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乡村公路建设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要想富,先修路”,“百业兴,路为先”,实践证明,公路是畅通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自94年实施“四通”工程以来,由于年久失修,又地处矿区,煤炭运输车辆多,而且大多数是超重、超载车辆,导致多数路段严重损坏,交通状况极差。即使我们始终十分重视乡村公路建设,不间断的进行维修护养,但终因受财力和技术制约,治标不治本,道路状况改观不大,效果不明显,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的老百姓编成了顺口溜,说是:“进了__庄,恣得跳老呱,不是愿意跳,不跳没办法”。20__年,省市各级提出了“三年实现村村通柏油路”的号召后,我们__的干部群众都为之高兴,盼望能早一点落实。镇党委政府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上有政策支持,下有群众拥护。必须牢牢抓住机会,从根本上进行治理改造,彻底改头换面,才能符合上级的要求,满足群众的意愿,为经济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为此,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三步并作一步走,一年要干三年活”的紧迫意识,把乡村公路建设作为一项严肃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来对待,多次召开党委会、扩大会进行专题研究,高层面统一思想,多角度提高认识,达成了共识。
为保证全镇乡村公路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我们组织人员对公路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坚持“三个原则”,制定了全镇乡村公路建设的三年规划。一是坚持“与全镇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结合”的原则。把乡村公路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站到讲政治、论发展的角度上,用更广的视角来审视,用更高的境界来运筹,用更大的胆略来谋划。二是坚持“轻重缓急与统筹兼顾结合”的原则。根据乡村公路现有布局、交通流量,以及对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和方便群众程度的大小,科学安排,合理布局,划分为先期建设和后期建设、重要路段和一般路段等阶段,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三是坚持“党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上级总体安排部署,把公路建设初期规划分解到各个路段、各个单位,征询群众意见和建设建议后,以任务清单形式下发至各单位。同时,为保证规划的有效性,我们采取“大包”的方式,高薪聘请大中专院校的专家,依托现有公路格局,着眼于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公路资源,编制了乡村公路短期规划,要求在规划实施期间,由专家跟踪落实,随时调配补充,确保所建设路网便捷实用、科学合理。在严细的规划指导下,我们自03年开始,明确目标责任,严把质量施工,持续用力,紧督猛促,利用2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应当在3年内完成的规划任务,建好了50公里、17条村村通柏油路,使外来客商行上了通畅路,群众走上了顺心路,有力的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
二、强化“四项措施”,努力提高公路建设标准质量
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关键在于精心组织,科学调度,合理安排,严格施工。工作中,我们主要强化了“四项措施”。
1、配强业务骨干,加强技术培训。修路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明白人”靠上指导。一是请“老将”。刚退下去的2名老同志原来都工作在公路建设的第一线,他们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深受干部和群众的信任。为切实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专门把他们请回来当技术顾问,让他们在公路建设上发挥余热。二是练“强兵”。开工前,我们举办了2期农村公路建设培训班,邀请市交通局公路科的领导讲课,指挥部的全体成员,各村的村主任、民兵连长、施工人员200多人参加。培训班上,对市里制定下发的农村公路《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建设管理办法》等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使大家系统掌握了工程设计要求、施工程序和技术规范。
2、突出机械施工,卡严规范标准。在施工操作上,我们严格落实机械招投标制度,突出机械化施工。坚持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为辅的原则,安排专人负责机械使用和调度,促进了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通过实行机械招投标制度,避免了工程“大包”,使机械的使用权、调度权牢牢地掌握在我们手里,既节约了资金,又提高了机械的使用效益,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在施工要求上,原则上路基宽5-7米,油面宽4-6米。对大修路段,首先把已坏底层挖深18公分,经验收后,填满已拌好的底层材料并轧实,密实度达到了98以上。其次,把全部油皮揭掉并清除,按设计宽度放路边线、整路槽。第三,按标准铺上27公分厚的灰土,找出路拱,先后用旋耕犁旋数遍,再用链轨车稳轧一遍,振动轧路机碾轧四遍,三轮轧路机碾轧两遍,最终达到“平顺无轮迹”的要求为止。第四,实行封闭式养护,养护时间8天,养护期间铺上塑料薄膜,并保证每天洒水三遍。
3、严格施工时限,加快施工进度。在公路建设中,我们切实强化时间观念,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抢赶进度。一是卡死后头。根据各个路段任务量的大小,规定了具体的完成时间,不管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突破这个底限。二是紧往前赶。帮助各村、各个路段算好自己的时间帐、任务帐,一天一天地排进度,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保证按时完成进度目标。三是与扶持奖励相挂钩。规定,凡如期按时完成公路建设任务的,对管区奖励200元现金,对村支部 书记奖励400元现金;对没有完成的,分别给予200元罚款;对干得快、好的单位,给予重点扶持。如__*村是全镇的落后村,但在公路建设中,干部群众劲头都很足,积极克服种种困难,工程进展很快,抢先完成了路基任务,对此,镇里拿出1万元现金进行了扶持,并为其率先铺筑油层。
4、实行责任追究,确保工程质量。质量是公路建设的生命,前修后坏就是犯罪。工作中,我们坚持把提高工程质量贯穿于整个农村公路建设的全过程。一是落实质量监理制度。镇指挥部专门成立了工程质量验收把关小组,在积极为市监理组创造条件、支持他们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各小组进入建设工地,盯靠施工现场,严把路基整修关、进料关、灰土铺筑碾轧关,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对擅自减少程序、降低施工标准的,一律重新返工。二是落实“两单制”。坚持每道工序都必须拿到监理人员的“合格单”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对不符合施工标准要求的,下发“返工单”,必须重新翻工,费用自负,并给予有关责任人100-300元的经济处罚。三是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与各村签订了《质量保证书》,实行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和追究制,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坚决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不论涉及到谁,都严肃查处、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
三、落实“四个到位”,巩固扩大乡村公路建设成果
公路建设,“三分建、七分养”。在加快道路建设的同时,我们把加强道路养护作为公路建设的延续,对农村公路管护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政府牵总、乡村为主、群众参与、部门指导的养护模式,确保建一条、养一条、绿一条、成效一条。工作中,主要做到了“四个到位”:
1、人员到位细组织。镇里专门成立了公路管理养护站,在增岗不增人的原则下,调配了3名专职人员。根据乡村道路区域分布及里程,本着“打破行政区划,集中连片,利于管理”的原则,划分了四个管理片,成立了四个公路养护管理队。按照就近作业、护路与护树相结合、每2公里路程配备1名固定养路员的要求,在全镇范围内招聘了27名养路员,形成了管理组织网络。并签订《责任书》,明确了公路管理站、管理队、养路员的具体职责和任务。对养路人员实行“划段挂牌,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确保了人员经常上路,做到了路面日常清理,破损及时修补,病害及时处理。
2、资金到位重投入。养护管理资金不落实,道路管理养护就是一句空话。道路管理养护资金包括两大块,一是道路管理养护费用。我们采取由镇财政纳入预算,统一划拨的方式,建立了农村公路养护基金,由镇公路养护站统一管理使用。年初,镇财政根据公路管理养护站提报的计划,将所需资金纳入全年财政盘子,设立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二是养路员的报酬补助。在纳入全年盘子,由镇财政统一划拨的基础上,由镇管理养护站进行管理,统一考核后,按照每月每公里补助100元的标准发放,全年共支出6万多元。
