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网络语言文学大全11篇

时间:2024-01-02 10:20:0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网络语言文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网络语言文学

篇(1)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当中,汉语言文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互联网络环境下产生的大量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随着这些网络语言使用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使用规则和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诚然,网络语言的发展对汉语言文学完整体系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过程当中,由于大部分的人们都乐于接受网络语言,从而使得汉语言文学遭受了网络语言的严重冲击。

一、网络语言具备的特征

(一)内涵

在互联网络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使用各种网络设备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并通过网络来获取一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具有网络化特色的语言。这种全新的语言形式具有复杂的含义,但是却被大部分的网民所接受,并频繁的使用与沟通交流当中。较为常见的网络语言主要分为同音型、谐音型、数字型。例如围脖对应微博,菇凉对应姑娘,78对应去吧等。

(二)特点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人们往往使用多种语言形式进行结合,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英语和汉语的结合形式。这种方式能够将较为复杂的语境和含义应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更加客观形象的特点。例如较为典型的hold住,不仅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很好的表示对局面的掌控。另外,网络语言还具有较强的谐音特点,人们利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独特感情。例如较为典型的酱紫对应这样子,而fans对应的是粉丝。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人们快速的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诙谐性和幽默性。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一)网络语言的使用冲击了汉语言文学的标准

在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当中,部分过度追求新奇和独特的网络语言已经偏离了传统汉语言文学的标准。这部分的网络语言不仅会刻意的使用一些错字和别字,由于没有遵循语言标准,从而使得这部分网络语言的含义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不仅会严重的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同时还会对青少年网民产生诱导。青少年网民自身的约束能力、辨别能力、阅历水平相对较差,但却十分易于接受各种新奇有趣的事物,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语言当中传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约束,这种不良的汉语言文学将会影响学生的使用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后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理解产生较大的偏差。学生不能够利用标准化的汉语言文学来完成阅读理解,从而使得阅读理解能力大幅度下降,更别说使用标准化的文字完成作文的创作了。

(二)网络语言的使用冲击了汉语言文学的解读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各式各样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些网络语言的理解和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产生了极大的偏差。人们在长期的适应了网络语言当中的理解之后,并日常交流当中也是以网络语言的理解意思来使用,就会形成错误的语言习惯,这时在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相当困难。例如网络语言当中的杯具是形容词悲剧,而在汉语文学当中却是名词的盛水器具。青少年在长期的接受这些词性混肴的网络语言之后,将会对其后期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汉语言文学,并喜爱汉语言文学。在外国友人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就会受到网络语言当中的故意误读或者刻意曲解的影响,从而不能够正确地理解汉语言文学当中的本意,进而阻碍了汉语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例如网络语言当中的稀饭对应喜欢,而在汉语言文学当中则是粥,这种错误的传播会很容易使人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一定的误解。

三、结束语

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同时也为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相关人员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认识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将网络语言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的特点纳入汉语言文学中,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抵制不符合汉语言文学规范和理解要求的网络语言。这样不仅能够使汉语言文学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为研究网络语言对汉语语言文学的冲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墨.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6,05:131.

篇(2)

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当中,汉语言文学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互联网络环境下产生的大量网络语言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随着这些网络语言使用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使用规则和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偏差。诚然,网络语言的发展对汉语言文学完整体系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的过程当中,由于大部分的人们都乐于接受网络语言,从而使得汉语言文学遭受了网络语言的严重冲击 。

一、网络语言具备的特征

(一)内涵

在互联网络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们使用各种网络设备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并通过网络来获取一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具有网络化特色的语言。这种全新的语言形式具有复杂的含义,但是却被大部分的网民所接受,并频繁的使用与沟通交流当中。较为常见的网络语言主要分为同音型、谐音型、数字型。例如围脖对应微博,菇凉对应姑娘,78对应去吧等。

(二)特点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人们往往使用多种语言形式进行结合,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英语和汉语的结合形式。这种方式能够将较为复杂的语境和含义应用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更加客观形象的特点。例如较为典型的hold住,不仅具有独特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很好的表示对局面的掌控。另外,网络语言还具有较强的谐音特点,人们利用谐音的方式来表达独特感情。例如较为典型的酱紫对应这样子,而fans对应的是粉丝。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人们快速的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诙谐性和幽默性 。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一)网络语言的使用冲击了汉语言文学的标准

在网络语言的形成过程当中,部分过度追求新奇和独特的网络语言已经偏离了传统汉语言文学的标准。这部分的网络语言不仅会刻意的使用一些错字和别字,由于没有遵循语言标准,从而使得这部分网络语言的含义产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不仅会严重的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同时还会对青少年网民产生诱导。青少年网民自身的约束能力、辨别能力、阅历水平相对较差,但却十分易于接受各种新奇有趣的事物,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语言当中传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约束,这种不良的汉语言文学将会影响学生的使用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后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理解产生较大的偏差。学生不能够利用标准化的汉语言文学来完成阅读理解,从而使得阅读理解能力大幅度下降,更别说使用标准化的文字完成作文的创作了。

(二)网络语言的使用冲击了汉语言文学的解读

在网络语言的使用过程当中,各式各样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些网络语言的理解和汉语言文学的理解产生了极大的偏差。人们在长期的适应了网络语言当中的理解之后,并日常交流当中也是以网络语言的理解意思来使用,就会形成错误的语言习惯,这时在采取措施进行纠正相当困难。例如网络语言当中的杯具是形容词悲剧,而在汉语文学当中却是名词的盛水器具 。青少年在长期的接受这些词性混肴的网络语言之后,将会对其后期的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汉语言文学,并喜爱汉语言文学。在外国友人进行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当中,就会受到网络语言当中的故意误读或者刻意曲解的影响,从而不能够正确地理解汉语言文学当中的本意,进而阻碍了汉语文学的发展和传承。例如网络语言当中的稀饭对应喜欢,而在汉语言文学当中则是粥,这种错误的传播会很容易使人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一定的误解。

