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关爱流浪动物的意义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尊敬的广大市民: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员,是大自然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市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每年都有大量天鹅、鸿雁、灰鹤和朱顶雀等迁徙候鸟在湿地、湖泊觅食,还有生长在草原腹地的自治区区鸟百灵鸟、狼和黄羊等野生动物繁衍栖息。非法捕猎、贩卖、食用野生动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人利用粘网、扣笼和掏雏等方式违法猎捕百灵鸟、朱顶雀和黄雀的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甚至一些不法之徒不惜用氰酸钾铝(俗称扁毛霜)毒杀百灵鸟后将死体出售给餐馆、烧烤店,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满洲里的文明形象,更威胁市民身体健康和安全,与当今世界倡导的绿色消费、文明生活的主流格格不入。党的十提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精神,提高全市人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为此,我们郑重的向全市人民发出倡议:
从现在起,在全市范围内发起保护拒吃野生动物的全民行动,并长期坚持下去!
坚决反对落后、野蛮、残酷的消费陋习,提倡健康、环保、文明的生活消费方式!
坚决不捕杀野生保护动物!
坚决不吃野生保护动物!
坚决不参与非法买卖野生保护动物及其制品!
勇敢举报违反保护野生动物法律法规的行为!
我们的命运是与野生动物息息相关的,为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口岸的生态环境更美好,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野生动物,共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为野生动物们营造一个安全的家园,让野生动物与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和谐地生活吧!
保护野生动物倡议书【2】
人是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万千种类之一,我们在生活中不单要爱自己、家人和同类,为了地球生态平衡和大自然的环境相对自然,还应当保护其他种类的,生命是需要相互支撑的!
每个人都会与各种生命相遇:小猫、小狗、小兔子、这些小动物是我们的伙伴、朋友,甚至家人。每一个有爱心的人,懂得生命意义的人,都会知道怎么善意关爱自己的伙伴。
被挖掉眼球的小狗、被汽油烧焦的小猫、被恶意投毒而死的动物当这一桩桩骇人听闻的残害动物的事件不断发生时,我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沉痛,我想这是任何一个有良知、有爱心、有正义感的人所不能容忍的事情。
绝大部分城市流浪动物的生存状况令人十分堪忧:它们被遗忘在角落的生命,不受重视;它们身体遭受病痛的折磨;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忍受着残疾带来的痛苦;它们承受未绝育带来的生殖繁育风险,小宝宝一出生就面临着巨大的死亡危机;它们经常要面对酷暑、严寒和饥饿,四处寻找躲藏之处;它们时刻面临着各种危险,每一刻都有可能惨死在街边;它们甚至还要面对一小部分人为满足自己变态的心理而做出的种种虐待和伤害
残酷的生存环境、悲惨的生活遭遇,使得我们身边的这些伙伴的生命凋零
真正的爱是对弱者或蒙难者发自内心的悲悯和关怀,是不假思索伸出的援救之手。在此,我郑重呼吁各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有识之士:
1. 尊重生命,尊重动物,不吝啬自己的爱心;
2. 无论自己的宠物年老、体弱、生病还是残疾,都不放弃、不抛弃它们;
3. 保证动物不受饥渴、伤害和疾病威胁;
4. 保证动物有一定的自由,让它们生活无所恐惧,能自由表达天性;
5. 有能力和条件的人,对流浪动物进行有责任感的收养、领养、寄养;
6. 依法合理、人道的利用动物;
7. 不从非法商贩处购买伴侣动物;
8. 不虐待、不伤害流浪动物;
9. 将关爱生命,善待动物的理念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相信我们一点点的爱心和所做的这些简单的事情,就能够让那些还在外面流浪的小动物们重
保护野生动物倡议书【3】
党的十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构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凸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我们生活在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中,许许多多的生物组成了我们周围的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对改善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要意义。近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人为破坏,致使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许多种类已处于濒临灭绝状态。为了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顺应自然发展规律,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伸出我们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以实际行动保护和拯救野生动物,建设好美丽家园、美丽中国。
黄岛区地处山东半岛南部,气候温和、地理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适宜野生动植物繁衍。以鸟类为例,已发现本区有鸟类19目58科112属382种,是山东省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本区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候鸟迁徙路上的重要驿站,每年有数百万只候鸟路径本区。这些鸟类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珍禽如:丹顶鹤、白鹤、白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等十种,有大白鹅、灰鹤、苍鹰、燕隼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7种。这些鸟类对农林害虫的控制、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在宣传普及野保知识及法律法规和查处野保案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辖区内野生动物生存、发展环境得以改善,野生动物物种逐年增多。但目前社会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不足,滥捕、滥猎、滥食野生动物时有发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氛围亟待加强。因此我们呼吁全体市民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支持野生动物保护,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杜绝食用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文明新风尚;
二、不滥捕、不猎杀野生动物,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好公民;
一、前言
广告最重要的特点是能吸引公正的目光,因此Gold将广告视为一种劝说性或支配性的交际活动。但如何构建广告劝说性的要素,不仅需要煽动性的文字表述,在现代媒体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还需要通过图像、动画、声音等辅助信息,从多模态互动角度设计富有号召力的广告。而公益广告更是如此,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全球问题的公益广告上,在语言使用上大多使用英语这一国际语言,并且在广告的设计上要更注重多模态互动意义的实现,让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的人都能感受广告下的力量。
二、多模态互动意义概述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
广告由不同的媒体信息组成,因此多模态话语分析是指在分析某一符号编码时不再局限于文本分析,而是将图像、颜色、声音、动画等信息囊括其中。因此这些媒体信息虽然不是由文本构成的,但却能通过超文本的方式传达出文本无法传达的信息,让接收者内心受到震撼,从而受其影响。所以综上所述多媒体话语分析可以涉及多种模态,例如:视觉、听觉、嗅觉等,既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超文本的,此外也有只涉及一种模态却包含了不同符号系统的,例如:广播虽然只涉及听觉,但其中不仅包含了文字信息还包含了音乐等背景信息,让声音更富感染力。
(二)多模态下的互动意义
图片、音乐、颜色、动画等模态虽然不像文本信息似的能一针见血地道出广告下所要传达的信息,但是这些模态却能让整体的信息表达更加完整,让图片、颜色发出声音,让音乐传达给听者不同的影像信息。并在不同的模态间形成互动交流,在整体上提升信息的互动表达性,让接收者通过不同模态间的解读,理解多模态下的互动信息。
三、英语公益广告中多模态互动意义解读
(一)多模态互动意义中的情态意义
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在世界性的公益广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多模态下的互动意义不仅局限于以英语为母语国家下的人,还涉及不同民族、文化、语言间的人。在多模态互动意义的解读上不仅要用文字表述主要的内容,还需要广告的颜色、图像信息等与语言文字信息相吻合,表现出广告下的情态意义。例如:一则以关爱流浪动物为主题的英文广告,画面上一只狗以乞讨者的情态站在一个高出地面的木板上,并在图片的下端配上文本信Animals need money too。这则英语公益广告就通过图片上小狗的情态传达了流浪动物也需要关爱的情感,将图片、文字、情态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接收者在观看图片时心生对流浪动物的怜悯之情,达到情态下的互动意义。
(二)多模态互动意义中的视角意义
英文公益广告在结合了多种模态的情况下要如何有效地组织不同的模态,使其效果最大化,还需要抓住视角特点,表达出多模态下的整体意义。一般情况下,如果采用水平视角,能缩小广告中景物与接收者间的距离;如果采用垂直视角,则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等级关系;如果从下往上,容易使广告中的形象变得高大,但过分的高大则会有距离感,代表其隐藏的权威性;而从上往下,则容易让接收者以平等的关系来看待广告中的事物,缩小距离。因此不同的视角代表的亲疏远近不尽相同,因此如何将不同的模态组合,运用恰到好处的视角表达出广告的主题是关键,让接收者能较为容易地接收广告中的信息。例如:一则号召人们保护森林的广告,图片上用较远的视角将森林组成一个类似人类心肺的图形,如果用较近的视角就不能形象地将森林比喻成地球的肺这一形象表现出来,并且观察其细节能发现其中一部分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殆尽,地球的肺部已经出现了残缺,最后结合文字Before it’s too late!,让人们从这个视角上看森林消失殆尽的情况,让人们意识到保护森林应马上行动。
四、结语
英文公益广告中多模态互动意义的解读首先应理解广告中多模态的含义,在讨论广告模态时将其拓展到图片、声音、颜色等听觉、视觉模态上。同时理解互动的意义,通过英语公益广告,让接收者能在广告的影响上理解广告中反映的问题,并在广告的号召下行动起来达到互动的效果。而如何更好地将英语公益广告中的互动意义表现出来,需要在应用上结合情态、视角,将这些模式整合,提高英语公益广告整体的表达效果,将互动意义最大化。
参考文献:
Chris:因为我很喜欢小动物,小时候在马拉西亚的时候就养过很多的狗和猫。自11年前搬来上海后,就一直没有养宠物。但是缘分就是这么奇怪,三年前的圣诞节前夜,在我喝了很多酒随意地在小区散步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一只中华田园犬被抛弃在垃圾桶的旁边,当时觉得它很可怜就把它带回家了。之后就经常地发现被抛弃的或是流浪的小猫小狗,虽然我一直在救助也通过我的个人微博“时光”跟许多的爱心人士互动,帮助他们领养。但是我慢慢地发现如果只是我单独一个人在救,恐怕救不完。所以就想成立一个组织,宣传领养的概念,来影响更多的人。于是就和Phillipe一起成立了Think Adoption这个组织,想要通过它来传递“领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并希望能够通过意识形态的培养来刺激领养行为,让更多的人可以给这些流浪的小猫小狗一个家。
ILOOK:迄今为止,通过Think Adoption有多少只流浪猫狗被领养?在领养的过程中,有发生让你们最感动,最难忘的故事吗?
