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对居住空间设计的理解大全11篇

时间:2024-01-08 11:20:1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对居住空间设计的理解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对居住空间设计的理解

篇(1)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近些年来人们对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当物质层面的需求达到一定的层面之后,必然伴随着在精神层面上的深层次需求。

一、当代老年人居住需求现状

(一)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的转变

在中国,“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家庭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要养老方式。然而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夫妇开始选择和已婚子女分开居住,这样的社会现状促使中国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与家庭养存的方式发展。

(二)现代老年人居住空间的生活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老年人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在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上必然要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并体现出崭新的时代特征。

目前,社会普遍对老年人存在一种错误认知,即老年人不能适应现代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因此在老年人居住空间没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实际上,随着我国国民普遍素质的提高,多数老年人不希望自己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他们在精神上也有一定的追求与需要,同时也有时间去学习、接受现代社会的新观念。许多老年人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与技能,加强自身修养与文化素养。因此在住宅空间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与文化需求,不论是看电影、听广播、看报纸,还是在老年阶段学习书法、绘画、武术等,都应该在居住空间中提供相对应的学习空间。

老年居住空间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与时行的社会需求,积极地把时展带来的崭新的生活模式有效地运用于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中。

二、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要点

(一)居住空间色彩设计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如视力模糊、色彩辨别能力降低,因此在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上应提高色彩的明度和对比度,提高可识别性,适应老年人视觉能力下降的特点。在转角、标高等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采用不同装修材料或色彩进行分割,以达到容易识别的目的。

色彩在居室空间设计中占重要地位,影响人们的情绪。由于不同色彩给人带来不同的心里感受,在居室空间色彩设计中应结合老年人生活阅历,采用沉着、古朴、平和的室内装饰色彩。经数据统计,老年人更多的偏爱明亮、淡雅的暖色系,而相关专业人士肯定了温馨的暖色系能帮助老人缓解心里压力,有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

(二)居住空间灯光设计

在中国,很多老年人出于节约能源的考虑,大多数居住空间都只有简单的基础照明,使得房间光线偏暗。然而根据老年人生理角度进行分析,视力的衰退代表着对光线要求的提高,一般老年人对光线的明度比年轻人高2~3倍,而昏暗的灯光也容易使老人感到情绪低落,在心理上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在设计灯光时应该考虑到局部照明的设置,如在窗户或者墙面上色设置照柔和明灯光,使居住者在晚上使用灯光时有一个柔和的缓冲过程。

根据老年人视力衰退特点,视觉适应力降低,应该避免光线亮度的突变,并采用多光源照明来提高整个空间的照度,便于老人观察明暗对比度较低的目标。

(三)居住空间装饰性设计

老年人身体机能相比以前会有所降低,行动较过去会相对缓慢、反应能力相对迟缓,而多数刚刚步入老年阶段的中年人在心理并不认为自己已经老了,贸然使用无障碍设施会使得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抵触,因此在设计上应该采用一些隐晦的装饰语言,结合老年人生理特点,悄然改变周围环境,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加强室内空间的审美性。

居住空间的陈设装饰装饰是渲染空间气氛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绿化植物作为室内装饰陈设的一部分,通过与室内环境的结合,可以营造自然地气氛,起到放松精神的作用,使老年人更加舒适的生活。家具的选用上应该结合老年人身体高度会略微降低的特点,在储藏室、衣柜的选择应低于常规尺寸,尽量选用圆滑没有棱角的家具,最大程度的保证老年人的安全。

三、居住空间设计审美功能的艺术性

(一)居住空间的陈设。居住空间的陈设包括物品陈设、绿化陈设、织物陈设等方面。就物品陈设而言,它直接与家具的布置相关,家具的摆放确定了居住空间陈设的基调,并且它无形中又起到了一定的装饰作用。因此,它成为陈设装饰艺术中主要的内容。其次,植物也是室内的装饰陈设物之一,将植物引入室内,就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和谐过渡。而且,由于室内绿化具有观赏性,植物可以巧妙而含蓄地调节居住空间内的色彩,柔化建筑内部的硬线条,放松人们的心情。而且植物特有的自然姿态和造型加上自然光照射所产生的美丽影像无形中会给室内空间平添几分宜人亲切之感。再次,就室内的织物陈设而言,它作为一种陈设物不仅可以从色彩上调节空间的韵律和节奏,而且它以柔软的质感、丰富的色泽成为空间当中自由的音符,使人在这个空间当中享受艺术与美。同时,它既可以吸声保持室内安静,又有利于创造舒适温馨的室内气氛,它所起的丰富空间的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二)居住空间设计与文化。文化一直与设计紧密相连,两者之间不可分割。居住空间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已经逐渐与文化结合起来;作为一种艺术的存在形式,它的内涵已超出美学范畴而成为了某种精神的象征。设计在为人创造新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而文化的中心是人,那么设计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将人们的精神追求在造物中加以体现,把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体现为富有文化艺术气息和理性意味的独特形式。结合民族文化,也就结合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设计的灵魂。以这些为指导,设计师就能够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居住空间,并可以使地域文化精神得到延续与弘扬;同时,设计作品的感染力与设计师的情感关系紧密,强烈的创作欲望必将极大地调动起设计师的生活感悟和文化积淀,并在设计作品中体现出设计者对各种日常生活素材的收集,对各种文化素材的理解,对各国风土人情的领悟,以及对设计的倾注。标新立异的意境创造不仅要依靠设计者超凡的空间想象力,也要依靠设计者深厚广博的生活积累。因此设计者只有具备了理性的科学思维与开放的艺术修养才能设计出充分满足人们需求的居住空间环境。

当下的设计现状对设计师的个人品位、文化程度、审美标准,以及与业主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居住空间设计在本质上是艺术的创新,是设计者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与科学原理的完美结合,是设计师通过设计过程达到实用功能的科学性和审美功能的艺术性的完美的结合。当代的居住空间设计受信息网络及传媒影响,我们更应该努力挖掘、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保持自己的设计特色,并对外来的设计思潮兼收并蓄,完善自己。我们要勇敢面对未来的家居空间设计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加深对居住空间设计的认识,完善居住空间的设计理念,积极探索。相信我们的设计队伍能够构造一个完美的蕴含中国人文化内涵和现代审美精神的绿色家园。

四、居住区环境艺术的创新

(一)回归自然的创新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追求也逐渐提高。在钢筋与混凝土构成的城市当中,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自然生态也越来越向往,回归自然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需求,也成为了居住空间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随着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居住环境已经与田园生活渐行渐远,人与人之间的居住环境的隔阂不断增大,居住环境也十分拥挤。在居住空间设计中,要对于人类回归自然的情感进行重视,并且对自然元素进行组合与设计,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居住空间设计充分地融入到大自然生态环境之中,从而体现出自然生态之美。

(二)以人文本的创新

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必须要对于人文因素进行重视,并且以人们对于生活追求来开展设计的创作。居住空间环境是属于个人的生活空间,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地融入到居住空间设计之中,才可以更好的提高人与空间环境的协调,让居住者得到安全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相融合的审美享受。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室内建筑不断的涌现,各种设计风格也使得居住者更加眼花缭乱,居住空间设计逐渐的偏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将环境艺术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结合,将室内空间赋予深刻的人文内涵,从而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可以更好地将僵硬的混凝土结构转变为亲切的生活空间,借助不同的手段体现出居住空间设计的人性化。(三)个性的创新

