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互联网教育培训大全11篇

时间:2024-01-03 14:42:07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互联网教育培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互联网教育培训

篇(1)

1.1培养一支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在建设农民队伍的过程中,职业农民是其主要发展方向,同时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只有赋予农民一种全新的职业类型,才可有效满足时展需求。在建设高素质农民队伍的过程中,应以农业现代化为主要前提,以生产专业化为根本途径,进而培育一批新型农业从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高收入、高技术、高素质、高地位等诸多优点;通过技术及设备,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一部分新型技术及设备正不断研发与使用,在此过程中不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主要任务,农民也就无法从根本上了解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方法,进而使农业生产模式停留在传统阶段,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2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现如今,农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大部分地区都在践行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在农业实际生产环节中,充分融入绿色、生态等发展理念,从最大限度上促进农业的转型。那么农业在转型阶段,需从单一化的生产模式逐渐转变为多元化模式,并在拓宽农业生产领域的基础上,在农业生产中充分融入现代科学技术。此外,农业作为现代化第一生产力,应将其与第二、三产业充分融合,进而构成全新农业生产体系,并由高素质、高技术的农民队伍进行管理,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转型的目标。

1.3构建新型农业经济体系

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最为关键。随着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流失,农村土地也逐渐呈现荒废状态,需建立全面、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在农村发展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一系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另外,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型农业经营的主体,为促使新型职业农民发挥自身根本作用,就需加强农民培训教育,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农民培训教育工作,提升农民综合能力水平,让更多新型农民趋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而有效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2互联网+时代农民培训教育方法

2.1拓展教育内容,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培训

2.1.1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教育

在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应以打造全新农民为主要任务,并积极建设爱农村、懂农业、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不仅要提升农民自身技术能力及技能水平,做好农民职业道德培训也很重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民自身经营理念,强化自身诚信意识。

2.1.2加强技能培训教育

在新农民培训工作中,技能培训占据了主要地位,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也需与科学技术有效结合,以此来提高农民教育的精准度。但是,在农民培训过程中,还存在农民积极性较差、培训效率低、资源配置不全等问题,面对此种现象,就需积极转变农民培训教育方向,做到学以致用,使农民能够真正应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需充分迎合时展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解决农业生产及销售问题。其中,电子商务是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点内容,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中的普及,大部分地区都已充分了解到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利用新方式开展农产品销售,而培训机构也要抓住这一特点,除了要拓展网络技术、第三方支付、物流知识外,还需加强农户对电子图像等技术的了解,从而使农民充分认识电商领域。

2.1.3开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篇(2)

一、引言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结合“互联网+”做好职工培训,是当前铁路站段职工培训的一个重要挑战和创新。我段作为重载货车的检修基地,负责的线路长,车间多,职工作业点分散,当班时间不统一。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快捷、方便、内容形式丰富的优势,正是解决了职工培训中面对的这些问题。

二、建立微信职工教育提素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对网络的依赖,电脑和手机成为新媒体和信息传播的最佳载具。微信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款新社交媒体平台,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提供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聊天软件。用户借助互联网,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网页等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了越来越多人所使用的及时通讯工具。微信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传播便捷性、交流灵活性、内容简洁性使其成为最受用户喜欢的社交软件之一,而微信平等开放的环境,又为用户彼此交流、自我展示提供了平台,微信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支持朋友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朋友圈或者加入需要的朋友圈,可以方便的实现信息,共享等功能,还可以实现实现简单的团队管理功能。微信的这些特点就为开展教学模式创新和教育管理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必然在职工教育中发挥其作用。我段建立了职教提素微信群,将全段所有专兼职教室和各车间主管职教副职、技教员加入微信群,由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设立专门的微信群管理员,通过微信群,及时有关职教工作的通知和信息,及时发送有关职教的图文资料,通过微信群及时进行职教问题的沟通和探讨。职教提素微信群,对铁路职工教育工作一个很大的助力,首先,微信的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不同的微信群互联,建立了我段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与各车间职教管理人员,到班组职工的三级微信群组,职工工教育培训中心,车间、班组职工之间的互动平台,也就是教育培训与职工之间的互动平台。微信群内学习内容可以为图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很好的将近期培训的内容,上级部门的要求,及时传达到基层职工手中,而且职工在微信上也可以很好、很详细的问出心中疑问,由群内的专家团队及时解答,从而获得要学习的知识。

三、利用html5网页技术开发在线多媒体

HTML5是一种最新的网页标准(俗称H5网页),现在仍处于发展阶段,是互联网网页技术的又一次显著发展。H5网页有两大特点:一是有较为丰富的Web网页的表现性能,二是支持数据库等Web应用等多种功能。对职工教育来说H5网页的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适合众多平台和众多硬件设备,从PC浏览器到手机、平板电脑,从windows系统到,安卓、苹果系统,都可以观看html5格式的内容,因此对于喜欢上网的职工来说,通过自己的电脑、手机、ipad等工具,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通过联网观看H5网页制作的课件。前国内有很多H5网页制作的免费平台。H5网页基本制作程序比较简单,制作平台上一般都会提供许多现成的制作工具,不需要懂得高深的网页编程知识,用户只需根据自己需要,设计好要制作的内容和版面,利用制作平台提供的插件和素材就可以很快的制作出一个H5网页程序,而且不需要下载另外的开发工具,用户可以在网页上直接调试和修改。根据当前职工学习喜欢短、平、快的特点,我们把一些内容短小精炼的培训内容,如会议精神,文件要求、短期培训等内容,进行精简,提炼,以微课的形式制作成H5网页,通过H5网页动态,生动的设计,配以音乐,将培训内容的图片,文字,声音等内容,及时制作发送到网上,然后通过微信职工教育提素平台的链接分享,转发到职工手中,让职工在家通过手机浏览器,电脑浏览器、平板等就可看到相关的培训内容。

四、开发专属手机APP职教软件

手机APP软件,就是安装在手机上的应用软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手机已经到了可以和电脑相媲美的程度。特别是现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依赖各种手机软件。当前,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针对智能手机开发的应用程序,不断涌现。平时人们往往将碎片化的时间大多花费在手机上,而教育培训类型的APP刚好弥补了人们在教育培训时,时间、地点上的限制,使学习者只要有一部手机能上网,就可以随时随地轻松学习。另外,丰富的交互体验也会给学习者带来更多的学习乐趣。根据铁路站段点多,线长、职工轮休时间不统一的实际,为方便职工利用工余时间进行培训学习,我段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自主开发了《职工教育培训手机APP》,该项目是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利用手机应用平台,将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项目,开发为手机应用。职工使用手机,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者获得下载链接后,下载安装该应用,即可在手机上生成《职工教育培训手机APP》应用程序,之后就可以通过该手机APP应用程序及时掌握近期培训内容,自主利用时间学习。该手机APP应用程序由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定期更新其中的内容,在更新之后,手机再次打开该程序会有更新内容提示,按要求联网更新之后,即可获得最新的培训、学习、考试内容。《职工教育培训手机APP》目前主要包括职工教育培训简介、段培训基地和职教三级网络展示、一事一教、职教培训动态信息、在线学习、网络课件等内容。《职工教育培训手机APP》该应用程序突破了职工远程网络教育培训只能在铁路内部网络进行的束缚,让职工通过手机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培训的便捷性,及时性上是其他电脑程序不可比拟的。该手机APP应用程序中学习内容利用当前网络化教学,微课模式,融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是一个功能较为全面、丰富的教育培训类手机应用程序。

五、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考试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和紧密程度不断提升,如今在互联网上的各种应用服务也层出不穷,可以说之只要有需求就有市场,只要有市场就有应用开发。学习测试,考试是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验职工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提升业务技能的重要手段。我段在职工教育培训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考试平台,对各系统和车间,建立不同的班级、机构,将全段职工加入注册人员信息,按照段职工教育工作计划,将题库按照规定格式录入题库,设置好考试时间。考试全部设置好后,由教师通过微信群和职教手机APP将考试链接发送到职工手机上。

