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解和认识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把“财务管理”从会计专业独立出来,列入工商管理学科下的本科专业目录以来,全国高校围绕“财务管理”这一崭新专业的建设问题展开了广泛的研讨。尽管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学科体系中,属于新兴专业,如何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是高等财经院校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原则及现状
(一)高职高专院校建立实践教学的目标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指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和相关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而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概括起来就是:高职教育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应是:培养掌握现代公司和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备会计、管理、经济、金融和法律等方面相关知识,适应地方中小企业金融、证券业、政府部门和其它管理服务业需要的具有一定理财技术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身心素质的初中级理财人才。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定位应主要立足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高素质”上,即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功底和宽广的相关学科基础性知识;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备必要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具备外语、数学、计算机和大学语文基础;具备一定的国际观、战略观和涉外理财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它培养的学生是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功底,熟悉金融、经济、法律、管理、会计等相关学科基础性知识,综合素质过硬、能力全面,学生的岗位定位是能在大中型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含外资金融机构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财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事业单位;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部门以及大专院校和科研部门的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高技能”上,即掌握经济管理、理财、金融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从事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构建的原则如上所述,无论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都是其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与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更加明显,这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理财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它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满足市场经济对学生财务管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同时,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多变性和多样化。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发展、满足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教育的要求,应该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及时进行调整,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新会计准则、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而且'还能加强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解’促使学生将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财务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要的是,实践教学同样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既要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益,做到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通过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学生既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前已述及,高技能的人才,仅靠理论知识的教授是不够的,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绝对离不开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的,这一点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讲都非常清楚:首先,实践教学强调的是以实务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目的主要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其次,实践教学内容上能体现出实践教育教学规律,突出财务管理专业应用性的学科特色。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的核算,掌握财务管理人员基本操作方法。不仅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的手工训练,为工作岗位具体操作奠定基础,而且进行财务管理与分析,为从事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投资分析咨询、财务规划等工作奠定基础从而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三)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的硬件缺乏。虽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被广大高职高专院校所认识,但“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资金的限制使得专业实验室的建设E困难重重。从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上来看,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经过较长时间的经营和逐步投入,有着相对比较完善的会计、金融等相关经济类“老”专业的实训室,而财务管理专业却没有专门的专业实验室,因为,财务管理毕竟是一个新兴专业,投入期还很短,不可能一步到位。没有专业实验室,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专业实践体系建设的问题。不仅如此,校内外财务管理实践的缺乏。(1)校内专业实践体系的缺乏。校内实践是在实验室中模拟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和方法,使学生对工作环境产生直观的认识,并掌握部分理财实际操作技能的实践环节。目前,很多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只是开设了会计实验课,虽然还有一些其他课程方面的实训,但由于没有专业实验室,只是借助于别的专业实验室进行一些课程实训,有“东一浪头,西一棒槌”之嫌,并没有建立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就是说,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校内的专业实践几乎空白。(2)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薄弱。按照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最好能有长期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到实践中去真正认识和体会财务管理的工作环境,并掌握财务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因此,长期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对建设和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职高专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学校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进行集中实习,因很多企业不愿接收去实习的学生而不能进行。如果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又有相当多的学生因联系不到实习单位而无法实习。即使能联系到实习单位,但实习单位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不给予必要的指导,致使学生只能自己翻翻已有的一些凭证、账簿等资料,同样达不到
预期目的,实习效果不容乐观。对实习企业有关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财务决策业务不能胜任。在课堂讲授的教学环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分散在多门课程中,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指导,因此,综合业务能力不高。而综合业务能力的培养,必须在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得以完成。正是由于在学校动手能力培养上的缺失或不完善,也客观上造就了学生就业上的困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他们有相当的动手能力,尤其对于高支高专毕业生来讲,动手能力、“工作经验”的要求尤为严苛,这就造成了学校的培养效果与企业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
二、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设想
(一)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实验室在校内建立模拟财务管理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模拟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分析问题、适应社会需要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目前,有很多如用友等财务软件供应商和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这种校企联合的方式颇值得借鉴。无论从实验室的软、硬件配置,还是关于实验室整体规划,企业都可以使高校的教学资源达到最优配置,也能够在学校经费不足、实验室投入周期拉长的情况下,在短期内达到满足教学要求的捷径。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能否参照用有公司的模式,寻找有意向的单位,来建设校企共建实验室,这是我们建立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一个途径。当然,还可以根据实验项目需要,购置一些其他应用软件如EXCEL、证券投资模拟系统等。建设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增强学生在校内的实践能力。(2)设计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内容。与财务管理专业比较靠近的是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有些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而有些与金融学更为接近,因此,在认真分析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和企业理财实践的基础上,应将财务管理实验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两个部分比较合理。首先,基础课程实训。一是会计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就目前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来看,多数学生在刚就业的时候从事的是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很少有学生直接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其原因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如企业筹资、投资等工作对多数企业来说尚属于高层管理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还不能胜任。我们培养的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应用性人才的定位是在掌握了扎实的会计核算基础上的、有一定财务分析和资金管理能力的财务主管,因此,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强化会计基础,使大部分毕业生首先以会计工作作为就业出路;随着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逐渐走上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因此,可以财务管理专业首先的课程实践是以会计循环实训、财务会计岗位实训和成本会计模拟实训作为基础性课程实训。二是利用EXCEL工具的各种功能及基本操作分别设计若干个实训项目。虽然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训里面一般都要开设《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以介绍EXCEL工具的使用和针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业务方面作一些强化。由财务管理专业老师在实践环节开设的这个实训,可以针对财务管理的具体课程内容,设置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财务管理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创建、基本财务分析图的绘制、财务管理常用函数的运用等内容。此类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财务管理应用的基本操作能力。三是在课程教学中结合案例进行教学和实训。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涉及一些项目内容的时候,以案例形式给学生讲解。案例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情境性、主体性、互动性、问题性和实践性等,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也要注重发挥这些特征。有的学校独立开设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这门课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认为,财务管理的各专业课均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而且案例教学方法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论证问题的能力、提出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解决方法进行评价的能力以及通过评价选择出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施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组织可以灵活多样,案例的来源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编写分析。一般采用分组讨论、组内讨论的形式,形成结论后,再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采用在课堂上共同讨论的方式。案例教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案例分析中,不可能只有一种“正确”的答案,但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最佳答案。所以案例分析的好处在于它能提供一种发现多种解决方法和对其进行评价的机会。在案例分析之后,再针对每一单项作出实训设计,如在企业实践中,有资金需要量预测、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决策、货币时间价值应用、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存货经济订货量决策、最佳信用政策决策、销售收入预测、利润预测及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的编制和财务分析等多个单项实训项目。其次,综合实训。在实践环节要强调学生在实践环节的综合能力。实质上,在综合实训内容当中,又涵盖了每一单项技能的训练。因此,在基础实训之上再设综合实训,即可符合人才的培养目标。