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爱护水资源的途径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9 10:31:33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爱护水资源的途径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爱护水资源的途径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5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01―0142―0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方法与过程:

(1)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

(2)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3、情感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强化学生爱水、节水意识。

教学重点:

l、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

1、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相关资料的收集。

2、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A、收集我国、所在地及自己家的水资源的状况,水污染的情况。

B、调查你自己家的用水情况。

2、情景导入:

提问:我们每天都要用水,喝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吗?

引入:既然水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吗?你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吗?

3、讲授新课:

1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板书l

存在:江河、湖、海占地球表面积的3/4;总量很大(14亿立方千米,2x1018吨)

幻灯展示: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

讨论:地球上70%覆盖着水,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缺水的危机?

(师生互动)原因:(板书)

1、淡水资源比较少(能直接饮用的仅占水资源的0.769%)。

2、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水量增多。

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资源被污染。

4、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20多个国家缺水)。

幻灯展示:部分国家的人均水量图

(单位:人均水量/m2。)

讲解: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

1、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缺水状况。

2、人均水量在3000m3以上的地区有江西、福建、青海、等。

3、极度缺水的地区有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

4、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幻灯展示:我国因缺水而造成的各类损失的资料。

讲解:从种种的表格、数学、资料都向我们诉说着淡水资源的短缺,21世纪,水资源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首要问题。

2 爱护水资源(板书)

1、节约用水

幻灯展示:所在地及自己家的用水情况,并根据调查项目打分标准进行打分。

提问:生活用水浪费和节约相比较有什么差距?

幻灯展示:生活用水浪费与节约方式比较

学生小结:种生活习惯和用水方式的改变,就可以节约很多水,所以希望大家要注意节约用水,并把这种风尚不断地讲述给别人,使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共同来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幻灯介绍:《水法》和节水徽记。

2、防止水体污染:(板书)

1)水体污染: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和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体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2)污染的途径:(板书)

(A)工业生产各种废水、废物等未达标排放。

(B)农业上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提问:水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幻灯展示: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3)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板书)

(1)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篇(2)

“节约用水·爱护湖泊建设碧水家园”宣传活动是一项保护生态环境的大型公益活动,旨在动员百万青少年关注水的同时,影响并带动全社会,树立绿色文明意识,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广大青少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科学合理用水,防止水污染,保护城市湖泊,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建设碧水家园。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文明的摇篮。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因为水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盛衰变迁的例证举不胜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也正是依存长江、黄河等母亲河的支撑,而发展下来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上人口众多等原因,我国的水资源的合理使用,水环境状况保护日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就是在这些因素的催生下,武汉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以“节约用水,爱护湖泊,建设碧水家园”为核心,动员全市百万中小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节约用水,关爱湖泊,保护生态环境。

在这里我代表市教育局向全市中小学生提出几点希望:

第一、节约用水是事关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基础性的工作,其宗旨就是要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综合分析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北方地区因水少而缺水,南方地区是因水脏而缺水。希望同学们认识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本次宣传活动。

第二,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提供的舞台要比课堂空间广阔的多。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节水对青少年而言更是重要的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活动,既有节水知识的传授又有自己的亲身实践,能够让孩子们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便于实施,培养勤俭的品质,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

篇(3)

1水是生命的源泉,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如果不摄入某一种维生素或矿物质,也许还能继续活几周或带病活上几年,但人如果没有水却只能活几天,可见,水对人是多么的重要。水是文明的摇篮,水文明史是人类古代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黄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构成了中华大文明。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由于人类对水的不合理利用,特别是水污染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们亲切的称他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然而,黄河已不再是从前。黄河属于资源性缺水,河流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断流,污染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河口生态环境恶化,母亲河的污染已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我们要设法改变这种状况。

2湖泊是大地上光彩夺目的明珠

星罗棋布的湖泊,是地球陆地水的组成部分,湖泊风景优美,功用巨大,是人类的朋友,湖泊是水资源和水利资源的储藏地,湖泊对人类有重要的作用。人们喜欢沿湖而居。但是湖泊是非常容易消失的,要使美丽的湖泊长期存在,根本的是维持河流沿岸的土壤不流失。近年来随着超额度开发和肆意排污,大地“明珠”湖泊风光不再,湖水水质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变的非常脆弱。水不仅是生命的源泉,依水而居是人类生存的本能。人类文明与创造、人类文化的发生发展总是与水有着深远的关系。我们要保护好湖泊,使它更加光彩夺目。

3海洋同样是哺育人类的母亲

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海洋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海洋污染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海水的侵蚀。这将严重影响海洋植物如浮游植物和海藻生物的光合作用,正如浮游生物大量死亡也将使海洋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剧温室效应,海洋将成为人类新的生存空间,与海洋共处是我们对待自己生存环境的另一途径。我们用爱保护好海洋,防止它受到污染,使它变得更蓝。

篇(4)

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体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只有2700立方米,仅占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88位,耕地平均分摊水量也只有世界平均数的一半,是水资源的贫穷大国。水资源紧张,地下水供不应求,许多地区地下水超采致使地下水位大范围的持续下降,扎旗的水资源现状也不容乐观,水资源组合的极不平衡,严重威胁着全旗的农牧业生产。旗委、旗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围绕留住水、用好水这一主线,坚持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合理用水,开源与节流并举,兴利与除害并重,不断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努力探索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新路。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扎旗地处内蒙古高原边缘,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草原半干旱性气候,主要特点为冬季寒冷,夏季酷热,春季干旱风少多,蒸发量大,降雨量集中但偏少。扎旗为山区,农田和牧场多数是山坡地,所以一到枯水年,农业和牧业的发展都受到很多限制。农业和牧业是全球的两大支柱产业,农业和牧业欠收,全旗经济就面临危机。各行业都不景气。