Chris:有差不多400只。太多的故事都令我们感动,去年我跟几个爱猫人士在上海的铜仁路拦截了几辆猫车,让我见识到了大家见义勇为的侠义精神,深信爱是无处不在。还有就是坚强的故事,坚强的是中华田园犬,我记得刚看到它的时候它的四肢摊开,后脑严重受伤,本打算让它安乐死。但是没想到的奇迹居然发生了,在我们大家共同的悉心照料下,它恢复了生命力,那一刻真的是让我非常感动。
ILOOK:有许多的品牌和明星都对Think Adoption特别的支持,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他们的支持对你们的公益事业在哪方面有特别的帮助呢?
雅淇:我想因为Think Adoption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组织,它传递的是一种正能量,一种爱!当我刚接触Chris他们的时候发现居然是两个外国人一直救助我们中国的猫狗,觉得特别感动,而身为中国人更应该尽一份绵薄之力。于是我便毫不犹豫地加入他们,我希望有一天我再也不会听到“下辈子投胎宁愿做鬼,也不做中国的猫狗。”这种极端的言论。之前雅安地震的时候,我们联合了许多的明星在新浪微博同时为“雅安狗狗加油”,效果非常得好,据说是有史以来转发量最多的一次。因为明星的人气都非常高,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也让Think Adoption的理念能够传递的更大更广。
ILOOK:迄今为止,最令你们印象深刻的跨界合作是哪次?为什么?
Chris:每一次跨界合作传递的信息都不同,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都很感人。比如“施比受更有福”、“你是它唯一的主角”,最近的一次是关于中华田园犬的故事,主题是“我爱中华田园犬”,野兽派花店还特别为我们设计了一款中华田园犬公仔用以义卖。
ILOOK:目前为止,ThinkAdoption已经在不同的城市启动了许多不同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启动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用以支持这些项目的资金都来自哪里呢?
Chris:其实这些不同城市的项目都不是Think Adoption启动的,他们都是各自独立的公益组织。Think Adoption现阶段只是一个传递公益理念的机构,并不致力于一线的救助。但是我们会以特殊的方式对这些救助流浪猫狗的一线公益组织实施援助,比如我们吉祥物的义卖款项扣除成本的部分,所有的利润都会捐助到这些机构。
ILOOK:Think Adoption推出了许多的公益公仔,这些商品义卖的款项主要用在哪方面?除了商品义卖外,你们也会筹集善款吗?
Chris:主要是用于捐助不同地区的救助和保护流浪猫狗的公益组织,比如北京好狗好猫、北京领养日、上海JAR、上海好狗好猫、上海吴阿姨流浪救助基地、四川启明小动物保护、重庆小动物保护中心、天津动保俱乐部和南京平安阿福。在为流浪动物捐助和筹集善款的同时也起到了很好地宣传领养和保护理念。目前只是单一的吉祥物的义卖,以后应该也会展开这方面的工作。
ILOOK:对于那些被领养后的小猫小狗,Think Adoption还会持续的对它们关注以及给予帮助吗?会有回访或是爱心回赠之类的活动吗?
Chris:会的,如果被领养后有发生任何困难我们都会帮忙。目前只是通过微博的互动来了解具体的情况。
ILOOK:对于Think Adoption来说,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我们诞生在中国》从表面上看仅仅只是一部纪录片,实则却是一部注重故事情节的自然电影;无论是导演在叙事上的掌控,还是在对人类与动物之间普世情感的探究,都在探索着人性的复杂与意义,而影片中稀有物种的出现,更是将人类与动物展现到了极致。
片中那些繁衍后代的野生动物,仿佛在承载着几千万年时间与命运轮回的永恒概念,金丝猴、熊猫、雪豹作为重要的叙事个体,将这些动物拟人化并“繁衍”成一个人类家庭,并揣摩小动物们的内心世界,它们生动形象的演绎着四时变幻的主题,没有表演成分,没有任何话语,却可以在不经意之间击中我们的内心。
当熊猫学会爬树时,就意味着它要离开妈妈,过着自我独立的生活;由此不禁会联想到人类长大成人时离开父母的情景,孩子们渴望着独立,而父母却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其实家庭对于动物和人类来说都是同样重要,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理解的能力不同,而“同呼吸,共命运”的主题却是相同的。
自我独立与伟大无私的母爱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更是献给大自然最纯粹、最美好的一份礼物。
2022年《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下班后我一个人去兰馨悦立方影城看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是用初级管理员的福利票免费看的。去之前先在单位米源饮料机上用京东钱包买了一瓶乌龙茶,原价3块钱随机立减后只付了一块五。然后到用支付宝麦当劳活动5元优惠券买了一个原味板烧鸡腿堡味道还不错《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3篇《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3篇。因为据说这部电影网上几乎是0差评的口碑,所以特地去看一下。毕竟是迪士尼的作品加上导演陆川的剪辑。虽说之前的《九层妖塔》拍的太烂,不过之前他拍过《可可西里》估计应该能够驾驭。电影方面我很少看纪录片,一般电视上主要看的是人物传记或者历史军事方面的题材。小时候看过赵忠祥老师旁白的《动物世界》确实是很好看,比国内的一些烂俗的国产电影好看多了。今年由别人推荐我下载看了一部迪士尼纪录片《隐蔽之美》,它发行于20xx年3月16日,片长77分钟。讲述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和食物取决于植物和动物之间的互动的微妙关系。通过如蜜蜂,蝴蝶,鸟类和蝙蝠这些昆虫动物展现了神奇的世界。其鲜艳的色彩和异国风味的味道,让人感觉有那么多奇迹。所有这些动物昆虫都参与其中三分之一的授粉,成为花粉在全球食品链传播的无名英雄。他们的梦幻般的世界充满了故事,戏剧和美丽。虽然脆弱,危险,但对这个星球的平衡至关重要,这些昆虫动物植物生存的环境现在应该积极保护。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从世界上消失了,人类也将仅仅剩下4年的光阴”。整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画质和配乐还有旁白都非常精致,是迪士尼的良心之作。有机会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言归正传讲电影。
影片讲述了三个珍稀动物的家庭趣事: 栖于四川竹林的中国至宝大熊猫丫丫、美美母女的卖萌日常和相聚别离的笑和泪;隐居于雪域高原的神秘生灵雪豹达娃一家,如何在逆境求生的艰辛;攀缘于神农架密林的逗趣顽童金丝猴淘淘,因为家中“二胎”的出现被忽视而加入流浪团体后浪子回头的立志故事。此外,被奉若神灵的可可西里草原上的藏羚羊和动物圈旅行家的丹顶鹤也纷纷客串。
《我们诞生在中国》是迪士尼自然(Disney Nature)品牌下首部以国家地域拍摄的自然题材电影,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独树一帜的丰富自然地貌和特有的神奇物种。由周迅姐姐配音旁白,最后电影结束花絮摄影师艰苦蹲守拍摄的画面展现出工作人员幕后的辛劳。本片从20xx年起横跨春夏秋冬四季在中国全境拍摄,拍摄地点覆盖东北、中原、江南、巴蜀、西藏等极富中国特色又各自呈现独到自然风光的区域,筛选后的素材长达350个小时,拍摄到了熊猫、金丝猴、雪豹、藏羚羊、丹顶鹤等中国特有的国宝级珍稀动物,其中的很多动物影像都是首次被电影级的高清摄像机记录。电影中的动物感觉萌萌哒,它们生存的世界有着危险和有趣的地方,所有的生命从诞生到死亡都是一个轮回,从网友评价中可以看到一个问题就是整个以故事性的台本后期剪辑成现在的效果有些刻意人为化,当然这是为了吸引观众的一个手法去操作的,好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不是过分人为解读动物的伪纪录片我们姑且不论,我觉得作为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可看性还是不错的。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动物们有自己本能的生存方式,那种日常的生活片段是我们动物园里看不到的。能这么近距离的看到这些稀有动物的生活还是蛮好的体验。满分5分制,我打4分。
2022年《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9月3日下午,230名绵阳晚报小记者来到中环电影城,观看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
影片分别介绍了雪豹、金丝猴、大熊猫、藏羚羊和丹顶鹤五种动物生活经历。雪豹母亲达娃和她的两个孩子生活在崇山峻岭中,达娃为了抚养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在寒冷的冬,她在大雪覆盖的悬崖峭壁上捕捉岩羊,但在途中脚被扭伤了,从此她的速度变慢了下来,直到死亡,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我希望这两只年幼的雪豹能够走出痛苦,依靠自己坚强地生存下去。
在海拔1500―3000米的高山密林中生活着许多金丝猴,其中有一只渴望得到爱的捣蛋鬼――淘淘。淘淘家自从有了妹妹,他就不再是家里的宠儿,受到了爸爸妈妈的冷落,成了一只流浪猴。有一天,淘淘的妹妹在树枝上玩,突然一只凶猛的苍鹰飞来了,大家都纷纷躲了起来,只有淘淘的妹妹不知道危险已来临,眼看苍鹰的利爪就要抓走她,在这危急时刻,淘淘挺身而出,他飞快的抱起妹妹跳到地上,救了妹妹的命。从此,他也受到了家庭的欢迎和接受,让爸爸觉得他长大了。