篇(3)

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是学校发起组织的,以提升教师素质作为目标,经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培训机构的指导,并将学校作为培训基地,针对学校和全体教师实际情况确立明确目标及培训内容、方式方法,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作为教师教育的应用模式之一,校本培训不仅是提升学校教职工综合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能直接服务于学校和教学,因而应在保证培训内容切合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各项培训资源,从而提高其应用的效果,满足学校及教师发展目标的需要。

互联网+环境下,信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自然不能固守专业知识终生管用的思想,而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校本培训是当前最为经济实惠有效的学习渠道,因为当前社会因素及教师本身的职业特色不可能为每一个教师创造均等外出进修和频繁集中培训的机会。互联网+时代中,诸多现代通信和科技的普及应用,不仅为学校教师的自主学习带来可能,也为教师教育校本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路径。基于互联网+的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不仅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能够更为灵活便捷有效地开展,拓展受众范围,而且还能借助更为丰富且层次更高的网络信息,实现优质资源的充分共享。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在互联网这一知识传播及应用载体的影响下,迸发出更为蓬勃的生机。

二、基于互联网+的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

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是将大量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培训,培训的模式略显呆板,也因教师个体的学习能力、知识建构能力等差异产生较大的个体效果差异。互联网+环境下,知识呈爆炸式增长,互联网思维的渗入,使个体自主性的诉求愈加强烈,校本培训也应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以适应更为广泛的受众。

( 一) 网络研修校本培训模式

网络研修培训模式是利用网络远程研修平台,由学科课程专家引领参训教师进行研讨、分析、评价、备课,诊断并解决教学问题,从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及综合素质的一种培训模式。互联网+环境下,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应创新思维,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师教育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广阔的网络空间及强大的网络平台,探索校本研训一体化的有效路径,建设网络研修社区服务体系,加大教师网络研修的应用力度。网络研修校本培训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改变教学、研究分离的情形,有效地促进了教研的知、行融合,使教学教研活动能与教学同步开展,教学中的问题及瓶颈能得以及时地回应和解决,而网络研修的模式也能大大拓宽教研活动的受众范围,充分实现教师的全面参与,为全体教师受益。

网络研修校本培训模式中,参与培训每位教师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彰显,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叙事、电子邮件、在线答疑、讨论板等现代互联网交互媒体__进行动态助学,构建学习共同体,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板块,发表自己的教学案例,进行学习交流,相互讨论借鉴。传统的校本培训活动往往由领导及专家主讲,其他教师共同讨论,这样的形式下,参与讨论的教师往往基于对领导及专家的尊重,有反对的意见也难以启齿,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学研究。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校本研修不仅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也能打破环境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网络研修特有的共享性也使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成为可能,教师能在网络研修培训模式中与专家定期讨论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的困惑,还能毫无心理负担地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效缩小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互动交流,专家亦可借此更为深入地了解基层,适当调整学术的方向。

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研修校本培训模式使得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这几个校本培训的核心要素构成了三位一体之关系,三者在培训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出个人自我反思、集体同伴互助及专业人员的引领力量,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自身发展及学习的需要,促进教师朝多元开放型及专业化方向发展。

( 二) 专题、课题校本培训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专题、课题培训模式是学校根据本校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及教师发展现状,确定相应的专题及课题,并以专题、课题的形式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而专题、课题校本培训模式的方式可以是专题性理论辅导,专题、课题讨论研究等。

专题、课题可以分开实施,亦可以结合开展。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现代科技快速发展,技术手段日益更新,校本培训也应与时俱进,以专题的形式,通过进行集中专题培训讲座、一对一帮扶等途径,对在校教职工进行专题技术培训,帮助广大教师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及认知,及时更新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使教师能及时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诸多教育手段,挖掘出更多有用的教育资源,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可就自身发展状况及教育教学中呈现出来的共同问题开展专题、课题讨论研究,在这一校本培训模式中,专题及课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专题及课题的选择决定了培训要讨论研究的内容及途径,因而专题及课题的选择对整个校本培训的过程起到定向的作用。在开展专题、课题讨论研究之前,需要加强对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培训。

在互联网+背景下,可通过组织教师利用培训网站丰富的资源,充实教师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水平,包括专题课题研究的确定方法、专题课题研究计划的实施步骤、专题课题研究总结的写作、教育科研成果的鉴别方法等。充实了教师的相关理论知识之后,可着手拟定专题课题研究实施计划,由骨干教师提出建议,多个教师共同商讨,提出需要讨论研究的专题、课题,或是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诊断性调查,设计出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课题、专题。课题选定并落实之后,可将其分成多个小专题、子课题,指派参与校本培训的教师承担一定的任务,使每位教师均有相应的专题或课题任务,督促每位教师根据自身任务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并在专题课题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帮助教师确立研究的重点,促使教师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研究,着力解决开展专题、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每位教师主体参与专题、课题讨论研究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及提升,提高校本培训的成效。

( 三) 自主学习校本培训模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为自主学习校本培训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参与校本培训的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自行选择认知工具,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学习计划、时间安排,确定学习的目标及内容。教师通过课程单元链接导航,以及网络学习资源导航,访问并下载学习资源,自行开展在线学习。利用学习时间统计软件的反馈建议,有效开展学习时间自我管理,通过查询系统激活自身已有知识经验及其产生的同化效应,以促进自身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与专家、同行交流、对话等多种交互方式,实现知识的建构,在学习完特定的单元内容之后,可针对学习材料及自身学习情况提出疑问,对学习内容进行反馈,并提交到服务系统数据库中的个人学习档案中。互联网+中强大的网络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也为自主学习校本培训模式的实施提供了便捷,学校应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优秀资源,加强自主学习及提升,汲取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构建自己的话语舞台,参与行业交流学习,促进自身专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结语

教师继续教育是提升我国教师队伍水平的战略性行动,而现代知识信息的更新加速及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并更新自身知识,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基于互联网+的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模式使时间、空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再是问题,使校本培训呈现出灵活性、便捷性、广阔性等新的特点,展现出更为蓬勃的生命力。

课程的学时,增加实践类和选修课程的比例,总计不低于全部学时的60%; 其次,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教师采取写作小论文的方式充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突出语言训练和实践; 最后,结合第二课堂开展日语作文竞赛、日语演讲比赛等活动,营造出学用结合的实践氛围。通过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最终形成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

( 一) 优化评价机制,提高管理成效

实践教学区别于理论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评价机制多元化,即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之外,使实习单位全程参与教学效果的评价过程。教学评价应该本着客观性、参与性、激励性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效果、教师管理和指导实践教学的水平,才能对教学工作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依据实践演示、实践态度及实践质量等多个因素总结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合实习场地的设施条件和实习内容对实习单位进行跟踪评估。只有客观公正地评价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真实水平,才能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的体系,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 二) 营造学习环境,拓宽实践路径

校园文化是日语专业学生实践和训练的重要平台,是日语课程计划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阵地。日语角是不同文化碰撞交融、思维创新的环境,不仅为学生的日语交流提供了重要契机,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首先由师生共同商定日语角的话题,教师指导学生熟悉话题的相关背景,包括语言结构、文化知识等内容; 其次创设与话题有关的文化语境,教师在其中发现学生语言表达中常见的问题,从而修正常见的语言和表达错误,使学生的语言运用符合日本人的习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传递日语知识和文化。

各类日语竞赛也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参加全国各类日语大赛不仅锻炼了语言能力,而且增强了自信心。各类竞赛也使优秀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和差距,增强日语学习的动力。竞赛获奖一方面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扩大了日语专业在学校的影响力。

( 三) 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保障

总体而言,相对于外语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高师院校日语教育在办学历史、实践资源、师资力量等方面都不如前两类院校,更应该协调利用各方资源,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完善硬件支持和资源保证。实践教学平台是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保障,一方面,高师院校应该主动接洽日资企业,为日语实践教学提供多样化的载体; 另一方面,高师院校可以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以学生、学校、日企为核心的实习支持系统( 即实习网站) ,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深化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学生、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篇(4)