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个性化。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审美观念有着巨大的差异,统一的设计方式难以体现出设计者的个性化,使得人们对于室内空间的体验下降。在开展居住空间设计中,对于环境艺术的设计需要融入个性的思想,通过个性的创新,将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统一性进行必要的个性创新和改变。在进行环境艺术创新中,要通过利用各种不同的设计风格、建筑材料以及技术手段,让室内空间具备更好的个性化,并且切实地满足居住者的个体化需求。

(四)实用性的创新

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中,需要重视居住空间设计的实用性,重视对于室内环境的保护。现代室内装修设计中,经常会由于不合格的装修材料所造成的室内污染,严重危害居住者的自身健康。在进行居住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在实现环境美学理念基础上,重视对于室内环境实用性的保证。要将环保理念与美观设计相结合,并且保证设计采用材料的环保性,通过对于居住空间设计的有效控制,达到提高室内环境的实用性。与此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居住空间设计上对于环境艺术的实现,也要结合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对于室内环境中的声音、颜色、光线等不同因素的搭配,提高室内空间的实用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年人的居住空间应该坚持健康、安全、适用等原则。针对目前的老年人居住空间仍然有很大的不足,设计师们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加以完善,尤其要关注设计细节,尽最大的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所。

参考文献:

篇(2)

一、人居环境需求分析

目前,我们的人居空间在面积上已经达到相对于区域性的饱和,同时人居空间在设计上也不断打造其文化品质,设计上不断融入文化元素,甚至是艺术元素,亦或是融入民族特色元素。但是,与空间设计进步并行的是人本身的变化。

首先是,人的物化需求的变化。所谓物化需求,就是人们将理想转化为实际的“物”,将理想追求,转化为对物的追求。比如,在我国七八十年代,人们逐渐从对纯粹的精神理想的追求渐渐转变为对实际“物”的追求。在对居住空间的追求上,首先是“居者有其屋”,只要有居住的空间即可;其次是“居者有其用”,空间设计植入满足人们使用的各种功能。然而当物质极大丰富时,人们有重新回归对精神的追求。那么,人居空间的设计,也从最初的“简单”,到逐渐融入功能。

其次是,人的精神需求的变化。随着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追求更加趋于自我关注的个性化。人的精神追求首先是被动的接受,来源于以“他”为导向的精神植入,比如宗教、演说、政治思想等。随着人们对以“我”为中心的个性化的追求的认识,人的精神追求变得更加主动。对于居住空间的设计来讲,也从最初的“简单”到“功能性”,逐渐发展到个性化设计。

然而,空间设计无论是加入文化元素,还是加入艺术元素,亦或是个性化设计,都是以开发者为导向,强加给居者,居者只是被动的接受。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愈加强烈,人们对自我的掌控越发的身不由己,人们对自我的回归也愈加强烈,“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那么,什么样的居住空间才能够体现出当下人们对居所的追求,赋予居住空间什么样的内涵才能够体现出居者当下的精神追求。我认为,当下人居空间的设计在满足人们对功能的需求以外,一定要满足人们对回归自然,回归自我的愿望。

二、人居空间应具备的四点要求

我认为居住空间设计要具备“闲”、“静”、“雅”、“适”这四点要求。

人们对居所的追求,从最初的对空间的追求,提升到当下的对空间设计人性化的追求。

当下,人居空间的设计已经日臻完美,无论是空间布局、功能配套、文化艺术元素都更加完善。然而,提供的样式越多,似乎是我们的选择就越多,但是有些却恰恰相反。在众多选择面前,人们似乎更束手无策。因为设计者赋予空间的元素是无度的,似乎都具有“闲”、“静”、“雅”、“适”这四点要求,但是缺少一个度。有的是为设计而设计,没有考虑实用性、适应性。那么,如何理解“闲”、“静”、“雅”、“适”,以及如何真正做到“闲”、“静”、“雅”、“适”呢。

“闲”,指悠闲,而不是闲来无事。居所,是居者休息释放的空间。很多设计者在设计居住空间时的确计加入了“亭台楼阁”等悠闲之处,而居者也都到这些地方,但多是闲聚。缺少了参与性,就成了真正的“闲”。这里的闲是指远离市井之喧闹,投身于悠然自得的境界中。比如,可以在园区内设计花圃,居者可以观赏,可以开垦种植;或者加入人文景观,可以观赏,可以品鉴;这样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之悠然自得。而反观当下的园区景观设计,多为闲置状态。这主要是,景观的设计缺乏与居者的互动性。设计上的互动性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可以设计“采摘园”,居者可以参与种植和采摘。既满足园区对绿化率的需求,又实现居者与景观的互动。当然,有的园区有诸如此类的设计规划,但是缺乏管理和正确的引导,导致这样的设计或闲置或“参与”无度。这就需要园区管理者进一步的引导。这就需要开发者与管理者在设计内涵与功能上的沟通。

“静”,指幽静。深居为幽,应设计曲径。在人居空间设计中开辟小径,居者行走其间,释放心情。静,绝非死寂,悄无声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可以设置断续舒缓的声音,反衬安静。比如设计钟楼、音乐广场或百鸟园。居者因声寻物,闲然于小径,更觉畅快惬意。人们苦于市井的喧嚣,但是也并不喜欢空旷无声的寂静。这里的静,是一种慢生活状态。园区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不要保守,但是可以尝试保留。不必将空间设计的那么具体和彻底,可以提供居者进一步参与的设计思路。比如包含在建筑面积里的赠送“花园”部分,在设计时,只需要划定空间大小和形状。继续规划设计部分由居者完成,设计者可以提供指导建议。

“雅”,是指高雅,赋予居住空间文化和艺术内涵。目前,有很多知名品牌在居住空间内大肆加入文化艺术元素,比如“欧洲景观”,“民族风情”,壁画雕塑等等。但是这些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多数居者图一热闹。如果设计的目的真的是要加入文化艺术元素,打造文化品牌,那么,就应该让这些设计元素与居者的文化艺术素养相适应。当然,居者的文化艺术素养是参差不齐的,那么,在设计时就应该加入元素与居者的互动设计,让居者了解这些文化和艺术元素的内涵。

“适”,是指舒适,适宜。实际上人居空间的设计,不必要“琳琅满目”,要适宜,要恰到好处。事实上,我们的园区设计在形式和格局上“倾其所能”,但是,更多的设计无论是实物设计还是内涵的设计都是“灌输”给消费者,也就是强加给消费者。而消费者也被“琳琅满目”暂时性的诱惑,被动的接受。设计上没有做到“适可而止”,在消费上没有形成“恰到好处”。在进行设计时,有必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定位,进行消费群体的需求方面的调查。

三、结语

当然,要做到真正的恰到好处,体现出园区设计上真正的“闲”、“静”、“雅”、“适”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这与地域文化的不同,消费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开发者在开发上进行合理定位,在设计上恰到好处。这样既能避免过犹不及,又能避免浪费。进而打造真正适合居住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赵舰.对居住区中交往空间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

[2]吴松.浅谈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8。

篇(3)

关键词:

设计心理学;居住空间;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追求功能的多样化,对于心理需求也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已不是简单的追求表面荣华和使用功能。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人们接触信息的途径和信息量都比较多,现代各种思想和艺术形式都会对不同的群体产生影响,就会使不同的个体对于居住空间的认识和要求不同,而居住空间是具有私属性质的,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不同的,也决定着其设计不能具有模板化设计,要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出符合居住空间使用者需求的、个性化的效果。如何达到符合设计服务对象的要求,就要揣摩和把握服务对象的心理,如何把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表现在设计中,懂得怎样的设计可以使其满意和认可,这都属于设计心理学范畴,所以掌握设计心理学是室内设计师必修的课程,在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研究问题。设计心理学是艺术设计学

