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法律网络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4-01-03 16:52:2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法律网络教育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法律网络教育

篇(1)

[关键词]汇率预测;汇率波动;神经网络

汇率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其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增减、工农业的发展、国内利率、就业 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汇率预测受到广泛的关注,大量的计量经济模型和时间 序列模型被用于汇率预测。其中,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作为 一种非参数的数据驱动型的方法,不需要对数据特征进行事先假设,通过合理的样本训练, 学习专家的经验、模拟专家的行为,并引入非线性转换函数来求解各种复杂的非线性问题, 具有很强的模式识别能力和高速信息处理能力,从而在时间序列数据预测方面有独特的优 势。[1]

利用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汇率波动,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研究。总结国内外学者 的研究成果,用神经网络预测汇率有3个层次。它们分别是同质神经网络模型、 异质神经网络模型和神经网络组合模型。

一、汇率预测的同质神经网络模型

同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是用神经网络根据历史汇率数据来预测未来汇率,这是作为一种汇 率预测的非参数方法提出来的。由于汇率波动具有非线性相关性和 长效记忆性,因此通过历史数据进行汇率预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同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认 为;汇率有一个隐含的生成机制,历史汇率和未来的汇率都由这个机制生成,通过对历史数 据的观测,识别这个生成机 制,就可用这个生成机制预测未来的汇率。由于神经网络是一个数据驱动的自适应的非参数 方法,不基于假设,即使产生数据的过程是未知的,或者很复杂,神经网络也能识别。

用同质神经网络进行汇率预测,是根据汇率的历史数据加上输入延迟来预测汇率的变化或变 化趋势。用于汇率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多层后向神经网络模型,即BP 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一般采用三层结构: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BP神经网络的算法 和训练如图1。

以t时刻汇率种类R的预测为例,滞后期为n,预测长度为L。输入层的数据是从时刻t开始前n 期的历史汇率观测值序列,yt,…, yt-n,输入才由长度n的滑动窗口产生。输出层 依次输出从t时刻开始的L个汇率预测值,yt+1,…, yt+L。相邻汇率的时间间 隔是等长的。汇率预测的同质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如上图2。

用同质神经网络预测汇率的研究很多,1993年,Refenes等人采用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汇率变 动,他们将数据分成训练组(Training Subsample)、测试组(Testing Subsample)和预测组( Forecasting Subsample),先用训练组和测试组数据训练神经网络,然后用预测组数据进行 预测,这种尝试以及随后的评议肯定了神经网络在一定的情况下比“标准”的预测方法表现 要好。[2]Kuan和Liu(1995)用神经网络对5个不同币种兑美元的汇率进行预测。这5 种货币包括英镑、加拿大元、德国马克、日元以及瑞士法郎。研究发现神经网络对日元和英 镑的预测的均方差(MSE)很低,但对其余3个币种的预测效果一般。[3]De Matos(19 94)通过对日元期货预测比较了多层后向神经网络(MLFN)和重复网络的预测效果。[4]Zhang和Hu(1998)用多层后向神经网络对英镑和美元的汇率进行预测,发现神经网络的预 测效果明显优于线性模型,尤其在预测期比较短的时候。[5]

虽然研究表明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比其他方法好,但是其预测精度和可靠性仍然不尽人意。 对此,学者们对神经网络进行了改进,提出了诸如聚类神经网络、重复神经网络、广义回归 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等经改进的神经网络进行汇率预测,或者将其他方法与神经网络结 合,以改善神经网络的预测能力。例如,Shazly等(1999)用遗传算法训练神经网络的权值。 惠晓 峰和胡运权等(2002)结合遗传算法,提出了基于实数编码的GA-BP神经网络汇率预测人民币 兑美元汇率的模型。姚洪兴, 盛昭瀚和陈洪香(2002)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小波神经网络结构。

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但是神经网络的结构、训练算法、阀值 函数的选择以及滞后期的确定等问题仍然难以解决。而且,汇率由历史汇率唯一决定这一 前提也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

二、汇率预测的异质神经网络模型

用异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汇率预测,是指在预测过程中,考虑影响汇率的各种因素,如利率 、通货膨胀率、原油价格、货币供应、贸易收支差额、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信心指数等,根 据这些影响因素来预测汇率。Shazly(1997)选取一个月欧洲美元存款利率、一个月欧洲外币 存款利率、即期汇率 和一个月的远期汇率作为输入变量,预测一个月后的即期汇率。结果表明,神经网络的预测 效果比通过远期汇率进行的预测效果要好。[6]杨火斤 和马洪波(1999)选取GNP、CPI、工业股 票价格指数、短期利率、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6个影响因素,将这些变量作为神经网络的 输入变量,训练神经网络根据这些变量预测汇率。[7]Hui Xiao-feng等(2005)也用 模糊神经网 络进行汇率预测,输入的变量包括两国的CPI和GDP、两国的利率差、货币供应比、净出口额 等。[8]

异质神经网络模型的网络结构和训练算法与同质神经网络相似。区别在于同质神经网络的输 入是一段时滞的历史汇率数据,是一维的数据,而异质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是多个变量的数 据,是二维的数据。令x1, x2,…, xn分别表示影响汇率变动的各个因素,异质神经 网络的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异质神经网络模型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各国纷纷采用浮动汇率制度,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更加多样化 、复杂化,难以确定。因此,学者们开始用神经网络与其他预测方法结合使用。一种是与基 本因素分析模型如购买力平价模型、利率平价模型等相结合。根据这些模型确定的影响因素 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通过神经网络训练优化变量的权值,从而进行汇率预测。例如, Qi和Wu(2003)用基于货币理论的神经网络对英镑和马克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汇率进行预 测,输入变量为货币供应量M1,各个国家的实际工业生产收入、利率作为输入变量。Lee和W ong(2007)用微观结构理论和宏观经济的6个变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预测汇率波动。

另一种方法是用神经网络与协整方法结合。先通过协整分析确定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再用 神经网络确定各变量的权值。Inc和Trafalis(2006)构建了一个结合协整方法和人工神经网 络的汇率预测模型方法,先用协整方法确定对汇率有影响作用的变量,然后用ANN对这些变 量进行非线性组合,预测汇率。[9]

