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智慧交通发展前景大全11篇

时间:2024-01-05 14:57:4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智慧交通发展前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智慧交通发展前景

篇(1)

基建投资在前 信息化投入将后来居上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中国铁路和城轨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当前正处于投资高峰期,其庞大的投资规模对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从产业链受益角度看,随着其建设进入新一轮,整个产业链都将依次受益。

按时间顺序,产业链上依次受益的是基建施工、工程机械、基建配套设备、机车车辆及其配件,以及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及设备。由于基建建设需2~3年,而信息化投资在基建完成之后,故轨道交通信息化与铁路和城轨基建投资相比明显滞后,未来几年将是轨道交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开始,但从投资视野看,当前布局恰逢其时。

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前景十分广阔

在轨道交通大规模基础建设的背景下,信息化需求不断增加,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也具备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主要体现为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以及市场的不断拓展。

铁路信息化应用范围广

信息化在铁路领域的应用范围极广,涉及到运营、管理、安全、服务的方方面面,其中,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是铁路信息化的三大主要应用领域。

国家《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明确了我国铁路信息的发展目标,要求到2020年在全路建成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管理科学、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智能运输信息系统。为实现这一目标,未来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并将最终覆盖我国铁路的各个领域。

应用范围的扩大极大拓展了铁路信息化的市场空间。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我国铁路信息化的投资规模近几年都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最近两年的增长率更达到30%以上。受益于铁路大发展的延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仍将延续。

城轨信息化市场潜力巨大

由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交通问题困扰着我国各个大中城市,可以说,这些城市都有建设城轨交通的愿望和需求。2009年,国务院公布了地铁建设的3项指标:城市人口超300万、GDP超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0亿元。目前,全国达标的城市有近50个,其中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已经获批。未来,开通城轨建设的城市必然越来越多,这主要因为在我国城市化率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那些达标未建的和新达标的城市将会加入城轨建设的大潮。

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都会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而城轨交通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持,因而城轨信息化市场未来的增长潜力非常巨大。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的市场规模在逐年提升,并且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这与我们判断的城轨信息化市场的趋势也正好吻合。

智慧铁路为铁路信息化打开新的空间

2009年,IBM在北京成立了全球铁路创新中心,提出了“智慧的铁路”的发展策略,这对现阶段的中国铁路可谓是“正当其时”。由于社会对铁路行业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我国铁路有必要借助智能信息管理实现突破。而“智慧的铁路”正是利用其可感应可度量、互联互通和智能化三大特点,实现智能信息的网络化,进而实现信息的互联和共享。

纵观我国铁路信息化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无外乎是社会对铁路不断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过去,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了铁路的安全、高效。而随着世界变得更加智能,对铁路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智能化的要求,例如乘客能够快速、简便的对旅程做出最优的计划和管理,铁路公司成本减少的同时提高乘客服务的质量,通过对数据的实时分析对运行做出智能化的决策等等。然而这些新的需求在现有的信息化基础上无法实现,必须依赖更高水平的铁路信息化――智慧的铁路。可以说智慧的铁路是铁路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鉴于以上的分析,未来智慧铁路的推进必将引发对信息化软件和设备的新需求,例如RFID标签、传感器、自动识别设备(AEI)、智能化决策系统等等。这些新的技术、系统和设备在铁路的应用,将掀开新一轮的信息化发展。

迈入成长期 本土上市公司更具竞争优势

事实上,每个行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成长性是不同的,其中,成长期是行业成长最快的阶段,是最具投资价值的黄金时期。我们将轨道交通信息化行业与成长期行业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轨道交通信息化行业目前正开始迈人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极具投资价值。

我国轨道交通信息化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国内外各大IT厂商前来掘金,然而我们却发现,本土的公司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他们是这块蛋糕的最大受益者,而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国外IT巨头却鲜有斩获。探讨背后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本土上市公司拥有国外企业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说,这些优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政策优势、本土化优势和市场优势。

政策优势

国家政策支持轨道信息化产业的发展,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铁路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对于行业内的本土企业,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支持。

本土化优势

我国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例如客货混运,因此国外的标准化系统并不能适应我国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又由于国外的厂商对中国铁路的情况了解远不如我们本土企业深入,其开发的产品在适应性等方面较国内企业要逊色不少。

市场优势

篇(2)

(一)国内发展的实际现状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最近几年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城市化让一切变得皆有可能,城市功能的完善,让公共设施更加便捷地服务于人民,城市设施的承载能力也日趋加强,城市建设中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慢慢变成了一个最基础的重要设施。

(二)我国智慧型城市发展现存问题

近几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相应地产生饿了一些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拓展,人口问题日益严重,出行拥堵、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治理脏乱差、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信息网络不公开透明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正日益严重。

二、共性和个性的融合创新,科学地发展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和现在的城市建设互相融合,也要注重其自身的特点,找到好的可行的办法去实施。就目前来看,大多数城市都可以发挥城市自身优势,在此基础上做出智慧的方针和设计,找到可行性发展方针。

