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医药包装行业前景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9 14:50:42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医药包装行业前景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医药包装行业前景

篇(1)

我国的医药行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迈入世界医药大国的行列。药用空心胶囊是制药企业三大制剂(片剂、针剂、胶囊剂)之一。胶囊制剂是特殊包装载体,可充填粉剂、中性或油性液体、微丸、膏状内容物等,在制备复方或缓控释制剂上具有独特优势,因此胶囊剂成为药品制剂首选。目前国内拥有几百条全自动、半自动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年产空心硬胶囊在1200亿粒左右,然而不符合卫生指标、手工或半机制的约占55%左右。为提高药用空心胶囊生产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中国医药包装协会在《医药包装发展方针》中规定,严格禁止手工胶囊的生产,加强对胶囊生产质量和卫生指标的监督检查。大力提高装备水平和制造水平,推进机电一体化,为医药包装行业提供先进和成套技术装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药用胶囊包装生产企业在“十二五”前加快进行GMP达标改造,淘汰不符合GMP标准的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同时淘汰手工生产胶囊。这为药用胶囊生产设备带来了广阔的市场。

2.技术方案确定

10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应用自行开发NJ系列胶囊机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对药用胶囊公司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各种参数自动反馈、自动累计分析功能,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形成工艺调整程序,对涂油、蘸胶、烘干、脱模、切模、切断、套合、成品输出、料头机外回收等过程进行适当的工艺补偿,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实时修正,最终实现胶囊生产管理控制的智能化,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胶囊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重点解决胶囊生产在线精度控制及提高胶囊生产效率等技术问题。

实施技术方案示意图及部分说明

该方案采用胶囊生产线各控制单元、触摸屏(HMI)与可编程控制器(PLC)联接进行通讯,反映涂油机、蘸胶机、平台机等单机运行状态及各参数指标,实施PLC监控。再与上位微机采用TCP/IP以太网进行数据通讯,实施上位微机监控与远程管理与维护,从而构成完整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胶囊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

其内部通讯简图如下:

说明: 系统中可编程控制器是单机的控制中心,通过程序可完成胶囊生产线的自适应调节,以控制生产情况;触摸屏完成现场的实时监控管理;服务器与PLC以TCP/IP协议构成以太网,服务器既作为远程管理控制的服务器,又作为可编程控制器的后台机,以完成对生产线的远端生产信息管理与控制。

3.产品整体设计研究

10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是利用自行开发的NJ系列胶囊机自动控制系统软件对原有的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实现数字化网络通讯的计算机管理。充分利用伺服的运动控制系统,改造原来传统控制。原来的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的传统控制是基于模型的控制,带来的就是死板。而被控对象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是难以用精确的数学模型加以描述的。现在通过运用伺服的运动系统技术,使4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提高产量达到10万粒/小时。把人工智能的方法引入控制系统,将控制理论的分析和理论的洞察力与人工智能灵活的框架结合起来,使该产品能够得到控制上新的突破。让伺服运动控制系统能够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利用人的经验知识,对原4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设备的复杂系统实现有效的控制。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硬件与软件的有效结合。

4.技术特点、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

4.1技术特点

10万粒/小时智能药用胶囊生产线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利用自行研制开发NJ系列胶囊机控制系统软件,解决了胶囊生产的关键控制技术,达到工艺参数自动生成、前馈控制、智能分析等,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远程管理。

4.2关键技术

采用双机头、双排胶囊模具,实现胶囊产量的双倍增长;关键单元运用全伺服系统,使胶囊控制精度提高,实现00号、0-5号、A型、B型胶囊及异型胶囊(精度高、生产难度大)的生产。

4.3关键工艺

结合药用明胶硬胶囊加工生产工艺,研究开发胶囊机自动控制嵌入式软件,提高在线控制水平,实现胶囊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

5.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5.1 10万粒/小时全自动药用胶囊生产线的技术方案合理可行,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求,提高了我国药用空心胶囊行业的整体水平,保障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国内外市场反映良好。

篇(2)

而在《包装财智》对其进行的专访中,作为当地龙头企业的掌门人和行会的新舵手,方亮表现出的开放、包容的姿态,令人印象深刻;方亮在这次采访中释放出的多个积极信号,也让人对湖南塑料彩印行业的未来发展新格局,充满了期待。

“供不应求”与“竞争激烈”

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湖南的塑料彩印行业无疑还十分年轻。

根据湖南省塑料彩印行业协会的摸底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湖南共有300多家软包装彩印企业,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湘中(长沙、岳阳等地)是产能相对集中的区域。

湖南是传统的农业大省,粮食、水产品、茶叶等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发展食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数据显示,2012年1~8月,湖南省规模食品工业的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8%。湘潭槟榔、浏阳熟食、武冈卤腊制品、东江鱼等一大批地方特色食品品牌的发展,对软包装塑料彩印行业提出了质和量的双重要求。为了配合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湖南省轻工业振兴实施规划》已明确将塑料彩印和食品软包装行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

作为湖南省塑料彩印行业协会的新任会长,方亮对全省行业的发展格局了然于心。“这几年行业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但总体来看,我们依然远远跟不上本土食品工业的发展需求。”

