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9 14:50:4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的关系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篇(1)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区别 联系

一、前言

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而言,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都会将二者混为一谈。但是从二者的定义和实际工作的侧重点来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定义来看,财务管理侧重于从价值角度进行管理,而会计核算侧重于从资金角度的核算与管理。所以,二者在侧重点方面存在不同。但是出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实际,二者在管理过程中又存在着交叉和联系,只有做好这两方面工作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需要。为此,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定义

通过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定义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其内容主要分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三个方面。

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出了对价值的尊重,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中主要体现了对价值的管理。其内容虽然分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但是其侧重点在于对价值的管理。所以,财务管理归根到底是价值管理,与价值有着紧密的联系,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应该从价值管理入手,保证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全面的反映和监督,以加强经济管理的一种专门工作。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核算更多的体现出货币和资金的衡量,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是对货币和资金进行全面有效管理,以此来满足会计工作需要。所以,对于会计核算而言,货币是主要的量度手段,会计核算工作在推进的同时,也是对货币进行量度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对会计核算的本质有所了解。

三、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都是以价值运动为对象,但是财务活动抽象来看就是价值运动,财务管理也即是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经济关系的管理活动。

而会计具有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反映与监督。会计所反映的是价值,是价值的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会计监督的是价值的量,它促使商品生产者加强经济管理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

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来看,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财务管理突出了价值运动和价值管理,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原则和管理规律,也是以价值管理为主。其次,财务管理相对宏观一些,主要管理对象是若干管理过程,不具体。

从会计的职能来看,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这两项职能,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具体的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并达到提高资金管理效果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资金管理是主要内容,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成为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原则。所以,会计核算更侧重于对资金的管控,管理对象比较明确,与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别。

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由于二者同属财务范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必然的联系,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实际开展来看,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必须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和企业内外部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在财务管理中,要想取得实效,就要以会计核算为主要手段,积极利用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和内外部信息,丰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所以,财务管理过程需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

2.财务管理必须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反映,运用必要的经济手段,通过调节资金比例取得最佳管理效果。财务管理除了需要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以外,还要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来作为调节资金的依据,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效果与会计核算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财务管理的实行与会计核算具有必然联系。

3.会计核算必须以财务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为依据进行,管好、用好资金。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就要根据财务管理的规定执行,保证会计核算能够实现资金管理的积极效果。由此可见,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也存在紧密联系。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只有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和实际应用出发,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魏迎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财经界(学术版).2011.01.

[2]殷丽娜.Excel在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家天地.2010.04.

[3]李恩柱.安全会计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0.

篇(2)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1-000203-02

前言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着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工作不协调的问题,尤其是在部门预算中的资金支出部分,与会计核算中的信息总结相差较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相协调一致发展,从而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进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

一、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实施的时间较短,没有完全形成一定的体系,所以,有关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进而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中出现许多问题[1]。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预算以外的资金,很多资金的支出并没有在预算的范围之内,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的时候,有一些资金支出是要规避正常的监督管理的,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经常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中,因为这种不在预算之内的资金运作不受到任何条件的束缚,因此,这就产生了会计核算中与部门预算中的资金不协调一致的情况,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效益带来损失。第二,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中,预算人员工作的细致程度不够细腻,其中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工作量比较多是一部分原因,预算的工作量大,预算的工作时间比较短,所以部门预算管理进行的比较粗糙,一些预算也并没有按照现有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预算,很多内容都是预算人员的主观臆断,进而导致了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不协调。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制度为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中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措施,但是会计核算本身工作中也存在相应的问题,首先,并没有明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在会记核算中有两项支出的总结,分别是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但是在具体的会计结算,并没有对这两项进行严格划分,也没有相应的数据作为指引,所以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常常出现项目支出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在项目支出的会计核算范围本身包括经费的支出和拨出经费,但有的时候,这两项支出却都在专项支出下进行,使得会计核算与会计制度出现不一致的地方。而且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对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约束力差,在实际会计核算中并没有和会计制度相适应,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政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并没有落实到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设计存在误区偏差,以至于会计核算的环节中常常出现脱节的现象[2]。

(三)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间不协调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当中,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关系并不协调,首先,部门预算改革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的具体反映,而会计核算是对自己运作情况的监督,但是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当中,根据会计制度进行的会计核算,并没有完全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作,比如所在基础建设资金的核算工作当中,部门预算单独地对它进行核算工作,而并没有从资金上进行全面的会计核算,所以二者之间并不协调,而且,部门预算工作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有许多不相一致的情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解决,再次,在进行部门预算时,必须要有准确的会计记录作为根据,但是由于会计核算和预算改革不相协调的问题使得部门预算工作无法使用到会计核算,进而进一步增加了部门预算工作的难度[3]。

二、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不协调问题的对策

(一)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对部门预算的重视,对预算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结合各事业单位的审计的具体情况特点来设置合理的预算改革机制,在预算改革中,对不同的资金支出加以分类管理,分化各类支出到各下属部门,及时完善各项预算改革制度,当预算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及时请专业性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从而减少行政事业单位的损失,对部门预算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选择,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在预算改革工作中的严肃性,在事业单位进行招聘的时候,招聘具有专业化知识的各部门预算工作人员,加强对预算工作人员的培训,使预算工作人员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对预算工作人员设置合理的考核体系,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使部门预算工作能够促进行政事业的发展[4]。

