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大全11篇

时间:2024-01-11 11:41:5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教育管理主要内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教育管理主要内容

篇(1)

技工院校作为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技工院校也快速地发展壮大起来。技工教育深化发展,必须要科学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作为保障,只有不断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使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实现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才能为技工院校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保障人才的高质量培养,因此,技工院校加强教育管理工作,要把不断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技工学校要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准确性和创新性

对于技工院校而言,新形势下,教育管理要能够实现制度化、程序化管理。技工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量大,内容繁杂,因此,科学制定操作程序很重要。技工院校要根据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操作性强的教务工作程序,要明确年度工作目标,能够根据目标需要设置合理的工作制度与程序,明确职责权限,规范管理举措,以此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另外,技工院校要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只有保障了教育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才能保障正常的教育之需,才能保障教育管理的质量。技工院校制定教育管理工作目标需要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相对应,制定的教育管理文件要准确,不能违背教育管理规律。学校要能够在研究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准确性,才能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最后,教育管理要能够实现创新性发展。虽然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很多工作都需要实现程序化管理,但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具有创新意识,要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管理理念,能够定期参与教育管理学习培训活动,积极研究新的教育方式,管理模式,能够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性,这是提升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重要保障。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教育管理内容与任务

技工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能够树立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以更好的服务学生,实现学生就业,更好地服务社会为指导,明确教育管理主要内容与任务,这样,才能保障教育管理工作的成效。对于技工院校而言,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要包括教学行政与教科研管理内容,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设置与教学管理内容,理论教学管理内容,实践教学过程管理内容,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估管理内容,教学设施管理内容等等,只有明确教育管理内容,才能保障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全面提升。另外,技工院校要明确教育管理的基本任务,教育管理工作是为了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保障正常教学工作的有效运行,教育管理要积极研究教育管理规律,用规律指导教育管理工作实践,提升教育管理工资水平,要通过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调动教师的科研教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实现技能型人才的有效培养。教育管理工作以此为基础明确管理目标,才能有效实现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与作用。

三、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必须要能够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能够通过教育管理的改革创新,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能够为社会企业培养出合格的员工。具体而言,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如下:1.实现工学合一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工学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指以国家职业资格为依据,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典型的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有效学习相关知识技能。工学合一的一体化教学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实现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学生的工作岗位能力可以在具体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培养。2.实现职业通用职业素养改革。职业通用职业素养改革需要研究企业合格员工的标准,能够以此为基础,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要积极改革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能够以企业员工标准为核心,建立准员工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按照培养企业合格员工的标准进行教学体系的开发,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要能够围绕企业员工素养创新人才培训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3.实现企业化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学校要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制定学生管理标准,建立学生管理模式,学生的学习,实训,生活与活动内容都需要依照企业管理要求设置,要能够按照企业规章制度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建立起企业化的学生管理体系,实现企业化的学生管理。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技工院校要提升教育管理成效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保障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首先,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大,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实践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素养。另外,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教育技能培训活动,要多开展一些教学技能培训活动,引导教师参与进去,使教师能够有效掌握新型的教育管理方式,通过教学管理技能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管理水平。最后,学校要重视专业带头人的培养,要重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能够加强学科骨干力量的培养,要使学科骨干力量真正成为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技能人才培养的领头人,通过骨干力量带领全体教师员工的共同发展进步,实现整体教师教育管理素养的提升。

篇(2)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是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理论依据,因此,针对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创新这一论题进行研究与探讨,对促进高职院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下文中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创新的主要内容。

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

在我国素质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学生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本质是把学生当作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与尊严,做到理解、信任学生,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1.1在管理观念上体现“以人为本”

不同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这是因为学生是有独立人格、有思想的个体,学生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管理工作者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应当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全面掌握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管理工作者应给予学生信任,相信学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得到发展;管理工作者应给予学生尊重,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人格、权利与尊严受到了重视;传统管理理念下,一般会将学生看作是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加工产品,基于此,管理工作者应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重新认识学生,从思想层面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以学生为本。

1.2在管理手段上体现“以人为本”

在高职院校以往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简单、生硬的管理手段较为常见。条框的约束、生硬的说教以及简单的管制等,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对学生的情感、需要以及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充分考虑,强硬管制模式不能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得到理想的成效。为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要对学生管理手段进行创新,采取科学的、合理的管理手段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可以利用因材管理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选择管理手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在发展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教育管理手段,应当改进传统刻板划一的手段,采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管理的手段。

1.3在管理途径上体现“以人为本”

古语云:“近朱者赤”,充分体现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我国有许多传统故事均表现出这一点,例如“孟母三迁”,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在高职院校中,管理工作者应当树立“环境育人”的管理理念,利用环境对人的影响,通过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在实际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工作者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现、锻炼的机会,实现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教育、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

