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家长对艺术教育的看法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体育2+1项目”是教育部针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进行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方针,旨在使美育与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得到逐步推动。“体育2+1项目”的含义是使每个学生在学校可以掌握一项或者多项体育特长,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体育2+1项目”中的主要项目有田径、体操、球类项目、游泳以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六类,此外还有一百二十几种公开设置的项目。学校更具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展开了一系列成功的实践。现阶段“体育2+1项目”在我国处于探索与实验的阶段,加上国家的一些举措颁布得比较落后,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一、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相应的数据
为了得到确切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了西安的多家中学的教师和学生,对于“体育2+1项目”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通过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对“体育2+1项目”的看法形成了相关的研究,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与“体育2+1项目”相关的学习目标判定情况、体育技能大赛对学习目标的影响、“体育2+1项目”达成情况的判定、“体育2+1项目”教学目标体系、“体育2+1项目”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判定,等等。
二、“体育2+1项目”学习领域目标的分析
1.在“体育2+1项目”中教师对学习领域目标的判定
在对“体育2+1项目”学习领域的关注上,大部分的教师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少数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心理健康,而作为体育教学中的重点的运动技能是最不受教师关注的一个方面。可见,新课程改革已经深入教师内心,人们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逐渐摆脱了以往单纯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但是,作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运动技能中始终蕴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是不容忽视的。
在各种目标的关注上,教师看重的并不相同,但是上面所说的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每个方面都不可以单独存在。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是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教育目标,在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师的认识是理性的,是与当今的时代特征相符合的,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教育美好的未来。
2.在“体育2+1项目”中家长对学习目标的判定
对于体育与健康各项学习目标的关注上,家长表现出了不同的看法,不管是心理健康还是身体健康都成为家长关注的方面,社会参与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很少有家长进行关注。根据这样的调查结构,我们不难发现,“体育2+1项目”在学习领域目标的看法上不同的人群中存在不同的看法,教师最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家长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教师和家长都非常关注的方面,而以往被作为教学重点的方面都不是教师与家长关注的问题,这样的结果值得大家深思。
3.“体育2+1项目”中对教师与家长的影响调查分析
教师与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2+1项目”大赛对学习目标的影响调查中我们发现,身体健康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和心理健康目标是居于前三位的目标。“体育2+1项目”应该使学生的锻炼能力和运动技能得到切实的提高。此外,我们通过对家长基本情况的了解发现,现在的家长普遍呈现年轻化的态势,家庭教育的主体呈现青年化的趋势,家长的知识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比较高,这样,家长的教育观念也随之得到了相应的改变,他们不再那么关注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程度,反而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
4.在“体育2+1项目”中教师的认识