(二)解决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相关学习,了解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制度内涵,加强会计的专业化知识,对于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研究,适当地对会计制度进行调整,相关会计核算部门要定期地进行沟通交流,快速发现会计核算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加强对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尤其是对有关资金的监督核算力度,还要完善相应的会计核算体制,加强对从事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定期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防止会计核算从业人员监守自盗,现象的发生[5]。

(三)加强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一致

政府部门要发挥相应的政府职能,不断更新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相关的有关法律政策,对现有的不适应新时展的法律相应地进行修改,根据国家制定并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进行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管理,有了法律作为相应的保障手段,部门预算改革更加正规地进行,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会计系统的调整力度,分清相关的责任制,使会计系统更加科学正规,对不合理的规则加以改变,及时修改与会计核算中相关的条例,因此,要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将出现的资金支出考虑到预算的范围之内,从而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管理,而行政事业单位不是营利性机构,对资金的支出要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财政赤字的情况,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要提高从事相关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能力,从而促进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建立一种相应的奖励处罚的机制,将工作人员的年终奖金、平时奖金同考核制度相统一,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人力资源管理和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工作协调统一起来。

(四)加强监督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中,我国事业单位内现有的预算管理监督机制有许多缺陷,无法完全满足部门预算改革制度的需要,因此,发展并完善我国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机制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性,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加强监督管理改革制度,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性,增加会计制度向公众的透明性,加大对违规违纪现象的处理力度,约束相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加大对部门预算改革的监督审查力度,并且要充分发挥全体人员乃至全社会的监督管理作用[6]。

三、结论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针对事业单位内各部门的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还是有许多问题的,而且二者之间并没有协调发展起来,如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协调发展,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对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性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表现,不断改进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中部门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工作的协调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加晔.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5:56+67.

[2]周宇程.试析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新制度下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212.

[3]黄爱莲.基于预算执行周期会计核算的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改革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12:60-61.

[4]李伟.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1:90-91.

篇(3)

二、目前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中的问题

(一)部门预算不够详细准确,且缺乏有效监督

部门预算作为某事业单位年度资金管理的统筹规划,对该单位发挥职能作用和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由于预算编制流程的复杂性和预算编制内容的专业性等要求,相关部门预算编制略显粗略,编制流程过于简单,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其次,预算编制缺乏与实际资金流量的衡量比较。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相关部门仅在以前年度预算基础上做相应调整,并没有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因此造成编制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丧失了预算编制的引导作用,也降低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再次,相关部分的财会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审计工作不足。实际上,目前就职于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人员比较少,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专业经验不足,造成了预算编制和管理效率的低下。

(二)会计核算不够清晰,无法适应新制度要求

事业单位目前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科目处理都有了一定的改进,然而关于部门预算的核算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表现为会计核算的相关科目设置不够清晰,部分科目设置二级科目却并未给出清晰的说明。另一方面表现为事业支出项目中支出科目的核算方法与新制度规定不符。同时会计核算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并不明显,相关的配套体系无法适应新制度的要求,使得相关机构在处理多样化问题中出现会计核算无法准确描述资金管理的情况。

(三)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不协调

首先,相关部门预算编制的改革需要反映其资金管理情况,包括资金来源与资金支出,因而也应对相关资金管理事实进行会计核算,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目前行政管理部门的预算改革和会计核算并未完全遵照该项要求,而是根据预算改革制度进行相关科目核算,而缺乏全面核算的安排,二者的协调性不足。其次,在部门预算中采用的零基预算方法要求根据部门所有相关资金运用的信息进行编制,而新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却无法完成,给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带来障碍。

三、解决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协调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管理水平

有关部门领导应重视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协调工作,在部门预算编制的整个流程中提高部门预算的详细度和准确度,不断加强部门对部门预算管理的监督。第一,单位在加强预算管理的进程中应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并不断借鉴先进单位的优秀做法,力争建立本单位科学合理的预算体系与全面核算相协调。第二,部门预算的编制需要结合单位实际资金管理现状,增加预算的实用性。第三,相关机构应建立对预算实施和管理的监督机制,对部门预算执行进行相应的保障,从而不断提升部门预算的执行效果。

(二)加强会计核算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部门预算改革下会计核算的相关科目有了新的规定,然而建立全面核算还需要相关机构的不断努力:第一,应该合理规划单位的各项资金来源和项目支出,在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对各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记录;第二,会计核算人员应提高核算水平的专业性,各项支出和用款需要及时入账,并将会计核算与预算进行动态的协调。第三,要求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不断规范和完善,是企业建立全面核算系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统一,促使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水平共同升级。

(三)促进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

首先,事业单位自身具有非营利的独特性,因此在执行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将财政拨款、社会捐助以及经营收入等各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规划,严格避免财政赤字,避免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动问题,使其能够发挥应有的社会服务职能。其次,事业单位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在修改相关规章的过程中,应对相应的会计科目和核算流程进行协调,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评价和核算体系,提高部门预算实施能力和编制水平。再次,对于学校等教育单位,应将其预算编制公开化,以方便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能够参与预算执行,并实行有效监督。例如,目前三亚推行预算单位的归口管理,与会计核算站相互对应,打通了财政相关科室与预算部门和会计核算站之间的通道,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提升预算执行的效率,使相关部门会计系统统一预算口径,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相协调。

篇(4)