互联网由于其简便快捷且资源丰富的特点,应用在了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开始渗透到社会技能培训、学生的课外补习、大学生学习中,并且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

最近几年,从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国家对于互联网教育的重视,所以也就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教育模式,在大学的综合教育中,学校也结合互联网的丰富资源,在图书馆和学校相关的资源搜索引擎中处处都可以发现互联网教育的影子。在社会的各类培训中,网络教育也越来越成为非统招教学的主流之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网络教育,而“微课”教学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进入课堂。

(一)缺点

在目前微课的发展历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微课的推广和实践。本文认为主要问题有:微课的某些部门的组织管理能力还是有缺陷,很少有老师能接受微课,还处于比较排斥的态度,因此,能做微课的老师就少之又少了,从根本上说,微课现在的设备还是比较落后,技术处理手段处理比较单一。另外,微课教学虽然效果显著,但是在高校中还未组织相关的活动,微课得不到推广,一味的只靠宣传,所以多数人还是持观望态度。

(二)优势

微课虽然时间较短,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合理有效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随意性较强的微课教学,甚至会取得与其理念相反的结果。相对于传统教学,不同学习阶段的微课应应对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教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对症下药,这样才符合微课理念的基本要求。比如:在此背景下,农家乐的技能培训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种植植物、不同的农家乐风格、不同的地区差别、不同的消费人群等等,分别进行不同的微课制作,改变传统教学笼统的教学内容,使其更具有针对性。

本文重点讲述的农家乐微课教学,由于农家乐属于企业类型的技能培训,所以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学习者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并没有多的时间去实地学习,所以这就是用微课来对于农家乐技能培训所具有的巨大市场空间,克服了时间和工作的限制,有效的进行农家乐的技能培训。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及作用

(一)从2009开始,微博由于其传播范围较广,认知度较高的特点,迅速在全国掀开了一股微时代的热潮。随之,微课也就逐渐诞生了。简单来说:微课是指在传统教学的主要内容的背景下,使用多媒体技术对知识点进行视频制作,然后由老师对于视频在互联网上进行讲述,且视频时间较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微课就是以视频为主要传播手段,然后在实际课堂中将老师讲述的内容,尤其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所做的阐述的过程,另外,还包括课前预习、上课期间的思考、课后的联系和反思,在利用互联网的时候,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微课逐渐成为一种既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又在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主流教学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微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学进行的主要环节基本相似:课前预习导引、结合课堂实例进行巩固,但是针对性较强,对于时间的局限几乎没有,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时间来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微课教学的主要类别有:讲述课、实践与理论结合类。对于农家乐的技能培训,前期是对于投资的风险以及收入等方面的理论阐述,后期就是微课制作者将农家乐实际的运行进行讲述,这样就需要进行实践,制作者必须进行与实例的分析来得出结论,三五分钟的视频将重点讲述出来,然后让学习者迅速的将获得的运营经验装进自己的脑子里,在自己的农家乐建设中应用中去。

(二)本文认为基于互联网的微课教学主要具有以下作用,具体到农家乐的培训中,主要分三个方面:一个是对于学习者本身的;一个是对于授课教师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于我国目前教育的改革的实践意义。

1、对于学习者本身的意义:在实施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自己可以合理的去控制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合理的调配时间,达到最好的学习的效果;可以查漏补缺,针对自己农家乐建设的强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学习过程中,还可以不断的去利用互联网资源,去学习到相关的知识,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最关键一点是,上课内容可以被永久保存,可以做好实时的温习。在微课农家乐的技能培训中,在农家乐人员遇到时间困难的时候,可以实时的去向微课平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合理的建议。

2、对于授课老师来说:实施微课对于老师在选取课题的范围上、在设计内容的新颖程度上、讲解能力和总结课堂效果的能力上、在拓展老师的知识面上、都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发展。而且,在实际的微课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锻炼使用互联网分享资源的能力。在农家乐的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农家乐的人员交流农家乐培训理论与实际结合相关问题,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对于目前我国的教育技能培训形式的发展来说:现在的微课是对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挑战,以前即使是有视频,但是也是时间过于长,重点不够突出,容易使得学习者产生疲惫,长期以往,学习者将不再有学习的兴趣。现在有了微课的平台,又有互联网作为有力的后盾,可以通过集中传播然后资源共享的方式,向广大的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区域网,实现平台交流应用的目的。其中,农家乐的技术培训的微课教学实践也是为未来的技能培训打开一扇门,对于未来的技能培训有很强是借鉴意义。

总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和教育本身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教育的改革,并且在目前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种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促成了学习者学习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在教育上,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基于互联网教育下微课教学在农家乐技能服务培训的应用与研究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奔走旅游,农家乐也成为了人们放松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各地农家乐的基本条件不同,在农家乐的环境和安全等各方面技能还是存在欠缺。根据微课现在取得的良好效果,所以现在许多人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使用微课教学。而鉴于农家乐的从业人员时间有限、文化层次低、年龄层次参差不齐以及农家乐的经济实力问题,用微课教学这新型的教育方式来来学习可以大大的增加经济效益获取更多的技能知识,下面本文就利用微课教学这新型的教育方式来讲述农家乐技能培训的相关问题。

(一)微课在农家乐技能服务培训中的好处。

微课在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过程中可以说是大有裨益,不仅对员工、讲师有着高效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整个农家乐的发展都是锦上添花,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促进员工有效自主的学习

微课一般都是靠短小的视频讲解课程,对于农家乐的培训员工来说,他们不是学生,达不到学生那样一节课集中精力听讲的效果,因此只能靠课堂上精彩的讲说来吸引他们。而微课恰恰就抓住了这一点,在课堂上采用微课的形式可以有效的吸引听课人的注意力,视频短小有趣,可以促进员工主动听课,自助的学习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微课还可以根据农家乐从业人员的需求和时间安排,可以进行线下线上循环学习,这样不仅促进学习还可以节约了资金。

2、促进讲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

在微课的题材选取上,都是经过讲师悉心的挑选,试想,如果讲师没有相当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能不能够制作出具有高水平的技能培训视频呢?答案可想而知。因此,微课在农家乐服务技能培训课程上的另一点优势就是可以促进教师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教导自己的学员。

(二)微课可以针对农家乐培训的需求进行教学。

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在了解视频的制作方式后,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来说,内容的规划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农家乐是另一种的旅游生活,主要是为了吸引消费人群,那么在内容的设计上,主要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背景,主要去讲述气氛的营造,这样才有稳定的客源,稳定的利益空间。规划内容方面,涉及农家乐风格的装修思想的培养、主题内容的确定、农家乐收入与投资的关系、收费与收入计算、消费人群的安全问题等内容,这样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学习。

既然是以互联网为背景下的微课教学,而且实践又是最好的检测微课教学效果的方式,那么本文认为去建立一个农家乐技能学习者交流的微课平台,然后,众多的农家乐投资人可以交流实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总结的经验,这样也不失为另一种的微课教学,也将微课的学习理念进行了拓展。

(三)微课有利于在农家乐的技能培训过程中,微课还可以大胆的去创新,将实践和微课教学进行结合,在农家乐的技能培训中,由于涉及范围比较广,必须处理好利益与投资与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微课教学中,尽量去农家乐实际场地,结合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讲述,也使学习者更容易去接受,获得良好效果。

篇(5)

一是走出“互联网+”的狭隘工具论的视野之中,不能以我为中心地取舍,而是要把“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态,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互联网+”,每一个不同生活环境的人,应时间、空间、事业、交往方式,你的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不同,会对“互联网+”形成完全不同的理解与感受。而每一个你,对“互联网+”的理解永远不是终极理解,而是在“互联网+”中生存情怀发展的。

三是“互联网+”具有动态性,最大的特点是跨界融合,连接一切。

“互联网+”对于未来的产业、经济和整个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汇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一个新生态下的新时代的到来。