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它研究设计艺术领域中的设计主体(设计师)和设计目标(用户)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设计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它包含以实证研究为特点的研究,如感性工学,可用性研究及人机工程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基于客观的,可量化的,可控制的科学实验来获得结论,另一方面,设计艺术作品在满足目的性需要的基础上,还具有审美,鉴赏,象征等更加微妙,主观的功能,对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必须重视主体的主观体验。

二、设计心理学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当前的社会是消费性社会,消费不能简单的理解就是使用价值,人们的关注点逐步从商品的使用价值转移到商品的文化意味,审美价值,符号属性,关注商品提供给人们的是情感,体验和梦想。作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居住空间设计,更需把握客户的设计心理。

1、设计心理学是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依据设计的意义是围绕着人展开的,其目的是服务于人,得到人的认可,成功与否取决与人。与人最为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设计,其设计的目的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使用功能需求,还有更高层次的心理、情感、文化品位、审美等等需求,如何做到这些需求的平衡和协调,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就必须研究消费者的心理,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付诸到设计实践中去,才能设计出消费者认可和满意的设计方案。所以,居住空间的设计要以设计心理学为依据,研究人与空间、环境、情感等之间的关系,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

2、设计心理学在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居住空间环境设计要满足消费者心理和生理双重需求,以“人”为出发点,最终达到为人使用的目的。居住空间环境设计是以客户为中心,满足消费者全方位需求的设计活动,所以研究和熟悉消费者心理活动和需求是设计前必做的课题。1)可用性设计可用性设计是设计的基本属性,是提高产品的可用性为核心的设计要求。所以,在设计之初要了解消费者需要的使用功能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设计功能布局,符合使用者的生理和行为习惯。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可用性设计是以人为核心,将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工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设计行为上,设计出使用功能完善和贴近消费者需求的设计效果。2)情感化设计情感化设计是设计必不可少的核心内容,是设计人性化体现。设计师要能够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让设计产品在谋合消费者心理上欲望,满足情感上需求。情感是复杂的心理活动,即使面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背景、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同一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人的情感复杂多变的,情感化设计必须是多元化的,要研究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不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要遵循人的情感活动规律,使消费者能够找到情感寄托。被赋予情感的设计必须是让消费者找到他能理解的情感语言,当他处于为他专门设计的居住空间环境时会有特别的感受和不一样的情怀。3)个性化设计当前,信息化社会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也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城市同质化,生活城市化,”整齐划一”现象使人们渐渐失去了求新求变的激情。生活需要激情,设计需要个性。创新和个性是设计追寻的目标,个性化是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灵魂,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的最佳演绎。

居住空间环境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层次的消费者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层次多方面需求,在设计中更加兼顾、平衡地实现人们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需求,设计更趋向人性化、智能化和生态化。总之,设计心理学在居住空间环境设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设计师能够设计出让消费者满意的和充满生活情趣的设计作品的必备知识。

参考文献

[1]保罗.贝尔,托马斯格林,杰佛瑞.费希尔,安德鲁.鲍姆.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胡正凡.设计心理学与环境——行为的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李丽婷.色彩•构成•设计[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9.

篇(4)

一、“项目式”教学的基本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的传统单一

很多项目课程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以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核心,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主要为学习者讲解及分析成功设计案例图片,被动式灌输给学生,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接着是项目的设计环节,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够强烈,与具体的实践操作相脱节,学生自主探究与动手实践能力较弱。

2.教学内容的零散繁琐

居住空间设计包涵非常广,其中包括了界面设计、施工图绘制、装饰材料的运用、材料市场与施工工地调研考察等综合性内容的组织,需要采取科学可行的方式,有效地将一系列的内容全面整合。尽管如此,教学内容难免存在一些重复和遗漏的情况。因此,学校需要全面加强对学习者专业性技能的综合实训,不断地将教学内容全面整合。

3.教学对象的职业素养偏低

大部分在读期间的学生在研究客户需求、分析设计任务和具体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存在专业知识不足与实际设计项目严重脱节等问题,与客户交流方面的职业技能较为欠缺,未能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需要全面性地提升学习者的职业素养。

二、形成项目的优化、合并、组织体系三个基本操作原则

1.通过以实践性为标准的原则进行项目优化

教学过程中,课程项目通过以实践性为标准的原则进行项目的优化。项目源自于教师参与的设计项目实践或校企合作的装饰设计公司。该项目与学习者在日后发展中所参与的职业实践操作具有紧密联系,实践操作过程具有较强的驱动性和明确的目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2.通过相关性原则全面进行项目合并操作

通过相关性原则全面进行项目合并操作主要是将与具体工作内容性关联的任务模块紧密结合,根据具体的操作原则,能够合理有效地将相同任务领域中的具体任务模块相结合,不断进行内容模块的融合和处理问题,依照具体的工作体系进行课程项目式门类的划分。案例中设计的知识点要有不同的难度层次,使教学过程能够由浅入深、递进式进行。教师将有关知识点以及实际问题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判断分析,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3.通过思考方式实施组织原则

高职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项目式改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思考。实现思考与技能相结合的智能化项目,不是单一的以技术操作为核心项目。这要求学校对各类空间类型的合理设计以及要体现“以人文本”的设计宗旨,思考性的项目组织方式能够达到项目优化的效果。

三、项目内容的选取及具体操作流程

在进行高职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项目式”改革的过程中,项目的选取首先需要对所涵盖的家装工作岗位具体任务进行有效的明确,以此为前提基础进行现场量房、方案设计与施工图及效果图的绘制、材料市场与施工工地调研考察等操作,其中材料市场和施工现场的调研尤为重要。接着需要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核心进行典型家装工程的具体化操作。课程的项目按照室内设计操作流程进行合理划分,设计任务书的制定,实地量房,全面与客户进行交流,进行具体问题的调研分析,在此基础上需要形成设计方案的初稿、细化与深化等综合性的内容。具体操作过程主要以任务的目标为实际参照点,将具体的操作技巧、经验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全面整合与积累。

四、不断更新以设计项目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内容

教师结合具体的操作内容,合理地将相关的课程理论与具体项目相融合,使学生能够在项目学习中实现知识的深化与巩固,这要求各个项目所涵盖的知识面不要太宽广,从而避免教学组织中的困难,有效推进教学过程的实施。一般情况下,高职居住空间设计课程项目的基本内容与教学组织划分为四个基本的阶段。一个是研究客户需求和分析设计任务的阶段。根据项目的具体实际情况结合业主需求,让授课老师制定任务书,主要对项目的具体要求、业主信息、项目特征等综合性的情况进行分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根据具体业务有效地与业主进行沟通,进而有效明确房间的具体设计方式,对居住环境当前的优势之处进行全面明确。第二个操作阶段是与用户反复沟通,即深入分析与设计思想的形成。具体空间设计该阶段是教学环节的核心。第三个操作阶段是具体方案的设计,合理地实现室内各空间界面的具体设计任务,即平面、立面、剖面、节点详图。此阶段在具体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是对具体方案的细化与施工图绘制操作。通过对室内空间各界面设计的优化与整合,实现图纸设计环节。第四个操作阶段是成绩测评操作,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解决,以此体现出教学过程以教学能力为主的核心教学理念。总之,高职居住空间设计课程的实质性项目的选择、融合与组织体系的综合性形成,是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高职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完善理论依据,创新思路,要让居住空间设计课程开发所涉及的“项目”优选、合并,使组织体系形成及完善。

