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桥梁工程的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58-03
“桥梁工程”是中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目前各高校使用最多的几种《桥梁工程》教材中[1-3],混凝土梁桥和拱桥的篇幅较大,斜拉桥和悬索桥的内容则相对比较概略。限于总学时,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也如此。
将混凝土桥梁作为本科“桥梁工程”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合理的,这是因为混凝土桥梁在世界各国应用最广,在中国公路桥梁中占90%以上,是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熟悉的桥型。讲授混凝土桥梁课程,一方面要求教师掌握其设计原理和分析方法,具备相关材料、设计理论与方法、施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应当有高质量的《桥梁工程》教材。
一、 国内教材《混凝土桥梁》内容的框架及若干问题
目前,国内多种《桥梁工程》教材中[1-3],有关混凝土桥梁的内容大体相同,几乎都是“构造、分析、施工和工程实例”四部分,表1从教学角度分析了其中可能存在的若干问题。
二、 与西方相关教材及规范内容的比较
西方高等院校普遍不设桥梁专业(归属于结构工程类),一般也没有专门的《桥梁工程》教材,课堂教学以授课讲义为主,同时列出多本参考书。据笔者了解,在北美混凝土桥梁教学中推荐的参考书目主要有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s(C. Menn)[4],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M. P. Collins)[5],Reinforced Concrete: Mechanics and Design(J. G. MacGregor)[6]等,这些教材反映了西方混凝土桥梁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此外,涉及混凝土桥梁设计的主要规范,诸如美国AASHTO LRFD桥梁设计规范、欧洲Euro Code Part 2-2、欧洲Model Code 2010等设计规范,也是教学中的重要参考书目。
(一)区分B区与D区的混凝土桥梁设计
在混凝土桥梁的设计分析中,应当将混凝土结构划分为B区和D区分别对待。B区是指截面应变分布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的结构区域,D区是指截面应变分布呈现明显非线性的结构区域。混凝土桥梁中的预应力锚固区、承台、盖梁、横隔梁等都是典型的D区(图1)。
在西方相关教材及规范中,对于D区的分析与设计,都采用基于拉压杆模型(strut and tie model)的设计方法。反观国内混凝土桥梁的教学内容,仅将混凝土桥梁按照受弯构件来设计(认为全部是B区),对于混凝土梁桥的D 区设计问题,几乎没有涉及。
(二)混凝土桥梁基于力流的设计方法
在中国钢筋混凝土桥梁承载力分析时,截面分析法被当作唯一方法进行讲授。实际上,承载力计算的桁架模型与压力场理论(图2),一直备受西方学者推崇,并且是西方规范中的主流方法。
(三)概念设计理念
Model Code2010是欧洲FIB(前CEB-FIP)组织面向未来制定的混凝土结构规范,包含全寿命周期设计、可持续发展、基于性能的设计等理念,应逐步贯穿到桥梁工程教学中。
三、教材的改进
近30年来,国内《桥梁工程》教材除了跟随规范的修订作必要修改外,在内容及编排体系上未有大的改变。笔者认为,高等院校的桥梁工程教育应当着眼于知识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正如林同炎先生所提倡的“工程师应当不盲从规范,而寻求利用自然规律”[7] 。
(一)反映新的工程实践
随着桥梁工程技术在材料、设计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的不断更新,桥梁工程教学也应当适时反映这些工程实践,应当增加节段预制拼装和体外预应力等新技术。对于一些趋于淘汰的技术、构造及工艺,如锥销锚、镦头锚以及混凝土支座等内容,应当删除或弱化。
(二)反映新的设计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压力场理论、拉压杆模型等基于力流的D区设计方法,广泛见于西方混凝土桥梁相关教材。修订中的《中国公路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即将引入D区设计方法。因而,建议在《桥梁工程》教材及课堂教学中,对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使学生认识到预应力锚固区、横隔梁、桥墩盖梁、基础承台等应力扰动区,应当采用另类设计模型。
(三) 加强概念设计环节
桥梁概念设计是近年来工程界讨论较多的话题,指工程师运用工程知识、经验与结构理论所形成的概念,进行总体方案设计、确定结构布置、拟定构造细节和判断计算结果。有必要在桥梁工程教学中结合桥梁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分析及管养全过程,加强概念设计示例的讲解。
四、结语
客观地讲,国内的《桥梁工程》教材,普遍存在文字表述不够严谨、图形或公式表达错误等问题,某些数次再版的教材中,这些问题仍存在。相较于西方教材对基本理论的把握,对基本概念的系统性阐释,对基本问题的解读,对语句、图形及公式的细致斟酌,国内教材还存在较大差距。
国内的一些建筑工程教材,对完善《桥梁工程》教材也有借鉴作用,如东南大学邱洪兴教授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建筑结构设计》[8-10]。该教材内容以建筑结构形式为纽带,考虑实际工程的一般设计过程,以“结构选型与布置计算模型选取与结构分析构件设计与细部构造”为主线,将不同结构类型贯穿起来。全套教材分为三册,第一册基本教程,用于基本理论的教学;第二册设计示例,用于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第三分册学习指导,用于课外研学。鉴于此,《桥梁工程》的定位应该在基本理论的灌输,依靠桥梁设计丛书来完成实践教学,对问题的深入探讨则有赖于后续学习。
总之,《桥梁工程》教材应努力做到基本、系统、翔实和严谨,通过提高自身质量获得权威性,被广泛认可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范立础.桥梁工程:上册[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姚玲森.桥梁工程[M].2版.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3]强士中.桥梁工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MENN C.Prestressed concrete bridges[M].Birkhuser,1986.
[5]Collins M P,Mitchell D.Prestressed concrete structures[M].Prentice Hall,1991.
[6]MacGregor J G.Reinforced concrete: mechanics and design [M].3rd.Prentice Hall,1997.