三、结束语

网络语言的出现不仅意味着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同时也为汉语言文学的改革提供的机遇和挑战。因此,相关人员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认识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将网络语言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的特c纳入汉语言文学中,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抵制不符合汉语言文学规范和理解要求的网络语言。这样不仅能够使汉语言文学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为研究网络语言对汉语语言文学的冲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3)

毋庸置疑,汉语言文学从形成到发展的这几千年中,其早已在中国人的脑海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外界因素的诸多影响,但是因为其自身强大的优势,也抵抗了很多不必要的侵扰,将自身地位进行了充分巩固,这是网络语言所无法相比的。但是从另一种层面上讲,网络语言的出现也让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为了汉语言文学和网络语言都能够更好发展,必须要对网络语言的特征和性质进行正确的分析,才能更好地促进两者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概念

(一)内涵

在现代生活中,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科技信息的发展也带动了许多新兴事物的出现、普及和传播,并被更多的人所熟知。现在,网络语言不仅在网络中被大量地传播,更出现在了人与人的正常交流中。[1]人们为了能够将自己心里的感受进行完整的表达,又想让语言变得言简意赅,就会用到网络用语,来进行各种情绪的表现。比如前段时间网络上比较流行的“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其实就是一个小学生在作文中所写的内容,再经过自媒体等大众传媒的传播,最终变得耳熟能详。而此后又因为这句话衍生出的简易版就是“我伙呆”,就是上句话的缩写,也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

(二)特征

网络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可以进行随意组合,而英语与汉语的相互结合就是最主要的形式之一。比如经常出现的“I服了you”,在你想要对对方的行为表示无语或者觉得对方过于笨拙的时候,就可以运用。此种英汉结合的形式就能将自己的情绪进行完整的表达。不仅如此,网络语言中也经常会有谐音字、词出现的情况,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意向和情感。比如,你造(知道)吗、粉丝(fans)等。谐音词的运用不仅能给人一种诙谐幽默的感觉,更能将说话人的意图进行完整的表达。

二、新时代下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造成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为汉语言文学带来的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是在汉语言基础上才能够得以建立的,将新现象和新事物加以结合才得以出现的语言形式,这对汉语言文学来说也是一个推陈出新的好方法。在中间所有提到的谐音以及缩略,也为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提供了新的意义与内涵,这也是中西方文化进行融合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并不会有语法的制约,吸引力较强,这也是网络文化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就以“人在囧途”作比,其本身的含义就是人在进行旅行时,发生的一系列哭笑不得或者尴尬的事情,可是“囧”字的使用却能让人觉得更加生动和形象,进而被广大群众所接受。[2]不仅如此,有一部分的网络语言也是来自于新闻或生活热点,这也是对时下社会现象的一种侧面反映。几年前的“我爸是李刚”至今还被人们提及,这就是一种依仗父母能力来进行违法乱纪行为的调侃和讽刺,也是人们对现在社会中不良现象的一种不满。处于这个信息时代,网络就成为了信息的重要载体。

(二)网络语言为汉语言文学带来的消极影响

现在的网络语言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却忽略了汉语语法在网络语言中的使用。很多词语都被曲解,对于故意使用的错字,会对语言能力尚未发展成熟的人造成很大的影响。而在网民中,有一大部分都是青少年。青少年的特点就是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且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非常强,但是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如果青少年在进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大量地使用不够规范的网络语言,那对其今后的语言形成一定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三、正确对待网络语言

(一)取其精华

社会的发展决定着网络语言的发展,然后再以大众媒体传播的方式进行普及和发展。从这方面讲,网络语言还是具有很多的可取之处,网络语言有助于人们更好更简洁地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对人们的情感表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最重要的是其生动和谐的语言,为网络语言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环境。但是对于网络语言要进行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懂得区分其中的糟粕和精华。切勿对网络语言进行一味的模仿,将汉语言文学中的精华加以丢弃。目前,信息时代不断深入发展,网络文化更是应接不暇、良莠不齐,正确地使用网络用语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二)对落后的网络语言加以摒弃

现在已经有很多网络用语在逐渐发展中变了味道。比如“TMD”原本的意思就是消失,但是现在已经成了一种不良用语,对于此类的网络用语必须加以杜绝。这样的网络用语如果大量地使用,就会让人们产生不好的语言习惯。[3]对于这些落后的网络语言,我们一定要分辨清楚它们的利与弊,正确地看待它们的发展。当身边有人错误使用网络语言时,一定要提醒他们,让他们明白错误使用网络语言的危害,并督促他们进行改正。我们可以适当使用健康的网络语言表达内心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忘却现代语言文学,也不能将网络语言和现代语言文学混为一谈。通过正确地使用网络语言,可以避免网络语言的弊端,既促进网络语言的发展,又不影响现代语言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四、新时代网络背景下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策略

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对于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当然要从学生抓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言思维,为汉语言文学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

(一)将高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加以转变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这门学科的趣味性不强,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吸引学生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影视欣赏。调查研究表明,91%以上的大学生对影视更为青睐,影视可传递出更为直接、更加简单的语言和文化信息。通过对影视作品的欣赏,可以深切感受外语的语言运用习惯以及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因此,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中,但教师需要注意,在影视作品的选择上务必遵循以下几点。首先,所选影片要贴近生活实际。其次,影视作品的时间不宜过长,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其对语言和文化进行充分了解。

