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智慧城市基本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智慧旅游的蓬勃发展,智慧旅游已经成为目前旅游行业中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智慧旅游在我国起步的时间较晚,相关支撑体系尚不健全,一些概念与理论问题未能得到统一等,这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试探性的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从广义上来看,智慧旅游是为了满足现阶段广大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游客提供全面的、优质的、高效的服务。通过应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充分的将社会资源与旅游资源结合,实现了二者的共享并依靠系统的管理,显著的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满足了现阶段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从狭义上来看,智慧旅游指的是一系列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中进行充分的应用,进而达到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为游客创造优质、优美的旅游体验,同时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够显著提升旅游管理有效性,优化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源,最终达到增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智慧旅游与传统的旅游信息化有着紧密联系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传统旅游信息化仅仅是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开发旅游资源,然后将旅游资源共享于平台,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入旅游,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旅游信息化简单的说就是将一系列旅游信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处理,转换成文字、数字、图形、声音与视频文件等,让游客能够直观的了解相关旅游信息,总的来说,传统旅游信息化过于片面的追求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缺乏对于市场、社会的了解。智慧旅游虽然利用信息技术对旅游信息进行处理并转换为文字、数字、图形、声音与视频文件等,但是充分与社会资源结合,显著的提升了旅游行业的影响力,也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智慧旅游的关键在于对市场的了解,立足于市场,再行开发旅游资源,进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智能旅游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中空间定位技术、RFID技术、SOA技术、云计算技术、SaaS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3G移动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普及应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依靠这些技术的支撑,构成了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框架。
二、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的构成
智慧旅游的核心体现在旅游中应用的一系列技术均为现阶段的高新技术,依靠这些高新技术实现了旅游行业的信息化与数字化,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更为优良的旅游体验。智慧旅游需要立足于游客,游客的满意程度才是评价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的核心标准。其次,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企业日常管理与运行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较为统一的平台实现了旅游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共享,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智能旅游利用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确定用户移动客户端的具体地点,然后为用户提供当前位置相关的一系列信息服务,包括签到、游戏、搜索、信息推送以及周边餐饮、加油站、KTV、酒店等信息。
智慧旅游在景点、景区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识别、监测与定位三个方面,智能识别的主要功能在于检票、导航等方面,智能监测则是掌握旅客的一系列动态,智能定位则是确定旅客的实时位置,然后为游客提供当前位置的信息推送服务等。
三、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的支撑体系
智慧旅游主要由三个基本模块组成,即人才体系、旅游行业行政法规政策体系与智能虚拟技术体系。目前,我国诸多城市大力推动智慧旅游建设,虽然起到了较为可观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智慧旅游建设缺乏目的性、建设标准不统一、建设规划不足以致出现重复等情况,也有部分城市未能理解智慧旅游的真正意义,仍然沿用传统旅游信息化或在其基础上进行延伸,未能全面落实智慧旅游。
(一)人才支撑体系
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的竞争已经逐渐转移为人才的竞争。智慧旅游在现阶段而言,对于人才的需求非常高,因此,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需要立足于庞大的人才支撑体系,加大旅游行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使旅游行业人才能够充分适应现阶段智慧旅游背景下游客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另外,旅游企业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管理质量,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值得一提的是,高等院校也需要加强旅游行业人才的培养,以便为社会输入大量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旅游人才,推动智慧旅游的发展。
(二)旅游行业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支撑体系
旅游行业需要对国家统一制定的法律法规以及一系列政策体系进行规划,然后充分发挥内部管理的职能,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构建完善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支撑体系。其次还需要不断加强支撑体系的建设工作,以提升智慧旅游的技术指标为根本,完善支撑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形成较为统一、较为有效的支撑体系,保证智慧旅游的良好建设。
(三)高新技术支撑体系
智能旅游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中空间定位技术、RFID技术、SOA技术、云计算技术、SaaS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3G移动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等,得益于这些智能虚拟技术支撑,使得智慧旅游建设得以良好的开展。退一步说,如果缺乏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作为支撑,那么智慧旅游的建设势必会成为空谈,无法彻底的落到实处。另外,现阶段智能旅游对于GIS技术、模糊识别技术、GPS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普及,对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智慧旅游作为现阶段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向,需要得到广大同行的充分重视,以智慧城市作为引导,以高新技术作为基础,以人才体系与政策法规为主体,推动智慧旅游的更好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现状,简单阐述了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着重分析智慧旅游发展的意义与其中的问题,希望能够对广大同行起到借鉴与参考的作用,以期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莉.智慧城市引导下的智慧旅游构成及支撑体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3,06
[2]杜鹏,杨蕾.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体系与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3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近年来旅游观念深入人心,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变化发展。而在智慧城市的影响下,衍生了智慧旅游。实际上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智慧旅游从属于智慧城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智慧旅游是一项注重公共管理服务的工程,所以将其纳入智慧城市的建设下,有利于明确建设主体,集约资源。但是旅游消费者和城市生活居民都具有其自身的需求性和差异性,所以应该加强重视,保障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和产品。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一直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智慧旅游是一种服务,也有人认为是一种管理手段,还有人认为是一种新的旅游产业形态。其实可以说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城市,即一个城市发展的新思维,要求城市的运营者和管理者将城市看作是一个系统,并非是简单地相加。而由此看来,智慧旅游应该就是指智慧城市建设框架内的旅游活动和管理。
(二)智慧旅游的特征
和传统旅游相比,智慧旅游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中最主要的三个特点分别是,以游客为中心、旅游信息服务自动化和旅游信息服务智能化。游客最关心的问题过于繁杂,在智慧旅游信息系统中,信息主要以游客为中心,将相关信息全面呈现给游客,以便于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而且在智慧旅游的信息系统中,可以根据游客的身份信息等自动编排相关信息。而为了给大多数游客提供更加专业的旅游信息,必须积极提高旅游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得游客在进行活动选择时,能够全面接收到信息系统提供的参考意见。
二、长春市发展智慧旅游的策略
(一)建设健全的智慧旅游基础
现阶段,在我国的大多数智慧旅游建设中依旧存在认识不清、技术力量薄弱等不良现象,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智慧旅游建设基础的薄弱。为此,长春市智慧旅游行业应该尝试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根据长春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投资,建设与实际相符合的智慧旅游系统。在此基础上,长春当地旅游行业还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强与信息技术科研机构的全面合作,鼓励旅游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等全面开展智慧旅游技术工作,为智慧旅游提供新颖的、先进的技术基础。
(二)对智慧旅游进行统筹规划
旅游业本身涉猎的范围特别广泛,旅游活动更是涉及到各个产业部门,再加上我国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都要求智慧旅游的建设要以智慧城市的框架为前提,进行统筹规划。为此,长春市旅游行业在进行规划时,要将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一步到位,实现与其他产业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旅游产业的全面融合与发展,延伸不同种类的旅游生态和旅游产业,带动长春当地的经济发展,乃至周边县市的协同发展。同时长春市政府要加大对当地旅游建设的信息投入,使各部门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引领下,各司其职,对智慧旅游建设实行职能分工,有效完成工作任务,以此保证智慧旅游实现最终目标。
