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我国新课改走了十几个年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为了适应国际发展和我国现阶段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课程改革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党的十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目标,这无疑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核心素养的实现必须依赖具体课程的实施,因此,对学科核心素养的探求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的新话题。所谓“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发展素养在特定学科的表现,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程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2]对于思想政治学科来说,由于其课程性质是一门德育课程,肩负着党和国家公民教育的职能,不仅具有自己的学科体系,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经过专家学者的商讨,目前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基本确定为四个方面: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从最开始的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到上一次课改的三维目标的提出,再到本次核心素养的提出,它们之间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新课改只有不断深化,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前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在原有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一)内涵上的继承
所谓“三维目标”是一个目标的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即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核心素养实际上是对三维目标的提炼和整合,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提炼为能力,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能力和品格的形成即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这是两者在内涵上的一致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创新性
首先,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更体现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素养是一种内在的要求,是从内在去培养学生具备的学科品质和社会发展必备品质,更关注是知识到素养的转化,培养学生在未来不确定性的情境中所需要的真实问题解决能力和必备素质;三维目标更多体现对学生的外在要求和期望;其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着手,这次课改的重要一点是教材的重新编排,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依据来编排教材,不同于过去三维目标是从教材标准的角度出发,编写教材,要求学生应达到的标准。最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更突出综合性,核心素养并不是不要知识和技能,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与三维目标相比,它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等多元层面,更强调三者的统合,进一步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作用,应该说核心素养的角度是更宏观和全面的。
三、培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四个方面,即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方面在内容上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朱明光对这四个要素进行具体的概括,他认为从培养公民的角度从出发,对应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要素,就是要培养有信仰的中国公民、有思想的中国公民、有尊严的中国公民和有担当的中国公民。[3]基于此我想谈谈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如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一)在情景体验中培养国家认同
政治认同主要是指对我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认同和追随,是一个国家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主要渠道,而学生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光靠简单的思想灌输是低效且无用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己主动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真正的?W习才发生。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现代教学提倡师生平等对话,只有营造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参与课堂互动,才能激发思维,唤醒学生的能动性;其次,教师应该精心准备教学设计,给学生激发思维的情景或问题,高中生是一群思维活跃,想法奇特的孩子,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情景或者问题,他们的积极性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程,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事件,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二)在问题探究中培养理性精神
高中阶段是理性发展的高峰期,这时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理性精神得到发展。而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使其成为敢于批判的理性公民。思想政治内容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可,必须从实际问题中辨明思想,让学生经历由不疑到产生疑惑,从有疑到质疑,再从质疑到释疑这一系列过程,这时利用问题探究能很好的达到效果。
(三)在案例分析中培养法治意识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策略;政治教学;高中政治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教育教学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具有其特殊的特点和方法,要改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应该结合各学科教学方法的共性和政治学科教学方法的个性,深入研究新课改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应该如何实现有效教育和高效教学。
1.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学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在转变和创新,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渐融入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逐步由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层次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面向学生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能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由学生作为教学问题的提出者、分析者、解决者,全程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从理论角度上来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的任务要求以及对实践型人才和高政治素养公民的培养要求,为实现这些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课堂应该逐渐由教学专制走向教学民主,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并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现实角度上来看,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学科地位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教学有效性,教师要不断探究教学技巧并提高自身素养,用灵活的教育手段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教学理念不够先进。目前,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到各个教学环境中,但仍有很多教师没有积极主动地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只注重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且过度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了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这不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务实的教学作风。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和考察,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以此来检验自身的教学成果,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科魅力。
2.2学生学习方式不够主动。在现阶段的教学环境下,很多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较差,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听课、背诵、做题、考试等常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习环节,学习方式消极被动,一味等着教师来“灌输”知识而不会自主学习和思考,或者在考试前临时复习,达不到学习内容深化的学习效果。就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而言,很多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也较低,认为政治学科无足轻重,这导致了政治学科的价值难以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
