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咨询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大全11篇

时间:2023-12-26 10:33:18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篇(1)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政治思想教育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且其过程也相当的复杂,这是由于教育的对象太过混乱,而每一个个体都有自主的观念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可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正是政治思想教育观念能够得到创新的一个非常适宜的机会。这种创新也是对其观念的一个重构建,是一种敢于探索、推陈出新的感悟;是对于一个事物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去了解并且提出一种新的体制去管理去探索。因此,善于发现、善于把以前的东西加以一定完善创新就是目前形势下我们对政治思想教育观念所做的必要工作。

一、目前政治思想观念存在的弊端与束缚

1、对政治思想教育观念的认识不全面

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能产生正能量最主要取决于它的内容是不是先进正确,教育的方式是不是有效合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以人为主题的教育,在新的教育局势下,对它的要求更是有不断的提高。因为对它的认识不够全面将会导致我们对它的判断出现误差,这就是我们之所以会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着不定性和差距性的原因。它是一个系统的实践活动,其教育对象是以一个集体的形式存在,或者是一个个体在传播。教育者们在授予学者知识的前提是自己要对政治思想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拥有形式各样的传授本领并提高自身在管理和组织方面的能力,这就是对政治思想教育一个强有力的要求。而且经过调查我们可以知道现在许多青少年在心理和身体上随着青春期有很明显的变化,他们对于思想教育产生反感心里,认为自我的意识觉悟已经足够,于是在正确认识政治思想教育上存在欠缺。可以看出对于政治思想教育的正确认识是分辨它的一个重要且相当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存在的问题往往就是对它的认识不够全面,这便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2、经济的发展使得政治思想观念减弱

任何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对于我们的政治思想教育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其影响表现的两个方面是正反两面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年代里,人们对于自我的观念意识更是呈现出消褪趋势,加剧了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使得市面上出现很多过度追求物质却忽略思想教育的现象。人们对物质的欲望热涨往往就冷缩了对政治思想教育的宣传和发扬,正义与道德更多的变成了纸上谈兵,这严重制约了政治思想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其在社会中产生的作用。因为经济在发展,个人的利益也会随着增大,因此人们就容易忽视思想教育里的集体力度和正义道德,认为比起自己的物质利益这些东西存在得虚无飘渺。诚然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思想教育观念产生了很明确的对立。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往往伴随而来的是更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政治思想观念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人们对它的认识是有效缓解目前形势下政治思想观念被轻视的途径之一,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绝对不能减弱我们对政治的感悟。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重构

1、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分阶段发展

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教育内容阶段不清的问题。因此,在不同年龄阶段,应进行不同内容的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和学生的知识技能教育和人格教育相结合,改变抽象的说教方式,转变狭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其教育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阶段特征相结合。例如,不应在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向其灌输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等,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并不能较好的理解,往往将其作为考试的术语和条款。更正教育受众和教育内容错位的问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发展,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被隔离的问题,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应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为系统性$完整性教育的观念,在授课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拉近思想政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促使其能够真正的指导学生成长。

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发展

因为政治本身被逐渐的狭隘化,在教育中,其内容也较狭隘,大多为空乏的理论。因此,应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转变狭隘的教育理念,从宏观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进行拓展,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特点,为学生灌输实用性较强的理念,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知对陌生世界和未来发展的前瞻性思维。同时教师还需提升对"思想政治#和"政治#的认识和区分,纠正一直以来的认识偏差,根据教育特征中的心里特征和年龄特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根据政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从国家之间的相互往来的角度出发,世界为一个大的政治环境,国家内部的政治布局,则为小的的政治环境,但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两者均为宏观上的政治,为此,不应将其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核心,或是主线。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问题和学生的阶段特征,促进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发展,促使学生逐步对政治进行理解。