到2008年底,全乡公路总里程达XXX公里。按行政等级分:乡道XXX公里,村道XX公里;按技术等级分:三级路XX公里,四级路XX公里,等外路XX公里;按路面类型分:水泥路面XXX公里,沥青路面XXX公里,砂石等路面XX公里。
在建设乡村公路的同时,近两年全乡先后新建了XX个农村客运站,XX个候车亭、招呼站,并随着路面状况的不断改善,农村客运班线也在不断增加。目前,通公路的行政村已达XX个,开通班车的行政村达XX个,运行客车XX台,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了XX%。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客货运网络正在形成。
二、近年来我乡村公路建设的主要做法
我乡村公路建设所以能够取得较好成绩,主要是因为:
1、认真抓好乡村道路的规划布局。根据我乡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农村公路基本情况、交通运输需求情况,综合考虑了城镇布局、人文地理、运输结构、财力状况等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县交通局早在XXX年就编制了《XXX年至XXX年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并报经XX政府批复同意。
2、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在乡村道路建设中,重点争取了四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是项目支持,将尽可能多的乡村公路列入中央或省建设计划;二是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政府对我市乡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三是税费政策支持;四是“一事一议”政策支持,动员群众出资出劳。
3、大力筹措乡村公路建设资金。乡村公路中央和省政府每公里补助XX万元,每公里缺口资金约XX万元。对此,交通部门采取了“政府扶持、乡镇配套、社会赞助、群众捐资”的方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
4、严格工程质量监督。一是强化政府监督。每个县区都成立了交通质量监督站,对乡村公路建设质量进行跟踪检测,定期进行质量巡查;二是强化专业监理。各县区通过招标确定监理单位,每镇安排一名驻地监理人员;三是强化群众监督。鼓励行政村成立“村村通”建设理事会,管理群众的捐资,对工程实施现场监督。
5、建立了乡村公路的管养体制。在“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同时,市交通部门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管养体制。一是加强机构建设。按照XXX对农村公路的要求,督促各乡镇成立农村公路管理站;二是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业务指导,组织开展了业务培训;三是做好典型引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乡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XX乡村公路建设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乡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压力依然很大。列入计划的XXX多公里乡村公路,资金需求XXX,配套资金就需要XXX。目前,各级配套资金都存在缺口。去年,乡村公路水泥路平均每公里造价大约XXX万元左右,每公里缺口资金约XXX万元。今年以来,水泥、石子、砂以及人员工资都大幅度上涨,最高涨幅达到了XXX%。目前每公里需要XX~XX万元,这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的缺口。且越往后建设的乡村公路,大多是偏远的乡村,道路基础条件较差,有的还需要加宽路基,这更增加了造价。
2、乡村公路工程质量不容忽视。尽管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加大了对乡村公路建设监督的力度,但少数路段在施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县交通局在一次质量巡查中,发现有XXX条水泥路强度指标偏低。
3、部分乡村公路存在安全隐患。我乡公路大部分是在乡村老路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因为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工程量,节约不少资金,但老路的线形有的并不能满足公路的设计要求,这样修好的公路往往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有的乡村公路缺乏相应的路标、里程碑、指路名称、线路标志等设施,急转弯、危险路段缺少相应的警告标志,乡村公路本来路面就窄,加之配套设施及安全标志缺乏,车况杂乱,车型复杂,实行的又是混合交通,易导致交通事故。
4、乡村公路管理以及养护水平亟待提高。乡村公路的养护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资金有限,二是缺少技术人员。乡村公路的管理还存在一些空白,有的超载超限车辆走大路怕被查,就借着熟悉地形的优势,走乡村公路,超越了乡村公路的承载能力。对此,管理部门鞭长莫及,老百姓没办法,有的就在村口设置限高、限宽的路障,超载超限车辆是进不来了,可乡村公路的通行能力也受到了削弱。
5、乡村公路运输市场亟待规范。农村运输市场存在较多的问题是货车载客、摩托车和残疾人代步车载客营运、客货混装等违章行为,客运车辆运行线路和班次难以固定,无规范的客运站点,给村民出行也带来诸多不便,造成农村运输市场无序。
四、对乡村公路建设的几点建议
乡村公路对于沟通城乡联系、方便农民出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市乡村公路建设和管理必须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未来。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乡村公路建设
在乡村公路建设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坚持做到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资源开发、水利建设、旅游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提高对乡村公路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确保生态环境,提高乡村公路等级。建设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合理、实用、符合发展、省钱省力的原则,尽力避免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复和紊乱,更要禁止农村公路建设不切实际、贪大求洋和建而无用。
(二)进一步优化乡村公路的设计
在乡村公路的设计中,要注重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注重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目前乡村公路的宽度一般在3.5米,如果路肩不处理好,就会影响车辆交会,影响通行能力。对此我们建议,在公路两边各建至少不少于75厘米的路肩,使乡村公路的宽度达到5米左右。如果暂时没有能力加宽的话,也要在一定距离内建立会车台。二是注重改进路网结构。要综合考虑建设路段在整个路网中的疏密度,加大延伸和覆盖,建设路段应尽可能在村镇间形成网络,减少断头路,尽量通过人口稠密地区,将分散居住的村民集中或吸引到公路边来,使其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交通需要,尽可能减少公路用地,避免占用耕地和民居,少破坏森林植被,尽量不破坏良好的农村环境。不断完善全市公路网络体系,尽可能使乡村公路与国省道干线公路相衔接。三是注重加强安全性。要增加乡村公路的警告标志,在与国道、省道连接时,要增设减速板等安全设施。四是注重合理布局乡村客运站。乡村客运站的布局受到土地规划等诸多方面的政策限制,需要为其建设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尤其要解决客运站的用地问题,为农民乘车提供便利。
(三)加大筹资力度,保障乡村公路建设
要解决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必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渠道多途径筹资。一是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向上级部门争取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等;同时,上级下拨的建设资金应及时拨付到位。二是充分调动农民修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认识到建设乡村公路是自己的事,主动参与,积极参与。三是加大融资力度,大力筹措乡村公路建设资金。要采取“财政挤一点,交通补一点,政策扶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捐一点,农民出一点”的措施,筹集配套资金。四是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为家乡公路建设出资出力。
(四)健全机制,加强乡村公路的管护
良好的管护机制,是确保乡村公路畅通的前提,是发挥乡村公路效益的基础。一要建立健全乡村公路管护机构。乡村公路管理站要给正式编制,要有专人负责。二要建立乡村公路自治养护的长效管养机制,保证乡村公路有人管有人养。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可实行村民委员会和村民集体管护;或由县、乡、村筹集专项资金,实行委托管护、个人承包养护;或交有组织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有条件的县养路部门统一管护。三要加强监管,严格考评。