[7]林同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没计[M].3版.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
[8]邱洪兴.建筑结构设计:基本教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邱洪兴.建筑结构设计:设计示例[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邱洪兴.建筑结构设计:学习指导[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Concrete bridges teaching in bridge engineering course
LIU Zhao, HONG Hao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P. R. China)
引言
在桥梁工程中采用隔震设计,能够有效分解桥梁结构支座中的地震力,并且为桥梁上部结构提供较好的支撑力,保证桥梁结构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进而避免发生局部变形问题,保证桥梁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桥梁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隔震设计已经成为当前桥梁施工的重要工艺,能够有效延长桥梁工程的使用寿命,提高桥梁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1桥梁工程中隔震设计的相关概述
1.1隔震设计的概念原理
桥梁隔震设计是采用隔振器让桥梁获得相应的水平支撑,通过使用阻尼器来增强隔震体系的阻尼效应,最终减轻地震对桥梁损害的一种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其最终目的是保证桥梁工程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1]。在桥梁工程抗震设计中,隔震设计是应用比较好的一种减震方式,能够有效减轻地震对桥梁造成的破坏作用。桥梁工程中的抗震设计和隔震设计具有一定的差异。隔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桥梁结构的性能,减轻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冲击,进而提升桥梁的抗震水平,所以隔震设计的目的不是以抵抗地震为主,而是有效阻隔地震对桥梁的冲击。进行隔震设计的原理是增加桥梁结构的柔性支柱,降低桥梁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在地震发生时有效阻隔掉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从而降低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冲击。
1.2隔震设计的特征
在桥梁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采用隔震设计能够较好保证桥梁工程结构的整体性能,增强桥梁结构的抗震效果。隔震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2]。(1)有效减轻地震的损毁程度。有效分解桥梁结构之间的受力情况,从而在地震发生时候降低桥梁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减轻地震危害。(2)有效提升桥梁工程的整体效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桥梁工程的整体性能,并且有效降低桥梁工程的造价。(3)防震效果良好。在桥梁工程施工建设中采用隔震设计,与常规抗震技术相比能起到更好的防震效果,增加桥梁工程结构中支柱的稳定性,消除桥梁结构中地震反弹范围的相关反应。
2隔震设计的重要性及基本原则
2.1隔震设计的重要性
近些年,泥石流、地震、山体滑坡等灾害对我国桥梁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对桥梁工程施工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增加桥梁工程的抗震效果,提升桥梁抵抗地震发生时造成破坏的能力,就需要在桥梁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重视隔震设计。在桥梁工程的隔震设计中,通过设置隔振器能有效延长桥梁结构的自振周期,减轻地震对桥梁上部结构的冲击作用,从而达到防震的相关要求[3]。同时也可以在桥梁隔震设计中采用安装阻尼器的方式,通过阻尼器的阻尼作用来降低地震产生的能量,降低地震对桥梁的破坏。隔震设计具有较多突出的优势。(1)应用隔震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桥梁对地震能量的分解,有效降低地震的冲击力对桥梁结构的破坏程度,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2)在桥梁的上部结构中应用隔震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桥梁的横向刚度,避免桥梁的局部位置发生相应的变形问题,从而改善桥梁结构的扭转平衡问题,降低地震对桥梁工程整体结构的影响。(3)能够提升桥梁工程的经济效益,提升桥梁工程的质量。(4)隔震设计中的支座不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在多跨连续桥中能够有效减小桥梁的伸缩缝。
2.2桥梁工程中隔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1)在进行桥梁工程的隔震设计之前,需要准确了解和把握整个桥梁的结构,并判断该桥梁工程是否适合进行相应的隔震设计[4]。(2)分析桥梁工程的基本状况、周围的地形地质特点以及桥梁后期使用中的通行状况,进而确定桥梁工程设计中的震动载荷大小,从而设计适合的桥梁隔震等级,为桥梁工程隔震设计奠定一定的基础。(3)在隔震设计中还要考虑桥梁主体结构的相关问题,避免相关隔震装置对桥梁主体结构的完整性造成影响。
3隔震设计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3.1在隔震装置中的应用
目前的桥梁工程中应用隔震设计,主要是采用弹性反映谱法进行隔震装置的设计,以动态反映出桥梁整体结构受到地震的影响程度。比如将阻尼器加入到隔震装置的设计中,利用阻尼器良好的阻尼效果来降低地震的破坏作用,减少桥梁工程所受到的危害程度[5]。同时在隔震装置的设计过程中,还要全面计算等效阻尼和隔震装置的等效刚度。通过弹性反映谱法在桥梁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能够有效降低隔震装置的变形情况,提高桥梁工程的整体施工的质量。
3.2在细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细部结构是桥梁的附属结构,通常包括防落梁装置、伸缩缝和限位装置等。经过相关研究发现,桥细部结构会直接影响桥梁整体的抗震性能,同时也会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相关施工单位需全面了解桥梁结构的隔震效果和动力响应情况。在设计桥梁桥面与支架间的连接缝时,相关设计人员需要把控好连接缝的尺寸,经过精密计算选择最合适的连接方式,尽量缩小缝隙以避免影响桥梁工程的整体隔震性能。同时,必须做好桥梁隔震中的细部结构设计工作,以保证桥梁结构之间良好的连续性,有效提升桥梁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3.3合理应用摆式滑动摩擦支座
在设计桥梁结构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如何应用摆式滑动摩擦支座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安全性能。摆式滑动摩擦支座主要是结合滑动摩擦支座和钟摆概念,形成的一种减隔震装置。摆式滑动摩擦支座的滑动面是曲面,通过曲面滑动摩擦尽可能地消耗地震能量,为桥梁结构自重提供必要的自复位能量,延长桥梁结构的振动周期。
3.4合理应用铅芯橡胶支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84-03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知名高校逐渐开始运用“互联网+”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受到了媒体、教育工作者的关注[1]。我国在“十三五”时期,也明确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的行动计划。“互联网+”教育依托大数据、云资源和移动互联等技术,构建了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培育出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2][3]。其特点是通过课前问题引导、观看视频和课堂问题解决三个环节,重构教学流程和空间,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挑战和冲击。
目前,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多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传授专业知识,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实验和课程设计。该模式下桥梁工程的知识由教师简单传递给学生,信息是线型和单向,掌握知识的方式单一。由于时空限制,师生缺乏交流和互动,学生获得感不足[4];其次桥梁专业课程网站多是将课堂教学大纲、PPT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料简单复制到网络平台,网站教学视频以45分钟为单位进行划分录制,内容多而全,交互性差,桥梁知识难点消化慢。而且专业课程过分强调桥梁系统的结构构造、理论计算,忽视了学生工程实际经验缺少,认知能力有限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较弱。桥梁工程由于理论覆盖面广,力学概念多,实践性强,其任务和目的不应是知识的单向传递和被动接受,而是要以工程实际问题来引导课程教学,通过师生双向的交流探讨,使桥梁基本知识逐渐内化和掌握,不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本项目结合桥梁工程专业课特点,剖析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已建网络课程融入翻转课堂的方法,构建“互联网+”翻转课堂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新模式。本文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增强桥梁工程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道桥专业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提供理论支撑。
一、桥梁工程课程建设现状
桥梁工程是我校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在大三下学期开设,其先修课程是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等。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强,密切联系工程实际。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基本概念、结构体系、构造原理、计算理论与计算方法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今后能顺利从事桥梁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养等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逐渐应用于桥梁结构,桥梁工程的教学内容也逐渐发生变化。桥梁工程课程建设小组自2011年以来,一直探索符合桥梁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结合最新的桥梁施工、设计和科研的技术成果,基本建成了包括教案、录像、电子课件、模型展示及动画演示等在内的立体化教材体系,编制了一套内容翔实的、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教案和教学大纲,不断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实习基地、开放实验室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了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课题组也建设了桥梁工程网络课程,获得了三峡大学优质网络课程,不断拓展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了解最近的桥梁发展动态,在网站论坛模块,还可参与关于桥梁知识的一切讨论,经过5年网站运行,网站点击率不断攀升,发挥了课程网站应有的功能。