在方亮看来,“供不应求”、“竞争激烈”,这两个看起来似乎十分矛盾的词汇,是对近几年湖南省塑料彩印行业发展形势的最好表述。

“湖南这个市场太大了,根本做不完!”据方亮介绍,食品工业是湖南省塑料彩印行业最主要的服务对象,熟食、槟榔、茶叶等特色食品为本地塑料彩印企业贡献了大量订单。从供求关系来看,目前湖南塑料彩印行业的产能规模还不能完全满足本地食品工业的包装需求。“此外,湖南本地对医药包装、建材包装、机械设备包装等方面的需求量也是很大的,但这部分订单大多没有留在本地。”统计数据显示,湖南地区每年从外地采购的包装订单量约占总体需求的三分之二,主要是医药包装、建材包装等,也包括部分食品包装。

方亮认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多种。一方面,湖南的塑料彩印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现在全省还没有一家企业的年产值能达到3亿元以上”。产能规模的束缚,限制了企业的接单能力,使企业无法充分满足终端客户大量、快速的供货需求,在对产品品质的持续保障方面也略有欠缺,因此部分高档产品的订单容易流向软包装行业更为发达的沿海地区。

除此之外,产业链配套方面的不够完整也是束缚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据方亮介绍,目前湖南本地没有完备的膜材供应环节,虽然近几年以向维彩印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已经开始向产业链纵深发展,逐步上马部分薄膜生产线,但基本只能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所需,大部分企业仍需要从外省采购原材料,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制约了企业发展。“像湖南这样的工业大省,也是食品大省,没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是不正常的。”上述客观因素都导致湖南塑料彩印行业的区域竞争优势还不够明显。

但在方亮看来,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还应该从行业自身寻找。“我们的企业在发展思路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创新思维不够。很多企业一想到做包装就是上食品包装项目,其实工业包装、医药包装的市场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在期待本地企业实现规模扩张的同时,方亮更对那些“不走寻常路”的企业赞赏有加:“以目前湖南塑料彩印企业的实力,完全有能力承接这部分订单。现在我们看到有几家企业已经开始这么做了,经济效益比较可观,虽然相对总量来说还是比较小,但至少已经跳出了食品包装领域的恶性竞争。”

“迎接竞争”与“敢于挑战”

在采访中,方亮对目前行业内有加剧倾向的同质化竞争表现得有些忧心。

作为当地龙头企业的掌门人,他显然并不担心向维彩印的市场竞争力;但作为行会的新舵手,这确实是他应该认真思考并试图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包装企业和终端用户企业规模的大小悬殊之间,恶性竞争的后果就是包装企业在产品定价方面的话语权正在逐步丢失,企业的利润水平难以得到保障。”方亮举了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目前有部分原来在珠三角等地经营软包装业务的个人投资者来湖南建厂或承接业务,但真正大的集团公司大规模向湖南市场进军的情况尚未发生。“因为湖南的价格体系无法支撑规模企业的快速发展”,从全国范围来看,湖南地区的软包装生产价格相对是很低的。

“行业自律的程度还有待提高,只有控制了合理的利润率水平,整个行业才有进入健康发展格局的可能性。”为此,湖南省塑料彩印行业协会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针对前几年原材料涨价引起的食品包装成本上升问题,协会积极向政府部门反映,寻求支持,并在行业内部召开了多次包装价格协调会,在协商统一的基础上,制定推荐价格作为订单参考,统一沟通订单信息;同时,协会还积极与下游行业多家厂家联系,就包装价格的调整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因订单价格不一致而产生的内部恶性竞争,行业内呈现了团结的新风尚。

但在方亮看来,这些措施或许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增强企业的内功和实力,在市场竞争中历练自身,这才是打造行业发展新格局、加强区域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湖南的塑料彩印行业,同时也希望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进入这个市场。”方亮说,湖南的塑料彩印行业需要更高层面、更正向的竞争,因为新的竞争体系会带来新的行业格局。

篇(3)

据统计,2011年11月份,共有18份“十二五”产业规划出台,仅11月28日一天,工信部、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就出台了包括《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内的8个产业规划。目前即将出台的“十二五”规划还有纺织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质能源、软件行业、家电、医药包装、节能环保业、金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

据悉,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以及和卫生部共同组织规划的生物医药规划在内的“四个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已经上报,预计的时间将在2012年初。

由发改委牵头,汇集环保部、财政部、国税总局、央行等多部委意见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历经5稿,即将提交相关部门会签。

医疗行业也在近期密集出台了一批包括《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内的产业规划,《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等规划也将在近期出台。此外,通信业、文化产业等相关规划也已上报有关部门,预计将在近期出台。

“保增长”新动力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GDP增速从2007年的13%大幅下滑到9.6%,为了解决经济增速、工业增速快速下滑的问题,我国出台了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成功拉动我国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时至今日,在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全球经济有进一步衰退可能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也不可避免地再次走到了下滑的十字路口。专家普遍认为,加快寻找、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支撑,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仅是我国应对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的基础,更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为了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并以此作为我国下一轮经济的新增长点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华融证券分析师肖波认为,以往我国过度依赖外部资源、依赖国家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在外部需求持续萎缩的情况下,这种发展模式必须要得到转变,大力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为了转变现有的经济模式,这也是“十二五”规划出台的大背景。

此前,国家曾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按照近几年我国GDP发展速度及规模测算,预计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约达4.3万亿,2020年将达到11.4万亿,在2011年至2015年间要实现24.1%的年均增速,2016至2020年要实现21.3%的年均增速。

