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心理学基础培训大全11篇

时间:2024-01-02 10:20:01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心理学基础培训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心理学基础培训

篇(1)

一引言。目前,在世界钢铁行业激烈竞争,新技术、新产品竞相问世的背景下,钢铁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培训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的新员工。高校需要对钢铁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实训又苦于无顶岗实习机会,因此精通现场经验成为高校大学生的软肋。降低钢铁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实际效果、解决钢铁行业人才培养和再教育资源和高校学生实训问题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世界钢铁协会与其会员共同创立的钢铁大学网站()就是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应运而生的一个可以免费使用,能赢得奖励的网上资源平台[1],它提供了研究和应用在钢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用原理的机会,高校教师、学生、钢铁行业员工及其培训对象可以用来进行自动或者直接的学习达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世界钢铁协会希望钢铁大学网站能激发学生们对钢的价值和奇妙性的认识、钢对世界可持续性带来的机会、钢铁行业的培训和职业所带来的机会。目前国外有韩国浦项、塔塔等知名公司,国内有宝钢、鞍钢、首钢等众多大企业和部分高校加入到资源的利用中来,本文通过对该网站的介绍试图引起更多中小企业和高校关注这种培训新理念,并很好的利用此资源。

二钢铁大学网站平台

钢铁大学网站内容涵盖从钢铁生产、产品、钢的应用和回收等各个方面,它通过一系列灵活的、涉及炼钢生产的游戏般的模拟研究和应用在钢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所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冶金和工程原理、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等。该网站现提供包括中文简体和繁体两种文字在内的8种译文版本可供不同需要的人群选择。相邻部分的有关主题提供了链接。

1网站特征靓点

虚拟钢厂是该网站的特征之一,使用者可以控制它的各种工艺和测试活动,目前,网站可以提供的模拟活动有虚拟钢厂、碱性氧气炼钢、电炉、二次精炼、连铸、抗拉强度测试、硬度测试 、夏比冲击韧性测试、厚钢板的取样和测试、设计和生产高强度钢。

该网站的特征之二是它的电子学习模块(e-learning),此部分也是网站极具价值的核心部分,它可分为4大模块:钢铁应用,炼钢过程(钢的加工),钢铁冶金和可持续性,在4大模块下面又细分为一系列小模块如表1。

该网站的特征之三是挑战赛,为了推广该网站,自2005年开始,每年11月钢铁大学网站都会举行一次虚拟炼钢大赛。个人或团队均可参赛,参赛者在持续的24小时内可以不计次数地进行尝试,利用该网站一个或多个虚拟的工艺生产一种特别为该比赛准备的新钢种,目标是以总成本最低生产所需的钢种。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选手参加,参赛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如图1所示。

2炼钢过程仿真模块

1)高炉(BF)模拟。高炉是现代炼铁生产的主要途径,主要目的是为转炉炼钢提供质量合格的铁水原料。高炉使用铁矿石为含铁原料、焦炭和粉煤为还原剂、石灰或石灰石为造渣剂。本模拟的目标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材料(矿石、燃料、造渣剂)、并为这些原料设定合适的装入比例,生产统计数据和装料速度,优化高炉生产铁水的过程以获得目标铁水。然后进行质量平衡、热平衡和其它工艺指标的评价使铁水成本最低。

模拟可以生产铸造生铁和炼钢生铁等两种不同类型的生铁,共提供4个界面用于输入与高炉生产条件相关的数据:1)原材料成分,2)生产设定,3)装料比例,4)生产环境参数。当所有的设定都完成后鱼雷车被激活,点击它会弹出仿真结果屏幕。主模拟屏幕如图2所示。

2)转炉(BOS)模拟。转炉炼钢是将铁水炼成钢水的炼钢过程,通过向熔池供养发生氧化反应降低熔池中的碳含量,并进行脱硫、脱磷操作。此模拟目的是通过操作,向熔池供氧和加入必要的辅助料来处理铁水,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成分和温度合格的钢水倒入钢包内。图3画面显示所模拟的车间设置。

在模拟开始,动画显示起先加入炉内的废钢和熔剂如石灰和白云石(依据用户选择而定)。固体料加入完毕,将铁水罐中的铁水兑入转炉内冶炼,冶炼完毕将钢水出至钢包中,随着总结画面的出现,表示模拟结束。该模拟设置了大学生水平和钢厂技术人员水平两种,目标钢种分为:普通建筑用钢、TiNb超低碳钢、管线钢、工程用钢等4种。模拟之前要做好计划,首先是完成热平衡和物料平衡的计算以决定铁水、废钢、铁矿石、渣料的用量和铁水脱碳到目标碳含量及升温到出钢温度所需的总氧量。

3)电炉(EAF)模拟。模拟电炉冶炼的目的是通过选择和熔化废钢及原料,在规定的时间内,使钢液达到所选择钢种

的目标成分及温度。目标钢种同转炉完全一样。EAF 模拟包括三个可视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为模拟冶炼的钢种选择原材料,第三个和最后模拟阶段,熔化原材料并向目标成分冶炼钢液。模拟开始选择废钢非常关键,有10种废钢可选如图4。

4)二次精炼模拟。本模拟将从转炉开始管理一包钢水,并且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合适的成份,温度和一定的夹杂物含量(纯净度)运送到合适的铸机。要求以最小的成本来完成这个模拟。

有四种不同的钢种以供选择,每个钢种都需要不同的冶炼工艺。除普通建筑用钢、TiNb超低碳(ULC) 汽车面板用钢、管线钢、热处理中碳CrMo工程用钢外,还可以自己定义钢种。为了冶炼出目标钢种,你必须以加入合金和精炼渣,搅拌,真空脱气和再加热为基础做出一系列决定。加入的先后顺序,时间和多少以及搅拌,脱气和加热的操作决定能否最终完成这个模拟。在模拟的最后,用户将得到钢水成份、温度、夹杂物含量水平以及到达连铸的时间是否在指定的范围之内,并且得到总成本。

5)连铸模拟

本模拟的目标是成功地连续浇铸3包钢水,但必须满足特定的表面质量、内部质量和夹杂物的标准。使用3种不同类型的连铸机(板坯、大方坯和小方坯连铸机)可生产4种不同的钢种。

首要的是选择好目标拉速,使浇铸的产品能满足所有的质量标准。其次,结晶器振动参数的设置对于获得良好表面质量的产品至关重要。最后,钢液温度和第2包、第3包钢液的到达时间也需要相应作好计划。

模拟分大学生和钢铁行业的技术人员水平两个级别,钢种仍然是前述4类,但模式分单机模式和联机模式。单机模式可以选择用户的水平、钢种和所有的浇铸参数,包括钢包计划和温度。初始的模拟参数(例如成份、钢包质量、夹杂物含量等)采用默认设置。联机模式所有参数均从二次精炼模式调入用户的水平、钢种、钢包钢水的温度、成份、质量和夹杂物含量的参数。

6)热轧模拟。型钢轧制模拟:本模拟将一块大方坯轧制成工字钢。为实现此轧制过程,操作者需从加热炉内取出钢坯并将其运送到粗轧机。然后操作界面自动转换到粗轧机(如图5所示),操作者可根据屏幕显现的轧制程序表移动并翻转钢坯进行轧制。轧制结束后,界面将自动回到原生产线界面视图,操作者应将轧件经过切头剪后运送到REF (粗轧-轧边-终轧) 机架,并完成最后成品轧制过程。操作者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字钢的生产过程。

中厚板模拟:本模拟任务是完成3份钢板订单的生产,模拟前首先通过控制面板建立各种要求的详细内容。3个订单项的每项内容(塔锥、过渡段和水下圆柱部分)需要单独建立,点击选项按钮选择任何一处,然后用上部的标签设置和改变各项参数,它们是图6所示的钢板尺寸和偏差、图7所示为钢板化学成分和轧制工艺选项和图8所示的坯料计划。根据理论知识完成三项参数的设定后形成一个轧制程序表,然后可以进行轧制模拟,模拟完成后产生两份报告,一份是显示钢板是否符合要求性能的实验报告,另一份是显示成本的生产报告。

三 应用

1新员工、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鞍钢为了迎战2007年度的第三届虚拟炼钢挑战赛,由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负责,鞍钢组织人事部和鞍钢职工大学配合和支持,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准备,共组织100多名职工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培训和网上实际演练。宝钢为了让员工了解钢铁大学丰富的资源并熟练应用此网站,开展了许多工作。如,承担部分中文版的翻译工作,把钢铁大学网站链接到宝钢外网及宝钢教育培训中心外网上,分发钢铁大学网站手册到各分厂。宝钢日报还刊登过关于2006年钢铁大学网站钢铁生产竞赛结果的新闻报道。

为了促进钢铁大学网站的使用和参加钢铁生产竞赛,宝钢针对生产车间工作不足三年的新员工召开培训计划,通过宝钢教育培训中心的讲师对EAF和钢铁生产模拟的演示,辅导培训者自己练习。另外还邀请钢铁工业专家做科学原理方面的技术演讲,并举办小型的钢铁生产竞赛。对钢铁生产的仿真模拟,使参加者认识到钢铁的生产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过程。不仅要考虑钢铁质量,原料和设备情况,还要考虑提高每个生产点的操作控制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产量和消耗量的相互关系,模拟才能成功运行。

