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数字化的商业模式大全11篇

时间:2024-01-12 15:57: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数字化的商业模式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数字化的商业模式

篇(1)

中图分类号:F287.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261-04

新华书店凭借网络连锁的优势,一直作为图书、音像制品等文化产品发行的主渠道。其中教材的销售(系统征订)成为其主营业务的重点。但近年来,随着教材的进一步限价、政府对教材招标的逐步推进、教材循环使用政策的实施、学生人数的逐年下降等现实问题的增多,教材销售在主营业务中的比重以及利润率在下降;同时,民营大型书店、各种专业小书店和网上书店也使新华书店流失了很多读者,尤其是当当网、卓越网等大型著名的网上书店的存在,改变了读者的购书方式,其诱人的折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网购,这无疑又影响了新华书店的销售收入,并进一步压缩其利润空间。这些对于新华书店来说,只是侵蚀其利润,抢占其市场份额,对其传统零售商业模式不具有颠覆作用。而当今数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上游产品的载体和传播产品的途径发生了变化,内容产品可以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而绕过新华书店,这对新华书店的冲击是巨大的,可以说是对新华书店传统零售商业模式的颠覆。面对来自技术革新和市场变化的各种压力,新华书店没有退缩,而是结合市场变化和自身的资产优势,通过整合、优化原有资源,拓展新的业态(如新华书店开拓网上书店、开发教育教学资源网等),实现新华书店由传统单一的零售商业模式向文化地产租赁模式、广告盈利模式、免费模式等多元的商业模式的演变,形成了“实体书店 + 网上书店 + 网络教育服务平台”等多样性模式的混合经营。实践证明,这种以文化为主题的相关多元化的商业模式更具有竞争优势和生命力,能为新华书店的价值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新华书店在实际经营中实施的商业模式较多,本文主要沿着以实体书店为平台的商业模式和以基于网络为平台的商业模式两条路线来剖析新华书店在多样性的商业模式中如何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

一、以实体书店为平台的商业模式

企业经营中每一个环节上的创新都有可能演变成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1]。新华书店通过资源整合,或突破传统出版发行价值链,或在出版发行价值链中的每一个环节做精做细,充分挖掘价值潜力,产生出很多新的商业模式。

(一)传统零售商业模式

新华书店的传统零售是在各门店通过图书或音像制品等产品的一本本或一件件的售卖实现价值的。与网上书店相比,读者来新华书店选购图书等产品的时候,个人体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动力。因此,新华书店如何围绕读者的体验实施销售形式的创新就成了重要的日常工作。如优雅舒缓的音乐让读者暂时远离外界的喧嚣,放松心情、松弛神经,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享受阅读;导购员及时恰当的服务让读者缩短了搜寻的时间;电子终端查询机弥补了实体书店因货架限制无法陈列所有图书的缺陷,使读者能够了解所需图书的库存情况,还能实现高级检索,并进行同类图书的适当比较。又如新华书店与银行合作,推出买书打折卡,并实施积分返点返现的活动,来培养读者的忠诚度,以锁定读者;江苏凤凰新华与携程网合作推出VIP卡,实现网上网下互动,两种渠道同时享受打折活动带来的优惠(新华书店和携程网相互拓展销售渠道,从而实现双赢)。再如通过举行公益性的讲座活动(如地震来临怎么办、老年健康等主题)、作者与读者见面会互动活动、作者签名售书活动等,让读者享受到增值服务,丰富个人体验,提高满意度,从而实现相关图书的销售。

此外,加强与销售终端的合作也成为新华书店完善产业链的一种尝试,如投资办学,打造教育品牌,与重要客户建立以股权为纽带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主营业务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创新形式实现价值。如江苏凤凰新华和江苏泗阳县政府共同向江苏泗阳高级中学增资,江苏凤凰新华书店占股本的51%,实现绝对控股。泗阳高级中学是全国首批示范性中学,在苏北地区具有很高的教育品牌知名度,这种以股权为基础的资本运作势必对新华书店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销售产生积极的影响。还有向上游出版环节扩张,从渠道商向自有品牌转型是新华书店沿着出版产业链实施的战略布局。如安徽新华集团参股新世界出版社30%的股份;新华文轩利用从香港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收购四川出版集团15家全资子公司股权。这些举措都是在增强新华书店传统零售商业模式的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订单商业地产模式

所谓的“订单商业地产模式”是指“先招商,后开发”的地产开发模式,它解决了商业地产招商难的问题。国内万达集团是订单商业地产模式的领跑者,提出集购物中心、高档酒店、住宅、公寓等物业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模式,把购物、娱乐、餐饮等功能与商务、旅游、高端居住等功能融为一体,重塑了“商业地产”理念,并获得巨大成功。新华书店在利用订单商业地产模式进行战略布局方面发展很快,如江苏凤凰新华在在建和拟建的大型文化广场中引入电影院线、百货、高级超市、精品名店、特色餐饮、健身俱乐部、星巴克等(按照订单商业地产的流程,在开发建设之前,先与合作伙伴签订联合发展协议,由合作伙伴提出物业需求,等到双方认证之后,合作伙伴要交一定的保证金,这样一开始就加强风险防范),通过提供购书、观影等一站式文化消费服务,打造全新的文化商业地产经营模式,提升文化服务手段和水平,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大型文化广场聚集人气,形成了人流和商流,深受许多地方政府的支持,因为它既满足了当地精神文明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功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巨额税收,又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还创造了城市的新的文化地标。在现代商业环境下,一个多赢的商业模式显然比一个单方获利的模式更具生命力,哪怕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存在,这种多赢的模式也会更具竞争优势。

(三)文化地产租赁模式

新华书店一般地处城市的黄金地段,在当今商业环境下,黄金地段理应要发挥黄金效益。新华书店通过调整经营战略结构和产品结构(如打造电子消费品零售终端)等,在门店内引入与图书等产品高度相关的文化产品(如汉王电子书等),丰富产品线,打造文化产品一站式消费的平台;这种方式在吸引品牌厂商进驻门店的同时,使得门店内场地通过租赁经营的模式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如在少儿英语图书、音像制品的柜台旁,就有英孚教育等品牌少儿英语培训机构的咨询台,甚至培训教室就在旁边,随时就能对少儿进行体验式培训。又如在动漫图书柜台旁,就有儿童乐园、动漫创意园,使得儿童在快乐活动中学习,从而实现动漫图书、玩具等的销售。此外,由于这些品牌厂商的产品质量较高且有创意,因此销售情况较好,通过新华书店的收费终端,能够为新华书店带来持续且稳健的现金流,新华书店一段时间后再将部分销售款返还给品牌厂商,留下的就是租金。通过这种方式,新华书店不仅有效地防范了风险,还让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时间效益。

(四)广告盈利模式

无论是在现实世界中,还是在互联网上,我们都无法回避广告,它几乎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通过有效资源的整合(如空间资源),实现广告的收入也成了新华书店新的经济增长点。如皖新传媒运用安徽全省市县中心卖场地处中心商圈的区位优势,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全省新华书店卖场楼体广告位资源的深度开发,以 LED为主体的数字广告联播体系也已经开播,经营效益显著;2009 年新媒体广告收入比2008年增长了 88.94%,增长态势良好。又如新华书店通过与当地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有针对性的在所售图书的腰封上为其做宣传广告,在提高广告投放精确度的同时实现广告收益。再如,某些出版社在新华书店内设立专柜或者在其立体橱窗中投放滚动广告,吸引读者眼球以促进图书等的销售。因此,通过广告实现盈利的方式也纳入新华书店经营的范畴。