1.怎样理解“+”

理解“互联网+”需要从一定的层次或层面中去理解。

第一层次:互联互通,形成交互,把每个人,每个行业都卷入现实的,虚拟的社群之中,网络之中。打破各自一亩三分地的格局,让自己主动汇入网络之中,促进网络的联盟。消除信息孤岛,把你自己“+”入别人的群中,也让别人进入你的群中。

第二层次:“互联网+一切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即万物互联,任何网络都不要孤立。

第三层次:“互联网+其他行业”――跨界。所有的传统行业需要转身向互联网靠近,新兴行业更离不开互联网。我已经破局的有:互联网+零售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通信”已经越来越成熟。

第四层次:“互联网+无穷”。如“互联网+汽车后市场服务”,还会跟进,+保险,+救援,+拼车等的服务。

结论:第一个“+”,是加速,让行业加速,让时展,第二个+是破坏之后得到更新的更快的,更好的发展。

2.为什么能够“+”

互联网为什么可以“+”另一个企业,另一个行业?因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不仅提供了产业方面的革命,而且关系到了N个产业的变化。应该说,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的破局者与开拓者。以互联网金融而言,起步于西方,成就于中国。特别是中国发现了痛点,创新了模式,积累了经验,发现了问题。现在以第三方支付更是将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的一次交叉融合,开拓了互联网发展的新天地。正是这样的发展才为“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开启开辟了道路。所以,认真去读懂互联网金融,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互联网+”的各方面及其意义。

二、“互联网+”助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

1.主体培训务实创新。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在拓展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按需培训丰富多彩。根据国家需求、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新形势下干部队伍素质的实际状况,在干部培训中实行按需培训,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培训内容多样化。近年来的培训专题覆盖政治理论、经济、法律、管理、科技、技能及文化修养等各个方面,全面满足各级领导干部要求提高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愿望,鲜明地表现出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征。二是教学模式多样化。充分发挥学员和教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采取了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学员论坛等多种教学模式,增强了互动性,给学员提供广阔的思考、交流、研讨的平台,增强了教育培训的吸引力。

3.干部在线学习成效显著。2011年牡丹江市干部学习在线平台正式启用。截至2016年底,在线注册两万多人,实现了干部在线学习工作规模与质量双丰收。

三、“互联网+”对干部教育的影响

1.直接影响:培训工具和手段的互联互通

新增了互联网培训工具和手段,使得教学具有超时空性;“互联网+”的交互性特征,使得原有工具和手段得到集成;由于工具和手段的互联互通使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地位具有相对性、联系具有直接性;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新的培训工具及其对原有多媒体等工具的集成和联通。

2.间接影响:培训方法和模式的多元灵活

网络培训方式的出现;虚拟和模拟培训方式的出现;实训室、心理测试室、新闻室的出现,带来培训方法的灵活多样;多媒体教室的智慧化,教学辅助手段的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科研利用PPT和音视频等方法,更加生动有趣。

3.倒逼影响:培训流程和机制需要再造

增加了选学网络课程环节;全新的网络班模式培训流程;混合模式流程更为复杂,增加了线上线下的结合内容;利用?W络进行招生、报名、教学组织、评估、班级活动、学员管理等,带来管理机制的再造。

篇(6)

0引言

中职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启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职教育承担的主要任务是为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开展中职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就非常有必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的发展与自身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职后继续教育对于提高整体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都具有促进作用,对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职学校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许多中职学校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培训手段相对落后,课程设置的不科学,缺乏合理性。因为考虑到参加职后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他们的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能力、知识背景、教学方向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就要有针对性。就不能采用典型示范课的形式向参加培训的所有中职教师讲解有关教学方面的知识与技巧,要真对中职不同专业的教师因材施教。如果在教育的内容上无法考虑到参加培训的所有教师的需求,突出各学科教育的专业性,那么就会使得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有所降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对教师来说并不能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增强,同时也不能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所提升。[1]

1.2培训形式不统一且时间安排有冲突

目前职后继续教育培训的形式大都采用的是集体授课制,听专家讲座、参加座谈会、到企业实践、去外地进行参观考察等形式只是不定期会举行,而且往往都是短期的培训。没有统一的培训形式,就不会形成系统化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而且职后继续教育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存在和教师上课时间有冲突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有些教师就会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的进度,从而放弃培训的机会。如果在职后继续教育培训中教师有缺席,就会造成培训进度滞后,这样就会给教师带来心理负担,影响培训的质量效果。如果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时间安排在周末或假期,这样就会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会对教师的生活产生影响。

1.3缺少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一个良好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需要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现阶段的职后继续教育并没有形成一个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所以常常就会存在走过场、形式主义、管理不当等情况。在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缺少监督,只注重培训的结果不重视发展的过程,这样就不会对培训的结果给出客观的评价。而且中职教师参加培训后,将培训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教学后取得的效果得不到反馈,教学质量就不能得到保障,这就会造成教师的积极性减弱,专业的成长也会受到制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2]

1.4.缺乏科学性、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职后继续教育评价是对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的一个客观的、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教师通过对自身职后继续教育评价的分析与思考,就会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欠缺,就会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由此可见,职后继续教育评价对教师的成长多么重要。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评价主要依靠管理和考核来体现,缺乏一个科学的、多元的、激励性的评价机制。评价的观念、内容和方法都需要创新,不能完全由评价结果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成长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这样会减弱教师学习的动力。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多元的评价机制,从多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而且对于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要给予奖励,这样就会促进教师参加职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对职后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保障。

1.5教育资源利用率不高

每年只有一小部分的中职教师能够参加职后继续教育,大多数的教师是不能同时参加职后继续教育的,所以,只有一小部分教师收获了职后培训的教育资源。而且保存这些教育资源的方式也仅是通过记忆、笔记或手机拍照,但这些保存方式并不能使教育资源完整的保存下来,这就会造成教育资源不能共享给其他没有参加职后培训的教师,形成教育资源流动性差,利用率不高的现象。

2“互联网+培训”的中职机械类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依托互联网,职后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可以变得更丰富、更灵活,让传统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存在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中职机械类教师作为中职学校中的专业课教师,要求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宽厚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和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除了这些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所以中职机械类教师的职后教育教育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培训,还要有企业实践的培训。根据中职机械类教师的特点,我们可以制定一个“互联网+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2.1“互联网+培训”的含义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培训”呢?在“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培训体系研究一文中对“互联网+培训”的定义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以开放、共享、平等的互联网精神为核心,以富有创造性、颠覆性、包容性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利用“云、网、端”技术平台,重塑培训工具、内容、方法、模式的过程。它所倡导的是: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培训在线化、数字化、内容选择自主化与个性化、教学效果可视化、模式常态化;培训资源能够开放与共享,教师可按自身需求随时获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大不相同,主要以互动学习为主;培训管理更加的规范化,智能化、多元化。[3]

2.2线上———建立一个互联网的职后继续教育平台

为了使中职机械类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内容符合中职机械类教师的需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适合中职机械类教师发展的职后继续教育平台,具体的可借鉴网络选课平台智慧树APP。中职机械类教师可以登录职后继续教育平台,利用手机或电脑在线上进行学习,首先在平台中进行选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以及专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自己的培训计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通过互联网进行中职机械类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可以灵活的安排培训时间,培训的进度也可以进行自主控制,这样既不会影响工作也会影响生活。在平台中,教育资源可以反复观看,随时暂停,还可以共享,这样就会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在传统的职后培训中大都是采用授课制,主讲教师为主导,受教育教师被动接受,在培训中参与度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平台设置了一个论坛,中职教师可以边看视频时边进行交流,大家可以一起讨论,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还可以在论坛中给老师留言,老师会在看到的第一时间给你回复。传统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缺乏长效的、合理的、科学的监管和评价机制,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可以让中职教师形成自主的学习习惯,不需要进行监管,最后在课程全部学完时,系统会根据各位教师平时的课后练习情况、参与论坛讨论的情况以及最终的考试情况综合的给出评价。总之,采用网络教学形式的职后继续教育培训,可以促进中职机械类教师参加职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使培训时间安排的更加灵活,不会造成中职机械类教师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而且还缓解了中职机械类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压力,使中职机械类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培训效果更好。

