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淡水资源的来源大全11篇

时间:2024-01-05 14:57:4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淡水资源的来源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淡水资源的来源

篇(1)

1.全球水资源现状

1.1水资源短缺

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冰川等等都是水资源,而且储量相当之大,我们为何总强调水资源短缺,强调对水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这里就涉及到了广义的水资源与狭义的水资源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1]

地球虽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但他们远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时空分布也不均匀。现在工业、农业以及人对水的需求大幅增长,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地球上水储存量岁相当丰富,但只有2.5%是淡水,大部分淡水以永久性冰雪的形势封存于南极,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很有限,主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湿气和埋藏相对浅的地下水。大部分能够利用的水位于远离人类的地方,使水得利用成为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1.2水资源的分配问题

水资源的特点有流动性、有限性、可再生性等等,水资源的众多特点决定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总的来说包括时间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均匀,我国南北方水量差别及雨量季节的差别充分体现了水资源的不均匀性。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的地区,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仍在增加,而农业方面也需要大量的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利用的水相当之多。为了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各国也建筑河坝,从而协调灌溉用水、水力发电和生活用水等。我们通过对河流进行筑坝、引流等工程方式为人类的确带来了很大好处,但同时对单水生态系统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然这些工程建筑的造价也非常大,并改变了当地河流的形状,是当地人口被迫迁移,导致邻近的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1.3水质污染

水资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退水等。水资源受到污染会产生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等。但水污染问题通过水文循环过程会得到缓解,污染物随水体的运动不停地发生变化,自然的减少小时或无害化的过程,也就是水体自净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水污染问题,有的水污染是因为自然因素,但大部分水资源的污染是因为人为因素。城市和工业排出的污水污染着河流和地下水。农业开发在解决世界食物问题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它也造成了水污染。比如在中国,全国600多个大小城市中,有一半城市都缺水。世界上仅城市地区一年排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有多达500立方公里,而每一滴污水将污染数倍的水体。

水环境污染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水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水、废水量日益增多。大量的含有各种污染物质的废水进入天然水体,造成了水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一方面,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工农业利用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有雨水资源被污染,原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失去了利用价值,使得可利用的水资源量越来越少,造成水质性缺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2]

2.水资源保护

认识到了水问题的严重性,就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更有效地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分配。目前,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还有许多人仍不知道怎样去保护。水问题已非常严重,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必须学会保护水资源。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改善水的管理,是所有人可以得到干净的饮用水。当我们能用到足够干净的水时,我们应该知道还有很多人用者受到污染的水甚至用不到水。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如果大家都能节约用水,也许节省下来的水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的人。另外我们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也要带领身边的人一起来保护水资源,从而带动整个社会。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保护水资源。第一,我们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水资源,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第二,不污染水资源。现在生活中污染水资源的情况还是频频发生,如农药、化学物质、重金属污染等等。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能履行这些责任,整个环境下就会有非常大的改观,也许就改变了水资源紧缺及污染的问题。

水资源保护的目标是,在水量方面必须要保证生态用水,不能因为经济社会用水量的增加而引起生态退化、环境恶化以及其他负面影响;在水质方面,要根据水体的水环境容量,来规划污染物的排放量,不能因为污染物超标排放而导致饮用水源地受到污染或危及到其他用水的正常供应。[3]

3.人类与水资源的关系及人类面对的挑战

水已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淡水资源危机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人类过度用水,水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造成湖泊,河流,湿地和地下含水层的淡水系统被破坏或消失。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把水作为维持生活的源泉,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总是向有水的地方聚集,并开展经济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以来程度越来越大。水,已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淡水资源危机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的用水速度已超过了水的再生速度;人类过度用水、水污染和引进外来物种造成湖泊、河流、湿地和地下含水层的淡水系统被破坏或消失;很多国家的淡水管理政策与当地实际情况脱节等问题导致水资源的日益匮乏。人类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和挑战。

4.结语

全球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水资源危机,全球范围内保护水资源的浪潮已经掀起,并取得重大成就,虽不尽人意,但相信通过国际社会以及全人类的努力。人类会解决好淡水资源问题。 [科]

【参考文献】

篇(2)

一、问题提出:

这个课题是我在生活中发现的,对于我们平时使用的淡水资源,我们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水是我们人类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淡水更为珍贵,所以我想出来关于淡水利用率这个我们身边的话题。

二、课题研究意义

淡水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是由于诸多因素,淡水财富在以很快的速度减少,为了人类的将来,我们就要放眼于现在,把淡水资源在各个方面中各环节的浪费有所减少,或是提高淡水的利用率,从而减少淡水的流失,达到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引导人类及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方法

