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全11篇

时间:2024-01-13 10:11:4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1)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9-0189-01

信息化建设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支撑品牌生产、管理的手段和过程,是品牌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的核心支撑平台。它包括企业在电话通讯、网站、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情况,在客户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 烟草工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从“十五”期间开始,我国烟草行业信息化朝着“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方向进行,努力实现以信息化带动烟草行业现代化建设,以信息化覆盖全行业的广域网。期间组织开发了“卷烟工业基础软件”、“烟叶信息管理基础软件”,广泛应用于统计信息系统、财务报表系统等,并建成了基础信息数据库,正式投入使用烟草物资电子商务网,实现了卷烟和烟叶网上集中交易与运输。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建设了工商公共营销信息平台,集成整合了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准运证管理系统、卷烟交易系统、数字仓储系统、卷烟物流在途信息系统。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烟草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表现在:

一是集成,即行业决策、管理、生产经营三个层次之间的信息集成以及农、工、商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

二是数字化,即对业务、管理用数字加以量化,通过数字量化,实现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

2 烟草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是信息化进度参差不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发展的不均衡加上各个卷烟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效益不尽相同。所以各企业在信息管理和网络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同,进而成果差别也很大。

此外,大多数企业都局限于某一个应用系统的硬件设备和机房等环境设施,例如企业先后安装了企业内部网络平台的烟草准运、物资供应等管理系统,又在供应管理处分别建立自身的机房、配置服务器、维修人员,仓储管理系统(WMS) 的反复建设等资源浪费问题;

二是工商信息传递不通畅,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不全面。当今信息时代,是否能准确、及时获取信息关系到企业是否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如何有效管理信息并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决策、仓储、配送、财务、销售等方面关系着企业的发展。但目前有些企业只是部分工作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并且企业之间信息系统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信息流通不畅。

3 完善对策及方案的一点建议

3.1 统一规划、有效管理

信息化建设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要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真正起到“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市场成本”,在实践过程中,就必须重视组织管理、统筹规划。如果没有效组织规划,就难以得到实质性推动。

要把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全局性的重要工作。充分发挥综合协调、技术把关、管理服务的作用,确保业务、管理与技术三者统一协调发展,按照先进的管理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健全管理体系。

有效管理的同时,要提高全员整体素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加快员工接受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奠定理念基础;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训及储备,对于业务人员,帮助项目团队实现对系统功能的理解与应用,不断优化和提升信息化系统。

3.2疏通信息渠道,加快信息系统应用

由于信息的渠道不全。造成工商信息传递不通畅。在当代社会,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 已同能源、材料共同作为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信息是当代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完善信息化建设,应首先疏通信息渠道,搭建信息平台,疏通阻塞信息的环节, 减少信息传递和流通中的损失,使信息在整个传递流程中处于最佳状态。加快信息系统的应用,即在行业决策、管理、生产经营的应用,切实发挥信息系统的优势。

3.3结合实际需要、不断创新

烟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涉及面广,需要满足不同的需求。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从某各角度来说是技术变革,即把实际需求、信息化建设与创新三个相结合起来。

创新不仅表现在系统与技术,而企业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式也需要全面创新,实施烟草企业信息化绝不是传统管理加计算机或信息平台就行的,必须把管理创新与信息化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建设完善的信息技术平台为企业管理创新提供支撑,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精准的参考依据,强有力保障企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企业文化;对策

一、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塑造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凝聚力

企业文化先进水平,进一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整体战斗力,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每个企业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建设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走创新发展之路。在观念上创新,在品牌上创新,在人才机制上创新,在科技管理上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严酷的形式中走健康发展之路,走科学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持企业的健康发展,永久不败。凝聚力形成,可以更好的调动企业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他们的工作潜能,以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创造更多的财富。

2.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要发展需要“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即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相互支撑。企业文化就企业发展的“软件”,通过加强企业文化,使企业逐步形成与本企业的发展相适合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以及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也就是软件搞好了,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的硬件发展。另外,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弥补企业发展在硬件方面的不足,也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构建来实现。因此,通过软硬兼施,企业的发展才会具有双重的动力,才会使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会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没有明确的企业文化

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模糊不清。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只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赢利能力。大部分管理者认为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经济效益没有关系,他们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归之于企业的营销和管理能力等。因此,他们更关注企业的营销和管理。只有少数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认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企业在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缺乏准确的定位

很多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相互模仿,照抄照搬,不能结合企业的自身性质和特点来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模糊不清,导致企业文化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准确的定位。一些企业的领导者甚至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简单的文体活动。因此,他们认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达到构建企业文化的目的。当然,文体活动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而已。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自身的凝聚力,但它绝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企业管理者更需要通过这些方式和方法,去凝练和塑造企业精神,打造真正的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建设墨守陈规,缺乏创新,急于求成

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与时俱进。因此,创新是永恒的主题。而现实是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观念墨守陈规,方式缺乏创新。当然,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建设才能实现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每个企业都要真正的转变观念和创新方式,构建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更需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而得到完善。