(一)智慧城市跨领域发展及新兴产业集群凸显

搞任何事物都需要创新,智慧型产业也是如此。目前中国各大城市已经纷纷进行了跨界的产业调整,以及互相融合的产业模式来开展智慧型城市建议,如智能公交系统、智能电网设计、智能在线教育、智能医疗救助等,并在智慧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新技术来更新这些系统。新技术新产业比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产业有待孵化,可以先抓重点的应用示范设施,比如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等一些民生领域的应用。通过这些应用的实施,再来争取一些大型的企业投产,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来带动本地其他产业的有效发展。

(二)坚持中枢平台化控制、集成模块化发展

在产业链结构复杂、行业众多以及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时代,智慧城市建设首要就是抓重点抓关键。方案解决商和运营商都在解决问题,目前无法实现平台信息的交换,只能够在自己的领域作业,这就必须通过城市管理者来协调,让这些领域实现真正的信息交换,打破交流屏障,实现跨系统的综合应用发展、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这样就可以避免各自为政的信息孤岛局面,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化城市建设。

三、技术与课程的交互实施

本项目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进行应用型探讨,培养出具备工程实践和艺术设计能力,符合社会需求,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一重要选题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智慧型城市中智慧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研究

城市的健康循环发展必定会变成一个智慧循环的系统,这是发展趋势、要有崭新的资源整合理念、新的产业结构、要发展智慧产业、要有信息化整合能力、要有新理念规划智慧城市,这就需要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对此作出融合,环境艺术是一门综合学科包括了室内和室外,但是现阶段单一的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宏观城市规划下的需求,很多设计一拥而上,各搞各的,结果只能是能源过剩,不整体规划就总有一天需要推倒重来,很多城市建设了没多久,因为地铁建设和新的环境建设,不得已又要把还是很新的建筑景观重新修筑,这是一个资源的浪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在以前单纯做基础上应该做一些交互和转变,让智慧型设计融入进课堂来。

(二)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内容的融合创新这个新的产业必定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一个大的融合,通过教学内容的扩充以新目标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生产力,真正做到“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提升现有的生活环境。引进这个教学内容,是设计与智慧产业的基础,从整体设计出发,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城市管理完善、信息快捷、应用便利、生活便捷、公共服务完备的智慧城市。

(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新学科的融合方法与实践

在艺术设计课程里环境艺术设计一直是核心的专业课程。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意思维能力,审美品位的可塑性强,有分析处理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之外,可以帮助学生联系一些社会的项目来让学生参与设计,与企业和公司合作,根据实际的课题,来进行课程教学以及动手操作。在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下,来进行课题设计,能使学生的设计创意与市场的大环境和城市发展的动脉保持一定的联系。本课题的研究,将着重解决以下问题:我国的环境艺术教育进入了一个鼎盛发展的历史阶段,但我们必须还要居安思危,好的市场前景带给我们好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如果不进行资源整合或者进行创新,一个再好的专业也会出现人才过剩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必须有一些新的想法出现。环境艺术除了有环境设计的专业学科外对于城市规划的整体设计也应该有一定的研究,让环境艺术设计不再只是室内外的界面设计,更是一个系统的设计,这个系统涉及到了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环保问题、绿色能源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今世界首待解决的具体的问题。智慧型城市建设课程的实施,将突出以下创新特性:智慧城市的基础首先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什么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有序的交通、绿色的楼宇、良好的水处理技术以及智能化供电系统,能让城市化进程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借助适当的技术,城市可以变得更环保,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同时还能降低相关成本,这里可作出深入的课程研究。通过环境艺术专业的系统的设计为绿色楼宇、水处理、交通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系统以及医疗等领域定制的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在中国创建拥有新面貌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智慧城市设计让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和信息设施建设有了一个长远的整合,积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艺术设计中智慧型城市的建设发展前景

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和目标就是“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生活更美好”。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研究室内外环境的学科,在做功能性设计的基础上,去研究智慧型的设计,做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精髓。

(一)发展趋于科学模块化

智慧城市建设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分析现状、找出问题、转变设计建设方式,并以此来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智慧型也是低能耗型产业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绿色建筑,智慧城市设计等专业的开展在此基础上做出了相关的研究。

(二)中枢系统下的统一管理

城市系统的有效循环,必需有一个中枢的管理系统来做统一的管理。通过物联网的技术、空间地理控制等手段,对环境,道路、地设施、管网等基础的城市设施进行有效的编排设计用于以后的定期维修;对生活物品、医疗物品、战争储备等重要的物品进行有效的管控并有可视的监测系统;对于人口的进出和流动有一个有效的监测以用来反映城市人口现状问题。通过有效的中枢管理系统来实现智慧的交通枢纽、智慧的清洁管理、智慧的城市应急系统、智慧的城市配套设施、智慧的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智慧的政务便民系统。

