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提高身体素质的好处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把身体素质与内功做一比较,大家就会发现,内功的美妙只在文字里,练不到人身上,痴迷内功的人不管付出多大的努力,文字描绘的种种功效也离人十万八千里。与内功相反,身体素质的好处则实实在在,你只要认真练了,就会有收获,且这种收获长在你身体上,看得见、摸得着。
有人说,他练内功时身体也有感觉。问题是,这种感觉能体现到技击中吗?一些人在空练或者说手时有的功感,一到实战技击就烟消云散,任什么功都不见。这种练时有、技击中没有的东西,怎么能叫“有”?
身体素质不会背叛你,比如说力量素质,假如你练出很好的力量――胳膊、腿的力量,腰腹背胸的力量,那么,实战对抗你会发现,力量会使你平添一份自信,而对手,则对你的力大心怀忌惮,犹豫再三――即使遭遇歹徒,歹徒也会叫苦不迭,暗骂自己运气不好,怎么偏碰上个一身牛劲的家伙。
力量不光令人生畏,有利于混战缠斗,即便是做躲闪――举极端的例子,譬如躲闪歹徒的尖刀,它也使你比力量差的人身手敏捷。因为力量,全面的身体力量,会增进人的弹跳力、移动速度、灵敏性(力量中的爆发力可提高灵敏性)。而优良的弹跳力、移动速度、灵敏性,当然能使你快速躲开歹徒的尖刀。
我们这还只讲到身体素质中的力量一项。仅力量就有这么多的好处,你要是在力量之外,还认真练习了速度、灵敏、柔韧、耐力呢?好处岂不翻着倍地跑到你身上?譬如“速度”素质,说到速度,它不光指你出拳踢腿的速度(动作速度),还包括你攻击或防御时身体移动的速度(位移速度)、包括你格挡来拳或由守转攻时的大脑反应速度(反应速度)。那么,大家说,一个人既练出了浑身力量,又练出了出色的动作速度、位移速度、反应速度――又练出了灵敏、柔韧、耐力,他搏击歹徒的能力怎么能不“噌噌”往上长呢?
其实,尽管我说了这么多好处,仍只是讲了一小部分,因为身体素质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我列出的这几点。
身体素质的优势,即使在武林的切磋试技中也不例外,在技术水平、体重等相当的情况下,不练内功而身体素质好的人,专打练内功而身体素质差的人。一句话,身体素质的好处体现在实战,内功的美妙体现在实战之外。
教拳人必须清楚“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之间的区别
身体素质既然有这么多好处,当然就涉及一个怎么练的问题。如果说,合理的训练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么,半合理半不合理的训练,则可能是一分耕耘、半分收获。完全不合理的训练,则谈不上什么收获(当然,完全不合理的身体训练极少见)。
身体素质训练又叫身体训练,大家知道,身体训练在任何一项运动里都是很重要的训练内容,所谓“不练身体就谈不上技术运用”,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是也。像职业拳击,身体训练在整个训练中所占的份额,大约在50%到60%之间。
身体训练的重要性,足以使身体训练成为一项独立的研究课题和独立的训练内容。
在运动理论上。从运动解剖学到运动生理学到运动生物力学,都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身体训练。而运动训练学,它一方面享受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又结合实际训练搞具有自己特色的探索。这种“特色”就是:给训练提供可拿来使用的原理。
在运动训练学里,身体训练是自成系统的训练内容,分“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种。
一般身体训练:就是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全面地促进人体机能、身体素质、身体形态(体态问题以后再谈)。一般身体训练,练的是任何一项运动都离不开的一般身体素质。
专项身体训练:就是采用专门性的练习,去直接提高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身体素质。不同的运动――譬如足球、拳击、武术,有不同的专项身体训练
大家不要埋怨这种分类,把身体训练分为一般的和专项的,是因为现实中本来就存在这两不同的训练,譬如八极拳,本来就有兔子蹦(一般身体训练)和踢桩打袋(专项身体训练),只不过没用“一般”和“专项”这两个词儿而已。
搞不搞这种分类是不一样的。假如不做分类,我们就有可能把武术训练和其它项目的训练绝对地对立起来,认为武术和拳击和足球和举重、标枪等,没有一点相通之处,事实上,我们的武林正弥漫着一种“武术绝不同于任何运动”的空气。而且这种“武术独立于所有人类运动之外”的空气,现如今比百八十年前尤甚,在大家的师爷辈、曾师爷辈还在练的外功(身体素质),眼下还有几位教师在要求学生练习?有一些人整天忽悠他的功夫是纯正的“传统”、来自于“古传”,武术中的外功训练即是传统、即是古已有之,你怎么把它忘了?
