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4-01-05 17:02: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

篇(1)

【引言】:现阶段,在我国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得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当前,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虽然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病虫害问题一直是我国林业发展的瓶颈,它始终阻碍着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要不断地提高病虫害防治技术,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成长。

1.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及发生现状

第一,林业病虫害具有常发性特点。现阶段,由于我国林业的病虫害现象在不断地加剧,所以我国林业病虫害发病的整体趋势也在不断的上升且林业受害面积也在日益剧增[1]。第二,林业病虫害具有偶发性特点。由于林业病虫害在爆发前人们难以进行准确地预测,所以我们在发生大规模的林业病虫害时很难及时的采取相关有效地管理措施与控制方法,从而导致我国林区的生态环境、林业的建设与发展等都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我国林业的经济效益。第三,林业病虫害具有危险性特点。由于林业病虫害的蔓延速度与扩散速度较快,所以当林业病虫害发生时会十分迅速的破坏林业的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从而严重的制约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当前徐州地区的林业在发生病虫害主要以食业害虫为主,刺吸式害虫的发生情况严重且逐年加重,蛀干害虫蔓延形势严峻以及受外来有害生物的威胁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

2.现阶段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现状

首先是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充分的认识到防治病虫害工作的重要性,而这往往会给我国的林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同时由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防治病虫害的工作中缺乏正确的意识就会导致其在实际防治病虫害的时候难以发挥新型防治技术,降低了新型防治技术的作用。其次是我国防治病虫害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较差、专业性较低,从而限制了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2]。在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林业管理员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林业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当前我国的林业管理中,大部分的林业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差、管理经验较为匮乏、实际操作能力较差从而阻碍了我国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3. 发生林业病虫害的主要原因

首先,不合理的营养供应方法会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在发展林业时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未对防治病虫害工作形成科学的认识,所以在进行营养供应时营养观念不科学。虽然农药能杀死害虫,但它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有益生物,若使用农药的次数较为频繁那么害虫会逐渐的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我国林业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林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其次,林业林木的单一结构会大大的降低林区的抗病虫害性[3]。在过去人们开发林业资源主要是为了生产木材,所以人们在种植树木时会选择那些生长迅速、产量丰富的木材。由于林区的种植结构单一,所以林区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也相对薄弱、抗病虫害能力降低。所以一旦在林区中出现传染性较高的病虫害则会威胁到相同结构的整个林区,从而扩大了经济损失。再次,由于林区防治体系的不完善所以会给防治病虫害增添了许多难度,也会扩大病虫害的蔓延速度、蔓延区域。

4.林业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技术方法

4.1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林业病虫害不仅会威胁林业树木的生长,同时也会扩大林业生产的经济损失和危害林区的生态环境,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要不断的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并不断地加强对防治林业病虫害的重视程度,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林业病虫害带来的损失与危害。在防治林业病虫害时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病虫害的实际类型来选择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和防治措施[4]。第一,要切实的做好徐州市的林业病虫害预防工作。如果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不到位那么它就会加大病虫害的危害。所以管理人员在林业的生产过程中要保证育苗、封山造林、抚育管理等工作的高质量完成,在进行育苗工作时要尽可能的避免苗枯病的出现。第二,在防治林业病虫害时要发挥生物的最大功效。在防治林业病虫害时利用生物防治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林业的生产,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减低防治成本。生物防治主要是指微生物防治、益鸟防治及昆虫天敌防治等。

4.2提高林业病虫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防治林业病虫害时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工作经验能够使他们及时的发现病虫害的类型及特点,并在降低病虫害危害区域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与防治技术。所以,为进一步增强林业病虫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增加他们的工作经验就必须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教育,从而帮助他们能够采取更有效的防止措施与防治技术来降低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4.3安排多样化的林区并建立完善的防治体制

为进一步的提高徐州市林区的生态稳定性则要在种植树木时安排多样化的林区,通过树木栽培种类的不同来实现林区生物动态平衡体制的形成。此外,为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入侵还应该在林区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防治体制,合理的管理林区,对林区的林木进行适当合理的砍伐,禁止乱砍砍伐。同时也要不断地加强对林区的防疫,做好林木防疫的每一个环节,避免危险性病虫传染林区。

结束语

总而言之,治理林业病虫害在我国的林业发展中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当前我国对林业生长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我们在防治病虫害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在防治病虫害时也要不断地引入西方先进的管理方法及防治技术。若病虫害的面积较大,可以选用化学治理的方法来进行治本,若病虫害的范围较小,则可以适当的选用物理治理或生物治理方法,从而缓解病虫害的害情。

【参考文献】:[1]王艳秋,金海云,刘贵华.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4,12:113.

篇(2)

前言: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它需要研究人员从实际入手,分析现有情况与问题,并对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何进行无公害的防治,如何以最少的花销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本文对此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希望相关研究人员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将研究成果付诸实际,并在实际生产中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做出更多的研究。

1现阶段东北地区林业病虫害发生主要原因

1.1林区结构单一,对病虫害抗性差

传统的林业经济主要依靠木材生产,人们过于看重林木的速生丰产,大面积的人工林树木的品种单一导致抗害能力降低,林业病虫害检疫工作与人工造林工作的严重脱节,造成了外来病虫害的生态入侵,加重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结构单一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薄弱,因此在林区的生产中,一旦出现传染性相对较高的病虫害,对导致相当广域的林区发生同样的灾害,给实际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

