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大全11篇

时间:2024-01-12 15:29:29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财务管理智能化概念

篇(1)

关键词: 财务管理;神经网络;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nerve network;decision support system (DSS);exper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126-02

0 引言

DSS是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计算机科学。它是一个有着广泛应用背景的十分热门的交叉科学。神经网络是一个具有高度非线性的超大规模连续时间的动力系统。结合神经网络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目前研究的前沿之一,它极具理论和使用价值。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是财务规范和科学管理的趋势。与DSS的结合将更加有利于数据标准的统一,有利于数据采集的模块化,有利于决策支持的科学化,有利于财务公开的透明化。

1 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现状

决策支持系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如图1所示公认的体系结构。它把模型并入信息系统软件中,依靠管理信息系统和运筹学这两个基础逐步发展起来。它为解决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有用信息,给各级管理决策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便利。

从图1可以看出决策支持系统体系结构可划分为三级,即语言系统(LS)级、问题处理系统(PPS)级和知识系统(KS)级。其中问题处理系统级包括推理机系统(RS)、模型库管理系统(MBMS)、知识库管理系统(KBMS)及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知识系统级包括模型库(MB)、知识库(KB)及数据库(DB)。

九十年代中期,兴起了三个辅助决策技术:数据仓库(DW)、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DM)。联机分析处理是以客户/服务器的方式完成多维数据分析。数据仓库是根据决策主题的需要汇集大量的数据库,通过综合和分析得到辅助决策的信息。数据挖掘顾名思义,是为了获得有用的数据,在大量的数据库中进行筛选。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一个智能的DSS人机界面,可进行图、文、声、像、形等多模式交互,人机交互此时变得更为自然和谐,人们能沉浸其中,进行合作式、目标向导式的交互方法。

从目前情况来看,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财务数据的保密性、特殊性决定了财务决策不能全部公开化、透明化,但随着中央及国务院相关部门财务预决算数据的公开,财务决策系统及其支持系统和过程也将随之公开,这就要求决策者充分利用财务知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知识“聪明”决策、合理决策、科学决策、规范决策。

2 财务管理神经网络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总体研究框架

2.1 神经网络运行机制 神经网络的着眼点是采纳生物体中神经细胞网络中某些可利用的部分,来弥补计算机的不足之处,而不是单单用物理的器件去完整地复制。

第一,神经网络中的链接的结构和链接权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具有十分强大的学习功能;第二,神经网络所记忆的信息是一种分布式的储存方式,大多储存在神经元之间的权中;第三,神经网络部分的或局部的神经元被破坏后,仍可以继续进行其他活动,不影响全局的活动,因此说,神经网络的这种特性被称作容错性;第四,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简单的神经元组成的,每个神经元虽然结构简单,但是它们组合到一起并行活动时,却能爆发出较快较强的速度来。

我们可以利用神经网络的上述特点,将之应用于模式识别、自动控制、优化计算和联想记忆、军事应用以及决策支持系统中。

2.2 财务管理神经网络集成智能财务DSS的必然性 在企业经营管理、政府机构财务活动中,人们时常面临着财务决策。人们往往需要根据有关的理论及经验制定出一系列的衡量标准。这种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结构化决策过程,一般都是由内行专家根据一定的专业理论凭经验和直觉在收集大量不完全、不确定信息基础上建立起多级指标体系。但在这种指标体系中,各种指标之间的关系很难明确,而且还受评价者的效用标准和主观偏好所左右。因此,很难在指标体系和评价目标间建立起准确的定量或定性模型。因此,我们需要采用一种可处理不确定性、不完全性信息的评价方法以支持决策。自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构造系统模式来支持这类评价决策问题是目前财务管理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和必然趋势[4]。

2.3 财务管理神经网络集成智能DSS系统框架 神经网络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主要以知识、数据和模型为主体,结合神经网络进行推理与数据开采。图2给出了神经网络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框架[2]。研究中有两个重点,即神经网络推理系统和神经网络数据开采系统。

2.3.1 神经网络数据开采系统 神经网络数据开采时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协助从数据中抽取模式。数据开采有五项基本任务:相关分析、聚类、概念描述、偏差监测、预测。

常用的前馈式神经网络,如BP网络,可用于进行概念描述及预测。对向传播(Counter Propagation,简称CP)神经网路可用来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

CP网络是美国神经计算专家Robert Hecht-Nielsen提出的一种新型特征映射网络,其网络结构分输入、竞争、输出三层。该网络吸取了无教师示教型网络分类录活、算法简练的优点,又采纳了有教师示教型网络分类精细、准确的好处,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由竞争层至输出层,网络按基本竞争型网络学习规则得到各输出神经元的实际输出值,并按有教师示教的误差校正方法调整由竞争层至输出层的链接权。经过这样反复地学习,可以将任意输入模式映射为输出模式。

2.3.2 财务管理神经网络推理系统 财务管理神经网络推理系统主要利用神经网络的并行处理机制来解决传统推理方法中存在的“组合爆炸”、“无穷递归”,等问题。在神经网络系统中,计算与存储时完全合二为一的,即信息的存储体现在神经元互连的分布上,并以大规模并行方式处理。流动的过程就是从部分信息找到全部信息的过程,这就是联想记忆的基本原理。若视动力系统的稳定吸引子为系统计算能量函数的极小点,系统最终会流向期望的最小点,计算也就在运动过程中悄悄地完成了。因而,可用双向联想记忆(BAM)网络或CP网络实现并行推理。CP网络具有特殊的联想推理映射功能。将输入学习模式和期望输出模式取为同一模式,且将之分为X和Y两部分。网络通过提供的样本对进行充分的学习后,就可用来进行模式间的联想推理。

3 财务管理神经网络智能DSS研究展望

当前世界上最热门的研究课题,是模仿人类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是比较常用的技术,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它们都侧重于人类思维方式的某一方面。平时解决简单的问题的时候还好,但真遇到解决复杂的问题的时候,它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解决,除了它们要自身不断发展和完善外,还要注重两者的协调配合,神经网络DSS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依靠这两种技术不断结合,从而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3.1 财务管理神经网络支持专家系统 常见的财务管理神经网络支持专家系统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知识维护、知识表示、知识获取、推理等,我们针对各个步骤展开讨论。

3.1.1 知识维护。如果知识是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来获取的,我们就可以同样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让维护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维护可以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来自动完成,我们需要做的只是重新运行网络模块,或者重新训练网络模块,又或是增加新的网络模块。

3.1.2 推理。一般的专家系统只是求解专门性问题,应用的领域非常狭窄,同时由于控制策略不灵活,推理方法简单,容易出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推理效率低、速度慢。人工神经网络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速度,它可以拓展知识空间,不只局限在狭窄的领域。

3.1.3 知识表示。很多专家知识事实上很难用规则表示出来,但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大部分财务管理专家却都采取这种方式,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其它的知识表示方法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来将知识提供给专家系统,这样做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当专家系统需要相应知识时,就不需要用规则来表示知识,直接调用人工神经网络就可以了。

3.1.4 知识获取。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帮专家系统来获取知识,知识获取是通过人机对话的形式进行的。首先,专家系统向专家提出问题,人工神经网路则负责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在人工神经网络的联结权值中已经具有通用的知识,所以这一步骤会很方便,之后再产生相应的数据结果。接着,专家系统在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专家系统只运用很少的规则就可以获得相关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财务管理专家系统支持神经网络 财务管理专家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对神经网络提供必要的支持:第一,提供相应的必要的解释;第二,进行预处理;第三,联合应用。

3.2.1 解释。作为专家系统的人工神经网络,它做不到同其他专家系统那样,具体详细地跟踪问题求解的过程,以获得答案的原因,它只能依靠增加一个小型的专家来解决这一问题,以获得答案的原因,这个专家系统可以反向推理,从结果到初始输入,系统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

在这种模式中,经过训练的人工神经网络来解决问题。当用户要求解释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网络输入一个并行的专家系统。

3.2.2 预处理。对于人工神经网络来说,处理数据这项工作比较难。专家系统可以帮助人工神经做好这些工作:选择合适的收敛算法,确定训练神经网络的样本的数量,选择合适的神经网络。收集正确数据的工作,对于人工神经网络来说至关重要,事先对它们进行预处理,可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的完成。

3.2.3 联合应用。将一个复问题分解为几个子问题,如下图3所示,再将各个子问题来逐个解决,这就是我们所常说说的联合应用方法。它可以直接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以及其种可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指导实际应用。

我们当前计算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等问题,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常遇到的,在财务活动中会大量存在。如何更科学、更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是我们当前工作的主要方向。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决策是一种智能化的求解方式。但是此种方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缺点,我们只有改善这种技术上的不成熟,将智能化研究进行到底,才能让神经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出现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陈文伟.智能决策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年.

篇(2)

智慧企业是利用智能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使用云平台大数据整合、智能传感器、互联网等手段,达到企业大部分关键的业务实现自动化,企业管理、项目决策智慧化、自动化,这样使得企业可以支配的各种资源获得最科学、优化的安排,实现企业自身的财务、信息、生产物资、市场业务等方面达到合理的整合,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的企业。智慧企业的内涵包含企业人员的智力化、企业硬件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的即时性、企业创新的智能性。智慧企业的一般特征: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绿色化、敏捷化。

(二)发展智慧企业要从这六个方面着手

1.企业智慧化基础设施:企业要发展智慧化应该首先在网络接入方面建设自由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云平台、互联网接入、大数据平台和相关应用软件系统。

2.企业经营业务智慧化:企业要实现智慧化,应该加强企业研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售后服务整个环节的智能化建设,实现各类核心业务全部智慧化。

3.市场营销智慧化:为加强企业市场营销智慧化水平,企业应保证在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管理动态追踪智慧化。

4.企业管理智能化:人财物等资源管理智能化、企业决策智能化。

5.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企业精神文明、商业文明、生产服务文明的系统化建设,智能化技术普及教育,使企业转变成学习型的企业,并在公司内部健全有关学习、培训的相关制度,实现全体员工的继续教育。