2、扎旗地处山区,降雨又集中(在六、七、八月),又缺少控制性骨干工程,天上水落下来了,非但存不住,留不下,还把地表层的肥土都冲走了,全年气候的最大特点是多风,老百姓流传一句话,就是“扎旗一年刮两次风,第一次刮半年,第二次又刮半年”,可想而知风有多多,有多大了,致使沙尘暴发生的次数逐年增加,越演越烈。水冲走一部分肥土,风再刮走一部分肥土,风大蒸发量就大,本来降水就少,故扎旗有十年九旱不收之说。

3、全旗水资源分布不均,缺少控制性骨干工程。扎旗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0.35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的仅为7.19亿立方米,降雨季节性和年度变化大且分布不均,总趋势呈北多南少之势。目前,全旗的地表水利用率仅有30%,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但缺少径流控制调节工程,有限的地表水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合理的大量开采地下水,已经引起了诸多的问题。

4、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扎旗的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全旗水土流失面积达15700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91.3%。植被的破坏速度远大于治理速度,在山坡路旁可见被山洪冲出的1-10米深长短不等的沟壑,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降低了水利工程的调蓄能力,加剧了水旱灾害。

5、水资源浪费惊人。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率不足30%,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几乎为零,随着城市化建设、楼房的增加,生活污水日趋增加,但没有回收利用的设施,都被文明的排入地下,致使地下水水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6、地下水开采过量。近几年,持续干旱少雨,加之蒸发强烈,致使打井过量,地下水位自1998年以来下降近10米,天上水截不住,只好开采地下水,但地下水过量开采,使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趋势,地下水过多开采还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例如地陷等,这样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太多的麻烦。

二、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途径

1、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兴建具有一定调蓄能力的骨干工程。全面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留住天上水,截住地下水,提高河流的防洪能力,增加流域的蓄水能力,解决本地区供需矛盾,从量上调配水资源,增加供水量,改善水环境。充分利用地表径流,有效拦截地表水,引水灌溉,涵养水源。大力提倡建设“112”集雨节水灌溉工程:就是一户农民打一眼可蓄30-40立方米的旱井成水窖,发展两亩抗旱保收田,以备秋雨春用,抗旱保苗,以丰补欠。利用地表径流,不仅能够解决水的缺少和干旱问题,同时还能够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也是防止地下水位下降的根本措施。

2、采取切实可行的节水保水措施。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程度,随着城市化建设,生活污水日趋增加,都被排入地下,致使地下水水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是非常不可取的,霍林郭勒市的做法就非常好,值得我们借鉴,现在霍林郭勒市的污水库,养鱼、灌溉效益都非常好。就是将生活无视沉淀、净化后流入污水库,之后再利用。在农业方面,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配套灌溉渠系,处理渠道渗漏,改变耕作方式和灌溉方式,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

3、防治水污染,对全旗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要进行集中处理,控制排污,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应限制治理,对水体有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严格把关。对地下水开采进行集中管理和审批,全旗地下水开采还没有达到超采的程度,但如果像现在这种打井速度,没计划没审批没节制没管理,无疑会给我们的后代带来诸多麻烦,凡事皆有度,对大自然的索取也不能超过这个限度。

篇(5)

1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绿色化学教学的必要性

在当代教学中,绿色化学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初中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有些化学老师对绿色化学这一新的概念不是很理解,这就要求化学老师在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的教育和引导。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意识,不仅让他们正确的认识到化学在社会中的地位,还要将化学负面的影响降到最少,所以说,绿色化学教育是当代化学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

2.1 根据教材开展有关绿色化学的教育

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绿色化学和化学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绿色化学在社会中的作用。

结合教学的内容是进行绿色化学理念教育有效的切入点,如: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氧气,实验2-3硫磺在氧气中燃烧,S+O2SO2该项实验分为两部分:(1)硫磺在空气中燃烧;(2)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学生要掌握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所产生的现象。针对教材的内容,在集气瓶中要加入少量的水,目的是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但在空气中进行硫的燃烧,(教材要求在通风橱中进行,但学生观察较困难)会使教室中充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老师可提示学生,这是一种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我们在哪些地方会闻到有类似气味的气体,学生立即会回答“煤燃烧时会产生气味相同的气体”。进行相应的绿色教学,多烧煤易形成酸雨。

又如: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爱护水资源,结合教材要让学生了解人类拥有的淡水资源并不多,只有总水量的2.53%,可用的淡水还不到1%,所以,要爱护水资源,爱护水资源的主要措施有:(1)节约用水;(2)防治水体污染,水体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在提出节约用水的方法时,可让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作小结。

老师在进行绿色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老师由原来的传输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并要不断的鼓励学生,督促学生,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而不是死记知识,要灵活的运用知识,不断的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和绿色环保的认识。

2.2 通过实验的改进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学生从实验中获得第一感观认知,通过分析,归纳,小结,很容易就能从直观认知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我们利用下面仪器可完成第三单元第一课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1所示)。

在吸管A中吸入浓氨水,在吸管B中吸入酚酞溶液,同时把A,B的液体挤进烧杯①和②中,一会儿就看到烧杯②中溶液逐渐变红。这是氨气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利用上述实验装置,还可完成第六单元第三课的实验6-5,在吸管A中吸入水,烧杯①中放入用紫色石蕊试液湿润后的干燥纸花,在吸管B中吸入稀硫酸,烧杯②中放入碳酸钠固体,实验开始时,先把吸管B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②中,此时看到烧杯②中有气体产生,但纸花不变色;我们再把吸管A中液体滴到纸花上,可看到纸花逐渐变红。这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使石蕊变红的是碳酸。

