.12%,而汉族为4.88%,其中还有不少民族的文盲率高于10%,比如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哈尼族和傣族,其中藏族的文盲率高达29.59%。这对于少数政策的宽松的生育政策,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增加了,但是人口的素质却没有跟上去,出现了断层,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也应当注意提高人口的素质,有一句话说的好,“经济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以经济发展作用生育控制,成本更低,效果更好。而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可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现在应当加强对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方面的关注和投资,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我国的人口的素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同时也提高我国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力,从而使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会间接的影响到我国的人口的生育观念,从而达到控制人口的目的,这是一个良性的连锁反应,我们应当好好的运用这一点。
二、放宽二胎政策的益处
(一)刺激经济
今年年初放开二胎政策以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重大,投资者纷纷向婴儿用品进行投资,奶粉生产商雅士利在香港的股价升了接近12%,婴儿床制造商好孩子国际集团则升了6%,在医疗保健部门,山东威高的股价从去年13日开始股价跃升了超过40%,同时《经济日报》报道,国金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单独二胎”开放有望在五年内新增800万新生儿,摩根大通报告则指,计划生育政策放宽后,预期每年将有180万名额外婴儿出生,较现有出生婴儿数目增长11%,预期可提升整体婴儿产品市场盈利4%。除了婴儿奶粉最受惠以外,尿布、婴儿及儿童高性能产品、衣服及儿童耐用品等行业也有2%到3%的盈利增长空间。
出了对股市的影响外,同时也将影响到房地产行业,因为实行了30年的一孩化的生育政策,很多34岁或34岁以下的中国夫妇是双方共四位父母的唯一继承人,四位老人去世后,他们至少会多出两套房子,鉴于现在很多家庭对方地产的投资很多,多出的数目可能会更多。虽然现如今的房价尤其是诚实的房价很高,但是由于会产生过多的房屋供给,供给会大于需求,按照经济学的知识可以知道,这些过多的供给会导致房价的暴跌。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最终可以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同时,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享有世界工厂的美名,但是,这个名称是与我过的生产方式有关的,我国的生产方式的劳动力密集型,有着廉价的劳动力,所以很多国家的产品拿到中国来生产,但是由于一孩化政策的影响,我国正在走向老龄化社会,这种优势正在逐步市区,但是,现在放宽二胎政策,这有利于放缓这种趋势。
(二)对家庭有利
放宽二胎政策对家庭以及子女都是有好处的。现在很多家庭大多都是一孩化的政策下只剩一个小孩,全家人宠爱一个小孩,娇生惯养的小孩从小就非常自我,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也习惯了在长辈的溺爱下成长,脱离家庭就失去了庇护,不适应社会,与社会脱节,会遇到种种不顺。如果有两个小孩一起成长,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大多都会养成懂得分享、关爱他人、孝敬长辈等良好的习惯,这些都是他们走向社会最基本的。同时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了兄弟姐妹,有了知心的小伙伴。
同时放宽二胎政策对于孩子和大人也有益处。我国正在走向老龄化的社会,由于30年的计划生育,使得在次期间出生的孩子到成人后,就要抚养四个老人,压力繁重。但是放宽二胎以后,使得下一代抚养父母的单子就会轻多了,他们可以一起照顾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一起商量,和自己最近亲密的人一起度过,不再感到孤单。
(三)对人口的影响
放宽二胎政策同时对于我国的老龄化起到一定的作用,近期来看,单独二胎政策不会影响到老龄人口绝对的数量,但是从长远来看,二胎政策可以缓解我过老龄人口的比例,据测算,单独两孩政策与现行生育政策相比,2030年老龄化水平将从24.1%降到23.8%;2050年从34.1%降到32.8%。
同时放宽二胎政策会导致婴儿潮的出现吗?我认为不会,例如,1985年山西翼城成为我国第一个特批的二胎试点地区,对于翼城这个农业生产县,在过去的28年来出生率低于全国水平,男女性别比也更趋合理,同时1987年批准的甘肃酒泉、辽宁长海、广东南海等11个县市和地区的试点在近20多年来也出现了这种现象,因此,这次放宽二胎政策,不会出现所谓的婴儿潮,同时我国的男女性别比也会得到改善。
三、总结
我国最近计划生育政策的变化,从长远的来看,对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会缓解下一代年轻人抚养老人的压力,对经济有刺激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我国的出生率上升,有利于达到人口更替水平。(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金营,再认识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1):35
[2]王桂新,少了老龄化:计划生育遗症,社会观察,2012(09):28
[3]毛雪颖,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探讨,两北人口,2006(3):59
大数据“摘果子”至少5-8年
单志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中央网信办批复建设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同月,国务院成立促进大数据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由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任召集人;4月13日,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促进大数据发展三年工作方案(2016-2018)》、《促进大数据发展2016年工作要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等4份文件。我国正在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模型来推动大数据发展。
进入“十三五”,我们面对的将是开放的平台、开放的数据、开放的应用和开放的系统。数字经济正在瓦解,传统经济正在下滑,从全球发展态势来看,以数据流通为代表的信息经济正在逆势上涨,成为重要驱动力,而且具有颠覆意义。按照麦肯锡的研究,信息经济可以为我们带来5―8倍的经济回报。
就目前来看,虽然我们的目光和脚步已经迈入了信息时代,但是很多地方领导的行动还停留在工业时代,甚至是小农时代,这是很多地方行为错乱、出不来效果的主要原因。对信息时代特征认识不到位,是制约我国智慧城市和大数据发展的最大障碍。
对于大数据而言,也存在着中国化的理解和价值释放的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的大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数据发展还处在起步期和探索期,我们要从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来看大数据,只要是可以利用的、融合的,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大数据。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形成新业态,是我们迫切需要推动的。
很多专家认为,大数据的核心技术要在5-10年之后才能真正成型,相关研究表明,大数据对经济的影响会在2-3年之后比较显著,这意味着要摘大数据的“果子”至少需要5-8年。但是,很多地方领导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要求今年必须看到结果,这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
下一步,我们应重点解决发展中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包括技术上的壁垒,大数据互联、开放、共享的问题。而这个真正有效的路径就是,按照国际公认的信息系统规则,起步小,阔步快。
大数据指导城市规划
肖金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开发
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
什么是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才是智慧城市,要通过大数据来指导城市规划。
现在,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千城一面。尤其是新城新区,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这是高科技带来的结果,因为高科技可以复制。第二,粗放分散。紧凑的城市才是低碳城市,我们现在都向美国学习,在美国打一瓶酱油都要开车,中国有那么富吗?美国有很多土地撂荒,我们能撂荒吗?我们的地是短缺的,不能浪费土地。第三,洋化奢华。有种说法,中国的城市像欧洲,中国的农村像非洲,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的贫困人口,不能光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要看里子,做到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的理念是什么?第一,工业区与居住区若即若离,工业区和居住区最好不要混杂在一起,但也不能离得太远,每天跑50公里去上班是不行的。第二,商贸区与居住区浑然一体,最好楼上居住,楼下经商,既方便工作,又方便生活。第三,居住区与文化旅游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欧洲的历史街区就利用得很充分,既可以居住又可以旅游。第四,居住区与生态区,我中有你。如果居住区一块绿地都没有,全是楼,这是宜居吗?我们可以向空中要空间,把地上的空间留下来。
我们的规划存在很多问题,规划时间很短,而且规划者对要规划的地方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也不经过论证,在验收评审时基本上都是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也就是说写的文字很多,很通顺,很有逻辑性,但是不能细看,一细看问题太多。
规划体制也有问题。地方是规划主体,如果规划者不按地方领导的意思规划,就不给钱,但是地方的规划思路往往存在很多问题。规划按面子收费,即规划得越宏伟收费越高,城市规划是按面积收费的,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