异质神经网络模型将汇率视为整体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变量,汇率波动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因 此汇率的波动是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的波动来预测的,与同质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有更强的理论 支持。但是,它的预测效果取决于影响因素的选择,因此汇率的影响因素的选择是异质神经 网络预测模型的关键。

三、汇率预测的神经网络组合模型

神经网络进行汇率非线性组合预测是一个两步组合预测模型。Bates和Granger(1969)证明了 预测方法的线性组合比单模型能产生更小的误差。[10]此后,一些学者在这方面做 了很多研 究。在众多的组合方法中,神经网络非线性组合是最广泛使用的方法。Hu和Tsoukalas(1999 )用不同的GARCH模型预测条件波动,并对这些预测值分别进行线形和非线性组合,结果表明 用神经网络进行非线性组合的预测效果是最好的。[11]Tseng等(2002)用BP神经网 络和时间 序列模型――SARIMA模型进行组合,用SARMIA(Seasonal Autoregression Moving Integrat e Average)对汇率进行线性预测,再用神经网络处理SARMIA模型预测的残差,进行汇率预测 。[12]用同样的方法还有Zhang(2003)用ARIMA和ANN组和对英镑和美元汇率进行预 测。[13]Yu, Wang和Lai(2005)组合广义线性自回归模型(GLAR)和神经网络进行 汇率预测。[14]

用神经网络对汇率进行非线性组合预测时,是将汇率数据分解成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先 用基本因素模型或者参数模型对汇率进行第一步预测;然后用神经网络对第一步预测残差进 行非线性组合;再根据两步的预测结果进行汇率预测。或者用神经网络对不同的参数模型的 预测结果进行非线性组合。下面以神经网络和ARIMA模型的非线性组合为例,说明神经网络 组合模型的基本原理。

(3)用神经网络mode残差:[AKn^]t=f(et-1,et-2,…,et-n)[JY](4)

其中,f表示神经网络的预测的非线性函数,et是随机误差。

(4)组合ARIMA和神经网络:[AKy^]=[AKl^]+[AKn^]t[JY](5)

神经网络组合模型使用神经网络和线性方法进行非线性组合,考虑了汇率作为一个复杂系统 同时具有线性和非线性特征的实际,充分利用了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的优势,并综合了各 种汇率理论的分析结果。大量的实际研究表明,组合预测的效果比单独用线性模型或单独用 神经网络预测的效果要好。

四、比较与结论

同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汇率预测,是用一维的数据训练神经网络。它没 有 考虑汇率作为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变量,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而仅仅把汇率视为一系列没有 经济含义的无规则数据。而异质神经网络模型则把汇率视为复杂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变量,认 为在统计上无规则的汇率数据是由众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异质神经网络模型用二维数据进行 训练,与同质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其预测有更充分的理论支持。但是,影响汇率的因素至今 没有定论也没有统一的选取法则。

同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异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都将汇率视为单纯的非线性变化的时间序列 ,而实际汇率的波动不是单纯的线性或非线性的,而是同时包含线性和非线性模式,因此单 纯的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都不能很好地预测汇率。而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则与前两种方 法有本质的不同,它同时考虑了汇率的线性和非线性特征,在线性预测的基础上再进行非线 性组合,充分利用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的优势。一方面,研究表明线性预测有很多效果很 好 的方法,如ARIMA,GARCH等参数模型;另一方面,这些模型都基于很强的假设条件,不同的 条 件下预测效果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实际预测时候,很难确定某个模型比其他模型有更好的 样本外预测效果。最优模型的选择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用神经网络组合模型,避免了 最优模型选择的问题,又综合了不同的汇率理论的分析结果。

另外,同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异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都是单模型的一步预测的方法,研究 表明单一的模型往往只能适应某一特定的情况或者反映一部分的信息,而实际汇率是一个复 杂的系统,组合不同的参数模型或者参数模型不同参数的预测结果,能够较大限度地利用各 种预测样本信息,比单个预测模型考虑的问题更系统、更全面,从而提高了预测的精度。

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实行汇率改革以来,央行入市干预的力度明显减弱。由市场供求 关系决定的人 民币汇率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波动幅度较以往明显加大。用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人民币汇 率进行预测,充分考虑了汇率波动的复杂性。结合线性方法和非线性方法的优势,能抓住汇 率波动的线性和非线性特征,并能全面挖掘和反映样本信息,有较好的样本外预测效果。因 此,神经网络组合模型是人民币汇率预测的最佳选择。

但是,用神经网络组合模型进行汇率预测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神经网络自身 的优化问题,如隐藏层数及隐藏层结点数的确定、激活函数的确定、局部最优等,神经网络 的结构直接影响着预测效果。其次,在神经网络进行组合预测时,如何选择被组合的模型以 及模型的个数,是另外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三,神经网络可以根据残差最小的原则不断 地调整参数来改变预测效果,但是它不能改变输入数据,而汇率数据往往是剧烈波动,存在 噪音的。因此,如何对数据进行除噪,优化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是另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Guoqiang Zhang, Eddy Patuwo, Michael Hu. Forecasting with artificialneural networks: The state of the ar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recastin g, 1998, 14: 35-62.

[2]Refenes. Constructive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urrency excha nge rate forecasting. In: Neural networks in finance and investing: using artifi cial intelligence to improve real world performance, 1993, 465-493.

[3]CM Kuan, T Liu. Forecasting exchange rates using feedforward and rec urrent neural networks[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etrics, 1995, 10(4): 347-6 4.

[4]De Matos. Neural networks for forecasting exchange rates: [disserta tion n]. Canada: The University of Manitoba, 1994.

[5]Gioqinang Zhang, Michael Y. Hu. Neural Network Forecasting of the Br itish Pound/US Dollar Exchange Rate[J]. Omega, Int. J. Mgmt Sci, 1998, 26(4):495-506.

[6]Mona R. El Shazly, Hassan E. El Shazly. Comparing the forecasting pe rformance of neural networks and forward exchange rates[J]. Journal of Multina 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1997(7): 345-356.

[7]杨 火斤, 马洪波. 人工神经网络在中长 期汇率预侧中的应用[J]. 系统工程, 1999, 17(1): 18-24.

[8]HUI Xiao-feng, LI Zhe, WEl Qing-quan. Using fuzzy neural networks fo r RMB/USD real exchange rate forecasting[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 chnology (New Series), 2005, 12(2): 189-192.