还有,不做“一般”与“专项”的区分,会导致很多不合理的身体训练,譬如(1):有的人为了提高拳打和脚踢的力量,只重视专项身体训练――只踢、打沙袋(树桩),不进行一般性的胳膊、腿和腰腹背力量的训练。再如(2):有的人在踢打沙袋与一般性的胳膊、腿、腰腹背力量训练之间,先后次序混乱,不清楚应该先踢打沙袋还是先进行一般性的力量训练。再如(3):不懂得要根据学生的进展,及时调整“专项”与“一般”的训练比例,其它现象略去。
造成上述混乱的原因,是教拳人既不清楚身体训练分为一般与专项的,又不明白哪些训练为一般、哪些训练为专项,同时头脑里对于“一般与专项之间的关系”问题属于空白。
在“本系列文章(一)”,我曾谈到“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关系,其关系也适用于“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身体训练”之间。即:一般身体训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基础。
需要补充的是,对水平不一样的人,要有不同的安排。比如入门者,要先进行一般身体训练,待一般的身体素质有了全面的提高之后,再搞专项身体训练。但一般身体训练仍不能停止,而是与专项身体训练交替进行。这一点即使对训练有素的人也是如此。一般与专项的这种交替要贯彻到一生的训练里(一般身体训练不仅能给专项素质的提高提供一个很高的平台,且具有防止运动损伤的功效)。
与真正的传统武术相比,流行的传统武术普遍丢弃了身体训练(一般和专项)。像在传统武术中属于一般身体训练的铁牛耕地、拧大缸、举石担、跳跃(如少林派的跳坑,八极拳的兔子蹦)、压胳膊蹲起(主要提高腿部、腰部及斜方肌的力量)、舞大枪(从一般身体训练的角度说,舞动三米多长的大枪能增进腰腹肩背等处的力量)、分辨口令的不定向移动(训练反应速度和灵敏性)和属于专项身体训练的踢打沙袋、打树叶、打移动物、左右替快踢(训练踢腿速度、爆发力及动作连接速度),接拳接腿(深化反应速度及灵敏性)、练皮条(皮条按不同的方式练,有一般与专项之分)等等,这些千古以来一直存在于传统武术的传统功法,现如今,已经没有多少教师在督促学生练了。他们更热衷讲桩、讲劲、讲六合四梢、讲松这个沉那个认为这些就是练功夫。
无奈,大量的格斗事实告诉我们,站桩再重要,找劲试力松沉再重要,仍不如上述的身体训练重要,大家如有疑惑,可练它两年身体,然后跟练内功的比比看,看谁的功力高?其实,什么叫功力、功夫,前辈赵道新早一语道破:“在拳术练习中,提高身体素质被称作'练功夫'、增长功力。”(见《道新拳论・谈训练方法》)。赵道新还说:“古今拳术名手的'神奇功力'就是这种高质量的爆发力。”(见《道新拳论・论爆发》)。高质量的爆发力仍然属于身体素质,是力量素质中的速度性力量。
这就是说,古今很多拳术名手在人前谈的是内功,私下里练的却是身体素质。
身体训练要结合武术技击的特点
虽然身体素质至关重要,但练身体的方法浩如烟海,多得没数了,我们选择哪些方法来练?
一个大的原则是:结合武术技击的特点来选择训练方法。
这一原则不光适用于一般身体训练、也适用于专项身体训练。而且,尤以专项身体训练最要遵循这一原则。我为什么强调后一点呢?譬如说“反应速度”,练武术的人偶尔打打乒乓球、羽毛球,能不能提高反应速度呢?能。但打乒乓球和羽毛球获得的反应速度,毕竟和武术技击需要的反应速度有区别,你通过打球获得的反应速度,尽管对拳脚对抗有帮助,但要说能使你在对抗中做出最快的反应,则不可能。因为对抗中你的反应物是拳脚而不是球,武术要的是“应对拳脚攻防的反应速度”,这样的反应速度具有专门性――既不同于乒乓球,也不同于拳击(拳击不踢腿)、跆拳道(跆拳道不打脸)。
如果说打乒乓球可视为提高一般反应速度的方法之一种(方法很多),那么,适应武术需要的提高“应对拳脚攻防的反应速度”的训练,则属于专项反应速度训练。
力量训练也如此,也要适应武术技击的特点。譬如说,虽然拳击和跆拳道的力量训练对武术也适用,但是,这种适用仍然不完全对路。我们以腹部力量为例,不错,人出拳、踢腿都离不开腹部力量,不过,你若是认为出拳的腹部力量完全适合踢腿,你就错了。原因在,腹部肌肉在出拳时是一种用力方式,在踢腿时属于另一种用力方式(该问题涉及到运动解剖学,以后再谈)。
不同的用力方式,不用说,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训练,尽管它们都是练腹肌。
如众所知,“仰卧起坐”可提高腹部力量,但这种普通的起坐练法,在武术中,只可视为一般的腹部力量训练。它对武术技击有帮助,但有失细致,不够专门。在你付出一分耕耘之后,大约只能得到半分收获,即便如此,也比不耕耘强多了,武术除了踢打之外,不是还有缠在一块摔吗?摔又有摔的用力方式。
高中生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难免不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从而忽视了体育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甚至把体育课变成自习课,这是一种严重错误的行为,身体素质的好坏也会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拥有好的身体素质,可以让学生更有精力去学习,从而头脑更加灵活,学习效率更高,而身体素质较差时,学习效率和学习时间都得不到保障,所以,加强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加强体育锻炼,也是为自己的学习和考试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学生要重视对体育课程的学习,认识到体育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认真地完成体育课程的各项任务,努力地学习体育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在自己其他方面的学习中身体健康,心态平稳。 比如,在体育课“抛铅球”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不重视对体育知识的学习,随意懒散地进行体育的动作的示范,不仅不利于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还会对自身或他人的健康造成危害。抛铅球是一?锻炼力量的运动,同时也有其潜在的危险性,如果学生从心里不重视体育课,随意的往外一抛,不仅抛出的距离不能达到教学的要求,还可能让铅球伤到自己和其他的同学,这就造成了不必要的体育事故。这就是忽视体育重要性的体现,也是缺乏体育知识的体现,学生只有掌握足够的体育知识,才懂得在体育课上保护自己,学生只有从心底里重视体育的学习,才能在锻炼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又做到安全有趣。
二、加强体育锻炼,感知体育益处
良好的体育意识培养,光靠思想上的重视和理论上的学习还是不够的,需要学生把学到的体育知识、体育观念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去,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加强自己的体育运动,无论是跑步、跳绳,还是跳远、健美操,都是对自身身体素质的一个锻炼过程。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是百利无一害的,学生只有通过在日常生活的实际锻炼中,感知体育运动的好处,才能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从而积极认真地去上体育课,去学习体育知识,也只有在做好了这些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更好地发展。比如,在体育课程“跳远与跳高”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只让学生进行枯燥的跳远和跳高练习,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对体育课程形成死板的印象,这不利于接下来体育课程的学习。所以在体育课程开展中,要对学生讲明白,跳远与跳高对于学生自身的好处,让学生有了运动的目标,这样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到整个课堂活动中来,从课堂活动中,感受到体育带来的趣味与益处,又因为得到了益处和快乐,从而更加喜欢上体育,喜欢上运动,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p向互动。在这双向互动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渐渐的提高,教师的课堂开展也变得简单轻松。
三、养成运动习惯,培养体育意识