(二)加强师生互动,将语言环境加以净化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是绝对不能离开课堂讨论的,良好的学习气氛就是在学生讨论中营造出来的。从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看出,分组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的精髓就是注重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们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同时也要参与到讨论当中,让师生产生一种良好的互动,让学生们能及时地过滤掉不良的网络用语,促进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的深入发展让网络用语得以出现和流行,这在为人们带来趣味性的同时,也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转变。所以,本文先将网络语言的概念进行说明,再将其对汉语言文学带来的双重影响进行详细的说明,并提供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再对高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日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能够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郑伟.网络技术在中等专业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堂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2).

篇(4)

网络语言是网络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出现的语言形式,和中国的传统语言有很大不同,网络语言有很强的创造性和传播性。使用网络语言的对象是广大网民,是人民大众,进行社交活动过程中,为快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意思,同时要更好的提高交流效率,于是对现有汉语言进行了改编,以更简洁的形式进行更丰富内容的有效表达[1]。网络语言是新兴产物,在网络媒体中传播迅速。如今,网络渗透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中,网络语言被广泛应用。日常交际过程中,随处可见各种网络词汇。比如“88”表述“再见”,“666”表述“非常优秀”,“pk”表示“挑战”等等。还有“我要去看看世界”,这是“任性的辞职”中的话,这些语言和内容利用网络媒体快速传播,同时在网络中流行应用,用以表达事情和情感等。网络语言丰富、形式多元化,它是人们非常喜爱的语言形式。

二、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应用对汉语言文学发展有巨大影响,其中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我们要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有效改善消极影响,利用积极影响,促进汉语言文学的更好发展。

(一)负面消极影响

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有积极正面含义,也有负面消极作用。网络语言文化的应用中,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也有负面消极影响。首先,网络语言不是规则性语言,有些语言和传统文学逻辑不相符,也有的网络语言曲解了现实事件,网络语言有标新立异现象,为吸引广大网络群众,扩展了语言应用范围,为防止语言的雷同,会应用别字形式表达,比如“油墨”是“幽默”,“泥”是“你”,“口年”是“可怜”等等,这些语言会对汉语言文学有不好的影响。网络应用的主体是青少年,网络语言不规范,会对其有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其思想观念,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汉语读写能力、鉴赏能力等,有可能会下降。网络环境对汉语言文学有很大影响,表现最明显的是看书本杂志的人变少了,越来越多的人看电子书,进而使汉语言文学逐渐的弱化。所以,信息时代的网络语言带给汉语言文学更大挑战。另外,随着中国的强大,我国和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密切,国际社会中汉语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世界各国都开始追捧汉语文化。这样的环境下,要是我国汉语文化可以更好的在国际社会发展,一定要规范网络语言,不能让负面消极网络语言影响我国汉语言文化,进行误导国际友人,不能规范准确学习汉语。

(二)正面积极影响

1.促进汉语言文学产业更好的发展

互联网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一定会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除了有上述负面消极影响,更有正面积极影响。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创新,给其提供了创新机会[2]。因此,当今时代,我们必须对汉语言文学发展方向和目标有效明确,进而促进汉语言文学产业的发展。产业化形式下,会逐步增强汉语言文学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有关部门和人员要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同时结合实际制定有关策略,有效解决汉语言文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传统汉语言文学是中华语言文化历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结晶,网络语言可以给汉语言文化的发展提供创新资料素材,同时促进了我国汉语言文学产业的稳定发展。

2.促进汉语言文学向国际化发展

篇(5)

语言是人类生存发展中,为了更好的沟通而产生的一种交流工具,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网络时代的影响下,一种新兴的语体逐渐出现,并被大量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便是网络语言。虽然在某些方面,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但是也同样带来了新的活力,因此,人们应规范自身对网络语言的运用,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积极作用,推动我国汉语言文学健康发展。

一、网络语言相关概述

从广义上讲,网络语言主要包括网络媒体中被经常运用的描述性语言,或是IT领域的专业用语,其在语法结构、词汇运用等方面与现代标准汉语言并没有多大差别。而从狭义上讲,网络语言则通常被认为是网民创造并普遍运用的一种新兴语言。由于人们在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中,所表达情感的方式与现实不同,因此,很多人为了充分展现内心情感、便于交际,创造出了一些新奇、独具内涵的词汇、句子等,通过对英语、汉语中的词汇进行改造,添加各种符号和数字,甚至运用一些错字、病句,最终形成了这种便于网民交流、表达情感、提升输入速度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风格和语体都与现代汉语不同,其便捷、新奇等特点也深受网民喜爱,目前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

