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4-01-11 11:41:4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

篇(1)

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是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Slavin.R.E)教授创设的。在STAD中,小组是最主要的特征和最主要的组织形式,小组人员的多少与英语阅读短文的内容和教师对阅读的要求有所变动,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合作技能差的特点应多采用4人一小组。小组应是班级的缩影,每个小组通常包括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一名学困生和两名成绩中等的学生,这里提到的学生成绩应是学生的综合成绩,基本保证全班各小组的学生平均成绩大体相同。在组合成小组的时候再注意小组间男女生和高矮个学生的搭配问题,最终形成最合理的小组,只有这样小组间的竞争才有一定的公平性。在课前预习这个环节中,教师在分配阅读任务的时候,根据学习小组学生的成绩,把比较难的问题分配给成绩较好的学生,把比较容易的问题分配给那位学困生。

切块拼接法(Jigsaw)是合作学习的策略之一。最初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阿伦逊(Ar.--son)及其同事设计的,是课堂中运用的较广泛的合作学习方法之一。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把一项学习任务分割成几个部分,每个小组成员阅读他所分到的材料。然后,不同小组中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共同讨论他们所学习的那部分内容。随后,学生们返回各自的小组,轮流将自己所学的那部分内容教给他们的组员。例如:在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2 This is my sister.SectionB(2a-2c)My family,在制作学导案时,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9项任务(Task1―Task9)。4人一个小组,共9个小组。在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中,采用切块拼接法,每一小组的4名成员把这9项任务分完,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分配不同的任务。有的分一项任务,有的可以分两项任务,分配的任务难易不同。然后,不同小组中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共同讨论他们所学习的那部分内容。随后,学生们返回各自的小组,轮流将自己所学的那部分内容教给他们的组员。共同把所有的任务顺利完成。实践证明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和切块拼接法相结合,是切实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使课前预习达到良好的效果。对大多数问题来说,通过小组的交流及组内“小老师”的作用,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从而使优秀学生的预习方法、思维成果得到了共享与发展,学困生也得到了有效的个别辅导,实现了“教学相长”。

二、在上课时,采用趣味性抽签法

抽签法又称“抓阄法”。它是先将调查总体的每一个单位编号,然后采用随机的方法任意抽取号码,直到抽足样本。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所抽的签上,然后把号签放在一个地方,每位参加人员,从中抽取一个号签。例如:在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2 This is my sister.SectionB(2a-2c)My family,在制作学导案时,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9项任务(Task1―Task9)。4人一个小组,共9个小组。我在多媒体课件上,针对9项任务,设置1-10个编号,其中有一个编号没有任务,如若抽到,这一小组就是幸运小组。上课时让小组长抽任务。如若抽到没有任务的组视为今天的幸运组,进行奖励。如果组长抽到Task1,这一小组的4位学生共同在预习的基础上重点完成Task1。采用这种方式,能够相对的非常公平的把9项任务分到9个小组中。

三、在“学导案”的展示环节,采用游戏竞赛法

例如:在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2 This is my sister.SectionB(2a-2c)My family教学中,针对阅读课文,采用设置9项任务,每位小组长抽好任务后,针对不同的任务,每一小组的4位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合理分工,保证顺利完成任务。对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的评价,我采用由听课教师成立“考评组”,通过打分和总评价,综合评出优秀组若干,进行奖励。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如下:

小组成员间必须既有竞争又有分工,既要倾听他人意见更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要将其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以督促学生有效参与到学习之中。通过游戏竞赛法,小组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既能发出自行解决问题的喜悦,又能产生对困惑问题的期待,从而为课堂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为教师的有效精讲提供了依据。

四、在阅读的输出环节,采用小组间互批法

例如:在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2 This is my sister.SectionB(2a-2c)My family教学中,针对Task6:写出有用的短语。

1.两张漂亮的家庭照片2.第一张照片3.第二张照片4.我的父母双亲

5.这两个女孩6.我的姐姐7.我的表妹8.我家庭中的一员

Task7: 阅读珍妮一家的简介,圈出文中人物,并分出男女。

Task8: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complete the sentences.(再读一遍课文,并完成句子)(1)My name is________. (2) Alan and Mary are my ________.(3) Bob and Eric are my ________. (4) Cindy is my________. (5) Helen is my ________.(6) ________ is the name of my dog

y评提升题:Bring a family photo to class and write about it. Then tell a classmate about your family. 带一张家庭照片,课上根据照片写一段介绍,然后给同学讲讲。Hi!I’m a ___________. Here is a photo of my family. These are.