为解决养护资金的来源,一方面可利用公路控制用地和路肩边坡进行经济果林种植收益,另一方面争取国家政策,将乡村公路养护经费纳入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征收项目落实。同时,按照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精神,逐步将一些路况好,对农村区域性经济具有较大推动和促进作用的乡村公路纳入县道养护,减轻农民对乡村公路养护负担,使农民真正能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国家提供的交通服务。
(五)严把乡村公路工程质量关,真正造福一方百姓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已被农村发展实践所证明的真理。乡村公路作为国道、省道的延伸和补充,它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乡村公路的建设和发展与国道、省道无法相提并论,尤其是贫困山区县市的乡村公路建设发展滞后,阻碍了贫困山区与外部整个的沟通,制约了山区群众观念更新和对外部环境的了解,使外界的工艺品输不入,农民的山货、鲜货等特产品运不出,运输成本高,货主收效低,成为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瓶颈”和“拦路虎”。
我们盘县是六盘水市的经济、文化中心,120余万人口,境内有320国道、212省道、沪昆高速公路贯穿于盘县部分乡镇,水盘高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盘兴高速即将启动建设。尽管如此,乡村公路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相差甚远。就其主要原因有:
一、 配套资金短缺,地方投入不足
在目前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山区财政收入虽然每年增长幅度可观,而可用财力十分拮据,因而不可能拿出较多的财力用于乡村公路建设。尽管如此,盘县在“吃饭”都难以为继的困境下,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挤出资金,支持乡村公路建设,但由于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山高路险,修路成本费用过大,有的甚至要打遂洞架桥梁,地方财政投入的资金无疑显得杯水车薪。如果出现意外,财政短收,原已预算安排的公路建设专款很难保证到位。
二、管护投入不到位,形成了乡村公路只建不养的局面
常言道:“一年建好两年修,三年不养就要丢”。目前,国家对公路养护、管护投入主要倾斜于国道和省道,对公路管护人员的经费实行以路养路,有效的资金集中在国道、省道的维修养护和扩建上,而乡村公路的管护、养护投入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山区地势险要,线路长,路况差,乡村公路养护成了无娘的 “孤儿”无照应,再加上在修路、修桥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拿出资金保证乡村公路养护更显得苍白无力。虽然有的村通了路,但弯急、路陡,路况差,有的通路不通车,而这些公路又都不是国家养护的对象,乡村苦于财力,人力的拮据,无力对此进行有效的管护,更由于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管理人员松散,敷衍了事,有的只求管护报酬到手,不管路况养护好坏和畅通,一遇阴雨洪水,路垮道阻,过路群众苦不堪言,过路司机怨声载道,乡村公路的质量和运输效益很难得到保障,并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农村公路管理滞后,监管不力,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公路没有被摆在与城市交通的重要位置,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很难升级达标,管理滞后,更由于农村山大人稀,线长面广,仅靠县级路政管理部门“鞭长莫及”。农村公路的管理形成“真空”,农村公路被损坏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公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部将农村公路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启动了大规模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由“通达”上升为“通畅”,产生了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农村公路建设的数量和质量突飞猛进,全国新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公里。村通油路达80%以上,全市乡级公路管养人员分布不均,有的地方人多路少,有的地方路多人少,甚至有个别乡镇没有管养单位,且养护资金渠道不畅,体制、机制不健全。
四、公路建设缺乏稳定规划
“上有千条线,下只有一根针”,乡镇苦于人最少,事最多,应酬多;在加上连你吃饭、保稳定都很难的乡镇政府,要求他们拿出修建乡村公路建设规划并付诸于实施,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即使纳入计划,终因财力有限,不能付诸实施,使计划常常难以实施甚至不能顾及。
鉴于以上情况,我认为:乡村公路的建设,尤其像我们盘县这样的边远地区,应纳入国家基本建设,小城镇序列,实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管养应以地方及农民为主,有条件的地方成立公路养护协会,明确乡村公路养护职责,建立完善对乡村公路建设管护监督机制。
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设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户
乡村公路虽然是国家的公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我国幅源辽阔,乡村公路完全依靠国家投入已不能成为现实,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要建立层层配套机制。国家每年要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车购税、原民工建勤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国家征收的公路养路费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公路建设发展基金。乡镇政府要从当年小城镇建设资金中安排10%-20%,,从当年财政收入中拿出1%,村委会从每年村级积累中拿出10%,从村组企业利润提出5%,用于乡村公路建设;三是建立滚动发展机制,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通过合格的审批程序,对各过往车辆采取有偿使用的办法或通过“一事一议”,农民自筹资金,本着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分级负责,县路县管,乡路乡管,村组公路村民自养。对某些重点路段,重点桥涵实行产权买断,由买断方收益,卖断资金由地方财政集中管理,用于乡村公路的建设和养护。
六、建立科学的管养机制,实行管、养分离,完善乡村公路监督体系
建是基础,管是关键。地方政府要把乡村公路的养护纳入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实现经济腾飞重要议事日程。在公路养护形式上,可采取属地管护,属段管护,在谁的地盘就划归谁管护,有条件的可把某一段划归某一个单位,有关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最终要实行年终考核兑现,并定期对公路的管护及公路两旁的绿化进行检查和督办、通报,强化公路服务中心的服务职能,加强对公路养护资金的监管力度,把养护资金与工程进度挂钩,按工程进度及完成质量考核验收,把监督管理始终贯穿于养护工作的全过程,注重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确保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乡镇政府要组织服务中心积极介入乡村公路建设的监督管理,监督工程规划的编制和落实,参与公路建设中的工程预决算,积极推行公路建设专用物资政府采购制,工程建设招标制,堵塞乡村公路建设和维护中管理的漏洞。定期或不定期对公路建设和公路养护目标责任制落实兑现的监督检查,防止责任不明、措施不力现象的发生。保证专款专用,降低修建维护公路的成本,不断提高乡村公路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七、加强乡镇公路服务中心监管力量,提高服务中心人员的业务素质
一、提高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公路的目的为了老百姓的出行方便,农村公路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设施。如果投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修一条路,而这条路长期无人养护,处是坑槽,处是塌方,群众不满意,那就失去了修路的意义。因此,交通部门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从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管理养护也是发展”思想,既要抓紧农村公路建设不放松,也要牢牢抓住农村公路管养不放弃,进一步明确责任,制定措施,确定线路和人员,落实日常养护经费,迅速掀起公路建设、养护、安全管理养护新。