除了上述几种商业模式外,新华书店在利用自身连锁优势确保自身主业物流配送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也在积极探索第三方物流经营模式(随着新华书店突破地域限制向全国布局的发展,物流网络的建设将是制约新华书店发展的瓶颈)。所有这些以实体书店为平台的商业模式都有效地承担了新华书店的日常成本:职员工资、存货贬值、供电和其他工业设施、偷盗和其他“外漏”问题、退货、保险、宣传费用等,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有效的销售,赢得了利润。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商业模式

(一)网上书店免费模式

在以新华书店为主的实体书店遇上网上书店时,实体书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国外,连锁巨头鲍德斯倒闭了;在国内,“零售巨无霸”第三极书局关张了……实体书店的生存状态令人堪忧。从相关数据也能得到佐证,如2009年12月中旬,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司的“开卷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涵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型书店零售卖场)的11月开卷综合指数为250.61,比上月下降43.82点,同比下降4.8%,环比下降14.88%,此数据开创了开卷11年以来的最大下跌幅度。这与以当当网和卓越网为主的我国网上书店在借鉴亚马孙模式的同时不断创新,利用中国特有的优势来克服不利的外部环境因素(如网上银行的安全问题等)分不开的,如采用“自行车送货”“和”货到付款“就是我国网上书店的成功创新。新华书店面对来自当当网和卓越网的压力,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纷纷开发网上书店。如浙江新华书店的博库书城(省略)、北京图书大厦的北发图书网(省略)和江苏凤凰新华的淘宝网上书城(fhxhsd.省略)等。虽然新华书店的网上书店实施的商业模式主要借鉴亚马孙、当当网和卓越网等,但是其有效的运营丰富了经营结构,增强了市场抗风险的能力。

在网上书店的商业模式中,除了互联网广告盈利模式(新华书店在这方面可能还处于起步阶段)外,值得介绍的就是免费模式。免费为什么如此吸引人,即使免费的东西我们并不真的需要,但我们还是勇往直前想得到这些东西。多数交易都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但免费使我们忘记了不利的一面;免费能让我们的情感迅速充电,感觉到免费所给的东西实际上要值钱得多。这是因为我们在选择免费商品时觉得没有显而易见的损失,但如果选择的是付费商品,那就有风险,可能做出错误决定,可能蒙受损失。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的心理联系在一起的[2]。

《长尾理论》的作者将免费模式分为四种:直接交叉补贴、三方市场、免费加收费模式和非货币市场,其中交叉补贴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如用付费产品补贴免费产品、用日后付费来补贴当前免费、付费人群来给免费人群提供补贴等[3]。当你在某新华书店的网上书店购书时,单笔购书金额满15元形成订单;如果你一次性购书金额满58元,就能得到免除运费(5~20元不等)的服务。该网上书店推出此项优惠服务的初衷是,如果你本来只想买一本折后价为39元的社科类图书或生活类图书,那么免除运费的优惠就会让你怦然心动,想再买一本书(网上书店具有后台数据挖掘功能,可以根据你网购的历史数据向你推荐一些你喜欢的图书,或者提供其他网友在购买了与你同样的图书后又购买了哪些图书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错误购买的风险,更何况还有免费的优惠),使得自己一次性总购书款超过58元。虽然国内网上书城免除运费服务对销售影响的数据未能获得,但同样免除运费的服务在亚马孙网站推出之后受到了奇效,在线购书者买第二本书的比率直线上升;这种趋势在几乎所有国家的市场上都表现出来了。

免费加收费模式是网络生存空间中最为常见的商业模式,如有些网站和软件如果付费的话可以享用比免费版功能更多的“专业版”。在图书作者和出版机构的授权下,网上书店可以提供图书的下载服务,让读者免费阅读;实践证明,这种赠送网络内容的方式非但没有影响纸质图书的销售,反而对图书的销售起到了促进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网上书店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出现,比如即需即印模式,一本书在出售前只是数字文件,一旦有人订购,要么出售数字文件(避免只销售纸质图书等给新华书店带来的风险),要么数字文件传输到订购者的当地,由激光打印机把书打出来后装订成册,立刻送到读者手中(利用新华书店实体书店连锁优势和物流配送优势);如果没有人订购,这本书的生产成本和储存成本将会为零。

(二)网络教育服务模式

新华书店基于对数字背景下内容提供商可能绕过传统渠道的考虑建立起网上书店,或者逆着传统出版产业链向上游出版环节扩张,这些都是新华书店由传统零售商向教育服务商转型中的重要举措。在向教育服务商转型的过程中,基于网络的教育服务是其绕不过也是将来能否站在战略制高点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山东省新华书店正在基于网络教育服务全面打造教育服务商的形象,在新华书店系统推出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学远程网络教育产品――新华名师网。该网络教育平台包括三个核心功能模块:网络教研、网上教学、教师培训,是专为教研教学部门设计的教委级网络应用系统,提供了学校与教研室信息互通、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办公、培训、学生管理、家校互动和教学资源等一整套教研、教学网络应用方案,可以实现传统教研教学工作在互联网上有组织的开展和延伸。目前,山东全省教育局、教研室注册用户1 116家,学校注册用户8 387所,正式注册用户达127.7万人。而随着用户群对新华名师网认知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学校对“校本资源”建设的不断丰富,中小学远程网络教育将走向全国,成为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基于中小学教育服务的平台上,在线作业测试与诊断系统是教学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它是基于后台强大的数据库系统而建立的平台,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切入点,是对当今教学中学生做纸质作业和教师批改作业传统的突破。目前,一些教育网站能实现的功能是在线作业测试,只能对对错做出反馈,不能对学生解题思维过程和知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做出诊断,即不能针对学生个体找出错误的原因。因此,在线作业测试与诊断系统将可能是网络教育服务的一个重要的盈利点。

当前,实体书店与网上书店的混合经营模式,已经成为新华书店的常态,这种模式不仅拥有了无限的货架空间,给读者提供了更多种类的图书和更大的便利,而且巩固了现有顾客的忠诚度,并将其扩展到新的顾客群。而在向教育服务商的转型中,新华书店可能要经历多方面的考验,遇到更多的问题。

三、政府补贴

基于商业模式是企业创造营收与利润的手段和方法,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特性,因此,政府补贴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只能作为公司资产负债表中非经常性损益中的一项,性质类似于公司对外投资取得正收益。但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的进出口无法恢复到历史水平的情况下,国家启动三驾马车中的消费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启动农村市场。在促进消费的大背景下,国家在农村文化消费方面配合三农工程启动了农家书屋等项目。如皖新传媒响应国家政策,在国家资金资助下加快农村市场便民书店的布局,其中200多个便民店进入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来,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近日连出利好消息。如2010年5月12日,财政部出台《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政策为新华书店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跨地区整合等提供了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资金支持,因此,新华书店要结合自身的优势,用好和用足国家政策,实现价值的提升。

结语

没有不能赚钱的行业,只有赚不到钱的模式。新华书店在面临市场诸多的压力面前,利用自身原有资源并不断拓展新的资源,实现了由传统的单一销售模式向多样性商业模式的演变,多样性的商业模式使得新华书店在做强做大的同时,也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是成功的商业模式往往具有更多的个性,其他企业不能轻易复制,这样企业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创新永远是模式中商业智慧的核心点,随着新型学科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新的商业模式一定会不断出现,甚至对原有商业模式具有创造性破坏的作用,因此新华书店应该随着市场与当今技术的变化不断加以创新,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商业模式,这样才能在惨烈的市场中获得持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Sven C. Voelpel. The wheel of business model reinvention: how to reshape your business model to leapfrog competitors [J]. Journal of change management, 2004(3): 259~276.