(三)切实满足消费者全面需求
智慧旅游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主要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所以智慧旅游建设必须要做到全面以消费者为核心。为此,长春市旅游行业应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不断地进行创新建设,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智慧旅游产品。此外,长春市还要在智慧旅游的建设过程中,注重旅游的消费和形成,并且以此建设智慧旅游的终端系统和虚拟旅游服务系统等基础设施,将一切与旅游活动相关的部门企业都纳入到建设范围中去。同时注重和其他部门的全面配合,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旅游服务项目,给游客带来完美的体验和享受。
(四)建设智慧旅游的配套设施
就长春市而言,关于智慧旅游的配套设施包括三大方面,加快智慧旅游的标准化建设,建设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智慧旅游涉猎各个方面,这就需要当地相关部门建立一套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在不断的改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此外由于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在各方面还没有充足的经验借鉴。为此,长春市应该尝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最后就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商业模式的革新等各种不同的方式,为智慧旅游创造更好的技术环境和发展氛围。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智慧旅游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长春市许多旅游企业为了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积极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渐渐提升了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水平。而当地政府为了支持智慧旅游的发展,提升长春市经济效益,更应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大量相关的旅游产业,实现信息化综合发展,从而全面推进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一、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
智慧旅游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云计算等多种便携式终端设备上,人们能够获得与旅游目的地有关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交通、住宿等各方面的信息,从而能够在出发之前就做好旅程的规划工作。通过智慧旅游沟通双方的交流效率能够得到大大提升,成了智慧旅游的理念。其中,不仅有助于改善旅游区服务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旅游管理的不断创新,在信息技术的依托下,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不过,想要改善企业的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旅游信息资源的整合,并且在开展旅游企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应用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现阶段我国智慧旅游管理与落实现状
(一)各个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
因为我国国土面积大而广,又因为经济水平不均衡,外加各地景色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各个区域之间开展旅游业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思路的不同,也就是我国各地存在的显著不同,导致了我国旅游业不能实现同步发展。对此,本着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的原则,对其旅游业发展较好的,鼓励实行优先发展智慧旅游的管理政策,发展不好的,应当适当放慢智慧旅游的管理政策,从而实现以点带面,以达到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提升的目的。
(二)旅游管理整体水平较低
建立起健全的旅游管理机制,对于提升整体的旅游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x,并且有利于服务功能的提升,对于旅游企业自身来说,应充分的调动起自身已有的旅游服务资源,从而促进我国智慧旅游行业整体的良好发展。实际上当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过多的关注经济利益。可想而知,这也就是导致旅游项目难以满足游客对旅游景点需求的直接原因。
(三)智慧旅游体系的建设需求
智慧旅游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项目,不仅要能够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还要能够充分的遵循旅游企业对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的实际要求,尤其是在信息化方面的需求,则要求保证旅游使用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也就导致了对信息的输入、信息的编码和信息的设置要求比较高的缘故。另一方面,站在层次的角度开展分析,要能够在旅游管理活动开展及落实的过程中,能够将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区分开来,并结合实情进行创新,这也就导致了旅游行业和其他行业二者之间的层次。
三、智慧旅游在我国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改变旅游企业服务观念
旅游行业所能够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一种无形的服务,但是智慧服务过程中所提供的各项功能是能够在实际的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切实能够感受到的,从而让旅游企业不断完善,不断改变,不断进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以顾客需求为主的原则进行开展,转变其观念,从而达到提升游客满意度的目的,另外,还可以根据游客的喜好推荐旅游项目,从而提升经济利益。
(二)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
要想有效的提升旅游企业管理效率,就需要能够借助于旅游企业专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来形成一种良好的应用体系与应用方法,这也是智慧旅游的内涵所在。至于旅游企业自身在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用到计算机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综合性业务管理及时等多方面技术。
(三)完善智慧旅游的配套设施
1.景区导游。对此,运用互联网和先进的播音技术,可以将导游电子化。
2.城市导览。通过网络技术,对各个城市的旅游信息进行事实更新,从而给旅客提供更好地服务。
3.智慧交通。根据游客的需求进行软件的开发,对交通路线,乘车信息在网络当中进行公布,以便游客的需要。
4.综合管理。不仅要为旅游局、主管单位开展服务工作,还需要对旅游企业、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开展服务,所以对于旅游管理部门来说,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综合服务功能,做好游客的引导工作,及时获取游客的动向、反馈信息、分布情况等,以便于游客能够对旅游景点当中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热词一:供给侧改革
【基本概念】供给侧改革,简言之就是在供给的一端,展开改革。众所周知,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消费、出口。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通过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手段,在需求侧出谋划策。然而“供给侧改革”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在供给侧下功夫,通过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效率,更加健康有活力地拉动经济增长。
【深度解析】“供给侧改革”突破发展经济的局限性,在供给方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不仅满足发展经济的需求,也是解决当下经济发展僵硬难行的必要手段。在改革开放前期阶段,我国国内的消费需求总体动力不够,除了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较低以外,和传统“储蓄”思想,“有备无患”思想也密不可分,相比于消费投资,人们更倾向于储备积累。因此当时便积极地刺激需求,随着消费动力的提升,供给的产品却无法跟上要求。“镉大米”、“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问题一次又一次地挑战大众的神经,相对比的却是外国进口奶粉等产品遭哄抢。这是为什么呢?这正是从侧面反应了供给方出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一味刺激内需带来的产能过剩也在严重拖经济发展的后腿,因此“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是顺势而生,是对我国经济问题开出的一剂对症药方。
【命题角度】食品安全;产业结构;中国制造;科技创新;创新型国家;创新品牌;收入分配;简政放权等。
热词二:精准扶贫
【基本概念】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精准扶贫思想落地。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谁贫困就扶持谁,同时更加注重“谁来扶”、“来扶谁”、“怎么扶”。精准扶贫是老词新说,我国扶贫工作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距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老词新谈在于精准二字,将这项伟大的民生工程做准做精,真正为百姓谋福利。
【深度解析】“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扶贫脱贫是一个无法绕过的考验,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脱贫再度成为时下热词。以往的扶贫工作虽然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然而走到后期面临一些关键问题却有些隔靴搔痒、偏离重心。扶贫资金“天女散花”、“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戴着“贫困帽”、人情扶贫、关系扶贫等问题让扶贫工作走向尴尬。在这种情形下,提出“精准扶贫”正是化粗放为精准,化模糊为具体,针针见血、步步到位地把扶贫工作最后的冲击阶段走好走稳。
【命题角度】民生保障;反腐倡廉;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公平正义;创业创新;收入分配等。
热词三:环保“红线”
【基本概念】2014年1月,环保部印发了《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这是我国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文件。划出红线来保护生态,在“十三五”期间,环保将涉及到方方面面,政府在给地方领导干部制定环保指标的同时,也要给企业生产划定环保“红线”。比如,“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相继出台,中国对未来的发展划出多条环保“红线”。