教育、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的实质是实现“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开展服务”以及“在服务过程中让学生受到教育”。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身兼多种角色,包括学习者、消费者以及创造者等。承担角色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需求的复杂性、多样性,学习者角色所具有的需求是学好专业、拓展知识面、锻炼个人能力以及提升综合素质;消费者角色所具有的需求是交纳学费以及参与学校管理;创造者角色所具有的需求是充分利用个人能力创造社会财富、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研究。基于此,管理工作者应树立教育、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转变。

3.科学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

第一,科学性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指的是依法治校。随着法律知识的宣传与逐渐普及,学生的法制观念也在不断加强。在这样的形势下,管理工作者应树立法律意识,全面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并将其体现到实际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在高职院校以往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缺乏法律意识的重要问题,没有对学生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导致学生受到侵害事件时有发生。例如,宿舍管理员在寝室无人的状况下检查学生的宿舍,这种行为虽然目的是避免由于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而造成安全事故,但却也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与个人尊严,故不提倡。第二,时代性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指的是与时俱进。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从多渠道获取信息。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因此出现了新的问题,但是,同时也得到了新的管理途径、管理方法。管理工作者可以利用校园网站、论坛以及微信、微博等信息交流平台、工具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不断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水平与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屈战伟.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理念创新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09:49-50.

篇(3)

1.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教育管理现状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影响下,要积极响应这一理念号召,实现教育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但是通过对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的具体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存在于其中的问题仍然有很多。这些问题不仅会直接导致小学教育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会导致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无法落实到实处。首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教育部门以及相关单位都在积极呼吁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创新,但是传统理念以及传统教育管理的方式仍然体现在各个管理环节中。特别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深,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仍然将学习成绩看作是评价学生们的唯一标准。这样不仅会导致小学生的整体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还会导致小学教育管理水平一直停滞不前。其次,在小学教育管理相关措施的具体落实过程中,需要构建专业的团队,同时还要全员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够保证教育管理工作可以落实实处[1]。但是在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等都无法满足当前新课程标准在改革时提出的基本要求。

2.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措施

2.1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由于受到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影响,在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也要适当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局限性和单一性。在小学教育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将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制定出符合学校自身的管理制度和模式,而且还能够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对于教育管理者而言,为了促使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必须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落实教育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将管理制度在实践中的应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教育管理者还要将本校的办学条件作为基础,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师资力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将这些因素全部都整合在一起,与新课程标准理念进行有效结合,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保证这些措施和制度可以真正有效的落实到实处。在小学教育管理制度和措施制定以及具体落实过程中,要确定学校自身的发展目标,并且与小学教育管理理念进行有效结合[2]。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教育管理与学校发展目标的有效融合,而且还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为小学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2.2实现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篇(4)

在进行高校的教育管理开展过程中,其管理的合法性主要体现于高等教育行政程序正当的要求之上,也就是通过正当合理的高等教育行政程序要求,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管理的规范化与合法化、科学化。通常情况下,高校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也就是高校进行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权力行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应注意严格的遵循高等教育行政程序的相关规则和要求,努力进行高等教育行政程序公正性的维护,并且自觉进行高等教育行政程序正当性的坚持,以此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科学、合理以及有效、合法性,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发展。在高校教育管理中,高等教育行政程序的法治化实现,是在国家行政法发展中,行政程序法大量出现并朝着法典化的方向趋势不断发展,行政程序制度快速的建立实现,并越来越严密的背景下,逐渐在高等教育行政领域中进行应用扩展实现,进而形成了高等教育行政程序法治化以及相关问题。

1 教育行政理论与高等教育行政程序功能分析

1.1 教育行政的一般理论分析

进行教育行政一般理论的分析研究,一般情况下,需要从学校与学校之间关系以及高校教育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首先,进行高校和学生之间具体关系的分析论述,是进行高等教育行政的特征与性质分析研究的前提。通常情况下,对于高校与学生之间关系研究,不同研究学者有不同的认识看法,但都普遍的认为高校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具有特别的权利因素的公法关系,而这种关系主要是通过教育行政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制度等进行调解。此外,对于高校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分析研究,从高校的教育机构性质与学生的受教育特征上来分析,高校与学生之间又是一种提供教育服务和接受教育服务的关系,并且对于高校以及学生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我国相关法律制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其次,在进行高校教育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分析中,通常高校是以“以学生作为高校教育管理的根本,育人为先”作为高效教育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的,通常价值取向也是指高校在进行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坚持的教育管理工作原则以及教育管理服务理念。

1.2 高等教育行政程序的功能介绍

通常情况下,行政程序的功能也被理解为行政程序的价值效用,那么,相应的高等教育行政程序的功能,也就是指高等教育行政程序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价值效用。根据行政法学的相关理论学说,行政程序的功能以及价值、效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行政程序具有降低行政管理的相关成本,提高相应的行政工作效能作用,也就是说行政程序在能够保证公民权益法律化以及制度化的情况下,同时可以省去不必要的行政工作程序,减少行政工作的繁琐性,进而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相应能力;其次,行政程序还具有规范和制约行政权力,使之正当运行实现的功能作用;最后,行政程序还具有对于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功能作用。

