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大全11篇

时间:2024-01-08 11:20:15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

篇(1)

《医学概论》是我校针对统计学、英语、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法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课程围绕各非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强调整体、注重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出发,选取医学院校基础课程及临床课程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进行了有机的融合。现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介绍。

1 课程概述

《医学概论》是在对医学知识进行概括的基础上,介绍并解释各医学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主要知识点的医学相关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围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分子―细胞―器官―系统”为主线,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把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融为一体,并进行精简优化。其教学内容涵盖了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及药理学等在内的众多基础医学学科和包括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主要临床医学学科的基础医学知识,按物质代谢与体温、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血液和免疫、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生殖系统等几个章节进行讲授,使学生在掌握一些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常见疾病的症状和诊治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社会医学》、《健康教育学》、《预防医学》、《卫生统计学》、《医学伦理学》及《流行病学》等其他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授课学时共20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144学时,实验学时为60学时。授课内容共12章节,除第一章绪论以外,其他章节都有相应的实验课跟随,如学习机体的细胞与组织部分可以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复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及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透明软骨、骨骼肌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等的形态,使学生对于构成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方便同学们理解和记忆;再比如再讲述消化系统时让学生从白菜中提取维生素C,并进行定量测定,使学生了解关于维生素的知识。

通过课堂的讲授及实验实践操作,在知识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功能活动及其机制、病理变化及药物作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症状和诊治方法;在能力方面,通过掌握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分析与卫生事业管理有关的医学资料;在素质方面,通过对《医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在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具备较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医学思维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以后能在卫生行政机关、医学院校、医院、防疫机构等部门从事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打下基础。

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首先,在学生专业方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文科生和理科生皆有,其中文科生在高中阶段对生物、物理和化学相关知识的储备较少,基础比较差,在学习医学相关知识时较理科生而言更容易出现理解困难,从而可能出现厌学情绪;在知识方面,虽然学生通过初中、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及日常的科学普及,对医学相关知识已经形成了基本概念,但对于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活动和机制及常见疾病的症状和诊治方法尚不清楚,还需要通过医学概论课程的系统学习才能掌握医学相关基础知识;在情感方面,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对外界新鲜事物较感兴趣,求知欲比较强,希望能学习到关于自身的一些知识,而且因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后续要学习的课程很多都与医学知识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当然也有一少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以后未必一定会从事和医学相关的工作,医学概论这门课程和自己以后的工作关系并不太大,所以学习态度比较消极,课堂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即使来上课也基本是在看手机,学习效果很差。对于这部分同学,我们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的知识,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无法引起学生尤其是这些非医学专业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灵活运用了CBL-TBL教学,即把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和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两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 按照教师提供的案例,学生分组查找资料、讨论及归纳总结,并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讲解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沟通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讲授本课程教材内容的同时,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八版基础和临床医学书籍作为参考教材,对医学概论当前所用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补充,方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同时,向同学们推荐我校教务系统网站中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其中既包括《医学概论》课程的相关多媒体课件及教学视频,也有其他医学院校的医学相关课程资料,另外还有松鼠会、生物谷等医学相关网络资源,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在进行课程成绩考核时,期末考试卷面注重考察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实验考核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中体现出来的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上述CBL-TBL教学中根据每组学生案例讲解汇报的表现及随堂抽查答疑情况进行现场评分,教师评分和各小组互评分的平均值作为每个小组全部学生的平时成绩也计入期末考试成绩中,提高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

篇(2)

1.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目前专科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本科课程压缩版。“三段式”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用,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倾向[1]。各学科课程相对孤立、封闭,缺乏衔接与融通,内容存在重复、脱节现象;基础与临床、理论与实践分离[2];(2)职业能力培养不足,教学重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实践技能训练不够。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课程安排不能早期接触临床,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较差[2];(3)课程结构单一。缺乏综合性课程,而医生面对患者的时候,需要的是从基础到临床的综合知识结构和以器官系统为主体的综合临床思维,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将所学的原有各学科知识在头脑中重新整合[3]。此课程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不能实现集疾病治疗、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服务[4];(4)课程设置不能完全反映基层卫生服务的实际需要,学生毕业后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与农村卫生岗位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突出[5]。

1.2毕业生调查结果分析

我校委托重庆市教育评估院调查临床医学专业2008~2013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3届毕业生,结果显示:学习效率低、学习理解能力较薄弱,临床基本技能掌握较为薄弱,缺乏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最认可案例教学方式、问题探究学习方式;最希望获得关于专业技能的基本知识、临床基本操作技能、人际交往等基本工作能力。说明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轻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6],而器官系统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学习效果显著提高[7]。

1.3基层医生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研分析

本校于2010~2012年,对国内7个地区86个基层医疗机构1245名医生开展专业调研,结果显示:基层医生主要承担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包括常见疾病诊治、常见症状诊治、慢性病管理、社区康复、社区急救;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居民建档、妇幼保健、老人保健、计划生育、计划免疫、健康教育等[8]。88.67%的医生曾因缺乏诊断、治疗技术转诊过病人,50.00%农村医生连最基本的诊断技术尚未能正确掌握,如测血压、看眼底等,无执业医师或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人员分别达84.18%、75.66%[9]。这说明有必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提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加强对学生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至关重要,教学改革应结合国家医师资格考纲。

2构建器官系统课程体系及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2.1构建器官系统课程体系

本校在借鉴国内外器官系统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通过对基层医生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调查分析,并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归纳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医学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建立了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职业素质课程(军事理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体育、职业指导、形式与政策);基础课程(医学基础、病原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基础、药理学总论);器官系统课程(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基本操作技能课程(手术基本技能、诊疗护理技术、急救技术、全科医师应诊技术、实用康复技术、实用中医技术、妇幼保健技术等);职业发展能力课程(遗传与优生、传染病、性病与皮肤病、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卫生法规、人际沟通、医学生人文修养、文献检索)。把医学人文素质培养、器官系统为主线的专业教育、临床技能训练为重点贯穿于3年教学中。

2.2院校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及教材编写

组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教师及附属医院行业专家,以系统性、知识性、实用性为原则,整合、重建教学内容,制定器官系统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编写器官系统疾病教材8本,即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泌尿生殖、血液、神经精神、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并由重庆医科大学和第三军医大学呼吸、消化、血液、神经、泌尿等专业的教授审定。分别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发行。自编教材克服了传统教材理论性过强、知识面过于宽泛,内容过于庞杂的弊病,以够用、实用为出发点,并增加病例分析、临床问题导入、知识链接等内容,体现教材特色。

3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3.1强化组织保障能力

学校成立了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教改工作的全面实施,在政策、管理、经费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下设专家工作组:负责器官系统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审定,师资队伍建设,器官系统教材的审定;每2周进行教学总结,及时对各系统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和调整。教学管理协调组:负责协调基础医学教研室和临床医学教研室的关系,下达教学任务,编排课表、教学进度表,以及组织教学检查、考试等,确保教改工作的稳定有序运行。