从2007年上旬开始,围绕钢铁大学网站的应用,首钢迁钢公司做了大量研讨、论证并作出了“运用钢铁大学培训网站,开展网上模拟炼钢(浇钢)操作比赛,准备参加2008年网上挑战赛,在虚拟的环境里与各国同行高手过招”的决定。经过充分准备,2008年年初在人资处的组织下,炼钢分厂精炼和板坯两个作业区各自成功地举办了第一次(作业区级)的模拟比赛,共有73名职工参赛,其中绝大多数是大学生。2008年挑战赛为初次参赛的他们积累了经验。正是由于企业高度重视,以上企业分别在第三、四、六届挑战赛取得了企业组冠军。员工素质得到了提升,这无疑给我们中国钢铁公司的年轻员工带来了良好的促进和激励[2]。

英国伯明翰大学将钢铁大学网站的部分模块植入教学课程中,涵盖了大一至大三的本科教学。这些模块既可作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能让学生访问的独立资源,也可以作为嵌入的活动,在学生应用中,后者更容易评估。汽车门板角色扮演练习已被用于艾萨克·常博士在第一年本科课程的设计和专业技能。总体而言,使用模块加入到大学课程用替代传统的课本和讲座的学习模式会让学生探索不同的钢材加工和材料的选择。

2历届挑战赛情况。炼钢挑战赛自2005年举办以来,到目前已举办7次,2012/2013年为第七届,除了2009/2010年外,网站已列出6次挑战赛情况。挑战赛目标均为吨钢成本最低。中国在前两届比赛中成绩平平,自第三届开始都有冠军获得,按先后分别是宝钢、鞍钢、首钢迁钢。学生没有获得过冠军,也说明学生的实际能力有待大幅度提高。

1)比赛形式。前五届比赛通过一轮在线比赛决出学生组和企业组冠军,为激发各赛区选手的兴趣,从第六届开始,比赛形式发生较大变化。即比赛分两轮进行,第一轮从5大地区中选出地区冠军,第二轮把第一轮当中选出的地区冠军集中在布鲁塞尔国际钢协总部,在钢铁企业的领导面前举行总决赛。这种新的形式不仅为第二轮参赛选手提供全程免费的全球旅行,还使参赛选手获得与全球钢铁业领导面对面的机会。

2)历届赛事简况。第一届(2005)虚拟炼钢大赛由于是首次比赛,共有28个国家的213名选手参赛,尝试604次,人均5.6次,中国最好成绩仅排85名。第二届(2006)虚拟炼钢大赛生产一种海洋平台用的高强度钢。22个不同国家的294名选手参赛,尝试3961次,人均9.5次,较首届有较大提高。中国宝钢派出的4对选手进入前10名,最好成绩为第二。两个组别的冠军均被韩国获得,分别是浦项科技大学和浦项钢铁公司。第三届(2007)虚拟炼钢大赛采用二次精炼和连铸模拟软件模拟生产啤酒罐用钢,2007年11月7日星期三中午12点(格林威治时间,GMT),可以从网站获得新版的模拟软件和比赛的钢种。比赛持续24小时,共吸引了来自5大地区26个不同国家的439名参赛者。尝试12,753次,人均29次,成功率38%。来自中国鞍钢的3组选手杀入前10名,其中张文和赵钢是钢铁行业的最好成绩,总成绩排名第5。而总成绩排名第一的韩国POSTECH的Hyunsoo Kim, Sangmin Lee 和 Daehee Woo赢得学生组冠军。第四届(2008)挑战赛比赛持续24小时,2008年11月5日星期三中午12:00(GMT)结束。大赛采用一个全新的中厚板模拟轧制软件,由于比赛当天才仿真程序,使得比赛不太容易,成功率仅为9.2%。模拟中参赛者将综合考虑成本及产品工艺要求,来完成用于制造风力发电机塔筒的中厚板订单。竞赛中,参赛者将得到一个风力发电机塔筒三个不同组成部分的订单,并且按规定的尺寸和性能要求进行生产,同时力求整个过程成本最低。本次比赛的478个参赛队分别来自5大地区26个不同国家或地区。尝试16446次,人均34次。最后来自企业组宝钢选手尹璐、葛华、陈岑获得冠军,而学生组则由圣太田高等矿业精英大学的Nabil Marouf, Raphael Chosson, Pierre Sallot获得。此次大赛完成3份订单前30名中,有11对是宝刚选手,5对鞍钢选手,鞍钢获得第二的成绩。第六届(2011/2012)钢铁大学挑战赛由两轮高规格的比赛组成。第一轮比赛于2011年11月15日星期二中午12:00(GMT)开始举行,在线持续24小时。挑战赛的第一轮先使用高炉模拟生产出铁水,再用转炉模拟将铁水炼成能用于生产管线钢的钢水。目标是生产出符合成分和温度范围且成本最低的钢水。企业组及学生组的地区冠军将来自以下地区:北美、拉美、欧洲-独联体、中东-印度-非洲及东亚-大洋洲。地区冠军于2012年2月全程免费参加了位于布鲁塞尔国际钢协总部举行的第二轮决赛。

此次竞赛吸引了25个国家650人参与,尝试34259次,人均52次。企业组最好成绩由来自首钢迁钢的刘飞和于晨取得,学生组最好成绩由来自拉美巴西Universidade Federal do Ceará大学的Helilton Morais Rego Lima Filho和Fernando Emerson Viana Sousa取得。武汉科技大学获得第三名。

第七届(2012/2013)网上炼钢挑战赛是一次高规格的比赛,第一轮地区冠军赛于两个单独的比赛日在网上举行。比赛日1:2012年11月13日周二中午12:00(GMT)开始举行,持续24小时。比赛日2:2012年11月21日周三中午12:00(GMT)开始举行,持续24小时。参赛者可选择参加一个或两个比赛日的比赛。比赛模拟仅可在这两个比赛日进入,比赛结果将在第二个比赛日结束后评判。地区划分为北美,拉美,欧洲-独联体,中东-印度-非洲及东亚-大洋州。企业组及学生组的地区冠军将来自上述5个地区。第二轮总决赛将于2013年2月举行。

第七届比赛第一轮的任务是完成一份来自推土机械制造商的订购合同。参赛者使用电炉模拟生产来自欧标(EN10025:2004)S355J2+N的钢水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部件,比如伸缩臂和抓斗等,这款钢种既强硬又有韧性,方便加工和制造。目标是优化冶炼过程以便满足规定范围的重量, 化学成分, 时间和温度要求以及最低可能吨钢成本。本轮比赛吸引了来自5大地区37个不同国家1148名参赛选手。共有42622次模拟尝试,人均37次尝试。

四 结语。钢铁大学网站为广大企业和科研院校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和学习资料,已成为钢铁技术的权威网站,通过网上电子资源平台还能解决目前高校和企业年轻员工在学习和培训中面临的成本和效果问题。尤其它推出的挑战赛使得世界五大洲的大学、钢铁公司、原料供应商和顾客都可参与到国际钢协的活动中,激励了更多参赛者。值得我们钢铁行业和学界更多关注并自发利用该网站学习并推动钢铁行业创新。不失为一种年轻员工培训和学生直接学习的全新理念。

篇(2)

经络催眠术是由苏州大学马维祥主任医师在50年的临床实践基础上结合中医经络穴位和催眠技术而形成的真正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技术。经络催眠术是中医藏象、五行、经络学说与催眠术的创新性的结合。经络催眠治疗,是应用经络与气及暗示相结合的综合性催眠诱导技术导入催眠状态,施以藏象、五行和经络辨证论治的暗示治疗方[1],心理学家王效道老先生评价马维祥老师首创本土心理治疗技术——经络催眠术和首创“成长扭曲症”概念[2]。

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凸显,人们的心理问题高发、频发。为顺应形势的需要,国内心理治疗界大量直接引进应用西方治疗方法,这些在西方文化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信度和可行性都有一定的地域限制[3],不能直接套用在中国人身上。正如加德纳·墨菲和约瑟夫·柯瓦奇在《近代心理学导刊》一书中所指:西方心理学的大多数问题只有在西方的历史、西方的地理的、经济的、军事的和科学的背景的范围内才是有意义的问题。[4]但是,心理行为问题是在一定文化土壤上形成的,心理与行为深受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影响来访者或病人的精神病理的临床表现、求救行为、治疗方式等[5][6]。离开了其产生、存在的文化土壤再好的方法都不会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甚至水土不服,事倍功半。

马维祥教授将中医经络学说与催眠术相结合形成的经络催眠术是在中国文化基础上结合国人特定的心理行为特征形成的理论与技术,具有本土性和强大生命力。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经络催眠术获得了广泛的赞誉,为中国的心理卫生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应从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临床实践、认证制度和组织宣传等方面广泛、深入展开,与时俱进,推动经络催眠术发展。

1.教育培训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许慎,说文解字)。教育是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7]经络催眠术作为中国本土的科学的心理治疗技术,应通过教育,让更多的心理学同仁分享其魅力,运用其帮助国人提高心理素质,解决心理问题。经络催眠术作为“心理治疗的一朵奇葩”(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日昌语)[1,绪言],我们应该大力推广,其最佳途径就是通过教育培训,让更多同仁掌握。

1.1教学内容

目前,经络催眠师培训主要由马维祥教授和胡宝伟主任亲自教授。内容较全面,难易适中,紧扣临床应用,但是,随着培训师资的多学科化和学员的多样化复杂化,作者认为培训内容应更加要求严谨、规范,学时随之延长,夯实学员基础,让学员真正理解掌握并且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运用。