二、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是语言中的新生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1]。而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新生力量,才能够在时代的变化中得以生存发展,网络语言的出现刚好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丰富了其语言表达方式。例如已经正式被汉语言文学引入其中的“黑客”、“MP3”等词语,还有“非常男女”等语言用法。同时,网络语言中,英语词汇、字母和数字都有了各自的新用法,例如数字谐音的运用,将“88”作为“拜拜”使用,以“1314”表达“一生一世”的意义,或是英语字母的运用,将“JJ”作为“姐姐”运用,将“GG”作为“哥哥”运用等,利用不同的数字和字母代替不同的事物,进一步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语言表达方式。网络语言的出现和运用,也使汉语言文学的表达更加生动化。例如在网络语言最开始出现时产生的符号表情“:)”,通过两个普通的标点符号,便消除了人们通过冰冷机器沟通的冷漠感,使整段对话都鲜活起来,交流双方仿佛能看见对方“微笑”的表情。这种符号表情能够使人们清晰、明确的了解对方所要传达的情感,与单纯的文字表述相比,更能够体现沟通中的人情味。网络语言的出现,更为人们的生活和汉语言文学表达添加了无限的乐趣,网民能够将网络语言的运用作为一种休闲、轻松表达自我的方式,使语言表达更具趣味性和幽默性,以便从交流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例如“囧”字的运用。“囧”字原义“光明”,在网络语言未出现之前,很少有人会用到这个汉字,网络语言出现以后,各种生僻字重新得到了运用,“囧”字也因其与人表情的相近而在网络上流行,并被赋予了“郁闷、无奈”等新的含义,深受人们的喜爱,电影“人在囧途”便是运用这一汉字命名,有效增添了电影名字的趣味性。另外,网络语言的出现和运用,也使汉语言文学在表达上更为简洁。有学者认为,作为信息载体,语言文字必须具备简明精约的品质[2]。现代人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语言简洁是语言发展的重要要求,网络语言能够突破运用的语句结构、表达方式,并充分运用数字、字母、谐音等代替过于复杂的表达方式,有效提升了文字的输入和交流速度,满足了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要求。例如用“你造吗?”代替“你知道吗?”、用“酱紫”代替“这样子”、用“520”代替“我爱你”等。网络语言很多都来自于人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因此,也能够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反映、传达,例如至今还比较流行的“我爸是李刚”,这句话不仅引起了人们对这一事件本身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各界对这种社会现象的重视,也正是因为人们对这种新奇网络语言出处的好奇,使网络语言具备了突出社会问题、引导人们关注社会现象的作用,补充了汉语言文学中相对缺乏的作用效果。

(二)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网络语言打破了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规范,很多词语的含义、语句的用法都被刻意曲解,并大量的运用错字、别字,给语言教育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青少年教育中,由于其正处于最佳的学习时期,乐于接受新事物,但是辩解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在网络语言的影响下,极易养成不规范表达的习惯,并在写作、口语中普遍运用,逐渐丧失了语言鉴赏能力、阅读能力等,对语言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例如网络语言中十分流行的“杯具”一词,人们主要用其谐音代替“悲剧”,将本为名词的“悲剧”一词作为一个形容词运用,使很多青少年在语言学习中也开始运用其错误的词性,并形成习惯,难以矫正。再例如网络语言中的“挂了”主要用于表达“死亡”,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很多青少年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也运用这一词语,甚至在试卷上直接用“挂了”代替“死亡”以此,严重阻碍了其写作能力的发展,并使其语言鉴赏能力不断降低,淡化了汉语言文学功能在青少年身上的作用。同时,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日渐频繁,很多外国友人对汉语言文化十分感兴趣,并前来我国深入学习。而网络语言中有很多对词语刻意误解、读音误读变异的情况,对其学习和汉语言文化的传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例如“黄昏恋”的原本含义是指中老年人恋爱,而在网络语言中却将其刻意误解成“傍晚出去锻炼”;“稀饭”的原本含义是粥,而在网络语言中故意将其读音误读,以表达“喜欢”的意思。这种方式不仅为人们的交流造成了障碍,同时会引起众多的误会,误导他人思想,很可能在运用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三)以网络语言促进汉语言文学发展

有学者认为,每一个时代的语言都是当代的知识青年创造的[3]。网络语言作为21世纪新兴语言,充分展现了这一时代青年的精神文明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使人们沟通交流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具有亲和力。对于网络语言,人们不应对其完全接受或是完全拒绝,而是应该在其运用、发展过程中,留存其中符合语言规范的语句,令破坏语句结构、带有粗鄙含义的词句自然淘汰,并正确引导青少年对网络语言的合理运用,提升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自身语言的规范性,实现汉语言文化的良好的传播和发展。

三、结语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语言,在其运用和发展上备受争议,虽然其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是也不可否定其产生的积极作用,人们对待网络语言,应采取公平公正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其优势,以促进汉语言文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一、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实质上就是指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而自然产生的一种区别于过去传统平面媒介中的语言形式。主要是我国现有的网民们为了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聊天的效率,或者是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需求而采取的形式。它的形式比较简洁、易于交流、便于理解。简单的说就是指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一种语言形式。主要类型包括:数字型78(去吧);谐音型粉丝(fans);字母型MM(妹妹);符号型,"0.0”表示“冷漠”的表情等。

二、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有益影响

网络语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以及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事件的播报。网络语言在网络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推广,并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得到最大化的普及。网络语言可以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发挥一定的现实作用,充分的表达说话人的具体表达含义和心理真实感受,并受到青年人的热爱,青年人并将网络语言实际的应用到自己生活中。有诸多的网络语言逐渐被广大的受众群体应用到语言文学中。这主要展现于语文的作文内容中。当前阶段,大部分的教师在进行出题的过程中,都会选用网络语言,以此来充分表达自身对网络语言的实际看法。而且也可以有效的进行传达特定的教育意义,进而全面体现出其设定的社会深意,不断教育当前阶段的学生,使他们可以充分理解网络语言的利与弊。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其网络语言。网络语言虽然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但是我们也需要将此内容与汉语言文学进行区别的对待,进而全面的减少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产生的造成的阻碍作用。

篇(7)