设计意图:带一张家庭照片,课上根据照片写一段介绍,然后给同学讲讲。

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应用This /That is …. These/Those are…….等句型。介绍家里的成员。通过写作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感恩教育:I love my family.孝敬父母和爷爷奶奶。

针对每组的板书及答案,采用的处理形式:小组间互批,解决问题。如果小组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我在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2 This is my sister.SectionB(2a-2c)My family阅读教学中,采用了学习小组成绩分工法(STAD)、切块拼接法(Jigsaw)、趣味性抽签法(ID)、游戏竞赛法(TGT)、小组间互批法(EOBT)。这只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个案,我采用这些合作学习的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抓住有限的课堂时间,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达到“高效课堂”。通过教学实践,采用这些合作学习的方法,不仅能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成绩,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参考文献:

篇(2)

日语阅读教程可以选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题材,不同时代的文章,可以不受文体的限制。广泛阅读不仅能够提高阅读文章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广泛地了解日本的社会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了解日本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日本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新动向,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材选择上尽可能的“新”。同时日语阅读课程教学着重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所以教师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要下工夫。

二、日语阅读教学理论

在日语教授法中存在自下而上的模式和自上而下的模式这两种教学处理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本所写的句子,语句意思和语法关系逐一进行分析来把握整体就叫自下而上的模式,即“字――词――句――文――段落”,这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对文章进行仔细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文章,通常用于精读。而自上而下的模式是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常识、阅读技巧对文章进行推测,预料而确定假说,然后对教材进行摸索并确认假说的处理,即“推测――文章――文字”相互交流。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不是被动而是主动地去阅读文章。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利弊,所以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因内容多、范围广,所以笔者都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模式进行教学。但在词汇教学上也会结合自下而上模式教学法的一些优点。

三、日语阅读教学方法论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阅读作为一种知识的教学,就整体而言,以往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其重点都是落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过分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忽视能力的培养。就现状来说,不是缺乏理论,需要的是强化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1)精简语法、单词,淡化理论色彩

对于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语法现象及单词、词汇,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选择必要的语法项目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对学生已经掌握的语法项目没有必要作毫无意义的讲授。并且在教学中还要尽量的淡化一些理论色彩,不要让学生望而生畏,除了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理论之外,应尽量少用专业术语。

(2)紧密联系实际,强化具体应用

学习语言规律,如果只停留在概念的辨析和规则的认识上,不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相结合,就很难使学习主体真正掌握这语言能力。因为语言规律的学习只有在具体的语言实际中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而且必须得反复进行这种实践,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验证才能加深印象。所以必须紧密联系语言实际,强化具体运用。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静态的阅读教学,是指以脱离具体的语言背景和语法结构作为分析的对象的教学。动态教学是指教师依据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及相关的社会实际,在课堂上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一种教学方法。两者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结合运用,相辅相成。传统的教学多是一种静态的教学,应该说这种教学是必然的,但静态教学本身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加强动态教学。那么如何加强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1)教室的利用

笔者认为阅读理解应以学生的学为主,课堂上教师起到引导作用。教师只是问题的设定者,理解问题主要是靠学生自己或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来完成。所以对于教室的利用应该是老师要尽量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让学生四,五个人围成一桌,便能轻松地观察学习者之间的讨论,加入其中。这既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实际阅读情况,教学有的放矢,又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积累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

(2)教材的选编

阅读教材的选定应该要遵循以下的原则:A.题材的广泛性;B.题材的切实性;C.题材的趣味性;D.题材的交叉性。交叉性是指从“纵”和“横”两点来开展的。所谓“纵”即从社会不同的层面来运用,使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社会;所谓“横”即从报刊的各个栏目选出。

(3)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的强调教师“授”的作用,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学生成为被动者,只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现在的教学方法强调要激活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思维。老师在“输入”的同时,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反馈”。老师要从主讲人变成启发者,让学生相互之间加强交换意见和互相提问。老师只需对阅读文章的难点、疑点进行设问,无需对文章的词汇、语法进行大量的准备,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4)教学流程

对于文章的学习,笔者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阅读文章之前,应积极启发学生读解知识的能力,如何启发学生的读解能力呢?以下是笔者的几个尝试:A.就读解的题目跟学生进行交流;B.对难解的重要词汇进行重要讲解;C.对文章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D.对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进行讲解。

第二阶段:阅读之后,对于文章中难懂的词汇由学生分组提出,并由老师统一讲解,最后针对文章设定问题。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A.让学生概括大意,找出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B.对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提问;C.对于难理解的单词,句子进行提问。

3.示正与纠错相结合

中外语言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规范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示正与纠错相结合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A-0064-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在符合教学规律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1]。换言之,教学有效性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然而,现有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仍有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握不到位,课前准备草率,缺乏针对实情的教学设计,处理三维目标心中无数,课堂形式浮华等问题。这些均造成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严重缺失,抑制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更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耗低效现象,出现了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实效不大的现象,又回到了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旧路上。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无疑是为小学语文教师们进行教育改革亮起了一盏明灯,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枷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在这个背景下,笔者结合新课标的理论要求和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落实和优化阅读教学三维目标,为有效阅读教学找准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础,有效的教学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准确、可行的教学三维目标。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经常出现抽象化、模糊化、孤立化等问题。例如,制定“空、大、难”的情感目标;不确定字词默读范围,不理清教材重难点;弱化课文与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忽视单元教学目标等。