【深度解析】指出,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美好环境的渴求,是我们攻坚克难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多年积累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成为民生之痛,也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影响着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要进行思想观念变革,一些地区仍然在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学会在补“生态短板”中创造更多“绿色财富”;要通过构建监管统一、执法严明的环境治理机制,让环保执法的“牙齿”既能“硬起来”,也能“咬下去”;要建立制度,形成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严格的终身追责制度。生态环境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环境保护彰显执政党的责任担当,是一场没有退路的决战。环境保护的“红线”不能仅仅划在幅员辽阔的国土上,更要划在每位领导干部的头脑里。
【命题角度】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出行;环保理念;环境治理;新能源;产业结构;低碳经济;生态农业;美丽中国等。
热词四:新型城镇化
【基本概念】所谓新型城镇化, 是指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
【深度解析】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城市迎来大发展大繁荣,也产生了问题和麻烦。城市拥堵、城乡差距大、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子女入学难等等。每到春节期间,各大城市就会“人去楼空”,侧面反映出现在城市中漂流着一大群没有归宿感的“外地人”,在他们身后还站着一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样的城市格局显然是失衡的。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更加注重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更加注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打破城乡无形隔膜。一方面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完成脚步,另一方面抓城市本身建设,新科技新产业引领潮流,建立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要遵循科学规律,大胆创新,积极引导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命题角度】户籍改革;城乡统筹;教育改革;社会保障;人口素质;智慧城市;公共资源;社会服务;交通堵塞;开放二孩;幸福感等。
热词五:“一带一路”
【基本概念】“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是指一种合作共赢的理念和倡议,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吴澄院士从信息化、智慧城市等基本概念谈起。强调信息化是培育发展信息产业,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一个历史进程;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城市经营服务理念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城市的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等进行物联网和数字网络化的先进过程,可为城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灵活的公共管理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吴院士放眼世界产业发展历程与当前世界经济转型情况,着重阐述了实施“两化融合”过程中应关注的七大问题:关注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制造业数字化,强调仍要重视制造业和制造业的信息化;关注“智慧地球”和“云计算”带来的大量衍生应用和产业化机会;关注并推动“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将其作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抓手”之一;关注现代服务产业;关注节能减排;关注“新增长动力”和“颠覆性技术”;关注网络环境下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在谈到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吴澄院士引入发达国家建设智慧城市的先进理念,强调:智慧城市建设要特色发展;推崇城市建设不能简单智能化,一定要走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智慧化道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模式,便是从两化融合到五化协同,即从信息化、工业化相融合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绿色化、服务化协同推进。最后,吴院士特别推崇“精致扬州”这个目标,认为“精致扬州”是建设有特色智慧城市的重要内涵。他把“精致扬州”解读为:追求完美的创新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尽善尽美的产品和服务,宜居、安全的生活环境,富足、便捷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的文化精神品位。
这个来自清华的创业团队,从成立到估值过亿仅用了8个月时间。其创始团队中包括杜磊、陈腾蛟等4人都是90后。
而轻客就源于陈腾蛟在生活中碰到的一个难题。
2014年,陈腾蛟从清华美院毕业,住东三环,每天去酒仙桥上班。不到十公里的路程,上下班高峰期打车需要近一个小时,乘坐公交和地铁又太挤,骑单车又累又热,换电动车不仅不太安全,模样也不新潮。
怎么解决这个交通难题?在市场上遍寻不得,做汽车设计的陈腾蛟就想自己做一款“电单车”:不费力,很轻便,样子也好看。他找到杜磊,一个负责设计,一个研发技术,两个做汽车的人一拍即合,在清华孵化园里奋战两个月,轻客智能电单车大概模型就出来了。
接下来便是找投资,找供应厂商,做出实体样车,参加各种展会,再开展众筹订购,进入量产,最终抵达消费者。
目前,轻客推出的TS01智慧电单车预订价3580元,已获得近三万余人的支持。其在京东众筹上共筹得563.5万元。
这看起来像是个励志的创业故事。但不容忽视的现实却是,在这波互联网+自行车热潮中,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创业者,真正实现智能自行车量产并交付消费者的,少之又少。
因为对于这批新型的智能自行车而言,不管是产品、产业链,还是商业模式或者骑行氛围,都需要接受来自行业和市场的多重考验。 轻客自主研发的智慧动力系统,能监测人的发力情况,提供助力
真伪智能
什么是智能自行车?
在市场中,将智能防盗、智能照明、智能传感、智能操作系统,把这些智能配件都集成到自行车身上,往往就被冠以“智能自行车”之名。
这在包括700Bike创始人张向东看来,并非真正的智能。
“现在更多的只是联网自行车,而非智能自行车。”张向东告诉《t望东方周刊》,尽管700Bike推出的“后街”也集成了数据显示、联网防盗等功能,但却从未把重点放在智能化上。
乐视体育智能化业务副总裁李大龙却不这么看。他告诉《t望东方周刊》,这只是智能化路径的不同而已:“比如手机,最初只是打电话,现在发展到拍照、上网等等功能,把这些东西都装进去,集成一体,也是智能化的一种路径。”
在众人的想象里,或许轻客电单车更加智能。
杜磊设计的电单车,在上坡、逆风、起步等骑行场景中给予自行车相应的动力助推。其中关键部分是智慧动力系统,脚踏板上的传感器会监测脚踩的力量,反馈到主控制器,由电机输出助力:脚踩的力量越大,电机给的助力越大,从而让骑车人更轻松。
“能读懂人的心思,这才是智能。”杜磊告诉《t望东方周刊》。
在杜磊看来,轻客团队与其他“互联网+自行车”团队不一样的一点在于,他们是从汽车行业下沉做自行车的,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做硬件,不掌握核心科技,是做不出来花样的。”
而另一个突出的质疑声音,则来自传统自行车行业。
“简而言之,就是不专业。一辆自行车的架构和设计,是有它的专业技术的,但现在推出的很多新车都是爱好者设计研发的,行内人一看就不专业。”北京市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会长郭金芝告诉《t望东方周刊》。
这或许是“互联网+”的“原罪”。
即便如乐视,为得到专业指导,找国产老字号飞鸽合作,可在推出超级自行车“\”后,仍饱受质疑。
“他们说我们的车架构是流线型的,车架只有均码,还说没有避震器,等等。对于专业的建设性意见,我们会接受,但我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如何平衡破坏式创新和自行车本身的专业性之间的矛盾,我们也在摸索。”李大龙说。 2015 年9 月22 日, 乐视体育的工程师在调试由乐视体育和天津飞鸽自行车厂合作研发生产的“超级自行车”
从1辆到1万辆
“做一辆让人眼前一亮的样品车是容易的,但是做一万辆就是个问题了。”这句话张向东在很多场合都说过。他告诉本刊记者,原因在于,自行车上百个零部件要分别找供应商谈,整条供应链非常长,整合起来非常困难。
更何况,传统自行车企业对于新进闯入者的合作请求,并没有太多热情。
在达成与飞鸽的合作之前,李大龙考察过多家传统自行车企业,发现整个行业的观念和节奏都无法跟上互联网思维。“我们拿出方案来去谈,好多企业根本不理解你的想法,也不想费力气去创新。”这令他非常失望。
杜磊也感受到了这种艰难,40多家供应商找下来花了好几个月。“而且流程很长,要先交接图纸,再打样,进行小批量生产,通过质检后,才能批量生产。”
2014年底就交付量产智能自行车的Bici基本概念,对此感受更深。“我们仅优化和测试就磨合了3个月的时间。算上2015年新开放的200辆订购名额,总共要交付700辆左右。我们今后主要是定量生产,限量发行。”Bici基本概念创始人蒋F宸告诉《t望东方周刊》。
即便找到了供应商与合作方,量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不小。飞鸽给乐视开辟了一条生产线,组装超级自行车,但上百的零配件整合,问题就来了。
乐视目前面临生产上的困难,主要是产能不够。李大龙向本刊记者透露,因为乐视体育超级自行车嵌入了显示屏,供应链就包括了手机和自行车两大块。
“单做手机或自行车本身就不容易了,这相当于把两个产业链都要打通,加上我们的生产节奏又快,合作伙伴经常要赶进度,更难。”李大龙说。
一个现象是,经常有或大或小的公司宣称即将推出智能自行车,却屡次跳票爽约。诸多业内人士将原因归结于过长的供应链。
而这在李大龙看来,并非供应链整合的问题:“因为它们还没有进入生产阶段,根本没那么多消费者埋单,这才是无法量产的关键。”
不缺钱也未盈利
智能自行车,真的没有人埋单吗?至少在资金端,硬件创业的风口下,做起来的公司大都不缺钱。
乐视体育自不用说。700Bike的创始人张向东在互联网成名已久,看好他的投资人不少。2015年3月,700Bike宣布A轮融资1500万美元。较早量产智能自行车的Bici基本概念,也完成了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而清华团队轻客,凭借自主研发核心技术,A轮融资4000万元。
不少采访对象向本刊记者坦言,不管是用作开发和生产,还是用作运营和推广,已获得的投资都能满足需求。
只是对于买车人而言,智能自行车比人们想象中的自行车价格,高出了几个档次。
比如乐视体育超级自行车“\”,最低配置定价为3999元;700Bike推出的“后街”,定价2499元;Bici基本概念的2015夏季版“启孜”,售价3999元;轻客的智慧电单车TS01,预定价3580元。
高价对应的,便是较小的规模。本刊记者发现,目前颇受市场青睐的几种智能自行车,如乐视超级自行车、轻客智能电单车、700Bike的“后街”等,量产规模均不足5万辆。
这与成熟的传统自行车相比,差别很大。杜磊曾了解到,售价千元以下的某款老牌自行车,仅“双11”当天,网上销售额高达1200万元,更别提每月出货量都在6000~7000辆之间。
“他们走量,我们做不到。”杜磊说。
做不到的原因,主要是成本高企。
杜磊说,轻客电单车核心助力系统,也有国际品牌在卖类似的产品:“光这个系统,就卖800美元一台,国际上同类产品价格都在万元左右,我们自己研发自己组装,已经降低很多了。成本本身就很高,加上只是刚刚量产,形不成规模效应。”
蒋F宸也表示,“启孜”3999元的定价基本上是“裸价”:“全碳素车架造价就不菲,再加上各种智能硬件的研发生产,这个价格已经没什么赚头的。”
“可是这样的高价位,都够买一辆老牌专业山地车了。况且现在各种智能化都很初级,而且不成熟,普通消费者为什么会买?”郭金芝评论道。
张向东给出的答案是,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群体。他按对自行车的看法把消费者从上到下分为四个类别:盲订、玩家、必需品以及交通工具。
“我们的目标消费者是前三个类别,仅仅把自行车当作交通工具的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并不是我们的目标。”他说。
这群人在杜磊眼里更为具体:“约30岁左右,工作满3~5年,年薪24万元以上,对生活有追求的年轻人。”
被占用的自行车道
即便产业链、商业模式的问题解决了,智能自行车能否真正顺利上路,还取决于路况:自行车道和停车场所的多少与安全。
一个好的趋势是,自行车出行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有效补充的观点,越来越受到肯定。早在2014年年初,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首次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要求设市城市要编制完成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
而张向东观察到,自行车道在中国越来越多,只是被占用的情况却并未明显改善:“自行车道被占用,骑车的人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会顾虑重重,不选择自行车出行。”