但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翻转课堂开始走进校园,单纯的桥梁工程网络课程难以适应新的变化,例如网站的教学视频以一节课45分钟为单位进行划分录制,内容多而全,网站交互性差,专业知识消化难,师生互动和交流缺乏,学生的学习获得感较差。2015年以来,课程组申报和参与了桥梁工程开放课程建设,开始着手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之中,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倡导新型教学方法。因此,本文提出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的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新模式,解决以往课程网站使用率不高、交互性不足的问题,创新桥梁工程教学体系,进一步增强专业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桥梁工程翻转课堂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翻转课堂模式是融合互联网技术的一种全新教学理念,其主要内涵是借助信息化、碎片化的云资源,教师给学生提供教学频、动画课件或最新的专业学习资料。学生按照课前计划独立完成有关视频资源的学习,思考教师布置的问题;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交流和讨论,一起完成桥梁知识的解惑、释疑等活动[5][6]。将这一模式引入桥梁工程专业课堂的教学之中,构建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的桥梁工程教学方法,主要构思如下。
1.针对课程网站中的教学视频、试题、论坛等部分,需要以知识点和章节为主线,融入翻转课堂教学元素,将教学内容进行碎片化设计和重构,构建基于课程网站的专业课云资源式学习环境。
首先,对桥梁工程关键知识点的视频资源进行碎片化设计。我校目前桥梁工程网站提供了桥梁施工、设计的相关教学视频和动画仿真。这些视频都是以45分钟为单位,而且是以一个大的知识点进行录制完成。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如果对相关的知识点不理解,可在网络课程网站观看视频,自己去学习。也可以在论坛中,发帖继续和老师讨论。但大三的学生由于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非常多,基本没有时间继续学习。因此,若将桥梁工程的大知识点碎片化处理,分成若干知识点,则学生可以根据信息检索到自己还没有掌握的关键知识点,然后反复学习和理解对应的视频,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可以把每5分钟的课堂划分为5个知识点。例如,桥梁工程绪论中的桥面铺装,桥面铺装、排水装置、伸缩缝、照明等知识点,分别做成有特色的小视频,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其次,针对测试试题、论坛等栏目以知识点为线索的重构研究。目前,桥梁工程网站测试题目主要是针对课本上的某一章节内容进行划分,和平时的课后习题重复度较高。另外,论坛没有划分板块,不论是桥梁工程课本上知识点的讨论,还是桥梁设计、施工的专题、课外话题的讨论,都在一个模块下,不利于学生快速检索到关于知识点的所有讨论信息。因此,以桥梁工程知识点为线索,重构试题、论坛等网站栏目,将所有同类的知识点试题、讨论归并化处理。
2.基于桥梁工程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情景,需要掌握学生课前问题引导、观看专业课视频和问题讨论环节中知识内化过程和规律,了解分解知识内化的难度和增加专业知识内化次数的途径。
问题引导、观看视频和问题解决是“互联网+”翻转课堂的三大环节。桥梁工程上课前问题引导环节,在网站上,教师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例如,讲授桥梁工程现状和发展时,让学生准备国内外十大跨径的桥梁,并将相应的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分发给学生。
观看视频环节。学生在课下时间认真观看教学视频,并通过课程讨论组、微信课程组、论坛等方式进行反馈,解决课前提出的相关问题,将不懂的知识点筛选出来。在这个环节中,桥梁工程知识点的正确概念开始在学生的脑海里面内化[7]。
问题解决环节。学生通过课程网站论坛、课程讨论群将不懂的知识点上传,教师收集整理。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互动交流,逐个解决桥梁工程的难点、关键知识点,并鼓励学习小组之间通过比赛等方式积极解决。问题解决环节是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知识点的第二次内化过程,教师需要在该环节激活正确的概念,纠正和强化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由翻转课堂的三个环节可知,桥梁工程的知识内化主要通过学生观看视频和课堂问题讨论实现。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从教学视频的制作入手,将复杂的、非良构的、不能自建的桥梁知识以简单、正确的概念展现,然后在课堂问题讨论中,进一步强化每个关键的知识点。不断反复地接触、讨论,完成知识内化,并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桥梁工程课堂的真正翻转。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新模式如图1所示。
翻转课堂虽然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新的教学手段,但是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好坏,还需要其他的环境支持[8]。上述思路主要从微观层面,研究每堂课、每个知识点的翻转课堂模式。以自主学习为基本方式,引导研讨交流,以释疑解惑为基本指向,突出问题意识,以过程考核为基本手段,强化学生主体。在宏观层面,需要优化桥梁工程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师培训以及学习效果评价等多个环节。
三、课程建设效果与体会
基于“互联网+”翻转课堂不是传统桥梁工程课程网站的简单升级完善,而是以桥梁知识点为线索,形成了“微课”式的教学视频资源,创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体会如下。
1.重构了桥梁工程教学思路。将翻转课堂元素融入到桥梁工程专业网络课程网站中,首先改变了“将课堂简单搬上网”的阶段,不仅为学生提供一种云资源式的学习环境,而且有效增加了师生互动交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变化了课程教学流程。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课前学习教学视频、课件或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通过桥梁工程课程网站,教师提供在线回复和答疑。课堂时间用于师生间、学生间的讨论交流。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桥梁工程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和内化,也符合时代潮流,易被新时代的学生接受。
3.提升了教学空间。学生不再受到45分钟课堂的限制,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可以重凸劭春脱习相关视频资源,并及时和老师沟通交流,弥补了传统课程网站的不足。课程网站还可以协助教师有效、及时地展现最新、前沿的桥梁研究成果,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迅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捕捉更有效地知识传递方法。
4.重新定位了师生角色。教师由传统的理论传播者,转变为教学云资源的管理者、提供者,课堂学习的解答者,讨论交流的引导者。学生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综上所述,桥梁工程专业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加强和凝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探索易于学生接受的专业课教学体系。该模式实现了网络平台与现实课堂紧密结合,一方面适应了互联网与信息时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教学过程,有利于增强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Piedran,Chicaiza J.OCW-S:Enablers for Building Sustainable Open Education[C].2103 IEEE Glob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ference,2013:1262-1271
[2]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255(7):5-16.
[4]齐春玲,王显利,王凯英.“慕课”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桥梁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4(13):146-147.
[5]卢有亮,姜书艳.精品课程网站中融入MOOC教学方法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33(1):173-175.
[6]颜正恕,徐济惠.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5):74-78.
[7]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128(2):55-61.
[8]王华,殷旭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参与式教学设计、实践与展望[J].中国农业教育,2015,(2):86-88.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ethod of Bridge Engineering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Mode
WANG Feng,LIU Hong-lin,LIU Zhang-jun
基于上述认识,为了达到让学生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思想主要是在按照科学体系安排课程的同时,尽量体现桥梁工程技术自身的特点,以建造技术贯穿课程安排。在教学内容上,将重点主要放在,对现有桥梁设计与施工方法的形成过程上,通过分析目前已有桥梁的构造、设计方法、施工方法形成过程中前人所经历的成功和失败,找到目前桥梁工程结构常规做法的合理性与缺点。
二、新桥梁工程专业课程方案设计
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及专业基础课程在一二年级的平台课上统一安排,桥梁方向的专业课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学会按照工程特点进行思维的方法,了解桥梁结构体系可能的创新方向。
新课程设置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1.针对学生计算能力强、构思能力弱的问题,增设桥梁概念设计课程
该课程主要结合一个随堂的课程设计,在专业课的一开始,着重介绍桥梁与使用要求、建设条件、受力体系、材料应用等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考与构思能力。课程讲解过程中配合随堂的课程设计,在方案概念构思的各个环节上,开展若干次课堂讨论。
2.桥梁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做了较大调整
将桥梁工程课程按照结构体系开展,上学期主要介绍梁式桥,下学期介绍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在某一种结构体系下,综合介绍公路、铁路桥梁由于荷载不同的特殊要求,不再分钢与混凝土桥,而是强调在不同条件下如何根据不同材料自身的特点进行综合利用,任何桥梁体系条件下都强调架设方法与桥梁受力、构造的关系。在桥梁设计计算方面,缩减计算方法本身的介绍,着重强调计算方法与构造特点与施工方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习惯于在结构设计中对结构进行全面思考。
3.将钢与组合结构桥梁课程进行了压缩,去除关于大型桥梁结构体系部分的内容,着重介绍钢与组合结构桥梁的特殊构造以及特殊的计算分析问题。
4.将道路工程、桥涵水文由选修课转设为必修课,加强学生对使用要求与建设条件的认识。
5.针对中小跨度桥梁大量使用连续梁桥的实际情况,增设连续体系梁桥课程设计,要求对连续梁桥进行合理跨径布置,并利用现有桥梁结构分析软件对桥梁施工及运营过程进行结构受力分析与配筋计算。
6.将桥梁施工中关于桥梁架设总体思路的部分转移到桥梁工程课的相关结构体系中去,将具体的各种桥梁施工工艺独立出来,转化为选修课。
7.将原来的桥梁结构电算课程转化为桥梁结构计算,设为选修课,着重介绍复杂桥梁结构的施工与运营过程分析原理。
8.针对各课程知识点衔接的问题,在课程学时分配上采取“节段式”时间安排,将较少学时的课程集中在半个或者1/3学期进行,而不是以往的通过单双周间隔将课程分配到整个学期。
三、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