(一)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准确表达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提倡教学目标均需满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概括来讲,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需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是学生掌握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知识能力,了解更多语文知识。过程与方法方面是学生锻炼自主思考能力、语文应用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学生了解人文情怀和优秀品德,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基础应扎根于教材,把握阅读教学要点,科学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课时目标是教学的立足点,它包括三维目标的实施,是对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有机整合。以古诗教学为例,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①要熟读古诗;②拆字成词,连词成句;③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④背诵古诗。制定三维目标时,要准确、清晰、可视化表达目标,而非框架式、概括性阐述目标。当然,不仅要钻研教材,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顶层设计,整合优化三维目标,实现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的衔接

关注顶层设计,除了落实三维目标,从三个层次构建阅读教学的目标,还需要注意的是,三维目标本身也是一个整体,要整合优化三维目标,有机融合三维目标,使“学习过程与方法”服务于“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化“知识与技能”,三者既有层次的梯度,也能紧密连接。同时,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不能把教材分成一课一课来教,更加关注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的衔接。教师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时,必须使目标整合优化,单元目标关联化。

二、简化和聚焦阅读教学环节设计,为有效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对于阅读教学,崔峦老师曾指出:“在方法策略上,有些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多,比较繁琐。”由于环节过多,结果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觉。在教学设计上,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主张削枝强干,把教学环节整合成几个板块,然后一步一步进行,效果会更好。

(一)简化阅读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教学环节简洁的,能实现“一课一得”或“两得”。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以执教《丑小鸭》为例:①学生默读课文,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作记号;②交流自学收获,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③教师找准切入点,及时质疑,如:丑小鸭离开家,对不对?丑小鸭在家会不会变成天鹅?让学生分成两组辩论,通过正反两组的激烈辩论,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样不光是课文的内容,还有语言的积累,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④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估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写小动物的方法,与人相处的方法,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等等。简洁连贯的教学环节,聚焦到课堂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中。

(二)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找准切入点

有效课堂教学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学生的认知实际选好讲课的切入点[2]。通常,识字、读句、培养情感是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应把握三维目标,根据具体的阅读文本要求,找准切入点。例如,通过分析文章的教学目标,判断教学设计的切入是需要了解全文的文章大意、重点段落,还是需要对重点字、句进行推敲与领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而找到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当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需求找准切入点。又如:设计《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注重教学问题设计,利用问题直奔课文中心:“我为什么只要葫芦?”“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下,设计好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能带动一堂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3]。

三、灵活和多元选择阅读教学方法,为有效阅读教学增添动力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并非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阅读教学的时间进行调节与控制。尤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路宽广,经常有新想法、新思路、新问题,教师都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关注每位学生,让课堂成为每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大舞台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学观念也逐渐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遵循语言应用规律与关注语文情感表达等方面发展。阅读教学是充满生机又复杂多变的,要提高它的有效性,必然关注它的每一个个体――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年龄较大的教师经验丰富,管理学生井井有条,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质量老是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把学生当做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而当做一种教学阻力。尤其是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掉队,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态度,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纠正,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学得马马虎虎,课堂就谈不上有效性了。

(二)根据课文特点运用多模式的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标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摒弃单一模式,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最终都是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情景体验为核心的阅读课文,多数是景美情深,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导、练、评、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文章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感悟中心情感,积累好词好句,如《北京亮起来了》、《日月潭》、《泉水》等。充满探究性的阅读课文,多数是以开放性的问题为导向,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答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少量贯穿全文的问题作为引导,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答案,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为你骄傲》、《最大的“书”》等。寓言明理的阅读课文,多数是读故事、悟道理,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初读、熟读、再读、明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了解大意、掌握重点词语、悟出核心道理,在学习过程当中渗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写法有特色的文章,则可以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了解写法,尝试运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雷雨》、《葡萄沟》、《充气雨衣》等。选读的课文教学,则可采用“通读、知大意、分享”的教学模式。总的来讲,阅读教学教无定法,不仅有“基本式”,更需要根据文章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三)师生相互沟通,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本该属于学生学习交往互动的过程也变成了教师的“满堂灌”。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配角,学习效果差。由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见识增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设计加强沟通,从主体转为主导,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阅读教学的提升在于学生的表达,这样在地位平等的课堂中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很多教师都认为一问一答或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就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就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了,学生的学习地位就提高了。经研究,我们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好像提高了,但学习兴趣还是不浓,其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围着教师的问题转,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没有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才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学生心存疑问,阅读课文,在找答案中再发现问题:妈妈为什么说“我”是勇敢的孩子?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解决问题,最后延伸实践:我是最弱小的吗?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一说。