2.3课程学习价值不够突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小,应试教育的功利性造成了部分师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轻视,只要不摆脱教学环节形式化和应试教育功利化的陈旧模式,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学习价值就难以突出,学生对课程学习价值不够认同就容易造成学科课程的整体水平落后,这不利于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推进,也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教育。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
3.1提高学科地位,倡导主动学习。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教育为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1],要在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学科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的学科地位,就需要减少应试教育模式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带来的消极影响,转变学生根据学科在高考中所占分值大小而学习的错误观念,在此基础上,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转变自身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思想政治的乐趣。
3.2改善教学方法,增强课程趣味性。相对于其他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和教学形式较为枯燥,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思想政治课应该从教材、习题、教学手段等方面加以改善,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模式,将“人性化”教学理念和“个性化”教学模式相结合,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到思想政治知识,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品德兼优的人才。
3.3完善教师考核机制,活化学生考核机制。要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就要完善现有的教师考核和学生考试机制,一方面,要改进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师的绩效考核机制,除了常规的业绩考核,也应该将情感教育的模块加入到教师绩效考核的范围之中,不以单一的评价方式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改进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的考试方式,促使考试方式灵活化,减少“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疲累感,采取小组讨论和多媒体教学等较为灵活的教学形式,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积极丰富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形式灵活化,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课程知识,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总而言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机遇与挑战,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提高自身学科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情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理论知识与思想品德上全面发展,在教师教学的环节上,教师应该强化自身教学水平并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式教学,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科教育的发展。
G633.2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逐u频繁,且联系较为紧密,社会发展需求大量通识型人才。只有在各个知识领域都有较高修养的人才被称为“通识型人才”,各个知识领域的较高修养也包括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现代人的必备素质之一。高中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最主要途径是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政治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里指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高中生讲授一些的政治思想及社会价值观,以培养起学生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在高中阶段如何学好政治,成为了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必要前提。
一、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
日常的政治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误区,部分学生把政治看得过于简单,又有一部分学生把政治看得太复杂,这两种看法都是有失偏颇的,对学生的政治学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做好高中政治的教学工作,要先把学生从误区当中引导出来,使其顺利的进行政治学习。
误区一:把政治看得过于简单。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理解不够透彻,认为政治学习的关键在于简单的机械记忆,只要背过书本中的条条款款,就能够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有这种看法的学生在政治学习中,往往忽略了知识的理解、运用,只是在上课时对老师说的所谓的“重点”划上标记,然后进行死记硬背,一旦考试遇到题型稍有变通就摸不着头脑。这样的结果是努力了但是效果不佳,导致学习的信心全无,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打击,最后更有甚者直接“破罐子破摔”,放弃了政治的学习。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学生刚进入高中时就应当对学生进行说明,通过在正式进入高中教学前专门用一堂课对学生进行指导,告知其初中政治与高中政治的不同特点,同时向学生强调高中政治的学习要点,从而将学生从误区中引导出来。
误区二:把政治看得太复杂。还有一部分学生对高中政治学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畏惧感,潜意识中认为政治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习,其中的知识过于抽象,脱离于现实生活,大有一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感觉。持有这种看法的学生往往对政治学习的信心不足,学习显得过于被动,几乎到了只要教师一提政治,其就觉得头痛的地步,这样一来政治学习的效率自然就无法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教材次之,并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将书本中政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对应的现象找出来,用真实的案例来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也有政治的影子,政治的学习其实并不难,使其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觉得政治学习也是一件极为有趣的是,从而走出这一学习误区。
二、用分析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政治学习
思想政治课是对社会发展常识的真实反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将课本中的政治知识同实际相结合,教会学生使用政治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将政治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同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政治知识解决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并促进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第一,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学会运用辩证的眼光全面看待问题。任何矛盾都是对立面的统一,二者之间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为存在的条件,离开其中一方,另外一方就不存在。因此,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必须对矛盾双方都进行考虑,坚持辩证法看待问题的全面性。如在讲课本上《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就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离开了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片面的谈论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对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的全盘否定,会导致一些不稳定因素的滋生,造成生产力难以为继的局面;离开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单纯的来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那么生产对于社会的发展就变成了“一条平滑的直线”。这是不辩证的,也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
第二,运用普遍原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任何事物的矛盾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事物与其他矛盾之间有相互联系的共同本质,又与其他事物矛盾有相区别的特殊本质。所以,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必须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分析的方法就是哲学的核心要件。