业内人士表示,从国家的发展目标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速成长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最大的增长点,伴随2012年进入经济调整期,我国经济增速与工业增长速度会平稳回落,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增速将超过整体工业增速约10个百分点。

掘金战略新兴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密集出台,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觉,也让市场担心如此多的产业规划是否都能落实到位,不过日前有外媒透露,美国商务部部长布赖森称,中国已向到访的美国官员确认,未来5年计划对战略性产业投资1.7万亿美元(约10.8万亿元人民币),此举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力图让增长动力向清洁和高科技产业转变的决心。

国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支持将是行业快速发展的契机,市场人士认为,随着产业规划的陆续,市场将掀起一波“掘金潮”。

篇(4)

在过去两年中,利润分流、所得税调整、药品招标采购、医保目录修正,构成公司增速变缓的主要原因。而随着这四个不确定因素逐渐确定下来,预计未来两年恒瑞医药营业费用/收入比重将有望下降3~5%,达到27~29%一线,同时管理费用有效控制,与关联企业研发平台,营销平台的清晰化,抗癌药物销售体系的稳定,都是利润实现与收入同步高成长的必要保证。

根据我们测算,恒瑞医药2004年总体利润预期增长35%,每股收益达到0.5元。这意味着,2004年将是公司上市以来利润指标同比增长最大的一年(前四年同比增长最多的年头不过27%)。

MBO增添活力

评判一家企业长期是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其管理团队的能力及责任心至关重要。从这一点上看,于2003年成功完成MBO的恒瑞医药,无疑具备了很多同类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2003年3月,恒瑞医药原大股东恒瑞集团与天宇医药、中泰信托和恒创科技三家企业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总共出让14322.3万股国家股,每股作价3.26元,总金额达4.67亿元;恒瑞集团退为第五大股东,恒瑞医药成为私有资本控股的上市公司。

在新的大股东中,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三位的天宇医药和恒创科技是注册于连云港的医药类民营企业。其中,天宇医药的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连云港恒源药业,主营医药商业,其法人代表蒋新华曾是恒瑞医药的销售负责人。另据了解,天宇医药的其他部分自然人股东,以及恒创科技的部分股东来自恒瑞医药中高级管理层。因此,股权转让后的恒瑞医药不仅山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企业,也实现了管理层间接持股。

在实现了间接的管理层收购后,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已经基本上控制了上市公司,核心的四个高管人员控制力得到加强:孙飘扬董事长、周云曙总经理、张永强副总与周启群副总,分别负责销售、科研开发、刘外项目投资、生产。可以看出,公司目前刘销售与项目投资的要求在同行中明显要高,而利研开发与生产基本进入正轨,前些年产能不够与新产品梯队不够丰富的)阮颈,在近两年内基本不会发生。

恒瑞医药民营化以后,在2003年将30多名不符合转岗要求的富余人员进行了内退,目前还有100多人力资源闲置。公司将普药车间维持生产,据说有这些人员再就业的原因。按照一年平均不到万元的待岗费,恒瑞医药这部分开支应该在百万元阳近。因此,尽早实现人员分流与岗位职责明晰化,将有利于公司改变论资排辈与腐败等不良行为,使得公司上下更加有序化,充分调动中下层员工的积极性。

近期,恒瑞医药还剥离了其持有95%股权的中金医药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包装”)。中金包装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医药软包装企业,主要生产PTP铝箔和SP复合膜等药用包装材料。2002年,中金包装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7655万元,净利润851万元;分别占当期恒瑞医药主营收入和净利润的23%和11%。据恒瑞医药公告显示,公司计划剥离这部分资产,据称转让价格5000万之外,还将收回1.8亿元的其他应收款(1PO项目投资)。据悉,此举是计划将中金包装公司单独包装上市。随着对中金公司的剥离,恒瑞医药的毛利润率及净利润将分别达到80%与12%以上。

抗癌药市场前景看好

恒瑞医药是中国重要的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其公司所处的行业背景从未来看具有不断向好的趋势。

在国际市场上,抗癌药物占药品总销售额的45%,市场容量18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以上,远高于5~7%的市场平均增长速度。目前世界上最畅销的抗癌药除紫杉醇(目前销售额为10亿美元左右)外,还有吉西他宾(Gemcitarbin)、拓朴替康(Tapotecan)和多西紫杉(Taxotere)。后三种抗肿瘤药物的世界销售额合计超过4亿美元,三年后可望超过10亿美元。

在国内市场上,抗癌药物的市场容量也在不断扩容。目前癌症患病率在0.11%以上,1998年癌症患者已经超过150万人,在整个90年代,因为癌症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口的18%,远远高于70年代中期的12.6%,而且还高于世界上12%的平均水平。

经过多年的技术进步,国际上通用的近60种抗癌药物中,国内已经拥有40多种的生产能力,抗癌药物市场容量已经达到人民币70亿元,虽然还只达到医药市场的3%附近,落后于国际水平,但是我们认为:投资这一领域的潜力明显高于抗感染药物领域,未来三年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应在25~30%以上;也就是不到三年翻一番,达到140亿元水平,同时行业利润水平年均提高15~20%。

形成上述判断的主要根据之一是消费升级,从2002年入网医院药物销售排序前五名看――抗癌药物虽然销售数量没有进入前五名,但是销售金额位居第四名,显示单位每名患者消费金额较大,估计在5000~10000元附近:另一个原因是医药分家,招标采购等因素对于这个行业的利润水平不构成明显冲击。