(一)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内涵

会计核算即会计反映,通过以货币的形式将企业各项经营项目的运营情况及资金利用情况反映出来。会计核算作为会计工作的基础,其主要核算方法包括成本计算、账户设置、审核凭证、清查企业财产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1]。会计管理作为会计系统中的子系统,以分类标准为依据可以将会计管理工作进行细分,例如,以管理对象为依据时会计管理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管理以及会计档案信息管理等。会计管理条件、会计主体、会计客体是构成会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2]。

(二)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之间的关系

会计系统内部之间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在会计管理人员根据相关的管理条例与法律条文规定、企业的管理目标以及现有管理制度中的存疑制度等各个方面的需要,积极地运用会计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将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就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的制定计划、做出决策。会计工作已经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会计工作,对目前企业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地方,同时还能对未来市场的发展与需求做出预测,这样就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会计核算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企业的会计结算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出现了变化。第一,会计核算向集中化的方向发展。会计核算集中化就可以把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全面决算分级辅助都进行集中的核算。第二,会计核算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在近年来的会计核算中,会计核算的相关数据、核算工作渐渐同企业的先进的电子信息联系起来,通过运用核算更加精确,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电子信息技术,会计核算工作的准确性以及工作效率都有显著的提高。第三,会计核算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会计事务所、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在会计工作中采用更加标准和规范的手段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来对核算规范的内容进行更正、修改,使会计核算的内容不断规范,从而使会计核算人员的核算行为更加合理。第四,会计核算向法制化方向发展。会计核算不仅要符合会计核算的规范还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条文规定。企业的管理部门也要根据法律的规定来监督管理会计核算行为[3]。

(二)会计管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企业发展的要求和市场发展的需求,会计管理也要及时的调整管理内容。首先,会计管理更加注重战略管理,因为会计战略管理也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加强会计管理水平来推动企业经济发展;其次,会计管理更加注重对企业人内部的管理,尤其是在加强企业有形资产的同时还要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及对知识产权和人力资源的管理;最后,会计管理重视对人才和知识的管理,因为现在的社会就是人才和知识竞争的社会,企业会计管理中不断提高对人才和知识的管理水平就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原则

通过上述文字的描述可以看出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是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辩证关系。要想顺利开展会计管理工作就要依赖于精准的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基础。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并不是近年来才新兴起来的,而是始终处在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中,在近年来才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且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各个企业和会计从业人员意识到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包括对企业的资金、资源的支配与流向记录,还应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4]。

(一)不断完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

为了能够通过会计核算提供更加准确和完善的数据资料,在进行信息系统设置的时候,通过人工将数据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很容易因为人为原因导致数据误差的出现,最终影响整体的核算结果。因此,就要在设计核算信息系统的时候,将管理中的细节进行仔细的核对,能够兼顾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的具体要求[5]。

(二)建立起统一的数据交换端口

由于会计核算系统掌握着企业的关键信息,而且对企业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会计核算系统的规范性要求较强。为了解决在报表合并、汇总和跨系统查询时出现的各种障碍,就要建立起一个可以实现不同软件之间,可以互相交换数据信息的统一数据交换端口,也可以给用户提供一定的选择的空间。通过建立起统一的数据交换端口,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共享数据信息的时候,就不用再交换财务软件,使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简单。

(三)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

为了能够不断提高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水平和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企业的财务系统就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可以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阶段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考虑,一旦企业的管理中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规避企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以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为主

促进企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一体化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制定正确的管理方法。推进企业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一体化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把企业的发展需要作为一体化的基础与前提,探究更加适合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而不是生搬硬套。同时要不断促进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会计水平。

篇(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持续推进,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改革工作也取得了较佳成效,但是此过程中还暴露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便有部门预算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相分离现象。会计核算与预算改革工作的推进紧密相关,两者的协调运作有助于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因此,事业单位应该加紧推进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运作工作。

一、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及会计核算工作现状

(一)部门预算工作现状

随着事业单位预算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其预算管理成效也得到了一定幅度提升,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较为简单,而实际上的预算编制工作却是复杂、量大、耗时较久的,因此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编制质量较低。其次,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工作只重视编制预算的过程,却没有以单位实际情况为基础,因此预算的可执行率较低。还存有部分事业单位部门,即便发现了预算工作存在的缺陷,也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寻找相应解决办法。最后,因为事业单位通常使用考试的方式展开人员招聘工作,致使招纳的财务工作人员虽然具有高学历,但是缺乏财会工作经验,若未对其进行专业系统的岗位培训工作,必然会拉低预算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水平。

(二)会计核算工作现状

目前,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也存有诸多亟待改善之处。首先,事业单位的未建立科学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以部门预算的事业范围支出为例,虽然其拥有对应的会计科目,却没有为其设置对应的会计处理办法。其次,事业单位项目支出科目使用的会计核算标准落后于财政部最新颁布的标准,例如,事业单位经费的转出通常被计入专项支出科目中核算,但是在新标准中,此项费用是被归入事业支出科目开展核算工作的。因此,基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目的,其会计核算工作仍需进一步完善优化。

(三)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而言,部门预算工作及会计核算工作之间具有协调促进关系,但是据目前两项工作现状来看,若要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促进,仍需要攻克较多难题。首先,两部门工作步伐不一致,原则上来讲,部门预算工作应该呈现出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会计核算工作也应以资金应用为核算基础,以充分发挥其监督及核算职能,但是事业单位却未将上述原则落实到位,造成两项工作不相一致的状况。其次,事业单位的零基预算工作也未实现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协调运作,因为现阶段的会计核算系统不能提供给零基预算工作需要的完整收支数据。所以,若要实现两项工作的协调运作,需要重点攻克上述问题。