[2] 丹・艾瑞里. 怪诞行为学[M].赵德亮,夏蓓洁,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56.

[3] 克里斯・安德森.免费:商业的未来[M].蒋旭峰,冯斌,璩静,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1-30.

The diversity of the commerce model of the Xinhua book store in the background of digit

YIN Ning

篇(2)

“融合出版”概述

“融合出版”是在“媒介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以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为基础产生的新兴出版现象,是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相互融合的重要模式。“融合出版”是从技术方面对当前出版融合发展现象和趋势的理论分析,探讨了出版融合的发展技术、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等内容,为出版规制、产业、组织的合理安排提供理论参考。

我国出版融合发展趋势呈现出动态化的发展过程,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出版业的载体、发展渠道和终端融合呈现出新的特点,构建出线上、线下等新兴出版模式。传统出版在新兴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逐渐构建出数字化出版平台,例如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将传统纸质学术期刊内容放在数字化学术平台上,目前已基本完整收录了我国各类学术期刊,是国内最早进入数字出版领域的企业,在互联网学术出版领域已趋向垄断性方向发展。在新兴数字化平台构建的基础上,互联网思维拓展了中国融合出版的创新商业模式,例如当当网、京东网等将传统与数字出版相结合,网上书店和电子书销售也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基于“融合出版”的新兴商业模式

数字化出版平台。出版业的平台主要分为内容生产、管理支撑平台及数字化投放平台,这些都需要技术平台的支持,没有数字出版支撑平台的支持,不可能开展数字出版业务。数字出版平台是在出版融合发展趋势下形成的新型出版商业模式,由平台、内容和渠道三个方面构成。在出版实务方面,数字化平台已经成为出版规制的主要倡导模式,是发展数字出版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商业模式。目前我国传统出版企业纷纷投资开发数字出版平台,在国内中国知网数字出版平台、万方数据出版平台等都是较为成功的学术出版企业,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等是教育出版的新兴模式,此类出版将在线开放网络课程作为数字出版平台。我国出版界主要采用项目制作运作数字出版平台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姿态性融合”等不良现象,没有在本质上实施数字出版,因此应采取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融合出版”。

社会化阅读平台。互联网技术和社交网络的发展与成熟,以读者为核心,具有互动性的社会化阅读逐渐兴起,在传统以内容为核心的构架上,增加了关系要素,形成社交与内容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以内容为主体的出版平台构架方式,增加了用户主体构建,形成数字化阅读平台和社交网络平台相结合的社会化阅读平台。例如我国腾讯公司出品的微信朋友圈和订阅号,是数字阅读平台和社交网络平台相结合发展而成的社会化阅读平台,微信阅读公众号、朋友圈等已经成为新兴的阅读方式,既满足读者阅读的需求,又提供用户之间关系的拓展。

网络书店。以线上、线下为特征的新兴出版商业模式逐渐发展并完善,网上书店是此类出版商业模式的典型。例如当当网上书店、京东网上书店、亚马逊网上书店等,这些网络书店在线上为读者提供免费在线试读等体验,读者满意后可以在线上购买或在线下实体书店都买,将图书的点击率转化为购买率;网上书店还提供电子图书销售,价格比纸质图书低,是纸质图书的促销手段;网上书店销售或赠送图书配套影像、讲座视频等相关商品,线上和线下的商业出版模式融合各类媒介,促进网上书店、专业网站、社交网络、实体书店等之间的融合,例如百度百科、豆瓣读书小组、微信阅读推送等新兴媒介的融合,使站外和站内信息的交流和互动构筑起立体化信息网络。

在“融合出版”理论下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方向

篇(3)

我国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2.8%,比2009年的24.6%增加了8.2个百分点,增幅为33.3%。从阅读走势来看,数字阅读群体和数字阅读时长均有着比传统阅读群体更强劲的增长。[1]由此可见,国内出版市场已由原来单一的传统市场,裂变为传统市场和数字市场并存的二元市场。市场的变化必然要求出版单位的出版策略随之改变。

一、商业模式创新理论

商业模式创新的概念可追溯到熊彼特关于技术创新的概念。熊彼特意义上的技术创新是广义的创新,囊括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等,几乎涉及企业管理的所有方面的创新,其中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供应来源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属于商业模式创新范畴。[2]众多中外学者对商业模式创新途径做了许多探索,不少人认为可从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的角度入手,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Osterwalder指出,企业可通过改变价值主张、目标客户、分销渠道、顾客关系、核心能力、价值结构、伙伴承诺、收入流和成本结构等因素来激发商业模式创新。[3][4]迈克尔・哈默认为应从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出发进行商业模式创新。[5]Johnson 等认为,顾客价值命题、盈利模型、关键资源、关键过程四要素涵盖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要实现商业模式创新须从这四个要素着手。[6]李东则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结构化的研究,他总结出有三种路径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顾客价值创新、成本结构创新和利润保护模式创新。[7]原磊认为: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应当从提高企业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为伙伴创造价值的能力和为自身创造价值的能力这三种能力来入手。[8]以上学者根据自己对商业模式的理解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出了方向,但有的过于宽泛,而有的又过于细微,不利于企业的具体操作。

笔者认为: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识别顾客价值、创造顾客价值,然后通过提交价值最终使企业实现价值的这一基本过程,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有:客户细分、价值主张、价值网络和收入模式。商业模式创新应从以上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创新研究和尝试。

二、工具书的特点和面临的危机

工具书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全面系统地汇集一定范围内的文献资料、经审定整理或概括、用简明易查的方法加以组织编排、提供某些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 专供查阅和检索的特定类型的图书。[9]工具书的突出特点是知识性、资料性和检索性。(1)知识性:所收集和传递的知识内容广泛,涉及面广而深,包罗万象,应有尽有。(2)资料性:收集的资料从古到今,从中到外,详尽无遗,表达精确, 信息量大。(3)检索性:收集的资料都是按一定的科学方法组织起来的,形成的知识系统便于查考,能迅速解决问题,节省时间和精力。[10]

人类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和信息,所以查询信息是任何时代都需要的。数字化技术前,需查询时只能借助于纸质的工具书,按照目录和索引一页页翻去;网络时代,人们有问题时更乐意通过百度贴吧、维基百科等新的方式查询解决问题,相比翻着大部头的工具书更加方便、准确、快捷和实惠,纸质工具书不再如以往一般广受欢迎。

三、辞书出版社基本状况

上海辞书出版社是一家以工具书出版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其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8月的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78年1月改为现名。主要出版各类综合性辞典、语文辞典、专科辞典、方志、年鉴及学术与大众读物。《辞海》是该社标志性图书。著名学者舒新城、陈望道、夏征农曾任主编。《辞海》曾获国家图书最高奖――国家图书奖。[11]

