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生物知识要点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 P15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p29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p30
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课本27页1题33页生物圈2号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七年级上册生物重要知识点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 P37-38 的图要掌握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X目镜倍数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P43-44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P47
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注意课本52页图叫什么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57页1题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P65题3
第二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第三节 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55
1要适树适种
也就是指杨树品种的选择上,要选择优良的品种,在适应性及一些生长指标上都要具有一定的优良特性,比如抗寒、耐干旱、耐盐碱、耐日灼、耐瘠薄等,但光有这些指标还不标准,要适树适种,也就是说要选择适合的品种,否则会水土不服,会因立地条件的不符合而影响其优秀指标的发挥,在选择品种上一定要以适种为原则,再从改善立地条件着手,尽可能达到增强树势的目的,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2育苗阶段要培育强苗
健壮的苗木自然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时也为后期的大树生长提供基础,所以在育苗阶段一定要培养大苗,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壮苗,健壮的苗木在防病防虫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苗圃的选择尽可能离选林地近些,土壤要肥沃,排灌条件完善,在育苗时要按技术要求严格加强管理,比如入冻要浇足防冻水,起苗、运苗要谨慎小心,避免苗木的根茎受伤,苗木出圃时要严格进行检疫工作,分好级别,同时做好消毒处理,严格控制带病虫害和一些弱苗出圃,严控这样的苗木进入林地。同时也要注意一些有机械损伤的苗木,尽量不要进行移栽,避免害虫的传播。
3加强营林抚育管理
在杨树的生长过程中,为了增强树势,一定要加强营林的抚育管理。幼林期,由于尚未郁闭,这时林地中的杂草的长势会很旺,所以要及时除草,尽量减少杂草同幼树在阳光、水分及养分的争夺,确保幼树有良好的生长条件,促进其生长,同时还要做好土壤的松土管理,经过松土的土壤,通透性加强,利于幼树根系发育,增强长势,同时也能破坏一些地下害虫的生存环境,减少害虫在土壤中生存的机会,降低虫害率。一些干旱地区或在干旱的季节,正在生长的树苗需要大量的水分,要及时进行灌溉,保证林木生长所需养分,如果林地碱性低洼,还要做好雨季排水除碱的工作,避免树木根部长期浸泡,不利生长。修枝应掌握勤修、少修、弱修,伤口要平滑,并涂波尔多液等防腐剂保护;防护林及片林边、行道树病害较严重,每年冬春季节应将树干涂白,以防日灼伤害和人畜损伤。如果发现有病虫害发生的植株,要视情况及时进行防治,对严重感病的植株要及时清除,严重感染的要彻底清除。
4在营林措施上进行防病虫害
对于营林地,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在营林措施上进行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主要是通过营林布局,创造不利于病虫传播及产生的客观环境。除了要适地适树外,要尽可能避免大面积纯林栽培,要进行合理的多树种造林,科学地进行间隔开来,同时适当营造引诱树种,这样可以集中对一些害虫进行消灭。在生产中,营造隔离带的方法是比较行之有效的,就是在杨树林中隔一定的距离营造一段其他速生用材树种,用以把连片的同种林带进行间隔,减少病虫害大面积传播的可能。另外要做好苗木的保护工作,育苗时要选择生长健壮、优良,无病虫害的杨树剪截插穗,避免苗木出现失水、损伤等情况,苗根系要尽量完整,选无病虫害苗木栽植。另外在苗木尚小的时候可以利用林间空地进行林农间作,这样能起到以耕代抚的作用,利于苗木健壮生长。做好林地卫生,清除落叶,适时修剪。
5生物防治的重点措施
5.1保护和利用天敌
天敌是害虫的克星,对害虫的生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以生物防治害虫方面重点是要做好天敌的保护工作,尽可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免对害虫天敌也产生伤害,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保护。一是加强鸟类保护,禁止捕杀;二是保护和利用杨树林中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寄生蝇、捕食性昆虫、有益的微生物等;三是创造适宜于天敌生存的环境,如多栽植油菜、豆科牧草等适宜寄生蜂、蝇生存的农作物等;四是开展天敌的规模化生产,为推广创造条件。
5.2积极采用微生物防治措施
微生物防治措施对害虫有较大影响,对天敌影响微弱,通过养殖微生物或寄生性天敌,寄生于害虫的卵、幼虫等,造成害虫形成流行病以扑灭害虫。如在实践中运用杨尺蠖核多角体病毒防治杨尺蠖,就能明显控制住杨尺蠖幼虫的暴发成灾。如在防治杨小舟蛾上,可以利寄生蜂在杨小舟蛾卵大量寄生从而达到降低虫口密度的目的。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
Keywords: ecological idea; city road; plant landscape design
S731.8
植物景观作为人化自然中进行绿化的主要材料,是生态环境良好的重要基础。城市道路是整个城市的基础设施与重要构成,通过种植植物并进行造景设计对道路加以绿化、美化及生态化处理,使城市道路在发挥交通运载这一基础功能的同时,也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出积极的贡献。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往往都是在生态和谐理念下的艺术产品,包含着人类对自然的无限渴望以及对城市工业化的抵触反抗。以生态思想指导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已经成为在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的重要趋势。
一、园林生态学的内涵及在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中