(三)生活更美好

信息环境和基础环境的完善,让市民在任何地点、时间、渠道下都可以随时得到想要的24小时服务,这将是非常便捷的一个事情;强大的基础设计的智慧建设,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美好,心理上获得认同感,体会到便捷与关怀。地理上的位置再也不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障碍,人与人的交流变得更加简便,不论是来自哪里的人都会被这样一座智能的城市所吸引从而留下来继续发展,这是城市建设的美好目标。

篇(3)

Abstract:Smart city is a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knowledge society,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novation (innovation 2)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form.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wisdom 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wisdom City, then introduced the wisdom city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then analyses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finally discusses the concrete projec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Wisdom city; intelligent fusion; application prospect; projec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智慧城市”就是让城市更聪明。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的物联网,实现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的融合,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

智慧城市的特征

智慧城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全面透彻的感知。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地运行。

2.宽带泛在的互联。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3.智能融合的应用。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集大成,成智慧。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大大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工程将构成智慧城市的“大脑”。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云”与“端”的结合,推动从个人通讯、个人计算到个人制造的发展,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用户的力量。

4.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重塑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也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智慧城市的原则

在具体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注意如下5个原则:

1.要注重系统工程,科学构建智慧城市,使智慧城市能够统筹规划、综合集成资源,总体效果能够最好,并且使智慧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和技术能够得到高度智慧管理。[6]

2.要在开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过渡,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6]

3.要强调优化配置,构建两型性社会,就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统一实现人、物、环境的协同共享、优化配置,以此来发展我们城市的产业经济、市政管理、社会民生。

4.以人为本,科学化管理,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来提升政府的行政服务效能和管理模式,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实现创新社会管理。

5.整合和共享提升城市基础支撑的建设,以最大限度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城市各类信息资源为核心,推进实体技术设施和信息设施的整合共享,从而提升城市各个领域智慧环境的充分应用

智慧城市的运用前景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政治和技术的权利,城市被无可避免地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发挥着主导作用。与此同时,城市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紧缺、住房不足、失业、疾病等方面的挑战。在新环境下,如何解决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命题。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路,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篇(4)

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218-1

智慧城市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借助互联网、数字网络,以整合、系统的方式,它涉及到城市楼宇的智能化、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企业管理、智能服务等领域来管理城市的综合运行,使城市管理更加的系统化、安全化。智慧城市是将城市中具有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集为一体,使城市各个功能得以相互协调的实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保障,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智慧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民生核心等关注焦点为核心,通过对城市信息数据的实时收集、筛选、存储,构建智能化的城市,犹如智能化的IT城市,并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的互联,交换共享、协同的关联的应用,为城市的治理与运营提供高效、灵活、稳定的工具。为人们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更绿色的生活服务质量。智慧城市对城市的管理更具备智能化、数字化,对人们生活与处理城市的突发事件更快速、可靠。

智慧城市是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与城市的管理功能有效的融合,通过对城市的人文地理、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等进行网格化、数字化、智慧化管理,为城市提供更加有效、快捷、灵活的管理创新服务模式。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服务化的更高阶段,更加注重“互联互动”的场景特征。智慧城市概念不是“夸大说”也不是“空投兵”,而是在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云计算、物联网等概念上的一次“整合式”的高度概括的创新理论。在当今社会的“四流”中使用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就显得极其重要,更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急迫表现。

对于智慧城市的发展应注重以下战略重点:

建设具有城市重大发展战屡的平台,它结合城市发展空间、发展前景、发展战屡和功能得定位,科学的谋划、合理布局、功能健全、作用互补、发展协调的平台。智慧城市规划应当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符合地区的综合发展。

1 城市发展特色

把城市特色化建设作为目标。智慧城市是以知识经济为中心、以智能服务为辅的城市,是经济城市竞争的生长点。城市特色通常包括产业特色、文化特色、服务特色。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理念。集约、生态、低碳、包容的可持续发展,是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核心要义。城市管理工作要按照经济环保、城市智慧和民生幸福的要求,围绕优化城市发展空间、维护正常的城市秩序、保持良好的市容景观和环境卫生、促进资源节约和集约使用等重要领域,创造性发挥职能作用,重点在完善机制、细化措施、抓好落实上下功夫,推动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设公共服务,增强就业、医疗、安居、文化等系统开发与建设,做好有病可医、有才可施、有房可居的协调发展。

2 与当地的知识经济体系相适应

适应经济政策的创新调整,建设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企业政策与人才政策的有效整合,智慧城市的建设与人才的知识储量是不可拆分。智慧城市将当地的知识经济发展与政府政策有效的交互,为信息化企业提高利润点,政策维护创新企业利益,保障知识人才,维护知识产权。