1.2不合理的营养供应方法

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杀死不少有益生物,并且害虫会逐步产生抗药性。因此,滥用农药制剂极易破坏林业生态系统,使林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东北地区林业防治工作相对滞后,相应观念也相对落后,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观念,以至于营养观念不合理。人们过于看重林木的速生丰产,而极大忽略了营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没有做到因地制宜,以至于林区的营养供养不均衡、不稳定,生物多样性在森林中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结构的不完整使得天然森林对病虫害自然抵御能力降低,给病虫害以可乘之机。

1.3防治体系不完整

由于观念问题与经济限制,东北地区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状态,未切实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导致相应的体制不健全,给防治病虫害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由于经费限制使东北地区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还不健全,有关基础建设滞后,工作设施与方式滞后,监测预报环节比较薄弱,从发现到采取措施的周期过长,使得病情蔓延相对较快。林业工人的相应应对经验不足或重视态度不够端正,导致病虫害发现较晚、响应较晚、实施措施较晚,以至于病虫害往往都比较严重。

2针对现阶段病虫害提出的应对方法

2.1多样化的林区安排

引进昆虫天敌,达到防控虫害的作用,同时还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确保林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或者引进益鸟,通过鸟类防控病虫害,如啄木鸟、灰喜鹊、山雀等。因此,如条件允许,应提倡采用绿色环保的生物防治。同时还可以实施多样化的林区种植方法,合理栽培多种多样的树种,形成一定的生物动态平衡体制,以形成相应的保护体制。或者采用相对高级的微生物防治措施,微生物防治相对环保且防治强度高,可持续性强,在东北地区用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例子。也可以利用化学药剂综合防治这是目前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同时对于部分严重的病虫害该方法的防治效果较好,但是在实际的林区生产中,大量的化学药剂使用并不利于多样化的林区安排,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还是要以生物防治为主要措施。

2.2科学的营养方案

林区营养过剩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科学的营养配置方案一直是林区科研人员的研究课题。不同地区、不同树种的营养方案有很大的不同,在实际生产当中要把握东北地区黑土地的营养特点,充分利用东北黑土层的高营养特点,合理配置营养资源,正确配比氮磷钾的比例,形成科学、可持续的营养供给,并形成动态的营养监视体制,随时调查林区营养的当前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对营养素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来保证林区资源的合理配置。

2.3建立相对完善的防治体制

严格检疫工作程序,防止病虫害的生态入侵,重点是加强产地防疫和合理管理,要把森林害虫和森林培育结合管理,依照林木的生长日期和特点进行适当的砍伐。同时要把握东北地区林业生产特点,抓好对林木的检疫环节,避免各种危险性病虫传入当地,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相应打击。同时相应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建设,提高治病防病能力,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治体制。让护林人员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上级管理部门及时作出相应的管理方案,及时对病虫害问题作出响应,并实施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

3.结语:林业病虫害给我国林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也影响我国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进度,研究人员应充分重视东北地区林区的现有条件,并对研究方向随时做出调整,林区工作人员也应该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及时的做出相应调整,为我国林业生产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亦肖.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改善林业生态环境[J].现代园艺2012(15):76.

篇(3)

1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现状与特点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对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当地政府及国家的共同关注下,通过人民群众和林业部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林业资源保护设施获得了极大的加强,可是因为各种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仍然不容乐观、形势严峻,不少棘手、非常紧迫的问题需要进行解决。通过长期的观察,我国林业病虫害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1地域广泛性

林业病虫害出现时,一般都不是局部的,一个地区的病虫害影响面积就可达到十几万亩,还有我国林业种植存在集中的特点,若在林区内所种植的还是单一树种。这样的话病虫的传播速度可极为迅速。因为多年来造林树种单一,北方气温还渐渐升高,导致害虫越冬死亡率变得越来越低。致使我国这些年出现病虫害的森林面积的年年攀升,当前林业病虫害的控制工作还受到技术、资金和人力的影响,使防控难度得到加大。

1.2不确定性

林业病虫害的不确定性就是它不好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病虫害的出现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在出现前无法预测。我国幅员广阔,病害情况时有出现,林业部门无法做到检测的全覆盖。此外,造成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害虫种类有很多品种,每一种病虫的防治措施会各不相同,故无法做到预防的全面性。从以上两点来看,林业病虫害的出现就无法回避了。

1.3物种进化速度快

从近年看,伴随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研制成功不少杀虫药物,让之前不少难防治、危害大的病虫害都得到了有效防控。可是,也因而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埋下了隐患。所谓的隐患,就是指生物在不断的药物使用过程中,它抵抗力和适应力都将持续增强,抗药性逐渐变强,这会对控制林业病虫害是非常致命的。

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2.1分类防控

提升宣传工作,明确“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增强群众基础安全意识,保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法制化、标准化、科学化。防治工作的方针就是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防是第一位的、治是第二位的。应按照林分或林种类型、受害等级和病情调查结果,对于主要次期性病虫害,分类实施,总结之前做得有效的措施,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的执行方案,并认真执行。评估和分析全年林业有害生物出现发展趋势,设计有关的防治方案,并按照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全年防治方法,提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2.2加强动态监测

监测对象为当地的主要次期性和常发性病虫害,特别是冰冻雪灾能改变林分环境,之前那些一般或次要的病虫害,特别是次期性病虫害极易转移为主要种类。所以,应对不同林分或林种类型、受害等级,明确固定样地,密切监测病虫害的出现发展趋势。尤其是应提升供电线路沿线和疫区的松材线虫病监测。调查方法以人工地面调查和害虫信息素诱集为主。

2.3具体方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3.1育苗方法防治病虫害。使用杂交的方法应选取抗病虫力强的树种培育良种壮苗,不但速生还可抗病虫,此为林木丰产速生的基础。对用做育苗的圃地进行土壤处理,或农、苗轮作能够降低病虫侵害。适当控制和合理密植播种期,也能够防控个别病虫害。提高苗木的抚育管理,能够打造不利于病虫发生而有利于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而提升苗木的抗病虫能力。此为育苗中控制病虫害的主要方法。

2.3.2造林方法防治病虫害。从丰产栽培及造林调查规划时候起。对造林类型的确定和树种的采选应该考虑到病虫害出现的可能性。混交林内各树种相互阻隔,也能够控制病虫害的扩散蔓延和传播。

2.3.3育林方法防治病虫害。幼林抚育问伐对防止林木病害有极大作用,还有合理修枝能控制引发木材害虫或腐朽的为害。?

