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思维型阅读教学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新课改素质教育新型教学理念的带动和影响下,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方式以及效率都被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更好地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逐渐受到了授课教师的采纳和重视。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发展现状
在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阅读一直以来都是授课教师较为主要和关键的教学内容之一,阅读部分在高中升学考试中占据着较大的分数比重。在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新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中教师开始不断应用和探索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提升其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我国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无论是在教学方式的应用,还是在教学成果的取得上,都呈现出了飞速发展的全新态势。但由于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在我国范围内推行的时间较短,仍有部分高中英语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固守传统落后的教学思想。以授课教师为教学中心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严重抑制了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的学习兴趣,降低了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水平。
二、思维导图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探析
所谓思维导图,指的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身发散性逻辑思维方式的图形思维辅助教学工具,部分地区的授课教师习惯将思维导图称之为心智图。教师将思维导图更好地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提升英语阅读教学课程上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频率,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有效地掌握英语阅读短文的文章中心。
在此基础之上,思维导图能够将高中英语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涉及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高度整合的综合概括,将较为关键和主要的教学内容更加直接地展现在教师以及学生面前。在全面掌握中心语句以及关键词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整篇英语阅读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显著提升。需要教师注意的是,不同类型以及不同题材的阅读文章所需要建立的思维导图的模式也各不相同。只有相关授课教师在全面掌握英语阅读文章中心思想内容的基础之上,有效引导学生建立英语阅读文章的各级分支,才能通过不同等级分支思维导图的建立帮助学生逐渐细化,并了解英语阅读文章的细节内容。
在必要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更好地应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育教学中,让以往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在英语阅读知识方面的学习兴趣。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要积极充当教学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自主建立的教W思维导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出及时有效的纠正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维导图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掌握文章的中心脉络,最终实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
将思维导图教育教学模式更好地结合应用到高中英语科目阅读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是当今社会教育教学发展进程不断推进的影响下产生的必然发展趋势。只有教师真正意识到思维导图在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树立科学有效的认知观念、制订合理的教学策略,最终实现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兰春寿.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82-89.
[2]陈爱玲.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能力: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的实践[J].学周刊,2016(10):150-153.
[3]应聪芬.思维导图在英语“以读促写”教学中的运用: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Section B 3a的读写教学课为例[J].英语教师,2016(19):91-95.
二、质疑探究,创造性思维的“孵化器”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学习行为,关注学生阅读期待和发展需要,激发阅读欲望,触及心灵深层的体验,使阅读成为一个有滋有味,充满灵性和创造的过程。张楚廷教授强调“:能够带上满口袋的问题走进课堂算好课;能够唤起学生生问、发问、提问的课,算是更好的课。”老师要善于从各方面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现有材料大胆质疑,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追根求源,好求甚解的精神。其次,培育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记忆表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新形象的心里过程。“孵化”学生多维的思考力。少儿富于想象力,头脑里充盈着各种奇特的梦幻和美好的期待。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例如人教版语文《半截蜡烛》教学中,林老师在引导同学们细读课文2耀6自然段后,要求画出伯诺德一家在危难到来时表现的句子,看看你读出了什么疑问?(生思考、交流)生:那个伯诺德夫人为什么轻轻地把蜡烛吹灭,却不是“重重”地吹熄?生:对,在国家重要情报马上暴露的情况下应该“重重”地吹,怎会轻轻地吹呢?