[9]Huseyin Ince, Theodore B. Trafalis. A hybrid model for exchange rateprediction[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6, 42(10): 1054-1062.

[10]Bates JM, Granger CWJ. The combination of forecasts[J]. Operation s Research Quarterly, 1969, 20: 451-68.

[11]Michael Y. Hu, Christos Tsoukalas. Combining conditional volatilityforecasts using neural networks: an application to the EMS exchange rat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 1999, (9):407-422.

[12]Fang-Mei Tseng, Hsiao-Cheng Yub, Gwo-Hsiung Tzeng. Combining neuralnetwork model with seasonal time series ARIMA model[J]. Technological Forecas ting & Social Change, 2002, 69: 71-87.

[13]G peter Zhang. Time series forecasting using a hybrid ARIMA and neu ral network model[J]. Neuro computing, 2003, 50: 159-175.

[14]LeanYu, Shouyang Wang, K. K. Lai. A novel nonlinear ensemble foreca sting model incorporating GLAR and ANN for foreign exchange rates[J]. Computer s & Operations Research, 2005, 32: 2523-2541.

Forecasting Exchange Rate with ANN: A Comparative Anal ysis

Xie Chi1 Ouyang Liang2 Abstract:With the popularity of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a lot of methods with parameter and non-parameter are adopted to forecast the ex change rate, and ANN is one of them.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ANN for exchange r ate forecasting, namely the homogenous ANN model, the heterogeneous ANN model an d the hybrid ANN model.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three models, specifically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limitations, and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both ANN mod el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linearity and nonlinearity characters of the e xchange rate. The ANN model can offer better results in a more systematic and co mprehensive way, because it adopts the thoughts integrating the analysis of diff erent exchange rate theories, and broadly utilizes the forecast samples.

篇(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5-0067-02

1 网络审计定义

网络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基于互联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专门的方法,通过人机结合,在某个网络终端上对被审计单位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及其本身的合规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基于网络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的远程审计。网络审计是网络技术与审计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传统审计的重大突破,代表了未来审计的发展方向。与传统审计相比,网络审计在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方法、审计流程和审计风险等诸多方面有很大不同。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网络审计也将会在审计行业占据主导地位,而伴随网络审计所产生的新的审计风险将是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2 网络审计法律责任的形成机理

2.1 审计信息的商品本质

由注册会计师出具并经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审计报告内含信息即审计信息,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商品,具有浓厚的经济属性。在传统审计时代,审计信息只作为一种私人商品,被特定的群体所占有与利用,但在信息网络时代,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不仅要完全披露,而且要通过网络等媒体方式予以,这就使审计信息的受众大大拓展,利用审计信息的群体越来越广,审计信息呈现出从私人商品向公共产品转化的趋势,审计服务也将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被认可。而作为一种商品,信息的需求者基于获得商品使用价值的需要,对审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越来越高,而一旦审计信息出现失真,审计信息的获取者便会基于合理信赖原则要求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注册会计师对自身因信赖审计信息而付出的相应价值的损失予以赔偿或合理补偿,因而形成了注册会计师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2 公众期望差距

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企业的经济活动范围大大扩展,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不仅使网络审计的对象和范围扩大,而且使审计信息的需求者扩展至整个社会,如此,审计人员的审计服务就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审计人员提供审计服务的唯一委托人是社会公众,其在社会中的运动起点和归结点都离不开公众及其利益,公众的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即是衡量审计行为效用的标准和推动其发展的动力。而公众期望差距的存在,就成为注册会计师承担审计法律责任的重要维度。在网络审计环境下,由于审计风险的增大,社会公众对网络审计服务的需求更大,所要求的标准更高,而审计人员由于审计方法和技术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所限,所提供的审计服务与社会公众的期望相距甚远,审计风险转变为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增大,网络审计法律责任就此产生。

2.3 职业关注

法律责任的出现,通常是因为审计人员在提供审计服务时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因此导致了对他人权利的损害。应有的职业谨慎,指的是审计人员应当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按照职业准则的要求执业。审计人员承担的责任,通常是由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失败所引发,如果没有应有的职业谨慎,就会出现审计失败,审计风险就会变成实际的损失。

3 网络审计法律责任的承担形式

3.1 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注册会计师承担审计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注册会计师承担民事责任的一般形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其中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的是赔偿损失的形式。关于注册会计师承担民事责任的性质,现行理论界有侵权责任说、合同责任说以及双重责任说等多种观点,笔者认为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随着网络审计的发展,注册会计师所承担的民事责任的性质,会越来越多地体现为侵权责任与合同违约责任的竞合,因为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而造成利益相关者的损失是一种侵权责任,同时审计作为一种服务,实质上是在审计信息需求者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形成了一项服务合同,若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服务不达标,即违反了合同义务,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在归责原则上,理论界的观点也各不相同,主要有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以及过错推定原则三种,随着网络审计的不断发展,审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的趋势将不断增强,而作为公共产品,对其自身的质量标准作为一种社会共识被公众所认可,而不再考虑注册会计师自身是否存在过错,即在归责原则上越来越强调无过错责任原则,一旦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无论其自身是否有过错,必须对审计报告所包含的信息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负责。依此趋势,注册会计师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范围会不断扩大,所面对的法律诉讼会不断增多。

3.2 刑事和行政责任

刑事和行政责任通常作为注册会计师承担具体法律责任的补充形式,但依然是不可缺少的形式,三者共同构成了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完整体系。在网络审计强调注册会计师承担民事责任,即通过经济上的良性制裁来约束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执业行为的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将以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的地位,受市场经济的自由配置,会逐步地淡化注册会计师的行政责任,同时作为对网络环境安全性的必要控制,会逐步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刑事责任,以防范注册会计师利用网络进行经济犯罪。例如在网络审计环境下,审计方法和流程将会发生变化,现行审计准则不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唯一标准,网络安全将成为注册会计师评估审计风险的重要依据。一旦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或利用网络审计的便利进行欺诈交易、泄露公司的商业机密或利用黑客手段威胁整个网络的安全,则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4 网络审计法律责任的防范和应对