在上述课程设置方案中,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内容是改革的关键,新大纲的编制中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工程思考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各种工法、算法、构造方法的演变作为教学的重点。表3为桥梁工程(上)教学内容。在桥梁工程专业方向专业课程设置方案的研究过程中得到如下结论。
1.桥梁工程专业课设置的过分理论化,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不断的发展,在实施公路桥梁施工时,由于受到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以及环境的影响,很多情况下都会产生合同变更的问题。公路桥梁施工合同的变更一般都是按照变更内容的大小依据来进行实施,我们根据变更的多少以及大小将其分为大型变更和一般变更这两种,由于公路桥梁建设施工过程周期长,规模大,所以桥梁施工变更的涉及范围也就相对较大,处理不当极易导致整个工程项目成本大幅度的提升,导致工程期限增加,也就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所以加强对公路桥梁工程变更以及索赔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已桥梁施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桥梁工程变更与索赔的概念
公路桥梁工程索赔也就是指在公路桥梁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合同的当事一方由于对方没有履行合同的规定或者没有正确的履行合同,同时可能由于其他非自身因素造成的工程经济损失,就要按照合同的规定向对方提出一些经济上或者时间上的补偿,这也是桥梁工程索赔的概念。然而桥梁工程索赔的依据主要是桥梁施工时的各种招标文件、施工合同文件、工程的补充协议、桥梁工程施工现场的记录、合同双方往来的信件及会议纪要、施工照片、工程实际施工记录和施工进行计划书以及检查记录等来定义。
桥梁工程变更与索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要特别重视变更和索赔管理,桥梁施工工程中我们要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这项工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三次经营。因此只有对桥梁工程变更和索赔进行分析仔细的研究,对桥梁工程企业所施工项目的经营进行有效管理,才能实现工程利润最大化。
2、公路桥梁工程合理变更与索赔原因的分析
2.1 公路桥梁工程变更的原因
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由于公路施工时间较长以及桥梁工程整体的经济和法律之间的复杂关系,工程受到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的影响,导致公路桥梁工程的实际施工和计划产生了变化,对于这些变化便成为桥梁工程合理变更的原因。
2.2 公路桥梁工程索赔的成因
公路桥梁施工时,若桥梁工程出现下面等因素,就会导致公路桥梁工程索赔的原因。比如,工程当事人出现违约、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的出现、桥梁设计等合同缺陷的存在、合同的变更等等,都是导致公路桥梁工程的索赔的原因。
2.3 公路桥梁工程索赔程序
索赔的程序,首先要整理索赔的证据,对于上文所说的索赔原因都是可以成为索赔的理由,对此工程承包商不应该放过任何索赔的机会和证据,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对索赔事件应该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及索赔的事态的调查,通过分析索赔的事件和原因来判断业主应该承担的责任的可能性。再者,有效的计算事件的损失,根据现行的施工合同文件,承包商应该在索赔事件发生之后的20天内,向业主发出索赔通知。其中索赔通知应该包括索赔要求以及支持该事件要求的证据,并且要及时详细全面。业主得到通知索赔之后十天内给予回答,或者要求承包商进一步补充索赔理由的证据,如果业主在十天内没有给出答复,也就认为这件事情的索赔得到批准。
3、提升公路桥梁工程变更索赔效果的措施
3.1 加强会议纪要与桥梁工程施工资料的搜集
公路桥梁工程变更索赔必须要有完备的资料的支撑,这些资料主要包括桥梁设计单位发放的工程设计变更单,以及相关的会议纪要等,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对这些资料的整理和收集。
3.2桥梁工程施工资料同设计变更资料的统一性
在一般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要做到工程施工资料与工程设计变更资料的统一性,才能保证建设单位利益的条件。例如,在相同的变更支持文件里面,如果设计变更材料中明确指出,工程深层搅拌桩要使用三搅四喷的施工方法,水泥的使用量一般为每一米需要六十五千克。然而在实际施工材料里面的记录却采用了深层搅拌桩使用二搅二喷的施工方法,水泥的使用量为每米六十千克。在对这份合同变更整理的时候,审计会认为当时怎么没有根据图进行施工,为什么私自降低工程的施工标准?对于这些问题使得工程变更和索赔工作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做好施工资料和变更资料的一致性。
3.3 加大对桥梁工程合同内容的掌握和应用
在公路桥梁工程发生变更时,桥梁工程的相关合同要随身携带,以便更好的提升变更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很多的公路桥梁施工合同里面,对于工程变更费用的计算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计算方法需要管理人员深刻的了解,只有更好的了解这些计算方法,才能够准确把握桥梁工程的变更费用的计算。在大多数情况下,桥梁工程合同里工程的变更费用的计算规定主要包括有:工程合同里面已具备变更的工程的价格,根据合同已经规定的价格作出变更合同的价款。
3.4 做好桥梁工程索赔资料的日常整理
公路桥梁工程索赔作为一个复杂精细的工作,需要我们根据桥梁工程开工到桥梁工程结束,在这一个周期中进行索赔材料的收集和整理,通过这些材料来保证工程索赔成功的基础。例如,在一些桥梁工程中,政府部门设置的工程变更的问责制度,在项目施工期间,对于单项的工程索赔达到了一定的规定的限额,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工程相关的当事人进行问责。因此,桥梁工程施工部门只有具备充足的资料和证据,才能够进行有效的索赔。这就需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加大对资料的管理和收集,以便更好的保证工程索赔,保证证据的可用性和充足性。
3.5 注重权威资料的整理和使用
很多单位并不具备桥梁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还能得到索赔。这些问题我们要注重权威资料的整理和使用,提高建筑单位的施工质量,打个比方,建设工程施工期间,若要预制三十米空心板梁,当预制第十片的时候,第一批根据图纸施工的三片试验梁底板出现了开裂的问题。同样会导致工程设计合同的变更,项目工程也随之延期。延期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必会加大人力物力的投资,导致工程造价的升高,为此该项目负责人应该聘请专家进行分析,找出此次空心板梁开裂的原因,确定索赔是否成立,从而为建设单位进行索赔,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4、结束语
通过对公路桥梁工程变更和索赔的研究,我们了解了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趋势不断的提升,由于施工企业的数量众多,工程承包商和发包商之间合作的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此外,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专利施工的方法比较少,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导致承包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会恶意压低价格
来承包更多的业务,由此导致建设过程中漏洞颇多。作为公路桥梁工程的发包商和建设单位,更要加强研究工程合理变更及索赔管理事项,保证各自利益的前提下,提高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桥梁工程在进行实际施工时,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只是桥梁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发生变化。相关人员必须进行测量,使得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每项步骤都可以得到较好的开展。对于桥梁施工的质量及效率进行有效控制。GPS技术作为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方式,具有精度高、成本低等特征,使用在桥梁工程的测量中可以提升桥梁工程建设的施工组织管理水平。将施工的效率提升,实现桥梁工程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GPS技术相关概念
1.1GPS技术
该技术始终最长使用在工程的测量中的技术,此技术可以较为简便地完成数据的收集,具有了很广的运用范围。桥梁工程的测量张,对于GPS技术的使用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降低气候对于数据测量可能会出现的而影响,提高数据信息额真实和可靠性。GPS技术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以及用户设备构成。使用该技术对桥梁工程进行测量,可以实现全天候全地形的测量,极大地满足现代桥梁工程施工实际需要,使得桥梁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和施工工序的顺利达成。[1]
1.2GPS技
术在桥梁工程中使用优势GPS技术可以广泛运用于桥梁工程的测量中,推动桥梁工程质量的提升,主要是因为GPS技术有很多的技术和使用优势。针对GPS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使用优势进行简单的阐述,推动桥梁工程中,可以广泛使用GPS技术。
1.2.1GPS技术使用较为广泛实际的工程测量中GPS技术不仅可以作用于桥梁工程地质的检测。同时可以实现对于应道桥梁的高程进行测量,极高地完善桥梁工程的施工效率。
1.2.2GPS技术对于桥梁线路测量可以规避气候因素的问题可以实现全天性的实时测量,提高桥梁的工程准确度测验。
1.2.3GPS技术准确性较高其在实际的运用中可以使得毫米机级的精度水平,达成桥梁工程建设需求。并且借助相关处理软件可以使得精度达到亚毫米的阶段。
1.2.4GPS技术的使用成本不高和以往的测量技术相比,GPS的测量较为简单,并且浪费也较为少,可以达成降低工程测量成本的作用。[2]
2GPS技术在桥梁工程测量中的实际使用
桥梁工程的测量同样也可以获得较为广泛的使用,其中较为主要的就是桥梁工程的变形检测、工程控制等应用,可以成功提升桥梁工程测量的效率。
2.1GPS技术对于桥梁工程测量中的具体使用
桥梁工程的施工控制作为堤桥梁工程施工有效性和合理性的重要部分。传统的桥梁施工程控制网建设时间长,测量人员工作任务重并且成本费用较高。使用GPS可以高效提高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建构效率,使得施工控制网络灵活性获得一定的提升,促使平面控制网的测量效果获得显著的提升,减少误差带来的影响。
2.2GPS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使用
桥梁工程在实际使用中会被一些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桥梁发生一些沉降或变形情况。所以施工人员必须增强桥梁工程的变形检测,倘若出现有变形,就需要采取控制方式,使得桥梁的稳定性受到控制。以往的桥梁在监测中会被一些外部因素影响导致变形监测效果不如预期,致使一些很小的变化不能收到很好的控制,致使安全隐患的出现。使用GPS可以控制桥梁的变形,使用高精准度的GPS监测网将监测的精度控制在毫米级以内,可以帮助桥梁工程中的细小变形进行控制。并且该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得桥梁工程监测工作变得较为简单。[3]
2.3RTK技术使用思考
RTK技术作为GPS技术中增加桥梁监测水平的重要条件。该技术是一种GPS的延伸技术,使用中必须加强测图处理内容,并开发出有效分析和处理的软件,使得GPS技术可以得到高效的发展,使得桥梁工程中建设的质量及施工的效率忽的很好的提升。[4]
3总结
桥梁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工程,为提高施工中测量的水平及测量的效率,必须对GPS加以使用。针对GPS技术的使用同应用思考进行总得分析,促进GPS使用的效率以及质量总体性的提升,使得桥梁工程中的每项施工管理都可以获得有效的提升,最终实现桥梁工程的总体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旭辉,汪淼,华远峰,胡伍生,孙腾科.微波干涉测量技术及其在桥梁变形观测中的应用[J].现代测绘,2013,06:3~5+9.