6.企业信息数据库智慧化:企业应建立有利于企业生产、销售、研发的有关数据库作为知识储备,从而实现信息获取与使用的智慧化及深度挖掘。

二、胶州市智慧企业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一)胶州市智慧企业建设的现状

宏观环境的营造,助推了企业的智慧化建设。2012年6月胶州市启动“千家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计划使用三年时间在全市推进一千家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建设,2012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胶州市信息化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实施细则》,每年安排100万元扶持资金,促使企业的两化水平和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逐步提高。2013年年底对全市305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5家)进行了摸底排查,随着近年来网络、软件技术的发展,胶州市企业信息化的平台建设规模基本达到了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水平,计算机拥有量逐年创新高,服务器的拥有量也基本达到每家企业有2台,交换机更是达到了8台,调查发现胶州市有98%的企业安装了宽带网络,约有82%的企业搭建了供企业自身使用的内部系统网络,大约70%的企业聘请专业网络技术人员自建了企业自身的门户网站;32%的企业在产品销售环节实现了网络销售的运营方式。从胶州市的智慧企业发展整体布局来看,胶州在建设智慧企业方面发展还不够同步,有的片区发展智慧企业较快,有的偏远乡镇发展智慧企业的劲头还不够足,多数企业存在有硬件,但无软件的情况,需要继续完善智慧化企业的基础设施软硬件的建设,进行智慧企业的探索和实践。

(二)胶州市智慧企业建设中的问题

虽然胶州市在智慧企业建设的过程中有了不小的进步,但在关键核心技术的系统化集成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较高水平的智慧化企业非常少,大多数企业对发展自身的智慧化系统方面还没有头绪,企业负责人对智慧化系统建设的投资仍然较为谨慎;另一方面,由于智慧化企业缺乏整体的设计,大约50%左右的企业在建设智慧企业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复性投入等浪费现象。除此之外,胶州市很多企业的负责智能化建设的人才队伍还存在质量参差不齐、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企业要想实现智慧化,应该着重三项内容,首先企业应该建立生产运营整个过程各类信息的综合数据库;第二是企业从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整个企业运营环节实现信息化;第三企业最终达到管理、决策的智慧化。当前胶州市的企业智慧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很多胶州本地的企业对发展智慧化企业管理系统的意义及功能还没有认识到位,对于建设智慧化企业管理系统的积极性不够强,发展智慧系统还处于企业自发实施的状态。

2.胶州市的企业智慧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市场建设不够成熟;企业智慧化的应用软件成本较高,超出了胶州很多企业的承受范围,甚至不少大型企业也感觉成本过高;胶州的智慧化硬件实施服务商力量薄弱,缺少专业人才,无法完成较大的定制服务,无法满足本地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经过相关部门调查研究,大约有60%的胶州企业认为缺乏智慧化系统建设的技术人才限制了胶州市企业智慧化系统的普及程度。另有调查,将近一半的胶州企业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平台的使用;胶州近半数的企业数据安全仍然是靠本地电脑的杀毒软件等;80%以上的胶州企业都已经普遍使用了财务管理软件。

3.胶州部分企业现代化、信息化制度建设跟不上时展的节奏,很多企业依然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企业的管理理念不能适应智慧化企业建设的标准,因此胶州企业急需改变传统观念,更新企业管理模式。

4.政府各级部门对胶州企业智慧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并且各级部门存在管理协调不到位的情况。胶州市信息化建设扶持政策少,影响小;青岛市信息化建设扶持政策整体存在门槛高、覆盖率较低等问题,小企业难受益。

三、解决胶州市建设智慧企业有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智慧企业建设的对策

企业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体,为了使胶州企业智慧化建设更加普及,更加深入,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坚持注重企业经济效益与智慧化建设协同发展的思路,找准胶州企业发展智慧化系统的关键要素,统一规划、实施。

2.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分阶段推进企业智慧化系统建设。

3.寻找合适的智慧化系统服务商家为胶州企业定制适合、实用的智慧化集成系统,更新企业的管理理念。

4.政府、企业都应增强发展企业智慧化建设的信心及意识,在投资方面加以侧重,并将技术人才的培养、储备提上日程。

(二)加强智慧企业建设的意见

1.智慧企业建设的目标在10~20年时间内,使龙头企业实现动态经营、敏捷反应、精准决策、低碳绿色,中等企业实现管理透明化、合作协同化,小企业实现产、供、销、人、财、物等全部数字化,最终形成一个覆盖胶州各行业、梯度排列的智慧企业群。

2.智慧企业建设的具体内容(1)根据智慧城市的发展框架,制定胶州智慧企业建设的总体思路依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青岛战略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中有关智慧城市发展的规划,进行智慧企业建设的总体设计,制定胶州智慧企业建设的总体思路,使胶州智慧企业建设适应智慧城市的相关规划。胶州发展智慧企业建设应该与政府政务、便民医疗、公共交通、城市管理等相互匹配;胶州智慧企业建设应该结合胶州市工商各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根据胶州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智慧应用水平,分步实施,避免重复投资,在应用的扩展上要遵循从点到面的原则。(2)以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做为基础,明确胶州智慧企业建设的重点推进“千家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智慧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分行业不断推进胶州企业智慧化系统的建设。主要是:在商业企业,加强采购进货系统管理、库存系统管理、授信额度管理、产品促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智慧化水平;对于工业企业,应建设生产流通各环节的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达到生产、销售整个环节的智慧化。胶州的物流发展对于胶州经济贡献非常重要,物流方面,为保证实时追踪货物的运输状态,应结合互联网、物联网相关技术发展实时动态追踪的智能化系统。(3)以胶州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载体,构建智慧企业建设的服务平台利用“1+12+X”公共服务体系展开广泛宣传和服务。“1”指胶州市级综合性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2”指12个镇办公共服务平台、“X”指以23家行业协会和若干个特色园区及社会专业化服务机构等为主导的专业性、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利用政务网站、政务微博、公共微信、服务热线、IMO、云平台、公用邮箱、QQ群等多种沟通渠道,对纳入服务网络的872家规模以上企业和1万余家小微企业进行政策宣传、智慧企业知识传递等。完善胶州市服务平台,设立企业服务大厅,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融资担保、管理培训、市场开拓、中介服务、技术服务等服务。(4)抓好智慧化企业人才积累,保证企业智慧化发展的人力储备一是政府应积极联系引入海内外高级人才。对于掌握智慧化企业建设核心技术的人才给予优厚条件吸引来胶州进行创业;二是加强胶州市企业智慧化人才队伍的培训。通过与青岛地区各类大专院校以及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单位的联合,建立企业智慧化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人才的培训课程。三是加强企业智慧化建设的宣传、科普。定期组织各级领导、企业负责人、技术人才学习考察,并在全社会科普有关企业智慧化的知识。

(三)加强智慧企业建设的保障

1.政府组织: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智慧化建设政府在建设智慧化企业方面应起到组织作用,政府可以联合大专院校、信息科技供应商、企业建设胶州企业智慧化的行业协会。及时掌握全球智慧企业建设的新动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定期组织相关人才考察学习,培养一批肯为胶州企业智慧化建设贡献力量的专业人才。

2.财力保障:为胶州发展企业智慧化提供资金保障为保障胶州企业智慧化发展建设,可由政府财政出资建立胶州市智慧企业发展基金,在财政方面采取税收返还等政策激励胶州企业增加智慧化建设的投入,鼓励胶州企业自主创新。在企业智慧化技术研发与改造的创新方面,政府可以采取量化的方式,根据企业创新成绩给予适当的资金奖励;政府还应促进胶州各类金融部门与企业智慧化建设单位合作,以保证企业智慧化建设的资金渠道。

3.制度健全:建立智慧企业建设的相关机制要想长期规范发展胶州的企业智慧化建设,应该首先在制度上予以保障。首先应建立考核机制,由胶州市政府安排相关专业机构采取量化赋分的方式,定期考核胶州市智慧企业建设发展情况;第二通过智慧企业行业协会的监管激励,推动胶州大中型企业发展智慧化建设;三是群策群力,联合智慧企业建设水平较高的多家企业建立协同创新的机制,打造胶州智慧企业的标杆。

4.产权明晰:重视维护智慧企业建设的有关知识产权智慧企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企业新型管理模式,智慧企业建设包含了很多最新的技术专利。为了保障智慧企业建设单位的权益,胶州政府应加大对智慧企业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首先应该支持胶州企业在建设智慧企业的过程中形成专利;其次政府应帮助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第三政府应引导企业知识产权进行成果转化,推动形成胶州产、学、研相互结合的企业智慧化运作体系。

篇(3)

智慧企业是利用智能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使用云平台大数据整合、智能传感器、互联网等手段,达到企业大部分关键的业务实现自动化,企业管理、项目决策智慧化、自动化,这样使得企业可以支配的各种资源获得最科学、优化的安排,实现企业自身的财务、信息、生产物资、市场业务等方面达到合理的整合,达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的企业。

智慧企业的内涵包含企业人员的智力化、企业硬件的数字化、企业管理的即时性、企业创新的智能性。

智慧企业的一般特征: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绿色化、敏捷化。

(二)发展智慧企业要从这六个方面着手

1. 企业智慧化基础设施:企业要发展智慧化应该首先在网络接入方面建设自由的网络基础设施,包括云平台、互联网接入、大数据平台和相关应用软件系统。

2. 企业经营业务智慧化:企业要实现智慧化,应该加强企业研发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售后服务整个环节的智能化建设,实现各类核心业务全部智慧化。

3. 市场营销智慧化:为加强企业市场营销智慧化水平,企业应保证在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管理动态追踪智慧化。

4. 企业管理智能化:人财物等资源管理智能化、企业决策智能化。

5. 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企业精神文明、商业文明、生产服务文明的系统化建设,智能化技术普及教育,使企业转变成学习型的企业,并在公司内部健全有关学习、培训的相关制度,实现全体员工的继续教育。

6. 企业信息数据库智慧化:企业应建立有利于企业生产、销售、研发的有关数据库作为知识储备,从而实现信息获取与使用的智慧化及深度挖掘。

二、胶州市智慧企业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一)胶州市智慧企业建设的现状

宏观环境的营造,助推了企业的智慧化建设。2012年6月胶州市启动“千家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计划使用三年时间在全市推进一千家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建设,2012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胶州市信息化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实施细则》,每年安排100万元扶持资金,促使企业的两化水平和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逐步提高。2013年年底对全市305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5家)进行了摸底排查,随着近年来网络、软件技术的发展,胶州市企业信息化的平台建设规模基本达到了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水平,计算机拥有量逐年创新高,服务器的拥有量也基本达到每家企业有2台,交换机更是达到了8台,调查发现胶州市有 98%的企业安装了宽带网络,约有82%的企业搭建了供企业自身使用的内部系统网络,大约70%的企业聘请专业网络技术人员自建了企业自身的门户网站;32%的企业在产品销售环节实现了网络销售的运营方式。从胶州市的智慧企业发展整体布局来看,胶州在建设智慧企业方面发展还不够同步,有的片区发展智慧企业较快,有的偏远乡镇发展智慧企业的劲头还不够足,多数企业存在有硬件,但无软件的情况,需要继续完善智慧化企业的基础设施软硬件的建设,进行智慧企业的探索和实践。