四川的一片竹林里,生活中野生大熊猫,其中有一对母女,母亲丫丫,女儿美美。母亲丫丫非常溺爱自己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保护着她,而美美总是渴望自由,渴望接触外面的世界,也渴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去闯荡世界。当美美终于学会了爬树,母亲丫丫知道孩子已经拥有了自我生存的能力,不再需要她,才依依不舍地独自离开了。
看完影片,我不禁感慨万千。这些故事都诠释了一个字――爱。有爱才有家,达娃为了孩子可以牺牲一切,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淘淘可以放弃不满而去救妹妹,这展现出了一位勇敢和有爱心的哥哥;丫丫在美美难过的时候就会抱住她,然后轻轻地抚摸她,多么希望这个美好的时刻永远的保留。动物有爱,人类也有爱。从我们生下来,爸爸妈妈就细心地呵护我们,爱护我们,一点一点地教会我们走路、说话和吃饭。当我们考试考差了,爸爸会给我们讲错题,妈妈则会鼓励我们,让我们不要放弃。爱,就是这么伟大,当你在迷茫的时候给你点上路灯,向着目标前行;当你不知方向时,给你把好船舵,朝着终点前进;当你遇到风吹雨打时,家就是你最好的归宿。我们应该学会关爱家人,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2022年《我们诞生在中国》观后感
喜欢看动物世界,喜欢看它们千万年进化而来适应自然的完美身体结构,喜欢看它们为了生存和繁衍而做的不懈努力,喜欢看它们从不掩饰的情感表现,喜欢看它们在食物链上,面对着生与死而完成的生命的轮回。
《我们诞生在中国》却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感受。这是一部耗时3年才完成的诞生在中国的自然电影。它展现了中国独树一帜的丰富自然地貌和生活在那里的神奇物种。一个个真实,贴近鼻头的镜头将人们拉进了雪豹,大熊猫,金丝猴的生存空间,通过他们的眼神,动作以及旁白的解读为人们展示了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
小熊猫美美总是想爬上树。当她一次次从树上摔下来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她身边的总是熊猫妈妈,熊猫妈妈抱着她,安慰她,让美美鼓起了再次挑战爬树的勇气。当美美终于学会爬树登上树梢的时候,对美美来说,她一直向往的自由终于实现了,对熊猫妈妈来说,女儿的独立意味着与女儿在一起点点滴滴的快乐时光从此将变成永久的回忆。看着熊猫妈妈站在树后不舍的眼神,想起了回家再离家时妈妈的样子。
小金丝猴淘淘,因为不满妹妹的出生而受到父母的冷落选择了离家出走,他混迹在一群流浪猴里,亲眼看到苍鹰抓走别的幼猴而第一次感到现实的残酷,在流浪生涯中,他摸爬滚打,渐渐成长起来,最终,他从苍鹰的利爪下解救了自己的妹妹从而得到父亲的认可,成功地回到了自己的家族。想想我们,刚入社会时不同样地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我们努力着,奋斗着,终将会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目前国内虐待动物的现象十分普遍。与之相对的,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出台了禁止虐待动物的法律。借助法律工具保护动物已刻不容缓。但是动物究竟应该得到法律的何种对待,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议,这涉及到动物的法律地位的辨析。
一、动物法律地位的各种观点
(一)动物法律主体论
该观点主要的理论渊源是环境伦理学,其不仅要求人际平等,更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与人类之外的其他自然存在物也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动物不再只处于法律客体地位,其应该享有法律主体的一些权利。
(二)动物非法律主体论
这种观点认为,没有必要赋予动物法律主体地位,只需要把动物作为特殊物来对待。因为理性是人格人才具有的特征,动物显然缺乏之,所以动物无法意思自治,没有能力去独立地创设有利于自己的权利义务。
所以,笔者认为,立法最重要的是具有可操作性,如果动物享有民事主体资格,会导致很多现实问题缺乏可实践性。比如动物一旦享有诉讼资格,其如何行使诉讼权利,是设立监护人制度吗?那监护人和诉讼另一方主体仍属于人与人之间的诉讼,又何必再大费周章的设立动物的法律主体地位?还是人和动物对簿公堂,那此时双方如何交流,案件审理又如何顺利进行呢?一旦判决判处动物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他又如何承担呢?是叫动物的监护人承担吗?还是对动物本身进行处罚?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位老妇人死后,其尸体被她生前喂养的猫吃掉了,法官将该猫判处死刑。那么此时动物保护者可能辩解猫没有意志,它无法意识到自己吃掉的是人,因为它如果只是吃掉老鼠,那么它就不需要被判处死刑了。兜了一圈还是回到了原点,即是动物是没有自由意志的,所以它们不具备身为法律主体理应具备的本质属性。因此,要保护动物,无须特地给予动物法律主体地位,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二、对动物法律主体论的法理驳斥
1、动物本身的特质决定了其只能是法律上的物
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人有自觉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活动。但动物的活动是出于本能的下意识行为,无法理性地认识人类的行为规范,更不可能遵守之。人类有人类的道德规范,动物有动物的道德标准,把人类的道德标准强加于动物是不可行的:狼为了生存会咬死同伴,在人类的道德看来这是故意杀人,是不能容忍的,那狼会因为这样就不咬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所以正是这种本质差异决定了人和动物不可能建立道德共同体,也就决定了动物不能享有主体地位。
2、民法的基本原则决定了动物只能是法律上的物
民法的核心原则是意思自治。但动物缺乏理性,它们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表达意志,变更民事法律关系呢?高利红博士举出法人作为“主体对于生命的溢出”的例子来论证动物也可以成为法律主体。但我们都知道,法人虽然是拟制的法人,但其具有人合性,揭开法人背后的面纱,仍然是人的意志和活动。也有学者质疑,民法上的权利主体存在着自由意志欠缺的行为能力人,如完全的精神病人、幼儿等,一些动物的行为甚至优于这些主体,所以自由意志不应成为动物成为主体的障碍。但是这样的比较并不科学。因为精神病人可能治愈,幼儿总会长大,迟早都会有自由意志。在这之前,监护人制度足以弥补他们的欠缺。但是人人类无法理解动物的真正利益,只会从人的喜好来决定如何维护动物的利益,明显具有不确定性:比如野生动物之所以受到保护,是因为它们对生态的积极作用,一旦繁殖过量影响生态平衡,就不会再受到保护了。另一方面,法律是人制定的,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即使法律赋予动物主体地位,这些权利真的是它们想要的吗?那即使是动物想要的权利,那么它们又如何行使呢?是仿照人类的监护制度吗?那谁来当监护人呢?按照什么标准确定呢?人类通过血缘、亲缘关系确定监护人,动物的血缘关系还是动物,即便现在不少人把动物当作家中的一份子,那宠物可以找到监护人,更多的野生动物又找谁呢?国家呢还是动物保护协会呢?是为每一个野生动物设立监护人,还是为每一种设立呢?不论哪一种,在实践中都存在着很多困境。综上所述,动物是否具有自由意志,如何实现自由意志,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一个很那论证的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过去人类沉浸在自身的优越性中对动物无限制的掠夺,威胁了生态平衡。动物主体主义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让人类认识到人与动物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关爱动物,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障碍,导致了这个观点只是空中阁楼,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三、对动物的法律保护
虽然否定了法律主体论,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保护动物。相反在现今环境恶化、动物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人类的动物保护意识逐渐觉醒,各国也纷纷采取了相应的可行性措施来加强对动物的保护,如韩国将于近期正式执行对虐待动物者判处有期徒刑的《动物保护法》修订案,并加强对动物的福利保护。
(一)我国目前的立法现状及立法建议
我国尚未出台民法典,对动物的地位还缺乏一个确定性的定位。虽然有几部特别法保护动物,但对动物的保护范围还很窄,很多动物种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同时,现行的立法对人类肆意捕杀动物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了法律威慑力不强,人们虐杀动物后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更加肆无忌惮,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中,动物的利益根本得不到有效地保护。