如今,获得过如此多殊荣的辞书出版社在数字化时代存在诸多困惑,面对数字化产品明显的优势和读者的流失,何去何从?进行创新前先从自身优势、劣势和环境状况着手分析:(1)优势:该社建社早,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编辑队伍,出版图书质量高、有权威,是家口碑好的品牌社。(2)劣势:长期的事业体制造成市场化程度不高,观念陈旧,面对市场变化显得力不从心。(3)威胁:受网络化的冲击,百科类图书市场严重萎缩,读者更愿意借助数字化工具释疑解惑。(4)机会:读者在享受网络搜索便利、快捷的同时,海量的信息往往会令读者眼花缭乱,难辨真伪,信息爆炸时代更需要权威和精准。

四、辞书出版社创新路径

显然该社旧有的经营模式,已不适应网络化时代读者的需求,但出版社良好的品牌和有特色的产品,是难得的财富。本文以《辞海》为例,结合前文的商业模式创新理论探讨该社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行路径。

1. 重新细分读者

用户构成了任何商业模式的核心。该社的用户就是读者,为更好地满足读者,出版社可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细分市场,每个细分市场中的读者有共同需求、共同的行为和其他共同的属性。出版社须做出合理决议,到底该服务哪些读者细分市场,该忽略哪些读者细分市场。一旦作出决定,就可凭借对特定读者群体需求的深刻理解,仔细设计相应的商业模式。

《辞海》是一本百科类图书,可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市场划分为不同的子市场。可按年龄进行细分,可将读者市场分成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等市场。按照专业类别划分可以分成:机械类、农业类、军事类、文学类、化工类等市场。按照对象属性可划分为机构市场和个人市场。读者不同对产品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企业所使用的推广路径、分销渠道也有所差别。须搞清楚自己在为谁创造价值,在为谁提供服务,其特定需求是什么,这是出版社成功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石。

2. 创新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是用来描绘为目标用户创造价值的系列产品和服务,价值主张是用户转向一个企业而不是另一个企业的原因,它解决了用户困扰或满足了用户需求。每个价值主张都包含可选的系列产品或服务,以迎合目标市场的需求。

由于是工具书,如果仅仅将其开发成电子书供读者阅读的话,显现不出数字化后的优势,因读者使用时根本不会整本书阅读,而是每次只需其中的一条或几条信息。所以《辞海》产品的开发应将读者的使用习惯和数字化技术很好地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辞海》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实现产品突破:(1)工具书在线:以互联网为载体,权威、专业、高质量的工具书为基础,打造一个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媒体数字出版平台,供用户在线准确、便捷、快速地查询。(2)内嵌工具条:将《辞海》内容拆成一个个词条,设计成可嵌入电脑、阅读器、手机的一个工具类产品,用户需要时调出来,不想用时放工具栏内。在产品内容的开发上针对不同的读者,设计不同的内容。对于中小学生,设计带有图片或音频、视频的产品,形象化的内容更容易理解且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而对于大学生或其他专业用户,开发出相对有深度且专业性强逻辑性强的产品。总之,对于工具书数字化产品的开发,不可能一本走天下,要对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对于不同的终端和用户呈现不同的内容,产品好才能增加用户的黏性。

3. 建立广泛的价值网络

应选择以网络化协同为驱动的创新路径。通过更大范围的联盟或扩张, 围绕用户核心价值系统来组建产品或服务, 形成价值网络系统。价值网络系统中的企业相互协同创造价值, 其协同性的大小直接影响客户需求满足。[12]

打造各种合作关系,寻求与自身产品相关的利益相关方。对于《辞海》而言,工具书的特点决定了其不能走大众路线,出版社可选择和众多机构合作。(1)和苹果公司或手机厂商合作:将《辞海》做成应用,在Ipad、Iphone的苹果商店里销售或安装Android的手机上使用。(2)和电子书包合作:2011年在中国电子书包是个热门话题,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多个地区已开始实验,将专门为孩子们开发的《辞海》工具条嵌入学生的电子课本里,可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3)和高校图书馆合作。(4)和专业性较强的单位合作:如环境科学、机械电器、军事、农业科学等,可分别和这些部门联系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与众多合作伙伴的合作,可更便捷地接触到最终用户,达到和合作伙伴共赢的目标。

4. 收入模式多样化

如果用户是商业模式的心脏,那么收入来源就是动脉。什么样的价值能够让各细分群体真正愿意付款?什么样的付款方式用户愿意接受?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企业才能在各细分群体上发掘一个或多个收入来源,不过每个收入来源的定价机制可能不同。

出版社开发的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辞海》,收入模式也可多种多样:(1)广告收费:在词条或书籍中植入广告,产品可不收费或少收费,通过对广告商收费实现收益。(2)使用收费:根据用户使用量的多少进行收费,比如按用户使用词条多少进行收费,每个词条可用很低廉的定价。(3)授权收费:这种收费方式主要是出售给机构使用,比如说出售给学校图书馆,可以授权给学校供在校师生使用。

结 语

工具类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对产品的概念、顾客的需求、市场的变化重新理解,对出版社现有的产品和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要立足于数字化的大背景考虑出版社的出路,这必将经历一个痛苦的摸索过程。

参考文献:

[1] 我国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国新闻网[EB/OL].http:///cul/2011/08-08/3239831.shtml,2011.

[2] 徐 迪,翁君奕.商务模式及其创新研究[J].商业时代,2004(29).

[3] Osterwalder, A.The business Model Ontology -A Proposition in a Design Science Approach[D]. Universitéde Lausanne, 2004.

[4] Osterwalder, A.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Innovation [EB/OL].http:/ /business model - design. Blog /, 2007.

[5] Hammer, M.Deep Change: How Operational Innovation Can Transform Your Company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4(4).

[6]Johnson, M.W, Christensen, C. M. Reinventing your Business Model[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9).

[7] 李东.基于结构特征的中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类型、产业效应与策略体系[J].中国软科学,2006(11).

[8] 原磊.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J].经济管理,2009 (3).

[9] 齐晓晨.网络工具书的现状和利用[J].图书馆学研究, 2005(2).

[10] 宋红,李秋彤.从工具书的特点看工具书的建设[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6).

篇(4)

数字化如今已进入各行各业,甚至带来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统计数据显示,已有55%的企业因数字化而出现商业模式改变。对此,BITKOM主席迪特尔肯普夫表示,如果数字化改变了商业模式,企业就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否则迟早会退出市场。

篇(5)

数字音乐按照基本的定义来讲,它就是用数字格式存储的,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无线网络来传输的音乐。究其内涵,音乐产品和播放方式的数字化,使音乐产业的制作、分发和营销成本大幅降低,使唱片公司对音乐产业的控制力锐减。数字化使音乐产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音乐产业在所有的文化娱乐产业中,最早受到数字化的影响。所以研究数字音乐可以作为文化娱乐产业商业模式研究的先导。

一、数字音乐的目前发展现状

数字音乐这股潮流究竟有多迅猛,几个简单的数字就能说明一切问题:2005年全世界数字音乐的销售在15亿美元;2010年,已经变成了107亿美元。而在新兴的中国数字音乐市场, 2010年3.7亿人在线数字音乐的用户和2009年300亿元无线音乐市场规模似乎已经说明了问题。 与此同时,国际作者作曲协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则显示,这个拥有100多个会员的国际行业协会,其会员在税收方面已经超过了70亿欧元。“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巨大的产业,数字音乐重造了音乐产业链。” 国际作者作曲协会联合会拉美地区主任圣地亚哥·斯库斯特说道。