综合实训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的,要求学生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融入到实训中才能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开设以下综合实训项目:一是项目投资决策实训。现在有很多的学校和地区、公司都在组织大学生创业大赛,从市场调研、项目选择、财务预算,到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市场开拓等一系列创业活动都有学生进行设计,我们财务管理教研室的老师正在思考针对我们专业的学生,开展举行类似大学生创业方案设计的实训内容,选择其中某一部分内容,以一个创业项目作为实验背景材料进行实训,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作出决策,也可以让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得到锻炼。这就为我们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提供了实践环境。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完善,形成在专业学生中开展高职高专大学生创业大赛类似的活动,以提高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专业建设目标。二是证券投资模拟实训。进行证券投资,学生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特别要熟练掌握财务管理课程和证券投资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模拟实践,学生应掌握证券投资的过程,会分析证券价格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判断单项证券的投资风险及价格走势。在模拟实践过程中,学生进入证券公司网站,通过互联网查询同步、真实的股市行情做出投资决策。三是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管理是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的核心。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各个职能的工作流程都要熟悉。该实训是在仿真环境中模拟企业经营运作来组织的,需要以模拟团队为单位进行。可以让学生在实训中分别承担模拟企业不同的角色,共同营造实训环境,共同构建模拟企业团队。沙盘模拟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学生的学习内容接近企业实战。在实训中,会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这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四是ERP综合项目实训。在沙盘模拟实训过程中,学生对ERP系统有了一个感性认识。与此同时,我们
一、调整《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
在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完整的知识体系中,会计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的教学大纲都把会计学课程设为必修课。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传统的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采用简化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做法不能较好地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需要,应该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非会计专业的专业特点,设置《会计基础》这门课。根据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会计基础课程的内容既不应是《初级会计学》的照搬,也不应是对《初级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学》的简单组合形成的《会计学》,而应是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完《会计学》后掌握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各种经济业务的核算。但这种教学只注重会计方法的灌输、会计制度的记忆、具体会计方法的详细介绍。即只侧重会计信息的数据来源,忽视了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地说,教材内容以具体方法为主,面面俱到而太过细化,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也很难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讲解透彻。学生完全建立在抽象理论基础上的理解也很难抓住重点。因此在对会计学内容讲解时,应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要求突出重点,调整《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加入简单的会计实践课程,形成《会计基础》这门课。
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应包含以下具体内容:第一章 概述:本章从会计信息对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导出会计的概念、特点,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应遵循的会计原则、会计规范等会计基本知识。第二章 会计循环:本章主要对会计等式、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试算平衡、结账进行介绍,使学生初步熟悉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理解会计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对会计工作循环有初步的了解。第三章 结合专业特点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从各专业的特点出发,介绍用借贷记账法对各行业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使学生能够根据记账规则对简单的经济业务活动熟练地进行账务处理。第四章 财务会计报告: 本章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使学生加深对各种会计报表的认识,理解各种报表对企业管理工作的独特作用,为下一步进行财务综合分析的学习打基础。第五章 实践环节:从经济业务发生产生原始凭证开始到会计报表的编制,进行一个会计循环的模拟实践,使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会计实务有一个全面而真实、形象而具体的认识,从而了解会计在所学专业中的作用。第六章 会计报表分析方法: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三大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使学生树立会计报表分析整体性、综合性的观念,在理解财务报告编制的基础上,掌握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
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帮助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树立会计思维方式,了解会计工作实践,对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全面认识会计与其专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职能管理的关系,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二、调整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体系
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对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体系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体系包括的专业课程有: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西方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行业比较会计等。这些课程可以根据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财务会计体系、管理会计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财务会计体系包括: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西方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行业比较会计;管理会计体系包括: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体系包括: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根据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对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体系重新设置。
首先设置会计学体系课程,会计学体系课程是奠基管理基础知识的课程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与企业业绩评价等。该课程体系包括了原有三个方面知识体系的基础部分,以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决策为主线,阐述会计与财务的基本理论、方法;提供了认识、核算企业经济活动、看懂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知识基础与技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其次是工商管理提高层,设置决策与控制会计、财务管理课程、其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学、证券投资等课程的主要内容。该部分以对经济活动的决策与控制为主线,阐述会计与财务应用在企业内部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及酬资、投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类(工商管理类非会计)各专业可在学习会计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本课程。将会计与财务体系划分为两个层次、重新组织设置课程,与只开设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两门课程相比更广阔地包括会计与财务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使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科学合理。
调整之后的课程体系除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的内容外,还包括财务报告分析与企业业绩评价等内容,并且更加注重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企业。会计必须满足企业经济决策的需求为经济决策服务的观念,吸取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学教材的精华,使教学内容与国际相协调更好地满足培养经济(非会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
三、实现会计学与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课程的交叉互补
经过以上会计学课程内容结构的调整和会计、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的调整,在对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开设课程时注意两类专业课程的交叉互补、融会贯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5- 0116- 02
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还没有形成特色,课程安排也不够合理。而且这几年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需要对财务管理方法进行改进,这些现象表明我国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发展得还不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
1 我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体系安排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着对课程安排不尽合理的现象。大部分高校都把财务管理专业的主体课程设置为会计学科和金融学科的简单结合,没有按照财务管理学科的特点和目标来安排课程。财务管理专业从整体上说,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巧性,从对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到收益的过程都属于财务的管理内容。在我国目前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很多课程都是重复的,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阻碍了学科向前发展的脚步。
1.2 课程体系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很多高职院校对财务管理主要课程的设置都是按照相关的几个学科进行的,它的课程体系也只能表现出会计专业特点,没有形成自己学科的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应该根据财务活动内容进行设置核心内容。另外,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安排也不够合理,很多老师都是来自金融、会计等其他学科的教师,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缺少经验和实践,影响了教学质量。
1.3 在实践教学上做得不够到位
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实际上做得都不够到位,比较形式化:很多院校没有设置财务管理专业专门的实验室;没有一支专业的财务管理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缺少实习基地。
1.4 不能适应本专业的工作需求
受到许多方面的条件限制,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只能选择到中小型企业上岗。中小型企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其具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比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对学生这几个方面的教学做得还不到位,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2 课程体系设置思路和原则
2.1 课程体系设置的大体思路
培养21世纪的财务管理人才,首先要适应经济环境的需求。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置要做到为企业需求服务。学校可以开设与职业资格认证有关的课程,这样既可以为培养人才创造条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可以和相关管理学科的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相结合,从而起到对财务管理专业辅助教学的作用,让学生更系统地学习。还可以加入创业教育课程,不但可以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难题,还可以让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2.2 课程体系优化设置原则
要让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课程体系的设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以财务管理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针对这一目标,要对课程体系设置原则进行优化。
(1) 把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技能作为教学目标。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其他专业的有所不同,它应该具有自身的专业特色。要通过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严谨科学又比较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学,让他们了解并掌握财务管理的内容,让他们具备比较高的专业操作技能,对财务管理有比较深的认识,以便适应将来的工作环境。
(2) 体现出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以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要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将有意义和需要的课程都设置在专业体系里面,让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成为企业的有用人才。
3 关于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3.1 理论课程体系