通过多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我总结出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的知识结构应包含两个层次:核心层知识(必须具有),如心理卫生及心理治疗技术;次层次知识(应该具有),如人格心理、发展心理、教育学等和知识(最好具有),如相关人文社科知识。相应地,经络催眠师培训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两大部分,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中医诊断学(当然,这三门学科可以结合重点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精神病学(变态心理学);专业技能包括:心理治疗与咨询学、西方催眠术、经络催眠术、中国文化、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作为补充知识。

学员如果没有基础知识和基础专业知识,拥有再好的治疗技术可能也无法很好应用。我们具有了形神(心身)一体观、辨证观,经络循行路线及所属络脏腑,疾病在经络上的表现,经络循行上的穴位,穴位的治疗作用等中医基础知识,为临床应用做好铺垫。要了解人的心理行为,我们应该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如正常人的心理发展,各发展阶段的特点,正常发展受阻会产生什么后续影响,等等,人格心理学对于我们理解正常人的心理与行为、人格特征和发展是必需的知识。社会心理学主要是中国古代人的心理特征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心理变化,而不是作为学院派教学的死板无生气的社会心理学教材,这对于了解人们的心理与社会变化的相互影响,了解当下人们心理状况是必需的知识。精神病学知识或变态心理学知识是心理治疗师一定要掌握的基础专业知识,在临床中我们才能较准确筛选出自己的工作对象和理解来访者甚至病人的心理行为问题之所在。心理治疗与咨询学知识是任何从事心理咨询或治疗行业的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在经络催眠治疗及其他任何形式任何流派的治疗方法中都要用到心理治疗与咨询中的一些基本技术方法。这些基本技术与方法是把基础知识与专门治疗技术方法应用在临床中的基础与桥梁。西方催眠技术作为学习经络催眠术的过渡和比较,毕竟经络催眠术有很多地方与西方催眠术相同,如催眠的本质、治疗过程等。经络催眠术是在前述的各种基础知识和基础专业知识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心理治疗技术,通过前面的知识铺垫后理论依据充分,临床实践效果明显。

当然,由于目前经络催眠术还处在半官方半民间状态,没有作为独立的一门学科发展,更不是在学院里作为专业课程开设,而是作为独特的一种心理治疗技术来推广。所以,如果在相关心理专业学生中推广或在心理学院校传播就容易得多了;如果作为非医学、非心理学专业人员来学习,我们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和延长教学时间,学员们在课外多努力也完全能够弥补先天不足,同样可以掌握好这门对国人量体裁衣而创造的技术。

1.2教学时间

经络催眠术教学课时设计: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中医诊断学,小计16课时;心理学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小计24学时,精神病学(变态心理学)小计8学时;心理治疗与咨询学小计10学时,西方催眠术小计8学时,经络催眠术40学时;中国文化、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自学。

1.3教学方法

图为参与经络催眠术学习的学员大多数是成年人,学习自觉性较强,目的明确,但是时间紧,所以可以灵活安排。对于基础知识主要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主,学员课后自学为辅,以PBL教学法,小组讨论等为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在短时间内教授大量知识。对于专业技能部分以老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学员课堂模拟练习为重要途径,课后严格要求操练为补充。

1.4临床实习

学员通过学习掌握了经络催眠术后,要在相关心理服务机构进行临床实习,在临床中运用、体会经络催眠术的精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治疗技术,成长为合格优秀的心理治疗师或咨询师。

1.5临床督导

督导是培训心理治疗师的一种重要形式,它贯穿于一个治疗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其主要的目的是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学生尽可能好地完成治疗工作[8]。目前,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中要求咨询师或治疗师不断接受临床督导,为了行业的规范和帮助低年资治疗师的成长,我们也可以且应该效仿西方心理治疗师培养模式,引进督导环节。

2.科学研究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基础研究,虽然经络催眠术是一种本土的心理治疗技术,但是其治疗疗效机制是什么,效果如何,是否有副作用,临床应用中的禁忌问题是什么,与其他治疗技术相比有什么特点等问题我们都可以也应该展开科学研究,以便更好地为国人服务,发展该技术。通过科研,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论著与业内外人士交流探讨。

2.1论文撰写

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期刊媒体刊载经络催眠论文,也许能够说明我们还没有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而任何学科、任何一种技术要发展,要获得世人的知晓和认同都需要有事实根基。我们要鼓励同仁做相关科学研究,并且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让经络催眠术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具有深厚学术思想基础;不仅成为一种技术被广泛应用,而且可以成为一门学科得到深入研究和发展。

2.2教材编写

从1980年代以来,关于经络催眠术的专著有马维祥编写由中国科普出版社于1989年5月出版发行的《催眠术》;2010年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马维祥教授编写的《中华经络催眠术》及由卜文智和吉红两位老师编写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心解催眠》(2011年)。在教材编写内容与形式上可以创新发展,增加最近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新成果。关于教材的内容多样化,如催眠师素质要求,督导要求,行业伦理规范,技术基本要求,等级达标要求,经络催眠术历史,等等。在形式上,可以文字与图案相结合编写教材,增加催眠操作图片,便于读者理解和操练,改变一味的文字描述形式,提高阅读兴趣。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我们可以编辑出版经络催眠术科普书籍和专业书籍。在层次上,编写入门书籍、高级经络催眠师用书、经络催眠师师资用书等。

2.3学术会议

迄今,中国大陆没有一个催眠师组织,大家都是通过媒体吹捧自己,甚至有的人还诋毁他种技术方法。这种现象既阻碍行业正常健康发展,又损害自己人格。我们呼吁国内外的催眠同仁团结起来,携手共进,为中国心理卫生事业献计献策共谋发展,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为人类心理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2年7月30至31日即将由经络催眠师推广中心携手国内外同仁在太原市召开中国首届催眠师大会。这是催眠界大事幸事,我们可以通过会议了解催眠当前在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加强学术交流,相互切磋技艺,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我们呼吁把召开国家级催眠会议制度化常态化,使催眠治疗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减少业内误解,达成共识,促进中国心理治疗与咨询行业的发展。

3.临床实践

心理治疗在美国作为“医学必需(治疗必需)”,按照行为卫生服务机构(MBHOs)所说:“对于满足个体的健康需要而言,心理治疗是恰当且必需的,并与卫生服务的诊断和临床标准相符合。”[9]任何理论及学科如果不能服务社会和人民,迟早会遭到淘汰。经络催眠术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必须在临床中得到验证和发展。心理治疗强调临床疗效,疗效是生命。经络催眠师应把理论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中验证理论提升理论发展理论。

4.认证制度

催眠心理治疗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证的心理咨询师和卫生部负责的心理治疗师技能考核中都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催眠师在美国已经成为新职业[10],在中国大陆,经络催眠师职业技能培训认证是我国目前唯一获得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合法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证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在高级基础上可以申请经络催眠师师资资格。

这些年来,我们严格遵照培训时间,按照培训后方能参加考试申请资格证书模式。经过中心培训的学员都能在各自工作中得心应手地应用该技术。今后,我们要逐渐增加临床操练时间,不同等级的催眠师要求临床操作时长不同,严格把控申请高级催眠师的条件和资质,对于催眠师师资更是要严格把关,宁缺毋滥。经过经络催眠师推广中心多年不遗余力努力与上级管理部门沟通,加大宣传和无私奉献在全国各地培训,经络催眠术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学员越来越多,社会经济效率都比较明显。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经络催眠师培训认证项目于2007年8月23日正式启动,先后培训了大批心理教育医疗领域人才。现在,学员遍布全国各地,为了行业规范和提高学员的水平,我们应设置催眠督导师,主要负责学员后续教育,为学员解疑释惑,保障学员身心健康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5.组织机构

任何学科要想获得独立都需要有自己的组织机构。我们期盼成立全国性的催眠师组织机构,如经络催眠师协会,以便团结催眠界同仁,便利学术探讨与交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持有经络催眠师资格证书的同仁自然成为协会会员。协会负责起草行业发展规划,制定行业伦理规范,对外学术交流,组织学术大会,直接负责与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沟通及汇报工作,争取国家对行业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协会先试创办内部学术会刊(电子版和纸质版),然后正式创办学术期刊,以便学术交流和传播知识;协会创办专门网站,便于及时行业信息和宣传知识。设专门办公机构,专人负责管理日常事务,负责网站维护和运营,负责协会会刊。

经络催眠术经过马维祥教授、宋大涵主任等高贤的努力与无私奉献,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很有影响的本土心理治疗技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通过上述改进,一定能使经络催眠术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马维祥.中华经络催眠术[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48.

[2]杨艳.危机事件心理干预策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序言,8.

[3]李黎.试论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J].绍兴师专学报,1994:155.

[4]加德纳·墨菲.近代心理学历史引导[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9.

[5]曾文星.华人的心理与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6-8.

[6]曾文星.文化与心理治疗[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11.

[7]章荣庆,吕福松主编.教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8.