2 高等教育行政程序正当在高校教育管理的价值分析

对于高校教育管理来讲,坚持并且体现高等教育行政程序正当和公平性特征,是利用高等教育程序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保证。此外,在高校的教育管理法律秩序中,坚持正当的高等教育行政程序也是重要的内容部分,尤其是在现代法治精神环境下,坚持正当的行政程序不仅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保证,同时也是现代法治精神的体现。

高等教育行政程序正当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价值体现,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反映。首先,在高校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正当行政程序中告知程序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具有一定的价值作用。也就是说,在进行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对于学生进行相应教育行政行为主要内容以及理由、行为依据,并且包括学生进行相应行政行为参与的权利、途径、对于教育行政行为不服时的异议与寻求救济等方法、途径,时限等内容的告知。通过这一价值作用表明,一个合法、正当的教育行政行为,虽然本身是一个有效的行政行为,但是要实现积极作用效果的产生和发挥,需要学生对于该行为进行接受。其次,高等教育行政程序正当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价值作用,还体现在听证程序的教育管理价值效用上,它主要是指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进行影响学生合法权益的规章制度制定,或者是作出处罚决定前,高校需要对于学生进行拟作决定内容以及理由、依据、遵循步骤、次序等的告知。最后,正当高等教育行政程序中信息公开程序在高校教育管理中也同样具有相应的积极价值效用。

3 结束语

总之,高等教育行政程序正当,对于高校教育管理开展的合法化以及规范化、科学化等,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高校教育管理开展中,应坚持高等教育行政程序的正当和合法。

【参考文献】

[1]文忠波,钟玉泉.高校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与优化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6).

[2]倪志梅,唐虹.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学术探索,2012(10).

篇(5)

本文着重分析和探讨现阶段高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班级管理控制失效的成因,并对照企业管理的经验,就如何提升班级管理控制成效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高中班级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失效的成因

1. 我国高中班级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1)高中班级管理控制体制缺乏活力。完善合理的管理控制体制是企业管理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在应试教育依旧是高中教育主流的情况下,高中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这势必让高中班级管理目标、衡量指标单一。在管理控制方面,也是以单纯的成绩作为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而忽略了教育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在这种情况下,班级管理控制体制就会机械化、程式化,缺乏应有的活力。

(2)高中班级管理控制缺乏人文关怀。当高中班级管理成效考量标准主要是升学率的时候,必然会导致管理控制过程的内容、手段简单化甚至粗暴化,缺乏人文关怀。而事实上,教育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管理成效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考量的重点指标,人文关怀也应该是班级管理控制的重要原则。在企业管理中,从把管理对象看作是“经济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也反映了即使在企业管理中,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仍然是管理的重要理念。

(3)高中班级管理效益欠佳。美国管理实践家、 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提出企业发展首先要寻找“第一流的工人”。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由于班主任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工作倦怠,欠缺相应的待遇激励等因素影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欠缺专业技能和主动积极的工作态度,致使班级管理工作滞后,从而弱化了学校立德树人的功能。

2. 我国高中班级管理控制失效的成因

(1)高中班级管理控制工作缺乏方法论指导。对于大多数教育管理者来说,其研究重心基本上是在教育管理科学这个层面上。也是说,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研究的是对学校管理活动的一般理论、原则、方法、模式、过程。但这些具体的管理理论往往有很大的时效性,还不能恒之有效和富有规律性。因此,“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哲学上的方法论研究,才能提供最根本、最有效的理论指导”。因此,在高中班级管理控制中,控制论的思维方法尤其值得关注。除此以外,价值观的探讨,如为何而管?为谁而管?等等问题的正确回答,也是高中班级管理控制工作研究的核心问题。

(2)班级管理控制工作缺乏心理学指导。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决策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生活和工作经验去进行判断和采取行动。而在这些活动中,常常出现违背心理规律的现象,影响了管理的成效。比如,有一个班主任,在梅雨天到来的时候向学生讲,大家要注意心灵保健,因为梅雨天人特别容易产生忧郁情绪,因此每到这个季节,精神病患者就特别容易发病,自杀率也会上升。这本来是很善意的教育管理提醒,但这位班主任却忽略了,这种教育其实是对心理脆弱者的一种极为不当的心理暗示,从而使得善意的管理控制成效几乎为零。又如,有的学校为了惩戒学生不戴校章回校,在学校门口拦截学生检查,要求学生写下姓名班别,于是时有报假名和假班的现象。其实这也是违背心理规律的。因为在困难面前,逃避是人的天性。如果这些管理控制活动仅仅从道德层面理解学生,那么这种管理控制也会是失效的。

3. 班级管理控制工作缺乏研究方法和专业支援

教育是管理社会中的人,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高中班级管理控制工作更需做到与时俱进,时时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班级管理控制必须保持长期的科研状态。但是由于缺少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让班级管理控制工作常常处于老经验处理新问题的情况,这势必让管理控制成效大打折扣。