生“:这时候,大儿子慢慢地站起来”,按常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蜡烛也越烧越短,杰克应该立即地站起来,马上把蜡烛端走,为什么慢吞吞呢?这难道不是加大危险吗?生:杰奎琳的表现也有很多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方,面对残暴的德国鬼子,她为什么会娇声地说?杰奎琳端走了蜡烛,这是一个不容易得来的好机会,应该快步地走上楼梯,怎么还会很有礼貌地向德国军官告别说晚安呢?师:好极了,很多同学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都能抓住每个人外在表现和内心、环境中矛盾的地方提问题。大家能解决这些问题吗?请再好好读读课文,能不能读出矛盾中的智慧。生:我觉得伯诺德夫人很沉着,“轻轻地把蜡烛吹熄”不会引起敌人怀疑,觉得很正常。生:夫人很勇敢,没有一丝害怕的神色,不露破绽。生:夫人的战斗经验很丰富,充满智慧。她知道敌人狡猾,一有不正常的现象就会被发现,很从容镇静。生:我从“慢慢地”读出了杰克的智慧,因为他一边说,一边还在思考问题。生:“迅速”站起来,会被敌人发现很匆忙,很紧张,引起怀疑。生:我觉得杰奎琳更是一个善于揣摩人物心理的人。她娇声地说,装出一副娇滴滴的样子,多么天真善良。德国军官一定会喜欢,这样就可以“骗”到蜡烛。师:好,刚才大家从课文中的“矛盾”问题,现在又通过认真地阅读和潜心揣摩,解开了这些疑问,体会到人物的机智勇敢和沉着冷静。在教学中,学生经历质疑—探究—释疑的求知过程,凭借自己对语言的直感能力和潜在阅读期待,抓住原本的矛盾,提出质量较高的问题,解读得有滋有味,合情合理,富有创见,鲜明地体现了一个自主求知,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过程。即问题是创新的“孵化器”。
三、尊重独特体验———创造性思维“助推器”
课标指出“:要珍惜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不要以自己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学生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并动手操作,形象直观地感受,自主选择,自由体验,张扬个性,让学生融入师生、生生、生本多变互动提升的复杂过程,深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半截蜡烛》中,请大家想一想怎样说好这句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师:大家想一想。假如你就是那位伯诺德夫人,在那种情景中,你认为要说好句中的哪个字、词?为什么这样?生:假如是我会镇定地说这话,重点说好‘瞧’,因为看不出什么异常,就可以吸引鬼子的注意力油灯上面,就会把蜡烛放弃了。师:来来来,你镇定地来读一下句子。生:比如是俺,俺会有礼地说话,“先生们”三个字重一点,德国鬼子才不会生疑。师:按照你想的说一说、读一读,。生:咱要从容地说。“这盏灯”咱会着说好得重一些“从容”可以神不知、鬼不觉让德国鬼子视线和注意引到油灯上来。(读一读)生:若是我,就用镇定的调子,读好“亮些”这两字,灯光比烛光亮,鬼子就会放弃蜡烛,使用油灯。师:大家说得好,有头脑,有想法,同学们想的方式不一样,却在同学们的读书声中,我们共同感悟到了可贵的品质,请说说?生:主人公伯诺德夫人的沉着、冷静、机智。在面临恐惧、危险的时候表现出大智慧、大无畏,沉着、镇静。以上的教学过程中,一个开放的话题引领着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语言的感悟,各抒己见,表达对这句话富有个性化见解和独特思考。“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句子短、文字少,可学生解读得很丰富,合情理。在这个过程中,彰显个性,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思维创新,为学生发展需要、自由探索和创造新的体验提供了条件,成为创新的“助推器”。
小学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文训练,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而思维又以创造性思维最为重要。创造性思维也可以叫做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它是指个体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发明或发现一种新的反应方式,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能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它要求重新组织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东西。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一、创造宽松气氛,给学生思维松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实施愉快教学,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产生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如果课堂气氛呆板、严肃、紧张,学生就会感到疲劳、烦躁,如坐针毡,嫌四十分钟难熬,思维就会处于呆滞的状态。
创造气氛的主导者是教师,学生往往看老师的脸色行事,因此,最重要的也是老师的态度。那么,老师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我想无非两句话,那就是:“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
教师在平时与学生相处时,就可以用“微笑和点头,专心听他说”的方式,增进师生良好的关系。但我们并不是说在所有的时候都一味地如此做。比如在课堂上,有时会碰到很严肃,气氛很紧张的场面,这时候老师可以用非正式的谈话,也就是说谈些轻松的话题,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做一些有趣的活动来缓和紧张的气氛。
二、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明远就指出:“老师讲的课,最主要的是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只有通过思考,而不是接受现存的结论,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并且发展思维能力。”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地加紧活动,甚至可能产生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和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料想相反的答案),灵活运用发问技巧,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重要意义。
(1)“问”就是提出问题。教师充分运用发问的技巧,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可分为“软性问题”和“硬性问题”,也有人将它分为“开发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软性问题如:哪些颜色可以使人有温暖的感觉?电脑当管家可以干些什么事呢? 硬性问题如:这是什么颜色?这个字读什么音?软性问题与硬性问题的区别就在于答案是否固定、唯一。
(2)列,即列举。让学生举出符合某一条件或特性的事物或资料,越多越好。如:我们学过哪些描写人物的课文?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些写送别的古诗?