“自行车道被占用,一直是老大难问题,这不是单个部门的问题,而是需要政府全面规划整治。”郭金芝说。近年来,上海、深圳、杭州、温州等城市先后出台了慢行系统专项规划,但收效仍待观察。
特别对于智能自行车而言,即便本身具备防盗追踪功能,建设安全的停车场所仍十分重要。而在中国,专门的自行车停车场所并不多。拥有智能自行车的人,往往需要把车抬进公司,或是家里,并不方便。
轻客为此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智慧停车场。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封闭的圆形铁屋,节省空间且安装方便。杜磊还在与某知名地产商协商,实地建设一个。
除了硬件设施建设,来自政府的支持同样重要。在北京,政府也开始补贴支持自行车出行。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大数据”(Big Date)不仅指代数据信息的规模,也涵盖数据的收集平台、处理工具和数据分析系统。同时,“大数据”技术是指在短时间内从海量的多元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作为解决大数据问题的核心是大数据技术,发展大数据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相关领域,通过解决巨量数据处理问题以期促进该方面突破性的发展。因此,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不仅体现在如何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也体现在不断关注大数据技术研发,从而实现时展的前沿抢滩。
一、大数据的基本概念、由来与应用
1、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
在云计算、物联网等优势计算机技术的大力推动下,全球已经逐步跨入了“大数据”(Big Date)时代。研究发现,由于存储设备更新、互联网宽带发展和网络接入设施数量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加之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存储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俨然已经成为驱动全球经济与社会事务不断发展的强大引擎。主要呈现出体量大(Volume)、多样性(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速度快(Velocity)等4V的显著特点。实践表明,当前比较完整的大数据处理过程至少包含:数据采集、导入与预处理、统计与分析、数据挖掘等四个步骤。
2、大数据现有的应用领域
目前,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产品零售、金融货币、生产制造、交通运输、移动通信等众多行业,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广阔的行业发展空间。
(1)在商业领域,一方面,IBM、微软、惠普、甲骨文、易安信、思爱普以平台性为特征,为客户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另一方面是大数据应用,以脸谱、亚马逊、谷歌、淘宝、百度等公司为代表,以自身拥有的海量用户信息为基础,提供个性化广告推介和精准化营销等。
(2)在公共服务领域,从组织层面来说,大数据应用涉及到地理位置定向广告、保险定价、紧急情况响应等;从宏观层面来说,大数据已经在城乡规划、路政建设、运营模式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其中,随着科技力量的迅速提升,大数据应用现已扩展到公共交通领域。以城市交通运营与管制为例,世界各地政府将大量的交通运输的基础数据进行数字转码,实现多维度多层面的数字储存,进而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交通管制部门可以借助该系统对交通流量进行监控,由此对路面车辆进行有效的调度和疏导,从而降低交通堵塞情况和交通污染排放水平。
(3)在科学研究领域,以天文学为例,先进的望远镜和大型光探测器提升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水平,极大提升了星空科学的数据收集量,天体运行领域的科学家由此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大数据中提取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完成类星体的区分与归类;同时,大数据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智能健康云管理系统的搭建,实现对社区内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归档管理。
二、大数据方法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1、大数据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的建设迫切需要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技,来改善城市的整体规划、服务能力以及公共设施水平。通过大数据方法的利用,智慧城市可以充分开发、集成和利用各种城市资源。
大数据基于对城市气象、地理、水源等自然信息和社会、文化、经济、人口等人文信息的采集和挖掘,可以为城乡规划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从而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掌握实时的路况信息,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建立专门针对突发状况的快速响应机制,为城市交通安全运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在舆情监测方面,通过关键词搜素和语义智能分析,能提高舆情分析的时效性、全面性,全方位掌握社情民意,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能力,应对突发的网络公共事件,打击违法犯罪。在人民生活方面,大数据提升人们城市生活品质,拓展公共生活空间,是未来人们享受智能城市生活的基础,通过大数据的应用服务,如电子商务、旅游、教育,医疗健康以及社交媒体等,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立体。建设规划之初智慧城市就应全盘考虑未来管理和运营,瞄准实际应用,从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出发,着力开发相应的智慧城市管理应用程序,极力发挥大数据的价值。作为政府来说,要力图打破各自领域和部门的“信息孤岛”,使数据共享成为可能。这样大数据才能在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发挥功效。最终将“智慧城市管理”理念融入政府的决策,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的产业布局和规划,直到城市的管理模式。
2、大数据致力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中传统的、复杂的交通管理系统已难以满足目前交通需求,交通拥堵成为棘手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技术则可以促进交通管理模式的变化。通过建立一系列交通管理系统的数据,并在城市多处设置传感器,建立应对道路管制应急响应、楼宇规划、道路指导等一系列应对措施,在交通拥堵时能自动提醒用户、及时疏导交通。在智能交通中,人和车一样被看作大数据的一个子集。传统的城市交通系统只处理单一性质的数据,而现在是各种来源的数据信息,因此制约智能交通未来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零散的信息关联融合起来,使之成为可供利用的管理数据集。
现代交通条件的改善所涉及数据量较大,而大数据的大体积(Big Volume)特性对此有其自身的优势。大数据可以加快交通运营和设施利用效率,进行交通需求分析,从而改善道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例如,北京出租车的 APP 服务,乘客利用手机安装的 APP 打车要求,后台会自动为乘客找到一辆满足乘客需求的出租车。大数据未来要将交通信息的多类型异构数据融合起来,协同运算并智能化的利用,使交通运行的变得更加合理。大数据技术具有较高预测能力,它能随时帮助驾驶者在出发前提前了解通往目的地路线中的交通拥堵、天气状况等,为驾驶者提供相应的决策服务,避开拥堵路线。大数据能对交通资源进行较好的配置。传统的交通规划和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方式,难以实现交通管理的动态化。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辅助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出较为优化的协调解决方案。同时,大数据也可以改进和预测交通水平。传统上一般是通过增加基础设施支出来改善交通堵塞,如通过拓宽城市道路、增加道路里程等方法来提高交通通行能力。但是受城市土地资源的限制,该规划方案无法满足城市远景需要。所以,通过构建适当的交通预测模型可以有效模拟未来交通运行状态,从侧面进一步验证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3、大数据提高城市免疫系统,推进新型城镇化
城市就像是一个庞大的生物系统,有其自身的免疫力。当我们的城市涌入了大量的人口,城市的免疫力也在不断下降。拥挤的城市感染了各种疾病,比如:交通堵塞、就业困难、住房紧张、公共卫生恶化、生态破坏等。大数据给未来新城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新城镇化的关键是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包括如何最大程度提升现有的城镇化存量水平。大数据技术对城镇化的推进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数据促进城市基本建设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如街道的布局、城市的合理人口、城市的生态承载力、现有道路能否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第二,大数据确定城市产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即某城市优势产业是什么,未来产业如何实现升级。第三,大数据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大数据参与城市公共服务建设,提高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布设污染监测点,加强城市污染的综合治理。第四,城市网络信息的智能化发展。如 5 年或者 10 年内城市宽带应该拥有的带宽是多少,宽带传输与承载的内容是什么,应该设置的传感器有哪些,能够有效收集起来的数据有哪些,如何将这些数据集合为拥有综合功能的应用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帮助城市中的人们快速获得所需要的资源,如找到孩子最适合的小学或者最适合的医生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的大数据战略就是基于广泛数据存储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反映规划中实际情况的信息挖掘能力。因此,拥有海量数据并进行数据背后的信息挖掘是大数据时代城乡规划发展与前进的方向。
作者简介:施炯(1982-),男,浙江余姚人,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讲师;杨亚萍(1967-),女,浙江宁波人,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浙江 宁波 315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波市服务型教育重点专业子项目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文件号:甬教计[2009]359号文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106-02
“十二五”期间,从全国到浙江省宁波市,以物联网为特征的产业导向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对于提高总体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浙江万里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于2011年7月申报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并于2012年2月在《教育部关于公布2011年度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2012]2号)中得到了批复,浙江省首批物联网工程专业高校达到四所,浙江万里学院成为目前浙江除杭州外唯一拥有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物联网工程这个新专业与实际紧密结合,应用范围涉及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1,2]正是由于其处于初始阶段,且与现有专业相关的技术知识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使得该专业的教学模式不能照搬现有专业的教学模式,[3]而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对于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4]