园林生态学,即以人工种植的园林植物与周围环境所共同构成的园林生物系统的内外部之间关系的学科。园林生态学所强调的是由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和谐与共生,要求通过积极地人为干预,使整个园林生态更为合理、有序和完善。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人们对所生活城市的周边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道路空间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空间,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植物造景是指利用多种类型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特质来设计、创造景观,配置成供人们欣赏的美丽图画。随着园林建设的深入,植物造景设计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的视觉欣赏需求,还应当具有维护生态功能。在城市道路之物造景设计中,设计师应坚持生态视角,将整个城市道路、人工种植的植物及其周边环境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分析城市道路的现有情况和实际条件,对比不同道路植物造景的景观效果差异,并采取有效策略使之更为协调和谐,以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
二、生态视角下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的要点
运用生态学相关的思想指导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既符合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又能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的生态化需求,对于城市当前及未来发展的有着重要的意义。设计师在运用生态化理念进行造景设计时,应坚持以下几方面要点:
1.发挥城市道路的双重功能
城市道路景观具有工程和生态的双重属性。因此,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首先要确保道路的工程属性,使之发挥交通运输承载体的作用;同时,也要积极发挥生态属性,维持城市道路空间的生态有序性,并对其加以美化和绿化。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始终坚持这一原则,将城市道路根据交通承载量分为主干路段、支干路段和道路节点等类别,要在确保道路交通需要的前提下开展景观设计,实现道路植物景观的观赏性和和实用性的完美统一。
2.适应城市道路的实际环境
在进行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之前,城市道路空间本身就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而通过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人们种植绿化植物,将会改变和完善这一生态系统。这种改变和完善,应当建立在对原生态系统尊重基础之上,充分借助原生态系统的优势,营造一个更为协调、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因此,设计师在开展设计之前要对整个城市道路空间、周围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考量,绝对不可纸上谈兵、空中画楼。
3.符合城市建设的人文理念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自身的人文气质,这种人文气质是在多年城市发展历程中所积累和沉淀起来的,也是城市所具备的基本特质,对于城市今后的建设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的重要理念。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要读懂这座城市、读透城市的历史,使自己的植物造景设计与城市文化、地域文化相互契合、相互促进,为创建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和谐城市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生态视角下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的相关策略
强调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要坚持生态化指导思想,使城市道路空间具备和谐友好的生态特征,为改善城市道路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做出积极努力,是园林景观设计师的重要责任。在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中,设计师要遵循园林生态学的相关规律、把握道路植物造景设计的若干要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策略设计城市道路植物造景方案。
1.充分的现场调研考察
设计师要亲临现场,对所设计的城市道路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全面调研,还要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和交通需求等因素,并预留出相应的发展空间,便于今后对该区域的景观设计进行升级改造。设计师将所搜集和整理之后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再经反复论证、比对后,最终确定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方案。
2.顺应城市文化理念
从整体来看,道路是城市交通的重要载体和组织观看城市景观的基本骨架,也是城市文化宣传的标志性景观;从局部来说,城市道路景观又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成为体现城市景观、历史文脉的宜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师要加深对城市文化的解读与理解,通过整体设计、局部造景对城市道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城市道路与整座城市形成整体一致的文化品格。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可以通过对城市道路景观的欣赏,感受到城市由优美的自然环境、深沉的历史内涵和现代生活气息所形成的整体形象。
3.正确选取植物种类
选取植物种类是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成功的关键点。一般来说,设计师要根据生态原则、经济原则和美学原则选取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物种类。同时,设计师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更多地了解城市道路人工种植植物的品种、掌握植物的种植要点、栽培技术,并充分发挥这些植物的生物特性,使之成为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的关键素材。