二、创新机制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为了使全县农村公路实现“有路必养”目标。把农村公路养护作为农村公路健康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把建立适合本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作为养护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原则,重点落实县道、乡道、村道的养护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
冲出大山,走上柏油路是许多农民长久的梦想。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村村通油路”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从2003年起至今,全省建设农村公路1.5万公里,为近2000个行政村铺通油路和水泥路。
但是,乡村公路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就乡村公路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几点对策:
1面临的困难
1.1建设资金筹措困难。按全乡交通建设规划,油路建设需要一大批资金,只靠目前的乡村公路资金筹集机制,很难筹集到这笔资金。乡村公路的建设主体是当地镇(乡)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一般情况下,县级以上政府投入资金很少,只是实行“以奖代补”,奖励少量资金。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公提留和义务工全部取消,镇(乡)政府已经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乡村道路建设。受“一事一议”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村民自筹资金难度加大。
1.2建设管理不规范。由于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公路建设点多面广,缺乏有力的管理手段和相关的技术支持等问题,造成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比较混乱,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不能完全获得群众信任,严重影响了农民群众的投资积极性。
1.3养护管理难度很大。乡村道路养护应由镇(乡)政府和村委会自行养护,没有专业的养护队伍,养护资金、技术、物质、人员缺少。有些乡村道路建成后根本就没有养护过,“重建轻养”情况相当普遍,乡村道路完好率很难保障。乡村公路两边的违章建(构)筑物较多,致使乡村公路的路产、路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对策
鸡场坪乡乡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工作,要按照乡镇领导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通达、通畅、通村工程,贯切实行党的十全面完成乡村公路建设和改造,全面打造农村公路网络。
2.1切实加强对乡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充分发挥好乡交通建设领导小组作用,认真履行好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职责,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乡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以镇(乡)政府、村民委员会为主体,多元投入、共同建设的乡村道路建设机制。重点发挥好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发挥好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总结提炼乡村公路建设“七仙精神”和“金山经验”,强化宣传学习,营造乡村公路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发挥好财政资金的作用,乡财政每年在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公路建设,兑现“以奖代补”的资金,提高村民修路的积极性。三是发挥好目标管理的作用,将乡村公路建设纳入目标管理,严格进行考核,对乡村公路建设实施重点督查,定期通报情况,确保每月有进度、每季度有进展。
2.2多渠道、全方位筹集乡村公路建设资金。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三力并举”(即用足公共财力、聚集民力、广借外力)和“七个一点”(即向省市要一点、乡财政补一点、对口单位帮扶一点、镇〈乡〉政府筹一点、村民自己集一点、社会各界人士捐一点,一年筹一点,一年修一点)的办法,共同解决乡村公路建设资金难题。一是争取国家、省、市公路建设各种补助、上级政府财政拨款、企业和个人捐款等直接投资,重点是编制好项目,加大同省市联系,积极争取资金以及项目的支持,同时通过资源开发等协助企业和个人投资乡村公路建设。二是加大以工代赈,减免各种税费等间接投入力度,将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列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乡村公路建设。三是进一步发动群众,重点发挥好村民委员会、农村专合组织的带动作用,加大“一事一议”筹资力度,促进乡村公路建设。四是由乡级领导牵头分片包干,乡区级各部门分别联系各个行政村,对乡村公路建设实施“联帮扶”,帮助解决镇(乡)乡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困难等问题。
[关键词]乡村公路;PEST分析;大BOT项目方式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12―0024―04
乡村公路在社会、经济及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又是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关键在资金。随着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缺口的逐年扩大,如何合理有效地筹集更多资金,已逐渐被列入相关议程。因此,在当前中国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抓住农村公路发展机遇,探索出一套适合于农村公路自身产品特征的融资方式,其意义不言而喻。
一、中国乡村公路建设的融资现状及分析
建设乡村公路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总体而言,中国乡村公路建设的融资思路依然是以财政投资为主,其他投资为辅。随着乡村公路建设规模的逐年扩大,其资金缺口日趋增大,政府财政已无力负担。
现阶段中国乡村公路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两大方面(见图1):中央资金投入和地方资金投入。两种资金方式既有优势,也有劣势。1.优势:(1)可充分发挥政府优势,为乡村公路建设起到主导作用。(2)可根据不同时期发展历程,侧重不同的筹资措施,利于变通。(3)采用以工代赈、民工建勤等形式充分调动了农民工的积极性,减低了乡村公路的建设成本。(4)专款专拨,资金的使用更有针对性。(5)中央地方齐抓共管,为乡村公路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2.劣势:(1)加重了政府的责任和风险。(2)资金来源渠道过窄。政府仍为主要买单者,忽略了对第三方资本的利用。(3)未建立有效的资金审计体系,资金使用效率低。(4)多部门共管,责任分配不清晰。有些部门的资金投入(如:省交通部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二、新形式下对乡村公路建设融资的新要求
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农村公路不仅要建设好,更要管理好、养护好;不仅要“通路”,而且要“通车”,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实施农村公路“五年千亿元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公路,95%的乡镇和80%的建制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县乡公路要达到1 80万公里,5年增加30多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20万公里。与此同时,要实现乡村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将会高达770亿元,远远超过目前投资500亿元的水平,因此,如何筹集建设资金将成为“十一五”期间乡村公路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乡村公路建设融资外部环境的PEST分析
PEST分析即投资商或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包括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分析等四个主要分析领域(见表2)。
表2融资外部环境的PEsT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分别给各因素赋予权重,构建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M(略),从而更加量化的来评价外部环境对投资商或企业的影响,以及投资商或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新型融资方式的探索――大BOT项目融资方式