在前面说的教师对“体育2+1项目”艺术类学习领域目标和体育技能类的关注程度,形成了一定的艺术和体育学习目标的体系。教师与家长在现阶段对于学习目标的侧重主要在于学生的健康方面,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并没有对体育技能进行有效的关注,在这里建议教师与家长提高对体育技能的认识和关注,对于艺术项目和体育技能的教学进行更多的关注。
5.“体育2+1项目”中对于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的判定
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发现,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会促进“体育2+1项目”的实施,使“体育2+1项目”的价值以及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最终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快得以实现。
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五大领域目标之间具有一致性,任何一个目标领域都不能脱离其他领域目标单独存在;在调查和研究的过程中不要忽视了学习目标价值取向的实现;在研究中不可以将学段间同类项的纵向结构关系进行割裂,研究的过程要体现出技能和技术的渐进性。
你能不能引导孩子学美术,取决于你认为孩子是不是学美术的料。所以想引导孩子学美术,应当先考虑以下问题:
坚定信心:你的孩子适合学美术吗?一定适合。视觉、大脑和手的协调是人的能力,感受世界更是人类的天赋。从孩子们第一次会拿东西,他们就始尝试绘画了。绘画是人类最普遍的文化天赋。孩子们天生都是艺术家。
保护天赋:很多人问,“天生都是艺术家,为什么我不会画画?”能成为艺术家,甚至能理解艺术都很难。即便是在艺术圈里,众多美术院校出来的人,都不能成为艺术家。因为在教育和自身发展过程中,天赋会被逐渐磨灭。因此,在整个美术教育过程中,保护孩子们的天赋是重要的始。
提供条件:好的土壤才能培养出好苗子。你应该给孩子优秀的艺术老师、充足的画材、大量印刷精美的画册、全世界顶尖美术馆的参观机会、去世界艺术之都居留――我完全不能给孩子这些,应该放弃吗?当然不是!你可以给孩子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你自己和这个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和体验周围的世界,当你看到一朵小花,可以赞美它的生命力,当你看到傍晚的彩霞,可以感慨自然的壮美。你可以不是诗人或艺术家,也可能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但只要简单的表达,就可以让孩子和你一起爱上这属于他的世界。
天赋如何保留
一位家长和我聊起孩子这两天画画的时候总是烦躁,说画不好。我问:“你们最近要求他画什么或教他什么了?”经过讨论,家长忽然想起来,前两天,认真的保姆曾教孩子画一双鞋。我确定这正是问题所在。很多孩子被这样教画画。之后,有的孩子不敢放手自己画了,只会模仿别人的画;有的虽然自己画,但很在乎别人的看法,经常在等待别人的评价里不能自拔;更多的则在这种教育者制造的挫折中,认为自己不是画画的料,一生不会画画,想想我们中有多少人会变成最后这样。很多成人,无法克制自己对孩子的控制,当孩子画不像的时候,他们总想帮助孩子。但家长必须认识到的中心是――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何况孩子。所以当你希望孩子保留他们的绘画天赋时,应当注意这几点:
1.尽量多地帮助孩子体验各种生活,观察各种事物和颜色,你不用刻意要求他观察,只是看到美景之后赞美一句,比如看到红叶,你可以赞美,看到不同的红色,你可以说这个更红,那个又红一点,问孩子更喜欢哪个之类。他和你的视角和观点可以不一样,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看法。
2.和孩子交流他的画,但不是问画的意义,只就表面的来看,你不懂的地方要问孩子,他们脑子里有一整套故事,也尽量让孩子表达对各种画面的看法。
3.当你孩子画画被别人“教”坏,你要和他一起修复,你用1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拯救他一生的绘画天赋。当孩子认为自己画不像的时候,你可以在旁边画(如果你是绘画高手,要手下留情),画面要稍微模糊,不要很清晰地表现形状。让他来评判你的作品,告诉他你自己喜欢这样画的,然后问他还有什么方法画,鼓励他用不同的方法画出一个他最喜欢的东西,你也可以和他比赛。如果他能用钟以上的方法画出来,说明他没问题了。
4.尽可能将孩子的画展示出来,同时用合适的方法评论他们的作品,让他们自信地进步。这件事每个家长自己做最好。
美术兴趣班报不报
是否要报美术兴班?家长常问到这个问题。如果简单回答,6岁以前不要上,7岁以后看情况上。
首先,美术班可能毁掉孩子的真正天赋。很多家长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一个万能强人,按照最好的标准给孩子报班,认为美术班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从美术班出来的孩子也似乎比其他孩子更喜欢画画,也有画画方面的优越感,他们能画出被大多数人称赞的作品,很容易在各种美术比赛中获奖。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就离艺术更近。我身边有个孩子一直在少年班美术班学习,考学却没有通过,家长愤愤不平。这里原因其实很简单,美术班已经夺去了他的真正天赋。如果你选择了错误的美术班,后果一定是这样。
另一方面,很多家长给孩子报班,带孩子去上课,自己坐在外面等,你既然这么有时问,为什么不自己带他创作呢?你为什么不给自己报班,而付出金钱和时间去塑造孩子?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和欣赏,是最好的艺术熏陶。
如果一定要上美术班,什么样的美术班比较好?