理论课程体系可以分为能力素质模块、专业素质模块和专业技能证书模块。能力素质模块主要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主,在此基础上至少还要学会运用一门外国语言。它要求学生具有比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等。专业素质模块主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操作技能、方法,对财务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独自处理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和处理能力,让他们有承担企业风险的魄力。专业技能证书模块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他们毕业前应该取得会计专业的资格证书和理财资格证书。
3.2 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分为认知模块、理解模块和综合运用模块。认知模块比较简单,它只是为下一步能够让学生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知识和方法。理解模块就要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软件设备让学生对投资风险、投资成本、资本策略、管理策略、预算编制等各个实验项目进行系统的实践。综合运用模块主要是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整体运用水平,要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为企业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主要参考文献
《财务管理》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也是中级会计师考试的考试科目之一。根据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目标,高职毕业生一般在毕业前后就已经取得初级会计师资格,在工作两年后就可以考取中级会计师资格,而实际工作中用到的财务管理知识越来越多。因此学好财务管理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夯实会计实务的学习
要想学好《财务管理》,必须学好会计实务。以高职二年制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在学习《财务管理》之前,应该开设《会计基础》、《会计实务》等会计基础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循环和会计核算的认识和理解,而这些恰好又是学好《财务管理》的基础。夯实《会计基础》与《会计实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关于《会计基础》的学习。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一般在第一个学期就开设了这门课程。对于新接触会计的人来说,真正地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学会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是很难的。在教学中应多安排实际操作的练习,规范学生对会计科目、会计分录的使用。充分理解企业经济业务循环的内容和特点。
(二)关于《会计实务》的学习。现在的《会计实务》包括《会计实务1》和《会计实务2》两部分内容,所需要的教学课时很多,因此建议安排至少二个学期的时间来完成相关教学。
(1)在第二学期,开设《会计实务1》。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根据工业企业经济业务内容,《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的一般方法,它的内容比《会计基础》更全面、具体。内容较多,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也是中级会计师考试必考的内容,为了达到实际应用和考试的需要,必须安排更多的课时。因此,建议安排两个学期来学习。第二学期,学习前半部分,第二学期学习后半部分。
(2)在第二学期,继续开设《会计实务1》本学期继续完成余下的相关内容,重点放在会计报表的编制上。在学期末再次安排综合练习,复习《会计基础》和《会计实务1》的全部内容,提高会计核算的实务操作能力。
(3)在第四学期,开设《会计实务2》。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和上市公司财务核算关系密切的特殊业务核算,也是近年来根据市场要求新增加的内容,部分内容在实务中可以较多遇到,但大多数内容实务中使用并不是很多。在中级会计师的考试中也是必考的内容。在教学中只安排一个学期就可以,重点放在解题能力的培养上。在学期末配合综合实务练习,继续提高会计核算的操作水平。
二、慎重选择教材和教辅书籍
目前高职教育在我国已形成规模,相关专业的配套教材和实训教材都有很多的版本出现。相关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配套的练习上都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了简单化的处理,很多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考试中涉及的内容都被删除了,这是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的。
建议使用财政部中级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的考试辅导习题册。尽管内容多,学时紧,但可以给学生一个《财务管理》内容的全貌,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未讲授的部分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自学。
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对基本知识概念的讲授,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熟练程度。教学方法见仁见智,本文建议在教学中运用如下方法:
(一)理清知识脉络,把握各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财务观念是贯穿整个课程的线索,其中货币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价值观念更是把课程大部分内容串联起来,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展开的,筹资、投资、利润分配、营运资金管理、财务分析,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都是缺一不可的。在学习时每章之间并不是循序渐进的,但是各章节之间是存在上述逻辑关系的。
(二)注重基本概念的深入讲解。
理解基本概念是进行财务管理相关计算的基础。在教学中应注意基本概念的讲授,并注意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对基本问题的理解。如:财务管理的观念中的货币时间价值观念,是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讲授时就需要多结合实际来介绍。在这个观念中有两个基本概念首先要弄清楚,即终值和现值。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可以举出,比如存钱和取钱,存钱时存入的本金即现值,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的本利合计即为终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三)适当进行案例教学。
针对重点内容采用案例进行教学。案例里所包含的内容比一般简单的计算题包含的信息要多,而且案例大多以实际为依据编制,更接近实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培养基本的财务管理观念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财务分析这个内容的讲解上,可以选择典型上市公司的实际财务资料,根据财务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并联系该公司的市场表现来验证分析的结果。
这些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务管理》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应试解题能力。
四、该课程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好地实现以考为目标,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高职毕业生,在该课程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重视教材中的典型例题。为了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记住基本公式,熟记教材中的例题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典型例题的讲解。
一、掌握财务管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高等教育中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大学里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财务管理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理财技能,给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极大的帮助。同时,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也能对他们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财务管理知识,是每位专业任课教师需要探讨的课题。要提高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效果,除了取决于教师的课堂传授技巧,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尤为重要。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财务管理的学习目标的要求上,专任教师应提出“了解”、“理解”、“掌握”和“应用”四个层次的要求。所谓“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认知,在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正确辨识。“理解”是要求学生逐步认识到所学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关系,并认识到其本质和规律。“掌握”是指学生必须在课后要将自己所学内容用自己理解后的经济术语复述出来,这是将所学内容熟练应用到实践中的基础。“应用”是指要求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知识用于具体情境中,是知识的拓展与实践,代表较高水平的学习成果。因此,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过程中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把对财务管理知识的了解、理解、掌握上升到应用层次。
二、学生学习财务管理的难处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财务管理存在着不少难处,如先修课程不足,抱怨计算公式太多,掌握起来困难,财务管理的内容复杂,学起来很混乱等等。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一)想学好财务管理,但是会计基础薄弱
会计学是财务管理的预修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到,对于会计类专业的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基础,但是对会计信息的内涵缺乏进一步的理解;对于非会计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学时有限等原因,无法掌握系统完整的会计知识。他们对财务管理缺乏感性的认识,很难理解财务会计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例如:利用资产负债表模型分析财务管理,筹资管理是对资产负债表右边的管理,投资管理是对资产负债表左边的管理等。
(二)财务管理课程公式偏多,记忆困难
财务管理属于一门公式偏多的课程,涉及很多筹资决策指标、投资决策指标、财务分析指标,不管是哪个出版社的财务管理教材,除了第一章概述部分一般会谈到利率的计算,公式较少外,从第二章开始,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风险价值的计算、资金需要量、债券发行价格、资本成本、杠杆原理等等,基本每一章公式编号都不少。笔者曾经阅读过一本财务管理学教材,对于财务分析这部分内容讲述比较完整,公式编号从1号编到了44号,看一遍都花时间,更何况是把它们掌握下来。
(三)财务管理的内容复杂,难以明确学习任务
财务管理课程的基础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的概述,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具体学习内容从理财理念的角度看,包括传统的“纵向”:以财务活动为主的筹资―投资―资金运营―收益分配的资金运动循环管理;以及“横向”,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环节。内容纵横交错,知识量多,学习难度大。
三、基于教师角度探析财务管理的学习方法
(一)学好财务管理,先修会计学
会计和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中两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是将信息系统里的信息进行运用。财务管理需要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要为理财服务。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秉着学好财务管理的目标,在学习财务管理时,要先把会计学这门预修课程学好。学生要在财务管理课程中更好的利用各种会计信息,必须要先熟悉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从取得的原始凭证开始,然后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总账对账,进行利润结算,最后编制报表。可以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主线进行逆向,更深层次地理解会计报表中直接的和间接的,明显的和隐含的信息,为财务管理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学习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若遇到会计方面的问题,及时查阅资料,请教老师。
(二)掌握规律,攻克公式
虽然财务管理的公式偏多,但是,结合一定程度的理解,会发现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资本成本的计算,资本成本是指筹集和使用过程中所支付的代价,筹集费用是一次性发生的,所以在分母筹资总额中一次性扣除,用资费是经常发生的,所以用作分子,与分母比较后的比率就是资本成本了。不管是债务资本,还是权益资本都是考虑用资费与筹资净额的比值,只不过债务资本要考虑的用资费是税后利息,普通股、留存收益成本要考虑股利增长率,同时留存收益是没有筹资费的。财务管理课程中要数以财务分析章节的公式最多,然而它们并不难记,因为多数指标名称本身就隐含着指标的计算元素,好比“人如其名”。简单举例如下:
第一类:分子公式。是指标的名称就是公式中的分子。比如流动比率,分子是流动资产;速动比率,分子是速动资产。
第二类:分母分子比率。是指构成指标名称的词组按先后顺序可分别作为公式的分母分子,遵循先有母亲后有儿子原理。比如资产负债率,那么资产是分母,负债是分子。资产净利率,平均资产是分母,净利润是分子。
(三)打好基础,抓住主线
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多,涉及的概念也是比较抽象的,计算方法也比较繁杂,要掌握好课程的内容,必须分清主次,打好基础,抓住主线来学习。
打好财务管理的学习基础主要是要掌握财务管理两大理念,即懂得计算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企业的财务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进行,离开了资金时间价值因素,就无法正确计算不同时期的财务收支,也无法评价企业的盈亏;财务活动是有风险的,风险与报酬之间是一种对称关系,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树立起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收益对等观念,以正确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合理处理企业的财务关系。
1.资金时间价值主要弄明白三点:第一,时间价值的作用就是比较不同时点上的流量。同一时点上的流量可以直接对比其大小,不同时点上的资金是不等价的,不能直接对比,必须要把它们调整到同一时点才能比较。所以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就是调整流量,债券价格、净现值、现值指数都是时间价值的具体应用,如果把资金时间价值掌握好,应用就有基础了。第二,区分现值与终值。现值是指将发生的流量调整到发生点的前面,只要将发生的流量往前调即是求现值,比如将2012年初发生的1000元调整到2011年初或2009年初都是求现值。求终值是指将发生的流量往后调到发生点之后,比如将2012年末发生的1000元调整到2013年末或2015年末都是求终值。第三,区分复利与年金的计算。计算一笔资金在不同时点的价值,用复利计算。计算多笔等额资金在不同时点的价值,用年金计算。比如,借助图表就很容易理解了复利现值和年金现值的区别:在图表上,复利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发生一笔金额,而年金是每一个时间点上均有等额的金额发生。因此,求年金终值是复利终值之和,求年金现值是复利现值之和。
2.风险价值衡量主要涉及到几个指标,包括期望值、方差、标准差、标准离差率、风险报酬率。从记忆的角度对这块内容归纳为:一条主线,就是从期望值出发,然后到方差、标准差、标准离差率、风险报酬率。接着就是如何计算了,主要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望值与方差。课本一般是给出一张表,主要有几种情形,已知每种情形的收益率与概率,把概率和收益率一乘,然后相加,结果就是期望值了。方差可以通俗的理解成每种情况下的收益率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用减法再平方(标准差要开方),有多少种情况就有多少个差平方,再与对应的概率相乘最后相加,结果就是方差了。计算出方差,方差开平方即标准差,标准差再除以期望值,就是标准离差率了,标准离差率乘以风险价值指数得到风险报酬率。