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光是要增强学生的体育素质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加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运动的习惯,和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当然,运用习惯和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坚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体育教师的积极引导,体育课的重要帮助,还需要学生自身意志力和品质的坚持。只有学生养成了运动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意识,高中阶段体育科目的教学目标才算最终的完成,当然在这一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也不能急功近利,体育课程的开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知识的教育和学习,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真正提高,和体育意识的真正养成。比如,在体育课程“长跑”的教学中,只通过一两节课的教学,只能教会学生关于长跑的相关知识,学生进行运动和锻炼的次数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运动的习惯,把长跑这项锻炼项目,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去,让学生形成晨跑和夜跑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的体现,真正地把课堂内容和教学知识落实到生活的实际中去,让课堂上死板的知识有活力、有生命力,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跑步运动锻炼的过程,也是体育科目教学目标完成的过程。只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良好的体育意识,从而让学生有意识地、自觉地去参加体育运动,把体育知识落实到实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4-0089-01
实践证明,柔韧性是运动员非常重要的身体素质。运动员具有好的柔韧性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其他身体素质,如速度、力量等。初中田径队的运动员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时期,身体还未发育完全,他们的身体柔韧性还具有开发的潜力,如果在日常的训练中重视青少年这一阶段的柔韧性锻炼,不仅有利于运动员的身体发育,还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整个身体素质,提高体育项目的成绩。柔韧性是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得以提高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锻炼而来的,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柔韧性训练,提高他们身体的柔韧性。
一、制订计划,明确自己的训练目标
身体素质的锻炼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练习,长久的锻炼才能让身体实现质的飞跃。以跑步为例,我们发现一旦长时间不跑步,那么我们下次再跑步的时候就会感觉跑不动了,跑一样的路程时间也会变得更长,因此长期坚持训练很有必要。另外,锻炼最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有规律的训练可以让身体保持活力,不会让身体产生惰性,能让我们长时间坚持下去。因此,我们在锻炼之前要先制订相应的柔韧性训练计划。在训练学生时,柔韧性训练是学生每天必做的功课。例如,让学生自己一人或两人搭配拉韧带,可以锻炼他们身体的柔韧性。比如,训练骼腰肌柔韧性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青蛙坐的方式锻炼,也可以做跨栏式动作。青蛙坐这种锻炼方法需要学生分开大腿坐在垫子上或平地上,然后将自己的大小腿慢慢地张开,将臀部慢慢后移,直到坐到垫子上。这种训练一开始会让学生觉得非常疼,教师要鼓励他们坚持下来,慢慢地将动作做好。在训练时,学生第一次做的时候可不要求他们把两腿分得很开,因为还未发育完全的他们一开始做大幅度的动作很容易受伤。跨栏式动作和蛙式动作相似,只有另一条腿是笔直的,整个人双手抱头向腿弯曲的方向靠拢,在训练时我让学生两人一组做跨栏式动作,在一个人做的时候可以让另一名学生帮助施力,提高锻炼的效果。
二、柔韧性锻炼前的热身训练
柔韧性锻炼和学生所做的其他锻炼一样,都是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但有些学生错误地将柔韧性锻炼当作热身训练,在没有进行身体预热的前提下盲目地做柔韧性锻炼,导致韧带拉伤甚至身体损伤。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柔韧性前需要让他们做充足的热身运动,将他们的身体关节都运动开,以避免肌肉关节受伤。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教师可让学生在操场上慢跑两圈,然后循序做全身的热身运动。如上肢部分,做颈部环绕、手臂绕环等,身体部分做腰部环绕,左右摆等下肢部分做膝部绕环、踝部绕环等。做完全身的热身运动之后再开始做柔韧性训练,能减少学生受伤的几率。
三、柔韧性锻炼要适度
运动员在坚持不懈地练习的同时,也要量力而行,学会循序渐进。在初中时期,运动员的身体正处于发育阶段,骨骼还未发育成熟,过度的柔韧性锻炼可能会导致身体骨骼变形,造成身体损伤。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要强调锻炼的适度,满足学生每天必须的训练量。常言道:“盛极必衰。”当学生训练过度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身体损伤,因为他做的训练已经超过了他身体的极限,身体承受不了超负荷工作。学生的训练一定要适度,不要勉强自己做过分的柔韧性锻炼,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做柔韧性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那么教师再强调,也是没用的。只有学生对训练感兴趣,他们才能配合教师的教学,才能将动作做规范,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1)点明柔韧性锻炼的好处。人都是有一定私欲的,他们会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非常感兴趣,并且极具热情地去做这件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跟学生点明做柔韧性锻炼的益处,让他们对柔韧性锻炼产生兴趣,发自内心地去完成柔韧性训练。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对柔韧性训练不积极的学生,他们认为柔韧性对他们的体育项目没有任何作用,做这种训练就是浪费时间。这时,教师不要训斥他们,可把收集到的视频资料和文字数据给他们看。这样,学性在看完这些材料之后,再次训练时就变得积极了,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做是对自己有好处的。
(2)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比赛。比赛能让学生之间产生竞争,提高他们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在学生进行柔韧性训练的时候,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安排他们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对训练产生兴趣,又能够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为了训练学生腰腹背的韧性,可让学生做俯卧挺身的动作。这个动作需要两个学生完成,一个学生按住脚,让另一个学生俯卧挺身。我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谁做得多、做得标准。这种学生之间的比赛调节了课堂的气氛,能让学生对训练产生兴趣,训练时更加积极。
总之,初中田径队的学生的身体还未发育成熟,各项身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教师要抓住机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用柔韧性的提高带动学生其他身体素质的提升,为学生取得更好的竞赛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健.长春市区初中田径课余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一、身体素质的定义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各器官机能在肌肉中的综合反映。