三、强化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协调性的有效举措

(一)制定科学统一的核算方法

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协调运作有助于健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机制,促进财政资金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实现两项工作的协调配合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当务之急。部门预算及会计核算均会使用相应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建立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有助于加快推进两项工作的协调运作。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循业务与核算方法相对应的原则,至于事业单位的经营业务则统一使用会计集中核算方法,而所有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都必须与我国财政部的新会计准则相统一。此外,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确定也应以新会计准则为指导,并对其使用范围进行合理扩增,以确保单位各部门预算工作的全面性、科学性。此外,事业单位还应明确规定支出范畴,将基本支出及项目支出均涵盖其中,并制定相应的会计核查监督制度,对单位支出情况进行严格科学把控。

(二)建立规范性预算编制准则

篇(6)

本文根据笔者在地方院校从事财务工作的体验,主要想从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服务两个方面的关系讨论有关会计监督的问题。

(一)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的关系问题地方院校这些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的不断增多,资金来源的渠道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原来的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3]。比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如何摊销;固定资产如何计提折旧及其有偿使用如何制定补偿标准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地方院校对教育成本的分析和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的核算,进而会影响到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决策。基于以上原因,一般地方院校的财务部门都把会计核算作为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主要集中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以及财务分析、编制年度会计预算和年终决算上,繁重的会计核算工作使会计监督在财务管理部门的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然而,地方院校的会计核算风险是会计工作中必然要面对的风险,高校教师办理财务报销手续时,经常出现原始票据不规范、审批不符合规定或越权、招投标手续或固定资产管理手续不齐、结算方式不符合规定、款项错误支付或重复支付等问题,对会计来说这些就是存在于会计核算环节且必须要面对的风险。这风险的存在不仅会使会计信息有不准确,而且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如果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不加强会计监督,上述这些会计核算风险就必然会陡然增加。

(二)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的关系问题对高校的财务工作来说,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都是不可或缺的。优质的会计服务可使得会计监督更为人性化,会计监督工作过程中财务人员与其他人员之间的关系也将更为和谐;但也不难理解,会计监督可保证高校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服务更加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和财经制度,离开会计监督,会计服务再好也会存在隐患。然而现实工作中,财务人员要兼顾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之间却存在较大的难度。首先,高校教职工来财务处报帐,教职工更注重财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搞好会计服务在教职工看来是首要的事情;但从财务管理角度看,报帐更强调的是财务人员对于各种违章或违规行为的纠正。其次,由于近几年地方院校教、科研等业务量大幅增长,而学校财务人员的编制却没有增加,财务人员疲于应付大量的报销、借款等服务工作,会计监督也主要局限于事中监督且往往有些监督不到位,更没有太多的精力来考虑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等问题。第三,不少科研人员甚至某些学校领导都存在着某些错误潜意识,以为个人负责的科研项目经费可由自己自由支配,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财务人员不应管得过宽、过严。一旦财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纠正那些不符合财务规定的行为,往往被理解成故意刁难,认为财务人员的会计服务态度不好。

二、地方院校会计监督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会计核算中的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同样重要。首先,会计核算的事前监督要加强的方面有:一是主要是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积极参与其中,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合法性等进行监督,及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监督意见;二是不仅要会同学校审计、资产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操作规范和完善合理的支出标准,而且要对各二级单位的领导在操作指南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提供一些必要的培训指导,再由各二级单位自行组织教职工学习,对上一年度出现问题较多的二级单位要进行重点指导。会计核算的事中监督要加强的方面有:一是不仅要根据学校各二级单位的年度预算对其每项报销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监督外,而且要对各二级单位预算外收入进行监督,确保收入来源合法且收入资金及时足额入账;二是不仅要督促各单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不随意改变资金性质和支出规模,而且要定期对各二单位支出预算的进度进行检查。会计核算的事后监督要加强的方面有:一是年末要对各二级单位的财务收支作总体分析和评价,根据年度的收支和结余情况对比,提出监督意见;二是年末要对各往来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能直接处理的及时处理,不能处理的也要尽量请示有关领导及时研究处理办法,以保证年度决算报告的会计信息更加准确。根据调研分析,要加强会计核算中的会计监督,可采取的具体方法有:一是加强会计人员对有关会计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监督能力;二是对建立对会计监督成效的奖罚制度等,促使会计人员主动参与会计监督。总之,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教育经费使用,使教育经费发挥出最好的效益。

(二)正确处理好会计监督和会计服务的矛盾会计监督和会计服务是一对矛盾,地方院校想要在保证会计监督基础上实现更优质的会计服务,首先必须要建立和健全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4]。其次,学校有关领导必须要对财务人员缺编的情况给予重视,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财务人员工作量的增加,适当增加编制,保证财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既能思考和判断会计监督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又能以优质的服务面对全体教职工。第三,用预约报账信息系统减少报账人员等待时间,会计监督的意见通过系统直接反馈给报账人员,避免报账人员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浪费,提高会计服务的质量。第四,加强财务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指导也是会计服务的重要工作。组织专题培训,提高各二级单位经常报账的人员对财务规章制度的熟悉度,并在财务处网站开设报账流程和常见问题的问答专题宣传栏目,争取大多数人对会计监督的理解和支持,减少误解。第五,财务部门要多与审计、资产等部门对接,保证对会计监督中出现的问题有统一的理解,避免同样的问题财务和审计或资产部门意见不一致。要使会计监督和会计服务能实现并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地方院校既应到同类院校多去考察交流,也要考虑到重点大学去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最大限度地在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的同时,给全体教职工最优质的会计服务。