城市道路植物造景设计,其目的是城市道路空间内的人工植物、土木工程构筑和周边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生态系统,满足行人或附近居民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城市道路景观不仅具有交通性、生态型,而且具有服务性和观赏性,是城市这一大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坚持“见缝插绿”原则,环境质量日趋改善。设计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使城市道路系统在满足城市交通运输功能要求的同时,也为城市居民创造出符合生态系统标准的视觉艺术空间。
参考文献:
临床微生物检验可为医生准确诊断及治疗疾病提供可靠依据,其检验质量则直接影响检验结果,发生误诊、漏诊等情况,贻误患者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将对我院自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并给予微生物检验的患者给予临床分析,从而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降低误诊、漏诊几率,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2年前来我院就诊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共有患者7231例,其中男性3907例、女性3324例,年龄18~92岁,平均年龄(47.86±2.95)岁。按照时间不同将其分为2012组(3451例)及2013组(378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2011年我院采用传统临床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管理措施;2012年,我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对现有质量控制模式进行改进及完善。记录两组由于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所致误诊、漏诊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临床微生物检验分析后实验室质量控制 ①检验报告:问题:检验报告是医生诊治患者病情的有效凭,若检验人员出具报告出现质量问题(书写、表达等)将直接影响医生临床诊治效果;对策: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检验报告规范书写模式,不定期抽查检验报告,对检验报告评价优秀及较差人员进行相应奖惩;②相互沟通:问题:检验人员出具报告后,均由护士或专职人员领取并告知医生,检验人员与医生相互交流较少,无法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判断检验结果正确性;对策:临床微生物检验完成后,应及时将结果告知主治医生,若临床医师对检验结果表示异议,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及时分析检验过程中是否出现质量问题,如操作人员失误、仪器精密度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若经复查后检验结果仍不符合患者临床体征,则应进一步将分析范围扩大,如患者治疗用药、样品采集过程、报告单是否填写正确等,从而及时纠正问题,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③样本处理:问题:样本检验完成后,部分工作人员将其随意放置,未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规范处理,易对实验室环境造成污染,导致新进样本检测结果异常甚至威胁检验人员人身安全;对策:制定完善的实验室样本处理方案,样本检测完成后应将其回收至专用容器中集中销毁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指定专职人员检查监督实验室中样本回收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做法,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及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011组、2012组由于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所致检验结果不合格,最终造成误诊、漏诊情况对比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2011组我院由于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所致误诊、漏诊率高达3.51%,显著高于2012组0.4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技术显著提高,已在临床诊断、治疗疾病及判断疗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微生物检验质量是保障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1],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主要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阶段,其中检验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样本采集、培养基制备等;检验中主要对工作人员操作过程及实验室环境进行质量控制;检验后质量控制主要涉及检验报告规范性、与临床医生进行有效沟通等。
有研究显示[2],目前临床检验人员对检验前及检验中质量控制较为重视,因此该阶段检验质量可有效保障。有研究显示,由于部分临床检验工作者认为只有检验前及检验中工作任务与自身相关,检验后不属于本职工作范畴,往往忽略检验后质量控制,造成严重后果。本文研究可知,2011年我院仅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实施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管理,由此引发误诊、漏诊率较高(3.51%);2012年我院改进现有工作内容,提高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该年度由于微生物检验后实验室质量导致误诊、漏诊率仅为0.45%,较2011年显著减少,质量控制效果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重视微生物检验后质量控制工作,从而提高临床诊治正确率,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3]。
参考文献: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237
0 引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领域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就需要在保证供电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供电服务的优质性。供电营业窗口作为供电企业直接面向用户的方式,它的服务是否令用户满意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营效率和效益,因此,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就必须要将供电营业窗口优质服务作为重点来抓,在明确其重要性的前提下,采取科学化对策提高营业窗口优质服务质量,达到用户的满意度要求。