二、身体素质的组成
身体素质包括速度、柔韧、耐力、体力等方面。身体素质的好坏一般有两个方面所决定,分别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的适当锻炼。
三、身体素质的测试方法
自测心率:进行一千米匀速跑,在对自己的心率进行测量。评价的标准:如果能够轻松的匀速跑步一千米米,没有过于气喘的现象,说明这个人的身体素质还行。如果心率每分钟在一百至一百三十之间,说明体质非常好。在一百三十至一百四十次之间,说明体质一般。每分钟在一百五十次以上就说明体质非常差劲,必须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测试耐力的方法:首先让两条腿在同一高度的台阶上,让右腿先向上迈两级台阶,左腿跟上持平,然后右腿在向下退两级台阶,保持两至三秒一个来回,如此循环运动三分钟在对自己的脉搏进行测量。评价标准:由于男女在生理上有很大不同,从客观上讲,耐力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男性要求:脉搏次数六十三至七十六为好;七十七至九十为良好;九十一至一百零六为一般;一百零七至一百二十及格;一百二十一至一百三十四为差。女性要求:脉搏次数在七十三至八十六为优秀;八十七至一百为良好;一百零一至一百一十七为一般;一百一十八至一百三十为及格;一百三十一至一百四十四为差。自测体力的方法:做俯卧撑或仰卧起坐。评价标准:俯卧撑:男子十八个,女子十个。仰卧起坐:男子三十个,女子二十个。马步坚持一分钟及格,两分钟良好,三分钟优秀。自测柔韧性方法:两腿伸直分开坐在凳子上,两脚相距四十厘米左右,脚后跟着地,手臂伸直,上体向前倾,用手摸脚尖,如果无法摸到就把两脚之间的距离加大,直到双手能够摸到脚尖,此刻记下双脚距离。对于男性,相距二十至三十厘米为良好,四十至五十三厘米为一般;六十厘米以上为差。对于女性,三十五至四十厘米为良好,五十至五十八厘米为一般,七十厘米以上为差。
四、提高身体素质的方法
(1)发展力量素质的方法:力量素质是人的一种重要基本素质之一,是进行任何体育运动所无法获取的。力量素质是指肌肉收缩克服阻力和对抗阻力的能力。发展力量素质,可以让身体变得结实、强壮,提高肌肉收缩能力,看上去更加和谐、美观,在学习和掌握各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意外损伤的发生。
(2)发展耐力素质的方法:耐力素质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和心理素质的综合反映,通常是指一个人在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抵抗疲劳的能力,如果耐力时间越长,证明这个人的体质越强。发展耐力素质主要能够给人体带来两方面的好处,分别是身体和心理方面。从身体将,可以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增加免疫力,增强抗疲劳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强化身体。从心理方面讲,可以锻炼人的顽强奋斗精神,培养坚忍不拔等优质品格。
(3)发展速度素质的方法:速度素质通常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其中,影响速度素质的主要因素包括: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动作频率和幅度等。发展速度素质,对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反应能力和对身体快速指挥和协调能力,使身体更加灵活,做动作更加迅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发展速度素质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在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期间进行。发展速度素质练习一般要求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因此,要在体力旺盛或运动欲望强烈的时候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练习,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
反应速度。主要通过声、光等信号让练习人员作出最快的反应,简单来说,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作出最快反应的能力。动作速度。表示人体在快速完成某个动作的能力。练习的方法包括:A.减小练习难度,加助理法。如顺风跑、顺水游等;B.加大练习难度,发挥后效应作用法。如负重跳后接着做跳跃练习等。位移速度。提高位移速度和提高动作速度以及四肢肌肉的爆发力具有紧密联系。位移速度是指在做周期性动作中,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移动的能力。
(4)发展灵敏素质的方法:灵敏素质是指人在遇到各种突发条件的情况下身体能够快速做出协调、准确的运动能力。要发展灵敏素质,培养良好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是基础。灵敏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因素,它是人体综合能力的体现。为了发展灵敏素质,教练员在训练的时候应该从简单开始,等到学员适应以后逐渐增加复杂困难的练习方式。为了更好的发展灵敏素质,还要注重培养学员的反应能力、观察能力、平衡能力等。以下是练习的主要方法:
在跑、跳中做迅速改变方向的各种跑、躲闪、突然起动以及各种快速急停和迅速转体练习等。做各种调整身体方位的练习。做专门设计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练习。如用"之字跑"、"躲闪跑"、"穿梭跑"和"立卧撑"四项组成的综合性练习。以非常规姿势完成的练习。如侧向或倒退跳远、跳深等。限制完成动作的空间练习。如在缩小的球类运动场地进行练习。改变完成动作的速度或速率的练习。如变换动作频率或逐步增加动作的频率。做各种变换方向的追逐性游戏和对各种信号作出应答反应的游戏等。
(5)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柔韧素质是指关节活动的幅度及相关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和弹性。如果具有良好地柔韧素质,不但能够快速掌握运动技术,还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在运动时造成韧带等软组织的损伤。在发展柔韧素质时,主要通过大幅度的动作对自身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进行拉长,在练习时每个动作要反复做五至十个,并且动作难度要由小到大,在困难增加的每个阶段都会感觉到肌肉的酸胀或疼痛,但至少要坚持八至十秒,并且要持之以恒。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急于求成,练习的时间和次数不要过长,以免给肌肉或软组织造成损伤。
少年女子运动员,无论在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心理变化等都不稳定、不成熟,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全面发展身体机能,进行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训练,使运动员在身体功能、基本技术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要经过长期的训练过程,要依据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进行系统训练,不可急于求成、“拨苗助长”,应采用适合少年女子运动员的多年基础训练计划,为运动员向高水平发展打好基础。
体校在训的运动员,年龄一般在12至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女子运动员还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如月经期的训练尤为重要)。在训练中,要遵循由弱到强、由上肢到下肢、循序渐近的原则,针对每个人的不同身体情况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训练方法。
二、合理安排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训练分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
对少年儿童身体素质训练,要把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既要提高一般身体素质,又要和专项素质相结合,这就要选择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和方法,做到力所能及,恰到好处。如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可采用田径、球类等项活动进行,全面提高爆发力、速度、协调、柔韧性等各项身体素质,扩大机体机能,改善内脏器官的功能,为大运动量训练奠定必要的身体基础。