(二)胶州市智慧企业建设中的问题

虽然胶州市在智慧企业建设的过程中有了不小的进步,但在关键核心技术的系统化集成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较高水平的智慧化企业非常少,大多数企业对发展自身的智慧化系统方面还没有头绪,企业负责人对智慧化系统建设的投资仍然较为谨慎;另一方面,由于智慧化企业缺乏整体的设计,大约50%左右的企业在建设智慧企业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复性投入等浪费现象。除此之外,胶州市很多企业的负责智能化建设的人才队伍还存在质量参差不齐、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情况。

通过调研,智慧企业建设存在问题如图1所示,这里主要针对企业信息化的问题进行分析。

企业要想实现智慧化,应该着重三项内容,首先企业应该建立生产运营整个过程各类信息的综合数据库;第二是企业从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整个企业运营环节实现信息化;第三企业最终达到管理、决策的智慧化。当前胶州市的企业智慧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 很多胶州本地的企业对发展智慧化企业管理系统的意义及功能还没有认识到位,对于建设智慧化企业管理系统的积极性不够强,发展智慧系统还处于企业自发实施的状态。

2. 胶州市的企业智慧化管理系统的软件市场建设不够成熟;企业智慧化的应用软件成本较高,超出了胶州很多企业的承受范围,甚至不少大型企业也感觉成本过高;胶州的智慧化硬件实施服务商力量薄弱,缺少专业人才,无法完成较大的定制服务,无法满足本地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经过相关部门调查研究,大约有60%的胶州企业认为缺乏智慧化系统建设的技术人才限制了胶州市企业智慧化系统的普及程度。另有调查,将近一半的胶州企业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平台的使用;胶州近半数的企业数据安全仍然是靠本地电脑的杀毒软件等;80%以上的胶州企业都已经普遍使用了财务管理软件。

3. 胶州部分企业现代化、信息化制度建设跟不上时展的节奏,很多企业依然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企业的管理理念不能适应智慧化企业建设的标准,因此胶州企业急需改变传统观念,更新企业管理模式。

4. 政府各级部门对胶州企业智慧化管理系统建O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并且各级部门存在管理协调不到位的情况。胶州市信息化建设扶持政策少,影响小;青岛市信息化建设扶持政策整体存在门槛高、覆盖率较低等问题,小企业难受益。

三、解决胶州市建设智慧企业有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智慧企业建设的对策

企业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主体,为了使胶州企业智慧化建设更加普及,更加深入,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坚持注重企业经济效益与智慧化建设协同发展的思路,找准胶州企业发展智慧化系统的关键要素,统一规划、实施。

2. 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分阶段推进企业智慧化系统建设。

3. 寻找合适的智慧化系统服务商家为胶州企业定制适合、实用的智慧化集成系统,更新企业的管理理念。

4. 政府、企业都应增强发展企业智慧化建设的信心及意识,在投资方面加以侧重,并将技术人才的培养、储备提上日程。

(二)加强智慧企业建设的意见

1. 智慧企业建设的目标

在10~20年时间内,使龙头企业实现动态经营、敏捷反应、精准决策、低碳绿色,中等企业实现管理透明化、合作协同化,小企业实现产、供、销、人、财、物等全部数字化,最终形成一个覆盖胶州各行业、梯度排列的智慧企业群。

2. 智慧企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1)根据智慧城市的发展框架,制定胶州智慧企业建设的总体思路

依据《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智慧青岛战略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中有关智慧城市发展的规划,进行智慧企业建设的总体设计,制定胶州智慧企业建设的总体思路,使胶州智慧企业建设适应智慧城市的相关规划。胶州发展智慧企业建设应该与政府政务、便民医疗、公共交通、城市管理等相互匹配;胶州智慧企业建设应该结合胶州市工商各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根据胶州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智慧应用水平,分步实施,避免重复投资,在应用的扩展上要遵循从点到面的原则。

(2)以企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做为基础,明确胶州智慧企业建设的重点

推进“千家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推进智慧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分行业不断推进胶州企业智慧化系统的建设。主要是:在商业企业,加强采购进货系统管理、库存系统管理、授信额度管理、产品促销、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智慧化水平;对于工业企业,应建设生产流通各环节的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达到生产、销售整个环节的智慧化。胶州的物流发展对于胶州经济贡献非常重要,物流方面,为保证实时追踪货物的运输状态,应结合互联网、物联网相关技术发展实时动态追踪的智能化系统。

(3)以胶州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载体,构建智慧企业建设的服务平台

利用“1+12+X”公共服务体系展开广泛宣传和服务。“1”指胶州市级综合性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2”指12个镇办公共服务平台、“X”指以23家行业协会和若干个特色园区及社会专业化服务机构等为主导的专业性、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利用政务网站、政务微博、公共微信、服务热线、IMO、云平台、公用邮箱、QQ群等多种沟通渠道,对纳入服务网络的872家规模以上企业和1万余家小微企业进行政策宣传、智慧企业知识传递等。完善胶州市服务平台,设立企业服务大厅,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融资担保、管理培训、市场开拓、中介服务、技术服务等服务。

(4)抓好智慧化企业人才积累,保证企业智慧化发展的人力储备

一是政府应积极联系引入海内外高级人才。对于掌握智慧化企业建设核心技术的人才给予优厚条件吸引来胶州进行创业;二是加强胶州市企业智慧化人才队伍的培训。通过与青岛地区各类大专院校以及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C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单位的联合,建立企业智慧化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人才的培训课程。三是加强企业智慧化建设的宣传、科普。定期组织各级领导、企业负责人、技术人才学习考察,并在全社会科普有关企业智慧化的知识。

(三)加强智慧企业建设的保障

1. 政府组织: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智慧化建设

政府在建设智慧化企业方面应起到组织作用,政府可以联合大专院校、信息科技供应商、企业建设胶州企业智慧化的行业协会。及时掌握全球智慧企业建设的新动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定期组织相关人才考察学习,培养一批肯为胶州企业智慧化建设贡献力量的专业人才。

2. 财力保障:为胶州发展企业智慧化提供资金保障

为保障胶州企业智慧化发展建设,可由政府财政出资建立胶州市智慧企业发展基金,在财政方面采取税收返还等政策激励胶州企业增加智慧化建设的投入,鼓励胶州企业自主创新。在企业智慧化技术研发与改造的创新方面,政府可以采取量化的方式,根据企业创新成绩给予适当的资金奖励;政府还应促进胶州各类金融部门与企业智慧化建设单位合作,以保证企业智慧化建设的资金渠道。

3. 制度健全:建立智慧企业建设的相关机制

要想长期规范发展胶州的企业智慧化建设,应该首先在制度上予以保障。首先应建立考核机制,由胶州市政府安排相关专业机构采取量化赋分的方式,定期考核胶州市智慧企业建设发展情况;第二通过智慧企业行业协会的监管激励,推动胶州大中型企业发展智慧化建设;三是群策群力,联合智慧企业建设水平较高的多家企业建立协同创新的机制,打造胶州智慧企业的标杆。

4. 产权明晰:重视维护智慧企业建设的有关知识产权

智慧企业是近年来兴起的企业新型管理模式,智慧企业建设包含了很多最新的技术专利。为了保障智慧企业建设单位的权益,胶州政府应加大对智慧企业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首先应该支持胶州企业在建设智慧企业的过程中形成专利;其次政府应帮助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第三政府应引导企业知识产权进行成果转化,推动形成胶州产、学、研相互结合的企业智慧化运作体系。

篇(4)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41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089- 03

现代工业或制造业经历了以蒸汽机为驱动的机械制造、以电力驱动的大规模生产,以及通过电子信息技术驱动实现的自动化制造历程。制造业强国德国将这一工业化过程描述为机器代替人工的工业1.0 时代、流水线生产的工业2.0时代、高度自动化生产的工业3.0时代。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上述技术对制造业产业形态的深度影响, 德国在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并将这一概念伴随的制造业强国政策上升到国家战略。与此同时,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均提出了适合自身工业制造业发展特征的国家制造业升级战略规划。我国在2015年也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同时围绕制造强国这一战略目标,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相关的重点发展领域。比较与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结合我国工业制造业实际,特别强调了要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发展,以及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战略思路。工信部围绕这一国家战略部署,随即了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在石化领域将中石化九江石化智能工厂建设作为示范。论文将结合国家战略方向,九江石化示范实践以及中石油炼化企业实际,探讨炼化企业制造升级及智能工厂建设。

1 炼化行业智能工厂的定位和方向

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复苏缓慢和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商品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国际市场动荡和市场竞争加剧。大宗原料价格持续波动,炼化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持续上升,绿色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在炼化行业面临巨大压力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升级发展契机。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煤炭和煤能源化工规划、智能制造等一系列惠及能源化工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陆续出台。国家经济持续发展,需要更多、更好的高质量低成本的能源化工产品,国产能源化工产品供应不足的局面仍将存在。