由于产品开发跟进国际水平(通常在3~5年以内),因此,相对于抗感染等大类药物市场,抗癌药物市场技术进步的贡献明显更大,很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都在销售额的5%以上。由于这一领域中外企业实力相当、国内企业中小企业多,因此,只有50~70%以上的毛利润水平才能支持企业的生存发展。

而恒瑞医药正是靠重视技术开发、实现高毛利润率与高行业壁垒,在2002年市场占有率超过7%,成为了这一领域目前的市场领导企业。从表面看,在抗肿计瘤药2003年上半年销售额前五名里恒瑞只有一个品种(奥铂),这是由于亚叶酸钙(抗肿瘤治疗辅助用药)没有当抗肿瘤药统的原因。而按目前医药行业发展态势,多烯(多西他赛)将进入前十名,因此,实际上公司拥有三个以上行业领先品种。与竞争对手相比,恒瑞医药在产品开发与医院营销优势都很明显。至于目前前十的抗肿瘤药只有三个进医保的品种――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羟基喜树碱,医保药品基本上都是低端的,大多是利润很薄的品种,通常竞刍已经较为充分,也就是说,很少有独家生产的药品进医保的。恒瑞的匹服平、亚叶酸钙是医保用药,销量越来越小,都说明抗肿瘤这个市场药物的更新换代比其他市场更快,医保外的利润高。

增长依托强大的产品线

恒瑞医药2000年上市以来的经营业绩保持了稳步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年均递增20%以上,净利润也从上市时的6000多万增长到2003年的9452万,三年年均增长超过13%。从产品线的发展趋势看,恒瑞医药未来两年主营收入与利润的增长将进一步提速。

从恒瑞医药的抗肿瘤药物系列来看,其产品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2004年的增长点将在于奥沙利铂与多西他赛(预计收入将分别同比增长30%~200%,后者在2003年7月正式投放市场):而两年前的畅销品种亚叫―酸钙与异环磷酰胺,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销售大致保持平稳;至于其他单品种产品,预计短期内销售难以上5000万,考虑到基数渐高,加之成都世纪华洋采取低价策略抢占市场,预计这一产品的增长速度将从去年的50%稍有放缓。

篇(5)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郑州市经济工作会议及新郑市二届六次会议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立镇、工业强镇”为主战略,以发展为主题,以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建设,促进全镇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根据2005年我镇经济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2006年各项经济指标的目标是:完成工业增加值109880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560亿元,同比增长30%;

三、主要措施

(一)坚持不懈抓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培育经济增长点

2006年,要坚持不懈地强化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新郑振兴、项目支撑”意识,形成人人想项目,合力抓项目的浓厚氛围。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抢时间、争进度,千方百计克服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对计划实施的工业项目要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按计划投产,发挥效益。

1、抓好2005年计划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主要是镇科伟业沥青生产项目。要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下大力气逐一解决,为项目建设创造基本条件,力争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收益。

2、抓好在建项目。包括欧普陶瓷二期工程、福华钢铁轧机生产线、顺康兴中药生产线、民兴钢制品厂的项目建设,确保2006年竣工投产。

3、抓好新建项目。对于河南省同位素研究所投资建设的电池隔膜生产项目、河南科海陶瓷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陶瓷辅料生产项目等正在洽谈中的项目,要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洽谈力度,争取2006年开始建设。

4、切实抓好项目筛选和储备工作。目前,我们在项目储备上已经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储备的好项目、大项目屈指可数,大的经济增长点不多。所以,明年要在项目储备上狠下功夫。要组织企业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对接,收集项目信息,综合分析论证,扎扎实实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步伐

我镇工业经济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必须借助外力,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必须在招商引资上有所突破。

1、大力推介,进一步提升××*对外影响力。要借助网络、新闻媒体的力量,进一步加大我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园区布局、产业特色的推介。要围绕重点板块、重点产业,继续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招商推介活动。要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让更多的客商了解××*、熟悉××*、落户××*。

2、创新招商新方式,进一步增强招商新优势。一是全员招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行全镇上下、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抓招商。二是企业招商。把优质资产拿出来,全面参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资产重组和服权并购,积极寻求合资合作的机会。三是以商招商。善待现有外来投资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力支持他们增资新上项目,加速自身发展,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拓宽引资渠道,广交新朋友,引来新项目。四是出门招商。各级党政领导带头示范,外出开展招商活动。组织小分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招商。加强与各界人士交流,开展中介招商、网上招商、乡情招商、亲情招商。

3、推进“二次招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要进一步强化经济园区的规范管理和服务意识,树立经济园区良好的品牌形象。要加大对已落户我区的企业服务工作,鼓励已经投产的外来投资企业增资扩股。要加大闲置土地、厂房的“二次招商”力度。加强调查排摸,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强化对空置厂房的信息,使现有的土地或建成的厂房能实现“二次招商”,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科学规划,着力构建特色园区。

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服务理念,不断增强产业聚集度,打造强势板块经济,着力构建特色明显的工业集群区。

1、确定重点,打造板块经济。以羚锐制药、卓峰制药、灵佑制药等医药企业为龙头,坚持特色发展,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要着力发展现代中药、天然药物、生物工程新药等,积极引导医药企业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加快医药产业集群建设。要利用我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在医药包装行业、陶瓷生产行业试点发展循环经济。