四、关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有效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来培养学生多想多问、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学习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发问,要鼓励他们想问题,分析问题。语文阅读的教学难点不在于字词、句式,而是在于中心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在实际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常常局限在个别生僻字词的学习,对于关键句、中心段落没有深入的学习,更别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对文章似懂非懂,不愿意追问,无法独立总结出中心思想,都是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好问”要有一定方法,需要耐心培养。一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二是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中得到迁移。三是教师要努力引进积极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合作意识”、“合作态度”等以“合作”为关键的学习方式受到极大关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推崇学生自主思考,多思多问,还需要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有技巧、有策略的,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一看时间,当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先要允许学生独立思考,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时,再引导学生共同合作解决。二看方法,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需要确定合作规则,学生分别发言,听取其他组员的想法。三看场合,新旧知识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的阅读练习教学,都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四看策略,小组合作探究推崇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从主导变为辅导、引导。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什么时间,什么方式旁观、激励、参与探讨、引导、答疑。

阅读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几年来,笔者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自己的一线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创新性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119-01

一、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的问题分析

目前,大部分的高中英语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变成了“考试机器”,却没有实际性的英语阅读能力。通过观察分析,总结了下述几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语法和词汇量阻碍了阅读教学

目前,高中生所使用的英语教材,由于要考虑到全国各地区的教学水平差异其整体难度偏低,并且教材的内容比较狭窄,广度远远不够。此外,教学大纲上要求词汇量要达到二级目标,只需要熟练掌握大约1200个常用单词,再加上大约740个单词和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即可,这总共也才2000个词汇量。通过分析学生在阅读模块的失分情况可知,很少有学生对这些词汇全部掌握,尤其是一些多义词、结构句型和常用词汇的基本用法。这就导致如果文章中出现比较多的生词,或者句子结构复杂、较长,或者出现熟词新义,就会让学生不知所措,进而对阅读产生浓浓的厌倦情绪,完全丢失了阅读信心和兴趣。

2.课文教学的“表面文章”影响了学生对篇章结构的把握

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对词汇和语法的练习和讲解。而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教师独自讲解,很少与学生产生互动,让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到阅读教学中,这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型”教学模式。由于教师忽视了语篇教学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处理教材上的文章时,虽然要求学生进行整体阅读,但是通常均流于形式,大多数的问题也只停留在对课文文字表面意思的理解或者对故事情节简单地提问,并没有为学生讲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因此,学生在理解分析语篇的内在意义时,就很难正确把握到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特别是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展现阅读材料的情节时极不恰当,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阻碍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的培养。

3.学生在阅读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落实

英语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的语言学习过程。但是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仍然处于主置,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讲解分析,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总结的时间比较少,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就让学生始终无法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重心不能全部放在应试考试上,要将教学目标设定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上。现提出了几种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如下:

1.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从语言的总体而言,阅读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定义,主要指的是在掌握并运用语言的前提下可以成功地、顺利地阅读英语类文献、资料和书刊的能力。此时,语言知识就显得比较重要了,而语言知识又包括词汇知识、修辞知识、语义知识和语法知识等,只有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词汇量的积累,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轻松记住碰到的生词,对于一些多义词、特殊语法也是重点强调,定期检查学生的词汇量,根据学生的现状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目标。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单词和语法技巧,这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2.精泛结合,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

学习英语语言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通过可理解的输入,其输入越多,掌握语言就越好。但是,学生所阅读的课外阅读材料的难度必须和他们自身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相匹配。对于我国的高中生,英语阅读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学生所面对的阅读材料均是其它语言所写的,而学生对这门语言又十分陌生,尤其是对这些语言文化比较陌生,这也就增加了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难度。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应该适当地给学生讲解一些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政治宗教、风土人情、科普知识以及生活经验等,让学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英语文化,进而能够在阅读中能对整篇文章有整体把握,并能明白内在的含义。

3.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改提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更应该扮演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想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学生时知识的建构者,他们自身的知识建构活动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的每个教学目标都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自我感受、思考以及理解为基础,以学生为出发点展开教学。这就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主人公身份,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进而也会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总结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教师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更换教学观念,引入先进的阅读教学方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玲.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篇(5)

一、“少教多学”在阅读中的应用意义

高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仅因为考试中阅读考察占了很大比重,也因为阅读能力是学生的语文水平高低的最好衡量标准。阅读能力是学生从阅读中感悟语文、领悟生活中的哲学原理与人文理念的必经之路。因此,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依据阅读能力,提高整体的语文素质,加深语文知识积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少教多学”是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多教少学”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少教多学”,更加有效地发挥阅读的作用,整体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少教多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措施

学生的语文知识大部分都是来源于阅读,不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会对学生的知识积淀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是高中学生获取知识,增加对世界的感悟和认知的重要途径。“秀才不出门,也知天下事”。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主要是指教师改进传统的“多教少学”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应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少教多学”之所以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是由于它将阅读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变成为学生,学生不仅是阅读的主体,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会在阅读中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变化,体会文章表达的意境和精神,升华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传统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常常出现尴尬的情况,教师的阅读教学常常一个人唱“独角戏”,而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和感悟中,教师的自导自演难以取得好效果,得不到学生的关注,导致学生的阅读文章,对文章进行解读和分析的能力很难有效提高。而“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就解决了这个弊端,它将学生视为阅读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个人舞台,教师从“多教”而学生“少学”的模式中脱离,而建立一种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实践中,学会对文章进行解读和分析,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1.尊重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