例如,在讲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章节的时候,有的同学说市场经济下,市场对经济的调控具有滞后性;有的同学认为市场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能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所以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显得十分重要。首先,需要明确确定一种经济体制的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其次,要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整个中国社会来讲是有利的,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性、盲目性,会一定程度的造成资源浪费。由这些可以看出,对于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来看,不可以一概而论。
三、对课外时间进行充分运用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政治的时间十分有限,学校一般每周只有2―4个课时的思想政治课,这点课时对高中政治的学习来讲是捉襟见肘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要使学生把政治学好,就要激励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联系实践,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践活动成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衡量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一、当前我国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现状
1.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门类少、课时不足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开设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课——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或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和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课——教育实习,各一门;二是开设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课——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技能训练课——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和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类课——教育实习,共三门课程。其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程3个学分,54个学时,要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功能、教学任务,了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初中三个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高中各个年级的思想政治教材,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基本方针、原则、规律、方法等内容;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2个学分,36个学时,要让学生进行备课、讲课、说课、教学评价等技能的训练,实施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教学训练;教育实习6个学分,集中在6周时间,需要完成在实习学校的跟班听课、思想政治课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的实习任务。显然,这样的课程门类和教学时数无法满足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需要。
2.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之间整合不足,效果不佳
已经开设的各门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技能训练类课程和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类课程之间没能按照“理论-实践”的理念整合,导致开课效果不佳。这是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课程是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能力和技能的两门主要课程。学生能否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运用思想政治学科教与学的理论进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是开设这两门课程的意义所在。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开设这两门课程中往往存在以下两种整合不足的现象,造成课程的开设效果不佳。
第一,目前各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课程一般由数名教师开设,开课时往往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没有进行沟通交流,造成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出现重复的地方,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第二,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相关理论,理论层面的内容多一些,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技能及其实践,实践层面的内容多一些。因此,各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课程一般按照先理论后实践的思路,先开设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后开设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实际上这种从课程衔接方面考虑的开课安排不是最优的方式,因为学生本身就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中过多的理论讲授让学生无法结合实践进行理解,而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中的实践训练又缺乏理论的针对性指导,致使训练效果不佳。
3. 对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实践课程重视不足
教育实践是师范生从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进行角色变换的重要环节。而目前我国各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过分注重理论灌输而缺乏或忽视实践,教学实践课程课时过少且流于形式,这具体表现为:教育见习不规范,教育实习周期短。
一是教育见习规范性不足。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一样,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范生教育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但我国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一直存在教育见习不规范的问题。虽然各院校均进行了教育见习,但一没有相对稳定的见习基地,二没有系统规范的时间和内容安排,蜻蜓点水般的教学观摩很难取得很好的见习效果,无法真正起到为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习服务的功效。
二是教育实习周期短、时间不足。教育实习是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体系中学科教育实践环节的关键部分。目前各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最大缺陷是周期短、时间不足,一般只有6-8周,除去实习开始的一周准备和实习结束时的一周总结,实际上真正用于实习的时间仅为4-6周,而且在这4-6周的时间内必须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两项任务。这必定不能整体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教育技能、准确地检测学生的从教素质,更难以完成学生从师范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二、对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中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构想
转贴于
1. 增加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类课程科目,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技能训练
首先,增加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类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在原有基础上扩展内容,把必修与选修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分离出来独立开课。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分析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后面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课程打基础;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基于新课标理念下正在改革过程中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原则和方法。
其次,加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技能训练环节。大幅度增加思想政治学科教育技能训练类课程,设置综合化、小型化、专题化的教育技能类课程,将原来的选开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或微格教学改为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和微格教学同时开设,并在此基础上增加说课训练科目,系统培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教学设计、授课、说课等基本技能技巧。
2. 构建新的教育见习、实习模式