3.2组建院校合作、专兼结合、跨专业、跨学科的课程组

器官系统课程模式对教师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前我们老师是从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过来的,授课过程中基本上是从本学科的角度出发,讲好本学科知识,很少注意研究与本学科知识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及其相互联系。现在要以器官系统的课程来授课,教师本身就有很多的不适应。器官系统课程教学团队由10~14名成员组成,医院的行业专家5~7名,涉及专业包含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检验科等。学校专任教师5~7名,涉及学科包含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主讲教师选拔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从事临床和教学多年的高年资教师担任。

3.3实施器官系统教学方式

教学安排上,把某一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病生、药理、诊断、治疗及其疾病预防在一个学期讲完。例如,在消化系统讲“胃”这一器官时,先介绍胃的形态结构,接着是它的生理、病理,然后就是胃的常见疾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使学生对胃从正常到异常再到用药有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10],减少重复,避免遗忘,印象深刻[11]。

3.4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导入、临床问题导入,作为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的切入点。教学场地多样化,在“课堂里设病区,病区中开课堂”,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实践教学,减少理论课,学生进校后以实验、实训、见习3个环节反复交替,每周集中安排半天时间在医院见习,进行床旁教学,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感受医生的工作及责任、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这既是医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医德品质和医生素质的培养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12]。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高临床思维能力[13]。

3.5调整考核内容

器官系统8门课程参照医师资格医学综合考试大纲,考核基础医学综合(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综合知识,题型采用A型和B型题,按照各学科在总论和各论中所占的学时数分配比例命题组卷,如消化系统,成绩按百分制考量,解剖学占8%、生理学占10%、病理学占12%、药理学占16%,疾病占54%;操作技能课程,基础知识50%,操作占50%。新的考核内容突出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了医学整体观和临床思维[14]。

3.6调整实习科室轮转

为实现实习科室与器官系统课程延续,达到有效的对接,第3年临床实习安排在三甲医院,实习时间共36周,必修科室32周:消化8周(消化内科、普外科)、呼吸8周(呼吸内科、胸外科)、循环4周(心血管内科)、泌尿生殖8周(泌尿外科、妇产科)、儿科4周;选修科室4周:急诊、血液、内分泌、神内、脑外、骨科。

3.7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提高学习兴趣

阶段性教学反馈信息表明,教师逐步适应了器官系统课程教学,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2012级器官系统教学的学生与传统教学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专业热爱程度进行比较,主动学习、学习兴趣及课程兴趣优于普通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教学模式是一个创新、探索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从观念到实践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因此,在改革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较多,教学难度较大[15]。但改革的方案本身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只要针对问题,根据其产生原因,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就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分飞,陈海波,石刚刚,等.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改革实践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03-104.

[2]王俊林,冯修猛,张春芳,等.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刍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73-676.

[3]马建辉,冯友梅.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课程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2011,31(4):193-195.

[4]舒放,郭伟.改革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9):145-148.

[5]杨美玲,哈学军,梁金香,等.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9):7-8.

[6]乔文达.论医学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创新[J].继续医学教育,2010,24(4)23-26.

[7]张金波,周秀芳,李晓蕾.“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体系改革”在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61-62.

[8]何坪,姚安贵,邓宇,等.重庆市社区医生在职培训的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4):421-424.

[9]张冬青,何坪,邓宇.农村医生岗位职业能力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3):3048-3054.

[10]曾静,卿平,左川,等.临床医学专业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询证医学杂志,2013,13(5):548-552.

[11]高音,姚丽杰,张舂晶.浅谈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认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5):105.

[12]卢王英,刘晓静,季晓辉,等.医学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6-27.

[13]耿景海,文民刚,周增桓,等.医学教育改革热点及发展趋势[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29(4):86-89.

篇(3)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a)-0089-03

脑卒中类型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起病急、变化快,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三大疾病之一,在中老年人群中常见、多发,现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其患病率也呈逐渐增高趋势[1-2]。中老年人脏腑组织功能活力下降、机体功能生理性衰竭,脑卒中预后一般都不理想,常常出现偏瘫后遗症,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日常生活不能正常自理,不仅造成了患者的精神痛苦,而且加重了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3-4]。为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以本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针灸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和康复医学科住院的6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41~76岁,平均(60.3±7.5)岁;病程22~89 d,平均(43.5±5.7) d。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及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外科学》第7版[5]脑卒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脑卒中中医诊断标准,同时有一侧偏瘫,患侧肢体上下肢Lovett肌力分级为2~4级,排除生命体征不稳定、双侧偏瘫、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综合征、意识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等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Lovett肌力分级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病房常规对症治疗与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刺运动疗法进行治疗:首先循行病机和经络选穴,参考心主血脉、督脉入络脑、脑为元神之府等中医学理论选穴,然后常规消毒取穴部位,进针后,开始行捻转提插泻法,患者出现胀、麻、放射感等,称为得气,此时被动或主动运动患者患处,被动运动时用力柔和,主动运动时先缓慢进行,后逐渐加大运动幅度,以患者的耐受情况为度,出现疼痛后解除,通过运动转移疼痛部位;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留针30 min,1次/d,3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3 d,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研究指标及评价方法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测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3个疗程后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otor assessment scale,MAS)评分情况及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7]评分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疗效判定:显著改善为MAS分值增加>10分;有效改善为MAS分值增加5~10分;无效:MAS分值增加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Epidata 3.0软件录入并核查准确,采用SPSS 17.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

2.2 两组MAS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1、3个疗程后的M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1、3个疗程后的M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MAS评分的比较(分,x±s)

与治疗前比较,*P

2.3 两组SS-QOL评分的比较

两组治疗1、3个疗程后的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1、3个疗程后的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SS-QOL评分的比较(分,x±s)

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病程通常较长、病情较为严重、治疗相当困难,而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出现障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我国针刺治疗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脑卒中偏瘫早有循经取穴、头针等记载,早期疗效显著[8]。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积极探讨更安全、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才能符合时代需求[9-10]。本研究应用针灸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林丽.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0):93-95.

[2] 刘兰兰,符诗,李民,等.对中风偏瘫针刺背腧穴联合躯干训练康复两年的随访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 24(7):1689-1690.

[3] 张翠芳.现代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3):141-142.

[4] 苏晓梅,司秋菊.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1,33(5):783-786.

[5]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85-286.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9.

[7] 姜楠,王丽平,李冬梅,等.综合针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8):52-54.

[8] 杨志新.针刺治疗中风的用穴及方法[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6):6-8.

[9] 张欣.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进展[J].天津医药,2013,41(10):1014-1016.

[10] 郭友华,陈红霞,谢仁明,等.益气为主中药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气虚疲劳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2):160-163.