一、“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目标
“物联网工程导论”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对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典型应用有所认识,[5]在此基础上了解物联网系统的整体框架,明确物联网工程各个专业课程的意义和课程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设计“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时,不应该把重点放在核心原理上,而应该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物联网系统的认识。[6]
二、“物联网工程导论”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新的本科专业,包含的技术和概念较多,如何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激发其学习后续课程的兴趣,是教学工作的关键。因此,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学习兴趣,提出了“内外结合、联系实际、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即教师授课与专家讲座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际产品体验相结合,以项目为驱动,推动整个课程的教学。
1.课程总体教学规划
在内容上,“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侧重于物联网的应用、技术、服务、知识体系以及作为物联网工程师的合格人才标准,涉及到的技术包括RFID技术、WSN技术、常见组网技术和应用开发技术等。在授课方式上,采用课堂讲解与企业参观相结合、学校老师和业内知名专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种课程安排,自下而上对物联网的应用案例、技术支撑、知识体系进行讲解和讨论,一方面让学生对企业实际的物联网项目和人才需求有所认识;另一方面,使得学校在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以本地物联网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地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为依托,树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应用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结合,从而创建以培养应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2.课程内容分析
以课程总体教学规划为基础,设计了“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的内容,详细安排如表1所示。
第一讲主要介绍物联网在国内外发展的近况,了解物联网发展需要经历的几个阶段和我国目前物联网发展所处的阶段,了解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第二讲安排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专家为学生讲课,让学生了解智慧城市的发展历史,了解智慧城市的整体架构,理解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关系,熟悉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在此基础上,第三讲安排学生参观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展示厅,亲身体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项成果和应用。在研讨课环节,引入物联网产品创意设计比赛,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两次课对智慧城市应用领域的学习和参观,设计一款理想中的物联网产品,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环节,在初赛中表现出色的团队进入决赛。在“物联网应用体验——手机控制家电”环节,利用学院已有的实验条件,向学生介绍手机控制家电的原理,熟悉控制信号的流程,了解应用程序和硬件之间的接口和开发流程,同时提供手机客户端的应用程序,使得学生可以现场安装,现场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物联网设计作品与分析环节,以高年级同学进行电子设计大赛的成果为基础,展示与物联网相关的作品,通过视频和现场演示等多种手段,向同学们展示触手可及的物联网产品,解开物联网技术的面纱,排除技术等因素给学生带来的困惑。
三、“物联网工程导论”教学实践
以“内外结合、联系实际、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参考,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结合“项目驱动”的物联网产品创意比赛,进行了“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的实际教学。
1.走出去——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展厅参观
宁波市是我国首批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之一,物联网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反过来说,智慧城市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从已经举办两届的“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展会来看,很多基于物联网的产业和应用都已经服务于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物联网为智慧城市提供了城市的感知能力,并使得这种感知更加深入和智能,从而实现市政、民生、产业等方面的智慧管理。
利用宁波的地域优势,在“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中引入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展厅参观的环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多种物联网关键技术的应用场景。在参观过程中,学生对智慧城市应用成果展厅中展示的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和RFID技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通过实物展示、应用系统演示、现场体验、动态更新等多种形式,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了智慧城市建设十大应用体系的建设成果,其中包括智慧社会管理、智慧公共服务、智慧健康保障、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贸易、智慧制造、智慧能源、智慧文化服务、智慧安居服务首批共36个应用成果,为后续的物联网产品创意比赛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2.请进来——智慧城市建设专家讲座
由于物联网工程是新建专业,因此,在人才培养方向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宁波本地经济对物联网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了解本地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适时地调整专业方向,合理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物联网产业链。在“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中引入专家讲座的环节,既有利于学生熟悉物联网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又能够使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的项目和用人需求,尽早树立自身的职业规划。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邀请了浙江思创理德物联网(宁波)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生颜女士来我校授课。思创理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是中瑞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注于物联网应用集成和市场开发的子公司,已成功开发并逐步推广服装供应链管理、数字化仓储管理、工厂精益管理、行业服务平台管理、防伪防窜货管理等系列RFID解决方案和关键产品。黄经理在向同学们介绍基于RFID技术的服装供应链管理的同时,引入了企业实际项目的运转和人才需求的现状,描述了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前景,鼓励同学们认真学好相关的专业课程,从而在毕业时能够成为一名满足企业需求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为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项目驱动——物联网产品创意比赛
通过之前物联网产生的背景和发展前景的学习,结合专家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介绍和对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成果的体验,在研讨课环节,引入物联网产品创意设计比赛,让同学们以物联网相关技术为基础,设计一款产品,解决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负责协调,各成员进行项目的创意、调研和设计,最终形成产品文档和展示材料。在产品展示环节,组员以PPT、视频和实物演示等多种手段,对小组设计的产品进行详细的讲解,内容主要包括创意来源、用户场景、产品功能、技术规范和产品前景。在项目的评分规则上,主要包含创意、影响力和执行力这三个部分,占的比重分别为50%、30%和20%。其中,“创意”是指产品或者服务是否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是否具有全新的功能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已有的功能;“影响力”是指产品或者服务的影响力有多大,是否会被大量的用户和机构所采用;“执行力”是指设计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较好的商业可行性。在评分环节,每个小组对除自己以外的每个项目进行打分,各个小组的最后得分为总分取平均。
研讨课环节一方面增强了学生们对于课程的参与度,另一方面通过小组头脑风暴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极大地提升了其对于本专业后续课程学习的兴趣。
4.课程评价
在合作式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参考学生在课程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课堂表现,课程的评价包含自我评价、小组评价、项目评价和教师评价。其中,小组评价在小组内部产生,主要参考组员在物联网产品创意比赛过程中的投入和参与程度。项目评价主要参考小组项目的评分,即其他各小组对本组项目的综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参考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这种评价方式已经在我校其他“项目化”课程及合作式课程中实施,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综合、全面的评价方法比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更加合理,它有效地减少了学生的逃课现象,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效果
在浙江万里学院物联网工程新专业建设过程中,探索了“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付诸了实践。从目前来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了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专业的学习热情,为后续课程的开展打好了基础。从培养学生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技术在飞速发展,对于物联网课程教学的探索也没有终点,必须总结现有的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功宜.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2l):26-29.