三、企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1.转变观念,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改变对企业文化的错误认识,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重要任务来抓。分析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具有企业特色和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保障机制。定期制定适合本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和计划并按时落实相应工作。还要注重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企业领导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氛围。实现集体和个人的共同发展,从而塑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2.发挥所有员工的作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承担者和传播者,更是企业主体和主人。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参与。企业员工的参与程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因此,企业经营者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企业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职工的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职工的潜能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首先,在企业文化的选择和定位上要广泛听取员工的建议,集思广益,发挥员工的集体智慧。其次,管理者要培养企业员工正确的企业文化意识,自觉的接受和维护企业文化。最后,通过企业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员工提供参与文化建设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使他们在活动中加强合作,团结互助,提升企业的整体凝聚力,从而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准确定位,坚持创新,稳中求进

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给予相应的人力和财力支持。要安排专门机构和人员制定适合本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结合企业的自身性质和特点准确定位,来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者还要结合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创新企业文化。这种创新既包括制度的创新,也包括方式的创新。创新中要坚持稳中求进,不能急于求成。企业文化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实现的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更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和支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基金项目:

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之成果。课题编号2015lslktjjx-20;2012年度辽宁医学院横向课题“锦州联众高新科技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之成果。课题批准号:LYHX2012065。

参考文献:

篇(3)

当代社会,企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信息技术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企业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促进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给企业的经营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企业创新日益加快,信息化建设无疑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助推剂。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以业务流程重组和优化为基础,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需求等业务流程数字化,控制和集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内外部资源合理配置,信息即时共享,使企业能迅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实现了信息技术由局部到全局,由战术层到战略层的全面渗透,其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挖掘隐含的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以及业务流程的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管理模式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实现管理和运行模式的信息化。

(2)生产自动化。借助计算机技术和软硬件设施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消除盲目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数据信息化。用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销售等数据进行处理,挖掘隐藏其中的信息,消除“信息孤岛”,促进信息即时共享,实现企业内部协同化管理。

(4)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企业信息化不只是简单地摒弃人工环境下的流程观念,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原有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及战略目标制定符合自身经营模式的管理流程,完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信息化。

2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2.1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本文以制造业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1)信息化建设瓶颈多。部分制造企业盲目进行信息化建设,在技术和理念上喜欢追赶潮流,采用高性能的设备,而不注重将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及经营模式相结合,对实实在在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缺乏实施指导。(2)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少。我国信息化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巨大差距。企业对信息化的迫切认识有待提高。部分企业只注重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缺乏对信息化后续的建设工作。(3)ERP应用增长速度快。多数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纷纷引入ERP软件。但是由于缺乏应用ERP软件的相关经验,以及在信息化建设中急于求成,盲目缩短ERP软件的实施周期,导致实施过程出现瓶颈。

2.2工业工程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提高信息能力,实现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减少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这其中包括人的信息化、工具的信息化和组织流程的信息化。此外,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一切的流程,如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基础设施的构建、组织结构的变革等也应该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企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之前应该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各种因素,客观地分析企业现状和需求,制定合理的信息化策略。工业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目的是对企业的物料、人员、设备、信息等要素组成的生产系统进行改进及优化,其所具有的设计、评价、改进、创新等功能恰好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1)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撑,MRPⅡ和ERP作为IE范畴的经典信息管理系统,通过IE的理论方法解决了企业资源平衡、生产能力优化等问题,实现了对产品质量和工作流程的有效控制。尤其是在制造类企业中,ERP对采购、制造等一系列体系进行整合,促进了生产线上各项任务的及时完成,增强了企业生产的协调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便利。(2)IE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精准的基础数据和理想的软件运行环境(如人员的知识水平、设备的可靠性等),保证了产品生产周期和生产计划的准确性。(3)业务流程重组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关键。BPR强调利用先进的工业工程和信息技术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管理,改善企业质量和服务。(4)在现有工业工程的基础上,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应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引入先进的制造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3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的集成应用

我国工业工程和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无论从研究还是应用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国内企业管理技术基础薄弱,尚需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业工程水平和信息技术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平台。在工业化与信息化双重任务下,企业要快速提高竞争力,需要工业工程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和理论支撑,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工程的集成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工程的集成应用是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现状的一个必然趋势,企业应从长远考虑制定合理的战略方针。首先,企业应该在传统工业工程思想的基础上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学习其核心思想,避免直接套用其理念,实现工业工程的“本土化”,制定符合我国企业需求的工业工程体系。其次,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构建性能稳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脱离了工业工程的思想而孤立存在,应将二者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现状和发展目标,明确信息化建设方针,保证信息化建设成功实施。

4结束语

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应将工业工程的管理理念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实现二者的集成应用,为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宋晓艳,朱玉杰.工业工程在中国制造业的应用分析[J].森林工程,2007,23(2):91-93.