建议制定民法典时,把动物从一般的物中分离出来,因为其是特殊的物,是有生命的。这个学术界已经有了类似的声音,认为“我国民法典应当把物分为普通的物和动物,并明确规定,对于动物,则应适用关于保护动物的特别法”。另一方面,修改现行的法律,一是扩大动物的保护范围,不仅保护濒危的珍稀动物,还有保护在自然界中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作用、对人类有意义的动物;不仅保护野生动物,还要保护饲养动物。二是加大对动物虐待者的处罚力度,加大金钱惩罚的数额,对严重虐待者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三是对动物饲养者进行“动物登记制度”,防止动物的遗弃;对饲养动物的生活条件作出一些必要的规定,提高饲养动物的福利;对规模化的饲养农场,应进行认证,并时时视察监督;对虐待家养动物时,有关的政府和组织可以处罚饲养者,并妥善安排动物的归属,以使其得到人道主义关怀;在屠宰食用动物时,应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其痛苦最小化等;四是对实验动物作出特别规定,实验必须有项目目的并记录,记录由试验者和项目负责人联合签字;实验必须由有资质的研究者进行,不能随意浪费动物的生命,必须谨慎,设立专门的实验监督小组进行监督等。五是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流浪动物,任何人都可以予以关爱,不得残害之,另外可以设立专门的动物保护协会或是基金会来收留、照顾。六是应完善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归属: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由国家主管机关承担责任;驯养的野生动物回归自然后致人损害的,驯养人不承担责任。七是我国应制定专门的动物福利法来充分保护动物,并在符合我国国情的条件下,加入一些国际组织或国际条约,比如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和《关于环境与发展的国际盟约草案》等。
这些立法建议不用改变动物的客体地位,就能对动物进行更为全面的保护,而且也满足了人类的各方面需求,缓解人与动物之间的生存矛盾。
(二)建立物格制度
法律物格制度是杨立新教授提出来的。根据物的物理属性和特征,他把物格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生命物格,细分为人体组织和器官,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和宠物,植物尤其是珍稀植物;第二类是抽象物格,包括网络空间等虚拟财产及货币和有价证券等;第三类是一般物格,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物。
之所以如此划分,是因为“表明不同的物在法律上的不同地位,其保护的程度和方法亦不相同。野生动物和宠物的法律物格最高,其受到除人之外的最高的法律保护,任何人都要尊重它生存、健康和生命,不得任意剥夺。一般的物处于最低法律物格,权利主体可以任意支配。”
这样,民事主体制度可以划分为人格权制度和物格权制度,即将动物与人相分离,又给予不同的动物特别的保护,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依据支撑。当然物格概念还初出茅庐,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论证,以实现对动物权利的充分保护。
结 语
对动物的保护终究不是因为动物的身份,而是因为人的利益。我们不该仅仅争执于动物应处于何种法律地位,而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关爱动物,因为动物的保护不是给予其法律地位就能一劳永逸的。动物无法自足,它们需要人类的关注和关爱。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类与动物在自然界这个舞台上共生共荣。因此,我们应该多热爱些动物,因为那就是热爱人类本身。
【参考文献】
[1]李永军.民法总论(第2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2]王紫零.非人类存在物法律主体资格初探[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
[3]杨立新,朱呈义.论动物法律人格之否定—兼论动物之法律“物格”[J].法学研究,2004(5).
[4]王泽鉴.民法总则[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5]李紫薇.论动物法律地位及分类保护[J].法制与社会,2008(8).
[6]陈本寒,周平.动物法律地位之探讨——兼析我国民事立法对动物的应有定位[J].中国法学,2002(6).
[7]高利红.动物的法律地位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8]杨源.论“动物不是物,是什么”[C].民商法论丛(第29卷),2004.
撇开观点的对立,从经验事实角度来看,“君子远庖厨”是常态。古代所说的“庖厨”不同于当今把食料加工为饭菜的厨房,而是包括把“血气之类”加工为食料的屠场在内,“庖丁”即屠夫。弄清这一点,有助于辩论背景的界定。在古代,不但“君子”不亲临屠宰现场,即便是庖丁,食肉时多数也要“远庖厨”。“君子远庖厨”的争议,不是事实的争议,而是观点的争议。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在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中都大有市场,往往涉及到同情和无情、虚假和真实、道和术的关系等问题,所以值得说说。
孟子之所以要强调“君子远庖厨”,是借此说明人具有同情心理。仁的根基,全建立在同情心之上,人之同情发端于恻隐,扩展为仁爱。而老子则认为人不过是万物之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自然之道是排除情感的,所以远离庖厨是虚伪。可见,主张“君子远庖厨”的孟子,本质是要用同情心建立社会规则;而以“万物为刍狗”的老子,本质是要仿照自然的无情来建立人类规则。由此可见,同是“君子远庖厨”,“仁道论”和“虚伪论”,不过是出自同情和出自无情的两种判断而已。
管理需要同情,还是需要无情?这是一个公说婆说都有理的问题。一般来说,在确立某种规则之时是要排斥情感左右的,否则就无法做到不偏不倚。历史上除了道家的“道法自然”要排除情感外,法家更以裸的利害计算来排除社会行为中的情感。他们之所以会持无情取向,与他们的法则偏好不无关系。但是,管理的对象是人,当无情地以铁石心肠待人时,会使人的情感受到极大挫伤。而儒家着眼的重点在社会行为方面,所以会把同情放在首位,乃至以移情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来扩展同情心。没有同情心,可以成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也可以成为一位把牛看作部件的庖丁,但很难成为优秀的管理者。由此可见,“君子远庖厨”对于养育管理者的不忍人之心来说,还是有必要的。
一、构建残疾人游乐主题公园的重要意义
(一)残疾人旅游开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残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残疾人也是当今社会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一支重要力量,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也渴望与健全人一起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人类文明、社会物质和文化成果,渴望进一步融入社会,饱览祖国各地锦绣山河。因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满足残疾人旅游的愿望,将外出旅游作为他们康复其身心、自强自立,走出自我封闭的一种有益手段,使更多的人了解关爱残疾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1]
(二)残疾人旅游开发是旅游市场成熟的必然要求
旅游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旅游活动已然是一项大众性的、全民参与的活动,成熟的旅游市场要求市场细分化,因此,开发残疾人旅游市场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旅游市场。同时,开发残疾人市场也是我国旅游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三)残疾人旅游开发是推动残疾人就业的重要举措
残疾人就业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也在多方面开拓残疾人的就业空间。残疾人旅游市场的开发,也离不开残疾人的参与,旅游所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方方面面,能为残疾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残疾人为残疾人旅游者服务,既能提供打动残疾人心扉的服务,使其在心理上更舒服,又能解决部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增加残疾人的经济收入,进而带动残疾人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残疾人旅游障碍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主客观因素阻碍了残疾人的出游活动,找出一些阻碍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改善,才能开拓出独特的旅游区隔市场(SegmentMarket) [2]。目前,阻碍残疾人游乐的因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障碍