3.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的过程。在筹资决策中,债券价格的计算;在投资决策中,净现值、现值指数、内涵报酬率的计算等等,都是资金时间价值的运用。筹资、投资和分配作为三大财务活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风险,风险价值观念在投资决策中的运用最为明显,比如期望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因此,学习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可以以后面章节的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为例进行学习,这样也能够进一步理解两大财务管理理念。
4.学好财务管理主要是抓住财务活动这条主线,财务活动贯穿于整门课程的学习始终。以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为主线,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制度等理论问题以及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业务方法。财务管理是一项合理组织资金运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活动。财务活动是财务的自然属性,利益关系是财务的社会属性。首先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借款形成与债权人的债务债权关系,投资者投入形成与股东的受资投资关系。需要多少资金?这需要进行财务预测。取得资金之后可以用于投资和开展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即运营,债权投资形成与债务人的债权债务关系,股权投资形成与受资者的投资受资关系,到底是选择债权投资还是股权投资,需要对受资单位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并采取投资决策。营运就是指销的过程,会形成与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的财务关系。有效地进行生产经营,要进行采购预算、生产预算、销售预算等。使用资金过程中,要进行现金预算,财务控制。最后,投资会得到投资收益,营运会取得营业利润,因此资金得到了增值,那么就进入了分配阶段,交税形成与税务机关的财务关系,分红又形成与股东的财务关系。
四、结语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传授一门知识的时候,如果能注重知识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能举一反三,那将成为他们终生的学习技巧。所以,在教学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抓住主线学好财务管理理论,深入理解财务管理本质,关键是要树立自身的财务管理理念,只有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比较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促进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 。
参考文献:
自1998年教育部批准设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以来,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全国先后有100余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实践经验、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普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缺失,使得学校的培养结果与社会的需求脱节。因此,为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高校应注重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本文以江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完善和构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推进财务管理实践环节教学改革。
一、高校本科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及能力的培养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考察三个层次的能力。“三层次”包括专业技能层次、综合能力层次和创新能力层次。
1.专业技能层次
从财务管理专业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全面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财务软件处理财务管理业务,具备从事财务岗位工作的能力。
2.综合能力层次
对于与会计学专业联系密切的财务管理专业来说,首先,会计信息是经济发展中重要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应掌握会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其次,在此基础上,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利用会计信息等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分析决策的能力,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有效开展关于资产投资、资本融通和营运资金管理及利润分配等管理活动。在进行具体问题决策时,不能照本宣科,应有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这是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
3.创新能力层次
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科研训练为主,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创业能力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环节过程中应注重“三层次”能力的培养,即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该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在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构建三层递进式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从培养计划看江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教学
1.实践环节现状
江苏大学从1998年开始招收首批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已经初具规模。财务管理专业是我校开设的一个特色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财务管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有关部门从事财务管理教学、科研、实务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专门管理人才。本专业毕业最低要求210个学分,实践环节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2006级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安排表
2.存在的问题
从培养目标来看,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是培养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管理人才,符合当前市场发展的需求。从表1来看,实践环节只占专业总数的17.14%,如果去除军训、入学教育、生产工序流程等,则剩余的实践环节只占到专业总数的14.76%。从这个比例来看,我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课程总数还是偏少。再从实践课程的构成来看,属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很少,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如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审计学、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金融会计等都没有设置实践环节,核心实践课程只有会计流程实验、财务软件应用、企业税收筹划课程设计和财务管理课程设计4项,只占到专业总数的4.76%。而其中的财务管理的专业实践就1项。从这些数字来看,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安排极其不合理,课内实验基本属于基础课或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的会计、财务课程没有课内实验部分,使得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单项实践非常缺乏。同时,综合性的实践环节也以会计实践为主,财务管理的专业综合实践只有1项,难以体现财务管理区别于会计专业的特色。
针对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首先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三、构建三层递进式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实践教学的“三层次”目标和江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专门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分层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作为专业课程的一部分,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仿真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自己动手完成实际工作中有关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等工作,掌握完备的专业技能。其次,在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内在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实训、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模拟沙盘、科研立项、各级各类竞赛(如创业大赛等)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协作能力的训练。我们可以通过基础课程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开发实践等不同层次的实践项目,在专业技能的掌握、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创新开拓意识的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形成与锻炼等方面逐步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最终造就“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专门管理人才”。三层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图
四、实践教学改革的相关对策及建议
1.注重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是一种能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组织形式。目前财务管理教学中,多数教师都或多或少采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但由于在案例选择和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案例与实践未能实现紧密结合,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收效甚微。要充分发挥案例作用,教师可选取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实例,启发学生自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使课堂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教师可在上课前就将相应的案例资料和待解决的问题提供给学生,使学生有充分时间进行思考和准备。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尽量为学生建立起模拟实践的情境。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发展发散思维,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做全面总结。
例如,在讲解公司委托问题中股东与管理层、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冲突时,可使用2010年在国内引起舆论风暴的国美争夺战为例。由于该事件曾经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资料丰富,从案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开始,便可发挥以学生为主导,指导学生对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研究股东和管理层冲突、大股东和小股东冲突在国美的体现和原因等。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对委托问题这一比较抽象的理论产生直观的理解,并能够提高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高校应重视加强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科学设置实验项目,并配备先进的软件和硬件,使学生在逼真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专业岗位的模拟训练,为校企联合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必须深入企业进行的实践活动可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目前,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已有二十余家校外实习基地,应当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巩固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同时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如校企互派人员,高校教师以为企业提供财务咨询的角度到企业从事社会实践,企业财务人员为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到高校进修或者从事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指导工作。高校教师在利用最新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为企业具体财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而企业也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只有双方在实现共赢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才能长久,校外实践基地才能巩固扩大。同时应整合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实习基地资源,实现各专业基地资源共享。
3.提高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目前,我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是会计学专业毕业,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工作,基本上没有从事会计、金融管理或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导致对企业具体的财务运作和控制环境只是表面的感性认识,实践教学能力欠缺,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具体可以通过两个方法改变现状:一是把现有的教师逐步地送出去,以企业调研、承担科研项目等方式,锻炼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师指导实践课程的能力。二是聘请企业界的财务管理专家和一线管理人员,给学生作报告,指导学生相应的实践课程,甚至可以以兼职身份成为实践课程的专任教师,完善高校的师资队伍结构。
4.完善实践环节考核方法
目前,我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法单一,只注重对结果的评价,没有规范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缺乏对实践教学进行全过程的系统控制,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过程评价考核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过程评价考核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考核和测试。实验过程考核是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时对学生的实践过程给出定性和定量的评定。实践过程是实验课程的核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对实践的目的、原理、程序等的认知程度,直接决定了实践环节的效果。过程评价考核有助于学生认真对待实践环节,积极思考和理解实践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彬.浅析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J].经营管理者,2012(4):289.
