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少儿托管服务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点滴细节 关注安全
郭宇慧说,夏港街常驻人口中,0~14岁的少儿有5000多人,辖区内有5所学校。放学后无人接送的小学生托管问题,成了群众非常关心的一个难题。“幸福港湾”等单位,开展了“四点半学校”安全促进项目。每天下午4点15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就会到周边学校,接上家长没时间去接的孩子到服务中心,并辅导这些孩子们做家庭作业。在提供免费托管服务的同时,服务中心还举办了一些儿童安全大本营活动,通过知识问答、情景演绎等方式,向儿童传达与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户外安全及家居安全常识。
2013年7月25日,服务中心开启了“小金雁”异地务工子女暑期来广时的托管服务,为“小金雁们”开展了早间朗读、户外安全大本营等活动。
据服务中心专业社工陈文冠介绍,2013年5月26日上午,服务中心与丽江社区居委会联合,开展了一场儿童安全教育活动。他们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明白当遇上陌生人的时候该怎么办。在社区安全知识宣传里,孩子们还通过游戏,把居家防火和防溺水的知识带回了家。
郭宇慧介绍,夏港街共有残障人士100多人。街道加强了残障人士伤害预防教育,开展了康复训练。服务中心成立了“友心人”义工分队,开展“生活我行”残障人士生活自理能力提升小组,通过举办模拟超市、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提高了残障人士的生活自理能力。郭宇慧举例道,2012年12月13日,萝岗区安全监管局承办的“粤港国际安全社区专题讲座”,在萝岗区会议中心举行。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主席温斯朗教授,会后到夏港街实地考察。在服务中心,当他看到一些残障人士一会儿功夫就折出一朵朵漂亮的纸花时,惊奇地赞叹道:“他们怎么那么手巧!”
在服务中心两层高的楼房里,我们会看到每个门把手上方,都有一个黄色的防夹垫。门旁的墙上张贴着“楼层逃生指引图”,标明了当前的所在位置,并用红色箭头标出了紧急情况时的疏散方向。在每层楼的墙角和楼梯口处,均放置了防毒面具和灭火器箱。在一层楼梯口的左侧,有一个“安全展示柜”,柜子里展示了“安全门卡”“安全柜门锁”“安全插座套保护盖”等物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由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扶手上,每隔一米就焊接了一个圆环。郭宇慧介绍说,这样可以防止孩子们顺着扶手滑下去,也可以为老人上楼时助力。在二楼的少儿活动室旁,有一个“少儿安全教育专栏”书架,里面放置了《歪歪交通安全手册》等书刊资料。在萝岗区图书馆流动书柜旁的“安全教育专栏”书架上,还放置了一些专业安全期刊。
互动提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夏港街道依托夏港消防中队,投资90多万元建设了广州市第一家社区消防安全教育体验中心。据夏港消防中队队长周越介绍,体验中心占地140多m2,分为12个区域,通过声、电、动画等各种手段模拟事故现场,并通过与体验者互动,提高其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技能。
怎样排查火灾隐患
在“消防安全剧场”区,周越播放了一个火灾事故案例宣传教育片。他说,体验之初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火灾事故案例,可以让参观者有一个强烈的感官印象,然后带着这种印象一步步地走到下一个区体验。
在“消防多媒体”区,有“消防知识大问答”“火灾隐患查查看”“消防安全隐患”“消防标志识别系统”“消防安全标志连连看”“火灾逃生”6个模块,也是6款小游戏。点击“消防安全标志连连看”模块,进去之后就会出现很多消防安全标志。如果选择红底白字的向左箭头,连击两个相同标志,系统就会出现“灭火设备或报警装置的方向”的说明。参观者在认识每一种标志名称的同时,也学会了其所代表的含义。点击“火灾隐患查查看”模块,则会出现“网吧”“学生宿舍”“卧室”“厨房”“客厅”5个选项。在选择“厨房”并点击画面中的砂锅之后,系统会自动在火苗位置显示一个大红的圆圈,并在左侧用字幕提示:“煲汤煲水必须看火,防止汤水外泄熄火,造成燃气泄漏。”
在“查找火灾隐患体验系统”区,分为“家庭火灾隐患排查”(厨房、客厅、书房)和“聚众场所火灾隐患排查”(办公室、KTV包厢、电影院、工厂)两个部分,体验区有2块显示屏,分为上下两个界面,这样体验者可以根据个人身高情况进行选择。在选择“工厂”模块后,点击画面中的插线板,则会弹出“线路乱搭会造成短路引发火灾”的提示。这个互动游戏有时间限制,在规定的时间内,体验者找出的隐患数量越多,得分就会越高。