充实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类课程。采用分散与集中、见习与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不间断地强化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实践环节,延长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周期。具体做法是:首先,强化教育见习环节。建立相对稳定的见习基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的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理论类课程,系统、规范地深入中学进行见习,通过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教学观摩,加深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了解,积累一些中学管理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的感性经验,理论联系实际地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其次,分阶段实习,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根据教育实习所涵盖的内容,将教育实习中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习任务和中学班主任实习任务分解,把中学班主任工作实习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普通教育理论课程相结合,安排在第四学期(4周时间)进行第一阶段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以中学班主任工作为主;第二阶段的教育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8周时间),实习内容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为主,专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工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089-02
教学资源是指可以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并达成教学目标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正如生产离不开生产要素一样,教学离开了教学资源便不能进行。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学会选择和挖掘教学资源。下面,就围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对教学资源的选择谈几点看法。
一、立足实践,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材料,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
从内容看,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抽象的政治学科理论均有其鲜活的现实生活基础,也必然需要随着实践和现实生活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从方法看,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施素质教育。从新课程的价值取向看,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并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此,教师在理解教材的同时,还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素材,创设生活情境。教师选择的生活素材,既要能够服务于教学内容,也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分析素材和理解教学内容,也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去思考自己的人生。如在讲到关于"提倡绿色消费"的知识时,我让学生思考"自己是否做到了绿色消费",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生活,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从而学会和分享绿色消费的经验。
二、利用时政热点,关注党和国家政策,提高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增强学生政策意识
党和国家的方针、理论、政策和时政热点既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内容的延伸,也是理解和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素材。跟踪时政,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基本要求,也应是其基本的素质。在我看来,如果说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是枯燥无味的话,那么,离开了时政的教学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因此,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介绍最新的时政和社会热点,又要把时政和社会热点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资源。
三、有选择地利用课本中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率
选入课本中的材料,包括旧教材中的材料,不少在质量上是相对较好的,且文字表述通俗易懂,学生容易分析把握,其不足之处是有的材料缺乏新颖性。因此,我们应从教学的需要出发,着眼于提高教学效率,有选择性的利用课本资源。比如,在分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内容时,我想,学生对这一观点极为熟知且记忆深刻,但并非能够理解,更需注意的是,学生虽能肯定这一观点,但在实际行为中却背离这一观点,人云亦云,或离开实践基础去片面地相信纯主观的逻辑推断。于是,我给学生讲述了旧教材中关于"打捞石兽"的材料。该材料主要内容是:一石兽滚入河中,几十年后需要打捞,但从何处打捞意见不一。于是,出现了三种意见,三种意见各有其理,最后实践证明第三种观点是正确的。通过我的讲述,学生都能领悟坚持"实践标准"的重要性。然而我想,这是一段有趣且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应充分挖掘。于是,我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既然一、二两种观点是错误的,那错在何处呢?最后学生发现,前两种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二者都没有把河流的落差,河水的冲力和石兽的重力等因素统一起来分析和推断,而这些因素均需要通过实践获得。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学生树立了"实践第一"的观点,而且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推理也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否则就会出现错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兴趣,以及让学生领悟到辩证法思维的魅力。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当前,运用信息技术对于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境的优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近期我校提出的有效性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进行了有效性的探索,认为这种整合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也是深化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1.构建高中政治教学网络平台
构建高中政治教学网络平台(以下简称“网络平台”),提高思政课课堂效率,是十分必要和比较理想的。构建高中思政教学网络平台可以提供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网络教学中的教育教学信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的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的信息资源,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网络将这一系列能够为教学所用的资源按知识点有机融合在一起,并按照符合联想思维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形成科学的逻辑体系。因而,特别适合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其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条件。网络技术可以在人和电脑之间提供一个极为自然的学习、沟通方式,它可以形成人机互动、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以及身临其境的场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在网络中通过BBS、网络聊天、E-mail、MSN、留言板、博客等形式进行交流合作。可以使学生在网络课堂上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且不影响他人听课,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广,思路更开阔。例如,对高一经济常识中的“货币升值”问题,可结合经济社会的热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搜集人民币升值和美元、日元贬值的相关资料,再去粗取精、整理、归纳,分小组编辑主题手抄报进行展示。这样,既可发挥其主体性,拓展其知识面,又可提高他们关注时政热点的热情和合作能力,而且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建设高中思想政治多媒体资源库
高效的教学离不开素材的积累,故而在平时有目的地构建多媒体资料库是十分必要的,这点对于高中政治课来说显得尤为突出。获取多媒体素材的渠道十分宽广。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对课本素材的提炼和加工。高中政治,特别是高中新课程教材提供了相对较为丰富的素材,只不过需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或将图片扫描成电子信息,或将书本的漫画制作成Flas。第二类是从浩瀚的网络世界搜寻。央视网络提供的视频素材十分丰富,尤其是新闻视频。而新华网所提供的图片资源是比较丰富的。第三类便是取自于生活。如为“影响价格的因素”准备素材时,可选择的余地很大。试想一下,倘若下载截取一段房产价格波动、钢材价格波动的视频或图片,这给学生的印象能深刻吗?若以本地西瓜价格波动制作演示动画或图片进行辅助教学时,教学效果可能要好得多。素材呈现多格式、多题材化,收集、加工多媒体素材的同时应做到科学的分类。首先应以高中政治学科体系进行科学规划,即分为三大模块:旧课程资料库、新课程资料库、新旧共用资料库。每个模块下对应具体的学科内容建立子模块,以素材的类型为依据在子模块下进行整合。其次,在分类整理时需要给每个素材起个名称,这个名称应能简练地反映该素材的内容,但是素材名称不宜过长。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21-01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程走进课堂,来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身边,给我们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创造了机遇,新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方位落实科学素养教育”。时下的高中政治教学也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笔者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改的感悟颇深,因此在教学中有了以下几点感悟。