[2]王丽南,于晓红.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5):16.
[3]黄丽丽.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11(6):118-119.
(一)不断提升自我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接受相关知识最为直接和最重要的方式,而且经济全球化导致财务管理知识的更新非常快,所以该专业的老师应持续关注该专业的变化,注意国内外相关新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向学生传达最新最有用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方法。除了理论方面的更新以外,该专业的老师还要在实践方面不断督促自己,尝试财务管理工作,向学生传授实际案例,同时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帮助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各种方式以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二)担任校企之间的沟通桥梁 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几乎没有企业愿意让该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即便是接受该专业的学生,也是让其做一些与会计相关的边缘性工作,根本不会涉及到财务管理,这是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通过“多维化、实践型”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来解决,该专业的老师当中一部分是“走出去”的专职教师,这部分老师能够通过在企事业单位或者金融公司工作的同时,加强公司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让公司愿意接受一部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跟着公司特定的财务管理人员实习;或者在该专业师资队伍中从企业“引进来”部分老师,对这部分引进的老师,学校要积极与其联系,让他们充当校企桥梁的作用,增加校企之间的长期信任合作,为学生实习奠定基础。
(三)积极参与课程优化建设 应用型大学的财务管理专业偏向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在校期间一般要接受相关实践训练。老师由于直接与学生接触,且直接与社会接触,所以最清楚学生缺乏什么,社会需要什么,自己能帮助学生的又有哪些。因此,应让老师参与到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安排当中去,且学校要改变以往要求老师听从教务处安排、而教务处又只是严格按照国家要求或其他院校课程进行安排的行为,避免学生所学既不能弥补自身不足也不能适应当地企业需要。财务管理专业偏向于实践,所以该专业的老师应当尽可能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编写适应当地情况和学生需要的实践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招聘环节 由于学校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教师招聘不够严格。对于专职教师的招聘,经过多年经验的积累,每所应用型大学基本都有一套自己的招聘标准,如学历、能力、综合素质要求等,但对标准的执行却并不严格,导致一些学历相同但能力和综合素质突出的老师没有机会进入大学。此外,很多大学都存在本校保护主义,即本校毕业的学生如果表现突出可以优先留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上的“近亲繁殖”,更严重的是,在面对各种奖励或者职称评审时也存在一些照顾现象,这必然造成老师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本专业的发展。对于兼职教师,很多应用型大学至今并没有将其考虑到本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当中,即便真的招收一些兼职教师也只是为了应急、节约成本或者是为了“面子工程”而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兼职教师的作用,所以在进行兼职教师招聘时,招聘标准和招聘流程不严格甚至盲目,正是由于这种把关不严而导致一些根本不具备当老师的人员进入校园,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相反还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扰乱教师队伍。
(二)继续教育环节 对于专职教师而言,学校将教师招聘到学校以后往往就安排其直接上岗,为学生讲课,既没有岗前培训,也没有向新来的老师讲解学校一些设备的使用方法或者是学生的程度等,这很容易导致授课老师的“自我意识”,即不会使用就不使用相关设备,讲课也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讲课,不能很好地与其他老师形成沟通和互补,以教授学生既能理解也能接受的知识。对于专职教师的后续教育,往往由于学校师资不足或者过于强调学术成果,而使得老师的时间安排太满,没有时间去企业实习以增加实践经验或去其他高校进修交流,也不愿意花费时间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课程的效率等,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的不足。对于兼职教师而言,学校也往往是让他们直接上岗,缺乏岗前培训,但学校所招聘的兼职教师往往都是从企业、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出来的专业人士,其实践能力和业务能力很强,但由于这些专业人员很少接受学术进修及学术交流活动,甚至有些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培训,不能把握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规律,还有些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欠缺,导致他们直接跟学生讲课时达不到预期效果。当前大多数应用型大学对于兼职教师都没有安排后续教育,这些教师往往都是上完课就离开学校,与专职教师之间沟通甚少,不利于两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专职教师讲一套,实践教师讲另一套,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普遍存在。此外,兼职教师由于自身还要处理其本职工作,从而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校参加教育培训。
学校除了对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分别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外,还要注重两类教师之间的沟通,专职教师本身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丰富,而兼职教师实践经验和能力较强,两者之间进行定期联系,可以互通有无,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也能够碰撞出一些新的思想和观点,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这一沟通工作需要学校管理部门或财务管理专业负责人在其中多做努力。
(三)考核监督环节 对专职教师的课堂考核,学校应增加考核次数,且要保证考核是突击性的,不能让老师有事先的准备。如果在考核过程中,发现听课的学生人数偏少,就要查找原因,考察该课程是否有助于学生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该课程应以什么样的方式讲授才乐于被学生所接受,是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还是多媒体讲授法等。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检验,必须要由财务管理专业的老师组成小组或者与其他学校合作,请其他学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老师组成小组,突击检查任一老师的授课情况,评价是否讲解到位、是否与时俱进。除了同事和同行业教师的评价之外,学期末每个老师还要接受学生的评价,以综合评价老师的授课质量。对于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考核,学校必须予以重视,不能仅仅关注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可以制定详细的实践考核标准,如教师促成的校企合作、帮助找到实习岗位的学生数量、实践教材的编写等,以此考核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做出的贡献,并将这些成果纳入职称评定、职位晋升以及岗位津贴考核系统,引导专职教师关注实践教学。针对兼职教师考核,目前尚没有完善的制度予以约束,这不利于学校对兼职教师的监督和规范,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促使当地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明确规定学校与兼职教师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而避免在产生纠纷时,无法找到相应的法律依据进行处理。此外,对于兼职教师的考核,学校还可以不定期进行抽查,并安排财务管理专业的老师去听兼职教师的课,除了可以增加专职教师的实践阅历外,还可以体现出学校对兼职教师的重视,同时,专职教师根据自己丰富的授课经验,向兼职老师提供授课技巧等。学校通过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之间的沟通,互相理解,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增强兼职教师的自律行为。对于考核的结果,要及时地反馈给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并及时组织其召开座谈会,对考核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解决。
(四)激励环节 对于教师的激励要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创造出最大的效果。对于专职教师而言,首先,要对所有教师进行全面分析,由于年龄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学历不同,教师往往追求的东西并不一致,只有知道教师真正的需要,才能激励他们。如,对于教研人员,他们比较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所受的尊重,因此,对他们的激励就是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有挑战性的课题、项目。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有活力、开创性强,学校可以给他们提供物质帮助,让他们研究和开发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方法等。其次,学校不能一成不变,要有破格提升和特殊奖励制度,对那些为专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应当根据其能力将其破格提升到适当的职位或者使其得到特殊奖励,这些制度要有意识地与实践教学相关,鼓励教师在实践教学上做出贡献。最后,在薪酬设计上,岗位津贴除了与教师的科研成果有关外,还应当制定相关的标准,与教师的实践成果相关。对于兼职教师,学校要及时肯定兼职教师对学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做出的贡献,也要定期向兼职教师反馈其不足以及学生的听课意愿,使其能够感受到自己也是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一部分,受到学校和学生的关注和期望,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对于兼职教师的薪酬,学校一定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水平并予以及时给付,不要在薪酬支付上与兼职教师出现矛盾。此外,学校也应当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反应,为兼职教师的出色表现给予一定的奖励。
除了上述几方面之外,学校与政府也应当为“多维化、实践型”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优化建设共同努力。学校要与当地企业建立长期互助合作机制,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参与企业真正实践,企业也可以此为基础,观察学校在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之处,并将其反馈给学校,同时也可以选择自己所缺乏的人才。政府根据企业的努力以及学校对企业的评价,对企业税收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政策,以鼓励校企之间的合作。通过这一系列的补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定能培养一支“多维化、实践型”的师资队伍,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也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活力。
[本文系邢台学院重点研究课题“多维化、实践型财务管理师资内涵式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艳芳、汪晓莺:《德国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33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9255(2012)02-0070-03
财务管理,可以说是一个既老又新的专业。说它老,是因为1998年教育部就将其从会计专业划分出来;说它新,则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一直比较模糊,如何加强专业建设,怎样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各个高校也在不断探索研究之中。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即目标是实用化,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财务管理实训目的就是要通过完整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1]