2.3.4成林抚育方法防治病虫害。成林抚育要按照不同时期特点实施适宜的卫生伐和抚育伐,除掉风折木、风倒木、枯立木、濒死木以及有严重机械损伤、次期害虫和立木腐朽菌的林木,来避免病虫的扩散。成熟林一定要马上进行采伐。采用合理的采伐方式,处理好采伐痕迹,控制害虫突然蔓延、上升。

篇(4)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76

林业生态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林业建设中,病虫害是影响林业资源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从而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

1 我国林业病虫害现发生的原因

1.1 林木营养的供应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我国大部分林区都采用药物的形式进行病虫害防治,但是药物不仅能够杀死害虫,也能将很多有益生物杀死。随着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害虫的抗药能力也逐渐提高,而药物的滥用不仅没有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反而会破坏林业生态环境和系统。我国林木营养供应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其病虫害防治的观念也较为落后,不能促进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2 林区结构的单一性

木材生产目前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人们盲目的侧重于研究如何让林木速生丰产,从而导致我国林区普遍出现单一的树木品种,进而大大降低了林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林区结构的单一性带来了结构单一的生态系统,而系统的单一性就使得林木抵抗病虫害的能力逐渐弱化。一旦出现具有严重传染性的病虫害,就会给整片林区以及附近其他相同结构的林区带来灾难性的损害。林业病虫害检疫工作也没有做到位,且与人工造林脱节,从而逐渐加重了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

1.3 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完善

受到传统病虫害防治观念的影响,再加上经济方面的限制,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并且也没有深入贯彻并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办法,从而使得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得不到完善的建设,大大增加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缺乏一定的经费,使得相关方面的基础设施以及防治病虫害的方式和技术都比较落后,这样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也得不到完善和健全,从而延长了病虫害从发现到治理的工作周期,使得林木资源受到严重损害,给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办法

2.1 重视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加强预防

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要求林业生产管理者以及基层工作人员都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加强其预防工作。如果将病虫害预防工作做好,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病率。为确保林业生产的健康进行,管理人员要加强封山育林、育苗方面的技术和能力;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人员也应当加大对林区的检查力度,做好林业病虫害预警工作,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病虫害,更好地促进林业生产。在育苗过程中,为了减少苗枯病以及外来病虫害的发生,应当对苗圃进行科学选择。

2.2 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生物技术防治法不具有成本优势,而且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比较好,而且对于林业生产的作用也很显著,其具体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以虫治虫”法,即利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治病虫害,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林业病虫害防治手段。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害虫的天敌引入林区,不仅能够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还能够实现生态平衡;在林区引进一些益鸟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因为鸟类一般以害虫为食,所以利用这种方法也能够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利用微生物防治林业病虫害,针对不同的害虫采取不同的微生物,如对于松线虫的防治,可以利用白僵菌、产毒真菌等。

2.3 合理利用化学方法防治林业病虫害

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病虫害,利用适当的化学方法进行科学防治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但化学药物的杀伤力过大,有可能会伤及无辜,导致生态失衡。利用化学方法防治林业病虫害的资金投入较大。因此,对于化学方法的使用必须要科学、合理。

3 结束语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也应当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办法的研究和探索,从而能够促进我国林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篇(5)

由于现代社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某些部门与人员不重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导致林业病虫害问题愈发严重。所以,如何及时找出我国林业资源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1林业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1.1不合理的人工造林

大规模林业病虫害的爆发就预示着生态系统出现失衡的现象,这与林区中栽培种植的林木品种单一、物种多样性简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是非常大的,人工造林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但是,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面积和病虫害发生面积呈同步增长的趋势。人工造林的林木品种单一,种植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破坏了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致使生态系统脆弱,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下降,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病虫害,依靠树木自身是很难抵抗的。因此,在进行人工造林时,一定要根据造林区域的生态结构和生态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林木种类。

1.2防治措施不合理

我国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是依靠化学药品和农药来完成的,化学防治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化学药品在大量杀伤害虫的同时也将消灭大量对林木有益的生物,化学药品的长期使用还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长此以往,会使林木生态系统变得脆弱不堪,降低林木的自愈能力,化学药品的大量使用还会污染土壤和水资源。此外,我国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进程十分缓慢,根本不能满足我国林业大规模发展的需要,我国在林业病虫害方面投入的资金和技术还有待提高。

1.3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林区中发生病虫害的种类大约有8000多种,比较常见有200种,每年都会爆发由3~5种害虫组成的大规模病虫害灾难,大规模病虫害灾难爆发的原因在于生态环境整体恶化所致。

1.4林业病虫害监测工作薄弱

由于我国不重视对林业病虫害问题的关注,投入的资金和技术相对较少,造成我国林业病虫害的检测工作十分薄弱,部分地区根本不能及时发现并预报当地林业中发生的病虫害灾难。只有在病虫害灾难大规模爆发时才会察觉出来。