首先在网上查找淡水的利率能达到的百分点,浪费能达到多少,查找一些节水,再利用水率高的城市作为例子,借鉴一些好的方法,由于节水日就要到来,所以可以趁此多宣传一下节水知识。

四、课题研究具体内容及研究过程

淡水利用率

之所以取题名为“关于淡水资源利用率的研究”重点其实并不在于研究“利用率”而在于提高“利用率”,“利用率”这一词只为提醒人们要注意用水的作用效果,不要浪费。

以下是黑龙江省“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实例。

黑龙江省是一个水资源总量偏少的省份,人均占水资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根据水利部预测,从现在(06年)到2040年,我省份年均用水量将以每年4.27%的速度逐年增加。显然,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降低水消耗,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是满足社会发展最为有效的方法。21日(06年3月),省水利厅副厅长胥信平在接受采访时说,未来几年,我省将在保障经建设的前提下,大力开展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尽快转变以大量消耗水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并形成有利于建设水型社会的用水体制和机制,农业:潜力巨大的节水大户。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田灌溉用水占社会用水量的70%”,而且前全省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47,因此开展农业节水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改造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由于黑龙江省推广了节水灌溉水稻的模式,因此由水稻年均用水量为160~170亿立米,占全省农业用水量93%,在不需花什么钱的情况下减少30%~40%。

此外,以经济手段来促进农业节水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黑龙江省除少数试点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农业用水仍沿袭按亩收费的老办法。由于用多用少都要纳税同样的水费,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惊人,按照日前0.47的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全省农业生产中每年被浪费掉的水资源就接近100亿立方米。因此开展农业水价改革,变按亩收费为按方收费,在农村实行计量供水,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就十分必要而紧迫。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用水也逐年增加,据了解,目前我省(黑龙江)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只有55%,而在节水措施发达的国家,已经达到90%,此外,我省城市输水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失率高达20%,这一低一高两个指标说明我省工业节水空间十分巨大。

以上是黑龙江对“淡水的利用率”,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方法

1结合实际:就是要因地制宜,黑龙江省因为是农业大省,所以在农业浪费水上做出了合理的方案,才有了如年的成绩,因此在提高“水资源利率”的首要方面就是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

2利用各种手段:从黑龙江省队提高“淡水资源利用率”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常见的收费,用经济来控制淡水浪费,这不仅能控制住水的浪费,而且提高经济效应,同时也带动了人民的节水意识。

3引进器材: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可以引进先进的器材或是合理节能器材,这样就可以减少淡水的浪费或是再利用。

4树立正确节水意识:怎样做取决人的主观意识,只有树立正确的节水意识,才能积极与“淡水利用率”提高的活动中来。

以上几点是我自爱黑龙江省“淡水资源利用率”中得出的几点结论,下面,我将提供一些从网络中查找出的方案。

Ⅰ要提高用水率和效益,就要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降低单位产生的用水量,通过优化配量水资源,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Ⅱ要建立促进全社会节水的机制,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水资源供需关系变化时的经济利益关系变化,使这种经济利益的变化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经济利益的驱动形成节水激励机制,使节水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简单的说,就是要明确水权,培育和发展市场。

A:首先要明晰水权,在市场经济中,水交易实质上是水权的交易,通过市场配置水资源,必须要明晰水权。其次,要加强水权管理,自爱水资源紧缺状态下,取得水权要付出代价,需交纳水资源费并保护水权拥有者的权益,再次,要允许水权交易,培训和发展水市场,必须允许水权拥有者让出水渠并获益。

B:要形成节水机制,就要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水权管理制度是一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资源权属管理制度,通过明晰水权确立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水资源决策上平的经济和法律地位,形成政府宏观调控过的决策机制、以价格为主的信息机制、以利益关系为驱动的动力机制和通过市场交易配置资源的机制。

C:除了建立水权制度,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基本管理制度,还须制定一系列经济政策,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通过用水行为产生的利润,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调整用水行为,从而引导水资源的重新配制。

通过上述的一些建议,“淡水资源利用率”会有一个新的突破,这不仅能够造福于现在,还可以造福于未来。

篇(3)

地球上水圈和气圈的形成,主要与水蒸气和气态离子在放射性核燃烧中,从地球内部向外逸出有关。在地球“诞生”的初期,地球内部还没有被放射性核燃料燃烧的时候,地球表面没有大量的水和浓密的大气。水和大气主要是地球内部烧热的区域扩大时,从地球内部“挤”出来的,是地幔和地壳脱气作用中在地壳内和地表逐渐积聚起来的。