3、将政治素养培养和思想教育想结合

政治素养作为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较大的关系。其概念众说纷纭,但与政治社会化的概念较为接近,其定义的基本内容表明,政治社会化为一个传递和塑造政治观念和价值的过程,结合自身的社会经历,逐步的实现政治社会化,培养认知社会事物$社会情感和社会判断标准的能力,并且对于处理政治情势和对应的政治事物逐渐的形成自身独有的方法,同时形成自身在政治中的角色和地位的定位,并将其作为自身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态度。政治素养的培养的核心,便是在于培养学生对政治的认识,以及所形成的政治价值体系,能够建立自身的政治判断标准,提升对政治事物和情感的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改变阶级社会中存在的政治倾向性,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首先,教育者应注重自身对思想政治的认识,并循序渐进的提高政治的认知能力,对政治情势和政治事务的处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对学生进行政治情感$态度,以及相应判断标准的灌输和教育,同时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结合。在给学生传授政治情感和政治事物认知能力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对政治主流意识形态的讲解,防止学生不良思想政治情操的形成。最为重要的是,应将政治事物认知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政治情感的培养。学校作为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主要场所,应重视其在政治教育中的主要作用,促进学生政治分析能力的培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目前我们所了解熟知的政治思想教育观念可以说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快被淘汰了。因为在各领域出现了更多的政治思想结晶,导致它的质与量都产生一些变化,其突出的表现是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甚至有在向庸俗化发展的趋势。因此,怎样将这些没有充分价值的观念与正确的政治思想教育观念完全分离开来就成为了我们现在需要严肃对待的话题。尤其是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对于政治思想教育的观念更是需要一个比较透彻的认识。在了解了现在青少年的成长历程,我们知道政治思想在他们的成才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完全不可忽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反思后人类便开始延续这种全新的政治思想教育观念,并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从而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相协调。加强我们对它的认识,并能深刻意识到在新形势下政治思想教育观念重建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春丽.高校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实效性之研究[J].学周刊,2014,16:28-29.

篇(2)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环境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总结出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市场经济重视物质利益,加剧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被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所迷惑,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产生动摇。

3.高校教育队伍的素质有待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

4.认识不到位,大多数把重点放在教学规模、设备更新等方面,而忽视了思想教育工作。

5.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变化,他们思想更加开放,精神文化复杂多样,观念不断更新。大学生就业困难依然突出,普遍感到前途渺茫,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思想产生懈怠。

总之,这方面的因素有很多,如何深入研究,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公共管理理念下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是一种“命令式的教育”,通过榜样、训练、惩罚等方法,强化灌输效果。在这种模式下,采用“保姆式”的管理,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的状况,还要掌握了解这种状态的背景因素,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监督学生的发展。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使思想教育工作陷入单方面的僵局。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是开放的世界,信息量急剧扩大,接触的事物广泛,视野开阔,他们的思想更加自由,对于社会意识形态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当前的教育模式满足不了广大学生的需要,所以,尽早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思想教育新模式是当务之急。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较低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在急剧膨胀,使得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严重缺乏。大多数的教师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职业化、专业化程度很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经验严重不足,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不明显。根据这个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按照德育的规律和学生的特点,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将与学生利益相关的需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努力做好造就人、培养人的本职工作。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使之成为一支以专职为主、素质高、功能互补、业务精湛、信念坚定的队伍,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专业化、职业化。

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公共管理理念下的对策分析

新阶段,国家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几次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和不足,并结合实际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在各学科相互交融的背景下探索新模式、树立新观念、形成新机制,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良性发展,主要概括有以下几点:

1.结合系统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

系统理论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和艺术并为管理决策服务,系统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和系统工程、经济和公共领域的研究。因此,借鉴系统性原理树立系统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系统,各部门相互协作形成完整的体系。构建服务、教学与管理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德育体系,要建立各级管理人员为骨干、广大教师共同参与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加强社会实践、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这也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2.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现代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而围绕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进行管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这一工作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认识和觉悟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师生互动、明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确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信念,让学生自己管自己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激励机制

篇(3)

(1)关注对象上,注重传统的“政治人”教育忽视“全面自由人”教育。长期以来,人类都处在阶级社会,受到阶级属性的制约,统治阶级总是尽量的用自己主导的价值观念去引导青年一代。这些统治阶级传播的价值观必然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其目的就是要把青年培养成他们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政治人”。但这忽视了人首先是一个大众的社会人,是一个世俗化的人,是一个有着多种价值需求的人。这种根深蒂固的价值选择必然会对青年的价值教育带来阻碍,违背了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主旨;