1.项目融资方式的分类。(1)BOT(B-Build;O―Operate;T-Transfer)项目融资方式,即建设―运营―移交。BOT是指政府让私营机构或非公共机构及外商对传统上由政府公共部门专营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融资、设计、建造、经营、维修和管理,在制定年限(特许期)后将项目无偿移交给项目东道国政府。(2)DOT(D-Develop;O-Operate;T―Transfer)项目融资方式,即开发―经营―移交。其是BOT的衍生方式,与BOT惟一的不同即将建设(build)项目变为对项目或资源的开发(develop)。(3)TOT(T-Transfer;O-Operate;T-Transfer)项目融资方式,即移交―经营―移交。指政府将已经投产运营项目的经营权在特许期内有偿移交给私营机构、非公共机构及外商,经营收益归投资者所有,以项目在特许期内现金流量为标的,一次性从社会投资者那里获得一笔资金用于偿还项目贷款或建设新的项目,特许期满后再将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4)TROT(T-Transfer;R-Rehabilitate;O―Operate;T-Transfer)项目融资方式,即移交―改造―经营―移交。其是TOT的衍生方式,与TOT惟一不同是在项目移交后需要对项目进行重新升级改造,使项目更具生命力。其适用于因外部条件制约或内部管理不当而造成亏损的优良资源的重新整合利用。
项目主办人可通过以上这些方式,部分转移自己所承担的风险。同时,这些方式都只涉及项目经营权的转让,不会牵涉所有权的变更,因此在乡村公路建设中,不会危害政府以及国家的利益。针对中国乡村公路建设的现实情况,以上四种项目融资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2.新型项目融资方式在不同现实情况下的具体应用。如图2所示,A、B、C、D四个区域分别代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饱有量的不同地区,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应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大BOT项目方式。(1)A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宜采用BOT,TOT和TROT方式。具体办法可采用公路建设、资源开发双管齐下。在搞好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强对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其公路建设采用BOT方式,对现有优良资源采用TOT方式;对因经营不善而未达预期收益目的的优
良资源采用TROT方式,经投资商升级改造后,继续经营获利,最终达到投资商、村民和政府的“三赢”。(2)B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宜采用的方法包括BOT,TROT方式。具体实施办法是由公路建设着手,采用BoT方式,同时对公路沿线潜在资源的开发采用TROT方式转交开发商。潜在资源开发的着眼点可以是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及发展第三产业;也可借助地理优势,随着乡村公路网的逐渐完善,逐步发展成为商品集结地,形成运输中转枢纽。(3)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宜采用TROT,BOT方式。具体实施办法可以由资源的开发着手,主要采用TROT方式。同时,投资商为取得公路沿线资源开发权,必须承担公路修建的责任。公路修建采用BOT的方式,而修建费用主要来自投资商的投资,及从资源开发运营中的获利。(4)D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宜采用的方法:BOT,TOT和TROT方式。具体实施办法可从充分利用政府贫困基金以及当地农民劳动力着手。采用“以工代赈”、“民工建勤”的方式,能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的积极性,修建路基以及完成相应的公路建设前期工作。同时利用政府贫困基金给予相应的补助。在公路建设中后期,人力财力耗费较多时再采用BOT或TOT方式。这不仅可降低建设成本,也使资金得到了充分的使用。公路建成后,沿线资源的开发宜采用TOT,TROT方式,但仍要侧重于潜在资源的开发,如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和第三产业;也可借助地理优势,随着乡村公路网的逐渐完善,逐步发展成为商品集结地,形成运输中转枢纽。
“以前,我们吃的是和七和八(包谷、红苕、洋芋等杂粮),穿的是疤上重疤(补了一层又一层),住的是天穿地漏,行的是满身泥巴。而今啊,是吃比营养,穿比高档,住比宽敞,行比车辆了!”在湄潭县湄江镇核桃坝村,四品君茶业公司董事长、原任村支书何殿伦兴奋地告诉记者,通村油路修好后,核桃坝村人均茶叶收入3700元。
湄江镇核桃坝村是茶叶专业村。三年前,人均拥有茶园1.3亩,茶叶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新建、改造3条总长39公里的通村油路后,核桃坝村与邻近4个村连接起来,新增茶园5000亩,新增产值1200万元,核桃坝村人均拥有茶园上升为1.7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4600元。
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快速推进,湄潭县的茶业、畜牧业等产业迅速兴起,规模迅速扩大,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群众称农村公路为产业路、致富路、民心路、德政路。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由2003年前的4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16.5万亩,产值由4000万元增至2.29亿元,产业综合收入3.9亿元,茶叶基地建设呈现强劲势头;生猪出栏由27万头增至43.6万头,产值由2.2亿元增至3.66亿元;以茅贡米为主要基地的优质稻田由3万亩增加到15万亩。
为了革命老区的发展,交通部决定从2004年起,用三年时间投入4亿元专项资金补助遵义市农村公路建设。遵义市在实施过程中,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政治任务来抓。通过3年的努力,遵义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喜人成果:截至2007年6月,全市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项目753个9310公里,完成投资21.6亿元,沟通乡镇136个(县际公路沟通乡镇25个),沟通行政村709个。在这3年的时间里,余庆县实现了“乡乡通油路”和90%的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
与2003年相比,2007年遵义市茶叶由原来的18万亩增加到42万亩,竹林由原来的85万亩猛增到252.5万亩;蔬菜由原来的126万亩增加到237万亩;药材由原来的46万亩增加到84万亩;辣椒由原来的60万亩增加到105万亩;优质烟叶由原来的65万亩增加到85万亩。到2007年底,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819元,比上年增长16.5%。
“水、电、路不通,农业产业化就是一句空话。湄江镇核桃坝村茶叶产业只是遵义市农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湄潭县委书记田刚如是说。
农村公路建设
助推乡村旅游勃兴
“我们的通村公路没有回头路,旅游最忌讳回头路。”在遵义市农村采访,记者发现,乡村旅游成了农村的又一新兴产业。
9月24日,记者来到距离绥阳县城3公里的洋川镇雅泉村,道路平坦、四通八达的水泥硬化公路上车水马龙。谈起乡村旅游,洋川镇党委书记龙斌如数家珍,“别墅是雅泉农庄档次的象征,投资200多万元。”“2007年,雅泉村的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0万元。”龙斌告诉记者,2003年以来,该镇农业旅游累计接待游客100多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0多万元,带动了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小青瓦、坡屋顶、转廓楼、穿斗枋、雕花窗、红柱子、白粉墙、三合院”为风格的“黔北民居”在余庆、湄潭、绥阳、凤冈等地随处可见,阁楼式、别墅式、庭院式各有特色,在公路两旁疏落有致,建筑布局、室内陈设都极讲究。近年来,在遵义市各地农村公路沿线,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村庄686个,新建“黔北民居”77000余幢,使50余万农民走出深山。
在余庆县龙家镇黄金榜村,一幢幢红白相间二层楼的别墅式民居随处可见。据说像这样的别墅式民居黄金榜村有46家。与记者同行的龙家镇光明村支书、全国劳模刘鑫说,是便利的农村交通给他们带来了财富,带来了稳定,带来了和谐。
农村公路建设推动了旅游产业步伐的不断加快,使遵义市旅游业、服务业迅速推进,旅游人气指数大幅上升。2007年共接待游客7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亿元。
遵义市农村公路建设助推并引领着乡村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引擎”作用。
交通投资用到“刀刃”上
“梯子岩通车了!”2008年6月28日,凤冈县土溪镇沸腾了。这天,世世代代被“天梯”困扰在青连山的村民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奔走相告。
“梯子岩、岩通天,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青连山地势险要,崖高壁陡,从谷底到山顶,只有两条窄窄的羊肠小道可行,站在谷底仰望,小径直逼云天。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梯子岩成了一个封闭的“世外桃源”,闭塞的交通,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据59岁的村民卢文扬介绍,过去当地是没有生猪卖出去的,要卖猪,只有宰后再抬到土溪镇街上去卖,来回有50公里。“现在我们高兴得很哟,拉肥料,售烤烟,卖生猪方便得很呢!”74岁的村民卢天孝老人自豪地说。凤冈县委书记王贵也深有感触:“交通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农民的自信心增强了,并且对党心怀感恩!”