(3) 比,指比较。让学生就两项或多项资料性或关系比较其异同。比的对象或人、或物、或事、或地。
(4)替,即替代。用其他的字词、事物、涵义或观念取代原来的资料。在阅读教学中,替代也是学生理解词语的重要方法之一。
(5)除,就是指“除此之外”。针对原来的资料或答案,鼓励学生能突破成规,寻找不同的观念。如:除了黑板上所写的方法之外,还可以怎样给课文分段?
(6)可,指“可能”。要求学生利用联想推测事物的可能发展,或作回顾与前瞻的了解。
(7)想,就是鼓励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于未来的事物。
(8)类,指“类推”。将两项事物、观念或人作直接比拟,以产生新观念。如比较近义词、意思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句子等。
以上各种策略可能会有重叠、重复之处,不过我们应了解各种策略的目的都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学生在讨论合作中分清是非,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逐步树立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但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地、适时地运用,才能达到启发思维的最终目的。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1.摸清学情,有的放矢
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注意教材前后的联系,根据训练的重点、难点,具体的课文设计好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引导探究。阅读教学长期存在“费时低效”的弊端,教师要多学纲,钻研教材,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另外,还有从重点词句入手等多种方法,这靠教师细心探索,认真备课。但备好课后像传统的阅读教学一样实行满堂灌,一味地按照事先设计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讲下去,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2.抓住时机,适时点拨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说“愤者,心求通儿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当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心里想知道又一下子弄不清,教师抓住这个时机进行辅导,定能事半功倍。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象更深。”
3.鼓励成功,培养自信心
学习进程中,学生的任何点滴进步不光反映在学到了新知识,更宝贵的是这些新知识是通过他们自己的主动参与努力获得的。在学习实践中他们难免会遇到难题,甚至是“跌跤”,学生有可能因此而灰心。因此教师不能仅仅从知识方法着眼,还应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上下功夫。当他们取得了成绩,有了进步,应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当他们遇到困难或灰心时,教师应激励他们勇敢面对,克服困难,帮他们树立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过程。我们应当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二、阅读教学的任务要求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目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其中评价能力要求在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对所读文章作出鉴定和判断,对文章的思想观点、表现形式等进行一番赏。再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能力要求读者在分析、评论的基础上。探索和发现同一问题的新答案,发表另一种见解和思想,对所读文章提出建设性或批判性意见。学生要具备这两种能力。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培养青少年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括五个方面:思维的敏捷――思维活动的速度;思维的灵活――多种方法思考问题:思维的深刻――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思维的独特――独立思考。有新颖性;思维的批判――严密的、全面的、有自我反省的思维。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这些思维品质都可以得到充分训练。如阅读速度训练可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对阅读文章个性化地解读。课堂的沟通交流及深入讨论可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和批判性。随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阅读教学的质量必然得到提升。
下面,我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多采用提问、讨论的探究方式进行阅读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用讨论法进行阅读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促使大多数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多提“为什么”“是什么道理”“你想到还有哪些可能”“还有什么其他想法吗”“还有什么补充吗”等问题,激发学生讨论。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故乡》一文时,我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再将之分类归纳,让大家都参与讨论。从质疑到解疑,不仅可以看出学生思维的广度,而且也可以看出他们的思维是否有一定深度。比如,面对同伴提出的“作者刻画闰土一个形象就能反映中心了,为什么还要刻画杨二嫂的形象呢?”大家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最后认为:“杨二嫂属于小市民阶层,作者写她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我们当时受苦的人很多。不仅仅像闰土这样的农民,连杨二嫂这样的人也很不幸。这样能更好地反映后,农村经济日趋破产的情景,表达了中心。”
阅读教学中运用提问、讨论教学模式,体现了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创造性学习活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解决教材中的疑难问题,从而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取知识,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意志,还激发了他们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的自信心。
(二)培养良好的探究性阅读习惯,打好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学生独立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培养良好的探究性阅读习惯,以利于形成主动探究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这也能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自学能力的发展。
我训练学生从初一开始养成以下四个方面的阅读习惯:
1、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学生从初一人学开始,我就要求他们每天带两种工具书,《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到了初二还要准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要求他们预习时先查阅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2、专心阅读习惯。这是一种心智技能的训练,其中心是抓自读,要求学生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并按规定速度阅读,这一切只有“专心”才能做到。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思考提问的习惯。培养学生勤于动脑想问题。事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要鼓励学生多问、勤问,树立敢于提问的精神。把提问多、提问有水平看做学习深入的标志。