二、提高级管理实效的对策

1. 参照企业管理控制经验,建立规范化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控制要注重5种管理策略,分别是监督、程序、素质、标准和沟通策略。高中班级管理控制也应该从这5个方面考虑,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比如在办事程序方面,应该强化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和程序意识。曾经有一个班主任,因为艺考生要请假一个月去培训美术课程。这本来是很简单的事情,能不能请假,学校有明确规定,只要该班主任根据程序办事就行了。但偏偏这位班主任没有走程序,反倒跟该名艺考生争辩起到底要不要请假去参加培训,培训对于艺考有无帮助的问题。最后让该名艺考生及其家长对班主任的做法产生极大的反感,因此也不配合该班主任的工作,让班主任的管理控制完全失效。

2.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提高管理者素质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理解一切管理控制工作都是为了培养人、发展人,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如果班主任没有理解这一管理原则,必会导致管理控制失效。比如,有一位班主任,在学生缺席的情况下,直接奔到该生的住所,叫醒正在睡觉的学生开门后,直接冲进学生房间的睡床上,翻开棉被找寻手机,以证明该学生昨夜玩手机而误了今天的课程。表面上看,该班主任的行为让人觉得他很“负责任”,但事实上,该班主任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隐私,让学生受到了伤害。如此的管理控制行为,失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提高管理者素质,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成为提升班级管理控制成效的重要内容之一。

3. 整理典型案例,提升管理成效

篇(6)

第一,以铁路企业的快速发展的针对性、定向性以及实际需要特点为依据,设立创新教育、实作能力、专业教育以及基础教育这四大教育课程为培训的主要内容[2]。

第二,在铁路的运输规章、设备变化以及技术变化的实际情况下,对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知识等培训项目进行适度的超前开发或者编写和反映,以此实施有特色的教材课程培训。

第三,在铁路职工培训的方法上,应积极的推广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采取直观性、多层次以及多样形式的手段进行培训。并根据不同铁路职工的工作年限以及文化层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培训计划,也可采取专业技能与相关理论相结合以及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以此实现铁路职工培训教育管理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铁路职工培训的奖惩型制度

奖惩制度作为考核铁路职工培训效果的检测方法之一,可有效的促进铁路职工在进行培训教育管理中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职业培训,同时也可全面提升铁路职工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其具体的奖惩制度实施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铁路职工奖惩制度的实施中首先形成用人与育人的一体化形式,使职工的上岗培训和下岗培训形成环流机制,以此促成职工培训的全面化。

篇(7)

科学管理开创了西方管理理论研究的先河,科学管理理论为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企业及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管理的管理哲学、激励原则、科学研究理念和组织理论都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原则与原理,但每一个理论都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并且有其一定的应用领域。高等教育管理必须遵循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它在管理目标、管理要素、管理活动和管理功能上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基于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分析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存在的缺陷。

一、科学管理的概述

1.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

科学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它以以下几个假设为前提:

(1)当时,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如果能通过科学管理将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则劳资双方都会得到利益,这些矛盾就可以解决。

(2)对工人,其基本假定,即人是“经济人”。人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货币收入,或者说只要能使人得到经济利益,他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他自身最大的潜能。

(3)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益的,集体的行为反而导致效率下降。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提高效率的有效办法。[1]

泰勒科学管理试验及其理论是建立在这三个前提假设基础之上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但这三个前提假设并不全面和科学,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补充和完善。

2.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及作业研究和时间研究两个基本原理,以及科学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和主要任务,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管理哲学、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

(1)管理哲学。科学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它是以管理哲学为指导的,管理哲学是管理中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从思维和存在的角度对管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而科学管理正是在管理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管理进行了归纳和变革。泰勒指出:“从实质上讲,‘科学管理’是人和公司或产业中工人方面的一种切实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职责、对待他们的同事、对待他们的雇主方面的一种彻底的思想革命。他同样也是管理当局(工长、监工、企业主)方面的人的一种精神革命——是他们对待职责、对待同事、对待工人、对待所有日常问题方面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如果没有这两种彻底的精神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3]

(2)作业管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也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出发点之一。首先,泰勒通过试验和研究,对工人的工时和动作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其次,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泰勒认为,人具有不同的天赋和才能,只有工作对他合适,才能成为第一流的工人。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就在于为雇员找到最合适的工作,同时,运用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最大程度地挖掘他们的最大潜力。在制定了恰当的工作定额,并挑选了“第一流的工人”后,还应当实行标准化原理,即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3)组织管理。泰勒把计划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改变了凭经验工作的方法,代之以科学的工作方法,以确保管理任务的完成。计划职能归管理当局,并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来承担,计划部门从事全部的计划工作并对工人指令和命令;工人和工头从事执行职能,按照计划部门制定的操作方法,使用规定的标准工具,从事实际操作。

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所谓例外原则就是,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务(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如有关企业重大政策的决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1]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