篇(7)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筹划,通过预算执行报表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会计核算是对已发生或正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与监控,通过会计报表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报表的数据与会计核算报表的数据往往存在差异。企业应分析预核算差异原因,消除不合理差异,并将二者有机结合,更准确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更真实可靠的经营决策依据。

一、概述

(一)预算管理的职能

预算管理是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对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和相应的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采取各种纠偏措施和调整,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的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的实现战略目标。预算管理能够使企业的经济支出更加合理,使企业内部的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

(二)会计核算的职能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是在一定期间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汇报总结,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相应的书面报告。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会计核算具有监督和控制职能,在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时,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对企业的经济支出进行评估,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控制。

二、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属于企业不同的管理体系却又相互联系。首先,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科学的预算,能够使企业明确其发展方向,进而对此方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预算管理相比,会计核算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总结,对其各项活动进行测评进而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其次,对于会计核算来说,预算管理是其工作的前提,通过预算管理对企业的资金进行良好的安排,进而使用会计核算对企业资金的流向进行良好的核算。管理预算的缺失会导致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增加,企业的财务状况就会变得繁杂,这对企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最后,预算管理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缩减开支。没有预算管理,企业的内部会出现贪污腐化之风,预算管理能够使资金最大限度的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之中,使投资得到更多的回报,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差异分析

(一)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表现形式不同

预算管理报表与会计报表表现形式不同。预算管理报表包括现金预算、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损益表。预算报表主要体现实际执行与预算目标的差异情况。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已完成的经济业务的当期及累计数据。

(二)会计核算较财务预算数据更为严谨

会计核算数据相对于财务预算数据更为严谨。首先,预算数据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预算报表提供的数据往往是预估的,不存在有效的单据作为依据,而会计核算则有合法有效的单据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较预算数据更为严谨;其次,相关企业就对预算管理工作不重视,对预算管理的执行力较差,而企业对会计核算职能更加重视,对其工作的要求也十分高,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更加认真严谨;最后,财务预算信息化平台不完善,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而会计核算通过各种信息化软件使其工作效率得到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三)预算管理报表对内部管理更具有参考价值

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筹划,能更好的控制企业的收入、支出,从而达成企业的财务目标;较预算而言,会计核算是事后会计反映,相对滞后。预算管理报表通过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的对比,将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和问题进行总结,从而提出改进措施,使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时拥有更多的参考。综上,预算管理报表更适合为企业内部管理使用。

(四)预核算报表的差异

预算执行报表的数据往往与会计核算报表数据存在差异,主要有时间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通常来说,预算管理工作处于会计核算之前,二者具有时间性差异。对于预算管理,经济活动需要进行事前预算申请,预算申请的金额被计入预算执行报表。经办人在预算批准的额度内开展业务,实际取得票据后,才被计入会计核算报表。这便导致了预核算的时间性差异。又如,在房地产企业确认售房收入时,预算可能是根据售房合同签订金额计入销售收入,而会计核算是以客户办理交房时才确认为收入。政策的影响往往会造成永久性差异,如营改增后,部分公司仍以交易的含税价作为预算收入,而在会计核算时却以不含税价计入收入。在对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

四、优化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核算制度

建立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体系,进而使企业的核算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总体的指导。对核算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对核算的时间和项目进行分析并制定出适宜的预算方式,使其能够合理的连接,不至于产生断层,进而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合理。企业应对会计核算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算标准,结合权责分配的标准来进行核算。

(二)完善企业预算制度

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使企业能够有一个良好的预算机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在对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要对企业的各方面收支综合统计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对预算的内容尽可能的精细化,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项收支进行记录并制作出相应的报表,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的收支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除了要对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还要对预算审批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其能够与预算保持一定的协调,真正实现预算管理的导向性作用,对预算进行审批的部门要以发展的角度来进行审批工作,对预算的审批需要具有前瞻性,在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后要保持其执行力,加强其权威性和强制性,加大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预算基础。

(三)加强监督,减少预核算人为化差异

任何制度的实施都需要监督来使其更加规范化,加强对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监督,使其为企业的经济活动保驾护航,促进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对财务预算和核算的相关报表进行监督对比,尽量保证预核算口径一致。允许在预核算数据在合理范围内存在差异,分析差异原因,降低不合理人为差异。如业务部门为增加业绩,虚报预算收入与利润。应严格要求对财务预算和核算进行定期汇报,使其能够切实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的参考。在对企业核算进行监督时,要对企业内部的执法状况进行排查,避免企业内部出现相关的经济犯罪状况,对相应的违法人员进行严格的处罚,促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纯净化。

(四)提高人员素质

为了使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能够相互融合协调运作,除了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更重要的是对工作人员的选取,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养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精心的选取,要求其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和工作经验,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其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企业之间互相学习来对工作经验进行相应的交流,促进企业的共同进步。

五、结束语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能够相互协调良性运转才能够为企业之处更好的发展方向,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都存在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相互不协调的情况,对于此种情况,管理人员应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选取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企业增添活力,促进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发展,进而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参考文献:

篇(8)