篇(6)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郑州市经济工作会议及新郑市二届六次会议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立镇、工业强镇”为主战略,以发展为主题,以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区建设,促进全镇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根据2005年我区经济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2006年各项经济指标的目标是:完成工业增加值109880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560亿元,同比增长30%;

三、主要措施

(一)坚持不懈抓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培育经济增长点

2006年,要坚持不懈地强化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新郑振兴、项目支撑”意识,形成人人想项目,合力抓项目的浓厚氛围。要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工作,抢时间、争进度,千方百计克服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对计划实施的工业项目要抓紧抓实抓好,确保按计划投产,发挥效益。

1、要抓好2005年计划开工而未开工的项目。主要是镇科伟业沥青生产项目。要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下大力气逐一解决,为项目建设创造基本条件,力争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收益。

2、要抓好在建项目。包括欧普陶瓷二期工程、福华钢铁轧机线、顺康兴中药生产线、民兴钢制品厂的项目建设,确保2006年竣工投产。

3、是要抓好新建项目。对于河南省同位素研究所投资建设的电池隔膜生产项目、河南科海陶瓷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陶瓷辅料生产项目等正在洽谈中的项目,要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洽谈力度,争取2006年开始建设。

4、切实抓好项目筛选和储备工作。目前,我们在项目储备上已经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储备的好项目、大项目屈指可数,大的经济增长点不多。所以,明年要在项目储备上狠下功夫。要组织企业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对接,收集项目信息,综合分析论证,扎扎实实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步伐

我镇工业经济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必须借助外力,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必须在招商引资上有所突破。

1、大力推介,进一步提升新村对外影响力。要借助网络、新闻媒体的力量,进一步加大我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园区布局、产业特色的推介。要围绕重点板块、重点产业,继续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招商推介活动。要组织开展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动,让更多的客商了解新村、熟悉新村、落户新村。

2、创新招商新方式,进一步增强招商新优势。一是全员招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行全镇上下、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抓招商。二是企业招商。把优质资产拿出来,全面参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资产重组和服权并购,积极寻求合资合作的机会。三是以商招商。善待现有外来投资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全力支持他们增资新上项目,加速自身发展,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拓宽引资渠道,广交新朋友,引来新项目。四是出门招商。各级党政领导带头示范,外出开展招商活动。组织小分队,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招商。加强与各界人士交流,开展中介招商、网上招商、乡情招商、亲情招商。

3、进一步推进“二次招商”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要进一步强化经济园区的规范管理和服务意识,树立经济园区良好的品牌形象。要加大对已落户我区的企业服务工作,鼓励已经投产的外来投资企业增资扩股。要加大闲置土地、厂房的“二次招商”力度。加强调查排摸,及时掌握动态情况,强化对空置厂房的信息,使现有的土地或建成的厂房能实现“二次招商”,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科学规划,着力构建特色园区。

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服务理念,不断增强产业聚集度,打造强势板块经济,着力构建特色明显的工业集群区。

1、确定重点,打造板块经济。以羚锐制药、卓峰制药、灵佑制药等医药企业为龙头,坚持特色发展,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要着力发展现代中药、天然药物、生物工程新药等,积极引导医药企业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加快医药产业集群建设。要利用我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在医药包装行业、陶瓷生产行业试点发展循环经济。

篇(7)

健康基地的长远目标是成为中国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临床试验的综合性基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健康基地靠过去那种依赖优惠政策的招商模式已经明显地落伍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才是健康基地长远发展的不竭源泉。

设立专项经费,加强对新药研发的投入

2002年6月5日,市政府在健康基地科技楼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并决定专门设立了健康基地科技专项经费,支持健康基地的新产品发展项目,特别注重对医药产品及医疗器械开发、建立公共实验平台等科研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的补助;对起点高、投入大、预计投产后具有较大市场需求的医药工程项目,采取借贷贴息补助方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具有科技含量高,有较好市场前景的项目,采用低息借贷的辅助方式。通过各种投入方式,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扶持,为健康基地科技项目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经过努力,健康基地初步建立了科技创新平台,摸索出一套适合实际情况的新产品开发模式,为下一步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科技服务条件和环境。

提出和实施科技发展战略

2002年底,健康基地在药物研究所的工作基础上,提出分五年投入1.35亿元人民币,创建健康基地研究院发展计划。该计划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健康基地研究院采用市场经济运作机制,以全新的理念构建开放式科技开发平台,达到聚集国内外医药人才、资金和项目,实现新药科研成果转化的目标。同时实现研究院的自我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推动产业聚集,帮助园区内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健康基地研究院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医药产品研发的公共平台及其相应的配套服务体系,包括公共实验室、医药产品中试基地,在此基础上建立多个实验中心,以其中一个为主要合作对象;组建健康基地医药信息中心;计划建立医药科技成果评估和交易体系;建立、完善健康基地人才培养、在职教育、科技交流体系;配套项目立项、产品报批、市场调查中介服务系统;以项目为纽带,与国内外机构、个人合作建立多个医药研发中心。利用当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新技术、新材料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销对路的、良好经济效益的高科技新产品;采用市场经济模式,投资、参与项目的研究、开发,并形成良性循环。

药品创新体系建设

健康基地近年建设和完善了一批科技基础设施,着力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推动科技创新。