2.3线下———校企合作

篇(7)

另据艾媒咨询预测,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竞争焦点将集中在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和基础教育阶段领域。“当前,电商、社交、移动工具等都已经成为创业红海,而拥有4万亿元市场的在线教育确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可以拓荒的重要领域。”资深互联网媒体人、互联网营销实战专家卞海峰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今年行业真正的舆论焦点,却是传统教育培训巨头新东方面对在线教育浪潮中的“弄潮儿”们,如何破除“内忧外患”取得变革性的突破与进一步发展。

BAT施压

继阿里巴巴集团今年2月联合淡马锡和启明创投完成对国外在线教育平台TutorGroup1亿美元的投资之后,阿里巴巴再次喊话:“淘宝同学”,我们开课吧!据悉,3月底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在公开场合放出风声,称淘宝已经成立教育信息化小组,年内将通过“淘宝同学”的教育大市场、在线互动平台以及聚划算三条途径推进。

百度在完成对传课网的投资之后,不仅推出在线教育平台“度学堂”,并在和老牌在线教育公司沪江网寻求洽谈投资事宜。

相较前两者创新举措而言,腾讯则在推进基于QQ群的在线教育项目,目的是在未来搭建起以QQ群为授课工具、QQ群支付为支付工具,外加课程推荐平台的闭合式在线教育平台。

正是这些大佬的涌入,让一年前还在对外表示“在线教育把内容和平台一起做,最后肯定要死”的俞敏洪,瞬时感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压力。加之自2012年,新东方出现全线亏损,面对在线教育市场的冲击,能否以变革带来突围,更加让人忧心忡忡。

新东方从创办至今,一直按照内容为王的思路发展,而早前俞敏洪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质疑新东方过去成功的基因,无法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相结合。这点在新东方的另一位创始人徐小平看来则恰恰相反。他在2012年就大力投资新东方的潜在竞争对手,包括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二次创业创办的在线英语口语教学网站――91外教网。

另外,以徐小平为核心创立的“真格”天使投资基金随后又投资了关注中小学教育的一起作业网、儿童应用教育平台SmartTots、第九课堂、拓词软件等。徐小平曾对外表示,“如果教育能在在线领域获得突破,那被颠覆的不仅是新东方,而是整个教育行业。”卞海峰也指出,在线下教育领域,很难有对手能颠覆新东方,而对于线上的颠覆力量,新东方是无法阻挡的。

前不久,业内盛传新东方将联手腾讯成立在线教育公司,在引起教育板块波动的同时,关于“新东方未来或可能通过微信入口推进线上教育”的猜测不胫而走。但卞海峰认为,对于新东方来说,“在线教育市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更别说移动互联网了。”

对于唱衰新东方的言论,俞敏洪在其微博上表示,“最近谈论在线教育不断升温,有些媒体和公司把新东方描述得好像已经分崩离析,恨不得马上唱衰新东方,迫不及待到了不惜编造谣言。而实际上,新东方一直健康成长。”由此看来,在俞敏洪的理解中,在线教育对于传统面授培训教育机构是一种挑战,但却是传统教育的互补而不是取代。“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确存在危机感。”卞海峰强调。如今的传统教育培训就像是之前家电业的苏宁国美,而在线教育就像刚开始的电商一样,逐步影响着传统教育市场。

模式掣肘

其实,早在2000年,新东方便投资5000万元推出“新东方在线”,正式涉足线上业务,主要以录制线上视频课为主要模式,从新东方官网了解到,目前该业务注册用户超过1000万,年收入3亿元左右。但卞海峰指出,尽管新东方早有涉及在线业务,但从整体来看,新东方对于在线教育的理解并没有跳出传统业务的范畴。

原来,俞敏洪对新东方的定位一直是成为一个教育内容提供商和地面教育提供商:通过智能化学习系统和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互动、互补的学习平台机制。

卞海峰分析到,这种定位和互联网公司的差异在于:新东方是把互联网作为工具来打造产品形态的创新,进一步补充其传统核心业务;而互联网公司的出发点则是通过互联网重新制定游戏规则,重构商业模式。“对新东方而言,或许只有变革商业运营模式才能实现突围。”

面对线上线下业务的左右互搏,作为传统教育机构的新东方目前虽然没有非常明确的转型思路,但近期也已经在对线上业务进行了探索。

据新东方官网的名为《俞敏洪重登讲台 新东方发力移动互联网?》的文章显示,日前,俞敏洪在微信朋友圈中已经透露了即将推出新产品的消息。而新东方集团网络运营部总监祖腾近日也在微信中放出了一段俞敏洪讲课的最新视频。在这段俞敏洪出镜时长1分05秒的视频中,主要讲的是英语单词approach(意为接近,方法)。祖腾还为视频附文“合理的学习方法会让你更接近成功,惊喜……倒计时”。而在祖腾微信的前一天,他已经在微博上了一组“高薪诚聘APP推广负责人”的招聘信息。

篇(8)

电力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组织,其运行效率和安全性等各个方面取决于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智力资本,培训则是创造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也是强化企业竞争力的手段,通过培训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促进员工全面提升,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活力和动力。

一、电力系统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电能成为当前人们农业和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能源,而电能需求又具有阶段性特点,在高峰期间往往因为用电压力过大会导致系统运行不稳的情况,并随着科技的进步,使得电力系统全面实现了配电自动化控制,DAS使得配电企业实现了实时的协调、监视和操作配电设备,包括配电网数据的采集与监视系统、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和需求侧管理等多个部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运用也对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电力教育培训的现状

1、员工素质现状

公司用工的多元化,既有直属长期员工,又有劳务人员和农电人员等用工,他们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都参差不齐,高级技术人才缺乏,公司员工队伍状况存在如下几点不足:1.员工文化程度结构和学历结构偏低,而技术技能等级结构中,高级、中级技师比例更低。2.管理、专业技能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缺乏。3.农电员工文化基础差,计算机水平低,针对性的培训不够,素质提升缓慢。

2、企业目前开展的主要培训类别

企业自主开展的培训类别主要包括:岗位资格培训,继续教培训,特种作业培训,现场培训等。

(1)岗位资格培训:主要针对新员工和转岗员工的岗前培训以及对主要生产岗位的岗前员工进行的生产资格培训。

(2)继续教育培训:是对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以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补充、拓展为重点的教育培训,主要是对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

(3)特种作业培训:电力行业特种作业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作业、起重机械作业和登高架设作业等,从事上述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接受于工种相对应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通过之后方能上岗,从而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相关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电力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1、对员工实际需求分析不足

分析电力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决定着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效果。但在实际的教育培训中,教育培训方案很多时候是由上级领导决定的私自决定的,没有充分调查企业员工实际需求。因此,这些教育培训方案不能反映出电力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和真正需求,从而使依据教育培训方案制定出来的教育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也没有实际意义,不能真正改变电力企业员工的现状,从而也就达不到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效果。

2、教育培训经费不足

在我国的一些电力企业中经常存在一种错误观念,即教育培训是一种消费,认为对快速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没有多大用处。这种对教育培训的错误认识没有体现出教育培训是一种间接的成本投资,我们知道投资具有综合性和长远性,较少的教育培训投入可以使电力企业获得长远、可持续的发展。由于对教育培训的认识存在这一误区,因此,电力企业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上不够重视,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实际的教育培训工作无法按照预期目标来开展,从而也就不能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效果。

3、师资力量和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尚未建立专业的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大多数都是由企业内部的技术骨干、社会上的专业培训机构等来担任教育培训一职,这就使得教育培训的内容差别很大。当企业内部的技术骨干担任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职务时,虽然这些技术骨干有实际经验、动手能力强,可以教授电力企业员工一些实用的工作技巧,但是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都不足,从而也就不能很好地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4、教育培训的成果转化率低