一、制约乡镇会计核算科学化的因素

新时期的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要求科学化、规范化,但是,也要看到,现阶段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1、体制不科学 需要强调的是,我国基层乡镇会计核遵循的是“乡财乡用县管”管理体制。在此体制下,乡镇财政收入与支出关系淡化,财务管理人员核算意识不高。虽然在宏观层面实现了对乡镇财政的管理,但仅停留在对形式的管理层面,而缺乏具体的、细化的管理,对于会计核算的内容无法全面反映。

2、管理职责不明确 应当说明的是,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结算具有不同的职能,二者具有一定的监督与协调关系。因此,应该由乡镇不同的机关单位执行,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基层乡镇对二者间的关系缺乏明确的认识,把二者混为一谈,两项工作也全部由乡镇财政所负责。如此,只能导致管理难度增加,会计核算无法明确,最终造成财务资金在管理与核算方面产生偏差,无法发挥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监督作用。

3、资金管理不科学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业的反哺力度,重点解决三农问题,设立专项资金,并且给予农村财政越来越大的支持力度,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情形下,乡镇财务所作为国家专项资金的主要管理者,要对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的配置与使用。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不少基层在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在专项资金使用上,弄虚作假、私自挪用,缺乏全面的监管,严重制约着乡镇财政管理效益的发挥。

二、科学做好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

基于以上所述,基层乡镇财政部门要正视工作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科学做好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从而确保乡镇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1、管理与核算相结合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制度更严格、更全面,财务管理更规范化、科学化,财务信息反馈速度更快捷,能够高效地服务地方经济。这就要求乡镇财务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各项技能学习,提高财务核算管理水平,工作重心放在财政管理上,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强化收入征管,做到全面无遗漏;强化支出控管,勤俭办事,制止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禁止公款私存,防止坐支现金行为发生;强化资金管理,构建乡镇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顶算约束,真正落实《预算法》,坚决防止无预算、无财力、超预算、超财力增加债务现象发生;强化财政监督,做到事前预警、事中跟踪防范和事后问效,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格局,消除只记账、不监督、不控管行为。

2、构建管理机制 科学做好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使其协调与发展,离不开与之相应的完善的管理政策。由于不可否认,不少基层乡镇还没有一套成熟的、运行平稳的管理机制,财政管理政策还不够完善,以至于出现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时常发生。与之相应,基层乡镇财政部门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出符合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与会计核算体制,实现完美的有机集合,在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中有章可依,确保财经制度落到实处。

篇(9)

前 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统计与会计在理论和技术上的联系是越来越密切,尤其在今科学技术生产力发达的社会中会计与统计一定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会计上将更多的用到统计分析方法,统计上也将不断的借鉴了越来越多的会计方法,它们成为相互渗透与相互补充的形式。随着计算机的运用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统计与会计两者数据共享,能够把会计和统计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为构建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体系一体化提供了有力保证。当前我国公路运输基层单位在统计和会计中表现出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需要我们及时解决,才能满足各方面对经济信息的需求,并且保证好信息质量。

一、公路运输基层单位统计和会计之间的关系

基层单位会计和统计已经成为一对相互共存的统一体,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并且从不同的层面共同为基层单位搜集和分析经济活动的所需资料,为管理者提供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的目的。这种相互联系表现在方方面面,如存货计价的加权移动平均法原理在财务会计方面的应用,以及预测企业经营状况所采用的时间序列法,和在审计领域的审计抽样等方法在会计中的应用等等。总之,统计工作和会计工作是离不开的,会计资料为统计提供了基础性数据,统计方法帮助会计人员完成财务分析和预测工作。同时在基层单位统计和会计方面,他们又有区别。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不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中的一些经济现象中的全体数量,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对社会在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作。核算程序不同,统计核算要求相比会计较为宽松,只是对统计设计、调查和分析预测等程序有所规定。会计核算的程序是按照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一会计报表。研究方法不同,统计是以计量单位为主,比如货币、实物和劳动等,并且广泛运用观察、指数、分组,线性回归、综合比较和假设检验等研究方法。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并且以计价设置的一些会计账户,通过填表,审核,登记等工作完成会计核算。

二、基层统计和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统计和会计工作检查脱节。楼有地基,树有根,说明基础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根基,统计工作也同样如此。而我国有一些公路运输基层单位往往忽略统计工作,简单认为公路运输单位是一个粗旷型单位,不需要做如此详细的统计工作,使得统计信息资料的布置、搜集、整理、填报程序形同虚设,而且也只是为了应付报送统计报表,把统计工作简单化。没有专门的统计人员,报表由其他部门人员代填代报,统计指标不能按照统计制度规定计算填写,随意性很大,使得统计数据数出多门,差错多,真实性差。而且对跨月、跨季或者是跨年度的审计项目把握不到位,假设按照下达会计结论的时间统计,则统计结果根本不能真实反映当时的实际状况,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讲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的作用了。

2、基层统计和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统计和会计工作应该是有严格法律法规、准则及制度约束,同时有税务、审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机制,但是由于基层机关人员少,统计一般都是由其他人员兼职,调换频繁,他们缺乏对相关会计知识的掌握,不熟悉会计业务和报表,对于由会计资料向统计数据的转换无法做到游刃有余,造成了一方面大量的会计资料被闲置,另一方面又要花费大量精力去重复收集数据资料,统计综合分析水平不高。而基层单位会计人员没有上岗需要统计知识认定、岗位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要求,造成有些会计人员根本不懂统计,没有统计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得财务报表只停留在完成任务上。