如此说来,地球的水是地球“肚子”里的宝宝。形成“胎儿”的物质是原始星云中的氧和氢,它们在核反应中产生水汽。所以地球的水主要是地幔和地壳脱气作用的“产儿”。

蓝色星球水家族 地球拥有的总水量约为136亿亿吨。水量的分布大致是:海洋占97.2%,极地冰山占2.15%,地下水占0.632%,湖泊与河流占0.017%,云中水蒸气占0.001%。其中,含盐的海水由于盐分问题,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作为水源来利用。

陆地上的淡水来自天上。海水在阳光下蒸发,盐留在了海里,而淡水蒸发到天上,形成云。云被风吹到陆地的上空,凝结后降落到大地上。如此,陆地上的江河、湖泊、湿地才得以形成,它们是陆地生命的淡水源。

地球上的淡水总量约为3.8亿亿吨,是地球总水量的2.8%。然而,如此有限的淡水量却以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形式存在于陆地的冰川、地下水、地表水和水蒸气中,其比例分布是:极地冰川占有地球淡水总量的75%,而这些淡水资源几乎无法利用。地下水占地球淡水总量的22.6%,为8600万亿吨,但一半的地下水资源处于800米以下的深度,难以开采。

篇(4)

淡水水产养殖也就是一些水产生物的养殖,这是当前世界上需求量增长最快的食品产业之一。对我国的水产养殖来说,其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淡水水产养殖已经超过捕捞,成为我国水产品的主要供应方式之一,但在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淡水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破坏也在逐渐加剧,这对水资源本就缺乏的我国来说,具有非常严重的限制。为了能够保证我国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作者通过对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调查,总结了几点减少水资源污染的措施。

1淡水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在当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中,大部分的水产养殖产业都是散乱的,导致养殖者在进行养殖的过程中对周围水资源的保护意识缺乏,任意排放污染水,导致我国的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当前我国的淡水水产养殖中,主要的养殖系统包含池塘和湖库等,而养殖中的水产种类和数量对我国的水资源污染具有直接的影响,下面对淡水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1池塘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到2004年,我国的池塘养殖已经占到了我国总淡水资源的40%多,而随着淡水养殖数量的增多,其产生的有效氮也在逐渐增加。对于池塘养殖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水产生物养殖中的残饵和排泄物等,这些含有大量污染物的水资源排放到周围的水域,对周围的水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通过对池塘中的营养物质输入和输出总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的饲料都沉入到池塘底部,而提供给水产生物养殖的仅仅一小部分,导致大量的饲料浪费,且对池塘的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1.2湖库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湖库养殖,由于我国最近几年对水产养殖的支持,导致我国的湖库水产养殖发展速度非常快,特别是一些网箱和网围等,这些养殖方式中的剩余饲料和水产生物的排泄物等直接排放到湖库中,导致湖库中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氮磷等物质的含量不断增加。加上饲料的质量问题和网箱等的设置问题,导致湖库的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并逐渐向着周围水域扩展。根据研究可以得知,湖库养殖中的网箱沉积物越来越多,造成当地湖库等水质污染越来越严重。

2淡水水产养殖的管理方法

2.1工厂化养殖

由于我国的水产养殖发展时间较短,导致工厂化养殖方式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工厂化养殖同分散养殖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对于工厂化养殖,其主要分为3种,分别是流水养殖、全封闭养殖和半封闭养殖,对于其中的流水养殖和半封闭养殖,其中的水资源在使用一次后往往会直接进行排放,导致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全封闭水产养殖由于成本较高,目前还没有较大的规模。随着工厂化养殖的增多,我国逐渐开发了零污水排放的新型水产养殖系统,其通过固液分离系统将污水中的固态污染物和清水进行分离,从而减少对周围水资源的污染。此外,还有综合式的水产养殖方式,通过不同水产生物的集中养殖,对水资源中的饲料等营养物质进行充分的利用,减少水产生物排泄物和剩余饲料对周围水资源的污染。

2.2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是一种利用生物间的互补关系形成的循环养殖系统,在固定的养殖空间内,通过一些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使不同生物处在同一环境中生长,这种养殖方式能够有效保证水环境中的生态平衡。其中藻类等水生植物能够对水中的富营养化进行缓慢的控制,缓解水资源污染的速度。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水草是最主要的氮磷输出生物。为了控制水资源中的牧性浮游生物的数量,可以通过生物中的食物链原理对藻类的数量进行控制,防止藻类过量生长造成的环境污染。具体的措施是放样一些鲢鱼和鲤鱼等水产生物,其对藻类的食用量非常大,能够有效控制水资源中的浮游藻类数量。