[2]桂小林.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6):1-3.
[3]王志良,石志国.物联网工程导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智慧旅游;导游;服务
一、引言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我国已将其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26.41亿人次,收入19305.3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3.2%和23.6%[1],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导游队伍是旅游业的生力军,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我国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旅游业的形象。
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也称信息通信技术,ICT) ,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2]。由于它将信息技术紧密融合到旅游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因而又被称之为旅游业的“第”。美国、韩国、日本和欧洲国家等都积极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已先后推出了相关的产品与服务,在我国的旅游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智慧旅游”,2011年国家已设立南京等10个城市为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标志着我国智慧旅游已进入正式建设时期。
二、智慧旅游的基本功能
1、 导航
智慧旅游将导航和互联网整合在一个界面上,地图来源于互联网,而不是存储在终端上,无须经常对地图进行更新。当GPS确定位置后,最新信息将通过互联网主动地弹出,如交通拥堵状况、交通管制、交通事故、限行、停车场及车位状况等等,并可查找其他相关信息。随着位置的变化,各种信息也及时更新,并主动显示在网页上和地图上。体现了直接、主动、及时和方便的特征。
2、 导游
游客在确定了位置的同时,智慧旅游软件可以主动显示周边的旅游信息,包括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活动、朋友、旅游团友等等的位置和大概信息,如景点的级别、主要描述等等,酒店的星级、价格范围、剩余房间数等等,活动的地点、时间、价格范围,餐馆的口味、人均消费水平、优惠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规划行走路线。
3、 导览
游客通过点击感兴趣的对象,如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活动等等,可以获得关于兴趣点的位置、文字、图片、视频、使用者的评价等等信息,深入了解兴趣点的详细情况,供旅游者决定是否需要它。导览功能还将建设一个虚拟旅行模块,只要提交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即可获得最佳路线建议,推荐景点和酒店,提供沿途主要的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活动等等资料。
4、导购
游客经过全面而深入的在线了解和分析,已经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后可以直接在线预订产品和服务。由于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游客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预订。加上安全的网上支付平台,就可以随时随地改变和制订下一步的旅游行程,不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不会错过一些精彩的景点与活动。
三、智慧旅游时代对导游工作的影响
1、 自驾游游客的增多致使团队游客的逐步减少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单一的团队包价旅游已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特别是近10年来家庭私家车的拥有量的增加,人们开始钟情于自驾游,旅游六大要素的筛选完全由自己设计。旅游者可以脱离旅行社和导游,利用网络资源和旅游相关软件来完成自己的旅行,无形之中增加了导游员的就业压力。
2、 智慧旅游软件的讲解功能代替导游的景点讲解服务
导游带团过程中除了落实旅行社的接待计划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为游客介绍行程中的指定景点。但随着智慧旅游的到来,旅游者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设备在线使用智慧旅游APP软件,游客可以根据软件中的推荐线路一边参观一边收听讲解,也可以依据喜好自行设计游览线路,软件可依据定位功能及时变更景点讲解内容,方便快捷,内容讲解完整。
3、 游客出行极大地降低了对导游的依赖性
旅游者出游只能服从导游统一安排的时代已被智慧旅游时代所取代。旅游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旅游线路,选择交通工具前往并在线预订酒店、门票,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时改变行程,实现旅游自由度最大化。
4、导游的经济收入会随着智慧旅游技术的进步逐年下降
目前导游的薪酬体系仍然不健全,旅行社的专职导游基本工资很低,大部分收入还是依靠带团的导游服务费、增加景点和自费项目及购物回扣来实现。但随着智慧旅游技术的不断完善,软件逐步被人们接纳,团队游客量也会逐年减少,导游的经济收入也会直线下降。
四、智慧旅游时代导游的应对措施
1、导游讲解内容应综合全面,不能单纯背诵导游词。
当前很多一线导游人员普遍反映讲解越来越难,因为很多旅游者在出发前就已对景点做足功课,不愿意听讲解,有的旅游者甚至质疑导游的讲解内容,给导游极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导游讲解词的内容应综合全面,将历史、人物、文化、建筑、宗教等多方面结合,根据观察旅游者的兴趣点进行重点讲解,不仅可以吸引旅游者耳朵,也可以树立导游在他们心中的威信。
2、导游讲解语言应“古今”结合,讲解形式变换多样。
书面式的导游讲解已无法抓住旅游者的心,特别是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为导游讲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解语言的组织在结合景点“点线面”讲解的基础上,用词可“古今”结合,将历史故事内容与当下流行词汇相结合,采用既时尚通俗又诙谐幽默的语言来完成讲解,同时加入诗、歌、词等多种形式变换,提高旅游者的兴趣。
3、导游应注重带团过程中个性化的细节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导游应尽力照顾好每位游客的旅行生活,尤其是注重个性化的细节服务。通过日常观察和与客交流后判断游客类型,了解游客喜好,带团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不同民族游客的配餐禁忌,年长旅游者分房和座位安排,不同年龄段游客的旅游偏好,行程中如遇客人生日主动送上生日祝福等等。导游只有在带团过程中充分考虑细节因素,才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类型的游客需求,提高自身服务质量。
4、利用现代多种形式的沟通工具与游客交流,拉近与旅游者的心理距离。
当今社会电话和短信已不能满足人际间的沟通需要,新信息化工具已经逐步被人们接受,例如:QQ、微信、微博、讨论版等[3]。导游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沟通工具深入与客人进行交流,分享旅游过程中的奇闻趣事,与游客进行讨论,互粉互发观点,拉近与游客心理距离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友情。(作者单位: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盐城纺织学院;3.北京大地风景景观规划院)
参考文献
“智慧能网”(CIEN)是以城市社区为空间范围,集社区热能网、电能网、智能网为一体的能源供应网络系统。CIEN是低碳城市能源建设的关键技术;是物联网在低碳城市中的应用;是“感知中国”的组成部分。
CIEN在需要时间、地点,以精确的数量供应需要的能源品种(热能、电能、自然光、风力等),满足城市的生产、生活、流通等所有领域的低碳能源需求。通过多个社区的CIEN的互联运行,可以实现整个城市或地理区域的低碳、环保、安全的能源保障战略。
“智慧能网”技术,集供能、用能、节能、蓄能和智能技术为大成,具有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的“五能合一、三网互联”的物联网特点。CIEN可以满足在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大幅度节约能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低碳城市的技术要求。CIEN是低碳城市能源供应的最佳网络系统。
在世界低碳城市的研究领域,“智慧能网”技术具有前瞻性、独创性和实用性,引领低碳城市能源建设的发展方向。
“智慧能网”的基本概念