三、做好公路运输基层单位统计与会计工作的关系

1、改变公路运输基层单位部门设置。为确保相同或者是接近资料数据真实一致性,可考虑把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归入财务部门,目的是能够使工作中与后面的会计工作结合起来,同时对统计工作人员与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职能进行调整,统计工作人员与会计核算人员都承担一部分会计核算或统计工作,这样可以对报表指标起到相互沟通核查,及监督的作用,而且可以避免统计报表的虚假填报现象。

2、 建立统计与会计的新体制。企业会计核算是企业能够进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对于公路运输基层单位而言,应该建立以会计核算作为基础,统计方法作为依托,计算机技术作为手段的体制。可以实现两种核算的统一,并且保证职能和组织两相宜。同时还省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另外的调配工作,如市场调查、市场分析、预测分析等。

3、提高基层单位统计和会计人员的素质。为了确保公路运输企业统计和会计的有效结合,要进一步提高公路运输财务管理部门统计工作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对他们要经常性的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财会的数据质量和预测的准确度,达到减少劳动的重复率。对于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加强他们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并且运用会计核算方法,灵活运用会计数据。对于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需要提高其统计分析能力,综合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使事前预测与事后核算一样达到新的水平,从而真正实现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的目的。只有统计人员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够使公路运输基层单位统计、会计工作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才能更加丰富统计学科和会计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文侠. 论会计学与统计学的相互关系[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2] 张璟霖,汪浩,江凯.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12)

篇(10)

摘要:为了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各个行业的深化改革逐渐展开,其中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关键部分是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中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实行部门预算制度的方法,使得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相互协调对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协调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是我国财政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协调关系着资金使用和调拨的真实性和透明性,良好的部门预算制度实施效果需要准确的会计核算相伴而行。因此,现阶段应当逐步探索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协调发展的措施,从而保证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准确地反映在会计核算中。虽然国家相关的事业会计准则中对部门预算的核算要求具有明确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不协调的问题,因此,探究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不协调的原因,找到实现两者协调的方法,对于我国部门预算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1)部门预算相关的会计核算方法模糊。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中关于支出预算的会计核算做出了明确要求。首先,在会计科目事业支出下设两个二级科目,分别是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其次,在二级科目下设置三级科目,分别为基本支出下设行政事业单位保障经营的支出和项目支持下设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具体项目的支出。根据调查发现,这种科目设置方式与实际的会计核算方式并不相符,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预算会计核算并没有按照财政部要求的会计核算方式设置会计科目,而是简单分为基本建设、行政事业支出类以及其他类项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并不协调,两者的非统一性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部门预算制度与会计制度的规定不协调。根据财政部的《关于修改行政事业单位事业支出核算内容的通知》的相关内容,在财务预算的“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项目支出”,其项目支出代表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专门的项目目标而发生的支出。但是部门预算制度的内容与会计制度的内容存在差异,会计制度中要求在“拨出专款”或“拨出经费”科目下设置“项目支出”,虽然两者的一级科目没有较大的差异,但是在实际会计核算中.容易造成会计核算方法选择模糊,不利于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因此,相关部门应当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比如取消会计制度中要求的拨出专款等项目,从而实现部门预算制度与会计核算制度的统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效果和会计核算效率。

(3)部门基本建设支出的预算与会计制度不统一。按照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相关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部门预算之后,所有支出应当全部纳入综合预算的编制当中,其中包括基本建设预算项目。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支出要单独预算,其使用的会计科目是“结转自筹基础建设”。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基础建设项目,部门预算要求纳入统一核算,而会计制度要求单独独立核算。部门预算与会计制度要求的差异性值得深思,为了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相关部门应当考虑取消会计制度中单独核算制度要求的可行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增强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协调性的措施

(1)确定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经济业务往来越来越复杂,资金的来源和去向也呈现出多元化,而目前的会计核算方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为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更加清晰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一级科目下设置二级或三级科目,明确资金的用途和来源。另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尝试将预算之外资金、拨款收入资金或基础建设资金纳入到会计核算当中,将会计核算科目具体化,不断扩充会计核算的范围,从而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资金往来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对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资金使用的会计核算,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审核,保证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对部门预算的相关科目做出合理调整,满足实际需求。相关部门应当重视会计制度中与部门预算制度中的差异,完善会计制度中的不足,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逐渐统一协调。

(2)调整部门预算的相应科目。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相关的制度要求,逐步调整会计科目的设置,依据自身的业务往来特点进行科学分类,将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划分到不同的会计科目当中,最后汇归到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名下。其次,按照关于部门预算的相关制度,基本建设支出应当纳入综合预算,因此,实际的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会计制度中基本建设支出独立核算加以摒弃,将基本建设支出归于综合预算的方案中,实现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制度的相互协调。另外,有些偏远贫困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与实际支出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种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具备一定的合理调整的自主性,针对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的差别进行综合分析,详细说明出现差异的原因,并上报上级管辖机构审查。此外,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负责人员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和计提折旧,避免账实不符现象的发生,从而增强部门预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协调度,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流失程度。

(3)增强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相容性。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需要会计核算的支持,而会计核算也需要部门预算提供参考数据,因此,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的协调发展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着积极推动效应。实践工作要求会计核算部门和部门预算结合起来,逐渐增强预算方案的执行力度以及会计核算的合理程度。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当重视考核制度的完善,明确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责任,实现各个部门的预算与相应的会计核算相互协调,可以鼓励尝试编制部门预算财务报表,提高部门预算制度与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协调。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强调会计报告附注中需增加预算执行情况表的重要性,逐步强调两者之间的联系,实现对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同步管理和监督,从制度上解决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的不协调性问题。为了不断完善会计核算方式,伴随着部门预算的执行,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开始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这种预算方式需要更高的会计核算水平。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逐渐细化会计核算科目,提高财务人员综合职业素质,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从而实现零基预算方式的顺利实行。