“少教多学”的中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其中包括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过程,让学生自由感受和体悟文章的中心而不是教师代替学生感悟文章,最后提出标准答案。阅读教学主要是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感受和体悟,所以教师不能代替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阅读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阅读文章,体会文章的情感,然后让学生讲出自己阅读文章之后的感受,理解到的深意。而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感悟,肯定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理解到的情感,再循循善诱,将学生错误的地方牵引出来,从作者的角度或者学生生活中可能碰到的情况指引学生以自己的情感带入文章,体会作者在此处要表达的意思,以身入境,以心感悟,最后再将答案以规范、精简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阅读理解中,常用的归纳文章中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的题意的破解方法了。这一些方法和技能的培养,都是以学生为阅读主体为前提的,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阅读感悟,正确理解到文章深意,才能提高阅读水平,得到高分。

2.引用多种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方法是要教师应用高效的“少教”方法,让学生“多学”,那不免就要引入多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了。其中,构建和谐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合作阅读就是一种好方法。构建和谐的阅读环境,具体来讲,可以是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内或者课外,组织更多有益的阅读活动,经常进行阅读思考和讨论,加深自己对阅读的文章的理解,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阅读到的好文章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一起阅读某些有深意的文章,然后进行讨论,分析文章的深意和作者的情感内涵。合作阅读可以让同学们在和谐的阅读环境中,提高阅读文章的兴趣和美感,让学生们感受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合作阅读不仅能够使同学们在和谐的阅读环境中爱上阅读,更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感悟别人眼中的文章、眼中的世界。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转变世界视角,加深对各种情感的感悟和理解十分重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激发他们更深层的情感体悟、获得更多的审美和阅读心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团队交流的能力,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发挥评价体制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优秀表现及时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加油,坚持加强阅读训练,对于学生懈怠阅读训练以及在阅读中出现的错误的想法和思路,要及时指正,运用评价体制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比如,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教学的一大重心。学生往往感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却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或是表述的不好,或是没有切中要点,难以获得高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发挥评价体制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讲解试卷时,选择一些分数不高的同学,上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他们可能是思路正确却表述不好,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思路先用通熟易懂的语言表达,肯定了正确方向和要点之后,再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用简练有力的语言,切中要点,分清重点,答案做到有理有序,层次分明。以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下次做得更加好,取得满意的高分。对于解答不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表扬他们的优点,答案虽然不算好,但也要看出其中的亮点,有褒有贬,既批评,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实的关心以及实实在在的表扬和激励,努力锤炼自己的语言,做得更好。

三、总结和建议

阅读教学中的“少教多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入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善用评价体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有效应用“少教多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现阶段的初中生,尤其是七年级、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英语语法和英语词汇以及句型的储备量毕竟有限。英语阅读不仅是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考察,更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老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初中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阅读课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阅读能力也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教学。

一、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首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部分老师将阅读当作精读来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地从句子的语法和结构方面进行分析。一部分老师的教法正好相反,他们把阅读当成课外阅读来讲解,对答案、划词组。教学方法的陈旧和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很难锻炼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其次,教学方法的问题。大部分初中英语老师没有一套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合理的、简单操作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学生很难激发出学习英语阅读的积极性,也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老师对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不多、研究不够,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不浓厚,很多老师忽视了对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再次,课程设置的问题。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阅读也仅仅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在课时、组织和师资上得不到应有的保证。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不明确,也没有配套的、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的阅读教材。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1.加强对课本阅读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学生们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初中英语教材的编排中,每一个单元都会安排合理的、有代表意义的、针对性强的阅读教材。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老师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加强课本资源的合理利用,探索科学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终身的阅读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2.加强校本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大大促进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除了合理的利用课本教材,老师还要结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现阶段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以及知识结构,购买符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特点的阅读教材。或者时代性较强的、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丰富健康的阅读材料。结合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学生的兴趣特点,加强校本资源的开发和研究,大大促进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比如说,关于饮食文化、运动、文娱、节假日、交通、旅游胜地、外国音乐、服装与礼仪、典故和俗语等方面的阅读教材,通过这样的阅读教材的开发,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3.加强对阅读教学方法的钻研,提高老师的阅读教学能力。随着新的教学改革的全面发展,英语教学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老师们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中,并且充分的认识到英语阅读的重要性,积极地进行实践与研究。为了加强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阅读技巧训练。比如说:概括文章的主旨,抓住小细节,联系上下文进行词语意思的猜测,辨认语段过渡,推断文章的隐含意义等。在进行上述技巧的训练中,不要仅仅向学生提供一些阅读和检测题目,应该有效地筛选和提炼练习题目,有重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阅读方法。