1.老师应当对艺术有全面的理解,而不是只让孩子学绘画或手工。
学生出了错,如果有必要进行家访,就必须让学生的家长知道你的良苦用心:是让他的孩子改正错误,好好学习功课,好好学习做人,教师的语言就要充满真诚和真情,能体现对学生关心和爱护,以让学生家长感到自己的话“温暖”适宜,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积极配合教师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如果把家访当作告状,进行惩罚学生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在这个问题上,在进行家访时,班主任不妨首先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及各方面的表现,再通过最近学生在校的情况,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看法,并坚持四个基本原则:第一,无论学生犯什么错误,决不请家长;第二,家访决不告状;第三,家长会决不点名批评任何一个学生,代之以鼓励和表扬;第四,利用家访端正家长的教育思想,帮助家长学习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措施,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从而改变人们对家访的种种看法,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更关心了,也极大地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从而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尊重家长,以理服人,,使家长心服口服
尊重家长是教师道德修养的一条重要要求,因此教师在家访中要尊重家长的人格,而不能以教师比家长高人一等的身姿去“镇压”,更不可“莫须有”、“想当然”。不说侮辱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的事,那种学生一出问题教师就告状的做法,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感情。同时也要尊重家长对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评估意见,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应给予采纳。当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意见产生分歧时,教师应当以理服人,明智地求大同而存小异,使家长心服口服,切忌粗暴蛮横。粗俗、野蛮只能体现教师的无能和无知,且极易伤害家长的感情,达不到家访的目的。
三、随机应变,选择最佳时机,巧报喜不报忧
在日常工作中,许多班主任是选择在学生出了错之后,才进行家访,遇到家长就反映学生的缺点错误,难免出现信息不准确、方法不恰当、考虑欠周到而说错的情况,这也容易极大地挫伤了家长的感情,导致家长对家访产生抵触情绪,更谈不上积极配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班主任教师在家访时就必须讲究家访的艺术,随机应变,巧妙应对。家访既要求教师选择最佳有利时机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又要求教师巧妙地反映学生取得任何一点进步和成绩,要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才能真正发挥家访的作用。总而言之,班主任教师在进行家访时,要就诚心劝导、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刚柔相济、克制激情、注意言行、随机应变、巧妙处理、注意讲究方法和艺术,与家长携手共攀,同舟共济,努力实施好素质教育,认真完成我们神圣的九年义务教育,在教育战线上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本班共有幼儿35名,其中男22名女13名,新入园的11名幼儿,都在2--3岁,大部分孩子是独生子女,作为班主任,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爱好要掌握的一清二楚,为全面发展幼儿素质,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幼儿的特点发展幼儿特长。
2、小班大部分幼儿受过半年幼儿园教育,经过半年的观察,他们都有自己的爱好与特点:(1)多数孩子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但语言表达能弱,有年龄个别小的幼儿智力较差、胆小不爱交往,不合群。(2)大部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这就需要老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给予极大的关心与帮助。(3)作为小班来说班额比较大,相对调皮孩子多,有的好动、有的说脏话,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加强教育,使各种不良习惯有所好转。(4)针对农村孩子卫生差:指甲长、脚脏、衣服脏、头发长等,教师利用每周一查卫生,给幼儿剪指甲,每天午休检查鞋袜卫生。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经过近半年的训练,幼儿口吃,吐字不清,这一情况经过老师的努力有了很大改变,提高了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会着重训练他们的普通话,从一个字一句话开始,让每个孩子对所说的每句话每个字做到准确的发音。为让每个孩子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打好基础。
二、学期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目标计划
1、继续对幼儿进行小班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教学方面:以新教材主题活动为依据整合五大领域,将教育活动与游戏,生活活动环境创设,家庭与社会教育,评价指南融为一体,重视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从而帮助老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语言领域:能安静的倾听老师、同伴说话。初步学习日常生活中的交往用语,学习普通话与别人交谈能感受用语言交流的乐趣。
3、健康领域:基本适应集体生活,基本消除入园焦虑和分离焦虑,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成人的帮助下逐步提高生活自立能力。初步学习安全保健知识,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工作计划《小班班主任工作计划》。尝试借助各种简单的器械和玩具来活动身体。
4、社会领域:了解幼儿园,愿意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亲近与自己生活密切的人喜欢和同伴一起游戏,能够感受与成人、同伴一起活动所带来得乐趣,乐意招呼和应答他人,学习有礼貌的求助和感谢他人的帮助。能从性别、外姓等外部特征区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逐步学会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常规,初步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折花木等基本的社会文明行为。
5、科学领域:在成人的引导下能发现周围环境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喜欢提问有好奇心。学习运用多种感官对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喜欢摆弄各种材料;乐意参与探究活动,学习用简单的方式表达探索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数量、形状、方位等明显特征,学习简单的比较、分类。愿意亲近大自喜爱动植物,自觉爱护周围的动植物。
6、艺术领域:在成人的引导下,能注意和亲近周围环境中美的事物,喜欢观赏艺术作品和进行初步的艺术表现。学习用较正确的姿态和声音唱歌,喜欢做韵律活动和进行简单的节奏乐演奏,乐意用喜欢的颜色、材料进行简单的艺术活动。能借助动作表情、语言等方式,初步感受和表达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有做出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的愿望和兴趣。