规划体系也存在缺失。城市规划的依据应该是区域规划,但是我们并没有全国性的空间规划,也没有区域性的空间规划,城市20年后人口是多少,规划面积有多大,都不清楚。比如,要规划一个5万人的城市,地方政府会给出500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目的是想让这里经济更繁荣,城市规模更大、更宏伟。但是规划者就不能这么想,城市规模要与区域人口、发达程度相一致,住建部的标准是每平方公里1万人,我到一个县考察,全县60万人口,县城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也没有全部占满。
规划要有前瞻性,要通过大数据来预测未来城市的规模。举个例子,2004年北京在做城市总体规划时,设定的人口发展目标是2020年常住人口1800万,结果2010年常住人口就超过了1900万,这就需要充分的数据来支撑。规划要有全局性。城市的大小不是由自身决定的,而是由区域、全国甚至世界性规划决定的。规划要有权威性,一旦制定出来,就不能随意更改。
不要光圈地,要落地
(国家统计局信息服务中心大数据
研究实验室主任)
数据研究对于统计部门来讲是本职工作,2011年我们开始对大数据进行延伸性研究,2012年启动了区域大数据和整个中国大数据产业的研究和跟进,厦门是中国大数据产业的第一个区域性尝试。
说到大数据,中国的大数据才刚刚开始,各地各种声音不断,各种各样的研究院、中心、交易所也都在不断涌现,包括企业、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动建设。从目前的建设情况来看,务虚层面上的东西更多一些。如果务虚,我们可以考虑软实力的研究,考虑好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哪,作为智库,从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和公众外交的层面,做一些工作。如果落地务实的话,就要从大数据本身的节点,即采、存、用来研究,把大数据当作工具,不要光去圈地。现在很多机构都在圈地,圈几十个城市,圈地不去落地是有问题的,一定要落地,做出品牌来。
最缺的是大数据分析机构
姜春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
副部长、高级经济师)
在数据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个问题,我们对大数据缺乏透彻的分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基本上每十年左右我国就会有一次人口普查,但是普查完之后,我们并没有对人口年龄结构、地区分布、性别、收入水平进行很详细的分析,也就是说我们花了大量资金整理数据,但是公布出来的数据价值是有限的。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快速增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地提高,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发生一些问题,比如说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正不断扩大甚至有两极化的趋势,各个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很大,经济发展很不均匀,一些生活在底层的人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等等。政府也将解决收入分配过大问题列入了十二五规划中。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主要表现在教育分配差距,地区收入分配差距和各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三方面。通过对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原因的探索,明晰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症结所在,同时为我国政府作出合理的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二、收入分布的含义以及收入分配差距的含义
(一)收入分布的含义
即从一定的源泉反复取得的其源泉不受损失而可自由消费的产品或价值,它是一定经济过程分配的结果。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出来的产品或价值按一定标准分配给消费者的活动过程。
(二)收入分配差距的含义
通常是指经济发展中的规模收入分配差距,即个人之间或各类人之间所得收入的差距。相对差距是以收入比重获取收入相对份额表示的收入差距,绝对差距是指以货币单位或其他实物指标表示的收入差距。
在实际应用中,用的比较多的指标主要有五种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指耍郝迓状那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阿提金森指标;五等分指标。本文主要使用的是基尼系数。这主要基于以下考虑:(1)基尼系数是国际经济学界所采用的最流行的指标,便于国际比较;(2)基尼系数能以一个数值反映总体差距,也能进行分解分析。
三、造成收入分布差距的原因
(一)我国地区对个人收入分布差距的影响分析
1.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布差距产生的原因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经济地理都不相同,造成我国在大地带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的原因很多。但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是导致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结构变动和体制或制度创新三方面内容。
各地区在市场初次分配的机会不平等导致了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特征收入来源于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差距则受限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
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使“先富”带动“后富”缩小地区差距、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政策最终流于形式。
市场的“马太效应”必将使我国居民收入分布地区差距呈逐步扩大的趋势。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已经拥有进一步发展的资金、技术,地区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人力资本不平等是使地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随着收入上升,人们对人力资本各个组成要素的需求也上升。另外,人力资本的各个方面也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
2.城乡收入分布差距原因分析
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国长期以来实行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的方针,对城市人口的增长实行双重控制方法。
二元的计划生育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政策在城乡之间有巨大差异:城市人口生育政策规定每个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子女,只有在几种特殊情况才可以允许生育两个子女,政策生育水平大约在平均每个家庭为1.1个子女;而农村家庭有50%左右生二胎,农村政策生育水平大约是平均每个家庭为1.6个子女左右。
政府为城乡提供的公共产品不均等。首先,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过低。再者,国家对城乡教育投入不均等。我国的教育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
(二)我国教育对个人收入分布差距的现状分析
1.城乡间地区间教育差距对收入差距影响
教育理论上可以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然而我国政府在实施过程中却并没有履行好这一职责。城市学校具有充分的财力支持,办学资金充裕,农村学校办学资金缺乏,由于地方政府资金来源有限,对教育的投入也有限。这种财力不均衡必然体现在城乡教育的差异上。
2.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对于个人收入分布的影响
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劳动报酬分配的重要因素。据世界银行1991年的估算,每增加一年的学校教育,在韩国能使人们的收入增加6%,在马来西亚能使男性的收入增加17%,女性的收入增加18%;每增加一年初等教育,在泰国能使男性的收入增加17%,能使女性的收入增加13%;每增加一年中等教育,在印度尼西亚能使男性的收入增加8%,能使女性的收入增加12%,在泰国可使使男性和女性的收入分别增加7%和25%。
经济体制、社会制度是影响受教育程度与人均收入分布的根本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推论:影响中国受教育程度与浪费报酬关系状况的根本因素是经济体制和相关社会制度。从根本上说,体制性,制度性因素是关键性和深层次的影响因素。在今后的改革中,我们应该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及各项社会制度的科学安排。
(三)不同的行业对于个人收入分布差距的影响分析
每个行业有自身的特点,行业性质决定着职工收入。Sehettkat指出,不同行业自身的特征决定着行业间的收入差异,这些特征包括强度、风险、失业率和工作时间等,他们都是造成收入差距的因素。
四、结论
我国现阶段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个人收入分布差距在很多方面依然突出。从根本上讲,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经济性,制度性因素所导致的。具体来说,本文分别阐释了地区间差异,教育的差异,行业间的差异对个人收入分布的影响。让我们对个人收入分布差距的原因有了初步且较清晰的了解。在今后的改革中,我们还应健全各方面机制,逐步缩小收入分布差距。
参考文献:
[1] 孙D.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
[2]杨强.中国个人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
[3]马海涛,姜爱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财政研究,2003(07):39-41
[4]关搏.中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相互影响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0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596-01