高等学校相对于其他组织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主要是由高等教育的目标、要素、活动、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即高等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律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高等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教育管理目标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系统的目标是根据高等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来制定的,因此,高等教育的管理也应该以高等教育的规律为指导,而不能采用企业管理中的各种原则或原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并且着眼于提高人才质量为根本目标的管理活动,它不能、也无法只追求经济效益,更不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应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

2.高等教育管理要素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包括管理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即组成高等教育系统的主导性成员——教师和高等教育的主体性成员——学生。高等教育管理要符合他们的劳动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正是由于高等教育系统组成人员的特殊性,管理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管理现象——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管理中存在的一种普遍想象,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自我管理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人都是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人,因此具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二是他们的心理特征也表明,在管理过程中有必要让其发挥自己的自我组织管理的能力。

3.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高等教育管理要协调学术目标与其他目标之间的矛盾。学术目标体现了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性质和本质功能,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一定要以学术目标为主导目标,与高校的学术目标一致。

鉴于高校师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管理师生的过程中,民主性比其他任何系统的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教学民主、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管理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健全民主管理制度,首先要求管理思想民主化,尊重教职工的智慧与才干,在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充分发挥各个学校成员的作用;第三,积极创造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简便易行的、有利于广大师生员工参与管理的民主运行模式。

4.高等教育管理功能的特殊性

与一般管理一样,高等教育管理具有两个基本的目标功能:管理的“维系”功能和管理的“结合”功能或“放大”功能。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与其他社会系统有所不同,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的主要是精神产品。因此,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上述两个功能都有特殊的表现:首先高等学校的管理对“凝聚力工程”提出了更高也更难的要求。更高体现在高校的师生对于人际关系交往比较看重,在人的需求层次中,教师对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强烈,这就要求注重人本管理,提高师生员工的向心力;其次,高等教育系统是最具有创造力的社会系统,通过各成员、各要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系统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2]

三、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的评价

1.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高效率的教育管理的配合,否则无法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而高效率的教育管理实践又需要管理理论的指导。科学管理是一次管理思想上的大综合,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同时又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因此,科学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管理理论,是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理论支撑,为高等教育管理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最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科学理念。科学管理通过对时间、动作、工作的研究,第一次使管理由经验上升到科学,第一次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使管理从此成为一门科学,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尊重科学、运用科学的理念亦是高等教育管理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管理顺利进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高等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高级专门人才。其次,大学是一个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是以追求学术目标为重的组织,因此高等教育的各项活动都应该尊重科学、运用科学,各项决策都应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高等教育活动也应运用科学方法,通过科学研究,进行科学决策,科学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教师激励。根据“经济人”假设的原理,科学管理为最大限度挖掘工人的潜能和提高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张对工人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对员工进行激励在管理学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理念,包括经济激励和精神激励,其能够有效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教师激励是教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教师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积极性,更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否。没有良好的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因为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但根据教师劳动的特点和其作为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群体,精神激励比经济激励更为重要,教师对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尤其强烈。教师激励应符合教师需要的特点,遵循教师激励的公平性原则、社会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及支持性原则等一些基本原则,可采取目标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和考评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促进教师的良好发展。

(4)组织理论。科学管理主张把计划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和例外原则。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组织管理理论,大学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同样需要这些组织理论的指导,因此,科学管理中的组织理论对高等教育管理活动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大学组织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复杂性,大学组织的成员复杂、结构复杂,大学组织的权力结构也较为复杂,同时,大学的职能又具有多样性。因此高等教育管理需要把计划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各部门分工合作,如现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有其存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科学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1)“经济人假设”。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假设前提就是“经济人”。认为人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即如何实现个人物质利益最大化。与后来的行为管理学派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相比,科学管理中对人及人性的理解还是表现出了很强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过多侧重于从理性的、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人、管理人,忽略对人的非理性层面、人的自由发展的全面认识,使得泰勒本人尽管在其著作中和生活中对科学管理做过许多辩解,但总给人们一种冷酷无情、缺乏人性的印象。[4]人性是复杂的,同时也会根据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高等教育管理的对象——教师和学生,比起一般的普通工人他们更为关心的是精神层面的尊重和自我实现,比较看重人际关系的交往。因此,科学管理的“经济人”假设不符合高校师生的特殊需要,高等教育管理也就不能照搬科学管理的一些相关原则和原理,而应根据高校师生的特殊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才能完成预期的管理任务。

(2)效率至上观。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即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科学管理诞生于经济管理领域,企业讲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但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并且着眼于调高人才的质量为根本目的管理活动,它不能、也无法只追求经济效益,更不能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同时,教育又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不能只顾眼前的效益,而应放眼于未来。此外,高等教育又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仅是高等教育内部结构复杂,而且还涉及到国家、社会等方面。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不能单纯地致力于眼前的工作效率,而应兼顾各方利益的均衡。