3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

政府公共服务是以人为本,政府要明确与改革公共服务的重点,将视野转移。确定建设城市智能化的步骤,完善政府服务的不足,创造以知识、以市民为本的综合政府。

维护市民的权益,建设市民维权的呼叫服务中心,拓展服务方式、服务范围,实现智能化、多元化等多种服务方式,并将其相互整合。开展司法行政法律帮扶平台、职工权益维护平台、医疗保障服务平台、社会经济协调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4 加强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是依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呈现的社会形态。因此,要明确社会公共设施建设改进的重点。城市的不同,其自身的需求也就不同,通信技术设施的改善以及环保等公共设施建设的政策,都是建设智慧城市所重要考虑的问题。

5 城市智能服务环境

5.1 公共服务的智慧化

提高公共医疗、居民居住、城市文化、就业等服务建设规划。提升城市的管理规范化,智能化。

5.2 面向城乡的智慧化建设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建立涉及农业咨询、政策咨询、农保服务等面向乡村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协助农业、农民、农村共同发展。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农村信息收集、传递、分析、等体系,为广大农民提供劳动就业、技术支持、远程教育、农产品销售、医疗保障、社会地位等信息服务。

5.3 面向企业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完善政府门户网站,提升企业网站的服务意识,加强企业服务平台的功能完善与管理。

5.4 安居服务的智慧化

居民安居是社会和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完善安居服务,为居民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服务。充分考虑个人需求、经济状况,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

5.5 城市交通的智慧化

篇(5)

《投资北京》:建设良乡高教园对于房山区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蔡本睿:曾经的房山是北京重要的能源基地和建材基地,煤炭、石灰、水泥等资源型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近百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大量投入资本和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形成的经济增长,容易带来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近年来,房山区已意识到这些问题,一直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使房山区的产业逐步向现代化、高端化、信息化升级发展。当年北京市政府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号召,决定在北京的区县中选择1-2个区县建设高等教育园区,当时的房山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得知后高度重视,并及时、积极地向北京市政府递交了《关于在我区良乡卫星城申办“高教园区”的请示》。可以说,有了当时区委、区政府的睿智选择和坚决态度,才有今天高教园区建设的成果,我们才能在产业转型的路上继续努力前行。

良乡高教园区作为汇集六所高等学府的高教园区,可以发挥人才聚集优势,助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文化创意产业正成为房山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高教园区将凭借整合园区的优势人才、智力资源和良好的硬件环境,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大量的文化“创新、创优、创业”人才。此外,良乡高教园区还将为房山区中央休闲商务区(CSD)建设聚集消费力量,为区内五大功能区汇集智慧、提供科技支撑,并对园区内规划、建筑、交通、园林、经济的整体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投资北京》:良乡高教园的建设现状如何?

蔡本睿: 自2002年开始建设,仅仅用了10年时间,集高校和创业园区为一体的新城——良乡高教园区拔地而起。目前,园区土地一级开发已经进入扫尾阶段;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备,轨道交通房山线稳定运行,市政配套九通一平设施齐备;已入驻院校达到6 所,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四所入驻高校已启用新校区开展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师生入驻规模已达三万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将于近期开工建设。公租房、教育实习基地、教师商品房等重点配套项目开工,配套中小学、市政交通一体化项目启动,智汇城科技创业园和中关村房山园获得批复,科技成果转化及智汇城科技创业园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相继展开。

2012年10月28日,“北京良乡智汇城科技创业园”和“中关村房山园北京良乡高新技术产业区”同时揭牌成立,这标志着良乡高教园区从最初的高等教育园区建设向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科技产业带、进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央企、民企、外企等高新技术产业共赢发展的大战略发展模式转变,园区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投资北京》:良乡高教园如今正由教育园区向产学研一体化园区转型,高教园区管委会如何营造环境为推动园区的转型做努力?

蔡本睿:2002年,市政府批复良乡高教园区建设时,给高教园区功能定位之一就是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高教园区建设和卫星城建设、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相互结合,推进产学研合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高教园区管委会始终以市政府的批复精神作为发展宗旨,以在园高校服务需求和属地发展需求为动力,不断深化“智汇城”内涵,高质量建设园区、高水平管理园区、高标准服务园区、高科技汇集园区,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实施路径,致力打造智汇城科技产业集群。至2012年底,高教园区管委会引进智囊机构——校企金联信息技术研究所,立足于高教园区的战略规划及发展定位,搭建各种条件平台。此外,为进一步推进园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良乡高教园区管委会联合入驻高校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北京校企合作促进会。同时,园区管委会领导到各高校走访,就校地科技合作相关事宜进行座谈,以快速推进孵化器、科技创业示范基地等项目的建设。

在政策体系方面,园区管委会结合园区汇智引资实际,制定促进园区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并依据《房山区“十二五”规划》对园区的发展要求,制订了“1551”产业促进工程行动计划,即在未来五年内,争取做到在园区内孵化项目100个;转化高校科技成果落地50项;吸引智慧产业50家(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智慧服务产业、科技企业总部、研发基地);汇集100名知识型(智囊)、技术型(科技、工艺等专家)和经营型(企业家、管理人才)高端人才,力图为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6)