近几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多,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其中前置胎盘是较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可能并发胎盘植入常致严重的产科大出血,甚至危胁孕产妇的生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患者62例,选取62例单纯前置胎盘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平均年龄29岁,既往1次剖宫产56例,2次剖宫产6例,据前例剖宫产最长12年,最短1年,随机抽取62例单纯前置胎盘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平均年龄28岁。
1.2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术中出血量>1000ml发生率等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2讨论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剖宫产的安全性也有了明显提高,剖宫产已成为抢救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其剖宫产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有资料报道,目前国内医院剖宫产占分娩总数的40%-70%[1],比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15%明显要高。瘢痕子宫是其远期并发症之一,有1次以上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增加2.6倍。前置胎盘患者中胎盘植入发生率为1.18%,其中80%有前次剖宫产史。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孕妇发生胎盘植入的相对风险是无瘢痕子宫者的35倍[2]。随着近几年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对开放,生二胎指标的放松,以致使许多妇女的再次妊娠发生增多,这也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增多的主要原因。瘢痕子宫在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产时的出血量、子宫切切除率等方面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可知发生胎盘植入瘢痕子宫患者的出血量均较多,由此可以看出产前明确诊断情况,可以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减少患者出血量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核磁共振(MRI)、内镜技术等也逐步得到应用。血清学检查简单易行,但特异度不高,可作为复查方法[3]。由于磁共振检查费用相对较昂贵,临床不够普及,操作也较复杂,帮重复性没有超声好,常常用于超声无法确诊而临床又高度怀疑有异常时。
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对孕妇的危害,除了胎盘植入和发生粘连、出血量增多外,其并发症也会增加,如大量输血、膀胱、输尿管、肠管损伤及羊水栓塞等同时存在的远期并发症如;月经不调,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随着医疗技术和药物的发展,胎盘植入的治疗方式由过去的子宫切除术转变为多种方式治疗。因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酌情考虑保守性治疗,可选择应用MTX、米非司酮、5-氟尿嘧啶、利凡若及中药,中西药联合治疗。胎盘植入部位子宫切除术、剖宫产术中选择子宫动脉栓塞等方法治疗。如果子宫穿孔,破裂情况严重,不能控制时应立即行子宫切除术。
参考文献
[1]黄玲,黄醒华.对孕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J].中国围产学杂志,2001,4(3):186.
然而行业竞争激烈,一些企业显示出经营疲态。以金发拉比为例,该公司的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358.79万元,同比下降5.5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911.57万元,同比下降10.92%。公司营业收入、利润等指标均出现下降趋势。
国内婴童消费品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其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牌影响力、营销渠道、研发设计等方面,其中品牌竞争力是该行业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
众多品牌参与到婴童领域的竞争,谁能最终获得胜利?
竞争压力不小
目前,男装、运动装和女装都已步入成熟期,男装甚至出现衰退迹象。服装行业发生的变化也在影响着企业的决策。于是,运动品牌李宁、安踏、361°,再到男装品牌七匹狼、马克华菲,女装品牌broadcast以及ZARA、优衣库等都开始介入或加码童装市场。
再加上政策利好,童装领域的蓝海,正在变为红海。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标志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伴随着新生儿数量高峰的到来,与之息息相关的婴童消费品行业将最先受益,婴童消费品行业将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中高端婴童消费品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然而,自2011年起,纺织服装消费增速放缓,直到去年,全球经济依然在低通胀环境下运行,经济复苏的步伐缓慢。另外,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结构性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开始凸显,企业盈利困难,经营风险加剧,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国内童装消费需求未能呈现显著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与此同时,行业竞争加剧。中国商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在2013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童装销售前十名品牌,市场综合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巴拉巴}市也仅有4.81%,排名前十的品牌加起来市场综合占有率不足30%。这一数字表明中国童装市场依然处于激烈的竞争阶段。
想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胜出,企业需要另辟蹊径。
三个市场不一
目前国内的婴童服饰市场主要分为高端市场、中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
高端市场是南Dior、Gucci、Burberry、Armani等同际高端品牌运营的婴童产品所主导,面对的主要是国内的高端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由于其价格定位高于国内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目前国内的高端市场规模较小。
中高端婴童服饰棉品市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品牌竞争。按照品牌的发展轨迹,国内的中高端市场主要分为三类品牌:第一类是部分进入国内市场时间较早、已有多年品牌运营经验的境外品牌,如丽婴房、黄色小鸭等;第二类是创立时间较久,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境内自有品牌,如拉比、英氏等;第三类是由知名童装企业或童车企业延伸产业链而来的婴童品牌,如好孩子、巴拉巴拉等。这些品牌的销售渠道多为优质商场的品牌专柜和品牌专卖店,其品牌形象鲜明,主打品类具有一定差异,品牌风格和产品质量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得到市场的认可,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众多的忠诚客户群,是细分市场中的知名品牌。
低端市场企业数量众多,市场集中度低,缺乏领先企业,多无自有品牌或品牌知名度较低。该类产品附加值较低,主要依靠低价竞争,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除了高端奢侈品牌外,其他市场的品牌都在努力实现差异化竞争,并试图通过打通产业链,提高竞争水平。如,金发拉比确定了“筑造中国妇婴童产业综合生态圈”的战略愿景,这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借力资本市场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童装市场规模达到1372亿,增长率达到8%,随着二孩政策开放和消费升级,预计到201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
这也成为促使童装企业扎推上市的一个主要原因,借助资本的力量,迅速抢占市场。整合与洗牌或将成为下一个阶段童装市场的主旋律之一。在接受采访时,派克兰帝创始人罗建凡说:“以后会多做一些并购,尤其是国际上的知名品牌。”
另外,童装近年来在线上的销售发展迅速。线上购物的便利性以及其对时间、空间销售壁垒的打破,让其迅速成为众多童装品牌重要的销售阵地。
事实上,台湾地区在1949年之后也曾经历严重的性别比失调状况,但经过40年的调整之后,情况已经大为改观。那么,台湾地区的经验对大陆有何借鉴意义?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长期进行台湾人口问题研究的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郑启五。
过去40年台湾的经验
《新周刊》:台湾也曾出现过严重的性别比失调现象,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郑启五:台湾1949年只有600万左右的人口,带了大约100万人过去,这其中95%是男性。正是这些人口使得台湾发生了世界罕见的性别比失调。台湾当局解决这种状况的办法有几个,一是鼓励老兵不要结婚,积极准备“”。另外就是积极进口东南亚新娘。还有就是改革开放以后,一些老年的老兵来大陆娶亲。实际上最后并不像原先想象的那么可怕,不是这100万人都找不到老婆,最后大约只有5%找不到老婆。台湾用了 40年的时间,经过自然的调解,婚姻挤压和性别比失调的状况基本上得到了消除。
但这种情况对台湾社会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和残酷的,给那些终身未婚的老兵以及婚姻质量很差的老兵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现在只是在80岁以上的老人里有失调的现象,因为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一般老龄妇女会比老龄男性多,但台湾的情况恰恰相反,这就是最初性别比失调的后遗症。
《新周刊》:这究竟给台湾造成了哪些影响?