炼化行业是典型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对设备装备的依赖程度很高,整体的自动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针对国内炼化企业,智能仪表、集散控制系统DCS、先进控制、油品调合、流程模拟、计划、调度优化、MES、ERP等自动化和IT技术均有在炼化企业应用。同时在新技术应用方面,炼化行业也在积极的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设备远程巡检、安全管理、企业IT治理等方面进行应用尝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国内炼化企业在自动化和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明显缺项并不多,特别是近几年的大规模信息化建设,部分先进信息系统的部署速度甚至超越了国外同行(例如优化排产)。但是,大家普遍感觉企业的智能化制造能力并没有显著的提升,基层用户应用系统所带来的效益红利不明显等问题时有反映。究其原因,抛开人员素质,本文认为有六个方面的内容有待提升。一是基础仪表自动化方面还有欠账,重点部位仪表、自控的缺失直接影响上层物料平衡、区域优化的应用效果。二是装置级优化操作技术(流程模拟、APC、在线调合、RTO)的长效应用模式和投资维护模式有待改革。三是生产管理类信息系统亟待集成,完整的计划、调度、排产、操作执行、操作监控、平衡分析、绩效考核PDCA管理循环还没有形成,其上的优化基本没有实现。四是现场操作人员操作过程缺乏新技术支持,是炼化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盲点,环保监测有待加强,炼厂无线互联应用需要展开。五是设备装置的运行机理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不足,设备装置的检维修、挖潜增效工作难以科学评估。六是自动化信息化投资管理、项目管理各自为政,步调不一致,没有形成相互促进与弥补的螺旋式上升模式,没有形成应用合力,产生“1+1>2”的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国内炼化企业工业4.0或智能工厂建设,需要在深刻分析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建设模式。作为相对弱市场竞争、高危、大规模流程加工行业,炼化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炼化行业智能工厂建设的重点应该是围绕成熟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完善提升,以及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融合,通过两化融合的过程推动技术和管理的优化进步,达到企业设备智能、管理智能、决策智能,最终实现智能制造。

具体到炼化“两化”融合或者智能制造的标志或特征,可以总结为下面四个方面:

数据:首先要能够最大化利用各类传感器、计量设备、存储设备,实现炼化企业工厂设计数据、产品数据、设备动静数据、研发数据、物料数据、运营数据、销售数据、客户数据的采集和信息化管理。满足对企业“透视”的需求。

互联:要能利用工业以太网/无线网/4G、智能手持或穿戴终端实现设备、人员、通信设施的网络化连接。通过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形成互联,满足人员与设备装置的信息交互和操作交互。

优化:在数据和互联的基础上,在过程控制层实现高自控率,同时结合计划、需求以及效益数据,实现装置、局域的操作优化控制;在生产管理层实现生产管理PDCA闭环,同时结合ERP信息进行全厂计划、调度优化以及设备维护优化;在经营决策层实现供应商原料采购、企业资金资源、产品销售的优化。

创新: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实施过程应该会深刻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是一个创新发展的过程,势必伴随技术、产品、管理模式的创新。如果单纯是强调技术,拼装备,不能对企业的运行模式进行优化提升,也不能代表实现了智能制造。

2 炼化企业两化融合及“智能工厂”重点建设内容

围绕自动化和信息化相关系统完善提升,特别是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炼化企业智能工厂建设的核心思路。炼化智能工厂建设主要内容围绕三条业务主线进行,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生产管控一体化,对ERP、MES、RTO、APC、PCS等系统进行纵向集成;二是从原油采购、原油加工、原油运输到终端客户服务的供应链一体化,进行横向集成;三是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工厂的项目筹建、项目设计、到建造交付,再到工厂运行与设备维护,直至资产的报废退出全生命周期过程的数字化管理。

2.1 生产管控一体化

生产管控一体化主要依托MES2.0、APC、流程模拟、油品调合4个项目设计和实现,各项目之间通过数据流的无缝衔接,协同实现生产管控优化目标。

计划调度统计闭环管理:进行MES与APS的集成,实现炼厂生产运行管理的PDCA闭环。

生产运行优化控制:进行APC系统推广应用,同时与流程模拟、调度模块进行模型数据的集成交互。增强操作控制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安全环保质量管理:对能耗、危险源、重点区域视频、环境监测、质量信息进行整合集成。建立完整的企业QHSE管理系统。

2.2 供应链一体化

基于当前总部的APS系统为基础,增加产品价格信息(包括价格和基本趋势等,需要从销售ERP获取数据),生产成本信息(需要从生产ERP处获取),运输成本信息(需要从大区运输部门获取),结合销售需求和产品生产能力等要求,建立合理的线性规划模型,优化企业效益。在示范企业进行罐区自动化系统建设。

在化工业务领域,建立化工产品供应链一体化,实现化工品从客户需求预测、生产计划下达、排产、生产、销售配置、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技术服务全流程一体化。

在推进炼化ERP应用集成的同时,考虑建设中国化工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由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具有特别强的互联网特征,技术、运营、资金是三个核心关键点,网站的成功需要前期大量风险资金的投入进行市场推广,同时需要专业的互联网营销团队进行长期运行维护,并且按照互联网企业“数一数二、不三不四”的生存特点(只有做到行业第一第二才可能生存,排名靠后的企业基本无生存空间)。建议该项目采用中钢网等行业网站的运营模式,通过与第三方公司合资控股共同打造化工品电子商务平台。化工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和长期良好运行,将极大的促进企业化工品销售以及行业需求信息的收集,占领国内化工品市场销售渠道。

2.3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设备长周期运行:围绕设备检维修和运行管理,与ERP进行集成,实现设备检维修业务链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监控。

篇(5)

TBR:我们知道IBM在几年前提出了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概念,把“物联网”与“互联网”连在一起,因而让一切更智能,那么您提出的“智慧企业”是什么概念?

涂扬举:近几年,“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智慧概念炒得很热。但我观察,这类“智慧”关注的是“物”与“物”的互联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互联互动,在这里,人起着支配和主导作用,管理模式也是不变的。这些要素互联互动形成的“智能物”、大数据以及最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特定管理模式下“人”的工具,它是为特定管理模式服务的,是管理者及使用者的工具、手段。

而我们提出的智慧企业除了关注“物”与“物”的互联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互联互动外,更关注这些要素与人的互联互动,在这里,这些要素的互联互动成果和最新技术的应用并非只是工具和手段,人也不再起着支配主导作用,而是其中要素之一。管理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这些要素在互联互动产生的“智能物”、“智能人”、大数据以及最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呈现数据驱动的特点,不断演化升级。

因此,我们对智慧企业的概念定义为:智慧企业不是企业传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它是企业在实现业务量化的基础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和管理技术高度融合,从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具备自动管理能力的企业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即企业管理实现自动预判、自主决策、自我演进。

TBR:可以谈谈您“智慧企业”这个想法的由来吗?

涂扬举:2013年,我参加了一个在斯坦福大学的国电高级干部培训班,学习收获很多,但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美国大数据的收集、传输、储存和处理能力。

到过美国的人都知道,美国的签证很麻烦,要填各种信息,许多看似毫无关系的信息都要采集。我一个在重要岗位工作的同学,还被采集了唾液。为什么要采集唾液呢?我想可能因为这位同学被他们视为未来之星,对他的DNA数据感兴趣。所以美国对数据采集非常认真细致而且全面,尽可能收集相关信息放在数据库中。正因为全面的数据管理,外国人到美国境内以后,感觉很自由,好像没人管,但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马上就能追查到你的完整数据进行判断和管理。

我们国家当时也在提倡大数据,但是我们大数据的关联度比美国差太远了。美国人的信息都是互通的。我们做的信息化,是单一的、局部的、孤立的,而且重复建设,没有一个全局的系统集成。银行系统有银行系统的一套数据,交警有一套交警的数据,其他系统有其他系统的数据,甚至一个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信息化也是孤立的。所以我就思考,中国应怎么应对?企业该怎么适应?

学习回来后我写了篇学习体会叫《建立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现代企业》,这个文章后来送到上级,获得了组织的肯定。当时智慧企业的概念还没有成型,我正在思考如何将大数据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正好没过多久,我就从国电新疆公司调回四川来担任国电大渡河公司总经理,而大渡河公司有非常好的基础能够实践我的想法。

第一,大渡河创新发展环境好,国家正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也提出了转型升级、创新国电的理念。

第二,大渡河的人才基础比较好,吸纳了各方面的人才,有一批年轻的懂专业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创新型人才。

第三,大渡河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好,过去的信息化建设至少实现了基本的网络连通,我们的集控中心是2006年建的,现在正在重新改进。

第四,大渡河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如果说公司亏损得一塌糊涂,只能去保稳定,哪里有精力搞转型升级?

所以说我有了一个机遇,有了实践想法的舞台。

我们后来经过讨论,提出了建设“智慧大渡河、幸福大渡河”的愿景目标,将智慧企业建设作为公司战略目标固化下来,这两年就围绕这个目标认真落实、细化。

智慧大渡河什么样

TBR:国电大渡河是发电企业,对于大渡河来说,成为一个智慧企业在具体业务上是怎么变智慧的?

涂扬举:智慧企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既等不得,但也急不得,针对我们电力企业的特点,我提出了近期和远期目标,就近期来讲,我们从两个层面加以推进。在公司机关层面,建职能单元,或叫专业数据中心,使之成为业务部门的“专业脑”,如目前建设的财务数据共享中心、流域安全监测管理中心、招标与采购数据中心、电力销售中心、碳资产管理中心等等;在基层单位层面,建业务智慧单元,使之成为公司管理的业务脑,针对我们主要有四大板块业务,我提出了建设四个智慧单元:基本建设系统建智慧工程,电力生产系统建智慧电厂,电力调度系统建智慧调度,设备检修系统建智慧检修。

在智慧工程方面,我们已经在沙坪电站有了初步应用。通过工程技术、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技术等应用,我们做到了工程进度不超前,也不会拖后,非常准时。每天对外界的感知和应变非常灵敏,工程进度超一点它会自动调整过来,晚一点它会立即生成方案调整过去,始终是在不断自我修正的过程中,工程建设质量做到全过程、全方位记录和监控,工程投资始终控制在预设的范围内。另外,我们承担的双江口智慧工程建设已经从管理模式开始进行了全新变革。我们设想,今后大渡河基本建设的模式都应是这样的智慧单元管理模式。

在智慧电厂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目前,我们已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开展了智能机器人巡检系统研究,今后电厂巡检可以由智能机器人全面替代。新建电厂设备购置时,我们向厂家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要求其按照我们的技术标准制造,使其符合智慧电厂设计标准。目前,智慧电厂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已编制完成,即将通过评审。

在智慧调度方面,我们也取得不少成果。调度主要关注前端和后端,前端是对气象和自然的感知,后端是对市场的感知和判断。就前端而言,因为水力发电需要水,水从冰雪融化来,从雨水中来,归根到底是从气象中来。所以只有对雨情、水情把握准,才能搞清楚能来多少水能发多少电。今年1到4月份,气象预报我们做到99%以上的准确率,这是一个十分先进的精度。后端我们成立了市场销售中心,卖多少电?卖给谁?我们发电能力多少?什么时候效益最大化等等,我们都能做到自动匹配。另外,目前我们已经把全省用电的数据基本采集完毕,哪些是大客户?哪些是潜在客户?每个客户用电是什么情况?其他电厂什么情况?都在我们数据库中。有了齐备的数据,我们基本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竞争对手能做到的,我们就做得更好,价格更低廉;只有我们能做到的,我们就让价格更合理,目前在四川主网中我们能够做到最安全最稳定供电,电网公司和客户就喜欢我们啊。

在智慧检修方面,也有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过去每年都要把发电设备按要求检查一遍,有的大型设备拆了又装,要花几千万维修费,而且机器拆开重装一遍,本身可能会出纰漏;现在我们探索动态检修,就可以把设备跟物联网相连,实现实时传感,机器的运行动态非常清楚,这样我的检修就能做到需要检查的时候检查,减少浪费,同时,我们也开发了电厂机组运行状态预警系统,不仅可对当前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判定,而且还实现了后期运行状态自动预判功能。这个成果如果全面推广,对我们国家设备的经济运行、健康运行将带来全新变革,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低估,目前我们正准备加以推广。

TBR:通常我们的一个重要战略都有其实施路径,智慧大渡河关键路径是什么呢?一个终极理想中的智慧大渡河是什么样子呢?