英语阅读教学,它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词句分析与理解上,老师要有计划地开展多种训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独立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意识地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比如说,在阅读之前,让学生明白训练的要求和目的,做一些pre?鄄reading activities,介绍相关的知识背景,提供必要的生词词义和用法,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去阅读。在while?鄄reading时,老师可提供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布置一定的阅读任务,注意留意学生的阅读行为。在post-reading之后,可以通过“提问”这种方法,训练学生直接在文中找到主旨句的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文章主旨的能力,或者做一些判断题和选择题以及Yes or No和Wh-问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提高学生的慨括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同时,我们还要提高学生的查阅能力和查阅速度,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原文,正确、快速地找到关键的信息。

篇(7)

2.引用多种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方法是要教师应用高效的“少教”方法,让学生“多学”,那不免就要引入多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了。其中,构建和谐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合作阅读就是一种好方法。构建和谐的阅读环境,具体来讲,可以是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内或者课外,组织更多有益的阅读活动,经常进行阅读思考和讨论,加深自己对阅读的文章的理解,也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阅读到的好文章和自己的心得体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分组,一起阅读某些有深意的文章,然后进行讨论,分析文章的深意和作者的情感内涵。合作阅读可以让同学们在和谐的阅读环境中,提高阅读文章的兴趣和美感,让学生们感受思想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合作阅读不仅能够使同学们在和谐的阅读环境中爱上阅读,更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感悟别人眼中的文章、眼中的世界。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转变世界视角,加深对各种情感的感悟和理解十分重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激发他们更深层的情感体悟、获得更多的审美和阅读心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团队交流的能力,拓宽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发挥评价体制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优秀表现及时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加油,坚持加强阅读训练,对于学生懈怠阅读训练以及在阅读中出现的错误的想法和思路,要及时指正,运用评价体制的重要作用,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水平。比如,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教学的一大重心。学生往往感悟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却无法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或是表述的不好,或是没有切中要点,难以获得高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发挥评价体制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讲解试卷时,选择一些分数不高的同学,上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他们可能是思路正确却表述不好,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思路先用通熟易懂的语言表达,肯定了正确方向和要点之后,再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会用简练有力的语言,切中要点,分清重点,答案做到有理有序,层次分明。以这种方式鼓励学生下次做得更加好,取得满意的高分。对于解答不好的同学,教师可以适当表扬他们的优点,答案虽然不算好,但也要看出其中的亮点,有褒有贬,既批评,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真实的关心以及实实在在的表扬和激励,努力锤炼自己的语言,做得更好。

篇(8)

引言

阅读教学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比重非常大,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离不开阅读,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对阅读不重视,既没有阅读兴趣,也没有阅读品位和能力,导致学生语文阅读题做不好,理解不上去,考试成绩也无法提高。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日常的阅读教育有问题,阅读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读书,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还应当让学生从读学写。因此,阅读教学还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技能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技能。从狭义上来讲,想要高质量地完成一份考试试卷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从广义上来讲,无论是与教师、同学、家长进行沟通,还是了解更多的课外信息与知识,每个人做这些事情的第一步都是阅读。然而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重要时间就是高中语文时期,这便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之后,理解了书本知识的内涵与精华,并且经过组织讨论之后,相互交换自己的意见,各自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理解与见解。这样一来,学生们汲取的知识都是自己得到的,而不是老师凭空塞给他们的,所以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长久,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书本上的知识成为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并且,不仅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理解的基础,那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一定也会轻松许多。理解便是懂得,再加以学生自己的思想,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就完成了,这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阅读教学现存的问题

教师由于教学时间太紧而占用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时间。这个问题看似不成问题,但又是实际教学中最现实、最普遍的问题。新的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在两个半学期内完成五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每个模块有四个单元的阅读内容,共八十篇课文,与以前的教学内容相比,阅读教学的量增加了,而教学时间却由原来的每周五节课减少到每周四节课,如果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得不压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文本的时间,或是干脆取消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教学环节,直接进入对文本的分析,学生缺少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就没有个性化理解。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阅读文本,而不是以自己的讲解取代学生的阅读。有的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从头到尾唱独角戏,学生无须读课文,只要用耳听、用脑记就可以了。这样的课堂上,只要老师知识渊博,功底过硬,能把文本讲深讲透,讲得深入浅出,讲得生动传神,学生不读课文也能听得明白。但是,学生所得的却仅仅是老师所讲的,自己的感受、见解、质疑就谈不上了。如今,诸如此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以代替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现象有很多。尤其是学习文学作品时,教师动辄就播放电影电视剧片段,那些动感十足、色彩艳丽的画面的确能够吸引学生,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是,这样却会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应该让学生多亲近文本,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感受作品的魅力。

三、阅读教学的途径

第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举一反三,迁移和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第二,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多写读书笔记,持之以恒,一直坚持到高考前夕,因为,语文不同于数理化,其结构不是逻辑性、阶梯性的递增,而是潜移默化、循环滚动的,有如水中养鱼,积以时日,方见成效。若能长期保持学生对阅读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加上得当的做题训练,高考拿到好成绩不是难事。而语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绩的突破也在此举。高一学年进行个好探究性阅读。也就是说,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阅读数量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读书笔记。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进一步地遵循语文的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就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呈现美好的前景。