郑启五:人口学上,婚姻挤压现象会造成几个结果。第一是夫妻婚龄差距会拉大,台湾比世界各地的状况都厉害。另一个会造成婚姻的不稳定,台湾的离婚率是亚洲各地区最高的。还会造成的社会化。我们跟台湾人讲起,他们不觉得,但我们作旁观者清的研究,还是发现很多触目惊心的事实。
《新周刊》:台湾性别比失调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岸的通婚状况?
郑启五:1989年之前没有影响,因为两岸没有来往。1989年有台湾旅游团来到厦门,一个台湾女游客和厦门一个导游结婚,这是两岸隔绝40年之后第一对夫妻。在这之后,两岸通婚就是呈几何级数地增长,到现在每4.5对台湾婚姻,就有1对的配偶在大陆。
在两岸交流的初期有老兵人口到大陆找老婆的现象,那时年龄最小的未婚老兵还有 60岁的,过了几年这种现象就消失了。那时候有些报纸总是报道台湾老兵到大陆找老婆,是有婚姻挤压的因素,但这种现象一开始就不是主流,大概占30%,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大陆的借鉴庶义
《新周刊》:大陆和台湾有什么相似性?
郑启五:中国人求得男孩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不在于经济是否发达。
《撷周刊》:台湾经验对大陆有什么借鉴意义于
郑启五:非常有借鉴意义。台湾人口政策非常详细,会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从最初控制生育的“一个不嫌少,两个刚刚好”到只提“两个刚刚好”,再到现在鼓励生育。每次台湾新的人口政策出来以后,它有详细的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大陆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实际上我国性别比的失调应该追溯到 1990年的人口普查,那时就已经发现这种状况,但当时有些人口学家做出报告说主要原因是瞒报女婴形成的,选择性流产是第二位的,人们由此松了一口气。即便这样,政府还是下发了打击B超选择性流产的相关文件,关键是这个文件没有实施细则,不具有约束力。所以我们痛失了1990年到2000年这10年很好打击D超选择性流产的机会。
你看得出来,第一胎的性别比是107,第二胎第三胎就是130、150,这证明胎次越靠后,渴求男孩的想法越强烈。而且随着农民进城,B超知识的普及,他们会发现选择B超检测生育男孩成本最低代价最小,比瞒报女婴的代价要小得多。不是1998年我作为福建人口专家巡视组成员到闽西南的几个县去调查,发现这种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
《新周刊》:计划生育对性别比有没有影响?
郑启五:最近有些政府官员仍在讲计划生育和性别比失调没有关系。实际上不能说没有关,也不能说完全有关,计划生育是造成性别比失调的原因之一。这是不能否定的。另外,长期一胎化会导致人口急剧老化,导致人口出现“倒金字塔”的状况。
现在中国人口政策要思考的问题是,人口的发展不能仅仅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而要考虑人口自身的安全。人口自身的安全相对于经济的发展速度来说要重要得多。
性别比失调,倒金字塔等现象出现以后我们的人口状况会非常混乱。比如现在台湾鼓励生育非常困难,因为一旦不想生,你花多少钱让她生都没有用,人口发展是有惯性的。现在台湾进入一胎化或者少子不婚的状况之后,人口出生率在急剧下降,去年他们的出生人口只有8万多人,从20万到8万,才几年的事情,再怎么鼓励都上不去。
婚姻挤压的后果
《新周刊》:谁是婚姻挤压最终的承受者?
郑启五:就是无穷无尽的后代,婚姻挤压的情况一出现,30岁的男人找不到老婆就找18岁的女性,40岁的人找不到老婆也找18岁的,这就造成20岁到25岁这一批男性婚姻状况的紧张,这种情况会不断地延续下去,它是波浪型的,―直会延续下去。虽然台湾现在性别比已经平衡了,但是婚姻挤压的状况余波未平,还在不断造成类似的情况。
《新周刊》:贫困人口是否会承受更大的压力?
郑启五:这种情况肯定是会存在的。在婚姻市场中处于劣势的人群,随着婚姻挤压的出现,他会更加劣势。这不单单是婚姻挤压引起的,现在贫富不均的现状实际上已经使得像西北一些地区贫困男性的婚姻状况恶化,而婚姻挤压会更加恶化他们这种状况。
《新周刊》:男多女少意味着女性地位提高?
郑启五:一方面,婚姻挤压会导致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价格更高,但同时对女性的生存状态是很大的威胁,对她们的安全状况,对整个社会的婚姻秩序是很大的威胁。在这种混乱的婚姻秩序下面,尽管价格很高,但女性始终是处于很不安全的位置。整个社会会有大量的的成年男人,他们得不到起码的婚姻需求,会变得更有暴力倾向、犯罪倾向,会催生更多的妇女拐卖。如果用这样的方法改善妇女地位是非常可悲的,实际上这远远不能抵消对整个社会的负面影响。
《新周刊》:什么时候中国会大面积出现婚姻挤压的状况?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2-0043-03
Analysis on uterine rupture in pregnancy after caesarean section in 10 cases
TANG Li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Puyang Oil Field General Hospital, Puyang 457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high risk factors,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uterine rupture in pregnancy after caesarean section. Methods Clinical materials of 10 patients with uterine ruptu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February 2016 were reviewed and indications of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times of pregnancy and delivery, relation between previous section site and reflexed position, interval time of secondary operation, clinical features, symptoms, and thickness and features of scar during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mong the 10 patients, 4 cases were repeated caesarean section, 1 case was previous hysterotomy, and 5 cases were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One case of uterine rupture occurred during induced abortion of midtrimester pregnancy; the other cases were all emergent caesarean section who were suspected uterine rupture in late pregnancy. The clinical features were various: in 4 cases were continuous abdominal pain, in 2 cases were sudden severe pain but then relieved, of which 1 case was found dead fetus in uterus, and in 3 cases were with only pressed pain above pubis when hospitalized by emergency and with no other positive symptoms but were found partial defect of myometrium. All cases were confirmed during operation.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uterine rupture are various. Selection of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site is the most common reason for uterine rupture. Prevention measures include reducing caesarean section rate, improving operation skills, guidance for contraception, and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uterine rupture signs, to prevent uterine rupture and to reduce risk of mothers and children.