1 供电营业窗口提升优质服务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下,电力企业在体制上也有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经营方式更为科学合理,在这种态势下,如果电力企业在营业窗口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服务理念,就很难跟上时展步伐,满足不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也就是说电力企业只有改变经营理念,创新营业窗口服务模式,依据现代市场发展来调整服务模式,仅仅围绕用户为中心,才可以提高营业窗口的服务质量,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
1.2 可以促进体制改革有序进行
传统的电力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上独立性较弱,受到国家管控较多,相应的营业窗口服务模式也会有一定的约束,但是,在经过体制改革之后,电力企业的营业窗口服务模式就会成为一种以用户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工作形式,它的每一项服务都要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负责,尤其是服务管理这种和效益直接相关的活动,更需要管理部门予以重视,只有营业窗口服务理念得到了创新,才可以保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和用户需求一致,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身利益和用户利益的相吻合,这对于体制改革是有重要促进作用的[1]。
1.3 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经过体制改革后的电力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上更加看重用户的作用,而营业窗口作为和用户直接相联系的工作形式,它可以为用户提供最基础、最直接的服务,满足用户的基本用电需求,这样就可以为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此外,用户对于电力企业的满意度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形象和信誉,因此,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营业窗口优质服务得到确保的前提下,用户自然会对电力企业的各项政策进行支持,从而推动电力企业更好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 供电营业窗口提升优质服务的措施
2.1 贯彻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对于任何一个服务行业来说,用户始终是处于至上位置,同样对于电力企业来说,亦是如此。电力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企业,它所服务的对象是整个社会,因此,要提升供电营业窗口服务质量,就必须要尊重用户地位,树立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营业窗口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如果用户对于一些问题不了解的话,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用户解决,并做好相关调查和记录工作,将报告内容及时汇报给上级部门[2],与此同时,管理部门还要安排专门的人员或者是服务小组来集中解决用户的多样化问题,并在问题解决之后及时做回访工作,使用户至上原则得以体现,这样可以树立供电企业在用户中的良好形象,达到提高用户满意度的最终目标,促进自身有序发展。
2.2 建立科学的营业窗口管理职责
首先,供电企业要以国家电网公司的营业窗口管理职责为依据,仅仅围绕这一方针政策来对省级、市级以及县级等管理职责进行完善和提高,使之更贴近于群众,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高营业窗口的服务质量;其次,省级、市级以及县级供电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定期对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培训,保证对于用户所提出的服务要求可以第一时间满足,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第三,进一步强化供电企业人力资源评估政策和方法,人力资源评估对供电企业的人才管理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提升营业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从根本上强化工作要点的目标。
2.3 进一步深化供电服务营业窗口的监督监管机制
服务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监督监管机制作保障,在监督监管机制的监督作用下,可以对营业窗口的工作人员工作规范性起到一种约束作用。在供电企业的整个服务体系中,营业窗口服务工作室是重要构成部分,而且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更好的进行监督监管,并将其纳入到公司系统的优质服务监督监管中[3]。此外,根据供电企业的自身实际,实行全方位的营业窗口服务机制,强化监督监管作用,可以保证整个服务过程是公开公平的,不存在随意现象,这样就可以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也可以从侧面体现出营业窗口服务监督监管机制的作用。
3 总结
供电企业作为与人们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组织,它是一种特殊的服务型企业。供电营业窗口作为其与用户直接相关的服务工作形式,也是最基础的一种服务形式,提高这方面的优质服务质量,一方面可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用电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供电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供电服务质量,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加强这方面管理势在必行,必须要采取相应对策将其具体落实到实处,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实现自身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一、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的定义为“使用具特异性的生物分子结合信号转换器,用以侦测生物体内或生物体外的化学物质或与之起特异交互作用后产生响应的装置”。目标分析物与生物辨识组件结合,进行生物催化反应,生成的化学物质、热、光、声、波等,分别经电极或半导体、热变电阻器、光子计数器 、声波检测器等,使之转变成电气信号,再以电子装置进行检测及记录。生物传感器具备选择性高、分析速度快、便宜方便、体积小、不需前处理、可连续分析、适合商业化设计等优点,是一种新式的分析技术。