[2]赵家仁.探讨GPS技术在桥梁工程测量的应用[J].科技风,2012,13:89~90.
中图分类号: U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的对外扩张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桥梁作为城镇之间联系的纽带,其发展趋势不言而喻。桥梁的施工过程是一个集技术、法律、管理、组织等多方面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其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素,从安全生产特点来看,施工安全隐患多存在于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个人劳动保护以及电器机具等环节。桥梁工程安全监理则是从外部督促、强化安全管理,是控制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从根本上保证了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安全监理目前已然成为工程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工程安全控制的一种必要方式。
2桥梁施工安全监理的概念和意义
桥梁施工安全监理是指对工程建设中的人、机、环境及市政桥梁工程监理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评价和督查,并采取行政、技术、法律和经济等手段用以保证施工阶段的建设行为符合国家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阻止建设行为中的危险性、随意性和盲目性,有效地把建设工程安全控制在允许的风险度范围内,以确保桥梁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性。
现代桥梁工程项目规模日趋庞大,通常桥梁工程又位于城市发展地带,周围的环境相对复杂,对桥梁工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新科技、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地涌现出来,也必然使桥梁工程的安全管理风险增加,安全监理的责任日益加重。为提高和保证工程的效益,必须采用有关技术标准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监理,还有目前的监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设计质量的控制,大部分的业主更愿意把进度、投资、安全、配套等问题全部交给监理以便进行统一管理,所以目前桥梁工程的监理工作往往也包含质量、计划、进度、安全、配置、资料等内容,桥梁施工监理日趋重要。为了避免和减少施工事故,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应当实施有的放矢的安全监理,从而使工程处于受控状态。
3桥梁施工安全监理的主要任务
3.1桥梁施工安全监理的主要依据:
凡是与桥梁工程施工有关的人、物、单位等都与安全生产有关,桥梁施工安全监理贯穿于自开工到竣工的施工生产全过程。安全工作存在于桥梁工程施工的每一个阶段、每一道工序中,而哪里的安全防护措施做得不到位,哪里发生伤亡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桥梁工程安全监理不仅仅要检查各个部位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还应该了解建筑设施的安全技术,才能提前采取有效地措施预防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确保生产安全。桥梁施工安全监理的主要依据是:施工设计图、施工组织中安全技术措施及单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生产责任制、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项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各种有关的法律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以及其它相关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
3.2桥梁施工安全监理的主要步骤
桥梁施工安全监理的主要步骤通常包括:1)审查有关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文件、施工单位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全专业人员的配备等;2)审查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例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及管理体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情况,以及各个工种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3)审核施工单位的安全资质和证明文件;4)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标准;5)审核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使用安全技术及安全措施;6)审核安全设施和施工机械的安全控制措施;7)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关于工序交接检查,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监察的报告;8)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强制性实施监理;9)现场监督检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时及时下达通知;10)审校签署现场有关安全技术文件;11)定期的组织安全综合检查,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整改。
3.3监理工程施工安全监察方式
3.3.1桥梁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开工前安全监理方式
在分项、分部工程开工之前,应要求审查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情况以及各工种的持证上岗情况和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检验情况在审查合格之后才能同意分部开工,同时相关的施工单位必须取得安全施工许可证,施工的各类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安全监理工程师应将重点放在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分项、分部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上,其主要任务就是审查分包合同中是否明确各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3.3.2桥梁工程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过程中及验收阶段的安全监理方式
监理部门在施工过程中应督促施工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并在巡视过程中检查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是否正常运转,是否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的作业是否符合规范操作,并应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发现工程的危险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生产安全。如果分项、分部工程在验收阶段安全隐患处理尚未结束,那就不能签发交工证书。
4桥梁施工阶段安全监理的控制要点
4.1桥梁基础工程
对于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基础工程来说,监理工程师应当督促承包商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实行群众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组织监督施工单位按照施工设计的规定选择基坑开挖方法。在采用挖土机械开挖基坑时,监理工程师应当督促检查。对于挖孔、沉管灌注桩基础监理工程师应提醒施工方一定要按安全管理制度中的规定来进行有效的施工,保证工程人员的安全,并要经常保证通风
4.2桥梁的承台工程
砌筑桥梁承台之前,监理工程师应当首先要检验施工单位搭建的作业平台、脚手架、扶梯等安全防护设施。当采用滑升模板进行施工时,监理部门应监督施工人员的高空作业,保证其高空作业应符合要求,现场加设安全防护设施,并与参加滑升模板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在最后拆除设备的时候,也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不能松懈。
4.3桥梁上部构造工程
监理部门应检查施工单位在钢筋混凝土或者预应力混凝土就地进行浇筑时,是否已经预先搭设好安全防护措施,还要检查机具设备和防护设施是否经过试运转。
当使用特殊施工方法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安全监理控制要点。在悬臂浇筑法挂篮组拼之后,要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并要求做静载试验,在墩上进行零号块施工并以斜拉托架做施工平台时,应认真的检查施工单位是否在平台边缘安设防护设施。在悬臂拼装法施工过程中还要检查龙门架或起重吊机进行悬臂的拼装是否按照规程规定的进行作业。
4.4桥梁工程一些特殊结构的安全监理注意事项
中小型桥梁工程施工时应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报告,而对于一些结构复杂或者跨深水的大型桥梁工程在施工时,应该对施工的安全技术实施做专题的调查研究。对于有特殊结构的桥梁,采用新工艺或新技术时,必须要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且必须通过严格的试验证明其可行性后才可以实施。每一个单项桥梁工程在开工之前都应该根据规程规定的安全操作细则,向有关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桥梁工程施工的其它辅助工程和临时工程,各项安全设施完成后,经检验方可使用。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桥梁工程的施工应避免多处同时施工。在天气恶劣的条件下应停止高空作业和起重作业。桥梁工程必须要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严格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章,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结语