[Key words] Uterine rupture; Scarred uterus; Caesarean section site; Clinical features
子宫破裂是极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一旦发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是灾难性的。过去10年来,初产妇的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使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越来越常见。近2年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开放,再次妊娠妇女将会逐年增多,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将会逐年上升。瘢痕子宫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子宫破裂,如何降低首次剖宫产,提高手术技能,早期识别及处理子宫破裂,最低限度降低风险,是目前产科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本院自2010年1月~2016年2月出现10例子宫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提高诊治子宫破裂高危患者的能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子宫破裂10例,年龄25~43岁,孕周18~40周。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明确诊断。
1.2 诊断方法
子宫破裂的诊断依据谢幸等主编(2013年)《妇产科学》(第8版)[1]诊断:子宫破裂是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裂开。根据破裂程度分为完全破裂和不完全破裂。子宫破裂发生通常是渐进的,多数由先兆子宫破裂进展为子宫破裂。
1.3 观察指标
年龄、孕周、手术史、孕产次、原切口与反折位置关系、二次手术间隔时间、临床症状、记录术中瘢痕厚度及特点、体征、腹腔出血情况、新生儿评分、新生儿体重。
2 结果
2.1 10例子宫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
见表1。
2.2 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
10例患者中9例均为急诊入院后怀疑子宫破裂行急诊手术,1例因中孕重复性剖宫产在我院行利凡诺羊膜腔引产中出现子宫破裂;其中有4例重复性剖宫产;1例前次为中孕期剖宫取胎术;其中4例为前次无试产的择期剖宫产;1例前次为宫口开全后剖宫产。
2.3 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体征及早期诊断识别
2例子宫破裂患者为持续性腹痛同时伴随孕妇呼吸急迫,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胎心下降或消失;2例患者为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后很快缓解,入院后发现1例胎死宫内,1例胎心慢急诊剖宫产;3例子宫破裂患者无典型表现,仅表现为耻骨上压痛,子宫下段膨隆,轮廓不清,不典型病理性缩腹环,手术打开后见原子宫切口瘢痕裂开,出血少,羊膜囊完整,突出于腹腔内,胎儿仍存活;另3例为规律或不规律腹痛,耻骨上压痛,胎心监护:宫缩不协调或胎心率下降。内诊:胎先露回缩,扩张的宫口较前缩小。
3 讨论
子宫破裂是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于分娩期或妊娠晚期发生破裂,是产科极严重的并发症,瘢痕子宫是其重要的高危因素之一。瘢痕子宫破裂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和分娩过程中。瘢痕子宫破裂与上次剖宫产术式、子宫切口位置、切口愈合情况、剖宫产次数有关,与子宫厚薄不成正比例。
3.1 子宫破裂的高危因素
手术切口选择及切口缝合:明确既往剖宫产子宫切口的位置及类型对于剖宫产后阴道分娩子宫破裂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2]。由以上病例可看出:本组10例完全子宫破裂的患者中发现子宫反折上切口子宫6例,宫体部剖宫产2例,宫口开全1例。可见:切口位置选择与子宫破裂有关系,其中宫体部及子宫反折上切口占70%。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切口选择为膀胱反折腹膜下2 cm处。切口位置过高及过低均不利于切口愈合。过去10年一部分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有一部分产妇未经过产程,子宫下段形成差,切口位置偏高,缩腹后子宫上缘厚,下缘薄,缝合时不宜对合,再加上产后子宫肌肉明显的收缩作用,所以切口的愈合受到较大的影响,宫体部瘢痕常在妊娠晚期自发破裂。切口位置过低,宫颈部肌细胞减少,愈合能力差。缝合子宫切口时,不可过密、过紧或过稀,仔细辨别解剖关系,不要将宫体后壁与下段交接处皱褶误认为子宫切缘而错误缝合关闭宫腔[3]。
多次手术史:10例子宫破裂病历中有4例重复性剖宫产,与文献报道高危因素一致。瘢痕子宫是目前诱发子宫破裂的主要原因,对于有剖宫产史的患者应积极处理,有过2次剖宫产史的孕妇不建议阴道试产[4]。2004年 ACOG亦明确建议有过 2 次剖宫产史的孕妇不建议再次阴道试产[5]。1次剖宫产史者TOLAC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9%,2次剖宫产史者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上升至1.8%[6]。而且剖宫产次数越多,距离本次妊娠的时间越短,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越高[7]。
B超评估瘢痕厚度与子宫破裂关系:10例子宫破裂的患者中有7例术前行B超监测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其中4例子宫前壁下段厚度>3 mm,实际临床中用B超在诊断瘢痕愈合方面的准确性及可靠性尚值得探讨。近年来关于超声测量子宫瘢痕厚度是否能预测VBAC子宫破裂的话题成为产科医生与超声科医生具有争议性的焦点。Bujold E[8]等研究发现在妊娠晚期超声波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可预防子宫破裂。2013年更新的欧洲指南也明确指出,通过B超检查受皮下脂肪、膀胱充盈、子宫瘢痕厚度预测子宫破裂的风险还无法证实其有效性[9]。测量位置等因素影响,临床实践中实际测量的几乎均为子宫下段厚度。术中也证实子宫破裂与子宫瘢痕厚度无正相关。术中子宫肌层厚薄不一,宫体部破裂的厚度达5 mm,最薄达1 mm。有报道经B超+经会阴B超联合监测剖宫产妊娠晚期子宫瘢痕缺陷诊断准确率高[10],当然与B超医生的诊疗技术有关,希望有更好的诊断方法尽早预测子宫破裂的风险。
术后再次妊娠的时间与子宫破裂:有研究表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间不是越长越好,剖宫产术后2~3年子宫瘢痕肌肉化达最佳状态,是子宫切口愈合的最佳时期[11]。该10例患者中未发现子宫破裂与再次妊娠时间的关系。而 2013 年一项研究却表明前次剖宫产时间距离本次分娩时间小于 12 个月并不会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12]。本研究中有4例距前次剖宫产时间为2~3年,属于子宫切口愈合的最佳时段,当然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4例中有3例均为重复性剖宫产,1例与引产有关。也与本研究的样本例数较少有关。
3.2 子宫破裂的早期识别
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不一,如果孕妇出现腹痛、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状,或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应首先警惕子宫破裂的可能。也可表现为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出现胎心率改变或胎心消失改变,对于询问病史中诉有剧烈腹痛后腹痛消失应引起重视。入院后瘢痕子宫患者发现腹型异常,子宫下段膨隆,查体耻骨上压痛、典型或不典型的病理缩腹环,高度怀疑子宫破裂的可能。
综上所述,随着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率升高,子宫破裂将成为产科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国外一些学者寄希望于VBAC风险筛查公式预测子宫破裂的发生以指导临床实践[13],国内学者同样进行了小样本的探讨[14],但目前所探讨的5个模型均无法有效预测子宫破裂的发生,尚需进一步的证据支持[15]。如何预测子宫破裂仍是产科难点,这就要求我们临床医师一方面通过围产保健及产程评估,积累临床经验,严格掌握初次剖宫产手术指征,积极降低首次剖宫产率,提高手术技能;另一方面对瘢痕子宫妊娠的孕妇应加强围生期检查及产前指导,提高B超诊断的准确率。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不断提高诊治子宫破裂患者的能力,及时发现先兆子宫破裂征象,最大限度地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 妇产科学[M].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8-219.