二、农药简介
(1)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的途径为经口、呼吸及皮肤。农药进入人体后必须转移到作用的部位,如:肝、肺、肾或神经系统,且达到一定的量,才会有中毒现象。大部分农药,都可在三天内由体内酵素作用分解成毒性低的代谢物,而由尿及粪便中排出。反观在昆虫体内,以巴拉松为例,经虫体内酵素作用,会将巴拉松氧化成巴拉奥克松,此对AChE的抑制力高达巴拉松的1000~10000倍,因此呈现杀虫力。(2)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是指农药依政府认可的使用方法使用后残留下来的量。因此,在这方面,农委会已制订农药残留监测计划,并设立监测站,从产地及集贸市场采集蔬菜水果样品,在上市前进行残毒分析。
三、乙酰胆碱与乙酰胆碱酯酵素的简介
乙酰胆碱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神经传导物之一,普遍存在副交感神经的神经元中,而以神经元末稍处浓度最高,包括神经元末稍的细胞质中以及突触接合处的空隙中,都有较高浓度存在。该化合物的主要生理机能为担任神经传达的媒介物质,负责两个神经元之间或是神经元与肌纤维之间的刺激传达。
3 有机磷农药侦测实验和结果
一、实验
本实验以有机磷农药巴拉奥克松为研究对象,将100ppm的巴拉奥克松标准溶液,以真实样品(100%柳橙汁、葡萄汁)稀释至所需浓度,再与磷酸钠缓冲溶液混合,以控制样品pH值及离子强度。使用CPG反应器时所有样品皆以0.45m 滤膜及0.2m滤膜过滤之后才进行分析。
果汁的pH值较低,且含较多悬浮物,不易过滤,故将它以0.1MpH=7.0磷酸钠缓冲溶液(含0.1M KCL )稀释十倍;其余水样则使用0.2M pH=7.0磷酸钠缓冲溶液(含 0.2M KCL ) 1:1混合。
使用 Nylon-6 tubing 反应器时,因是中空的反应器,故水样只使用0.45m滤膜将较大颗粒滤掉后,直接与0.2M(含0.2M KCL)磷酸钠缓冲溶液1:1混合;在果汁部分因悬浮物易将反应器塞住的问题已克服,故不再以pH=7.0磷酸钠缓冲溶液稀释十倍,而是使用0.2M (含0.2M KCL )pH=9.5 磷酸钠缓冲溶液1:1的混合,以克服大多数果汁pH值过低的问题。
二、结果
利用CPG反应器进行侦测的样品,使用中空的反应器,Nylon-6 tubing,来避免系统阻塞,增加可侦测的样品种类,结合Nylon-6tubing反应器进行下列的测试,得到固定化AChE Nylon-6 tubing 反应器结合ChOx/HRP 碳粉电极系统实验结果。
(1)Nylon-6tubing长度对抑制率的影响
Nylon-6 tubing内部的面积较CPG表面积少很多,因此使用过量的酵素进行固定化,利用tubing长度来控制酵素的unit数。但因反应器愈长,溶液分散的状况就愈严重,因此使用0.1M choline先测出不同长度反应器分散的状况,并将此因素扣除,得不同长度反应器催化Ach的电流。果然tubing长度愈长,所得电流值愈大,显示可用tubing长度来控制酵素unit数。针对 Nylon-6 tubing 反应器的活性进行最适化的探讨。使用300ppb paraoxon对此不同长度(10cm~250cm)的酵素反应器进行抑制,当反应器长度为50cm时可得最好的抑制效果,而CPG反应器的体积与50cm Nylon-6 tubing 反应器的体积大约相同,故此结果是可以预期的。
(2)固定化电鳗 AChE Nylon-6 tubing 反应器分析巴拉奥克松标准品校正曲线
使用50cm电鳗 AChE 固定化 Nylon-6 tubing 反应器,对不同浓度巴拉奥克松标准品进行分析( 50ppb ~ 1ppm ),结果显示,巴拉奥克松浓度在50~300ppb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7),侦测极限为63ppb。此结果与固定化电鳗AChE CPG反应器比较可得较低的侦测极限,显示在 Nylon-6 tubing 反应器内电鳗AChE受有机磷农药抑制状况较好。
(3)固定化电鳗AChE Nylon-6 tubing 反应器分析真实样品
将自行添加巴拉奥克松的真实水样,以0.2M(含0.2M KCL)pH7.0的磷酸钠缓冲溶液进行稀释,以控制真实水样的pH值及离子强度。现在使用中空的反应器,克服阻塞问题,故将果汁通过0.45m滤膜之后与0.2M(含0.2M KCL) pH 9.5的磷酸钠缓冲溶液 1:1 混合,并使用50cm电鳗AChE 固定化之Nylon-6 tubing反应器,对不同来源真实样品进行侦测,结果皆与标准品相当吻合,且误差皆在9ppb 以内。经稀释后的葡萄汁pH=6.99相当接近7.0,故结果与标准品相当接近;但稀释后的柳橙汁pH=6.55,虽AChE活性未受果汁基质影响,但自行添加标准品后所得结果则有偏低的现象,此与CPG反应器情况相同,AChE在反应器内受抑制程度受到 pH值的影响。故分析真实样品时需使用不同pH值磷酸钠缓冲溶液进行稀释,使达到与标准品相同的情况。
4 结论
中国分类号:G633.91
前言
在中学阶段课程设置中,生物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高中阶段,生物课已经列入高考的综合科内容之一,要做好生物教学工作,我们首先要分析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更好地解决途径,提出生物教学要点,对症下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顽疾,使中学生物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一、现阶段中学生物教学中易忽略的要点
现阶段中学生物教学中,由于教师自身因素是造成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认识到生物教学真正的教育意义、本身具备的价值和地位,生物教育对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二是没有认识到生物教学的真正的目标。对初高中各阶段生物学对学生重点培养的目的和意义不明确;三是生物教学课程编排不重视,,课程随意串改,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四是不注重教学技能的应用和提升,传统应试教学和灌输型课堂教学意味仍然严重。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注意的要点分析
(一)正确理解生物学课程的价值和地位。生物教学是一门涵盖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教学技术和内容的学科,它具有各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的,既有文、又有理学科特点,作为生物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生物教学的性质、地位和价值,明白生物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从生物学性质来说,它是一门科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属于学科课程,它所体现的价值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在学业结束,学生步入社会择业时提供帮助。当前,生物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准确掌握中学阶段生物学课程目标