一、现代网络语言概述

自网络产生以来,人类已经渐渐走进无纸化信息时代,电脑已经成为必须品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网络生活也成为个人娱乐方式的主流。人际沟通交流,看新闻、购物等通通搬上网络,在互联网上,来自全球各地,不同语言、姓别、年龄和职业的人群可以畅所欲言,以此,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是人们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思想的载体,它会随着语体的变化而变化。语体变化可以随着环境,场合分为很多种,而网络催生出来的新语体网络语言是各种文化的变异展示。我国自九十年代后大力发展网络研究与应用,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由自主开放各种特点的网民组成并创造、形成独特的网络语言。在网络中,数字、符号、拼音、h字等相互掺杂,形成“正宗”的语言。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探讨

(一)网络语言带来的积极影响

网络语言丰富了文字语言的表达形式。网络语言提升了汉语言文学的趣味性,例如表情符号的使用“:)”,不仅可以生动清晰地表达出发送方真实的情感意图,还可以消除交流双方之间的冷漠感,增加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使网络上的交流更加轻松自如。网络语言通过借用一些外来词,或者把传统的汉语词汇赋予新的意义。例如,“濉弊衷本在生活中应用的极少,属于生僻字,其原本的字义是光明,现在被赋予了“郁闷、无奈”这样新的含义,而且还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得到广泛应用。网络语言简化了汉语言文学的表达,它在结构和表达方式方面体现了其简单明了的特点。为了提高文字输入和交流的速度,网络语言对一些比较复杂的语言形式进行重组,利用数字、英文字母或谐音等新的形式来代替。网络语言中的英语词汇、字母和数字都有了新用法,例如运用数字谐音,将“520”表达为“我爱你”、“1314”表达“一生一世”的意义。(2)网络语言推动了汉语言的发展。网络语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促进现代汉语言文学发展的新生力量。在汉语言文学发展过程中,需要与新的语言形式进行结合,以此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例如,“MP3”、“黑客”等词语已被汉语言文学引入其中。网络语言将多种用语巧妙结合,幽默风趣略带讽刺意味,而且有些网络语言是某个社会的热点人物或特殊事件所产生的代名词衍生而来,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词库,方便于人们在口语和平面书写时使用以此来表达情感,促进文学的传播和发展。例如“给力”一词不仅在网络平台上盛行也同样用在人们的日常汉语表达中。网络语言和网络文化带来的乐趣深深地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网络语言环境下,网络阅读属于一个超文本的阅读,它可以将不同的信息汇集在一起,体现了信息网络的交互,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丰富了阅读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推动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发展。

(二)网络语言带来的消极影响

首先来说,一部分网络语言偏离了汉语规范。网络语言普遍是为了追求新奇和方便,在很多方面都没有遵循汉语规范;有些词语的词义被曲解,还有很多刻意的错别字。这些都会在语文教育方面有负面的影响。网民的主要群体是青少年,他们喜欢新鲜事物,而且乐于并且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情感非常丰富,却没有很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青少年正处于语言的学习和培养的阶段,大量的使用、接触网络语言,接受了其中不规范的特点,容易不规范表达的坏习惯,这对语言学习必将造成不良的影响。我就看到过有的学生在试卷上答“死亡”的近义词为“挂了”,这很明显是在网络游戏中形成的错误观念。与此同时,我们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在慢慢下降。网络是虚拟的,它打破了现实生活中的界限,营造的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大世界。网络语言因为其丰富多样和巨大的张力建造了一种新的语言模式。这种直白的文字和特殊的表达方式,迅速渗透到了传统的语言文化中,使得传统语言的功能变得淡化。

三、对待网络语言的正确态度

新时期,随着中国影响力的逐渐扩大,人们对汉语也有了更高的关注,要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网络语言,取其精华,摒弃恶俗。正确地看待网络语言,就要懂得分辨网络语言的精华和糟粕。切忌一味地模仿任何性质的网络语言,丢弃汉语言文学的精华。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汉语言文学发展中,应该加强对新时代网络语言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应对实施策略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篇(8)

语文文化是以我国传统语言文字为发展基础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标是有效培养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上可以准确运用语言来进行表达的能力。但是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其对语言教学培养目标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比如网络语言中经常以错别字或者新造字来表达人们的意图,例如这样子会被简写成酱紫,什么错写成神马等等。网络语言这种对传统语言的消极打击,对于正处于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学生群体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如果语言教学中不注重网络语言的冲击,那么必然就会造成学生在交际、写作以及阅读上存在很大的语言障碍,同时也会影响我国传统语言的规范性发展。

1.2网络语言的标新立异挑战语文教学的传统性

网络语言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就是其词汇上的标新立异。很多网络语言都是以吸引别人关注而出现的,比如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这句原本是以表达作者美好情感的诗句在网络中被改为待我长发及腰,甩你一脸马尾可好,这样的语言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其对原句的内涵是一种颠覆。但是尽管这样的语言没有任何内涵,却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语文这门学科涵盖了唐诗宋词以及明清小说等丰富宝贵的传统文化内容,所以网络语言这种恶搞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不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而且还会对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形成阻碍,不利于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性发展。