中国音乐产业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行业。中国音乐消费人次应该在世界各国占首位,但中国音乐产业只占有整个音乐市场的5%-8%。音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把音乐当做商品,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音乐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它主要是指音像业、音乐商业演出等以音乐作品商品化作为核心的产业。其中,唱片公司是音乐产业链得以形成的核心环节,是传统音乐产业的主宰者。但是,随着宽带技术、MP3技术、P2P技术、新型数字音乐播放设备出现,改变了传统音乐产业中音乐产品的生产、分销流通乃至消费形式,使得数字化、无形化的纯数字音乐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传递。这种科学技术,必将给音乐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和国外音乐的海量、优质服务相比,中国的音乐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中国在线音乐网站一直在积极探索其适应现阶段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现状和特点的商业运作模式。

二、数字化对音乐市场的基本影响

音乐产品和播放方式的数字化,使音乐产业的制作、分发和营销成本大幅降低,使唱片公司对音乐产业的控制力锐减,数字化使音乐产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新旧技术标准的竞争中,数字时代的音乐产业实现了企业战略、技术、产业组织与制度的共同演化,新的产业格局与秩序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组织模式与企业盈利模式逐步浮现诞生。

具体来说,数字化对于音乐产业商业模式的基本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产业格局由传统音乐产业格局向数字音乐产业格局变化地过程

在传统音乐产业低迷的时期,数字音乐风景一枝独秀,给奄奄一息的音乐产业一支强心剂。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音乐产业碰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敌人——新技术革命。传统音乐与技术结合的历程中,伴随着成长蜕变的欣喜与疼痛,而在整个互联网音乐市场,音乐人与受众亦都面临着由市场规模不平衡带来的困扰。对传统音乐产业的最大挑战在于数字化改变了音乐产品的生产、分销流通乃至消费形式,使得音乐产品摆脱了以往用胶片、磁带或是光碟作为载体,并主要通过有形物理渠道进行分销流通的传统商业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无形化的纯数字音乐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传递。

(二)数字化对于音乐产品供应方的影响

篇(6)

张立:为什么首选数字报纸进行测试,我想主要是因为数字化是新闻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数字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传统媒体向新兴数字媒体的转型。目前,学术期刊的转型已相当成功,图书向电子书的转型尽管存在着商业模式问题但已有相当规模,报纸的转型情况不明。因此,我们决定首选数字报纸作为我们测试的第一个项目,主要想了解一下当前我国数字报纸的发展情况。另一个考虑是,我们目前对数字出版宏观的研究较多,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较少,而实验室的工作更多是从操作层面进行研究,特别是利用技术手段和统计学等方法进行研究,以便对整个产业有一个比较贴近实际、比较准确的描述,给业界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报告。这次主要是对多媒体数字报纸的使用功能进行测试,这种测试是评价多媒体数字报纸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

记者:本刊刊登了此次调查的基本情况,包括测试对象、指标、方法和基本结论等,我们想了解的是:作为该项研究的负责人,您认为数字报纸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对数字报纸的研究,您认为报业数字化进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张立:通过这次测试,我们确实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绝大多数多媒体数字报纸缺少与读者的交互,很少使用语音和视频播报功能,检索功能和用户控制功能不完备等。但最突出的问题是“媒体大搬家”。几乎所有的多媒体数字报纸都是原版原式、原内容、原更新频率地放到互联网上,过多地展现了纸质报纸的功能和表现形式,忽略了互联网媒体的特性。什么是互联网的特性呢?就是基于数据库的强大的检索功能、新闻的即时更新、与读者的广泛交互,甚至是用户创作内容(UGC)等,而这些特性,在多媒体数字报纸中都未能充分体现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纸质报纸工作者还是在用传统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应用互联网媒体,以为“媒体大搬家”就叫网络出版,实际上这和网络出版差得很远。记者:目前,报业机构普遍都进行了数字化建设,数字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但是在很多关键性问题上,如流程再造、商业模式转变等方面还没有突破性进展,数字报业正在量变中谋求质变。您作为我国数字出版方面的专家,能否结合您在国内外的调研情况,给报业机构提一些意见和建议?

张立:实际上,数字化不仅仅是把传统媒体简单地搬到互联网或手机上就行了,数字化的本质是流程再造。也就是说,数字化时代,我们传统的以平面媒体为主的工作流程面临着挑战,我们的流程本身需要数字化。传统出版的特点是把注意力放到介质上(如报纸本身),而数字出版要求我们把注意力从介质转移到内容上来,把内容进行结构化的处理,再通过数字化流程,把这些内容按读者的不同需求到不同的介质上(既包括纸质介质,也包括新兴的数字媒体),这就是跨媒体出版。未来既不可能是单一的纸质媒体一统天下,也不可能是新媒体一统天下,未来是跨媒体出版的时代。至于商业模式,我们现在经常把一些经营手段当成商业模式了。互联网出版有哪些经营手段呢?比如:旗帜广告、流量计费、包库、镜像站点、虚拟商品及虚拟货币、收费会员、无线增值业务等。这些经营手段都非常重要,有些网站正是靠这些经营手段实现了盈利。但经营手段不等于商业模式,同样的经营手段在有些网站上成功了,在另一些网站上则没有任何商业效果。商业模式本质上是探讨新经济的模式,比如广告,既是互联网的重要经营手段,也是传统平面媒体的重要经营手段,它并没有体现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即使B2C模式、B2B模式,虽然是一种商业模式,但也并非互联网所独有。互联网所独有的商业模式是什么呢?我认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是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户、信息和经营活动的即时性及用户创作内容。长尾理论正是这一特点的体现。海量信息和海量用户只有在互联网时代才能实现,因为互联网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了我们传统商业活动中无法克服的物理条件的限制,比如传统商店陈列商品的有限空间、用户浏览商品的有限时间等,在商品的上架和选购上,只能定期进行,不能实时进行。包括传统媒体为什么分为周报、日报,就是因为我们再如何努力,也无法实现报纸的实时更新,因为我们需要排版、需要编辑和印刷等,这些环节必须有一定时间量的消耗才能完成。这是物理条件的局限。这些局限使二八理论大行其道,在出版上过分追求精品图书、畅销读物;在传媒上,强调单向传播,缺少与读者的交流和互动。

至于用户创作内容则是互联网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互联网使无限膨胀的并列对等结构部分代替了传统的层级命令式结构,使大众可以直接参与出版活动和信息。博客、播客、维基百科等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这一特点。与此相适应,维基经济学、SNS等理论开始盛行。

因此,如果我们简单地把传统媒体的这些工作方法移植到互联网上来,甚至过分强调原版原式、与纸质报纸相同的更新频率、缺少读者的广泛参与,我们是否能够成功呢?本次测试结果显示:只有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播・报》算得上是原创数字报,其余的均是其纸质报纸的翻版或附属品。当然,如果将数字报纸作为纸质报纸的补充或附属,目前的结果还算满意,但如果把数字报纸作为纸质报纸数字化转型的一种方式,则明显有很大问题。与数字报纸一样,数字期刊也强调原版原式,为数字报纸提供技术平台的XPLUS同时也为数字期刊提供技术平台,可从实际情况看,数字期刊原创性远远高于数字报纸,像《开啦》等很多原创数字期刊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篇(7)