[11] 乔秀兰,靳文学,王竹行,等.神阙穴隔物灸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9):1496-1497.

篇(4)

鼻窦炎一词通常多指化脓性鼻窦炎,乃一常见疾病;有急慢性之分,后者多见。急性鼻窦炎多发生在一个鼻窦;慢性鼻窦炎累计多个鼻窦,甚至一侧或两侧所有鼻窦。引起鼻窦炎病因较多,传染因素、细菌因素、变态反应因素、全身性致病因素。2011年1月――9月我科对6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经鼻镜下鼻窦开放术治疗。.鼻内窥镜在术中应用大大提高鼻部手术的精确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手术安全等优点。我科全体护士结合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运用整体护理观念,为促进病人的康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慢性鼻窦炎病理共63例,男41例,女2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平均37岁;均经CT检查证实为慢性鼻窦炎,其中90%有鼻塞、流涕症状,60%有头晕、头痛症状,5%-10%有嗅觉减退等症状,经采用全麻下行鼻窥镜手术治疗,治愈率为95%。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鼻镜手术多为择期手术,如果病人对术后状态估计不足,术后可能出现耐受力差、过度紧张的情况,因为入院时应向他们详细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及病区有关制度等,解除他们因陌生环境而引起的焦虑、恐惧等心理。与患者谈话时语音温和、态度诚恳,介绍鼻镜手术的优点、手术的大概过程、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使他们对鼻镜鼻窦手术有初步的认识,有的放矢地请一些同类手术术后病人做现身说教,让患者心理上适应。并详细介绍我科的先进技术力量、优良的医德医风及完善、系统的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有关疾病的完善信息。另外,做好家属的宣传,家属的冷漠或不恰当的暗示可能产生负面效应,我们采取与家属良好的沟通,充分发挥家属的情感支持效应,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2.1.2术前准备:术前完善相应检查,术前1天备皮、剪鼻毛、洗头、冲洗鼻腔,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察,指导病人经口呼吸,以适应术后鼻腔填塞的情况,嘱预防感冒、戒烟酒,保证充足的睡眠,使手术如期进行。

2.2术后护理

2.2.1:术后协助病人安返病房,全麻清醒后给予半卧位,以减轻鼻部的充血与水肿。

2.2.2心理支持:术后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及时将手术情况反馈给病人,要减轻病人的内心恐惧,病人由于术后疼痛、呼吸不畅、口干舌燥、睡眠质量差等情况,往往表现出焦虑不安和烦躁。主管护士采用亲切得体的语言解释术后可能出现疼痛、渗出渗血等症状。耐心讲解术后注意事项:(1)保证充足休息;(2)避免剧烈运动;(3)预防感冒;(4)饮食要求清淡易消化,多注意补充维生素、纤维素,保持大便通畅。主管护士要及时了解病人的情况,及时做好心理调适,让病人紧张的精神状态逐渐放松,使病人对疾病充满治愈的信心,病人在护士的鼓励下建立安全感,从而增加对疼痛、不适的耐受力。

2.2.3病情观察及护理:(1)注意观察患者口腔分泌物,如有新鲜血液或鼻腔有鲜红血液大量渗出,或出现频繁的吞咽动作,则提示有出血的可能,应及时检查鼻咽部,对出血者行冰袋冷敷额部,并协助医生进一步处理。嘱患者口腔分泌物应轻轻吐出,勿咽下,以便观察出血情况[1]。(2)鼻镜手术后一般并发症有鼻腔粘连、眶周皮下气肿、鼻泪管损伤;严重并发症有脑脊液鼻漏、出血、失明、复视[2]。手术后4-8小时内注意观察眼眶周有无淤血、充血,眼球有无突出,必要时检查视力。(3)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在38.5℃以上并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则提示可能有颅内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4)术后鼻腔取出填塞物后如有流清水样不黏稠性液体,低头时加重,提示有脑脊液鼻漏的可能,应让患者半卧.位,绝对卧床休息,嘱患者禁止擤鼻,并避免剧烈咳嗽及鼻腔滴药,立即通知医生协助处理。本组病例未发生并发症。

2.2.4健康教育:术后鼻腔填塞24-48小时,鼻腔填塞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头胀痛、鼻痛。由于病人因年龄、健康状况、耐受力不等,应做好解释工作,讲明术后填塞纱条的必要性,必要时遵医嘱用止痛剂,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擤鼻或自行拔出鼻腔填塞物。指导患者张口深呼吸或用舌尖顶上腭,避免引起鼻腔活动性出血。

2.2.5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干净、整齐,病房安静、空气清新。温度18-20℃,湿度70%-80%,努力为病人营造良好的休息空间,协助病人进行生活护理。如无家属在场时,协助入厕、洗手、进餐等。进餐后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清水漱口,必要时可予口腔护理。

3出院指导

出院时向患者讲明术后随访,综合治疗的必要性,术后随访是提高鼻镜鼻窦手术疗效的重要阶段,不断清除术腔的肉芽、血痂、分泌物,截除术腔粘连,保持鼻腔鼻窦的通畅引流,有利于促使术腔粘膜尽早上皮化。一般随访3-12个月。患者出院后继续遵医嘱用药治疗和鼻腔冲洗,三个月内勿用力擤鼻,勿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及过度兴奋,防止伤口出血,避免受凉,预防感冒。出院后如有鼻塞、鼻出血、流脓涕及头痛等症状随时就诊。

篇(5)

一、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医学院校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喜欢死记硬背,不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直到临床实习期间才能接触,中间存在很大的脱节,直接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临床思维能力缺乏,影响实习效果,医院在实习初期对护生的评价也不甚满意。教材是按照系统进行疾病分类,拿外科护理学来说,教材的前面部分是外科总论,后面是消化系统、胸部疾病、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等疾病部分,而医院是按照科室来划分。外科系统的疾病主要科室有普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和手术室。普外科收治的疾病种类较多,主要是腹部疾病及其他。教师进行临床实践时,可以拍一些外科病房图片,告诉学生什么应该去看哪个科室。这个科室收治的常见疾病有哪些。把手术室环境拍下来,甚至可以拍些刷手、术前书中小视频等,这样讲解手术室分区时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手术室的护理也就比较好讲好学了。尽早熟悉这些,学生在进入临床医院实习时才会尽快适应,不会茫然不知所措。