2.3 分析现实生活中绿色化学的现状,提高绿色环保的认识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有关绿色化学的知识,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也会学到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对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绿色化学的理念去分析,现实生活中那些是不绿色的行为:如一些人还在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对使用过后的电池随手丢弃;报废的汽车还在路上行驶;使用漂白剂来漂白食品;使用工业盐来淹制食物;偷排污水和粉尘等等,这些都是一种不绿色的行为。会严重地影响到我们周围的环境,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分析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容易出现哪些不绿色的行为呢?如:(1)学生在做实验时会随意的把废弃液倒入下水道;(2)实验时没有按规定用量取用药品;(3)酒精灯在加热完后没有及时熄灭等等。他们没有认识到这是不绿色的行为,有关的绿色化学知识也缺乏,由此可以看出,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是必须执行的一项任务。

初中阶段正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阶段,在初中化学这门学科中,渗透着绿色化学这一教育,不仅让他们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身的素质,使学生形成绿色环保这种意识,就会对学生在以后的社会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2.4 开展有关绿色化学的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

绿色化学理念的教学,必须把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积极寻找合适有效的绿色化学教育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绿色化学的积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可开展一些有关绿色化学的活动。

篇(6)

    第一道小题是: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纸张粉碎 C。冰雪融化 D。酒精挥发

    分析:这就是今年中考化学卷选择题中的第1题。大家看,蜡烛燃烧、撕碎纸张、冰雪融化了,还有酒精的挥发,是不是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呢?

    本题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四种现象中存在的变化,考查学生运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去分析判断这些变化的能力。其实,只要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多观察,多用化学知识去分析的话,解答这类试题,还不是“小菜一碟”?

    再看下面的试题(均为今年北京市或海淀区的中考试题),看看是不是都跟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呢?

    二、化学与环境及能源

    例题:

    1.北京市严重缺水,我们要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中,可能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A。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B。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分析:此题强调水资源的保护,考查学生对生活、农业生产及工业生产中的四种做法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北京市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分析:此题结合“绿色奥运”的理念,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知识,特别是大气污染物的了解,提醒学生关注每日空气质量监测报告,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

    三、化学与医药及人体健康

    例题:医生建议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吃海带等海产品,这是因为海带中含有较丰富的

篇(7)

二、水文化的概念辨析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水生态文明是尊重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更高阶段。关于GDP如何衡量浙江“五水共治”的关系问题,应该利用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等多个指标来衡量社会发展,将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与水生态和人口数量控制问题综合考虑。浙江有5000万人口,应将提高人口素质等发展战略作为综合考核的指标。从文化层面讲,水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是水乡文化与生态相结合的产物。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和生态文化的培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主要依靠法律法规和刚性措施难以奏效。水文化不仅渗透到了我国传统社会的哲学观与道德观等精神层面,而且融入到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成为人们信奉的行为准则。可见,我国的水文化具有“知行合一”的特点。就此而言,我们理当将水文化研究从精神文化层面拓展到生产生活领域,使水文化建设成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由“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驱动力。水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构成和支撑,化解水危机、保护水环境、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有三条重要途径,即文化的途径、制度的途径和技术的途径。这三条途径缺一不可,在当代尤其要重视文化建设。今天我们不缺处理水、建设重大水利工程的技术,也不缺管理水的法规,缺少的是正确使用水的观念、利用水资源的价值观、善待水的行为。因此,水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强化水文化建设,拥有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水文化,就拥有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水文化是生态环境的守护神,水文化是浙江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对水的充分认识及利用的结果,是留给当代的一份丰厚的文化财富。对浙江水文化的认识,不仅有助于开发利用浙江的传统生态智慧、总结水环境变迁的历史经验教训、加深对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也将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份特殊的贡献。浙江文化宝库中蕴藏着丰富多样的水文化精华,既有意识形态层面的,也有生产生活层面的,具有“知行合一”的特点,也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甚至不乏产业化发展的潜力。我们应该对那些在当代仍具应用价值的水文化元素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样既有效拓展了水文化的研究领域,又为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的驱动作用。水文化是生态文化领域传播的载体,生态城市建设中生态文化培育,力求水文化与生态文化相融通,剔除传统中与生态自然不相吻合的文化成分,生成“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离不开水文化的融会贯通,这是生态理念融入城市生活的有效途径,也是水文化向生态文化领域传播的真实写照。

三、水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水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文化反映着人类社会各个时代和各个时期一定人群对自然生态水环境的认识程度,以及其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指导原则和行为方式。做好水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要处理好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生态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强流域和区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重视生态文明的整体设计和细化,重视科技、经济、法律等手段的综合运用,重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态文明建设对水利提出了文化层面的要求,统筹水利建设与城乡发展,以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水的良性循环保障流域其他生物具有良性生态条件,以打造富有文化内涵和高品位的水工程和景观性水环境,适应人们不断增长的水精神需求等水生态文明建设,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水利、民生水利、利水水利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了水利的发展空间,这些现代水文明建设的主攻目标,都少不了水文化和新的水文化工程技术的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是水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水生态文明建设往往是建设以水域及水利工程为主体的水利风景区逐步展开的,在建设中又以深度挖掘水文化内涵,做好水文化景观开发,建立水利宣传教育示范基地,加强水文化价值推广,加强我国悠久的治水历史和水利科学知识宣传,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水利优美环境,感受当代水利事业的巨大成就和水文化的丰富内涵。水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的推进有利于水文化建设和水文化传播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统筹水利工程建设和文化建设,增加水利工程的景观元素和文化元素,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

四、用“五水”文化塑造水文化体系

通过爱水、保水、节水、治水、享水来实现水文化体系塑造,形成水生态文明引领的社会价值观。

1.爱水。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弘扬浙江优秀的爱水节水治水传统,倡导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产业带动生态自然、景观优美的新的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和水文化理念,形成水生态文明引领的新型社会价值观。