作为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一定要准确掌握生物教学在中学时代不同阶段对学生教育的意义不同之处,才能确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真正的目标。
1.初中阶段生物学的课程目标。主要让学生获取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规律的知识,了解和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社会中以及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能初步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增强文明道德素质,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含义,在思想中,逐渐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2.高中阶段生物学的课程目标。此阶段,让学生获得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进一步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兴趣和创新意识,为将来在工作中创新发展打下基础;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较强的生物基本操作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进一步了解生物科学相关领域,更好地将学校融入社会,让学生感应社会的发展速度。
(三)合理编排设置生物教学课程。生物教学课程设置主要是在具体阶段中,开设的生物学科授课总学时以及所占比例达到教学要求,合理编排和设置教学对于学生学习生物态度和兴趣具有一定影响,它反映了生物课程在学校的地位、作用以及重视程度。现阶段,生物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课程是专指生物学,一般在高中阶段,综合课程一般是初中阶段的主要设课方式,它包括生物学、物理、化学、地学和空间等学科内容综合一起的理科课课程。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主要是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及《课程计划》来制定并实施的。生物教学主要内容分为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四个部分内容,与其它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它的目的也是通过对生物教学合理课程设置,达到各阶段教育真正的目标。
(四)生物教学中应注意几种教学技能的应用与提升。一是教学语言技能的提升。语言是沟通的方式,在课堂上要讲解教材、组织练习、传授知识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要运用语言,语言沟通技巧的好坏也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加强对语言技能的掌握,语言提升要从语音吐字、音量语速、语调节奏、词汇语法等几个要素提升;二是加强导入技能的应用。导入技能就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引起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点的一种活动方式,分为经验导入、直接导入、实例导入、旧知识导入、悬念导入、设疑导入、直观导入、故事导入等,它的结构一般是引起注意到激起动机到组织指引到建立联系,导入技能要注意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并具有关联性,导入要有趣味性和艺术魅力性;三是注重演示技能的锻炼。演示技能在教学中是一项经常运用的教学方式,演示技能的方法分为分析法、质疑法、归纳法、声像法和展示法,教师通过实际表演和师范操作,运用各种材料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熟练的演示技能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学习兴趣、演绎、推理能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四是变化技能的应用。就是在生物教学中运用信息传递、各种媒体教学、资料等变化,刺激学生,引起学习兴趣,变化技能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习热情、丰富学习环境,变化技能一般分为教态的变化,信息传播通道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
结语
中学生物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怎样能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也是现代教育中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中学生物教学要点,主要是加强生物教师个人素养和教学能力培养,让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者,通过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增长教学技能、注意教学事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二、初中生物微课程视频资源教学的应用优势
一是微课程视频资源教学能够有效抓住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关注心理.生物学科中有很多关于植物的组成结构、动物的身体构成、动植物的生长活动等知识内容,这些知识的学习如果能够结合视频播放教学的形式,就能够在短暂的几分钟时间内向学生们展示生物界活动的情况,将或微观、或抽象的生物知识用具体、鲜活的形式教授给学生,一方面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另一方面也能迅速引起学生对生物知识学习的渴望.二是微课程视频资源教学能够清晰分解实验操作.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生物实验的器具准备、实验过程、操作细节等知识点时,总是受到授课形式的限制,通常以书本教材为依据,使用板书辅助,学生对课本上过程的文字叙述会感到枯燥,难以理解;又或者教材中的实验示范说明和配图,具有抽象性,部分学生难以避免将对操作过程产生疑问,不清楚如何将生物知识运用到具体实验步骤中.此时,微课程视频资源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举例说明,在笔者的讲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二单元的《观察植物细胞》一课时,安排实验活动课程内容,学生从家里拿西红柿、苹果、土豆等植物的果实和根茎,通过微课程视频教学观看了实验操作的要点和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方法,有效避免了部分学生由于不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而无法完成实验活动目标,也观察不到植物细胞的结构,从而对生物实验课程失去学习兴趣.