4、背诵摘抄的习惯。背诵或摘抄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的片段、全文,从小养成积累知识、资料的习惯。学生从阅读资料中汲取营养,为今后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摘抄也可以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后,能为发展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6-0037-01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在学习上不能只是一味埋头学习,学生还要多多思考。西方发达国家很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我国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教师一味追赶教学进度,忽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少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也很少接触到批判性思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章欣赏与分析时,对于教案给的“标准性参考答案”盲目信从。学生宁可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否定,也不会去怀疑“标准性参考答案”的正确性,这样就造成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严重缺失。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素质塑造的最好时机,学生在这个时期对于事物也具有一定的想法和观点,具有创造性。作为教师,要引导好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立。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好语文是运用好语言的前提。批判性思维对于学生的个性成长、独立见解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推动力。在这个信息发达的年代,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才能客观地看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批判性思维,才不会被大量的信息所干扰。作为初中生,是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主要策略
批判性思维属于多方面发展的思维,属于创新性思维。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去多方面思考问题,客观地看待问题。
(1)激发学生敢于想的意识。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主要原因就是每个读者对于文章的理解都不同,思考的方向也不一样。通过对本校各班级进行实情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思维被文章束缚,多数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更不要说有批判性思维。作为授课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不仅仅跟随教师的授课思维,更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质疑,以批判性的眼光去思考和看待问题。批判性思维培养主要是让学生改变思维方式,重中之重就是让学生敢于想,从不同方面思考,跳出思维定式才能有批判性思维。
(2)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与之前不一样的批判性思维,就是一种思维创新。以前的学生,多数是“读死书,死读书”,缺少独立的自我思维和创新能力。随着时代不断进步与发展,创新思维受到普遍欢迎。通过跟班实验研究发现,在语文课堂中,通过精心设置情境问题,可以带动学生主动思考,并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思考问题时逐渐从批判性的角度进行考虑,大大改变以前的死板思维。
(3)课前、课上、课后科学结合。教师在授课之前,将要学习的内容安排下去,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自我设疑。在不明白的方面设置疑问,自我去深层思考,为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效率进行了铺垫,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打好基础。教师在授课时,对文章设置不一样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不让学生只是表面地从课后习题设置的问题方向思考,而是跳出思维定式,以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地将问题解决。这样,逐步对批判性思维进行训练,让学生习惯批判性地看待问题。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及时掌握文章主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代入式思维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渗透到文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有一种代入感。这样,学生就能将自我实际生活感受与文章的内在感受结合到一起,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5)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仅仅靠课堂上的理论讲解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训练。教师本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意愿,对文章进行精心分析,然后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典型习题,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在习题训练之后,教师通过对习题的讲解与总结,让学生对批判性思维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要注意,在进行训练的同时,教师要掌握好习题梯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好习题的难度。这样,经过科学的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结束语
在初中阶段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发展,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精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有时候,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就说出自己想当然的、实际上错误的答案,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教师直接加以否定,或者采用呵斥甚至讽刺的方式,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严重打击学生的自尊;如果直截了当地讲出正确答案,又会促长学生的懒惰心理。此时,就可以用反问:“是这样的么?”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转入思考。要注意的是,对一些十分浅显的知识,就不必再用问题的形式,以免让人产生“教师提问廉价化”的想法。