怎样扑救初起火灾
在“灭火演练”区,体验者前面的投影屏幕上出现了灭火任务:纸箱着火了,请选用正确的灭火器扑灭初起火灾。在文字说明的下方,出现了纸箱着火的画面,并用蓝色矩形框告知体验者最佳的灭火位置。当体验者选择好正确的灭火器之后,对准灭火位置进行操作,前方屏幕上就会显示是否灭火成功。周越告诉体验者,要记住灭火器的使用诀窍:“一摇、二拔、三喷”。有的人会用错误的方法去使用灭火器,比如先用手压住把手,再去拔保险插销,那是无法拔出的。
怎样疏散逃生
在“119电话报火警体验”区,周越在演示了如何进行报火警后,特别强调在报警时,首先要说清楚火灾的发生地点,有无人员被困,房间内有无可燃或易燃的物品,楼梯的结构等情况。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221-2
一、“三部曲”之一:设施充分利用,重在服务全公益
江北区文化中心阵地设施属于公共文化资源,为市民提供公益性的社会化服务是职责所在。我们坚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包括排练房、展示厅、舞蹈排练房,培训教室等,均对外免费开放,开放时间、内容都向社会公示,并将每个月的活动安排公示在文化中心的出入口、《新江北》报纸和文化馆网站上。2013年,公共文化服务场地共使用率达410次,其中:会议室48次、讲座厅27次、剧场23场、展览厅17期、排练厅286次、广场9次,平均每天人流量约280人次。场馆的最大功能是活动,场馆热闹了,我们忙起来了,给大家服务就满身使劲儿。有时从早到晚要忙十几个小时,没有人喊累叫苦,反而觉得非常充实快乐。
(一)公益培训。免费培训不要钱,只有一个重心就是公益服务。主要是采取集中培训和针对性培训和辅导,集中性培训主要是对各街道的艺术骨干进行公益性培训,培训项目包括成人舞蹈、少儿舞蹈、中老年排舞、戏曲、合唱等,2013年共有800多人参与培训,从而起到辐射效果,让学员到各街道进行文艺团队的专业指导、培训,助力打造千支文艺团队;针对性培训主要是对区辖内各部门和企业等单位,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培训和辅导,2013年共培训、辅导393次。2013年还免费举办了4期“非遗课堂”,包括“风筝技艺培训及放飞活动”、“四明内家拳培训”、“金银彩绣制作培训”和“青少年体验非遗”等,参与人数300人以上,让大家可以近距离的与非遗项目体验互动,了解非遗,保护非遗,让珍贵的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有的学员直接找到非遗传承人,要求拜师学艺,给非遗的传承带了希望,令人感动。
(二)公益活动。坚持大力开展公益行活动,我们全力打造馆内三大品牌,即“百姓展厅”、“兰江舞台”和“北岸讲堂”,做到月月有展览,月月有演出,月月有讲座。“百姓展厅”举办17场展览,供市民免费参观,包括江北区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2013年甬港科技文化展(3D奇幻展)、“溪山清远”――单计良中国画作品展、“用镜头搭建甬莞文化之桥”摄影展、江北区首届美术作品展等。出人才,出作品,是这个公益品牌的最大收获;“兰江舞台”举办23次大小演出,得到市民的热情参与。包括“唱响江北――江北区首届歌手大赛”、“第四届KAWAYI亚洲钢琴大赛”、“2013宁波市舞台舞蹈大赛”等;“北岸讲堂”举办27次不同类型的培训讲座,包括“北岸影像摄影作品交流会”、“江北区道德讲堂”、“中国画技法讲座”“风筝制作技艺培训”等。这些活动对于凸显文化服务的公共性,惠民性,普及性,无疑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
二、“三部曲”之二:无偿与有偿结合,提供个性化服务
坚持免费不收费,倾力于公共文化服务不动摇。同时也灵活机动,在基本免费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服务,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实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任何人不得挪作他用,实践效果良好。
(一)坚持免费服务。我们根据不同内容向各街道、各部门及爱好者下发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卷,今年共发放2万张。并面向我区低保户和残疾学生,提供无偿免费文艺培训,至今为低保户、残疾学生免费培训共172人,共240课时。项目包括:声乐、器乐、舞蹈、美术、围棋、模特形体等。这些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针对性强,体现了公共服务性质,让市民实现了公共文化的分享。