总之,桥梁工程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安全问题牵涉的方面很多,而桥梁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始终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目前,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而这就将会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很大威胁,因此要求桥梁工程的安全监理工作刻不容缓。监理单位要依据我国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桥梁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241;U4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4008403
桥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跨越障碍、到达彼岸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生活环境中使人印象深刻的标志性结构物,常常成为审美对象和文化遗产[1]。桥梁具有结构物和艺术品两种属性,传统的桥梁工程教学因受时代所限,只关注结构物这一属性,教材多为从苏联翻译过来的实用性教材,教育学生按规范进行设计,其影响延续至今[2],致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严重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学内容重在材料选择、构造设计、内力计算,主要解决的是结构概念设计的问题。随着技术和经济的发展,桥梁,特别是城市桥梁的美观越来越受到重视,设计人员开始注重造型的表现力和隐喻,造型概念设计也应运而生。在关注造型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桥梁与周边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关系。因此,桥梁概念设计宏观上包含了结构概念设计、造型概念设计、桥梁景观设计三个部分。这三者在设计中同时进行、相互融合。在教学中,结构概念设计通常由桥梁工程课程来解决,其它两项则由桥梁概念设计课程来解决。
一、课程设置
桥梁概念设计课程适用于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方向和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属于专业选修课,通常在学完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之后开设,使学生有能力对所设计桥型的结构杆件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该课程原来安排在桥梁工程课程之后,此时学生均已掌握了桥梁的规范设计法,从上交的概念草图作业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定势已经形成,在规范规定桥型基础上微调的较多,充满创造性的桥型较少。后将该课程提到桥梁工程课程之前,这时上交的概念草图作业出现了很多优秀方案,既有创新又有可行性。由于课程安排在桥梁工程课程之前,必然会担负起桥梁工程概论的教
学任务,介绍五种基本桥型及其构造特点,占用学时较少,满足该课程基本需要即可。随着课程的推进,有些学生会对原始设计产生怀疑,因为与规范桥型差距较大,此时尽量建议学生保留原始的设计形式,无论造型繁杂,还是夸张,甚至是造型荒谬都没有关系,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一切力学知识和结构知识,动用一切工程手段,解决原始设计出现的新问题,实现自己的设计意图,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主要包括桥梁概念设计综述、桥梁史、桥梁造型设计与桥例、桥梁规范分类与适用范围、桥梁景观设计、桥梁色彩与夜景设计、综合应用、方案比选和评价方法等。在这些内容中,桥梁史是经常被教师简略介绍而在这里要重点强调的。由于传统教育内容过于保守,容易养成工程师循规蹈矩的习气,缺少创新精神,培养出的许多工程师并不清楚他们在桥梁设计和施工中所采用的技术大多是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70年代所创造发明的。我们虽然在规模和跨径上有所超越,但技术并没有新的突破。这种满足于跟踪和模仿的习惯,正是中国工程教育不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理念的结果[3]。要想明确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回顾知识的层次和增长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找到现时的理念是在何时首次出现,又在何处被采用[4]。因此,介绍桥梁史,特别是现代桥梁工程发展史上的那些重大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详细介绍这些创新得以提出的原因、实现的条件、应用的过程和造成的影响,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何为创新、如何创新。如果再介绍创新者及其性格,就会形成立体形象,加深教学印象。例如著名的桥梁设计师莱昂哈特(Fritz Leonhardt),除了设计了很多造型优美的桥梁之外,他还是各向异性钢桥面板的发明人,并首创斜拉桥倒退分析法、下层移动托架施工法和顶推施工法,他对桥梁工程的探索精神让人敬佩。马拉尔(Robert Maillart)的坎坷人生和对板结构的执着,梅恩(Christian Menn)的坚强性格和对矮塔斜拉桥的贡献[5],这些都能促使学生去深入这些桥梁大师们的世界,并且以他们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工作,避免思维僵化,更好地理解桥梁绝非只是“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而是有很多种设计思路,有非常丰富的处理方法,有广阔的创新空间。这就是为什么要突出桥梁史这部分内容重要性的原因,它可以很好地承接“桥梁造型设计与桥例”部分的教学,体现造型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教学方式
对于桥梁概念设计这种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采用多元教学方式是必然的趋势,每一种教学手段都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6]。桥梁概念设计综述和桥梁史这两部分多采用媒体辅助教学,通过介绍大量工程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加深印象[7]。
桥梁规范分类与适用范围部分采用多重解释性多媒体课件教学,也就是通过精选桥例串起多个知识点(包含景观、色彩、夜景等),使同样一套课件在讲授一遍主要知识点之后,还可以进行多次解释,每一次解释都换一种思考方式。比如在介绍拱桥分类这个知识点时,桥例不但要考虑拱桥各种类型的对比,而且还要反映出夜间景观的设计规律,或者桥体色与景观色之间的关系,这样在第一次课上讲完拱桥分类,在第二次课刚开始进行简要的复习,然后启发学生重新看待桥例,发现这些桥例中体现出来的新的规律。如果综合了三个知识点,就可以对同样的课件进行三次解释,让学生养成多视角多观点看问题的习惯。几次课后,学生就会主动思考首次出现的众多桥例中是否蕴含着其它的原则或规律,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有效调动。
其它的教学内容则采用多媒体教学辅以模块化课程设计。在讲授桥梁造型设计与桥例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开始进行概念草图构思和绘制,随着课程的进展,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造型设计。比如在讲授桥梁规范分类与适用范围时,学生就根据所学的新知识论证所构思桥型的可行性,并相应地作出修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指导要谨慎,
尽量保留学生的原始设计思路,
不要轻易否定任何设计的可能性,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措施;也不要直接给出建设性意见,而是提供多样的参考资料,由学生自主选择具体的处理办法。到了桥梁景观设计部分,学生要在原设计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并对桥梁造型做进一步修正。课程结束,学生要提交一份详尽的课程设计过程记录,把课程设计每一阶段的所思所想以及所作出的修改仔细记录整理,同时提交最后的桥型方案。通过课程设计、课堂学习和讨论,学生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设计中,更好地理解知识要点,教师也能及时地把握学生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并随时调整教学方案
。
四、考核方式
考核分过程记录和桥型方案、平时作业、期末考试三部分。各自的权重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作出调整。其中,平时作业和教学内容相互配合,比如在“桥梁规范分类与适用范围”部分,要求学生分组提交调查报告,调查校园周边的人行桥的结构、细部、使用情况等。在讲授桥梁景观设计时,要求每组学生反复调查其周边环境,并提出景观设计意见。这种类似于项目教学法的作业形式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虽然作业在课程开始前就已经提前设计,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比如有的作业可操作性差,或由于特殊情况无法完成,也可以取消、合并,或者更改。
五、结语
由于中国对桥梁概念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外研究成果的译介和国内的探索与实践是同步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摸索适合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以确保高效的知识传递和人才培养。概念设计是桥梁之魂,也是工程区别于科学的关键,更是现代工程教育的核心内容[3],因此要意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体现出创新思维的应用,及时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培养出新一代的桥梁工程人员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参考文献:
[1]伊藤学.桥梁造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项海帆.桥梁概念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03.
[3]项海帆,潘洪萱,张圣城,范立础.中国桥梁史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09.
[4]马修・韦尔斯.世界著名桥梁设计[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03.