1.5我国林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和业务能力有待加强

林业资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还需要拥有充足的防治经验,能够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规模,结合林木爆发病虫害区域的生态条件来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但现阶段,我国专业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1.6防治手段单一

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我国的投入力度不够,欠缺对一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推广和使用力度,很多地方的防治手段落后单一,面对曾出不穷的林业病虫害的威胁,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而且我国各林业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情况脱节严重,在造林、育苗等林业工作方面缺乏统一的安排和协调,在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局面,部分地区有关林业病虫害的预防机制存在极大的缺陷。

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1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工作

提高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知是保护林木资源的重要措施。随着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危险性病虫害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加,如美国白蛾、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灾难都是通过从国外进口林产品带入的。所以,必须提高植物检疫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从国外进口的种子、林木等执行严格的检疫措施,减少病虫害从国外引入的概率。同时,林业监管部门还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加强对病虫害的预防和监测工作。综合考察当地林木覆盖区域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监察工作,及时预测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和趋势。做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林木保护措施,降低和减少大规模病虫害的发生。

2.2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和技术水平

面对日益严峻的林业病虫害防治形式和国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提高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水平,在防治过程中要逐渐禁止使用氧化乐果和甲胺磷等毒素含量较高的农药化学产品,提高对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及仿生农药和植物性农药的使用力度。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和无公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实施。例如,我国部门地区采用周氏齿小蜂来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赤眼蜂来防治松毛虫等病害,这些生物防治措施拥有十分辽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积极推广使用飞机、喷烟机等林业病虫害防治机械来综合治理病虫害;利用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美国白蛾、松毛虫等害虫的监测。总之,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林业病虫害中的防治作用。

2.3因地制宜

地使用防治措施对林业病虫害所采取的防治措施首先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树立健康森林的防治理念,确保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始终贯穿在林业生产和发展的每个角落,降低或减少对化学药品的使用,积极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相结合的多重防治措施来综合治理林业病虫害,当地林业管理部门应对林区内的温度、通风情况、生物种类及分布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充分发挥林区内有益生物对病虫害的预防作用,使得当地的自然环境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实现我国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人类活动对当地植被的破坏和影响,通过对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的研究来积极营造多树种直接和谐共存的混交林,不断优化林木种类的配置,丰富并提高当地物种资源的多样性,提高林木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从根本上降低或者减少病虫害对林木的危害。

3结语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提高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障我国林业建设始终处于高效稳定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158-01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指的是对森林、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害和虫害的预防与除治。森林在漫长的生长周期内,其会遭到火灾、病虫害、雪压、冻害、干旱、风沙、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乱砍滥伐、肆意毁林开荒等人为因素的破坏,使森林资料大幅度消减,严重地影响了林业生产的发展,并使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威胁着人类和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因此,要想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就需要保护好森林。现将重点放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上,对病虫害的防治进行探索,找出针对河北省承德地区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

1 林业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特点

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河北承德林业状况长时间的观察,其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仍然形势严峻,情况不容乐观,还有好多问题需要解决。其林业病虫害具有以下特点。

1.1 不可防备性

病虫害也是一种突发性的事件,它的出现没有规律可循。与此同时,承德市的林业害虫种类繁多,主要有松毛虫、美国白蛾、天目毛虫、杨干象等,而每种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肯定也有所不同,不能提前进行预防,其发生也就不可避免。

1.2 传播广

由于承德市的树木种植比较集中,发生病虫害时,一般规模较大,如果林区中恰巧种植的又是单一物种的话,病虫传播会更加迅速,后果将不堪设想。承德虽地处北方,寒冷的冬天能杀死一部分病虫,但是随着全球变暖,冬季病虫的死亡率在逐年下降,不利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

1.3 进化快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制出一系列的杀虫剂,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病虫的抵抗力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需要更强的杀虫剂出现,形成恶性循环。

2 病虫害发生原因

2.1 林区树种单一

林业不单单只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其中一部分林区的建设,是为其经济价值。人们看到了某种林木的经济价值,就会偏向于只种植该种物种,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相对比较薄弱。一旦外来病虫入侵,没有与之相生相克的生物,就会给林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2.2 森林资源增长

承德市毗邻北京、天津,为了治理风沙,国家提出了退耕还林的政策,下达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使得承德市的林地面积快速增加,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2.3 滥用农药制剂

为了达到快速杀虫的目的,人们滥用一些药物制剂,不仅会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还会杀死一些有益生物,破坏食物链,导致生态环境失衡。森林就是一个大的完整的生态环境,本身就具有天然的抵御能力,不要人为地破坏其生态结构,一旦失衡,后果无法想象。

2.4 监测检疫失效

承德市的大部分检测检疫站形同虚设,设备老化,交通不便,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导致一些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境定居,并进一步传播,危害林业健康。

3 防治技术

3.1 多样化种植

在建设林区时,可以根据当地的水土、环境、气候种植多种可以相互扶持的树种,使得林区的树种多样化,结构不再单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多样化的树木,还能吸引到不同的生物,可能有些还是一些病虫的天敌,能够抑制病虫害的发生[1-3]。

3.2 限制森林增长速度

森林增长过快,本身就会破坏生态平衡。树木逐渐变多,可是与之相生的生物达不到其增长速度,生物链就会断掉,病虫在新的环境就会缺乏与之抗衡的力量,反而成为其无公害的宿主。因此,要控制森林的增长速度。

3.3 生物防治

科学引进一些病虫的天敌进行防治,例如,赤眼蜂对抗松毛虫,管氏肿腿蜂对抗天牛类害虫,瓢虫防治蚜虫等。还可以利用一些微生物治虫,苏云金杆菌是一种生物杀虫剂,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4-5],可用于治虫。

3.4 健全检疫机制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有害生物会被无意识的带到世界各地,因此要健全检疫法规,使得检疫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并加强外来有害生物的防范工作,尽量避免有害生物进入林区,加强产地防疫和合理管理。

5 结语

林业病虫害给承德市的林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影响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结合承德市的现有资源,积极探索防治林业病虫的技术与方法,促进当地林业的长久发展。

6 参考文献

[1] 王慧,董芳,解伏菊.基于GIS森林资源空间格局变化与经营决策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82-86.