作者:王玮璐 单位: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设计艺术系

篇(5)

色彩在居住空间设计中的功能早已已经在科学家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以红色作为例子而言,它可以刺激神经反应系统,加快血液流速,容易使人产生紧张,精神焦虑,容易使人感到身心疲惫,而居住空间作为人类休息的重要场所,一般不会大面积的在居住空间的设计上使用红色作为主基调。就卧室而言,一般选择棕色,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因为它综合红色和黄色的特点,把二者在色彩上的优势集合起来,可以构成一个看起来温馨、安逸的休息环境。而对厨房而言,讯则黄色和橙色作为主基调,则可以诱发人的食欲,加强人对食物的吸收,促进人类对营养的吸收。而把室内墙壁设计成蓝色的主调,可以使人心胸开阔,感受大海般的开阔视野。

2.发挥色彩设计在居住空间的治疗作用

相关研究证明,空间色彩的应用是与人的健康密切的相关的。色彩通过其对人的潜移默化的或者是潜意识的作用,作用于人自身不仅仅影响到人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对人的生体机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色彩在居住空间中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美感,同时合理的色彩搭配也起到了治疗作用。因此。在色彩搭配时,不仅仅要考虑到不同色彩之间搭配的合理性,也应该对色彩对人的身体健康的影响考虑在内。

二、影响居住空间色彩设计的因素

色彩设计在在居住空间内的使用不仅只是受到色彩本身寓意的限制,同时也会受到来自人的气质、性格、心理状态、文化、自然环境等等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因素的制约。所以在室内色彩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以实现色彩设计与人的需求的完美统一。

1.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应该以人的需求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色彩设计主要应满足功能和精神要求,目的在于使居住者或使用者感到舒适。”居住空间的色彩的设计是为了给人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每个人对于不同的色彩都有不同理解,有着不同用其他人的心理感受,对色彩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居住空间色彩的设计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满足住户的不同的要求,要服务于住户的生活、休息的要求。色彩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住户的职业、年龄,工作特点等因素,对居住空间设计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居住空间内部的色彩设计时,要根据住户的不同要求合理的搭配色彩,在注重美感的同时,也要注意对住户的身体健康和生理健康产生有利的影响。

2.要注意地域文化对居住空间色彩设计的影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之间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形成了形形的地域心理。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就意味着,同样的颜色组成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之间有着截然不同的寓意。这就要求在进行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充分了解色彩在不同地域之中的予以之后,根据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习惯,进行居住空间色彩设计。“我国江南水乡的居住者习惯采用黑、白、灰等色彩来营造水墨画卷般宁静、舒展的意境,而地中海附近的居住者则会选择鲜艳的黄、蓝、青等色彩来造就明媚烂漫的休闲生活方式。”

3.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要与住宅区周边环境的一致性

完美的室内色彩设计,必须与周边环境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居住空间的内部社与室外空间的设计很好的衔接在一起,可以使是居住空间内的色彩与室外空间的色彩形成一个彼此部分的整体,有助于住户形成开阔的视野,开阔人的心胸,调节人的心情,维系良好的心理状态。应该在居住空间的内部色彩设计时,注意内部空间色彩与外部空间色彩的协调。

三、居住空间内部色彩设计的原则

1.要注意房间的整体色彩布局

人们生活的居住空间是由各个功能不同的模块组合在一起,不同的模块之间对于色彩设计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其中有一些色彩在要求上也许是冲突的,彼此之间是不相融合甚至是相互冲突的。这就要求在室内色彩设计时,注重在不同的模块之间实现色彩设计的自然过渡。就一般而言,墙壁、天花板以及地面使人们装饰的重点,也是连接不同的功能区的纽带。在装饰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它门的作用,使不同的房间的主色彩在其中实现过渡,将整个房间的设置完美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居住空间内的色彩设计要与地域文化相吻合

不同的地域文化拥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在居住空间的内部色彩设计时要注重色彩的是用于不同文之间的吻合。在居住空间的内部设计时要注意到文化要素对设计结构的影响,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和地域特征选择不同的色彩来进行装饰和设计。同时在进行室内色彩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住宅区的具体的地理环境,室内的色彩设计不能与周边住宅区的自然环境冲突。

3.居住空间的色彩设计要注意与装饰品色彩的和谐

居住空间作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装饰物品和生活用品呢,因此在居住空间的色彩的设计时,不仅仅要实现不同的功能模块之间色彩的协调和谐。也要注意色彩设计上装饰品和生活用具与整体布局的一致性。如果说房间的整体色彩设计是一个静无,那么居住空间的装饰品则是一个经常变动的物品,由于陈设物品的变动性,因此要十分注意装饰品的摆放位置,实现色彩设计上的协调。

篇(6)

1.重视实训教学,强调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学中做;结合开放性实训中心将教学内容细分为“学”与“做”两部分,做到“有学有做”,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在“学中做”,“做”中体验和深化理解理论内容,并通过课程任务的形式再次深化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讲解居住空间设计尺寸和尺度概念时,采用理论知识学习和实操任务同步进行的手段;在课程前中期,在结合理论知识和相关数据进行概念讲解的情况下,创设课程案例实操训练情境,通过设置不同尺寸、尺度空间的分隔组合,让学生从实践角度感受空间的尺寸和尺度的理论知识,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达到“做”与“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目的。课程后期在总结授课内容的同时课程的课后实训内容,即利用课程所学居住空间设计尺寸和尺度知识进行居住空间户型平面图布置设计,进而深化教学效果和知识深度,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做好课程衔接,在下次授课前集中检查学生对任务的完成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错和讲解点评。2.强调实训教学,在实现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同时,突出实践实操对理论知识深化和理解的作用,做到理论学习的再次认知,突出“做中学”。实训教学要注重在“做中学”,学生要重视在完整的项目训练过程中掌握实现艺术创意的技术手段,材料性能和运用设备、工具的能力,提高艺术创新能力、艺术表现与鉴赏能力,增强原创意识、环保意识和就业意识。依靠实训中心的仪器设备和环境进行校企联合,促进实战能力培养,将社会研发项目放入实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项目研发的各个环节,贯通所学知识。逐步形成“强化能力、服务地方、实现双赢”的教学模式。将社会实际项目作为课程的最终任务选题,与企业和单位同步设计和制作,以任务制带动教学,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与企业设计师及相关人员紧密联系,学生可以亲临项目现场和校企合作的基地,从而进行实际观摩和测量感受,同时将自身作品与企业作品进行阶段性对比,从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学生还应深入项目施工与制作阶段,从中学习常规课程之外的实践技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拓展学习。3.突出教师的辅导性作用,强调引导式学习。基于开放性实训中心框架下,教师的作用不仅是讲授课程内容的主体,更强调在教学环节中的辅和引导性作用。不仅进行实际经验性的引导,同时更应该重视引导学生主动追求知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课程前段主要通过对知识生动有趣的讲解和多种授课方式及形式的配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内容的同时热爱课程,热爱知识,起到知识的普及者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者的作用。在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看和查阅大量优秀案例、作品,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专业认知水平,真正起到引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