涂扬举:智慧企业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路径是数字化模型和支持数字化模型的采集、传输、储存、应用和服务,我们将之归结为:业务量化、集成集中、统一平台、智能协同。

关于业务量化,就是尽量让数据说话,虽然智慧企业建设不是简单的数字化,也不是简单的信息化,但数字化是前提,没有数据无从谈起智慧,没有数据能做什么呢?没有统一标准的数据整合分析会是什么呢?所以企业首先要尽量将业务量化,在量化的基础上形成大数据,有大数据的积累、整合、分析是前提。

关于集成集中,为什么提这个呢?现在大渡河公司下属企业很多,下面各个单位都有一套服务器,都搞一套软件系统,财务搞一套,计划搞一套,工程搞一套……重复建设太多,浪费资源,而且每个系统都是信息孤岛,所以要打通、集成、集中。现在我们只有一个云中心,连主机都没有了,把以前10个房间的信息系统设备集成在1个房间,也不用那么多人去管理,耗电也少,把数据都放在云端了。

关于统一平台,因为集成集中起来以后,还有很多数据不能用,原因在哪里呢?主要是过去采集的数据,标准不一样,所以统一平台的目的就是要把数据标准建立起来,硬件要标准化,软件要打通,数据的采集要标准化,因为只有数据标准化采集才有意义,如果数据标准不一样,就无法提取有价值的内容。

关于智能协同,上述都做完之后,要做到平台之间、部门之间、专业之间、上下之间协同起来,互联互动,联动之后就能够实现最终我们想要的自动管理。这是按照我们国有企业现有的条件,来实现智慧企业的关键路径,但我认为这个路径对绝大部分企业都适用。

现在我们还在初始阶段,公司的层级管控依然存在,或者说行政管控特点依然存在,现在有13个部门,二十几个下级单位,不能一下都取消了,取消了人也没法分流,要有一个适应过渡的过程。初始阶段的特征是分级管控与专业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并存,企业只实现了部分自动管理的功能。

最高阶段的智慧企业是什么样子呢?就是实现自动管理这个目标。自动管理的特征,我们将其比喻成念“三自经”,即自动预测、自主决策、自我演进。

所谓自动预测,就是要企业风险识别自动化。企业要通过业务量化,采集并生成大数据,应用最前沿的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实现企业各类风险全过程识别、判定,并自动预警。

所谓自主决策,就是要企业决策管理智能化。企业要自动预判不同层级的问题及风险,运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前沿决策技术等,由企业各类“专业脑”自动生成应对问题及风险的方案,提交企业“决策脑”进行决策。

所谓自我演进,就是要企业变革升级智慧化。企业要随着各类原始数据和决策数据的不断累积,通过记忆认知、计算认知、交互认知三位一体的认知网络,实现自我评估、自我纠偏、自我提升、自我引领。企业逐渐呈现出数据驱动的管理形态和人工智能的特点。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智慧企业终极目标。

TBR:在智慧企业的最高境界,没有层级?会是什么样的组织形态呢?

涂扬举:企业决策管理完全依靠数据驱动,在企业管理层下面是决策指挥脑,即决策指挥中心,决策指挥中心直连各类专业脑,即各专业数据处理中心,基层作为独立管理单位不存在,机关部门极大压缩,并不再行使管理职能,只起服务保障作用,我们初步设想是只有三个部门。一个叫做业务保障部,专门针对各专业脑(专业数据中心)进行研发,比如对设备运维、安全管理、计划合同、财务管理、市场销售、工程管理等的专业数据中心进行软件开发,提升数据应用能力,所有专业人员都在这个部门。第二个叫综合服务部,主要针对企业人员的工作环境、生活待遇、思想建设等提供保障服务。第三个部门就是战略规划部,主要是规划目标、制定战略、制定标准、制定规则,让企业的自动管理在人制定的游戏规则中进行,让企业的自动管理围绕大的发展规划来运转。我们现在新建中的全世界最高坝双江口电站基本就是按理想中的新模式来建设的,把过去的层级管理全部取消了。只设了三个服务部门,在决策指挥中心下,建了若干专业管理中心运行管理。

TBR:要实现最终目标,要求很高的大数据能力。

涂扬举:是的,要求有很大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提取和分析能力。某种意义上,业务保障部就是负责研究怎样把业务量化,把各类专业工作数据化,把采集的数据如何标准化,把标准化的数据如何传递集成,把集成的数据如何提取,把提取的数据如何通过软件开发为我所用,整个企业的管理都是围绕数据来进行,其决策依据都是数据处理的结果。

克服变革阻力

TBR:变革的阻力总是很大的,您怎么克服变革的阻力和困难呢?

涂扬举:阻力和困难是很多,最重要是思想观念问题。首先智慧企业这个概念大家很陌生,2014年回大渡河工作之初,我就给全体员工送了一本书叫《用数据说话》,这样一来大家就知道了,大渡河公司的未来管理肯定是以数据为基础的,我同时又请书的作者崔小屹来这里讲了一堂课。当时我们班子里也有不太理解这个概念的,有的同志觉得这个概念好像很空。我就带着我们班子同志去了一趟华为学习,去浙大网新等企业参观,去了以后,大家感觉,华为的管理跟我们真不一样,华为生产的信息产品先进程度远远超过了想象,沿海发达地区的信息技术应用远远超过我们想象。

这样,我再提智慧企业就有了思想基础。

同时,我们建立了非常强的顾问团队。我了解到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原校长潘云鹤院士在信息技术方面是我国的引领者,我通过很多渠道多次拜访,并成功邀请他作为我们的总顾问,还有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钟登华院士、浙江大学计算机系陈纯院士,以及清华大学、华为集团、南瑞集团、易华录公司等高校和企业的众多顶尖专家共同组成了顾问团队。

我们构建的技术系统必须最先进、最前沿,如果引入不了最新技术,那就老是在低水平上重复。我们的顾问班子构架以后,就正式启动内部的思想变革并开始实施。

第二个,我们建立了内部的宣讲体系,从上至下全面宣讲,我也不遗余力亲自宣讲,为了让员工理解,我给大家举做饭的例子。

以前我们凭经验做饭,大概一杯米放多少水,这叫做凭经验来管理。过去管企业就是这样,凭经历靠经验,这样管个小企业还可以。可是如果你要煮100锅饭呢?一个人就肯定不行了。后来发明了电饭煲,根据刻度放多少米多少水,这个叫做数字化。数字化不断往前发展,开发出了定时功能,把数字化和信息化结合在一起,到规定时间自动开始。但是还能不能更高级?比如说今天下午6点回家吃饭,设定好下午6点开始煮饭,但是中途停电了,那在移动互联时代,手机马上会有个信息提示你:主人,现在停电,但是根据我的大数据分析,预计一小时以后来电。然后手机让你选择等待或放弃?这就是移动互联技术把信息化、数据化和传输技术全部连在一起了,实现了比较智能的应用。但这还不够。你在手机上选择不煮了,改外卖,那手机马上根据你平时的喜好,显示三家餐馆,你选一下就可以。手机为什么能给你合适的建议呢?因为有长期积累的数据,把你的口味、偏好了解得很清楚,形成了非常智能的决策体系。到这个水平,就是一种智慧的决策体系了。

我们干企业最后就要达到这个智慧的境界,不能凭经验,100方水发多少电?什么时段发?发给谁?怎么组合?有一个聪明的预判,给出一个智能的决策,实现自动决策管理。

这样,经过反复的头脑风暴,上上下下的宣讲,文字材料宣传,整个企业开始动起来了。

我们还组建了智慧办公室,集中了一批优秀的又能够接受新概念的人,来落实智慧企业战略。

同时一年多的业务实施也让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沙坪电站的智慧工程建设非常先进,虽然这个先进还没有达到我们设想的智慧最高境界,但已经应用了非常先进的技术,好多人来参观后都赞叹不已。

从外部来说,国家近期也在大力推进创新发展,提倡和引导各种新技术的研究应用。

所以,大概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公司上下基本实现了思想上的转变。

TBR:刚才主要说了怎么克服思想观念方面的挑战,在改革推进过程中,还有什么经验心得可以分享?