[2] 高素贞,李梅花.无公害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0(3):24.

篇(7)

1、林业病虫害的产生原因分析

1.1自然因素

通常林业病虫害都具有繁衍能力强的特点,并且传播方式都是主动的,或者是依靠自然攻略能力传播,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一直以来无论采用何种病虫害防治技术始终都不可能做到根除,外加他们的繁殖能力也很强大,他们自身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在不断加强,所以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因此随着遗传特性不断变异,需要林业工作者培养出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1.2人为因素

1.2.1人工林面积的增长。随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人工造林的面积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平衡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状况的作用。但同时,人工造林也存在生态结构单一,自我修复和防御能力较低,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的问题。

1.2.2林区管理方式存在缺陷。林区的管理不完善是病虫害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林业工程没有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体系,很多日常的防治工作没有规范具体的执行体系。森林大面积的虫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也不能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此外,林业管理部门并没有制定有效的养护措施,忽视了对病虫害的检测和防护,通常的做法是在发生了问题之后再进行补救,不利于推进病虫害的防治进程。

1.2.3化学农药的不合理利用。我国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普遍做法是利用化学农药杀死有害物,达到林业防治的目的。但在使用化学农药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滥用的情况,在⑺篮Τ娴耐时也消除了有利于树木生长的有益生物。并且长期使用化学农药,树木容易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也严重影响了林区的生态平衡,对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

1.2.4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不足。在新的的发展形势下,应该不断探究新型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但是目前我国的病虫害防治理论陈旧、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狭窄、创新程度也不足,所以导致当前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实际情况相互脱离,最终造成病虫害的防治未能发挥出效果,这对当前林业的发展是及其不利的。

2、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应对策略

林业的无公害防治主要指通过生物技术实现防病治害、保护生态、维持系统平衡的目的,构建多样化的林区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真正发挥林区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2.1加强对林业病虫害的监测预防工作

林业病虫害具有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所以采用科学的方法监测预防是重要的工作,林业所属的各个地方应该加强监测工作,为了防止病虫害突况发生,应该将全面准确的掌握林业病虫害作为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首要目标,再配合专业人员的科学技术,有效做到监测的目的。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提高监测能力以达到防治的要求,对于已经发生病虫害的地区要坚持跟踪治理,截断传播源头,有效防止病虫害进一步扩散。

2.2保证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林业的发展非常关键,也是减少病虫害的一大有效途径。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可以为森林的多种类的树木提供安全和有效的生存环境,同时也能够增强森林中动植物的抗病害能力。由于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使生态系统的有害物生存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病虫的滋生的传播速度得到有效的遏制,减少了产生病虫害的可能,为整个林区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有效的保护,有利于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3创新防治林业病虫害的方法

无论在哪个领域创新的思想都应该是支持其长远发展所必备的,我们在进行林业病虫害防治时不应该只是单一的采用一种手段处理,尤其是针对我国的林业情况而言,环境具有多样性并且植物种类繁多,只是单一的应用一种防治手段不会取得较好的防治方法,甚至是在对于某些病虫害的防治方面甚至是无用的。所以防治工作必须要进行思想与方法上的创新改革。

2.4完善林区病虫害的检测和防御机制

利用完善的检测及防御机制对树木的生长状况进行预测。一旦树木的生长发生异常情况, 管理人员要及时进行记录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则需要林业管理部门重视林区的检测和预防工作,摒弃以往只有在发生大面积的病虫害问题时才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的做法。加强对林区的灾情预防,对理念的林区树木生长情况和病虫害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全方位掌握林区的病虫害动态情况。制定严格高效的林区管理措施,林业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相关条例,加强信息交流。

2.5采用科学手段进行防治

科学防治病虫害既能够保护林区树木正常生长,又不对环境产生危害。可续防治病虫害主要采取物理机械防治的做法,在我国已使用多年,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例如,在一些具有假死性和群居性害虫的林区,林业管理人员可以在害虫越冬、产卵和化蛹阶段,利用收集害虫虫卵、剪断病虫树枝的做法进行人工捕杀害虫,并对已经清理过的病虫枝进行抗虫保护。在一些新砍伐的树木上,害虫容易产卵繁殖。林业管理人员可利用害虫的这一特点,在林间搁置一些木段诱使害虫在新木上产卵,然后进行集中处理。在消灭了新木上的虫卵后,要及时在林间栽种抗虫性的树木,形成合理混交林,并设置障碍,阻隔害虫的传播路径。

结束语:林业病虫害对于林业资源整体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有时候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方式不适用甚至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这就要求林业工作者加强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文兰.关于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及无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271.