由于电力企业培训方式不合理,缺乏利于培训成果转化的工作环境,因此,在我国的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中普遍存在教育培训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

四、电力教育培训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1、企业应该做好员工需求分析工作

企业分析电力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环节,对教育培训的内容、目的和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企业要做好教育培训前期的员工实际需求分析工作。在开展教育培训之前,相关负责人要对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找出现阶段电力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需求导向型的培训机制,从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实际培训工作。

2、投入足够的培训经费

电力企业领导干部要改变以往的教育培训观念,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将教育培训看作是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有利手段,在教育培训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经费,确保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顺利进行,从而使电力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更快速、有效,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和效果。

3、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有力保障和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加强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企业内部的教育培训师来说,他们本身已具备了较高的工作技能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这方面不需要给予太多的教育,重要的是要加强他们技能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电力理论知识,从而使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在电力企业员工中更好、更全面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4、创新教育培训方法

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可以通过文艺表演、公司文化周等活动来辅助教育培训。可从从以两方面入手:

(1)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岗位的员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培训方法;

(2)改变单一的教育培训方式,增加特殊作业培训、岗中定期培训等内容,对电力企业员工展开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从而更有效地达到教育培训的目的;

(3)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员工开展互联网培训。应多注重互联网+再线培训模式的推广,目前的在线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培训的新宠儿,最关键的原因是其成本低,效果好,而且参加时间方便、灵活,电力企业应根据员工的职业发展,通过培育让员工了解电力岗位职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通过直接关联的方式由网络专业人员讲授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也可以结合自己企业所做的一些精典PPT,在线上与员工分享,互相交流先进经验。互联网有着不可替代的培训内容和资源优势,通过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资源,对员工进行互联网式的专业技能培训,其核心问题已经不是课程设计、体系搭建这些问题,而是培训的核心定位问题。员工培训的核心定位是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围绕电力企业发展目标,通过优化流程、调整渠道,提升岗位匹配度等措施,来达到电力企业员工培训优化的目的。而且,互联网培训的课程体系必须做到课程迭代,即课程优化时间不能超过一周。培训内容要注重简约实用,通过精简内容,解放员工的记忆压力。目前,大数据、快节奏、变化快是互联网的一大特征,传统的短期培训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发展需求,所以,电力企业开展互联网培训必须在聚焦某一个特定知识点后,通过发挥网络课堂的作用,解决员工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将员工培训体系由线下培训转移到线上培训。

5、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

在电力企业教育培训中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员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热情,从而使他们主动参与到企业的教育培训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也可以将培训机制与员工的薪酬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教育培训的效果。

五、结束语

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电力企业通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在实际的教育培训中存在教育培训前期的员工实际需求分析不到位、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小够、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师资力量和水平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电力企业要有针对性的采取解决措施,做好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以促进电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篇(9)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45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充分地发挥了互联网优化和集成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势,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提高了实体经济的创新能力与生产能力。高速公路工作站点比较多、线路较长,工作内容多样化,传统单一的职工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和工作形态,因此企业创新培训模式刻不容缓。企业要利用“互联网+”模式让职工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增进工作环境分散的职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1“互联网+”与高速公路企业职工培训的融合价值

为了提升职工的工作能力和文化素质,让职工与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接轨,高速公路企业要重视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重建企业培训和人才发展战略,更新思想观念,融入互联网思维。高速公路的发展建设与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在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建设项目和从业职工数量日益增多。高速公路企业只有更新思想观念,重视对职工的培训工作,才能创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创新性职工队伍,从而更好地面对激烈的竞争,使高速公路事业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近些年来,电子商务的出现对实体商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微信的走火直接使电信行业出现了危机。互联网思维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对整个市场、产品、用户以及整个行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2“互联网+”与高速公路企业职工培训的融合创新策略

21创新培训思想观念,在培训中融入互联网思维

高速公路职工培训要想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就要根据企业特点灵活融入并应用互联网思维,认真研究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实施资源整合,实现共享融通,积极促进高速公路职工培训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在高速公路企业培训中,企业要融入互联网的用户思维。用户思维就是积极树立用户意识,以用户为中心去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当前多数互联网平台都是以“粉丝”数量的多少作为衡量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高速公路企业培训也要把培训职工看作你的粉丝和客户,尽可能地去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求,最大可能地去发展、凝聚、服务职工,让职工成为你的忠实粉丝。其次,企业要对行业边界进行创新,形成资源整合的跨界思维方式。在新科技和互联网发展影响下,一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开始尝试融合,产业的边界划分不再那么清晰。互联网企业已经把触角伸到了各行各业当中,高速公路企业的培训工作应该摒弃门户之见,消除边界,整合各种资源,利用互联网为职工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打造开放共享的新型培训渠道。

另外,在高速公路职工培训中,企业还应该融入大数据与差异化的思维方式。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各大企业的核心资产。对于数据的分析、挖掘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大数据思维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价值链,同样也存在于职工的培训教育中。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企业能够对不同职工的差异化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制定出去同质化、适合职工差异化需求的培训模式与内容,从而提升精品意识,真正打造出适合高速公路职工培训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品。

22建立科学培训体系,灵活应用“互联网+”培训模式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培养职工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成为了高速公路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的基础。企业要让职工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使职工能够利用网络客户端和技术平台,了解与本岗位有关的信息,增强信息判断能力,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为自身的工作与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企业应当把高速公路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具体划分,认真分析岗位任务与需求,做好教育培训大纲的设计,利用互联网的资源优势编制出能够符合职工个性需求的、内容精湛的培训教材,并利用互联网多种互动平台实施多形式的培训教育。

高速公路职工培训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按需施教。企业应当根据不同的培训项目以及不同的岗位特征和职工层次,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为职工设计出适合个人需求的教育方法。职工培训要与时代紧密结合,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实现培训创新。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职工教育培训应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培训工作可以采用针对性强的定制化软件,还可以利用免费的教育平台和免费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学员之间可以进行分享、交流、交互利用。

对一些关键岗位的职工,企业还可以利用互动交流平台进行个性化的重点培养。当前一些年轻职工喜欢利用手机移动端进行分享、阅读。企业在进行职工培训工作时可以很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和职工的爱好需求,创建的培训模式,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推送,让学员可以跨时间、跨地点地进行学习。这种方式也适合高速公路企业中线路长、站点多且相对分散的工作,职工可以开启手机QQ群视频聊天的功能,举行视频会议教育模式;或开启微信公众号每天定时为学员推送一些学习资料和视频课程,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通过手机灵活学习。

23强化职工思想教育,开展岗位技能培训

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化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公路发展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在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时,企业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和每个职工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互联网上有海量的教育资源,可以使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结合当前的多媒体手段,把枯燥的课程内容制作成集文字、图片、视频、音乐为一体的视觉大餐,企业可以利用当前的新媒体平台推送到职工的手上,重要的课程教育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复杂的问题进行直观化处理,让职工更容易理解、消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岗位职工可能随时面临着上岗转岗的问题。为了使职工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能够达到岗位制度的规范要求,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长期的岗位技能培训。职工不仅要在专业技能上不断地进步提高,还要参加一些高层次的技术和职务提升培训班,适应职工自我发展的需要。企业在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项目和新工艺时也需要进行新技能的培训升级,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在技能培训中,企业要充分融合“互联网+微课”的培训模式,教师要根据培训人员的范围建立微信公众号和职工培训群,方便职工在手机端顺利开展学习活动,利用职工的闲余时间帮助职工学习工作培训的相关课程。教师既可以与全体学生进行共性教学,也可以针对某个职工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比如教师可以把相应的岗位技能培训课程、职工的具体需求制作成微课程上传到微信平台,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利用手机登录微信平台直接学习。课堂培训结束后,职工教师可以让职工写出自己对本课的学习感受并上传给教师,教师在查阅后给予评价,反馈给员工。