一、政治老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
新课程基本理念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该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我们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政治课堂还给学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把学来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能提升他们社会主义的道德水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要让学生学到政治课的理论知识,又要引导他们用自己所学来认识和分析种种社会现象、社会问题,鼓励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用自己的头脑思索问题,用自己的实践解决问题。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政治课堂教学
以人为本,是普通高中政治课改的根本理念,以人为本,要求高中政治新课程尊重高中生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个性发展,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为每一个学生的有个性的成长发展服务。政治新课程重视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等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以育人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关注每位学生的整体发展,把握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共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以满足学生发展不同需要。
三、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
新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和追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要素的价值,由于任何一个学科都必须致力于培养情感丰富的人,尤其是思想政治学科,更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注重把学生培养成生活态度积极、感情丰富和具有正确人生观的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到思想政治学科的字里行间,成为该学科课程教学过程的灵魂和教学内容的血和肉。加强情感教学是改革思想政治学科现状的需要,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前还处在说教型教学阶段,说教型教学的主要问题是“缺情”。因为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学科,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变说教型教学为情感型教学,增强真实情感,减少空洞的理论说教,从而把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情感陶冶融为一体,寓教育于情感之中,使情感陶冶作为健全学生人格和完成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
四、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使学生善于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单薄刻板,所学的知识也不会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更不用说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创新。脱离了实际灵活运用,我们的教学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特定载体,并特别强调校内外、课内外学科间的交互作用,注意引导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去观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社会活动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
五、适度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达尔文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最重要的特点是集影像、文字、动画、声效等为一体,能够把大量鲜活的正在发生的现象呈现给学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所学观点。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活课堂。例如:在讲《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时,播放了中央电视台关于改革开放30年的视频片段,学生注意力很快集中起来,静心观看。看完后,我让学生思考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从中概括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结果,学生的回答既准确又全面。但是,如果我们一节课自始至终都使用多媒体,势必会造成学生感官的麻木,到重点知识时,学生的大脑会浑浑然,使教学重、难点难以突破,造成学生课后问题较多。因而,多媒体的使用必须坚持适度、实用、经济、科学、高效的原则,突出核心知识,保证学生与教师有充分交流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政治教学体会对新课改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些思考。新课改的大船已启航,广大政治教师们,你能否在这一轮课改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这不仅关系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新课程改革下政治学科能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当然面对新课程改革下政治教学中碰到的问题,我们政治教师要善于思考,用新理念新办法来加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参考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总是与“枯燥、乏味”等相关,教师难教,学生厌学。从根本角度而言,这主要因为思想政治课程远离学生生活世界,让学生感受不到课程学习的基本意义。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构建贴近学生社会的“生活课堂”大有裨益。
一、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课堂”
1.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课堂”基本概念
一般而言,“课堂”的概念同样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层面的“课堂”主要是指教学活动场所,即有教学活动开展的地方,如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然都可以称之为课堂。但狭义层面的“课堂”则主要指在学校中进行教学活动,以传递基础教育知识为基本手段,培养学生能力成长的场所。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课堂”主要涉及狭义层面课堂,主要是指从学生有限的社会实践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利用学生对社会以及自然的感悟和体验,提高其社会生活能力,并培养正确的“三观”,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2.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课堂”具体特征
(1)教学目标层面。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帮助他们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难题,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让书本理论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相互联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在现实社会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2)教学内容层面。思想政治学科教材内容来源于现实社会,是对经济社会中政治现象、文化现象、哲学现象以及经济规律的归纳总结。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将思想政治学科内容生活化,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反思探索。思想政治时效性非常强,教学内容可以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状况,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时代感。
(3)教学方式层面。课堂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既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高中学生大都喜欢音乐,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适时播放与教学内容关联较为密切的流行歌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小品表演、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共鸣,让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感悟人生价值。
(4)教学主体层面。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特点在于教师单纯讲解法,师生往往都筋疲力尽。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课堂”的核心在于“核心”,即赋予学生主体地位,扩展教学活动范围,从班级、学校逐渐走向社会、家庭。要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过程中观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已逐步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构建高中思想政治“生活课堂”具体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生活课堂”的核心理念在于“促进每位学生发展”,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以便于未来生活实践中收获成功”。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发展,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差异性,已经是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构建“生活课堂”,必须坚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信学生发展潜力,从根本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2.建立新型课堂