二、典型临床案例选择和整理,收集教学素材

传统教学以教材为纲,而实践要求以患者为中心。,由于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医院的数量以及师资方面的限制,学生无法在早期接触临床,接触患者。因此,中国的医学教育要想在早期就培养学生的 临床思维能力,任课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就要精心设置相应的临床案例,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当前学习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要把死板的书本知识变成鲜活的人,就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合适的病例。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并非只限于临床实习阶段,而应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2]。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教师要尽可能选择单纯的典型病例,不宜选择有合并症的病例,以免主次重点不分,干扰学生的思维。另外,要选择临床症状比较典型的病例,也可以选一些不典型的病例作为对照。比如急性阑尾炎,不要选择那种合并胆结石的病例。这样医生的医嘱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少了很多干扰因素。医嘱太多,教师要选择主要的部分,不能全部照抄拿来用。还有检查,由于很多是不必要的辅助检查,与本病无关的检查就不能拿来讲,主要收集与本病相关的检查。护理措施也一样,不能把护理记录单上的内容都拿来讲,也要有所选择,选择那些有问题有意义的内容。比如高热的护理、术后感染、术后出血的护理等等。重点要选择术后回到病房的护理、术后一天、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术后刀口和引流管的护理,可以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拍一些患者伤口局部的图片,或者医生换药的小视频,形象生动,很直观,学生如身临其境,记忆深刻。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学科界限,不但要搜集护理方面的素材,也要搜集临床医生方面的素材。因为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是系统的疾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教师来说,跟随医生查房、换药、手术都是必要的。甚至到一些医技科室比如影像科去学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个性化设计教学内容,补充教材不足的部分

高职院校的教材在讲治疗时就讲治疗原则,很概况很笼统,让护生了解疾病常见药物是很有必要的。比如术后常规用哪些药物,像止血药、电解质、营养药等,怎样静脉补液。还有术前备皮范围、术前常规检查、术后切口、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都可以用图片或者小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根据患者出现的护理问题,让学生提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上只是护理诊断的罗列和护理措施的陈述,没有针对什么样的护理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护理措施。精心挑选存在护理问题的护理记录单内容,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

四、制作课件,精心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打破教材以疾病为中心的顺序,传统讲授法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的顺序进行讲授。现在已经进入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临床路径教学法以患者的就医流程贯穿整个课堂,更贴近真实的临床病例,可以尝试让学生角色扮演,模拟患者入院情境、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情境、出院指导情境等,进行情景教学,课件以临床真实病房图片为背景,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的临床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老年医学科住院的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2013年修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3],同时排除肺结核者、无气流受限表现者、过敏性哮喘者、合并恶性肿瘤者。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6~77岁;病程2~14年。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60~75岁;病程2~16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住院期间疾病的基本知识、健康宣教以及用药与饮食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出院后按照医生医嘱定期门诊随诊。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医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情志护理:中医认为异常情志的变化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情志过急,则可能导致心、肝、脾、肺、肾的损伤,导致病情反复或者加重[4],也不利于患者病情恢复,COPD患者受疾病困扰,容易出现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我们可以采取以“喜”克之,如讲解趣事奇闻、成功案例等,以消除患者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2)饮食调节:嘱患者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容易过敏等食物,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中医辨证体质,给予不同的治疗,如肾虚、脾虚、肺虚型,建议以高营养、容易消化、滋润的食物为主,如肉汁、豆类、奶类等;针对肺气郁闭患者,可以多食用杏仁粥、生姜萝卜汁等宣肺、开郁的食物;针对风热犯肺证者,可服用金银花茶等清热化痰;(3)穴位按摩:家属或者护理人员可以对风门、肺俞、定喘等穴位进行揉按,时间2min/次,对天突、膻中、太渊、中府等穴进行点按,时间同样为2min/次,可以起到化痰止咳、调理肺气、促进气血通畅等功效;(4)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病情,可指导患者慢跑、快走、腹式呼吸等,每次5~10min,以增加肺脏的储备功能;(5)随诊观察:出院后,由责任护士每10d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的情况,并对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进行解答,同时对患者的下一步中医护理提出建议。

1.3效果评价

观察3个月内2组患者因COPD发作再入院率,同时用COPD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5],比较中医延续性护理的成效。COPD管理量表包括51个条目,每个条目积分范围1~5分,总分51~255分,该表包括自我效能(9个条目)、信息管理(8个条目)、情绪管理(12个条目)、日常生活管理(14个条目)以及症状管理(8个条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3个月内再入院率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在3个月内再入院率对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时自我管理评分情况对比

篇(7)

肛瘘是直肠或肛管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为肛肠科常见疾病,在我国约占肛肠疾病发病人数的1.67-3.6%,国外约为8-25%。发病高峰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多见于男性[1],男女之比为4.5:1。老年性激素分泌减少,肛瘘发病亦极少。乳儿发病高峰在1岁以内,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5:1与乳儿一过性的性激素水平增高和肠道免疫功能不健全有关。主要表现为局部的肿胀、疼痛,伴有分泌物排除,其引起的局部不适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且反复发作。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期间,共收治肛瘘患者50例,进行积极手术治疗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10年5月期间共收治肛瘘患者50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5-79岁,平均48.75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6.5年。其中马蹄性肛瘘3例,低位复杂性肛瘘12例,高位复杂性肛瘘13例,高位单纯性肛瘘5例,低位单纯性肛瘘17例。

1.2 手术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侧卧位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或椎管内麻醉(腰俞穴)后充分扩肛,碘伏清洁直肠下段。并结合探针检查,指检等。高位肛瘘行低切高挂加引流术,低位肛瘘行切除术。

1.3 手术原则 正确寻找处理内口,残腔及瘘道,保护功能。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准备 给患者营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病室环境。做好术前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的饮食、睡眠、二便检查情况,以及药物过敏史等。术前1d禁食辛辣、肥腻的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

②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疾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学习、工作,生活质量下降,患者对治疗抱有急切的愿望,但又担心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常感到焦躁不安。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麻醉术前应根据病人的爱好、职业、病情等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有针对性的热情、和蔼地讲解治疗本病的有关知识,并请已做过此类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解除其对手术的不良情绪,提高其自信心。

2.2 术中护理 注意、手术的协调配合及生命体征的监测等,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工作。

2.3 术后护理 由于、缸管周围神经丰富,痛觉敏感,尤其是复杂性肛瘘手术时创面过大,挂线太紧,创面敷料填塞过多过紧,所以肛瘘术后疼痛较多见。因此,术后要做到:①热情安慰患者,多与患者交流;②分散患者注意力;③取舒适卧位;④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止痛剂应用,告知患者,术后过多应用止痛药可能抑制排尿反射,引起尿潴留,并影响切口愈合;⑤对疼痛过于剧烈者,必要时可遵医嘱注射镇静剂,如杜冷丁。⑥心理护理 告诉患者手术成功,指导患者术后卧床休息,适当的活动,耐心解释沟通,消除患者心理负担,使之感到舒适,增强生活质量[1]。⑦术后观察记录 定期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观察记录创面有无出血、渗血、疼痛等症状。注意创面清洁,定期换药。换药时选择适宜的话题与之交谈,以转移其对伤口的关注度从而缓解换药的疼痛。⑧排尿、排便困难 指导患者麻醉消失前减少水分摄入,以免引起尿潴留。当有排尿、排便困难的情况发生时应及时安慰患者,消除其心理顾虑。对于精神过度紧张所引起的尿潴留可以行诱导排尿法,对于疼痛引起的尿潴留可行针刺疗法[2]。鼓励患者术后尽早排便,对于疼痛过于敏感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温水坐便,这样做可使创面周围肌肉松弛,从而减轻排便时疼痛[6]。⑨饮食护理 因肛瘘大多为温热性,故术后1-3d可给予清谈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半流质饮食,忌食蛋奶类;术后3~14d给予正常饮食,鼓励多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少食辛、冷等刺激性高的食物,禁烟酒。保持摄入足够的水分,适当加大活动量以促进创面生长。⑩功能锻炼 每天进行运动,锻炼3-5次,每次5min,不但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还能减轻术后的疼痛症状,利于排便;其训练内容包括提肛运动、收缩运动。前者是指用主观向上收提肛肌,锻炼括约肌和升提中气作用;后者是指早排便期间,用约3天的时间主动收缩和舒张括约肌,以增强括约肌能力[1]。