三、家长工作:
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教育,而是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与社区教育三者结合起来的系统工程这三者中,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大大超过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同步,为教育目标能够得到实现。必须认真做好家园共育活动:
1、幼儿入园、离园,教师要热情接待家长,欢送家长。
2、搞好幼儿园家园半日开放活动及亲子活动。家长在家里应尽可能放手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3、组织不定次数的家访,教师宣传幼儿教育的政策法规,家长与教师相互交流思想看法及育人经验。
4、制定好家园联系册。双方交流思想、看法及育人经验要从书面联系的方式,加强幼儿园与家园的联系,语言诚恳、细腻。
5、开展内容丰富的家长会。通过新学期家长会或家长园地等途径,让家长了解大班上学期教育教学的重点及对大班幼儿常规要求,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6、订好通讯录,加强电话联系,增强家园共育。
7、每月进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幼儿园举文艺演出等活动,邀请家长参加。
8、家长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把平时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9、好幼儿园家长联系工作,双方共同努力,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四、户外活动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市托幼办创设"八个一"活动中,小班比较适合玩沙包,玩沙包之前要先检测幼儿的活动量,制定好计划,设计好方案,并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来组织幼儿进行活动才能增强幼儿体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每天下午都利用游戏时间开展跳绳活动。
组织学习,转变观念,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在沙包活动中做到:
(1)先让幼儿自由玩沙包培养幼儿的兴趣。
(2)师幼一起探索沙包的各种玩法,先从简单的玩法开始,逐步深入。
(3)幼儿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以后,以各种形式开展活动如:做游戏、玩的好的进行表演、分组表演等各种形式进行。
通过玩沙包活动,既可调节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可以让幼儿均能参加有趣得体育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既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又可照顾到幼儿体质的差异
五、教幼儿认识汉字宝宝、作本班的实验课题,即特色教育。并适当添加英语教学。
2、力求精英化,追求贵族化。由于中国国民整体文化水平的落后,认为只有贵族人才进行艺术教育,其费用是昂贵的,因此很多人给艺术冠上了贵族化的帽子;也由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人们迫于压力,将艺术的学习当做今后生存的一项技能,因此出现了学艺术就要做艺术的精英这样的思想。这些都是对艺术的曲解,对学前艺术教育的曲解,真正的学前艺术教育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对于农村地区出现的艺术教育贵族化思想问题,笔者强调经济条件不同,生长的环境不同,这些只会影响艺术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材料的选取,但其平民化、大众化的理念是不会动摇的。以风景画为例,市的幼儿园则可以湖的风景为资料,而周边的农村则可以田野、乡村为风景资料,这样一来,不仅做到了大众化的效果,更突出了当地的特色。总之,幼儿教师要结合实际,多开发资源,多利用周边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学前艺术教育。
二、调查与分析
1、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笔者进过调查与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所见所闻,发现地区的艺术教师的师资分布很不均衡,城市师资雄厚,乡村师资薄弱。调查显示:城市的幼师年龄一般都在25-35岁之间,而乡村的幼师年龄大约在18-30岁之间;城市幼师的岗位流动较小,乡村的幼师岗位流动大;城市幼师的学历一般都是大专本科居多,乡村幼师的学历一般都是高中、大专,甚至是家庭主妇;城市幼师的工资较高,乡村教师工资较低。造成城乡师资差异的很重要的因素是城市优越的待遇和便利的生活基础设施。因此,政府应努力提高乡村幼师的工资待遇,利用政策倾斜来吸引大学生来乡村就业;同时学校也要对大学生进行走进乡村的思想教育,二者齐头并进,实现城乡师资平衡,共同发展壮大。
第一,对于严格型的家庭,一般都是有一定教养的家庭。家长对子女教育很有方法,并期望很高,平时对子女多方面的关心。作为班主任,应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做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第二,对于滋爱型的家庭――当今社会均是独生子女,这种家庭相当来说比较普遍。这些学生在各个家庭均是小皇帝,小主人,比较任性,爱表扬,不爱挨批评。对这些家庭的学生,教师与家长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举一些班级中优秀学生、优秀家长典型的事例,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把子女情况与教师互相沟通,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学习艺术的学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被艺术具有的东西所感染,比如对自由和美的追求以及对社会阴暗面的唾弃。经常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学生就更加去跟随自己的意识行动,表现出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除此外,很多的艺术作品都是体现自由精神的,这体现在学生的身上就是对别人的观点以及学校的某些规定的讨厌,他们不希望被生活所束缚,追求自由的生活。他们可能对某些事情或者事物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看法,而且他们自己会非常坚持自己的看法,这也是很多人把搞艺术的看做另类的原因之一。
(2)家庭教育的不足,缺乏与别人的交流。
学习艺术的学生家庭大多都是富裕的,舞蹈专业的学生更是这样。学习舞蹈的学生需要经常性地参加集训和参加演出,学生回家的机会比较少,所以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也是很少的。家长没有与孩子经常交流以掌握孩子的现状,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没有与家长讨论的习惯。这些遇到问题独自解决的经历就导致了舞蹈专业的学生一般不喜欢跟别人交流,给别人的感觉就是难以接近。而缺少交流对于他们本身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交流与合作是现在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现在很多的研究和工作都是需要和别人合作来完成的。
二、对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的方法
(1)坚持以人为本进行有效的教育。
艺术生的个性鲜明,很多学校都表示对他们的管理非常困难。而人性化的管理就需要学校去尊重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去寻找对他们有利的管理方法。比如,学校可以给学生某些方面的自由,但同时学生也要配合学校的工作。这样就表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尊重,学生自然也会理解学校的用意,乐于与学校合作,遵从学习的管理。这个方法可以运用在很多方面,学校在对艺术生的宿舍管理方面往往存在很多的困难。学校可以尝试着跟学生进行沟通,让他们提出自己的管理意见,觉得有道理的就改正。同时也要提出自己的条件,不能一味地纵容他们的想法。