媒介融合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必然趋势。国内报业集团经过前几年外延式发展高峰,也已开始调整思路,把注意力、财力和物力投向媒体融合这一新的商业模式。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就在前几年报业大战中尝到了优先布局的甜头,在媒体融合竞争中一马当先。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作为传统媒体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积极应对,携手北京国中互动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网络数码杂志平台“摩客”,为用户免费提供在线阅读及下载服务;接着又推出电子报“I-PAPER”,这种携带方便、视觉效果良好的采用电子纸显示技术的全新报纸一旦成熟,可以使读者随时随地阅读几十种报纸。

目前报纸网站的格局是:传统报业为门户网站打工,门户网站为搜索网站打工。虽然目前全国所有报业集团都有自己的网站,但主要是满足网络读者网上阅读报纸的需要,营销理念相对落后,即使是话语权也难以获得,更不要说掌控收益权了。②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将是报业集团面临的巨大挑战。

转型原因

和商业网站相比,报业网站不够强大,问题出在报业网站的市场定位上。目前新闻网站局限于对报纸内容资源的过度依赖,甚至只是报纸的网络版。即使有的新闻网站已经突破“新闻”的局限,有做区域性“信息”门户的意识,但内容与商业网站严重同质化,更多地靠复制、粘贴,缺乏区域生活服务信息的搜集整合能力,缺乏小众传播、大规模订制等传播手段,这样就很难形成利润中心。③此外,更具有商业上经营力的分类广告、即时通讯、数据库等模式的网站,报业基本未涉足,而在这些方面其实数字报业有很多机会点。

商业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前传统报业的商业模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奠定了当代报业在媒体竞争市场的局势。但是数字化网络时代也给传统报业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市场化竞争,不得不考虑商业模式的转变。

转型趋势

新的商业模式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数字化报业的传播手段、产品模式、对象用户、收入结构等都已经多样化了,不再靠单一传播介质的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量最大化来体现效益,而需要通过面向不同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进行多级多次多终端的传播。通过实现传播技术和显示技术的融合,数字平台、网络平台和移动平台的融合,打造多终端多媒体,使产品结构得到优化,使平面的、在线的、移动的等多形态多样化的媒介产品能全面、交叉覆盖消费群体,形成众多盈利点。④通过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和多级多次,降低新闻信息生产成本,通过电子发行、在线发行,降低印刷和发行成本。同时,报业所售卖的不仅是内容信息和受众资源,还包括无线增值服务、在线服务、信息管理、策划活动等,要向数据库营销、会展业、创意产业等业态延伸,拉长价值链,充分挖掘报业网站的商业价值。

具体来讲,商业模式的转型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调整产业链结构。报业价值链主要是围绕报纸的出版、印刷、发行、广告几个环节展开的,印刷收入、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构成了报业主营业务的三大块。从报业网站赢利模式看,一些传统的主营业务将逐步从新型产业链上弱化和脱离出去,而基于高度整合的数字内容平台开发的各种内容产品、信息产品和增值服务,将占据收入的主要部分,成为新型产业链上的主要链条。与此同时,随着“分众化”、“碎片化”的趋势,依靠增加报纸版数、扩大发行量来获得广告收入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必然被淘汰,报纸的营销理念也应由“二次销售”转为“N次销售”,实现由一元化报纸经营向多元化内容产品经营转变,由单一收入来源向多元收入结构转变。

第二,建立用户交易平台。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利用用户数据库,介入到交易环节中。在用户和广告商之间建立平坦化的交易流程,提高交易效率。建立在线付费、手机付费等高效快捷的计费模式,发挥数字报业的渠道优势和平台优势。要在收费模式上赢得市场的青睐,关键还是在于报纸增值服务能力,这是报社的核心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多媒体发展模式更利于数字报纸的销售。报纸网站要更多考虑怎样去提高数字交易平台的可靠性、安全性。

第三,建立数据库营销模式。包括把报业的历史信息资源集成数据库,形成数字资产进行管理和开发利用,也包括建设在线数据库。上海文广传媒已经建立了数据库,第一财经指数。报业网站完全有可能在所在区域市场实现数据库的增值利用,获得新的盈利能力。

第四,整合营销。传统营销是以产品为中心,而整合营销更强调以用户为中心,关注用户的需求和欲望,关注用户的支付成本和购买的便利性,和用户建立品牌关系,为其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建立与消费者的紧密联系,建立全面丰富的消费者数据信息系统,让广告客户能选择其所需要的合适媒体平台,选择跨媒体的组合“套餐”服务,并为广告主提供精确量度广告效果的数据支持,提高广告投放效率,验证广告主的投入回报。广告收入模式的改变将带来可观的回报,报纸网站丰富的表现形式带来了很大的增值空间。比如客户到报社刊登广告,如果增加投入就可以把纸质广告和数字广告结合在一起,这对客户来说是一举两得的选择。

媒介融合为报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报业网站的数字化商业模式就是这一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新问题。中国报业网站目前最需要解决本土化、社区化和多媒体化问题,而不是贪大求全使得区域特征和自身个性不突出;其次,应敢于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投资商业网站,包括选择行业垂直门户、电子商务公司、社区网络、搜索引擎、聚合网站等等。报业网站必须按照数字化时代新的媒介产业规律打造报业新的组织架构和商业模式。媒介产业的数字化发展要求冲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走向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发展道路。报纸网站数字化将给报业市场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作为媒介融合过程中的产物, 报纸网站商业模式的转型体现了媒介融合在各个层面所带来的传媒业的变革。从前进和发展的角度看,新老媒体的相互融合与借鉴代表着先进的传媒理念,未来的传媒业必然走向多种介质融合与数字化经营发展的新道路。

注释:

①袁志坚:《数字报业的商业模式初探》,《传媒》[J],2007年第7期

②黄嵘:《跨新媒体:报业改革的重大挑战》,《新闻记者》[J],2006年第7期

篇(8)

快速演变的消费者需求为企业家们带来了新的商机,传统的商业模式往往不再适用于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动态,就算知名的公司亦需要自我改革。很多公司追随潮流,引入了数字化能力和解决方案,如设置“首席数字化官”,推出新的公司网站或是开始利用社交平台。

然而,成功的数字化企业采用的方法并非如此,而是首要注重商业模式。技术是推动力,但并非成功的关键。初创公司和小公司在起始时处于有利地位,因为它们无须摆脱成规或是再造。企业传统的空白使它们更加灵敏快速地响应外界变化。相比之下,很多传统的公司需要克服组织惰性,市场策略和决策需要更加敏捷迅速。快速原型法将成为主要手段,通过与商业假设试验、迭代产品发行和验证性学习相结合,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除了数字化变革,真正颠覆性的创新产生于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理解、利用和快速准确的把握。

活跃的互联网企业有能力在短期内将既存的价值链破坏,而且在抢占主要的市场份额之前,这个过程往往很隐蔽。

同硅谷的模式类似,中国也孵化了不少类似的数字化企业。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较大型的企业形成了各自互助的生态系统。它们利用相互的能力互补,将业务扩展到各类产业并拓宽了它们的范围。这类平台试图通过形成协同的关系和共同的价值,产生额外的价值。

当上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共存于同一生态环境时,这些公司会形成很高的行业准入门槛,其他公司难以对它们产生干扰。这些数字化企业往往具有轻资产、信息量大的特征,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其核心业务周围不断建立其他与之互补的业务。另一做得不错的公司是小米。众所周知,它不仅是手机生产商,还是创新型的互联网企业。它正在构筑覆盖各种智能设备的全球物联网生态系统。