二、探索中的几点思考和反思

1.注重知识讲授的趣味性、避免授课形式的枯燥与内容的乏味,活跃课堂气氛,营造建积极的授课环境。如,在居住空间设计概念课程讲解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引入视频教学环节,并在视频观看之前预留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通过探索和发现自主在过程中寻找答案。观看后以抢答的形式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从而调动课堂气氛,加强教学效果。2.有针对性地掌握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自身特点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并在理论学习和实操制作的关键节点上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授课任务,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热情。3.专业知识灌输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大学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学习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实训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

作者:李吉 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篇(7)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许多社会化问题逐渐显现。人口老龄化是当下全球许多国家必须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需充分考虑适合老龄人群的居住空间问题。随着人步入老年,其身体机能及运动能力等将出现较大衰减,从而造成原有居住空间无法满足老年人便捷、舒适生活需求,在卧室、客厅、厨房及卫生间等区域出现应用不便捷的问题,给老年人的行动带来较大障碍。科学合理规划好老年人居住空间问题,一方面可有效缓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为其构建无障碍且舒适的室内居住空间,有效改善老年人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为此,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居住状况,指出适老性室内居住空间设计的一般原则,并结合老年人行为特征与生活需求提出无障碍适老性室内空间设计的具体方式,为进一步提高适老室内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提供帮助。

1我国老年人居住现状

1.1室内空间布局缺乏合理性

现阶段我国适老性室内空间规划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是空间布局缺乏合理性,如卧室、餐厅等老年人活动较频繁的区域相隔较远,同时部分家具规划对老年人行动产生较大阻碍,极易对老年人造成磕伤。另外,老年人夜间会出现多次起床的情况,若室内空间存在较多的不合理家具,一定程度上会增大老年人受伤概率,从而产生较大的危险性。许多老年人居住的室内空间规划不具备良好的科学性,如卧室、卫生间规划空间较小,对老年人行动产生较大阻碍,尤其是一些坐在轮椅上的老年人,本身行动就不便捷与不灵活,加上狭小的室内空间,给老年人生活带来非常大的不便。另外,一些室内空间规划还存在采光不理想、通风条件不佳等问题,均降低了老年人的实际居住体验。

1.2缺乏无障碍设置

老年人由于自身身体机能降低,导致行动不便,当室内空间中未规划相应的安全扶手,尤其是在卫生间等区域,老年人很容易在行动过程中摔倒。所以在卫生间、厨房等常用到水区域需注意地板的防滑性,避免因打滑而出现摔倒的情况。由于大部分小区未规划辅助老年人行走的安全扶手,在电梯区域也未规划相应的等候座椅,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需要给予老年人特殊照顾。

1.3功能空间内部存在问题

从当下我国老年人居住现状来看,老年人居住在老旧小区较多,由于这些小区建设年代久远,当时的建筑设计理念较为保守,建设技术水平也普遍不高,使得这些建筑在规划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功能空间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床高度设计不科学,给老年人上床与下床带来较大不便和安全隐患;晾衣架、橱柜等高度设置不合理,老年人有时需借助板凳拿取东西,有较大安全隐患;卫生间空间较狭小,地面没有进行相应的防滑处理,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较大不便。

2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原则

2.1安全原则

人在进入老年期后,身体机能与运动能力会降低,导致自身行动不便,也容易在行动中出现走路不稳、摔倒等现象。另外,老年人的记忆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比如忘记关闭燃气灶与电源开关等,从而产生一系列安全隐患。由于老年人生活的小区主要以老旧小区为主,室内设计往往没有针对老年人进行特别的规划,一些设备也出现老化问题,也对老年人安全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针对老年人生活的场所,最核心的设计原则便是安全原则,必须要重视室内空间设计优化,为老年人构建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2.2舒适原则

在进行室内空间规划时,一方面要保障其拥有较高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需要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不同老年人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一些老年人刚退休,尚不适应现在的悠闲时光,也有一些退休很多年的老年人,长期处于家中会使其感到乏味与枯燥,不利于调整老年人的心情。老年人生活空间是否舒适将会直接影响自身的情绪,而舒适一般分为视觉舒适与使用舒适2个方面。视觉舒适通常指的是室内空间色彩规划与布局,视觉舒适和老年人的心情联系密切,良好的室内色彩搭配与空间布局能够为老年人带来愉悦的心情。使用舒适一般指的是家具、安全扶手等的应用感受,让老年人在使用室内装置时能够感受到较高的舒适性。老年人生活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需对其生活空间进行细心规划,为老年人创设舒适的生活空间。

2.3适用原则

适用原则也可理解为易用性,能够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一些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主要时间都在家中,因此要注重室内设计,便于老年人室内行动,所以在进行老年人室内空间设计时需充分照顾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比如家具设计依照老年人的身高量身打造,提高生活便利性,同时规划一些安全辅助设施,为老年人行动提供辅助。

3无障碍适老性室内居住空间应用

3.1功能空间无障碍适老性应用

3.1.1卧室卧室是老年人室内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场所,卧室设计应尽可能提高舒适性、便利性与静谧性。由于一些老年人需要借助拐杖或轮椅,所以在规划卧室空间时,窗两侧需要预留至少1m的活动空间,保证老年人起居的便利性。另外针对一些使用轮椅的老年人,床的高度应当与轮椅高度相仿。老年人卧室橱柜应当要尽可能设计成推拉门(见图1),假如设计成传统铰链门,在打开过程中会占据一定的过道空间,老年人在行走中易出现刮碰。推拉门的设计不会对老年人日常行走产生影响,同时也便于老年人拿取东西。在衣柜内设置照明装置,并可选择设计升降衣架,同时抽屉高度要尽可能接近老年人的膝盖位置,上柜高度低于老年人头顶,在为老年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有效避免摔倒。3.1.2卫生间与浴室卫生间和浴室也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空间。卫浴间的门应设计成外开门或推拉门,这是由于使用内开门,当老年人不慎摔倒将门堵住时,会给后续救援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此外,卫浴间的地面应避免采用光滑的瓷砖,尽可能提高地面的防滑性能,同时地面应保持平整,避免有台阶出现,给老年人行走带来不便。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往往需借助于抓扶或洗脸台才能维持身体平衡,所以需在洗脸台附近安装安全扶手。同时还应在洗浴间、马桶等位置安装适宜高度的扶手,如图2所示。为防止出现紧急事件,还需在室内空间安装一些紧急呼救设施,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救助。针对使用轮椅出行的老年人,洗脸台应设计成壁挂式,在下方预留充足的空间便于轮椅进出。

3.2室内整体无障碍与适老设施应用

老年人居住的室内空间中应规划连续的安全扶手,为老年人起、坐、站、躺等提供较好的便利性与安全性。在进行安全扶手材质与色彩选择时,应紧密结合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与需求,满足老年人的心理与生理承受度。扶手材料要尽可能使用软性材质,同时要具有较强的摩擦性能。若采用金属扶手,可通过缠绕软性物质或纤维材料,避免给老年人带来冰冷的触感。另外,在室内地面设计上应保持平整性,避免老年人行走中产生磕碰,同时也便于老年人轮椅行走。室内转角位置应设计成圆角,同时采用软性物质包覆,防止老年人摔倒后产生更严重的后果。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视觉功能会慢慢衰退,在室内空间中规划相应的盲道对于视力不佳或失明的老年人十分重要,能够让老年人通过脚的踩踏感受辅助前行,防止行走中触碰到物体或家具,同时辅以连续的安全扶手,为老年人室内行走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室内空间中盲道应当要选择与地板相差较大的颜色,同时采用防滑且有凸起的材料,如图3所示。

篇(8)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analyses and tells the old house and its landscape of the status of the space and design elements and space characteristics. First of all, introduced the global aging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ageing population proportion. Second,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old house and its landscape. Then, analysis the elderly life habit,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o the residential houses and landscape space design of the influence. Final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hinese elderly ideal residential houses and landscape design elements, the form of the space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exploration prospects.