涂扬举:成熟一个,开发一个,成功一个,推广一个,不搞一刀切,不搞面面俱到。如果整体一起推进,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部门和单位的情况都不一样,如果一个部门或单位都是40~50岁的员工,大家对新事物的理解就会慢些,我们就不急,让他慢慢来,如果单位条件好,就让他快些。为什么沙坪电站推进快?因为我们沙坪电站的总经理是个留美博士,而且他的员工相对年轻,他们能很快接受和适应,就搞起来了。为什么我们双江口电站派一大批30多的年轻人去?而且派了四个博士,主要就是要把人的因素考虑进去,发挥年轻专业人才的特长。我们有几十家电厂,人才资源是有限的,只能把人才用到刀刃上,放在关键岗位,对整个企业起到引领作用。

供给侧改革就是改进管理

TBR:您实践智慧企业模式,可以说遇到了历史性机遇,从2015年开始,我们的供给侧改革就拉开大幕了,您的企业管理改革正好走到国企改革的风口。

篇(6)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078-02

1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现状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占整个企业总数的95%以上,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0%,提供了75%的就业岗位。与这些数据相比,而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瓶颈日益严重,经营困难加剧。根源就是我们的企业长期以来普遍创新不足,企业从产品到技术、从管理到品牌、从机制到理念,与国外同行先进水平相比,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仅就专利一项指标看,2008年中国全球专利申请量为6089件,低于韩国的7908件,仅为美国的11.5%,日本的21.7%,德国的33.8%。创新不足,必然要更多地依赖进口,必然更多地采取OEM,经济发展模式也必然是粗放型、外延型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之魂,也是一个企业之魂。企业创新是中小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2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相关理论

2.1 什么是创新和中小企业管理创新

从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概论》中提出“创新”这一概念,在熊彼特看来,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5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特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

企业管理创新是指创造出世上至今没有的或改善已有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动态过程。也就是根据市场和社会的变化,重新整合人才、资本、科技要素,不断创造出使用价值更高、相对成本更低、个性更鲜明的新方法和新产品,既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又能尽到社会责任。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战略管理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组织创新、业务流程创新、财务管理创新、技术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等。

2.2 进行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始终处于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环境中。结构调整、生产相对过剩和买方市场机制的交互作用,促使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能否不断超越自我和竞争对手,跃上新的台阶,关键是看企业的管理是否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实际的需要,这就使得管理创新成为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永恒主题,特别是在当今时代,企业管理创新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3 如何进行中小企业管理创新

在知识化、信息化时代,搞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加强战略创新

战略谋划是企业的灵魂,战略管理关乎企业的发展方向。纵观像IBM、微软、通用汽车等知名企业,都对大约50年内的发展方向做出战略规划。反观我们的企业,最薄弱、最忽视的环节就是战略管理。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要有全球眼光,国际视野。所谓全新视角,一是全球化视角(世界经济贸易全球化、行为规则国际化、政治经济一体化);二是信息化视角(主要是瞄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科学技术群);三是“中国化”视角(即把全球化、信息化的普遍原理和规则同中国的企业实际相结合),摒弃传统做法,创新战略思想。企业的战略选择最重要的是盯住市场进行的“转型”与“升级”。“转型”,即意味着企业由原来的产品及相应的生产销售模式,转而生产一种新的产品或替代品及相应生产销售模式(商业模式);“升级”,即意味着企业由原来的技术等级、标准规范、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等级和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企业重要的战略选择是:从热衷于“数量扩张”转变到用心“做优做强”;从追求“多元化”转变到用心“做好主业”。

3.2 推进制度创新

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的组织保证。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没有合理的、健全的、科学的制度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就是一句空话。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尚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这其中最大的矛盾、最深层次的问题莫过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现阶段推进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目标就是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核心就是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一是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造,实现企业组织形式创新。从国外企业和上海、广东的做法看,母公司股东一般不少于4-5个,股东持股比例在20%到30%之间。为此,中小企业要加快改革,完成股份制改造,建立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企业组织形式。二是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建立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董事会,处理好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防止内部人控制和一人说了算。三是规范母子公司关系。变行政隶属关系为产权关系,集团公司对权属企业由管企业变为管资产。要缩减母子公司的层次,提高管理效率。母子公司管理层次一般应控制在三层以内。

3.3 加强科技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造知识产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和持久发展的动力。一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把技术创新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做到既有集团总部的创新,又有生产经营各环节的创新;既有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开发,又有中长期发展的新技术、新产品储备。借鉴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的做法,将技术研发中心分为开发部和研究部两个部门,开发部负责3年以内新技术研究开发,研究部负责4-10年长期技术发展研究,这样可以使企业有能力进行技术储备,也更容易创造专利。二是拓宽技术创新途径。在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深化产学研联合攻关,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要与知名企业、高等院进行各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和交流,共建研发中心。三是加大技术研发费投入,用足用好提取技术开发费的政策。按照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看法,研发资金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仅能维持,占5%才有较强的竞争力。今后中小企业应尽量保证研发资金占销售额的比重达到3%-5%。

3.4 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是带动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世界500强企业中,信息技术投资超过生产设备投资的企业达65%,而企业网络技术投资的回报率则高达10倍以上。当前,中小企业要以推行ERP管理技术为重点,积极对企业主导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和供应链等进行整合、改造。一是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生产控制系统,带动生产方式创新,实现生产管理智能化和柔性自动化;二是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流程的效率和工艺水平,带动技术创新和开发设计手段创新;三是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带动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信息管理和基础管理创新;四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采购销售体系,构建企业信息门户和电子商务平台,带动供应链管理创新。

3.5 加强财务管理创新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环节。一是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以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为指导,根据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形式,实行不同层次的、合理高效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企业成本费用、资金结算、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等各项内控制度,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二是下大力气压缩应收帐款和产成品资金占用,坚持以销定产、以销促产,加大库存积压产品的处理和呆坏帐核销力度,使两项资金的占用保持在合理水平。三是切实搞好资本运营。企业经营管理者要认真学习资本运营知识,把握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和具体运作途径,加快由产品经营向资本运营的转变。

4 结语

企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管理创新。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对企业的总体面貌最终起着决定性作用。

篇(7)

2015年步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遭遇诸多挑战:从宏观上看,经济增速下滑,地方财政收支也不乐观;从微观上看,传统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仅没有得到好转,反而继续承压。总体上讲,目前经济增长虽然步履艰难,但结构调整逐步好转,并且动力不减。这种喜忧参半的经济现状,让福建省海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福建海运”)也深刻感觉到市场的冷暖变化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福建海运成立于1950年,系福建省大型国有航运企业,拥有各类运输船舶近50艘139万载重吨,是福建省内注册的船种最全、运力规模最大的海运企业。福建海运集团公司主要经营大宗教货、件杂货运输、集装箱运输、原油和成品油贸易与运输、海上客运、对台客滚以及海上加油、船员培训、劳务外派、船舶代管、船货、船舶维修、码头装卸仓储、船舶物资供应等配套业务。公司拥有各类专业海运公司、为运输主业配套服务的公司以及境内外的合资合营公司等40多家。福建海运目前正在加快推进“船舶大型化、航区远洋化、业务国际化、管理智能化”的企业发展战略,不断适时扩张运力规模。面对喜忧参半的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强化集团公司资金管理,为集团发展战略保驾护航就成为福建海运集团公司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我国许多集团公司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多数开始使用多级法人制,造成管理链条相对较长、组织层次较为复杂,从而导致集团公司总部难以掌握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再加上在资金管理方法较为落后,诱发了诸多的风险因素。因此,将资金集中管理的现代管理理念逐步得到大多数集团公司管理层的重视与认可。实施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后,在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的基础之上使用集团整体发展优势,从而帮助集团公司解决资金分散带来的各种问题,强化资金管理力度,规避各种财务风险,不断提升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一、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相关问题的解析

(一)集团公司及资金集中管理概念的解析

集团公司是由母公司、各个下属控股公司、全资子公司以及参股公司共同构成的企业联合体,并成为现阶段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影响下,集团公司开始成为当前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目前我国很多集团公司因为下属机构相对较多、地域分布较为广泛,从而导致其管理链条相对较长、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成员企业资金状况、资金使用效率相对低下等问题,从而导致风险控制受到严重影响。

所谓的资金集中管理也是当前集团公司常用的资金管理方式,通过将集团所有资金集中到总部,然后由总部进行统一调配、管理以及运用,包括集中管理资金、融资以及支付结算等相关内容。资金集中属于基础,其他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这一基础,利用资金集中管理能够发挥出集团公司所具有的整体资源优势,不断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集团公司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二)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

为了能够保证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功效得以发挥,集团公司在进行资金集中管理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协同原则。所谓的协同原则就是结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所具有的生产经营管理特点,选择正确积极的方式来对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从而实现利益均沾、成果共享的发展效果,保证集团公司实现协调发展。协同性原则包括正确处理不同产品、不同职能、不同类型的资金投入关系,并对集团公司内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协调好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以及外部相关单位的利益关系,保证集团公司协同管理的优势能够得到发挥;(2)集中原则。集中管理属于集权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对集团公司信息进行统一监控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实现企业集团内部资源的运营、配置都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3)收益原则。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就是为了能够帮助集团公司获得更多的利益,并期望通过较少的资金占用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保证集团公司实现更大的整体价值。

(三)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工作目标

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就是要能够发挥出集团整体所具有的资源优势,顺利对其资源配置加以优化,保证资金收支均衡,并且能够有效进行运营,从而让集团能够获得最大化的整体价值。在集团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中需要能够具有相应的资金保障,也就是其资金流需要满足阶段性的资金支付需求。当集团公司资金流难以满足资金支付需求时,企业则无法顺利进行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到期的债务,往往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诱发企业破产。当集团公司资金流入能够满足资金支付需求并出现结余时,集团公司就需要寻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降低闲置资产的占用率,不断提升集团公司的资金利用率,为集团公司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集团公司在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时,除了要能够实时监控成员单位资金收支情况,还要能够对集团公司的所有资金进行有效控制,优化配置集团内部成员的资源,强化对成员单位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监控,保证资金存量达到最优标准,降低闲置资金占有率。在集团公司内部合理资金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通过有效方法来增加闲置资金产生的投资收益,保证集团公司获得更大的企业价值。

(四)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特点

相对而言,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1)管理主体较为特殊。集团公司是由子公司、母公司、参股公司、其他成员机构或者企业构成,并将资金作为主要的纽带,属于企业法人联合体,这个联合体所有的成员企业在法律上属于独立法人,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独立编制会计报表,并拥有独立进行支配资金的权利;(2)管理关系较为复杂。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之间大都能够利用资金纽带,往往是通过控殷、全资、参殷等不同形式连接在一起,这种关系就让集团公司的资金管理工作相对复杂。集团公司在进行资金管理时,除了要管理自身的资金之外,还要对企业成员的资金加以管理与控制并要处理好各子公司之间的资金调剂关系及公司和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保证资金能够实现通畅安全的流动。为了能够保证集团公司整体财务目标的实现,就需要对母公司和子公司、母公司和其他成员企业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各自的财务目标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有些集团公司受业务地域性广、产权结构复杂性等因素影响,导致集团公司很难全面准确地对集团公司整体资金的流动进行控制和预测;(3)管理战略全局性。在企业集团组织架构中,母公司处在这个架构的最高层次,要能够对集团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还要能够对其自身加以管理。集团公司除了要能在对其面临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时,还要做出资金规划以及战略调整,从而更好地指导集团开展各项经营活动,不断提升集团的长远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这种战略是全局性的,也是对企业集团资金进行长远性、全局性以及决策性的谋划。集团公司在进行资金管理时,要能够综合处理好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在保证成员企业日常各项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及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和使用效率。