2将价值工程用于桥梁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实效研究
在实践中发现,桥梁工程的施工成本控制状况对于公路建设领域的施工企业影响较大,甚至对于整条公路的工期进度造成影响。鉴于桥梁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管理出现失衡,则引入价值工程策略对实际状况进行改善。从实效研究内容来看,将价值工程用于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在预期设计范围之内。可见,价值工程用于桥梁工程施工成本控制较为可行。
2.1价值工程概述
在国内各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价值工程”的概念。从狭义上来看,“价值工程”是一种可以有效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3]。从广义上讲,价值工程是通过对产品功能的分析,正确处理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来节约资源。价值工程所谓的成本是指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耗费,其中,价值工程所谓的“成本”实际上就是价值资源的投入量。将价值工程运用在桥梁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改善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而使桥梁项目的整体效益呈良性。
2.2将价值工程用于桥梁工程成本控制的案例分析
1)情况介绍。某公路项目主要工程量有分离式刚构大桥一座全长847.48m,墩型7种,最高墩高74.5m,最大跨度145m,中标单价低。2)具体实施。为降低施工成本,项目从优化设计入手,上场后就与甲方、设计单位进行了沟通,将统一桥梁跨径作为项目降低成本目标。通过优化设计后甲方降造约52万元,施工方因将30m的T梁跨径优化为25m,减少了模板和台座的投入;其次将原7种结构形式墩柱优化为5种,减少了两套墩柱和盖梁模板的投入,以上两项共计降低施工成本达95.89万元。另外,该桥的方案预控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比选:a.钻孔桩与挖孔钻方案的比选;b.塔吊、电梯选型研究,每种方案都有其优势,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之,将价值工程用于桥梁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过程如下:桥梁施工可行性分析细节规划设计成本分析和工期计算确定施工方案。3)工期控制措施。针对悬灌桥梁施工来说,施工成本所占比重较高的主要为设备支出,无论是项目部本级还是劳务作业队伍所用大型机械设备均通过租赁的形式用于工程施工,所以严格控制工期对悬灌桥梁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工期是成本控制关键的特点,项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突破,并落实成本管理,其主要内容为:a.甄选优秀的劳务施工队伍;b.完善工期目标考核机制;c.将施工队伍与设备租赁相挂钩。其中,在进行劳务施工队伍的选择时可以根据施工标准来进行甄选,可以激励队伍主动压缩工期,提升生产效率,这是施工管理策略中的一种最为有效方法。例如:项目部在与队伍合同谈判的时候,合同价格签订的只稍比成本价格高一点。另外,要制定出灵活的奖惩制度,以此来调动劳务队伍工期控制的积极性,能够有效降低设备的租赁成本,还要激励各施工分队之间的高效配合,提升整体的施工效率。4)案例总结。在此案例所描述的高墩大跨悬灌桥梁施工过程中可以看到,该工程的施工产值较小、施工工期较长、设备投入较多所占比重较大,如果工期控制不到位、成本必将失控。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一般为对象的选择、对象的功能系统分析、对象的功能评价、方案的实施及评价。在价值工程的理念之下,高墩大跨度桥梁一般结构形式繁多、工期长、设备投入多即为研究的对象,通过一系列的功能系统分析和计算找出最优的方案进而降低施工成本的有效途径。如通过统一结构尺寸减少模板投入、甄选优秀队伍引入激励制度缩减施工工期、通过设备和工艺比选降低成本等。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129-03
一、桥梁工程课程学习的重要性
1.从桥梁专业学生就业专业情况来分析。2008届、2009届、2010届和2011届某大学桥梁专业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就业统计情况。
从表1中统计的数据来看,由于目前交通行业的发展正处于高峰时期,在学校里学习桥梁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大部分都从事该专业的工作。因此,掌握好桥梁工程课程知识,有利于毕业生更好地开展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交通事业。
2.从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要求来分析。通过对用人单位对某大学毕业生的使用情况的反馈和对2008届、2009届和2010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来看,我校桥梁工程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专业基本知识掌握太少,与实际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实践与应用能力不强;三是工作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吃苦,随意擅自离职。其中的第一和第二点,反映了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掌握桥梁工程课程程度的要求较高,桥梁工程课程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工作能力。
二、目前桥梁工程课程学习的现状
1.桥梁工程课程枯燥无味,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致不高。土木类专业课程的学习特点就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应变能力,这些专业课程应着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抛开形象思维定式的约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课程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反映土木类专业课程之一的桥梁工程课程有着公式繁多、难以理解、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等问题,觉得该课程枯燥无味,因此对该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2.没有掌握好桥梁工程课程的学习方法,课程重修率高。因为桥梁工程课程的这些特点,而有些同学又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桥梁工程课程的方法,导致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厌怠,相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显得积极性不高。2010年学年,笔者从某大学《桥梁工程》课程的到课率调查情况来看,在《桥梁工程》课程的前阶段(本阶段主要讲述桥梁工程的概论,介绍桥梁的发展和建设成就,桥梁的组成等),学生到课率为90%以上;而在课程的中后阶段(本阶段主要讲述桥梁工程各种体系桥梁的构造和计算),学生到课率为75%~85%,明显低于课程前阶段的到课情况。总结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于桥梁专业有关于桥梁发展的内容听得懂也感兴趣,而对于桥梁构造及计算的内容感到枯燥无味。因为该部分内容理论相对较深,需要应用到前面的基础知识,如在学习“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内容的时候,需要同学们运用到《结构力学》中求影响线的知识,如果影响线绘不出“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是计算不出来的。有的同学听得一知半解,又不及时对上课内容进行课后消化,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索性就对《桥梁工程》课程失去了信心,便萌发了“与其坐在课堂上听‘天书’,不如出去干其他事”的想法,使得到课率产生了下滑。这种情况也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同学对桥梁工程课程学习不足,课程重修率较高。从2009―2011年桥梁工程专业学生的《桥梁工程》考试(考试内容为包含大部分教学重点的中等难度的闭卷考试试题)成绩分析可知,三年里面年均重修率>15%,考试成绩>80分以上的比率
三、实践与探讨
1.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夯实专业基础。专业课涵盖内容广泛,需有一定的基础课作为基础,而桥梁工程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等基础课程为基础,因此学好这些基础课程是学好《桥梁工程》的前提。学习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操之过急。一些刚进大学的新生,还没开专业课,就急于去学习《桥梁工程》课程,结果看不懂也是正常的。如在学习梁桥构造的时候,主梁的构造及配筋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原则或这样的规律,这是与《材料力学》和《结构设计原理》的知识相关的,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知识做铺垫就不能真正掌握梁桥主梁构造及配筋的原理。
2.着力提升《桥梁工程》课堂教学质量。桥梁工程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启发式”教育,讲授桥梁工程有关的理论知识。因此,老师的讲课方法固然重要,学生还应在课堂上记住老师讲课的思路、重点、难点、方法和主要结论,对要点、难点和因果关系要作课堂笔记。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会引入一些自己参与的工程实例,通过PPT的形式把工程照片放映出来,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发学生们去思考和讨论,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由于专业的特点,目前相当多的桥梁工程教材对于桥梁知识的描述不是很生动,激发不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笔者曾经思考能否将桥梁工程课堂教学与桥梁实习结合起来,穿行讲解,有助于提高讲课的效率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由于学校附近符合实习要求的场地不多(太远了又涉及到时间和交通等问题),而且现在学生人数较多,实习难度加大。因此,采用此方法来进行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从而找到一条合适的教学途径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3.充分利用桥梁实习,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工地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宝贵时机,观察施工现场、学习施工组织、了解施工程序、观摩施工过程,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可以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高校的教学大纲里要求桥梁工程专业的学生要进行为期一个月(4周)的生产实习和两周的毕业实习,目的也是让同学们通过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解、现场参观并参加生产工艺活动,掌握桥梁工程课程所学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即各种桥梁的设计特点、构造形式、施工方法、施工组织、监理过程等方面的实用知识。有不少的同学通过在实习中对桥梁的感性认识,与课本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大大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记得实习中有一位2009届的学生在预制梁厂里仔细观看了主梁的配筋和浇注过程后,真正理解了《桥梁工程》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叙述,说明了理论联系实践后产生的微妙作用。一位做了某桥梁公司技术总工的校友在一次讲座上曾经感慨的说道:“桥梁实习解答了我在桥梁工程专业知识上的很多疑惑,使我真正把课本的知识与实际工程第一次联系起来,加深了我对桥梁专业知识的认识,感觉好极了。”可见,充分利用桥梁实习课程的时间来掌握专业知识是多么的宝贵,能否成为桥梁工程方面的优秀人才,工地实践尤为重要。