健康基地成立了药物研究所,建设中试基地,负责健康基地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健康基地首期产业孵化项目――健康基地科技大楼于2002年6月落成,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成为基地科技创新和医药企业研究开发的孵化场所。作为健康基地第二期的产业孵化项目、投资总额达1.2亿元人民币的生物谷大厦于2003年6月14日封顶,基地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初步形成。目前,科技大楼和生物谷大厦已经有二十多家机构进驻,并成为中大药学院等大学的毕业生实习基地。

公共实验室投入使用。2004年5月,作为研究院一期工程的健康基地公共实验室正式交付使用。实验室总面积800平方米,建立了药剂研究室、药物化学实验室、中药研究室、仪器分析室、无菌操作室等,初步具备了药物研究的各项功能。

药品中试基地即将投产。作为研究院固体制剂中试基地的健康基地制药有限公司已获得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立项,该项目总投资800万元人民币,使用面积1500平方米,严格按国家GMP要求建设。共设立片剂、颗粒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软膏剂、贴剂等六个剂型,是一个功能齐全、中试规模的药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

开展校企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为推进科技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制,从2002年开始,健康基地分别与一批知名高等院校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新药的科研合作。其中,苜蓿脂康片剂和胶囊2个剂型已经实现了产业化生产。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展,既为健康基地准备了高科技的产品,实实在在地加强了校企之间的互信合作关系,同时也为下一步的科技创新工作开阔了思路、积累了经验。

以研究院建设为主线,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园区的整体科技创新水平。近年来,健康基地还相继设立了广东省中药现代化研发基地、健康基地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和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正在积极申报之中。

引进了一批民营科技研发型企业

中山海济医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从事医药与现代生物、天然药物的研发、生产、经营、技术转让和咨询为一体的高技术企业,2005年5月通过GMP认证。利用基因工程开发“海之元”人生长素产品“重组人血清白蛋白(rHSA)”,属国家级二类新药,已取得生产发明专利,基本完成中试前准备工作,即将完成中试及十几项临床前实验,以便取得国家药监局的批文,达产后可形成年生产药品200万支的能力。

长健医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多层共挤输液用膜,已经取得国家药监局“一类药品包装用材料和容器注册证”,注册证号为20050096。该产品是医药包装的最新高科技产品,其物理性能、金属离子含量、稳定性、相融性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有些性能优于进口膜,能够替代进口,减少输液袋制造成本,是传统的玻璃瓶、塑料瓶、PVC袋的替代产品,也是我国输液包装材料的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广阔。

中山市尤利卡天然药物有限公司:从事药物中间体、提取物与创新药物包括CLA(共轭亚油酸)的研发、生产与销售。CLA(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是亚油酸的位置与立体异构体,具有抗癌、减肥、抗粥状动脉硬化,参与脂肪分解与新陈代谢,增强肌体免疫能力,改善骨组织代谢及提高饲料效价等作用。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与饲料行业。CLA无论是作为药品、功能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或功能化妆品等,均具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从2001年开始,CLA国际市场以60-70%的速度增长,是目前天然药物关注的焦点,市场空间很大。

篇(8)

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粒“滴丸”,能反映一个企业的整体科技水平。我们从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的开发、研制到现代化生产工艺流程及一系列质量保证体系的确立,到由此而构筑现代中药产品体系的进程中,不难看出成就现代中药驰名商标的奥秘。

“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开中华医药之先河。”这是坐落于天津天士力现代中药城的世界之最浮雕巨制――《中华医药图的一段铭文,它精辟地点出了中医药的起始渊源。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正是依靠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才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可以说中医药学就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以身体为验证总结出来的实践科学。

我们是中医药大国,但在中医药产业上却不是强国。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天然药物已经占到30%份额,目前销售额达300 亿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所占市场份额却不足5%。90%以上的现代中成药都是日本、韩国生产的,连传统的针灸针都被韩日生产的垄断了;相比之下,我们只能出口一些中药材原料,换取很少的初级利润,由此带来大量的中药资源流失。我国每年需进口数千万元的中成药,中成药国际贸易甚至出现过逆差;中国中草药专利被外国公司抢注的已近十项;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日、韩,甚至包括美、德等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对中药进行掠夺式开发。如银杏提取物的全部专利被德国人锁定,一种叫做“EGB761”的产品每吨高达2000美元,而其原料银杏叶70%从我国进口,价格仅为每吨五六百元人民币。

从传统中药到现代中药演变

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祖先发明了中医药,但是素有“草药大国”之称的中国,在目前庞大的国际天然药物市场却仅有一席之地,实在令人痛心。其主要原因是我国中药生产仍然固守着传统工艺,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技术落后、剂型落后、缺乏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和控制手段。

中医药要想走向复兴就必须走中药现代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传统中药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原药材来源混乱、野生原药材枯竭、栽培药材农药残留量高、重金属含量超标、有效成份含量少、临床表现药效差、质量不稳定、栽培技术、手段落后;传统的炮制、加工技术没有从根本上完全改进、提高;提取、分离技术尚须提高;剂型落后;药效成份不清楚、疗效不确切;药理学及毒理学基础研究不深入等等。

由此可见,中药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她的源头乃是中药材种植,只有借鉴西方的标准以及实验科学才能够将中医药逐步推向现代、走向世界。抓住这个要害,中药现代化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天士力看准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从研制生产复方丹参滴丸入手,从种植中药材到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到规范生产流程,走出了一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生产中成药的道路。