上海交通大学中意绿色能源实验室落成

2012年5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中意绿色能源实验室落成。该项目系2007年11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和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签订合作协议,就建立关于建筑能耗研究与测试及“低碳”技术研究中心项目达成共识。项目名称为“绿色能源实验室”,位于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中意楼由意大利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出资,并配备了中国和意大利环境、能源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相关设备,由上海交通大学制冷研究所所长王如竹所代领的团队承担大楼内建筑低碳技术的研究。中意绿色能源楼中的20余项绿色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集热技术(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中温集热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太阳能空调技术(吸附式空调、吸收式空调、太阳能除湿空调)、热泵技术(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及热水、CO2空气源热泵能源中心)、新型高效末端技术(制冷与采暖辐射板技术、小温差风机盘管、地板采暖与送风)、分布式能源技术(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风光互补、燃气冷热电联产CCHP)、智能电网技术(太阳能、风能为基础的CCHP智能微网)、零碳住宅(以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光热利用和热泵为基础)、智能家居(能耗实时检测、平板电脑实时控制,网络远程控制)。整个绿色能源楼建筑设计和施工严格按照节能、节水、节材以及资源回收利用等原则,按照65%节能率设计,并配置了意大利外遮阳技术,由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节能设备,整个楼宇可以脱离中央电网独立运行,甚至可以输出电力。项目负责人王如竹介绍,这20余项技术都是可以运行的技术,其中有近一半是上海交通大学自主开发的技术,中意绿色能源楼将成为一个新能源与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测试以及展示的平台,也将是一个高度国际化合作交流的平台。(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挪威科技大共建可持续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6月4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共建可持续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举行。挪威科技大学校长Torbjorn Digernes,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副校长黄震出席揭牌仪式。张杰说,上海交通大学、挪威科技大学都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大学,在过去的几年里,两校在师生交流、科研合作等领域建立了友好关系。特别是今年5月签署可持续能源研发协议以来,双方合作取得很大进展,成绩令人振奋。张杰希望两校的合作能一直延续下去,为取得非凡的学术成就而共同努力。Digernes校长表示,双方在科研和教育领域还有很多长远计划要实现。此次可持续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两校合作史上又一里程碑。同时,两校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双方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开展广泛合作。随后,张杰与Digernes签署合作协议,并为可持续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据介绍,该中心将在绿色建筑能源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液化天然气技术、二氧化碳制冷工质技术、风电与智能电网技术、能源系统与社会研究、合作策略和管理等一系列能源研究方面开展联合攻关,努力实现建立世界领先的可持续能源研究中心的目标。未来,双方还将合作延伸到教育领域,设立可持续能源双硕士项目,加强硕士生、博士生的联合培养工作,努力实现合作培养研究生和课程交流。(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上海电气储能电池与关键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

篇(7)

城市因为其强大的基础设施,活跃的经济活动,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 过去几十年里,城市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展。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估计,到2050年,大约70%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城市中。在中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979年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还只有17.9%,2009年已经达到46.6%,2011年城镇人口达到51.27%。 与此同时,随着汽车进入家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城市里的汽车越来越多。2000年后,中国大中城市私家车更是呈井喷式增长。

尽管过去30年间中国的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睹目的成就,城市内道路建设也从未间断,里程延长的同时,路面也不断加宽,但是在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双重“夹击”下,越来越多地区出现了严重拥堵。人们发现购买新车的喜悦在很短的时间里被堵车的烦恼所替代。而交通事故带来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以及交通对能源和环境污染的压力,随着城市里人和车的激增而不断加大,在大城市里尤其如此。 类似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存在。20世纪后期,“智能”交通的需求和概念伴随着城市化和私人汽车的普及首先出现在发达国家。

“智慧的交通”让城市顺畅“流动”

“智慧的交通”如何优化对现有交通资源的使用,使人和物能够有效的“流动”是城市能否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仅需要红绿灯来管控交叉路口的车辆通行,保证安全,还需要掌握道路上车流的密度/速度等数据,优化路段或区域的车流量,提升道路的通行能力。这是“智慧的交通”概念产生之初的核心目标之一。“智慧的交通”是对利用传感、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的各种应用系统的总称。

随着人们对整合的交通服务需求的增加和认识的深入,“智慧的交通”的范围也从单纯的道路交通监控扩展到其它交通运输领域。通过分析车流、客流的时空规律,城市管理者可以了解城市中出行的总体需求规律,更好地规划城市道路和区域功能,调节城市总体的交通需求;通过协调优化不同交通模式之间的配合,城市可以有效地提升管理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整合的交通服务收费系统,让市民的出行更方便, 也提高了系统的管理水平;通过自动识别技术,自动识别记录违章车辆,使交通执法更加严格有效,从而提高交通安全性。先进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可以大幅度提高公路的通行量;利用多种途径为人们提供不同形式的实时和短期交通预测的信息服务,不仅可以方便市民出行,而且起到主动化解因盲目出行加剧的拥堵的作用,让城市更好“流动”。