(2)教育内容上,过分强调社会主导价值的教育,忽视个体价值的引导。在当前,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大众媒体,总是过分强调社会所倡导的主导价值观,到处宣扬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处处不忘对我们进行爱国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当然,我并不是反对这些主导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对青年进行这些价值观教育是必要的,但要有个度,就是要在与个体价值观教育有效结合中才有效,不然纯粹的主导价值观教育必然“假大空”。个体价值教育是基础,忽视个体价值的引导,必然出现本末倒置,价值引导偏离;

(3)教育原则上,过分追求工具理性,淡化了价值理性。在当前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和引导中,往往注重实际效用,而忽视了对青年价值教育的深远意义。当今社会中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都是强调了工具性而忽视了价值性的表现,注重实际利益忽视了理想追求和信仰。用这种理论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必然导致青年庸俗化,追求层次低级化;

(4)教育方法上,偏执于传统教育方法,无视新方法的研究和运用。在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中,习惯运用艰涩的理论说教,忽略了青年本身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有着自身的价值选择和判断。而且纯粹的理论灌输也不符合青年价值观发展的规律,因为价值观教育不能等同知识教育,青年掌握了正确价值观知识,不等于他们就有了正确价值观;另外,价值观教育长期以来总是注重于形式方法,比如教育内容不分主次,不顾青年主观需要与否盲目教育等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青年价值观教育路径探析

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价值观教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青年的价值观教育路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在关注对象上,以人为本,尊重青年的主体性特征。青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这要求在青年价值观教育中必须紧紧的关注青年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必须把青年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来看待、尊重青年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根据青年自身的内在需要来作为青年价值观教育的依据,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青年进行价值观教育。以实现青年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青年价值的航标,价值观教育又注意到引导青年学会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个体在精神上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在教育过程中,坚持了理解青年、尊重青年、关心青年、帮助青年,总之一切为了青年。

2.2在教育内容上,要坚持主导价值,主流价值和青年个体价值的协调统一。青年价值观教育要把握好“主体价值”、“主流价值”、“主导价值”三者的整合。“主体价值”即青年所追求的比较前卫的个体价值;“主流价值”即能被社会绝大多数群众接受,并能影响未来社会走向的社会价值;“主导价值”则是我们主导意识形态文化提倡的规范价值。没有一个权威的价值主导系统,社会便没有基本规范,就会处在无序状态。但“主导价值”若离开“主体价值”太远,则很难形成价值教育的有效性。社会不仅通过法律、社会舆论和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某种价值观灌输给社会成员,而且通过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的价值观传递给社会成员,并使他们的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协调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此根本目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又有一系列目标体系:第一,层次性,分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那么对青年价值观教育就不仅要尊重个性,还要注重社会需要,这要求青年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要统一。在社会需要和自身需要的相互满足中不断发展;第二,实现时间上,分远、中、近期目标。这就要求青年价值观教育在内容上也要注意实现的时间和层次性,不仅要着眼当今,也要放眼未来,不仅要有基础内容教育,也要有主导内容教育。这些也就必然要求要坚持社会主导价值、社会主流价值和青年个体价值相协调统一。

篇(4)

作者简介:艾东,牡丹江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都逐渐的体现出人文关怀这一理念,尤其是高校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针对大学生具有的独特个性和发展需求,树立和更新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融合性,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其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已经含有了人文关怀这一理念,因此这就要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的时候,始终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和意识,加强人文关怀的教育力度,构建和营造具有人性化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具有目的性的影响,而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基础内容和核心内容。对于我国的公民来说,人权是众多权利中的首要权利,若是没有了人权,那么生存权、发展权和其他的一切权利都无法得以实现,因此,可以说,要想能够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那么首先就需要尊重和维护人们的基本权利。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主要的目的就在于经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进行影响,对学生的言谈举止、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政治观等进行引导和帮助,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而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来说,其属于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对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具体上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在于明确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培养学生不断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为现代新兴教育理念的人文关怀,其根本的目的在对人的价值和人性进行重视、尊重和肯定,对于人在个体特点上的差异给予充分的尊重,加大对精神生活的关心程度,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促进人能够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人文关怀教育理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是要对每个大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共同点都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尊重,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具体情况来进行学习和制定职业生涯的规划,不仅从生活、学习中关注和尊重大学生的成长,而且还从心理上、感情上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促进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众所周知,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核心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对于人才的培养又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对促进和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从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