二、集团公司资金分散管理的弊端分析 (一)资金使用效率相对较低、成本较高

集团公司作为拥有较大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其母公司以及成员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法人资格,都能够独立对银行相关业务加以办理。为了能够保证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集团公司内部各成员往往需要保持一定量的资金余额。另外,由于集团公司各个成员单位经营业务、范围存在差异,从而导致集团公司内部的有些成员单位虽然产品市场较为稳定、产品销售收入的资金富足,也可能因为产品生产周期相对较长、需要开发更多的新项目,从而导致其资金较为紧张。所以,集团公司内部往往会出现:一方面集团公司内部个别企业资金紧张,要通过外部融资来实现自己发展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内部有些公司又存有富余的资金,这些资金又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从而导致集团公司资金整体使用效率相对较低。另外,集团公司成员单位都是在外部银行帮助下完成结算,结算效率相对较低、程序较为复杂,从而导致很多资金处在体外循环的状态,在途成本相对较大,让资金使用效率相对低下。

(二)资金监管工作不到位,诱发较大财务风险

集团公司资金分散管理往往会导致资金所有者容易出现缺位现象,无法对集团公司内部的全部资金进行统一完善的管理,降低集团公司对成员单位资金运营的监管力度,出现成员单位资金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在集团公司资金分散管理模式下,集团公司内部各成员都要和银行开展业务,多头开户现象较为普遍,成员单位之间存在的资金分布不均衡、集团公司存在资金使用成本高、效率低下的现象,从而导致集团公司财务风险逐渐加大,长期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集团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三)融资职能较为分散、银行授信评级较低

因为资金集中程度相对较低,很多集团公司都没有把融资职能进行上收,造成集团公司无法统一进行融资管理,也就更无法实施对成员单位所制定的各种融资计划进行审批。集团公司内部各成员单位只能在各自的融资额度内进行融资,各个银行在对各成员单位授信评级时,也只是对各成员单位本身进行评估,其评估等级相对较低。所以,不同单位对外融资时确定的利率相对较高,同时还受到担保等一些限制条件,无法达到集团公司统一进行融资所带来的整体优势。也正因为集团公司无法实现集中融资,也就无法将成员单位中富余的资金调剂给需要资金的成员单位。特别是集团公司本部或内部成员产生基建工程、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等资金需求时,集团公司无法实现对成员单位资金的统一调度与全面规划,从而导致集团公司难以将资金运用到主要的领域和关键工作之上,无法发挥出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增值效益。

三、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分析

(一)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集团公司的多层次委托关系让双方的信息出现显著的不对称现象,这就可能诱发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从根本上增加成本,大大降低集团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在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工作中,如何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就逐渐成为集团公司进行资金管理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只有资金集中管理才能够让集团母公司站在出资者的角度掌握成员公司资金存量、流向以及流量等相关信息,从而保证资金能够在集团内部更加高效地调配,强化对成员单位进行资金的监控力度,从根本上降低所用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逐渐成为解决集团公司委托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充分发挥内部资本市场功能,降低集团公司财务风险

资金集中管理能够保证集团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更加快速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保证集团公司减少交易成本、获取更大的融资竞争和资源配置优势。内部资本市场聚集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内源融资,这也是集团公司能够实现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在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之后,能将分散在每一个成员企业手中的资金更好地进行集中,形成一种资金合力,将资金从出现盈余的公司手中调配给出现赤字的公司使用,保证资金能够在集团公司内部之间实现有效、均衡的流动,不断提升资源配置工作效率。内部资本市场作为整体,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从外部市场获得融资,从而大大降低集团公司整体的融资成本。另外,集团母公司或者总部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来实施对成员企业的激励或监督的功能。在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之后,集团母公司或者总部可以加强对成员单位资金的监控,减少单个投资出现的投资失误现象,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充分发挥集团公司整体所带来的风险分散的作用。资金集中管理后,集团公司就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对资金流向的调控来避免财务风险。 (三)提升内源融资的潜能,减少成员单位多头开户的现象

篇(8)

为保证企业发展,很多企业都开始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储备培养或者招揽高素质人才,作为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确保企业经营中的市场经济效益,因此,在新时期下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创新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每一个企业必须经历的改革。

一、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计划,运用科学化的现代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招聘筛选、专业培训、评价考核、职位调整等一系列过程,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工作潜力和工作热情,使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合理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类课程,宏观管理是立足于企业人力资源全局进行调控,改变当前落后的思想观念,保证企业发展方向适合社会需求并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微观管理是指以企业员工为主体,通过对企业内部具体的人和事物管理,保证企业员工可以充分发挥其工作潜力,以实现企业的任务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在18世纪末期的工业革命中就曾已经被提出,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地位才得以明确认可,在管理过程中主要包括科学管理阶断、工业心理学阶段以及人际关系管理阶段。

二、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企业发展的关键首先就是要具有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和市场预测能力,只有企业产品符合市场需要,才可以保证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从而得以稳定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认可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专业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为企业获取人才,并根据判断为职员安排最合适的岗位,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氛围,并完善相关的人员管理制度,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为企业负责还要为员工负责,为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以确保员工的思想理念与设计发展紧密相连,寻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点,为企业创造高效益的市场经济。

2.适应时展

目前新时代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多变形和复合性,多变是因为随着时代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思想观念在不断进行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个人意识和个人需求,复合是因为随着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制度实施,世界的大门都在向中国敞开,因此,中国企业面临的社会人群已经冲破了地域和限制,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适应时展的步伐,才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是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为前提,对企业员工进行全面综合管理的重要部门,它不仅培养员工的专业在、技能,还可以培养员工额创新性,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创新的社会,只有新的理念和新的突破才可以赢得市场的瞩目,归根结底,企业的创新就是人才的创新,只有保障人才的快速成长才能保证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创建辉煌。

3.企业改革创新的客观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众多企业为谋求发展必须要以时展为前提就行大幅度的企业改革,企业改革首先就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创新企业制度,将企业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紧密联系起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内部人员,加强员工培训力度和评价管理,保持企业高素质人才思想观念与企业文化的高度统一。在知识经济的大前提下,只有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企业管理制度,深化企业全面改革,以技术创新为质量保证,才可以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为企业增加竞争优势。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企业几乎将全部的发展重点都放在技术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的等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并不重视,在传统的思想观念里,企业管理总会将员工作为企业固定资产来计算,往往忽略了企业员工具有的创造价值,此外,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复杂繁琐,需要很强的科学理论指导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与专业能力,但是由于目前国内相对落后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导致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高层都是由企业内部直接指定,不仅没有进行过相关的任职资格考察,甚至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还会受到企业内部的制约而无法发展,从而使员工无法发挥出其最大的企业价值,此外,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高层自身专业知识不足,也无法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行制度创新,在企业进行深化改革时,不仅无法为企业提供高效人才,甚至会为企业发展带来制约。

2.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需要与上级进行协商,更为重要的是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就是通过自身判断和相关制度的实施,为企业寻找最适合的员工,并且保证员工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发展创造最大的市场价值。但是分析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明显缺乏科学规划,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员工的认识并不全面,也无法按照企业的职位需求安排适合的员工,除此之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单一,权限过于集中,对待员工采取同样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竞争意识,抑制了员工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无法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

3.企业员工流动性太大

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在企业谋求更快更好发展的同时,企业员工也在为自身发展进行规划,员工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因素,每一个员工都具有自身特色和相技能,只有在合适的岗位上,员工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个人潜能,通过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结构可以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就是通过整合企业发展需要制定相关的招聘培训流程,为企业提供保留优秀人才并负责激励员工积极性,保证员工的工作效率。但是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须有其名,对员工的个人情况并不了解,也没有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造成老员工的频繁跳槽,但是对不了解企业工作流程的新员工也没有合理的培训管理措施,较强的企业员工流动性,只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

四、新时期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策略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在新时期的改革影响下,员工的主体地位已经逐渐得到企业的认可,客观而言,企业发展要依靠的主要力量就是高层人员的管理观念和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确立员工的核心地位,围绕企业发展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制定切合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例如员工可以设立相关的员工福利,为员工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对于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在节假日组织活动或者设立年终奖金的评价,此外,企业还可以采取“赞美式”和“批评式”管理制度,对优秀员工给予充分肯定,对工作出现失误的员工进行及时问题纠正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另外,对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进行适度的权限分化,弱化等级差异,从而对员工进行更为全面的管理。

2.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

应用科学技术是为了更好的改善生活,然而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同样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办公中早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除此之外,人力资源管理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制度管理。计算机技术的一个明显优势就是具有庞大的信息储存能力与远程控制功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规模势必会不断扩大,职位需求与员工人数也会不断增长,但是单单依靠人工记忆很难将每一个员工的优势特长、工作情况等进行统一,对此,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创建专门的管理信息库,对员工的个人状况进行记录,实现管理智能化,但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并不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以减轻工作量,相反,人力资源管理更应该对相关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和及时更新,此外,利用计算机制定员工评价体系也是很有必要的。

3.创建合理的人才开发利用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围绕员工进行的人员管理,从企业人员的招聘遣退到员工的培训考核,都是经由人力资源管理操作的,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企业提供人才、保留人才并且最大限度的开发人才市场价值,因此在进行人才吸纳时,人力资源管理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从专业技术、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对人员进行考察,在考察合格后还要依据员工的个人特色安排适宜的岗位,以保证员工的工作热情与合理利用,此外,人力资源还要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考察和培训,考察是为了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员工的工作状态,培训是为了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以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人力资源管理还需要制定相关的员工激励制度,凝聚企业力量,避免人才流失和企业内部发生较大人故,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

五、结语

客观来说,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确实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新时期同样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如今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这基础上,企业要想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状况,进行创新性的制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红峰.探究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4,18:144.

[2]李建军,毕新华.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4,07:97-99.

[3]李庆梅.企业成长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D].山东科技大学,2011.

[4]刘雁.新经济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战略的探讨及认识[J].经营管理者,2012,01:159.