三、初中生物微课程视频资源教学的设计策略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B-0030-02
微课指的是制作者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以多媒体视频的方式来展示教学中的某个知识要点的方式。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帮助施教者以更加灵活、有趣、高效的方式来传播教育内容,另一方面是在帮助受教者以更加自然、主动、享乐的方式来接受教育内容。由于微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习内容的有趣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尝试与运用。在运用微课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明确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微课资源来开展教学。
一、活力激发――课堂氛围的营造
理工科向来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严肃,特别是在涉及某些定理、原理、公式时,更加是丝毫不能有差池。然而实际上,理工科的学习内容中也有许多活泼有趣的地方,而这就需要教师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将其呈现,其中,微课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此,教师利用微课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可以活力激发为目的,选择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来展现教材内容营造有趣灵动的课堂气氛。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中的《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为例,这两章节中介绍了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这几种常规的育种方法,在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专题》中还介绍了细胞融合技术、空间技术育种、细胞核移植技术、转基因技术这几种育种方法。假如学生单纯地从字面上看,或者教师单纯地从口头上进行讲解,则会稍显沉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选取以生活实例来介绍生物育种的微课视频,如介绍最早的克隆动物――克隆羊“多利”,比普通鲤鱼大得多的转基因鲤鱼,以及近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的克隆熊猫技术等。通过这些动物克隆的相关科普视频,学生不仅能够避免单纯文字理解所可能存在的枯燥无趣现象,而且通过声音影像方式的介绍更容易给学生留下印象,从而带活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
二、精华浓缩――知识体系的构建
高中生物的知识具有微观知识点多、概念多、基本原理多等“杂、散、细”的知识特点,对学生来讲,不论是在认识上还是记忆上,都不容易建立一个宏观系统的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复习课上,应当帮助学生将繁杂的知识内容捋清捋顺,而这可以借助微课来实现。在资源系统库中,有不少微课视频的内容就是将教材中分散的、大量的内容浓缩成精华,使其在过程中得以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分子与细胞》中的《组成细胞的分子》为例,该章节介绍了组成细胞的元素、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质、无机物等内容,每一个板块下的知识要点也非常多且散,如在对蛋白质和核酸进行比较时就包括有组成元素、分子结构、基本单位、结构通式、连接方式、形成场所、主要功能、相互关系等比较项目。在介绍到糖类时又详细介绍了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蔗糖、乳糖、淀粉、纤维素、糖原等。在实践中笔者也发现,在章节内容非常多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容易出现学到后面忘记前面的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构建起该章节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理清脉络。在教学中选用这类内容总结性,体系构建性的微课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与理解能力。
三、要点集聚――知识难点的突破
与精华浓缩,构建知识体系相反的则是要点集聚,即将某一个知识要点放大化,深入化,钻研化,而这通常都是突破知识难点的一个必要方式。从微课内容上看,既可以是专家或学者对某一个要点的深入讲解,也可以是某一种现象的放大化展现,总之,就是以深入钻研问题,重点突破知识难点为目的。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中的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为例,这一个章节中关于性别决定及特点的内容经常是高考中的必考点与重难点,特别是关于遗传系谱的题目,常常容易让学生发憷,因此,教师可以在资源库中选用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专门讲解的微课,如介绍典型遗传系谱及其判定中所包括的常隐、常隐与X隐,常显、常显与X显,最可能X显与最可能常隐/常显/X隐,最可能为常隐/常显/X显,最可能为Y与最可能为常隐/常显/X隐这五种情况。微课资源中所介绍到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都病是伴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都病是伴性”也能够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判定技巧。由此可见,在知识难点的突破上,合理地选用要点集聚的微课能够以更加高效,更加直观,更加富有技巧性的方式去突破教材中的知识难点,从而有效地攻破学生的学习困难。
四、实验演练――教学不足的弥补
作为理工类学科,高中生物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实验,然而受到包括教学资源、实验环境、教学时间、教学任务、实验风险等方面的限制,教材中部分实验是难以由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或者由学生本人进行实验操作的,这通常也表现为教学的不足。为了更好地弥补这一教学空白,教师可以选用实验类微课资源,即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来间接地“完成实验”。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中的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为例,该章节介绍了几个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包括格里菲思实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这几个实验以高中生物实验配置的能力上看,是不足以让学生进行亲自实验的。另外,假如让学生单纯地通过阅读文字来了解实验则显得非常抽象。因此,在这一情况下,实验演练类的微课资源就是实验教学的最好选择。在微课中不仅介绍了每一个实验的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而且还讲解了对实验的分析以及最终总结出的结论。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直观生动地认知实验,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实验结论。它不仅极大地弥补了教学上的不足,而且也直接地提升了该类实验的认知度。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对更多的知识点展开理性的思考与分析,进而加深他们对于教学要点的理解与认识。