3结论

总之,高速公路职工培训教育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方式更新思想观念,创建“互联网+企业培训”的教育模式。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以及岗位技能进行培训教育。企业要利用当前广泛使用的新媒体技术开设微课程,对职工进行方便快捷的、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使高速公路建O发展得到可靠保障。

篇(10)

2广西电大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的实践

2.1广西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项目实施情况

广西远程教育早已涉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广西电大于2004年列入国家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首批试点,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培养农村基层政权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部分受益学员考取国家公务员以及参与非农就业创业。以后,广西农广校和广西远程办也开展农村人才培养。2008年,广西电大与中国人大、北航、中南等重点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面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人才培养远程合作项目,项目启动北海出口加工区的驻园远程学习中心,送教上门为企业员工进修学习提供服务,许多外来务工青年参与并受益。借鉴广东“圆梦北大100计划”经验,广西团区委于2011年春天在南宁高新区试点“农民工圆梦大学行动”,35名青年职工受助参加广西电大学历进修,接着,又于2012年春启动“万名青年农民工圆梦大学行动”项目(简称“圆梦行动”),广西电大作为首个合作高校将项目进行系统运作,至今已在南宁、北海等七个市资助了1500多位农民工报读高等教育本专科学业,“圆梦行动”人才培养涉及广西八个工业(产业)园区,受训学员平均年龄30.2岁;广西籍占90.7%,外省籍占9.3%;壮、苗、瑶、回、满、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员占34.5%;生产经营一线员工占65.2%,后勤服务岗位员工22.4%,管理岗位员工占12.4%;专科学员占64.2%,本科学员占35.8%。首届试点班学员从南宁高新区学成毕业,按时毕业率为60.0%,能完成学业的占86.0%,辍学率为14.0%;以后届次学员各科平均及格率约为85.2%、补考率约为10.0%、辍学率约为4.8%;农民工学员学有所成可以期待。党的十广西农民工代表黄文宣(南丹县矿工)今年已获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专文凭。广西电大在“圆梦行动”受训学员中进行了多个专项调查,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等,相关信息已反馈到教学和管理中。

2.2广西电大“圆梦行动”的特点

“圆梦行动”作为我区远程教育专门机构针对农民工群体的远程继续教育项目,具有学历层次高、系统大规模运作、网络技术全面支持,又面向产业园区实用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2.2.1政、校、企合作协调推动项目

广西电大面向农民工的远程教育培训源发于2008年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远程合作项目”,由北海市政府和教育厅主导启动,北海出口加工区管委迎合园区企业人才需求而协调项目落户,并解决场地设备困难,北海电大寻找契机主动服务企业,又得到企业和员工的广泛响应,形成政、校、企三方合力促进园区人才培养,推动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至今仍是电大系统的标杆。广西电大“圆梦行动”由广西共青团组织发起,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亲自启动,电大各市分校找准项目落脚点,结合区域资金项目集聚的产业园区发展建设开发人力资源,得到园区管理层的支持响应并组织协调,发动企业以产业优化升级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帮助学校建设驻园专业教学实训基地,政、校、企同心合力形成氛围、机制和措施推进,保证了项目的政府导向正确、符合企业需求、教学实用高效,项目持续推进。广西电大课题组对全区115个产业园区2438家共5.78万员工进行了调查摸底,对项目落户的工业园区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预测,结合各类企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异同作出规划论证,按企业各类岗位要求修订教学计划,还建立了企业推荐、政府资助、电大系统服务的有效机制,加上学校人财物的投入,使项目意义升华:政府作为经济升级优化的动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行动去协调推进项目;企业作为凝聚人心的文化、招工引资的品牌和创新发展的尝试去维护项目的运行;学校也赢得服务社会的声誉和人心向学的呼应。为此,自治区政府专设项目资金,各级团委也筹资支持学员学习,南宁经开区连续五届资助学员学费达50多万元,占总学费近一半的资助成为项目持续进展的重要条件。

2.2.2产、学、研融合服务人才培养

电大看准广西产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结合解决人力资源供求失衡、门槛过低、建设开发粗放的问题,以区域发展目标为重点设置学历层次、专业分布以及教学改革,例如:北海出口加工区的装配特点、南宁高新区的前沿技术特点、南宁经开区和来宾华侨投资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点、南宁东盟经开区的轻工食品产业特点等,都纳入前期调研论证内容,各地电大因地因材实施项目,专业推介注意服务园区发展优势,听取企业的意见反馈,教学适应产业一线员工特点,着力解决各类学员的学习困难,完善适于园区生产生活的教学支持服务,还借力国开大《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核心理念和关键措施,大胆改革教学实训模式,着力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职业教育的转型融合,以现代远程教育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的创新发展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提高学员实用技能水平和适岗能力。各地电大还积极整合资源开拓业务,将“圆梦行动”学历教育与企业员工的短期培养相结合,开办了涉及企业精神、团队合作、社交礼仪和营销策略等专题讲座。课题组对二年级以上学员的调查统计反映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和明显进展。

2.2.3思、教、行互动提高员工素质

尽管“圆梦行动”属于成人业余教育范畴,广西电大依然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素质教育覆盖教学实训环节:设有班主任全程管理服务,选拔学员班干队伍构建自治机制,网络平台和交流介面常换常新,表现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及感情宣泄,线上线下的班组活动形成制度;教师更是表现了教学一丝不苟和师生的平等互敬,各类讲座、公益活动和交友组织连通师生之间、学员与社会之间、校企之间对教学的监管互动以及合力参与,使远程教育培训达到传授技能、又兼顾学员素质提高的发展目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收到良好效果。

2.2.4上、中、下配合形成育人环境

电大系统上中下配合是“圆梦行动”广泛延伸的关键因素之一,线上线下(O2O)配合又是项目顺利运作的关键因素之二。35年的办学历程,电大从中央至省到市、县“五个统一”的教学规范实现了资源共享、快捷时效、受众面广的优势,项目经试点到推广,共得到7个市级电大的响应配合,省校决策方案经市校协调组织直达园区学习中心,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资助政策等方面达成共识,上中下动作一致的系统运作受到政府的好评,项目受益面广,得到学员欢迎,层次分明的扁平化管理又增强了基层学习中心的灵活应对。同时,电大以网络技术支撑教学管理特色在项目实施中受益,专业广泛、资源丰富、网上学习个性化收方便快捷等特点较好解决了学员水平差异、工学矛盾突出和个人需求繁杂等问题,信息技术作为听课、自学、交流的工具适合农民工的时代特点和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需求。课题组总结归纳“圆梦行动”的实践创新,就电大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调研作了总结分析,证明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培训适合大规模农民工业余进修、职业技能学习和市民素质培训。但是,“圆梦行动”也有专业分布不合理、重文轻理;课程内容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衔接不够紧密;企业一线蓝领人才培养不足;学员职业规划和人才交流还有待加强;农民工群体学习诉求不普遍,学员还不适应数字化教学等等不足;需要认真总结,加以改进提高。

3广西电大“圆梦行动”的启迪

和总理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都有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近期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又提出“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新市民培训”等。各级政府的科学部署和各地的创新实践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有效前行。从广西电大农民工专项远程教育培训的“圆梦行动”阶段性总结中,给出了经验的启迪。