IBM认为,一个完整的“智慧的交通”应用系统需要包含三个部分:各种数据采集设备,可能是安装在路端的线圈或摄像头,微波探测器等,也可能是安装在车船上的卫星定位装置,还可能是移动终端如IC卡或手机,甚至收费系统数据;将数据由采集点传输到管理控制中心的通信网络;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将其转化为交通业务智能的信息处理和服务系统。其中前两部分属于智能交通的基础设施,第三部分,信息处理分析,则是实现数据向智慧转化的核心,是实现“智慧的交通”的“智慧”关键所在。

“智慧的交通”在中国

如今,IBM为全球多个国家的不同城市提供了从规划咨询到系统集成、分析应用,再到运营管理等各类服务。

镇江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提出了“智慧镇江,智慧旅游”的发展战略。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智能的交通系统,这包括全面升级该市各大交通中心、400多个公交站点以及1,000多辆公交车等。镇江市政府希望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更好的实现整个系统的升级,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让市民生活更加丰富、便捷、高效。

IBM智能运行中心(IOC)为镇江市提供了城市交通网络的实时全景视图,帮助镇江市政府有效收集交通信息并进行分析。利用IBM i2软件提供的时间和地理分析技术以及IBM研发的First of a Kind(FOAK)平台可以提升交通运输能力,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同时提前预测交通堵塞现象。该解决方案的基础是能够模拟整个交通运输网中公交车队和客流情况的服务资产,它利用IBM的相关技术,对公交车和公交线路实行实时监控并对公交车队进行调度管理。

而在浙江舟山,舟山港也通过与IBM及其业务伙伴的合作,推进了智慧港航的建设。“智慧的舟山港”以智慧港航工程为主线,以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优质服务为目的,构建面向企业的服务平台、面向行业的监管平台、面向产业链的支撑平台,建立一个全面感知、互通互联、业务融合、协同应用、安全可靠、机制完善的港航信息化体系。

现在舟山港已从总体上推进了智慧港航的建设步伐,实现了四大智慧的转变。首先,从以自我服务为主向公共服务转变,打造服务型政府。其次,从各自为政的业务系统向信息整合转变,目前已通过一期努力基本实现目标。第三,从以信息为主向网上办事转变,如今已完成局部实现,未来还将进一步深入开展此项转型业务。第四,从以硬环境建设为主向系统性应用转变。信息化的核心就是应用,只有更好的应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到2015年底,智慧舟山港将在稳固的基础上实现业务联动、协同工作和流程优化,并为下一步面向2020年更高层面上的发展奠定基础。

“车联网”描绘“智慧的交通”美好未来

随着无线宽带互联网的广域覆盖以及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我们驾驶的汽车在未来几年会大规模开始进入车联网时代,车辆会联入互联网以及城市道路监控物联网。

据权威市场分析公司预测,到2017年全年销售的近一亿辆新车中将有50%的车辆会联网,这个比例会在2020年增加到80%。 这些联网的车辆会以极高的频率(100毫秒级别)产生大量的数据(上百项车内传感器数据项目)。

篇(8)

本质上看,基于信息技术的、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产业都属于智慧产业,例如现代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软件编制、动漫制作、广告策划、传媒制作都属于智慧产业。现代工业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工业设计,它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工业设计,是创意与产业化结合的设计,现代工业设计可以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水平和层次,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结合点。信息技术的核心是电脑技术,而电脑技术的核心是软件技术;从这个角度看,智慧产业是一种依赖于软件技术的新兴产业。这样,发展智慧产业与市打造“软件名城”的发展战略相吻合的,可以获得上级政府在政策、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支持。

智慧产业是一类高产值、低能耗的现代绿色产业,是现代新市区产业建设中优选发展的核心产业。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蔡富有研究员的观点:智慧产业依赖的智力、知识和创意都是可无限再生的资源,智慧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智慧产业应该成为区提升城市功能,建设新市区,实现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的产业。

智慧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是以城市为中心发展的产业。某个区域的智慧产业的发展依赖于所在区域的高尚、厚实、创新的文化氛围,诚实、专业、活跃的人才资源,安定、优美、便利的居住和工作环境,灵活、开放、便捷的投资和融资平台,以及高效、亲民、廉洁的行政管理体系。区范围内的大学城聚集了大学、师范大学、邮电大学、中医药大学以及财经大学等一批各具特色、充满活力的高等学府,奠定了区发展智慧产业的文化底蕴和人才基础,而智慧产业需要的工作生活环境、投融资平台、行政管理体系则是需要政府谋划、部署和构建的内容。为了促进区智慧产业的发展,建议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谋划和部署。