(一)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与实际脱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在知识和心理上比起初高中学生更加丰富和成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现实需求,大多数的大学生都拥有一颗勇于承担的精神与责任感,因此,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需要充分的尊重大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和个体差异。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仍然还有高校对大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尊重,始终在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上延续着统一整齐的传统理念,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脱节,无法使大学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具有进一步的积极感受,使高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无法得到顺利有效的开展。

(二)人文关怀工作中过于偏向形式化

目前,在部分高校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还停留在形式上的表面,对高校的外在形象和政绩过于重视,忽略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实际成长过程中的现实需求都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过于重视工作的过程中,而忽略了工作开展之后产生的效果。更甚者有的高校还在对大学生重复的灌输着初高中时期讲过的内容,没有根据实际具体情况来进行教育,只会照本宣科,从而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逐渐的产生反感和厌倦的情绪,无法真正的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深层内涵。

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措施

(一)树立和更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众所周知,人文关怀的理念重点核心在于对人的价值与尊严给予一定程度上的重视,其要以人为本、为基础,因此,这就需要高校的领导和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师要树立和更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构建一个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要充分的认识到大学生的个体感受尤为重要,明确和了解到大学生在实际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现实需求,使大学生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环境下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同时,高校领导和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精神文化等要进行随时的关注,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能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从而使教育观念能够从传统教育观念更好的转变成现代教育观念。 (二)加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水平建设

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时候,要明确教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的关键,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因此这就需要高校要从一定程度上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水平的建设。作为高校领导和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要具有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思想和信念,通过利用自身的人格特质与人格魅力来积极的引导和激励学生,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高校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通过培训、进修、社会实践、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各种途径来加强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更具专业化和职业化。另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关系的在于高校教师的教育观念,因此,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充分的认识到人文关怀的深刻内涵,能够充分的尊重大学生在个体上的差异和特点,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篇(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我们要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充分继承原有途径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涵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并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改革和转变。

1.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过程来看

创新包含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发展的过程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深化发展的过程。

2.从创新的模式上看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可分为移植型创新发展模式和自主型创新发展模式两种类型。移植型创新发展模式主要指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成果和文明,在继承中发展。注入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容。自主型创新发展模式,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完整、独立的内在结构和功能特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源发展。

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正在发生转型的、开放的、伟大的、复兴的社会变革。社会坏境、家庭环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在追求现实的利益观和道德观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的冲击尤为显著。目前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现实需求与部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现状,主要表现如下:大学生在校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强。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且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从小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家庭、学校、社会的过多关心促成了他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只注意自我的感受与效果。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举措

1.以解决问题办实事为抓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体系

(1)建立和完善能够保证优秀大学毕业生优先就业和就好业的新型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现行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固然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产物,但现行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无法杜绝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和不公平竞争行为,没有完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就业领域的社会公平、公正。

(2)针对现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歧视现象,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就业过程中的歧视虽说带有普遍性,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性别歧视、经验歧视等,但对我国现在的情况而言,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还遭遇一些“中国特色”的歧视,如身高相貌歧视、健康歧视、学历学校歧视、户籍地域歧视甚至还有姓氏歧视、血型歧视。

(3)完善大学生创业制度,不仅要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更重要的是落实政策。一个好的政策,如果在执行中走样,或有的人执行,有的人不执行,也会使政策成为摆设,失去它存在的意义。

2.实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从不合适宜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去,随着不同情况的变化,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

(1)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强化“学生发展”意识。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比热爱学生更加重要,更加直接;其次要加强与学生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思想;第三是要有提倡多样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理念。