4.1 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

在网络审计中,信息的安全性即可靠性和保密性构成了审计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点,要加强网络系统的安全控制,创建安全的网络环境。一是要建立认证机制,网络审计必须保证只有被授权的审计单位的合法操作人员才能进行数据的调用和处理。二是采取数据加密的技术,以免数据被非法截取。三是发展信息系统的防火墙技术,使所有进出网络的信息都能通过这唯一的检查点,形成信息进出网络的一道关口。四是入侵检测技术,主动防御黑客对审计数据处理系统的攻击。五是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管理机制,加强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感知和辨识。

4.2 完善网络审计立法,制定网络审计准则

加强网络审计立法,为网络审计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要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参照国际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与网络审计有关的法律规章,填补空白,使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尤其要确认电子证据、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货币的合法性。同时,由于网络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方法和流程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要针对网络审计的特点,加快建立一套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网络审计准则,包括对网络审计人员的职业要求、网络系统安全性评价标准和网络经济工具的合法性及其使用规定等。

4.3 加强网络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网络审计的复杂性要求审计人员应该是一种复合型、全方位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现代审计理论和审计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电子商务理论,并能熟练地从事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操作和维护。因此,培养复合型的网络审计人才,是网络审计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建立网络审计行业准入标准,在CPA资格考试中适当增加有关计算机、网络理论及操作的考察,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定期对其进行相关的审计业务、计算机、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审计人员具备终生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网络审计发展的需要。

4.4 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详细审计

现代的风险导向审计在评估审计风险时,大多采用成本较低、效益较高的抽样审计,但抽样审计由于自身的局限,却不免带来许多风险,例如在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它具有信赖不足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而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又具有误拒风险和误受风险。而在网络审计环境下,审计风险有增无减,对风险的控制和审计报告的合理性要求更高,因此必须发展面向会计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详细审计,以有效地规避抽样审计的固有局限,从而降低网络审计风险,减少注册会计师可能面对的网络审计法律责任。

4.5 加强行业宣传,尽力弥合公众期望差距

公众期望,特别是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合理期望,是造成注册会计师法律诉讼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因此,注册会计师行业应当通过学术研讨会、在全国性的报纸上发表专题文章等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形式加强对自身行业特点的宣传,引导公众正确的认识注册会计师行业,从而降低公众的不合理期望,使公众认识到审计报告对会计信息作出绝对保证是不现实的。在信息化时代,也可充分利用新兴的网络媒体手段,加强职业宣传,特别是法律责任的宣传,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充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建设,打造一个高素质、高水平的行业队伍和一批兼具审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取得公众的谅解与信任,从而保证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枫.注册会计师民事侵权责任探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10):57-62.

篇(3)

关键词旅游交通管理实证武当山

交通管理条件是地区旅游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可进入性、网络化程度以及道路质量的优劣,对客源吸引、线路组织、旅游大环境的营造等方面均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完善的交通管理网络系统的支撑,即使再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只能处于待开发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其旅游经济价值,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武当山区位条件优越,资源独特、道教文化底蕴深厚,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道教圣地,武当山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然而旅游交通的管理手段滞后却成为制约武当山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巨大的瓶颈。为了提高武当山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提升其真正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档次,对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的再认识是很必要的。

1武当山旅游资源评价

武当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1)武当山自然景观奇特绚丽。这里层峦叠壑,有72峰、36岩、24涧、11洞、10石、9台等胜景。主峰天柱峰素有"一柱擎天"之誉;环绕主峰的众峰千奇百怪,争雄斗奇,但又朝向主峰,形成天造地设"万山来朝"奇观。武当山四季景色各异,不管何时游览都能享受其神秘空灵的自然美景。

(2)武当山道教建筑雄伟壮观。这里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发祥地,所建道教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号称"万古之奇观"。据统计,唐至清代共建宫观庙宇500多处、2万余间。明代鼎盛,皇帝把武当山道场作为皇室家庙,建成9宫9观等33处建筑群。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129处,仍不失当年宏伟气势。

(3)武当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除道教建筑外,武当山的道教武术、道教音乐、道教法事、道教药膳、道教珍贵文物等也蜚声海内外,特别是武当拳更是在国际上享有广泛声誉。另外,武当有关真武等的传说故事、风俗民情等也丰富多彩,异彩纷呈。

2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现状分析

2.1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现状

(1)公路交通。为发展旅游业的需要,武当山的公路交通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改善。目前,316国道(汉十公路)、209国道穿境而过,汉十高速公路十堰至襄樊段已经开通,初步形成了"十"字形的交通网。武汉至十堰、十堰至银川的高速公路正在兴建和完善,将进一步改善武当山的旅游交通,促进武当山旅游事业的发展。景区外交通:武当山发往全国各地或途径武当山的班车北达北京、石家庄、郑州;西到汉中、安康、西安;东到南京、无锡,南达长沙、深圳等。省内交通更是四通八达。

景区内交通:武当山城区到乌鸦岭25km旅游公路、老君堂至琼台中观15km索道公路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山路转弯处还专门安装了反光镜;蒿口至五龙宫、官山吕家河至田畈业已修通旅游公路。武当山旅游制定车辆有100多辆,司售人员服务较周到,游客上下山比较方便,乘车收费较合理。武当山正拟建旅游车队,以期把旅游交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铁路交通。武当山附近的火车站有:武当山站、武当山西站(六里坪站,距武当山11km)、十堰站(距武当山34km)。襄渝铁路横贯武当山麓。开通的铁路旅客列车经过武当山的有40多列,分别至北京、上海、广州、厦门、青岛、武汉、郑州、西安、洛阳等大中城市。且武汉到武当山有专门的旅游专线车。

(3)航空。老河口机场距离武当山90km、襄樊机场距离武当山180km、武汉机场距离武当山500km。且老河口机场正在扩建,将开通北京、广州、西安等大中城市的航班。

2.2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的现实问题

随着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以及发展旅游业意识的增强,武当山地方政府近年来在武当山旅游交通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投入。但短期内,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还跟不上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步伐,与其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也极不相称。在安全、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上,武当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从公路交通方面看。武当山只是初步形成"十"字形的交通网,两条国道也是多年前修建,路况条件难以满足旅游交通需求。同时,通往武当山的交通车辆也只是提供一般运营服务,根本没有为专程前往武当山的游客提供的旅游专线车辆,尤其是公路运输工具在软硬件方面都没有达到要求。武当山从山门到南岩这一段公路与国内其他很多景区相比确实上了一定档次,不仅提高了景区内车辆的安全性,也使武当山旅游交通总的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由于山路弯度较大,加上形形的车辆出入,每年还是有大型交通事故发生。此外,普通的巴士没有起到带客"游"的目的,仅仅作为一个把旅客带上山的交通工具。