1.3网络语言情感性挑战语言文学的严谨性

一般来说,互联网中的交流语言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这也就使得网络语言在内容组成上具有更强的情感性,比如在网络中流行这样一句话,可以充分描绘出网络语言的特点: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的样子,哪怕你是一条狗。所以说,网络语言在使用与形成上,不会受到发言者和创作者的年龄、能力或者社会地位的限制,但是网络语言一出现就会受到很多网民的追捧。比如“濉闭飧鲎郑不仅能够表达出发言者的无奈,而且还可以用在对一个人的面貌的描述,这种效果是语文教学所无法做到的。然而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语言则是专属于表达各类情感且其每一种情感所使用的语言是特定的,具有很强的文学气息。所以说,网络语言的情感性的特点与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语言组成、语言表达效果上的巨大反差,使得传统语言文学严谨性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是从实际的语文教学上,学生对于网络语言极力追捧,而对于严谨性的传统语文语言却没有多大的学习兴趣。这样的一种发展趋势不仅会对传统语文语言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时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对语文的学习。

2.语文教学有效应对网络语言挑战的策略

2.1合理看待网络语言的出现与发展

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兴事物以及未来语言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首先就要合理的看待网络语言的出现与存在,并且要将好的网络语言引入到语文教材当中,从而可以让学生可以正确的运用网络语言。

2.2对学生进行网络语言的运用进行正确引导

当前学生在网络语言的运用多数都是跟风,这也就需要语文教学要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对学生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上进行正确引导。首先是要对网络语言有一个正确看待态度,通过对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教学理念进行创新的方式来让传统语文成为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语言的主要平台,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类活动来让学生了解传统语言的魅力,以此来达到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合理运用网络语言的效果。

2.3开展语文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系统本身具有便捷、内容丰富的特征,所以当前教师在应对网络语言挑战上要在保障传统语文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将网络语言的优势引入到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当中,以此来促进传统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创建网络教学平台来融合各项语文教学资源来促进网络语言与传统语文教学的融合。

2.4家长与社会要负起对网络语言的责任

首先,家长应当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语言学习、交流与运用环境,比如家长要对学生平时运用不良网络语言的行为进行纠正。而学校以及相关组织部门也应当通过加强网络语言管理来进一步的促进我国语文教学以及汉语的规范性发展。其次是从学生角度上说,家长在学生接触网络语言以及运用网络语言上主动地结合传统语文教学内容,从而可以自觉地正确看待与使用网络语言,让其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避免因为过多使用网络语言而耽搁正常的语言能力的培养。

3.结语

网络语言作为互联网发展的新事物,其对当前语文教学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传统语文教学作为有效传承中华文明,以及培养学生规范运用汉语的主要渠道,只有正确看待与运用网络语言才能是有效应对网络语言冲击的良好手段。所以说,当前在学校、家长、学生以及社会应当通过共同努力来正确看待网络语言,并且将其中好的内容引入到语言教学,剔除不良内容,以此来让传统语文教学可以朝向规范性、严谨性以及传统性的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巍.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02)

[2]蒋丽,张金帅,孟玉梅.宽严相济应对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冲击[J].文教资料,2010(01)

篇(9)

一、汉语言文学的具体概述

汉语言文学是极其古老而充满哲学的,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也是极具代表性意义的。因此,汉语被列入“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中国人在创造汉语言文学时,对生活情趣进行了极致描述,很多成语及词语的背后都是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例如,在成语“指鹿为马”中,赵高将一匹鹿指作马,体现了赵高的狡猾奸诈,而成语“孔融让梨”则充分体现了孔融的谦逊与博爱。这些语言不但在古代有着积极意义,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在新时期的发展下,汉语言文化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是以汉字为主,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与社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汉语言文学不仅代表了中国的优秀文化,还象征着中国语言文化的演进过程。因此,我们要使宝贵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在看到古代的固定用语仍表现在现代文化的审美中时,作为中国人都有一种民族自豪感,这就是汉语言的光彩所在。汉语不仅在人们全新生活方式转变时占占据一席之地,而且对人们日后语言习惯的改变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汉语言要不断创新发展,做好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历史借鉴,留住汉语言文化的底蕴与光彩,同时加大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播力度,从而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文化环境,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汉语言文化的魅力。

二、网络环境对汉语言文学产生的影响

(一)网络环境对汉语言文化的积极影响

在网络的影响下,我们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而汉语言文学想要更好地发展,就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使汉语言文学通过网络的形式传播,逐渐被人们所了解与认识,进而促进汉语言文学的综合发展。同时,在网络的不断发展下,汉语言文学也逐渐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展现,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此外,汉语言文化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自由的特点,将汉语言文学的作用发挥到极限,进一步促进汉语言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二)网络环境对汉语言的消极影响

在网络的迅速发展下,人们可以直接从网络上进行信息及知识的传递与学习,不再是单方面地接受文化传播,处于被动的位置,而是人们与网络处于了一个平等的位置,拥有了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力。但网路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也有制约的一面,人们适应了电子信息的时代,逐渐养成了电子书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们提笔忘字的现象出现。此外,由于网络上的言论越来越自由化,每个人都有发表的权力,这就造成网络上大量垃圾信息的传播与应用,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在网络的影响下,代表疑问的词语“什么”,现在青年群体更喜欢用“神马”,而“那么美”也变为“辣么美”,改变了汉语言文学的文化内涵。因此,为有效控制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充分重视汉语言文化,尽量避免网络用语对汉语言的影响及荼毒,加强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播,为我国的汉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汉语言文学在网络中传播的具体途径

(一)建立微博、微信等平台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建立更是改变了文化发展的格局。微博、微信作为一种集文字、视频、图片为一体的社交软件,不但对人们社交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也存在积极影响。另外,它更是更新了人们的文化理念,有着互动性较强的特点,被人们广泛应用,而对于汉语言文化来说,可以采取以微博或微信的形式传播,定期发送一些关于汉语言文化的作品,让更多的人加深对汉语言文化的了解,也可以播放一些古装的电视剧或是其他电视节目,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汉语言文化的熏陶。