(2)要有把学生的成才需要作为自己工作切入点的意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激起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所以,在大学生成才的愿望与迫切性日益强烈的情况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从社会需要和大学生个人成才需要的结合点上找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童静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

[2]王淑云.教师人格塑造的价值追求[J].教育研究,1997(10)

篇(6)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断创新。我们要积极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充分继承原有途径的基础上,勇于开拓创新,努力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涵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方式、体制、模式等各个方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并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改革和转变。

1.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过程来看

创新包含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发展的过程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深化发展的过程。

2.从创新的模式上看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可分为移植型创新发展模式和自主型创新发展模式两种类型。移植型创新发展模式主要指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成果和文明,在继承中发展。注入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容。自主型创新发展模式,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完整、独立的内在结构和功能特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源发展。

二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正在发生转型的、开放的、伟大的、复兴的社会变革。社会坏境、家庭环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在追求现实的利益观和道德观冲击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的冲击尤为显著。目前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现实需求与部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之间的矛盾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现状,主要表现如下:大学生在校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强。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出生在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且多数是独生子女,没有受过艰难困苦的磨练,从小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家庭、学校、社会的过多关心促成了他们想问题、办事情总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只注意自我的感受与效果。

三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举措

1.以解决问题办实事为抓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体系

(1)建立和完善能够保证优秀大学毕业生优先就业和就好业的新型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现行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固然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产物,但现行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无法杜绝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和不公平竞争行为,没有完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就业领域的社会公平、公正。

(2)针对现在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歧视现象,有必要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就业者的合法权益。就业过程中的歧视虽说带有普遍性,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性别歧视、经验歧视等,但对我国现在的情况而言,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还遭遇一些“中国特色”的歧视,如身高相貌歧视、健康歧视、学历学校歧视、户籍地域歧视甚至还有姓氏歧视、血型歧视。

(3)完善大学生创业制度,不仅要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更重要的是落实政策。一个好的政策,如果在执行中走样,或有的人执行,有的人不执行,也会使政策成为摆设,失去它存在的意义。

2.实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从不合适宜的教育观念中解放出去,随着不同情况的变化,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创新。

(1)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强化“学生发展”意识。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比热爱学生更加重要,更加直接;其次要加强与学生沟通,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思想;第三是要有提倡多样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理念。

(2)要有把学生的成才需要作为自己工作切入点的意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激起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所以,在大学生成才的愿望与迫切性日益强烈的情况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从社会需要和大学生个人成才需要的结合点上找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童静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回顾与展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

[2]王淑云.教师人格塑造的价值追求[J].教育研究,1997(10)

篇(7)

在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已经不仅仅是通过课堂或者书本,新媒体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载体,同时也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包括传播速度快、信息量较大、内容丰富、覆盖面广、使用便利。新媒体凭借以上特点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人际交流的重要渠道,并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所隐含的负面性也显而易见。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看待新媒体,并且可以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来加强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探索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途径不仅仅是创新教育理念,同时也要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养摆在重要地位,并且还要丰富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使得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发展。

一、创新教育理念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更需要深刻地认识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而更好地将科技和人文充分融合,将封闭、静态的思维模式转变为开放、动态的思维模式,牢固树立将新媒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更新以往的教育观念。在传统的“主客体”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中,学生的角色往往被认定为被动的客体,老师的说教则被认为是主体,学生缺乏与老师间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参与性及创造性。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双方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并不能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教育者而居高临下,而忽略学生的想法。新的教育理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主性以及创造性。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和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地通过新媒体的媒介来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遇到分歧时应该客观分析并且能彼此理解、沟通,从而达成共识,改变传统媒体时代思政工作者自上而下的说教模式。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育工作者作为大学生的导师和引路人,充当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所以对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加强传统的学术研究以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包含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时特别要注意学习现代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努力去掌握各项新媒体技术,不断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运用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大意义。这就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要求。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必要的网络知识,保持工作的敏锐性,才能更好地察觉到学生成长发展中的新变化,才能真正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除了教师要主动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学校也应该积极组织对教师的技术培训,从而更好地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来融入教育教学目标理念当中,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并且乐于学习也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将传统的知识与新媒体技术充分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空间,撰写博客文章,上传学习辅导材料,讨论话题等,与学生进行心灵接触,保持信息快捷传递和工作通道的有序畅通,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育平台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部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但是网站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内容相对贫乏,宣传的信息比较陈旧,不能及时更新,并不能以此来吸引大学生的高度关注,访问量少等问题的出现,都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作用的发挥。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我们可以尝试建设集思想性、知识性、文化性及互动性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覆盖力以及影响力。对于网站的要求如下:首先,网站的主题要鲜明、具体,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传播优秀文化、倡导科学文明、净化心灵和愉悦身心的工作。其次,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设立一些积极向上、特色鲜明、学生喜好的并且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和内容,摸清他们的需求,真正做到服务于学生,从而得到学生的高度关注,实现通过创新教育平台来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相信所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唯有走进大学生的生活,贴近校园、贴近生活,才能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