科技创新成就天士力和现代中药

天士力集团的前身是一个注册资本1200万元,年产能力只有800多万元的军队医院制药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崇尚天然药物,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为中药现代化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但同时也使医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天士力在竞争中能否胜出,能否依靠创新发展,树立自己的品牌,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企业的发展,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身处医药市场第一线的天士力人,按照“大病种、大品种、系列化”的研发思路,认真思索。他们面对冠心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的现实,把目光锁定在治疗冠心病的常用中成药复方丹参片上。该药临床应用广泛,但也存在着生产工艺落后、起效慢、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如果加以改进,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他们看准了这一潜在市场,确立了新思维、高科技、高起点、高速度的发展思路,立项研究新药复方丹参滴丸。没有资金,面向社会寻求合作伙伴,引进科研经费;没有设备,与科研院所合作完成药理试验等课题。1994年5月,254医院与天津中央药业共同出资1200万元,组建了天士力联合制药公司,从而走上了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道路。

天士力在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上投入巨资,将接近销售收入10%的经费投入到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中,坚持走原始性创新之路。天士力围绕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开展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基础科研、新产品开发、国际市场研究、药源基地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以“建立没有围墙的研究机构”的发展思路,吸引和聘请跨地区、跨国界、跨行业的高层科研人员,同时建立国内一流的博士后工作站,让知识参与分配,并以“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成果所有,利益共享”的合作原则,通过对科研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合理布局,形成以现有的现代中药研究所、化学药品研究所、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中心、中药国际注册研究中心、食品研究所为核心,凝聚全球优秀科研机构和人才的开放式的、没有围墙研究院科研体系,与日本庆应大学、德国吕贝克大学、澳大利亚Baker实验室及Monash大学等世界知名科研机构建立起跨地域、跨行业合作、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展开了全球科研合作。研究成果以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为标志。靠不断的发展新技术和新产品获得更多的独立的知识产权的产品,发展自身的生存空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得天士力底气十足。

中药的质量控制向来是个难题,因为中药复方是个庞杂的系统,成分非常复杂,如果仅以一、两个有效成分作为定量、定性指标,远远不能全面反应药品的内在质量。要衡量一个药品的质量,必须有客观、有效的质量标准。我国中药行业现有的质量分析和评价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质量标准还不很完善,特别缺乏能够全面反映中药整体质量的检测方法。发展更为先进的质量检测方法,建立适用于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已经成为保证中药安全、可控,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则运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化学信息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进行表征,突破了传统的质控技术的缺陷,可以对各个生产环节的药品成分、质量进行全面跟踪检测,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接受的中药质量评价模式,为揭示中药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也是目前让世界理解中药的最好的语言。指纹图谱质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解决了定性定量控制中药内在质量、还促进中药生产工艺的完善,进而促进了中药质量检验标准的建立及新药的研发。

2003年,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就将中药指纹图谱分析质量控制技术定为内控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复方丹参滴丸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该技术在国内外首次对复方丹参滴丸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鉴定出10种丹参水溶性成分和20种三七皂苷类成分,基本揭示了复方丹参滴丸化学物质基础。还首次提出多元化学指纹图谱技术概念、建立了复方丹参滴丸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同时开发创建了中药指纹图谱软件分析系统。使得产品在质量控制上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和手段,系统、有效实现了中药多组分的质量可控性。

在进行国际市场部署的同时,就对可能的国外目标市场进行了相关出口产品的专利申请和商标申请。目前,天士力已申请PCT国际专利13件,与拳头产品复方丹参滴丸相关的PCT国际专利就有6件,涉及的国家和地区近30个。相关的商标也在相应的目标国家进行了国际注册。充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产品进军国际市场铺平道路。

在强有力的科研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下,复方丹参滴丸连续四年位居中成药单品种年销售额排行榜首位。复方丹参滴丸及其系列研究先后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科技产业行动计划”重中之重项目、九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国家973基础研究项目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工程项目,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天士力技术中心被批准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人事部在天士力设立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以复方丹参滴丸为代表,包括养血清脑颗粒、藿香正气滴丸、柴胡滴丸、荆花胃康胶丸、芪参益气滴丸、穿心莲内酯滴丸的现代中药产品体系构成了天士力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延伸出来的现代中药科研已经发展为心脑血管系统用药、肿瘤与免疫系统用药、胃肠肝胆系统用药和抗病毒药与感冒用药四个系列,三十多个品种。如今,天士力已发展成为以制药业为中心,天然植物研究、标准化生产、加工相配套的高科技集团。

从复方丹参滴丸的开发、研制到现代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及一系列质量保证体系的确立,到由此而构筑的中药产品体系,一幅现代中药国际化的发展蓝图已经跃然而出、越来越清晰。

现代中药的前景

篇(9)

到2020年区域内总人口将达50万人,这里将成为世界一流的智能、文化、宜居、绿色的国际新城,绿地率达50%以上,污水处理回用率达100%,绿色建筑与生态住宅推广率达90%以上。这里住宅、公寓类产品类型丰富,以大型高端综合体和高端豪宅项目为代表的万达·广场-万达·海公馆,是高新区凌水湾区域的代表之作,为高新区未来“半小时生活圈”奠定了基础。而高新区管委会周边的繁华区域中,小公寓类型产品鳞次栉比,作为其中的代表,韩国投资的浦项·道项目以智能住宅为理念,为高新区的财智精英们提供了未来住宅的新范本。而高新区浓厚的人文气息也是家长选择定居于此的重要原因,作为学区住宅的代表以及集大成者,东方圣克拉当仁不让地拔得头筹,是家长向往的优秀学区项目。