2.保水。推行饮水安全保护计划,关停重污染企业,严格控制高耗水产业;全民参与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在滨水社区和民宅建设中推广中小型、家庭型潜流湿地;鼓励民间成立水生态保护组织,形成“政府—企业—百姓”联动保水净水的社会氛围。

3.节水。全面落实以供定需的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以单位产值用水量和节水效率为标准的产业竞争体系。在城市生活中推广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技术,将节水作为浙江的文化品牌进行塑造。

4.治水。积极开展以治水智慧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兴修水利、疏浚河道、截洪补源、造福百姓。

5.享水。通过制度建设和公共参与,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通过滨水商业、节庆和赛事等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乐水宜居的文化品牌。

篇(8)

一、利用地理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做到地理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是发挥地理课环境教育作用的重要途径。初中地理教材中多处渗透环境教育问题,灵活运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热情。如初二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三节"水资源"和第四节"海洋资源"都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问题。我在上课前,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耕地"被占用和山坡的森林被破坏、"红水河"河水污染情况,了解耕地占用的原因、森林破坏的原因和水污染的原因,在上课时又给学生播放有关这方面的录像片,再让学生联系实际并结合课本内容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利用土地、制止乱砍滥伐和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最后让学生看插图《钓鱼者的困惑》、《小鸟的悲哀》等。学生通过看图,分析图就会知道由于水被污染,导致鱼类死亡,钓鱼者感到困惑;大树被一砍而尽,原来快乐的小鸟失去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无处安身。学生便能深刻理解我国水污染和森林遭到乱砍滥伐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他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在讲到《处境艰难的地球》和《地球在变暖》时,要让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爱护地球,就等于爱护自己的家园。然而,近几年来,地球的环境却越来越恶劣:全球性气候变暖,飓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出现,"手足病"、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时有发生,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威胁和许多不便。这些都是人们不断地"伤害"地球的结果。大片的森林被砍伐,碧绿的青山被挖掘,美丽的草原成荒漠,清澈的河水变浊流。使人们生存的环境变坏,呼吸的空气变差,生活的环境被许多有害的东西所"侵占",病毒就趁机钻进人们的体内,我们人类就会患上一些可怕的疾病。因此,人类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伤害自己。

二、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必须加强他们对环境的感性认识。如:带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工地、马路走走听听喧闹的汽车喇叭声,机器的隆隆声,感受噪音的嘈杂难耐,看看工厂烟囱里黑烟冒出来的滚滚浓烟,怎样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一片,了解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看看工业污水的排放如何污染了城市的水源;大量的森林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怎样导致河水日渐污浊;还有漫山遍野的"白色垃圾"如何剥夺我们不多的青山绿水......所有这一切都会让学生强烈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危害性,逐步确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如:演讲会、调查报告会、辩论赛、黑板报、抢答赛、新闻报道会、废物利用小手工制作展、环保漫画大赛等。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进行正确恰当的引导,为他们提供资料和信息帮助,并加强指导,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研活动,寻找新的例子来支持他们的论点。同时开设环境专题讲座也很有必要,环境专题讲座既能丰富学生的环境知识,又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讲座内容要结合教材的环境知识,并用乡土材料来做例证。这样的讲座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也容易接受。如讲到我国水资源不足时,有的学生会认为我们当地水资源丰富,用不着节约用水也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这时要结合介绍"我市的水资源状况",特别是枯水期水资源缺乏的情况,学生会对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2、组织学生进行环境问题调查和参观活动。如:到学校、居民区附近调查噪声污染,污水处理厂、木材加工厂、造纸厂、糖厂等严重污染的工业生产地。要求学生将看到的、听到的、观测到的记录下来,写成调查报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产生对环保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体验,增强学生进行环保的自觉性。

3、结合重大环境节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仅仅依靠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缺乏具体形象性,学生感受不深,我结合本地实际和特定的纪念日进行环保教育。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植树节"、"世界无烟日"、"全球城市节水日"等,我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开展专题环保宣传和环保公益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宣传环境知识,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如:向市民散布环保宣传画、宣传单、宣传标语;参与环境保护公益劳动等。组织学生进行植树、种草、养花等美化校园环境的劳动实践活动,还可以此为内容组织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环保行为的自觉性。

四、教育学生加强环保,让学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

中学生在自觉接受环境教育的同时,还应当积极传播环境科学知识,及时把自己所获得的新知识传播给周围的人,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尽可能地提高更多的人的环境意识,才能达到了环境教育的目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成为环境保护的参与者,所以,中学生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力所能及的行动来保护环境。

1.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倡导低碳生活。树立爱自然、爱环境、讲卫生的良好环境道德,并处处去影响他人,带动他人共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如: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不乱丢垃圾、爱护一草一木、……

2.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努力促进环境改善。一种是直接参与的方式,另一种则是以间接的方式来推动环境保护。

3.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在我国,有许多中小学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了监督污染、保护环境的责任。

4.做好宣传工作,唤起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作为中学生,既要做保护环境的卫士,又要做宣传环保的使者。

总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高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最关键的还是要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全民投身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实现人地协调,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参考文献:

篇(9)

水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须臾不可或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多年来,受传统资源价值观念的影响和计划经济的束缚,我国在水资源管理中忽视经济手段的运用,水资源无价、供水低价、水权不明晰等情况十分普遍,造成了一方面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水资源严重浪费、污染成灾,加重了水资源的危机,已经严重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水危机初步显现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形势也日益严峻,水危机初步显现,主要表现在:

1.1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匀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美国的五分之一,俄罗斯的七分之一,是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全国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面临缺水,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已经到了供水最严峻的时刻。中小城市同样缺水,余姚市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300 m3,约为全国平均水平2200 m3的59%,而且分布极不均匀,姚西北地区,人均仅为550 m3,慈溪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更少得可怜,仅为500m3。同时城乡居民的水节约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匀,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水情。