城市的性质不同,城市用能的品种和强度均有所差异。粗略统计,在一般的服务型城市的终端用能中,电能和热能的使用比例,各占半壁江山。在低碳城市的能源供应系统中,热能的“智慧”供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同时,在城市中有大量的温差能源未被利用。这些能源以热能的形式存在,由于其能源品位较低,往往只能以热能的形式通过热能网络供给城市建筑使用,维持居住空间的环境热舒适。如地表水、地下水、上水、下水的温差热能,发电站、变电站的排热,产业余热,建筑排热以及地铁排热等温差能源,由于单独直接利用的难度较大,往往采用管路网络回收后集中处理,再由管路网络送至用能终端的热能管道网络系统加以利用。
热能管道网络系统,又多以分布式能源系统(如热电联产系统、燃料电池等)为能源生产中心、低碳新能源系统(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以及城市未利用能源(温差能等)作为辅助能源,构成城市社区的供热供冷系统(DHC)。今天,DHC技术已经趋于成熟,非常适于服务型城市社区的供热、供冷需要。
另外, 2006年,美国开发成功“电力中枢神经系统”,标志着智能电网的诞生。智能电网是通过广泛应用传感和测量技术、设备和控制技术、以及决策支持技术,使得地域、城市、社区、建筑以及家庭的各种发电和用电设备具备一定的智慧能力。智能电网可以接入大量的分布式气候低碳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实现发电、输电、卖电、买电、蓄电等电力产业的流程智能化。社区型智能电网技术是构成CIEN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技术上基本趋于成熟。
近来,物联网的概念已被世界广泛接受。其定义是把所有物体通过传感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管理。美国政府、中国政府都把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未来的国家战略。美国有IBM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中国有总理命名的“感知中国”的设想。
“智慧能网”(CIEN)是综合利用当今世界新技术而形成的,适用于低碳城市的新能源保障技术。CIEN创新集成上述的社区用热能的DHC系统,用电能的智能电网系统,以及赋予相关物体以聪明智慧的物联网系统。
CIEN在城市能源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管理方面,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生产、生活、交流的能量需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开发利用低碳能源;在能源安全方面,综合利用,协调用能,广域联网,确保安全。
CIEN是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的中间关键环节。向下,互联企业、建筑、家庭;向上,互联城市或者地域的智能电网。
我们可以这样描述CIEN:上班时,进入办公大楼,空间照明、电梯会自动开启,办公系统自动打开;坐在办公桌前,空调系统会自动判别启动个人空调系统还是空间空调系统;判别采用变风量(改变系统电能),变水量(改变系统热能),还是采用直接电力方式,在满足热舒适的前提下节约能源;判别采用改变遮阳装置的角度或开启自然光管系统,还是打开局部灯光照明,在满足视舒适的前提下节约能源;
建筑能源中心根据气象参数及建筑全体的用能情况,明确空调系统中热能和电能的量化指标,提出各自的供能方案。对于电力需求,是采用太阳能系统,风能系统,蓄能系统,还是向CIEN买电;对于热能需求,是采用太阳能系统,蓄能系统,还是向CIEN买热;
下班时,智能交通系统会帮你选择最优的回家路线和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在你到家之前已经部分启动。此时,家庭需要多少热能(炊事,洗浴),需要多少电能(电视,照明,电动汽车充电),这些热能、电能如何获得,是采用家用太阳能制热、发电,家用风力发电,自家电动汽车的蓄电,是启动燃料电池发电产热,还是向CIEN买电买热,以及向CIEN卖电,等等都会自动运行。
此时,与建筑或家庭的“智慧能网”互通的CIEN根据气象参数以及网内企业、建筑、商场、宾馆、学校、医院、家庭、电动汽车等用能情况,确定CIEN系统中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产热,垃圾发电,热电联产系统热电比例,以及燃料电池等等,优化低碳能源和温差能源的使用条件。同时提出用能决策辅助方案:是向城市电网买电,还是向城市天然气购气。
CIEN与城市电网智慧互通。城市电网根据气象参数以及各CIEN情况,优化核电、水电、煤电、低碳发电、生物质电以及蓄电等供电系统,确定发电和供电方案。城市或地域的天然气网络也会根据用气量的需求调整沼气产量,天然气供气量以及蓄气量等等。
简言之,CIEN使得城市的所有产能和用能设备智能对话,合理分工,具体负责,在节能、低碳、环保、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我们的生活用能。
也就是说,在CIEN范围,社区的办公建筑与住宅建筑的能量使用昼夜错峰互补;办公建筑与商业建筑的能量使用节假日错峰互补;产业与建筑也可以错峰互补。极大地减低了社区能网的用能峰值,节约能源。CIEN内的不稳定的气候低碳能源(太阳能、风能等)与稳定的低碳能源(氢能、生物质能)互为补充,最大限度地利用气候低碳能源,减少社区的二氧化碳排放。
“智慧能网”的技术节点
低碳产能技术是CIEN应用实践的关键之一。
太阳能利用技术是CIEN的低碳产能技术之一。涵盖太阳能发电技术、太阳能制热技术、太阳能建筑技术、太阳能空调技术和太阳能照明技术等等。
太阳能发电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去年光伏产业的年销售额为1000亿人民币,世界前15名的光伏企业中中国占1/2。同年,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国内销售为380亿人民币,年增长率为30%。
太阳能空调技术的发展方向是聚焦太阳光能,进一步加热通过太阳能热水器的液体,使其蒸发制冷空调循环。太阳光能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太阳能。人类在室内享受自然光,是满足生理心理舒适感觉的关键因素之一。加之节能的需要,日本在近期推出了采用自然光照明的“建筑光管系统”,也称为光调系统。光调系统有望在地下空间、隧道、住宅,以及光源底部照明等领域广泛使用,带动光道、光管、光井等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
CIEN的另一个低碳产能技术是风能。风能是一种广义的太阳能。地球上可利用的风能资源约为水能的20倍。风能广泛利用于风力发电、风力提水、风力致热、风帆助航、城市通风、建筑通风等领域。风力发电产业近年发展很快,去年全球的风电约增加30%,预计2020年全球发电量的1/8将由风电提供。
风电的成本较低。据资料(kane2008)分析,假定风电成本为1.0,则核电为1.82,煤电为2.13。当然,风电也有一些技术瓶颈需要研究攻克。主要有噪音、占地问题,风力机变浆距技术,发电机的恒频技术等等。
生物质能利用也是CIEN的低碳产能技术。在城市中主要是如何利用生活垃圾产能。这是该项技术的重点研究。
固定式燃料电池的开发应用是CIEN低碳产能技术的重要部分。固定式燃料电池的理想的应用路线为:利用建筑、家庭的生活垃圾就地产生生物质沼气,直接用于燃料电池发电、产热和生产纯净水,供应家庭和办公建筑使用。相信该项技术不久就会进一步成熟,引领CIEN低碳产能技术的一场革命。
另外,城市中存在大量的温差热能也是CIEN低碳产能领域的有用之材。地表水、地下水、上水、下水的温差热能,发电站、变电站的排热,产业余热,建筑排热以及地铁排热等,量大面广。据估计(NEDO 1994),假定城市垃圾焚烧热量为1的话,则变电站排热量为1.7,地铁排热量为5,下水热量为25,发电站排热量为85,地表水温差热量为3362。如何在CIEN内,充分利用这些温差热能是今后重点研究开发的课题之一。
在低碳能网系统的技术节点中,除了上述的低碳产能技术之外,还有用能技术、节能技术、蓄能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它们对于CIEN的推广应用均起到关键作用。如何协调“五能技术”的全面协调发展,更是智慧能网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由于篇幅的限制,对于这部分技术内容的发展和展望,拟在其他的文章中具体描述。
“智慧能网”的应用研究
CIEN的应用研究正在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科院高等院)基地中,有步骤地规划实施。中科院高等院基地位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总用地面积1600亩,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
中科院高等院是由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致力于战略高新技术、多学科交叉前沿技术、应用技术研究的非赢利性机构。是一个交叉型、集成型、开放型的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国家安全、人口健康、资源环境等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针对低碳、环境、通讯等领域的急切课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中科院高等院基地中,规划建设新技术创新(包括信息与电子技术、能源与环境技术、医药与生物技术、新材料与工艺技术、空间技术与国防科技),交叉前沿科学研究,转移转化,以及高层次人才教育的综合平台。其中,教育平台包括工学院、理学院、管理学院、生命学院和能源与环境学院等。
结合自身的特点,中科院高等院希望在基地建设中、采用最新的低碳理念和低碳技术,把中科院高等院基地打造成为中国低碳城市研究的展示平台,低碳新技术的应用平台,引领世界低碳城市的发展方向。
为此,该基地建设以环境和学理论为思想指导,用CIEN作为技术基础,结合基地居住人员的低碳生活意识的普及教育,三位一体,创新理论和技术,力争在短时间内把该基地建设成为世界领先、中国最优的低碳城市示范区。