(3)标准化。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但教育活动不同于商品生产,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极富创造性,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也应遵循高等教育这一特点,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应有利于高校师生创造性的发挥,不能进行标准化管理,否则高等教育管理将是失败的。

(4)缺乏民主性。科学管理基于“经济人”假设和标准化生产的原理,工人参与管理的程度较低,更无法参与决策,缺乏民主性和自我管理的权利。但鉴于高校师生的特殊性,在师生管理过程中,民主性比其他任何系统的管理都显得更加重要,要求自我管理,也具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高等教育管理应充分发挥高校师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的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高校师生是一个具有高层次文化水平的群体,在高校的管理决策过程中,应扩大师生参与决策的程度,尤其是学生参与决策,他们既是管理的对象同时又是管理的主体,师生参与决策有助于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篇(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imary Education Management

HE Minxue

(Chibi Chimagang School, Chibi, Hubei 437300)

Abstract Primary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stage of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is also a key strategy to reality.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China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the primary stage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is also showing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defect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tage of primary education management flaws, aims to explor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resolve and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management.

Key words primary educ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1 现阶段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教育管理理念及考核制度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中的教育管理理念还相对滞后,其还尚未能与新课标改革进行良好的结合。教育管理工作的进行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学生成绩的提高是教育管理理念的主要体现。在教育管理理念中较少关注到学生个性发展、自我价值、全面发展和培养等。

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现行的多数考核制度均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标准。这种制定的存在导致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均是围绕学生成绩的提高进行,而忽视对学生个性、创造力培养等的关注和培养。

1.2 教育管理模式较为陈旧

在新课标改革的浪潮中,各学校均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管理改革,小学教育管理得到一定的完善。但是在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中,其所应用的管理模式并未得到有效改革和完善。多数学校在改革中仅对管理内容进行了较为简单的改进,而教育管理模式还均保留着传统模式。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教师的唯一标准。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固守理念、社会舆论等的消极影响,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师能力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3 教育管理队伍的整体能力及素质较低

管理者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对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在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中,管理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整体管理水平及综合素质能力等均处于较低水平。这种现状的存在,对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造成严重阻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中的各种硬件及软件设施均在不断完善,但是由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有限,无法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管理设施,导致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 完善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2.1 积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理念中,教育管理工作的进行主要围绕着应试教育进行,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作为工作进行的第一要务。①教育管理理念主要体现在以学生成绩为本。而现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管理理念已无法与目前的素质教育理念相符合。因此,必须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管理工作中高度重视对人进行科学管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样的教育管理理念就要求从事小学阶段教育的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道德素质。并且在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作为基本前提,同时还要时刻坚持民主化教育管理理念。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只有坚持民主化的管理方式,才可有效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管理,提高创新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及时发现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研发新的教学及管理模式,促进小学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优化和提高。

2.2 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管理的中心

学生的升学率一直以来均是小学阶段进行教育管理的重点目标和重要内容。因此,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的主要出发点往往是放在教师授课水平、学生学习成绩等上面。所以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出发点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活动的进行均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成为被忽略的内容。因此,在现阶段的教育管理中,需改变这种上行下效的现象。教育管理者需正确认识教育活动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并对其进行积极培养。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阶段进行教育管理的中心内容来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不断增强教育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

随着经济及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也在不断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管理者能力及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只有不断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才可有效保证教育管理工作的进行与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学校可通过制定任用制度、选拔制度、激励制度等措施来增强管理者竞争意识,促进其主动、积极地进行教育管理知识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同时,紧跟教育改革步伐,及时组织相应的教育管理学习和培训活动,让教育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改革的步伐同时提高,促进教育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硬件和软件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此外,在教育管理中,还必须保证管理者的责任及权利具有科学的对应性,保证其在管理工作中权责统一,在维护管理者合法权利的同时,对其相应的责任进行完善和明确。

2.4 积极更新教育管理模式

在课改要求中,教育管理模式应以人本主义作为中心内容。教育管理模式主要体现为对学生个性发展、自我价值、全面发展的关注和培养。人本主义的教育管理模式具有浓厚的人文化色彩,其与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种教育管理模式高度重视对人的情感、精神自由的关注。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人本主义的教育管理模式高度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个性差异的尊重,重视对学生个性特点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培养。②

2.5 积极进行考核制度改革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的成绩是评价学校教学水平及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教育管理中的相关制定也均是围绕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及学校升学率的提升而进行的。因此,必须积极对相关制度进行改革,促进其不断完善,使其与现阶段教育改革理念相符合。考核制度不应以学生成绩、升学率等作为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评价的唯一标准。在考核制度中应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力培养、品德等进行综合考虑,以此作为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评估的指标。

3 结束语

在新课标的推动和影响下,小学阶段的教育管理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需不断发现其存在的缺陷,并对问题进行全面、科学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可有效推进我国小学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小学教育事业朝健康方向不断发展。

篇(9)

【关键词】

激励理论;高职教育;效率提升;科学发展

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点,提高高校教育效率至关重要。在高职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和教育管理者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应用激励理论来提升高职教育的效率。