Key words: the old, landscape spac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raditional, human nature is changed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二十一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化的步伐加快,面对新世纪老龄化社会,社区服务项目和居住环境显的特别重要。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庭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日益解体分化为小家庭。传统家庭对老年人的支持作用正在逐渐减弱。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好坏与所处的整体社会环境、居住环境、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的社会化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老年人住宅及其景观空间的设计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1、老龄化背景现状分析

1.1老龄化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医疗水平提高,大型战争远去,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增加,出生率持续下降,社会趋于老龄化。目前,全球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70多个。据联合国最新统计,目前全球老龄人口总数已超过6亿,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人。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近20亿,占总人口21%。

1.2老龄化现状

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有史以来老年人所占比例最高的社会。中国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目前已有26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龄化地区。2011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13.26%,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8.87%。中国是现在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2、中国与世界各国老年人居住模式的对比

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我国出现了更多的养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但大部人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愿意在子女身边安渡晚年,而子女也将把父母送到养老机构视为不孝。然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并不只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养老机构的不完善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在兴建养老机构的经验上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体现在起居饮食、医疗护理、景观环境等各个方面,并且我国现行的托老养老住宅多是由普通家庭户型、公共建筑改造而来,而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居住空间在国内仍是凤毛麟角。这就出现居住空间不适应老年人的需求,甚至严重干扰和破坏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的情况,影响和危害到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3、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对住宅及其景观空间设计的影响

进入老年后,人的生活结构发生了重大转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影响了他们对环境的感知、判断、理解。在生理特征方面,老年人的各种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退化,感觉能力、观察能力、行动能力等逐渐下降或丧失。因此,老年人的行为空间和环境设施须补偿他们各种能力的降低,并应维护和锻炼老年人尚存的生活能力。在心理特征方面,有安全、交往、尊重三要素,他们需要与亲人、朋友、同事、邻居广泛联系,寻求友谊、慰藉与互助;惧怕孤独、寂寞、无聊和被社会遗弃。在社会特征方面,希望老有所为、所乐、所学、所居、所养、所医。这些变化和需求对居住空间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

4、探索中国老年人居住空间的未来

通过对老龄化背景现状,中国与世界各国老年人居住模式的对比,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对居住空间设计的影响等几方面的分析阐述,并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出发我们应该营造这样一个老年人居住空间:

4.1老年人住宅及其景观空间设计要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的特殊需求;

居住空间规划的基本要求是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这种需求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修正和补充。在人口老龄化的状况下,整个社会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住宅区的规划建设必须综合考虑这一新生的社会因素,使住宅区规划与社会规划相结合,居住区规划向社区规划延伸,把"社区"建设作为居住空间规划设计的深层次的研究课题,将住宅区视为整个社会发展与运动的一部分,从老年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和医学等新角度来研究和设计老年人的住区环境,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种种特殊需要。

4.2以老年人为本的设计,体现人文关怀;

由于我们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老年人居住空间规划建设的影响方面缺乏足够的认识,缺少客观的、长远的、战略性的指导思想,没能把居住空间建设作为一个综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来看待。那些大量对成年人、身体健康者来说是正常合理的居住环境却给这些行动相对困难的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以人为本"的住宅区规划设计理念需要重新定位。在老龄化社会中,居住区的规划建设须从可持续性出发,应该更多地面向那些行动范围常常只能局限于住宅区内的老人,面向那些活动能力下降、行动灵活性差,视力听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老年人;应设身处地为年老人考虑,把他们对居住环境、居住建筑类型、设施配置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贯穿到住区规划设计和建设的个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要求。

4.3趣味性、合理性、中国味并存的户外空间

为老年人营造出一个丰富生动的室外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新建的养老机构选址在近郊,这样为老年人提供宽阔的室外区域就成为可能。室外环境大体可分为观赏区域和活动区域。

观赏区域应紧邻主体建筑,并与生活区域融为一体。老年人由于视力等感觉器官的退化所以对景观细节的要求更高些,而且怀旧情节浓厚,所以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对院落进行规划,步移景异,给感官功能退化的老年人以传统的但同时又是新鲜的感觉。具有浓郁中国味的建筑景观例如徽派建筑和庭院,北京四合院在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向人们表达这是一个中国式的场所,在老年人的心里这更是一种文化上的落叶归根。趣味性的空间设计可以给感官功能衰弱的老年人是一种人文关怀,它可以给老年人一种心理上的愉悦感,当穿过胡同和竹林这样狭窄的空间然后进入宽阔的空间可以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心情。活动区域的道路应区别于普通造园手法,尽量避免起伏和弯曲,以保证老年人节省体力和坐轮椅老人的方便。道路的铺装要丰富多彩,但要避免产生眩光,这种做法不仅是出于对美观的考虑,而且也是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导向系统,这一点对于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群是极为重要的。室外的绿化,在树种和花卉的选择上必须绝对避免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和刺激呼吸道疾病的植物。另外带有尖刺的植物也应尽量避免种植。树木的栽植数量和间距要科学合理,既要保证足够的树阴面积,也要保证人们视线的通透。

5 结束语

在全球老龄化如“海啸”般袭来的时候,老年人住宅及其景观空间的设计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课题。如何使其更有利于丰富和提高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使他们积极健康地去享受余暇时间,安度晚年;如何让中国的老年人过上他们所希望的夕阳生活,在中国式的空间结构里体验中国老人的快乐,我们必须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征,建立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住宅及其景观空间设计,保持老年人的生命活力,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这一庞大的群体提供一个宜人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剑敏.适宜城市老人的户外环境研究[J].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9

篇(9)

风水是中国的本土传统文化,从字面上来看仅代表风和水,本为相地之术,相传风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在古代又称为“堪舆学”,比较完整的风水学起源于战国时代,其核心是天地人合一。实质上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风水的历史相当久远,在古代,风水盛行于中华文化圈,是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人存在于天地宇宙环境之中,脱离不了环境的影响。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并认识风水学,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营造舒适的人文居住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当我们置身于祥和舒适的生活空间中,会让我们的身心愉悦,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

现代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

室内居住空间是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等的活动场所,是人类繁衍生息、养精蓄锐的地方,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居住空间要求越来越高,室内居住环境不再仅仅是满足于人们的生活基本需求,更多的是按照家庭成员的需求合理规划出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并对设计师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即强调出人与居住环境之间需建立和谐的关系,大到选址布局,小到内部装修,以和谐的规划居住环境来营造人们的生活空间,以建造兴旺的宅之气色来体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追求。