1.2用水成本越来越高,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

由于严重缺水,水源地越来越远,远距离取水的城市越来越多,地下水越抽越深,致使用水成本越来越高。同样因为缺水,我国荒漠土地的面积已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而且每年仍以246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展,与此同时,全国已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100多个,面积已经达到15万平方公里,其中华北平原近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地下水位低于海平面。

1.3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水作为自然资源,又是经济资源,更是战略资源,为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缺水,已经导致一些地区出现经常性的水荒,一些企业经常停产和半停产,或者化巨资远距离取水,许多城乡居民不但吃不上优质水,甚至连普通水都供应不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城市缺水影响产值达2000亿至3000亿元。接连出现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1.4纵观水的远景,更大的水危机还在后头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的缺水现象只是水资源危机的黄色信号,如果没有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效措施,考虑到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到2030年,也就是25年后,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将仅有1750立方米,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人们将不得不面对河水断流、土地龟裂的景象。

1.5水质严重污染,水环境遭到破坏

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增加,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与生活废污水,污水排除及处理设施长期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即通过下水道或沟渠直接排入河道、水库,同时流域内农药、化肥施用量的逐年增加,农业退水使水体有机类污染物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河道、水库水质变坏,富营养化程度也逐年加重,有的水库已被迫退出饮用水供水系统,河网就更不用说了,致使部分地区水质性缺水严重。

城乡居民水资源保护意识薄弱,在各类水面乱倒、乱扔垃圾现象比比皆是,大量生活垃圾和工程碴土倾倒河内,有些河道沿河违章建筑林立,河坡坍塌,杂草丛生,河水黑臭,不仅严重破坏了河道生态环境及滨河景观,还使水生物及栖息鸟类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2、运用经济手段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基础条件与可能

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过去着重采用的是各类工程措施和行政措施,它们分别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但由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措施和行政措施显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约和污染问题,需要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导向作用,从而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在过去是难以实现的或难以到位的,而现在已具备经济手段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可能,有运用经济手段解决这些问题的舞台和土壤。

2.1运用经济手段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体制条件

在计划经济时代,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福利性的产品,由各级政府直接包办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存在水资源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的合理分配、依法拥有、有偿转让的问题;对用水需求的满足也是由政府负责无偿或低价供给,不存在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水资源的问题。自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经济生活中已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为运用经济手段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奠定了良好的体制环境,我们可以运用水权、水市场、价格杠杆、税收调节等经济手段来建立一种全新的机制,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以解决行政措施和工程措施无能为力的问题。

2.2运用经济手段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社会环境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已深入人心,人们的商品意识、价值观念已经基本确立,水是商品,水还是稀有资源,水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对水的价值的认识日益深化,可以说思想观念上的阻力已经基本消失。同时,一些经济手段的运用必然会在短期内影响部分群众的利益,但由于经济的发展,职工的收入已大幅提高,经济承受能力显著增强,绝大多数人已不会因每月多付几十元钱而备感沉重。良好的社会环境为运用经济手段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2.3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上的投资已经有取得良好回报的可能

资本的营运讲究投入与产出,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象过去的水利建设往往只讲投入不求产出,众所周知,无利可图是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资源项目的建设的。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水资源上的投入完全可以有产出,有收益,有的还可大有盈利,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上市公司原水股份公司,2003年取得每股收益0.228元、净资产收益率7.88%的好业绩,首创股份公司,涉足水资源经营时间不长,但2003年取得了每股收益0.3668元、净资产收益率9.08%的骄人业绩。美国纽约的投资策略专家贝尔斯蒂尔内斯更把水称为“21世纪最好的投资领域”。

3、运用经济手段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途径

破解水资源危机的难题,除了继续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和行政措施,还必须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笔者认为,当前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的经济途径主要是:

3.1突破水权障碍,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管理

产权制度对资源配置具有根本的影响,它是影响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水法》规定 “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水资源所有权似乎很明确,但由于客观上存在着水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使用权的分离,导致了水资源产权的模糊,水资源在这里只是一种共享资源。而且长期以来,我国的水资源被无偿或低价使用,事实上水资源所有权被废除或削弱,不仅刺激了水资源的盲目开发利用,同时缺乏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措施,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与水环境的恶化。

这种水权制度对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形成障碍,必须予以突破,也就是国家应将水资源所有权具体化、个性化、确定化,将特定的水资源由共享资源变为专有资源,明确界定其所有权的行使者,以及在资源使用中获利、受益、受损的边界和补偿原则,使管理、经营、使用者的责、权、利高度明晰,能够独享自然资源增值收益,同时承担自然资源衰减所造成的损失,从而形成一种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激励和惩罚机制;同时,要规定水权交易的原则,在一定的规则、程序制约和监督下,水资源交易逐步市场化,通过市场价格杠杆的自动调节作用,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3.2重视和恢复水资源的应有价值

水如石油、煤炭一样,也有其自身价值。所谓水资源价值,通俗说就是水资源使用者为了获得水资源使用权而支付给水资源所有者的货币额,而且这一货币额能够满足补偿所有者因水资源资产的付出,以维持水资源持续供给为基础,它体现了水资源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谁都不否认水是生命之源,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也是须臾不可或缺,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水都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免费午餐,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的传统水价值观念影响着一代代人,从而使得水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几乎随处可见:很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中,大量不该流的水哗哗地流走;维护绿化、浇地、冲洗厕所、街头洗车等用的都是自来水;大多数洗浴场所、美容店,不但耗水量大,而且还没有废水回收处理设备,水被一次性使用后白白流走。经济生活中,粗放的增长方式使一些高耗水行业无情地吞噬着日见“瘦弱”的水资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论证中几乎没有节水内容。人们对水不珍惜、不爱护,“与其省几块钱,不如用个痛快”成为普遍思维定势。这是忽视水的内在价值的必然结果,必须还其以本来面目,在人们的思想中牢固树立起水资源应有的价值观,确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3.3水管理体制的统一和经营体制的放开