四、结语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高中语文教师在不断思考创新性阅读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明白,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方法不能替代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鲍慧莉.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篇(9)

一、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法

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自己多看、多读、多想,充实自己,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不断探索,不断改进。

对待学生要多举例,这样才生动,而且要有耐心,不厌其烦,因为同一个问题可能要说上很多次才能教懂,教好,要彼此成为朋友,有利于沟通。

二、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学科,和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下面就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谈谈自己的教学方法。

拼音教学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

掌握音节是拼音教学的中心重点,是衡量拼音教学的标准,是充分发挥拼 音作用的关键,因此,教学中除了对音节和书写音节的训练.要以音节教学为中心.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式,都不是硬讲,硬教出来的,而且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比如:学生直呼音节的能力也必须经过反复 ,严格的训练才能形成.所以,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基础零件和直呼音节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大量的、严格的直呼音节的训练。

只说不练等于白练,会说了还要会写。这个也是兴趣的导向。孩子们对学习拼音的兴趣要及时要巩固,我就请孩子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给自己的名字注音,一来可以锻炼拼音的拼读和书写。二来可以给发作业的同学减少麻烦,提供方便,拼音是识字的拐棍,他们就可以顺利的识字,一节课都在教识字了,我说这很简单,每次把你要进行的内容提前告诉我,我给他们注拼音,然后叫他们练读,练写。

科学地安排好字母教学和音节教学的程序和时间,使所学的字母在音节训练中的到巩固,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只要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善于抓重点,破难点,教规律,教方法。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学习识字写字,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而是通过识字写字来掌握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义。

(1)字词教学的第一步是识字教学,得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认读字词,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记忆识字与趣味识字相结合;生活识字与阅读识字相结合等。

(2)字词教学不仅仅是认读,正确的理解也相当重要,对于字词的理解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重点字理解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利用找近义词或者反义词来理解词语;拆字组词法来理解词语等。

(3)字词的教学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具有发散性。我在字词教学中,常常让学生来做一个词语游戏――生字开花。即:根据生字的特点,鼓励学生多组几次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散思维,去想有由这个生字词想到哪些成语、哪些古诗句、哪些俗语警句等,这样孩子们由一个生字可以积累好多新词,认识好多成语,俗语,古诗,名言,警句,这样的字词教学,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词汇。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篇(10)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57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的四大方面,其中,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能发现学生的阅读效率并不高,阅读成为了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一道障碍。面对这一教学困境,英语教师需要积极寻找对策,帮助学生走出阅读学习的困境,让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

一、充分利用选材上的优势来优化阅读,提升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是学生获取英语知识、提高英语水平的主要渠道。英语阅读技能是学好英语知识的前提与基础。阅读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目标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学生需要在了解课文内容以及课文所涉及到的语言知识上展开阅读。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形式多样,没有多少生词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范围不限,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传说、或者是寓言、幽默故事以及史地常识、科谱文章等。初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较为好奇,对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他们不会只满足于教材上的知识,比方说,很多学生对体育明星以及一些动作电影感兴趣。基于此,教师需要从材料的选择上进行革新,要主动摒弃过去常用的短文阅读理解,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开拓阅读题材的范围,多从一些体育杂志和电影画报上精选一些优质的阅读材料,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指导学生阅读,学生也能在英语阅读中体会其中的趣味性与知识性,从中获取更多有用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抓实阅读过程性教学

落实好过程性阅读教学,既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预设问题,还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巧,学会如何正确阅读。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并且获得阅读技巧的过程。例如,在阅读中,遇到不明白的词义时,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与构词法来推断、理解这一生词的含义。通过全文阅读,也能让学生准确理解段落和段落间的逻辑关系等。在开展阅读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灵活采用多样化的阅读策略,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以此为指导,提高阅读效率。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多样化的阅读方法上面。通常所见的阅读方法一般有:略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精读(intensive reading)等。

在指导学生略读训练时,主要是以解决预设问题为主,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大概了解文章的主要含义,然后再准确迅速地找出预设问题的答案,这种阅读方式一般适用于限时阅读,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词句,找出主题句,以默读的形式展开。结合实际教学,结合这种方法获取每一段的大意,有助于提高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一般在研究性阅读时适合采用精读的阅读方式,通过读细节,理结构,处理知识点获取有用信息,这个阅读时间可以稍长。在这一环节中,既要解决问题,也需要认真研究语法知识、文章结构等知识,让学生能更深层次地去把握阅读的本质问题,实现既定目标。教师要结合所给内容,通过画图―标图―连线―填表―排序―补全信息等形式引导学生由读到思,从整体上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再通过任务链形式完成阅读任务。