在农村公路建设上,遵义市立足于“交通引领经济发展”思路,注重抓公路建设的规划和质量,使公路建设能实实在在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坚持把交通投资用在“刀刃”上。遵义市交通局局长胡学华认为:“遵义交通投资坚决实行专款专用,严禁任何单位和部门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建设专项资金,收到了良好效果。”
公路建设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这在遵义市已成共识。在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遵义市对各县公路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努力使农村公路建设为农村政治、经济服务。并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有限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公路建设成果。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有茶叶1.8万亩,通村油路根据茶叶发展规划而建,从县城就可直达茶园地头。在湄潭县复兴镇,通村公路四村八达,茶海深处,绿韵飞扬。
带着浓浓的乡音乡情,带着父老乡亲的亲切问候和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我们欢聚一堂,畅叙乡情,共谋发展,情真意切,其乐融融。在此,我谨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在百忙中抽身莅会的各位领导、各位老乡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远离故土、在外发展的全体乡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向一直关心、支持家乡建设的各界友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既是与大家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又是向各位介绍家乡的变化,共谋家乡的发展。下面,我用四个“新”来说一下家乡的发展变化、家乡的发展前景:
一是实干苦干,取得新业绩。
今年以来,党委政府突出创新主题,抓经济谋跨越,抓民生促和谐,紧紧围绕全县“1236”总体工作思路,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园区,三个经济发展带”的总体规划,攻艰克难,真抓实干,全力对接“一体”,融入“北翼”,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大基础投入,镇域环境不断提升。在去年投资500余万元进行镇域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年初,我镇又投资50多万元,对镇域街道两侧实施了亮化和绿化工程,安装了路灯100余盏,两侧建筑也进行了亮化。近期又对镇府以东路段进行硬化,对段、段实施人行道、路灯延伸工程。圆满完成了今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为村级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强村富民提供了人才支撑。尤其是村自新班子上任以来,他们坚持以民为本,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在经济发展、环境整治、民生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发展势头强劲。
二是提高认识,抢抓新机遇。
今年我县被列为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在村级公路建设上获得了上级的资金扶持。尤其是我县又把突破、道路硬化工程作为专项工作来抓,为我镇的道路硬化工程提供了资金帮扶,村紧紧抓住有利时机,迅速组织实施,在拆除乱搭乱建、修建地沟、平整路基等方面抢先行动、抢抓机遇,道路整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是增强责任,实施新举措。
加大宣传发动力度,激发群众“热爱家乡、美化家园”的责任意识,使广大群众对待修路这一“惠民工程”,做到“想主人事、说主人话、干主人活、尽主人责”,为修路尽一份心、献一份力。村“两委”干部更是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明确肩上的责任、身上的使命的前提下,不等不靠,发挥自主能力,通过村民捐款、收敛土地承包费、在外老乡支持等多种渠道,积极把道路硬化这项惠民工程办实办好。
四是干事创业,务求新成效。
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村级班子的努力工作下,在全体群众的共同参与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镇的道路硬化工程必将得以提前完成,村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必将得到极大提升,镇的经济发展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天各位老乡慷慨解囊,捐款修路,这是一件造福乡邻,惠泽后世的好事。我们镇政府将发挥协调、监督作用,把善款充分利用好,把路修成放心路、致富路。
一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确保时间服从质量;
二是切实解决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保障工程进度;
监督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县地方公路管理站,负责农村公路日常工作。并建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计划管理方面:我县的年度建设计划由县交通运输局根据县地方公路管理站和各乡镇政府申报的项目向市交通运输局进行申报。其中县道由县地方公路管理站向县交通运输局申报。乡、村道由乡镇政府向县交通运输局申报,申报项目必须自筹资金到位并已纳入省交通运输厅的GPS管理系统。县交通运输局对上报项目按平均分配、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审查、优化,报县发改局申报立项。县交通运输局按照已批准的项目上报市交通运输局,列入上级补助计划。如有特殊情况,如人大议案或群众反映强烈的,经县交通运输局报市交通运输局后另行批复。
二、资金拨付方面:通过总结经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农村公路资金使用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全部用于公路上。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到帐后,工程已开工的,进度达50%以上,经县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小组检查核实确认质量合格并达到工程进度的:其中县道先拨付50%资金,工程完工后再拨付30%资金,经市质量监督站交工检测合格再拨付15%资金,剩余5%作为工程质保金直到工程竣工验收后一次性清拨;乡、村道按照工程进度(完成1.0公里以上)和质量按每公里10万元进行拨付,施工过程中经县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小组钻芯送市交通质量监督站检测强度合格后按拨付每公里13万元,待市交通质量监督站交工检测为合格后再拨付剩余每公里2万元,以达到在资金上对农村公路质量的进一步管理。
三、项目管理方面:县交通运输局根据上级的项目计划,县道由局下属的县地方公路管理站担任业主实施并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定期或根据项目进度向县交通运输局汇报工作情况。乡、村道由乡镇人民政府担任项目法人,乡镇政府选派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担任法人代表,并组成项目管理班子,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同时负责向县交通运输局汇报项目进度及配合县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小组对乡、村道质量进行监督。
四、基建程序管理:根据《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及《省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村公路建设基建程序,并严格按照该程序严格进行农村公路立项、计划申报、设计、施工图审批、项目招标、项目实施、项目监督、交竣工验收等工作。
五、招投标管理方面: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符合法定招投标条件的,均依法进行招投标。未达到法定招投标条件的,县道报县交通运输局备案后由县地方公路管理站与具备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安全、廉政合同。乡、村道由乡镇人民政府与具备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安全、廉政合同。流标项目根据规定向县招投标中心办理免招标手续再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县道项目开工前依法向上级交通部门办理施工许可,乡、村道由乡镇人民政府向县交通运输局办理施工许可。施工许可审批后方允许项目进行开工建设。