不同于五年前名不见经传的小米,知名公司在数字化转变的过程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老牌家电零售业巨头苏宁电器就是例子。2009年,苏宁意识到了零售业数字化的重要性,开展电商业务。与此同时,小型的创业公司京东也开始了网上零售业务。2010年,苏宁电器在中国零售业排名第一,销售额达800亿元,京东同期的销售额仅为100亿元,相形见绌。2014年,苏宁的销售额增长至1090亿元,京东则超过苏宁达到1150亿元。如果计算第三方交易,京东的实际销售额为2600亿元。

既然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是什么导致了苏宁的落后?首先,等级森严的公司结构很难改变,而数字化企业要求全新的结构和企业文化。在“砖头时代”,军事式的管理方式或许可以让企业获得成绩,但在数字经济里它却会阻碍公司的改革发展。此外,新型业务和传统业务在文化、方法和标准各方面的统一相当困难。员工的参与方式和激励方式也需要改变。这就是苏宁遇到的鸿沟。

数字化商务还扩展到B2B领域,影响着供货商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合同开始采用按使用次数付费的灵活模式,取代固定年限的合同。从外部角度,企业与合作伙伴、供应商、顾客和其他股东的信息交换更加深入综合,包括商业计划和生产数据、作用于供应链、减少浪费并使资源协调更加高效。从内部角度,“共享式经济”使数字化经济更加灵活,与顾客以及其他公司的联系更加紧密。功能互补的企业相互合作,即时的人员配置和资产利用带来了更高的运营效率。

在数字时代里,企业最关键的因素是拥有人才和正确的思维模式。大胆授权、摒弃等级意识同样重要。创业公司在这方面有天然的优势,这方面成功的企业往往全体人员都具有主人翁意识,主动承担责任。

对于大企业,设置分散的实体是摆脱大企业组织结构的一种方式。大型企业设立派生公司成为趋势。海尔鼓励雇员创立自治的微组织,快速应对消费者的需求。小米则通过投资新型初创公司进行能力互补,推广物联网生态系统。这些做法不一定成功,但却规避了在传统架构下的一些毛病。

篇(9)

中图分类号:G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2020)15-0-02

一、引言

时代的发展促使数字出版产业不断发展,合理地处理好文化与科技的相互融合,是当前数字出版行业的重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的完善,让传统出版行业具备了更好地市场竞争力。而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但加强了出版行业的竞争力,也保障了文化的不断创新,提高了市场需求也使科技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技术只是一种技术,真正的推广使用与广泛采纳需要与社会文化的历史背景相结合。

二、出版活动向低成本转化

出版技术的进步,在出版业中可以体现为三种实现,经济实现、政治实现、文化实现。其中经济的实现是最重要的实现。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版模式逐渐走向低成本、高效率,这种转化方式增加了社会财富的总量,并且提高了科学技术对于行业的应用,而随着数字出版的相关领域的不断扩展,技术的因素在出版活动中的地位也被强化,技术的进步也使出版活动向着低成本和高效率转化,这也为出版行业带来了生机和新的发展途径。而出版业一直在人类的文化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出版相关的领域由文化领域开始向着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的多方面产业发展,也能感受到科技的创新与文化融合的影响力与塑造力。

三、技术推动出版行业内部管理科技化

文化科技的融合也推动了出版界的内部管理的改革,随着技术的推进,出版信息管理系统以及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推进,让出版行业提高了内部管理、企业决策的准确性以及企业的竞争力。从另一方面来讲,出版行业的发展对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也起到了推进和引导的作用,使得文化科技融合双方互相得益,而出版产业也随之发生了需求的变化,行业的需求使数字出版技术的社会需求增加,也使科技得到促进。

四、文化科技融合的出版商业模式转化

由于数字化出版模式的出现,对于传统的出版模式是一种冲击,这也促使传统出版产业转型,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进入到传统出版产业,新的数字出版的商品开始产生,电子图书、电子阅读器以及手机阅读产品等。这些产品的出现有效地减少了有形的原材料的消耗,掌握数字化的生产设备以及复合性人力资源,也开辟了全新的市场,数字阅读。目前的数字阅读企业也打破了传统阅读企业的垄断。随着商业模式的转换,对于出版产业来说,出现了全新的经营手段和盈利方法。战略定位的更改使出版产业的形象发生了转换,而业务网络的商业模式也使战略定位进行的各种核心业务和相关业务与客户产生联系。而核心的资源也使出版企业需要的各种资源能力,提供了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及各企业不同的差异化服务。

五、出版产业的产业链數字化转变

随着文化科技的融合,数字出版改变了传统图书的产业链,产业链也发生了转变,产业链的上端变为数字内容开发,而数字内容开发是数字出版的发展基础,而在数字化的产业链的上游,由数字出版的内容供应商为主体,将图书、版权等内容售卖,并且从销售中分成。而在产业链中游,是出版商的数字内容出版和对于用户的技术支持,并且同网络的运营商共享收益分成。而在产业链的下游,则是数字的终端生产,以及相关数字出版的平台和分销,当传统出版社实现数字化的转型后,要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并且进一步的开展数字出版的业务,在产业链中要成为传统出版企业向数字出版战略规划的立足和方向。

六、文化发展与出版产业转型的互动

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体现在文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借助体现群体的共有价值的方法,并令群体成员依此来进行经济生产的程序;第二,文化会影响群体的公平,影响在群体里的决策;第三,会对群体追求方向和社会目标发生影响。文化系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出版产业转型。数字媒体文化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也打破了出版的垄断,随着数字化出版的转型,出版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业,目前的出版业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消费品,也对大众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这些数字出版作品,具有开放性、形式的结构性、内容的动态性等特征。文化价值可以引导出版产业的转型,而数字媒体文化的出现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媒体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且也融入了更多的文化,网络传播体现技术理性、工具价值,并在互联网上缺少相应的控制机制。也是目前在转型其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所需的重要要素。

篇(10)

数字音乐按照基本的定义来讲,它就是用数字格式存储的,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无线网络来传输的音乐。究其内涵,音乐产品和播放方式的数字化,使音乐产业的制作、分发和营销成本大幅降低,使唱片公司对音乐产业的控制力锐减。数字化使音乐产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音乐产业在所有的文化娱乐产业中,最早受到数字化的影响。所以研究数字音乐可以作为文化娱乐产业商业模式研究的先导。

一、数字音乐的目前发展现状

数字音乐这股潮流究竟有多迅猛,几个简单的数字就能说明一切问题:2005年全世界数字音乐的销售在15亿美元;2010年,已经变成了107亿美元。而在新兴的中国数字音乐市场, 2010年3.7亿人在线数字音乐的用户和2009年300亿元无线音乐市场规模似乎已经说明了问题。 与此同时,国际作者作曲协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则显示,这个拥有100多个会员的国际行业协会,其会员在税收方面已经超过了70亿欧元。“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巨大的产业,数字音乐重造了音乐产业链。” 国际作者作曲协会联合会拉美地区主任圣地亚哥·斯库斯特说道。

中国音乐产业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行业。中国音乐消费人次应该在世界各国占首位,但中国音乐产业只占有整个音乐市场的5%-8%。音乐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把音乐当做商品,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音乐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它主要是指音像业、音乐商业演出等以音乐作品商品化作为核心的产业。其中,唱片公司是音乐产业链得以形成的核心环节,是传统音乐产业的主宰者。但是,随着宽带技术、MP3技术、P2P技术、新型数字音乐播放设备出现,改变了传统音乐产业中音乐产品的生产、分销流通乃至消费形式,使得数字化、无形化的纯数字音乐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传递。这种科学技术,必将给音乐产业带来巨大冲击。