篇(4)

早在20世纪,我国已经开始使用信息化技术对石油化公企业进行建设,但是在近几年石油的信息化建设才达到高速的发展,我国对石油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和技术已经逐渐开始采用CIMS、MRP、EPR等信息化技术,但是我国时候化工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中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影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现在,我国石油企业的建设的发展在不断加快,但是对于石油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更了解并不升入,有许多的石油化工企业的观念落后,认为没有必要对石油进行信息化建设。人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知识一种信息技术,并没有起到作用,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速度较为缓慢。

石油信息化的建设直接影响石油行业的发展,石油行业的发展的好坏会影响石油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轮胎行业的发展状况,有色金属的行业,汽车行业等。我国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信息化的各个方面的投入较少,所以建设的效果不佳。还有一些客观原因影响石油化工企业的的信息化建设。现在我工缺乏专业的中和素质人才,企业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的吸引足够多的高素质和专业型人才。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环节毕竟符在,涉及到的行业也比较多,针对相关企业的软件开发也比较少。

2 石油化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模式

2.1 CIMS模式

CIMS模式是从国外借鉴和学习的模式,主要是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技术。在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推行CIMS模式,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企业的改革,加强对现代化的企业制度进行管理。实行这种模式可以实现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实现统一生产。对于整个系统实行的模式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石油的开采方面,是有的冶炼以及石化产品的销售和流通等各个方面都实现信息化。在实施的低于方面已经发展到全球的网络中。CIMS模式的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以及模式化。我国的石油化工企业中云云这种模式主要是有五个模块组成,现在已经逐渐推广到流程工业方面。它可以大规模的处理原料,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使得产品保持相对的稳定,严格控制生产的的模式,采用集散控制的系统。

2.2 EPR模式与SCM模式

EPR模式是现在广泛应用在管理方面的技术,实际上就是连接所有的职能部门,它的核心是一盒可以存储数据的的应用系统。根据不同部门的要求来完成任务。但是EPR模式仅仅是处理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不能对企业的模式进行制定和优化管理。SCM模式不仅可以解决管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能提供相管的解决方案和管理服务。

3 石油化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 进行合作化发展

因为我国在信息化建设的方面缺乏一定的经验,可才采取合作的模式。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单纯的进行信息化建设,没有足够的经验吗,缺乏专业的人才,所以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会比较慢,并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有利于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3.2 培养专业性综合性的人才

我国应该加强培养专业性的综合素质人才,石油化工企业在信息化的建设中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来指导管理工作。所以石油化工企业在开始信息化建设之前应该对负责项目的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让员工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

3.3 选择适应的信息化模式

石油化工企业在发展中一定要注意发展的模式,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信息化的发展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石油化工企业不能盲目追求发展的速度,选择不适合的发展模式。石油化工企业在发展建设信息化的同时不能完全放弃传统的管理模式,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适合用传统方式解决问题,就采用传统法的方式,运用传统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选择信息化方式来解决。

3.4 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

加强石油化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对生产管理的模式。石油化工企业,设计涉及到的行业比较多,管理方面比较复杂,所以必须要是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有形成良好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要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集成的信息系统,这样可有效的对信息进行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对石油化工企业进行管理,可以有效的保障企业信息化的合理建设。在信息管理中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3.5 统一规划,分块管理

篇(5)

1 前言

建筑企业信息化是当代建筑管理中最具有潜力的新的生产力,信息化建设水平代表着公司集约型管理的水平,标志着公司管理现代化的程度,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方向。建筑企业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扩大信息技术在建筑企业经营及管理中的应用和服务范围,提高行业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建筑企业信息化总体建设应用水平不高,特别是中小型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几乎还停留在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处理阶段,表现为:不重视信息化标准规范,基础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还有很大差距,企业成本管理、合同管理系统建设应用效果不好,项目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困难重重,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普遍存在。为提升行业的管理水平,引导建筑行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大力推广信息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2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由于中小建筑企业的分散性、非标准性、工人的流动性,给规范的现代化管理带来了困难。建筑工地分散在不同的城市,项目部往往脱离公司的管辖,工程建设过程中推广现代化技术比较困难。缺乏信息化的调配,传统项目与劳务公司相结合,使工人经常处于半停工状态。建筑公司总部和个项目部之间没有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所以总部和项目之间信息不对称,使总部不能及时获得分散各地项目的全面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致使建筑企业的决策机制僵化、反馈速度慢。

一部分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工作环境较差,给计算机使用、联网使用造成困难,因此,中小建筑企业尚不具备大规模推行信息化的条件。

通常中小型建筑企业以低成本的方式来实现管控,管理效果较差,而那些管理相对松散、粗放型、以包代管的建筑施工企业,总部没有实施管控的压力,而项目部却有逃避监管的动力,其实施信息化较为困难。

但由于各种原因,该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一直比较低,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 实施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战略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建筑工程结合起来,实现工程信息资源的共享。

目前,全国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约占总数的15.79%,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及资金投入与国外企业相比有很大差距,信息化特点主要为:1、总体投入和应用水平不高; 2、缺乏信息化人才;3、对信息化风险认识不足;4、没有掌握信息化发展规律;5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6信息化建设方法急需改进; 7、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信息化效益; 8、信息化建设是短期行为; 9、缺乏良性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 10、缺乏统一标准规范。