六、质量安全管理方面:严把材料关、施工管理关、试验检测关、从严治理、加强监督。对工程材料质量不合格的坚决要求清理,不予清理的不予开工,不报验收,直至整改到位为止。路面浇筑前,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材料试验和检测,控制检测频率,确保试验检测数据真实可靠。在工程日常巡查过程中,对发现路面质量问题及时予以通报,以保证工程合格率,对于不合格的建设项目坚决要求返工。加大公路质量巡查力度,以突击检查结合定期检查方式检查各施工项目,发现问题的,及时下发《工程质量整改意见通知书》予以纠正。加强监督,动员全社会监督工程建设质量,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聘请当地群众当义务监督员,特别有些村委会的群众自愿当义务监督员已尉然成风。
七、工程交竣工方面:2008至2013年工程交竣工县道5项66.0公里,总投资13715万元;桥梁5项364.1延米,总投资1541.1万元;乡、村道111项261.86公里,总投资6621.5万元。已完工但未完成交工验收的7项,共39.8公里,其中:1、至经济园区公路1.0公里,2、X320线村委会至路面大修工程1.5公里,3、X800线至公路改建工程2.0公里,4、X319线至路面大修工程13公里,5、乡道(原S246线)至段路面大修工程8.7公里,6、县道X335村至段改建工程12公里,7、镇旧S246线至格顶中转站公路改建工程1.6公里。造成不能交工验收的原因多为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未出具交工检测报告。桥梁项目1项为Y575线墩仔桥,该项目正在做施工前期工作。县道未开工的项目2项:1、X335线至公路改建工程8.4公里、2、X335线至公路改线工程13.2公里,现正在进行施工图审核阶段。乡、村道未开工的项目有43项,主要原因为乡镇自筹资金未到位,无法筹集资金的项目已调整线路实施计划,均有村委及乡镇一级自愿放弃调整计划声明。其余已完工并达到验收期限的项目均已完成了交竣工验收工作。
八、资金筹措方面:我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由上级补助和地方自筹两部分组成,其中县道建设资金较大,由群众自筹困难较大,主要为上级补助,不足部分争取县财政补助。乡、村道为上级补助资金15万元每公里,不足部分资金主要由所建公路受益村委会或村小组自筹(每公里约10万元)。筹集方式有:1、拍卖集体山林;2、使用集体经营性资金;3、利用移民政策补助资金;4、争取扶贫单位资助;5、采用“一事一议”制度集资;6、在自愿的前提下向群众募款。由于群众对建设农村公路的积极性很高,有效的保证了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和进度。
九、存在问题
关键词:
乡村建设;公路;景观设计
在当前农村建设与发展中,公路景观设计占据着重要地位,直接关系着农村的整体风貌,所以,如何做好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成为了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问题。但由于我国当前与公路景观设计相关的理论与实践多集中在城市公路景观设计上,从而导致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未能达到乡村建设的根本需求。所以,对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现有问题有效解决至关重要,需要相关部门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1当前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尽管乡村公路景观设计工作被各级政府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结合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对设计模式进行了优化与完善,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从而使得实际设计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可观性。
乡村公路景观设计与城市不同,不能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设计。一直以来,国内与公路景观设计相关的理论和实践都集中在城市公路景观设计上,很少有针对乡村公路建设的理论基础。正因为缺少理论和实践基础,从而导致当前乡村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绿化模式单一、绿化面积小、艺术效果差等问题,不能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影响了乡村整体风貌。
(2)缺乏特色性。
据调查,我国当前农村公路景观设计模式几乎一模一样,都是在公路入口摆放景观置石,公路路面均以混凝土地面为主,道路两侧所选用的绿化树种也有相同之处,地域特色表现并不明显,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
(3)缺乏乡土性。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对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很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公路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将城市公路建设模式照搬过来,使得乡村公路景观设计城市化特征日益明显。比如说,在开展绿化设计的时候,没有将大自然的元素充分利用,盲目模仿城市建设模式,使得淳朴的乡土气息离我们越来越远。
(4)缺乏协调性。
由于受到地域条件的限制,从而导致乡村公路的建设环境要更加复杂。所以,为了将公路景观设计目标顺利实现,设计师除了要确保公路建设满通需求之外,还要使其具备相应的服务功能和景观功能,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景观设计进行规划的时候,要综合考虑乡村公路系统中各个方面的因素,如照明、标识、绿化、安全等,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些因素进行有效协调,实现景观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就目前此方面的工作来看,却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大多设计师将设计重点放在景观设计上,却忽略了公路主体功能的体现。
(5)缺乏科学管理。
公路管理工作是否能够有效开展对公路景观的好坏具有决定作用,由于大多数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在公路周边我们经常能看到车辆随意停放、电线电缆纵横林立等现象,不仅影响了公路美观,而且还给公路的正常使用带来了困难。之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科学管理导致的。
2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
2.1安全性原则
安全是公路景观设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乡村公路景观设计而言,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植被色彩的选择、搭配和小品的设置上,这些内容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会对司机的视觉及视线产生直接影响。
2.2经济性原则
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佳的景观环境是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最终目标。所以,在景观设计规划中,设计师应具备成本控制意识,对设计元素进行选择的时候,应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景观设计的经济性并不单单体现在建设成本上,而且还可体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维护上。设计师应该实现污染、破坏最小化。尊重自然、高于自然,达到乡村地区的自然美化。只有在做好成本控制的同时,不断提升生态效益,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才算的上科学、有效。
2.3区域文化性原则
目前,城市公路景观设计需要符合城市建设的根本需求,要与城市发展风格相统一。与城市公路建设一样,乡村公路景观设计也要将乡土特色凸显出来,实现对乡土文化的传承。比如说,海南的街道以热带特有的椰子为行道树,河北、山东则以高大的响叶杨为行道树,人们可以通过公路景观设计风格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不仅会给人独特的视觉效果,而且对区域文化的弘扬也具有推动意义。
3美丽乡村建设下的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模式