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贯穿于生物课程教学的始终,教师应当让课堂教学氛围更活跃,提升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在这样的前提下素质教育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生物教学中有很多概念需要理解与记忆,这很容易让教师将课堂带到沉闷的氛围中。教师们在教学中应该不断革新,对于应试教育遗留的产物要尽量摒弃,课堂中改变教师为主导的传统,将学生真正视为教学主体,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展开研究性学习,课堂上不再是一味的教师讲学生听,而应当更多的鼓励学生参与。例如,学习《身边的生物科学》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所导致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课前我特意让学生在课下做一个小调研,然后课堂上就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做一个陈述。很多学生对于这个话题都十分感兴趣,课下通过翻阅相关图书及资料或者借助互联网应用,纷纷就这个问题展开思考。课下研习不仅是学生自我探索的过程,也能够很好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此外,这个过程也给予学生一个主动思考以及独立发现的机会,这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最重要的是它极大的提升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以及课堂的参与,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体现。
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素质教育的另一个要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学生才能够让各类知识点更好的融会贯通,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教学要点的掌握程度,也能够让他们很好的就所学内容展开运用。在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方式有很多,其中十分有效的一种是在实验过程中展开,借助对于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的观察,学生能够很好的对于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通过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学生往往也会记得更牢固。在讲骨的成分时,我将课堂搬到了实验室,让每个学生都来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学生分别取两条鱼肋骨,一条放在火上烧,另一条浸泡在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然后再来称骨头质量的变化。在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基础知识,从鱼骨质量的变化上能够让学生分别算出鱼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之后学生能够很好的归纳与总结出鱼骨头中的各种成分。这个过程并不复杂,然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提升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探究心理,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也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素质教育是新课程理念下非常提倡的,想要让素质教育更好的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得以落实,这需要加大对于学生各种实际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学过程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多的通过自己动手来验证相关的知识点。其次,应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对更多的知识点展开理性的思考与分析,进而加深他们对于教学要点的理解与认识。此外,要更多的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各类知识更好的融会贯通。
本文作者:李成工作单位:江苏省滨海县条港初级中学
一、为什么要建构课堂小结
初中生物学课本中各章、节的知识要点既零散而又系统,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的知识往往是零散的、琐碎的。虽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将零散的、琐碎的知识要点逐个突破,并力图理清这些知识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希望学生能主动建构起各章、节的知识体系。然而,七、八年级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归纳和总结能力是有限的,大部分学生并不具备独立建构知识框架的能力和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小结时不断地引导、示范和培养他们,使学生逐步掌握梳理课堂知识的方法,培养建构知识框架的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小结什么内容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收尾工作,课堂小结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知识目标方面,《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总目标指出: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基本事实、重要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知识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建构课堂小结的主要内容。
三、如何建构课堂小结
1.提炼法
教材中某些重要的知识常常会用比较详细的文字进行描述,如果让学生把如此冗长的段落和句子全盘记忆,既费时又费力。针对这部分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描述的内容浓缩,将这部分知识高度概括和精心提炼,找出能代表句子或段落意义的核心字、词,用单个的字、词表达丰富的知识内涵,提炼出的核心字、词既能简明扼要地归纳出知识要点,又能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理解、记忆。
2.表格法
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生物学概念、生物形态结构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通过绘制表格的形式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一目了然地呈现给学生,既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建构知识体系。
3.概念图法
教材中部分章节涵盖着较多的重要的概念,在学习这些重要概念时教材中配有文字描述、示意图、探究实验或演示实验,这些知识内容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以概念为主的、庞大的信息网络。概念繁多,关系复杂,不易梳理,较难理清概念之间彼此的关系,学生在掌握相关的概念时常会出现较大的困难,这就有必要在课堂小结时建构概念图。画概念图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长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