3 信息化实施管理水平低的原因分析

建筑企业信息化由于认识不够深入,没有统一的办公平台。

建筑施工企业开始了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进程,由于建筑施工企业中“管理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太多”,对于施工企业运营而言,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而许多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却相对工程进度来说落后很多,项目运行过程中,涉及到人员调配、项目进度、物料采购这些事关成本的关键环节很难实时体现成本管理的价值,在需要进行“价格决策”的环节,无法依靠掌控成本管理进程做出合理的决策,往往靠经验来定,从而无法科学的部署企业资源来提高企业利润。

因此,在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围绕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项目管理,对合同、生产、物资、机械、劳务、专业分包、技术质量、安全、成本、竣工、风险和项目验收和考核实现信息化管理,达到企业流程的标准化、规划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4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对策

1)局域网建设。针对某个企业、某个具体工程设立,包括企业管理体系、工程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等,其目的是实现企业管理、生产的高效运转。围绕企业目标和组织的管理,采用信息系统对企业战略、决策过程、组织岗位、制度、考核、知识实施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组织绩效。加强企业间协作,建立电子商务、协同办公、视频监控等信息系统,支持企业间的高效协作,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在专业业务管理上,建立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管理等信息系统,支持各业务系统的专业管理,提升业务管理水平。

2)坚持分步实施原则。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能搞运动式推广,管理是没有止境的,是持续改进的,信息化的过程同样是循序渐进的,企业完成阶段性信息化的建设必定会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坚持分步实施,保证前进一步达标一步,扎扎实实、稳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才能是我们走的更长远、更深入。

3)重点突出,狠抓核心业务应用。核心业务指与成本管理相关各项工作内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就是成本管理,这一部分的成功应用是系统成功应用的最重要标志,应当扎实做好包括施工预算、成本计划编制与输入、各类成本业务数据的按成本挂接科目划分、按规定数据标准、按规定期限的生成与录入,最终呈现成本分析的结果,实现与财务系统管理的有效对接。系统成本管理不应用或应用不到位,我们可以判定应用失败。

4)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及时录入。住总集团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是为信息化而信息化,所以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一直强调的是,务必保证经营数据的真实、准确、及时录入,真实数据才会真正让我们掌握经营管理过程中隐含的、暴露出的经营风险,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系统应用价值。

5)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激励机制。信息化的推进与企业业务管理一样,同样需要制度保证,所以我们在企业层面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制度,建立应用手册,规范权限管理,落实具体岗位工作责任,建立起项目应用水平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在完善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端正认识,认识到信息化是一种发展趋势,既要认识到信息化发展的迫切性,又要认识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相当长的建设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5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施工企业的运营机制,实现信息互通、互联与共享,优化产业结构,促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通过先进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来提高办公效率,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促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将信息化系统融入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借助信息化手段规范管理流程,优化企业组织,实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3)通过网络办公、远程政务、信息公开等,有利于一个廉洁、高效、透明的政府监管体系的形成,可提高各级建设行政管理部门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为公众、为企业的服务水平,并且信息化技术能够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项目班子个人能力的依赖,使得企业的统一标准能够在每一个项目都得到实现。

(4)建筑产业是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建筑企业信息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6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意义

篇(6)

我国汽车工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在2001年,上海就投资1亿成立了上海信息汽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而且,就在那时,仅仅是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一家,就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上投入了8千多万的美元。这些活生生的数据,都是表现国家汽车工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足够重视的有利证据。虽然我国汽车工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拥有足够重视的态度,但是毕竟发展得比较晚,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之处。在我国很多汽车工业,都是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一些小的汽车工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十分缺少的,而且信息技术含量也很低。同时我国还存在各个汽车工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有的汽车工业任然对信息化技术不够重视,造成各个汽车工业差距拉大的情况。

二、对于汽车工业信息化建设的改进措施

为了有效提高汽车工业信息化的建设,国家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可以给与汽车工业资金、技术的帮助,比如设立专项基金为那些想要进行信息化,但资金不足的的小汽车企业提供条件。或是安排相应的高技术人才去还在信息化建设初期的汽车工业做指导。政府的支持是汽车工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还需要制定汽车信息化的标准和规范,避免一些汽车企业盲目地建设却没有很好的效果。加强公共共性的信息资源也是相当有必要的。使得各个汽车企业拥有更多有力的信息化建设的学习途径。

篇(7)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6-0000-02

21世纪是信息和知识的时代,信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集团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集团业务在中国的发展是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加上生存环境的影响,我们也很难复制国外的成功经验,因此集团的中国企业管理,有很多问题。因此希望学习,探索集团的企业信息技术规划和实施意见,信息化建设企业集团。

1 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现状分析

(1)企业大量的员工流失,提高企业数据的风险。很多企业员工的流失是企业相对比较容易忽视的盲点,员工流失势必会给企业发展的长期流动性过剩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的影响。在短期内也导致成本大幅上升的人事管理,造成不良影响的企业。