一、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
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以就业为导向这个目标的引导下实施了实训教学,并以此为重点,放弃了沿用多年的纯理论讲授。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令人欣喜的,但整体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现阶段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实训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训模式同质化严重
财务管理专业是从会计专业中分离出来的,但大多数高职院校中都同时开设这两个专业。由于两者之间在很多地方都有共通性,所以两个专业主干课程的开设也基本相同,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理论课程设置的同质化
也导致两个专业在实训模式的建立上很相似。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实训都已经十分成熟,其实训的重点是以中小企业为模拟对象,对其经济业务进行全面会计核算,即会计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虽然会计知识是一个优秀财务管理人员必要的知识储备,但是纯粹的会计核算训练并不能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与特点。有的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实训内容上加入了财务报表分析,但是财务管理人才的技能(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不单单只是财务报表分析一项。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实训同质化的现象,说明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有所缺失。[2]
(二)实训方法单一
目前财务管理实训方法比较传统和单一,一般都是教师先对实训教材的内容进行初步的讲解,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操作。这种方法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较大的帮助,相当于老师将前面所学的理论课程又进行了一次复习。同时,很多院校在实训中并没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实践经验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尤为重要。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环境多种多样,所就业的企业及其经营和财务状况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实训的时候,教师更应该注重对能力的培养,而这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达不到的。
(三)师资力量缺乏
在“十二五”期间,高职院校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但是过快的发展速度也使得高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存在数量和结构上的问题。首先,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各高校师资数量不足,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远高于国家规定的1:14的标准。教师数量的缺乏导致学校在组织财务管理实训时有捉襟见肘之感。其次,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群体的建设不到位,难以满足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占绝大多数,他们往往是刚从高校毕业就进校任教,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很扎实,但由于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在实际操作方面则有所欠缺。[3]再次,部分高职院校还是沿用旧的人事管理制度,导致实训教学存在教学强度大,待遇不高等问题,一般教师不愿意从事实训教学,实训教师队伍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软硬件条件落后
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已经为大家所认知和认可,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很多高校的现状是硬件设施普遍缺乏,资金投入和专业实训室的建设都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就拿实训室来说,一些传统专业如会计、会计电算化的实训室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经比较完善了,而财务管理作为相对年轻的专业往往没有专业的实训室,很多好的想法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更不用说什么实训模式和体系的建设问题了。
在软件方面,和其他专业相比较也有很多不足,比如会计专业的实训仿真度很高,学生经过认真的实训,对企业的会计流程就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进入到工作岗位后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手。而财务管理的实训很多仅仅是给几个案例简单分析分析,实训的过程和上课做题目没有太多区别,难以达到实训的目的。
二、完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
实训教学的对策
根据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应该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突出财务管理实训重点
财务管理专业属于会计类专业,必要的会计核算实训是必需的,但是,在实训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上一定要突出该专业的特点。管理学上有一句话:企业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财务管理解决的问题就是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最终给出能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决策。所以在实训内容设置上应该更加注重管理方面,具体来说可以适当减少会计核算训练的内容,重点以分组案例讨论等模式来进行对抗性的练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懂得财务管理并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数学,而是千变万化的,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做出最优的决策才是实训的最终目的。[4]
(二)增加财务管理实训手段
在实训内容完善的同时,选择什么样的实训手段也很重要。目前,在实训教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高职院校大多采用以下实训手段:
1.引入多媒体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技术已经应用到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当中,为了使实训更加贴近实际,很多高校已经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财务管理实训中。其优点主要有:(1)教学软件提供的资料仿真度更高,有些内容是手工实训中很难见到的,可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因而比较受欢迎。(2)利用电脑进行信息处理,提高了计算效率,节约了大量的计算时间。另外,在评分阶段利用电脑进行智能判断,既公平又高效。(3)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训效果比较好。目前比较常用的工具是Excel,通过Excel在财务管理实训中的运用,既可以提高学生各个专项能力,也使其熟悉了电脑办公工具的操作。
2.进行ERP沙盘模拟对抗。现在比较流行的ERP沙盘模拟对抗也可以引入到实训课堂上来,ERP沙盘可以有效地模拟企业的运行状况,让学生认识企业的完整流程(从分析市场定位制定财务战略,到组织生产经营销售,直到最后的财务结算分配等),理解ERP的管理思想,提高财务管理能力。所以,ERP沙盘模式对抗可以解决传统实训的不足,提高实训效果。
3.聘请企业的财务专家进行指导。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财务专家到学校来指导学生实训。由于他们在企业工作多年,非常熟悉自己企业实施财务管理的现状,对现实工作中的财务管理热点有深刻的理解。高校可以邀请他们来校就其所擅长的方面进行专题讲座,比如融资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营运资金管理等。专家们可以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向学生传授财务管理经验。当然,讲座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重点在于拓宽学生的思路,讲座结束后要求学生写一份学结在班上互相交流学习,以便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三)加强财务管理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
首先,应改进高职院校师资引进机制。在高职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区分较为明显。普通高等院校在引进师资时主要以“学术性”为标准;而高职院校在进行师资建设中则更加注重“应用技能”。所以高校在招聘优秀人才时,一方面要根据教师的需求量广开渠道,补充研究生、海外留学生等;更要注重从企业和产业部门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一线的工作经历,再经过教师培训,会比较适合作为实训课程的教师。
其次,要加强对自有教师队伍的培养。由于各高校年轻教师普遍比较多,他们没有太多的企业财务管理经验,在进行实训教学时难免会纸上谈兵。高职院校经常谈要建设“双师型”的人才队伍,但是在我国,就目前来看,“双师型”流于形式化。据统计,我国大约有60%左右的“双师型”教师没有两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只是单纯的考一两个证书,并没有真正掌握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机制,安排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以提高专业技能,使其成为合格的财务管理实训教师。
(四)增加专门的财务管理实训室
实训室的建立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分析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有的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实训室,有的学校的专门实训室也只是一间普普通通的教室,软件硬件都不太符合实训要求。有些走在前面的高校采取的模式是和一些企业如财务软件供应商联合建立实验室,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能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还可以解决一部分学生实习的问题,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招聘人才的渠道。当然,如何找到实力较强而且对口的企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企业来说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效益的问题,这都需要高职院校做大量的工作。
(五)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
校内实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对实际工作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毕竟和现实的工作环境不同,不能将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进行模拟。而校外实训,则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将学生送到企业去,这样既可以给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提出建议,又解决了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问题。如果能形成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对学校来说是最为理想的结果。
当然,校外实训的主要问题还是企业的选择问题,一方面学校对企业有要求,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要较大,管理正规,有较好的硬件设施保证学生的实习环境,地点也不能离学校太远等;另一方面,企业不是做慈善的,他们看中的是和学校合作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收益。所以,如何能做到双赢,需要学校和企业深入探讨,而且,政府的政策支持也十分重要。[5]
综上所述,在全国高职院校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如何使财经类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真正办出特色,实训课程该如何体现专业特点且和社会需求相接轨,是我们要仔细思考的问题。只有进行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才能保证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后,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足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董芸.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设想[J].财会通讯,2010(4):151-153.