一、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激励理论包含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两大类,激励就是通过激励手段使被激励者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为实现组织共同目标而努力。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所谓内容型激励理论,就是从研究需求入手,着重探讨什么东西能使一个人采取某种行为,即人们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从而激起人们的动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马斯洛将人们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社交等五种,并表明人的需求遵循递进规律,只有未满足的需求才能激励人的行为。赫兹伯格将没有激励作用的外界因素称为“保健因素”,如工资、福利、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将有激励作用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如工作本身、成就、晋升、承认等因素。这就是他的双因素理论。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以需要为基础的内容型激励理论试图简单地从员工需要来解释,而过程型激励理论则更进一步研究员工从个体动机产生到采取具体行为的过程,试图弄清人们对做出努力、取得绩效、获得奖励的认识,从而达到更好地对员工进行激励的目的。主要包括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首先,我们在工作中一定会关注和自己处于同一工作岗位员工的工资水平,如果工资水平差不多,我们就会认为是公平的;如果相差太大,就会觉得不公平,感到不公平就会降低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平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动机和行为。这就是由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其次,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认为一个目标对人的激励程度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目标效价,即人对实现该目标有多大价值的主观判断;二是期望值,即人对实现该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估计。该理论认为人的积极性大小取决于期望值与目标效价的乘积。只有认为实现该目标可能性很大,才会努力去做,从而发挥目标的激励作用。最后,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做的反应,是受外部环境刺激所调节和控制的,改变刺激从而改变行为。通过能有效刺激加强人的某种行为,因此管理者通过各种强化手段,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积极性。

二、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者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者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高职教师工作最直接的目的便是工资,只有让高职教育管理者得到满意的薪资待遇过上充足的物质生活后,他们才会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教育管理的工作去。所以建立科学的高职教育管理者工资制度,有利于激励他们努力工作,提高教育管理效率。第二,每个学校都会定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来考察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态度,并进行相应的奖惩活动。所以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管理者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实现学校的目标,就要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或说形成奖励与绩效挂钩的考核形式。当然在考评过程中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第三,每位高职教师的水平不同,在知识储备和教学方式各不相同,教学效率当然会有高低之分。所以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就要采取差异化的激励机制,要对各个层次的教师采取个性化的激励,制定不同的目标,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第四,竞争是影响效率的重要因素,在高职教育管理过程中运用竞争激励的方式,能让教师感到压力,然后将压力转化为工作动力,让其为了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教师便会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更加努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总之,在高职教育管理者中运用激励理论,有利于激发教育工作者的热情,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二)激励理论在高职学生中的应用

在管理高职学生过程中应用激励理论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如学习需求、交往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高职教师和辅导员在高校生活中各自负责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应该致力于了解学生的各类需求,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如在了解学生的交往需求后引导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交活动、在了解学生的自我实现需求后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并助其实现自我实现需求、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后在学习上给予帮助提高成绩等。然后,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后,认清学生个体差异,实行个性化的激励。引导高职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目标,并帮助他们设定非盲目性、非随意性、符合社会需求的目标,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实现目标,将其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还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需求转化为动机,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动力。

三、激励理论在高职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意义

激励理论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引导高职学生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凝聚力,更好更快的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营造良好的高校学习氛围,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四、总结

通过激励理论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高职教育质量。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也要不断采取科学的管理教育方法,从而为国家社会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才能为国家做好人才储备,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边蕾.浅谈激励理论在高职院校员工管理中的应用[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4,(4):38-40,89.

篇(10)

我国近几年开始逐步推行以部门预算、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为主要内容的预算改革,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资金运作和财务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教育部门预算,使得高等学校将教育事业费、经费、学杂费、科研经费、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收入等各预算内外资金统筹使用。高校财务预算必须符合教育部门预算的要求,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按报审程序进行,一经上级主管部门以及财政部门审核报人大审议确定后学校不得随意变更。强化了预算约束,增加了预算严肃性。改变传统财务管理工作以往“重决算、轻预算、重核算、轻管理”,有利于预算的执行、监督和控制,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系数,促进高校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和方法创新。同时,促使高校以部门预算为契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在财务预算编制、执行和对财务控制的考核评价等具体过程中做好工作。

一、我国教育管理部门财务控制现状

由于当前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制度尚不完善、单位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足等客观原因,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财务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财务制度设计还不完善,一些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尚未完全纳入其学校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给教育管理部门财务直接监控投资带来一定的困难。

2.教育管理部门内部、财务、资产管理等部门协调不足。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

3.财务管理基础和管理手段薄弱,对全过程难以实施有效控制。

4.财务人员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内部控制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教育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体制不顺,约束机制不健全;基本建设项目内部财务控制不健全;工程和财务复合型人才匮乏等。所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加强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对策。为完善教育管理部门内部控制提供一些参考。