其次,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如果迫不及待地抛出现成答案,或发表一大通自己的看法,那么,学生刚刚被激起的思想涟漪就会平复,热情也会凝滞,久而久之,就会停留于只找出问题,甚至连提出问题的欲望都会被扼杀。反之,如果教师此时用恰当的激励性话语,鼓励学生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和思考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学生一时不能想通想透,这个时候教师再加以点拨,或是与学生一同探讨,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及对解决问题的途径的印象也会更深刻;如果靠自己的思考和阅读解决了问题,学生就会有极强的成就感,而这一种成就感又会促使学生去进行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无疑,这对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甚至终身学习)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议论文的时候,我提醒学生在运用事实作为论据时,一般要列举确凿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据等。一个学生在学习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后,认为文中用作论据的“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的事例并不太可信(历史上确实也没有这么一次具体战例),于是提出了这篇文章是否失实、结论是否可信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也一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而后,我通过翻查资料,知道用作议论文事实论据的事例并非一定得是生活中确实已经发生的,也可以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经过这样的提问与思考,不仅学生得到了收获,教师也同样能够从中得到很大的启示。
文章的思路是作者思维逻辑性条理性的表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所以可引导学生或从课题入手、或从层次结构入手,或从中心事件入手,把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与学生的思维之路联系起来,可让学生按文章的思路去阅读,循作者的思路去思维,如此不仅可有助于真正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掌握一些思维方法。如《孙权劝学》一文,板书课题时就可突出“劝学”一词,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概述故事内容,再读课文,揣摩故事发生的前提是什么,关键是什么,进而梳理出故事情节脉络:孙权劝学―>吕蒙学习―>鲁肃赞学,再次通过小组讨论阅读就可明确故事能得以顺利进行的理由,吕蒙善于打仗,孙权想重用吕蒙,但是吕蒙才疏学浅,因此劝吕蒙学习一一吕蒙说军中事物繁忙推脱不想学习。孙权就以自己为例劝说:要比事物繁忙谁比得上我,但是我仍经常读书,并自以为大有所益。于是吕蒙开始学习。这是劝成功的关键,等到鲁肃过寻阳,与吕蒙议论大事时发现吕蒙大有进步,于是与吕蒙结拜为朋友。这一过程验证了孙权劝吕蒙学的结果。这是故事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保障,在阅读过程中梳理文章脉络,既可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及写作意图,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能得到相应的训练。
二、训练思维的创造性,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创造性是一种摆脱习惯定势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不仅能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得注意鼓励学生求异,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如在《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中,可激励学生是否还可以说出选择各答案的不同理由,同时在本文的阅读分析的过程中设置一问题进行启发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纯数学领域里2-1=1这一结论无可争议,你能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相应的答案吗?我想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地地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以训练。
就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思维过程而言,它是一种智力的发展境界。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可以设置课内自读这一指点,设计好知识迁移的跨度,实现由讲读到自读的接通。“跨度”,就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指的是由课内自读到课外自读之间的距离。根据跨度的大小,决定设置怎样的台阶,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跨越。阅读教学由课内讲读、课内自读、课外阅读组成。这几部分构成了学生认识思维发展的过程。要想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由获得知识到获取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如果把讲读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第一个台阶,是获取知识方法的阶段,那么课内自读则是第二台阶,这是通过练习、巩固获得方法的阶段,而课外自读就是第三个台阶,是应用知识、获取能力的阶段了。
2.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1课堂气氛
在批判性思维运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气氛是决定课程展开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授课教师自身需要具备足够的批判意识,及时对于自身潜在的固有观念和思维进行和质疑。相关专家指出,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不再作为解释者或者是他人价值的强加者,二十对话者以及转化者。在批判性思维的情景下,教师和学生需要建立成为良好的学习共同体,进而不断展开批判性的对话,将思想进入到每种可能中进行集合。另外,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形成和谐的关系,进而创造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及时感受到师生和谐的主要作用,鼓励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因此,在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努力营造批判性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作为学习的重要方面。学生需要意识到英语课程的批判性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是对于学习内容的批判性思维,第二是指学生对于自身认识的局限性的批判性。科学的批判性思维能够将自身的思考引入到深入辨证中,最后能够逐渐建立起自身的设想和意见。
2.2问题设计
教师在处理课文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提问能够有效建立学生的衔接和连贯等篇章内容的学习,进而不断分析问题可以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批判性思考的机会。教师能够在让学生思考和课文相关的问题对于某个问题形成赞成或者是反对的原因,使得他们能够实际使用批判性思维影响现实生活。例如,教师在讲授到阅读中的某个部分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类成为机组,教师首先提出几个小问题,并且让学生能够对文章的理解进行讨论,之后选择代表进行发言,进而判断其是否形成共识。假如出现了分歧,那么就需要进行正方恶化反方的讨论,教师作为指导性角色需要在旁进行指导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教师的提问内容,在于教师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控制以及让学生直接基础文章的方式,在这个提出和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实际形成批判性的科学思维,提升理解深入。