专项素质训练,包括力量、爆发力、速度、专项耐力和灵敏性的训练。
1、力量素质练习。力量素质指拉力、支撑、深蹲三大力量,还有前臂屈肌、小腿屈肌及其他伸肌等小肌群力量。女子举重运动员更重视小肌肉群力量训练。如手腕和肩胛周围力量、腰腹力量和伸肌力量及支撑力量。训练手段可采用腕屈伸、哑铃侧上举、壶铃推,俯卧挺身、仰卧起坐、侧拉和颈后宽挺蹲、抓举支撑深蹲等。
2、爆发力素质。爆发力是举重运动的生命,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女子运动员爆发力发展敏感期是13―14岁,练习方法有30米以内加速跑、跳深(台)、跳栏架、短跳+加速跑+长跳等。
3、速度素质练习。举重专项素质训练中速度和力量的关系密切,速度是力量的基础。发展速度的年龄是6-10岁和14-16岁。练习方法主要用小重量杠铃以最快速度做高抓、上挺及下蹲,30-50米冲刺、各种跳跃练习等。
4、专项耐力素质练习。举重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有其独自的特点――其能力不受较大的专项负荷,并能较快地消除疲劳。训练方法:用壶铃、橡皮带等进行多次重复练习,800-3000米跑,400-800米较长距离跨跳,次数较多的跳跃等。
5、灵敏素质练习。在举重运动中,灵敏性主要在掌握新动作的能力,举重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可以做灵敏的标准。练习方法有:球类练习,支撑跳跃木马、山羊等,单、双杠上法、下法和前后摆动,技巧动作中前、后、侧手翻等。
以上训练内容和强度安排,应适合既增强少年举重运动员肌肉力量,又提高用力协调性,为以后提高运动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合理安排技术训练
在少年女子举重运动员技术训练中,正确掌握抓举、挺举标准的技术动作,是提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重要环节。
组织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教练员要选择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等,这是提高少年举重水平的关键。
1.父母的溺爱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学生上学放学都由父母接送,学生平时基本上没有家务和体力劳动。记得我们上学时,学校离家几里路都是双腿走,有时候还要半走半跑,这样无形中发展了我们的身体素质。而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中学生闲时都在上网,有的查资料有的玩游戏或聊天,这样导致了学生的户外活动很少,导致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
2.应试教育
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学生作业量大,没有时间进行锻炼。虽然国家规定学生在校每天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学生在校下午应有大课间、体艺“2+1”活动,但还是有部分学校在做样子,应付检查,有的学校开展很少,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3.怕出安全事故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平时营养过剩,在再上喝太多的碳酸饮料,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学生平时运动量小,更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再加上有的学生因身体原因以致教师在体育课中不敢上强度和量。导致学生有氧耐力水平下降。
学生对有氧耐力训练兴趣不高,有氧耐力训练枯燥,在练习过程中还会出现身体不适现象,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和厌烦情绪,学生有氧耐力水平下降。
二、怎样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
1.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有氧耐力练习的好处,让学生知道通过有氧耐力训练有以下好处:(1)可以改善心血管机能,使毛细血管数量增加。(2)可以有效使血管内各项指标如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数有明显下降。(3)使血压下降和心率下降,提高学生的每博量,提高心脏寿命。这样就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了解练习的好处,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用不同的练习方法
有氧耐力训练有的教师总让学生机械地绕场跑几圈,这样学生兴趣肯定不高,我们可以让大胆尝试各种有氧耐力的练习方法如让学生各种方法跳绳,女生练习健美操,男生滚铁环,各种游戏练习从而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提高有氧耐力水平。
三、提高学生有氧耐力训练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1.提高学生有氧耐力的原则
要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教师必须处理好练习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关系。如果运动量小强度大,那就变成无氧练习了。如果学生在练习中既无运动强度又无运动量,那么就不能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
2.提高学生有氧耐力的一般训练方法
一般来说,提高有氧耐力的训练方法有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要求低强度高运动量,一般要求平均心率达到每分钟150~160次,练习时间在30分钟左右。间歇训练法要求高强度低运动量。一般要求平均心率达到每分钟170~180次,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要做好放松和身体机能的恢复,但要求要有一定的练习次数,练习时间总和要在30分钟以上。
3.提高有氧耐力的途径
(1)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
我们可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并要求学生知道在有氧练习过程中遇到常见的问题并了解必要的解决方法,并让学生知道正确的呼吸方法。长期坚持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机体的肺通气量,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能力。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适时提高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学生练习时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都达到要求时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有氧耐力水平。所以,我们平时对学生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必须保质保量,并且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地完成。因此,我们在平时训练中要采用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有氧耐力水平。
(2)激发学生对有氧耐力练习的兴趣
初中生特别是女生对有氧耐力练习有畏难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变化训练方法,改进练习手段,激发学生尝试并大胆创新练习方法,因为当学生总是用一种方法训练时,会产生厌倦心理,会造成学生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从而影响练习效果。因此,改变训练方法和让学生尝试不同的练习方法可有效消除学生的畏难和厌烦心理,让学生在有氧练习中体会和成就感,并激励学生不畏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