1.大部分残疾人收入低,没有支付旅游产品的能力。我国残疾人中有74.53%的人居住在农村,目前他们中大多数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没有旅游的实现能力;即使目前城镇残疾人就业率已达80.7%,但是由于残疾人身体原因,就业的残疾人普遍收入不高,工作稳定性差,生活堪忧。2.相对大众旅游产品,残疾人旅游产品价格偏高。残疾人由于身体缺陷,在残疾人旅游团队中,陪同医护人员比普通团队多一倍,旅游过程中,由于身体原因,对交通工具、食宿要求、停留时间都有异于普通团队,这使残疾人的旅游费用要高于普通人;有的残疾人的亲人由于担心其健康,多选择陪同旅游,相对增加支出费用。另外残疾人旅游市场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市场容量又有限,企业一般会采用高价策略,以期保证利润,尽快回收开发费用,这也导致了目前残疾人旅游产品价格偏高。
(二)心理障碍
个人内在阻碍来自个人心理特质及实质的状态,残疾人由于身体上的缺陷,使其成为社会施舍同情的对象,这种观念和异常的眼光,常带给残疾人很大的困扰,也造就其独特的心理特性。
1.自我观念认识。残疾人由于身体残障限制其活动,致使个人对自我缺乏自信而产生自卑感,通常这份自卑会形成对行动空间孤立,产生自我封闭状态以及自我贬值的心理取向。因为残疾人行动不方便,心理需求常常受到阻碍,所以残疾人比健康人在生活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大、孤立感强[3]。
2.负向态度形成。残疾人多以负面态度看待自己,成为自由行动的最大阻碍。他们产生对自己身体厌恶、恐惧与羞惭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挫折与压力。报章杂志与电视媒体的不当报导,社会视他们为累赘者的印象[4],使其产生恐惧及不舒服,给旅游带来极大心理压力。
3.对他人的依赖。寻求同伴成为一种阻碍。残疾人在平常时候需要协助者,外出时更需陪同者,家人及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残疾人由于生理缺陷不同,障碍等级与种类也不同,面对的障碍皆有差异,往往也造成心理不健全的程度不同,阻碍参与社会活动和外出旅游[5]。由于以上心理因素影响,当残疾人有意愿参与旅游活动时,便会忧虑牵连别人、发生意外、游程中缺乏医疗供应甚至气候等因素。另外,还会怀疑自己能力、担心动作太慢及体能不适合,这些个人内在心理特性会深深影响其参与旅游,形成旅游阻碍因素。
4.旅游产品障碍。旅游产品障碍主要体现在单项旅游产品不完善和旅游线路设计不合理两方面。旅游活动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项活动,残疾人参与、实现这些活动,明显异于正常人,他们对提供实现这些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以及服务有着特殊的要求,而我国目前旅游饭店、旅游交通、旅游景区、购物商场以及公共设施的设备设施、管理服务上均不能完全适应残疾人旅游的要求,即使建有残疾人设施,也普遍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另外,残疾人由于身体原因,不同残缺的残疾人有着不同的旅游需求,而目前的旅游产品,不仅没有对残疾人自身状况进行细分,甚至沿用大众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极不适合残疾人的身体状况,这也是造成残疾人旅游忧虑的重要原因之一[6]。
5.社会体制障碍。残疾人旅游最大的不便来自身体的缺陷,因此,治愈、减轻或缓解这些缺陷造成的不便是激励残疾人的方式之一。无障碍设施虽有建设,但执行不规范。我国自1985年3月提出“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的生活环境”的倡议以来,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和社会无障碍意识相对薄弱,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少数城市相对系统地开展了无障碍建设,全社会无障碍环境尚未形成,而且在已建的设施中,管理不善,侵占破坏现象严重,我国城市无障碍建设水平与现代化城市的功能、形象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不能满足广大残疾人群体的需求,而农村的无障碍建设还尚未起步。
三、构建残疾人游乐主题公园
本文根据残疾人生理及心理特点,提出了构建残疾人主题公园的一般模式,目的是使残疾人在主题公园中真正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受,游玩在属于自己的王国。在这里残疾人所遇到的所有旅游障碍都将得到妥善的解决,并将根据不同类型残疾人的具体身体状况制定适合他们的旅游产品,在这个主题公园中做到:残疾人旅游无障碍,并以“一切从残疾人出发,一切为残疾人服务”为宗旨。
(一)主题公园公共设施及服务
1.残疾人公共设施。在主题公园中,可以说针对残疾人特设的公共设施是最能体会到对残疾人关怀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主要包括指示牌,盲道,坡道,厕所,等等。具体设计如下:(1)提示牌。每个景区提示牌都有盲文标注和音响设施,便于给残疾人以提示;
(2)盲道。在盲人游客出入处设置盲道,在十字路口设置利于盲人辩向的音响设施;
(3)坡道。在一切公共建筑的入口处设置取代台阶的坡道,其坡度应不大于1/12;
(4)厕所设置。公厕应设有带扶手的座式便器,门隔断应做成外开式或推拉式,以保证内部空间便于轮椅进入。
2.残疾人服务。残疾人服务主要由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志愿者组成,残疾人为残疾人旅游者服务,既能提供打动残疾人心扉的服务,使其在心理上更舒服,又能解决部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增加残疾人的经济收入,进而带动残疾人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服务内容包括为残疾人特设的领路讲解员,哑语导游,残肢人士旅游景点背负等。
(二)主题公园五大景区
1.室内微缩国际园。模仿中国北京的世界公园,把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微缩在一园之内,与之不同之处在于比世界公园的微缩比例更大,建筑物更小,小到使盲人可以亲手摸到整个建筑的外形,亲身感受到它们的建筑特色。残疾人也可以在微缩国际园中了解世界各国不同建筑特色,了解世界风土人情。微缩国际园的设置是考虑到残疾人的身体障碍和经济障碍两个方面设置的。由于残疾人身体条件和活动条件的限制,主要是以近距离旅游为主,想游遍全世界比较困难,那么微缩国际园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时也可以大大减轻残疾人的经济负担。
2.生态休闲区。生态休闲区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让残疾人走入大自然的怀抱,营造一种鸟语花香的氛围,使残疾人心情放松,远离尘世的喧杂,偷得片刻闲。第二个功能是在休闲区设有亭台桌椅,书籍茶水,免费供残疾人享用。这样就会使残疾人在这里停留,与同样前来游玩,志同道合的朋友小憩闲谈,起到相互安慰,相互鼓励的效果。因为在这里的朋友大家都一样,不会有歧视和异样的眼光,大家比较容易放下心防。可以请有所作为的残疾人朋友前来演讲;或者是残疾人自己的娱乐演出,等等,只要是能让残疾人娱乐身心的节目都欢迎。相信在生态休闲区中,一定会消除残疾人的心里障碍,使残疾人更加自强,乐观。
3.爱心动物园。爱心动物园的不同在于它主要是收养一些流浪猫流浪狗以及一些受伤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可供残疾人领养或定期前来探望。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于让残疾人看到他们自身的价值,使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在残疾人知道他们也可以帮助其他的生命很好的活下去,自己就更没有理由自暴自弃,因为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们也会欣然接受别人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灵会变得越来越健康,充满阳光和希望。
4.水上娱乐区。水上娱乐区也是为残疾人特别设置的,它划分为三个区域,主要是根据残疾的不同类型而细分为视力残疾区,语言听力残疾区和肢体残疾区。根据不同区设立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硬件设备。
5.盲人电影院。盲人电影院的设置是为了让盲人朋友也能够真正“看到”电影,感受到电影中的每一个情节。那就是在电影院中配有专门的讲解员,为盲人讲解电影中的每个细节。
四、结语
构建残疾人游乐园,可以基本解决残疾人所遇到的各种旅游障碍,不仅使残疾人拥有了自己的乐园,而且使残疾人的心灵也有了归宿。因此,可以说,构建残疾人游乐主题公园是十分有意义而且作用重大的。残疾人主题公园的构建可以以城市原有公园为依托,或者选取交通便利的地方,可以先在省会城市建一些试点,逐渐普及到全国的各大中小城市,体现中国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与关怀。 参考文献
[1]王舒圆,张富良.构建对[yxm1]弱视群体社会关怀体系的探索[J].学术交流,2002,(6).
[2]Darcy.S,Daruwalla.P.The trouble with trave:l Tourism and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J].SocialAlterna-tives,1999,(18).
[3]许建民,高俊雄.以三类型阻碍模式探讨都市六年级学童参与阻碍性别及自尊关系[J].户外游憩研究,2000,(13).
[4]Darcy,S.Travel patterns and experiences ofNSW with a physical disability.Tourism New SouthWales and theCentre forLeisure and Tourism Studies [M].Sydney,1996.