[2]王虹英.高职《企业财务管理》课程实训教学形式探讨[J].财会教育,2011(16):77-78.
一、新形势下对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企业必须在资金市场上进行自主筹资、自主投资、自主地进行利润分配;必须进行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的权衡;必须自主地进行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等单位中迫切需要重视的一项管理工作,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少有识之士甚至认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如何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管理势必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在企业中设置独立的职能部门并配备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从事财务管理成为必然。市场经济条件下极其丰富的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内容,给未来财务管理人员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除熟悉和掌握坚实、牢固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外,还要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其他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如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软件应用等知识。
总体上说,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应树立竞争观念、风险观念、货币观念、价值观念、信息观念等与市场经济相关的观念;其次要具有战略头脑、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要善于抓住机遇,大胆适时决策;再次,在具体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要遵循财务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环境适应原则、平衡弹性原则、整体优化原则、收益与风险均衡原则等,并善于运用财务预算、投资决策、风险分折、价值评估等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
因此,财务管理是一门“技巧性”相当强的学科,而财务管理技巧的培养,更需要对知识的应用、发挥和创新。注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模式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调整专业目录后由理财学专业更名而来的。其实,上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高校就开始试办理财学专业,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代“大会计”观念的影响,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一直没有理顺,试办理财学专业的高校积累的成熟经验不多,财务管理(或理财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不尽合理等都制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一直是莫衷一是,有的也只是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础上略加修改,区别不大。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教学体系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有很多模式,下面列举两种:
(一)由实习和实务教学两方面的内容组成
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仅是学年实习,而且是由实习和实务教学两方面内容组成。其中:
1.实习包括课堂实习、学年实习和毕业实习
(1)课堂实习,是指在主要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模拟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获得感性认识。
(2)学年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完后,也可称为专业实习。这是一次重要的实习,一般由学校或专业教师安排。它能使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增强感性认识,培养以后的学习兴趣。
(3)毕业实习。这是结合毕业论文的写作和就业去向的选择进行的实习。学生可以根据情况自行联系单位,也可以结合毕业分配,到接收单位进行初步实习,以便收集资料,完成毕业论文。
2.实务教学包括案例分析和实务界专家讲座等
实务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加入大量的案例,使学生形象地掌握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校经常与实务界保持联系,聘请企业的财务管理专家来校讲课,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由八个方面内容组成
这八个方面,包括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专业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现分述如下:
1.演示教学。这是一种通过幻灯、电视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财务管理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一般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
2.案例教学。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教学使用的案例,要求最好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单元练习。这是一种在完成课程某一单元(篇章)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后所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在内容设计上应系统地反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完整、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练习中既要有确定解的问题,也要考虑能反映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并有多个解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充分应用提供的资料全面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提出多元化解决方法的能力。
4.校内模拟实习。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以企业基本财务活动以及相关资料为基础,模拟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和人员进行相关的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应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费、资金收回、资金分配等全部财务活动和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等整个财务管理的方法循环;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一般的模拟实习,又要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校外专业实习。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和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面广,包括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税收、金融等诸方面的业务。除此之外,通过校外实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锻炼和培养。
6.社会调查。这是一种利用假期、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社会调查一般由学生独立完成,调查的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和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动员和事后的交流、检查工作。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
7.项目设计。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项目)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设计一个财务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项目设计可以―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一个项目小组完成;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完成。
8.撰写论文。包括中期论文(学年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这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撰写论文实际上是一个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
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构想
嘉兴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务操作(应用)型为主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为基本目标,在培养规格中突出强实践、善实务、知工艺、能创新的要求。因此,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体系的设计和安排格外重视。其包括的内容主要有:(1)一些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规定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时间;(2)本专业主要专业方向与特色课中,每门课程必须安排至少一个综合性案例作为教学内容,实施案例教学法;(3)第四学期末,相关会计课程安排会计综合专业实验;(4)第七学期末,安排为期两周的财务管理模拟实习(验);(5)第八学期为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
(6)从第二学年开始撰写学年论文;(7)从第三学期开始,安排由专业课教师担任导师的“导师制”;(8)从第五学期开始安排实行校内校外的“双导师制”指导制度;(9)暑期社会实践。
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实验”(也称模拟实习)作为实现本专业培养规格的重要途径,是嘉兴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本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是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理论和实务知识,在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仿真的环境中,独立处理企业单位财务活动,锻炼财务管理专业能力的一项实习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模拟实习,经受一次专业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从而培养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做法是:
1.明确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1)为了优化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使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实际、熟悉实务、加强实践,根据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培养规格和教学计划的要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在第七学期进行一次为期两周的财务管理模拟实习。
(2)通过财务管理模拟实习,要求学生能够把在此前学过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知识串连起来,从感性上理解财务管理中筹资、投资、利润分配和财务分析等基本内容的实务做法,更深地了解和学会如何利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2.采取的实习(实验)方式
专业模拟实习(实验)将采取校内实习和校外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校内实习将统一使用一个在财务方面内含一定潜在问题的上市公司的比较复杂的案例,内容涉及筹资、投资、利润分配、会计、管理、纳税、资产重组等。由学生在阅读案例、准备材料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方法,通过独立思考,站在一个财务分析师比较超脱的角度,将此上市公司在财务、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地详细罗列出来,并独立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综合对策,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进行分组研讨,最后由指导老师进行总结,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案例来源将选用某上市公司公开的2-3年的年报,结合教师对该公司的调研所得资料合成而得。
现场实习将由学生到“双导师”制下的校外实习单位,在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财务管理专业方面的实习。
3.科学安排实习进程
实习时间共2周10天时间。
在校内实习前两个星期,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熟悉案例,并准备相关材料。校内实习时间共安排7天。5天时间主要用于独立撰写分析、对策报告,2天用于研讨。每个学生的分析和对策报告在研讨前交给各自的指导老师。
校外现场实习由学生提前1个月与校外指导教师定好实习题目,一般选用实习单位具体的筹资、投资或利润分配方面的实际事项,可以是已经完成的项目,也可以是正在进行的项目。让学生凭自己的学识独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时间为3天,如时间不够,用业余时间解决。
4.成绩评定
许多学者对财务与会计的概念不能正确界定,认为会计包含财务管理或者财务管理包含会计,因而在课程设置上许多都与会计学专业一致,忽视了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虽然在对象方面,从总体上看,两者是一致的,都是企业的资金运动的方向和规模,但是财务管理的对象涉及到筹资、投资和盈利分配三个领域;而会计的对象则侧重于资金运动所产生的原始信息,涉及到整个资金运动的全过程。从定义上来看,美国会计学会在《基本会计理论公告》中将会计定义为“为信息利用者进行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而进行确认、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我国的葛家澍、余绪缨等也将会计定义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对财务管理,荆新将其定义为“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哈佛商务院MBA教程《财务管理》将之定义为:是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活动进行预测、组织、协调、分析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公司经营过程中财务活动的核心是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筹集和运用“。我们从会计和财务的英语含义也可判明两者之间的区别,会计(Accountant)在英语中暗含计算、数的含义(Count)和账、账户、算账、叙述的含义(Account),也即会计就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类、汇总、报告的信息系统;而财务(Financial affairs)含有理财、金融、筹资等含义,因而它是对企业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等理财活动进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在职能方面,会计的职能主要是对资金运动反映和控制;而财务管理的职能则主要是对资金运动的计划、控制和对财务关系的协调。在目标方面,财务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在考虑风险和报酬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会计直接目标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在经济决策中有用的财务会计信息“。在原则方面,财务管理的指导原则是《企业财务通则》;而会计的指导原则是《企业会计准则》。所有这些都表明,财务管理与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相互独立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委员会1997年联合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在工商管理学科下设有会计学与企业管理等二级学科,企业管理二级学科下设有财务管理方向与此相一致,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在工商管理类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可见财务管理和会计学在学科方面均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独立学科,应分别加以建设。