(2)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复杂程度。除了一些在主要业务领域突出的企业集团围绕建设信息技术,如ERP这样,制造业的共同的软件或行业专业管理系统,很多集团企业往往横跨多个行业,导致的成员公司,本集团内部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和思想一样,非常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3)缺乏统一规划企业集团。各种企业信息化走自己的路,个别企业的信息可能做得不错,但本集团的成员公司,本集团及成员企业信息化交流的正式文件,报告,电子表格常见的网络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时代。

(4)信息化程度不。新成立的集团广泛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集团总部和大多数成员的企业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它的信息仅仅是在本集团的财务办公室,报表汇总等,其他企业仍然在个人行为,国外软件的垄断领域的基本情况。

(5)缺乏认识。缺乏认识,我们说,一方面,内部管理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的员工,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和短期规划的企业,这需要内部和外部不争的特定情况下,领导者需要进行分析和重要部署,规划和管理模式,各部门的责任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6)标准化的系统是相对落后。信息标准体系的落后,制约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集团企业IT标准化工作的内容,方向和时机尚未明确的信息化建设,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完善标准化的信息技术系统在今后的工作。

2 信息化的服务与原则

几乎所有主要的国际企业集团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当然也包括网上招聘,网上培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全球分支机构的集中管理的专门知识,下属企业提供共享使用平台,有效地减少专利支出的浪费。这些外国企业在该领域的信息技术共享服务相对做得比较到位。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集团,规划应考虑的几个关键的共享区域。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程度相匹配的组策略能够做到。

原则:企业自己进行的信息化建设,通常是以自身实际需求为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而缺少与发展战略目标之间的联系。各个权属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往往又缺乏从集团的信息化发展角度的考虑。

信息化规划首先应对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必要的分析,并按其层次逐渐细分并展开,直到分析到最后的每个具体的权属公司不同的业务模式。针对每一个分析层次的特点、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析。确定每个层次分析内容的关键成功要素,根据关键成功要素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企业信息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企业管理和业务服务的。企业集团发展战略是对未来业务发展和管理变革做出的总的规划。因此,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必须以企业的总体战略为依据,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的一部分。

3 加强集团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策略

(1)企业信息化已经改变了传统获取数据和信息的途径。传统的方式,获得可靠的员工肉眼,手数或用仪器测量的原始数据。信息化条件下,可以利用自动感应装置,以获得所需的数据或信息。例如:用货架重量感应装置的库存量自动测量,自动监测设备,而不是责任。它的自动感应设备有很高的自动化程度,精度高,24小时的实时数据采集,不受恶劣环境影响等,提供了依据,为企业实施更有效的内部控制。

(2)加强执行的标准,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标准或标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实施的众多的“信息化孤岛”,势必会形成,最终导致无法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融合。因此,我们应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标准的实施工作,并监督标准的实施工作,鼓励企业到正确的执行标准,促进企业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3)管理规范化。明确各人职责,增加责任感。帮助企业明确赋予各岗位的权限,任何人都不可越权处理工作,使得各自责任明确,落实到人,查有所依;杜绝工作中出现职权不明相互推脱扯皮现象。解决多岗位、多部门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协作办公。

4 结束语

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整体的角度对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的基本纲领,其核心内容是从业务目标和业务发展方向的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使信息一致的总体协调框架和系统整体模型,为进一步系统设计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篇(8)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全球化信息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现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有的传统企业管理方式不但不能帮助企业加快发展进程,还成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以及加快企业现代化进程,必须要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应用。新能源公司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发电项目较多,且项目建设期短、分布点比较多、人员配置少的特性凸显了传统管理方式的捉襟见肘,管理跟不上发展,工作效率低、资源分配不合理,严重阻碍了管理水平的提升与企业的发展,开发、建设以及应用ERP信息管理系统是解决公司管理现状唯一可行方案,同时也是适应新形势下公司发展的必然要求。应用ERP信息管理系统后,企业所有业务管理都将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来控制,从生产一线到企业管理层、业务初始到业务结束,ERP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各种业务、各个环节、多方数据高标准严要求的规范管理。APP的推出,使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手机方便、快捷的进行公文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ERP项目实施

(一)ERP的实施条件

1.对现有流程进行适当的重组,探索建立适应企业信息化业务模型

认真研究企业现有的管理体系,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从现有的企业管理体系中吸取经验,建立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参考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思想,结合企业的管理模式及实际管理经验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优化业务流程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企业资源内在的需求,做好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凭借计算机集成系统,实现财力、物力、技术和人力各方面的资源优化。密切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加强企业间供应链管理以及客户信息管理,将国内外信息资源服务商提供的优质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向和产品新技术,从而使企业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得到很好的提高。

2.数据要及时、准确、完整

ERP系统是一种管理信息系统,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包括基础数据、动态数据和中间数据。其中,基础数据和动态数据是需要录入系统的。录入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是ERP系统辅助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准确”--录入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不能有虚假信息;“完整”--录入的时候工作要认真,数据必须全部录入,不能有遗漏。

3.构架企业信息系统,搭建信息化

管理工作平台,对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计算机技术将会被广泛和深入地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为了能够有效地是企业系统得到运转,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摒弃以前不好的工作习惯及工作方式,一切都要按操作规程来实行,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有计划、有步骤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工作。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先行进行人才的培训和教育,而且培训和教育还应该贯穿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制定教育和培训计划同样非常重要。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