课堂是师生不同主体相互交往的活动场所,而不是单纯知识授受的认知过程中。思想政治学科构建“生活课堂”应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构建“生活课堂”的重要基础。为此,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生存发展状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以平等尊重教育行为,营造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
3.开发课程资源
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资源应该发挥其多元化作用。课程不仅仅是知识,更是经验、实践、意识和活动,是教师、学生以及环境相互作用的共同成果。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这方面而言,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关注校园资源。校园生活是高中生最为熟悉的环境。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学生校园生活,善于发现,挖掘校园生活素材,并将其搬进课堂,鼓励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寻找案例证明教材内容。其次,留意社会资源。社会生活是思想政治的源泉,只有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教学,才能促进思想政治课程焕发生机。目前,学生信息渠道多元化特征非常突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将学生可讨论的问题扩大至学生可感知的社会生活中。最后,关注家庭资源。家庭生活的琐屑事情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素材。如在学习保险、理财、股票等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分析家庭生活素材,认识经济学原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为信息技术与学科之间的整合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这种整合也必将成为未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基本趋势。本文试从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学科之间的整合加以思考。
一、“整合”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的整合是国家课程的要求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在培养目标中提出:学生要“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课程理念指出:“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把理论观点的阐述置于社会生活现实的主题之中”。因此,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政治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成为必然。
2.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学科的整合现代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理解、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因此,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发挥及时、迅速、信息量大的特点,能够给学生提供丰富、适时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学科的整合是政治课改革的要求
一方面,思想政治课理论较多,部分内容枯燥乏味,教与学的矛盾十分突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难度较大。在信息技术化的大潮下,思想政治课如何顺应时代潮流,真正发挥其实效,无疑成为摆在我们所有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列宁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树之长青。”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际中阐释理论,用理论去认识实际生活,才是政治课的生命和魅力所在。
4.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学科的整合是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而且,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日益推广,势必推动基础教育整体的改革,成为促进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和催化剂。因此,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更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二、“整合”的可能性
1.高中学校硬件的改善为整合提供了物质前提
近几年,各高中加大了对媒体的硬件投入。从我省高中情况来看,绝大对数县一级的高中和重点中学已基本上实现了班班配备多媒体,为实现整合和全面改变教学方式提供了条件。学校有专门的多媒体维护人员,保证了使用的顺畅。
2.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是整合的重要条件
一方面,教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另一方面,学校加大了对教师进行培训的力度,相关部门把计算机的考核作为教师晋级、职称的必要条件。这客观上促进了教师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为多媒体和学科整合提供了条件。
3.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是整合的关键因素
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有新的工具和手段;认识到寻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学素材,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整合”的意义
1.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以学生自身的学习为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能使教学过程由单纯教师的“教”转变成“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模式也从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维持性学习模式”,转变为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的学习模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整合”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获取、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为教学提供丰富、及时的资源。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围绕某一主题,既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情境,又可以使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搜寻相关资料,这就为学生提高获取、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供了条件。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
通过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发现,现阶段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理念为:坚持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展要求相统一;注重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从上述教学理念来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注重把握时代的发展性、学生的成长性、内容的生活化以及教学的开放化。因此,仅仅从课文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是不足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我们还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思想政治的辅助教学。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状
1.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不足
从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不高,重视程度也不足,把思想政治课当成死记硬背的理论课程,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联系。
2.高中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理解不深刻
通常来说,高中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采取机械记忆进行的,因此,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刻,同时也没有将理论知识的理解放在重要位置,认为通过机械记忆将理论记在头脑中就已经达到了思想政治学习的目的。
3.高中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转化存在障碍
在模拟测试中案例分析题的解答情况也可以看出,学生尽管能够熟练背诵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却不能灵活应用,无法对案例进行正确的分析。由此可见,仅仅从课本理论知识出发对高中生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起不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为什么说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呢?在以下的策略分析中可以很好地找到答案。