2.3发挥政府职能

对于水产养殖,其主要是由当地政府推动和发展的,因此,为了有效控制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当地政府需要尽快建立完善的水环境保护条例,对排放污水和药物的养殖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出现污水随意排放等问题。

2.4增强养殖者的重视

想要从根本上减少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破坏,必须从养殖者的环节着手,通过水资源保护宣传使养殖者对水环境破坏的重要影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通过养殖者的有效控制来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在养殖的过程中,不可超出养殖水域的养殖容量,此外,在对水产品进行管理时,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水产生物出现疾病,尽量或者少用药,在使用药物对水产生物进行治疗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人员的意见进行等。

3总结

随着我国淡水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越来越大,但由于当前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还不完善,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保证我国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制定对应的水产养殖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李亮,王国聘.中国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现状与应对——基于国际经验视角[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82-88.

篇(5)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总水量约为1.36×1018立方米,即13.6亿立方千米,其中海洋中的海水约占97.2%,淡水只占2.8%。而淡水资源的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和北极,是以冰川的形式存在的,约占总水量的2.15%。这就是说,在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仅占总水量的0.65%,如表1所示。

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灌溉,也难以用于工业生产;两极的冰川,虽然是淡水,但运输起来路途遥远,也难以被我们所利用。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仅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一小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地表水,以江河湖泊的形式分布在陆地表面,吸引着众人的关注;而占陆地淡水资源总量95.4%的地下水,却往往被我们漠视着。

水资源的分布

全球的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均衡。按地区分布看,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亿人口的淡水供应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危机,40个国家和地区的淡水资源将严重不足。

中国水资源总量近2.6万亿立方米/年,居世界第四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资源量很低。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目前,中国有16个省(区、市)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1000立方米,属于严重缺水;有6个省和自治区的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属于极度缺水。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约为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排在第88位,属于水资源“贫穷国家”。此外,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而在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

循环往复的地下水

在太阳的辐射作用下,海洋和江河湖泊通过蒸发作用进入大气圈中成为大气水,大气水在重力作用下以大气降水(降雨和降雪)的形式落回到地球表面。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下渗到地下,进入土壤中和岩体里,形成了地下水。

地下水存储和运移在地表下的土体孔隙、岩体空隙和裂隙之中,它们在重力作用下,从陆地向海洋运动。在地形低洼处,地下水会喷出成泉水、聚流成江河、汇集成湖泊,进而形成地表水。然而,绝大部分地下水,依然在地表下默默向海洋进军,最终回归大海,完成自身的循环。

因为自身的循环,所以,地下水是可以更新和再生的。但是,地下水的更新速率和再生能力非常有限,如果过度开发,便会引发各种问题。

宝贵的地下水

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地下水在水资源的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具有战略性的重要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球地下水的年开采量约为5500亿立方米,其中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分别为1135亿立方米、760亿立方米、138亿立方米和27亿立方米;到了20世纪末,全球地下水年开采量已经超过7500亿立方米;近30年中,全球地下水年开采量以印度和中国的增长量最大。各国开采地下水的主要用途不尽相同,美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地下水总开采量的50%以上用于农业灌溉,日本和欧共体各国开采的地下水则主要用于居民生活供水。各国城市的供水基本上依赖于开采出的地下水,像美国50%的生活用水来源于地下水。

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794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水资源量为19100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3,地下水水资源量为8840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1/3。而在我国目前的用水构成中,地下水的重要性十分明显:占据全国总供水量的20%,其中,占饮用水供水量的70%,占农田灌溉水量的40%,占工业用水量的38%。在我国北方和西部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一些主要城市的供水水源中地下水占50%以上,在部分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地区,地下水已经是唯一的供水水源。

神奇的地下水

在纪录片《水晶洞穴》中,跟随着镜头我们看见了水晶洞穴的真面目,那里甚至比凡尔纳《地心游记》中的描述还要让人惊叹,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灯光照到巨大的水晶柱上,光线立即反射到另一个水晶柱上,就这样,一个绚丽辉煌、如梦如幻的水晶宫呈现在了人们眼前。