篇(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林业产业也越来备受关注,林业产业是规模最大的绿色经济体,对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5年全国林业产业总值达5.81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1400亿美元,分别是2010年的2.6倍和1.5倍。我国已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加工中心,林产品生产和贸易跃居世界首位。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以森林为主的林业产业承担着全球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效果显著,森林覆盖面积大幅增加,并且森林保护也得到进一步加强,森林覆盖面积的大幅提高为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林业大学的邱俊奇教授对林业做了这样解释:林业培育和保护森林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防护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原因

(一)病虫害发生特点

林业部门研究表明,每年我国北方森林遭遇病虫害的面积不断增加,严重降低了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林业病虫害具有种类多、危害大、易发生、易扩散、范围广、难治理等特点,对我国林木危害性极大。这些病虫害由外地传入到内陆地区,如2008年,美国的一种白蛾由山东省传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也有本地的病虫害:杨山舟蛾、杨树溃疡病等。随着我国林业绿化面积扩大,林木种类的增多,使得病虫害的种类变得复杂逐渐蔓延且难以治愈,防治难度逐步增大,加之气候干旱、冬季气温偏高等因素,冬季害虫的死亡率也在降低,导致病虫害影响面积逐步扩大;大多数的病虫害在治理后很少再发生,但是也存在少数病虫害顽固难治,呈暴发趋势,导致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如果病虫害在发生初期不能被及时发现,防治工作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总之病虫害不仅破坏林业生态系统,而且对社会效益也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在林I发展过程中, 产生林业病虫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1]。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具体来讲包括洪涝、干旱等方面。人为因素主要有社会活动和管理制度的缺乏,具体表现为:1大量原始森林树木被砍伐,随意大面积开采原始森林资源,致使园林生态系统被破坏;2国家间增加交流合作互相出口商品,也加剧了外来病虫害在国内的传播;3我国绝大多数都是人工造林,天然林的覆盖面积较小,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差,病虫害缺少天敌,为病虫害的扩散提供了温床,就会导致病虫害大量繁殖与扩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忽略人工造林护林技术的科学性,不能做到适地适树,也会导致树木长势较差,抗病虫害能力低,易受病虫侵害;4造林护林专责管理不善,种植密度大,透光透气性差也会造成病虫害发生蔓延;5化学农药使用不正确,我国大力发展林业的同时,也对林木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而多数林业管理者不能正确使用农药,对其缺乏理论指导。如技术人员长期一味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污染大气环境,还会杀死大量对林业有保护作用的昆虫,同时也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不能适量对林木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害防治效率低。

二、林业无公害防治措施及意义

(一)林业无公害防治措施

为了全面贯穿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态林业产业,需要对林业进行无公害防治。在制定林业病虫害防治策略时,必须考虑生态安全与平衡、防治效果和经济利益,保证防治措施的科学性、严谨性,重视无公害防治工作[2]。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健全林业部门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技术人才的素质。林业相关部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让每一位护林技术人员牢记无公害防治理念,普及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增强自身工作责任感,同时宣传部门加大无公害防治的宣传力度,用实际行动降低病虫害对林业的破坏程度。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方针。

第二相关管理部门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无公害预防制度。正确合理使用专项防治资金,缩减不必要的过程,全面提高无公害防治的工作效率。专款专用,大力发展高科技技术,运用先进的科学设备检测预防病虫害的情况,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解决,逐步提升无公害防治的工作质量。

第三生物防治,引进抵抗性强的林木,做到适地适林,利用天敌抑制消灭病虫害。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能保护环境,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二)无公害防治的意义

积极倡导森林病虫害防治,维护森林系统生态平衡,是林业产业发展之必然,实行林业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能够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

三、结语

林业产产业的健康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之必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而林业病虫无公害防治是一项长久工作,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大力宣传林业病虫无公害防治的理念,真正实现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篇(9)

1.1天然林的比重降低

过去,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大量砍伐森林,导致天然林的比重急剧降低。在人们意识到森林的重要作用之后,又大量人工造林,使得林木树种过于单一。单一的树种对于病虫害的防御和自我修复能力较弱,一旦发生病虫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控制,这些树木就会成为害虫孵化和生长的摇篮,进一步加重林业病虫害对森林和环境的危害。此外,由于人们的盲目引入,很多树种不适应当地环境,其生存需求与实际情况不符,甚至与当地本身生态系统造成冲突,这同样能够引起大规模的病虫害爆发,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和生态损失。

1.2农药的过度使用

科技的两面性,表现在它不仅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生存和生存造成威胁。长久以来,人们对农药的使用缺乏衡量标准,因此,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中,要因时、因地制宜,合理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如果农药使用量过少,那它对病虫害的防治就会收效甚微,不仅不会彻底消灭害虫,反而会培养其抗药性,加大病虫害灾害的治理难度。过量的使用,则会造成大量的农药残留,这些残留的农药会通过土壤渗入地下水,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进而破坏食物链,威胁生态健康发展。11.3管理方式的不合理在森林的生长过程中,对林业病虫害的重视不够,这也是导致林业病虫害爆发的原因之一。与防范林业病虫害相比,一些人员更加重视的是林业的生产和经营。对于他们来说,林业更为重要的是经济效益而非生态效益。过量的种植树木,会使林业环境过分湿润,枝繁叶茂的大树遮挡住阳光,过于茂盛的树叶更会影响树木之间的通风,这样的环境就像是专为害虫打造的温床。此外,监测设施不完善,单凭护林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监测树木生长情况,无法有效阻止病虫害的传播。

2无公害防治对策

2.1重点保护天然林,保证树种多样性

对还未遭到破坏的天然林,国家应当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予以保护,并加大对违法砍伐天然林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有效地保护天然林。此外,对于新栽种的人工林,应科学地增加其品种,合理地选择树木类型,使其可以很好地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提高树种存活率,保证树种多样性。国家还可继续坚持“退耕还林”政策,阻止土地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以此保护天然林的生存环境。