3 治疗结果 50例肛瘘,47例一次性治愈,3例好转,治愈率为94%,好转率为6%,治愈时间为14-30d,平均25d。术后随访时间为5个月-3年,随访期间无复发、无狭窄、失禁者。

4 讨论

4.1 术中注意事项 探查内口动作要轻柔准确;对于前方蹄铁型肛瘘切开时应注意:男性勿伤尿道,女性瘘道过深不可1次性切开;对于直肠环纤维化的患者,应用橡胶筋挂线时松紧要适当,以7-10d挂线脱落为宜[5];彻底处理内口,内口两侧黏膜使用医用10号线结扎,以便彻底清除肛腺及肛腺上皮。

4.2 预防伤口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鼓励患者尽早排便,并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每晚口服液体石蜡20-30ml,排便时不宜长时间蹲坐,避免创缘水肿的发生。由于肛瘘术后局部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创面易受污染而引起感染。所以术后应注意预防伤口的感染,进行便后坐浴与清洁创面换药的护理时操作应规范。排便后要及时清洗局部粪便及分泌物。对排便困难或粪便嵌塞者,要给予开塞露或温生理盐水灌肠[2]。指导患者按时排便后,使用1:2000ml高锰酸钾坐浴液充分清洁创面、消肿止痛。换药时要注意观察创面颜色、创面清洁程度以及肉芽的生长情况,及时剪去高出的肉芽。局部伤口不洁或分泌物较多时,可酌情使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或者紫外线照射

4.3 出院指导 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宜清谈饮食,忌食辛、冷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禁烟酒,多食瓜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品[6];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周围的清洁,勤换内裤;嘱患者定期换药、复诊,直至创面愈合;坚持功能锻炼,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健康知识教育,为减少刺激,应使用柔软坐垫,适当站立活动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50例肛瘘患者的护理,我们深刻意识到:

护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康复的效果,因此在肛瘘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如细心的心理护理、术后换药,正确的饮食、排便都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复发率。总之,随着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对肛瘘病因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肛瘘的治疗和护理正在不断的改进、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肛瘘的治疗一定会取得更加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饶东华 周小美 王爱香,肛瘘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6);152-153

[2] 刘威,复杂性肛瘘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外医疗,2010(12):156

[3] 张 张菊英,肛瘘围手术期患者的舒适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5708-5709

篇(8)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和危及患者生命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成为导致妇女死亡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本院在2007年5月到2008年12月间用中医康复疗法护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5月到2008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恶性肿瘤病人32例,入选条件是已婚、家庭完整、患者对疾病知情、行根治性放疗并治愈出院。30例病人年龄23~67岁,平均4O.5岁;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上13例,初中9例,小学以下10例。恶性肿瘤的类型:乳腺癌12例,直肠癌6例,鼻咽癌3例,肺癌3例,胃癌1例,肝癌1例,纵膈肿瘤1例,其他恶性肿瘤5例。由专人出院时对病人进行评估调查,32例病人均表示已理解和掌握康复教育内容。出院后1个月至6个月再对这些病人进行电话随访或面谈,了解病人对康复教育的遵从情况。

1.2中医康复锻炼方法

1.2.1常规方法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中医康复治疗。使用按摩、针灸等方法,1次/d,2O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气泡浴+涡流浴。操作如下:患儿全身,颈部或腋下戴游泳圈放入水温37℃~38℃、水深6O~70cm的水疗机中,打开气泡、涡流开关进行治疗,1次/d,20min/次,2O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

1.2.2心理康复指导康复是一项主动自觉的活动,不同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康复效果。比如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切除的组织多,手术创面大,尤其是手术后形体上产生的变化及对预后的担心,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要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帮助患者接受现实,患者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念,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康复的行动。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和进行心理治疗,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1.2.3功能康复指导功能康复的时机是康复治疗的关键,要向患者讲解康复时机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过早活动会影响组织愈合,过晚运动会引起腋窝积液、上肢水肿,告诉患者乳腺癌术后2周要进行上肢功能锻炼,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从每次5min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次30min,每天可进行数次,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为标准。康复锻炼的主要技巧是要掌握活动的力度,早期被动运动要求轻柔、缓慢,以不引起疼痛为宜。

1.2.4用药指导化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化疗是炎性乳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接受化疗的患者应无明显的骨髓抑制。常用的化疗方案有CMF方案(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CAF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氟尿嘧啶)等,要求连续应用6个疗程,以提高化疗效果。近年来,开展的新辅助化疗指对晚期恶性肿瘤行术前局部化疗,目的是在术前缩小肿瘤,改善乳癌的临床分期,减少肿瘤的侵袭性,是进展期乳癌术前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期,化疗患者用药后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要对患者讲解可能出现的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等情况。

1.2.5饮食指导合理安排饮食,应给予高维生素、适量蛋白、低脂、低糖饮食,饮食要有节制,不宜营养过度,因肥胖对治疗肿瘤有不利影响,在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长期生活中,应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遵守饮食有节不过量的原则,在饮食安排上,对每天的总热量、脂肪、糖量要做到心中有数,切忌暴饮暴食。

2结果

本组32例病人出院后1个月-6个月回访调查,28例保持良好心态,24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1例饮食休息合理,25例掌握了正确的性生活知识,32例重视后期放射反应。