篇(3)

二、培训课程开发

培训课程开发从开发的程度可以划分为完全定制开发、半定制开发和直接引进。完全定制开发是完全基于课程的开发流程进行开发,需要解决的是既定的问题,要投入很大的人力或财力。半定制开发是进行内训的课件开发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根据已有的培训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培训课程进行调整,调整的主要内容是课程结构和案例,使得单次培训的内容和背景资料更有针对性,从而增强培训的效果。直接引进的课程一般来说并不是很多,一般直接引进的课程大多是专门做课程开发的公司开发的课程。本项目采用半定制开发的形式进行课程开发。在培训课程设计上,突出“打牢理论基础、提高操作能力”的特点,将授课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实践操作、考试辅导三个部分。具体培训内容包括: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变态与健康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测验技能、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等专题。安排心理学系具有丰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的专家和教授授课,参与授课的13名教师全部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

三、培训实施

培训实施是培训过程的中心环节。培训目的能否实现、培训计划是否有效、培训课程是否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完全依靠培训过程的实施。本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为提高培训质量,便于参训教师自学和消化吸收授课内容,适当延长了授课时间跨度,培训班从6月7日至11日1日,安排周末和暑假期间共面授学习20天。通过培训,进一步打牢了参训教师的理论基础、更新了观念、提高参训教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掌握解决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与沟通技巧,能够对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解决提出解决策略和解决方案;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的工作能力,能够满足教师实施心理健康辅导策略、方式方法、经验技能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需要,满足教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在现有生存发展环境中成长的心理引导、辅导、咨询和服务的需要。在培训实施中,严格执行考勤管理制度,并定期公布考勤情况。提高考勤主要依靠授课教师、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的互动以及周到细致的服务。依靠授课教师是指要有一批知识丰富、教学生动,能让参训教师通过学习有促动、有提高,从而愿意听、愿意学。授课教师与参训教师的互动包括课堂上和课堂外,参训教师都是一线的老师,在培训期间希望能通过培训能够解决一些工作中遇到的疑问,授课教师要乐于答疑,与参训教师多沟通交流,增强学员的认同感。周到细致的服务,主要是为参训教师提供尽可能方便的午休、就餐,以及停车服务等,让参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感觉到处处被关怀,时时被关注。

篇(4)

A Study on the Restrict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in our CountryNowadays. Li He, Ding Hui. Beijing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Af filiate of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26,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restrict factors which influen ce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in our country nowadays, hope to find out the s ticking point to it so that we could make it develop sooner and better.Methods To utilizethe documentary method in order to integrate the related research information f rom both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o synthesize and analyze the related resea rch results which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ResultsThe development of such aspects as study orientation and creativity and academicbasic and loca liz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etc. get direct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syc hology in our country. Conclusion There is very good foregroundto develop psychology in our Country, but if we couldn't envisage and solve theexsitting problems on time, the development could be restricted.

【Key Words】 Psychology; Development; Restrict factor

我国的心理学科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心理学引入中国后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心理 学的学科地位经历了从受到质疑到成为科学重要分支的变迁,当前心理学的发展潜力巨大, 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我国由于心理学自身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 心理学的发展步伐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心理学的概况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脑与思维的关系,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其在社会环 境中的发生和变化规律。由于心理学与人的知识的获得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它必将 成为二十世纪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学科之一[1]。

在西方发达国家,心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每年都能得到高额的研究资金,且呈逐年 增长的趋势。以心理学研究水平最领先的美国为例,仅Wsconsin-Midi大学心理系2000年就 得到了联邦政府1770万美元的资助,在整个联邦政府资助中排名第二[2]。随着社 会的现代 化,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身心压力,心理学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美国John Honkins大学 精神卫生教授Kremer预测,21世纪将出现精神疾病和心身障碍及其伴随的慢性残疾的大流行 , 患病率将明显上升[3]。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精神病学会21世纪精神病学教育会议 认为,居民中约20%的人患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一般求医者中,约30%-40%有明显精 神问题;约四分之一的内科住院病人有明显情绪问题需要治疗[3]。

2 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现代心理学于1879年在德国创立,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中国心理学会于1980年加入国际心 理科学联合会,并获得了2004年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的主办权。国家科技 部已把心理科学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到2003年,在我国的高等院校已经有了38 个心理学系(所),全国的心理学专业每年招生超过1000人,全国可以培养博士生的单位有 12个,可以培养硕士生的单位有27个,每年招收研究生500多人,一些国内著名的

高校正在 筹办心理学系[4]。

3 我国心理学面临的制约因素

由于其学科自身的原因以及目前教学体系及心理学从业人员的来源背景,人们的需求还与现 实情况有很大差距。

3.1 学科定位问题 有学者认为,现阶段中国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认识不 准: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还是介于二者之间等等;二是对心理学的学科地位 定位不清:第一,至今主流观点仍是将心理学看作属于生物学门下的一个小学科。第二,将 本应统一于心理学旗下的心理学诸多分支学科归于不问的学科门类,显得 异常混乱。第三,在 学科点的规划中,毫无来由地将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等 3个二级学科[5]。一个学科如果定位不准,那么势必导致其在研究取向研究方法学 科设置等诸多方面出现问题和矛盾。

3.2 缺乏原创性,理论基础薄弱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科克( Koch 1985)曾指出心理学自一百多年前脱离哲学以来,一直未能 成为独立科学,且因其本身条件限制,将来永远也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科学[6]。 虽然此说 法难免有失偏颇,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有研究者认为,尽管学科积累是学科原创 的重要前提,但从我国科学整体的发展水平而论中国科学处在一个积累的,而非原创的时代 [7]。有学者认为制约我国心理学发展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原创性[8]。笔者 认为,即便在心理学 研究非常发达的欧美国家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也非常凌乱。虽然有许多名家学者, 但他们的理论有的互不认可,或互相矛盾,很难成为一个大理论框架下的有机构成部分,心 理学没有一个结构严谨、逻辑分明、条理清晰、层次清楚的理论基础,这也是其学术地位受 到质疑的原因。在此前提下,与之相比更加缺乏原创性的我国心理学界就更没有太多值得称 道的理论贡献了。

3.3 心理学的本土化问题 墨西哥心理学学者Diaz-Loving认为,心理学的本土化是“心理学思想在不同文化中的一种 解 放”[9]。本土心理学的价值和作用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心理学于1879年诞生于 德国,在 此后 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学也主要是在美国、英国和德国等西方国家获得了长足的 进步。现阶段心理学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中国的心理学发展水平从总体上看落后于美国, 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者注重引进与消化吸收西方尤其是美国心理学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这本 无可厚非[5],但是过度的引进吸收就成了盲目跟风,在心理学上应该根植于本国 土壤才能开放出适合中国人的科学果实。

3.4 研究方法问题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之后的一百多年来,如前所述其学科定位不太确定,它属于自然科 学还是社会科学或二者都是?但目前趋向于将其归属于自然科学。因此定量研究方法己在心 理学研究中处于统治地位,但以目前的条件是否所有的研究问题都能进行定量,这还要进一 步探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本来内涵复杂,如果用某种方法来限制它,结果当然会扼杀心理 学的生机[10]。近年来,研究者们越来越认识到定性研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 用,定量 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各有长短,片面强调某一种都是不恰当的,只有巧妙地把两者结合 起来,才能使心理学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取得重大突破[11]。

3.5 理论与实践相脱离问题 中国心理学专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学校和研究单位,长期以来在心理学的主流领域重理论、轻 应用。这使得一方面心理学的社会认可度低,人们不能自觉地寻求心理学的帮助,另一方面 也限制了学科本身的发展[12]。学术研究与科普工作的脱节[5]问题,反 映出在心理学领域 理论不能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而事实上心理学有非常广泛而深厚的实践需求。一边是各种 不甚科学的心理小测验和心理咨询小广告在各媒体上满天飞,另一方面是专家学者们不屑于 “下里巴人”,使得心理学研究丢失了大量的宝贵资源。

3.6 学校课程设置问题 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的设置普遍存在着体系不合理、内容陈旧、脱 离实际等问题,针对我国当前的状况并借鉴国外高校心理学专业为本科生开设的各类课程, 我们应该确立模块化和层次化的整合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体系,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能力和 实 践能力的培训[13]。目前医学院开设的30余课时医学心理学课程,内容和课时都难 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

目前心理学排名较前的国外著名高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 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学生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自主性,尽管各个学校的心理学系(专业)的课程设置的门数 与课程名称、课程内容等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上都涉及到五个不同层面的模块式课程:通 识课程、基础导论课程、专业导论课程、专业扩展选修课程以及研究性课程。从国外著名大 学的心理学本科课程设置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经典课程与学科进展课程有机融合;②重 视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训练;③以学生为本,提供多种服务和选择[13]。

3.7 专业设置问题 我国心理学的本科教育主要来自于医学院校的精神卫生及临床专业和师范学院以及少数综合 性大学的心理学系。

精神卫生专业侧重于精神病专业的教学,毕业后面向精神卫生医院,临床专业的毕业生所学 心理学课程如前所述对心理方面所知甚少,若从事精神医学专业,则几乎需从头学起,即便 通过了全科考试之后还难以立即成为一位合格的心理医生。师范院校的心理专业毕业生主要 面向学校,研究侧重服务于教育。毕业后不具有行医资格,不能开具精神类的药物。同样综 合院校心理系毕业的学生,学了系统的心理学知识但他们对医学尚是一个“学科盲”[ 14]。 几个专业虽都有侧重,但都很难满足目前社会的需要。希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优势互补,不 断完善。

3.8 实际应用问题 每个人都会有心理问题,当前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这个问题则尤为突出,心身疾病和心理 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已在疾病谱中占重要位置。国内心理治疗与咨询的职业化建设起步晚 ,没有连续性的培训和教育体系,整体专业水平不高[15]。中国从80年代中期开始 心理咨询和治疗方面的专业培训,从专业化、规范和理论实践的高度来说,与英美等国的发 展和现状还有较大的差距[16,17]。有资料表明,在没有充分的教育、培训和督导 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常会给病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18-20]。2001年8月,国家 劳动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心理学会,宣布正式启动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规定 获得全国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心理咨询师后方可从事相关心理咨 询活动,同年卫生部出台了对卫生系统内心理治疗师的培训和考核办法。