海豚是一种伶俐、友善的动物,它们救人于危难的故事时有发生,就连细心的海豚专家也难以准确统计曾经发生过多少这样的故事了。它们俨然成了人类海难的义务救生员,危急时刻向我们伸出援手,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披露,50年前,在他们资助的一项海豚驯化实验过程中,接收驯化的雄海豚彼得竟然对女驯化员乔伊产生了难以自拔的依恋之情。项目结束乔伊离开后,海豚彼得痛不欲生,最后竟自溺而亡,以身殉情……
1965年,深陷越战泥沼的美国军方常为停泊越南港口的舰只屡遭越方蛙人的破坏而苦恼,他们行动诡异,防不胜防。于是,军方萌生训练海豚特种兵的想法,希望海豚可携带特制的武器来对付来犯的蛙人。
驯化海豚的过程很顺利,海豚对人类形体动作的理解非常之快,其智力与三四岁的儿童相当。只是在教会它们听懂英语环节稍显困难,而海豚彼得对女驯化员乔伊的“恋情”就是在语言训练时发生的。
当时23岁的乔伊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大四学生,她受聘训练6岁瓶鼻海豚彼得学习英语。回想那段令她难以忘怀的往事,她情绪激动,面庞绯红,积郁已久的自责与遗憾溢于言表。
“我们总共相处了两个多月,就像一见如故的老朋友。彼得每天都会轻松学会10个单词,比我们计划超出了一倍。项目组的负责人开始还不相信,说彼得是个特别调皮的家伙,之前的语言训练一直进展缓慢。在他们亲眼目睹我们的训练课后,才确认我和彼得的成绩。”
从形影不离的训练两周之后,乔伊便隐约察觉到彼得对她的依恋度与日递增,哪怕仅有半小时的分离,彼得也会表现出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这让人们明白了,为什么有的男女演员在拍完影视剧的最后一个镜头后,已经变得难舍难分了。心理学家也确信,异性间耳鬓厮磨的近距离接触,非常有助于他们碰撞出情感的火花。
开始,乔伊还不大相信,作为海豚的彼得真的会对自己“动心”,海洋动物对人怎么可能产生这样的情愫呢。到训练的第四周,彼得表现出亲昵动作已经让乔伊无法回避了。乔伊一旦与男性同事交流攀谈,都会引起彼得的妒忌和不安。在乔伊和彼得尽情玩耍时,后者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兴奋,让乔伊羞涩并难以接受的是,彼得无法抑制自己的性兴奋,竟以突出膨胀的性器官粗鲁地撞击乔伊的身体……
乔伊请训练基地的海豚专家确认了彼得的确是的前兆表现后,她听从专家的建议,为彼得找来雌性海豚相伴。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但只要是乔伊一出现,彼得的注意力立刻被重新吸引回来,重复那忘情的冲动。
尽管有时不得不中断正常训练,平复海豚的躁动的情绪,但这并不影响彼得一直名列前茅的成绩,它提前一个月便完成了项目规定的所有单词认知。
分别一周后,乔伊得知彼得死了,是自溺而亡的。训练基地传来的消息是,离开乔伊后彼得陷入郁郁寡欢的状态中,一直不肯进食。当时乔伊正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抽不出时间返回训练基地。基地人员就用当初他们一起训练的录音安慰它,一听到乔伊的声音,可怜的彼得总会为之一振,用黯淡的目光四下寻找。
最后,它还是以闭气潜水的方式自杀了。也就是说它不再露出水面呼吸,直至把自己憋死。闻知彼得自杀后,乔伊后悔不已,好像是犯了一个见死不救的道德错误,她深切感到自己灵魂的卑微。她压抑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今天才敢阳光地面对一个海豚对自己的爱恋。
她和它们
时间也是在1965年,20世纪最了不起的探险家兼科学家――英国女性珍妮・古道尔,只身一人五年深入非洲冈比丛林,对黑猩猩群体进行生态学的观察和研究。相关成果使她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
接下来30多年里,珍妮一直没有中断她对非洲黑猩猩的观察研究。年轻娟秀的她穿着短裤,赤着脚,在丛林里时而匍匐,时而攀爬,时而淌过淙淙的溪流,耐心地追寻着黑猩猩的踪迹。为了取得黑猩猩的信任,她甚至学会了它们的叫声:“呜呜……呜呜”。这逼真的声音成为她日后每到一地演讲的开场白。就是世界级的口技演员,使出浑身解数,也不可能模仿出如此酷似黑猩猩的声音。这种声音具有狂野生灵的原始味道,仅仅靠模仿是肯定做不到的。
终于有一天,一只幼小的黑猩猩跑到珍妮的身边,小心地把手指触到她的面颊,然后尝试着和她握手。这让地球生灵惊叹不已的一幕,深刻揭示了人类走入动物心灵世界的艰难历程。
在多年与黑猩猩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珍妮获得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黑猩猩不仅能够制造工具,还具有和人类一样的喜怒哀乐和智商思维,它们种群之间虽然有残酷的争斗厮杀,但是它们还有表达爱慕的能力与渴望,就像自杀的海豚彼得一样。
珍妮发现,黑猩猩每天要用两三个小时互相梳理皮毛联络感情,这是它们必不可少的社交活动,而寻找食物则只需一个小时。它们从整理皮毛过程中得到的温情与快意似乎超过了吃东西带来的愉悦。它们久别重逢的情形和人类没什么两样,也是以高声打招呼、握手、搂抱等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
历经几十载的相邻为伴,珍妮对周围几个族群的黑猩猩像家人一样熟悉,她根据每头黑猩猩的特点为它们起了上口好听的名字。弗洛(Flo)是只漂亮而沉静的雌猩猩,她哺育了好几个子女,其中最小的儿子叫弗林特(Flint)。它们母子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始终形影不离地生活在一起。后来母亲不幸染疾而亡,小儿子伤心欲绝地不吃不喝,直至精神崩溃,不久也死掉了。
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关爱牵挂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因故离开冈比丛林一段时间后,她便会产生一种难以言表的空寂落寞,生活似乎一下子变得没有着落似的。目睹非洲黑猩猩领地日渐缩小的艰难处境,也使她原本轻松的心情突然间变得沉重起来。当然,还有在世界各地被关在笼子里的黑猩猩眼里流露出的悲切目光……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4-178-02
生命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家庭的共同职责,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从而达到热爱生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培养其珍爱生命、尊重他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探索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一、中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近年来,社会上发生不少青少年不珍惜生命,对生命感到迷茫,遇到一些挫折就轻易选择结束生命的案例,也经常有发生中学打架斗殴引发重伤的事件,前几年在厦门某中学还出现中学生打架致死现象。厦门某学校也有一些学生以虐待流浪猫取乐,漠视生命的存在。这些现象提醒我们,正确的生命意识与生命信念的缺乏是当前一部分青少年中存在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透过对我国传统生死观教育现状的反思,对青少年的成长现状进行客观分析,进一步探讨实施生命教育的对策。要加强中学教育中生命教育的问题,学校应该义不容辞肩负起这个责任,不仅大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生命教育素养,同时教育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或者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
二、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物学是一门以研究生命和生命发展规律,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植物、动物和人为素材,引导学生不断深入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学科。在生物学教育中渗透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生物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植物的一生了解生命的发育,从人的由来和人类的遗传与发育感悟和感受生命的艰辛。从了解到感知,从感知到体验,生物课堂适时渗透生命教育内容,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形成热爱生命情操,也能帮助学生形成尊重身边生命的价值观。
三、中学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生物学教育主要围绕人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研究生命和生命活动规律,生物课堂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主战场。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以及较强的可行性。根据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好奇,好动,正处于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种实施的途径:
1、课堂教学是生命教育的主战场
初中生物学旨在培养创新和探索精神,提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初中生物学课程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包含以下几个内容:生物与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圈中的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和健康的生活。教材主要围绕人与生物圈,引导中学生认识动植物等各个类群的生物在生物圈中是如何生存、延续和发展的,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这些都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不仅仅只是学习各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所以新的知识体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融入生命教育的重要素材。如果以人为中心,可以这样绘制一个蓝图:在一棵树下,有一个人拿着显微镜在观察探索自然,旁边有一口池塘,池塘里有鱼和青蛙等水生生物,池塘边的草地上有兔子,有蝗虫,草地下有蚯蚓,天上有鸟在飞翔,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有细菌和病毒在生息繁衍。这个蓝图所描绘的其实就是初中生物学习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这些生物之间都是息息相关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没有融入生命教育内容,那么课堂就会让生物学科变得苍白无力。
(1)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是生命教育的主阵地
在教学内容中,生命圈中的人,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以及健康的生活三部分都是直接与生命教学直接相联系的。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了解人的生命从一个受精卵到胎儿,婴儿,青春期的发育过程,了解在这发育过程中人体需要的营养和生理现象,学会健康地生活,体验生命的来之不易,这是从自然科学角度进行一次关于生命本质一次很好的洗礼。当然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是不容忽视的,比如,在讲述人的诞生的内容中,应该学会体会母亲孕育孩子的艰辛,学会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学会珍惜爱护自己的身体,可以用科学的知识让自己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整个生物学科教学中类似的教学内容非常多,教师要有热爱生命的意识,并融入教学中,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2)科学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素材
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童第周说过:“研究一门学问,了解这门科发展的历史和理论思想的概况是很重要的。学习科学知识,要知道科学发展的历史和科学的思想来源,要了解一些主要的学派和学说。”这充分说明了科学史教育在科学教育中有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史把科学结论产生的过程与方法同生物学科有效的结合起来,是新课程的一个突出亮点,对于需要更多正面教育的初中生来说,这可以使他们在感受历史的厚重感的同时,也体验到了自己的使命感,增强学习的动机。科学家的故事如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林奈和双名法等都是一部部追求真理探索生命本质的教育素材,更能体验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马修斯在总结各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将科学史融入科学教学的教育价值归纳如下:科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投入科学的探究;科学史可使教材更具人性化;在理解重要的科学史例的过程中可使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科学史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不定性、可变性。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手段