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我们对国内的几所重点院校进行了调研,从各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来看,其课程体系按层次构成基本上可分为四种类别:
(1)公共基础课。是高校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主要包括政治、体育、外语、计算机基础、数学、军事训练、自然科学、人文素质等课,这些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2)专业基础课。主要有西方经济学、会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管理学、经济法、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财务分析,设置这些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专业课。是集中体现本专业特点的中心课程。通常又分为两种,一是专业必修课,有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学、投资学、计算机财务管理;二是专业选修课,有专业英语、资产评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工程学、资本运营、税法。
(4)跨学科课。为扩展学生知识面而设的跨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审计学、计算机会计、会计理论专题、国际金融、财会职业道德专题、环境会计专题、会计制度设计、租赁会计、管理会计、人力资源会计专题等课程。
从这些课程的设置可以看出,各校都非常重视财务管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各校英语、计算机课程四年不断线;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各校都不同程度地安排有实践性环节,如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学年论文。按此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毫无疑问其专业基础理论扎实,有较强的适应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变化的能力。然而,我们不难看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深深刻着会计学专业的烙印,跨学科课程几乎都是会计学专业所应开设的,这不利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再则,同一领域的课程占到总学时的80%左右,课程设置如此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必然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建议
为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适应!%世纪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具备经济管理、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拥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能够在财务管理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管理人才,财务管理专业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进行设置。
1.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学科
财务管理是20世纪初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是建立在会计学基础上的,因而与会计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理论和电子计算机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财务管理的科学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也赋予了财务专家以新的责任。财务管理的活动几乎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资金的筹集到资金的合法使用及资金的分配,此外还包括企业设立、合并、改组、解散、破产的财务处理。如果继续坚持会计包含财务管理的观点,必然会阻碍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的发展与完善,这在会计与财务管理的教学和财会工作中已体现出来了,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与会计有助于加强财务管理专业的建设。
2.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严格按教育部关于“两课”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要求执行,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积极推进“两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在必修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选修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课程。计算机、英语课程四年坚持不断线。
3.拓宽专业,整体优化,增强毕业生的适应性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在时间安排上,前两年半的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都统一与同一领域的其他专业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按管理学科宽口径培养,以打好专业基础,同时又根据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同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后一年半分专业方向培养。专业基础课既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内容的课程,也包括相邻专业的基本知识内容的课程,专业课程则依据专业自身的特点及时加以调整,改变因人设课和因无人而不设课现象,增设较为前沿的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构建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
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财务管理是财经类各本专科专业教育的主要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经济管理类课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活动不断出现新的内容,企业的经济主体多元化,财务活动多样化,财务关系复杂化,对于非财会专业的许多学科的学生来讲,在掌握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晓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和增强竞争能力,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对经济管理类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知识体系进行调整与创新非常必要,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应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知识体系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成为研究的重点。
一、财务管理学科的特点
(一)财务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同时又涉及经济管理、金融、会计、税收、经济法规、数学、统汁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它是一门综合运用的管理学科。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并且在学习财务管理时能够综合运用。
(二)财务管理的理论性与务实性比较强,如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这些内容,既要求学生掌握其相关的筹资和投资理论知识、方法,又要求学生具备筹资决策分析、投资决策分析运用的能力。
(三)财务管理的涉及面广,它涉及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利润分配决策、财务分析等方面,内容多而繁杂,各知识间的联系不容易掌握,这让学生感觉内容又多又杂,无头绪,难于找到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也谈不上对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和综合掌握,更不用说运用财务管理中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了。
二、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选择不合理
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材大多是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它与财会专业的其他主干课程的教材构成了一套完整、而又各自独立的体系,这类教材并不适用于非财会专业学生使用,对于这些学生,因为没有前面的课程作为铺垫,学习起来效果不佳。而就不同学生对象而言,各专业对财务管理知识掌握的难度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来说,销售过程中应收账款的管理非常重要;对证券投资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证券估价的知识很重要,对于物流专业的学生而言,存货管理的知识很重要。如果在教学中不分授课对象专业,教学内容没有侧重点和难度的区分,显然就会影响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技能的掌握,直至影响到教学效果。
(二)课时分布不尽合理
同一门课程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类型(例如:考试、考察、选修)在课时分布上虽有所差别,但有些学校对于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课时是相同的,统一为48课时,而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却为32学时。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即使是对于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的讲授,由于要兼顾理论与案例,尽管老师竭尽努力做到详略得当,还是不能将财务管理的五部分内容,即基础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全部讲清讲透。
(三)教学和考核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单一教材为对象,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课堂讲授法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基本上忽略了结合财务管理环境,设计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能以模拟的方式接触实践;缺乏学生主动扩展性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措施,使学生的知识容易限于课本和老师所讲,不能形成对完整的财务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的认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其将来的自我提高与发展。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许多学生对本课程失去兴趣,只求60分万岁。考核方法方面,主要采取平时成绩加期末闭卷考试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忽略了学习的本质;另一部分学生则抱着侥幸心理,平时放松学习,考试时临阵磨枪,这都不利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改进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选编适合非财会专业的通用教材
应编辑出版一套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通用教材,解决非财会专业课程安排引起的矛盾,提高教学效果。考虑到目前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基础不同,且不同专业学生关注的知识点不同,高校教师可以在参考各种教材资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编一本适合本校非财会专业学生的通用《财务管理》教材和配套习题。通用教材应当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只学习了基础会计学、基础较薄弱,以及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材内容体系不合适的问题,适当调整教材内容体系,使通用教材内容更加全面,解决非财会专业课程安排差异引起的矛盾,同时教师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安排情况,合理取舍教材中的内容,从而保证教材的通用性。教材可以将会计专业学生在其他课程如《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中已学习过的相关基础知识纳入到教材中来。教材还可以标明哪些章节对哪些专业是必须掌握的,哪些章节对哪些专业不是很重要,可以作一般了解甚至舍弃等等,为教师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取舍提供参考。
(二)对课时进行适当调整
课时量的充足是保证教师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否则连基本内容的讲授都不能保证.就更无法安排较多的时间展开案例进行探讨。目前,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课时较少,而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较多,不但包括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理论,还包括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筹资管理、资本结构、利润分配、财务分析等内容.课时过少,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理解与掌握。
(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靠讲授书本知识,只会使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非财会专业学生财务管理教学中可适当安排案例教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例如,在讲授股利分配的常用方法时,可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列出某上市公司历年分配方案,并写出该公司所采用的股利分配方法,以及为什么会采用这些方法。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将前面学过的现金流、业绩评价指标等内容与股利分配政策结合起来分析,由此提高了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开设ERP沙盘模拟综合实验,ERP沙盘模拟将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每个学生作为不同的参与者.其作出的决策各不相同,运营结果也就不同。模拟企业管理现场情景,让学生进入管理者的角色,用所学知识对模拟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通过沙盘模拟对抗训练,使学生把所学的筹资、投资、营运等知识融会贯通,加强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感性认识。
(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由于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管理学属性,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会计学、金融学与管理学的有机结合,作为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教师,其知识背景中应至少包括会计学、金融学与管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并将这些学科的内容深刻领会,融会贯通,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财务管理教师。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型管理学科,与社会实践关系密切,财务管理教师不仅要精通理论,还应具备实践经验。所以财务管理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考察、访问,承担企业经营中的一些问题研究等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为企业出谋划策等。这既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积累案例资料,又可以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