3.1重新认识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对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仅限于提高人口红利、增加农民收入、或者提高生存技能和实用技能水平都是不够的。首先,农民工群体规模庞大(达2.6亿人),而且正在城乡社会中形成新的阶层,甚至上了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12月的封面,关注并扶持他们事关社会公平、缩小差距、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以教育培训为重点的帮扶措施能够改变命运、促进公平、构建和谐,运用互联网也突显民主公平属性。其次,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优化升级、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以及“一带一路”和“双核驱动战略”实施都需要大批人才支撑作为基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不可能再拼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人口红利要转向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上来,农民工教育培训应成为发展战略重点。再次,农民工教育培训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注重其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兼顾其基本素质提升和持续进步发展。教学内容应倾斜于技能知识又要兼顾理论基础,避免“以技能、以收入为标准”的人才培养观,促进农民工群体融入社会、融入时代。还有,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特点,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扩大农民工的受教育幅射面,以科技创新应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疏通渠道、提供服务,以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形式提高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和水平。对因政府职能出现条块分割造成农村新增劳动力(广西约70万人)享受中职免费教育与大量农民工(广西约1100万人)为生存打拼得不到培训的不平衡局面要认真对待。要在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构建政府主导、财政资助、企业支持、学校参与、社会响应的协调合作机制,以提高受教育水平造福广大农民工。

3.2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首先是服务理念,中国教育具有平民化的历史渊源和人文传统,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延续至今并发扬光大,北京大学在1918年就创办了“校役夜班”,2006年北大校长又为学校保安甘相伟的专著《站着上北大》作序。为大众阶层服务、以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是大学的精神和传承,关注解决农民工群体的受教育问题,能增强学校服务社会的自觉、提高学校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功效,“圆梦行动”是远程教育机构办学理念的一次升华,这是高校办学理念转变促进为社会服务自信自为的案例。其次是教学理念,在社会各类形态数字化的互联网时代,各界都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电大远程教育自谥为网络先驱,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驱动下,加上网络技术,带来了“教与学颠倒”、“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改革,这还远远不够。用户至上(以学生为中心)、体验为王(完善支持服务)、免费模式(类似“慕课”)加上颠覆创新(模式改革),这些“互联网思维”都在改革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及管理。当然,互联网以最低成本满足最大化需求的市场机制正影响教育培训,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合作,促进技术应用、搭建共享平台。2014年广西电商的政府统筹推动就是先例。再有是技术理念,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应用,加快了信息技术向各个领域的扩张渗透,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电大教育也不能固步自封、自甘落后。电大要加快微博、微信、二维码、QQ等信息工具的普及,充分利用微课程的教学资源,尝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学习在教学管理上的应用,重点是教师的信息技术的掌握和素质提高,促进学员适应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篇(11)

一、现状分析

(一)生源问题

湖北高考人数“五连降”,除了人口出生率下降、异地高考政策推行外,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出国,放弃国内高考的因素,湖北高校生源大战将会更加激烈。

(二)互联网营销人才缺乏问题

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4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而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已达到3.32亿,较2013年底增加2962万人。互联网营销必然是互联网未来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所有想通过互联网创业和开展企业活动的经营者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企业想生存,想开辟新的市场,互联网是最明智的选择。

艾瑞咨询:互联网营销人才缺口超过1700万

阿里巴巴的报告显示:超过70%的中小企业表示影响企业电子政务与互联网营销效果的最核心因素是实战实用型人才的匮乏,仅阿里巴巴B2B电子政务平台上的企业对实用性互联网营销人才的需求总量就超过500万人。

百度商业运营副总裁沈皓瑜表示:百度有300万活跃的搜索营销客户,平均每个客户需要2至3个受过专业训练的搜索营销人才计算。搜索营销人才需求量达900万。

(三)高校专业发展问题

现阶段,中国互联网市场环境日益规模化,传统的营销、商务类专业教育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优秀的互联网营销人员应熟悉网络消费行为和心理、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与趋势、互联网营销专业知识,熟知并能演绎各种互联网营销产品广告的功能与价值,基于此情况,建立在高校传统的电子商务基础上的新型互联网营销课程建立势在必行。

二、合作优势

(一)“清华IT”简介

“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全称“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IT教育培训中心”,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工程教育教席、全国高等院校继续教育理事长单位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接受清华大学教育培训处的监管。“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致力于为社会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教学体系遍布全国各地,并在北京、天津、广州、武汉、成都、重庆、乌鲁木齐等全国近三十个省市、自治区拥有独立的教学培训基地。

清华大学参与此项目的单位包括:清华大学信息学院、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清华大学计算中心、清华大学网络中心等;国家人事部、劳动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部等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指导;参与协助的IT厂商包括微软公司、思科公司等。

(二)合作优势

1.清华大学面向合作院校授牌

所有与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签署合作协议的院校均有资格获得“清华IT合作院校”铜牌。所有“清华IT教育合作院校”将在“清华IT “对外宣传网站(http://)上予以公布。

2.招生服务

院校合作专业的招生工作,将由清华IT牵头,充分依托IT产业优惠政策以及国家级高新自主示范区的积聚优势,为相关专业争取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本专业方向。

在具体宣传实施过程中,清华IT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集中策划、统一包装,利用在区域内的品牌稀缺优势,一方面使用清华品牌吸引大量学员填报相关选派具经验丰富的市场人员组成专门的合作专业招生团队,参与院校的招生策划与具体实施工作。学员报到的过程中,清华IT将组建专门团队,负责本专业学员的电话回访服务,用以提高合作专业学生报到率。

3.清华IT合作院校教师进修

所有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的合作院校,均可以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由清华大学组织的为期15-30天的师资培训班,培训班在清华大学开班授课,培训费用由清华IT教育培训中心承担,师资学习内容将包括院校合作课程模块,以及涉及到的目前最为实用的先进技术、项目操作及教学方法,使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考核合格者将被授予“清华IT培训讲师”称号,并录入清华IT师资库。同时,由企业方、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以及清华IT三方共同完成项目开发,提升教师项目经验,了解企业实际工作、开发流程。

4.增加合作院校办学特色与办学实力

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通过课程体系、管理体系、实训体系、就业输出体系的合作、创新,协助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成为湖北省乃至于全国高等院校的特色专业,进而增加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实力。

5.利用清华大学品牌效应协助合作院校实现与企业、行业对接

联合办学过程中,清华大学IT教育培训中心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促成电子商务行业和知名企业与学校的对接,同时向学员提供多起点、多路径的学习框架和课程,提供学生在校的项目实训教学及毕业班级的项目实习。培养能够满足用人企业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

6.与院校开展科研合作,联合研发教材、进行课题、基金、精品课程申报[1]

清华IT每年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对自身课程进行不断的修正及更新工作,清华IT的课程每一年半即完成一次更新工作,以保障清华IT的课程成为接近市场需求,符合企业需求的课程。

企业管理人员、一线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参与联合办学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增强学校课题、项目申报的实力。在联合办学的过程中,学校可联合清华IT,利用清华IT企业及行业的资源,共同开展教材研发、精品课程、各级政府的课题基金的申报等合作。

7.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提高院校优质就业率

清华IT作为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校企对接的教育服务机构,在多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开拓就业渠道,已经与近1000家国内外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毕业学生遍布于北京、上海、武汉、成都、重庆等众多城市,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合作后,清华IT将利用其专业的人力资源队伍,强大的IT企业服务平台,加强学生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人力资源指导,提升学员职业素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提高合作院校的优质就业率。

三、合作注意事项

1. 合作原则问题[2]

共建共办互联网营销学院。专业学生统一纳入学校的教学、学籍、日常等管理中,遵守学校的所有管理规定及享有学员所有的权利及义务。总体教学计划包含公共课程、专业课程教学方案均由双方联合制定,校方根据双方共同拟定的教学计划完成公共课程所需的教材、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支持,企业方负责提供专业课程的师资、教材、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

2. 就业问题

企业方利用自身品牌及行业资源平台优势,与学校共同搭建毕业生就业的人力资源招聘平台,除强调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实训和实习强化以外,还为学生引入专业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即能成为一个准职业人。从大二开始为双方共建共办的特色专业学生安排职业指导老师授课,为学生量身定做职业规划方案,通过职业素质课程和训练提升学员的职业修养和就业适应能力。

3.教学场地问题

平均每100人需250-300平方米的实训场所。第一年计划可招取300人,需要教学用地800-1000平方米,包括:招生咨询室、展示厅、教学办公室等,学校应有相关教学场地。

在当前形势下,打造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新平台,这对于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具有深远意义。(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