风水在室内居住空间设计的应用原则

室内居住空间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所进行的理想的内部环境设计,是空间环境设计系统中与人的关系最为直接、最为密切和最为重要的方面。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设计师在室内设计中都在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黄帝宅经》上讲:“地善、苗旺盛,宅吉、人兴隆”,强调了住宅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1.风水学中“与自然亲近”是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山环水抱”是中国古代居民认为的最佳居住模式,体现出人类对于生存气候环境的要求,在当代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条件下,人们对居住环境仍然保持着环保概念,“只有顺应天道,才能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心,陶冶情操”。但是由于居住环境的不断完善,家用电器的增加和室内装饰的盛行,人们又过于依赖电器去实现照明、通风和调节环境的温度湿度,导致室内居住空间密封度高和装潢散发的有毒气体挥发不掉,使人们身心健康得到干扰,如空调病、多种化学物质气体过敏、电器综合症甚至白血病,这种违反自然的住宅生存环境必然会成为传说中的“凶宅”。所以室内设计中对风水的本质要求就是对健康住宅的追求,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环保的住宅。优化住宅的通风条件、增加优化室内空气的绿植、减少对家用电器的依赖,作为设计师我们在参考风水的前提下也应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健康住宅的标准,为居住者营造健康的住宅。

2.室内居住环境的设计不但包括与自然亲近的基本原则,还有空间布局之说。

根据风水找出符合自然科学的依据,将风水学中的当代生态学与室内空间布局设计相融合,比如室内常见的格局有卫生间对着入户门,在风水上是很不好的,入门之气进来便受到卫生间污秽之气的冲煞,影响家里的风水回旋,用屏风遮挡并采用过滤空气的吊兰,凶秽之气会少很多。最佳办法就是将卫生间的门换一个方位,当然这是在格局允许改变的前提下。

3.避免风水上与现实因素的冲突的原则

在传统的风水中会有趋利避害之说,很多的凶险会采取逢凶化吉的办法规避,比如说:住宅的大门或者阳台不能正对着尖角的建筑,有冲主之说,这是因为尖角正对过来会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危险的感觉,距离越近感觉会越强烈,结合这种心理暗示,我们可以采用规避的方法,化解不利的能量场,降低心理负担。

4.遵循五行方位能量原则

当代风水中提到最多的就是五行方位能量之说,结合五行方位能量之说,寻找最佳的能力场。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五种元素,它们是变化无穷,高深莫测的,五行的创立,准确地模拟了自然界的状态,宇宙万物的生息变化都不能离开五行。好的五行方位坐向配合就形成良好风水,但是不是每个五行方位都适合于每个人,根据每个住户自己的五行来看方位,了解有利的方向地区,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水。一般来说春天出生的人木旺,利火、金,宜选住南区、西南区,屋宅方向宜坐北向南或坐东北向西南。夏天出生的人火旺、利金水,宜选住西北区、北区,屋宅方向宜坐东南向西北及坐南向北。秋天出生的人金旺、利火,宜选住南区,屋宅方向宜坐北向南。冬天出生的人水旺、利木火,宜选住东南区、南区,屋宅方向宜坐西北向东南及坐北向南。

室内空间界面的形状也与五行元素有关联和对应,如金对应的圆形、球体和圆点给人以圆融和饱满感,但是椭圆形因为有两个圆心,又给人不够安宁的感觉,与木对应的长方形和直线给人肯定和完整的感觉,与火对应的三角形和菱形给人不稳定和活泼的感觉,与水相对应的曲形、波浪形给人以灵活、流动的节奏感,与土对应的方形给人以庄重、稳定的感觉。

图1 界面形状与五行元素的关联对应

篇(10)

近些年来国家推行廉租房、保障房建设,鼓励建造中小套型、经济型住房满足大多数老百姓的住房需求。这类住宅空间设计均为小户型,套型面积均在30~60平方米左右。未来这类住宅产品也会遇到诸如商品住宅空间设计可变性不足的问题,而且此类住房多以小户型空间为主,空间可变的弹性更低,应高度重视对此类住宅产品的可变性与适应性研究,避免造成此类住宅产品因使用寿命缩短而造成资源的更大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1.2住宅产业化

我国住宅产业化、工业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相比国外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住宅产业化提倡工业化装配式住宅,除衔接部位现浇以外,全部结构构件均为工厂预制,现场安装。住宅空间设计,提倡住宅参与,住宅空间可变化的支撑体住宅,房间内墙体和隔断以及卫浴、厨房设施均为工业化集成部品,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空间组合可根据住户要求弹性变化。这样开发商仅承担支撑体结构部分的工作、室内部分由住户和二级开发商即房屋销售策划单位共同完成。这种建设模式迫使住宅的设计、建造、住户参与、结构体系及下游定型产品的开发研究进行相应升级改造,使住宅产业焕发了新的生命,以科技带动生产。

2住宅可变空间设计影响

2.1空间容量

传统的住宅空间设计基本规定一个空间仅有一个功能,如客厅、卧室等,现代居住空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大,更多的单一功能被复合成多功能空间,如厨房兼餐厅、书房兼客卧、卧室兼书房、多功能起居厅等,尤其在安置房和保障性住宅的空间设计中,为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面积,这种复合空间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因此过去单单用功能空间来定义某一房间的使用用途就变得相对困难。在住宅可变空间设计中采用空间容量的概念来界定房间的使用性质更加贴切和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显示了空间可变的量化指标。如某一卧室兼有卧室、书房、起居厅的功能,相对而言它的空间可变的能力就相对较高。家具在功能空间中起着标示空间尺度的作用,同时它也能定义空间中所包含的空间容量的多少,在住宅家具当中,床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家具,如下图所示,具有床和书桌是最基本的卧室兼书房的两个空间容量的房间布局,随着家具的增加,空间的可变和包含的功能用途即空间容量也在变大(见图1)。

2.2结构和设备

2.2.1结构技术空间的存在必须依靠结构的支撑和围护构件的围护才能形成,在这之中结构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类一直在寻求突破结构对空间的限制作用,随着现代结构技术的发展和空间设计手法的多样,现代住宅空间的变化并不完全依赖结构的支撑和结构技术的进步。在近现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结构的支撑作用和围护作用逐渐分离,为在结构支撑的大开间空间内采用轻质围护构件形成可变空间创造了条件。大开间结构技术可以提供容纳多种空间容量的可变空间,这在技术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种空间的获得也需要采用特殊的结构做法,造成工程造价的攀升,如厚板结构、无梁楼盖、预应力楼板等;对于住宅空间设计,可能并不需要单一空间容纳如此多的空间复合功能,或许同一家庭也并不会如此频繁的变化空间,因此单纯追求结构技术的进步不能完全解决住宅可变空间设计在推广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应有区别的看待结构技术对住宅可变空间设计的限制和促进作用(见图2)。

2.2.2设备服务空间设备管井虽然相对于结构体系对于空间的影响力较小,但对于服务空间(厨房、卫生间)的空间位置与布局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而合理的服务空间布局对于整体空间的灵活性组织产生重大影响(参见上图2)。设备服务空间主要包含厨卫空间,这一部分及其内部的竖向管井对住宅可变空间的弹性变化影响较大。主要原因是这一部分空间在居住空间中属于不经常变动位置的附属功能区,内部的竖向管井大多位于套型内部竖向布置,对住宅可变空间的可变性限制很大。在住宅可变空间设计中,对上述两个问题的解决,一是将厨卫空间置于主体空间之外,即偏于主要功能区两侧或次要的采光和通风面,使主要的功能区尽量方正,便于空间弹性变化。二是在套型内部采用全部或局部架空楼板的方式做同层排水,将横向干管集中到公共区域的集中竖向管井中再竖向排放,这样使厨卫空间位置的改变不影响其他楼下住户。传统做法因竖向管井布置于下层住户套内空间产生嘈音干扰和检修不便,及对住户空间改造的限制作用而难以满足灵活布置空间的要求。