(2)要通过交流来建立更加有效的管理制度。
人性化教育的关键就是人,要在管理的每一个方面表现出对人也就是对学生的关怀。与学生交流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的状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于学生的管理方法。同时交流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是一个大的问题,学校也需要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去提高他们的交流水平。这也是人性化管理的表现。
(3)在管理中体现自由的氛围和人的情感。
自由的氛围对学生的创造力是很有帮助的,在管理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营造自由的氛围。比如,成立学生管理会,让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管理的同学同样由大家投票来决定。只有教师相信学生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才有可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互助互促。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因此,教师要善于沟通家长,形成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下面笔者就新时期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沟通的内容
要把学生各方面表现作为沟通的主要内容,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作为沟通的主要目标,紧紧围绕以下五个主要方面加强交流、密切联系,增进彼此理解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一)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情况;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习特点。
(二)与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难点和困惑、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及措施。
(三)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及学校建设情况,征求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四)向家长宣传各级各类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及教育发展思路和改革方向等。
(五)围绕教育热点问题,接受家长及社会的咨询,争取家长对学校和教育的理解与支持。
二、沟通的原则
(一)平等交流原则
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心态,与家长开展沟通交流活动。要尊重家长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或建议,努力营造和谐、坦诚、友好的交流环境,让家长轻松、愉快、积极地面对学校和教师。
(二)互相配合原则
教师要树立协作意识,与家长沟通时,不能只从自身角度出发,一味要求家长配合。要把家长当做亲密合作的伙伴,站在家长的立场想问题,与家长亲切交换意见,共同商讨解决学生问题的办法。
(三)主动性原则
教师是家校沟通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实施者。各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发挥教师在家校沟通中的主导作用,主动与家长沟通,积极听取家长意见,提出学生教育的建议。
(四)差异性原则
坚持差异主义,根源在于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对象、沟通内容、沟通情境本身是多样化的。在与家长交谈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判断家长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方法策略。
三、沟通的形式
(一)个别沟通
1.电话联系
常用的沟通形式,长处是及时方便,简单的问题(如迟到、缺课)一说就明,效率较高,但沟通有很大局限性,不易把复杂的问题说清,效果一般。
2.书面沟通
书面沟通的优点是信息持久、有形、可以核实。这种沟通虽然周密、逻辑性强、条理清楚,但比较耗时,而且缺乏及时反馈。教师无法直接听到家长的意见,无法确保所发出的信息能被接收到;即使被接收到,也无法保证家长对信息的理解正好是教师的本意。
3.约请谈话
请家长在约定的时间到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告之情况,共商对策,处理发生的问题。这往往是问题发生后不得不做的补救措施。
4.适时家访
家访是教师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适时适度、恰到好处地进行家访,有利于教师与家长之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融洽感情,在教育学生问题上达成共识,使双方都对学生有更全面准确的了解,从而相互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教育。
(二)集体沟通
1.家校路路通、家校E通等的使用
家长平时最关心的正是学生的表现、作业、成绩等基本信息,由表及里,得知学生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可以寻求提高措施。家校路路通、家校E通短信是家校沟通的一条重要渠道。教师在使用家校路路通、家校E通的过程中,会给家长发送一些当天作业布置,生活、安全提醒类的信息;教师也会将班级取得的突出成绩,有针对性地发送给家长,与家长分享学生进步的喜悦。
2.组织好“开放日”活动
原则上每学期安排1天或2天的时间作为“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课堂,参观学生作业、试卷、书画展等,参与主题班队会、家庭知识竞赛、亲子活动,参加听课、评教等活动,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校的工作,争取家长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精心组织好家长会
组织家长会是家校教育过程中的必要环节,是班主任同家长沟通,凝聚教育合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学校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及今后工作计划,并向家长提出教育的具体要求,听取家长意见,共同研究改进工作,从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家长通过家长会,不仅能了解到自己子女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还能了解子女所在班级其他学生的成绩与表现等,从而能更客观地了解自己子女发展水平在集体中的位置。
4.利用家长学校与家长沟通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家长普遍没有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老师可以利用家长学校,为家长举办各种教育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这既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又能让家长了解老师的责任感、业务水平,因而更主动、更有效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也能避免因家长与老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上的差异产生矛盾。
(三)网络沟通