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还要回归生活。生命科学的很多素材都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教师要能够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的问题,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使其能发现学习可以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比如,在学习遗传学中,可以让学生体验遗传在自己和身边的人中表现出来的现象,感受基因的力量,也学会用遗传的知识判断某种疾病的发生概率。在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的知识中,学会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健康做好合理的饮食搭配。除此之外,社会上的很多热点问题,如克隆、转基因技术、环境污染,禽流感,现代化温室、物种入侵、生物疫苗、试管婴儿等等问题都与生物学知识有密切联系。生物课中经常会在课上介绍这些问题并与所学知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也有利于学生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4)课堂积极渗透人生的理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还要积极渗透人生的理想教育,有理想有梦想的孩子一定有一颗热爱生命的,热爱生活的心。教师要学会积极发掘课程资源,并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挖掘,拓展和延伸。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生命,透过对美丽的生态系统、多姿多彩的动植物的了解,从了解到关注,从喜欢到关爱这些生命形式的存在,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受到关于自然与艺术美的熏陶,进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生命。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一些中学生熟悉的科学家的名言警句,如“意志坚强、胆量过人和不屈不挠的名声,乃是一种无价之宝”(达尔文);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居里夫人(法国);法布尔说:“开步走吧,只要走,自然会产生力量”。这些都是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良好契机。
2、活动体验是唤起热爱生命的有效途径
生命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活动体验,在富有创意的活动中让学生用心聆听生命的召唤,让心灵充盈生命的温情。要重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还要坚持以课后实践体验为主,更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重视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依托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3]。
具有可实施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促进生命教育重要手段。初中生物教材中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包括实验设计、观察与思考、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演示实验等[4],可以说形式多样,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地区教学资源的差异性,也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中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结合走出课堂进行调查;通过体验,感受探索的乐趣;通过合作探究,增强对集体和学习的热爱。在这些活动的组织安排中,教师要学会用“狼性法则”来进行:狼即使在忙碌的狩猎期间,仍旧表现出对环境的高度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再继续观察,从中获得学习的可能,这是与注意力有关的一种重要心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是保证学习动机的首要保障。激发学生对身边各种生命形式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生命成长的自豪感,就能唤起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3、校本课程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补充
不同年级,不同月份,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不同的工作目标,学校可以利用一些法定的纪念日,宣传日,积极开展相应的讲座,这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中可以利用爱鸟周,植树节,世界艾滋病日,世界环境日,围绕活动的主题,开设专题讲座,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热情。还可以开展关于《活熊取胆》、《保护海豹,据用海豹制品》之类的动物保护讲座引发学生对动物保护问题的深入了解与关注。讲座要结合社会热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新的生态文明理念。
校本课程是各校充分利用本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开设的一项课程,可以很好对原有相关科目进行补充和延伸。就生命教育的实践而言,目前国内有在实施的有厦门市14所中小学已经开始了这项校本课程--《动物保护》,这是国内目前最大的中小学动物保护教育项目:“动物保护仁爱教育”,已经从22009年开始试行进行动物保护知识的教学教育,借助对动物保护知识的了解 ,体验生命的存在形式,从关爱动物开始,学会了解生命的本质,热爱身边的生物与环境。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动物福利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夏令营,冬令营,培训的方式,观看《人与动物共享生命之美》、《狗医生》、《海豚湾》、《拯救黑熊》等动物保护影片,从各个视角了解动物保护的现状与热点问题。实践证明这个校本课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与课余生活,位为学校生命教育做了很好的补充,而且可以让学生更近距离了解动物,也更深入了解动物的现状与福利。激发学生对身边伴侣动物,对野生动物的关注与爱护,提高对生命形式的认识,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总结我们已经实施的几年经验,我们认为这些活动依然具有可参考性。
总之,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生命科学的自然学科,在生物课的实施过程中,生命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我们需要对其有更多的关于生命的正面教育,从科学的角度入手,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好奇心,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比如课堂教学,专题讲座,校本课程,课外活动体验等。生命教育是一项长久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这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时也需要社会,家庭共同承担起相应的职能。最后从生物课堂落实生命教育的视角看,生物老师首先要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素养。这是落实生命教育的基本保障。而学校在校园文化氛围的渗透中,也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比如生物实验室的充分利用,利用生物实验室的教学空间,在走廊或者宣传栏上定期更换宣传内容,内容主要为科学探索、自然探索、动物探索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关于生命教育的主题宣传教室,常年面向全校开放,让学生在生命的殿堂中体验生命的神圣,从而形成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刘长城.生命教育的内容与实施策略刍议[J].当代教育科学. 2009(10)57-58.
一、尼采之探寻智慧之路
有位大师说:“如果说康德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通往古典哲学的桥,那么尼采则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通往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桥。”谈到西方哲学,让我心里为之一振的是日后震世骇俗的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是现代西方哲学的奠基人,对西方哲学思想的进步,社会的推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艺术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发了他们富于创造性的作品的观念和想象,我们学习了西方哲学,尼采是不可缺失的重量级大师。
哲学是涉及人的灵魂的事情,它是个人对人生意义的不懈追求,哲学亦是爱智慧,离开了对人生意义的寻求无所谓智慧,在当今社会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加注重精神的形势下,依然有很多人忽略了精神生活,过度关注物质生活,由此想来,我们便更要细细品读尼采,品略这位大师的哲学精华,尼采所讲的现代人的精神生活问题,个人价值观的迷茫,自我在充满利益诱惑中不断迷失生活方向,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大染缸中丧失了分辨自己所染颜色的能力,这些社会现象,在今天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更加尖锐。在大家都丧失了分辨能力的同时,尼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通往智慧之路有三个必经阶段。
第一阶段是合群时期,崇敬、顺从、效仿随便哪个比自己强的人;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是一个社会动物。具有社会性,离开了社会,人们便失去了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比自己能力好的人比比皆是,我们应该对其实行效仿,谦虚学习他人的过人之处。
第二阶段是沙漠时期,束缚最牢固的时候,崇敬之心破碎了,自由的精神茁壮生长,一无牵挂,重估一切价值;人们在效仿他人的同时,自己的想法日益萌发,随时在充实着自己的精神沃土,有文化与之相应,亦有文化与之相悖,这时我们便要跟从自己的内心,重塑自己的价值。
第三阶段是创造时期,在否定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肯定,然而这肯定不是出于我之上的某个权威,而仅仅是出于我自己,我就是命运;这个阶段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此及比、由表及里”的过程,通过自己的分析,重获新的观点,仅仅为了重塑自己。
这三点给我的感触很深,在学习的阶段,我们做事时可以通过尼采的三段论来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从而通往智慧之路。这时的尼采,三十五岁,精神上日益成熟,通过三阶段原则,尼采告诉我们,真正的成熟时独具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而不是现在人们所言:“成熟是为了更好的融入今天这个多元的社会,磨去了自己的棱角,变得更加实际了”,在这个多元的、价值观易扭曲的生活中,人们需要多一些自己独特的观点探寻自己的道路,通过自己的思考让问题变得更加清晰,让自己的未来要走的路更加富有趣味,我们需要智慧、需要思考来通往属于自己的智慧之路。
二、尼采之永不枯竭的生命意志
海德格尔说:“尼采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者,传统的形而上学在尼采那里终结了”。 尼采大无畏地反对哲学形而上学及其在认识论方面的绝对优势;反对千百年来哲学以纯理性观察宇宙、运用逻辑推理程序建立的以理性为中心的庞大思辩体系;他热爱生命,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奋发的意志力,肯定人世间的价值,并且视自然界为惟一的真实世界,给欧洲古典哲学注入新鲜血液并开辟了古典语言学的崭新时代。尼采的一生都没有按照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行走,他原本可以过着美好惬意的生活,但他没有选择那条路,他放弃了教书,选择浪迹天涯,思想不被人理解,想法总被人误解,心灵固然饱受煎熬,但他的意志驱使他更加坚强,使他认识到正是年轻生命的冲动才会塑造别样的人生,人们生活在世界上,会遭遇各种不幸与磨难,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高级动物,会随时产生很多欲望,欲望意味着欠缺,欠缺意味着痛苦,人生既然有这么多痛苦,那么我为什么不能好好沉浸其中,细细品味其中的真谛呢?他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把世界的根本理解为“权力意志”,目的是想表达生命世界的生成、创造和提升的特征.权力意志具有非主观的实在性、追求自身能力之保持或增长的能动性和以及价值关系性。强力意志就是生命意志,然而它所追求的不是生命自身的意志,而是使生命得以超越自身的潜在力量,正是这种对于意志的渴望,表现出了生命那种永不停息的本性。
三、忆
1889年1月3日,尼采走到街上,看见一个马夫在残暴地鞭打牲口,这个神经脆弱的哲学家又哭又喊,扑向前去,抱住马脖子,疯了。
病历记载:这个病人喜欢拥抱和亲吻街上的任何一个人,孤独使他疯狂,他终于在疯狂中摆脱了孤独,此后,尼采在精神的黑夜中苟延了10余年无用的生命,于1900年8月25日在魏马与世长辞。
这两段话是我在教室看完的,顿时泪如雨下,沉默许久,尼采的一生想了无数个问题,围绕着哲学,全身心地治理哲学问题,他把活生生的自己融入到哲学的思考中来,形成了无数个精辟的思想,供后人参考使用,而在他那短暂的一生,他自己一直在尽情的体验着人生,享受着也在忍受着孤独,包容着他人异样的眼神,一个正常的人,何不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关爱呢?但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哲学家,谁又没有体验过孤独的滋味呢?他疯了,他带着怜悯与同情疯了,他是有多久没有这样释放自己,亲吻与拥抱每一个人,因为他的温暖,温暖着身边的人。是什么时候大家认可了尼采的思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尼采一直坚信终有一天他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高扬生命之力,我们向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致敬,致敬他忠于体验生命,在他的生命之上!