耐久跑是一种有着极高锻炼价值,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并且也能够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是小学体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目前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呈下降趋势,尤其是耐力素质,在小学生中的情况更是不佳。因此在小学中广泛开展耐久跑教学是十分有意义的,通过耐久跑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让小学生能够以健康的身体投入到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和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让小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以强健的身体和坚强的品质去克服一切困难。
二、目前在小学体育课中开展耐久跑教学遇到的困难
1.小学生对耐久跑教学的兴趣不高
目前大多数小学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开展方式仍然是通过学生的兴趣来进行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羽毛球、兵乓球、足球等体育器材进行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耐力普遍较差,没有很好地起到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但是如果开展耐久跑教学,虽然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相比通过体育器材进行活动,耐久跑是在跑道上进行的,在一圈一圈不断重复的跑步过程中学生极易产生厌烦心理,甚至会认为耐久跑枯燥无味,让学生的兴趣的下降,甚至会厌烦体育课。
2.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锻炼时间很少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不可避免的会被文化课时间占去大部分时间,即使是在课后学生仍然会有大量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时间较少,几乎仅限于体育课上能够得到锻炼。但是在实际的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经过热身活动后的自由活动过程中,不仅没有使用各种体育器材进行锻炼,甚至会返回教室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方式下,虽然能够让学生的文化成绩得到小幅度的提升,但是在身体素质锻炼方面受到的损害极其巨大。由于能够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极其稀少,因此小学生在耐久跑教学方面所花费的时间更是寥寥无几。
3.学生的意志薄弱
身体素质的锻炼必须在巨大的体力耗费过程中完成,耐久跑教学也是一样。因此目前大多数小学生对于耐久跑的第一印象是“劳累”,对耐久跑的感情是“恐惧”。由于意志薄弱,学生无法克服恐惧心理,因此耐久跑教学的开展也就不尽如人意。
三、改善小学耐久跑教学现状的方法
1.对学生讲解耐久跑的健身价值
小学体育教师可以为小学生讲解耐久跑重要的健身价值。例如小学生在自由活动过程中由于耐力较差休息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通过耐久跑可以提升耐力,让活动时间得到延长,以此吸引学生。尤其是在冬天,教师可以让学生加强耐久跑的训练,在春天回到比赛场上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运动能力,更好地在自由活动中展示出自己的运动才能。而由于学生通过耐久跑能够得到好处,因此小学生也就能够对耐久跑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日后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关注耐久跑活动。
2.为学生创造出合适的环境帮助学生进行耐久跑锻炼
目前,由于课业较重等原因,小学生在耐久跑方面得到的锻炼严重不足,因此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就需要为小学生创造出一种合适的环境来帮助小学生进行耐久跑锻炼。例如学校可以专门为学生创造一种环境,在每天放学后为学生制定耐久跑的计划,让学生可以每天得到锻炼。同时在体育课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耐久跑作为考核的标准,让小学生对耐久跑充分的重视起来。
3.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耐久跑锻炼过程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2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17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体育课堂作为一项关系到青少年身体健康的科目,自然而然地也要进行改革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目前,虽然初中体育课堂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取得十分不错的教学成果,然而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目前初中体育课堂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实质
在目前的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学内容空洞,缺乏实质,只是让学生进行游戏、运动,但是却没有十分系统的体育训练,无法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这样就导致初中的体育课堂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游戏占多,体育课成为一个学生的游戏时间。另一种就是体育课只是进行枯燥、机械的运动,学生十分容易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导致学生无法得到良好的身体素质锻炼。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目前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当中,教学方法缺乏创新也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体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大多还是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性授课方式,学生的参与感较差。同时在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教师大多是随意的或者以性别为准来进行分组,缺乏对于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的了解。而不能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进行合理的分组,那么,学生就无法通过体育锻炼来进行适当的、符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锻炼。长此以往,就会严重的影响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三)体育课课时不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初中学校对于体育课的安排都是一星期一节课。然而,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又有巨大的升学压力。因此,无论是学生、教师、学习还是家长都更加注重的是文化课程的成绩。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原本就少的体育课时间被文化课占用,甚至在部分学校到了初三都会取消体育课。这样的做法虽然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然而体育课的取消却极大地阻碍了初中生身体健康的发展。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并且磨练自己的意志。取消体育课会让学生失去体育锻炼的机会,从而给身体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方式的改革