(二)利用二维码进行文化传播

在新时期发展下,数字的阅读方式已经逐渐成为潮流,并保持连续六年稳步上升的状态,在未来的发展中,数字化的阅读方式会更加流行。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将数字化阅读与文化传播进行有效结合。同时,在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下,二维码使用也越来越普遍。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二维码传播汉语言文化,根据汉语言文化的具体内容建立一个属于汉语言的数据库,并生成一个二维码,使用者通过手机的扫一扫功能就可以得到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框图,分为不同的模块,显示不同的区域,让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从而达到汉语言文化传播的最佳效果。

四、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趋势

(一)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在新时期发展下,要想使汉语言文学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汉语言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与认识,进一步明确汉语言文化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进其产业化发展。同时,在汉语言的具体发展中,网络可以为其提供资源。因此,将汉语言文学与网络相结合,能推动汉语言产业化发展。

(二)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实力不断增强,汉语言作为我国的母语,也在国际上引发了一系列的学习狂潮,促使汉语言文化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汉语言文学在发展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此外,随着国际合作日益增多,汉语言文化的交流逐渐增加,自身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加强。由此可知,在国际的交流与合作中,不但可以促进汉语言文化的传播,还能推动汉语言向国际化快速发展。

篇(10)

一般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与网络相关的一些用语,一种是与网络相关的一些专业术语,如软件、宽带、鼠标、浏览器等,另外一种是与网络相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黑客等。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网络上(如QQ、电子邮件、BBS等)交流与沟通时所使用的文字、符号、数字、图形等语言形式,是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及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产生的一种语言变异。本文所研究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狭义的网络语言。

(二)网络语言的分类

1.谐音型。

谐音型网络语言是网络语言中重要的一类,主要有数字谐音型、字母谐音型和汉字谐音型三种。其中数字谐音型,主要是取数字的发音与汉语中词语发音的相似点,如“1314表示一生一世”。字母谐音型一般是先将汉语翻译成英语,再选取与英语发音相似的字母,如U(You)表示“你”。汉字谐音型一般是谐音的错别字,如“神马”表示“什么”。

2.符号型。

符号型的网络词语一般是利用键盘上的字母、数字、标点以及一些特殊符号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的丰富的符号图形。如:(^o^)表示哈哈大笑。

3.缩略型。

缩略型可以分为英文缩略和中文缩略两种。英文缩略是取单词的首字母,如“BF(boyfriend,男朋友)”;中文缩略是取汉语的声母,如,LG(laogong,老公)。

4.词义变化型

词义变化型的网络词语或是改变旧有的词义,如,“菜鸟”是指那些在某些方面不是很擅长的人;或是增加新的义项,如,“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网络词语大概可以分为以上四种,它们有不同于现代汉语原有词汇的特点。

(三)网络词语的特点

1.创新性。

网络词语中谐音型、符号型和缩略型都是新创造的词语,创新性明显。词义变化型的词形虽然是旧有的,但其词义也是随着网络环境改造的,也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2.简洁性。

大部分网络词语都是用简短的形式表达复杂的内容。如,CU(seeyou)表示“再见”。

3.形象性。

网络词语中符号型的那部分具有明显的形象性。词义变化型也具有形象性,因为网民一般将表示具体的事物的词语的语义进行隐喻引申。如,经验丰富的网民叫“飞鸟”。

二、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由于中学生自身的特点,他们更愿意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再加上教学手段的改进,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堂外都能接触到网络语言。这就使网络语言影响了中学语文教学。网络语言产生在自由、无拘束的网络环境下,不仅能够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

1.促进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网络词语是网民根据特殊的情况创造出来的,创造这些词语需要大量的思考。在网络这种自由、无约束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很少受到课堂上的约束,从而能够创造出简洁、新奇的词语。学生在创造网络词语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促使学生创造力的提升。词语创造力是中学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词语创造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提升。

2.促进中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词语运用和创新是中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网络词语大部分是新创造的,即使是旧词,词义也进行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大部分是学生在网络这种虚拟的、自由的、无拘束的环境下,根据自身表达需要创造的。这种创造无疑提升了中学生创造词语的能力。提升了词语的创造能力也能进一步提升词语的使用能力。因为新创造的词语更难使用,在使用这些网络词语的时候也就提升了词语运用的能力。因此,网络语言可以促进中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二)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影响

1.阻碍中学生形成规范的语言。

网络环境自由、无拘束,所以学生创造出来大网络词语多不符合语言规范。然而随着网络词语使用的频繁,这些不规范的网络词语也会进入中学语文的教学,这就使中学语文教学的语言不规范,也会使中学生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因此,网络词语会阻碍中学生形成规范的语言。

2.阻碍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网络环境自由、无拘束,网络词语也就不受太多的限制,因此很容易产生一些低俗的词汇。但学生的好奇心和使用的频率很容易使他们习惯这种低俗词汇。经常使用低俗的词汇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观,会让他们认为一些低俗的现象也是美的。语文课堂的一大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网络语言有可能会阻碍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

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网络语言凭借自身的新颖性、简便性吸引着中学生,因此我们应该针对网络语言对中学语文教育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正确应对网络语言

教师要应对网络语言,首先应遵循正确的原则。

1.不盲从的原则。

网络语言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教师应当发挥网络语言的优势进行教学,不能盲从的批判所有的网络语言。由于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力非常大,网络语言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肯定网络语言的优势。但网络语言也存在缺点,网络语言影响学生审美能力和规范语言的形成,所以教师应当限制低俗网络语言的使用,纠正一些不规范的网络语言,让学生既能受到网络语言的启发又不让网络语言阻碍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和规范语言的形成。