面对新媒体带来的种种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充分地利用机遇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提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现有的状态。

篇(8)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作为新生的高科技产物,微博的一大用户群是大学生,它潜移默化地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微博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

(1)畅通信息渠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其他渠道相比,微博具有便捷、高效等优势,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感、所见、所闻上传到微博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关注和关怀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微博这一平台,可以及时接收到学校的信息。微博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实效性和便捷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率。(2)聆听学生内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近性。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写下日常的见闻,针对一些不公正事件及日常纠纷,他们可以意见和看法,表达情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这个平台,聆听学生最真实的声音,及时帮助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从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亲近性,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得教育更富有人情味。(3)提供交流平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性。交往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微博环境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微博,更加顺畅地进行信息、情感的交流,增加人际沟通交往;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更加平等畅通地进行交往。教师通过自己的微博言论影响学生,点击率高的一些名人其实都是青年学生的思想指导者,他们以自己的成功来吸引青年学生的关注,并通过微博不断将自己的人生理念和教育思想传达给青年学生。总而言之,微博提供的交流平台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性。

2.消极影响

(1)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微博中,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多种形式(如文字、图片、视频等)上去,微博上汇集了包罗万象的信息,泛滥的信息将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带来不小的冲击,对舆论环境带来挑战。在微博中,一些被扭曲甚至是恶意的信息进行传播和扩散时,会给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观念、理想信念、价值观等带来挑战,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受到冲击。(2)质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微博快速、便捷、高效、即时的特点使得大学生越来越讲究效率,缺乏对传统观念、生活方式的耐心。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受到了新技术潮流的冲击,学生对参加讲座、听报告等活动反感,抵触个别谈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着革新[3]。(3)消解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在微博这个平等交流的平台中,无权威、无中心,每个人可以自由平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学生倾向于在微博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念,而不是顺从教师的观念,教师的权威逐渐受到挑战,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慢慢失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日渐丧失。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着权威受到挑战的压力,部分大学生不再把教师当回事,更不会去尊重教师。在以微博为标准的网络潮流中,他们追求个性化,追求平等、自由,反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道德说教,挑战教师的权威。

二、微博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微博环境下,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微博优势,借助微博这个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我们深思。

1.发挥微博优势,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魂和核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先进的教育观念可以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择、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积极看待微博,发挥其优势,用好微博这个平台,而不是把微博当成洪水猛兽。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将微博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因循守旧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跟不上信息时代和新兴网络工具更新换代的步伐,只有高度重视、积极研究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工具,了解并运用它的传播优势,才能继续把握政治思想传播和意识形态构建的优势。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深入、客观地认识微博,增强其吸引力,扩大其影响力,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真正让微博为我所用[4]。

2.借助微博平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空间

借助微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借助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克服各种交际障碍,让学生及时把问题表达出来;学生也可以通过评论、留言等多种方式向教师提出问题,得到解答。通过微博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自主交流,思想政治教育者能以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向学生实时地传播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这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受时间、地点、场合影响的限制,使教育工作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增强了工作的渗透性、广域性、即时性,极大地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给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大的发挥平台。