(2)从铁路方面看。虽然武当山站处于襄渝铁路沿线,却只是一个小站。据近年的列车时刻表来看,前几年并没有武当山这一站。游客只能在六里坪(距武当山11km)或十堰站(距武当山34km)下车后改乘中巴到武当山。为了发展武当山旅游业的需要,近几年新增了武昌至十堰的旅游专线车,并且专设了武当山一站。作为一个过路站,列车在武当山只停留10分钟。而且游客在武当山站根本买不到卧铺票,就连硬座票也不能完全保证。返程游客只能提前到十堰站订票。如此交通条件,根本不能满足游客需求(3)从航空运输方面看。最近的老河口机场和襄樊机场距武当山分别为90km和180km,虽然从这两个机场到武当山的公路交通非常便利,但增加了游客的路程时间;且下了飞机又转乘汽车,易给游客带来负面心理影响。据调查,这两个机场主要接待的是国外游客,他们要先坐飞机抵达北京,然后再从北京乘飞机到武当山。外国游客对旅游安全、舒适、便捷等方面要求相对较高。但是这两个机场的班机都是小型飞机,从安全系数、便利程度和运输档次上都难以满足外国游客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海外市场的开发。

3武当山旅游交通管理问题之对策分析

(1)景区外的交通管理方面,可以增加旅游专线的铁路、公路、航空客运班车和班机。对这些专线车进行内部改造和外部包装,使其成为真正的服务于游客的"旅游车"。例如,在车内以风光片、专题片的形式面向游客进行报道。在景区运营的旅游车配备服务人员,随车介绍沿途风景名胜、风俗民情、旅游须知等。丰富游客旅游生活,增加对武当旅游区的了解,增添旅游活动的乐趣。另外,政府与铁路部门应多多沟通,将武当山站设为停靠大站,增加在武当山站停靠的列车次数,并且游客在武当山站也可购买当日返程硬卧票。航空客运方面,如果有能力的话,最好有武当山自己的机场。增加航班数量,增添大型直升飞机,提高飞行的安全性能。

(2)对于景区内部的交通管理,武当山的旅游交通管理手段及方法必须以国内外成功发展的例子为榜样,建设现代化的旅游交通管理网络。

一是线路设计方面。武当山还应该增加旅游线路的设计和规划。目前,武当山的主体线路是一日游的"道教建筑游",这一线路已经陈旧,不能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求。精品线路如"两山一江游"、"秦楚帝王文化游"、"秦巴风情游"、"南水北调中线源头游""武当道教文化游"等,由于处于正在开发阶段,组织的游客也不多。由于线路开发不够,游客不能全面领略武当山的道教文化,于是就有了有些游客所说的"武当山不可不去,也不可再去"的说法。因此对武当山的线路设计应遵循系统性、适当超前性、"风景线"、以人为本和保护环境的原则,将景点用线路串起来,既可以增加景点数量,延长游客的观光时间,又真正做到让游客满意。

二是公路交通工具方面。可以考虑禁止外部车辆进入武当山景区,在景区内部统一使用"旅游敞篷车"。这种敞篷车以电力作为能源,比九寨沟的"绿色环保车"更为干净。与武当山目前运营的巴士相比,"旅游敞篷车"安全、无污染,还能满足游客悠闲欣赏沿途风景的要求。

从索道工具来看,武当山索道自投入运营以来争议颇多。部分专家认为,在景观核心区内建观光电梯,破坏了自然风貌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景观变得很不和谐。同时,由于索道的快捷,缩短了游客在景区的停留时间,对旅游区的经济并非是件好事。也有专家认为,项目本身对当地自然环境影响不大,影响主要来自其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等。笔者调查发现,武当山索道主要是建在山的背面,并非核心景观区;而且,乘坐索道可以俯瞰走神道所不能看到的自然美景。再者,建设索道本是为了方便游客,不能单从景区的经济目的出发而否定索道的服务功能。如果武断地去拆除索道,那么由此所带来的建筑垃圾和对景点的破坏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对于武当山的索道建设运营,我们应多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案例,在方便游客和环境保护之间达到适度的平衡。

作为一种特色交通工具,从乌鸦岭到上金顶的一段山路上,有很多轿夫在路途等候着提供服务,价钱从20~200元不等。这段路比较艰险难走,轿夫的出现方便了游客,而且这种特色交通方式也成为武当山交通旅游的一道风景线。但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地政府对轿夫还没有很系统的管制,这种交通方式也还没有为广大的游客所接受。

三是景区道路。除了交通工具外,包括公路和步行道在内的景区道路也是重要一环。对于景区建设来说,一方面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任何开发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另一方面也应充分考虑到游客的需要;同时,还应在解决人造设施与景区自然风光的协调问题上下功夫。总之,在武当山景区应该实现交通设施景观化。

我们再来看一看武当山目前的步行道。武当山步行道主要是乌鸦岭到南岩和金顶的道路。通往南岩的朝拜道比较平缓好走。通往金顶有明代和清代两条古神道,明道较为艰险,但是景致绝佳。一般人都愿意沿此道登金顶。但由于路途遥远又艰难,对中老年人和小孩来说很困难。当地政府正考虑对此道路重新铺砌为青石板路。因为这既能给游客带来方便,又能体现神道古朴的韵味。如果这一措施得以实施,也将是武当山另一道风景线。

当然,从武当上旅游业管理的实证研究上看,在发展绿色旅游交通、推进旅游可持续发展方面,旅游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期待着我国旅游行业综合旅游交通网络的日趋完善和旅游行业的兴旺腾飞。

参考文献

篇(4)

[作者简介]刘秀英(1974-),女,河南周口人,中原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河南郑州450007)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网络视阈下大学校园隐性课程体系建构研究”的部分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83-03