国内的心理咨询及治疗机构设置及诊疗程序不太完善,几乎没有什么权威可信的“名牌”机 构,普通百姓面临着“欲诉无门”的窘境。心理学是一门非常特殊的学科,由于我国心理学 在理论及实践研究上的差距,因此在专业水平、方法技术、道德标准、人员督导、程序规范 等等方面都与国外有相当差距。从费用上来说,我国普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并没有被纳 入医疗保障体系。

综上所述,以上制约我国心理学发展的因素是环环相扣,互相关联,甚至可以说是恶性循环 的,其中有其先天不足的问题,也有我国科研领域的问题以及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毕 竟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问题的科学,而人是非常复杂的。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发展前途和社会需求背景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的心理学从业人员在学 科建设和自身素质培养方面加大力度,也希望能得到相关教育及从业部门的政策支持 及调整,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并使人们能得到专业的服务,促进学科的发展和人类 的进步。

4 参考文献

[1]杨玉芳.中国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中国科学基金,2003,3:141-145

[2]Federal support for psych research climbing. Observer, 2003,16(1):1

[3]沈渔村.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精神病学会21世纪精神病学教育会议纪要中华神 经精神科杂志,1990,23:245

[4]张侃.我国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81-85

[5]汪凤炎.当前中国心理学发展中值得反省的四个问题.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43(5):42-47

[6]Koch S. The nature and lmits of psychological knowledey: Lessons o f century qua "scence". In S. Koch & D.E. leary(eds.), A century of psychology as sc ience.New York: Mc-Craw-Hill, 1985:954

[7]程亮.教育研究原创性缺乏:现象与原因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9-12

[8]李志专,汪明届震.高师公共心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现状减回及对策.长沙大学 学报,2006,20(5):130-132

[9]Diaz-Loving R. The Indigenisation of Psychology: Birth of a New Scie nce or Re kindling of an Old One? Applied Psychology: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1999,48(4): 446

[10]陈立.平话心理科学向何处去.心理科学,1997,20(5):385-389

[11]戴斌荣.定量与定性结合―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5(1):119-124

[12]张兴贵.论中国心理学发展的动力.教育探索,2000,105(3):35-36

[13]车宏生,姚梅林.关于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高等理科教育,2004,58 (6):46-50

[14]郭念峰.中国心理卫生事业的现状与未来对策.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2 -4

[15]何敏慧,王祖成.心理咨询职业化发展及现状.上海精神医学,2006,18(1):42- 44

[16]石国兴.英国心理咨询的专业化发展及其间题.心理科学进展,2004,12(2):304 -311

[17]王欣.我国临床心理学家所问临的挑战-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系临床心理学家 培训计划有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3):420-423

[18]HOfner ML, Python NV. Prevalence of victims of violence admitted toan emergency department. Emerg Mde J, 2005,22(7):481-485

篇(5)

S供电公司的上级单位———云南省供电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多次强调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从S供电公司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看,经过多年来对员工进行的系统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培训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员工培训热情和积极性不高。这主要表现在:

1.以工作忙脱不开身为由不参加培训。部分公司的领导没有把培训摆在应有的位置上,错误地认为培训可派可不派,认为抽调关键岗位人员培训会影响工作,调班、请人代班增加了单位的负担,总是把眼睛盯在完成当前任务上,忽视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工作忙为由,不派员工去参加培训。同时他们认为,培训内容可学可不学,认为自学可以代替培训,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不必到培训中心接受专门培训。

2.部分员工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责任心。一些员工认为,学习不学习无所谓,提高不提高没关系,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而是乘机放松休息。因此,培训期间部分学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经常迟到或早退,更为严重者在家休息不来参加。这充分体现了员工缺乏长远眼光,缺乏岗位竞争意识,没有认识到培训其实是员工的一种福利,反而认为培训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把培训当作任务来完成或者选择放弃。

(二)积极心理学对员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目前,积极心理学已经在社会各领域里被推广和运用。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引入积极心理学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地工作和幸福地生活。从员工教育培训方面看,S供电公司引入积极心理学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

1.增强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企业要认识到每个员工都有优点,通过挖掘培养员工的素质和潜能,不仅能让员工成就自己、获得幸福,而且也能帮助企业提高效益。供电企业中,人力资源同样是最关键的资源,S供电公司只有充分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员工才能体会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这样才会树立主人翁意识,参与到企业的各种活动中。

2.提升管理者教育培训员工的技巧。积极心理学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安排合适的员工到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不同员工的作用,这样会激发员工认同自己、欣赏自己的信心和热情;员工在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这必然要求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势与潜能,针对不同员工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措施。积极心理学同样要求管理者要以自身的积极情绪感染员工,通过模仿、表情反馈等积极情绪的表达,营造积极的气氛,让公司员工保持积极的心态。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学会情绪管理,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不轻易对员工发怒、不随意显露出悲观情绪等,为员工带来正能量。

3.激发员工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情绪如满意、兴趣、快乐、自豪和爱会拓宽认知范围,提高认知灵活性和思维的创造性。积极的情绪能够增强心理和生理恢复力,有利于增加社会联系,使员工积极主动地参加人际或者社会活动。积极心理学重视发掘人性的优点,认为培养每个人身上潜在的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帮助人们找到真正的成功和快乐。发掘员工的积极人格,使每个员工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才能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积极心理学在S供电公司员工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一)加强学习与宣传,明确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基调

1.大力宣传积极心理学及其意义。S供电公司首先要介绍积极心理学,让全体员工都能基本掌握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帮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对公司和员工的重要意义。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引入,让员工逐渐学习到心理学知识,更容易接受教育培训工作,便于公司更好地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活动并提升培训效果。同时,通过在公司内部的广泛宣传,可以在整个公司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每位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端正工作态度。

2.加强对教育培训管理者的培训。现有工作人员接受的理论教育基本是以传统心理学为主,因此,对教育培训工作人员(例如人事部、部门负责人等)进行培训是积极心理学成功应用的基础。他们是直接面对员工进行实际操作的人,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培训工作中推广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受他们的影响,必须对他们进行系统全面地培训,并注意实施细节,保持教育培训各方面工作的一致性。

3.明确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基调与目标。S供电公司要明确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基调与目标,切实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重视员工的积极情绪体验和心理品质。把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和观点引入到公司教育培训的整个过程中,从培训计划到培训实施,再到培训评估和培训反馈,始终把积极基调贯穿其中,无论是战略层面、方案层面还是技术方法层面,都要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培训前期以积极基调为主,后期又不能贯彻的矛盾情况。只有把积极的基调与目标贯穿于教育培训的全局,员工才习惯接受,增加对公司的信任感。

(二)从公司角度引导教育培训工作

很多企业过去一直把教育培训看作是员工的福利,认为企业要为员工培训工作付出很多成本,去帮助员工成长和进步,认为这本是员工个人之事。其实大家都知道,企业开展员工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效益。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企业要转变理念,把员工教育培训提升到战略高度,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让积极心理学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教育培训的目的。

1.把教育培训提升到战略高度。S供电公司应从自身战略出发,明确公司需要的员工素质和能力,进而通过教育培训去发现、强化,在帮助员工进步的同时实现公司的更好发展。积极心理学理论发展历史不长,但是其意义是深远的,这从它宽广的应用领域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公司的教育培训应围绕积极心理学理论,帮助员工成长、推动公司发展,同时扩大公司在员工中的影响力、提高接受度,更好地为公司和员工服务,达到二者的和谐与双赢。

2.培养员工的积极人格,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个体拥有积极人格的需要产生后,就会主动去了解并学习积极人格者应具备的行为认知,并将其物化为日常的行为。S供电公司在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中,要努力挖掘员工内在的积极动机和资源,使员工成为自己行为的主动决定者。因为员工自我投入越多,其行为的自主性就越高,人格成长的动力也就越足。员工一旦在情感上形成强烈的企业归属感,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就会愿意为企业发展而奋斗。对公司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也自然会以积极的心态参与,通过教育培训弥补自身的不足。S供电公司要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努力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让员工对教育培训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摒弃以往的消极应付心态。公司可以在培训时聘请相关领域的成功者,分享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的经验,这些成功者在职业生涯起步的时候和企业员工有类似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他们的分享,可以让员工意识到,持之以恒的努力也可以给他们带来成功,从而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以积极心态应对教育培训活动。

(三)重视教育培训技巧的运用

篇(6)

二、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的运用

培训是人力资源培训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目前的企业培训与员工个人规划中,心理学的各种思想与理论不断渗透其中。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实质也是对企业团队的管理,团体心理学的许多理论都可以运用到培训与开发中来,随着员工心理素质在日常管理中的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员工的心理训练也逐渐增多。

1.行为主义理论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的运用。

在培训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奖励,鼓励学员积极参与,从而调动课堂氛围。这就属于行为主义理论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的运用,是一种典型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叫做强化训练。行为主义理论可以使学员参与活动与获得奖励之间产生链接,从而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是快速有效的,尤其针对基层员工培训。但此类学习活动最多只可作为培训中的点缀,过多使用会让学员产生纵之嫌。行为主义理论更多强调的是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2.认知主义理论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的运用。