政策东风助力 高新区生物产业热潮涌动

生物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其发展前景正日益显现。业内专家认为,生物技术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的高技术领域,我国具有发展生物产业的技术基础和巨大市场需求,改善民生也需要大力发展生物技术。2011年年底,国家支持生物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也为生物技术发展创造了机遇。而国家高新区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在发展生物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不少国家高新区已制定相关规划,生物产业发展热潮涌动。

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目标明确

2011年11月28日,科技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将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产业快速崛起。12月26日,科技部又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我国将实施世界顶尖人才、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领军人才、产业人才、生物技术管理人才等五大培养行动,并明确提出一系列具体的生物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两部国家级发展规划直指“生物技术”,表明国家将加大支持力度,推动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大力发展生物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中国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和保证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

记者了解到,生物产业还被不少国家高新区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早在两部国家级发展规划之前就已经拟定了各自的生物产业发展方向。两部国家级发展规划的相继,更加坚定了这些高新区发展生物产业的信心。

医药产值多年来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济南高新区,近年来有1/3的税收来自于生物医药产业。济南高新区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新药创制平台及孵化基地两大“招牌”的推动下,济南高新区将按照以技术链和产业链相结合打造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产业体系的整体思路,全面建设“中国·济南药谷”和“济南药城”。2012年济南高新区将加快建设济南生物医药园,通过孵化区、中试基地和产业区三个区域同步展开、齐头并进,推进生物医药支柱产业的发展。孵化区将继续以引进研发型生物医药孵化企业和研发机构为重点,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中试基地将全面展开招商工作;产业区将协助福瑞达生物医药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启动1040亩大中型企业发展区的建设和招商。

昆山市政府投资2.6亿元建立了公益性的小核酸应用研究和孵化实体昆山高新区工业技术研究院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昆山高新区还划出了1000亩土地专门发展小核酸产业,同时将小核酸产业列为园区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进行重点扶持。目前,全国30多家小核酸企业有一半落户在昆山高新区。昆山高新区组建了江苏省小核酸产业联盟,正在筹建全国的小核酸产业联盟,通过产业组织进一步推进整个小核酸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地区,天府生命科技园是四川省、成都市和成都高新区重点打造的中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也是中国西部生命科技产业门户,目前为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已出台了多个专项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重庆高新区也已在白市驿布局建设了生物医药产业园,重点发展制药制剂、医疗设备等生物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是合肥高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根据合肥高新区“十二五”规划,合肥高新区将大力发展干扰素、母牛分枝杆菌等生物制品,鼓励发展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疫苗和诊断试剂,发展低污染、低能耗和高附加值配套原料药;积极推进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分子影像融合ct、数字式一体化手术室等医疗器械以及医药包装、医用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医药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医药物流配送体系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大商贸流通规模,建设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医药商业集散地;重点发展化学和生物外包及临床研究委托研究机构(cro)服务,推动服务外包向高端化发展。

襄阳高新区也提出了“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园区生物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工业增加值40亿元;吸引3-5家全国知名的医药企业入驻,建成一批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的种、产、销加工一体化gap基地,加大品牌建设与推广力度,形成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拳头产品。重点发展中药、医药流通、作物育种,培育发展保健品、医疗器械、化学制药、生物制品等。充分发挥本地特色生物资源优势,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加快一批特色鲜明的中药制药企业发展;集聚一批县域范围内的作物育种优质企业或研发中心;长线投入,加强留学生创业企业的引进,培育发展大输液、医用材料等医疗器械领域。

政产学研积极投入

尽管生物技术领域投资巨大,回报周期长,但国家支持生物技术发展的相关规划的犹如给政、产、学、研、金各界注入了一针发展生物产业的“强心剂”,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关注目光,而且促使各方加大了投入力度。

“两部规划先后出台,无疑会进一步刺激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下一步,疫苗和诊断试剂行业将获得更多关注,其中优势突出、研发能力强、产品线合理的企业如长春高新、华兰生物、智飞生物、迪安诊断等具有一定成长潜力。”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所专家分析认为,疫苗、诊断试剂等将是发展重点,包括重大传染病的新型诊断试剂和新型疫苗等的大规模生产、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生物医用材料等。

“我们最近通过了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孵育基地的首批认证,目前在北京通过这项认证的孵化器仅有6家。”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医药科技孵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兰丰介绍,资源网络同盟是该孵化器成立的多个产业联盟之一,联合了园区内多家大型企业,整合了价值2亿元的仪器资源让园区企业共享,极大地方便了园区企业的研发活动。

“最近,我们的海洋生物制品系列产品的产业化开发项目获得政府贷款贴息780万元。”潍坊高新区华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他所说的这笔资金支持,是近日拨付到位的第二批8亿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1810万元专项资金中的一部分。

据了解,目前不少高新区已制定明确的资金和项目扶持计划。西安高新区刚刚《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设立了10亿元专项资金,生物医药重点企业和项目将是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方向之一。对于从事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或自主创新产品研发与中试、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从事标准制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企业,专项资金将以无偿资助的形式择优给予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最高500万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