二、加强教育管理部门财务内部控制的一些对策

1.强化教育管理部门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目前,教育管理部门领导常常未能充分认识到财务人员参与学校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进行投资主要靠抓好部门的管理工作,财务人员只管照章办事,按合同规定付款即可。财务人员缺少参与单位财务分析、研究及预测的机会。未能参与项目决策、招标、施工、竣工验收与决算控制和监督检查,对于违反项目决策程序、合同不合理变更、随意挪用资金等不合理现象财务监督实施不力。所以,教育管理部门领导有责任和义务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如:资产管理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工程价款结算制度、成本核算制度、供材采购管理制度、费用报销制度、财务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等),特别是当前教育管理部门处速发展时期,更应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和自身责任意识,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落到实处。要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财务人员的素质、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关键。教育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应不断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其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和管理水平。这不仅包括更新观念、吸收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掌握财会专业知识.还应了解建筑施工等专业知识、项目建设一般程序、招投标、概(预)算等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逐步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工作效率,使财务人员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的需要。

2.将财务内部控制覆盖项目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财务管理职能教育管理部门财务人员在项目过程中.要做到事前参与预测和决策、事中注重控制和管理、事后有分析和评价。工程项目的财务内部控制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项目决策控制、项目设计与概预算控制、招投标与合同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验收和决算控制等五个环节,贯穿了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项目决策控制环节:财务人员要对项目建议书中的财务分析和预测结论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给出具体的书面意见,并参与项目决策的全过程,会签相关决策决议。

3.加强建设项目财务信息管理

建立信息反馈制度教育管理部门应指定人员负责财务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利用会计电算化的手段。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上级主管部门、主管领导报送财务信息资料。报送的财务信息资料主要包括反映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的月报、年报,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项目竣工后的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及其他相关的资料。同时,要加强学校财务、、资产及审计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及时反馈相关财务信息,使得各方及时掌握情况,确保顺利完成项目任务。教育管理部门处在安排下一年度计划时,应根据学校财务部门提供的资金可供量和内部调剂的可能。编制年度计划,并及时报送学校财务处。各建设工程项目在开工之前.处应向财务处提交工程施工合同、投标函书、开工许可证及与支付工程前期费用有关的全部合同,以便作为未来办理各项资金支付的依据。

三、结语

面对高校财务管理一系列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应强化高校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建设项目财务信息管理,使得在我国教育集中支付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情况下,各高校都做好财务工作,教育部门做好自己的财务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篇(11)

1引言

关于人性这一问题,古往今来很多学者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且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将其引申于教育领域,将其与教育管理工作联系起来,这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及进步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教育管理工作中人性观的主要内容

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教育管理来开发人性的潜能,对人类活动进行有意义的培养,从而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尊重被管理对象的自身意愿是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核心的管理理念,若是引进人性观的教育理念,对于被教育者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有利于其自身潜能的发挥,人性观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具体表现为:(1)民主管理,所有的被管理对象都具有民利,在构建民主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对各项民利予以综合的考虑,以便于其权利能够得到切实的履行;(2)认同感与归属感,对于任何一个被管理者来说,其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同,通过这种心理上的认同感,能够拉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强烈的归属感,以便于促进管理效率的切实提升;(3)关心,适当的关心可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教育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手段;(4)尊重,人性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尊重与理解,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若是能够以尊重他人的心态去开展管理工作,这有有利于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切实提升。

3教育管理工作中引进人性观的重要意义

人性观管理理念的引进,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若是能够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切实实行人性观理念,那么就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并能够保证教育管理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从而在校园当中建立起一个融洽、和谐的环境,有利于营造出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对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人性观理念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民主关系,从而促使其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提升,从而有利于其创造能力的培养,在人性观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能够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促使其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切实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整体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有利于高效的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4关于基于人性观的教育管理的建议

4.1建立起人性化管理机制

要想人性观的教育管理理念能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得到落实,那么构建起完善的人性观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这主要是因为,任何一项工作的有序化开展,都需要制度的保障,那么在构建人性化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应从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出发,结合实际需求来急性设置,要能够保证所构建的人性观管理机制的科学合理性,并要充分的结合人性观理念的实际特点,以便于人性观理念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所构建的机制要具有可行性,以便于能够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得到落实,那么其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2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人才需求已经出现了很大的改变,那么就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当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被动的教授知识,学生的知识点吸纳程度并不高,为了能够很好的适应新时期实际的人才需求,那么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传统教育管理理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学习兴趣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传统的强制性的教学与教育管理方法并不能满足当前的实际需求。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以及人性观的实际特点,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尊重,注重激发起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所制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法的科学合理性,这对于整体的教育管理效果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管是课程开设情况还是课时设置、课程进度等的设置都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来灵活的设置,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实现人性观教育管理,并要积极组织开放互动式的教学活动,以便于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5结语

总的来说,人性观引申到教育管理领域,就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理念,其对于教育管理工作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优势到底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就需要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认识到人性观的精髓所在,切实的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从而促使教育管理水平的切实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