4.做好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训练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桥梁工程专业教学中安排有大量的课程设计,如“悬链线拱桥的设计”、“钢筋混凝土T梁设计”等,还有长达12周的毕业设计,目的都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桥梁工程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们按照指导书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地进行桥梁设计,这就要求学生要在设计中能综合运用所学课程,要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要掌握计算、绘图、查阅文献、使用规范手册和编写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等基本技能,掌握大、中型桥梁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步骤和正确的设计成果表达方式,熟悉国家制图规范和标准设计图集的运用等。如果一个学生能按照指导书的要求完成桥梁工程毕业设计的任务,这对于提高他的桥梁工程专业知识将大有帮助。笔者在毕业设计中曾经指导过一个学生,该生由于桥梁专业知识掌握不好《桥梁工程》考试没有及格,最头疼的是该生准备要进行毕业设计,然而专业知识的匮乏成为了他巨大的拦路石。其实该生的基础知识并不差,《桥梁工程》课程没有学好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笔者的指导和鼓励下,该生在毕业设计中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习桥梁工程专业知识并运用到设计中,一边设计一边学习,专业知识的掌握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并以高分顺利通过了《桥梁工程》补考,同时也较好地完成了毕业设计。可见,做好毕业设计对于学好桥梁工程知识起到了良好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5.重视实验课程的教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验证、弄懂技术原理,掌握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桥梁工程的教学课本上,有一章书的内容是“混凝土简支梁桥的计算”,里面有一个内容是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这也是简支梁桥计算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顺利地进行计算必须先要理解荷载横向分布的原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对于原理的理解一知半解。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了“验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方法”的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加载测试的方法测出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然后与理论计算进行比较从而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对于荷载横向分布的原理更加理解,真正掌握了“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实验课对于桥梁工程课程知识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6.积极参与课外学习与设计竞赛。课堂学习侧重的是专业和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在校期间不能满足于教材的学习,要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拓宽知识面和专业视野。课外学习是对桥梁工程课程的一个有益补充,一是可以通过到图书馆借阅老师推荐的相关参考书,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的科技发展水平和最新科技动态;二是可以通过经常登录土木类网站、论坛,了解本专业的行业动态和政策法规。三是学习国家标准、规范、规程,这是土木工程的行业准则和工作依据,这样既能巩固在校的学习效果又可以提高工作后的实战能力。同时,要积极参加与桥梁工程专业相关的一些竞赛,提高自身的动手动脑能力。很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都组织了“桥梁模型设计大赛”这一项活动,这个活动要求学生们通过自己学习到的桥梁专业知识,按照要求的材料(如纸、木材等)制作出一定比例的桥梁模型,谁制作的模型在相同质量下承载力最大就获胜。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于桥梁结构的研究:到底怎么制作的模型承载力最大?怎么制作的模型质量小一点?怎么制作模型更加优美?并通过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制造出符合要求的各种桥梁模型。同时,在比赛中通过加载试验学生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模型的实际受力能力,并与理论计算的比较,加深了他们对桥梁结构的理解。笔者曾经参加过几次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举行的“桥梁模型设计大赛”,在比赛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身的创造性,参加比赛的各种桥梁模型千姿百态,汇集了学生们的巨大心血,从他们在一次一次加载过程中的欢呼声中笔者感受到了学生们对活动的积极性和热爱性。这说明活动的开展无疑是成功的。在活动中,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发挥,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的热爱,极大地促进了他们对桥梁工程知识的掌握。
四、结语
桥梁工程学科属于土木工程的分支,在功能上是交通工程的咽喉。随着祖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国家需要大量的桥梁工程专业的人才,因此学好桥梁工程课程将会对国家的交通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要学好桥梁工程课程,则应该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文章对于学好桥梁工程课程进行了一些探讨,望能够给予读者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邵旭东.桥梁工程[M].第二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李学文,颜东煌.桥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交通高教研究,2001,(1):76-77.
[3]汪时机,李贤,蒋运忠.《桥梁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73-276.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桥梁工程建设也日益加速,如何适应时展的需要,提出新的桥梁设计理念,是桥梁设计研究者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桥梁设计人员来说也十分重要,设计理念并不等同于固定不变的原则或标准,通过技术的进步、灵活设计、创作设计,来创作出更理想的作品,这是设计工作者的不断追求。
2 桥梁工程建设理念是桥梁工程的基石
为了现代桥梁工程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设计工作者应该拓展思路,丰富认知,敢于挑战常规设计理念,从而突破原始的设计方式。目前,在国内桥梁工程中,主要有三种前沿技术:①桥型设计新理念。②桥梁美学与绿色工程设计理念。③桥梁耐久性设计新理念。
3 桥梁工程学科的现代设计理念
3.1 桥型结构新理念
根据桥梁的受力体系分类,可将其分为三大基本体系:梁式桥、拱式桥和悬索桥,这三大基本体系分别以受弯、受压和受拉为主。近些年来,我国广大的设计工作者在设计理念上的兼容与开放,使得桥型向多样性和合理性方面发展,可同时也存在了一些难以攻克的问题。比如悬索桥在施工中比较稳定,可是风动稳定性教差,增加锚钉难度。而斜张桥则能够省去锚钉,相较于悬索桥,斜张桥的风动稳定性较好,但在施工中大悬臂施工稳定性差,塔处主梁轴向压力过大,压曲失稳。还有一种多跨斜张桥,它的主梁连续,而中间塔刚度放大,或塔顶有固定于边跨桥台上或塔梁结合处的拉索锚,例如香港的汀九桥,就是属于后者。另一种叫斜张悬索协作桥的桥型,它是将悬索桥和斜张桥的优点兼顾的新桥型,使得斜张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得到解决。最近我国就考虑了这样的方案,就是在塔的附近采用斜张桥的方法而跨中附近采用悬索桥的悬吊方式,并且把悬索主缆中的拉力锚固定在边跨末端的锚钉中,这样,锚钉受力也会大大减少。这是因为主梁扭转基频比提高了,混凝土箱梁增加了桥梁与空气质量密度比,而主缆、桥塔和拉索能够分担主梁从导流中吸收的能量,从而使得结构抗风能量增加,颤振临界风速。从经济性来说,首先可以节省主缆和拉索的钢丝用量。其次,增加的辅助墩能够是协作体系的结构刚度增加,减小了它的交变应力幅度和吊杆工作的平均应力,使它的疲劳安全度提高。当桥梁投入运用若干年后,难免会发生一些变化或者特殊情况,使得桥梁自身的承受能力和使用寿命受到影响,此时,改变桥梁结构受力体系,这种加固和改造技术,十分方便的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
3.2 桥梁美学与绿色工程设计理念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应是仅仅关注于桥梁的结构而忽视美观,更不应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美观而忽视结构,而是应该把桥梁的品质和体现桥梁的美学价值相统一,既要考虑桥梁结构的可靠性和经济要求,又要注重桥梁美学的三要素,即“形式美”“功能美”以及“与环境协调美”。它不是仅凭空间组成的形式美就足够了,也应同时体现其功能,并显示其生机勃勃的力量形象,这是桥梁的美学组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桥梁与环境是相互制约的,所以在桥梁设计与建造过程中,考虑自身技术美感的同时,不要忽略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美。另外,现代桥梁设计要突破传统桥梁设计的束缚,克服传统设计的不足,使之满足绿色工程的要求。这就涉及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在这个过程中,从概念形成到生产制造,投入使用乃至废弃后的回收,各个阶段都在防止污染,节约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而这些关键都在于设计与制造,要预先设法防止以后对环境所产生的负作用,而后再制造。绿色设计原则为:①产品全生命周期并行的闭环设计原则。②资源最佳利用原则。③能耗最小原则,尽量使用清洁能源或二次能源,且力求桥梁在整个生命循环中能耗最小。④充分考虑如何消除污染源,做到从根本上防止污染。⑤技术先进原则。为获得最佳的生态效益,就应采用先进技术,再加以创造性的应用,使得设计体现绿色设计的效果。
此外,因为桥梁工程是一项高投入且不易回收再利用的项目,所以延长其寿命意义重大。达到设计年限的桥梁,应进行相关检验以确定承载能力,从而确定是继续使用或是降低等级使用。
3.3 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理念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桥梁的作用也随之增多,对桥梁要求也就更高,我们现在的桥梁工程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功能繁多。这些工程投资巨大,技术复杂,可受环境影响巨大,受风、浪、海啸、地震等袭击的几率也增大,所以使维护加固的难度增加。过去,寻求结构安全只是单一的从设计与施工质量着手,但从现在形式上看来仅这样是不够的,新设计理念认为,桥梁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各个阶段的共同努力,才是桥梁耐久性的保证。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材料的选择、功能问题等与耐久性有关的问题,设计师应该根据业主的要求来确定桥梁及其构件的使用寿命,确定设计方案,制定实施方案,设计和施工方法的选取时都不能抛离投资成本的经济效益问题。结构的设计应注意使得结构具有可检性、司修性、司换性、司强性、司控性及可持续性这六大特性。因为当桥梁一旦建成,各个部件不可更换、不可控制、不可加强、不能加强、无法修复,随着结构在内外复合作用下,将会一天天老化、损坏、倒塌。不同结构在设计寿命期内有不同的耐久性极限,因此需要经常维修,更换或加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结构在设计寿命内的良好使用。
4 结束语
桥梁设计理念是桥梁建设事业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一理念也将逐渐更新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