3住宅可变空间设计理论方法探讨

住宅可变空间设计的理论方法很多,国外比较流行的是SAR理论和方法,它将住宅的可变空间设计归纳为支撑体和可分体的设计,支撑体即为支撑结构和护结构,可分体即填充体,由用户装修设计完成。SAR理论具有可变空间设计的普遍适应性,对于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均适用,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它更像是一种建筑学的指导方法。在国内,80年代东南大学鲍家声教授将SAR理论引入国内,出版了《支撑体住宅》一书,90年底,香港大学贾贝思教授出版了《长效住宅—现代建宅新思维》(1993年)和《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1999年)两部著作,对住宅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国内相关院校和科研院所均对住宅可变空间的适应性和实践操作性进行了探索,积累了大量工程实践经验。住宅可变空间设计最直接的设计出发点就是为了满足家庭成长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居住空间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家庭规模和家庭成员人数的增减,二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命周期内的个性化需求的差异和变化。对应于这两种需求可以在住宅套型空间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可变性来解决。纵横向可变空间设计策略基于SAR理论的核心概念,强调不过分依赖结构和技术的先进性,立足于住宅空间设计特点,将住宅的可变性与住宅空间套型设计紧密结合,适合绝大多数的大开间和中小套型的住宅可变空间设计。

3.1纵向可变性策略

3.1.1套型组合策略在住宅市场上,中套型面积一般在90~120平方米,适合核心家庭居住,小套型面积在40~60平方米左右,适合独居老人或年轻人居住。市场上既有套型对于主干家庭的户型的缺失以及家庭成员成长变化带来套型变化的需求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住宅可变空间套型组合策略以中套型为主,将小套型作为可变因子与中套型进行变化组合,可变化出多种户型组合方案,在结构基本不改动的情况下就可实现套型空间的可变性。在实际操作上,住户根据家庭成长变化的需要,可以采取先购入相邻的中加小套型,在空间富余时将小套型出租出去,以减轻经济压力;或先购入中或小套型,根据家庭成长变化情况再购入相邻套型空间,只是相邻套型空间在同一时期搬走的可能性不大,在操作层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3.1.2套型组织策略套型的组织策略可借助套型间预留门洞,通过在需要时打通门洞来实现套型间的组合,也可以通过改变通道内走道上户门的位置将两套户型组织在一起。在不依赖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实现套型空间在纵向上的空间变化。(1)预留门洞在每套住宅户型内均设有分户门和厨卫设施,通过打通两套户型间的分户墙即可以实现套型间的合并,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套型设计之初即在分户墙体内预留将来要打通或封堵的门洞,仅需简单的改造就可实现套型间的合并和分隔。如我国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保障房建设、公租房、廉租房和拆迁安置房以及SOHO类住宅空间均可用这种方式实现套型间的组合变化设计(见图4)。(2)改变走廊中门的位置套型组织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改变公共走道上户门的位置将两套户型合并或分隔开来,两套户型具备原来的功能,仅在空间使用上有变化,适合家里有老人独住的主干家庭选用;在政府组织的保障房可变空间设计上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见上图3)。

3.2横向可变性策略

3.2.1套内完全可变型(1)生长发展型在高房价的楼市背景下,能够通过赠送或“可变”等形式让购房者在同等价钱之下,获得更多的使用面积,这样的高性价比户型产品深受购房群体喜爱。这种预留户型的功能弹性,让客户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根据自己需要决定功能的分配。甚至进行前后或左右的拼合,达到空间使用的伸缩性和功能使用综合性。这种形式是目前商品房市场上户型设计比较普遍的设计策略,比如入户花园、空中花园、设备平台、飘窗、错层露台等,因上述类型在面积计算上仅算一半面积或不算,事实上给了购房者一部分的赠送面积,业主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家庭成员的增长对这部分赠送面积进行简单改造,成为多用途的功能房间,从而实现居住空间的可变性(见图5)。户型具有典型的入户花园及空中花园特点。运用大面积入户花园,空中花园,空间可灵活设计,舒适度很高。经济型小户型赠送面积较多,厨房客厅外接阳台,卧室采用飘窗设计,居者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二房变三房,甚至四房。(2)大开间可变型此类住宅可变空间设计的理念来源于SAR理论的支撑体和可分体概念,主要有支撑和围护结构提供较大开间和进深的套型空间,套型内很少或没有承重结构,套型内空间可以灵活变化。国内目前主要探索的是CSI住宅,大开间灵活可变住宅,设备管道集中在公共部位,厨卫做同层排水,厨卫位置及房间隔墙均可变动,灵活可变程度较大(参见上图2)。

3.2.2套内局部可变型住宅可变空间设计研究对于因居民个性化需求或短期内空间可变的需求往往采取套型内部局部可变型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不改变套型空间面积,仅采用变化家具和用灵活隔断重新划分空间来获得空间的可变性。(1)半间房设计半间房又称为多功能房,面积在8平方米左右,在中小套型空间中半间房的功能可变性作用非常明显,既可以作为婴儿房与父母卧室相通方便父母照顾,也可在幼儿长大后作为独立的幼儿房、青少年房,同时在青年成家搬出去独立居住后半间房还可以作为客房、老人房、保姆房或收纳储藏间等。半间房作为套型空间设计的可变因子起到了与其他功能空间互补和复合转换的功能作用(见图6)。(2)功能变换型通过变换功能房间的位置,来满足住户家庭成员增减和家庭个性化套型空间可变的需求,此种功能变换要注意楼板底部结构梁对空间的限制作用,空间宜方正,这样功能变换才更容易实现(见图7)。(2)套内空间灵活隔断通过采用成品灵活隔断来分隔空间,可较快的实现住居空间的灵活可变。如天津阳光100•时光里项目,“阳光100•时光里”最大的产品特色是全敞开式的无梁无柱空间,不仅具备100%得房率,更有移动软墙,室内空间可随着墙体的滑动自由组合,88平方米的房间可以根据住户的生活所需,自由变幻空间功能布局。移动墙科技给业主带来DIY的空间创意生活(见图8、图9)。

篇(11)

多年延续下来的课题设计程式缺乏探索性和实验性,使学生的活动只是技能性的重复而不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这种课题的练习往往只能获得某种知识和技能,却不能获得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置研究型课题,引导学生探究式地学习,让学生得到原创性、开放性、过程性的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同一个作品或从不同方向切入设计主题;教师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对所占有的资料进行分析、选择、加工和处理,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推导出各种答案,然后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假设或答案进行检验、补充与修正,最终解决问题。在《居住空间设计》这门课中,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电影中的居住空间”的课题,让他们从自己的视角去分析电影中的居住空间,比如可以寻找人物性格和其居住空间设计风格、色彩的关系,也可以分析电影中的居住空间设计怎么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影响和启示等,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通过最后的汇报,学生之间也分享了彼此的研究成果。在课后的总结中,学生们普遍感觉收获很大,与以往给学生一个原始平面图,设定一些条件,让学生画出平、顶、立面方案和效果图的课题相比,这种研究型的课题更有助于师生互动,形成有意义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直接回答,而要引导和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学生不合理、不成熟的思维成果也要充分尊重而不能轻易否定,要积极引导,使之朝好的方向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