(二)深化教育服务。针对部分文艺、艺术等爱好者为了进一步提高艺术水平,开展个性化的训练和辅导,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费用主要用于聘请专业教师、教材和用具。馆内人员的服务没有补贴,这需要一种奉献精神。
(三)出租场地服务。作为一个拥有剧场和大中小会议室的文化中心,对外开放,收取一定的成本费和租借费。费用主要用于设施维护,水电气等支出,以保证场馆的正常使用。
(四)暑期托管服务。2013年暑期,面向企业家、公务人员等人群,为了解决家长在暑假无暇照料到家中放假孩子的后顾之忧,能更好的把精力投入在工作中,推出暑期托管工作,只收取一定的餐费,不收取教学、托管等其他费用。有偿中体现公共服务的性质。这一服务解决了这些家庭的难题,深受企业家们、机关干部和社区居民的欢迎。文化服务深入到企业、机关和社区家庭,是我们的一个开拓项目。
三、“三部曲”之三:吸纳社会资源,增强辐射多领域
2013年,我们江北区文化馆一直在致力于将社会文化资源,引领到文化中心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领域。
(一)协作单位请进来。培训部和文化休闲吧都是通过对社会公开招标的形式,最终敲定合作单位。为了更好利用全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中标单位都必须与文化中心签订培训合作协议和艺术交流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必须定期、定时、定内容邀请国内外名家来作交流、讲座、展览等活动,并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免费公益名额。2013年,邀请国内外著名艺术家5人,在我中心举办讲座、表演、展览等一共6次。如邀请曾创办过中国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现任美国加州GCA全脑教育学院院长的索菲亚陈讲授“诺贝尔家庭教育”;邀请音乐博士卢嘉开设全国巡回钢琴大师班・音乐会;邀请巴蜀画派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性人物陈野平举办“墨香・秋韵――陈野平画展”,并作相关讲座。这些活动开阔了市民的文化视野,加强了大文化建设的外部联络,提升了文化服务的水平与档次。
(二)全民活动合力办。文化馆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具有核心文化价值,完全可以借助社会力量,通过企业来冠名赞助,举办大型的文化活动。这一尝试效果不错。全年共举办了4次大型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轰动,涉及群众千人之多。如“世贸杯――江北区首届排舞大赛”、“印象江北――寻找江北城市印记”和“用镜头搭建甬莞文化之桥”摄影展、2013年江北区少儿文化艺术展演周等活动。这些活动单靠文化馆是力不能及的,但是我们借东风,找合力,活动不但办成了,办大了,而且收到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三)创作、培训基地建起来。2013年,我们利用区位优势,拓展文化影响力方面做了功课。一引进宁波市的优秀艺术团队来中心设立创作基地,从而有力推动了全市的文化互动交流。宁波市摄影家协会已经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设立创作基地,利用文化中心这个优秀平台,开展交流、讲座、展览等各项活动。二建立区残疾人文化艺术示范基地,与区残联合作开展公益性演出活动和文艺比赛及文艺培训,丰富和活跃残疾人精神生活,保障残疾人文化艺术权益,提高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基地设立将凸显公共文化服务的江北特色。
四、结语:奏鸣、奏好“三部曲”,唱响、唱美“服务歌”
公共文化服务“三部曲”之所以能够圆满的演绎,离不开上级部门的关心和领导,离不开地方财政的保障,更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从整个文化中心的管理运行情况看,收支两条线,运行收入(包括场地租借费等)全额上交。而维护文化中心正常运行的物业费、水电费全额由地方财政解决,可以说达到了双赢。
九万里风鹏正举。2014年,江北区文化馆会继续奏鸣、奏好这“三部曲”,唱响、唱美“服务歌”,借助文化中心这个平台,借力社会资源,来更好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优秀文化引导消费、教育人民、稳定大局、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孙倩.县级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及延伸社会功能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3,(12).