2.3解决问题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属于具有建设性目的的一种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属于一种收获的过程,其具有较为明确的思维对象,并且能够对于这个对象的某个方面产生质疑的情况,之后再根据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基础以及证据等,对于其作出较为合理的评价。在实际的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会不断增加疑问以及分析疑问的过程,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对于相关的信息和知识能够进行反复性加工,并且不断完善和发展,一直到矛盾等得到解决,进而形成新的认识。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使用批判性的思维将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在综合了各方意见之后得到共识,取得最终的正确答案。因此,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批判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思维,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教学内容中含有大量训练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素材。如何利用这些素材,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今语文教学中值得探究的课题。本人在阅读教学中着重从以下三方面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激发阅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兴趣是“爱学”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阅读也不例外,要想在阅读中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积极思维的前奏。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施教的艺术。教师要竭力探求新颖的教学艺术,摒弃呆板的教法,创设宽松乐学的氛围。细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如《白杨礼赞》一文结尾就可以这样设疑:作者在第七段完成了白杨树形象的刻画,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按理文章可以结束了,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八、九段?这对表达主题有何作用?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会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学生主体。强化发散思维。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首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束缚中彻底摆脱出来,变以教币讲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在教师主导下以学生学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色q设了这样一种教学结构:质疑导读――理解研读――感悟解读――创新多读,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数学的自主性。其次是改革教法,采用多种疗法,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和创性。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写到“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就戛然而止,此时可让学生对情节发展作适当的变化,编出发展题:于勒叔叔的事情是否故人知晓?小说并未交代。假如事情终于败露,情节会怎样?假如于勒真的发了财,又会怎样?假如船上的一幕是于勒与船长串演试探兄嫂的戏,情节又该怎样发展?以发展问题教学法组织学生去延续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此外,还有“多角度教学法”、“纵横比较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等等,都是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实现多向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
三、注霞课外阅读。发展创新思维。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那么课外阅读无疑是“主要阵地”。学生课内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向课外延伸迁移运用一一反馈拾遗――补偿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抓这一环节的训练中,我的具体做法是:1.提出目标要求,制定阅读计划。2.写好读书笔记,定期检查督促。3.传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品位。如积累阅读法、比较阅读法、分析阅读法、评价阅读法等。4.总结阅读成果,开展交流活动。由于课外阅读没有多少条条框框的束缚,为学生提供了想象余地和空间,更便于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是可以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这种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终达到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教是为了不教”的那种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学会自己阅读。
在上次后备人才班集中培训中,华东师大的庞维国教授给我们做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方式》的讲座,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其中庞教授讲到的创新学习特别给我深刻印象。他从具体的例子入手,提到创新的三个层面,并特别提到微创新的重要性。他说:创新学习(Creative learning)是指能够产生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产品的学习活动。他用《论语》中的一些语句说明创新其实一直都存在,从创新学习的心理机制解释创新的过程,并用例子说明创新其实是可以引导的,并提出在教学中有助于创新学习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从事"想象"、"假定"、"改造"、"设计"、"假设"、"推测"等生成任务,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新学习。
二、读贵丽萍老师的书
结合我们高中英语教学,我认为创新学习可以跟评判性阅读联系起来。对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评判性阅读仍处于初级阶段,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贵丽萍老师的这本: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也同样给了我很多启迪,对于书中的说法,有些我觉得很有共鸣,有些我则有自己的想法。
书中提到,评判性阅读,也称批判性阅读,是一种深层次的阅,要求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预测、分析、质疑、推断、总结、评判等批判性思维方法,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评判性阅读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成为积极主动的阅读者。
她在书中讲到她们阅读教学中的困惑:一、简单肤浅的文本处理;二、缺乏层次的问题设置;三、过度重视"语言点"的阅读教学;四、不充分的阅读和思考时间。并提到她们认为的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也就是评判性阅读,讲到了评判性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1、树立评判性阅读观念;2、培养评判性阅读能力;3、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4;优化多元化评价手段,并给出了很多相应的教学案例来说明。