当前培训领域比较主流的培训师角色定位为引导师。这类培训师通常以学员为中心,强调学员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是提供帮助、引导和鼓励。这就是认知主义理论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图式(即心智模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培训的过程就是促进学员图式的形成和变化,即同化、顺应。基于认知主义理论的培训要结合学员的自身经验来进行,这也是符合成人学习的习惯。同化就像植物嫁接,在学员原有的经验上增加新的认知,从而对学员原有的知识进行扩充和改良。基于认知主义的培训设计比基于行为主义的培训设计着重于培训前的分析调研:更注重分析学员当前水平与目标水平的差距,更注重学员学习动机的分析,更注重与学员学习风格的匹配,更注重培训过程中学习内容与学员情绪的结合等等。认知主义理论强调外部环境和学员内心智力世界的交互作用,通过外因来促进内因。

篇(7)

1998年,美国心理学家塞格里曼首次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他认为,当前的心理学对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重视不够,因此要把关注发展人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品质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积极心理学主要倡导关注人们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美德和品质,用积极的心态来解读人的心理现象,以此激发人们的积极心态、优秀品质,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去开创幸福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主观层面。重点研究个体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第二,个体层面。重点研究人性中积极美好的品德的形成和评测,例如友好、智慧、尊严、仁爱、进取等。第三,集体层面。重点研究有利于发挥人的积极性的组织环境与社会制度。

二、积极心理学对S供电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一)供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现状

S供电公司的上级单位――云南省供电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多次强调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从S供电公司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看,经过多年来对员工进行的系统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培训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员工培训热情和积极性不高。这主要表现在:

1.以工作忙脱不开身为由不参加培训。部分公司的领导没有把培训摆在应有的位置上,错误地认为培训可派可不派,认为抽调关键岗位人员培训会影响工作,调班、请人代班增加了单位的负担,总是把眼睛盯在完成当前任务上,忽视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工作忙为由,不派员工去参加培训。同时他们认为,培训内容可学可不学,认为自学可以代替培训,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不必到培训中心接受专门培训。

2.部分员工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责任心。一些员工认为,学习不学习无所谓,提高不提高没关系,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而是乘机放松休息。因此,培训期间部分学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经常迟到或早退,更为严重者在家休息不来参加。这充分体现了员工缺乏长远眼光,缺乏岗位竞争意识,没有认识到培训其实是员工的一种福利,反而认为培训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把培训当作任务来完成或者选择放弃。

(二)积极心理学对员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目前,积极心理学已经在社会各领域里被推广和运用。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引入积极心理学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地工作和幸福地生活。从员工教育培训方面看,S供电公司引入积极心理学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

1.增强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企业要认识到每个员工都有优点,通过挖掘培养员工的素质和潜能,不仅能让员工成就自己、获得幸福,而且也能帮助企业提高效益。供电企业中,人力资源同样是最关键的资源,S供电公司只有充分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员工才能体会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这样才会树立主人翁意识,参与到企业的各种活动中。

2.提升管理者教育培训员工的技巧。积极心理学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安排合适的员工到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不同员工的作用,这样会激发员工认同自己、欣赏自己的信心和热情;员工在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这必然要求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势与潜能,针对不同员工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措施。

积极心理学同样要求管理者要以自身的积极情绪感染员工,通过模仿、表情反馈等积极情绪的表达,营造积极的气氛,让公司员工保持积极的心态。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学会情绪管理,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不轻易对员工发怒、不随意显露出悲观情绪等,为员工带来正能量。

3.激发员工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情绪如满意、兴趣、快乐、自豪和爱会拓宽认知范围,提高认知灵活性和思维的创造性。积极的情绪能够增强心理和生理恢复力,有利于增加社会联系,使员工积极主动地参加人际或者社会活动。积极心理学重视发掘人性的优点,认为培养每个人身上潜在的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帮助人们找到真正的成功和快乐。发掘员工的积极人格,使每个员工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才能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积极心理学在S供电公司员工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一)加强学习与宣传,明确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基调

1.大力宣传积极心理学及其意义。S供电公司首先要介绍积极心理学,让全体员工都能基本掌握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帮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对公司和员工的重要意义。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引入,让员工逐渐学习到心理学知识,更容易接受教育培训工作,便于公司更好地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活动并提升培训效果。同时,通过在公司内部的广泛宣传,可以在整个公司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每位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端正工作态度。

2.加强对教育培训管理者的培训。现有工作人员接受的理论教育基本是以传统心理学为主,因此,对教育培训工作人员(例如人事部、部门负责人等)进行培训是积极心理学成功应用的基础。他们是直接面对员工进行实际操作的人,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培训工作中推广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受他们的影响,必须对他们进行系统全面地培训,并注意实施细节,保持教育培训各方面工作的一致性。

3.明确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基调与目标。S供电公司要明确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基调与目标,切实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重视员工的积极情绪体验和心理品质。把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和观点引入到公司教育培训的整个过程中,从培训计划到培训实施,再到培训评估和培训反馈,始终把积极基调贯穿其中,无论是战略层面、方案层面还是技术方法层面,都要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培训前期以积极基调为主,后期又不能贯彻的矛盾情况。只有把积极的基调与目标贯穿于教育培训的全局,员工才习惯接受,增加对公司的信任感。

(二)从公司角度引导教育培训工作

很多企业过去一直把教育培训看作是员工的福利,认为企业要为员工培训工作付出很多成本,去帮助员工成长和进步,认为这本是员工个人之事。其实大家都知道,企业开展员工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效益。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企业要转变理念,把员工教育培训提升到战略高度,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让积极心理学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教育培训的目的。

1.把教育培训提升到战略高度。S供电公司应从自身战略出发,明确公司需要的员工素质和能力,进而通过教育培训去发现、强化,在帮助员工进步的同时实现公司的更好发展。积极心理学理论发展历史不长,但是其意义是深远的,这从它宽广的应用领域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公司的教育培训应围绕积极心理学理论,帮助员工成长、推动公司发展,同时扩大公司在员工中的影响力、提高接受度,更好地为公司和员工服务,达到二者的和谐与双赢。

2.培养员工的积极人格,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个体拥有积极人格的需要产生后,就会主动去了解并学习积极人格者应具备的行为认知,并将其物化为日常的行为。S供电公司在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中,要努力挖掘员工内在的积极动机和资源,使员工成为自己行为的主动决定者。因为员工自我投入越多,其行为的自主性就越高,人格成长的动力也就越足。员工一旦在情感上形成强烈的企业归属感,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就会愿意为企业发展而奋斗。对公司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也自然会以积极的心态参与,通过教育培训弥补自身的不足。

S供电公司要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努力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让员工对教育培训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摒弃以往的消极应付心态。公司可以在培训时聘请相关领域的成功者,分享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的经验,这些成功者在职业生涯起步的时候和企业员工有类似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他们的分享,可以让员工意识到,持之以恒的努力也可以给他们带来成功,从而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以积极心态应对教育培训活动。

(三)重视教育培训技巧的运用

1.优化培训内容。乐观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员工个人的绩效,因此我们要在培训内容中重点培养员工的积极乐观态度。积极乐观态度的养成需要公司从培训的角度入手,把积极心理学融入到企业培训课程中。积极心理学的融入不仅仅是体现在各种培训方式中,如研讨法、角色扮演、拓展训练等,更重要的是要系统地形成一个对积极心理学作简介和如何在工作生活中运用的课程体系,重点介绍各种积极情绪养成的方法,包括乐观情绪的培养,感激的培养,同情心的培养等等。通过培训让员工养成积极的心态,不仅有利于他们解决工作中的事情,也有利于他们稳妥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从而在轻松的环境下更加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最终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

2.针对不同年龄段员工制定不同培训方案。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目标和关注焦点各有侧重,对各个要素的需求程度不一样。所以公司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员工,在培训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员工制定不同的积极心理学培训方案。

篇(8)

刚开始学习心理学时,R老师十分认真,特别希望心理学能够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只是,一段时间学下来,R老师迷茫了。心理学太复杂啦,与学校相关的就有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辅导理论等一大堆;理论中又有着不同的学派,像什么认知、人本、后现代……每个学派的说法还很不一样。这些东西要弄清楚太不容易啦,看来这心理学真不是普通老师可以拿来用的。

在不少老师的心目中,心理学是一门很“高大上”的学科,复杂的理论,多样的流派,一个又一个的专业名词,让没有基础的普通老师望而生畏。讲心理学的老师往往还会提到心理学不能滥用,做得不当的心理干预不但帮不到学生,反倒有可能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这进一步打击了老师们尝试的热情,心里想着我如果不确定自己是否正确,那还不如不做。因此学的时候把它当成理论高高供着,学完之后也不觉得它和自己的日常工作有什么关系,更谈不上去尝试着运用了。而实际上,心理学本来就是一门从实践中得来的学科,它的理论其实就是人们对人类思维、情感的本质及其成长变化规律的科学总结。班主任每天都在和学生交流互动,本身已经有了很多的感性经验,许多心理学的理论可能班主任未必清楚,却能够很自然地按照这样的规律在做,因为这些都是人与人交往的常识。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把心理学看得那么高高在上。事实上,许多出色的班主任都不一定把心理学学得有多么专业,重要的是他们会思考也会尝试,充分地尊重已有的经验和常识,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了,以我为主,创造性地利用心理学规律,因而也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表现二:不懂原理,简单模仿

Y老师听完心理学讲座后很是高兴,认为讲课老师介绍的几种对付学生的方法都很独特,尤其是代币法,听起来很有效,于是决定拿来用。只是用了以后,他发现对于他的学生这一招用处不大,第一周还好,第二周就原形毕露,故态复萌。Y老师就感叹,心理学这东西用处其实也不大,只是说得神乎其神而已。

这里Y老师所犯的错误就是不懂原理,简单模仿。心理学方法的运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每一种方法都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变通,又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变化。就拿代币法来说,不同的学生需要选择不同的代币,如果孩子能持续出现某个目标行为,就应该加大奖励,同时奖励的实施还需要严守规则、及时到位。Y老师由于并没有吃透实施的原理,只是简单照搬,在操作的细节上存在问题,自然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成效。

表现三:一知半解,乱贴标签

A老师班级里有几个学生特别调皮,坐不牢,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效果,A老师就想从心理学里找找招。从一本书里,A老师看到了关于多动症的描述,与班里学生的表现一对照,A老师松了一口气,这可不就是啦。于是,A老师就告诉孩子的家长,你们家孩子十有八九是多动症,我也没法管了,你们还是有空带孩子去治治吧!