[2] 李航,马润玫,屈在卿. 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其早期识别[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5,18(9):705-708
[3] 周基杰,周俊卿. 新概念剖宫产[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
[4] 李莉,颜建英.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致子宫破裂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4,23(2):158-160.
[5] 黄慈芳. 子宫破裂原因分析及防治[J]. 中国伤残医学,2009,17(1):102-103.
[6] Macones GA,Cahill A,Pare E,et al. Obstetric outcomes in women with two prior cesarean deliveries:Is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ry aviable option?[J]. Am J Obstet Gynecol,2005,192(4):1223-1228.
[7] Fitzpatrick KE,Kurinczuk JJ,Alfirevic Z,et al. Uterine rupture by intended mode of delivery in the UK:A national case-control study[J]. PLoS Med,2012,9:el001184.
[8] Bujold E. Jastrow N. Simoneau J,et al. Predictian of complete uterine rupture by sonographic evaluation of the lower uterine segment[J]. Am J Obstet Gynecol,2009,201(3):320. el-e6.
[9] Sentilhes L,Vayssi6re C,Beucher G,et al. Delivery for women with a previous cesarean:Guidelines for clinical practice from the French college of gynecologists and obstetricians(CNGOF)[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3,170:25-32.
[10] 孙红梅,孙玉革,聂红艳,等. 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监测子宫下段瘢痕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价值[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89-90.
[11] 申恒春.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93例分娩方式探讨[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3):234-236.
[12] Hung YU. Placenta percreta presenting as a pinhole uterine rupture and acute abdomen[J]. Taiwan J Obstet Gynecol,2010,49(1):115-116.
[13] Guise JM,Denman MA,Emeis C,et al.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New insights on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J]. 0bstet Gynecol,2010,115:1267-127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哉苟嗖愦巍⒖砹煊虻慕逃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不断提高来华留学质量”。为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满足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迫切需要和推进来华留学事业进一步发展战略的实现,教育部公布了《留学中国计划》,即实现到2020年全年在我国内地高校就读的来华留学生规模将扩大到50万人次,其中学历留学生达到15万人,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的战略目标。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不仅是衡量一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还是国家外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既是一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又是一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提高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寻求改革和突破,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提高自身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力求吸引更多的学生来中国交流和学习,进而推动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我国政府早已意识到这一点,2004年我国教育部就确立了“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的来华留学生工作方针,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战略之一。然而,随着外国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给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带来诸多挑战。
一、留学生教育与管理服务现状
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质量是影响高校留学生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提高高校留学教育服务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江西中医药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有资格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通过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医疗、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开始招收留学生博士研究生,同时在韩国建设了孔子学院,在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2017年2月,学校留学生总人数已达到1300余人,留学生人数位居本省第一,但巨大的学生人数带来的是更大的学生管理压力。随着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来华留学生群体的多元化和分散性更加显著,同时由于各国文化和生活习惯不同,大大增加了管理难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对中国文化了解较少,认同度更低。目前高校留学生的生活主要是两点一线式的模式:宿舍和教室,留学生都有公共厨房,甚至连食堂都较少前往,无法较好地融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仅有的了解可能是书本上曾经谈到的和对中国固有的一些印象。笔者曾在课堂上提问江西中医药大学留学生对中国家庭生活的了解,他们还以为中国仍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而当时中国放开二胎政策实施已经近一年,因此,他们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了解没有随着社会发展而更新,也就无法谈认同了。亲身体验和融入中国社会生活才是提高中国文化认同度的最好途径。其次,我们在课堂上会开设一些中国文化课堂,预期目标是为使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及中国文化,然而,课堂教学的效果远不如社会实践的内容丰富,学生生活圈狭小,不能更好地融入校园及社会生活。
(二)对于校园文化氛围评价较差。中国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还是针对中国学生,来华留学生往往很少参与,主要原因在于,来华留学生汉语基础差,加之汉语词意广泛,句义多变,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而中国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都不能有效交流,起不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影响校园文化的交流氛围。
(三)对于在华社会服务文化满意度不高。虽然针对来华留学生的支持服务项目不少,但由于来华留学生对于支持服务项目了解少、使用效率不高,大大降低了留学生对这些服务项目的满意度。以行政服务为例,来华留学生很少与中国行政工作人员接触,更谈不上主动了解相关政策,主要原因在于行政管理人员英语交流能力较弱,在与外国留学生交流过程中,需要借助第三方翻译,行政办事往往需要经过层层领导的审批、签字,部分来华留学生无法理解这些无法避免的原因,甚至认为是中方工作人员故意拖沓不作为。
二、文化认同的含义
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
文化认同中的“认同”,译自英文“identity”。“identity”这个词语所具有的“身份”与“认同”这两种含义是密切相关的,有时很难把他们截然分开。因此,学界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基本上把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看成是大致相同的概念,互译或互文使用。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和认可,可以理解为:“留学生个体对留学国文化传统、价值理念、风俗习惯、语言符号、政治法律、经济、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的理解、尊重和接受。”更加具体的解释为:留学生文化认同反映了一个客体文化的人对所处主体文化社会中文化存在(风俗习惯、历史、政治、经济)的情感和态度,对主体文化社会中的人的行为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范)的理解和接受,以及客体文化个体本身对于自身在主体文化社会中的身份自我认定和地位追求。因此,留学生文化认同度反映了留学生对留学国的文化理解、接受和认同,也通过留W生所在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加了文化认同度。