家长都很想从老师的口中了解小孩在学校的一举一动,但苦于找不到适合的时间与老师沟通交流。现代信息技术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方便和快捷,如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班级主页等,老师可以在QQ群、微信群的空间发讨论帖,把孩子们在学校的表现写在讨论帖里,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们在学校表现。老师可以在论坛上、QQ群等上听到一些家长的真实声音,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校情况。
四、沟通的艺术
(一)沟通的准备
1.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
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家庭状况,有助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便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在以后的各类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尤其是对那些生活困难、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给以加倍的关心与爱护,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2.教师要了解家长的个性与喜欢
要想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教师需要“知己知彼”,在平时的观察和交往中做个有心人。例如,了解家长的个性,是外向型的还是内向型的,是开朗豁达的还是担忧焦虑的。对于外向型的家长,教师可以以包容的心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说,与之充分交流;对于内向型家长,教师适当放慢讲话的节奏,注意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引导并鼓励家长表达看法;对于开朗豁达的家长,教师可以较为直接、坦诚地与之探讨孩子的问题;对于容易焦虑担忧的家长,则要考虑孩子的问题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注意用委婉的方式和家长讨论孩子的问题。
3.教师要准备好相关材料
在与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孩子的作业、试卷、作品、活动时教师拍摄的照片或做的文字记录及孩子的成长档案等,以帮助家长更直观、更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书籍、文章,引导家长情绪,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总之,教师在沟通前做好“功课”,一方面可为谈话提供依据,另一方面能赢得家长的尊重和认同,从而为和谐的家园关系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4.教师要选择适宜的地点和时机
通常来讲,人都爱面子,家长也不例外,家长既需要在孩子面前有面子,更需要在其他孩子的家长面前有面子。所以教师与家长沟通时,既要注意时机,更要考虑地点,做到保护好学生及家长的隐私,以尽量让家长感到轻松、安全为原则。
(二)沟通的技巧
1.尊重是沟通的前提
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要尊重家长,要面带微笑,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家长,这样会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事实上,一方面,我们能从家长的谈话中得到学生的大量信息。另一方面,很多家长能从老师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教师与家长结成联盟,才能共同完成培养孩子成才的重任。
2.真诚是沟通的基础
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你合作,有效促进家长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校交换意见,我们都应该立即转换角色,把自己当做家长的朋友,千万不要板起面孔教育家长怎么样,否则很难解决问题。只要老师以真诚为基础,把自己对学生的那份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觉得你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成为一个优秀学生,并以平常人的心态,用朋友的方式与家长交谈,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3.分寸是沟通的关键
老师千万不可把家长与学生等同看待。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应是平等的同志关系,班主任与家长的谈话,切忌用教训口气,而应像对待同志或客人那样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气:态度要随和,语气要婉和,语态要真诚,语调要亲切,语势要平稳,语境要清楚,语感要分明,使家长一听就明,能准确把握要旨,从你的谈话中受到启发。
4.倾听是沟通的良药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要学会聆听。聆听也是一门艺术,与家长沟通,班主任既要主动告知学生在校的有关情况,更要能诚恳地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家长提出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你的认真聆听中,家长可以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尊重,从而有利于沟通的深入;从聆听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期望水平、价值观念等,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诊断学生问题之所在。
5.时序是沟通的策略
“哪壶先开提哪壶”,教师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可以先请家长谈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而后教师再谈学生校内的表现。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有了愉快的情绪,再逐渐提一些建议,家长会更乐于接受。可以采取“避逆取顺”的策略,避免触动对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顺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采用变换语言或变换角度的手法叙述。
6.鼓励是沟通的目的
老师和家长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棍子将学生“打死”。老师和家长沟通应该以鼓励为主,给家长以教育好孩子的信心。所以,老师要客观地、全面地、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老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想方设法找出学生的几个哪怕是一两个闪光点加以赞赏,给孩子点儿掌声,增强家长的信心,就会形成教育的合力,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
1.老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
从目前许多家长反映的与孩子老师沟通的感觉来看,家长始终处于被动的、要求按照老师意愿执行的一种地位。由于受这种地位的影响,在交流中一般是老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即便有的家长很想与老师谈谈自己对孩子的一些看法,想通过孩子在家的表现来分析孩子一些行为产生的原因,期望老师能够帮助孩子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但由于这些看法有时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因而这种抱着美好愿望的心理往往被老师定论的语气磨灭。如当家长听到老师说孩子在园胆小,不太爱说话,家长想告诉老师,孩子在家人面前可以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但老师一般不会从孩子在家的表现去分析幼儿为什么在园不爱说话,而是一味地要求家长培养孩子大胆、大方的性格。让家长觉得纳闷的是:我的孩子在家天不怕,地不怕,为什么到幼儿园就不讲话了呢?!