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和国外音乐的海量、优质服务相比,中国的音乐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中国在线音乐网站一直在积极探索其适应现阶段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现状和特点的商业运作模式。

二、数字化对音乐市场的基本影响

音乐产品和播放方式的数字化,使音乐产业的制作、分发和营销成本大幅降低,使唱片公司对音乐产业的控制力锐减,数字化使音乐产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新旧技术标准的竞争中,数字时代的音乐产业实现了企业战略、技术、产业组织与制度的共同演化,新的产业格局与秩序逐步形成,新的产业组织模式与企业盈利模式逐步浮现诞生。

具体来说,数字化对于音乐产业商业模式的基本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乐产业格局由传统音乐产业格局向数字音乐产业格局变化地过程

在传统音乐产业低迷的时期,数字音乐风景一枝独秀,给奄奄一息的音乐产业一支强心剂。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音乐产业碰到了有生以来最大的敌人——新技术革命。传统音乐与技术结合的历程中,伴随着成长蜕变的欣喜与疼痛,而在整个互联网音乐市场,音乐人与受众亦都面临着由市场规模不平衡带来的困扰。对传统音乐产业的最大挑战在于数字化改变了音乐产品的生产、分销流通乃至消费形式,使得音乐产品摆脱了以往用胶片、磁带或是光碟作为载体,并主要通过有形物理渠道进行分销流通的传统商业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无形化的纯数字音乐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传递。

(二)数字化对于音乐产品供应方的影响

由于音乐是一种“经验产品”如果前一张唱片具有较高质量,则该艺术家(或乐团)就能建立起较好的声誉。另一方面,各种形式的促销(广告、电视演出、歌友会等)都能提高艺术家的唱片销量。而歌曲的质量主要依赖于艺术家自身的努力,而成功的促销则依赖于唱片公司的厂牌及其投资规模。转贴于

对于成功的艺术家,因为已经建立了特定的声誉,所以新专辑的媒体促销活动,虽然不能低估其作用,但重要性己然不大。对于新人而言,其声誉不足以影响唱片销售,而唱片公司的媒体促销活动,则对销量起到显著的作用。互联网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新的而且有效的营销渠道,并且有别于常规的营销手段。由于音乐作品的数字化传输方式,唱片公司的传统零售分发渠道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了,甚至将来有被完全取代的可能。由于唱片公司的零售分发网络可以被替代,唱片公司相对艺术家的不可或缺性越来越不显著。

三、影响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数字音乐是当前互联网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潜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瓶颈因素的制约。数量庞大的潜在音乐受众群体,无疑为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与此同时数字化还使消费者成为了盗版行为的主体和主要受益人。现有版权制度有被终结的危险。事实上,传统产业的版权制度,直接延用至数字时代,这是不合理的。版权期限应当减少,甚至有学者开始讨论版权的替代方案。因此,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当务之急是顺应时展潮流,抓住市场发展机遇,突破产业发展瓶颈,确立正确的发展路径,以期实现这一新兴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7

[2]张小夫.电子音乐的概念界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2,(4)

篇(11)

一、现状:谨慎中探索

2011年国内数字出版营业收入达到1377.88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31%,已占到当年新闻出版业营业收入1.46万亿元的近10%,这离不开数字出版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努力,其中传统出版单位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成立数字传媒公司,实施集团数字化战略布局

近两年,各出版传媒集团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为了更顺利地实施数字出版战略布局,纷纷成立数字传媒公司,或设立独立的数字出版部门,以更灵活的、更专业化的机制运作数字出版业务。虽然各家出版集团成立数字传媒公司或数字出版部门的时间早晚不同,数字化进程的深入程度也有所差别,但值得高兴的是,各家传统出版集团对数字出版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均比以往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很多单位还制定了短期目标和中长期规划,形成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数字出版战略实施方案。

2.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探索数字出版赢利之道

相比前几年,面对数字化浪潮时的抗拒与恐惧,近两年,传统出版对于数字出版的认识程度进一步清晰,对于数字出版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转变,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开始积极探求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之路。各家企业的数字化进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基本完成了集团资源的数据库建设,二是搭建数字出版平台,三是根据自己现有条件,推出数字产品。多家出版集团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寻求到了较为清晰的商业模式,并在数字出版业务上获得可观收益。

3.转型有风险。步步皆惊心

此次圆桌会议,在听取各出版集团及传媒公司代表的发言后,“谨慎”二字是较为突出的感受。如果说数字化浪潮到来之初,传统出版单位对于数字出版还有认识不清、反应滞后等问题,那么经过近几年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相信传统出版单位对于数字出版的认识已经逐渐加深。那么为何其涉足数字出版还如此谨慎呢?大概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担心数字业务影响其在传统出版的业绩,不管数字出版怎样冲击,现阶段传统出版仍旧占据出版集团绝对主要的位置,而过多涉足数字出版领域,是否会对其在传统出版的收益造成影响,这是大多数传统出版集团所担心的;二是对数字出版的收益心存疑虑。在会议上,各家出版集团和传媒公司探讨最多的便是商业模式的问题,能否在数字出版领域赢利,一直是困扰传统出版企业的“心病”。对数字出版的认识越清晰,越觉得千头万绪,找不准方向,过于瞻前顾后,制约了其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因此,现阶段出版集团虽然纷纷涉足数字出版领域,但大都选择投资少,收效快的数字产品,即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的数字业务。

二、困惑:创新难,赢利更难

在数字出版产业日益壮大的形势下,如何成功转型并顺利赢利,始终是传统出版集团和数字传媒公司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1.数字资源少。版权获取难

首先的困惑来源于版权,因为关于数字版权的归属一直得不到明确:数字版权究竟属于作者还是属于出版社,始终是业内争论的问题。数字版权是近几年才提出的,而在传统出版集团手中,虽然掌握大量内容资源,但有很多是早年的出版作品,那时候还不存在数字版权的概念。那么这些作品的数字版权的归属问题则很难界定。一方面传统出版单位担心将这些内容转换成数字资源,会引起版权方面的纠纷,另一方面,向作者一一获取数字版权,也是不太现实的。

此外,很多出版集团提出,传统出版单位的内容资源,并不是都适合数字出版,而对于哪些适合数字出版也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认识。其实大多数出版单位的顾虑还是在成本的投入能否实现预期收益上。如果将一些内容以数字化的形式推出,没有引起市场的关注,将会造成较大损失。因此,看似拥有庞大内容资源,是传统出版集团的一大优势,事实上也存在着诸多限制。

2.商业模式不清,定位难寻

商业模式是出版集团和数字出版传媒公司最为关注的。随着数字化的日渐普及,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但这样的转变,能否为我国正处在转型中的传统出版集团带来实际收益,很多企业明显信心不足。互联网、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日渐普及,而我国互联网的付费机制尚未形成,很多人还保留着“网络即共享,共享即免费”的观念。这样的观念让传统出版单位对于资源的投入更加谨慎,不敢轻易出手。

出版集团虽然已经纷纷开展数字出版业务,但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大多选择已经成熟的数字出版模式,创新性不足。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收益的顾虑。特色固然重要,但开创特色需要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因此谁都不肯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3.技术、人才、资金。样样都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