信息化建设不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技术人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应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信息的建设,同时还需要既懂计算机应用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发展和管理信息化的全面性。企业要针对内部各类人员进行多种多样的信息化培训,学习行业内外信息化建设的先进理念,整合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发展均势;重点引进和培养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领军人才;企业信息化要注重建设专家团队和咨询平台;培训的同时要明确制定激励机制,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在培训的过程中能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

(二)ERP的实施方法

1.项目准备阶段

项目启动阶段主要目标是启动项目并确保对项目的范围、目标、计划、交付件有清晰的理解,在该阶段,需要进行的活动有:明确项目目标并进行定义、确定项目实施范围和项目实施方法论、制定项目计划,如有必要对项目实施方法论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需求,准备项目的进度安排和预算估算、建立项目实施和管理相关的制度、建立项目管理体系、获得项目启动的批准、建立项目环境及进行团队动员和项目启动,召开项目启动会等工作。

2.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更加细化需求分析阶段的高阶需求,在该阶段,将以业务管理手册为基石分析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另外,通过会议室导航CRP2来降低客户化开发的风险,形成客户化开发清单,同时制定一些项目的策略和计划(如测试、转换、培训等)。需要进行的活动有:明确关键数据结构的定义、设计总体框架解决方案和详细解决方案、明确系统配置、定义客户化开发清单及执行数据收集和转换计划等工作。

3.构建与测试阶段

构建与测试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进行二次开发和系统集成,配置集成测试系统,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开发完成各类接口形成一个集成的系统,作为未来生产系统的一个初始版本,创建用户接受测试环境,准备进行用户接受测试。需要进行的活动有:需求最终定稿、二次开发并进行单元测试、准备集成测试环境、准备集成测试计划、根据业务场景进行集成测试、数据转换测试、用户接受测试、准备用户培训、制订上线切换计划及设计上线后支持维护方案等工作。

4.上线实施阶段

上线实施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进行用户接受测试来保证生产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将完成的业务解决方案迁移部署到正式的生产系统,在该阶段,还将完成培训最终用户,数据转换以及建立一个运维的环境来进行未来的支持和管理。需要进行的活动有:动态数据转换和静态数据转换、最终用户培训及生产系统上线等工作。

三、ERP上线后的工作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ERP系统的成功上线,并不意味着上线成功,上线后还有以下工作需要持续关注:

(一)在ERP系统上线后,这不是“一劳永逸”的工程,后期需要企业高层领导持续的关注,将上线视为新的开端,进行持续不间断的优化。ERP系统的实施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ERP系统持续优化运行更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只有企业高层引起重视,中层技术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的执行才能顺畅,还可以避免各部门之间的“扯皮”现象。也只有高层重视ERP系统运行,才能保证ERP的优化运行稳定,才有可能做好持续优化。

(二)重点培训系统操作人员,使录入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得到更好的保证。ERP后期优化应用中,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建立健全ERP岗位责任制及激励机制,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三)进一步修订公司相关制度及业务流程并及时,同时制定ERP实施制度,保证ERP的运行有标准、有章可循、有人负责、有人监督、持续改进。

(四)使用中发现问题或有开发需求,积极主动与实施机构沟通协调,保证ERP系统满足公司的使用要求。财

参考文献:

[1]刘承焕.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亟待解决的五大问题[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7(09):32-34.

篇(9)

(一)抓住工作展开的重点,取得阶段性的进展。我国现阶段的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普遍缺乏高水平,目前我国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培养档案信息化专业性人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信息的整理与梳理以及信息资源的全面利用与开发等为重点。除此之外,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展开中必须分阶段进行,从而取得良好的进展。

(二)依托基础性工作带动数据库的建立。在具体展开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过程中,整个工作的首要任务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建立?n案数据库,重点关注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并且在做好企业档案信息的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完善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从而推动整个供水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没有全面的建设条件。我国很多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没有取得良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没有产生正确认识,也没有在工作展开中给予充分重视。企业中有些工作人员还存在应付心理,使得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不能主动而顺利地进行。有部分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实现较好的经济利益,对档案管理岗位设置较少的工作人员,直接限制了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缺乏信息技术性人才,信息化建设不具有创新性。当前形势下,我国很多供水企业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需要拥有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对档案业务的操作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都要深入了解,全面掌握,从而展开科学合理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控水平及信息化建设意识,一方面能满足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实现企业发展的信息管理要求。

三、加强我国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的新时期,供水行业发展中各项环节的深入改革,对企业内部的档案管理工作展开提出了严格的新要求,供水企业必须积极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积极制定全面的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在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展开过程中,工作标准是至关重要的条件,为供水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法律性的规范保障。对企业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各环节运行情况与出现的问题及时掌握,才能确保供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加趋于规范,有效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反馈工作顺利展开。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展开迎来了新的挑战,应当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握好企业深入发展的机遇。