要理顺现行的水管理体制,对水资源经营实行统一管理。重点是改变以往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这种统一属性被人为分割、多头管理、互不相关的管理体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也就是说,要建立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的包括蓄水、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的水生产全过程,水量、水质、水环境全方位的城乡统一管理体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等等。

要放开水的经营体制,开放水市场,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水资源项目。目前我国的水资源90%以上由国家或政府经营,造成一方面国家投入不足,水资源保护和利用跟不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资源不能顺畅流入,形不成市场竞争,水资源经营效率低下。因此要全面放开水的经营,只要服从国家统一规划和要求,就要允许各类社会资金和主体,投资水资源经营项目,并保护其合法收益,从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3.4建立合理的水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充分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

现行的水价极不合理,水价构成中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偏低、工程水价低于供水成本、污水处理收费不到位等造成水资源紧缺与浪费水现象并存,水资源利用效率极低,不利于水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商品水价格偏低也是阻碍再生水回用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利于污水处理和利用。应建立合理的水价格形成机制,这种机制其目标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这就是要使水的价格能够反映价值和供求关系,也就是要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使水价发挥对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作用。

合理的水价其基本构成模式应为:

原水价格等于水权的价格(主要表现为水资源费)、原水供应成本和费用、税金与合理利润之和。

自来水价格等于水权的价格(主要表现为水资源费)、原水价格、自来水加工成本、经营费用、税金与合理利润之和。

当然,在具体执行时,对少数困难对象应予以适当倾斜。合理的水价能够促使人们珍惜、节约水资源,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充分利用水资源,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污水和废水的产生量减少,保护水环境,同时能鼓励社会资金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等领域的投入。

3.5让污水处理成为产业,大步走向市场

污水处理是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重要一环,可以说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恰恰是我国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上最薄弱的一环。我国目前已建成的532座污水处理厂,年设计处理能力为145.6亿吨,而实际处理量为95.9亿吨,仅为设计处理能力的65.9%。其中192座污水处理厂因收集管网不配套等原因难以正常运行,占36.1%。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雨污不分、生活和工业污水不分,使污水处理厂系统的整体效率低下。同时还有相当部分的城乡污水无人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造成严重浪费和污染。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污水处理还没有成为产业,90%仍由政府包办,仅有52座污水处理厂实行了市场化运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行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低,征收不到位。532座污水处理厂中,340座已征收污水处理费,但实际收费额仅为0.26元/吨污水。

从现代科技来看,污水经处理70%以上是可以转化为再生水成为商品的,相当于增加城市供水量的50%以上,因此,污水处理应当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让市场来解决污水处理问题。而要让污水处理成为产业,走向市场,关键是要有一个合理的再生水的价格,以吸引投资,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合理的再生水价格应体现污水经营的价值,既要考虑其作为商品的一般性,又要考虑其特殊性。其价格构成是再生水价格(P)等于一定时期内污水处理费用总和与再生水产品总量之比,加上单位再生水产品的税金和合理利润,基本模型:

P=P1/Q+P2+P3

式中P1——一定时期内污水处理费用总和

Q——一定时期内再生水产品总量

P2——单位再生水产品的税金

P3——单位再生水产品的合理利润

根据这一价格模型计算确定的再生水价格,才能起到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进污水处理产业的发展。

3.6开征水资源税,抑制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严重污染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实可以说已经有目共睹,但与之相悖的却是水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严重污染仍随处可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浪费水资源约100亿立方米,水资源的质量继续恶化,水污染仍十分严重。开征水资源税是抑制水资源巨大浪费和严重污染的重要途径。

在以市场经济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里,经济手段是确保自然资源最优利用的最理想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是征税。世界各国的实践也证明,开征水资源税,是抑制水资源巨大浪费和严重污染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征水资源税,参与水资源价值的分配,可以提高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调节级差收益,增强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优化水资源的配置。同时按照“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原则,可以筹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资金,增加这方面的投入,更好的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水资源税的设置要合理,笔者认为水资源税的纳税人应界定为: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以及其他水源地取用水的单位和个人。课税对象应界定为开采或取用的各种天然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库水、湖泊水、河流水等。需要说明的是水资源课税对象为有资源属性的自然水,而不是经加工后的商品水,如纯净水就不应列为征税对象。当然,对一些特定行业和对象应给予减征或免征水资源税。如农业、林业、渔业、牧业是我国的弱势产业,需要政策扶持;城市绿化、污水治理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是公益性事业,需要减征或免征水资源税。

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手段是确保自然资源最优利用的最理想手段,我们应通过各种经济途径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恕诚.走出有中国特色的水资源管理新路子.中国水利, 2002.1.P9

[2]钱易.水资源管理需要新思路新策略.水利水电技术,2003(1)

[3]刘昌明 陈志恺.中国水资源现状评价和供需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4]汪恕诚.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5]王殿如 王金山.河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的系统性构想.经济论坛,2001

[6]焦居仁.生态修复的探索与与实践.中国水利水土保持,2003(1)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35-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良好途径。实验中涉及到有毒、有害的物质在所难免。"和谐世界"要求我们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地球,把环保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的始终,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是我们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1.通过微型化实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千疮百孔,面目全非,污染严重。化工生产排放的废物,方方面面废弃的化学品,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大,诸如癌症村等时有报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利用微型化实验,用最少药品获最佳效果,减少废弃物刻不容缓。通过微型化实验来渗透环保教育,培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乃当务之急。微型反应器--点滴板为我们保驾护航。用点滴板进行化学实验,现象不仅明显易于观察,而且有着突出的优点,那就是药品用量少。这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有毒物质的使用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让学生在实验中得到潜移默化,感受到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带来的快乐。