1、明确市场定位,做实智慧产业

从国内外智慧产业成功的实例可以看出,这是以制造业为市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形态进行生产和销售的产业模式。要做实智慧产业,必须基于区现代制造业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谋划区智慧产业的战略目标和计划。区智慧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直接服务于区制造业,并可以辐射到周边区域的制造业,做大做强,达到智慧集聚的效应,取得规模发展的效益。

在瞄准区现代制造业战略发展的总体框架下,还需要充分考虑智慧产业本身的特点,关注和培育具有发展前景的创新产业。智慧产业属于高技术产业,既具有很大的发展机遇,也隐藏很大的风险。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在既定的大的发展战略前提下,还要注意引进和培育具有未来市场前景的智慧产业,抓住各种“天赐良机”,培养极具未来发展潜力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材料技术领域的智慧产业,逐步进入通过智慧产业引领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新阶段。

2、完善基础设施,构建产业平台

智慧产业需要集聚人才、集聚资金、集聚智慧,形成适合于智慧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智慧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是构建现代城市过程中重点考虑的核心产业。智慧产业是具有创新性极强的产业,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便利的生活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谐的工作环境。这些环境需要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时,同时进行规划和设计,分步实施。

智慧产业是一类特殊的产业,本身具有自己的体系,具有上中下游不同层次的智慧产业,这就需要构成不同的层次的智慧产业平台。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咨询服务业就是高端的智慧产业,它需要交通便利、邻接闹市的商业环境,这类智慧产业可以直接融入到城市内部;软件生产和服务业属于中端的智慧产业,需要舒适安静、远离闹市的研发环境,这类智慧产业需要相对独立的高技术创意创业园区。这就需要在构建智慧产业平台过程中,注重构造适合于不同层次智慧产业发展的平台,不但需要建设创意园区,也需要规划和建立新市区内的智慧产业商业区,构成一个完整的智慧产业体系。

3、广开招商渠道,集聚优势资源

篇(9)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应用的逐渐深入,国家在物联网领域的相关利好政策也不断出台。2012年2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发起立项的“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在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第13研究组会议上正式审议通过,成为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2012年5月,工信部批准了5项通信行业标准,标准中包含《M2M业务总体技术要求》和《M2M应用通信协议技术要求》两项物联网标准。2012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又正式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5大类35项标准。

篇(10)

引言

自动化控制技术涉及到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等,通过对诸多相互关联的设备设置触发条件与工作流程,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当前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主要有三种控制方式,分别是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及复合控制。其中开关控制指的是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不存在反馈的通道,只存在单方面的顺序控制过程,这种方式受外界干扰较小、运行过程稳定,但精度较低,没有自动纠偏的能力。闭环控制指的是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控制过程有直接影响,这种控制方式精度较高,对外部干扰不敏感,但存在一定的震荡、超调问题。复合控制则是将偏差控制与按扰动控制结合起来,消除扰动带来的偏差。

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信息化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给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自动控制技术多被应用在工业领域中,是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与自动控制设备,对工业生产流程提前设置,避免人为的干预,实现对工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管理。利用自动控制技术可以根据具体的生产状态进行合理调控优化,实现减少消耗、节省能源、提高效益的作用。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

1.1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自动控制技术目前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十分普遍,企业通过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仪表仪器、控制设备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控制调度、优化管理,既能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稳定性,还能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达到提升生产产量、节省耗能、提升经济效益的作用。在工业生产方面,自动控制技术对企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显而易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自动控制技术在军事科研中的应用

在军事方面,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也必不可少,如雷达可以在千里之外发现目标对象,并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给部队,以便部队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防御或攻击准备,这其中就少不了自动控制技术。又如航天领域,科研人员实现经过精密的运算,为卫星与月球探测器的发射设置程序,并利用自动控制技术使之能够自动调整运行轨迹、进入预定的轨道,为科研人员传回珍贵的科研数据与现场图像。另外,导弹发射之后之所以能够自动识别目标、调整飞行状态,也是因为有自动控制技术的参与。

1.3 自动控制技术在智慧生活中的应用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从路边的光控路灯、电梯的运行、空调温度的自动调节,到停车场的自动泊车系统,银行、医院的自动叫号系统等等,都有自动控制技术的参与。又如当前的智能电网技术、支持智能家居的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及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也通过自动控制技术提高了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安全性和抗干扰能力,并减轻环境负担。

1.4 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就目前而言,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并不是陌生的领域,当前我国在农业自动化上的探索与研究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农业机械装置自踊、排灌机械自动化、温室自动化控制,转变了以往我国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得农业生产逐渐朝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随着自动化控制技术、电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农业生产上也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监控与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合理灌溉、自动施肥,有效的提高水资源与化肥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实现有效节水、降低成本,减少农业生产中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外,温室自动控制也可以自动调控温度、光照,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2 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

分析当前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可以明显看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自动控制技术依旧是现代化技术发展的热门课题,分析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与发展趋势,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方向。