要注意的是,在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当中,不仅是要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教师还应当向学生详细地讲述相关的体育知识和作用,包括体育的概念以及不同体育项目的技巧等。同时在讲述的过程当中,还可以结合实际的动作锻炼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相关项目的技巧。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项目,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详细地传授技巧知识以外,同时还要告知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危险,让学生能够尽可能避免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创伤。在完成了体育知识的传授之后,再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因为不正确的体育技巧而受伤,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质量,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让学生对体育项目和体育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并且通过与教师的接触提高对体育的热情,从主观能动性上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除了关于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外,还可以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请学生来进行讨论,并且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解决方法。在这样活跃的体育课堂之中,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并进行充分思考,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过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对课堂纪律的维持,学生的讨论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学习。同时讨论一定要围绕着当堂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如果离题万里,那也无法达到教师原定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在学生进行讨论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来进行总结,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并且让他们能够认识自身体育知识的匮乏,体会体育锻炼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二、增强呼吸系统和扩充肺活量
时下流行的小学生体育舞蹈相对来说运动强度适宜,并不像专业的比赛那样高强度、大规模的训练。适宜适度的训练可以使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功能得到加强,具体表现是在静态测量时,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平缓、血压的指数增加,肺活量增大,心肌肌红蛋白含量增多,单位心肌营养性粗壮有力。血液输出量增加也就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和功能效率,提高了小学生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带来的好处就是呼吸器官机能良好变化,较大的胸廓保证了呼吸肌收缩的力量和收缩幅度的加大、肺活量增加,也保证了小学生在运动时充分的氧气供应,能活跃大脑细胞,减少突发的晕倒等情况出现。
三、改善身体速度及耐力素质
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改善了身体机能,提高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能力,加强了各肌群之间的协调协作关系,改善了身体肌肉的供能情况,从而会提高身体整体素质。而身体素质又是小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小学生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证明身体素质有着较为明显的提高。体育舞蹈对于提高孩子腿部力量和小腹部力量较为明显,这一点与身体形态的改变也是相一致的,正因为这些部位多余的脂肪消退和肌肉力量加强为提高身体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锻炼前后对比数据发现,速度和耐力两项素质指标均有提高,但是速度素质的提高相对不明显,而反映心血管机能的耐力素质提高却很显著。
一、射击运动项目中的体能训练内容
(一)对肌肉力量的训练
大部分人眼里,射击运动仅是一项静力状态下的运动项目,训练项目也是静止的,不需在力量方面做过多训练,但事实上,射击运动项目训练中身体素质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肌肉的收缩与放松的训练使肌肉力量得到加强,从而提高身体素质,从而实现长时间的持续活动,提高对关键动作的掌握能力,以及加强对身体平衡的控制力。体育运动中射击运动基础力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手部力量、肩部力量、腰部和腹部力量以及腿部力量。在射击运动中,力量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和射击命中的高低。
(二)对耐力的训练
耐力训练是运动训练的一项必备训练,进行足够的耐力训练才能在运动过程中保持长时间的肌肉运动能力,射击运动项目中对运动员的一般耐力训练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对神经系统中抗疲劳训练的要求比较高。通过长时间重复对大脑内部单一动作模式的刺激,达到该动作抗疲劳能力的提高来达到在射击运动中对耐力训练的要求。
(三)对协调力的训练
在射击运动中,运动员身体各项部位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是在射击运动项目中的一项非常特殊的要求。射击运动员在射击运动过程中应该具备高度的动作稳定性和准确性,使思想意识与射击运动技能在进行射击运动项目中表现出高度的协调一致性和稳定性。使稳、扣、瞄三者的协调达到最佳状态。在射击过程中,保持稳定的举枪姿势,正确平正关系和瞄准,与扣压扳机的动作幅度以及时间都保持高度一致性,实现稳、扣、瞄这三项基本操作的高度一致。
二、体能训练在射击项目中的重要性
在射击项目中,优秀成绩与运动员高度的工作能力有关,而运动员的高度工作能力取决于健康状况,射手要想获得高环值关键有三点:即系统的科学的技术训练,健康的体魄和清醒的头脑。很多运动员做赛前计划方案时,往往把心理准备方面考虑得很细,而忽略了比赛时的体能计划和方案。射击运动员要求头脑控制身体去完成某一件事时,身体必须有被训练过的条件反射,身体条件是指射击运动员能够适应比赛过程紧张时的体能、精力及心态的要求。
射击运动项目的身体训练方法有很多种。如能正确的、熟练地掌握各种训练方法和技巧,并能贯彻在整个训练中,将对预防射手在射击运动中某些方面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发展射手特有的意志品质、提高神经系统获得较快地形成技能的能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全面的技术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有效地保证运动员技术水平有更大提高。
射击项目的一般体能训练是寻找一个技术训练、心理训练和身体训练的平衡。提高体能素质的目的就是为了运动员的心理和技术相适应,当今射击界的优秀射手都是具备敏锐、清晰的头脑和强壮的身体,在训练中已将心理训练、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融为一体,对身体素质训练能提高专项成绩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认可。
身体训练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提高肌肉群弹性,建立肌肉的强度,增加耐力和快速恢复的能力。通过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脏和呼吸的耐力功能。提高全身血液循环系统的能力。提高心功能、心率减缓、每博输人量增大、使大量的血和氧在整个体内循环;通过过剩热最,控制脂肪。通过增加肌肉的弹性,降低肌肉的拉伤和腰背的损伤;减少心脏冠状动脉衰竭的危险。