2.沟通的内容往往是侧重孩子的不足
在通常情况下,家长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一些进步的、积极的、良好的反馈意见。但在现实中,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大多是孩子在幼儿园还存在的哪些“问题”,需要家长配合来改进的。而老师考察幼儿的行为是否良好的标准是幼儿外在的行为表现或者是幼儿将学过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进行再现或回忆。如果有一天老师说想与家长沟通一下,这时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等着被教育或领任务。如老师告诉家长,您的孩子绘画方面的才能比较缺陷,因为在美工班上,他表现出来对绘画没有耐心,或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绘画;如老师说您的孩子有攻击,因为他经常冲撞别的小朋友。尽管家长心里怕老师的批评,但是,几乎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无法躲避这样的事实。
3.沟通渠道较狭窄
家长工作很忙,与老师接触机会减少。家长接送孩子时的面谈是家园沟通当中最常见的形式。但接送孩子的任务大部分都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信息通过老人的传达不是内容不详,就是内容不符,甚至不转达,引发了家长和教师在沟通过程中的矛盾。
4.家长接受沟通的机会不均等
所谓沟通的均等是指沟通的次数的均等或者老师很乐意经常与家长沟通。尽管家长意识到有时与老师交流,可能会获悉孩子存在的一些不太合乎规范的行为,让家长自己感觉不太开心,或者丢面子,甚至有时面对老师严厉的责问还很难受,但内心还是很希望与老师交流,并且希望从交流中获得教育孩子更好的途径。可是令家长感到困惑的是在许多时候自己是被忽视的对象,老师一般选择交流的对象往往是健谈的,或者是有社会地位的;或者是孩子在园表现很出色的;或者家长对幼儿园有一点贡献的等,而那些自己一般,孩子平平的家长经常被冷落在一旁,只听着别人与老师的交流,而这种冷落或许家长还能接受,他们接受不了的是由此想到孩子在园也会遭受不同的待遇。
二、如何与家长沟通
1.平等的交流、尊重家长
教师与家长间要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在家园交流中,教师在很多时候是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主导地位不等于可以忽视家长的感受,主导地位并不意味着老师的评价是绝对正确的,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途径真诚与家长交流,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平等对待家长,平时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园的情况及取得的进步,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同一致。
2.赏识、肯定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
对于每位家长来说,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哪怕老师一点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而这种高兴的心情会转移到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如摸摸孩子的头、亲亲孩子的脸,说“宝贝你真棒!爸爸、妈妈真为感到你高兴”。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孩子继续努力。同时由于这种肯定优点的交流能够使家长保持一种轻松的、自由的、愉快的心情去面对教师,并且会主动向教师提及孩子目前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将会得到进一步延伸,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也能切实解决一些问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善于沟通,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要善于倾听家长讲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不要随便打断、反对家长的讲话。教师越表现出乐于倾听,与家长分享孩子的信息,家长就越愿意与之交流。
3.让每位家长与教师成为朋友,一视同仁
孩子是有差别的,家长也同样是有差别的,而家长之间的差异相对孩子之间的差异而言更为明显,并且这种差异几乎是客观存在的,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如在学历上、在性格上等。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家长,老师都会将孩子教育好。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受到了注意或重视,说明孩子就不会受到冷落,否则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直觉去判断其他可能发生的情形。
4.让家长明白老师的辛苦付出
家长爱自己的孩子,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人尽皆知;老师是爱每一位孩子的,这也是不容置疑的,却不一定为家长所了解。记得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至理名言成了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写照,尤其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教育孩子倾注的精力更多,付出代价更大。没有家长会拒绝老师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渴望得到这份关爱。让家长理解这一点,有利于融洽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增强家长对老师的信任,使家长对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感动放心,有利于家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结论
家园沟通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趋势,而教师和幼儿园在其中是起领导作用的,应真正将家园沟通视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并认真思考挖掘符合本地区、本园实际情况的家园沟通方式,使观念和口号落到实处,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发展。
参考文献:
其次,美术课生存的地位宛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尤其在中职阶段。由于中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美术课在中职阶段开设美术欣赏课的情况,是很不理想的。有的学校确实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但是多数都是虎头蛇尾,上几节就草草结束,遇到期末,课时就被其他“主课”占用。甚至是直到中职一年级结束,用过的教材还是崭新的。据我了解好多学校根本没有开设公共艺术这门课程。能够按照教育部规定上好上全这门课的学校可谓凤毛麟角,总体看,大城市中职学校好于县级中职学校。可见当下,公共艺术课本身就存在严重缺失问题。