参考文献:
[1]周国平,《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
本文作为超狗文化节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部分,选取社会文化背景的角度,从狗与人的传统渊源出发,就社会道德和人文关怀两个侧面,分析展会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超狗;社会道德;人文关怀
在一些发达国家,宠物产业是国民经济很重要的一个角色。据统计,2010年美国大约有宠物4亿只,是美国人口的1.3倍。宠物产业的市场容量为400亿美元左右,占整个GDP的4%-6%;美国整体零售业的增长速度是3%,宠物零售的增长速度则高达6%。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宠物产业才刚刚起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据欧洲透视(Euro monitor)调查显示:中国的宠物数量在飞速增长,中国人对宠物的关爱日益浓烈。调研表明:中国的宠物数量在2000年-2010年的10年间增长了近600%。2010年中国宠物数量已增至近1亿只,中国宠物产业销售额突破了500亿元人民币。在众多养宠人群中,养狗的人数大约占57.43%。
预计中国的宠物市场每年将会有30%-40%的发展,而且,这种高速增长将至少保持10-15年的时间。宠物产业,是一个继旅游经济、体育经济之后在中国新兴的经济业态。
宠物行业的广阔市场和巨大潜力,为创立超狗文化节,构建了良好的产业和市场背景。
一、历史渊源
狗历来都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在中国东汉的三国时期,民间有狗狗“湿草之恩”的典故。晋人干宝所著《搜神记》记载:
“孙权时李信纯,襄阳纪南人也,家养一狗,字曰黑龙,爱之尤甚,行坐相随,饮馔之间,皆分与食。忽一日,于城外饮酒,大醉。归家不及,卧于草中。遇太守郑瑕出猎,见田草深,遣人纵火之。信纯卧处,恰当顺风,犬见火来,乃以口拽纯衣,纯亦不动。卧处比有一溪,相去三五十步,犬即奔往入水,湿身走来卧处,周回以身洒之,获免主人大难。犬运水困乏,致毙于侧。俄尔信纯醒来,见犬已死,遍身毛湿,甚讶其事。睹火踪迹,因尔恸哭。闻于太守。太守悯之曰:“犬之报恩,甚于人,人不知恩,岂如犬乎!”即命具棺椁衣衾葬之,今纪南有义犬葬,高十余丈。”
自古以来,狗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关狗的电影、文学作品、卡通形象,一直受到各种年龄层人的喜爱。前几年电影《忠犬八公》的经典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人,很多人都为八公十年不改的忠诚而落泪。文学作品《巴别塔之犬》不仅仅是讲述那只被迫说话的狗,更直指人类内心深处的孤独和脆弱。狗狗的经典卡通形象“史努比”(snoopy)和米老鼠、机器猫一样是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动画形象
二、项目的社会文化意义
(一)社会意义
2011年10月21日零时32分,遭两车碾压的广东佛山女孩小悦悦离开人世,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提前凋谢。
网络上充满悼念小悦悦的声音。新浪微博有几十万条相关留言:“天堂没有来来往往的车辆”,“愿天堂没有人心冷漠”……
一个年幼生命的离去,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心灵震撼,她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社会的大讨论。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社会停止冷漠?如何才能让类似的惨剧不再发生?如何才能让见义勇为者越来越多?
国外媒体也加入了讨论。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对两千多年前的孟子而言,“幼童掉到井里,要不要拉一把?”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德国《世界报》和《明镜》报道称,百万中国人对这一幕感到震惊,他们在互联网上发出疑问:我们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
邻国日本在深深地震惊于中国人冷漠之余,也不约而同发出中国目前缺乏社会道德的感慨。有人说,中国现在是一位金钱富翁,但是毫无疑问,同时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穷的国家。也有人认为,中国社会过于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忽视了社会道德的建设,才导致“小悦悦悲剧”的发生。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光有金钱是不行的,更需要成为一个让世界各国人民尊敬的国家。
社会道德的缺失有文化、心理、经济、个性等多方面复杂的原因,但是透过这些事情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心里里善的那面被压制得更深了。对陌生人,我们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友情和亲情,我们也淡漠了很多。现在人们奉行金钱至上,鲜有人思考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怎么选择,绝大多数人都处在“创业初期的疯子状态”,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很多人的状态是停留在一种蛮荒、空虚的状态。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与人之间的密切交流变得简单而稀少,电话、电子邮件、短信息等便利的交流方式让人们面对面的机会减少。现代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淡漠的人际感情、稀薄的人文关怀以及一些不公平现象,这些造成一些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沟通遭遇挫折、缺乏感情慰藉。
倡导热爱小动物,一定不能解决如此复杂的社会问题,但是,在发掘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份温暖和爱心,是有一定作用的。
(二)文化意义
著名影星,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爱心大使孙俪在《带我回家:我和流浪动物的故事》一书的自序中谈到:
“有个朋友说,
她的爱犬,
说不定是她前世走失的家人。
今世回来,
要和她重新相伴一生。”
狗狗有他的好处,西方人通常把狗狗当作家庭成员来看待,是因为人可以从狗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狗与人的互动有很多人文精神的东西,人类用很多优美的语言来赞美狗。
陀思妥耶夫斯基:动物们都讨人喜欢,它们不问问题也不乱批评。
拜伦:狗是我门最执着的朋友。我门回家的时候,它比任何人都先出来迎接。而且它也是最保护我们的。
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养狗的最大的好处是,情感寄托,让人在心理上得到极大满足。以下是一位宠友的养狗物语。
“每天回家,狗都会极为热情地迎接你,仿佛已经期待了你一辈子。最关键的是,这种热情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只会一天比一天更热烈,让你觉得,她真的是需要你呀,你是这世界上她最想见到的人。那种满足感,就别提了!你似乎这时候才明白,原来自己也如此地被需要,如果你牺牲了,有那么一个小家伙会失望,会难受。
狗狗填补了人类的情感空缺,同样的,狗狗也给人类很多启发,比如如何忠诚待人,如何不乱批评指责别人,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广义来说,动物和人类其实没有高低之分,都是地球公民,爱护狗,跟爱护环境,爱护树木,爱护人一样,都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
三、小结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家庭的独立性、封闭性、个性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居民的休闲、消费和情感寄托方式也呈多样化发展。年轻人为了排解生活中的烦躁和苦闷,选择了养狗;一些空巢的老人需要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依托,纷纷选择了养狗;为给一些独生子女排样爱心,父母也让狗狗来陪伴他们。于是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将养狗作为生活的情感补充,甚至成为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举办超狗文化节,用狗狗的眼光看世界,从低端看世界,是叫人类放弃高傲和自尊,潜入生命的底层和自然的本质,从生命存在的最低端看起,彻底放弃和告别过去的妄自尊大和互相挤压,重新出发,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塑造人类有生命的人文精神与脉络。这是举办超狗文化节的精神主旨所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