3讨论

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比如确诊前疑为癌症时,患者会因潜在的“恐癌”意识而回避事实,就诊时避重就轻,不积极检查,将病情合理化,这些均对早期诊断不利。还有病人出现明显的急于求证的焦虑情绪,急于四处求医,同时,病人对诊断结果表现出期待性焦虑、伴有坐卧不安、失眠、食欲下降。对恶性肿瘤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康复干预措施,可降低其孤独感、抑郁、焦虑、恐惧;帮助患者对诊断和治疗的适应;增加对疾病的理解和控制,减少躯体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康复锻炼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锻炼的核心就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的观念,促使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措施 ,康复锻炼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积极应对。Okamura等研究表明,在患病早期,患者感到迷惑、混乱、信息需求量大,采取咨询等积极主动的行为不但能明确获取相关知识,还能减轻内心的困惑。对乳腺癌的治愈情况、疾病分期、疼痛、术后肢体康复、饮食、放化疗及内分泌的不良反应、康复期的性生活等都是患者关心的问题。中医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它融汇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天,现代医学、现代护理学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它仍然充满活力,造福人类,并已逐渐被西方医学所理解、重视、研究、采用。对祖国医学宝库中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认真学习、理解、继承、发展和创新。在本文中,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与中医康复护理后,大部分病人对康复教育的遵医行为较为理想,重视疾病的康复问题,尤其对饮食和休息、治疗后期反应等认识深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发现部分病人对一些中医康复内容的遵从不是很理想,如对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性生活知识等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更为突出,出现这些情况固然有病人本身的因素,但也有来自生活条件、家庭状况等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见,康复锻炼是一项复杂的知识传播和行为改变的过程,医护人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康复锻炼,可帮助病人正确掌握疾病和治疗的相关知识,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达到有效教育、促进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总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进行中医康复锻炼,不但能使患者患者早日康复,而且能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增强生活信心,使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患者全面康复,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篇(9)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4-0143-02

2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好发于35岁以上患者,约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1]。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3]。本次研究为了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响情况,对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178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7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9例,其中男58例,女31例,年龄39~73岁,平均(59.43±4.62)岁,病程2~8年,平均(3.74±1.36)年;对照组89例,其中男51例,女38例,年龄42~76岁,平均(60.18±4.82)岁,病程2~7年,平均(3.58±1.27)年。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入院时FBG≥7.0 mmol/L或者随机血糖≥11.1 mmol/L,符合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2)所有患者BMI>25 kg/m2;(3)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心、肺、肝、肾等器质性病变以及精神疾病;(4)本次研究均得到患者的知情同意[4-5]。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门诊治疗,接受糖尿病知识教育,进行饮食、运动指导,熟练应用血糖仪(拜耳公司)自测指尖血糖。治疗前禁食过夜,晨8∶00-9∶00空腹至门诊行标准餐实验。所有患者均同时口服二甲双胍500 mg/次,3次/d。两组均以FBG

1.3.1 对照组 本组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患者相应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注射Detmir(NN304,诺和诺德公司)1次,根据FBG起始剂量为10~14 U/d,每晚10时皮下注射。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具体如下:(1)进行健康知识宣传。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要详细对其进行有关该疾病知识的讲解,使其充分了解该病的病因、症状、药物治疗方法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等,以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2)严格饮食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人计算好每日患者所需的总热量以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每日摄入量的比例,按照1∶2∶2的比例将总热量每日三餐进行严格合理的分配。(3)合理运动强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方案,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可以安排游泳、慢跑、健身操等运动方式,由最开始的小量运动逐渐加量[6-7]。观察两组患者1年后的血糖、血脂以及体重的变化情况。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详细统计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体重指数(BMI)等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字2检验。检验水准设定0.05,P

2 结果

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体重指数(BMI)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糖尿病患病率快速上升,成年人已高达9.7%。2型糖尿病以血糖升高为最显著的表现。IDF临床指南建议,新诊断时的HbA1c>9%的2型糖尿病患者直接启动胰岛素或联合药物治疗。

糖尿病(diabetes)是以持续性血糖升高为特征的内分泌科常见疾病[8],其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主要是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活性降低所致,其危害性极大,特别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9-10]。2型糖尿病又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与遗产因素、环境因素、种族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有关[11]。2型糖尿病患者多发生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从而使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患者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大多数患者较肥胖,其可能是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因为摄入高热量及饮食结构不合理,再加上缺乏锻炼,最终导致患者肥胖[12]。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治疗手段,首先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的教育,这样有助于帮助其了解该病的全过程,然后通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避免摄入过多的热量,最后配合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其消耗脂肪,同时也能减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生活方式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体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低,说明生活方式干预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体重方面有较大的影响。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退为主要特征,而在出现糖尿病症状的数年前β细胞功能缺陷已经存在。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能够恢复β细胞功能,延长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功能,有助于血糖的长期控制[12]。虽然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但是增加了低血糖的危险,严重者可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门诊治疗方案的选择在兼顾控制血糖和改善β细胞功能和IR的同时还要考虑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与低血糖的风险[13]。Det是一种新型的可溶性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它在结构上除去了人胰岛素B链上第30位的苏氨酸,并在第29位的赖氨酸上结合了一个14碳脂肪酸侧链,这种结构增加了分子间的自我聚合作用,并与白蛋白可逆性结合,不仅使得作用时间延长可维持约24 h,且无明显峰值 [14],从而减少了低血糖发生的风险[15]。

综上所述,生活方式干预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意义显著,能降低其血糖、血脂,对其体重的控制也有较大的帮助,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蒋梅,刘晓晨,张兰.健康信念模式在 2 型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9):807-810.

[2]李枝萍,刘军,徐婷婷,等.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西南军医,2010,12(4):754-756.

[3]Nathan D M,Buse J B,Davidson M B,et al.Medical 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a consensus algorithm for the initi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rapy a consensus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9,32(1):193-203.

[4]叶会玲,孙秋华,沈翠珍.授权理论在社区 2 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教育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33-236.

[5]申春梅,王龙武,王妹芳.血清GGT,ALT对2型糖尿病早期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J].检验医学,2010,25(5):349-351.

[6]杨萍,杨京晶.强化饮食干预对肥胖型 2 型糖尿病控制效果评价[J].现代临床医学,2009,35(5):389-390.

[7]徐素华.生活方式干预对肥胖型 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9):5-6.

[8]翁建平.对糖尿病流行病学, 循证医学及基础研究的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0,31(2):166-171.

[9]祝方,纪立农.新诊断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随访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4):261-263.

[10]马文.2型糖尿病的病因分析及新的治疗方式[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82):9-10.

[11]闫巍,王全录,郑峥.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 318-320.

[12]王娇,张如意,陈容平,等.广东省超重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6):2851-2856.

[13]沈犁,郝京菁,解晨颖,等.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运动指导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56-459.