[2]杨维松.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机制的完善[J].理论学习,2010,(12).
[3]魏庆.充分发挥文化馆职能作用 全力搞好公共文化服务[J].戏剧丛刊,2013,(6).
2004年5月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会议,这标志着留守儿童问题正式进入政府的工作日程,成为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研究和干预“升温”的重要推力。
我国留守儿童的统计口径、最新数据,目前尚无官方说法,被普遍引用的是全国妇联在2013年5月《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的统计数据。报告中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而国家卫计委2015年5月公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占比超过三分之一,留守老人接近四分之一,留守家庭已成为常态家庭模式。
留守儿童群体带有区域性特征。社会问题常集中出现在某一区划范围内,因而应对这一问题的“担子”就落到了地方政府肩上,尤其是基层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事实上,作为劳务人口输出大省的四川,早已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行动中走在了前列。自2004年起,四川将家庭教育重点转向乡镇和社区,在各地已建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基础上,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针对隔代教育、代管教育开办“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留守儿童托管亲属培训班”,开设家教知识、心理、卫生等课程,传授科学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2005年6月,四川省遂宁市南津路街道办事处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空巢儿童之家”。此事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第二年,全省在“遂宁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了“关爱留守学生”的大型公益活动。
以成都为例,2006年初,成都市妇儿工委办出台了《关怀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方案》;6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以政府为主导,关爱留守儿童成长、促进其身心健康发育的工作目标,并分别在金堂县三溪镇、彭州市军乐镇进行了“关爱留守儿童”试点,陆续推出了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设立“三留人员活动室”等举措;到11月,成都市第五次少代会召开,其中有8名留守儿童代表参会,留守儿童这种代表类型首次被列入成都市少代会。2007年1月,香港华人置业有限公司向四川一次性捐款500万港元,用于“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其中的标准配置包括:一台可上网电脑、一部与父母联系的亲情电话、一套青少年读物、一台电视机和一台影碟机等。同年4月25日,首个试点的“香港华人置业留守学生之家”在四川省邛崃市夹关镇鱼坝村启动,该村60余名留守学生可以在放学后到这里尽情免费享受成长的快乐,还有20名各界志愿者为他们服务。
截止2015年9月,成都市共建成留守学生之家171个,其中市级示范留守学生之家46个。成都市通过广泛吸纳社会力量,为关爱留守学生提供多种场地保障,逐步形成“村(社区)留守学生之家+学校少先队活动阵地+乡(镇)志愿者服务站(点)”的服务网络,实现服务留守学生硬件资源的下沉和覆盖。
正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正逐渐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2013年,教育部等5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做好留守儿童社区关爱服务,通过设立留守儿童之家、托管中心等形式,聘请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公益人士参与,开展经常性的活动。
2010年,安徽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印发《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决定由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6000万元,于 2010年至2012年在全省农村地区建立2万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安徽主要依托全省现有农村中小学校,确定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点,每个按3000元额度配置电视机、电话或电脑等。此后,又陆续制定了《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管理使用养护意见》《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办法》。在硬件建设方面,安徽规定:校内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用房面积应不低于20平方米;要配备电视和一定数量的图书、期刊、报纸和文体器材,以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亲情电话项目,以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