3.整合微博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充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至关重要。微博中的一些资源都是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微博中的信息丰富,并且比较贴近学生,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整合微博资源,利用好微博海量信息中的优质信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那种教条的喊口号似的教育内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宣传,内容空洞、说教味浓,涉及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内容偏少。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微博中的资源,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

4.利用微博载体,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133-01

思想教育的创新研究在高校中是一项发展性的课题,当前在国内研究中是一个热点研究与难点研究。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其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机制及教育载体等方面工作进行创新,对于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在教育创新中所具有的内涵

创新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其渗透在社会的各方面中,涉及到政治、经济及文化等领域层面,同时还涉及到能力、方法、创意、效果及应用等环节,并与教育、技术及知识等相协同衔接。思想政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及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面临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急切要求在思想政治的教育创新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可知,思想政治的教育创新,其本质与内涵就是创新发展,要求我们随着当今时代的变迁与环境的变化、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及服务对象的多元化等,要不断地更新在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观念,改变教育的方式,丰富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的手段,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的教育目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主体可控性不高

高校现阶段思想政治的教育环境所具有的开发性与可控性间存在的矛盾主要体现在:教育主体(学生)被动性与教育客体(教师)主动性错位,传统教育强调主体的权威地位,要求学生必须接受与遵从教师的教育要求,形成教育者主动而被教育者被动的现象,这就使得教育的界限被打破,使得教育主体缺乏可控性,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思想政治的教育创新发展。

(二)教育内容体系不深入

高校在思想政治的教育中由于内容过于空泛、笼统,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与稳定性,使得教育的工作只停留于一般说教的层面中,缺乏有着深刻说服力与感召力、震撼力的教育内容,对于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性课堂体系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并且把学生世界观与价值人生观等深层次的问题深入到其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中,造成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难以深入。

(三)教育方法手段有待优化

当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采取传统的较为单一枯燥的灌输式教育,会导致思想政治的教育失去说服力与吸引力,加上一些教育方法手段的不成熟或者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得思想政治的教育成效止步不前。因此,应该将思想政治的教育在教育及科研中渗透,并渗透到学生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当中,寓教于乐、于知、于管理中,从而使得思想政治的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对策

(一)创新教育的观念

观念作为实践的先导,在思想政治的教育创新中,首先要转变教育的观念,教育观念要适应社会发展与时展的要求,并树立起创新的意识。只有树立起创新的意识,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的新问题,并开辟出新思维空间,获取创新性思维,以正确把握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客观性发展的规律,从而科学指导教育实践,加大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以及时效性。

(二)创新教育的内容

高校在思想政治的教育中,其内容是一个相对稳定并不断创新发展的体系,教育的内容主要有思想、政治、道德及心理等教育。高校在思想政治的教育中主要以基本的道德作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明确规定教育的主要任务与主要内容,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并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本目标,进行深入的素质教育。

(三)创新教育的方法

高校在思想政治的教育中,其教育的方法就是教育者为实现教育的目的而采取的方式与手段。教育方法的受体为受教育者。随着当前社会环境及实践活动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深深打上时代的印记。因此,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其教育方法一定要加强对时代的适应性与对个体的针对性,根据时代的发展与学生的受教育特点不断创新教育的方法,从而努力实现教育的目的。

综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必须加强科学理论的指导,教育观念创新先行,必须针对实际情况与实际问题,在探索当中不断调整、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和实践的学术研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云,邓秀新.高校协同创新的困境、路径及政策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1,25(17):141-142.

篇(10)

现代化的社会关系中主要以人与人的交往为重点内容,交往观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交往范式的理论创新以及理论支持,有效探究了现阶段人们交往中的基本模式,并且逐渐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与此同时,交往观利用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人们交往实践中的综合性发展,并且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一、交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交往观确立要以人的交往实践活动为主体

在现代化的人际交往中,人与人的交往实践活动通常作为实现人的全面性发展的终极教育目标以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有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关键要素。交往观提出了如果想要实现人的综合发展,就要以个人的教育为基本的教育视角,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交往关系是人们在进行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交往为个人借助于社会力量以及人类活动进而实现自身发展要求提供了有利保障。