篇(10)

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基因有关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它是一种终生性疾病,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后,往往需要终生治疗,只能控制、不能根治。由于需要终生治疗,所以必须使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掌握一定的糖尿病知识与技能是患者实现有效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为此,如何开展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探索老年糖尿病专科护理最适宜的健康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被列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内容。我院一科于2005~2007年对来院疗养的糖尿病患者开展多种形式、综合方法的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了充分了解,加强了自身管理的自觉性,充分提高了患者的能动性,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控制了病情,提高了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2005年8月~2007年11月健康教育对象共298人,男107人,女191人;年龄:60岁以下16人,60~69岁157人,70~79岁89人,80岁以上36人;文化程度:高中以上53人,初中162人,小学80人,文盲3人;病程最长的23年,最短的1个月;本组病人调查前空腹血糖均超过9.0 mmol/L。结果能始终坚持按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治疗的232人,健康教育有效率为77.9%,调查后空腹血糖均低于7.0 mmol/L的198人,其效果显著。

2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的对象为非医学专业的糖尿病老人,护理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2.1健康教育技巧避免使用医学术语,语言表达力求口语化,尽可能使用老人熟悉的语言讲解宣教。

2.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掌握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热情而耐心,与他们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才能有效地进行宣教和干预。

2.3注意教育的目的性健康教育目的要明确。在讲解常见疾病及家庭护理时要抓住重点,避免无意义的解释引起老年人的焦虑。

2.4注意条理性老年患者记忆力、听力等功能下降,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注意重点突出,控制语速适中,以老年患者能接受,不感到吃力为标准。

2.5采用灵活的方法糖尿病健康教育涉及面较广,要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知识层次、文化程度等因素,“因人施教,因病施教”,易于理解便于接受。

3健康教育的形式

教育模式分为个体化教育、分小组教育、集中联谊会、张贴悬挂糖尿病宣教模板。

3.1个体化教育护士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评估患者饮食、运动状况,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是否伴有慢性并发症;了解近期的检验结果;目前接受的治疗方案;家庭背景及支持等。根据评估的结果了解患者现存问题,列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每次重点估计2~3个问题,作为本次教育的目标。根据上述已经确定的目标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包括个体化教育和小组教育方案,预约下次教育时间。最后通过一对一形式的教育,采用口头讲解、提问回答、散发文字图册阅读等指导用药细则,调整食谱和运动计划。通过出黑板报、看录像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3.2小组教育以小组为单位,每次10人左右,由糖尿病宣教护士、营养师、诊疗师主讲,通过问答、交流、宣讲、听录音、听广播、观看录像等形式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这种教育方式易于提高患者学习的兴趣,而且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详细而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疑惑,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小组活动也为患者之间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有利于更好地配合糖尿病的管理。疗养期间制订疗养护理教育计划,积极实施并及时作出效果评价。 出院时及时评估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程度、饮食、治疗、生活习惯及自我管理水平,并根据评估的结果作出评估教育及出院指导,对每个患者教育都需制定明确的目标,目标是因人而异,根据年龄、家庭支持、患者存在的问题而定。出院后,患者若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电话与护士及时联系。

3.3集中联谊会可使患者更多地了解糖尿病知识,并打消因患糖尿病而产生的孤独感。联谊会给患糖尿病的病友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患病后的生活和学习体会,如何改变生活和学习方式,采用新的更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每个病友都有益,并为新的友谊奠定了基础。许多糖尿病病友聚集在一起,比较他们各自的自我康复记录和交流他们各自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3.4张贴悬挂糖尿病宣教模板通过板报宣传,制作图文并茂的糖尿病宣教模板悬挂张贴,吸引糖尿病患者浏览观看。

4健康教育的内容

4.1糖尿病知识教育向患者介绍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包括什么是糖尿病,为什么会得糖尿病,糖尿病都有哪些表现及怎样预防,糖尿病的控制指标,相关检查的方法及判断,以及低血糖的预防处理等。使患者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以利于治疗。

4.2正确监测的方法包括尿糖和血糖的自测,尿糖检测简便易学,有正规的尿糖试纸可进行自测。血糖检测能够正确地反映出患者的血糖水平,利用袖珍电脑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是近年来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电脑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测,为调整用药、提高疗效提供参考数据,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4.3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状态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而焦虑会引起一些应激素和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的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1]。在工作中,我们强调一站式服务,从入院时护士就应热情、亲切,使其尽快适应环境,消除陌生感,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住院期间告诉患者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正规治疗,合理控制,就会得到良好的生活质量。有些患者对自己的病情轻视、否定、怀疑,有些存在恐惧心理,有些则不遵守医嘱服药,可采用朋友谈心、改变环境、参加文体活动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坚定信心。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保持健康心态。

4.4饮食健康教育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重要方法之一,特别对于老年、肥胖、病情较轻者可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日本糖尿病协会推荐的食品交换法是将食品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产生的总热量及重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找出其中的规律,使复杂的计算简单化,便于掌握。因此,食品交换是目前最合适的饮食疗法[2]。让患者了解饮食疗法的目的和必要性,指导他们合理膳食:要定时、定餐、定量、定营养素,多食糙米、麦面、鱼类、蛋类、新鲜水果及蔬菜;同时指出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饮食禁忌:如禁食动物肝、肾、心、鱼卵等食品。此外病人不宜饮酒、吸烟,喝刺激性饮料。因为病人肝脏解毒功能差,易使肝功能受损。烟中的尼古丁能使血糖升高,诱发神经系统并发症,促使病人并发血管病变。

4.5运动健康教育作为糖尿病治疗的另一方面,运动疗法的作用不容忽视,适当的运动能使病人异常糖代谢状态得以改善,运动参与使肌肉对葡萄糖作用增加,可加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使机体血糖水平明显降低。根据个体差异运动方式可采用:散步、广播操、太极拳、乒乓球、游泳、跑步等。其中以步行最为安全简便。步行可分为三种:快速、中速、慢速。运动强度应从轻到强,循序渐进,运动时间:30~60 min/次,1次/d或4~5次/周。运动时应注意:①不在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运动,以免低血糖发生。②运动肢体注射胰岛素可使胰岛素吸收加快应予注意。③注意运动激发的迟发性低血糖发生。

4.6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应用何种药物治疗应该在医师协助或指导下进行,降糖药物治疗过程中要讲究科学性、分流性。病人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执行,以避免出现副反应。护士应告知病人服药时间、药物的作用时间、药物的大致作用机理及其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从而加强病人在治疗中的参与意识,使药物治疗起到最大的疗效。

5体会

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在征服糖尿病这样的现代慢性病的过程中,人们不仅需要药物,更需要知识。医护人员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熟悉健康教育内容,熟练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细心、耐心地将有关防病治病的知识教给患者,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依赖性,才能使健康教育取得最大的效果。通过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健康教育传授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充分调动了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了充分了解,提高了日常护理技能,掌握了自我监测和防治要点,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时信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华

医学研究杂志,2007,9(7):9

篇(11)

  本人从x月x日至x月x日,是来到我院实习的第五个科室,手术室里度过的。这一段日子我觉得过得非常的紧凑与充实。

  手术室是一个对工作质量与无菌观念有着高要求的地方,同时我们的实习也是在没有任何的模拟练习下直接开始接触真实的手术工作,这里面接触的都是真实的病人与不容忽视的病情,没有专门的学习时间,一切从实践中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学习,面对大量陌生的工作内容仔细观摩,快速记忆,认真思考,还要有慎独的无菌意识。