三、注重课外阅读,拓展阅读范围

学生通过阅读能获取有效信息,学习语言文化知识,进而再进行语言输入。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不要局限于课堂阅读,要注重课外阅读的有效延伸,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对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大有帮助。《英语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力求合理利用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借助报纸、电视、图书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查找所需信息的实际能力。基于此,仅利用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英语教师要结合阅读实情,将课外阅读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久之,学生的阅读量也会随之得以提升。适当拓宽阅读范围,还能让学生接触不同体裁与题材的文章,有利于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比方说风俗人情等方面,阅读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英语语言的表达特点,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完全可以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优点加以利用,比方说,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的便利,搜集相关的英语报刊与杂志,选取适合学生阅读且地道的英语文章供学生阅读,知晓英美人的英语表达习惯与技巧,帮助学生深化对英语这门语言的认知程度,增强阅读语感,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通过阅读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资料,能了解异域文化,并由此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便于主动阅读。通过阅读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生也会明白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与能力,才能了解更多新鲜且有趣的事情,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力。学生的这种主动阅读有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实施,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总之,英语在全球使用范围广泛,而阅读教学则是学好英语知识的基础与前提,阅读教学也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较为关键,是学生学习、掌握英语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所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要全面优化、改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苏钰梅.激发学生提问模式下的中学英语三维目标实现探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4).

[2]张阿敏.探究初中阶段英语阅读之特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7).

篇(11)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是以字、词为教学重点,而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则倾向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中小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重点上的不同,要实现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初中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借鉴与学习小学教师通过唱歌、游戏、模仿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改善自身的教学策略,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本文旨在引导语文教师提高衔接意识,因为其衔接意识的强弱、衔接教学策略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初中语文教学能否顺利地完成与小学教学的衔接,也直接关系到小升初的学生能否顺利渡过衔接期,更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是否真正得到提高。

一、 语文知识教学的衔接策略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衔接也需要一定的科学化手段。知识教学应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和文本教学紧密结合,要和学生的语言应用实际相结合。把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内容渗透到课文当中,并结合语言的实际运用来理解语文知识。例如:进行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教学时,可结合理解文意进行,既对修辞及作用有准确的认识,又有针对性地理解了文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另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以委派“汉字监督员”的形式,监督易错字和易混淆字的书写;结合作文评改对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进行纠正,引导学生自觉掌握语言规律,提高正确运用语法的能力。知识教学与知识训练相结合坚持知识与训练统一的原则,以知识为先导,以训练为主线。在授课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为使学生理解新知识,练习也相应地发挥作用,成为应用新知识解题的针对性练习。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应该进行单项练习,当积累了一定程度后,就应当安排综合练习,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应采用练习巩固法,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能使学生把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二、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认知性阅读以认识汉字为前提,以感受文字材料为起点,以提取文本意义为初级阶段目标,在这个层次上的思维主要是记忆。认知性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客观梳理。

表现为:(1)能够认字、释词、通读课文;(2)能够复述课文大意或故事梗概;(3)能够理清课文段落、情节结构;(4)能够依照课文注释回答问题。这种记忆力强化训练虽然是表层思维但是必不可少。(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根据大纲,小学语文主要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受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限制,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采用的只能是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是阅读的初级阶段,超越这个阶段,一开始就要求缺乏阅读积累的少年儿童去发现、去探究、去创造,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小升初的学生习惯了小学教师的这种认知性阅读教法,若初中教师不了解这点,不用适合他们实际的学法指导他们,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心理需要适当调整自己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加强教法上的衔接,而是一开始就采用中学中常用的质疑、探究、合作和自学等教学方法,学生肯定一时无法适应,所以笔者在给小升初的新生授课时第一个月仍主要沿用认知性阅读教学方法,只稍微渗入一些理解性阅读的教学方法。理解性阅读就是学生通过认读,在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人、事、景、物、情、理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抽象出文中各局部的本质,直至最后概括出全篇的中心。在认知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知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由此可见,阅读教学绝不能仅仅着眼于书面文字,而是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全面地审视和把握作品的显性意义和直观图景,品味、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和情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 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进一步了解中小学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研究中小学生作文衔接教学的对策,对于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中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作文写作的知识、技巧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几乎不涉及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理论性的知识,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学生一进中学就得面对这些学习内容。面对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不是仅凭教师一讲就会明白的,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门训练,学生很难达到这个要求。事实上,刚刚进入中学的7年级学生与小学5、6年级的学生相比,在这些方面没有丝毫优势,要他们立即适应中学的作文学习,是不现实的。中小学作文要求的这种差异就要求教师高度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积极探究作文衔接时的教学方法,了解中小学作文“衔接”教学中具有的共性,进行理性的思考,找到存在的差异并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法的改革,使六年级学生进入初一后能迅速“磨合”,缩短或消除“衔接”教学中的“滞留期”,使小升初的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作文写作。

四、 结论

笔者通过对衔接策略的研究给其他面临同样困惑的教师提供一些衔接的对策,这样既对小学语文教学有借鉴、指导作用,又对中学语文教学有预警、提醒作用,同时缓解小升初学生的各种不适应障碍,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衔接期,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初中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