3.1路—水景观模式
水是当前乡村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因素,水是大自然的代表,将水元素合理应用到公路景观设计中,可以大幅度提高景观的观赏性。路—水景观模式的吸引力在于蜿蜒曲折的溪流、清澈见底的溪水以及水和桥的有机结合。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在环保意识上有所欠缺,从而导致原本山清水秀的乡村面貌大改。路—水景观模式的优势在于,不仅可以实现对农村水资源的重新规划和整治,而且还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公路美景。
3.2路—田景观模式
乡村公路景观设计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将公路景观与田园风光的有效结合。在农村,农田随处可见,但人们对农田的认识却并不充分,从而导致农田整体规划杂乱无章,失去了原有的观赏性。路—田景观模式的生命力主要通过乡村公路景观空间的营建来构造。设计师在对公路景观进行规划的时候,需要结合当地农田资源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将路、田进行有效融合,科学利用光照作用,为农作物生长营造最佳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过往车辆提供最佳的观赏视角,创造和谐自然的乡村公路景观。
3.3路—居景观模式
路—居景观模式也是当前公路景观设计常采用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吸引力在于将公路景观与乡村建筑风格有效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公路景观。比如说,内蒙古的蒙古包、西南的吊脚楼以及云南的傣族竹楼等,将公路景观与上述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可以提升公路整体景观的观赏性,有利于促进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目标的顺利实现。
4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景观设计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美丽乡村”的一个主要途径。然而从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乡村公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景观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当前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公路景观设计模式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以此来将现有问题有效解决,为美丽新农村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杨文韬 单位:湖南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highway in mountainous area, made a brief analysis on extension status of modified present rural highway. The rural mountainous highway extension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the alignment design, technology and other issues, and gives suggestions.
Key words: Rural highway mountainous area situation analysis deal with
1、概述
随着时代与科学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国家公路建设速度迅猛增长,取得了不小成就。但由于交通量日益增加、汽车载重日益重型化,这便对我国道路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已建成的部分山区乡村公路,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水平,加上道路养护工作欠缺、管理混乱、超长服役等因素,路况破损严重,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发展与需求。
2、山区乡村公路现状
2.1 修建标准低
山区乡村公路因受地形条件和经济技术水平限制,所建路线技术水平低下,多数以等外公路为主。由于路面结构性差,加之路基稳定性差,沿线排水、防护工程不完善,导致道路路面状况较差。
2.2 管理维护混乱
当前,我国山区乡村道路基本处于无人看管状态,公路养护部门形同虚设。导致道路建设、管理和养护不能协调一致,重建轻养的问题十分突出。公路使用极不规范,常有山民在路边堆放杂物;此外公路养护资金难以落实,乡村公路大多处于无养护、无管理状态。
3、改扩建的必要性
3.1 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山区公路建设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桥梁,对山区公路改扩建可改善道路行驶条件,增加道路交通机动性,同时可有效节约通行时间。促进沿线城镇建设和更新该区域的经济流动,有利于促进沿线经济、人文发展。
3.2改善道路使用性能
山区道路使用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舒适性和行车费用。随着山区公路使用性能日益恶化,车辆燃油、轮胎以及保修材料的消耗将大幅增加。并且大大增加了行车时间,直接影响社会和经济效益。
4、改扩建设计原则
鉴于当前我国山区道路的实际使用情况,对其改扩建已是大势所趋。那么在改扩建设计完成之前,我们应该以下几条原则为设计设计核心对其实行改扩建。
(1)满足规范要求。进行路面改扩建设计时,路面材料选择、结构类型、路面排水以及其他附属设施应当符合公路设计的一般原则。
(2)原有工程最大利用化。改扩建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工程和用地,以节约工程投资,减少新增用地,缩短建设工期和减少建设规模
(3)满足远景交通量增长。改扩建应根据符合山区公路交通量特征的年预测值,结合所在路网分析,合理确定改建方案。
(4)减轻施工工期对地方交通、经济的干扰。改建方案的选择应该考虑山区公路所在地区的交通枢纽位置,尽量缩短终端交通时间,最小程度地影响地方交通和经济。
5、改扩建所面临的问题
5.1 线型设计问题
在改扩建过程中,旧路线型参数对路基加宽、路面拼接以及旧路使用状况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管理维护不力,许多道路原有线形设计资料已丢失,这便影响了改扩建工程中的线形设计。
5.2 改扩建旧路技术处理问题
对于没有拓宽的路面,因不中断交通,施工组织上必须半幅开工。如此会在基层留下施工缝,对于有拓宽工程路段,原道路部分需作补强,此时采用单侧或双侧加宽部分与原路交界处的处理非常关键。
5.3 改扩建工程施工组织
山区公路限于工程结构复杂,场地空间有限。在改扩建过程中,无法维持车辆通行,对交通造成干扰。
6 对改扩建的建议
(1)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改扩建施工作业时,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组织管理和强有力的措施以确保正常的交通秩序和车辆通常行驶。同时施工单位需严格落实交通维持措施,可指定专人现场指挥,在交通量大的地段可增设交通指挥岗。
(2)高水平处理技术引用。对山区改扩建技术处理时,可引用当下对高等级公路广泛应用的技术。包括路基路面检测技术、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和新材料等。
(3)建立健全的养护管理机制。必须把有制形式的养护专业队或公司,逐步分散到乡镇管理公路养护部门,形成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的养护管理团队。
7、结语
对现有道路的改扩建将已成为未来我国道路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山区公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工作条件,将成为未来道路改扩建工程必须面对的难题。因此本文浅析了当下我国山区改扩建的发展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期盼能够为山区公路该扩建工程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赵霏霏,荣泽华,屈波.浅析山区公路改扩建施工动态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 12(298):27-29.
[2]史宝华,彭红波,范珉.山区乡村公路的现状与研究对策[J].养护机械与施工技术,2009
[3]于凤河,张永明,宋金华.道路改扩建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
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