2.妥善处理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实验中,尽可能少用药品,从而减少废弃物;对废弃物也要注意妥善处理,绝对不能随意倾倒、乱放,造成环境污染,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要尽量避免使用和生成毒性较大容易形成污染的物质,尽量选择污染少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如果实在没有办法避免,就要从实验方案下手,想方设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化学实验产生的废弃物。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废弃物随便倒入下水管道后可能产生的隐患。譬如,用于制氢气的锌粒和废酸,在下水道大量聚集后可能引起爆炸;重金属盐类不仅污染水体,危及水生动物,还会危害人体健康,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影响深远,后患无穷。有毒气体放出的实验,不能直接排入大气中,要增加转化或吸收装置,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浓酸和浓碱的废液还有一定的利用价值,让学生自己回收,倒进指定的容器里,可以用来做别的实验或刷洗容器,利国利民,何乐而不为呢?这样下去,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又使学生学到了实际应用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保证。平时就要要求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废液、废物倒入废液缸中或放到指定地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结合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环保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有关环保的内容有保护空气、爱护水资源、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防止化肥农药污染等等。在教学中,要紧密扣住污染和防止污染这一关系,把环保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始终,"教育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结合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逐步懂得"环境——生物——人——环境"这样的循环,认识到我们就是通过新陈代谢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要明白在正常情况下,环境物质与人体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使人能够正常生存;如果环境中某些有害物质增加了,这个平衡就会被打破,轻则影响人的生活质量,重则危及人类的生存。运用化学知识,利用化学实验,使学生学习到环保知识责无旁贷,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怎样防止有毒气体泄漏污染空气,对实验中产生的以及实验后残留的有毒气体如何进行处理;怎样防止有害液体污染水体,对实验中产生的有害液体如何进行处理等等,教师应准确把握,并将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与环保知识结合起来,指导、教育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力争人人成为环保卫士,为我们有个和谐美好的星球而共同努力!

4.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在讲授"爱护水资源"内容时,要向学生强调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要向学生说明现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大约是9000立方米,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是2048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数的四分之一,同时告诉学生平时要注意节约用水。比如在洗澡时尽可能洗淋浴或蒸气浴,洗手时在打肥皂或用洗手液的时候应该将水龙头关小或关掉,用淘菜、淘米水浇花,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等等。从而使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缺乏的现状,还可以使学生懂得如何节约水资源,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贡献。

篇(11)

新加坡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和循环再生水技术,以及暴雨收集利用技术来扩展本国可以获得的水资源,并且利用技术的发展来增加水源的获得,改进水质管理并且逐步降低产出和管理方面的花费。海水淡化技术正在成为扩大和多样化可获得水源的重要途径。在2005年,投资11.9亿新元的Tuas海水淡化工厂正式成立。其淡化流程采用的是先进的双向渗透技术。

通过收集、处理废水再利用是增加新加坡水供应的第二个措施。新加坡实现了100%的下水道的连通,所有的污水都得到了收集和处理。新加坡也许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使用再生水的国家,污水通过先进的双向渗透膜和紫外线消毒技术处理以后成为再生水,这些处理以后的再生水主要供给工业和商业用水户,因为这些部门对再生水水质的要求不高。新加坡目前有三个工厂生产再生水。

水源获得扩展的另一个途径是减少不可计量的水损失,例如由滴漏、渗透造成的实际损失等,以及不精确的水表造成的一些用水无法计量等。在1990年,新加坡的水资源的不可计量损失占总量的9.5%,即使是这个水平也可能是世界上不可计量损失最少的水平。然而,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最近几年已经通过努力将这个数字降为5%左右。而在亚洲的一些城市中心地区的不可计量损失可能达到40%到60%。

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现在有一个高级水资源管理技术中心,由50个专家成员组成,提供必要的研究和发展支持。

在防治污染方面,新加坡的不少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对于1976年新加坡出台的排污规定,新加坡给予了严格地执行。例如,当养猪场流出的污水成为主要的污水来源时,新加坡推出了“养殖行动法案”来严格限制牲口的养殖以保护公众的健康,将这些牲口指定在一定区域养殖,保护了流域不受所养殖牲口的排泄物的污染。

水需求管理

对来之不易的水资源,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对水需求制定了深层次的管理制度。利用水资源税收政策进行水需求管理,对居民的用水需求用经济杠杆来调控。在新加坡,用水户除了交纳水费、水保费以外,还要交纳污水处理费和清洁费等。这些费用收取的标准根据用水需求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家庭用水和非家庭用水每月不足40立方米时收取的水费标准是1.17新元每立方米。如果每月超过40立方米,水费将会达到1.4新元每立方米。对用于该国水资源保护方面的建设征收的水保费,月用水少于20立方米的用户免收水保费,月耗水超过20立方米的用户收取水费30%的水保费,如果用户耗水量超过40立方米,则水保费将上升为水费的45%。

统计数据表明,在1995—2004年间,新加坡的居民用水需求呈稳步下降的趋势,同时居民的月水费上涨了一倍。这说明政府新制定的水资源政策对控制居民的用水需求有着直接和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有利于该国的水资源管理的。

新加坡的水资源税收政策很有特色,对水需求管理很有帮助。对所有的用水户收取的水保费,对促进用水户节约用水和从总体上控制水需求有着重要作用。水的排污费主要用于污水的处理和公共排污管理的维护和保养等方面,对于非居民用水收取的污水排放费是居民用水的两倍,因为对非居民排放的污水的处理有着更大的难度和花费。新加坡收取的水费主要用于水资源系统的维护和对新兴项目的投资,然而这部分资金是由政府操作而不是公用事业局。