一、渗透式教学模式解析

教学模式较成熟研究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乔以斯(Bruce Joyce)和韦尔(Marsha Weil)。他们在对不同教学学派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经验进行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大类教学模式。其中最新颖、最有特色的是“信息处理模式”(Information Process? ing Models),渗透式教学模式是其分支之一,它引进国内后,被不同学科采用得以发展。渗透教学模式是指教育者依据特定的教育目标,借助特定的平台,营造特定的环境,引导受教育者感受、体会达到“同理心”的状态,使其在潜意识、意识、前意识中自觉、不自觉地产生教育目的要求的“终极追求”,从而使受教育者“在感染和陶冶中得到优化。”

渗透式教学模式借助一定的自然硬件环境或者社会软、硬件形式,使教育资源及教学要求受其浸润,借助这样的资源氛围创设教育教学信息。这些软硬资源的创设是教育教学资源、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教学目的有机交融的孵化器,最终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这种渗透式教学模式,无论是利用先进的大众媒体手段,还是创造优美、舒缓的环境氛围;无论是创设生动震撼的活动场面,还是制定规范、人性的管理制度等,都要服从、服务于传播者、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受众的需要。就网络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际教学需要来看,借助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多年来以传授知识、说教等为主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成为寓教于知、寓教于情、寓教于意、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行等,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感染力、保证它的实效性,保持它的持久力。

二、网络视阈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渗透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强调授课的弥散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渗透式模式,在客观遵照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吸纳先进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注重为学生、教师创设探究式学习、教学环境,强调个性化学习与教学,形成课堂内外,网络上下,声、光、色、动、静画面,大小班级、花锯式小组、团队合作,学生自学、自演、自造,教师面授、网络传授与交流,师生有争鸣、师师有论坛等一系列教育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形成以学生、资源为双中心的渗透式教学模式的大环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渗透式教学模式中的教育教学信息与资源,呈现的是一个鲜活的面孔、一句鼓励的话语、几首小诗、一件小事、几道测验试题、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一次气氛热烈的模拟法庭审判、一系列情景剧的编排与表演等。由于渗透式教学模式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信息的输出尤其注重“渗透化”“弥散化”,最大化以原生态、潜意识的方式呈现,从宏观的世界观到微观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粗浅”“随意”的表象下“渗透”了教育教学的终极追求,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调动其内在的缺失、需要、动机等内驱力,促使其情感、情绪的共鸣。这样,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全过程中,始终使教学主体、客体、媒介等资源达到最佳完美结合,教学效果进入“如沐春风”的境界。

2.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完善成熟、超我意识尚显薄弱,受网络信息、个性化时代大潮的冲击,加上青春期的开始,即处于“第二断奶期”——“心理断奶期”的到来,加速了“90后”大学生身体的变化与性的成熟以及独立人格的逐渐形成,他们这样的身心特质外在的表现就是由强烈的“自我意识”的尊崇导致的是“叛逆心理”的出炉。自主性逐渐增强了的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尚未成熟,所以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活动中更倾向于用批判精神,不愿人云亦云,以批判的眼光评价自己、父母、师长、同学,看待生活着的客观世界。

网络背景下的渗透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特点,勾勒、创设、营造特定的教学情景、两难问题、社会现实等氛围,让思维渐趋成熟的学生编排、表演,展开讨论、分析、判断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迎合”学生的叛逆心理,充分彰显他们自我意识中的自尊心的需求,也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带来的主体我与客体我、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分离的心理矛盾、冲突,为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真正明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所呈现的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趋向,受其“渗透”化进自己的骨髓里。

3.强调道德的务实性。面对网络视域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生态环境以及受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要求的特点,仅仅依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模式中注重说教,而学生的自学重学欠缺;填鸭式过多,诱导却不足;强调教授艰涩、生硬、抽象、深奥的理论教条,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当前的生活、学习、涉足社会交往等大相径庭;学生是“填鸭式”地接受他们不明白、没加思考、不愿意接受、不能认可的观点、理论、事实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难以实现。

网络视阈下的渗透式教学模式注重实践与体会,是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体会、感受、获得哲理性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知识及其能力的提升,即借助“渗透”“弥散”与“浸润”使之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活动等方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渗透”,把哲理性强的理想、道德、价值观、修养与法制精髓“弥散”在预设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深入浅出”有效地减弱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对他们的思想、道德、伦理的知情意行均产生了无形的,但有足够深刻的影响与感召。

三、网络视阈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渗透式教学模式的保障

1.教育资源要精选。网络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渗透式教学模式实施的前提就是教育资源的精选。因为,除了我们指定的统编教材外,还有通过网络等渠道得来的林林总总的信息,教师与学生很难高效快捷地筛选、精挑、处理、整合、编辑、再造蜂拥而至的资源。因此,教师要组成团队,统筹协调来筛查及精选学习资源,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平台,将精选的网络资源,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所需的图片、录音、视频、动漫、教案、习题、模拟实验用具、角色扮演、场景布置说明、参考文献等分类建库。在校园网络资源里设置学生能够快速找到进入该学习资源的路径,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目的地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另外,在此网络资源平台上建立若干界面,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为课堂上的“渗透式”教学做足充分的准备,交流学习经验,探讨教与学中可能已经发生的“麻烦”,晒一晒自己的“小发现及小发明”,人性化、个性化教与学能够得以充分的展现。例如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内容的“形而上”与学生面临实际的矛盾,可设计这样一个讨论板块,主题包括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问题,类似“面对沿街乞讨者你该怎么办?”“关于大学生校外租房同居行为谈谈你的观点?”“有个学生总是以为自己有抑郁症,你怎样给其支招?”等,以便高效快捷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实际的所思、所想、所行……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使学生感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为他们生活与学习不可或缺的资源库,老师是他们真正的“引路人”。这样在课堂授课时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避免了假、大、空的发生,彰显了真、善、美的弘扬。