日前,世界最有名的国际潜水科考小组之一 ―不列颠・哥伦比亚潜水小组向媒体透露,他们在墨西哥东南的尤卡坦半岛―历史上玛雅古国的所在地考察时,发现了一条结构复杂、洞穴相连的地下河流。初步估计,该河流约有200多英里长,有可能是世界上最长的地下河流。更让他们惊讶的是,在该地下河的最深处,潜水员们竟然发现了古代玛雅人砌成的炉灶、石桌以及陶器等物!人们不禁要问:难道古代玛雅人曾经在水底生活?其实,造成我们所描述的这些奇迹的正是地下水。

地下水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建筑师”和“雕塑家”。当它们在石灰岩层的裂缝中长年累月地不断流动和侵蚀时,就能塑造出一座座奇形怪状、多彩多姿的岩溶洞穴。如我国桂林的七星岩溶洞、美国肯塔基州拉契山中的猛犸洞等,都是地下水岩溶的杰作。地下水的分布极为广泛,形态多种多样,既有涓涓细流,也有喷涌壮观的喷泉,还有悄悄流淌的暗河……在世界各地,只要人们向地下挖掘到一定的深度,几乎都能找到它的踪迹。

一般情况下,人们把广泛埋藏于地表以下各种状态的水,统称为地下水,而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根据不同的埋藏条件,地下水可以分为潜水、上层滞水和承压水3大类。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地下水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而最为常见的地下水利用方式就是井水和泉水;其次,土壤水是陆地植物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当我们研究生态环境变化时,需要重点考虑区域地下水的变化过程和趋势;此外,地下水还是水文循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化学和生物学成分的地下载体,是环境污染评价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边坡稳定和地面沉降的重要因素。

被透支利用的地下水

联合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有80个国家水源不足,有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33亿。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未来几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贫穷的13个国家之一。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发展对水需求量的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

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中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根据卫星拍摄照片的解译,我国数百个湖泊正在干涸,一些地方性的河流也在逐渐消失。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北京市的人均占有水量为全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1/13,连一些干旱的阿拉伯国家都不如。

目前,我国城市的供水方式有地表水、地下水和两种水源混合使用3种。当地表水量不足,加大地下水的开采便成为理所应当,最终导致对地下水的透支利用。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的重要水资源,它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有着直接的补排关系。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一般不应超过补给量,否则就会给地下水环境带来危害,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压力促使人们不断加大对地下水的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层在不断加深,开采范围持续扩展,甚至是超量开采。这种开采方式,在水文地质学界被称为“掠夺式开采”。

我国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仅占我国地下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与此同时,北方地区由于缺少地表水,成为我国地下水开采量最大的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超采地下水现象十分严重。

近几十年来,超采地下水资源已经诱发了地面沉降、地表塌陷、地裂缝、生态退化、土壤沙漠化和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环境地质灾害。

篇(6)

对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

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以上对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铁煤石油的分布

下面是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

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通过上面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关于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讲解内容。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  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通过上面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篇(7)

【关键词】水资源 承载力 生活水平

一、沧州水资源的现状

沧州属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为12.3亿方,沧州水资源总量为12.64亿m3,其中地表水6.1亿m3,地下水6.8176亿m3,淡水面积5493km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92m3,远远低于国际缺水警界线标准,属于极度缺水地区。沧州市不但水资源总量小,而且水质较差,为了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得不加大对地下水的开采,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不断加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

二、沧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一)水资源承载力

施雅风先生认为:水资源承载力是指某一区域的水资源,在一定社会历史和科学技术发展阶段,在不破坏社会和生态系统时,最大可承载的工业、农业、城市规模和人口的能力。张琳等认为: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一定区域或流域范围内,在一定发展模式和生产条件下,当地水资源在满足既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能够持续供养的具有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数量或能够支持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4]

(二)生活标准确定

生活标准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人均GDP和生活用水定额确定的,基于现实情况,拟定3种生活水准如下。

(三)沧州市生活水平

整理沧州市现状年的数据可算出: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只有在温饱的标准下,水资源是可以支持经济、生活的,其他生活水平下水资源承载力严重不足,可见沧州市现状年的水资源承载力十分脆弱的。

二、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措施

(一)污水资源化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水污染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也不断加剧了沧州市水资源的短缺。但是,污水也是一种资源,将污水处理回用与污染源的治理结合起来,使污水资源化,即增加了水资源量,又治理了污染,改善了环境。

(二)海水、咸水资源化

沧州市属于海滨城市,有着大量的咸水资源。如果这些咸水及微咸水可以得到合理适度的开发利用,不但可以减少农田耕地层的含盐比率,还可以减少淡水曾也咸水层的水位差,从而达到减缓咸水层向淡水层的越流速度。

(三)节约用水

以上介绍了如何开阔水资源的来源,但与此同时大力宣传节约用水意识也是十分关键的,一味“开源”却不“节流”不能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丽莉,张卓,于瑞涛.沧州市水资源现状及可耻学利用建

议[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

[2]张文杰,伊明,吴海岚.沧州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沧

州市税务局,2010,(29).