篇(1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 brief introductio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value; method;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对会计工作而言,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与应用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中会计核算的方法,使数据存储的形式和数据处理的具体程序发生转变,扩大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有效保证并提升了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参考。可以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进程中的重大改革。而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面对日趋严峻的竞争形势,其应当根据建筑施工行业的特点,通过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应用来实现其财务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1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现实价值

不同于普通的工业企业或商业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中其所属单位具有较大的流动性,每一个工程项目的组地跨度比较大,企业总部对于基础单位财务信息的获取,只能依靠于传统的电话通信的方式来进行,但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本身就缺乏一定的安全性,准确度也不高,无法适应经济社会以及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为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1.1 提升会计工作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会计信息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会计处理模式,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集中化处理,使账务处理更为准确、迅速;另外,通过会计信息化的应用,相关财务人员只需将原始凭证录入,其他工作均由计算机来完成,摆脱了传统会计工作中平账编报的烦琐,以更多的时间及精力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当中,充分发挥其会计监督的职能,使企业成本投入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为企业的经营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1.2 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很显然,建筑施工企业实行会计信息化能够通过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利用对各项目单位的财会信息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完成总部与各基层单位之间的信息传递,同时也可以使所有基层单位的财务信息通过总部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共享,使企业总部能够准确且及时地对各基层的财务信息进行了解与掌握,为施工企业内部的整体调控与各种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保障,进而实现对企业财务的有效管理,推动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1.3 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以上分析中已经提及,企业内部会计工作实施信息化处理之后,减少了会计核算环节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使会计处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提升,而计算机对数据的高速处理,则使会计处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整体提升,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因此而更有保障。会计人员利用信息化系统,对会计报表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及分析,并以相应的数据信息的形式,对企业的现状进行直接反映,使企业内部管理层及决策者可以根据会计信息对企业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进而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进行优化与调整,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对建筑施工企业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及其他管理控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会计信息化也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

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要切实实现会计信息化,提高内部会计工作及财务管理的整体质量,就必须为会计信息化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企业应当从基础准备工作做起,为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做好思想、组织及硬件设备三方面的准备;依照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加强内部财会团队建设,进而组织会计信息化的开展实施。

2.1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所谓万事开头难,建筑施工企业要实现其内部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思想准备、组织建设以及软件、硬件设施的配备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所以,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不只是企业内部的财会部门,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从管理层做起,对会计信息化问题给予重视与支持,各个部门从思想意识上对会计信息化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进而积极投入到会计信息化的会计处理工作中。

其次,会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组织基础。建筑施工企业在实行会计信息化之前,需要对实施效果进行充分的考虑与预估,依照企业的现状,选择相应的会计信息化规模,进而进行相应的组织建设,为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提供组织基础。

最后,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依照行业特性及企业规模等选择适当的管理软件,同时对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硬件设备进行及时的配备与安装,以保证会计信息化的实现。

2.2 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会计信息的集中化处理,但这种集中处理需要以统一的会计科目代码以及统一的核算流程作为基础条件。只有如此,才能使基层单位在进行会计操作的过程中直接将总部核算的模块作为标准复制到相应的账套当中。而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化之前,在企业财务主管及相关决策者的参与下,依照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现状及现行的会计制度,在经过反复测试的基础上制定出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以保证会计核算制度的可操作性和统一性。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其施工项目存在点多、面广的特点,且债务和债权单位的变动较大,所以在会计科目代码方面无法实现完全的统一,但在具体执行时,应尽量保持一致。

2.3 加强内部财会团队建设

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能和具体分工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信息化的技术及相关财会软件的应用也对财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财会人员的思想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操作水平等方面都亟待改善。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具体实施会计信息化之前,应当做好团队建设,对原有财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与再教育,使其具备实施会计信息化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时企业还应当配备相应的软件及硬件系统的管理与维护人员,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加强团队建设,保证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实施。

总之,会计信息化的实现能够保障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连续有效进行,在提升企业内部会计工作整体效率的同时,能够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整体质量,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从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条件。因而企业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其内部会计的信息化,并积极主动地推动内部会计信息化。

参考文献

篇(11)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s to fully respect the law of valu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in China, 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is 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techniques and concepts has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o provide good quality,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service in place, cost-effective building the product has become the key factor i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product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speeding up the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will undoubtedly become the key value to the business competition, how very fruitful for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suspends in front of the enterprise task. And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focuses 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 F40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外乎有两个方向电子商务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前者侧重于产品介绍,后者侧重于企业内部信息处理和经营管理,作为建筑企业主要从后者谈起,通过设立信息机构、信息主管,配备自动化、智能化、高技术的硬件、软件和设施,建立包括网络、数据库和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在内的工作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一、信息化建设意义。

从建筑企业自身角度来说,信息化建设在突破地域限制,实现框区域管理的同时加快了信息交流,实现了人力、资金、物料、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配置和协调,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从施工项目角度说适应施工项目管理对于信息量的需求,从而构建合理的预算体系,对成本进行全面控制;从提升建设企业整体能力方面来说,通过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将建筑企业的施工、财务、材料采购、劳资等内容整合、提炼升华,能够将总部、专业分(子)公司、项目部的三级管理层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二、信息化建设步骤。