贵州省也是主要依托学校来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的。数据显示:贵州省共有14岁以下留守儿童105.7万人。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要求留守儿童达50人及以上的学校按规定建立标准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不足50人的学校要设立亲情视频室或语音聊天室,为留守儿童搭建与亲人沟通的平台。根据贵州省教育厅、省妇联于2016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贵州全省已建成标准化留守儿童之家1029个,其中铜仁市建成137个,超出建设目标任务数7个。
而山东省创建的留守儿童之家,则利用众多的农村邮政网点一次性铺开。
2015年11月,山东省妇联、省邮政公司联合开展的“温暖邮我”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公益活动,双方将携手在全省1843个农村邮政网点逐步建设留守儿童之家服务基地。该服务基地将建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悬挂全省统一的标识牌,每个留守儿童之家拥有不低于100平方米的室内外活动场地,设有文体活动区、个案工作室、档案存放区、室内宣传墙等。场地布置将遵循专业化的服务理念,要求安全、通风、温馨、隔音、平等、人性化等。在硬件设施配置上,根据各地市条件将配置电脑(连接网络)、电视、电话、书刊、电子出版物、室内外文体活动器材,以及桌凳、书架等。有条件的还将配置投影仪等设备。《教育》记者了解到,山东省的留守儿童之家服务基地,还将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和联络卡;招募邮政干部员工组建“爱心志愿服务队”,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心理、平安自护等方面的辅导和帮扶;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月给留守儿童家庭打一次电话、每季度进行一次家访、每年组织一次“爱心包裹”捐赠活动、每年与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一次沟通。
民间力量不可忽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政府不是万能的。留守儿童涉及家庭和乡村学校,必须靠政府、社会、社区、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共同的参与,所有人都对留守儿童负有责任。”从民间层面来看,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依托学校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举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
2006年,60岁的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天福镇茶房沟村农民刘华荣拿出自己的养老钱,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起了一座小楼,并添置了电视、电脑、电扇、桌椅板凳、乐器、文体用品以及书籍等物品,专门给留守孩子使用。在这所留守儿童之家,喜欢乐器的儿童可以弹电子琴、拉二胡,喜欢看书的可以翻阅《十万个为什么》《淘气包马小跳》,喜欢体育运动的可以打篮球、乒乓球。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这里总是热闹非凡,充满欢声笑语。10年来,一批批的儿童来了又去,刘华荣早已记不清帮助了多少儿童。现在的留守儿童之家,一般在周末会接纳30多名儿童。除了辅导孩子们学业,刘华荣还希望孩子勤四体、分五谷。他经常组织孩子们到田间地头劳作,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辛苦,懂得感恩。中午时分,他总会给孩子们备上热热的饭菜,让孩子们吃得饱、穿得暖。
在安徽省怀远县白莲坡镇茆塘村,身为小学教师的顾云美于2008年9月通过借债、贷款等方式,筹集80万元创办了茆塘留守儿童之家。“白莲坡镇大概有5000多名留守儿童,他们渴望父母在身边的生活,渴望得到家庭的关爱。”顾云美说,8年来,她共接收留守儿童1000多名,看到孩子们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在改变和进步,这些都让她感到欣慰。由于对留守儿童的爱心付出,顾云美荣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安徽省优秀教师、蚌埠市“十大女杰”等称号。茆塘村留守儿童之家也成为安徽省首批“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示范基地”。
湖北省竹山县天英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是王太祥在2011年创建的。如今,该中心已在宝丰、溢水、秦古、得胜、大庙、深河等乡镇建立了分支机构。在这里,孩子们每天有可口的饭菜吃,有热水洗脸洗脚,睡的是舒适的木床,还能收看精彩的电视节目。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与之同吃、同住、同活动,既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又要辅导他们的学习,担当起教师、父母、保姆的三重角色,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快乐成长默默奉献着爱心与责任。这几年,竹山县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号:“父母外出去打拼,留守儿童在天英。”看到家长们对托管中心的殷切希望,王太祥坚定地说:“我一定要把托管中心办成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和留守儿童管理的示范窗口。”
最终还应从制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