[5]许寥卿.试论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2,19:142.

[6]于丹.试析新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J].现代商业,2013,03:162.

篇(9)

中图分类号: C29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然而许多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停留在表层,特别是许多中小型企业仍在发展、改革期,企业管理体系、业务流程、业务数据分类搜集及统计应用仍未形成高度标准化、规范化,同时缺乏对信息化建设及建筑施工各业务专业均熟悉的专业人才,若直接引进基于成熟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设计成型、动辄上百万元的建筑施工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需要在一开始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进行需求调研、业务梳理,而且往往因系统与企业的管理模式不一致导致水土不服、举步维艰;另外又因为该类系统缺乏大幅度优化及变更的灵活性,在企业日后的改革中跟不上改革的变化需求,反而成为企业改革的绊脚石。

2013年,陕西宏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信息中心通过提出“梳理业务与方案实施同步进行,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同步优化”的创新方式,即“在分层次阶段进行业务情况及需求调研、业务流程梳理的同时,通过自行二次开发设计出各种量身定制的业务功能解决方案,并不断在方案实施的实践中与业务管理同步进行优化”的方式,使信息化办公系统建设与企业管理改革相互促进、同步优化、逐步完善,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一年内从零开始,以“小步快跑”的理念,迅速实现了集团的机房服务器、局域网、行政办公业务、项目管理业务及项目成本管理等信息化建设。并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推动各部门业务流程审批及管理制度规范化、标准化、形象化,业务审批职责及操作明确化、具体化,业务管理数据化、网络化及统计分析专业化;积极促进跨部门业务流程的整合及协同,推动管理体系、业务流程的环环相扣、层层闭合,使企业内部信息、沟通更透明,各业务决策、管理更高效,为集团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图1陕西宏远建设集团协同办公系统登陆界面

一、信息化办公系统软件平台的选择

为实现企业“梳理业务与方案实施同步进行,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同步优化”的信息化建设思路,合理选择信息化办公系统软件平台是关键的第一步。选择的要点是:

1、企业能自行定制表单、流程:表单和流程管理是业务管理的基本核心,而随着业务管理的不断优化,表单和流程的信息化方案变更是非常频繁的,因此企业必须能够自行定制、修改及优化表单、流程,而不依赖于软件公司的技术服务支持,确保信息化方案能最真实反映企业自身的业务管理理念及需求,并以最快速度将方案试运行及同步优化;

2、企业能自行利用流程表单产生的数据实现基本的统计分析:通过信息化系统定制的表单及流程,使业务管理信息数据化、网络化,并根据设定自动分类、积累,其价值在于利用流程表单产生的数据实现基于二维数据结构的统计分析,提高业务管理的精细化;

3、定制的表单、流程能实现跨部门业务流程的整合及协同,如流程之间的相互触发、数据信息的交互,以便推动业务流程、管理体系的环环相扣、层层闭合;

4、因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员普遍信息化技能水平偏低,要求信息化系统软件必须是容易上手的操作界面及方式。同时要求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及方案定制是基于模块化、图表化的平台,以降低对信息化管理人员的软件编程能力需求。

二、通过推行行政办公业务,培养使用信息系统的概念及习惯

有许多企业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时候,急于求成、希望一步到位,要求在建设初期即完成所有业务的信息化方案的制定,这是很不合理的。因为企业推行信息化的初期,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业务部门管理人员,甚至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团队,对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概念、所采用的信息化系统的认识仍很模糊;而许多企业此时的管理体系、业务流程、业务数据分类搜集及统计应用仍未形成高度标准化、规范化,因此这时候定制出来的业务流程信息化方案对企业来说,往往缺乏可操作性、可实施性,而且大部分仅仅是把纸张工作变成电子化而已,未能真正体现信息化建设对业务管理提升促进功能。

因此,信息化系统建设初期的关键任务是通过逐步推行一些企业内部各部门通用、操作频繁、流程已相对清晰明确的日常行政办公业务,实现一些基本的统计分析功能;并结合多轮专题培训、跟进优化、跟踪指导,使企业上下掌握信息化系统的基本操作,提高信息化使用技能,初步认识信息化系统、协同工作及其便利高效的概念,接受并认可信息化系统建设。如2013年3月,宏远集团技术信息中心首先在集团总部推行如请休假及考勤、费用报销、差旅费报销、付款申请等业务流程,大大减少了各级人员在办理这些业务时拿着单据到各部室找人、等人签字的情况,使信息化建设在建设初期即建立了良好口碑及群众基础。同时培养大家“按信息化系统流程办事”的习惯、建立基于表单及流程管理业务的思想,使各级人员在随后参与更深层次的业务流程与信息化办公系统协同结合、创造管理新模式的企业改革成为可能。另外通过这些过程使企业自身信息化管理团队对所采用的信息化系统的各种界面、功能及局限,软件的设计思路有深入了解,并能在下一步定制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方案时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软件平台的各种功能。

三、“梳理业务与方案实施同步进行,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同步优化”

综合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涉及招投标、合同、资料档案、质量、安全、进度、造价、物资、设备、收入、成本、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业务。要实现所有业务的全部功能,就要求各业务表单、业务流程、业务数据分类搜集及统计应用已经达到一定的标准化、规范化;要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就要求对业务数据、信息的结构、分类方法是明确的;要实现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的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闭合,就要求各表单、流程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数据交互需求是明确的。显然,在推行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初期,要企业先梳理并解决这些问题再行整体定制综合项目管理方案是难以实现的。

然而自2013年4月起,宏远集团技术信息中心通过“梳理业务与方案实施同步进行,业务管理与信息系统同步优化”的方式,实现了对上述难题的分散化解,在短短半年内即建设完成并成功推行实施了招投标联系申请及登记、合同审批及登记、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项目人员及专业工种的资质审批、现场质量安全隐患整改发放-回复-验收-评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款及工程费用收支、精细化项目预算-成本-物资-资金管理等业务功能,其该解决方案的核心设计理念包括以下三方面:

图2陕西宏远建设集团项目管理业务示例

(一)、建立工程项目的信息数据档案,作为业务流程的数据信息交互中介平台

传统的综合项目管理实施方案,采取流程与流程直接关联来实现流程的闭合及数据的交互,这就要求在建立项目管理实施方案时必须严格按照各业务流程的上下游逻辑关系,逐个梳理及定制方案(如先要实现了投标申请流程、才能实现有开标及中标登记、然后是合同会审、合同登记等);也因此在推行一个业务流程时,不仅要求该流程的所有上游流程都已经定制并推行,并且要将所有上游流程的实际业务数据都整理、补充录入系统完毕,该业务流程才能在使用时有相应的流程表单关联或数据进行调用,否则无法投入使用。而业务流程的梳理、信息化方案的定制及优化是往往无法一步到位的,一旦在已经完成上游业务流程定制及大量人力进行数据录入后,在下游业务流程定制时才发现上游业务的流程、数据信息结构、分类存在问题或者有优化空间时,就会出现需要从问题业务流程开始往后重新定制所有流程并重新录入所有相关流程数据的尴尬局面,而且也严重打击了相关业务人员配合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及信息化管理人员对于不断优化业务方案的主动性。

宏远集团技术信息中心在建设综合项目管理信息化业务功能的一开始,首先确定有哪些信息、数据是综合项目管理的各核心业务流程都需要用到的、并作为关键信息数据在核心业务流程之间交互的(如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经理、工程合同价格、合同工期、分公司、地区等),迅速组织相关信息数据的首先发起部门(经营部)整理相关信息的清单、与其他部门统一信息数据的分类及编码标准及规范,并完成核对。然后以此清单为依据,在信息系统上建立工程项目的信息数据档案,作为随后定制推行的所有项目管理业务流程的数据信息交互平台(即信息数据写入保存及调用读取的底表),并随着业务流程及数据结构、分类标准的逐个梳理、定制及不断优化,不断将需要跨业务交互的数据信息项目在整理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后逐步增加至项目档案的样表中。

这种以项目档案为业务流程之间的信息数据交互的中介平台,并将同一项目的不同业务流程通过项目档案进行中介关联闭合的方式,使业务的梳理及信息化方案的制定仅仅需要根据流程与项目档案表的数据交互关系的梳理明确来制定,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及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优先选择核心业务来逐步梳理、定制并推出信息化方案。并且在使用时,可以直接由各业务流程的使用者,在第一次发起某个项目的某个流程表单时,在发现当前表单读取该项目档案中缺少相关数据信息记录时,才进行该项目的相关缺失数据信息整理并填写至该业务表单中,再由该表单写入对应项目的档案中,并在下一次其他业务流程调用时由其他业务人员进行核对确认的方式。若在方案投入使用后,对方案重新定制优化,则仅仅需要在项目档案样表修改或增加数据信息项目,然后在实际使用并调用项目档案数据信息时,再行按需实时补充即可。这样就实现了分散式业务数据的梳理并健全完善各个项目档案上不同业务所需保留利用的交互数据信息,这样就避免了在每个业务推行开始就要求相关部门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数据梳理及整理的尴尬。

(二)、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优势,定制高度信息化的业务表单及流程

在各业务表单及流程的梳理及方案制定时,更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系统的显示方式多元化、流程管理智能化、数据处理自动化等优势,深入定制业务管理功能。比如在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隐患整改业务功能中,宏远集团技术信息中心将传统的现场质量安全隐患整改要求单、隐患整改回复单、隐患整改验收单整合在一张隐患整改单上,确保整改要求、回复、验收各环节的一一对应及闭合;通过图文并茂方式增强隐患整改各阶段信息描述的具体性及针对性;通过预先制定流程判断,使表单根据表单中的项目部信息,将隐患整改自动发放至对应项目现场质量、安全责任人账号,并根据隐患整改信息是否完毕,符合要求自动判断是否允许提交回复;通过预设列表选择的方式进行隐患严重程度、隐含整改落实情况的信息录入,及自动计算项目月检得分,加强了月检评分制度及项目之间比较的客观性及有效性。

图3项目管理业务:隐患整改管理示例

2013年7月,为配合集团试点精细化项目管理需求,宏远集团技术信息中心设计并开发了精细化项目成本管理业务解决方案,该方案同时实现了工程款收入及支付、项目费用付款及报销、项目资金管理、材料工具设备进出场、出入库、使用消耗、及盘点等精细化管理所需的表单审批及登记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