2.2加大科技投入,合理利用农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使得科技为人类服务,尽可能降低科技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中,就是要合理利用农药,如禁止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化学农药,转而使用危害较小的微生物农药。此外,还要加大科技投入,研究新的、有效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积极推广利用飞机防治食叶害虫技术和喷雾喷粉机、手压树干注射器、系列喷烟机等新药械,以及引诱剂、诱虫灯、遥感监测等技术[2],综合利用各种方式,确保林业病虫防治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2.3加大资金投入,改进林业管理工作

林业管理工作中的各项疏忽以及不规范,往往是由于管理者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而产生的。因此,有关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大对林业管理者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清楚地明白林业管理的重要性。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保证从事林业的各个工作人员都有法可依。同时,政府应当加大对林业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应急措施,部署有效的救治战略。

3结语

进行有效的林业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对于林业发展十分关键。林业的健康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和后世子孙。因此在林业发展的进程中,做好林业病虫害防御工作,才能促进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我们的美丽中国梦。

作者:隋术华 单位:黑龙江省延寿县林业局五七林场

篇(10)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149-02

对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来说,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林业系统内的每个部门以及每个工作人员都要知晓病虫害发生的特点等,并且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实现病虫害的真正防治。

1 我国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1 病虫害发生的种类较多并且损失严重

我国林业病虫害的种类多样,给我国森林植物等造成了严重的损坏。从笔者调研中收集的资料来看,我国某省在短短十几年间病虫害的数量就从25种增加到了40种,其中有从外地传入的,也有当地发生的。在病虫害发生面积上,每年因为病虫害导致的木材减少面积有几十万平方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

1.2 顽固难治,易暴发

很多病虫害在经过治理之后就不再暴发,但是有少数的病虫害会多次重复出现,这就给病虫害的治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比如说松毛虫以及天幕毛虫等病虫害在其发生的早期就表现得非常顽固,并且大多数都会出现暴发现象而很难得以根治。

2 发生原因

2.1 从人工造林角度分析病虫害发生原因

2.1.1 在人工造林过程中缺乏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首先表现在人工造林大都是使用单一树种,即用单一树种甚至是单一的系号营造出纯林,这样就会因为人工造林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等较为简单而导致生物多样性较低,从而造成人工造林的系统较为脆弱而降低其抗御病虫害的能力。比如在我国人工造林的重大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因为树种组成过于单一以及配置不够合理,树种检疫和监测工作不够完善,最终导致病虫害如黄斑星天牛等在三北防护林涉及到的几百个县大范围地蔓延,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再如我国宁夏自治区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因为天牛等病虫害危害已经完全毁灭,陕西和甘肃、辽宁等地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也存在重大的病虫害隐患。除了三北防护林工程之外,在四川省出现的蜀柏毒蛾病虫害,其发生也与树林的结构较为单一有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我国人工造林已经有了数十年的经验,但是却一直没有重视树种结构及配置的问题。

2.1.2 在引进树种上没有充分考虑病虫害问题。如果引进的树种并不适宜在植入地区生存,就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比如我国辽宁省在20世纪50年代就从引入了樟子松来进行固沙造林工程,以期起到很好的防止风沙的作用。但是从90年代开始出现了大面积的病虫害现象,其主要诱因就是气温较高以及水分失衡,从而导致病虫害蔓延,森林开始衰退。

2.1.3 在造林过程中缺少管理。我国已经开始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在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实施对天然林的保护。但是因为很多地方对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政策以及技术规定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具体执行上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很多地方已经全面地放弃了对于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活动,从而导致森林卫生健康状况恶化,容易出现病虫害暴发。比如在我国云南地区出现的病虫害等都是因为当地政府不重视卫生状况有关。

2.1.4 林业政策与森林防治之间存在矛盾。从我国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来看,野兔以及沙鼠等都是我国重点保护的对象,对这些生物等执行非常严格的禁猎措施。但是随着对这些野生生物的保护力度加大也导致其密度急剧增加,而且野兔以及沙鼠等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此种林业政策与野生动物保护政策之间存在的矛盾导致了我国病虫害防治工作难上加难。

2.2 从内检工作分析病虫害发生原因

2.2.1 林业检疫工作不够充分。因为现在许多地方在林业检疫上缺乏有关法律知识或者受到利益驱使,造成了相当数量的森林植被逃避了该有的检疫。在笔者调研过程中发现,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有数百万株从外地运到新疆的林种等没有进行检疫,这就导致这些没有进行检疫的林木把许多病虫害带到了新疆。

2.2.2 检疫站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以及城市绿化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工造林,这样对于树种的种类以及数量和批次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相应地提高了病虫害的传播几率[1]。但是因为我国目前建设完成的树种检疫站数量较少并且在布局上不够合理,所以很难满足实际需要。按照笔者的计算结果来看,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现状还需要数千个检疫站才能满足实际需求,但实际上我国建设完成的检疫站只有200个。

3 加强林业病虫害预防治理工作的有效对策

3.1 搞好林业检疫工作

目前,我国在引进外来树种以及在不同省份之间进行树种交流过程中导致的重大病虫害呈高发态势,这就要求我国林业部门必须注重树种检疫工作,从而提升我国树种检疫水平,严格防止出现病虫害传播的现象。在已经出现了病虫害的地区要立即进行隔离,以避免出现病虫害的蔓延[2]。尽快地建立起国家、省、市、县的四级监测网络,采用常年监测以及定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来完善网络建设。通过完善地面监测与遥感监测来建立起病虫害监测预告体系,形成快速的反馈体系。

3.2 做好树种搭配,营造混交林

在我国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中,要积极地营造多样树种以及多形式的混交林,尤其是要大力栽种乡土树种,引进优良树种来做好树种搭配工作,不仅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同时还利于病虫害防治,混交林的比例不可以低于3成。在退耕还林过程中需要选用抗逆性较强的经济树种进行造林,实现灌木以及草木、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实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3-4]。

3.3 使用新型技术防治病虫害

在新型技术的使用中,目前较为成熟的就是基于GPS以及GIS的有害生物记录系统。嵌入式的GIS系统基于GPS移动设备可以在数字地图以及GPS设备的导航之下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防治等进行快速的信息记录以及反馈。

4 参考文献

[1] 马正霞.浅谈青海乐都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制约因素[J].安徽农学通报,2007(3):141-142.