三、解决对策
(一)增加汉语及中国文化学习和体验,尤其是中国文化体验活动,达到使留学生通过体验增强文化认同感。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几乎是每个学校留学生教育的必要和重要组成部分,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应该作为提升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社会认知度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中国文化部分,让留学生通过学好汉语更多地融入中国社会生活,而不单单是留学生单独小团体,以此促进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社会,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生活,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对留学生的在华管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每年重大节日,学校都会组织留学生深入社区,与当地老百姓一起包粽子、煮饺子、写春联等,留学生在该项活动中收获颇丰,更加深入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之前已在中国文化课堂上讲过诸如此类的内容,但对于留学生而言,还是停留于书本,不会对他们的内心产生很大的冲击或感染,但经过亲身体验之后,他们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更多的了解,在日后与中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就能更多地进行换位思考,从而减少了摩擦。同时,流利的汉语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中国人打交道,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二)加强跨文化适应支持服务,包括后勤设施建设与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等。
1.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在公共信息时,使用英中两个版本,拓宽来华留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并创造机会,让来华留学生积极参与校内社团及校外各项活动,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增强文化认同感。自2014年起连续两年江西中医药大学都参加了省政府组织的留学生环鄱阳湖骑行宣传环保的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不仅丰富了留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使他们跟中国社会有了更加亲密的接触,该活动值得推广。
2.优化管理制度。高校留学生管理应注重遵循从严教育、从轻处罚的原则。人性化的管理是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以留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尊重留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留学生的积极性,实现高校培养留学生的目标。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积极参与,给予留学生一定的参与权。定期邀请留学生代表参加管理工作的座谈会,可以及时回应留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吸纳留学生提出的有利于改善管理的建议,使留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参与管理。其次,有效沟通,沟通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通过有效沟通,不仅能消除误解和分歧,更能实现情感的交流、和谐。因此,建立起留学生与管理人员、留学生与任课老师、留学生之间、管理人员与任课老师之间畅通的沟通渠道,让管理人员、任课老师及时了解留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尽早尽快地帮助留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最后,侧重疏导。留学生在华留学期间,初在异国他乡,难免会因为文化差异等各方面因素导致诸多不适应性或者逆反甚至焦虑,针对精神压力较大的留学生要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多跟他们讲讲中国社会的风俗人情,让他们了解到中国人的这种做法背后的原因,从而减轻他们的压力。
3.打造和谐的中外校园文化,提高留学生的满意度。中国大学生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在社团纳新时应尽地主之谊,主动向来华留学生介绍社团特色及优势,吸纳外国留学生的加入,加强中外学生互动,增强外国留学生的归属感。同时根据来华留学生的专业特点、汉语基础程度,分班、分层次提升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扫除其在华语言障碍,以不断提高在华留学生对于校园服务体系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薇.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的探究[J].世纪桥,2012(15):114-115.
[2]蒋郑飞,赵超群.浅谈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题及解决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经营管理,2011(3):17.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北五省区,这五省区的伊斯兰教人口占全国伊斯兰人口的75%。五省区中又以新疆为最多,新疆伊斯兰人口占全国伊斯兰人口的52.4%,十个信仰伊斯兰的民族中七个都主要分布在新疆。在新疆少数民族中96.99%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
二、人口的现状与变动
1. 人口增长很快且民族间差异大
从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由800.6万增至2031.1万,增长153.8%;而同期全国人口只增长了115.0%。也就是说伊斯兰人口要比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高出33.7%。像这样47年人口就增长1.5倍多,在全国人口史上也是属高速增长之列。这充分说明我国伊斯兰民族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水平都是有保障的,并受益于国家的优惠政策。
但分别看这十个少数民族就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增长率是有区别的,增长较快的是撒拉族、保安族、回族、东乡族、塔吉克族;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的增长率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而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则是负增长,这与这两个民族属于中俄跨界民族,其主体部分在国外有关。塔塔尔族在俄罗斯称为鞑靼族,在1962年生活困难时期这二个民族都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中国越境走出。
十个伊斯兰民族人口增长状况请见下表:
资料来源:第一至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从表1中看到,全国伊斯兰人口在不同阶段增长的幅度是不同的。在五次人口普查之间,增长的幅度一次比一次大,例如第一次至第二次人口普查共11年仅增长15.47%,第二次人口普查至第三次人口普查的18年间增长58.07%,而第三次至第四次人口普查间8年增长20.42%,如按平均每年增长幅度看,第二次至第三次的人口普查间增长的高一些,但在这个期间全国人口增长率也很高。而在第三次至第四次人口普查间全国人口增长率降下来的情况下,伊斯兰人口的增长就显得突出了,比汉族要高出一倍,如同期汉族人口的增长率只有10.80%。第四次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伊斯兰人口增长15.48%,而同期全国人口只增长11.66%。
伊斯兰民族人口的增长,主要是自然增长。这种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有早婚早育和高出生率。在许多地方,伊斯兰民族人口的生育指标都超过了国家的规定,而且超过的幅度大大高于汉族。这与民族的文化构成和生育意愿有关,伊斯兰民族在生育观念上除了有养儿防老、解决劳动力短缺等一般要求外,还有宗教上扩充人口的意识,如女儿一般不外嫁,与外族通婚要男方加入伊斯兰教等。男方要外族女子做妻子,妻子也必须随伊斯兰教。
早婚现象是伊斯兰人口的一个特点,这既有宗教上的因素,也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关,伊斯兰教义上将“出幼”(即成年)年龄定为女孩9岁,男孩13岁。“出幼”的男女可以涉足婚姻,如甘肃的回族、东乡族在70年代初还有14、15岁的女孩就结婚的现象,现在女孩17、18岁就结婚仍然很普遍,经济文化上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文化低、就业率低、不上学、不就业,只好早早出嫁。
伊斯兰各民族人口的出生率都比较高,在第四次人口普查中,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的人口出生率都在30%以上。由于绝大多数伊斯兰家庭起码要生育二胎以上,因此独生子女很少,如甘肃东乡族自治县1991年统计,独生子女领证率为1%,也就是说仅为个别现象。另据1989年中国18个百万人口以上少数民族总和生育率统计,哈萨克族为4.74,维吾尔族为4.65,为最高的两个民族。可见伊斯兰民族的生育率比其他少数民族要高。而且这种高生育率是与文化状况密切相关的,文化程度越低的人群,出生率越高;因为伊斯兰人口中的文化构成普遍较差,因此出生率也相对较高。