[3]施雅风,曲耀光.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合理

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张琳,张苗,南水北调江苏受水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水

利科技与经济,13,(3).

篇(8)

引 言:地下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资源,但是近年来来人们过度的开采地下水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因此,认识和总结地下水的危害,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1 地下水超采的危害

1.1 地下水资源枯竭

地下水资源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由于浅层地下水开采容易且储量大,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曾经被人们广泛开采使用。但是由于地下水补给无法供应过度开采的水量,导致浅层地下水逐渐减少之后,人们又将目光转投到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当中。深层地下水远在地质年代就开始逐年累积,补给速度极其缓慢,可以说是开采一些就少一些,如果过度的消耗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使地下水资源枯竭。此外,井位不合理的布局、供水井过度集中等也是局部水资源枯竭的原因之一。水资源的枯竭将会直接影响到生产、生活用水,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难以估量。

1.2 地面沉降

(1)区域的地面标高降低

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壳新构造运动、海平面相对上升造成地质抬升、土层的松紧程度及其结构、地震的冲击作用以及火山运动等等。人为因素有:抽取地下液体(包括了水、油、天然气等)、对地下矿产进行开采(如对有色矿产开挖)、修造地下工程并对地下结构进行改造(如修建地铁、隧道等)、还包括地表活动对地质施加负荷(包括地表的各种建筑)等。在我国北方地带地壳运动不频繁、土质结构稳定,因此自然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较小、沉降的速度也十分缓慢。但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于近年集中出现了不同程度、不同面积的地面沉降现象,其中,人为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

(2)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因此出现下降

地面沉降是当今我国很多地区出现的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地面沉降会造成基础建设受损、人员伤害、降低城市防洪能力等严重的后果,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基础设施、房屋等建筑受到损害。由于地质表面出现局部下降等不规则升降,容易出现地表建筑倾斜、墙壁开裂,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地下建筑等更容易受到破坏,公路塌陷、铁路地基不稳、地下建筑坍塌等严重事故出现的概率增多。②供水成本增高:由于地面沉降,使抽水井管相对上升,导致抽水深井降低甚至失去取水功能,从而增加工农业用水的重复取水投资。③农业损失加大,在农村出现地面沉降虽然不如城镇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但对农业的影响也是极大。④降低城市防洪能力,地面沉降造成整个城镇的地面不平,地段有高有低,排水系统则不能发挥作用,容易造成堵塞情况。⑤在水系发育丰富的河网地区,地面沉降造成桥梁净空减小,使过桥能力大大地降低,同时也使城市的港湾、码头的使用能力降低。

1.3 破坏水资源平衡,造成地下水质恶化

由于长期盲目开采地下水,破坏了稳定的水量平衡,使深层地下水存贮量锐减以至枯竭,河流断流,湖泊干涸,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地下水超采容易引起水污染,主要原因有下面几个:

(1)由于超采地下水易引起地面塌陷,破坏稳定的水面平衡,地表污水就有可能通过塌陷段渗入地下。比如:有些工业废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坑穴,在河道或坑穴周围如果过量开采地下水产生了地面塌陷,地面污水如果塌陷段下渗,造成地下水水质的破坏和污染,从而使地下水的开采利用受到限制,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受到严重的影响。

(2)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降低,水量减少,同时水在地下净化时间变短,此外,水位降低和地下水漏斗的扩展则增加了地下水接受补给的范围以至于超出水源地保护区范围,实际就是扩大了受污染面积。这些原因都会造成水质变化。

1.4 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盐碱化

地下水盐碱化的情况多发生在沿海地区。通常,陆地所含的淡水层水位要比海水的水位高,海水不会流入淡水层影响水质。但是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特别是对于淡水层的开采,导致沿海地区地下淡水层的水位比海水水位低,海水由透水层逐渐渗入到陆地的淡水层当中,直接使得淡水变得盐碱化,破坏了地下原有的淡水资源。人类生活和农业灌溉用水多为淡水,虽然现在的科技手段可以轻易将海水转化成淡水,但是地下水资源的盐碱化除了增加了人类的使用负担,还很容易造成沿海地区土地的盐碱化,这对于农业发达的沿海平原地区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2 地下水开采灾害的防治对策