在心理学的操作上,下诊断是一个很谨慎的事情,一般需要这么几个步骤:(1)关注学生表现的细节,访谈学生及相关的亲友,详细了解相关资料;(2)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厘清问题发展的脉络;(3)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出问题成因的假设;(4)进一步收集资料对假设进行验证。一句话,诊断一定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而A老师仅仅只是简单地对照书上的描述,凭着一知半解的知识就下了结论,轻易地给学生贴上了多动症的标签。可以想象,这样的标签一旦贴上,老师和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一定会有很多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如果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篇(9)

中图分类号:B841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Training in the Domain of Psychology

LIU Zhongkun

(Yangzhou Tax Institut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Yangzhou, Jiangsu 225007)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training obtained more and more unit's favors in the society. As one kind of new education or the training pattern, the development training has integrated the psychology, the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he pedagogy and so on multi-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the psychology studies passes through the entire development training system.

Key wordspsychology; development training; application

1 人本主义理论在拓展训练中的应用

1.1 对人本主义理论的认识

人本主义心理学又称“现象学心理学”,是20世纪50至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当代心理学流派,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作为一位心理学研究者和治疗家, 罗杰斯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理论。1969 年,他出版专著《学习的自由》, 系统阐述其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教育改革论是人本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倡导“非指导性教学”,重视教人胜于教书,强调有价值的经验学习和过程的学习方式,建立真诚互信的师生关系,以达到培养能适应变化和懂得如何学习的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根据人类自身的发展特点,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的、知道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人本主义理论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1.2 人本主义理论在拓展训练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教师的权威与控制作用,学生则往往处于被动、服从、接受的地位,这大大妨碍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在拓展训练中,通过项目操作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员主动学习意识的行成,在这种内驱力驱动和引导学员学习的状况下,有利于培养学员良好的心智和心态,形成乐观的态度和保持愉快的状态,以求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学员是培训的主体和中心,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技能的主动实践者,培训过程的参与者。学员应该是项目的体验者和培训的承担者,是培训的主体。这正与人本主义理论的精髓想吻合。所以说,人本主义理论是拓展训练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它提倡以人为本,让学员全身投入学习,强调培训师、学员双主体,培训师的作用不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即不能单纯教学员知识,而应当充当学习的促进者,为学员提供学习手段,提供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由学员自主学习、自主评估,促进其成长发展。

2 行为主义理论在拓展训练中的应用

2.1 对行为主义理论的认识

行为主义在20 世纪初产生于美国,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流派,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华生和斯金纳。它用“刺激(S)反应(R)”论来诠释学习的过程,任务S-R联结构形成了学习过程的全部。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行为主义最关注的是人的行为的改变,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者行为的改变。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习环境、外部因素对于学习过程中的影响,而且行为主义研究者注重实验的研究方法,将理论结合实际,展现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为学习理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丰富发展提供了帮助。

2.2 行为主义理论在拓展训练中的应用

在科布尔(Kolb,1984)的四阶段体验式学习圈中,“体验”是第一个环节,是指具体的体验,也是后三个阶段“反思内省”,“归纳”,“应用”的基础。在拓展训练中,学员的亲身体验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项目的安排,在学员体验过程中对学员进行有效的刺激,进而使其在心理和意识上有所反应。为后面的学员自身的反思和分享环节奠定坚实的基础。

行为主义理论为拓展训练 “做中学”的原则、团队合作学习及正面导向、适时激励、巧用小组动力等理念和工作技巧提供了最好的理论解释。在拓展活动中,注重运用对个体和小组的激励,让学员自觉地感受到荣辱感并能促进其齐心协力地学习。运用“成功导向”和“关系导向”的引导方式,适时加以鼓励并引导其以成功为目标,提高个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 团队动力学理论在拓展训练中的应用

3.1 对团队动力学理论的认识

团体动力学( group dynamics) 是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于20 世纪30 年代末期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场论( fieldtheory) ,是借用物理学中场的概念来解释心理活动的理论,把人的行为看成人与环境的函数: B =f( PE) ,强调在生活情境中研究人的行为。

团体动力学把团体作为一种心理学上的有机整体, 并在这种整体水平上探索人的社会行为的潜在动力。团体动力学主要目的是探求团体的发展、团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个体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作用的关系。团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构成了团体行为的主要动力。

3.2 团队动力学理论在拓展训练中的应用

“熔炼团队”是拓展训练的终极目标之一。所有的拓展项目都是以团队学习的形式进行的。在场地项目和情景项目中,目标的完成离不开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在高空项目中,个人的成功挑战也离不开团队成员之间的鼓励。团体动力被认为是团体效能发挥的基础和条件,团体目标、团体气氛、团体规范等基本的团体动力学范畴都具有动力的因素,都对团体效能的发挥产生潜在的影响。在拓展训练中,良好的团队氛围,会直接激发每一位学员的项目参与热情,也对团队最终目标的完成,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把团体动力学引入到拓展训练中, 主要侧重于把它作为一种影响团体过程、促进团体效能发挥的途径。所谓团体效能, 就是团体实现其目标的有效性, 以及团体自身价值的有效体现。为了促进团体效能的发挥, 一个团体应当具备明确的团体目标、和谐民主的团体气氛、合作的人际关系、有效的团体影响力等。

4 建构主义理论在拓展训练中的应用

4.1 对建构主义理论的认识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认识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建构。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理论以心理学家Barlett 在1932 年提出的“图式理论”为基础。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而不断建构的活动,注重学习者与他人的合作、互动;强调学习者的经验,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的;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主体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认为老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

4.2 建构主义理论在拓展训练中的应用

在拓展训练中通过项目操作,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力和特长, 让每个队员都在团队中有一种位置归属感,使队员最大的展现自己的优势, 根据团队的需要去选择自己在团队中的最优化位置。拓展训练强调队员之间应学会尊重、学会关心、学会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尊重,尊重别人就等于尊重自己。通过拓展训练可以充分挖掘每个队员的特长,使得每个队员都能充分展现自我,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体验式培训的拓展训练注重以学员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中由培训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学员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身体力行的学习,结合自己先前的经验与学习的感受,最终达到使学员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5 多元智能理论在拓展训练中的应用

5.1 对多元智能理论的认识

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Dr H. Gardner)在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实验证明的基础上,认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环境中创造出有效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服务和产品的能力。1983年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Multi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认知方式是多元的,人的智能应该是一组能力而不只是某一种能力,亦即存在多元智能,如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这些智能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但却总是以组合的方式加以运用。多元智能观中的“学习共同体”是指可以将具有不同智力倾向的学员以相似或一致的价值取向和爱好组合在一起,让大家在团队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优势。在团队活动中都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与人沟通、交流、协作,是实现自我建构和自我创造必不可少的技能。

5.2 多元智能理论在拓展训练中的应用

拓展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员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多元智能观强调“智能的情境性”,强调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联系起来。学习只有在依托真实世界的情境中进行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更具备现实的意义。所以,基于多元智能观的拓展训练课堂学习情境不仅要有真实的社会背景作依托,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大量的专业器材,而且要给学员提供拓展其心智发展的学习工具,以及参训者的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的支持策略。

拓展训练通过真实的任务设计情境导入,使学员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对相关信息的查找能力、问题解决过程的认知监控能力和真实问题背景中的推理能力。

6 结论

心理学知识在拓展训练中的应用,会使每位学员在不同的体验中了解自身能力,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学知识则贯穿于整个拓展训练的培训体系,为拓展训练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篇(10)

我们首先要知道美国学校心理学对自己专业的定义。他们认为学校心理学是一个关注儿童、青少年、家庭各年龄段的所有学习者和为在学校学习过程提供专业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学校心理学家经过基础教育学和学校心理学的培训可以提供心理评价、心理干预、问题预防、促进健康的活动和项目设计与评价的服务,主要专业重点是学校、家庭和其他范围内的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与发育过程。学校心理学家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综合发展机制和环境的信息,把它们“翻译”给在广泛的教育体系中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发展与成长的负责人们。大多数学校心理学家在学校工作,但他们也可以在很多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例如,公立或私立学校系统、校内保健中心、医务室、咨询室、医院、私人诊所、大学、社区和州立组织,还有其他机构。

美国学校心理学的“混合期”(1890~1969年)