2.学生要扮演主体角色。在以网络为背景的渗透式教学模式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效能,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的要求下,主动按照自己的专业、兴趣、特长规划学习进度、预设学习情境、解决学习问题等。另外,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要求该课程大多是在大学一年级新生中开设的,鉴于有些学生虽然高中时接触过计算机,但由于升学压力及部分学生客观条件不具备,可能没有较多接触网络信息等原因,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包括其中的资源及其开发尚欠缺。所以还要在班委的带动下自动结成帮扶小组,学会、用好计算机,学会二次开发网络资源与采编内容,不但使学生在做中学会了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同时,通过这种渗透式教学模式,有机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积极性。笔者通过近几年对六个班级的追踪调查发现,该模式有力地敦促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其中调查的文科专业的学生利用自身“学习力”的提高使所学专业通过网络资源及技术得以拓展与研发,创造出很多意外的收获,这些本来不好就业的专业却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3.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网络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渗透式教学模式由于注重知识的渗透,交叉与综合,注重分析,问题解决的多角度、多层面,无疑对教师的业务素养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不仅在知识结构方面是一个“通才”,而且在能力上更具有创造性,不仅要创造性地整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同时还要具备与之有关学科的知识结构以及对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等策略的娴熟。教师是教育教学资源信息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脚本者、设计者、监控者,有时是“导演”,有时是“演员”,有时是“观众”,是多位一体者,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教育者除了具备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业务素养外,首先要对教学信息、知识资源库等进行选择、整合、加工、创造;了解每位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特质、知识储备、专业特点等;同时必须熟练掌握、使用多媒体技术设备,甚至要学会研发一些必备的网络资源,例如对传播途径中图片、文字、声音等的编排与创造等。还要能够引导学生具备与教师相同的网络素质,否则渗透式教学模式不能正常开展。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笔者在上课的过程中设计教学情景剧,选出不同的学生充当家长与子女的角色,子女的任性、刁蛮、自我,家长的关爱、宽容、奉献等,精心策划与学生投入的表演,课堂上很多学生泪流满面,深受感染与感动,学生发自内心的去完成了笔者上课时布置的作业之一——定期与父母沟通,学会了换位思考等,而且很多学生利用这次情景剧中的资源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制作出了声、情、画并茂的“动漫”盛传网上,点击率很高。这样授课当中有关家庭美德方面的教学目的形象生动地得以实现,有些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到了发挥与张扬。

4.评价监控体系要完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教学评价是其授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衡量教育对象学习效果的标志之一。借助网络为背景的渗透式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达到课程知识自我评价的目的;在评定学生的授课情况时,还能够考虑到对他们平时的测评,如一次课外活动筹备与参与的表现、模拟法庭上正反双方的陈词与答辩、情景剧中不同角色的演绎等,既有教师的评价也有同学代表的评价,而对每一位同学自身变化的评价也不可或缺。类似于这样的信息与资源一般都会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授课前、中及后的不同时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教育管理者通过校园网络平台的不同板块及窗口界面时刻展开沟通与探讨:教师、学生、教育资源类似于太阳、空气、与自然界的万物一样分秒不曾也不能分开。这种评价监控体系不但调动了学生乐于参与的积极性,而对其综合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创新素质的养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网络背景下,这种动态、立体式、辐射性的渗透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需要,在大体保留传统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设多元、立体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以网络为主要辅助载体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学生与机器的交互活动,去主动探索、发现、思维、创造,使长期以来以教育者为主体,单纯灌输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得以改善,使渗透式教学模式通过网络介入现代及后现代的教育理念、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论,达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扬弃的目的,体现了当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尹忠海,景霞.美国渗透式思想教育方式及对我们的启示[J].平原大学学报,2008(1).

[2]申小蓉,李惠蓉.探索校园网络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

[3]张欣悦.网络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科技信息,2008(1).

[4]黄代翠.关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5]张翼飞.论渗透式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意义和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

[6]方斯实.论渗透式教育的特殊地位[J].宜春学院学报,2005(S1).

[7]代泽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启示[J].理论与当代,2005(7).

篇(5)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1-0067-04

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以下简称Bb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功能强大、集成高效的网络“教”、“学”环境。它以课程为核心,教师负责建设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则根据自身情况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利用平台提供的同步和异步的交流协作工具,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布置作业,调查和自测,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再结合课程统计工具,从而实现基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的综合评价。总之,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源,交互的学习过程,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全国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2008年河北师范大学开始了本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同年被评为河北省级精品课。2009年河北师范大学引入Bb网络教学平台,我们开始了基于Bb网络教学平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建设,实现了课程资源的动态更新并应用于教学实践。Bb网络教学平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呈现了本课程的本校教学特色和优势,2010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同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的大多数教师通过Bb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随着对Bb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我们越来越发现结合课堂教学,实施网络辅助教学是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以及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和讨论。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于一体的网络教学环境,其内容要涵盖整个教学过程,包括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答疑解惑、学生复习、在线作业、释疑、在线测试等每一个环节。其设计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与课堂教学同步性原则

与教学同步性原则是指随着课堂教学过程的深入,教学资源逐步有序地开放或关闭,从而实现了对学生网络学习的进程进行控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有关课程全局资料(比如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主讲教师、参考资料等)整体。而教学课件、案例分析、自测练习、作业等主要教学资源,会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根据教学需求将逐步开放。在这些直接教学资源中根据每次课堂教学需要也会有不同的开放次序,比如教学课件和案例分析可能在课前一至两周内开放,供同学们预习,提前思考。经过课堂教学之后将开展自测练习、完成作业等教学活动。经过一学期实际教学,构建成一门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

2.以学生为本原则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自主意识很强,单一灌输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本门课程是大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自身成长的问题、合理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大学生构建道德知识体系,并内化为自己价值观念的过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网络教学恰好满足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处处以学生为本。[1]首先在课程资源设计方面以学生为本,以易学易用为目标,从学生学习视角去组织、设计教学资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课程设计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提供了课程结构示意图,建立学习导航,结合学生兴趣和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主体参与为目标,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参与网络教学活动(比如课堂讨论、分组教学等),充分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再者教学评价也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突出过程管理,结合教学效果,综合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同时还可以通过个人主页、博客等工具给学生提供彰显自我的空间。

3.互动性原则

篇(6)

1.网络普及对当代高职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冲击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比例是74.5%。高中和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大专以上学历人群上网比例接近饱和。2012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20.5小时。由此看出,如今社会已经是网络社会,网络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作为网民中规模较大的职业群体,高职生的互联网普及率也处于高位,网络的普及对于他们法律意识的培养产生了巨大冲击,具体表现方式如下:

第一,通过网络影响高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下简称“三观”),冲击着学校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网络是公众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通过网络和传播的信息对信息接收者具有教育感化的功能。大学阶段是高职生“三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法律意识和“三观”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两者关系密切,互相影响。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给高职生以不同的教化结果,积极信息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而消极信息导致学生积极向上的“三观”受到弱化,不利于正确“三观”的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受到极大的冲击。