出于水资源取费的公平和合理,政府对低收入家庭还进行了政策上的扶持。对不能支付水税收的低收人群体能够从政府那里得到一定的津贴,而不是将津贴转变为给每个居民一定的水量,这个政策对社会经济方面很有效益。对居住两室或者一室的家庭在水费的收取方面可以得到较多的折扣,一些特别困难的家庭还能从该国的社区发展青年和运动部门获得相应的资助,以获得生存用水的需求。

管理特点

新加坡的水资源供应和污水处理系统无论在表现形式、透明度和效能等方面都是可以效仿的。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的管理经验值得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匡家学习。

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通过竞争性报酬和奖励机制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此外,还推出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对员工进行职业培训、良好表现的奖励机制以确保水资源管理队伍的良好发展。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采取了多种措施控制腐败现象,包括对员工进行管理典范和管理规则的培训、有效的内控程序、定期审计和对有可能产生腐败问题的及时处理等。公用事业局的职员要定期述职,述职内容必须包括资产变动情况、投资情况和廉洁情况等方面。公众对水管理官员的腐败现象的抱怨可以直达新加坡反腐调查局,公用事业局在国家级的反腐法律法规的监控下运作。

高度裁决权水资源管理机构缺少一些重大事项的自我裁决权,是困扰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基本问题,由此产生一些影响水资源管理机构效能的其他问题。

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具有高度的裁决权和自治权,有坚实的政治和公众的支持。这使他们可以制订合理的、利于管理水资源的水税收政策。从1997年到2000年,新加坡的水税收数量在合理有序地上升。这种水税收的合理上升不仅降低了居民的月用水需求,也增加了公用事业局的收入,使他们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现有系统的维护和操作,也能够对未来系统进行投资。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资源机构由于缺少必要的裁决权,结合其他一些相关因素,水资源管理实体所获得用于水供给和水卫生的资金在逐年减少。这也使其他所有水资源管理行为都受到了损失。

新加坡的管理经验表明:给予水资源管理机构一定的裁决权、自治权和其他一些必要的环境条件,不仅在经济上对这些水资源管理实体是可行的,也有利于这些实体进行其他的项目活动。

对我国的启示

不管用什么标准来评定,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在水资源的管理方面都可以算得上是名列前茅,位列世界上水资源管理实体总数的5%的少数几个较好国家之中。

在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下,新加坡100%的人口获得健康饮用水和卫生条件,并通过污水处理后的回用、海水淡化、增大集水区等手段,来实现水源多样化;整个的供水系统,从水厂到用水户,都100%地安装了水计量系统;在2004年,不可计量的水量损失只有5.18%;在2004年,为每个新加坡公用事业局的职员提供服务的资金账户数为376个;2004年的水税收的收取率达到99%。

以上一些统计表明:作为一个缺水的城市国家,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在管理总体的水循环方面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公用事业局执行综合的水事务职责,制订国家水资源发展战略,并得到了政府的强力支持。公用事业局职能的扩大。使它能够联合土地规划与水资源利用等部门进行水污染控制和城市集水区管理,使得水资源的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模式,效率有了很大提高。通过技术革新,进行废水回用和海水淡化扩大了水资源范围。鼓励私人投资的水务公司加入到水设施商业活动中,进一步改善了投资效率,促进了地方水工业的发展。

实施了广泛的经济手段,如多样化的水费的收取、用于维护排污管道的取费、清洁取费等,鼓励使用再生水系统、节水减免税、超标排污罚款、鼓励私有公司投资和加入水设施商业活动等,都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

公用事业局通过实行高薪高报酬制度、反腐败制度和拥有较高的裁决权等方式来有效地管理水资源。除水资源管理和供水外,还扩展到包括废水处理和回用、洪水控制和废水系统等领域。这样的综合性水管理机构使得行政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强有力的公共宣传和教育,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在强化了公众的水资源和环境的意识后,采取严格执法来具体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因而效果十分显著。

新加坡不仅具有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特别强调法律的严格执行。大的方面包括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甚至是反腐败等,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此外,他们投入巨资在水处理技术方面进行研发和深层次的研究,在海水淡化、污水收集和处理、水库联调冰源扩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新加坡水管理座右铭:节省珍惜享用

在新加坡这个没有地下水的城市国家里,雨水是珍贵的,但没有足够的土地来储存雨水又是令人头疼的。而新加坡的降雨量是可观的,这里每年的降雨量有2400毫米,降雨是不是可遇而不可留呢?尽管加坡未能占尽天时与地利,但新加坡水管理机构使出浑身解数,做到了“人和”。在收集雨水方面,新加坡政府修建了很多蓄水池,还利用许多河流来做为蓄水池。现在,新加坡总土地一半已被划为蓄水区,到2009年,新加坡正在进行的两个蓄水池工程完成后,蓄水面积将扩大到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

新加坡的供水主要有四个途径:海水淡化、新生水、国内蓄水区的水、外来水供如向马来西亚购水等。在这四大水源中,蓄水区的水所占地位相当重要,直接影响到国家对其他三类水源的依赖程度。因此如何利用好天之甘露,对新加坡人来说意义重大。水资源来之不易,新加坡人对水资源就格外节省、珍惜。

节省、珍惜、享用是新加坡水资源管理的座右铭。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新加坡也实现了全民水源。政府通过各种宣传努力让人们意识到,水资源管理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公共机构和私人要各尽所能。在一些方面,政府可以强制执行,但要顺利执行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公众的支持和配合。例如,新加坡政府以合理的水价强制节水措施:政府也强制要求,到2009年底,所有新建筑或新装修的建筑,都必须安装双排档节水马桶水箱,供使用者选择全冲模式或节水的半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