2.1 完善地下水资源管理体系

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并合理利用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超采所造成的危害的发生,而如何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则主要体现在政策和法律法规上。首先,对于地下水的开采要严格按照取水许可制度和审批制度来执行。同时对于私采地下水的情况,一定要严查严惩。其次,加强对地下水的统一管理,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工作,要有规划的进行地下水开采。第三,培养一批有素质的勘探、科研人员,加强处理地下水出现事故的工作能力,保证对地下水的科学管理。第四,加大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的资金投入,做好水源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第五,完善地下水资源的监测、预警系统,并做好应急备案,加强对地下水资源开发的监管力度。最后,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工作,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重视和珍惜。

2.2 采用回灌方法,恢复养蓄地下水

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各地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回灌方法。因超采导致地面下沉的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人工回灌,不但方法简单,而且能够达到蓄水储能的效果。各地应该充分利用条件、创造条件进行人工回灌,同时保证回灌水资源的质量。如: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兴建拦河工程、蓄水工程,规划建设回渗井工程,定期的回灌,使地下水的采补趋于平衡。水资源匮乏的地方应该积极引水回灌工程,确保地下水能够得到及时的回补。

2.3建立污染处理设施,对污染排水进行严格管理

地下水污染来源于地表水渗入,而地表水的污染来源为人类各种工业、农业活动,需要对重污染企业进行严格控制,防治污染通过排污进入地下水。建立污染处理设施,将污染的水资源进行处理,符合要求的水方可排出,这样减轻地下水污染及化学灾害。

2.4 强化节水意识

提高人民的节水意识,爱惜和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采取综合措施,努力形成节水型社会。农业采取水利与农业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利用降水和可利用的水资源,节约地下水。实行地表水、地下水等多水联合运用,实现优化调度。根据水循环规律与各地自然条件,结合各地、各用水部门的特点,在不断采用技术新成果的进程中,进行科学地组合。工业要引进先进工艺,全面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充分利用污水,循环水,冷却水,一水多用,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尽可能缩小地下淡水供应范围。

3 结束语

总之,地下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水的开采量超过了地下水的自我调节范围以后就会带来一系列危害。因此,要保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要加强对地下水开采的重视,多做动态监测,同时对已出现的危害积极治理,为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和利用提供依据和经验。

参考文献:

篇(9)

3、燕子低飞:因为下雨会引起高空中气流不稳定,燕子会低飞。

4、云雾沉山:如果在山区,云雾已经沉降到山顶之下,或到山腰,会下雨时。因为空气夹杂着水汽变沉重,导致云逐渐下降。

篇(10)

1 引言

海水资源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宝贵资产。地球上的现行使用着的各类资源都十分有限,且面临着开发殆尽的局面。占据全球总面积百分之七十一的海水资源,是战略性可持续性发展社会中资源开采转移的目标。海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了海水的淡化利用,化学资源利用和海水的直接利用。本文以海水淡化利用为主,化学资源提取和海水直接利用为辅,阐述了如何建立和完善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机制。

2 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义

现今我们所指的水资源,一般是指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将海水转化为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能有效的解决沿海地区,海岛,以及近海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些地区因为沿海等因素,经济一般都是比较发达的。因此其他产业的密集度就更高,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就更大。虽然这些地区淡水资源贫乏,但是海水资源丰富却是这些地区的优势,以优势攻破劣势的资源开采转型,便成就了海水淡化产业的兴起。借助丰富的海水资源,进行海水淡化,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并能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海水淡化产业不仅仅是对不足水资源的补充,更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储备措施。

其次,海水淡化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着海水淡化技术的科学性进步,施工建设的技术性进步,淡水经营管理化的进步等等。

3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解决方法

3.1 制约因素

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各个方面的制约因素,想要完善和提高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机制,就要立足于发展制约条件,加长“短板”,才能取得长足性稳健性的优质发展。

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干预和宏观市场的精良运作。

海水淡化产业的经济化发展,必然离不开市场的主导控制。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海水淡化产业的市场发展进行引导,使其规范化,合理化。这样,海水淡化产业才能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才有可能取得长足性稳定性的发展。如近些年国家出台的《海水利用专项策划》就十分有效的给予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法律性保障。