篇(11)

1 探究林业病虫害的发生原因

1.1 从人工造林的角度对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

(1)预防工作的缺失。在人工造林时使用单一的树种或是单一系号进行造林,出现纯林现象,这样的选取树种的方式造成在物种结构上植物群落比较简单,生物的多样性自然也降低,从而使人工造林系统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也降低。例如在我国三倍防护林的建设过程中,在树种的组成上就较为单一,配置上也不够合理,没有完善树种监测检验工作,最后导致病虫害在防护林遍及的几百个县开始大范围蔓延,损失惨重。类似于这样情况还有宁夏自治区的防护林工程,病虫害产生导致防护林全部毁灭;辽宁、甘肃和陕西等地的防护林病虫害隐患依然存在。虽然我国人工造林已经有数十年的经验,但是在树种结构和配置的问题上却没有得到重视。

(2)在引进树种时对病虫害问题考虑不充分。在引进树种时,树种如果在当地不适宜生存,就极为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例如辽宁省在50年代引进的樟子松,目的是实现固沙造林,达到良好作用,结果在90年代大面积的病虫害开始出现,主要原因就是辽宁省气温较高致使水分失衡,病虫害蔓延,使得森林开始减退。

(3)缺少对于造林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也逐渐认识到对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天然林的保护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问题,对于天然保护林工程的政策和技术规定的很多地方理解不够彻底深入,使得在执行时会出现误解和偏差,更甚者对于天然林的经营管理活动完全抛弃了,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森林卫生健康状况发生恶化,病虫害也随之而来。

(4)森林防治与林业政策间的冲突。从我国制定保护野生动物法规来看,沙鼠、野兔等都是重点保护对象,禁猎措施严格。但是因为保护力度的严格使得这些动物的数量发展速度也增加,对我国部分地区已经构成了危害。这样两种保护措施的冲突给病虫害的防治加大了难度。

1.2 从内检工作的角度对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1)检疫工作不充分。缺乏林业检疫方面的法律知识或是经不住利益的诱惑,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问题,导致一定数量的森林植被都没有进行应有的检疫。有调查显示,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运到新疆的数百万株林种都没有进行检验,形成新疆病虫害较多的局面。(2)检疫站的数量与需求不成正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在城市和公路建设方面都需要人工造林,同时对于树种的类型、数量等有更高的要求,可以说也是对病虫害的传播几率有了相应的提高。可是就目前状况而言已经建成的检疫站数量不仅不能满足需求,在布局上也不够合理,很难满足实际需求。

2 对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做到行之有效

2.1 做好林业检查工作

首先要做好产地的检验工作,对于本地所存在的苗圃和木材的加工厂数进行统计了解,并进行产地检验台帐的建立。其次要对产地的检验工作认真负责,对于近检疫、报检、检查及证书签发等程序进行调运加强,并对内部的扩散途径进行切断。最后要加强复检工作,对于新建的林地应该加强跟踪免疫检查,同时对于建设部门中所使用的木制品的情况进行跟踪监管,一旦发现疫情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于外部入侵的渠道进行堵塞。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引进的外国树种中和不同省份间树种的交流过程中引发的大型病虫害有增加趋势,这就对林业部门对黍粽检疫共组提出了高要求,提升树种检疫水平,做到病虫害传播的预防,对已经出现病虫害的地区实行隔离,避免蔓延扩展的情况的出现。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林业设立监测网络,并且要对本地区建立全面覆盖,其中要对集中造林的区域以及需要重点保护的位置常年监测,这样做对于林业发展状况的测报水平有所提高,在对林业进行监控时要格外注意对有害生物的调查,保证发现、防治、控制都做到及时有效。同时配合建立应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措施体系,在遇到状况时做到从容不迫。

2.2 树立健康理念,实现科学营林

在疫苗的培养上,最好可以创建专用基地,用来培养无检疫疫苗,可以做到对抗病虫害树木的大力推广;在对于林业规划的设计中,确保因地适宜,乡土品种要具有优先权,同时可以加大混交林的种植比例,为了使生物的多样性有增加;改造低产林,消除存在于不健康林中的隐患,为树木可以得到良好的生长条件营造环境。造林的基础是要进行科学的营林,力争达到森林健康。

2.3 改变单一树种的引进,营造混交林

在林业工程重点建设中,要采用多形式的混交林,多树种栽培,尤其是对本土树种大力在栽种,对优良树种引进时要注意树种的搭配工作,不仅对林木生长有利,还可以防止病虫害,拥有不低于三成的混交林比例。在退耕还林时利用抗逆性比较强的经济树种造林,做到草木、灌木及经济植物的立体开发,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促进作用。

2.4 采用新型技术防治病虫害

对于改革后的林业的生产生活需要积极适应,成立专门的队伍建立防止工作,目标是创建一个市场化的运作模式,防治有害生物。对配套的、先进的、实用的科研成果采纳使用,尤其是技术方面实用性高的防治手段,尤其是成本低、效率高的技术手段。在生物防治的时候提倡使用植物性、仿生、微生物农药,推广无公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