2、1环境分析和企业战略分析,明确这两要素与信息技术特点之间的潜在关系,才能确定信息技术应用的驱动因素,使信息化规划与建筑企业发展实现融合,深入分析建筑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明确建筑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需求和建筑企业各个关键部门要做的各种工作。同时还要理解建筑企业发展战略在产业结构、核心竞争力、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市场、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定位。

2.2信息化需求和信息化关键业务流程分析,在建筑企业战略分析和现状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包括网络平台、应用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等四项信息需求,同时建筑企业工程承包是其关键业务,要考虑其与信息系统的融合性。

2.3信息化整体框架标准的确定、项目的分解和信息化保障分析,从系统功能、信息架构和系统体系三方面对信息系统应用进行规划,确定信息化体系结构的总体架构,拟定信息技术标准。使建筑企业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此外对每一个建筑施工项目的范围、业务预计的时间、成本和资源进行定义,并对项目进行分派和管理,选择每一项目的实施部门或小组,确定对每一项目进行监控与管理的原则、过程和手段。最后根据项目重要性排列优先顺序进行保障性分析,并根据结果做出初步取舍,形成路标规划。然后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根据公司财力决定取舍。

三、建立信息化应用体系。

根据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框架,以六大体系为为内容,建立集团统一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门户网站、档案系统、生产信息技术系统,实现管理、经营、生产多领域信息化建设,为提高生产管理效率,为增强总承包能力奠定了基础。

3、1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MIS)。

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系统以“一个中心,两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四管”为总体规划,适应集团组织多单元多层次结构,建立企业分层树,提供分单位分阶层操作界面。建立囊括经营管理、合同管理、生产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周转材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竣工管理、风险管理、领导查询等多模块的信息管理系统。

以成本管理为中心,通过计划成本、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对项目分部分项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进行精细管理,对成本管理进行事前、事中、事后三项对比分析,实现成本控制。通过工作和技术实现业务流转,实现管理层和作业层分离,项目级和企业级统一平台,系统的领导查询模块集中了集团所有工程领导关心的业务数据,能够立即准确的查询到经营管理、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合同管理、技术管理等数据。

实现数据集中、管理集中、决策集中,将所有工程项目集成到一块形成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共享,打破各项目部之间分离,信息孤岛现象,帮助实行集团总承包总集成管理模式。

以合同管理为主线,对承包合同、专业分包合同、劳务合同、采购合同、租赁合同,以及集团、分公司合同进行统计,具体将采购管理、资金管理融入合同管理,从合同订立到过程结算、竣工结算,核算过程清晰。对合同提供所有合同和单合同两种查询方式,满足纵横多角度查询需求,对集团、分公司合同订立全过程(合同总额、累计结算、累计支付、形象进度、风险等级、风险预警)进行跟踪分析,确保合同信息完整清晰,风险管理处理正常。

设备管理到位,搭建统一管理平台,实现统一跨项目管理,建立统一的机械设备分类,统一编码等标准,针对设备全生命周期进行精细化管控,通过设备使用计划制定、设备调拔调控,设备运行姐维保,设备租赁,设备备品等过程的管理控制规范企业的设备管理流程。

3.2办公自动化(OA)系统。

办公系统规范和提高了工作流,规范办公行文、信息资料的上传和下载,通过网上办公部门和领导间的审核、报表、资料和电子邮件、公告栏及内部刊物,同时建立与当地档案管理系统建立连接,在文件管理之后自动流转到档案管理系统。

3.3档案管理系统

建立数据管理数据检索和系统维护三个子系统组成的档案管理系统,按照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底下工程分类管理施工技术资料,包括工程前期研究结果和标书,施工技术总结、工程相关科研成果及重要论文等资料的输入、修改、删除建立数据管理;建立分类检索和条件检索囊括两种以上查询方式的数据检索系统;建立能够管理用户权限,添加和删除用户的数据维护系统,同时定期和不定期备份、检查数据库。

3.4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采用集中管理方式建立包括员工事务管理、薪资与福利、组织机构管理、自助服务、招聘管理、培训和发展、效绩考核等多模块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由侧重于员工自助服务和领导查询B/S和业务处理C/S两种结构组成,本公司人员可通过内部局域网访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而下属单位通过传输网远程访问总公司本部的系统,由集团总公司集中管理、统一设置系统权限,基层单位在其权限内管理和设置其分系统,满足公司集中领导、分级管理模式。

3.5企业门户网站

建立包括公司概况、工程业绩、服务区域、质量体系、人才引进等栏目的门户网站,集信息、浏览和交互式交流等多模式于一体,方便投资者和合作者沟通和交流,有效的推广和提高企业国内外知名度。

四、结语。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如上海建工、安徽建工,但是与国外差距还很大,整体表现为缺乏整体意识、需求分析不足、应用偏离全局、相关软件落后、建设成本高企,建筑工程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切实建设适合自己财力、物力,能够良好运转力的信息化机制,同时培养一批即精通技术又知晓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保障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白蕾;杨庆丰;信息技术在我国建筑企业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