1.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正如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总体来看,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不浓,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方面,信息技术就能发挥较大作用。例如,老师在对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2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的讲解过程中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充分利用PPT或微课教学,向学生展示各少数民族的风采以及不同宗教文化的特点等,使学生在了解少数民族和不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线上线下教学。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时效性
教材内容涉及的理论较多,而案例较少,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理论知识的背诵上。然而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教材在设计上不可能将过多的案例与事件插入教材中。其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出于对教材有效性的考虑,教材内容应该尽量精简,减少赘余;二是由于时事新闻的时间性不允许,通常来说一本教材从编写到出版要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政治学科又是与时事关系密切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课本知识进行扩展,可以制作微课,利用互联网通过“翻转课堂”等形式将书本中没有的却与政治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互联网信息的收集展示给学生,如,在政治生活模块中对国体和政体的讲解中,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互联网中的事件作为时事案例引入教学中,达到充实课本知识和拓展学生学习时空的目的。
3.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知识的灵活性
从高中生思想政治学习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对政治知识不能灵活运用,通过政治测试可以看出,很多W生不能将书中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利用上,我们可以通过微课及PPT展示相关事件的图片、文字甚至是视频,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到案例分析的直观感觉。例如,利用PPT展示或直接在网上搜索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视频并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国家财政的重要性,这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财政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等,这样经过多次的反复训练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敏感度和灵活性。
总之,信息技术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教学工具,采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同时对引导学生的活学活用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自我教育不仅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同时也是目标实现的重要方式。自我教育指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主动、自觉地开展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全面促进自身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发展的今天,老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体验自我教育带来的快乐。
一、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优势与自我教育之间的关系
1.发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优势,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
在开展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个“学习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确定教育的主体。一般来说,能够供学生进行选择的范围越广,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就越大,收到的效果会更好。高中政治教学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科学、国家大事、国际事务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到日常生活问题,大到国际问题,老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政治理论基础、原理、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自我教育,在进行自我自制、自我教育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思想、认知上的升华。
2.发挥思想政治教学特点优势,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
自我教育是一种基于学生直接认知、直接经验的教育方式,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其重要特点就是积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关心社会文明、关注人类前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充分融合学习过程与教育过程,重视自我教育的过程,过程重于结果。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情感”是理论知识进一步转化为行动的催化剂,“行动”是最终理论知识的结果,“意志”是保障学生获得知识、操作行为的根本。可以说政治教学过程正是“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相互统一、相互发展的过程,也是“智育”与“德育”相互促进的过程。政治教学特点优势直接与自我教育过程相吻合,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开展。
二、如何更好地利用政治学科优势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1.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和师生关系,容易将学生和教师分割成对立的“两派”,学生不敢对老师提出质疑,不敢对课本提出质疑,迷信老师和教材。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帮助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这种新型的民主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会更加顺利展开。
2.政治多媒体课件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学校里面竞相开出了多媒体教学的“美丽之花”。现阶段的高中生,对于一切新奇的、动态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感到厌烦,文字的、静态的事物不容易引发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持久地进行学习、研究和探讨。通过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动态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完美的空间呈现、生动形象的角色等瞬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更好地引入到教学中来。如在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将我国古代文化与文明通过动态的、连续的、具体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一个纵向与横向认知,这更加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形式,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并在研究、认识古代文化过程中深深受到文化的熏陶,不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3.自我教育的开展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参与性非常强的课程,学
生通过参加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正地体验到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在活动中不断地进行体验和思考,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如:在进行“税收”学习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展开“本市税收研究与调查”的活动小组,在活动开展中将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使课本知识得到充分提升与延伸。学生在与纳税人群、税收征管人群接触的过程中,会被真实的数据、案例所打动,真正体会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含义,对我国税收的性质有了全面认识。在接触到税收征管问题、公民法制意识淡薄的多个方面,会激发学生“改变现实”的责任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依法纳税”的意识,逐渐体会到“权利”与“义务”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关系,增强了使命感与责任感,在政治学习以及社会实践中完成了自我教育。政治这门课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多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本上学习的知识,更好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生活过程的体验和感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感悟和理解。
综上所述,本文从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要求以及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高中政治学科的优势开始入手分析,从三个大的方面: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政治多媒体课件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自我教育的开展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简要论述了如何更好地利用政治学科优势促进学生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