随着海水淡化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的规模扩大,不知不觉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如投资成本过高,使得技术实施没有经济依托。这时,政策的支持和政府对海水淡化产业的资金投入,便显得尤为重要。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需求促进生产。首先是市场对海水淡化产业产品的需求。海水淡化产业的主要产品――淡水的市场运作,需要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其次,海水淡化产业的应用,需要技术力量的同时,更需要相关设备的支持。海水淡化设备的需求,必然会促进市场设备生产的进步。反之,优良的生产设备,才能全面的高效的应用高端技术。因此,设备产业市场的支持也是制约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现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出的海水淡化设备,并不能跟上海水淡化技术的脚步。这就造成了我国现在使用海水淡化设备需高价进口的窘境,也正是海水淡化产业投资较高的主要原因。这使得海水淡化产业规模扩大化迟缓,发展自然相对缓慢。

3.2 解决方法

(1)大力地研究和开发海水淡化的关键技术与装备。加快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高设备制造的技术水平,从而满足实际工程的基本需要,减少设备产品的进口,从而降低资金用度,利于产业的扩大规模。

(2)一个企业的长足发展,离不开产业本身的活力。活力的注入来源于持续的创新。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推动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创新与普及,如在大学里成立相应专业,成立研究所,设备制造厂等等。从广大的知识进步中加快产业的进步。

(3)在自主创新的同时,不能闭目塞听,闭门造车。应该时时关注世界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进程,引进新生技术,从而进行模仿和再创造。

(4)处于基础阶段的海水淡化产业,想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要增加示范点。其中囊括了技术和装备的应用示范,实际工程,产业运营和政策支持的实施示范。

(5)建立科学,客观,系统性强的行业的标准和规范。不允许不合格产业的催生。也不允许不合法市场的存在。保障海水淡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淡水质量标准,原材料选择标准,生产工艺标准,产业管理标准和设备使用标准等一系列准则。制定行业规范以加强行业的管理。

(6)建立执行各项标准和法规的专属部门,对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进行监督管理。

(7)加大海水淡化的宣传力度。增加海水淡化的关注度,加强领导,科学界研究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认识和关注,才能得到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

(8)加强国内外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

4 海水淡化产业的经济发展

技术的提高以及规模的扩大,并且配合相应的政策扶持,海水淡化产业进军市场,才是其经济化的最终目标。

选择合理高效的技术方式,是经济化的战略发展意义。在生产工艺的选择基础上。做出经济性分析,确认性价比最高的投产。综合性的考虑给水管网的投产建设设计,以及供水管理措施。力争做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海水淡化产业的相关产业发展也是海水淡化产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从单方或者是多方的产业延伸中,确立副业发展目标,如海水晒盐业,工业盐制造业等等。海水淡化过程中产生的浓海水可以晒盐,既免去浓海水回流大海的处理环节,又减少了晒盐场的占地面积。浓海水还可以作为原料投产到制碱工业中,还可以提取镁、溴、钾等化学元素。从循环经济模式的角度考虑,将浓海水的盐化工生产工艺与海水淡化工艺结合,有效的利用浓海水。还可以与冶金行业以及电力行业等相结合,利用前者生产过程中的余热进行海水淡化,实现海水资源与其他能源的全方面利用,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能实实在在的创造出经济高效益。

5 海水淡化中的注意事项

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大规模化,那么在大规模的淡水生产中,就会产生大量的浓海水,浓海水的回流会造成海水浓度骤变,影响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甚至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带来生态灾难。因此在淡化海水的同时,要对浓海水进行加工处理,过滤净化,使之达到回流排放标准。

而在以核能为生产能源的海水淡化产业的工程里,十分需要注意的就是核能源的安全使用。为了防止核泄漏等事件发生,要切实的依据核能的安全使用规范,来进行核反应堆选址,核能提取设计等工作。

关于海水淡化的工艺选择,在使用渗透膜反渗透工艺时,反渗透膜一般半年才清洗一次,系统进水不达标或者是膜已经受到严重污染时,需要离线清洗。

4 结语

海水淡化的战略性发展意义,在资源紧张的当下,是不可否认的。全力的开发开展海水淡化产业,充分的利用海水资源,对于我国解决淡水资源紧缺有着长远的意义,是我国实行淡水资源战略储备的必经之路。建立并完善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机制,是海水淡化产业稳健,迅速,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掌握好高新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大力支持海水淡化产业,推广海水淡化产业,为海水淡化产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世峰,秦诗立.海洋开发战略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2)

篇(11)

赏雨对听风。“赏雨”二字均为仄声,故“听风”可矣,闲看云卷云舒是一种从容,坐观花开花落是一种淡然。临窗听风赏雨,则是一种恬静。雨去雨来,听的是绵绵悠长的诗情画意。

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雨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