与出生率相反,大多数伊斯兰民族人口的死亡率较低,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只有三个伊斯兰民族的人口死亡率较高,其余都较低(见表2)。
2. 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
(1)年龄结构轻,但民族间差异大
2000年伊斯兰十个民族人口的年龄构成仍呈年轻型。0~14岁人口的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准,65岁以上人口比例普遍偏低,社会负担系数高,少年儿童负担系数高。
在这10个民族中,以0~14岁年龄构成看最低的柯尔克孜族和最高的回族之间相差10个百分点,说明差别是很大的,从中还可以看出柯尔克孜、哈萨克、塔吉克、撒拉族的少儿比例很大,说明这几个民族生育率很高。目前年龄构成轻的伊斯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这与当地生育政策较宽有关。尤其是像塔塔尔族、哈萨克族等,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一倍,老少比除回族外,均小于15%,10个伊斯兰人口均属年轻型人口。
总负担比(也称总扶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比。从表4可以看到,伊斯兰人口的负担比均高于全国平均数,柯尔克孜族达到100以上,也就是说每一个劳动力就要负担一个老人或儿童,可见经济负担之大。
少年儿童负担比反映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少年儿童。柯尔克孜族和哈萨克族负担最多,说明其生育率高。老年负担低,反映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人,这项指标有好几个伊斯兰民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民族老年人口长寿比例较高。
(2)性别比比较正常
伊斯兰人口的性别比一般偏低,据1990年统计,与全国持平及低于全国水平的有七个民族,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三个,这三个民族分别是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和东乡族。
伊斯兰民族不重男轻女,所以出生人口性别比较正常,不像汉族过去一直有溺女婴的习俗,人为地使性别比偏高。在这次人口普查中,伊斯兰民族人口的出生性别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准。
3. 人口文化素质状况
伊斯兰民族由于文化底子薄,农村人口比例大,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和个体经商,使其整体文化程度较差。除回族外都有自己的语言,在现代社会经济交往中,他们要再学会汉语才便于交流,这样就面临双语教学的任务,加大了民族学生的学习负担。
从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来看,除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外,其余民族的人口文化素质都较差,从大学生比例上看七个民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文盲率来看也有七个民族高于全国平均比例,这说明大多数伊斯兰人口的文化素质在全国平均水平线以下。
转贴于 伊斯兰民族由于宗教的原因,对妇女的约束过多,使妇女参与文化教育的机会降低,因此妇女的文盲率比其他民族更高,在1990年人口普查中东乡族、保安族和撒拉族的妇女文盲率都在85%以上,高得惊人;其中东乡族妇女的文盲率最高为92.07%。东乡族的文化程度很差,这个现象由来已久,这与该民族分布有关,东乡族都集中在东乡县的农村,城镇人口很少,经济又落后,教育事业发展缓慢,所以文化素质差的现象很突出。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口少的伊斯兰民族文化程度高,这与国家在大学招生和中小学入学优惠等政策有关,人数少优惠政策的效益就明显。另外在文盲率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文盲率急剧下降,这与统计方法有关。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少数民族只要会一定的本民族语言和文字即算脱盲,而民族文字的识字率表的难易程度相对低于汉族,所以很多稍许能识字的即算脱盲了,也就是说统计是有一定的水分的,真实的情况是文盲比例还比较高。
4. 职业构成
一般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在产业部门应占30%以下,如果以此为标准衡量伊斯兰民族人口的职业构成那么都不太理想,只有乌孜别克和塔塔尔族的指标接近这个水平。
伊斯兰民族善于经商,因此在职业构成中我们可以看到分民族的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例中,有5个民族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超过了15%,他们是乌孜别克、塔塔尔、回、哈萨克和塔吉克族。而且也有些民族行业、职业构成都很差,例如东乡族、保安族和撒拉族,这与他们分布的地理、自然环境差,大都居住边远的农村,经济收入低文化素质又不高有关。这三个民族从事农牧业的人口都在90%左右,最高的东乡族竟达96%。
5. 婚姻与家庭
伊斯兰民族早婚的现象虽然比解放前有所减少,但目前在农村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这次普查中有七个伊斯兰民族的未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这些民族不同程度地存在早婚现象。
伊斯兰民族一般都是教内婚姻制,即夫妻双方都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其婚姻相对而言比较稳定,但同其他民族相比,妇女地位仍较低,致使家庭关系不够稳定。如这次普查中,乌孜别克族、塔吉克族、保安族的离婚率都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倍。
近亲结婚在伊斯兰民族中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甘肃保安族聚居的积石山大河家乡,由于近亲婚配率高,使遗传性疾病增加,仅呆痴人口比例就达2%左右。兰州市新华巷一个回民聚居区1982年进行的一项近亲婚配调查中,发现回族的近亲结婚率高出汉族5倍。在新疆哈萨克族人口中也存在近亲结婚率高的现象。
家庭规模较大,也是伊斯兰民族的一个特征。因为生育的胎次多,多胎比例大,必然导致家庭规模增大。
三、今后伊斯兰人口发展的趋势
1. 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人口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
我国人口急剧增长带来的压力,在伊斯兰民族地区同样显得很严重。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东乡族自治县、保安族自治县等伊斯兰地区都出现了人均耕地下降,影响人均粮食占有量提高等人口压力,使许多民族宗教人士开始认识到人口问题的严峻性,自觉地响应政府的计划生育号召。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通贵乡、泾源县,新疆温宿县、霍城县的维吾尔聚居地、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地方,都有阿訇积极参与宣传动员实行计划生育的事例,有些阿訇还担任了计划生育协会的理事。还有的阿訇在伊斯兰的经典中找出了可以进行计划生育的理论根据进行宣传,并带头动员自己的亲属做了绝育手术,因此目前在伊斯兰地区对计划生育的宣传是能够接受的,而且计划生育工作也正在伊斯兰地区开展起来。但响应程度不一,这与人口压力的大小有关,在人口压力越大,也就是人口密度超高的地方,计划生育工作也就愈显得迫切。目前来说,回族聚居的地方,人口压力相对要大一些,而从事游牧的一些民族如哈萨克族地区人口压力就相对小一些。由此计划生育的政策指标也不一样,在边远山区和牧区一对夫妇允许生三个孩子,新疆的一些边远山区还允许生四胎。
在伊斯兰地区开展计划生育,要尊重其民族信仰和特点,一般在斋月不做手术,给妇女做手术的大夫最好是本民族的女大夫,尽量避免进行大月份引产,宣传工作要动员宗教人士出面一块搞,这样计划生育就会取得成效。例如:回族人口占97%的宁夏泾源县,从1980年开展计划生育,到1991年节育率已达到90%,总和生育率已由1980年的6.3下降到1991年的3.9,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又如新疆霍城县,编印了维吾尔文的计划生育宣传材料,制作了维吾尔文的计划生育宣传板块和录像片,使群众逐步接受了计划生育观念,这个县的兰干乡维吾尔族人口占96%,2000年该乡的计划生育率、节育率分别达到91.2%和75.7%,成了全县的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事实证明在伊斯兰地区计划生育正日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而且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也日益重视并有了更多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伊斯兰民族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将会逐年下降,并逐步接近汉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另外伊斯兰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少,在近些年数百万更改民族成分的人口大军中,由非伊斯兰人口更改为伊斯兰人口的数量并不多,因为伊斯兰严格的宗教信仰和禁忌使一些外族人口望而止步。考虑到以上因素,预测今后10年我国伊斯兰人口将再增长20%左右,达到2200万左右。
2. 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必将也会有一个大的飞跃,伊斯兰人口当然也不会例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中,由于比邻独联体国家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在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的工作中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长,必将为卫生和文化事业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