其中,充分利用CIEN技术是基地低碳建设的亮点之一。首先,明确基地的低碳目标。提出,样板办公楼的碳排放量为控制在30千克/年•平米以下,非样板办公楼碳排放量为控制在40千克/年•平米左右。住宅也按低碳标准设计、建设和管理,使之成为国内同类住宅建筑的低碳化样板。
基地总体规划按低碳化标准进行优化,确定公交优先,人车分流;基地内步行优先,自行车优先;设置公共电动巴士以及自用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与基地间的公交摆渡;在教学区和科研区集中设置电动巴士;设置公共自行车网络租赁服务系统。
能源系统低碳化。利用CIEN,合理配套分布式的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系统。充分利用风力散热,应用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温差能源与热电联产结合(DHC)等综合措施减少能源系统碳排放。
太阳光照明、光导管和中庭采光技术。通过建筑形状、位置等优化组合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外墙外窗遮阳,减少建筑空调负荷;园区道路照明利用太阳能。
建筑物的层高、净高要留有余地,建筑单元组合便利化。减少建筑维修和改建的碳排放量。建筑材料低碳化。建筑设备的长寿命化和高效率化,在整个建筑寿命周期内实现二氧化碳的低排放。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对智慧旅游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对智慧旅游的实践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成果,然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却对智慧旅游的本质存在着一种比较模糊的认识,甚至存在一种新瓶装旧酒的错误的现象,对新资源产生了一定的浪费,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使得政府与企业对智慧旅游的信心造成了打击,使得智慧旅游面临被暂停甚至抛弃的境地。在当前,对于智慧旅游的发展,需要相关的单位与个人分清智慧旅游的范畴,准确的认识对于智慧旅游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根据智慧旅游的现象来挖掘本质,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这样才能够全面的发展智慧旅游的事业。
一、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
智慧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的活动中可以接收到的各种旅游信息的服务。旅游信息服务则是对智慧旅游的所有共同的属性的概括,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旅游信息服务都是智慧旅游,智慧旅游是专门为那些为单个的旅游者提供的,可以无处不在为旅游者提供的旅游信息的服务,智慧旅游就是为旅游者个体的特殊需求而主动提供旅游信息服务的一种信息服务。
对智慧旅游的逻辑关系可以理解成如下的四层。第一层是指智慧旅游的旅游信息服务,是对智慧旅游最根本属性的一种表明。第二层的逻辑关系则是一种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表明智慧旅游不是一种平常的旅游信息服务,可以保证旅游者可以随时随地的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获取旅游信息的一种服务。第三层的逻辑则是表明智慧绿玉的服务对象是旅游者个体而非群体。最后一层的逻辑关系则是智慧旅游在旅游信息服务的整体流程与时空、媒介、方位、终端以及各种机构之间的整合、协同、优化与提升,是对传统的信息服务的一种颠覆。
二、智慧旅游的内涵
智慧旅游的核心的内涵就是旅游信息的服务,智慧旅游所涵盖的旅游信息服务已经改变了群体的供给方式,原来的信息服务的提供方式是面向群体的,也是非定制化的,是通过一些机构的某些手段来对信息服务的一种提供,比如电视广告,电台广播等,可以为游客提供目的地的一些旅游信息,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提供当地的天气信息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印刷品与各种指示标志,以及大型的电子显示屏等设备或者手段向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这些信息服务相对而言都是比较独立的,需要旅游者去关注,因此得到的信息也是比较独立的散乱的,还需要进行下一步的判断。
智慧旅游的概念则是泛在化,泛在化的意思是立即达到的任何地方的能力或者直接解释为无所不在。最初泛在化标示的是网络的无所不在,因为网络已经完全的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可以无所不在的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计算也不仅仅局限在桌面。用户可以使用手持的设备,可穿戴的设备以及其他的一些设备进行无障碍的计算与信息资源的共享。旅游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经过任何媒介来对旅游信息的获取,这就称之为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
智慧旅游的核心内涵还应该包括旅游者个体。在智慧旅游中,相关的旅游机构根据旅游者个体提供的旅游信息的服务,进而对旅游者个体在旅游过程中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跟中与掌握,无数个旅游者个体就会聚集成一个超级大的大数据。不管是管理单位还是服务单位,都能够根据这些数据中的承载关系,来对旅游者的服务、旅游业务的模式。旅游管理的方式进行改变,实现旅游业真正的转型与升级。
三、智慧旅游的基本外延
泛在化的旅游信息的服务使得旅游信息流的重构与旅游业务的重组发生了改变,因此需要对旅游组织进行优化。同时旅游信息的服务也使得旅游信息的搜索行为与方式,以及旅游营销的方式,与旅游管理的方式,旅游服务的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智慧旅游使得旅游者的信息搜索的行为产生了变化,使得旅游信息的收集变得更加的灵活,旅游者可以根据互联网提供的渠道进行信息的获取,这些信息都是根据旅游者在网络上的点击行为或者消费记录等数据经过数据挖掘之后产生的。旅游者还可以根据虚拟的三维软件系统来对目的地的旅游进行体验,根据职能终端来对旅游目的地的各种信息进行了解。智慧旅游对旅游者的行为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使得旅游者在旅程中的灵活度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增强了自身的随意性,不会再有之前设计中的局限,旅游者可以对自己的行程进行随时随地的改变,提前了解目的地最新的各种信息。智慧旅游还可以帮助旅游者对旅游的体验进行各种分享,可以通过照片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行程与旅行路线,还可以将其分享在各种社交网络平台中。
四、对智慧旅游本质的分析
对智慧旅游本质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还需要放眼于世界,并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理解。在一些西方国家的观念中,并不是特别热衷对智慧旅游的概念,他们更多的关注的是市场的行为,这样可以在对新老客户的争夺中更好的使用新的技术。而在中国,尽管已经高调的提出了智慧旅游的概念,还希望通过智慧旅游来实现对整个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并对旅游业的信息水平进行全面的升级。由此可见,对智慧旅游的本质与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必须与智慧旅游的期望与旅游信息的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同时还需要保证智慧旅游的概念的普遍适应性,保证智慧旅游不能再短的时间内失去活力。
对于智慧旅游的探讨,各方面的学者与专家也都提出了各自的认识。智慧旅游融合了各项最新科技成果,通过旅游者自身的体验,将实现全方位与一体化的旅游业信息管理服务,并将这种服务应用在旅游者,企业与目的地政府的旅游发展理念与运营中,为行业内的所有主题提供最全最新的旅游信息。
结语:
对智慧旅游,要在旅游信息的服务层面进行解读,这样对智慧旅游的发展将会注入强大的动力,帮助旅游机构可以准确的把握方向。将智慧旅游定位在旅游的信息服务,这样可以使其成为旅游系统中最核心的信息流,可以在技术与需求的推动下实现无处不在的旅游信息的服务,是对认为隔断的传统旅游信息发展的完美的解决,也将旅游信息搭载到不断发展的信息快车之上,对旅游游客与旅游信息之间的个性化需求的矛盾产生一个缓解的作用。通过这种概念化的建设,对智慧旅游也将是一种变革,旅游的智慧化也终将会成为旅游信息化之后的一种突破,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鹿小龙.智慧旅游搞不好就是纸上谈兵.[N],中国旅游报,2011-07-01(2).
[2]张凌云.智慧旅游:个性化定制与智能化公共服务时代的来临[J].旅游学刊,2012,27(2):3-5.
[3]林若飞.国内智慧旅游研究现状述评[J].旅游总览(下半月),2013,(3):11-13.
[4]王兴斌.智慧旅游,还是智能旅游?[N],中国旅游报,2012-04-20(11).
[5]马勇,刘军林.智慧旅游应用前景巨大[N].中国旅游报,2013-08-24(13).
[6]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A].2011中国旅游研究年会论文集[C].北京:背景联合大学,201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