三、如何在射击项目中提升自身体能
(一)注重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的结合
在射击运动的训练过程中,射击技术的训练和射击所需要的身体素质的体能训练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射击运动项目中的所特有的体能训练锻炼出较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射击技术的必要条件。在射击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过程中,如果一味注重射击技术的训练或者一味只追求体能训练的话都是不平衡的,不可取的。要想实现射击技术的更大突破,必须要坚持射击运动过程中技术动作的训练和射击运动体能训练相结合,相互穿插训练,以达到射击运动中射击技术和体能素质的整体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
良好的训练氛围对射击运动项目的训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训练氛围不仅可以鼓励激发射击运动员的潜力,更能使射击运动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达到最佳的训练状态。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干净的训练场地,以及用张贴标语和名言警句的形式使运动员充满积极性,时刻都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充足的精力。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运动训练中体能训练也是一项循序渐渐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拔苗助长。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合理,逐步强化的原则。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针对性的训练,教练员在制定射击训练的整体训练计划的同时,也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射击技术能力因人而异的为其制定独特而合理的训练计划。使整体训练计划与运动员的个体训练计划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使射击技术实现质的突破。
(四)重视体能测试的反馈信息
体能测试的反馈信息包括体能测试的成绩,以及教练员和队友对其体能素质的评价。这些成绩和评价都是对运动员上段时间体能训练所取得的成绩的评定,同时也能反映出来运动员近期体能训练的成绩。运动员应该针对体能测试的反馈信息,找出自身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且针对不足之处采取弥补性措施,同时进行强化训练,使运动员在下一次的体能训练测试时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射击项目中,对体能的要求是很高的,体能训练之于射击运动非常重要。本文综合分析了射击项目中体能训练的内容、体能训练在射击项目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射击项目中提升自身体能,在射击运动逐渐流行的今天,希望能够给专业人士和对射击运动感兴趣的运动者提供帮助。总之,在进行射击运动前一定要加强体能锻炼,将其作为训练的重点,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射击运动项目中的体能训练,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射击训练中的体能训练要求,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射击运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2012.09.
[2]郭蓓.射箭项目制胜规律探讨[J].体育科研.2013.06.
Did discuss the sports becomes enters a higher school the test subject advantage and shortcoming
Li Guobao
Abstract:The sports education,it is the national sports enterprise need to develop,it is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and carries out partys educational policy to manifest specifically.Has squared the sports in the school work position,can promote the student on own initiative to participate in the physical training and good physical training study custom fostering greatly.The sports becomes enters a higher school the test subject advantage to be bigger than the shortcoming.Promoted the student quality full scale development,strengthened the physique,enhanced gym instructors work enthusiasm,the need which the adaptation thorough new class changes unceasingly,met the national education need to develop.
Keywords:Enters a higher school the test subject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156-01
体育教育,它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摆正了体育在学校工作中的位置,就会大大促进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和良好的体育锻炼学习习惯的养成。体育成为升学考试科目有利有弊,它具体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1.任意侵占体育课的几率大大缩减
体育课得到学生,学校的重视,进而对健康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体育成为升学考试科目后,体育老师最起码要完成考试项目的学习,练习和测试并督促,鼓励学生对起码的考试项目积极刻苦的训练。这就需要时间,最起码的体育课就要得到保障。
2.抑制人的惰性,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
首先人的惰性是客观存在的,需要体育考试作为一种鞭策手段。如果没有体育升学考试,就没有那么多学生去自觉主动地锻炼身体,就会更加使学生成为放弃参加体育锻炼的理由。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每次学校田径运动会前几个星期,操场到处都是参加锻炼的同学。所以,无论是应试也罢,自愿参加也罢。总之,在锻炼中学生身体机能各方面得到了发展,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3.有利于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成为升学考试科目,在很长时间内存在,有些考试项目它都是靠平时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考出好的成绩。如中长跑:女生800 米,男生1000米。所以,它就无形中督促学生在很早的时候就有计划的训练。这样,大部分学生也就无形中养成了每天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终身体育也就不成问题。
4.促成了家庭,社会对体育的重视
体育成为升学考试科目后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协作和竞争等人文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其积极作用有目共睹,家庭,社会对体育就会更加重视。
体育成为升学考试科目有以上好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我认为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