篇(11)

一、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工作未得到重视

会计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财会方面的管理工作并没有融入到主体循环业务之中去,导致财会管理的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会计管理人员没有做好从审批者往服务者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会计队伍的真题素质较低,导致了会计制度上存在漏洞。

2.隐瞒收入

由于部分单位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与“票款分离”制度,使得原本已经习惯于对资金进行随意支配的单位来说,不怎么适应,为了能够实现对资金的随意支配,便寻找各种理由将本应该上缴的预算收入转变为“往来款项”进行处理。

3.会计责任主体不明朗

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并没有将各个单位之中的会计主体资格加以改变,会计核算中心对各个单位的真实性与合法性,承担相应的责任。在会计核算中心和各个单位的会计责任之间的界限不能做到明确。[1]

二、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形式

在会计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各个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具体说来,会计管理创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会计核算中心模式

会计核算中心模式,指的是在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与财务自主权,在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集中处理各个单位的会计监督与核算方面的业务,并且能够及时往各个部门提供会计方面的信息。这一模式是在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是财政部门所设立的会计核算中心,是属于行政部门或者是财政部门,在业务方面是属于财政部门或者是主管部门指导。在会计核算中心,分别再设立职能不同的科室,分别设置负责对其下属的各个单位的核算工作,但是各个单位则取消了相应的会计机构与银行账户,仅仅是保留了一名或者是多名报账员,按照本单位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获得平整并及时交到会计核算中心,然后再由会计核算中心的相关人员进行核算。

2.会计委派模式

国家凭借其管理职能,对单位中的会计人员进行统一委派的会计管理体制。在这一管理体制之下,各级的相关政府应该设立会计管理的相关机构,主要是负责单位会计人员的考核、委派、任免、调遣、日常管理与任免。具体来说,需要建立会计工作站与服务所。会计工作站主要是指对县级之上的事业单位之中的出纳、主管会计,由当地的会计委派工作的小组代表政府来对其实行委派,并且是采取的“岗位定编、择优录用、人员流动、持证上岗、工资统管、奖优罚劣”的办法。而会计服务所,指的是需要以乡镇为基本的单位,将会计服务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和被服务的相关单位。在人事管理与经济利益等方面,具备的独立核算和独立地位的单位,主要是从事审计业务、企业管理咨询、会计服务等。

3.财政集中支付模式

财政集中支付模式,指的是统一办理并且能够承担整个预算单位的资金收付结算。对已经纳入到了管理的相关单位,支付中心要按照“集中支付、责权不变、封闭运行、分户核算”的办法,来进行统一管理。

4.零户统管模式

零户统管模式,指的是对乡这一级别的行政单位,在确保单位财务自主权与资金使用权,基本不变的情况之下,来提升管理效益作为根本的目的,并做到取消各个单位中的会计,采取报账制,由乡财政机构对各个单位的会计进行统一管理。各个乡镇需要委派单位的会计,由地方的政府来对各个单位的主管会计、财会负责人来进行委派。会计管理的体制要做到“会计地位不变、会计机构不变、会计职能不变”等的基本原则,对会计人员的职务晋升、事业职称、工资调动、工资奖金、福利等实行管理,并且建立与完善岗位轮换制度与奖惩制度等。

三、促进会计管理模式创新的措施

1.完善会计管理机构制度

在各级财政部门或者是相应的主管部门,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要求设立会计核算中心,并按照相关法律的基本要求建立并健全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机构管理制度、核算与监督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等。设立在单位内部的会计机构要按照改革的具体措施与要求,健全并完善规章制度,并且还需要严格加以执行,这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会计监督与核算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2.协调好会计主体与会计人员之间关系

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所服务的对象,会计人员由于其使用的是不同形式的会计管理的模式,会出现会计主体是外部人员或者是内部人员。假如会计人员是属于主管部门或者是财政部门,需要处理好会计主体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关系,避免会计人员被单位架空,无从深入并细致的了解单位开展的业务活动,也就不能有效对单位的相关业务活动实现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假如是内部从事管理的人员,也要处理好单位主管人员与会计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会计人员被单位主管领导控制,没有办法独立行使其监督与核算职能。

3.提高会计人员各方面待遇

单位会计人员一般是从在岗的会计人员、主管部门或者是财政部门调入的会计人员和在社会上公开招聘的人员等,奖金、工资与福利等的待遇方面存在着差距,这不利于会计人员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从会计人员的相关隶属的关系上来看,虽然表面上是属于主管部门或者是财政部门,实际上存在着某些人的认识关系,仍然留在原来的工作单位,这样形成了多重管理的方式,并且会加重会计人员的经济方面与思想方面的负担。要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进行有效的统一,并将会计人员在薪酬方面的待遇也要做到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会计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实行公平竞争的基础之上,做好会计的监督与核算方面的工作。

总之,会计管理模式主要有会计核算中心模式、会计委派模式、财政集中支付模式和零户统管模式,各个单位要从实际出发选取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并且需要采取完善会计管理机构制度、提高会计人员各方面待遇、协调好会计主体与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等措施,促进会计管理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