2.文明的原则。

由于网络环境的特点,有一部分网络语言是低俗、不文明的。教师在使网络语言进行教学时,应遵循文明的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文明的网络语言,在指导学生摒弃不文明的网络词语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创造文明的网络语言,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

3.扬弃的原则。

网络语言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网络语言的特点和正确的语言规范、审美观进行扬弃。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和创造网络语言时,也应同时传播语言规范的知识和正确的审美价值体系。这样学生就会自动的学会使用和创造规范的网络语言,就会自主的进行扬弃。

(二)提升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网络语言有着优点和缺点,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中学语文课堂应该提升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中学语文教学语言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语言,而且是传承母语知识及人文性的重要载体,这一点已得到广大研究者和教学人员的共识,这对于教师自觉加强语文教学语言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加强中学生对汉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基本汉语知识的学习,以提高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式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的产物,它是伴随互联网兴起的一种新生物,求新、求异、求变是网络语言区别于传统语言的一大特点。当网络语言走进校园冲击语文教学时,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改变过去由教师满堂灌输的方法,通过探索研究找到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计划。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笔者在教学实践及与一线教师的交流讨论中,得知学生对辩论赛、课本剧、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讨论质疑等方法普遍持欢迎态度。这些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应当引入课堂教学。

篇(11)

网络时代的来临让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得到数不清的经典著作,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似乎因为获取信息的方便反而忽视了这些信息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快餐小说充斥着文化市场,而经典著作的阅读却越来越不受重视。如何能够让网络时代的信息便利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结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冲突

(一)表现形式上的冲突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达方式与传统的信息传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过去,由于获取信息的成本高昂,所以信息的载体———书籍往往倾向于集中记录大量信息,这让书籍的内容“干货”较多。而网络时代的信息获取是碎片化的,人们没有时间、经历、兴趣在网络上阅读大量的高信息量文字,而是倾向于简洁明了的标题化语言和图片视频等易于理解的信息。注意力经济让信息的者也倾向于使用读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编辑信息。网络时代的信息表现形式与传统的信息表小形式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二)时代背景上的冲突

网络的存在大大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以往一个新闻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传遍全国各地,而现在新闻刚发生已经举世皆知。获取新闻比过去更加方便快捷,所以,网络上的信息也多半是正在发生的新鲜事。上网时间被大量意义不大的所谓“新闻”占据,让人们切身体会到了与时代的联系。而经典的文学作品是在过去的语境之下完成的,讲述的也是过去的事情,现代人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由于时代的隔阂并没有切身的体会。时代背景上的冲突也让经典文学作品不可能在网络上占据主流。

二、网络与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的和谐关系

(一)网络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阅读内容

网络上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和廉价了,大量的信息被上传到网络上,人们只要愿意就可能在网络上获取各种经典文学作品。过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只有买书和借书两种方式。买书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钱成本,许多书也未必买得到,借书则要去图书馆。而网络通过电子书和电子商务网站实现了书籍的更好流通。书籍不在需要以实物为载体,任何一个多媒体终端都可以用于读书。甚至纸质书的减少还降低了对木材的需求。

(二)汉语言经典阅读可以净化网络环境

能够成为经典的必然是在过去的历史中被人们所认可的具有重要价值的书籍,这些书籍都在某方面独特的价值,或者是历史价值、或者是文学价值。而如今横行网络的书籍和文学作品中,最后真正能够大量淘沙成为当代经典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都无法在历史上留下痕迹,这是因为书籍的信息量和价值不足以经受住历史的考验。所以,阅读经典是一种回报率更高的阅读方式。人们在经典作品之中可以净化心灵、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网络上的低价值信息。

三、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结合点

(一)将经典阅读转化为网络视频资源让经典阅读充分的利用

网络时代的传播方式来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可以考虑利用更受欢迎的信息表现形式。传统的经典以文字为主要的信息载体,读者看来略显枯燥,如果能够改变成影视作品,将文学经典的故事框架与图形声音相结合,再借助网络的力量传播开来,必然会让经典故事焕发新的活力。甚至是说书艺人的表演录像,也比纯粹的文字更能吸引人。所以,将经典阅读的古城转化为观看视频的过程,更能适应网络时代的传播需求。

(二)将课堂变成舞台,提高学生参与兴致

如果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经典文学作品的故事表达中,将会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文学作品本身就有精彩的戏剧冲突和情节矛盾,把文学作品改编成舞台剧能够把文学描写转变为舞台效应,无论是舞台剧的表演者还是观看者都能够有新的感悟。比如,学生在学习茶馆的时候,就可以组织一场课本改编的舞台剧,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身扮演其中一个角色,以那个角色的视角来观察剧情的走向。学生在编写剧本、排练舞台剧的时候也需要反复对原文进行推敲,从而对原文更加熟悉。许多在语言中无法准确描述的场面,也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来呈现,给观看者更加直观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首先,由于在表现形式和时代背景上有比较大的冲突,大多数人在网络时代不愿意阅读经典汉语言文学作品。同时,网络技术又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经典的内容,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同时也能净化网络环境。让网络时代与经典阅读结合,可以将经典阅读转化为网络视频资源,将课堂变为舞台,提高学生参与兴致。

参考文献:

[1]杨薇.文学经典中主文本与超文本的同一性及转化的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02).

[2]邢若南,袁玖根.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与传统出版的应对[J].传媒,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