  在手术室的学习工作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一周刚来的时候,对我院手术室的各种操作及日常工作流程还处于学习阶段,不仅没帮上老师什么忙,不少时候还得耽误老师的时间向我们讲解,心里产生愧疚感的同时也给了我学习的动力,要让自己更快更好的融入手术室的工作中。我不断督促自己在老师操作时仔细观察,先是牢记下来工作的步骤,再思考这些操作的注意事项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不耽误老师工作时,就主动把不清楚的工作内容拿出来请教老师。在手头上的工作停下来时,就在脑海中回忆与反复工作的步骤和细节,在下一次同样的操作中取得进步。

  还记得第一次进到手术间时心里是紧张的,毕竟是第一次进入一个高度要求无菌操作的大房间,在心里默默的回想学校里病房里学过、接触过的各项无菌原则,生怕因为自己的过错影响手术的进行,这也造成了那时候行动比较拘谨,没有出错但耽误老师的时间是免不了的了,恰巧当时还碰上了急性子的老师,于是工作的节奏一下子就快了起来,连呼吸都是紧张的。

  就这样在短短的两三天里,我不仅靠自己快速识记下了许多新知识新方法,还在老师指出我的不足后更加巩固了不少重要的操作技能与工作中的配合方法,在观摩,实践,批评,改进中越来越熟练手术室的工作,同时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克服了对各种手术及复苏用物环境的不熟悉,使我的手术室实习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

  从进入手术室实习的第二周开始,我基本熟悉了手术室日常的各种工作流程后,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做对的同时做快做好。

  实习到第二周之后,我将不同类型手术的工作流程梳理清楚,把术中的各个操作步骤连贯起来。做巡回时,老师打开手术包时就开消毒液,老师摆时就对好灯,老师插管时就写好标签。洗手上台时,时刻提醒自己无菌原则的要求,记下手术的进度与要用的器械之间的关系。慢慢做到不需要老师提醒任何语言就能将工作顺利进行下去。同时我不断减少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老师指出不妥之处后牢牢记在心中,再遇到同样的情况是不犯同样的错误。

  当然,遗憾的地方是对于电刀,腔镜工具等昂贵的手术器械没有机会系统的学习其工作原理,所以遇到要使用这些器械的手术时,无法形成配合的套路,只能遵照老师的指示说一步做一步。若今后还能来到手术室工作,我会好好弄清楚这些器械的工作流程,定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四周过去了三周,在手术室的实习不久后即将告一段落,在实践中的学习是深刻的,手术室不仅教会了我许多操作的技能,更进一步强化了我的无菌观念与严谨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与不同老师的配合中也学到了不少人际沟通的经验,相信对今后的工作生活都会大有裨益。

  医院医生实习个人总结

  实习是每个医学生必要不可缺乏的学习阶段,作为一个在临床教训上非常欠缺的初学者,除了自己的带教老师外,病房其余的医师、护士和患者自己都是值得求教的老师。因而,我保持谦逊、当真的学习立场,踊跃加入病房所有的学习、医疗、探讨等运动,从最根本的查体、病程记载做起,逐步磨砺自己。

  在进入icu前带老师向我讲授icu内治理轨制和消毒制度,并介绍icu环境,使我对监护室有所了解,工作起来得心应手。特殊部署专科疾病常识讲座,即对胸心外科常见病的先容,使我对胸心外科疾病有必定的意识,有利于术后监护。此外,还进行基本护理方面带教,如对病人术前教导、心理护理和生涯护理。

  首先使我了解中央静脉测压的意义和主要性,它是直接反映左心功效和权衡血容量的客观尺度,领导补液速度和评估血容量。影响中央静脉测压值的因素:

  ①零点的测定;

  ②卧位腋中线的第四肋,半卧位腋火线的第四肋;

  ③病人必须在宁静下测压;

  ④测压管必须坚持通畅,确保导管在腔静脉或右心房;

  ⑤应用呼吸机peep时,必须减去peep值,才是真正的中心静脉压。

  统一时光由老师和我分辨测压,对照我丈量的准确性。注意无菌,防止从测压管注入血管活性药物,并确保存道通畅在位。

  在进入临床实习后,我往往把学习重心放在了操作上,而对理论学习和临床思维的练习有所放松,在胸心外科尤其如斯。胸心外科病种多、手术多,我极易把注意力全体放在手术操作上。所以我把多上手术、多练手作为实习的重要目的,手术后的病理生理睬产生很大转变,我必须全面正确的综合病史、体征、病情水平、手术方法等多方面斟酌,方能精确掌握关键所在,看清实质,懂得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制订准确的处置办法。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方能逐渐提高其临床工作中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

  通过一个月的实习,使我对胸心外科术后监护有所了解,基础掌握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微量泵等的临床运用和注意事项,并能独破实现核心静脉压的检测,气管插管内吸痰,护理记载单的书写,出入量的总结等监护技能。最后均能通过实践和操作技能测验。

  跟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进步电子仪器在临床的广泛利用,这对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岂但要有高度的义务感,还要学习重症监护和重症监护的技巧。我在胸心外科重症病房的实习中掌握重症监护和重症监护技能,对临床护理的整体素质跟业务程度有所进步。实习进程中,我懂得操作的目标、意思,操作留神事项和操作不当的迫—害性,其次才晓得有的操作必需亲自休会,能力把握技巧,纯熟控制方式和技能后才干在病人身长进行操作。

  在实习当中。我始终以捕风捉影的观点,严厉请求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由于这是对患者、对本人、对社会、对迷信负责。

  医院医生实习个人总结

  转眼间实习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进行教育社会实践学习,回想起实习的日子,收获丰富,特别感受到以下是本人此次学习的一些实习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及各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医生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同时要理解家属,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能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多说“对不起”,是家属也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儿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

  特别是对于小儿头皮针的穿刺技术,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不断的认真学习和总结经验,能勤于、善于观察患儿病情,从而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总之我觉得在这段实习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我还只是学生,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是我用我的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希望能用我的微笑送走病人健康的离去,渴望在学习中成长,真做一名默默歌唱、努力飞翔的白衣天使。

  1、实习前对心内科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掌握,如做心电图、测血压、心脏的体格检查等,不要小看这些,以最简单的测血压为例,很多人都没有规范的掌握。

  2、搞熟心内科常见疾病的书本知识,如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瓣膜病、冠心病等;然后再在临床上将上级医生的诊疗方案与书本相对应,看看如何与患者个体结合,不懂就问,水平会提高很快。

  3、学会一些急诊处理,如高血压急症、急性肺水肿、心律失常等,急诊的东西会处理了,后面慢的也不用着急,这样做到心中有数,“一切尽在掌握”,呵呵!

  4、还有就是,医生不光要掌握高超的医术,同时还要很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与同事,平时多学学上级老师的沟通、谈话方法和技巧,等到真正工作了会很快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