美国学校心理学发展史可被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混合期和统一期。混合期大约从1890年延续到1969年。在这八十年的历程里,美国学校心理学从完全不存在发展到了拥有一个全国性的专业组织,可以说这个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要了解学校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我们需要了解美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社会发展状况。这一时期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进步年代”(Progressive Era)。19世纪末,美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和扩张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工人在无劳动保护条件下工作,社会严重的贫富差距,以及垄断集团对国家政治的控制。20世纪初,当时新上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制定和实施了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和保护劳工利益的法律。其中有一系列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的法律,包括禁止雇佣童工、未成年人看守所、职业辅导和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美国现有的公立学校系统就是从那时开始慢慢形成的。公立学校的许多标准元素和基本系统结构也都是在那时形成的,包括义务教育、幼儿园的成立、以年龄为基础的小学(6、7岁开始上学)、教师的专业培训、职业训练、家长教师协会、学校护士等。1910年左右,美国许多城市和有些农村地区开始出现特殊教育,特教服务的出现意味着社会对这方面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些专业人员需要知道如何筛选和安置需要特教服务的孩子们。由此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们被称为特教的“看门者”。1918年义务教育法案正式出台,导致大规模的不同背景的孩子们同时进入学校。其中的很多学生染有疾病,还有一些先天性学习障碍者,所以学校急需给学生们做身体检查和心理测试,以便找出这些需要特教的孩子们,妥善地将他们安置到特教班中。

美国最早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把赖特纳·韦特默(Lightner Witmer)和斯坦利·霍尔(G.Stanley Hall)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结合后形成的。韦特默通常被称为“学校心理学之父”。他主要注重特殊式(Idiographie)临床模式,关注并试图去了解某一事件或某一个人,为人们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早在1896年,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成立了全美第一所心理学诊所。韦特默的诊所为来访者提供综合教育和临床干预的心理服务,并且对学习与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和儿童进行咨询与治疗,并同时也对教师们进行了心理学方面的培训。斯坦利-霍尔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任会长。在他的研究中主要运用的是律则式(Nomothetic)模式,寻找各程序和方法的特点,并从中找出规律。他整个职业生涯都在研究儿童的成长、发展和进化论,试图找出这一群体的规律性特点。韦特默和霍尔的学生们慢慢将他两人的研究方式和成果结合,打造了今天美国学校心理学的基础,尤其是为以后的心理测试运动(Test Movement)奠定了基础。

美国心理测试运动是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一段时间内,西方心理学界对心理测试和测量工具非常重视,并且有重要的发明和创新。阿尔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是这一运动的开创者。他和西奥多·西蒙(Theodoore Simon)在法国共同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套实用性强的智力测试工具——西蒙—比奈智商测试(Simon-Binet IQ Test)。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们把它标准化后改名为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Intenigence Scale),至今它还在广泛地运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有其他小组式标准化测试。这些测试的运用在当时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接受。智商测试的发明与发展为最早的学校心理学家们提供了最主要的角色定义。这些测试则在学校里被心理健康教育者们用于区分拥有不同能力和成绩水平的学生,成为学校心理学家们的主要工具。

这一测试运动推动了整个心理学界,同时也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美国的发展。1925年,美国第一个学校心理学培训项目在纽约大学成立,包括本科和硕士项目。1930年,出现了第一个学校心理学的博士项目,并且美国政府首期在纽约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批准了学校心理学家证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与干预方式陆续被推出和运用。因此,心理学在美国慢慢发展起来,并且被政府和整个社会所认可,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心理学会的第十六分会——学校心理学分会(APA-Division 16)在1945年正式成立。这代表了学校心理学在美国心理学界正式被公认和接受。美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分会的成立给其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的成立起了开头的作用。1969年,美国全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Psychologists或NASP)正式成立。它把全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者召集起来,正式给予这一专业团体一个稳定的身份和定位,并巩固了这方面专业人员的职业认同。美国全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的成立结束了美国学校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混合期,并为此专业打开了一个新的历史篇章。

美国学校心理学的“统一期”(1970年至今)

美国学校心理学的统一期从1970年开始一直延伸到今天。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统一,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区分,专业培训项目的增多,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数目的不断增长,规章制度和专业结构的完善化,学术和研究方面的扩展和深入等,所有这些为学校心理学专业体系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障碍儿童普及教育法(Education for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或称公共法律94-142(Public Law 94-142或P.L.94-142)。此法规定所有公立学校必须为所有儿童、青少年(3至21岁),包括有各种障碍的儿童提供义务的、适当的公共教育。这包括很大范围的障碍,如身体残疾,智力低下,语言、听力和视力问题,情绪和行为问题,其他学习障碍症状等。这一法律的通过引起了学校心理学的热潮,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者人数的大幅度增长,从1970年的5000人到1988年的两万人。如今全美有大约两万五千多位学校心理学家。随着专业人士人数的增长,专业组织和机构的数目也同时增多,从1970年到1989年州级学校心理学组织从17个增长到了48个,至今已有53个州级或地区性专业组织。  1970年至1990年这20年中,美国学校心理学体系经过不断地改革,虽然教师群体的资格鉴定系统还不完善,并且传递方式的变异性和不统一性居高,但已逐步全国性地推广学校心理服务。与此同时,美国全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也开始担任起决定教育、培训和专业资格鉴定标准的职责,并且引导整个专业由反应模式慢慢改变为主动性强的角色。也就是说,从对外界机构的信息和建议有简单的反应到试着去影响和引导外界组织的一些决定。NASP现有一季刊杂志——《学校心理学评论》(The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还出版过许多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者们有帮助的刊物、书籍和其他产品。美国全国学校心理学协会还负责认可学校心理学高等学位项目(博士以下的高等学位项目,如硕士和本科项目。美国心理学会则负责认可学校心理学博士项目)。NASP还负责颁发学校心理学家的执照。

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学校心理学逐渐从集中重视学生的“评估和安置”转变到以“优先评估、干预和至少为高风险群学生们做二级预防”为中心理论的角色和功能。自从智商测试被推广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者们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给予学生们这些心理测试和解译测试结果。学校心理学角色和功能的这一变化是为了能为所有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和整个社区提供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今天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者们的工作内容,则容纳了与其他教师和家长咨询和商议学生们在学习、生活、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和障碍,并且需要设计治疗方案。

在美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分会的带领下,除美国全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以外,还出现了其他重要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如,美国学校心理学委员会(American Board of School Psychology或ABSP)、美国学校心理学研究院(Ameriean Academy of School Psychology或AASP)、学校心理学研究协会(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School Psychology或SSSP)、学校心理学项目主任委员会(Council of Directors of School Psychology Program或CDSPP)、国际学校心理学会(The Intemational School Psychology Association或ISPA)等。接下来,笔者简要介绍一下以上一些美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的特点。

美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分会于1945年正式成立,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在学校、家庭与社会中作为学习者和有工作能力的国民的地位。学校心理学分会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和保持学校心理学专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标准,扩展适当的科学和学术知识;提高专业事务的效率与效应;支持这一专业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对专业的地区性、全国性和国际性出版刊物、交流和会议给予鼓励和引导。

美国学校心理学委员会成立于1992年,是颁发学校心理学专家证书(Board Certification)的组织。该专家证书是通过美国学校心理学研究院设计的专业考试后获得的,它和学校心理学的其他执照意义相同,代表着持执照人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背景。

学校心理学研究协会成立于1993年,这一组织学术性强,主要目的是促进学校心理学所有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科学研究;将关于学校心理学的重要研究结果普及给公众、科学家们、学术界人士和从业人员;并促进关于专业学校心理学的交流和沟通。

篇(11)

关键词 :心理 薪酬 心理 契约 群体 效应

一、人力资源培训运用心理学的作用及意义

第一,人力资源培训心理学是研究人力资源培训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源培训实践中,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以达到提升组织能力、推动战略目标实现的作用。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人力资源培训,为人力资源培训提供原动力。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管理,可以根据心理和人格特质的差异,把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设计多样化的激励手段和考核手段,提升员工满意度管理的技巧,帮助管理者提升领导魅力等等。同时,管理者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心理素质,从容面对来自职场的各种挑战,缓解压力方式,正确处理工作中与遇到的困难,心理学应用到人力资源培训活动中尤为重要,更能推进企业员工的不断完善和自我发展。

第二,管理心理学为人力资源六大模块提供了理论基础,并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践来拓宽自身的理论研究。管理心理学不断深入如何运用心理学来管理人的研究,不断地指导和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事活动的作用日益显着,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系日益亲密。管理心理学对个体、群体、组织和领导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能够充分增强企业凝聚力,改善领导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进而达到甚至超额完成企业的绩效目标,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第三,积极心理学有助于发掘人力资源的潜能。积极心理学是以占人群大多数的普通人为研究对象,要求心理学家用更加开放与欣赏的眼光看待人类的能力、潜能和动机,利用心理学相对完善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类力量和人性美德等积极层面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也有助于员工形成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

二、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的运用

培训是人力资源培训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目前的企业培训与员工个人规划中,心理学的各种思想与理论不断渗透其中。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实质也是对企业团队的管理,团体心理学的许多理论都可以运用到培训与开发中来,随着员工心理素质在日常管理中的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员工的心理训练也逐渐增多。

1.行为主义理论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的运用。在培训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奖励,鼓励学员积极参与,从而调动课堂氛围。这就属于行为主义理论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的运用,是一种典型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叫做强化训练。行为主义理论可以使学员参与活动与获得奖励之间产生链接,从而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是快速有效的,尤其针对基层员工培训。但此类学习活动最多只可作为培训中的点缀,过多使用会让学员产生纵之嫌。行为主义理论更多强调的是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