(二)交往观重新定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交往观指的是人们在进行实践交往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思想教育是一种具有一定实践性质的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即教育主体与被教育主体之间进行双面性的交互式互动的一种形式。但是,受传统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教育者往往在教育领域中占据着主导型地位,两者在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是单向的相互作用,其具备的权威性对于教育对象独立性的树立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使其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交往观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其主要强调的是教育主体与被教育主义之间借助于客体进行的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有效规避了教育中容易产生的层级划分的问题。交往观将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平等地位进行了摆正,明确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两者的双向互动式关系,使得双方逐渐形成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

二、交往观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一定的指导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的社会性本质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于社会性本质,逐渐满足人的社会化基本要求,进而实现社会化思想政教育的正确发展。人是现代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核心,人的本质发源于社会并且在社会关系中逐渐得到发展。为了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发展要求,就要制定出适应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就一个层面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定要与社会性的发展要求相符合,进而逐渐实现对人的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现阶段的发展现状以及新时期下人类交往的方式进行实时性的变化,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目标。就另一层面而言,为有效实F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一重要方式,在交往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象与教育层次的重视程度

交往观提出交往是社会关系与个人发展的有效统一。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实现个人的发展,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将教育对象的思想层面与教育者的接受能力进行有效统一,使得教育的形式能够适应于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象的教育层次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实现人的个性在交往中的发展。就一个角度而言,个人能够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独特性的思想层次,严格要求其在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制定适应于教育对象本身的教育目标与教育方式。就另一个角度而言,教育者应该逐渐增强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的重视程度,逐渐将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束缚,采用新型的教育理念,增强人的认知程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应该立足于交往关系的协调发展中,将交往作为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要求我们要积极的转化自身的思想观念,逐渐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交往的重视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枢纽,实现人们对生活世界的参与以及认知,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念,确保思想教育理论在人际交往中的实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黄小敏.论交往观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观察,2014,(08).

篇(1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持续提高,社会上各个行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高教学中,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环境的变化,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探索有效的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保证在新常态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展开。

一、更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在新常态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首先需要从教育观念的更新入手,将以人为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个人素质与能力普遍不高,在与其他一流高校学生的竞争与对比中,常常会承受更大的压力,这导致高职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在接受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时很容易出现逆反的情况。对此,高职院校应当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在先进理念的引导下,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逐步展开教育工作。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不会让学生产生心理反弹的方式实施教育工作。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给予积极的帮助和理解,不要把自己放在高人一等的地位,而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成为朋友,从而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展开,保证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在落实教育观念的过程中,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正视学生的兴趣和追求,了解学生个人的理想与爱好,将之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联系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高职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每个人所感兴趣的事物也各有不同,对于自身的未来发展也有着个性化的计划。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的兴趣与追求,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合理融入相关方面的因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其二,正确认知教育工作中与学生的关系,当今社会追求和谐、平等、民主,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落实这一思想,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题,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意见,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

二、优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在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职院校要把握这些变化规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适应新常态的大环境。在新常态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优化教育的可持续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针对学生展开的,对于其可持续性的优化,应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况,逐步开展教育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持续稳定生效,稳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理分布至教学的各个阶段,构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循序渐进地发挥效果。然后,高职院校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结合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先进性和时代性,充分满足新常态下的要求。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在教学的每个阶段设定合理的目标,让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科学的层次性。第二,提高教育的整体性。在新常态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多个领域,高职院校应当将各个方面都考虑在内,合理利用社会上企业、政府等各方面的资源,提高政治思想教育的整体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三、调整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在新常态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必须采用合适的教育方法。首先,促进高职院校内部的党团建设。高职院校每年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专业实用人才,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非常重要。共青团作为高职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一定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高职院校的党团建设情况,是学校实力的一个方面,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一定的影响。良好的党团建设,能够让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有着更积极的考量,有利于学生保持平稳的心态,顺利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结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只是在学校内进行,常常需要用到社会上很多方面的资源。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与相关的企业合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实习中,让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与政府以及社会公益团体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机会,全面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发展。

在新常态下,高职院校要时刻关注社会动态,紧跟时展的脚步,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观念,优化教育体系,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全面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