再次,从教学质量来看,也是不容乐观。上面谈到不少学校开设课程的目的本身已经变质,有些竟回归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了。另外,不少美术老师自身专业水平不足,对基本美术教学的概念和理解存在错误和主观倾向,给学生带来错误的解读。教师的讲课水平较差,归其源,就是高等教育下的美术史课程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调查中发现,担任中学美术欣赏课的老师,大多来自美术师范院校,受近十年来中国的艺考体制影响,美术师范院校的生源均来自美术实践类考生,不少人长久以来形成重美术实践,轻美术理论的错误习惯,自身人文素养缺失严重,进入中职工作后,也基本在担任美术专业考试的专业课老师的同时附加担任公共艺术课,教师自己从心理上就引不起重视,加之学生的学习状态不理想,教师的讲课水平和积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公共艺术就被放到一个很渺小的位置。
时下,学校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作用及影响在逐渐弱化,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常常严重冲击学校教育,用形象的公式比喻就是“5+2=0”,就是说,学生在校5天的教育常常被家庭社会的2天影响所抵消。班主任家访是沟通家校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班主任有效的家访,能够引导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促进家校合作,避免“5+2=0”现象的产生。
笔者认为正确的家访策略家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式要多样
有效的家访并非单指班主任登门拜访,可以包括登门走访、家校联系卡、电话访问等多种形式。
1、登门走访,制造惊喜,创造奇迹。
登门走访,可以让学生和家长获得一种尊重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关怀的温暖:教师放弃休息时间,不辞辛苦来到家里是为了让自己及时改正缺点,督促自己进步,而且教师对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有如此全面的了解,也体现了一直以来对自己的重视。
2、家校联系卡,沟通你我他。
家校联系卡制度可以保持家长和教师之间经常性的交流,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动向,把握孩子成长的脉搏。小小的联系卡辗转于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仿佛一条感情的纽带,架起了一座家校共同关心孩子成长的桥梁。
3、电话家访,使家校的距离更近了。
学生病了,打个电话询问询问病情,可以让学生与家长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温暖;对于急需解决问题又迟迟不肯露面的家长,可以通过电话联系,告知家长急需配合的地方,并给出具体措施……电话家访,省工省力,小小电话机可以拉近学校和家长的距离。
二、方法要灵活
班主任家访不能只图形式,要有丰富的内容。班主任家访或是为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或是为了发现学生问题,或是为了向学生报喜,或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家庭困难。家访的目的不同、对象不同,采用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1、根据不同家长对象,因人而访。
(1)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2)对溺爱型家庭,交谈时,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适当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
(3)对放任不管型家庭,班主任在家访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期望心理,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2、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对象,因材相访。
(1)班主任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要一分为二。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提出不足,使家长不放松教育,并通过家访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2)对待学习效果较差或某方面表现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唤起家长关心学生的热情,然后与家长就事论事地指出学生工作、学习中的不当之处,提出切实的改进意见;绝对不要一味指责缺点,要善于发现闪光点。
(3)我们的教育往往可以做到“促两头”,却往往会忽视了中间这群不惹眼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加强对这部分人的教育。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既肯定其好的一面,也要指出他不够的地方,唤起家长的教育热情,并共同努力促使孩子下阶段好好努力。
三、沟通要讲艺术
1、要主动预约。
进行家访尽可能与家长有预约。这样做的好处在于:(1)加强了家访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2)家长有所准备,谈话易入正题,双方容易达成一致意见。预约家访做好了,联系密切了,还可以发展应邀家访和电话往来,达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预约家访制度形成后,并不排除一些偶然性的家访。
2、要尊重家长。
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班主任应做到文明礼貌、尊重家长。特别是学生在学校犯了错误的时候,班主任仍不应该忘记在谈话时给对方以尊重,更不能当着学生的面训斥家长。否则,家长有可能将这种羞愤之情转嫁于学生,极易形成学生与班主任的对立。当教师与家长的看法有分歧时,应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做到以礼待人,以理服人。
3、要客观评价学生。
客观评价指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班主任向家长介绍情况时,要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切不可毫无根据地对学生做出能力和行为等方面的评价。班主任对学生任何不慎重的评价,都会伤害学生和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家访时要注意斟酌语言,措词要有分寸,千万不可因失言导致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