三、缺乏评判性和创造性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英语,跟语文一样,是一种工具,是我们表达自己跟外界交流的一种工具。现在的英语教学不仅仅是字词识记,掌握语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进行表达的能力。英语阅读作为交流、获取信息的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可是在现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却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主要由词汇、语法、句子分析、篇章问答和练习等部分构成。这种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句子分析、语法结构、篇章层次为重点,忽视文章的整体语篇结构和思维逻辑的系统性在阅读中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参与和阅读兴趣。学生慢慢养成了借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和理解,逐字逐句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从而缺少对文章行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缺少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挖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对阅读内容的创新和批判。
2.忽略学生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个性和思维发展。由于受传统阅读理论的影响,教师操控整个课堂:包括从词句到篇章,逐字、逐句、逐段地分析与讲解。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所要做的不是"读"懂文章,而是"听"懂教师的讲解;不是主动地参与阅读,而是被动地当一名听众。学生不需要发挥联想的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的是死记硬背孤立的语言要素的能力;所获取的多是语言现象,而不是篇章信息;得以训练的能力是分析单词、语法的识记能力,而不是建立在推断、评价基础上的批判思维能力。
3.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不够。很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不够透彻,更多的停留在字词层面上,对文本的挖掘不够,对文本的背景了解不多,自己都不能字里行间隐含的意思,更别说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内在含义了。
4.教学活动任务设计缺乏引导。有些老师设置的教学任务都是一些简单的分段,寻找信息,对错判断,学生直接就能从文本中找到答案,无需动什么脑筋,这类任务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基本没有帮助。
四、评判性阅读的培养策略
评判并不等同于通常人们认为的"挑刺和否定",而是一种独立的思考、分析和判断。学生应积极参与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批判地进行阅读、欣赏;有选择地、批判地了解、吸收所阅读的内容。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评判性阅读能力?这个话题已是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新课题。针对上面存在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需要提高,只有教师对文本的理解透彻了,才能引导学生reading between lines and read beyond lines,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不断学习,博览群书,与时俱进,自己先具备评判性阅读能力。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去分辨书中的真伪和美丑,引导学生多问自己对作品有什么看法,自己的判断和作者有什么不同,自己的疑问有什么独到之处,等等。具备了这种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学生不仅从阅读中吸收性地学东西,更重要的是从阅读中批判性地学东西,通过正确利用批判性思维,把自己的思考逐步引向深入、辩证并引向创新,从而达到评判性阅读教学的目的。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
导入部分采用兴趣导入,问题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新授部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赋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敞开思路,引发议论,挑起争鸣。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记忆等一系列积极思维活动获得知识。
二、营造民主宽松的环境
教学中给学生独立思维和活动的空间,给学生选择和自我展现的机会,想办法减少学生怕犯错误的顾虑。在教学中,让学生自愿选择合作伙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确定学习方法,自主设计测试方案,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
三、设疑导释,激发求导思维
没有质疑就没有思维,就没有探索,更谈不上创造。想质疑,是创造意识的启蒙;会质疑,是创造思维的开端;而释疑的过程正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过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在释疑中得到升华。
引导学生乐疑,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设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质疑。我们采用:询问法――“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相信我们班同学是能解答的。”“看谁提出的问题多,解答别人的问题质量高。”激将法――“有人敢回答这位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吗?”辐射法――“他提的问题很好,但这只是一种看法,其他同学还有别的看法吗?”
引导学生会疑:变教师的问为学生的问,这就需要让学生做到会疑。我们训练学生抓住课题质疑;抓住重点词句质疑;从课后练习题中质疑。
引导学生释疑:要求学生解释准确;顾及全体;注意合作;与读书相结合。
四、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对于学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异思维,教师做到:一允许,二鼓励,三引导。鼓励学生说与比别人不同的话;造与别人不同的句子;用与别人的方式;提与别人不同的问题。如在低年级,让学生用词说话时,出现了“想――我想听到蚂蚁说话的声音。”“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淘气――风很淘气,把树逗笑了。”这些充满灵性的语言,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萌发的体现。
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教具或动手操作,鼓励学生多想敢想,在教学中我们帮助学生这样去想像:由事情的结果想像事情的过程;由人或事物的静态想像其动态;由概括想像具体;由字面想像画面;由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想像人物的心理。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它与识字教学、作文教学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如果能把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泛化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效果会更好。教学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创造性思维的技能,例如,如何进行联想,使思维更具广阔性?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因果联想的方法。如何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使思维更具独创性?教师的职责则是创设学生可以进行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情境。教学实验这个名,实验教师真是有意识地做了上述两件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得到提高。两者相比,创设适合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情境更为重要。在各试验班中,有一个毕业班,为了应付升学检查,学生不得不使具有标准答案的多种重复练习。实验复测结果显示这个班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得分降低,差异显著。