第二,通过影响高职生的思想冲击着法律意识的培养。在网络平台上,人们有更多的自由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同时,信息接收者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他人的观点和理论。高职生正值青春年少,思维活跃、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由于涉世不深,对有些问题的是非鉴别力不强,宣扬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消极颓废思想观念的网络信息极易侵蚀着学生心灵思想净土,从而冲击着其法律意识的培养。

第三,通过影响高职生的行为冲击着法律意识的培养。高职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网络有着密切的联系。网络是虚拟平台,人们进行网络行为需要付出的成本较低,规范网络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加上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弱,导致学生养成自由、不受约束的网络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严重影响着法律意识的养成。

2.当代高职生自身因素制约着其法律意识的提升

第一,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高职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总体不高,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1)感觉法律难学。从总体上讲,和本科学生相比,高职生的感性形象思维较好,实践动手能力较强,而理性抽象思维较弱,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感觉比较吃力。法律知识具有系统理论性、思维抽象性、逻辑严谨性的特点,大多数高职生感觉法律知识难以领会和掌握。(2)自我约束力不强。相较于本科生,高职生的主动求知欲望较弱,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网络背景下,网络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角落,通过网络传播大量有趣的信息锁定着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了学习精力,加上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力不强,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着高职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法律知识积累有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的办学精力主要集中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上,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基础,提高职业技术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时间基本上被专业课学习、实践所占据,没有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法律知识的学习中,导致法律知识积累有限,而有限的法律知识直接制约着法律意识的提升。

第三,法律实践活动甚少。意识的养成与强化必须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实现,进行法律实践活动是培养高职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受制于种种原因,高职生无法开展相关的法律实践活动。主要原因有:(1)高职生自身没有法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法律技能,无法为开展法律实践活动提供专业支撑。(2)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相关法律实践活动的平台。为实现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宗旨,学校一般将学生安排到公司、企业进行相关的职业技能实习、实践,加上受制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等各方面因素,几乎没有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实践活动。

3.师资力量无法适应网络背景下高职生法律教育教学的要求

目前,承担高职院校法律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教师大多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他们有的不具备法学专业背景,没有接受过真正、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的训练,这影响到他们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以及法律精髓的把握,进而影响到法律知识的传授,最终影响到法律教育的效果。在网络背景下,快速的信息传播速度要求法律教育者必须具备敏锐的法律嗅觉,迅速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充分掌握最新、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制资讯,准确解读重大法治事件,正确宣传法治精神。然而,这对于大部分承担法律教育任务的教师来说,还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4.法律课程建设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的法律课程建设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仅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而无相关的具有普及性质的法律课程,仅依靠这个课程涉及法律内容,很难担当起提升学生法律意识的重任。在网络课程建设方面,目前高职院校对法律网络课程建设重视不够,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不足,建设现状难以满足提高学生法律素养的需要。在教材的选用方面,学校选用的法律教材存在着专业性有余而可读性不足的情况,缺少具有权威性、普适性的材。

二 当代高职生法律意识培养的路径探究

探究高职生法律意识的提升路径是关系到提高高职院校的法律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高职生综合法律素养的重要课题。 要提升高职生的法律意识,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法、知法、尊法、守法和用法;教师要懂法、会教法,努力扮演好教育引导者和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学校要占领网络法律教育主阵地,完善法律课程建设,提高法律教育教学效果,强化法制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

1.高职生:学法·知法·尊法·守法·用法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决定因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提升需要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高职生自身因素是内因,它对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升其法律意识的关键。因此,要提升法律意识,高职生必须做到:(1)学法、知法。学法、知法是前提。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学习媒介和平台主动学习与自身学习、生活和将来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积累法律知识,为守法、用法提供前提。(2)尊法。尊法是境界。尊重法律、敬畏法律、树立法律权威是法治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素质和应当达到的境界。高职生应不断学习法律知识,自觉养成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提升尊法境界。(3)守法、用法。守法、用法是要求。高职生学法、知法的最终目的是将自身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之内,自觉遵守法律,正确运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去分析、解决所面临的法律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此外,学校和教师还应当通过科学的方式和有效的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学法、知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树立学习主体地位,最终达到提升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养的目的。

2.教师:懂法、会教法

在提升高职生法律意识的过程中,教师担当着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为了胜任此角色,法律教师必须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经过法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及法律思维方式的专门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深入领会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刻理解法律精髓,才有可能把自身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充分传授给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以及毕业求职中所遇到法律问题。要确保法律教学团队的高水准,学校要严格法律师资准入制度,加强法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通过积极参加校内外培训与教育反思实践等活动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在网络背景下,法律教师必须紧跟信息爆炸的时代步伐,第一时间充分了解和掌握当下发生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法制新闻和法制事件,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恰当的时间及时向学生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学生法律素养,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3.学校:占领网络法律教育主阵地、提高法律教育教学效果、强化法制宣传教育

第一,有效占领网络法律教育主阵地。在当今,网络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具有最新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最便捷的途径在传播着信息。从教育层面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全新、广阔的教育空间,是重要的教育主阵地,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在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网络法律教育空间,有效占领网络法律教育主阵地,牢牢掌握法律教育的主动权。

第二,进一步完善法律课程建设,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法律教育教学效果。(1)完善课程设置。关于法律课程,目前高职院校一般是每个专业只开设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如建筑类专业开设建设法规,酒店管理类专业开设酒店法律法规等,这些课程只是面向特定专业的学生,辐射面窄,普及性不够。因此,高职院校除了开设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外,还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设置教育辐射面广、普及性强的法律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必须紧密联系高职生的日常生活行为规范以及毕业后求职所涉及的法律问题。(2)规范教材的选用。所选用的教材应当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学校也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自编教材。(3)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在网络普及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法律网络课程建设对于提高法律教育教学效果、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法律素养、提升法律意识的意义凸显。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法律网络课程建设,丰富法律教育教学途径,拓宽法律教育教学平台。

第三,持续有效地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当前,充分利用网络等方式持续、有效地对高职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对高职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尊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法律素养,提升法律意识。在网络背景下,为了提高对高职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实效性,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的时间。(1)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在校园范围内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活动,使广大学生了解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增强宪法观念,尊尚宪法,树立宪法权威。(2)利用各类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专题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通过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