2.1 现代化信息技术之间的融合应用

今后,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泛,也将结合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如电气企业可以通过自动控制集成系统功能,自动收集掌握各类信息数据,实现对用电设备远程控制、用能分析等。另外,各种先进信息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融合,可按指定时段自动查询各单位水、电、气、热的使用情况,既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与精力,有效解决传统人工抄表存在的数据误差。同时各水电企业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共享与需求调研,优化档案同步、数据展示功能,建立数据交互通道,实现数据互享,实现共同发展。

2.2 自动控制设备将朝小、微方向发展

从计算机设备、通信设备的发展历程来看,设备的外形越来越小、技术复杂度越来越高是不可更改的规律,而自动控制设备也会按照这一规律,向小、微方向发展。就目前而言,一些自动控制设备的体积略显庞大、控制操作较为繁琐,并且精准度、可靠性也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都制约着自动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而在未来,这些自动控制设备将朝着小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高自动控制设备的可操作性与精准度,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2.3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据媒体报道,在2017年将会在北京开通中国内地首条全国产化无人驾驶线路――燕房线,据悉,该地铁列车几乎达到了世界最高自动化等级标准。该线路采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地铁车辆和技术,也是北京首条全自动驾驶线路,在这条全自动驾驶线路中离不开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此外,自动控制技术在地下管道的实时监控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自动化技术与现代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对城市地下管沟内的管道设备、有毒气体等进行实施的监测、控制和管理,一旦发现管道内出现有毒气体超标或设备异常的情况,自动控制系统将立即发出警报,将相关的监测数据与警报信息传达给管理人员,一遍及时的处理维修,将危险源控制在源头,避免出现更大的灾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自动控制技术除了应用在公共交通以及公共设施的建设外,还进一步的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其他领域,如机场航班信号指挥系统、110报警指挥系统、城市交通信号系统、铁路的自动调度系统、电力系统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3 结束语

虽然我国当前的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相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今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力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自动控制技术将会更上一个台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凯.我国农业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J].知识经济,2012(3).

篇(11)

LPWA业务存在大量的传感类和控制类业务,对速率要求不高,但对功耗和成本非常敏感,分布很广,海量连接,现有物联网技术方案难以满足LPWA业务需求,传统的3/4G技术从成本上无法满足,2G技术对海量连接需求也无法满足,而有线接入、蓝牙等存在布线困难、接口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在此市场形势下,催生了Sigfox、LoRa、NB-IoT/eMTC(基于3GPP标准)等LPWA新技术。Sigfox和LoRa由于采用非授权频谱组网,导致无线干扰控制和成片组网性能不佳,因此不适合运营商全网部署。目前运营商LPWA业务主要聚焦在NB-IoT/eMTC窄带蜂窝物联技术上。

当前,全球运营商对NB-IoT和eMTC都普遍关注,中国运营商也在积极部署LPWA物联网,计划2017年实现商用。在国内运营商的推动下,目前NB-IoT的整体产业链成熟度略领先于eMTC,受到的关注度也更高。中兴通讯作为全球领先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今年6月联合中国移动业界首家完成基于NB-IoT标准的PoC验证演示。

一年一度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是一个围绕全球互联网行业趋势分析,业内人士梳理全球互联网阶段性成果、共商互联网产业发展前景的高端会议。中兴通讯自2014年首届大会即全面参与业务展示及现场网络保障工作,获得了业界客户的高度认可。随着2016年第三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开幕,为更好响应“创新驱动,造福人类”的大会主题,中兴通讯与浙江移动继续保持密切合作,在乌镇独家提供终端、无线网络、核心网、业务平台端到端解决方案,依托乌镇现有网络部署基于窄带蜂窝技术的物联网应用,向与会者展示最前沿科技的物联网技术成果。2016年10月24日,浙江移动联合中兴通讯成功开通演示了智能停车和“五水共治”水质监测业务,成为国内率先遵循3GPP标准的NB-IoT业务案例,业界影响巨大。

“智能停车”改善城市拥堵与大气污染

“智能停车”采用地埋式车检测,对周围磁场变化值的监测来获取车位占用情况,通过NB-IoT网络将相关数据传送至管理平台,帮助车主快速泊车、寻车、支持APP支付、微信支付、现场支付等多种缴费手段。具备使用简单、运维方便等特点,节省管理成本、增加运营企业收入,实现城市道路停车的智能化和科学化,从而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

中兴通讯智能停车应用的优势亮点包括:

技术先进:准确性超99%,NB-IoT技术覆盖距离远接入能力强;

使用方便:支持车位查询、预定及多种收费手段;

运维简单:全无线结构,安装简单,不破坏防水层及路面交通,结构可拆卸;

管理高效:对海量停车数据的有效整合,支撑管理部门实现停车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智能水检测”实现五水共治

浙江移动与中兴通讯在乌镇联合开展“智能水监测”试点,在更广水源部署采集点,信息的监测、处理和分析更加智能,并可与政府部门“五水共治”平台对接实现应急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